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东合作合同范本(精选8篇)
甲方:________
乙方:________
丙方:________
甲、乙、丙三方根据《公司法》等法律规定,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过充分协商,决定合股投资经营________网络有限公司。
特订立本协议,以便三方共同遵守:
一、合股投资经营公司名称为:“________网络有限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住所地在________。
二、经营范围为x等。
根据公司的实际经营能力,可逐步拓展经营范围。
三、公司的投资方式为:甲方以现金出资,占现金出资总额的70%,折合公司股份为63%;
乙方以现金出资,占现金出资总额的30%,折合公司股份为27%;丙方以技术出资,折合股份为10%,负责处理所有技术问题。四、各方出资方式,甲方与乙方在第一期共投资200万,到使用完200万后再共追加投资100万,待追加的100万使用完后再另追加投资100万,如此类推,直到损益平衡后不再追加投资。
五、甲方或乙方在任一期投资中,如一方不按比例追加投资,而由另一方单独投资或多出资,则另一方按现金投资比率计算多出的投资部分算作一方向另一方的借款,并按1%的月息计息。
如此类推,直至损益平衡不再追加投资时,另一方有权选择:(1)双方再按实际投资数(包括利息在内)重新计算各自投资额和应占的股份;(2)仍按本合同第三条约定的股份比率计算各方应出资额,另一方有权就多出的投资部分算作一方向另一方的借款并按1%的月息计息,向一方追讨。
六、公司设执行董事一名,执行董事由甲方担任,兼任总经理,并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
各机构的负责人由三方协商出任。
公司会计由________方委派担任,出纳由x方委派担任。
七、公司的重大事项经股东会决议,需由全体股东一致通过,一般事务由总经理全权处理。
其他机构各司其职,做到勤勉尽责。
八、利润分配:甲、乙、丙三方根据《公司章程》和股东会议决定按照股份比例在每个会计后一个月内分取红利。
九、甲、乙任何一方中途撤出资金,需提前一个月提出并需得到对方及丙方同意。
否则视为违约。
十、股份转让:甲、乙任何一方转让股份,需得到另一方的同意,且另一方股东有优先购买权。
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抽逃股金。
丙方如需转让股份,必须经得甲乙双方同意。
十一、经营期限:甲、乙、丙三方合股投资经营的期限为x年。
以《公司章程》确定的起止时间为准。
到期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清算,如继续合股经营,续订协议确定。
十二、违约责任:甲、乙、丙三方应当严格遵守该协议。
如果甲方违约,应按照乙方的出资额赔偿乙方损失,并按照公司注册资本的10%赔偿丙方损失;如果乙违约,应按照甲方的出资额赔偿甲方损失,并按照公司注册资本的10%赔偿丙方损失。
若丙方未得到甲方和乙方双方的同意而擅自退出,或者不提供技术支持,则视为违约,需向甲方和乙方各支付违约金叁拾万元并负责赔偿甲乙的损失。
十三、本协议未尽事项,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也可经各方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十四、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十五、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报有关部门一份备查。
各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________
乙方:________
丙方: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篇二
股权期权协议书
甲方(员工):
乙方(公司):
本着自愿、公平、平等互利。
诚实信用的原则,甲方与乙方就股票期权赠与、持有、行权等有关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乙方承诺从______年开始在___内向甲方赠与一定数量的股票期权,具体赠与数量由公司的薪酬委员会决定。
甲方可在指定的行权日以行权价格购买公司的普通股。
第二条
股票期权有效期为___年,从赠与日起满___年时股票期权将失效。
第三条
股票期权不能转让,不能用于抵押以及偿还债务。
除非甲方丧失行为能力或者死亡,才可由其指定的财产继承人或法定继承人代其持有并行使相应的权利。
第四条
甲方有权在赠与日满___年开始行权,每___年可行权一次。
第五条
甲方在前___个行权日中的每个行权日拥有赠与数量1/6的行权权利,若某一行权日未行权,必须在其后的第一个行权日行权,但最后一个行权日必须将所有可行权部分行权完毕,否则,股票期权自动失效。
第六条
甲方若欲在某个行权日对其可行权部分实施全部或部分行权,则必须在该行权日前___个交易日缴足现款。
第七条
甲方在行权后才成为公司的'注册股东,依法享有股东的权利。
第八条
当乙方被兼并、收购时,除非新的股东大会同意承担,否则甲方尚未赠与的部分停止赠与,已赠与未行权的部分必须立即行权。
第九条
当乙方送红股、转增股、配股、增发新股或被兼并等影响原有流通股东持有数量的行为时,需要对甲方持有的股票期权数量和行权价格进行调整,调整办法参照乙方有关股票期权制度规定。
第十条
当甲方因辞职、解雇、退休、丧失行为能力、死亡而终止服务时,按照乙方有关股票期权制度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乙方在赠与甲方股票期权时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甲方须在乙方___个交易日以内在通知书上签字,否则视为不接受股票期权。
第十二条
甲方行权缴款后必须在行权日前以通知书的形式通知乙方,同时必须附有付款凭证。
第十三条
甲方向乙方保证理解并遵守乙方有关股权期权制度的所有条款,其解释权在乙方。
第十四条
乙方将向甲方提供乙方有关股权期权制度一份,在该计划的有效期间,若计划的条款有所变动,乙方应向甲方提供该等变动的全部详情。
第十五条
本协议书所指的股票期权是给予甲方的一种权利,甲方可以在规定的时期内以约定的价格购买乙方的流通a股。
第十六条
本协议书所指的行权是指甲方以约定的价格购买乙方流通a股的行为。
第十七条
本协议书所指的行权价格是指甲方购买乙方流通a股的价格,等于赠与日前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
第十八条
本协议书所指的赠与日是指乙方赠与甲方股票期权的日期。
第十九条
本协议书所指的行权日是指持有股票期权的甲方可以按照约定价格购买乙方流通的a股的日期。
第二十条
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第二十一条
本协议书未尽之事宜应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并以双方同意的书面形式确定下来。
若发生争议,提交无锡仲裁委员会仲裁.第二十二条
本协议书自双方签字或盖章完成之日起生效。
甲方:_____________
乙方:
签约时间: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签约地点:中国________
篇三
股东: 姓名: 身份证号:
股东: 姓名: 身份证号:
第一条股东合作宗旨
本着公平、平等条件、团结协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维护本店利益,不断提高经营效益为目的,创建和谐发展业务为宗旨。
第二条占股份额
1、总投资金额人民________币()
2、股东:(姓名),出资金额人民币_元,按比例占股_____%;
股东:(姓名),出资金额人民币_元,按比例占股_____%;
3、合作期间各股东的出资额为共有财产,不得随意请求分割。
合作终止后各股东出资仍为个人所有,至时予以返还。
第三条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
1、股东双方共同努力分工合作,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盈余分配是以每月的利润作为依据,按比例分配,店内债务于本店的利润偿还,利润不足清偿时按比例分配承担。
2、公司正常运作后按月分红。
第四条入股、退股及出资转让
1、入股:需承认本合同;需全体股东同意;执行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
2、退股及转让:为了__________造型的长期合作;股东在退股及转让股权时,必须经过股东会书面同意方可转让。
双方未经同意将股份转让他人,转让方视为违约,违约股份视为无效。
退股或转让必须盈余或债务清偿方可为准。
3、退股或转让时股东之间有优先权。
盈利经营中其中有一方退出,经股东同意退投资金和店值的比例分配。
另亏营业中一方退出,经股东协商其中一方退出,则按偿还债务比例再分配。
第五条股东的权利
1、参与合作事业的管理,听取合作负责人开展业务情况的报告;检查合作帐册及经营情况;共同决定合作重大事项。
2、公司要正规化管理,为了让公司财务完善化、透明化、财务管理上,一方负责会
计,另一方负责出纳工作,做出纳方面应每月做月结表,并随时允许另一方监督现金状况,如有一方不按上述约定执行,做帐方被取消做帐资格(直接连带责任是股东)。
3、店内运做所有的营业额存入公司帐户,未经股东同意不能私自动用资金。
4、店内的运作资金如开支超过_元以上的,必须经过所有股东同意或签名方可。
第六条禁止行为
1、未经全体股东允许,禁止任何股东私自以合作名义进行在店区或周边业务竞争活动,(包括挂名业务竞争活动)如其业务获得归个人所有,造成损失按实际比例赔偿;
2、如因股东之间的个人行为引起对公司不利的,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后果由个人负责承担和赔偿。
3、除了股东之外(股东_)其余人员不允许参与经营和管理,全体股东授权外,股东之间要团结、友谊不允许在员工面前说另一方的坏话,股东之间有意见一律避开员工相互协商。
4、股东双方不允许搞帮派,要合理利用,不能私自调动员工,要互相信任、团结一致
第七条合作的终止及终止后的事项
合作终止后的事项:即行推举清算人,并邀请中间人参与分配剩余财产的顺序进行。
固定资产和不可分割物,可作价卖给股东或第三人,其价款参与分配;清算后如有亏损,不论股东出资多少,先以合作共同财产偿还,合作财产不足清偿的部分,由股东按出资比例承担。
第八条违约责任
(1)股东之间权利与责任中任何一方违反以上条约,一经确实问题方必须负全部责任,如有异议,经法律途径按合约内容解决。
(2)股东之间如发生曰常店务管理纠纷,应共同协商,本着有利于合作事业发展的原则予以解决。
第九条本合同自订立之曰起生效。
第十条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应由股东全体讨论补充或修改。
补充修改的内容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一条其他:
第十二条本合同正本一式____份,各股东各执一份。
股东签字:_____________ 股东签字: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股东合作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绩效
引言
股东合作公司中, 由于文化背景、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原因, 如何让双方股东单位的职工在一个公司里实现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使优秀的人才能够尽展所长是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此类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要比一般人事部门具有更多的职能, 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对公司组织状况、所处环境及自身特点进行分析, 科学合理的管理人员, 为公司服务。
一、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 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渐渐不适应公司发展需要, 如今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使公司去适应其所处的内、外部竞争环境。股东合作公司的内部环境具有一定自主可控性, 公司管理者应进行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调配, 使其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适应。当前大部分的管理者仅仅着眼于人力资源的调配, 并未重视人力资源的弹性即股东双方人员的融合问题, 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各股东单位人员的优化组合效率。
二、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要建立通过全面高效利用人力资源来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 并可以影响和提高组织绩效的系统, 而建立这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两个主要原则就是员工参与和考核。在股东合作性质的公司中更加需要把工作重心从员工控制转向让员工参与到公司发展中来, 经过研究, 在我们公司内部, 形成了一个适合我们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指标量化系统, 主体结构有四个部分:员工融合与晋升机制、奖励体系、参与公司管理活动、绩效管理。而组织绩效是根据研究常用指标和公司实际得出, 组织绩效由员工工作效率、经营绩效、公司收益三个方面构成。实践证明通过对员工的职业教育、参与经营决策、晋升和物质奖励等手段能够有效提高组织绩效。在股东合作性质的公司中要求员工不但要具有专业素质;而且还要求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 可以真正从内心接受合作单位不同的文化, 适应彼此的工作方法, 最终才能形成强大的生产力。我们具体主要做了以下四点工作:第一, 做到“人岗匹配”, 就是要抛开股东你我之分, 树立大家到一起就是为这个集体的发展而共同奋斗的统一目标, 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第二, 要发挥奖励体系的正面推动作用, 奖励体系主要由职业教育、薪酬提升和物质奖励三方面组成;第三, 来自股东各方的员工都是经过选拔的优秀人才, 但却要主动考虑其在新单位中的感受, 因为员工只有在民主、开放、正面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其最大能力来投入工作, 所以要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来, 积极献言献策,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员工归属感和主人翁的地位;第四, 通过全面绩效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也就是说对员工的工作结果通过考核给予及时反馈并针对结果有效地沟通, 目的是肯定员工的贡献, 同时让员工自己明白存在的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善, 这样也就更好地提高了组织绩效。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分析
根据上节所述, 提高组织绩效的办法就是首先融合来自股东各方的员工, 然后通过职业教育、晋升、奖励体系推动以及参与经营等方法来使员工以高度的热情、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再运用绩效管理帮助员工改进和提高个人绩效, 最终对组织绩效产生正面影响。基于以上研究, 本节将从员工融合与晋升机制、奖励体系、参与公司管理活动、绩效管理四个方面建立一个基准结构模型 (如图1) 并通过结构方程进行分析。
在查阅有关资料中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量表的基础上,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后采用5点自评量表, 从“根本无联系”至“有直接联系”分别评定为1到5分。深入各股东单位实地调查, 共获有效数据150份。首先用75份有效数据来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在正交旋转后, 特征值大于1的达到4个, 数据解释率接近9成, 第一个因子是“员工融合与晋升机制”, 第二个因子是“奖励体系”, 第三个因子是“参与公司管理活动”;第四个因子是‘绩效管理”。此外其他有关项目的因子负荷都较小, 根据对本次数据初步因素分析结果, 最终决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量化表共18个项目, 包括4个因素:员工融合与晋升机制 (4个项目) 、奖励体系 (6个项目) 、参与公司管理活动 (4个项目) 、绩效管理 (4个项目) 。详见表1.
在这基础上用另一半有效数据对此四维度结构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 数据结果表明: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的四个维度。另外对该表进行信度检验后, 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均达到0.9以上。可见, 以上各项指数属于良好的信度。
四、小结
本文旨在从股东合作公司经营管理角度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通过实践总结和理论验证两方面总结得出:员工融合与晋升机制对员工工作效率具有明确的正面影响;奖励体系对经营绩效和公司收益具有明确的正面影响;绩效管理对员工工作效率具有明确的正面影响。
综上所述在股东合作公司中针对公司实际, 选择适合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可以更好地推动组织绩效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飞, 简兆权。可持续竞争优势:基于动态能力的视角[J].科学管理研究, 2010 (6)
[2] .朱伟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竞争优势[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12)
作者系上海和华利盛律师事务所律师
A与B均为C公司的自然人股东,但A未参与C公司的经营,公司的印章、证照等均由B掌管。D作为E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分别于2006年4月18日和2007年4月10日,与C公司签订协议书,约定D借用C公司的名义向E公司增资叁仟万元和肆仟万元,C公司同意作为E公司的挂名股东,D可随时要求C公司将该股份过户到其自己或第三人名下,C公司不因上述原因在E公司享有任何权利和承担任何义务。D两次以C公司的名义增资后,在E公司工商档案中,C公司成为E公司的挂名股东,占E公司股份的87.5%。
2008年6月12日,C公司在未召开股东会议、也未通知A的情况下,与B、D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在E公司柒仟万元的股权,分别转让给B 壹仟万元、D陆仟万元。
A认为,C公司在未召开股东会议的情况下与B、D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严重侵害了A的合法权益。A能否请求法院判令C公司与B、D于2008年6月12日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无效?
从你的陈述看,C公司与B、D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是因为D与C公司签订了借用C公司名义向E公司增资的协议,而且实施了增资行为,C公司按照协议的约定,根据D的要求而签订。因此,首先需确认D与C公司之间的协议是否有效,C公司是否成为E公司的股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在本案,所涉的E公司柒仟万元的增资款系由C公司帐户转入E公司帐户。E公司增资后经工商注册登记,C公司已经成为E公司的股东,占有E公司87.5%的股权。至于该增资款项C公司是从何处、通过何种方式筹措以及是否归还、如何归还,在法律上并不影响对C公司作为E公司股东地位的认定。 因此,C公司在增资完成后,已经是E公司法律意义上的股东。当然,在司法实践中,对于D通过C公司向E公司增资这种隐名投资行为,尚存在不同的认识,最高人民法院曾经就此提出过司法解释的征求意见稿,但在公司法修订后,一直没有正式发布。如果不能确认D的隐名投资人的法律地位,而增资的实际资金由D提供,就只能认定为借款。
营业执照注册号:
通讯地址:
出 借 人:
营业执照注册号:
通讯地址:
出借人作为借款人的股东,现借款人向出借人申请借款,款项用于扩大公司经营。为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本着平等、自愿原则,双方协商一致,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借款
1.1 借款金额 人民币 。
1.2 借款用途 本合同项下借款用于借款人扩大公司经营。借款人须按本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未经出借人书面同意,借款人不得改变借款用途,出借人有权监督借款的使用。
1.3 借款期限 约定借款期限为6个月,自20__年6月 1 日起至20__年12月1日止。
1.4借款利息 年利息率8%。
第二条 借款的发放
2.1 在下列条件全部符合前,出借人没有义务发放本合同项下的任何款项:
借款人已按出借人要求提交相关资料文件,办妥借款等相关手续;
没有发生可能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有不利影响的事件。
2.2 上述条件任何一项未满足,出借人有权拒绝发放借款。
2.3 放款账户 出借人将该笔借款划入借款人指定的接受该笔借款的账户后,即视为出借人已经向借款人发放上述借款,借款人认可向出借人所借的上述借款,并向出借人承担还款责任。账户如下:
户名: ;账号: ;开户行: 。
第三条 还款
3.1 还款方式 借款人选择下述第3.1.2条还款方式:
3.1.1 借款人选择一次性还本付息的还款方式,即最迟至借款期限届满之日止,一次性还清所有借款本息。
3.1.2 借款人选择分期付息,到期一次性归还本金的还款方式,还款计划明细如下:每月月初 5 号支付利息,借款期限届满之日止,一次性归还借款本金。
3.2 还款账户 借款人须于还款日前将借款本息足额存入出借人指定并认可的有效账户,视为归还借款。账户如下:
户名: ;账号: ;开户行: 。
3.3提前还款 借款人可在借款发放日后向出借人提出提前还款申请。
第四条 出借人的权利与义务
4.1 出借人有权按照本合同约定收回借款本金等借款人应付的费用,行使法律规定或本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4.2 出借人有权监督借款人按照本合同的约定用途使用借款。
4.3 出借人有权转让其对借款人拥有的债权,并有权采取其认为适当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传真、邮寄、专人送达、在公众媒体上公告等方式通知借款人转让事宜,以及对借款人进行催收。
4.4 借款人同意出借人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包括借款人基本信息、本合同项下的借款信息及还款记录等,提供给中国人民银行及当地人民政府授权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
第五条 借款人的权利与义务
5.1 借款人有权按合同约定取得并按照本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
5.2 借款人应当按本合同约定的时间、金额和币种,偿还本合同项下的借款本息。
第六条 借款的提前到期
如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使用借款,出借人有权单方面宣布本合同项下已发放的借款全部提前到期,要求借款人立即偿还所有借款本息等借款费用并结清其他一切有关费用。
第七条 合同的效力与变更
7.1合同效力 对于本合同条款,任何一方均不得单方面或以口头形式修改、放弃、撤销或终止;本合同项下各条款间相互独立,各条款的效力不受其他条款的影响。某条款或某部分条款无效的,其他条款仍有效。
7.2合同变更 本合同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和解除本合同。借款人要求且出借人同意变更的,双方应另行签订书面协议,未达成协议前,原合同继续有效。
第八条 其他约定
8.1 与本合同相对应的借据或其他债权债务凭证以及双方确认的相关文件、资料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8.2 本合同约定的告知义务的履行,自告知方向被告知方所约定的住所邮寄送达后即为送达,或向所约定的移动电话发送信息后即为通知。
8.3 本合同正本一式2份,出借人、借款人各执一份,各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借款人: 出借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中国其它法律、法规规定,出资人遵循自愿和协商一致原则,共同出资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餐饮公司。
第二章 公司基本情况
第二条 :公司全称: 南昌福膳食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中文地址:南昌市福州路69号
第三条 :本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第四条 :公司经营范围:餐饮服务。
第五条 :公司经营期限为五年,自公司批准登记之日起计算。
第三章投资资本及出资人
第六条 :公司投资资本为伍拾陆万元人民币,出资人出资额和所占注册资本比例的基本情况为:
甲方:xxx,住所地:东湖区渊明北路24号,出资额:贰拾捌万伍仟陆百元整,占注册资本比例51%;
乙方:xxx,住所地:南昌市红股中大道718号 出资额:贰拾柒万肆仟肆佰元整,占注册资本比例49%;
第四章出资人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出资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出席股东会,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二)、选举和被选举为董事、监事;
(三)、可查阅股东会记录和公司财务会计报告;
(四)、按出资比例分取红利;
(五)、按出比例分取公司清算后为出资人可分配的资产;
(六)、按章程规定转让出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
第八条 出资人的义务:
(一)、承认并遵守公司章程;
(二)、按时足额缴纳认缴的出资额;
(三)公司依法成立后不得抽回资额;
(四)、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五)、保守公司内部经营方式及营运机密;
(六)、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
第五章 资金到位及核算约定
第九条 :第一期资金到位:甲乙双方于《投资预算》制订后_30_日内按投
资比例缴交该预算之总投资_100%金额汇至南昌福膳食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指定账户。
第十条 :本店营运前所有未列于《投资预算》之追加投资款项,将列入本
店投资总资本额,该金额于正常营运前7日内依投资比例补足缴交至甲方指定账户。
第六章组织管理
第十一条: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会,股东会由全体出资人组成,为更好
地经营、管理好本店,在与甲方互相协商的基础上,就聘请甲方经营人员管理本 店。
第十二条 :董事、监事的权利、义务、议事规则由公司章程规定。
第七章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第十三条 :公司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本
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第十四条 :公司每月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审查验证,第二或三个
月份派利润予各出资股东。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财务会计报表及附属明细表:
(一)、资产负债表;
(二)、损益表;
(三)、财务状况表(有变动时提供)。
(三)、经营管理费用计入当月份之营运成本。
第十五条 :在经营期间,若出现盈亏,均按出资比率共同承担。
第八章其他
第十七条 :公司财务会计、利润分配、出资人的变动、合并与分立、解散与清算等重大事项另由章程规定。
第十八条 :出资股东至本店享有买单原价七折优惠,本店店长及甲方短期督导人员享有本店免费住宿。
第十九条 :本协议经全体出资人签字后生效,并由出资人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2009
张三经研究,决定独资成立上海张氏贸易有限公司,公司基本情况如下:
1、公司名称为:上海张氏贸易有限公司
2、公司住所:上海市南京路88号
3、经营范围: 电子产品。
4、注册资本:100万元,张三认缴货币出资100万元,于2011年9月9日前全部缴付至公司的临时账户。
5、公司不设董事会,设执行董事一名,任命张三为执行董事(公司法定代表人)。
6、公司不设监事会,设监事一名,任命李四为监事。
7、聘任张三为公司经理。
8、通过公司章程。
股东签字:
2011年9月9日
第一, 无效说。该说认为《公司法》第72条关于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规定属于强行性规范, 转让股东违反该条规定与第三人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应当归于无效。而《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所以认定股东未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合同无效。但是, 《公司法》第72条的规定是否为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该条规定并非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而系选择适用和推定适用的任意性规范。即便将其认定为强制性规范, 强制性规定中包括赋权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该条规定也属于赋权性规定, 而非禁止性规定。如果法律赋予的权利没有因某种行为而丧失, 就不能认为违反了法律的赋权性规定, 所以也就不能认为是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在股东与第三人签订转让合同的情形下, 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并未丧失仍可以行使, 这不能认为已经侵犯了股东的优先购买权。
第二, 效力待定说。该观点认为可以类推适用《合同法》第51条关于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订立合同的规定。首先, 《合同法》第51条的目的是保护真正权利人财产的安全, 而股权转让股东显然不是无权处分人, 其处分的是自己的财产, 并不涉及他人的财产有处分权, 只不过在行使处分权时受到限制, 所以其没有类推适用的基础。其次, 根据《合同法》第150条和第151条关于权利瑕疵担保义务的规定, 处分权受限制的人处分自己财产与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是两个法律问题, 二者的法律效果显然是不同的。权利存在瑕疵, 即合同的标的附有第三人的权利, 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应当是有效的, 否则瑕疵担保义务的问题便无从谈起。显而易见, 出卖人未排除处分权上所受的限制即处分其财产的情形属于权利存在瑕疵的范畴。所以其不能类推适用《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
第三, 可撤销说。该说在目前比较有影响力。《合同法》第74条的规定, 即债权保全制度中的撤销权。通常来说, 可撤销合同是指因重大误解、显示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导致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瑕疵的合同, 合同当事人是其行使的主体;债权保全制度中的撤销权是为了保全债权人得债权而赋予其的一种权利, 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是其行使的主体。但问题在于《合同法》74条所规定的撤销权是有严格限制条件的, 在这些限制条件下撤销合同对当事人利益的影响和其他股东行使撤销权对股权转让双方利益的影响是不同的, 因为它们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不同、涉及的利益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不同, 一般来说其他股东行使撤销权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债权保全撤销权的行使。即使勉强可以类推适用《合同法》第74条的规定, 当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 转让股东与第三人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被撤销, 对第三人保护不周的问题依然存在。
第四, 有效说。从立法目的上来说, 确立股东优先购买权的目的是维护公司内部信赖关系, 该目的是通过保护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受让拟转让的股权, 非股东第三人优先于其他股东受让拟转让股权行为是法律所要否定的, 转让股东与非股东第三人间签订转让合同的行为并非法律所要否定的。所以说, 在有效说的基点下, 股东优先购买权同样可以得到保护, 并非只有行使撤销权或者直接否定合同效力才能保护其优先购买权。从法律的价值和意义来说, 合同的效力与权利变动的结果二者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 是可以区分的。关于这一点在我国立法上早有体现, 例如我国《物权法》第15条确立了债权合同的效力与物权变动的结果相区分的原则。因此, 合同的生效并不会必然导致权利变动结果的发生, 是符合法律逻辑的。当其他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使转让股东与非股东第三人之间的合同不能履行时, 第三人可以向转让股东主张违约责任来救济自己的权利。有效说主张, 股权变动的结果与股权转让的合同是可以分离的, 只阻止股权变动的结果, 对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并不否定, 通过这样的法律设计, 可以兼顾优先购买权人的利益和非股东第三人的利益, 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法律构想。
从本质上来说, 之所以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学说都是利益博弈的结果, 我们要从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来评价未经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股权转让合同, 有效说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已有按照有效说主张所裁判的案例。在张某与狮龙公司等股东优先购买权纠纷上诉案中, 法院认定狮龙公司等19名股东与重庆市南川区方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有效, 张某要求确认上述协议无效的请求不能成立, 法院不予支持。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与否不影响其他股东与非股东第三人间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 只影响该协议能否实际履行。即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应当按照该协议自身的内容根据合同法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加以认定, 即便优先权股东行使了股东优先购买权, 只要该协议本身符合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有效要件, 协议仍为有效。本案中, 狮龙公司等19名转让股东与南川区方博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并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是合法有效的。张某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不影响该转让协议的效力, 只影响该转让协议能否得以实际履行。
所以说,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如果合同不属于无效、可撤销可变更、效力待定, 则自成立时生效。要从合同效力认定的一般逻辑和法理来看待未经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股权转让合的效力, 即除非合同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或法律、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 否则合同成立即生效。股权转让合同在双方当事人之间是有效的, 受让人在转让股东不履行转让股权的义务, 或者不能获得转让股权的情况下, 就有向转让股东主张违约责任的可能, 来救济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对相关效力的安排最终也是为了平衡相关当事人的利益, 有效说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还有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才能获得较有力的支持, 即当其他股东主张优先购买权时, 受让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追究转让人的违约责任以更周好地保护自己利益?因为并不是只要其他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 导致受让第三人不能获得转让股权时都可以向转让股东主张违约责任。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好, 那么会导致转让股东和非股东第三人之间产生矛盾和纠纷。从一般意义上来说, 当转让股东和第三人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 按照合同法的一般原理, 转让股东负有取得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的承诺的义务。但是, 股东优先购买权是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的权利, 具有法定性, 虽然其法定性被大大的削弱, 对于公司章程能否限制或者排除股东优先购买权的适用, 理论界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但股东优先购买权具有法定性, 是公司法明确规定的权利是理论界的通说。既然法律明文规定了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 那么受让股权的第三人在签订股权转让合同的过程中就应当关注其他股东是否同意、是否得到通知、是否放弃优先购买权等基本信息, 否则第三人受让股权的行为都可能构成注意义务不当, 其很难证明自己是善意的, 如果此时继续维持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认为受让第三人可以向转让股东主张违约责任, 是不合理的。所以说, 在坚持其他股东未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股权转让和同有效地同时, 还应当引入受让人善意规则, 以维护此类合同效力判断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合同法》第151条规定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或应当知道第三人对买卖标的物享有权利时出卖人不承担权利瑕疵担保义务的规定,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司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一) 》就采用了该立场。该意见第3条第2款规定, 未经同意转让股权且合同签订后公司其他股东也不认可的, 股权转让合同对公司不产生效力, 转让人应当向受让人承担违约责任。受让人明知股权交易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同意而仍与转让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 公司其他股东不认可的, 转让人不承担违约责任。对于未经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的合同, 在一般认可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受让人是否明知的处理方案是相当合理的。
在司法实践中, 会有转让股东通过不恰当、不合法的方式代表其他股东表达放弃优先购买权意思的情形。在现实中, 股东对外转让股权时, 一些股东代其他股东表达了同意放弃优先购买权的意思, 股权受让人在某些股东的配合下最终获得了转让股权的法律交付, 变更公司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在这种情形下, 股权受让人很多都是善意的, 其受让股权的行为应当得到保护。此时, 有效说引入受让人善意的规则, 为善意的股权受让人获得股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摘要:在现在经济活动中, 公司股权转让纠纷大量存在, 股东对外转让股权与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之间的纠纷是典型纠纷案件之一, 新《公司法》虽然对股东优先购买权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但是对于未经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 转让股东与非股东第三人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效力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也不同, 造成了法律适用混乱的情况。
关键词:合同效力,利益平衡,善意受让人
参考文献
[1]奚晓明主编.股权转让纠纷[J].法律出版社, 2007年.
[2]赵旭东.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性质和效力[J].当代法学, 2013年第5期。
[3]曹兴权.股东优先购买权对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2年10月第20卷第5期.
[4]张钧, 吴钦松.论未经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股权转让合同之效力[J].河北法学, 2008年第11期。
以真实案例出发,探讨股东之间签订的承包经营合同中的几个法律问题:一、股东之间签订的公司承包经营合同中各股东的法律地位;二、承包金的性质以及该如何分配;三、股东协议对公司治理架构的影响范围;四、有限责任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关键词:承包经营合同;有限责任公司;盈利分配;公司治理;小股东利益保护
中图分类号: D91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4004606
一、案情简介
淮安华盈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盈公司)于2008 年11 月27 日成立,公司成立时股东分别为王国富、华建良、陈建伟、张建东、范志荣。2009 年7 月1 日,华建良、陈建伟、张建东、范志荣作为甲方,王国富作为乙方,无锡市华银不锈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银公司)作为丙方,共同签订一份《承包协议书》,协议书的主要内容是:(1)乙方同意将华盈公司经营权承包给甲方。(2)甲、乙双方商定年承包金为800 万元,此800 万元为甲、乙共享,各股东按股份享有,为税前所得。(3)甲方承包期间盈亏全部由甲方享有和承担,与乙方无关,盈亏额度不论多大,乙方享有本协议确定的承包金不变。(4)甲方按约定期限支付乙方应得的承包金;甲方在支付乙方应得的承包金时,有权代扣代缴所得税,并向乙方提供代扣代缴纳税凭证。(5)丙方自愿为甲方承包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在甲方不能按时足额付款给乙方时,承担向乙方连带付款责任。(6)如遇不可抗力本协议自行解除,双方都不承担责任。
2012 年3 月19 日,华盈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同意范志荣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转让给张建勇,张建勇承继范志荣的股东权利和义务,《承包协议书》对华建良、陈建伟、张建东、张建勇继续生效。后由于承包公司期间公司连续亏损,2012 年11 月25 日,华盈公司召开股东大会,五名股东均到会,华建良、陈建伟、张建东要求终止2009 年7 月1 日的《承包协议书》履行,并认为此次会议之前的承包金应当支付,但终止之后不应再支付,而王国富不同意终止合同履行。
之后,王国富将华建良、陈建伟、张建东、张建勇和华银公司诉至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前四位被告支付拖延的承包金合计243.2 万元、违约金80 万元,且鉴于被告明示拒绝继续履行合同,要求提前支付尚未到期的后四年的承包金合计608 万元,判令第五被告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被告提出反诉,声称因道路施工,影响公司营业,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且公司经济困难,诉求解除合同。
二、判决提要和审判分析
一审法院判决华建良、陈建伟、张建东和张建勇支付承包金243.2万元和相应违约金,华银公司承担连带责任,驳回王国富其他诉讼请求和华建良、陈建伟、张建东和张建勇提出的合同无效的反诉请求。一审法院从合同法契约自由的角度出发,解释当事人之间所签订的《承包协议书》,认为甲乙丙三方是出于意思自治订立的合同,合同内容未触犯公司法强制性规定,所以合法有效,甲、乙、丙都为适格的案件当事人,但是因为《承包协议书》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因此应当继续履行。从合同法的角度来看,一审法院的判决合法合理,但是一审法院忽略了一点,即该《承包协议书》是一个公司股东之间所签订的协议,合同内容涉及到公司经营权的分配,因此还应当同时考虑《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合同法只有在《公司法》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才参照适用。
二审法院在主体适格的问题上与一审法院一致,也承认《承包协议书》的效力,认为该约定的实质是华盈公司全体股东对各自如何行使公司法规定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的安排,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但是,在《承包协议书》是否符合解除条件之一争议点上二审法院有不同的观点,它认为《承包协议书》应于2012 年11 月25 日解除,华建良、陈建伟、张建东、张建勇应当向王国富承担赔偿损失的违约责任。原因是承包法律关系具有高度人合性,在双方对合同能否继续履行发生冲突时,即不应再强制双方履行承包合同,而应予以解除,并由违约方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此,二审法院判处解除《承包协议书》,原审被告承担相应的违约金。相较一审,二审法院试图以公司法原理解决本案纠纷,但是其考虑仍欠周全,仍然没有厘清公司承包经营合同中的法律关系,且其“人合性”理论也经不起推敲(1)。
王国富对此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维持二审判决,驳回了申请人的请求。相较前两审,最高人民法院厘清了承包经营合同的关系,认为案涉《承包协议书》虽然形式上是甲方、乙方与丙方签订的,但是实际上是华盈公司将公司经营权承包给甲方,由丙方华银公司为承包方提供担保的协议。其次,最高人民法院认为2012年11月25日股东大会解除协议的决议有效,具有法律依据。依据《公司法》第38条,公司有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而2012年11月25日股东大会所做出的终止《承包经营协议书》的决议正是公司通过股东大会行使这一权利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综合考虑了法理、事理与情理,其判决也实现了实质公平,对同类案件具有指导意义(2)。
三、理论分析
(一)如何认定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的主体
公司承包经营合同出现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而产生,它的出现实现了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促进国有企业改革。随着公司制的引进,公司的有限责任与权责分明的治理模式使承包经营制逐渐式微。然而,公司承包经营制没有被淘汰,有许多企业仍然采用承包经营制来经营[1]。公司承包经营制的合法性曾一度受到学者的质疑,但是经过商业实践的检验,这一制度逐渐获得了学者们的支持。有学者认为,现代公司制度与承包经营合同具有兼容性,作为组织法之公司制度与作为行为法之合同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换言之,凡是不违反强制性规定、社会公共利益、公司本质之公司承包经营合同均属于有效[2]。
我国的承包经营类似于大陆法系中受托者自担经营风险的营业委托,它是公司或企业的一种营业方式,是商人自治的体现。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是公司与承包人签署的、由承包人承担公司之经营管理工作与经营风险、由发包公司依约定收取相对固定投资收益之商事合同[3]。它的特征有:(1)公司作为发包人将承包经营所需的经营管理权概括授予给承包人,承包人定期向公司支付一定的承包金作为对价。(2)公司承包人享有获取承包期间公司盈利的权利,同时对承包期间公司所负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3)承包人能否获取承包收益完全取决于公司的经营效益和市场风险等因素,而公司能获取固定、可预期的承包金收益。由此可见,承包经营合同的发包方是公司,而承包人就是具有营业能力的第三人,该第三人可以是公司外部人,也可以是公司内部人。
当承包人为公司内部人时(如公司董事、经理或股东),该内部人便拥有了“双重身份”,一方面是承包经营合同中的承包人,另一方面即为所在公司的股东或者高管;相应地,股东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亦分为基于股东资格与公司之间发生的股权关系和基于承包人资格与公司发生的承包合同关系[3]275。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关系极易被混淆,这也是本案中存在的问题、争议焦点之一。本案中,四名被告既是公司股东,又是公司承包人,本案所涉承包经营合同极易让人误认为这是甲乙双方签订的合同,而事实上这份合同是华盈公司与丙方签订的合同。
经营权为公司的重要权利,而承包经营属于公司经营的方式之一,因此承包经营权是公司的重要权利,而不是某一单一股东的权利。股东企图通过协议将公司的经营权转让给第三人是无权处分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股东企图通过协议改变公司架构的行为,违反了公司法强制性规定。公司作为法律拟制的法人,其行为要通过公司的内部机关做出,换言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人,才是公司的决策与执行机关,只有决策机关才能做出将公司承包给他人的决议(3)。由于本案中协议双方都是公司股东,该份协议的签订只能被解释为华盈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决议将公司经营权转让给第三人,华盈公司为发包方,四名被告为承包方。
(二)如何认定公司承包经营期间的盈利分配协议
在承包经营合同中还会涉及到盈利分配的问题,其中重要一项即为股东分红的问题。
本案当中,一审原告与四名被告在《承包协议书》中有相关约定:承包人每年缴纳800万元承包金,该承包金五位股东按照各自的出资比例享有;同时,无论公司盈亏,原告都可以获得与其出资比例相应的固定的承包金152万。关于这一约定主体的认定也易发生混淆。
《承包协议书》是发包公司与承包人之间签订的合同,因此公司被承包后,承包人缴纳给公司的承包金应当视为公司收益,被纳入公司资产,对于承包金的分配实际上是公司对盈利的分配,属于股东分红的范畴。本案当中,五位股东试图通过该协议对公司资产进行分配,该行为应被视为抽逃出资,有违《公司法》强制性规定。因此,该约定只能被解释为另一个合同,即公司与一审原告王国富之间签订的股东红利分配合同,或者被解释为公司的分红决议;当原告得不到约定中的分红时,原告应当以公司为被告,诉请公司依照分红协议向其支付红利。被告所未支付的承包金应当由公司来主张,若公司怠于主张自己的权利,原告有权依《公司法》第152条提起“股东派生诉讼”,代公司向被告主张权利。
本案除了被告不适格外,还涉及到盈利分配协议本身是否合法的问题。依照《公司法》第167条的规定,公司在分配当年收益之前,依次应当先交税、弥补亏损、取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然后才能向股东分配利润。“在公司分配之前,股东若以契约的形式预先进行处分,则不但可能构成处分,侵犯公司权利,也会使公司处于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利状态。”[4]被告声称公司一直面临亏损,那么协议中约定的800万承包金在交税后就应当先用来弥补公司亏损,然后才能给股东分红;然而,本协议约定无论盈亏,王国富都可以定期获得与其认缴出资比例相当的承包金,这一条款显然与《公司法》强制性规定相违背,因此,该盈利分配协议的这一条款是无效的,原告是否有权请求公司支付其承包金,还需法院进一步查明事实后才能做出判断。
(三)如何看待承包经营合同制度对公司治理架构的影响
承包经营制是公司对于内部治理的自治选择,它突破了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治理模式。公司将其经营管理权承包给他人,其自身的权限与治理结构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股东大会将董事会或经理的公司经营权让渡给承包人,承包人享受日常经营管理权;承包人可以代替或者任免公司经理职务,享有董事会授予经理的其他权利;在承包期间,董事会的职能被架空,其职能局限于对承包人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由于小型有限责任公司的封闭性、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一性,公司法对其给予较为宽松的规制,允许股东在较大限度内进行自治,包括对公司治理架构的合理变更。然而,股东自治的范围不是无限的,否则公司无异于合伙企业,控股股东滥用权力可能会损害小股东、债权人利益甚至公共利益。因此,公司法对股东大会的自治协议应当留有底线,即股东自治禁止违反公司强制性规定,禁止损害小股东、债权人利益以及公共利益。
1.域外视野
本案中的华盈公司为小型的有限责任公司,这与美国的封闭公司极为相似。20世纪30年代,法经济学家罗纳、科斯提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长期关系合同,通过这一合同把一个个生产要素联系起来并共同促成了企业[5]。这一“合同网”的经济学思想成为了“公司合同理论”的理论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合同理论被公司法学家广泛认同,成为了最有影响力的有关于公司本质的学说。公司合同既包括公司成立时发起人订立的章程,也包括公司存续过程中的股东协议与决议。股东有权在一定自治范围内对公司进行治理,但是根据公司类型与特质的不同,股东自治的范围有所区分。
本案所讨论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规模小,股东人数少,股权大都由几个大股东集中持有,他们往往也自己亲力亲为地管理公司;针对封闭公司的人合性,美国法学家认为股东是公司利益的最佳判断者,法律应当尊重股东之间的协议和股东的意思自治,因此美国对封闭公司中的合约安排持有非常包容与尊重的态度,公司法逐渐成为了赋权性立法[4]115。美国立法者认为,在封闭公司中,结构性规则和分配性规则应是赋权性和补充性的,而信义规则则应以强制性为主[6]。
1964年,盖勒诉盖勒案中确立了一个原则:封闭公司股东通过合同来约定某人担任公司官员、董事,约定红利分配,只要没有损害小股东利益,没有侵害债权人的利益和公共利益,即使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即使对董事会的权利构成一定侵犯,仍然是有效的。封闭公司应当特殊对待,不能如同开放式公司那样严格要求[7]。《美国封闭公司增补模范法案》第20(a)条规定,即封闭公司的股东可以书面签署合意,以决定公司运作范式、股东之间的关系以及股东和公司之间的关系[8]。可见,在美国,股东可以通过公司章程或股东协议对公司的治理架构进行任意性的规定,甚至突破公司法。
2.本案探讨
我国《公司法》2005年的修订也体现了尊重股东意思自治的精神,然而我国在法律传统上不重视自由精神,社会转型期间诚信缺失,缺乏美国成熟的司法系统以及外部监控机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因此不能照搬美国模式。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在一个市场不发达、没有信用制度建立、司法系统低效和腐败、内部人的自律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中介人的约束机制不存在的国家和地区,公司法在总体上不能够采用太多的任意性规范。”[9]我国应当立足于国情来决定何为强制性规定,何为任意性规定。
《公司法》规定,我国的公司必须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董事)、监事会(监事)和经理等,他们分别是公司的决策机关、监督机关和执行机关;公司的行为必须通过内部机关做出,而不能单独设立一个管委会通过协议来为公司做出决策、执行决议,同时也不能取缔监督机制。相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我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任意性规定较多,如:公司股东大会可以通过决议调整公司治理结构,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公司;公司人数较少,可以不设立董事会而只设一名执行董事,可不设立监事会而只设一名监事;可以通过章程修改表决规则和程序等。但是,《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规制的放松并不意味着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突破公司法的强制性规定。
本案中,《承包协议书》所涉及的华盈公司为小型的有限责任公司,华建良、陈建伟、张建东、张建勇四位华盈公司的股东通过签订《承包协议书》成为了公司实际的经理管理人员,他们兼具了股东和公司经理的身份,这一举措无可厚非。但是,双重身份使他们混淆了自己在公司的地位,他们手掌大权以至于忽视了公司架构的存在。由于不了解法律,四位被告已将公司“形骸化”,将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全抛开而企图通过协议经营公司,将公司当作“合伙”来经营,这样做极易违反《公司法》的强制性规定,如本案中涉及到抽逃出资、侵犯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的决策权等,同时也容易误导与其签订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并且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公司与“合伙”之区别就在于,合伙制下普通合伙人享有充分的经营管理权或者说是经营控制权,与之相对应的是对公司债务的无限连带责任;而公司制下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因此其管理权限也受到公司法的限制。华盈公司既然选择公司作为企业运营的模式,它就应当遵守公司法对股东权限之规定,在有限的自治范围内活动而不违反强制性规定。股东兼任公司管理身份时一定要清楚自己每一行为的性质,将股东身份与管理人身份区分开来,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处理公司事务,这样才能做到洞若观火、泾渭分明,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争议。
(四)小股东利益保护问题
2012 年11 月25 日,华盈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华建良、陈建伟、张建东要求解除《承包协议书》,这一决议侵害了小股东的预期利益,涉及到对小股东王国富的利益保护问题。
封闭公司中股东人员确定、人数少,彼此之间具有很强的信赖关系,股东的退出机制少,这种人合性决定了股东之间应当负有较强的注意义务与忠实义务,并且股东做出任何决定都必须出自对公司、债权人以及小股东的善意。
然而,事实上,经营权与所有权集中在少数股东手中,多数表决权制度易被大股东所滥用,小股东极易受到大股东排挤或压榨[10]。股东与经营者身份的重合导致公司缺乏监督机制,控股股东的权力难以加以限制与监督,小股东在签订合同时的合理预期将受到损害。比如说,由于薪酬比股利的征税标准低,股东们往往倾向于以薪酬代替股利,多发薪酬,少分股利。若有股东不参与公司经营,或者小股东被大股东排挤出管理层,这些股东的利益将受到很大的折损。同时,当小股东遭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他们不能像公众公司的股东那样自由转让自己的股份,缺乏顺畅的退出机制,其股份甚至不能以公平合理的价格被公司收回,小股东们身不由己,有时只能任人宰割。
对于小股东的救济途径,我国公司法第182条规定了司法解散制度。但是这一法条必须在公司出现僵局、“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权利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时候才能适用,显然不能在公司经营未发生困难但是控股股东通过一些看似合法的形式压榨、排挤小股东的时候起到保护小股东的作用。《司法解释( 二) 》第一条第二款还明确规定“股东以知情权、利润分配请求权等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公司亏损、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以及公司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未进行清算等为由,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从而将“公司僵局”之外、更普遍存在的股东受压迫的情形完全排除在公司司法解散诉由之外。法院总是希望当事人采取协商或其他诉讼手段解决此类股东纠纷[11]。
公司法第74条规定了异议股东的股权收购请求权,但是适用情形仅限于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这些情形都无法涵盖普通的压榨行为,而公司连续五年盈利而不分红的情形条件要求过于严苛,大股东可以在连年盈利的情况下五年中只稍微分一点红而轻松规避掉这一条款,因此第74条也并不能很好地保护小股东[12]。
除此之外,公司法第151条和第152条分别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和股东直接诉讼,在控股股东同时又兼任公司董事与高级管理人员时,这两个法条为小股东提供了救济途径。然而,小股东居于劣势地位,其证明能力和资金实力相较大股东而言都十分有限,且胜诉成果由公司享受而非小股东享有,这些因素都将极大打击小股东诉讼的积极性。
通过考察我国的公司法能够发现,我国公司法缺乏有限责任公司中小股东的退出机制,对小股东的利益保护力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在判案时一方面应当依照“商业判断规则”,尊重公司董事会做出的决议;另一方面,基于封闭公司的人合性,法院在判案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小股东的合理预期,这样才能处理好缺乏退出机制的小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关系,维护股东之间的良好信赖关系,实现公平正义。本案中,最高法院维持二审判决,解除了合同,表面上有损小股东预期利益,但是综合考虑到《承包协议书》中的分红条款本身的合法性,在实体上并未侵害小股东利益,维护了实质上的公平正义。
简言之,在涉及小股东利益的案件中,法院在做出判决时应秉持公正的原则,从事实出发,综合考虑当事人的过错、经济实力以及小股东的合理预期,积极调解,最终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做到有理有据、案随事了、怨随案清。
注释:
(1)《公司法》与《合同法》中没有任何规定指出:合同双方若对是否继续履行合同无法形成合意,合同应当解除。《公司法》作为商事主体法,合同解除的条件应考虑商主体的特性。商主体经常从事商事经营活动,具有遇见商业风险的能力,因此被告不能因为遭遇商业风险、公司信赖关系遭到破坏而任意提出解除合同,公司“人合性”不能作为解除公司合同的理由。若“人合性”成为解除合同的理由,那么将导致公司合同的极度不稳定性,对商事实践和司法适用都将造成不好的影响。
(2)(2013)淮中商初字第0104号,(2013)苏商终字第0200号,(2014)民申字第1434号。
(3) 《公司法》第37条第一款规定:股东大会有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第46条规定:董事会有权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
参考文献:
[1]刘俊海.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76.
[2]刘俊海.新公司法框架下的公司承包经营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2008,(2):75.
[3]虞政平.公司法案例教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274.
[4]罗培新.公司法的合同解释[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72.
[5][美]罗伯特.W.汉密尔顿.美国公司法[M].齐东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39.
[6]Melvin Aron Eisenberg.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ion Law[J]. Colum. L. Rev.,1989,(89): 1461.
[7]薄守省.美国公司法判例译评[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10.
[8]王毓莹.公司章程自治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192.
[9]胡田野.公司法任意性与强行性规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201.
[10]杨署东.中美股东权益救济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26-37.
[11]耿利航.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困境和司法解散制度——美国法的经验和对中国的启示[J].政法论坛,2010,(5):137.
[12]高永深.论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J].河北法学,2008,(4):91.
The Legal Research on the Agreement on
Contracted Management Concluded Between Shareholders:
The Analysis of “Wang Kuofu vs. Hua Jianliang,Chen Jianwei,Zhang Jiandong”
DENG Keren
(School of Comparative Law,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With the background of a true case,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several legal issues about the agreement of contracted management of company concluded between companys shareholders : 1.the legal status of each shareholder under the agreements on contracted management of company; 2.the nature of the contracting fee and the rightful method to spend the contracting fee;3.the impact of the agreement of contracted management to the the managerial structure of the company;4.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rest of the small shareholder in th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Key words: the agreement on the contracted management;the company of limited liabilit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rofit; the Companys management; the protection of the small shareholdersrights
【公司股东合作合同范本】推荐阅读:
股份公司股东合作协议11-12
公司股东借款协议06-12
基金公司股东承诺书06-20
公司股东增资协议书10-15
新公司第一次股东大会流程09-16
法律法规公司换股东的问题09-27
公司股东变更需要什么程序和流程10-08
有限公司股东出资协议书09-07
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通知11-11
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股份转让的股东会决议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