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精选5篇)

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 篇1

主备人:李 隽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2、积累、感受、体验语言音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

3、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教学重点】

《谈读书》这篇随笔在写作方法上具备的特点及表达效果。【教学难点】

1、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避免望文生义片面理解。

2、探讨《不求甚解》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学法导引】

1、《谈读书》文中有不少文言词句,借助诵读,扫除文字障碍,并摘录文中的名言警句,学会运用。

2、《不求甚解》是一篇采用驳论手法的杂文,可以通过编列课文结构提纲的方法,体会作者在批驳中阐明自己观点的思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由于两篇短文思想内容上都是谈读书的,写法上一是立论,一是驳论,学习时,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辨明二者异同,以加深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导学】

1、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当代作家、杂文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福建闽侯人。主要著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怡情()诘难()()滞碍()吹毛求疵()狡黠()咀嚼()()死抠()豁然()迂腐()

3、解释词义: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寻章摘句: 不求甚解: 咬文嚼字: 豁然贯通:

【课堂导学】 《谈读书》

1、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2、《谈读书》这篇随笔在写作方法上具备的特点及表达效果。(1)运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运用排比说理,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3)运用对比说理,通过从正面和反面对比论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不求甚解》

1、“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2、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课后回顾】

《谈读书》一文,篇幅虽短,却警句迭出,精彩语段纷呈,给读者以深刻的启发,并受到心灵深处的陶冶。文章围绕读书的益处这一中心话题,从谈读书的益处、谈读书的方法、谈“学问改变气质”三个层面展开论述。论述时,重在发表观点,而轻论说的周密性。如本文开头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语句点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至于如何怡情,如何博彩,如何长才,并不进一步加以解释。真正是要言不繁,点到即止,以一当十。

好读书,不求甚解优秀作文 篇2

――题记

文化是一盅酒,历久弥香。每个人也是一盅清酒,只有经岁月的磨砺,才得以酝酿出醉人的馨香。

童稚时快乐的过往,是因为书香。

因这一缕书香,她领昔日不谙世事的我,发掘人世间的真善美:“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是她娓娓的讲述,讲述大自然的恩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她闪亮的双眸,传递生活的欢乐;“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她拈花轻笑的样子,记录花开花谢的不同韵味……

那一缕书香给了我完整的童年,给了我独有的欢乐。

因这一缕书香,她引我用两只眼睛洞悉世界,永远保持一份淡定:她教我踏入成长的《边城》,却不让我成为那个不谙世事的翠翠;也曾同我梦回红楼,眺望那个奢靡的时代,看贾、王、史、薛四府的潮起潮落;还是她,同我立于民国的乱世之中,静静聆听晨钟暮鼓,轻叹那一段“京华烟云”……

那一缕书香,让我于似水流年中,渐渐成熟。

因为读书,我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渐渐明白,长风破浪终会换得“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大气;我也慢慢懂得,“季夏之月,腐草为萤”不过是一种诗意的幻想,并没有科学的依据;我还深深体会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是怎样的一种信念与梦想……

未来的前方,定有那一缕书香围绕在身旁。

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 篇3

教学目的:了解陶渊明提出的“不求甚解”的含义,认真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张。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②理清本文的论证方式、论证思路,分析其驳论方法;

③对比阅读,比较《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在内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证方式和语言方面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明确本文的论证方式、内容,理清本文的思路,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对比阅读,把握《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在内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证方式和语言方面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

学习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明确本文的内容;

2、对比阅读,把握《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的异同。

3、延伸拓展让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名人读书的名言和故事。

4、让学生结合两篇文章及自己的体会,用简练的文字自拟一条读书名言。

学习难点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文重点谈了读书的益处,那么,我们该怎样读书呢?读书,有千般乐趣,有万种读法。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 。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下面,我们看看马南邨是怎样理解的。

1、作者简介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邓子建、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

福州人。1929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政法系。1931年转入上海法政学院经济系,从事中共地下活动。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2、复习议论文知识点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见解或主张。常见的有三种方式:直接批驳论点;通过批驳论据来批驳对方的论点;通过批驳对方论证来批驳对方的论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研读课文)默读课文。思考:

1、本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式?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运用了驳论的论证方式。

批驳的观点是: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观点是: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2、“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

明确:“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大意,不深入理解。

“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3、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第二段运用了道理论证。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有力地论证了陶渊明读书的本意是领会书中的要义,体会书中的乐趣,而不必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第五段,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了普列汉诺夫的例子,从反面有力地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要理解精神实质。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读书的态度)第六段,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了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例子,从正面有力地论证了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知识面会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读书的方法)第八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了陆象山的语录,有力地论证了“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首先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并树立了作者的观点;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先从反面否定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再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三、比较阅读,品味探究

比较《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在内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证方式和语言方面的异同。(小组合作)

谈读书:论证内容: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重点)

论证方式:立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论证语言:精练、华美

不求甚解:论证内容: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

论证方式:驳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论证语言:严谨、质朴

四、走进生活古往今来,名人学者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和故事以激励后人。

你还知道哪些读书名言和故事?名言

1)书到用时方恨少。——《警世贤文》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4)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5)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德】马克思

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高尔基

故事

五、我来体验

九年寒窗,我们于馥郁的书香中,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如果把它们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来,这也就成了读书名言。请大家结合两篇文章及自己的体会,自拟一条读书名言。

六、课堂小结教师寄语

王国维的一段话送给大家,让我们共勉: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境界:“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

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你们多读书,读好书,来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感情,提高自己的品味!

七、作业

读一篇课文时,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对文中的观点进行评判,这也是我们读书应具备的一项能力。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写一段话,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不求甚解:论证内容: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

论证方式:驳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论证语言:严谨、质朴

谈读书:论证内容: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重点)

论证方式:立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论证语言:精练、华美

教学反思

本节课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知道如何阅读驳论文,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论证方式、论证思路及驳论方法;通过对比阅读,把握《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在内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证方式和语言方面的异同;延伸拓展让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名人读书的名言和故事;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结合两篇文章及自己的体会,用简练的文字写读书名言。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

我们该如何阅读驳论文?我们该有怎样的读书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设计重小组合作探究,采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文字材料、问题和图片,让学生结合文字材料思考讨论,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师生合作融洽的良好课堂氛围。

谈读书教案 篇4

1.能理解和背诵关于读书的一些格言和警句,从中反思自我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学会圈点勾画和做读书卡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和质疑问难的本事。

4.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和主要资料,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概括和品鉴本事。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和主要资料,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概括本事和品鉴本事。

教学难点:对作者富有哲理性语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谈话式为主

教学过程:

一、故事铺引

二、个性阅读

1.师生互读,并稍做点评。

2.学生用自我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

思考回答:本文主要论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三、品读深究:

再次浏览课文,要求学生:勾画你最喜欢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或者你不喜欢的句子,简述理由。

同时经过谈话、质疑,引领学生生成、完成所提出的.相关问题:(问题根据学生学习情景而定)

四、实力做证

1.给同学写卡片

2. 朗读:

男生:读书足以怡情,我要读好书;读书足以傅彩,我要读好书;读书足以长才,我要读好书。

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 篇5

这篇文章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二、说目标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课文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耻、矣”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把重点确定为: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把难点确定为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形成思路

为了能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我围绕三维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课件展示等方法,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用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的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2.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读的基础上先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重点词句,从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3.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我还设置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引导学生搜集课外的有关读书的名言,以扩大学生的积累。

4.板书设计:略

上一篇:走进新课程读书感悟下一篇:微心愿答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