毕业作业社会调查报告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毕业作业社会调查报告(精选8篇)

毕业作业社会调查报告 篇1

1、毕业作业一本

2、社会调查

(1)、群共享文件“附件4”,打印二份,填写

(2)、群共享文件“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调查问卷的网上填写方式”,打开这个文件,有个网址,然后在网上填写内容提交

(3)写一份“关于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用A4纸打印 11月底之前完成,交到我办公室的有以下三样

1、毕业作业一本

2、附件4也就是问卷调查纸质的一式两份

毕业作业社会调查报告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选择了广东省有代表性的5个地市进行调查,分别是深圳、中山、揭阳、湛江、韶关,涵盖了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以2002~2008年广东省内就业的80名中医类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46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专业13名,湖北中医学院11名,暨南大学中医专业6名,湖南中医药大学4名,工作从事的专科包括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针灸推拿科、中西医结合科等。主要调查毕业生所在单位对该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评价。

1.2 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联系各地人事部门、卫生部门,取得2002~2008年毕业到当地工作的中医类学生的就业单位信息;然后,直接到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发放调查问卷,由毕业生工作单位的人事部门及相关科室填好问卷后回收。问卷内容包括:毕业生的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临床技能、工作能力与水平、创新能力、中医水平、与同事协作精神、工作实绩、综合评价等几个方面。毕业生就业单位对其的评价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问卷还设计了毕业生就业单位对该毕业生总体评价及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及建议一栏,由就业单位进行填写。填写完毕,经毕业生工作单位盖章后寄回课题组。

2 结果

目前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尚可,其中,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满意度达83.75%,但毕业生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满意度及为46.25%,中医毕业生临床技能较西医类毕业生明显不足,满意度为77.50%,总体工作能力与水平仍需提高,满意度为70.00%,另外,近几年中医类毕业生对传统中医的认识较浅,中医水平稍显不足,满意度为65.00%。见表1。

3 讨论

就业指导是国家人才规划的长远战略,是实现人才匹配的有效途径,随着中医类本科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中医类毕业生学历的逐步提高,本科生就业压力渐增,改进与完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发挥就业导向作用,能帮助中医类本科生挖掘个人潜质、完善自我、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中医类专业人才。针对课题组调查结果,结合目前中医类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创新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医疗卫生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必须拥有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加强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根本保证,因此,医学教育不仅应培养医学生基本的医学理论、医技能力,而且要培养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1]。发展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创新意识来源于人们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授予其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吸收,能提高学生的接受效率,实现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其次,要求中医院校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单纯传统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这一需求,目前各国许多教育家主张在医学教育的各阶段采用PBL教学法,该法以问题为导向,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全面推行结合自身实践的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第二课堂具有激发潜能、拓展兴趣的教学功能,能将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优化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亦能切实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中医院校可以通过增加实践课比例、完善技能考核制度等措施在第一课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2],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暑期“三下乡”、社区卫生服务如义诊、义教、看望福利院老人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第二课堂强化专业技能,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堂实验教学、课外实验室开放-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链[3]。

3.2 加强中医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

“态度决定一切”,任何事情要想成功,没有严谨的思维和端正的态度是绝对行不通的。现代社会要求医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科研素养,而医学本身面对的是人体及其疾病,医疗及相关的医学科研直接对生命负责,所以中医院校要想培养出优质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得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实现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发现问题”的能力[4]。中医院校可以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进实验室等措施,鼓励学生增强科学态度的培养,做到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培养亚里士多德“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的勇气和精神[5]。中医类本科生无论临床技能还是科研思维都需要训练、培养,临床导师结合床旁教学,训练其规范化临床操作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临床工作态度,科研导师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小课题、撰写论文,能有效帮助本科生形成一定科研思维;导师带领学生参与相关项目研究以及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基础实验的制度,能为本科生近距离接触科研提供平台,有助于他们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在科研团队的影响下形成严谨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3.3 加强引导中医类学生对传统中医的深入研究

医学教育是发展的教育,中医教育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自1966年开始,中医院校多次进行教学改革,但总体上仍遵循西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6]。因此,继承不足、创新不够成为了当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难题。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形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文化、哲学三种学科属性的特点,对于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理论,要在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得到理解和接受是非常困难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曾说过:“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熟谙中医经典,精通辨证论治”[7]。细数历代名医,无一不是博学广知,卓然成家的。因此,笔者认为,中医院校首先应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普及并发扬,例如设置文、史、哲相关课程,以引导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为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中医院校应将“经典”著作设置为课程的重中之重。“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加强经典理论的学习,结合临床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经典,对于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水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以上建议,不仅应单纯地在就业指导课中实施,还需要在整个中医类学生的教育体系中完善,以期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中医类毕业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忠民.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25.

[2]杨燕玲.中医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探索[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6):27-28.

[3]云长海,宋晓明,董韬.实现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实践教学目标的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3187.

[4]毛晓光,王挺,毛新军.变化驱动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1):84.

[5]孙景芬,康晓洁,宋禾.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277.

[6]宋丹宁.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中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制约因素探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05.

高职毕业生社会流动状况调查 篇3

高职毕业生是指完成高职专业教育后走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群体,拥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和高等专业技术能力,是市场上重要的人力资本群体。对高职毕业生的社会流动及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高职毕业生的社会流动状况及其形成机制,同时对高职教育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和完善社会功能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问卷填答方式进行调查,以安徽省公立高职院校2002年以后毕业的200名毕业生作为对象,有效样本为151份,回复率为75.5%。主要以铜陵、芜湖、合肥、阜阳4所高职院校为主,分别涵盖了安徽省的江南江北、淮南淮北等地,从学校性质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选择这样的样本进行研究有着较强的代表性。

高职毕业生的代内流动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的位置的变动,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是社会流动的一个类型(代际流动是指上一代父辈与下一代子女之间的职业地位或阶级阶层位置的变化情况,代内流动是指个人所经历的职业地位或阶级阶层位置的变化情况)。对于高职毕业生的社会流动,可以从职业流动视角考察,我们先分析其代内的职业流动。职业流动是指劳动者在不同职业之间的变动,是劳动者放弃又获得劳动角色的过程,涉及就业区域、职业种类和从业职务等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流动与社会进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就业政策及个人职业能力等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职业流动对社会及个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就业区域流动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政策具有差异性,所以首先通过高职毕业生就业区域的变化来了解其社会流动。已有文献认为我国高职生就业地区集中化,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的热点。但是,安徽省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初次就业选择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都市和目前就业选择,在这些区域的比例均为18.45%,前后并未发生变化。相反,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在中小城市和一般省会城市就业;由于农村近些年的发展及村官选选拔制度的实施,部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了农村和小城镇等地区。

职业种类流动 本次调查共涉及建筑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业管理、文秘、电气自动化、环境艺术设计、会计、电子商务、采矿、社区管理、导游、通信技术、护理学、税务、数控技术等21个专业。调查结果显示,在初次就业中,92.72%的高职毕业生职业流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社会服务业等,而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及国家、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行业工作的比例极少,共计7.28%;在目前就业中,这两个比例分别为89.4%和10.6%,前后对比,略有变化。

从业单位中担任的职务及工资水平 分析高职毕业生在所在单位中的职务变化及工资水平是从一个侧面了解该毕业生的职业地位和就业能力,也能部分地反映一个人一生的职业流动状况。这次调查将安徽省高职毕业生在从业单位中的职务分成高层、中层领导、部门管理和无任何职务四类。其中从无任何职务到有职务的比率由80.13%下降到59.6%,这个变化率最大。

同时,高职生毕业生的工资水平相关数据显示,初次就业中,工资最高水平在4000~5000元,处在这一水平的占样本总体的1.32%,而目前就业中,工资最高水平在9000元及其以上,占样本总体的6.62%,工资超过4000而低于9000元的累计比例达18.54%。

职业流动频率 为了了解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流动频率,设计了“你总共换了多少次工作?”这个问题, 结果显示,换过4次以上职业的占9.27%,换过3次职业的占22.52%,换过2次职业的占23.84%,换过1次职业的占21.19%,从未换过职业的占23.18%。

高职毕业生的代际流动

代际流动是指上一代(父亲)与下一代(子女)之间的职业地位或阶级阶层位置的变化情况,分析高职毕业生的代际流动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高职生群体在社会职业结构中的分布,也有助于高职教育学历过程对该群体参与社会竞争和向上流动的支持力研究。

受教育程度比较

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群体对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与高职毕业生的专科学历水平相对比,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同为大专水平的占8.61%,大专以下的占89.4%,本科及以上的占1.99%。从数据结果来看,在受教育程度上,子女绝大多数都高于父亲,但也有少数不及父亲的受教育层次。

职业阶层流动

职业的变化根据陆学艺的十大阶层的划分,以高职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和具体工作类别为基础,在政府机关人员、事业单位人员、自营公司工厂雇主、个体工商户、私营公司工厂雇员(包括)、农业种植户和其他七种职业阶层上作出比较。把父亲职业地位和子女职业地位做交叉频数分析。

高职毕业生社会流动特点

根据以上对高职毕业生的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状况的描述,可以找寻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流动特点,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高职生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以下从几个方面对其特点进行归纳:

第一,个体代内流动方向为向上流动,从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与目前就业对比来看,无论是在担任职务、收入水平、从事的具体工作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变化。第二,就业区域的选择趋于理性,有部分选择沿海和大城市,更多的却选择中小城市,甚至有的流向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在被问及“您最向往在什么地方工作?”时,选择沿海和大都市的占26.49%,而选择农村、小城镇和一般省会及中小城市的分别为5.96%和66.56%。第三,职业流动频率较高,但是流动范围偏小,一般在制造业中的某个特定行业内和服务业范围流动,而在服务业中,行业的选择也局限于商业服务,几乎很少涉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第四,代际流动总体是向上的,单纯从数据看,父亲职业地位处于最低阶层的高职毕业生的向上代际流动要比父亲职业地位处于最高阶层的高职毕业生的向上代际流动明显。

经济发展、社会开放与政策支持的影响

一个社会越开放,社会流动就越有可能。高职毕业生的高流动率与我们社会开放程度提高有很大关系。求职有各种人才交流市场提供信息和平台,就业任职通过公开考试竞争上岗,辞职只需一纸辞职信即可;我国宏微观经济稳定发展,产业不断升级,小微企业不断壮大;国家政策给予相关的鼓励和支持,为高职毕业生提供改变际遇的可能。这些都影响了高职毕业生的社会流动。

高职毕业生接受高职教育有各种原因,但是跟本科教育相比,只有起点不同,在过程和终点上不应该有不同待遇,不能因当初的选择而限制了以后更好的发展。所以,社会需要更加开放,尤其真正打破专业、学历、传统思想桎梏,给高职毕业生更宽阔、更平等、更公正的择业空间。

高职教育因素

教育是影响群体参与分层与流动的重要因素。高职教育为高职生提供了专业技术和应用型技能,是高职毕业生在社会立足的根本。在调查中,高职毕业生在制造业中的高就职率就体现了这一点,但调查同样也显示了从事工作与专业有38.41%的不对口率,这也表明高职教育面临发展的挑战。所以,高职教育应该在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的一致性上下工夫,在培养真正能适应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实践性人才上下工夫,而不是为高职生的社会流动制造“文化障碍”。同时,也要着力打造为高职生群体量身定做的就业体制,如合理的“专升本”制度,为部分高职生流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科研机关等增加“硬件”,使高职毕业生的社会流动方向更加自由、更加多元。

高职生自身的努力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毕业生总量的不断增长及社会上对高职生的不公正待遇,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压力增大。这都影响了他们在社会上的职业流动。尽管如此,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因此气馁,调查中被问及“在目前的工作中,您认为高职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相比,有哪些劣势和优势?”时,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都能正视自己的劣势和优势,同时很有信心地面对,打算用自身努力弥补自身先前不足,积极寻找向上流动机会。

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报告作业 篇4

按照学校教学计划,于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为09、10级本专科学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课程学分由基础理论和社会实践两部分构成,分别占32学时。社会实践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求学生在以下选题中自选一个题目写出社会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按要求完成并成绩合格者给予1学分。调查报告的时间安排在2011年暑假。

一、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

(一)选择调查题目,拟定调查提纲;

(二)确定调查时间、地点,物色调查对象;

(三)展开调查,做好调查笔记;

(四)撰写调查报告。

二、社会调查的选题

1、居住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2、居住地人与自然关系现状及改进成效调查。

3、居住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的调查。

4、党的惠农政策给家乡带来的新气象。

5、居住地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6、居住地房价与当地居民收入状况调查。

7、家乡村干部与村民关系状况调查。

8、乡亲对改革开放基本政策的态度的调查。

9、家乡在改革开放前后物质生活对比调查。

10、家乡农民进城务工状况调查。

11、家乡合作医疗状况调查。

12、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

13、居住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状况调查。

三、社会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一)选定调查题目

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当地实际或个人兴趣确定调查选题。从提供的13个题目中任选两个。调查前要认真准备,撰写调查提纲和实施步骤。

(二)内容

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应包括:调查报告标题、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的结果分析以及作者对调查事物提出相应对策。

(三)其它要求

1、书面材料必须手写,用A4纸统一装订,注明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2、每篇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

3、在开学后一周内,交给班主任老师;开学第二周,各二级学院集中收缴并交学校社会科学教学部。

4、社会调查报告的成绩评定标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5、不合格者或不上交书面材料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不记实战学分。

附“范文格式”

XX区村民选举的调查

近年来,民主选举村干部的制度已经被XX村庄广泛采用,推进了乡村的民主生活,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民主选举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探索和规范农村的民主选举制度,我于2009年2月1日到XX村就村民选举情况进行了专题统计调查。(注:导语包括社会调查的目的、任务、时间、地点、内容)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9年2月底XX村的选举基本情况:

(一)(二)

(三)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二)

(三)三、具体建议

(一)(二)

(三)通过此次调查,对XX村选举情况有了较深的了解,但要真正实现基层民主,还需在管理上探讨更为完善和切实可行的方法。(结束语:此次社会调查的收获,并回应主题)

社会科学教学部

江苏电大社会调查作业 篇5

一、名词解释

1、分层抽样

答:又称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2、表面效度

答:也称为实用效度或逻辑效度,指的是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

3、统计值

答:也称为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4、抽样单位

答: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5、众数

答:指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即频数最高)的那个数值。

二、简答题

1、抽样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界定总体、制定抽样框、决定抽样方案、实际抽取样本、评估样本测量。

2、采用自填问卷法收集资料具有哪些优缺点?

答:自填问卷法的主要优点:

(1)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自填问卷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同

时调查很多人的情况,且不用逐一进行访问和交谈,十

分省时省力;

(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由于自填问卷法一般不要求署名,填写地点又可在被调查者家中,并且调查人员可以不在场,有利于被调查者如实填写问卷,进而收集到客观真

实的资料;

(3)所得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由于自填问卷法中的问

题基本上都是封闭式问题,因此,调查所得到的问卷资

料很容易转换成数字,特别适用于用计算机进行定量的统计处理和分析。

(4)可避免某些人为误差。由于自填问卷法采用的是统一设

计和印制的问卷,所有问卷都是相同的。因此,在很大

程度上排除了不同调查人员所带来的不同影响,这样就

可以尽可能地避免某些人为原因所造成的偏误。

自填问卷法的主要缺点:

(1)回收率难保证。

(2)对被调查者文化有要求。

(3)调查质量难保证。

3、请简要说明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答:确立主题、拟定提纲、选择材料、撰写调查报告。

三、论述题

1、请说明在问卷设计中对问题的语言表达和提问方式上有哪些常用的规则。

答:在问卷设计中,对问题的语言表达和提问方式有下列常用的规则。

(1)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尽可能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而不要使用一些复杂的、抽象的概念以及专

业术语。

(2)问题的语言要尽可能简短。问题的陈述越长,就越容易

产生含糊不清的地方,回答者的理解就越有可能不一

致,而问题越短小,产生这种含糊不清的可能性就越小。

因此,在陈述问题时,最好不要用长句子,要使问题尽

可能清晰、简短,使回答者能很快看完,很容易看懂。

(3)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双重(或多重)含义

指的是在一个问题中,同时询问了两件(或几件)事情,或者说,在一句话中同时问了两个(或几个)问题。由

于一题两问,就使得有些被调查者无法回答。

(4)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即问题的提法和语言不能使被调

查者感到应该填什么,或者感到调查者希望他填什么。

这也就是说,问题的提法不能对回答者产生某种诱导

性。应保持中立的提问方式,使用中性的语言。

(5)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某些特殊情

况外,人们往往习惯于肯定形式的提问,而不习惯于否

定形式的提问。当以否定形式提出问题时,由于人们不

习惯,因而许多人常常容易漏掉问题中的“不”字,并

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回答,这样 就恰恰与他

们的意思相反了。而这种误答的情形在问卷结果中常常

又难以发现,因此,在问卷设计中不要用否定式提问。

(6)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这就是说,我们所问的问

题都应该是被调查者能够回答的,或者说被调查者确实

具有回答这些问题的知识能力。如果向被调查者询问一

个他们一无所知的问题,那么被调查者是无法回答的。

(7)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当问及敏感性问题时,人们

往往具有一种本能的自我防卫心理。因此,如果直接提

问,则将会引起很高的拒答率。所以,对这些问题最好

采取某种间接询问的形式,并且语言要特别委婉。

2、如何判断一份调查问卷的质量好坏?

答: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一份调查问卷的质量好坏:

(1)明确调查目的和内容,问卷设计应该以此为基础

(2)明确针对人群,问卷设计的语言措辞选择得当

(3)在问卷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数据统计和分析是否易于操作

(4)卷首最好要有说明(称呼、目的、填写者受益情况、主办单位),如有涉及个人资料,应该有隐私保护说明。

毕业作业社会调查报告 篇6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中小企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

企业主要的直接融资方式是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者债券,但我国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有严格的限制,如股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另外对于发行债券,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总额不得低于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总额不得低于6000万元,应该说这样的规则无异于将众多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虽然我国股票市场设立了中小企业版块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股票市场信用监督体制不完善,被少数人操纵弄虚作假的现象很严重,资本市场融资的功能不能很好发挥。另外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种种原因到海外上市还很遥远。

(二)、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总体状况堪忧

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原因第一、是因为四大国有银行的县级支行根本没有贷款审批权,第二、信用社贷款规模小难以满足巨大的需求。第三、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缺少抵押,没有担保,企业经营状况不理想等影响贷款的情况。

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城镇地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表示不能满足本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近三年的贷款对象都是少数优质客户,每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利率都比基准利率要高出10%到30%,一般都是采用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的形式,很少有信用贷款的形式。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时并不看重其是否存在外部审计制度。对待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贷款审批的严格程度还是按照所有制有一定的区别,未能一视同仁。另外,在对民间金融组织的看法上并不一致,各种观点都存在,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总的来说,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并不能给中小企业提供非常理想的金融服务。

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分析

(一)、银行等金融机构方面

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复杂。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支行根本没有贷款审批权限,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中后期开始,国家为紧缩信贷抑制过热的经济开始上收审批权限,现在四大行的审批权限大多集中在省级分行,中行的审批权在直属分行,审批权限的上收必然造成了程序的复杂。一般审批贷款要经过县级支行,二级分行,一级分行的层层审批与对企业的实地调查检验,一般最短也要经过两个月以上的时间,有的甚至要半年左右,这让生产周期短,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经常望而生畏,而且贷款即使申请到也往往成了昨日黄花。

2、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取向存在问题。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取向对中小企业非常不利。工行和建行企业定位在大中型城市的大型企业,在县级地区基本不发放贷款,如工行贷款只向大中城市的大型企业发放,资金主要集中在上级分行支持大型企业与工程项目,靠上级存款利息运营,在四大行中效益最差,建行资金主要投向房地产项目,企业贷款主要集中在几家规模在5000万以上的优质企业,对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无所建树。

中行和农行虽然发放部分贷款,但对规模有所限制,贷款客户每年新增少于10%,贷款额占到储蓄存款总额的10%左右,大部分资金集中在上级分行支持大企业的发展,基本不对本地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做贡献。应该说这种经营模式虽然可以减少银行的经营风险,但不符

合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如果说以前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央行规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话,那么自从去年央行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商业银行选择高风险的中小企业可以收到较高的收益。但四大行通常不选择中小企业,原因有企业的原因,但更多的和银行的经营理念与风险管理不完善有关。

3、金融市场缺乏竞争。

在县级地区,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根本没有分支机构,中小企业要取得贷款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只能去农村信用联社,自从去年10月底央行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后,信用社的利率浮动幅度最高在200%到300%之间。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58%,上浮40%到7.488%,而信用社的一年期利率在12%以上。一般来说,商品价格过高是市场缺乏竞争的表现,资金价格即贷款利率也包括在内,事实上

在县级地区金融服务成信用社一家垄断的态势,这从利率高出四大行一倍多可以看出来。在全国领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着全国90%以上的金融资源和服务,而其对集中在县级地区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贡献甚少,而要真正把广大中小企业纳入业务范围,四大行还有突破经营管理旧模式的重任。垄断必然造成低效,要改变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改变我国金融市场垄断的局面,需要引导外资与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所幸的是我国已经放开了这一限制,但要真正改变贷款难的局面我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4、我国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落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还很落后,包括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自从1988年巴塞尔协议出台以后,银行风险管理经历了从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本充足率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五个阶段,而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还处于资产负债管理的阶段,还远远落后于国际银行的管理水平。如在2005年1月份,中国银行哈尔滨分行一个支行的行长卷走了客户10亿多元的存款,不仅说明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监督机制还不健全,而且主要领导的人品与思想觉悟还很不高。在调查中我也从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银行信贷部主任了解到我国银行尤其是县级支行的主要领导和员工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很不高,即使银行真正出台了有效的市场与信用风险管理规则,但更可怕的银行操作风险足以让一个银行倒闭关门。

对于2006年将要实行的新巴塞尔协议,我国银监会明确表示不会采用,但会加强资本充足率监管。而要真正改进银行的风险监管仅仅出台政策是不行的,关键是人才,如果没有人才或是人才思想觉悟素质低下,银行最终也会倒闭。

鉴于以上各方面原因,银行宁愿选择规模大风险较小的大型企业,而把众多规模小更需要贷款来扩大规模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而事实上广大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虽然单个中小企业存在经营周期短,风险大的缺点,但高风险才会有高回报,而且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整体焕发出很大活力,投资广大民营中小企业,就像投资20只以上股票可以对冲风险一样会有较大的回报。简单的将广大的中小企业排除在贷款客户之外的做法,这无疑不符和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也使基层四大行失去大量客户。

(二)、中小企业方面。

1、经营规模小、风险大。

中小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风险管理水平不高,而且大多帐务混乱,银行往往会有接受贿赂之嫌,而且主要领导大多素质很低下,在企业经营中不能很好的把握商机,稳定经营,这是银行不愿意发放贷款的主要担心。另外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多为初级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小,容易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巨大影响,所以中小企业通常经营年限很短。我国最新破产法即将出台,把个体私营经济,合伙企业纳入破产范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银行及时降低坏帐,加强充足率管理,但另一方面或多或少增加了恶意骗贷和中小企业冒险经营的道德风险,这无疑更加大了企业与银行的风险。

2、所处行业不利、增长方式粗放

中小企业大多所处行业为初级加工业,不是国家所支持的环保与高新科技行业,而规模与所处行业是否是国家支持行业都是影响中小企业难以取得贷款的重要原因。

另外中小企业大多为粗放型增长模式,高消耗,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在我国信贷紧缩的1990年代后期是限制贷款的首要行业对象。无独有偶,在2003年末出现的高投资,大规模固定资产建设,国家决定全面紧缩信贷,众多的中小企业在2004年以后贷款取得非常困难。

3、缺少担保。

中小企业未取得贷款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担保。由于县级地区很少有专门的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要取得贷款只能找关系比较好的优质企业寻求贷款担保,但能承担贷款担保角色的中小企业少之又少,大量的中小企业找不到担保企业,只能到信用社贷比国有商业银行利率高出一两倍的信用贷款,当谈到这点时许多的中小企业都是叫苦连连。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股市不能给中小企业创造好的融资环境

我国股市还处于初级阶段,信用体制不健全,监督监管机制不完善,我国股市还不规范,少数人控制股市,上市公司做假帐欺骗股民的现象还有很多,股市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的功能还不能有效发挥。所谓的中小企业版块更是形同虚设。

(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县级分行的生存危机。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是银行最传统的利润来源,但由于我国银行金融创新滞后,中间业务带来的利润很少,传统的存贷利差仍然是我国银行尤其是基层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再加上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低下,随着金融市场逐渐竞争加剧,这一利润空间正变的越来越小。而基层县级银行仍然没有贷款审批权限与自主经营能力和错误的政策取向,只靠把资金存到上级行吃利息而失去主营业务的县级支行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以工行为例,工行县级支行一信贷部副经理说到以前工行有9名信贷员,现已经留下两名,主要任务是收回以前形成的坏帐,工行现在状况非常不好,连工资都难以为继。改变经营管理模式难,改变人的理论水平与业务水平更是道路漫长,改变县级支行的经营状况一件任重而道远的长期任务。

(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道路漫长。

中行和建行已经提出了股份制改造的方案,但实质性的股份制改造还停留在总行阶段。工行和农行也在积极筹备股份制改造,将在中行和建行之后不久上市。但我们说上市不仅仅是完成股份制改造,更重要的是银行真正走向商业化和风险经营管理水平的真正提高,其实上市不上市并不重要,只是在融资方面比较便利,最核心的是银行真正走向商业化与自主经营。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基层银行根本没有体会到股份制改造的真正含义,经营管理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性改变。当然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外资银行已经进入

我国腹地,如果我们仅仅凭借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机构庞大的优势与其竞争是远远不够的。

(四)银行业的垄断造成了金融市场的沉寂,不利于我国金融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营理念的提高。

垄断造成了低效益,中小企业不仅面临贷款实际规模小而难以满足的制约,而且还面临高利率的影响,贷款需求经常得不到满足,有时候也不得不去贷高利率的贷款。有句流行的话叫做不贷款是等死,贷款是找死,中小企业对这点是深有感触。

要让高昂的利率降下来,需要在金融领域引入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随着我国入世保护期的逐渐结束,我国在推进四大行股份制改造的同时逐渐开放金融市场,放开了对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的进入。

在金融领域加强竞争是好的,而且是必然趋势。只是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银行业的监管,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给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样才能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如果监管跟不上去,即使成立了民营银行,也会增加金融市场的混乱,面对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我国,我们的银行根本不可能与其竞争,仅仅靠分支机构的优势是不能有效和其竞争的。

(五)中小企业法人治理体制严重不健全,公司制观念真正深入人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商业银行应该是真正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而我国银行却始终无法摆脱政府的阴影。银行管理人才级别行政化,缺乏市场与经济效益的考察监督,银行领导注重的不是较好的经济效益,而是如何搞好政绩,完全政治化运作。

(六)企业家看重与银行官员的关系,导致银行贷款与正常的放贷原则之间有一定的错位,形成关系贷款和人情贷款。

由于银行内部控制贷款的制度不是十分的完善以及需要资金的企业日益增多,银行不可能完全按照需求来调配贷款。因此,企业与银行的关系甚至企业老板与银行领导的私人关系就成为贷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不太正常的现象。部分中小企业大量借用银行资金来“借鸡生蛋”,过分依赖银行资金,久而久之形成“银行被企业俘虏”的奇怪现象:企业贷的越多银行越不敢不贷,否则企业就不能生存,银行以前贷出的资金就很难收回。进一步分析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所有制差异引起的银行监管体制不完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有制的银行与私有制的企业之间容易产生银行融资管理上的松懈和监督上的漏洞。表面上看,进行银行的所有制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但实际上,无论在什么所有制情况下,如何切实加强银行内部的监督管理才是根本问题。所有制改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现在好多股份制银行或其他所有制类型的银行也面临着上述问题,只不过比国有银行的程度要轻。因此我们认为所有制改革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但绝不是进行了这种改革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

四、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股票市场,完善信用体制建设和加强市场监管与信息披露制度,为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好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引导效益好的企业到海外上市,完善其内部控制机制与风险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然后到国内上市,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上市便是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在国外完善的监督与监管体制下,完善公司财务的透明化与正规化,更重要的是经常的公正的信息披露,这对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很重要。

(二)、加快建立信用担保机构,或者采取中小企业联合创立担保机构,或采取政府牵头,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形式成立担保机构,改变中小企业担保难进而贷款难的局面。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模式方案有很多,各种方式会有不同的优劣。如果以政府牵头的模式,资金由基层政府解决可能不太现实,因为基层财政由于体制原因很难正常运转,资金会难以保证而且缺乏连续性。如果以中小企业共同出资的模式也有待商榷,这点在调查中一些企业人员已经谈到了这点。总之,究竟采取各种模式还要看当地的实际情况,真正建立起来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三)、加快中小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健全内部管理与审计制度建设,提高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与知识水平等综合素质,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减少企业风险。在我国银行目前经营管理水平下,银行主要忧虑的是中小企业的混乱的财务状况和主要领导者的素质的低下。要改变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局面,改变中小企业混乱的状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要中小企业财务完善,风险管理先进,风险降低,应该是银行考虑的贷款对象。

(四)、完善我国银行真正商业化进程,完善风险管理,健全内控机制,真正做到按需分配贷款,至少不能让关系贷款占了主导地位。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银行被企业“绑住”的现象应该坚决消灭。加快银行人员的素质提高与觉悟的提升,加强内外部

监督与审计制度建设,让其真正面向市场选择客户,完善风险与收益相对应的业务管理。尤其是基层银行支行应该给予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在我国逐渐走入国际市场,金融机构逐渐商业化的进程中,我国要首先加强基层银行的经营管理。

(五)、国家的宏观调控应当建立预警机制,或者说要保证经济的平稳过渡,不能总是一刀切,让中小企业无所适从,许多项目中途停止。这并不是说不要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在我国实行的还是相当成功的,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只是说建立预警机制后可以让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毕业作业社会调查报告 篇7

一、花样类型, 满足需求

实践证明: 如果学生长时间地进行单一形式的练习, 就会感觉单调乏味, 对学习失去兴趣.数学作业不应当仅限于简单的数字计算和解题训练, 可以赋予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课程, 灵活多样的作业类型能满足学生多种需求, 促进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协调发展.我们根据学生的需求着力从数学本身蕴含的趣味性, 实践性, 探索性入手, 让学生体验快乐, 形成能力, 大胆超越.

1. 趣味性作业 ——体验快乐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颖、有趣.如教学《认识比例尺》后, 我要求学生将家中的摆设, 按自己规定的比例尺放大或缩小, 用橡皮泥或纸板制作成模型.别看这是一道小小的手工题, 里面的知识含量不容忽视, 在学生做完手工题之后的数学日记中揭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比如:在选择被放大或缩小的物体时要考虑到操作的复杂性, 尽量选长方体或圆柱体之类较有规则的物体, 在确定比例尺的时候至少从几个角度量物体的原有尺寸……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 充满情趣, 学生的兴趣也会更浓.

2. 实践性作业 ——形成能力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 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 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 根据具体内容, 可以独立完成, 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学习“比例分配”后, 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三种不同的饮料, 按不同的比例配制三次, 观察品尝配置后的饮品, 记下每次配制比例与结果, 并得出结论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应用, 感受同样的材料按不同的比例进行调制后结果各异. 学生在实验体会中写道:放入哪一种饮料的比例大, 口味就偏向哪种饮料, 无论我怎么配置, 都没有原来饮料的好吃, 看来按比例分配有很大学问.

3. 探索性作业 ——大胆超越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例如上完“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 学生猜测机械表内应是三个齿轮互相带动.于是, 我布置学生去研究“机械表里的齿轮问题”, 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 查阅网络资料, 拆开家里废弃机械表……进行研究.诸如此类作业, 学生通过计算就可以轻易地得到验证, 获得创新成果.虽然有些学生不能系统、完整地得出结论, 但他们由此形成的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 正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开放作业, 自主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何让其发挥自主参与意识, 针对儿童的心理, 我们从让其选择, 自创, 合作入手, 尊重差异, 成就自我, 取长补短.

1. 选择性作业 ——尊重差异

为学生提供“自助餐”, 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承认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是实行“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最好体现.

为此, 在作业设计时, 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遵循“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 对学生练习的弹性设计,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 都有所获, 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着成功的体验.

2. 自创性作业 ——自我成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作业内容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 而不是让学生去被动适应预先规定的作业.让学生当一回“导演”, 自己参与作业的设计.事实证明, 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 练习也更投入、主动.

如学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 让学生自己画组合图形计算面积, 可自己做, 也可和别人交换做.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 开始动笔画起来, 不一会儿, 各式各样的图形就出来了, 并给自己的图形起了些名字:“勇往无前”“至高无上”“至尊一号”等等.此时, 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题海”大战后的疲倦、厌烦, 而是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

3. 一题多解 ——各显神通

开放题、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 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 进行思考, 体验成功, 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体现“人人掌握数学, 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思想.

[例1] 如果4X = 5Y, 则X ∶ Y = ( ) .

方法一: (倒数法) 设4X = 5Y = 1, 则X ∶ Y = ( ∶ ) .

方法二: (最小公倍数法) 设4X=5Y=20, 则X:Y= (5∶4) .

方法三: (X归一法) 则X∶Y= (1∶) .

方法四: (Y归一法) 则X∶Y= (∶1) .

方法五: (成反比例) 则X∶Y= (5∶4) .

方法六: (比例基本性质) 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X处于比例外项4 随之成为另一个外项, Y处于比例内项5 随之成为比例的内项, 则X ∶ Y = (5 ∶ 4 ) .

……

三、注重整合, 提升能力

数学学科本身与其他学科就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因此, 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顾及整合性, 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 要从立体的, 多维度的角度把握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 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 真正使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益智、长知和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如写数学日记, 创编数学手抄报, 整合教材中的练习题.对习题挖掘、调整、重组或改编, 努力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合作性, 以启发学生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灵性, 发挥习题的最大教育功能.

毕业作业社会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与社会;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历史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优化设计《历史与社会》作业,关系到能否落实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减少作业过程中的枯燥乏味、缺乏创新探究,改变传统应试环境下学生厌烦作业的状况。实践教学改革以来,本人观察和总结一些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作业的一些策略和建议。

一、作业存在问题

1.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点是固定的,而且内容大多比较死板,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占大多数。我们一般作业往往按照传统模式,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以作业本练习为主的书面作业。常常造成作业形式比较单一、枯燥,缺乏创新,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热情。

2.作业内容统一,存在“一刀切”现象

由于《历史与社会》识记内容比较多,为了达到巩固和强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中喜欢布置一些“划划记记”的作业。课后练习时,题目又不加选择,每题必做,造成重复。且对待全班同学的作业要求都是一样,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这样布置作业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历史与社会》作业的效果。更甚至因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而受到批评,产生一种厌学的情绪和心理。

二、作业优化设计策略探索

1.作业设计应具有多样性

《历史与社会》新课标倡导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理念,而传统作业比较单一,仍停留在书面形式。这已限制了学生参与生活,社会实践的能力,显然已与新理念不太适应。在当前新课改中应对作业进行创新,使其变得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这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积极性。我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以学生学为主的理念,探究性地尝试了这些作业形式:预留作业、讨论作业和图表式作业。根据课堂师生互动、课后观察学生之间讨论和完成的作业效果来看,还不错。

(1)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主要是要求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如在讲到八年级下册《冲破思想的牢笼》时,对那些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和启蒙运动的先驱可能有所知,但知之不全的情况下,首先我让学生去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邀请学生根据自己获得信息讲述。通过提前查找、收集资料,学生获得了对人物或事件比较全面的认知,起到了帮助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辩论性作业。辩论性作业主要是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成立学习小组,开展组内辩论,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多角度的来看待历史人物。这样的作业是集大家之智慧,展合作之力量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创造性,树立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意识。

(3)对比归纳性作业。对比归纳性作业主要是在《历史与社会》学习中对知识梳理,归纳总结。通过列表格形式来完成任务。

2.作业设计应具有层次性

前面提到,在班级作业布置中存在作业内容统一,要求“一刀切”问题。针对此问题,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灵活布置不同的作业数量和类型供学生选择。

(1)基础题。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为主。通过简单地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他们都做。但在作业布置中要控制一定的量,以达到当堂巩固识记知识的教学目标即可。同时,在作业设计中可避免出题的重复性和随意性,确保每一个题目有相对应的教学要求。

(2)自选题。在课前我把它写在题板上,待上完课,放在教室挂壁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作尝试性去探究。可以选择一题,也可选择多题。可以个人去探究,也可以几个同学成立学习小组一起合作完成。完成后,可向老师处领一份小礼物。例如在讲到八年级下册《连通世界的新航路》时,我布置的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的是请根据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列举四位航海家的时间、国别、支持国家、主要航线和方向。选做题:1.课后进行角色扮演,讲讲我的航海经历?2.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了解,通过搜索资料并结合史实,对哥伦布或麦哲伦航行进行评价。3.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请结合史实,对西方殖民扩张进行恰当的评价。(任选其一)这类题目往往成了学有余力学生展示能力与才华的天地。在探究的过程不仅能挖掘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落实了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

(3)个选题。这类题目是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优、劣势的特点所设计地作业。例如我班中有几个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好,但在做选择题比较随意、马虎,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专门出一些选择题给他做,要求在选择题中划出关键词,通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考试中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作业设计应具有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旦被启动,就会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因素,那就是乐于学习。因此,在《历史与社会》作业设计时也要关注这一点。这不仅符合学生好奇、求新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积极去思考和参与的热情,促使学生去挑战自我。

总之,老师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为依据,让《历史与社会》的作业像春天的百花一样多姿多彩、活力绽放。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兴趣得到升华,个性在这里得到发展,能力在这里得到提升,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一个广阔的舞台,提升自我的一个空间。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孙艳创新历史作业内容与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新课程学习(下)》2012年7期

[3]周祖海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设计学科作业——《《历史与社会》》学科开放性作业设计的探究与实践[J]《神州》2012年第36期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班会设计下一篇:行政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