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教学反思

2024-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政治复习教学反思(精选10篇)

高三政治复习教学反思 篇1

我带的是两个专业班(美术、音乐),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这两个班在上期只上一个月就到长沙集训去了,到今年3月才回到学校上课。思想政治复习课量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怎样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选择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为此,在制定复习策略时,我只有一个选择,即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努力。

一、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1按照2013年最新考点,抓住重点,逐一深剖考点知识,系统巩固理论基础。重、难点理解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此,需结合高考命题特点,提炼知识要点,各个突破。

1.透视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现实生活,重视知识,运用知识点。社会热点的分析是突破高考命题的途径,通过热点材料练习,突破热点主题多、信息多、形式多的“三多”困境。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反思能力

1.对高考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指导,找出最佳解题方法并总结规律,启发学生解题思路,训练学生的思维,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两个班普遍存在在做选择题时,读不懂题意,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我就要求他们务必把知识点记牢,以正确的知识点排除错误的答案,从而在即使读不懂题目的情况下,也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如;

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融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应对挑战和考验,有“民生、举旗、民主、反腐”四大关键。这句话强调中国共产党要()

把文化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民主执政这种最基本的执政方式 ④ 保持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A. B. C.④ D.④

不读题目,就能排出和④,因为发展是第一要务,依法执政是最基本方式。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应选C。

2.加强个别辅导。点点落实目标达成,查缺补漏巩固提升。

三、正确对待摸拟试题及其他复习资料

高三政治复习教学反思 篇2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强调在互助合作中教和学,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和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要反思就会发现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是很常见的。如不备课上课或使用旧教案;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的重新建构;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接受;重课堂教学,忽视知识的落实和运用等。高三政治课的复习,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就必须进行有效教学。笔者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复习研究课为例,谈谈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三政治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反思。

一、把握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一堂成功有效的课,备课准备阶段要花很大一部分精力,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细致充分的备课可以让一堂课上得有条不紊,学生们也会感到很舒服,收获不少。高三政治复习课的备课除了要求教师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联系时政热点问题,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知识形成理性的认识,备好教材、备好练习、备好作业外,更要了解和把握学情,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状况,以及对本节课复习内容的了解程度、期望值和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学生当前的精神状态,等等。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才能准确定位,精当取舍,减少时耗,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在进行《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复习研究课的教学设计时,针对新课阶段练习中很多学生经常出现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与全国人大的最高决定权混淆、与政府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混淆这一学情,笔者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背景,提出:“这是否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最高决定权?为什么?这能否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为什么?”针对很多学生弄不清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的区别和联系,在合作探究之后,笔者设计了对四个政治主体的比较。整个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情,具有针对性,切中学生疑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因此,设计切实可行。

二、加强互动,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传统教育理念支配下的课堂,教师主宰着一切,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间缺乏基本的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课堂教学难有效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有一种心灵上的沟通,通过平等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思维更加活跃,情绪更加高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育发挥作用,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标,一是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二是教师要改变以往单向的教学互动,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学生和教师一起反思《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复习研究课的教学过程,交流和展示知识结构图,使学生的课堂注意更专注,学会尊重彼此的劳动,学会分享快乐。新的情境创设和问题提出,改变了以往老师包讲到底或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方式,把时间留给学生分配,教师也是活动的一员。这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启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的闸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堂气氛活泼了,师生轻松了,思维动起来了,收获也就多了。

三、注重运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新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强调把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高三政治复习要引导学生关注热点,关注国家、社会、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关注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复习研究课的情境导入提出问题环节,联系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实际,提出四个问题;经典例题迁移应用环节,就选用与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相关的时政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复习过的政治常识,分析“鼓励‘自主创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这些环节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巩固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获取和解读设问和材料的信息;调动和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探讨和解决试题提出的问题。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反思 篇3

今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了国庆特别节目“走基层百姓心声:爱国让你想起什么”。节目播出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某校高三(1)班团支部召开了以“爱国大家谈”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其中。

环节一:畅谈爱国

班会课上,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爱国的理解。其中学生李某说:“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国出口受阻,内需不足,因此,我们消费就是爱国,消费越多,就越爱国。”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学生李某“消费就是爱国,消费越多,就越爱国”观点的看法。

环节二:提出倡议

团支部书记在班会课总结时指出,在不同的年代,爱国有不同的方式,爱国要与时俱进、切实可行;爱国要重在行动,不尚空谈;爱国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2)该团支部书记的话语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环节三:自觉行动

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班级打算以此次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定两个具体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

这道题以时事热点“爱国”为主题,设置了三个环节,贴近生活是一道质量很高的探究题。从试题本身以及学生的答题情况等方面做了几点思考。

一、环节二的思考

环节二:提出倡议

团支部书记在班会课总结时指出,在不同的年代,爱国有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内涵,爱国要与时俱进、切实可行;爱国要重在行动,不尚空谈;爱国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2)该团支部书记的话语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6分)

参考答案: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其他原理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这个环节的背景材料与给出的参考答案出现了不对称,我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修改。

1.背景材料中用分号把整段材料分为三个层次,学生在审题时都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但是材料中第二层表述“爱国要重在行动,不尚空谈”在参考答案中并没有给出参考答案,我认为可以给出“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参考答案会更合理些。

2.对材料中的标点符号进行改动,改为“团支部书记在班会课总结时指出,在不同的年代,爱国有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内涵;爱国要与时俱进、切实可行;爱国要重在行动,不尚空谈,爱国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这样就更接近参考答案了。

二、環节三的思考

环节三的设问是“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定两个具体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该设问存在指向不明确的问题。很多学生都只写两个具体的主题,而参考答案却是

①举办一次“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图片展。理论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举办爱国志士先进事迹报告会。理论依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评分要求:设计的活动主题要能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理论依据要符合主题。这明显是两个主题活动,这就出现了设问的指向与参考答案不一致的情况。我认为把设问改为“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定两个具体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更合理。

三、学生答题的思考

现在高考的探究题学生存在记不住、辨不清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在背诵中记忆知识

背诵是学好政治的基础。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消费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矛盾的特殊性、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

2.在比较中辨别知识

在阅第二问时发现了很多同学写其他的知识,特别是“实践”在答案中出现的最多。这就说明学生不能准确地辨别知识,分不清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这就需要学生在复习时能够多比较,多辨别知识。

3.在整合中归纳知识

近几年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习题越来越多,学生的归纳能力却比较差,导致回答时漏答比较严重。本次考试在回答第一问时就出现了学生只会回答消费的反作用,而遗漏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应该注意整合知识,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4.在问题解决中应用知识

有些学生会背诵知识却不会应用,不知道写什么作为答案,

这主要是练习不够到位造成的。有的学生第三问的答案为:举办爱国影片放映周活动,理论依据是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这个答案就有点牵强,把理论依据改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或者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就更合

理了。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洪县新星中学)

高三物理复习教学反思 篇4

高中生源质量逐年滑坡,是大小环境造成的,已不是教师所左右得了的。而高三教师只有面对逐年滑坡的学生,在钻研教学,备考的同时,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维持教学秩序,把不想学的学生所造成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而使想学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有所得,这可是当今高三C班老师必备的教学技能。

当今的教师恐怕都有一个体会:当今的学生批评不得,尤其在C班,老师要是较“真”,这课就不能上。但是有一点,我有深刻体会,真正不学的只是少数,毛病多,学习有困难,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又不甘心放弃,还占多数,如何鼓励,激励他们,使他们既使落在后面,也不要停步不前。帮助、监督他们克服“惰”性,保留住一点点信心。事实也正是如此:我所教的B、C两个班高考理综平均分比一摸理综平均分都高出10分以上,说明基础再差的学生,只要自己不放弃,都会有进步,只不过幅度大小不同而已。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篇5

语文是基础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语文成绩的提高靠的是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因此,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就成了整个高三复习的重头戏。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学习是主体,而教师的教学,也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一、用新理念带动高三语文复习:近年的高考试题彰显新课改精神,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生体验、关注价值取向,注重实际应用,考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的生活化、能力化、情景化告诉我们,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维、全新的备考方式,才能赢取高考的胜利。

1、复习策略:一轮复习,系统掌握以教材为载体的知识能力体系,以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及写作四个系统为主线,小的专题复习穿插其中、分专题分模块复习的,主要是打通阅读与写作这两个板块,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语文知识能力系统。二轮复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查找知识盲点,有针对性地对知识点进行“切块”复习。提高审题能力,注重思维训练,探寻解题规律。做到规范答题。强化读写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突出重点,三轮复习主要是搜集各地高考信息,严格按高考题的内容和要求,精选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高考适应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2、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课堂教学上,提倡运用“感悟探究式复习模式”。

基本模式:例题引路——感悟探究——巩固训练

例题引路:以近年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的典型试题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答题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并对今后此类考题作前瞻性预测。

感悟探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

1、你在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思考的?说说你的答题思路。

2、你以为这类题将来会怎样考?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谈出各自的看法,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思路与方法。

巩固训练:配合练习进行逐项训练,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探究”即是对命题规律的探求,也是对答题思路的归纳和方法的总结,“巩固”是对思路、方法的验证与应用,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达到能力层级的要求才是终极目的。当然,训练的类型要全面,难度要适中,能力要求要到位。

二、复习的具体做法

1、复习要重视知识的落实:无论多好的复习计划,多好的复习形式,多好的复习措施,如果不落到实处,一切都等于零。复习要狠抓一个“实”字,在“实”字上做足文章。

(1)、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基础知识的复习,坚持记忆是基础,理解是核心,运用是目的的策略,把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统一起来。语文基础知识前五题,我们是夯实课内语基,补充课外语基。将课文中常见易混易错的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老师从课本中打印出来,要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做,帮助学生动手积累。高考考查的是学生对语基题的选择判断能力,我们每周编写四套选择题的语基练习,每天限学生5分钟之内完成,通过以上措施,课内与课外知识同时兼顾,并通过一些典型题目

点拨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住了做题的诀窍。对于名句名篇的默写,化整为零,天天坚持。高考既考查课内名句名篇的默写,又考查课外名句名篇的默写。在第一轮复习时,主要让学生背诵课内名句,不采用集中背诵,化整为零,每天背诵一篇或一段,课堂检查一定要落到纸上。同时在复习巩固好课内名句的前提下,补充《论语》《孟子》及其他课外名句的默写。让好学生做到第一卷基本不失分,中等生尽量少失分,差生也能得到理想的分。

(2)阅读与写作的落实。阅读与写作是语文高考的重中之重,高考阅读与写作分,占高考整个试卷九成以上的分,它承载着一个考生高考语文成绩的全部梦想,进入高三后,我们仍一如既往地坚持阅读,每周编选“高三美文时文阅读”一期。编选的原则:一是选取经典美文、哲理散文、典型的记叙文、议论文;二是从网络杂志上寻找时新材料;三是每期必有一个名人的传记故事。让学生自主选怎阅读,学习优美的语言和辩证的思维及规范的写作路子。阅读课有时是专拿出一节课阅读,教师当堂指导阅读方法;有时是放在课下早读时间,在下一周周一,拿出十几分钟时间检查阅读情况,主要检查阅读背诵情况。学生背诵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选择篇目,教师不限制必背哪一篇。作文写作落实系列化。先是按文体练习,解决记叙文细节描写、情节安排、结尾升华,议论文材料叙述、说理议论、结构层次;散文以小见大、形散神聚的问题;然后按类型练习: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材料加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其中穿插了作文的开头、过渡、论证方法及结尾的训练。操作的方法是两周一大作文,一周一小作文。

2、精选试题材料,做到复习的准确性。

高三学生时间宝贵,如果为占时间,随便拉过来试题就让学生做,无异于图财害命。高三试题材料的选择,决定着备考的内容与方向,材料的质量决定着备考的质量。选题要适应高考趋势及学生答题水平,能力定位力求准确,避免题海战术,要“进得去,出得来”。

(1)练习题的编选。练习题的编选的原则是依据《考试大纲》准确把握“考什么”“考到什么程度”“高考可能考的前瞻表现形式是什么”。

(2)综合试卷或模拟试卷的编选或命制。课堂教学的语文味,是我一直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一份试卷的选编和命制也应该充分体现语文的味道,就是在综合试卷的编选命制中,不仅要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要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人生。高三一年,我们对于综合试卷或模拟试卷的编选命制,每次都让它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也就是整份试卷应通过试题背景材料的选材来体现出各种语文味道,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反思一 篇6

1、掌握读图的方法,常见的图表类型有:坐标图、统计图表、示意图、日照图、区域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等,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应选择上述典型的图表,引导学生如何读图,使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

2、养成良好的读图析图习惯,如在读坐标图,要求学生必须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读区域图中,要求学生要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图中典型的地理景观、图中的区域轮廓特征等判断出区域的具体位置,在等值线图中要判断是什么等值线,等值线递增或递减的规律,如果出现异常,必须思考产生异常的原因等。

3、要引导学生结合试题的设问,尽量思考图中哪些信息是与试题的设问有关,或者思考要解决试题的设问必须要具备什么条件,或必须要具备什么理论或原理,或者必须要具备什么知识,而这些条件、理论、知识是否能从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包括图像和文字等)中,得到呢?

高三政治复习教学反思 篇7

一、新课程高三政治复习课问题出在哪里

1. 对新课程复习课的特点认识不足

新课改后政治课除了四个必修模块, 还有相应的选修课, 面广量大, 知识点多。新的《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是怎样定位的?什么是思想政治学科能力?针对不同能力层级我们有什么有效的具体训练方法?《考试说明》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如何有效落实?近年来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走向发生了什么明显变化?如何指导学生在新课程淡化学科体系背景下建构知识体系?如何整合模块之间的相关内容?如果不能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 也许我们的复习课就处于一个盲从状态。同时,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 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拓宽、查漏补缺, 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 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由于有的教师对此认识不足, 缺少有针对性的规划, 什么已经解决好, 什么还没解决好, 什么要重点解决, 心中缺少一本“账”, 以致存在着盲目性教学行为。

2. 对新课程的高考方向把握不准

新课程下的高考指导思想是“总体保持稳定, 深化能力立意, 积极改革创新”。从近几年的新课改省份的政治试题可以看出, 高考评价要求和评价方式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明显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导向, 有的教师研究《考试说明》、研究教材、研究高考试题不够深入、细致, 高考的方向把握不准, 走一步看一步,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教学行为。

3. 对学生现有学习情况缺少调查

复习课只有在切实了解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程度的基础上, 才能对症下药, 明确复习教学目标。有的教师仅凭以往的经验判断, 讲解过度, 指导过度, 包办代替, 课堂交往和有效互动建立不起来;有的教师认为复习就是“教教材”, 过分强调“以本为本”, 教师、教材依然处于中心位置。

4. 思想政治课复习缺少科学模式

有的教师复习课与新授课变化不大, 简单重复, 毫无新意, 基本不适应新课程下高考的需要, 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教学行为。

5. 基础知识的巩固并不令人放心

有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不准确, 过分地讲究课堂形式;有的教师也懂得构建知识体系, 但体系的构建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反而使学生如坠云雾之中;有的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 形式冲淡内容, 从而使理论观点阐述不到位,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导致学科能力失去有效的支撑。

6.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招数不多

现实教学存在着能力培养和能力训练依然停留在浅层次的现象, 实践中缺少具体有效的训练方法。有的教师复习备考依然主要依靠大习题量训练, 搞题海战术;有的教师认为“政治课的复习就是背书和做题”, 但怎样把书背好、把题做好, 教师缺乏切实可行的办法予以指导;有的教师大量搬用现成的市面或网络上的资料, 对复习资料不做“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的工作, 滥讲、滥做;有的教师缺乏问题意识, 不深挖, 不探究, 缺少敏锐捕捉典型问题的眼睛, 以致学生思维贫乏, 能力难以提升。

7. 与时事政治粘合较差

做好实际联系理论工作, 是政治课复习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色。有的教师讲时政, 没有科学的分析, 没有适时适当地与课本链接;有的教师即使注意两者的链接, 也仅仅是将书店里买来现成的时政本子照本宣科, 缺少自己的思维构建。

8. 教师个体思维存在局限性

一般说, 一个教师的教学实践很难超越于其教学认识。有的教师认为教书都教老了, 应对高考已是轻车熟路, 听不进不同意见, 也不愿与别人合作, 缺少进取心, 固步自封;有的年轻教师尽管锐气十足, 但邯郸学步, 明显经验缺乏。

二、高三政治复习课推行研讨课活动, 是克难攻坚的有效方式

开展研讨课活动, 我们倡导个体的学习创造, 同时发挥名师的示范引路, 学科组成员整体联动, 相互交流, 实现集体合作、诊断, 创新新课程高三复习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高三复习研讨课不应有过多的条条框框, 既然是研讨课就要鼓励教师个人敢想敢试, 提倡“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开展高三复习研讨课活动大体上可以遵循这样一个过程:第一步, 确定研究目标——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二步, 定授课人——通常是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课程建设的引路人, 研究目标中心执行人;第三步, 确立课题, 授课人准备初始教案;第四步, 集体研讨, 先由授课教师简要说课 (说这节复习课的总体构想, 说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 说关键性教学细节的设计和生成性教学细节的捕捉及处理, 说研究的价值等) , 然后集体研讨, 提出修改补充意见, 形成授课的正式教案;第五步, 上研讨课, 学科组集体听课;第六步, 评课、授课人进一步反思;第七步, 修改, 完善, 推出研讨课成果。从实际情况看, 通过这几个环节, 一节经过精雕细刻、反复推敲的精品课就被打造出来了。

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是开展研讨活动重要的一环, 这一定意义上影响着一个学科乃至一所学校的整体水平。而参与集体备课的成员有学校分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领导和政治组的全体教师, 可以说是群策群力, 因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科组整体水平。

三、以研讨课探索高三政治复习课的科学模式

建构高三政治复习课的科学模式, 有其重要功能, 一是预设功能, 能为教学实践预先提供一种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序和活动方式;二是预见功能, 能为教学实践预见预期的教学效果,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三是改进功能, 在一定模式内来思考各种相关教学因素, 利于不断改进, 追求最佳效果。

经过研讨, 我们认为建构政治复习课科学模式, 可采取如下基本步骤:

(1) 给学生发放复习课教学案, 使复习课有文字材料引路, 避免出现上完课学生还是思路不清等问题。

(2) 学生根据教学案明示的基于《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的知识要点, 回顾课本, 精确掌握复习内容, 以夯实基础。以教师提问或学生互问互答的方式予以检测和强化, 教师适时予以评点, 对学生记不清、道不明的知识点予以解释,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 指导学生将复习内容编成网络式知识系统图表, 构建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在肯定学生思维创造的同时, 注意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4) 教师讲清易错易混点, 凸显复习内容的重点难点, 解决学生尚未解决好的问题。

(5) 热点举例, 将实际和理论相结合, 使学生学会用观点统帅材料。教师适时地点拨,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精选课堂练习, 注意选用近几年的高考题, 特别是《考试说明》上的题型示例,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当堂讲评, 实现学生对复习内容的再现和巩固, 注意适时培养《考试说明》提到的四种能力, 找答题特点, 找答题规律。

四、以研讨课探索高三政治复习课的着力点

1. 基础知识的梳理

基础知识的梳理, 要紧扣《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现有教材, 找准理论逻辑基点, 分清理论层次, 把握理论内在联系, 突出理论的实质和核心, 捋线索, 抓结构, 抓主干, 抓重点, 同时也不要忘了抓学生对课本的全面阅读。在各个“理论单元”基础上建构“理论”体系, 有利于帮助学生抓住一个点, 提起一条线, 抓出一大片, 形成“点线面”相融的知识网络。

2.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研究《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能力指标, 明确“指认事物”“再现现实”“澄清概念”“审视价值”“支持某种论断”“采取某种行动”的深刻涵义, 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 高考《考试说明》提到答题所需的四种能力, 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论证和探究事物的能力, 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部分怎样让学生真正领悟, 需要用往年的高考题来示范。

3. 重点、难点的定位

以什么为依据来确定重点、难点?要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师用书》为依据, 同时注意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现实状况抓易错点、易混点, 根据知识在学科理论中的地位抓易考点、考试的高频点, 根据当年的时事抓实际与理论的交叉点,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敏锐地去寻找。

4. 思想方法的归纳

(1) 内容浓缩法。所谓浓缩, 就是使不需要的成分减少, 使需要的成分增加。一方面是扩大教学容量, 在单位教学时间内, 教会学生更多的东西;另一方面是缩短教学时间, 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一节半、两节, 甚至更多时间的教学任务。前者重在“浓”, 后者重在“缩”。

(2) 归类比较法。政治课的许多概念、原理具有众多有机的联系, 指导学生对它们按一定的标准划分类别, 进行比较分析, 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3) 探幽入微法。教材的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 但教学内容的优化又必须以教材为依据, 对教材探幽入微, 挖掘出教材的教学意义。

(4) 发散思维。教学内容的优化, 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散思维则是其基本途径之一。

(5) 综合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有宏观的视野, 对有些问题可进行多视角的分析, 以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结构。

5. 练习的配备

练习要精挑细选, 适当地进行原创或改造。练习题的基本要求是:形式灵活多样, 难易度编排合理, 取材贴近生活实际, 有利于强化思维策略的训练。同时, 要注重习题的潜在功能, 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 或改变题目的解法, 举一反三,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训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讲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想法和思路, 哪怕是错误的, 也要给予鼓励。

探讨高三政治高考复习的教学策略 篇8

关键词:高三政治;复习;教学策略

高三复习对学生学习、高考成绩都有着重要影响,复习得当会在高考时实现拔高,反之会导致成绩下降。高年每年都有新题型,尤其对于政治这门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关联的科目,考试重点会随着时事变化添加或更改,因此增强高三政治高考复习效率是当前高中政治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的紧急任务。

一、找准宏观中观教学视角 精准划分政治考点

政治高考分别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如果政治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单纯带领学生按照教材模块复习,即每个单元、每个章节、课文后面习题逐条逐框复习,不会有较显著的复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复习中界定视角,瞄准不同视角要达成的教学目标。首先宏观视角;这个视角以整本政治教材为主,紧抓各个单元章节的核心知识或主题,设置整体知识框架,简单来说就是讲整本教材精简压缩。例如某高三政治教师在复习《经济生活》一课时,该章节重点思想为让学生学会从经济的角度观察生活以及从生活需求解读经济。对此捋顺知识点之间的脉络,如第一单元则站在消费的角度讲为何生产,第二单元则站在生产的角度分析为谁生产,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则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分配和生产,最后将消费、生产、分配知识串联经济全球化,形成整本政治教材宏观架构,学生在复习时就会一目了然。其次中观视角;该视角即根据板块单元知识形成大片知识网络,将分散的重难点集中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充分知识。同样以“经济生活”为例,按照教材前后顺序整合消费、生产、分配、交换四个知识板块,以消费为例,其基本脉络为消费的基本条件—影响消费水平、支配消费行为心理—正确消费观—正确金钱观。充实知识就是中观面,通过梳理主体知识和单元知识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复习重点。

二、科学设置课堂提问问题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在复习课上精心设置问题能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考政治复习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途径为在课上和学生探讨当前国际、国外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焦点问题和社会热点,可选择部分在公共网络上引发大众讨论和激发学生共鸣的政治热点。例如2016年7月出现的“南海仲裁案”,通过分析我国的表态引入南海政治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众所周知,政治课程有较强的理论性,如果教师在复习课中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就很难在发起问题。所以教师要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和问题创设引发思考的教学氛围,进一步启发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思考,尤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如果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科学的分析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对提高理论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兼顾考情教学实际情况 提高政治复习效率

所谓考情和教情就是如何选择教学策略。政治高考试题往往都是结合当下实时热点呈现的新材料和新疑问,既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也考察教师教学水平,如果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只兼顾考情而忽视教情则会使备考的针对性大大降低。首先洞察考情,引导正确方向;从以往高考政治试题发现一只都是稳中求变,存在新与活、变与新的命题情况,不管是思维深度还是考点的精细程度都在逐渐加强。例如某年政治高考试题从国家和企业、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设置问题,目的在于考察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还要一道题目则以表格形式反映经济领域热点,体现知识要点的广度与深度。可以说这种考情带领复习步骤。除此之外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的典型题型即以图表为背景材料,所以应加强学生基本答题模式和规范性训练。

其次直面教情,精心改进;教师在高三政治复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教师的整体白考思路、课堂信息量、对学科教学的敏感度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决定复习质量。所以教师应在复习过程中掌握学习基本信息,及时关注社会实时焦点新闻,控制授课节奏,最好后期追踪。

四、结语

总之,高考可以感受到一个学科的发展方向,也便于教师根据这个方向更好地开展教学。对于高三政治复习来说,这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技巧性的工作,教师应遵循高考考情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复习方案。找准复习中宏观、中观、微观视角,从而能更好地划政治复习考点。同时巧妙设置课堂提问提问,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学习热情,更重要促使学生在问题中紧抓政治教材重难点,学会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华.浅谈高三政治复习迎考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旬, 2016(3).

[2]吴丽莉.浅谈高三政治复习课有效性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5(32):75-76.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篇9

一、具体到知识要做到:夯实基础,把握内在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构建体系,灵活运用

夯实基础,需要认真梳理课本知识,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深入透彻理解知识。对于课本重要段落要认真分析,一方面是把握细节,另一方面能培养分析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比如《生活与哲学》中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到底是从哪个角度起到的决定作用;发展的前途为什么是光明的,道路为什么是曲折的等都要分析到位。

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形成知识链条。易错题和区分度较高的题主要考察的就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

突出重点,重点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重要地位,一般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也是高频考点。对于重点知识要反复巩固,有些经常作为标准答案出现在考题中,要达到熟练默写的程度,考试时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思考琢磨下一句到底是什么。

突破难点,之所以是难点就在于理解难,正确运用难。所以先透彻理解知识清楚它的前因后果,把握运用方法,积累突破此难点的关键词和事例,才能得心应手突破难点。比如:对于哲学中常规难点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把握,可以从适用范围,决定作用的角度和关键词以及典型事例几个方面突破就比较简单了。

构建体系,以一个核心知识为起点,从不同角度寻找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既能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能以体系的形式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灵活运用和角度全面的效果。比如:以政府为核心,从性质、宗旨、职能作用、原则、权力、威信等方面梳理构建政府模型,对于考察主体为政府的题都可以从此体系中找答题点。

做到了上面的几点,肯定大家的知识的灵活运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当然要想考高分还要有典型试题的训练和审题解题方法的把握。

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意方法的总结,方法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审题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

之前主要是介绍了学习方法,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形成是在先明确主体再从不同角度寻找内在联系的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积累形成的,解题方法更是基于对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对关键词敏感度更强,才能更好的把握住题眼,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基于对学科术语的精准把握的基础上才能组织好问答题的答题语言。

审题解题方法的把握除了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还一定要有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相应的巩固训练。高考专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并不是简单的题海战术就可以的,一定是历届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的解析和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

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严谨的学习和解题习惯是最重要的。平时要按照正确严谨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解题步骤去学习和解题,经过一段时间必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也就是说,一种好的方法掌握了以后需要不断强化不断运用经过长时间的内化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形成习惯才能更好的为我所有,甚至会根据自身情况有所创新形成更符合自己的也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不要说平时寥寥草草考试时就会注意了,考试时心情和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就不要再给自己增强不必要的负担了。因此,要在平时就养成工整清晰的书写习惯。

四、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篇10

高三第一轮复习基本完成,高三上所教两个班级虽说在期末湖州市统考中所在位置正常,但从学校下达指标的角度考,高分段比率略显不足。现结合2013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所教文理两个创新实验班学生实际,对高三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番简单反思,以利于下一阶段有的放矢的复习。

一、深入研究201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卷,尤其是近5年的浙江卷,为语文复习寻找规律

语文教学到了高三年级,整个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在高考前,抓好语文复习任务。在正式展开复习之前,必须针对2014年高考的新形势,认真研读2013年考纲、考试说明以及2013年全国总共18份高考试卷,重点关注近5年的浙江试卷,经过认真分析,深入领会,我们发现2013浙江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知识及运用版块:稳中有变。

2、现代文阅读版块:选材典范

3、古诗文阅读版块:设题灵活

4、作文版块:导向明确

5、试卷结构基本不变,部分小题稍作改动。因此,要求复习内容应该全面、系统,落实考点必须训练到位。

针对高考语文的特殊性,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认真制定高三复习计划。“心有考纲,备考不慌”。考试大纲是命题的总则,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总纲。认真研学考纲,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为了高三教学有的放矢,少走弯路,高三教师一定要先熟悉考卷框架,掌握题型与分布,落实各知识点的构建,抓住典型题目和创新题目,举一反三,制定高三复习计划。在新的考纲还没有下来之前,我们认真研读上一的考纲,认真研究了近几年的浙江高考试题,从贯通教材基本知识,提升自我运用能力入手,我们基本采用集体备课方式,知识点落实到人,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高三语文复习三个阶段计划。即:教材复习理清知识点,专题复习发现学生长处,综合模拟分析试题思路。明确了目标,复习时自然知道训练什么,怎么训练,也就容易事半功倍。

(二)着重强化知识点。“教材是个例子”,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

对照语文大纲要求及复习内容“六个能力层级,四大板块,二十六个考点”,我们带着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将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同类合并,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例如复习文言文时,就要求学生重新学习高中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从课文中积累文言文知识。与学生共同归纳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交给学生解题技巧,同时做一篇文言文阅读,通过阅读训练一边给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一边熟练解题技巧。

同时,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我们狠抓了大纲中要求必背的古诗文篇目和《论语》背诵条目。复习时采取强制性定篇定时检查的方法,每个星期指定背诵篇目,下星期以默写形式检查,直到默写出为止。

(三)因材施教到个人。每次考试之后,我们都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面:语言知识运用的成语病句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还有作文。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了解每个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的规律。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把能得分的考点讲详做细,争取能得分的不失分,能得高分的不得低分。练习也好,作业也好,都以检查批改为主,重在检查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细化内容,序化训练,深化辅导。

对病句题,可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学生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就此判定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就可以了。对诗歌鉴赏,我们分三步进行复习:(1)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2)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作为一般常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3)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出12种诗歌鉴赏题型,熟悉答题步骤与答题术语。

(四)提高效率上好讲评课。进入高三,面临着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学生的复习训练也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忽略训练和试卷讲评的过程。我们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过程引思路、给时间、讲技巧、富有针对性;讲评后,引导学生领悟小结,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讲评时要讲清试题的角度,即这道题是怎样来考的;还要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句是否有语病常用三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而对一些经典题型,更是不厌其烦地讲,不仅是老师讲,而且也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每道题我们都不厌其烦地讲思路,讲答题套路,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的习惯也就养成了。每次的练习卷,即使不是全批全改,也会抽查一部分典型生来改,以了解全部学情。而综合卷,则一定全批。

另外,讲评中还特别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批评、指责、扬一批人压一批人,或者以“高考题比我们的练习更难”相威吓,都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负面效应。

二、注重作文的备考,力争作文写作不出问题

作文是语文学习与考试的重头戏,我们除了认真按考纲要求抓好作文教学的各项任务外,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⑴、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积累易读错、写错的字词5个、成语1个;每个月除月考外坚持每两周一次作文;坚持在每节课前五分钟开展诗词赏析或演讲成语故事或介绍名句等小活动,通过这三项常规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同时发展。

⑵、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创设语文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1、要求学生订阅《读者》《青年文摘》《最文摘》《创新作文》《素材精粹》等刊物,同时坚持每周为学生提供诸如“每周时评”“热点新闻”类话题文章,供学生阅读。

2、要求学生自己坚持抄范文,利用每周一次的随笔写作进行练笔、积累材料。

3、注重作文实战训练,认真选题,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导,在卷面、书写、标点等方面严格要求。

4、坚持每周背一些出自高考满分作文或著名作家之手的精彩语句或语段,同学间相互交流督促,教师适时给予评价。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点东西,真是难为他。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三、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四、坚持开展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

1、书写清晰规范;

2、审题明白准确;

3、答题科学合理;

4、时间利用得当。

四、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和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上一篇:幼儿教育教学下一篇:建设美丽城市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