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医科岗位职责

2024-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中医科岗位职责(推荐10篇)

社区中医科岗位职责 篇1

为进一步弘扬中医文化,传播中医知识,提升居民群众对中医养生保健素养,8月30日、31日两天,白庙子社区携手中国中医研究院促进会青年志愿者在社区警卫室践行“中国中医行”义诊活动。

本次义诊吸引了一百多名居民群众前来就诊。在活动现场中医志愿者为大家量血压、讲解健康知识及食疗保健,像春季养肝多吃绿色(青菜),夏季养心吃红色(西红柿、胡萝卜等),秋季养肺吃白色(银耳、雪梨),冬季养肾吃黑色(黑豆、黑木耳),并针对一些常见病症会有那些身体体现,脾虚的症状眼袋大,肾虚如果是阴虚就会怕冷、长斑;阳虚表现为上火、长痘等等。中医志愿者们还为大家提供常见症状及职业病的咨询及预防保健,例如颈椎、腰肩、高血压、失眠、内分泌失调等等,针对以上病症采用专业中频脉冲治疗仪中的脉冲针灸、拔罐、刮痧、足疗、热敷等治疗方法为大家进行调理并改善症状。

前来问诊的杨阿姨感觉颈肩部位每逢雨季时就会经常疼痛,现场中医为她做了脉冲针灸行气活血后脸色红润了不少,她慷慨地说:“之前就经常在医院做针灸理疗,疗效也好,但去一次医院花的钱先不说就是太麻烦了。现在社区把中医带进社区,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中医的博大精深,的确很受我们老百姓的喜欢。”

社区中医科岗位职责 篇2

河西区是天津市的中心区之一, 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 下辖13个街道办事处、17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常住人口81万。河西区现有二级医院4家, 一级医院10家, 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 社区卫生服务站30个。近年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河西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改革力度, 有效履行政府职责, 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5年, 河西区成为首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2008年, 河西区率先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配套改革, 坚持以机构优化服务、百姓得到实惠为立足点, 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打破“以药养医”机制, 实行药品集中网上采购降低虚高药价, 实施惠民行动降低百姓就医负担, 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 河西区领导、始终关注和支持基层中医药工作, 把推进发展社区中医药特色服务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继河西区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区”和“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之后, 又提出了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先进单位”的目标, 并纳入河西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河西区注重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 不断挖掘中医文化内涵, 大力推进中医药特色服务进社区, 目前, 已在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置了中医科室,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中医师131人, 占执业医师总数的41.85%, 中级及以上中医师75人, 占中医师总数的57.25%。“简便验廉”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

坚持政府主导, 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河西区始终坚持将卫生和中医药事业纳入全区总体规划之中, 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置于构建和谐河西的大局之中, 把中医药事业与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一) 强化政府主导, 推进组织保障

在中医药发展中, 河西区始终坚持政府主导, 将推进中医药特色卫生服务作为河西区“十二五”期间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断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创新性, 切实加强领导, 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任组长, 卫生局、经发局、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和各街道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河西区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单位实施方案》, 将各项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到实处, 加大对中医推进社区工作的协调管理力度, 为中医中药进社区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 加大卫生投入, 优化资源配置

河西区将卫生事业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近三年来, 区级卫生财政共投入3.2亿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改扩建、标准化建设、设备更新等。政府出资购买公共卫生服务, 并将服务项目由18项增加到22项。三年来, 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达7882万元。社区中医药服务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2011年投入180余万元实施社区“国医堂”中医特色诊区整体建设, 传承经典中医优雅祥和的诊疗氛围, 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整体诊疗水平, 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三) 建立监督机制, 完善绩效考核

建立较为完善的卫生局和医疗机构两级绩效考核制度, 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开展中医药服务、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发挥中医药作用情况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年度工作绩效考核目标。建立有效的监督考评机制, 考核结果直接与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工资及社区卫生工作经费挂钩, 确保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效落实和持续发展。

发挥中医优势, 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

河西区注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三级网络, 建成以区中医医院为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为主体、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 覆盖全区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丰富社区中医药服务内涵, 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满足群众需求。

(一) 抓好龙头, 发挥中医医院指导作用

积极推动中医医院发展, 注重发挥中医药在重点专科上的优势, 加强重点专病项目建设, 打造中医特色品牌。在基层中医服务方面, 中医医院始终发挥培训基地和服务指导作用, 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服务, 积极参与社区“国医堂”和相关制度的建设, 组织开展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活动, 带动区域中医药技术的传承与规范。

(二) 发挥优势, 创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

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 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 在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创建“国医堂”工作。中医科室集中设置, 面积均在80平方米以上, 装修体现中式风格, 营造了古色古韵、特色浓郁的传统医学氛围。通过创建“国医堂”, 形成了规范性的中医药发展走向, 将“国医堂”和中医药文化结合到一起, 贴近社区、贴近百姓, 在体现中医药特色的同时,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水平。“国医堂”的建设, 有力地推动了应用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精髓和特色诊疗技术, 拓展了中医药服务范围, 降低了诊疗均次费用和药占比, 充分发挥出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

(三) 拓展服务, 深化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实力的提升, 按照中医药走入社区的要求, 河西区逐步延伸中医服务, 向社区卫生服务站派出中医大夫、配置适宜设备、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扩大社区中医宣教, 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享受中医诊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目前, 河西区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数量达到全区总数的40%, 使“简便验廉”的社区中医特色, 成为解决社区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方式。

优化特色服务, 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

河西区坚持以发挥中医药特色和加强国粹文化建设为重点, 在社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为社区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注重预防为主, 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中医药作用

河西区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为载体, 积极搭建中医预防保健平台, 引入“治未病”理念, 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 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疾病防控和社区康复等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知识, 开展中医健教活动, 社区机构主动下社区宣教, 并结合开展“中医中药天津行”等主题活动宣传普及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及中医文化知识, 指导社区居民开展防病保健和养生益寿活动, 纠正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2011年共开展中医健康教育讲座56次, 健康咨询活动64次, 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61360份, 受益人群达22335人。

(二) 注重内涵建设, 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上的优势

河西区以社区常见病为重点, 以适宜技术应用为手段, 不断突出内涵建设, 认真挖掘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在社区机构开展针灸、推拿、拔罐、敷贴、刮痧、熏蒸等多项中医诊疗项目。目前, 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适宜技术20余种, 配置中医诊疗设备16种, 今年1—10月, 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 (急) 诊人次达11.4万, 比去年同期增长9.7%, 其中中医门诊人次占总门诊人次31.2%, “国医堂”均次费用稳中有降, 平均控制在120元左右, 药占比有效控制在70%以下。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 有效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受到了社区百姓的充分认可。

(三) 注重人才培养, 提升人才队伍专业水平

中医护理走向社区的可行性分析 篇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增强,人们对于生命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自我保健,自我维护,提高生命质量,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和我国中医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使护理工作将不仅仅面向医院内的病人,还要面向社会、面向家庭、面向人的生命全过程。所以社区护理工作也将进一步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全球性战略目标,社区护理模式也出现了巨大变革。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整体性护理的推行,已成为当代医学科学的一个重大转折,这标志着护理工作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也向我们从事医疗护理事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工作范围将不仅限于个体病人,而是要面向疾病、面向保健、面向家庭及社会医疗保健。社区中医护理就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医护理程序的一种工作模式,它与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身心统一”的整体观,辨证施护的护理观相吻合,而如何将传统的中医护理与发展中的社区护理模式有机地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是开展中医特色的社区护理的关键。中医护理在推行社区护理中的优势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新概念的提出已充分肯定了健康不是“无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即保持人体自身的积极因素,做到精力饱满、情绪高涨、懂得营养、注意锻炼、加强自我保健能力。而中医护理则是一门以健康、保健、促进机体康复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医学。鉴于中医药学自身价值及其养生保健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医护理学逐渐为不少国家所重视。中医护理作为东方传统医学,用来搞社区护理,不仅适合我国民族习惯特点,更易被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现就其优势做如下可行性分析。

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祖国医学强调“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实质上就是护理活动。中医护理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衡动观和以中医调护理论为依据的“顺四时、和阴阳、慎起居、均劳逸、勤锻炼、节饮食、调情志”等中医辨证施护原则。根据疾病个性与共性的关系,确定“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及“因时、因地、因人”的施护原则。

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蕴藏着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她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诊断治疗方法。护理学汲取了祖国医学对人的整体观念、辩证以及许多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我们常运用以中医内治为主的“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八法的运用,以中医外治为主的“手法配合针刺外治法”、“温灸拨罐外治法”和“气功导引疗法”等等,枚不胜举。这些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适合于我国民族习惯特点,至今广泛流传于民间,更易于大众接受。在社区护理中,我们就可以针对不同病情,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临床护理中中医护理人员不仅掌握了中医独特的诊疗技术,而且也系统的学习掌握了现代医学理论和护理技术操作。在实践中,使二者有机结合、融汇贯通、各取所长,实为中医护士开展社区护理的一大优势。

重视饮食调护的重要性:中医把“饮食不节”和“五味偏嗜”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从“医食同源”的记载上来看,又说明某些食物除有营养价值外,还具有医疗保健的作用。在人由生到死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如何正确地给予饮食宜忌的指导,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社区护理中,我们面对的是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区的人群,饮食需求和习惯各有不同。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有东西南北之分,气候有寒热燥湿之别,人体禀赋有强弱之异。所以,因人因地因时而定,根据病情,适当照顾其饮食习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饮食调护,将药疗、食疗有机地结合,将食物所具有的“四气、五味”性能充分用来补益养生,根据食品性味将膳食的温补、清补、平补三大类合理的运用于病情发展中的各个阶段,这才符合中医的辩证观。

慎起居、均劳逸,做好养生保健护理:祖国医学认为,人们的生活起居,要顺应四时天地阴阳的变化,适时采取不同的劳作制度,方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护士只有了解生活起居、劳逸相宜的利弊,才能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①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②因人而异制定起居作息制度。③开展体育性医疗和护理,如慢性病或恢复期的病人可散步、做操、练气功等,而对石淋病人,可作跳跃运动,如打羽毛球、跳绳等,以利结石排出。④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指导,进行功能锻炼。重视情志调护

心脏血管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而老年人常常是孤独、忧愁、悲观的,极易导致心脏血管病的发生。在社区护理中我们可以针对病人情况,采取不同的情志制约疏导法,中医古籍中利用情志制约规律进行治疗的范例极多。现代护理学中所强调的心理护理、心理咨询、精神支持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也同样是针对病人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之后所采取的心理疏导法,使之保持情志舒畅,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的治疗和情志调护的双重效应。

讨论

社区中医科岗位职责 篇4

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中医药函〔2009〕145号2009年8月5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72(传真)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社区分会章程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上海中医药学会社区分会(以下简称本团体)是服务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工作(社区中医药管理工作与社区中医药专业工作)的社会团体。

第二条 本团体的性质是上海中医药学会属下社区中医药工作者自愿结合非营利的非独立性法人的学术性社会团体。

第三条 本团体的宗旨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上海中医药学会领导下团结和组织我市社区广大中医、中西医、民族医、中药和相关的工作者,促进我市社区中医药工作的繁荣和发展,努力提高社区中医药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各类社区中医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社区中医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更好地为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服务。

第四条 本团体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上海市科协和上海中医药学会的业务指导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团体的驻所:北京西路1623号上海市医学会东大楼上海中医药学会。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团体的业务范围

(一)建立社区中医药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平台,如组织开展社区中

医药专业、管理等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重点学术课题的研究和科学考察活动,提高社区中医药工作者的学术水平。

(二)组织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相关的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社区中医药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三)搭建为社区中医药工作者的服务平台,如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社区中医药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为会员提供交流、咨询、等服务。

(四)建立优秀社区中医药工作单位、个人的展示平台,促进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中医专业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中医药服务。

(五)加强学科间和学术团体间的联系与协作,加强与国内和港、澳、台等地区基层中医药专业团体及学者的联系和交往,促进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六)承办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各项工作和任务,组织社区中医药专家协助政府对社区中医药发展战略、政策法规、管理决策进行论证。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本团体的会员包括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

第八条 拥护本会章程,自愿申请加入本会,并具备以下条件者,经批准发给会员证,成为本会会员。

(一)团体会员:

1、具有独立法人,并能开展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愿意参加本会活动,支持本会工作的中医药医疗器械、医药企

业及与社区中医药服务有关的科研、教学等单位和社会团体。

(二)个人会员

1、社区从事中医、中西医、民族医、中药师、中医护理、中医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具有中级或相当职称以上人员

2、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卫生行政部门人员。

3、在中医药专业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编辑、出版部门取得相当职称者。

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

(一)个人会员由本人提交入会申请书,经本会会员二人介绍或所在单位推荐;

(二)团体会员由单位向本会提出申请;

(三)委员会讨论通过;

(四)由委员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第十条 会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本团体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优先参加本团体的活动;

(三)取得本团体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团体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六)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团体决议;

(二)维护本团体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团体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向本团体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团体,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1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本团体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团体章程的行为,经委员会研究通过,予以除名。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十四条 本团体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最高权力机关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会员代表大会的职责: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委员;

(三)审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终止事宜;

(五)通过提案和决议;

(六)决定其它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会员代表大会原则上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有效。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四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召开时,须经委员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

关同意,但延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七条 委员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团体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委员会贯彻民主办会原则,实行主任委员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重大事项须经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并及时向上海中医药学会报告。

第十八条 本委员会每届任期四年。

第十九条 本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1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3名。本委员会聘请主任顾问委员若干名。

第二十条 委员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决定;

(二)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三)选举和罢免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六)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七)领导本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

(八)制定本团体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

(九)筹措活动经费;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一条 委员会会议须有2/3以上委员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委员2/3以上通过方能有效。

第二十二条 委员会原则上每年必须召开一次会议,因特殊情况可采

取通讯形式召开。

第五章 资产管理和使用原则 第二十三条 本学会的经费来源

(一)个人会费和团体会费;

(二)个人或单位、团体的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四条 本会的财产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二十五条 本会按照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会费标准收取会员会费。

第二十六条 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经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生效。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委员会。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知识 篇6

知晓率调查表

下述问题涉及中医药常识方面,每道题后面有三个选项(是、否、不知道),请回答:

1、中医五行与五脏对应关系是:木对应肝、火对应心、土对应脾、金对应肺、水对应肾。是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2、“五行虚弱”在中医里并不一定支五脏有重疾,还包括很多被忽略的“亚健康状态”,对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3、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甘,肺喜辛,肾喜咸?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4一天的24小时里,每个时辰都有相对应的脏器在工作,中医叫“子午流注”是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5、中国传统的养生要: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是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6、“八纲辨证”中的八纲指:阴阳、前后、虚实、寒热。是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7、中医将疾病因素大体分为两大类,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是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8、八纲中的阴阳最初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自然界,外为阳、内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就身体来说,气为阳、血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等。是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9、西医是平面医学,看表象,治表面,仪器分析,也是分析图像能看得到的表面,仪器分辨不出的有很多。中医是立体医学,根据天时地理方位,看表里,治内外,治疗病根,天时地理环境和任何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对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10、亥时,21.00-23.00,三焦经旺,也就是当令。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对吗? ①是②否③不知道

调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社区消渴病人的中医健康管理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纳入慢病规范管理的消渴病人175人。

1.2 方法

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3]要求, 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 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详细记录膳食、服药、运动及体质指数等情况, 同时进行中医健康管理服务。

2 结果

纳入规范管理的消渴病人175人中, 50以下的15人, 51~65岁的61人, 65岁以上的99人。其中127人应用中医的方法进行健康管理后, 空腹血糖指标与体质指数较上年更为理想。

3 讨论

本单位是一家中医院领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3年来;和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而本中心的中医服务在辖区内也是家喻户晓的, 因此在进行慢病随访工作时, 主动将中医特色方法应用到消渴病的管理中。表1显示社区消渴病人的空腹血糖指标明显比上年度达标率高, 从表2中可看出由于运动疗法的作用, 体质指数也有所下降。

3.1 饮食有节

《素问·奇病论篇》说:“此肥美之所发出,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帮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可见, 饮食有节是控制消渴病的关键。消渴病人的饮食主要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我们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出膳食处方, 定期跟踪调整, 合理安排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的比例。并将本单位名老中医的经验药膳方如:豆饮汤, 用绿豆100g、黑豆50g、赤小豆50g, 煎汤服用。苦瓜饮, 将新鲜苦瓜榨汁, 根据个人口味兑一定量的温开水当茶饮用等, 应用到膳食处方中, 对消渴病人血糖的控制效果显著。

3.2情志畅达

《灵枢·五变篇》说:“怒则气上逆, 胸中蓄积, 血气逆流, 髋皮充肌, 血脉不行, 转而为热, 热则消肌肤, 故为消瘅。”因此积极消除不良心理状态, 可以预防疾病。消渴病人应注意调养心神, 保持精神乐观舒畅。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及体征, 在心理上充分准备, 避免陷入盲目的恐惧和焦虑之中。我们将同一小区消渴病的居民结成团队, 定时给居民传授中医养护知识, 而大家基本认识, 交流学习与运用体会, 互相监督与帮助。闲暇时可一起吟诗作赋, 养鱼种花, 郊游览胜陶冶了性情, 舒畅了心情。

3.3运动减重

《诸病源候论》提出, 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 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 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 出庭散步[1]。说明适当运动是降低体重防治消渴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消渴病人多数超重, 运动可以消耗肌肉中的脂肪和糖元, 能减少体重, 还能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消渴病人运动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每次运动前要进行热身、放松肌肉后开始。为了便于坚持与方便操练, 我们组织同小区消渴病人晚上在居民小区跳广场舞、街舞、做健身操。将五禽戏及简易气功传播给居民, 消渴病人结伴锻炼, 提高了运动的兴趣也减低了体重。指导消渴病人饭后做腹部顺时针按摩, 以助运化。同时配合一套简单的穴位按压法, 每天定时均匀地指压脚趾和脚掌30min, 也可逐渐降低血糖。

3.4中医中药治疗

消渴病在常规的用药情况下配合传统的中医药治疗, 血糖下降更为明显。总结发现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病人, 针刺足三里、三阴交、脾俞等穴, 降糖效果肯定, 在针刺的同时施以艾灸法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更为有效。

在随访中, 我们根据不同的病人制订相应的中医管理方案, 定期调整和监督落实, 让消渴病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 对自己的健康从依赖医院逐步转向依靠自己, 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 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使消渴病人没有顾虑, 达到精神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完善状态。

参考文献

[1]王焘.外台秘要[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2007.

社区中医科岗位职责 篇8

【摘要】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和谐社区的构建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中医药的简、便、验、廉,以及广大民众在内心深处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亲切感,使得中医药文化与社区居民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以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文化进社区为契机,提升社区居民防病治病的健康意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文化普及;和谐社区

【中图分类号】R2-0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34-02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rea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the consrtuction of harmonious community

ZHU YaoCHENG Pengfei WANG Yin*

Yunnan University of TCM, 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community is the basi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community, the health problem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Simple, convenient, cheap, inspection, and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the heart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dentity, intimacy, made the cul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have a natural link. Popular culture with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to the community as an opportunity to enhance community awareness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ng harmonious community building.

Keywords:Chinese Medicine Culture;Cultural Popularization;Community harmonious

社區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性群众机构。整个社会是由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社区所组成的,任何一个社区都是一个规模不等的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的不同程度的缩影。所以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1]。构建和谐社区,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构建相应的基础设施,而构建良好的就医环境,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便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这一根纽带,把中医的理论、临床实践和人们的生活健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好、做实中医药文化的普及,让中医药知识融入社区,服务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切实提高人们生活的健康水平,社区的和谐、居民的幸福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构建和谐社区、中医药文化普及共同为广大社区居民所关注,探索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使两者在推进过程中达到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1构建和谐社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关于和谐、和合的思想和观念,如儒家思想的“天下大同”,礼记中的“理想社会”。和谐,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一种社会理想状态的表达和愿望。所谓和谐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的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高度价值认同和归属感、人际关系友好和睦、社区自治程度高的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和谐社区,以人为本,以社区居民为核心,不仅强调社区内部和谐,也强调处理好与社区外部关系[2]。

1.1社区的定义“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社区”可以说是相互有联系、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共同居住的一定的区域,强调的是人群内部成员之间的文化维系力和内部归属感。

1.2社区的和谐社区是是整个大社会的不同程度的缩影,从一定意义上说,社区研究是研究整个社会的起点。作为一个小社会,社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住房紧张、医疗资源紧缺、社会保障问题等等。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幸福指数的要求不断提高,社区和谐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如家庭的安定、社会的和谐、身体的健康等。而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健康问题为更多的社区居民所关注。所以,和谐社区的构建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点。

2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说:“人民群众喜欢、信任、选择中医药,不仅仅在于中医药的简、便、验、廉,而是在内心深处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亲切感以及共同的价值取向。”[3]这就充分说明了中医药文化与老百姓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在社区普及中医药知识,并不需要太多的投入或成本,着力营造中医药文化的氛围,切实提高社区居民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知识与素养。做到这一点,对于构建与维持社区的稳定和谐具有积极作用。

中医防病治病,不是“以病为中心”,而是强调“以病人为中心”,重视“病的人”,根据患病的人的各种情况,综合整体调节。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社会和自然界的相互联系。中医防病治病,注重整体调节:一是调节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人的整体功能来把握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二是调节机体与情志的关系;三是调节饮食起居与疾病的关系;四是调节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关系,即人要不断地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五是以“衡”为度,讲究“中和”、“中庸”,而这种理念对于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中医药文化普及的调查

对此我们对民众进行了中医药文化方面的调查,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问卷内容大致分为对中医保健知识的认识、了解情况,以及存在的阻碍因素两部分,问题大致包括:对健康的认识、对感冒的认识、对消化不良的了解、正确的睡觉姿势、对中医的看法、信任什么样的中医保健传播、存在的问题、阻碍因素、建议等。

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有效问卷235份。调查涉及昆明翠湖、官渡区双桥村、云大附中、昆明船房小区、五华区人民医院五个地方,调查对象包括农民、工人、教师、部分中学生和大学生等。问卷随机发放,基本控制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1:1,年龄分布:小于20岁的占4%,20~40岁的占71%,40~60岁占20%,大于60岁的占5%。为确保问卷质量,要求被调查者认真作答,并给于一定的说明指导。调查结果如下:

3.1对健康概念的认知度84%的人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8%的人认为能吃能睡就是健康;7%的人认为只要不生病,自己感觉舒服就是健康;还有1%的人选择其他。

3.2对感冒病的防病保健措施有52%的患者采取拖或者自行买药吃来解决;21%的患者采取输液治疗;只有15%选择看中医,吃中药;另外还有12%的患者选择其他途径。

3.3对感冒食疗方法的了解程度有13%的人没有听说过;42%的人听说过,但是没具体用过;40%的人曾经用过;只有5%的人一直都在用。

3.4对消化不良的食疗方法的了解程度有26%的人没有听说过;44%的人听说过,但是没用过;26%的人曾经用过;4%的人一直都在用。

3.5对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的看法51%的人认为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非常有效,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21%的人认为有些效果,但缺乏科学依据;3%的人认为它毫无效果,是江湖医生骗人的手段;还有25%的人认为很神秘,对它了解不多。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40%的居民对中医保健基础知识半知半解,约30%的从不知晓,也就是说近70%的社区居民欠缺中医药方面的知识,这一结果也突显了中医药文化普及的空白地带,因此社区有很大的空间来推广中医药保健知识。同时,也正是因为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文化认识不够、认识不准、认识存在误区,才导致了江湖骗子有了可乘之机。这也是应加强中医药文化普及的科學性、规范性的原因所在。

4中医药文化社区行

一直以来,国家对中医给予了很大的扶持,近年来更加大了发展中医药的力度。然而,当下我国医疗资源的分布、分配尚不尽人意[4]。由于人、医、社会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所在,广大的社区基层,医疗卫生保障相对缺失,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影响甚大,从社会环境而言,社区的和谐稳定亦将受到影响。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普及,可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扩大宣传形式,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技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手段宣传中医药文化。二是以学校科技及专家资源为依托,创办中医药文化网站,开通中医药卫生知识服务热线,多渠道为社区民众提供健康及医疗帮助。三是对社区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重点了解掌握居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请中医药专家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尽量创造条件做到入户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四是定期制作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板、张贴宣传图,结合医疗下乡、义诊义治等活动,积极向广大群众传播中医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知识。五是充分合理运用中医药的优势,做好中医药优势病种的研究工作,发挥中医药治疗感冒、儿科、妇科疾病等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的“简便、廉价、高效”优势,同时可深化适宜型中医药技术进社区和农村。六是对社区的低保家庭及孤寡老人等进行定期随访,切实使中医药进入到家庭,服务到个人。七是教社区居民练习五禽戏、太极拳等强身保健操;根据当地居民体质和当地气候变化,配置中医养生保健茶饮和食疗处方,在社区居民中进行推广。

中医药文化是大众文化,调查显示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在社区群众中并不理想,在社区群众中,老百姓比较关心的是健康问题,所以普及中医药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知识势在必行。社区作为一个社会民众的聚集地,组成人员复杂,各民族、各阶层的人们难免会在相处过程中产生一些问题或矛盾。中医药文化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本身具有不歧视性、公正性,能消除不同人群之间的分歧,从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可以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不仅有提升社区健康水平的作用,其所具备的人文精神在广大社区居民的人际交往中还具有沟通、缓冲、消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玉婷.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社区文化的多维度检视[J].学术论坛,2013,36(9):95-98.

[2]周常春,杜庆.我国和谐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1,8:210-211.

[3][JP3]中国青年网.到“十二五”末期中医药文化普及率将达80%[EB/OL].

http://news.youth.cn/caij/201111/t20111104_1759690.htm,(2011-11-04).[JP]

[4]王晓芸.制约社区文化作用发挥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求实,2013,10:77-79.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大有可为 篇9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和与疾病斗争中创造的医学科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几千年来,中医药作为抵御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是农业大国,现有农村人口8亿多。长期以来,广大农民受经济条件所限,有病不能及时求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十分突出。党和国家政府为了缓解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极其重视我国独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广去积极推广。各级政府也相应积极行动,成立领导小组,指派分管领导,下拨专项经费,开办推广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有效地防治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切实去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中医药适宜技术优势,保障了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为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要真正切实有效地推广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达到预期目标,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任务。

首先,要真正了解推广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之重要性和有效性,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指导当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明确要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有效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充分发挥中医药

适宜技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的优势,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中医药适宜技术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古代先哲们在充分总结与疾病斗争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富经验基础上,通过成熟的哲学与文化而建构起来的医疗科学体系。这种科学体系讲究整体和变化,推崇因人制宜和标本兼治,并以辨证论治和“治未病”(即如今之预防医学)为基本特色。由于在理论建构时就准确抓住了疾病与健康的关系和变化,中医药不仅在几千年的实践中卓有成效,而且形成了简便廉验的优势。中医药的这一优势不仅表现在中华民族在历史上虽曾屡遭重大瘟疫,却总能克而胜之,而且也表现在近年来中医药介入SARS、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所取得的成功上。从以前的“民间郎中”到建国以后的赤脚医生,都是用“一根针、一把草”为群众提供方便及时的医疗服务。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为重点疾患的发病人数日趋增多。作为传统医疗的中医药,不仅具有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等特点,而且在慢性病的防治中有较好疗效。

将中医药的适宜技术引进社区医院可以缓解患者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因为到医院看病,花钱最多的就是检查费和药费,而中医诊断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可以为患者省去很多化验费、检查费;中医治疗用的是“一根针”“一把草”,药费的成本也比西医要低得多。有的专家曾经做过统计,中医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大致是西医的60%。拔一次火罐3元到5元钱,针灸四五个穴位10来元钱,配一大堆草药也不过10来元钱;再加上到社区看病的老年人大多患的都是些腰痛、颈椎痛、哮喘、中风、偏瘫等慢性疾病,这些病,西医很难

解决,但用针灸、推拿和服中药效果很好。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群众对老祖宗留下的中医药遗产越来越认可。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有效性有时会受到臵疑,可能认为中医药适宜技术这些雕虫小技能治得好病吗?大量事实证明,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疗效是肯定勿容臵疑的。尤其骨关节疾病以及感冒发热、头痛、牙痛,急性胃痛、腹痛、腹泻,急性结膜炎、扁桃体炎等常见病症,采用针灸、推拿、拔罐及单验方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有确切的疗效,其病例是举不胜举,家喻户晓的。例如笔者自己曾经食物中毒,半天内腹泻十余次,为了证实藿香正气片的疗效,不去挂针治疗,单用大剂量藿香正气片(十片),服用两顿即止。一瓶藿香正气片七元多钱,而如果在大医院治疗,化去几百元是不足为奇的。再如一同事患急性结膜炎,在专科医院治疗一月化掉近百元也无疗效,笔者给予黄连上清片(四元左右)治疗,服用三天痊愈。大量实践已经证明:中医药适宜技术具有“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已被几千年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事实和历代中医药名医的临床实践所证明。例如:“冬病夏治”技术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冬病秋防”技术治疗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功能性腹泻,“鸡尾酒”疗法、中药敷脐贴技术、针灸降脂术治疗中风、失眠、颈椎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头晕、头痛、失眠等,均在实践中证明有确切疗效。

既然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如此重要以及其又是十分有效,并且

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而笔者却认为这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任务。这是因为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社区医生中医药知识水平不高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普遍缺少经过系统的中医药理论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有些虽经全科医学中医理论培训,但现有的知识结构远不能适应中西医两法防治疾病的社区卫生服务岗位要求,特别是在如何科学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可以说,人才缺乏,中医诊疗水平滞后,已成为制约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发展的瓶颈。社区医生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积极性不高

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疾病,虽然具有“简便廉验”特点,但是操作起来总比坐着开开方子要麻烦多了,因此不少社区医生看病,宁愿选择开方子的“简便”,而不是具有“简便廉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不明确

目前一些社区服务中心(站)对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市场定位很不明确,中医药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没有形成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机制,许多中医药服务项目收费不规范,影响中医药在社区的持续发展。部分管理部门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够

部分管理部门对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政策保障不够,在经费倾斜、设施建设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支持。执行上级政府命令,搞形式主义。目前一些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的中医医疗器械很简单,甚至仅仅摆设而已。

要真正切实有效地推广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这几点是恐怕不应忽视的。首先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切实做到“思想重视,政策扶持,资金倾斜,”要解决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保障问题,落实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经费,完善社区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增加中医医疗器械的投入。其次应该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强化培训。要加快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关键是人才,因此必须拥有一支掌握中医药知识与技术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在社区机构设臵、人员配备、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中医药医护人员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多方面调动社区医生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积极性,为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宽松的外部环境。

目前,中医药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新机遇,主要是中央的高度重视前所未有,群众的信任需求前所未有,国际社会的关注前所未有,地方政府推动力度前所未有,中央及地方媒体宣传力度前所未有。我们必须抓住这难得机遇,大力发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社区卫生服务具有综合、便捷、低廉、持续的特点,治疗的病种以慢性病、老年病为主,而中医药在这方面有着鲜明的优势。因此,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是大有可为的。

社区中医科岗位职责 篇10

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面,我将东社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情况,和创建工作实施以来的一些体会,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东社卫生服务中心简介及社区中医药工作发展概况 东社街办处于城乡交接部位,辖区面积19.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17283人,其中农业人口11082人,居民6201人,流动人口1563,其中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1449人,育龄妇女4168人,残疾人394人(居民104,农民290),总户数5123,街办包含1个居民委员会,10个自然村。

太原市万柏林区东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始建于1964年,前期称东社街办卫生院,至2007年7月更名,转型为东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属事业单位,法人王权贵,地址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东社街办东社村。主营科目为全科医疗,设有全科诊室、中医诊室、预防保健室、功检室、康复理疗室、门诊护理站、中药房等7个、B超室1个、心电图室1个,X光室1个,CT室1个。

中医药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所在。加强社区中医药工作,是加快社区卫生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上 级领导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从体制机制、硬件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加强社区中医药工作,围绕“三好一满意”服务理念,努力搭建布局合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通过加强中医科建设,开展中医特色诊疗,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运用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手足口病等部分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向居民群众提供了“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特色服务,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喜爱。

经过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东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能力逐年提高,中医药服务特色日益凸显,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二、在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过程中的主要措施

(一)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夯实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基础。一是认真执行上级规划引导。坚持科学引导,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明确中医药发展的重点和关键环节。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目标和各责任单位的工作任务,动员有关科室全力开展创建工作。三是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强化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中医药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使这项惠民政策覆盖全区。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利用现有资源,科学规划布局,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整合和优化了辖区卫生资源。努力达到设置科学、功能完备、环境温馨的要求。形成了一个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覆盖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我区中医药服务的整体水平。

(三)强化中医科室建设,提高了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设置中医诊室、中医康复理疗室和中药房,配备了中药饮片、常用中成药和基本的中医诊疗设备如:自动煎药机、牵引床、神灯等设备。中药房均配备了中药柜、中药药斗、药架等,基本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人员、技术、设备三配套。配备了电视、DVD、轮椅、微波治疗仪、牵引椅等设备,使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中医药服务,能够开展特色中医治疗。此外,把中医药服务辐射到村级卫生室,10个村卫生室配备了中成药,统一配置了针灸器具、火罐等简易设备,并集中对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四)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打造了中医专业人才队伍。中医进社区,人才是关键。为了满足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强化社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聘请专家坐诊。采取引进、返聘等手段,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2名中级职称中医师。我们特聘请太原市中心医院的中医名老专家刘智主任定期和不定期到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坐诊,进行技术指导。二是加强学历教育。三是开展了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通过经常化的学习培训,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形成 了临床医师懂中医,从业护士学中医、中医师努力向全科医师发展的浓厚氛围。六是实现培训的常态化。先后多次聘请省、市中医专家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目前,我社区卫生机构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防治都能开展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熏洗、敷贴等中医药服务,并应用中医药,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高血压、冠心病等病人进行康复治疗。运用中医理论对社区亚健康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工作。目前我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均参加了省市相关机构组织的中医药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通过经常化的学习培训,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五)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了社区中医药服务水平。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制作了中医药人员简历,统一制定了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标准和各项工作制度,并通过定期督导抓好落实。使中医科门诊有登记,用药有处方,出诊有记录,收费有发票,传染病有报告记录,促进了中医服务的规范发展。

(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了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能力。

为了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当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我区以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突破口,围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广泛用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防治。一是重点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目前我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够开展包括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穴位注射等在内的至少8种中医药服务。二是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进行筛查。同时结合病人个体情况,制定了从心理干预、饮食养生、运动保健、药物治疗到康复保健等方面一整套相应的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定期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干预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康复服务。三是认真完善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开展中医药一体化防治。截至目前共建立居民信息纸质档案录入15591份,电子档案15698份,建档率达到90%,并增加中医体质标识的管理内容。按照区疾控的安排认真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乙肝疫苗免费补种,截至10月底共补种469人次,孕产妇保健方面,为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1135瓶,妇女住院分娩补助187人。积极开展老年人保健及高血压、糖尿病和孕产妇中医药保健服务管理工作。其中老年居民保健管理 426人次,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540(居民307)次,糖尿病规范管理161人(居民86),完成重性精神病规范管理28人的任务。

(七)宣传中医药特色优势,扎实开展了中医健康教育活动。大力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宣传,确定宣传主题,突出中医药内容,并通过组织开展义诊、健康咨询等活动,提高了辖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水平和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抓好中医药应用工作,向社区居民宣传要未病先防的中医治疗理念,强调防患于未然。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健康教育室,定期组织社区医师和聘请专家讲授中医药卫生知识;在门诊输液大厅、观察室、候诊室安置电教器材,播放中医健康教育光盘,设置温馨的提示性语言,随时随地对社区居民进行中医药知识健康教育。

三、对创建工作的认识

通过创建工作的开展,我们体会到,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是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的良好载体和有效抓手,通过创建,中医药事业将实现快速发展。

(一)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在政策扶持和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保障,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和通力支持。目前我社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果,一方面是依靠区卫生局提供各方面的保障,同时,与近几年国家、省、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有关方面给予的宝贵支持,更是分不开的。

(二)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功能是发展社区中医药事业的基础。结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我们要想在社区中医药工作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充分发挥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应功能,才能为更好地广大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三)中医药队伍素质的提高、技术的创新和普及是发展社区中医药事业的关键。社区中医工作的滞后归根到底是中医药人才的缺乏。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创建全国社区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工作以来,加强了社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了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社区中医药工作的总体水平。

(四)抓好工作结合点是发展社区中医药事业的手段。中医药事业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主动把中医药工作 融入卫生格局之中加以审视,找准工作支点,选好突破方向。通过开展专项整顿活动,切实加强医政管理,重点解决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实不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切实发挥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医药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几年来,我们在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创建的深度、广度和内涵建设上还有很多欠缺,与上级领导与专家的要求,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学科队伍培养等长期性任务上还有待完善和提高。下一步,我区将在现有基础上,对照创建工作标准,对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进行进一步规范和改进。在硬件建设上,对拟改造和新设立的中医临床科室以集中设置为主,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服务区,能够综合开展中医药服务,方便群众就诊;在氛围营造上,采取中式装饰风格,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介绍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营造古色古香的传统医学氛围;在内部管理上,重点按照相关规定规范中医科煎药室建设,推广中医药服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中医药服务与预防保健、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实时交互、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中医药特色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中医药健康需求。

万柏林区东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一篇:导游英语口语句子下一篇:公安局民警个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