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精选12篇)
安岳县姚市九义校罗 丹骆波
近日,笔者在公交车上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公交车到某一个站时,我看见一位老年人上了车,便主动站了起来,准备请老爷爷坐我的位置,没有想到的是我刚起身,一个站在我前面的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已经坐在我的座位上,我说我还未下车,座位是让给老爷爷的,没有想到他竟然说让老爷爷站着好锻炼身体,让我哭笑不得,就这样那个小男孩心安理得地坐着。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当今的社会怎么了?当今的学校德育教育怎么了?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从中折射出了现代教育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要让中国的几千年传统美德继续继承和发扬光大,学校教育必须在日常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笔者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的条件允许,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台湾着名作家刘墉也在他的一篇励志文章中,劝勉一些年轻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我认为,学校的感恩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提高认识,重视感恩教育的意义
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
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亡羊补牢”,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二、采取措施,切实开展感恩教育
(一)感恩意识的唤起
“人之初,性本善”。感恩意识的缺失,归根到底还是缺乏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造成的。通过教育培养,可唤起青年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感恩。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而又紧迫的必然要求。培养青年学生的感恩意识,要首先加强亲情教育,教育孩子从感念父母之情出发,不断树立浓厚的师生情、同窗情、母校情,通过亲情产生感恩,通过师情形成敬重,通过友情增强乐群,通过校情促进沟通,进而通过博爱感恩社会。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
1.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这一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
感恩意识的培养着先要从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发挥好家庭教育这个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父母及家庭成员要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感恩意识。其次,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做到互相感恩,形成感恩教育良好的家庭氛围。第三,要引导孩子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以“养子不图回报”为由忽视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教育。施恩不图报是高尚的,受恩必报是必须提倡的,要教会孩子对父母及他人的关心帮助说声“谢谢”。孩子做了对父母及他人有益的事情,哪怕是吃饭时给你拿了一双筷子,你也要及时向孩子说声“谢谢”,让孩子在这种相互尊重、相互感激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地培养感恩意识。
2.强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地方。1994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培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学校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系统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首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感恩意识。很难设想不懂感恩、没有感恩心的老师会教育出懂感恩、会感恩的学生。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报恩、施恩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师情、感恩同学情,让学生认识到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能够增进友谊和感情,既善待了他人,也快乐了自己,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三,要注重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感恩。让学生在感恩实践中接受感恩教育,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感恩中体验感恩的真谛。第四,教育学生感恩生命。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报答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懂得感恩生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而不至于破罐子破摔甚至草率轻生。第五,感恩教育要贴近生活。“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或许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感恩教育也不需要惊天动地,不需要“高大全”,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学习生活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切莫让学生感到感恩是英雄和伟人的事情,自己望尘莫及。
3.全方位营造社会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
社会就象一个大染缸,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就是染料,处在身心发育阶段的孩童学子就象一匹匹洁白无暇的布。染料是什么颜色,布就会被染成什么颜色。因此,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空气,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友爱的社会风气,对青年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舆论阵地作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大力开展感恩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营
造人人“饮水思源”的感恩氛围。既要广泛宣传任长霞、牛玉儒、徐本禹、洪战辉等人的感人事迹,让更多的人“感动中国”,也要大力谴责那些感情冷淡、不知感恩图报的人和事,在全社会形成感恩光荣、不感恩可耻的舆论氛围和人际环境,让不感恩报恩的人无地自容。其次,要净化网络和影视作品。一些网站卑劣粗俗的宣传内容,少数影视作品粗制滥造的不文明、不健康情节,已成为影响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垃圾”,必须加强网络和影视作品管理,多建“红网”,多编名剧,多出精品,免使学生遭受腐朽思想的侵蚀。第三,利用“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教育。充分利用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教育资源和革命圣地等“红色”旅游资源,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激励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爱人民,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三、心存感恩,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人历来讲究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领导的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同事的协助之恩,他人的救命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等等。唤起人们的感恩意识,却不仅仅是以德报德、感谢对你有恩的人。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更应学会感激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会磨炼你的意志、增进你的智慧、觉醒你的自尊、甚至教会你的独立,他是使你在磨难中成长的人。这是感恩的崇高境界。“引导人们懂得感恩,并不断从中学会尊重人,在感恩中达到人性的自觉,这对于进一步净化、丰富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激发人们超越凡俗,走向崇高,并进一步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当属异曲同工。
一、转变思想, 提高认识, 摆正农村艺术教育位置
学校要从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入手, 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艺术教育法规和艺术教育理论;深入讨论、宣传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各方面的内在联系, 进一步宣传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并争取社会、家长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营造全面、广泛、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将艺术课程提高到与其他课程平等的地位, 最基本的要将各类艺术课程开足开齐, 严禁其它课程挤压, 占用艺术课的时间。
二、挖掘潜力, 加强培训, 加快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学校要围绕新课程标准改革, 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 开展新课程课题研究活动, 紧跟时代, 更新观念;开展说课、观摩课、示范课、评课、课外研究等目标教学活动;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等方式培训教师, 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艺术培训, 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在农村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 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美等专业教师授课, 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艺术不能容忍说教, 审美不能依靠灌输”, 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同时, 针对农村教师缺编, 特别是艺术教育师资严重短缺的现象, 农村学校可以采用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形式, 让具有一定艺术基础或艺术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艺术教师, 同时要对兼职艺术教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了解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校园中营造一种重视艺术教育的浓浓氛围。培养出一批跨学科的、能胜任小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的综合型教师及能在其它学科教学中较好地结合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师。
三、结合实际, 鼓励创新, 利用大自然进行艺术教育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 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丰富, 而很有特色, 我们的艺术教育, 就应该从当地农村实际出发, 充分挖掘艺术教育素材, 切合当地实际, 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考虑学生的本体特性, 从他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入手开展有效的艺术教育活动。如:结合当地的风景等进行素描活动;如:多利用农村经常使用的凿子、斧头等工具和农村常见的竹子、泥、石等开展美术的手工、布贴、剪纸等艺术课;在音乐教学中, 选择部分适合孩子的农村小调、号子、农谚等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亲切、熟悉, 增强学习的兴趣。创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通过这些资源,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四、植根乡土, 利用资源, 开展课外艺术教育活动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艺术来源于生活。开展艺术教育必须植根于乡土文化, 这样才能不背离真正的艺术。发挥民间艺人的作用, 请他们走进校园丰富艺术教育内容。民间艺人是农村艺术的文化财富, 是农村开展艺术教育的有效资源。农村学校可以通过请民间艺人当老师, 让他们言传身教, 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感受到艺术的美感, 及时得到艺术的熏陶, 提高对美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请民间艺人进校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来弥补学校艺术教育短缺的现状, 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学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为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加强硬件建设, 改变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
改变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是农村学校的首要任务, 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 学校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因地制宜, 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 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 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 加大对艺术教育器材的投入, 购买钢琴、电子琴、美术几何形体、头像等实用的艺术教育器材。另一方面, 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 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 如二胡、笛子等;教师自己动手设计、裁剪舞蹈服装等。
农村艺术教育的起点较低, 决定了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之路更艰难。搞好农村小学艺术教育, 不只是学校的事业, 是全民的事业,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界和家长都应关心和支持这项事业。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 创造条件, 营造良好氛围, 多途径提高我们艺术教师自身的素质, 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艺术的熏陶, 农村艺术教育必将以其全新的形式、内涵赢得师生乃至家长的拥戴。
摘要:现阶段, 农村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 艺术教育的滞后, 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我们应当从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出发, 在选用和培训师资、加强硬件建设、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艺术教育的形式等方法和手段上去突破, 充分利用好农村艺术资源, 开展好农村艺术教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 感恩 爱国教育
一、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龚自珍曾说过“欲亡其国者,必先去其史”,就是说,要想彻底灭亡一个国家,首先要做的,就是毁灭这个国家的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泯灭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泯灭这个民族的爱国意志,从而达到彻底灭亡这个国家的目的。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沦陷区内推行奴化教育,其罪恶的目的就在于此。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一个国家的青少年,如果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一无所知,从哪儿产生民族自豪感?从哪儿产生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如果没有了这些,民族的衰落、民族的灭亡还会远吗?当代的高中生大都是90年代后出生的,正是国家稳定,经济繁荣发展的好时期,对于我们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不甚了解,对于无数的志士仁人怎样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知之甚少。我们历史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从林则徐“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坚毅,到谭嗣同甘心为中国的变法而流血的决绝,从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有的这些,无不是爱国情感的驱使。这些仁人志士之所以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舍己为国”的高尚精神。教师应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利用网络资源来给感恩教育创造环境。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网络技术已经深入人心,现代信息技术和历史已经成为新世纪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让互联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学习中的运用,让网络成为学生历史学习、教师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历史只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仔细对上下文进行深入的理解,然后再进行教学,才可以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曾经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搜罗到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的奖牌榜,和曾经参加过三届奥运会,最后终于夺得金牌的运动员熊倪感人事迹等资料,使学生们在内心由衷地感受到体育健儿拼搏奋斗的精神和祖国体育事业上的辉煌战绩。除此之外,我还利用网络搜集到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侯德榜等科学家的事迹,要他们进行分析整理,然后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生动的讲述。学生对人物的事迹了解的越多,对一个人的敬佩之情也就会油然而生,他们身上的爱国精神,竺可桢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最后,我由此提出此次课的讨论话题:我们这一生应该如何为自己、为家人、为国家的荣誉而努力拼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受到了深刻的感恩教育,思想也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利用历史人物生动感人的言行来让学生学会感恩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确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学生学习历史,首先得到的是具体的历史知识,通过掌握具体的历史知识,给人启迪,潜移默化,达到鉴古知今,知人论世的作用。在教学中重视用历史人物生动的言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历史教材中记载了大量历史人物的爱国名言,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又近现代史上如关天培、邓世昌以身殉国,谭嗣同舍身变法,李大钊英勇就义,董存端舍身炸碉堡等事迹,这些英雄行为及其坚强的信念,惊天地,泣鬼神,成为万代楷模。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体现时代特色,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参与教育内容,同时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在学习中体会感恩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感恩教育。如,组织历史感恩故事演讲比赛。把班级分组,由每组选出负责人,带领自己的组员,分工负责,搜集不同时期的感恩故事,然后精选出感染力强的故事,参加演讲比赛,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搜集和甄别资料的能力,又使学生在搜集资料和演讲比赛中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又如,在活动与探究课中,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剧编排出。在过程中学会合作、宽容,感谢他人的劳动与付出。这是接受感恩教育的好方法。
五、布置历史感恩教育作业,把感恩教育充实到现实生活中去
来源:中国教育网
一览农业英才网转
“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是十七大报告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扎实开展湖南省长沙市农村远程教育工作,当前的着力点是抓好五个任务的落实。
一、建设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中央和省(自治区)建设了远教资源库、前端播出平台、资源传输系统和辅助教学中心网站;我市在办好《先锋潮》党建综合网站的同时,要让农村远程教育的业务更全面、更系统、更专业,要按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的原则,在网上开设“长沙远教频道”,并赋予它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要做好《先锋潮》党建电视专栏宣传功能与远程教学资源开发功能的有机结合,让《先锋潮》电视栏目成为我市党建工作的宣传阵地、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基地,并朝省级、国家级教学资源的开发基地努力。
二、建设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在实现我市农村远教站点全覆盖以后,要加强终端站点管理,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教学辅导,促进学用成果转化。坚持一站多用,共建共享,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集中学习、个性化学习和信息服务的需要,努力使终端站点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致富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学习职业技能的传授点和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娱乐点。
三、进一步开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按照引进、整合、开发的原则,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制作,注重教学资源应用,强化教学资源质量和安全管理。科学制定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培植教学资源建设基地,丰富教学资源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资源建设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积极开发长沙特色的新教学资源,公共科目和通用教材以中央和省教学资源为主,实用技术和地方特色教材以长沙本地制作为主。
四、加强对骨干队伍的选配、培训和管理。依托市、县(市、区)两级党委组织部门原党员电化教育干部队伍,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职干部队伍;依托乡镇村干部、电教播放员、中小学教师等,建立远程教育站点管理队伍;依托市、县(市、区)两级党委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机构、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科研院所等现有教学资源制作力量,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队伍;依托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科协组织的专业人才、科普志愿者以及当地农村实用人才,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依托广电、信息通信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分层培训,不断提高骨干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毛主席曾经说过:‘“不打没准备的仗。’’的确,农村的学校的各项硬件设旎是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通过对我县县城两所小学与我县农村小学调查对比,县城一小、二小装有计算机达50多台,有计算机专业教师3―4人,基本上满足了广大学生上机的需求;而我县农
村小学装备计算机只有8_15台,甚至还有部分学校的机房处于“瘫
痪’’状态,计算机专业教师(或专业教师)只有o_一2人,没有上网,
基本上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学生对上机的需求。没有一定的技术,谈何
进行电脑制作活动。针对诸上情况,我校采取的是“笨鸟先飞’’的方法,在开展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基础上,于每年3―4月份(也就是全
国电脑制作活动之后)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计算机操作、电脑制作
创意比赛,选拔一批对计算机兴趣浓厚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学生。
然后选派专业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提高学生的
计算机应用水平,形成一定的技术保障。
二、在确定选题方面,切勿出现“人云亦云’’现象。有部分指
导教师说:“我们农村小学生知识面狭隘,对国家大事知之甚少,谈何进行电脑制作。“难道就一定要从我们国家大事着手进行电脑制作吗?其实不然,往往从一些大方向、大政策着手的作品由于脱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显得那么地苍白,那么地无力。我们制作作品应该从我们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出发,挖掘具有我们农村孩子气息的电脑作品。如农村迷信活动甚为严重,我校学生就从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入手而制作出《人算不如天算》的电脑动画。故事讲述了小作者的爷爷是一位经常替人算命的`先生,在当地号称“赛神仙”。然而他却在一次倾盆大雨中,自己险此被大水淹死。于是,小作者便问爷爷:“你不是经常算人算命吗?你为什么不替自己算上一褂呢?’’爷爷被我们的小作者问得哑口无言。短短的几个充满农村生活气息的动画片断,将封建迷信揭露得淋漓尽致,充满趣味。
三、在电脑制作过程中,切勿出现教师以身代办的现象。部分教师认为:“现在的小学生年龄那么小,什么都不懂,缺乏一定的审美观,他们又怎么去制作更佳的电脑作品呢?“在人们深层的心理结构具有审美功能,尤其在儿童的身上,实际上他们已有自己的审美眼光,只是他们不喜欢成人在他们的作品乱添乱画。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动物,自己的家园。他们的电脑作品,看来是散漫、随意、没有事实凭借,却往往在稚拙中带有美感。倘若我们教师硬要将自己的思想或自己的“作品’’添加到学生的电脑作品当中去,反倒会打破这种自然美,“无病呻吟’’,效果反不如之前。
四、及时做好经验总结。每次比赛之后,教师及时应帮助学生指出作品成功之处,给予鼓励和表扬。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需要注意,有待于加强。特别要做好在比赛中取得不太理想成绩学生的思想工作,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制作电脑的构思,提高对电脑制作的兴趣。
总而言之,我们开展电脑制作并不是为了获奖而去制作作品。开犀电脑制作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了,提高广大中小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水平,还需要我们每一位计算机教师的共同努力。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这项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并未真正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人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并力图解决的课题。
一、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个健康的自然人不仅在生理上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在心理上也必须是健康的。曾发生的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事件,就十分突出地反映了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1.大学生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使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不可少。大学生处于从青少年期向成人期转化的重要阶段,由于这种半成熟性,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发展、心理失衡、心理疾病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容易滋生自卑、抑郁、嫉妒、报复、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2.大学生面临的学习、恋爱、就业等诸多问题使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必要。首先,大学的学习强调自觉性和独立性,而许多大学生平时无所事事,到考试时就手忙脚乱;加之大学竞争很强,如再有考试不及格等现象发生,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巨大压力和不平衡感。其次,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看得很重要,以及失恋后的挫折感、情绪低落等都可能导致诸多意外事件在大学生中发生。再次,毕业时,择业的不理想或找不到工作等,都会使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造成不良后果。
3.大学这个特殊的环境与氛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学生面临着不同的社会侧面,思考着不同的社会问题,接受着更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及方法
1.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行工作。健全的机构是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要建立学校、院系、学生三级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
(1)建立校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建立一个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同时还要添置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有一定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兼职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负责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组织实施心理调查、开展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组织进行危机干预、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等。
(2)在院系一级可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机构,主要由经过心理咨询培训的学生工作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担任辅导人员,负责帮助学生解决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适应和发展等方面面临的一般性问题。因为学生工作干部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学校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家庭状况、个性特点、学习情况、人际关系状态和思想状况都比较清楚,所以学生工作干部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而且应该担任重要角色。经过一定的心理咨询培训,学生所面临的一般性心理问题和发展性问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能够全部或部分解决的。
(3)在学生中建立诸如“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一类的社团作为学生层面的心理互助机制,支持他们开展活动,自己教育自己。每一名大学生都生活在学生群体之中,他们之间接触较多,没有多少戒备心,有些心理问题通过同学之间谈心和相互帮助很容易就能缓解或解决。
总之,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人员、学生工作干部和学生互助社团所构成的三级工作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过程中,为有效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心理教育走向课堂。课堂教学具有强制性和系统性。通过课堂教学比较系统地向广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开设“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和系列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能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对自己的人格塑造、个人成才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完善自我。
3.形成媒体宣传以及心理咨询、优秀校园文化熏陶感染等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学校在大学生中除了开设相关的课程和讲座外,还要利用学校广播、校报、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舆论氛围,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其次,心理咨询和辅导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基础性工作。咨询方式可以多样化,譬如电话咨询、网上咨询、心理专线等等。同时还要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主动走进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及时发现有心理障碍倾向的学生。特别要利用新生入学时进行普查,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为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重点关注。再次,优秀的校园文化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土壤,既可使学生消除孤独感、失落感,又能让学生从中培养兴趣,锻炼能力,增强胆识,树立自信心,使其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格素养等方面与校园文化主体发生心理认同。
4.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是在场地、设备方面给予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涉及很多技术性的问题,需要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和专有场所,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二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咨询员必须接受咨询心理学的专业培训。对从事学生工作的兼职心理咨询辅导人员,学校应安排他们到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去进修学习,以便更好地开展经常性咨询辅导工作。另外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讲求实效,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一、我国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现状
(1) 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较明显的城乡差异, 体育资源的配置也表现出相应的差异。学校的一些体育教学设备很单一, 形式不够丰富;另外, 农村学校中鲜有的体育设备由于缺乏保护, 损坏较严重, 这就造成了农村体育教学设备的严重缺乏。
(2) 学生体育意识薄弱。大多数农村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意识的影响, 觉得体育就是用来玩的。他们对待体育这一学科的态度不够认真, 体育课也不会用心去上。同时, 由于对体育的认识不够, 部分学生会把体育当做一种负担, 特别是体育课前的热身运动, 一般是一些慢跑, 这让学生对体育课避之不及, 更谈不上兴趣可言, 没有了兴趣自然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
(3) 学校对体育科目重视程度不够。在大多数农村地区, 由于农村的特殊情况, 学校一般都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升学率、提高教育质量上, 忽视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在农村运动会举办的次数相对较少, 缺少比赛, 缺乏竞争, 没有奖励, 这也是制约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一重要因素。
二、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
(1) 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学生体育强身意识。意识决定行动, 若意识错误, 那必定导致行为的不合理。因此, 要解决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强化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是重中之重。广大农民群众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认为劳动就是体育锻炼, 认为农村学生不需要额外锻炼。其实, 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 体育是为了强身健体, 而过度的劳动可能让人积劳成疾, 因而体育并不等同于劳动。要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错误思想, 必须从农村地区的初级教育着手, 让农村居民从小学开始就慢慢接触体育锻炼, 从而了解体育强身的好处。
(2) 健全农村学校体育机构, 构建合理校园竞赛体制。农村学校可能缺乏一些专业的体育教师, 可以先以那些热爱体育项目的教师学生为对象, 选拔部分优秀人才出去培训, 学习一些体育竞赛机制, 然后再结合农村具体情况做一些变动, 制定一套具有农村学校教育特色的比赛体制, 以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比赛, 本着“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的原则, 让学生在比赛中发现体育的乐趣, 了解体育的精神。
(3) 合理配置农村体育资源, 加强农村体育项目投资。乡镇政府应想方设法拓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经费来源, 完善农村体育教学设备。其中, 国家的建设拨款占体育建设经费来源的主体, 同时也要广泛接受社会捐赠、资助、基金会资助及团体捐助, 以弥补农村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经费的不足。完善农村体育设备, 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的体育设施, 比如在可用空地面积较大的学习场地, 建设一些规模合适的有农村特色的体育场馆。
总而言之, 农村的体育发展问题是我们要解决的当务之急。面对我国农村生产力低下、经济不发达的现状,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更是刻不容缓, 因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 相关部门更应重视农村体育的发展, 加强体育教育宣传力度, 提高学生体育强身意识;学校应健全体育机构, 构建合理农村校园竞赛体制;国家应合理配置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项目投资。相关部门应对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做一些考察, 采取应对措施, 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切实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胡亚明.浅谈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运城学院学报, 2004 (2) .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快乐作文 引导学生 积累素材 体验生活 感悟生活 自由表达 作文评价
一、沉着思考,查找农村作文教学症结
笔者是长期扎根赣东北的一线语文教师,和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同仁们一样,对农村小学师生对作文的态度深有感触。农村,大部分学生惧怕作文,一听到“写作文”,便愁眉苦脸;连部分语文老师对作文也是束手无策。于是,学生拿到教师既定的作文题,有的草率应付,有的甚至去抄袭。究竟是何原因使得学生这样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农村小学生接触面窄,老师命题又不切实际,作文引导又往往难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作文课上得枯燥无味等,到考试期间,甚至有老师为应付考试强行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
这样怎么能让学生爱上作文?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果我们要解决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的实际问题,就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学校、家庭、社会,指导学生积累日常写作素材,将生活的乐趣引入课堂,拓展作文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的笔触回归生活,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积累、自主发现、自主体验,自由表达。把观察、思维与口头与书面表达融为一体,
二、潜移默化,奠定快乐作文基础
根据当前农村作文教学的现状,笔者针对学生怕作文的最显著的共性特征,对这个共同的难题和困惑作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亲历实践,体验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更重要的是教师应注意让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通过所见所闻、经历感悟来获得具体的素材和丰富的生活体验。
1.丰富校园生活。
丰富常规性活动,如开学典礼;每周的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如背诵古诗文比赛、广播操比赛、普通话大赛;结合重大纪念日、时令开展活动。如庆“五一”、迎“六一”、迎元旦、才艺表演。
2.享受家庭生活。
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引领他们回到家庭生活的小天地里去观察和思考,进入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 “为情而作”,使他们感知家庭生活的真善美,用爱心去感受家庭生活。
3.体验社会生活.
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精选学生熟悉的方面,如周边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范围广泛,内容丰富。
(二)阅读交流,感悟生活
农村小学生的生活接触面比较狭窄,知识面和情感要靠读书和交流来提升。读书是培养语文素质的主渠道,是作文教学的坚强后盾。
农村小学生课外书比较少,家长也很少给学生买课外书。这样,老师就必须想方设法给学生搜寻适合他们读的书籍,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好读书笔记,从而感悟生活,提高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立足生活,多元练笔
采用多种形式来练笔,提高写作水平,如随文练笔,随事练笔。学生身边的事只要引导得法,常会以小见大,写出有意义的内容来。
(四)研究“说”在快乐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农村小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时候,往往是老师说干口水,学生闷不张嘴,有的学生羞于开口,有的对话题无从说起。所以要先商定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训练,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这样,每次学生都有话可说,并且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效果自然就高了不少。对学生的“说”不要要求过高,应多以鼓励为主,让学生自主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引导学生把所说的内容转化成文字。
三、多措并举,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习作评价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营造激励竞争的氛围和机制,让每个学生得到成功的机会和体验。
(一)丰富批改方式
师批生改,这是想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必须采用的形式。但随着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逐渐减少教师批改的数量,把批改的任务尽量留给学生自己。他批自改,由于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对于自己的不足很难发现,而别人的缺陷他们能够找到,并且找得很准。所以,在训练学生进行自己批阅和修改作文时,先从“他批自改”做起,为学生以后的自我批改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自批自改,这是批改的最高境界。要想写好作文,学会写作,就一定要丢开“教师批改”这根拐杖。这样,作文教学达到这一阶段后,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教是为了不教”。
(二)组织本班级、年级、学校的作文大赛,激励成功的意识
在实践中,经常组织这样的作文竞赛活动,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对每一次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及时公示表彰,给予学生巨大的精神激励,使学生体验到极大的成就感,激发出更大的写作热情。
组织学生编写班级手抄报之类的刊物,向班刊、校刊或广播室投稿。根据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编辑、写作、排版,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全面锻炼了学生互助合作的探究能力。
另外,对有些优秀的习作,多推荐发表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得到巨大的精神鼓舞。此举重在尽量给学生创造平台,尽享作品被欣赏的快乐。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感恩意识
在应试教育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教师大都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他们过度重视“智育”,而忽略了“德育”,甚至部分小学教学中一味的追求高升学率,所以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大都将基础思品知识、解题方法以及应试技巧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所以导致当前的小学生道德比较缺失,即便有些小学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但是也大都也只是走走过场,无法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因此,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思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但是为了提高感恩教育内容的合理性,教师必须要挑选合适的教育内容,而就具体的感恩教育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珍惜生命、强化责任和学会和谐相处,下面就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地阐述:(1)珍惜生命。
思品教师必须要使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是对社会的一种感恩表现,同时也是感恩父母、回报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要使学生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2)强化责任。
承担责任教育是感恩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感恩父母之恩就是要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不可让父母操心,担忧;感念祖国之恩就是要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不可做违反国家原则的事情等等。(3)学会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相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使学生养成保护自然的习惯;也需要使学生学会感恩社会,即要与不同阶层和性格的人进行相处,以确保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丰富教学活动,践行感恩实践
正所谓:“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感恩既是一种品德,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所以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人际关系也逐渐贴上了功利的标签,见利忘义、尔虞我诈等情况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小学生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就势必会形成消极的思想,也自然不会懂得感恩父母、师长和回报社会。基于此,在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思品教师必须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来践行感恩实践,而就具体的感恩教育活动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努力:
(1)在《思想品德》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思品教师可以借此时机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各种专题性讲座,并促使他们投入到感恩实践中来,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用先进的事迹感染人。在开展思品教学的过程中,思品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先进的人物事迹,比如汶川大地震后,13名唐山农村兄弟所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积极投入到地震的救援工作中来,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忘记唐山地震时候全国人们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等等,这就是感恩的具体表现。另外,还可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以及鼓励学生在课下帮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为父母洗脚、送茶水或者修指甲等等。
三、开展家庭教育,培养感恩情怀
目前,大多数小学生都出生于独生子女的家庭,并且他们始终享受各个家庭成员所创造的优越条件和生活氛围,比如一味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但是却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所以当前大多数的孩子都不懂得去关爱别人,甚至部分小学生对父母呼来喝去,稍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久而久之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更谈不上感恩父母,回报社会。因此,学校需要积极配合家长来开展感恩教育,以使父母作为一个称职的家长。例如,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家长需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恩,比如别人帮助自己了要铭记帮助者的恩情,在适时的时候再回报对方等等。
上传时间:2006-9-21
浏览次数:36
42------------------
一、问题的提出
感恩,作为现代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尚情操,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如今已列入学生守则。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一切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反映,在对全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中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对同学关心少,考虑自己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已成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危机,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机构,必须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让学生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之情感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并以此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激发他们奋发进取、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理论思考
(一)明确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对生活和对别人心存感激,学会理解关爱他人,培养他们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二)探究感恩教育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实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对感恩教育的方法选择也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切忌一味灌输或责备批评。
2.系统性原则。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促进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感恩教育不是孤立的,必须与文明礼仪教育、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结合起来。
3.持久性原则。感恩意识和习惯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努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把感恩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贯彻到每一个教育细节之中。
4.情感性原则。感恩教育是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情景,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诱发学生的理性思考,避免空洞、枯燥、无情的说教。
(三)探索感恩教育的方法
感恩教育是让学生深入了解“恩”、深切体会“恩”,记住所受之“恩”,学会报恩、施恩。因此,实施感恩教育需要教育者探寻有效的方法。
1.情境教育法。教育者要善于创设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等情境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善于创设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例等情境让学生获得体验,善于挖掘学生亲身经历的典型事例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得到启发和教育。
2.渗透教育法。教育者要在日常的学科教学(包括班队会)、班级管理、集体活动(如:艺术节、科技节等)和学校生活中渗透感恩教育,将直接渗透与间接渗透、随机渗透与重点渗透有机结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实践锻炼法。教育者要精心设计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良好思想品德。如开展讲感恩故事、唱感恩歌曲、做感恩卡片、“令我最感动的一个人”征文演讲赛、“今天我当家”(或“一日班主任”)的体验活动等。
4.专题活动法。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节庆日等特定日子开展感恩教育。如教师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劳动节、国庆节、春节等节日来临之际,组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出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和墙报、在校园广播节目中播出感恩教育专题歌曲和内容等。
三、实践探索
(一)积极开展宣传动员,营造浓烈氛围,让学生感受爱
首先,为使感恩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近年来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意义。再结合实际,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其次,为营造浓烈的教育氛围,我们通过升旗仪式、板报、宣传橱窗等,向学生积极宣传开展感恩活动的意义,并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台播放《烛光里的妈妈》、《五星红旗》等感恩歌曲,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爱
要让丰富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必须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萌发真情。我们具体开展了“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他人帮助我,感谢祖国培养我”的“四感谢”活动。
1.感谢父母养育我活动目标:让学生体会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也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学会孝敬父母、汇报父母的爱。
(1)中、高年级开展《父亲、母亲,我想对你说——》的征文演讲活动;
(2)开展“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多做孝心事”的活动:
一、二年级开展“三送”活动,即在家里向父母长辈送上一句问候、送上一首儿歌、送上一杯热茶;三至五年级开展 “三做”活动,即学做一件家务、学做一回家长、学当一天家。换位体验父母长辈的辛苦,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情。
(3)
四、五年级开展主题为“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班会。发动学生向父母了解从进入小学起家长为自己的经济投资和精力投资,并谈谈自己如何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恩。
2.感谢老师教育我活动目标:让学生懂得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要以实际行动尊敬老师,报答老师博大的爱。
(1)
一、二年级开展“我对老师说句感谢话——”活动;在三至五年级开展“征集感谢老师的格言”活动。
(2)开展“我当一天班主任”的体验活动;
(3)
一、二年级开展“送给老师一句问候、送个老师一张自制的贺卡、送给老师一张满意的答卷”的活动,中高年级开展《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老师》的征文演讲活动。
3.感谢同学帮助我活动目标:让学生体会同学是心中最纯最真的朋友。朝夕相处,心存感谢,也许从没表达。通过活动,使大家学会感谢同学,学会表达对同学的感谢之情。
(1)开展“我为同学做件事”、“送给同学一句鼓励话”的活动;
(2)开展“牵手同学,共同进步”的征文演讲活动;
(3)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一名同学,然后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和恩情,通过电话或信件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4.感谢祖国培养我活动目的:让学生懂得爱国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爱国是当代民众的精神需求,爱国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感。
(1)收集“祖国之最”、“祖国的世界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2)以“感谢祖国”为题,开展征文活动;
(3)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扫墓活动。
(三)促进家校互动,引导自觉行为,让学生汇报爱
感恩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十分注重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促进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举办家长学校等活动形式,让家长理解当前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密切配合学校开展此项活动,努力形成齐抓共育的良好局面。
在活动中,引导家长注意做好“感恩”的榜样,让孩子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不再一味过度呵护自己的孩子,超越爱的边界,剥夺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表达感恩的机会。同时,要求家长善于将感恩教育与教师节、重阳节、劳动节、国庆节、春节等节庆活动结合起来。如: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提醒孩子给老师送一张自制的小贺卡,说声:“老师辛苦了!”;在重阳节来临时,让孩子为爷爷奶奶送上一份小礼物等,将感恩教育于细微之处。
四、几点体会
1.感恩教育必须纳入到学校常规教育之中,要与学科教学、班队会、课外活动等有机结合,才能得到深化,取得实效。
2.感恩教育须构建全方位、多内容、立体化的教育模式,做到知、情、意、行统一,以情陶冶人、以境育人。
3.感恩教育必须以学校为基点,以家庭为依托,做到家校互动,一以贯之,才能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让感恩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感恩教育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18-01
这个浮华的社会上,各种纷繁而又无限美好的诱惑无时不刻不在吸引着人们的善变的目光,不知不觉中人与人之间少了关爱,淡薄了情谊。某某学校学生因为学习压力或感情受挫跳楼或跳河自杀,某某单位员工跳楼自杀等等,类似的新闻时有报道。也偶有发生学生聚众斗殴,威胁伤害教师的事件。当我们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或许叹息或许愤怒。但我们可能没有想过,事情发生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本人觉得归根结底是他们对生命缺少敬畏,是在他们的生活当中缺少感恩。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是不是一点责任也没有呢?这恐怕未必。现在的学生,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有不少人令人遗憾地成了“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享受,只知道自己需要,只知道汲取的“冷漠一代”。我是一名中职的教师兼班主任,我深知教育所具有的深远意义,我们的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德育教育在中职的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我们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感恩教育应该是排在首位的。当他们懂得感恩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冷漠,那么无情与绝决。当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才能从容地面对一切思想上的是是非非,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心怀感恩,可以让我们更加尊重生命。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等感恩古训在我国源远流长,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人之常情,也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的是教书又育人的使命。我们在每次招聘新教师的时候,都要让他们在走上教育讲台前必须先明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身为一名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应该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教育孩子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感念祖国之恩;感念自然之恩;感念社会之恩。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因此我们要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念那些有恩于我们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
今天在中职学校里,90后的年轻教师已经成为班主任队伍的新生力量。他们与学生的年龄相仿,易于与学生沟通,能够很好地融入学生的活动中。但在亲情教育方面,大部分的年轻班主任表现得被动,有点力不从心。因此指导他们如何做好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尤其重要,这也是学校德育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现就本人十余年的中职班主任工作积累及人生阅历简要谈谈中职青年班主任如何更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
“教育的归宿在于养成,生命的真谛在于感恩”,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知道感恩是人生的高尚情操,懂得感恩的人才是有修养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会伴我们走进美好的未来。感恩其实归根结底是善待自己,快乐自己。
其次,感恩教育必须要有中心主线,围绕中心主线,学校的感恩教育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班主任要懂得抓住新闻时事,准备更多鲜活的感恩教育题材。以下是本人给予正在担负着中职班主任重任的青年教师的一点薄见。
1、每学期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不可少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可以开学初、期中或者是学期末开展。通过主题班会活动,搜集大量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告诉大家:生命不是你一人所有,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东西也不属于你个人,请珍惜生命请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请珍惜他人为你的努力和付出,请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讲到感动之处,声音哽咽,与学生一起眼含泪花,这也是感恩。要在感恩中活着,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于社会,感恩自然,感恩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和事……心怀感恩地活着,才会发觉世界是如此美好。
2、适当播放感恩教育题材电影及撼动人心的教育专家演讲视频
通过观看电影视频,情景触动,达到情感共鸣,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让感恩之情融于生活,促进学生学习。注意班主任要与学生一起安静地观看,看到动情之处,无需掩饰,真情流露,与学生一起热泪盈眶。当我们真正能够做到确保每一位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感恩的意义的时候,那所有的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每学期末算算亲情账
当大家都不提及的时候,我们可能真的不知道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也没有想过我们又为父母做了多少。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倾注了许许多多。不如在学期末跟父母算一笔亲情账,算算自己一个学期的成长开支。或许有一天金钱的账会还清,但一生的父母情又怎么回报得完?做好自己,关爱家人,让父母放心是我们此时能给予他们的最好的回报。
4、借助一些特殊的节假日开展感恩践行活动
一个人光拥有感恩的意识还不够,还得把感恩转化为行动力,进一步改变自己的人生。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和老师们从活动中去深刻体验感受。在特殊的节日倡导做一些事情有时更有气氛,收到更好的效果。一年到头,有意义的节日很多。比如三月的“三﹒八”妇女节、植树节,四月的清明节,五月的母亲节,六月的父亲节,还有中秋节、重阳节、感恩节等等,在这些特殊的节日里,让同学们做一些相关主题的感恩活动。让感恩之心转化成感恩之行。
5、拍一张照片比较一下父母现在和十年前的样子。写下自己想对他们说或者想对自己说的话。
6、收集带有感恩意义的歌曲,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与大家共同跟唱,一起分享。还可以摘录最能触动自己内心的一段或一句歌词。
7、毕业了,给每个人布置一个任务:用手机记录自己想跟亲人、老师或朋友想说一段话。可以适当编辑后发给对方或者小心珍藏。
最后这一点很重要,年轻的班主任自身需要有感恩实践体验。当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去感恩老师,向老师表真情的时候,我们先给自己曾经的老师打一个问候的电话。当我们要求每个学生感恩父母的时候,自己也回家探望或者是给家人打电话,教师自己也真实去体验。然后与班里的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收获,谈谈自己的感受。自身有感悟,自我去践行才会使我们的教育更具感染力。
总之,年轻的班主任在实施感恩教育时更应该是师生共同践行。与学生一起在感恩的路上同行,践行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对有困难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对别人、对环境、对工作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接纳、宽容和欣赏。
时代在变,教育的宗旨不变。任何教育都不能急于求成,感恩教育是情感的培养过程,它的成效更是需要潜移默化、在无形之中达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份关乎教育,关乎社会长治久安,关乎国家未来的工作。中职学校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弘扬感恩文化,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让感恩教育成为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使我们的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和物。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一份感恩回报。
参考文献:
[1]付霆 《感恩教育读本》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25日
[2]唐晓龙《感恩的心》人民出版社 2006年11月
[3]张俊红《学会感恩》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2年6月
关键词:来华留学,思想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 素质教育成为全球范围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教育学认为, 素质是后天培养的人的身心特点之综合、内在、整体体现。在我国, 尽管目前教育界对“素质教育”具体内涵尚有不同看法, 但在“学校教育应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为目的”这一根本观点上, 认识还是比较一致的。留学教育也不例外。但是, 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度, 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 因而思想教育的内容、工作方法和各时期的侧重点均应与中国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下面, 本文主要就留学生来华后思想教育如何开展作些探讨。
一、树立“法治”观念, 法治德治并重
传统的“封闭式”、“保姆式”教育管理模式有着明显的“人治”烙印, 过多地片面强调“以情动人”。今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 大学日趋社会化。国家治理不断向“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 法治与德治并重”目标迈进。单一的传统的情感教育在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环境下, 其局限性甚至负面效应日益凸显。因此, 新形势的思想教育工作必然是开放式的, 法制和情感相结合, 把情感教育放在法制的基础上或范围内, 用法制教育提升情感教育的内涵, 用情感教育提高法制教育的可接受性, 两者相互补充, 相互支撑。实践表明, 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简单地仅依靠法律、校纪条文惩罚、说教、训斥, 还要配以耐心细致、苦口婆心地分析、开导,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使之口服心服, 还要鼓励他们吸取教训, 加强道德自律。这样才能起到教育大家的作用。
二、发扬传统优势, 加强时代特色
我国现行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法是五十多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各种实践的积累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通过汉语课、中国概况课和专业课“寓教于学”;通过参观、旅游、文体比赛“寓教于乐”;通过对留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具体帮助, 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做法上以潜移默化, 积极影响为主;正面灌输, 集中教育为辅。而不像中国学生那样强调“灌输为主”, 普遍采取以教师、课堂、课本或以开大会、作报告、学文件为中心的集中教育方式。但是, 其实质仍同样是“我讲你听”, “我打你通”的单向教育模式。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时代呼唤留学生管理尽快实现现代化、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留学生管理“校内管理校园文化、校外管理社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更给留学生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开列了新的课题。为取得突出的实效, 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跟上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发展步伐, 除继续和发扬好的传统方法手段以外, 还必须丰富内容、改进方法、增强手段、开拓途径。
1、思想教育课:
“两课”是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对留学生的教书育人则要通过汉语课、中国概况课和专业课来实现。思想课教学要彻底改变“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陈旧授课方式, 应尽可能采用网络、多媒体、电视等现代化教育技术, 使授课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成绩考核应采用讨论式、研讨式,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之外应走出去参观考察社会改革实况, 增加感性认识, 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具体问题, 激发学习热情。
2、网络:
信息网络的出现和运用, 给高校学生工作的手段、方法、条件、效果都带来了全面的改变和开拓。传统的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思想教育方式已越来越显得缺乏吸引力和有效性。要充分认识校园网络文化的正负效应, 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尽可能采取先进科学技术手段, 对网络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和过滤。应引导学生正确分析, 鉴别网上的各种信息, 加以科学地选择和取舍。更重要的是, 加大投资, 利用网络载体, 建立思想教育的宣传阵地。在网上最有利于开展心理咨询, 因为学生可以避免直接面对教师, 有助于学生坦诚地谈出自身问题所在, 有利于教师掌握实情对症下药。同时, 教师也可以将心理教育材料发布到网上, 供学生点击, 提高思想教育实效。
3、校园文化:
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历来是对优化高校育人环境, 创造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与成长的良好条件和氛围, 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应继续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艺术修养、思想启迪、精神升华、情操陶冶的促进作用, 并注意随时赋予时代特色。要鼓励留学生积极参加运动会、艺术节、小型学术会及演唱会、演讲会、歌舞、书法、绘画等比赛活动。根据留学生爱好、特长, 介绍、推荐他们参加学校大学生的各种业余爱好社团组织, 以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丰富留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寓教育、美育教育于其中, 使之自然而然受到熏陶, 促进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 德智体全面发展。留学生初来华接受陌生文化整合的过程中, 实现中外青年趋同管理——外国留学生插住中国学生宿舍, 中外同学混合编班, 同步上课, 课余一起活动等, 也是较理想的活动。通过中外青年学生的趋同, 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的积极政治影响, 可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中国, 正确理解中国日益深入进行的改革开放, 最大限度的减少“马路朋友”和社会阴暗面的消极作用。年轻一代中外学生间的友谊, 对造就新一代对华友好人士的作用不可低估。
育人, 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表明, 思想教育同样是留学生教育的一环。要以创新求实的精神, 以现代化的思维方式, 不断探索留学生教育思想工作的新特点、研究新课题、摸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 使这一具有巨大的政治、社会、经济效益的特殊教育事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推荐阅读:
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路10-05
浅谈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12-28
浅谈加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0-20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10-05
浅谈农村信用社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05-31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写作09-12
如何引导农村学生阅读10-30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数学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