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内涵与标准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分级护理内涵与标准(推荐6篇)

分级护理内涵与标准 篇1

1.一级护理(1)一级护理依据

1)手术或治疗期间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2)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3)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2)一级护理要求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遵医嘱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及出入量记录;必要时监护并做好记录。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患者反应;

4)对重度妊高症、胎盘早剥出血性休克、中央性前置胎盘的患者协助床上使用便器。

5)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每天整理床单位;会阴护理、皮肤护理、压疮护理;进行管路护理等。新生儿脐带护理,实施安全措施,防坠床、防跌倒有标示、有措施、有记录;

6)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为病人、陪人提供正确的、个性化的康复指导、饮食指导、体位指导、心理指导等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给孕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及产后康复知识。2.二级护理(1)二级护理依据

1)病情稳定需卧床休息的患者如剖宫产后恢复期,顺产后及正常待产期间; 2)生活部分自理的孕产妇;(2)二级护理要求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遵医嘱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患者反应;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如每天整理床单位;保持病房环境整洁;会阴护理;新生儿脐带护理,防坠床、防跌倒有标示、有措施、有记录;

5)为病人、陪人提供正确的、个性化的康复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等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给孕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及产后康复知识。3.三级护理(1)三级护理依据

1)生活完全自理的产妇及则其手术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2)三级护理要求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遵医嘱或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患者反应。4)每天整理床单位;会阴部护理,新生儿脐带护理。

分级护理内涵与标准 篇2

关键词:护理分级标准,护理级别,准确性

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3年11月14日发布了《护理分级》卫生行业标准, 标准中界定了护理分级的定义:患者在住院期间,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护理级别[1]。并规定了住院患者护理分级的方法、依据和实施要求。明确临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护理分级和医师共同制订诊疗计划, 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并应根据患者护理分级安排具备相应能力的护士。由此可见, 护理分级的正确性与患者的护理需求、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等密切相关。笔者所在医院从2014年7月开始实施新的护理分级标准, 并对标准护理分级和实际医嘱护理级别的准确性进行了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抽取全院某天所有住院患者中Barthel指数评分≤40分的患者115例 (综合ICU和专科ICU除外) , 其中男68例, 女47例, 年龄14~97岁, 平均61.64岁。

1.2 方法

对上述患者重新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 间接了解病区护士对Barthel评分的掌握情况, 并将评分得出的护理级别与医嘱护理级别进行对比, 比较两种护理分级的相符性。

1.3 评定标准

(1)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方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项打分, 然后将总分相加, 100分为无需依赖;61~99分为轻度依赖;41~60分为中度依赖;≤40分为重度依赖[2]。 (2) 新护理分级标准中的分级依据, 标准中明确指出: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可确定为一级护理;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可确定为二级护理;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或无需依赖的患者, 可确定为三级护理[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种护理分级评估情况

医嘱分级、病区护士分级与标准分级存在明显差异。实际医嘱为一级护理人数是病区护士分级一级人数的36.52%, 是标准护理分级一级护理人数的38.89%;病区护士依据自理能力分级中Barthel指数小于40分的一级护理者为100%;调查人员按新标准护理分级对115例患者评分, Barthel指数≤40分的占93.91%。医护对住院患者护理级别的评定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详见表1。

例 (%)

2.2 医嘱护理级别与护理分级标准评定符合情况

内外科医生医嘱开具的护理级别与调查人员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 并依据新护理分级标准制定的护理分级两者符合情况:内科医嘱一级护理符合率10.00%、外科医嘱一级护理符合率55.88%%, 一级护理医嘱内外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内外科医嘱的二、三级护理符合率较接近,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例 (%)

3 讨论

分级护理制度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控制护理质量、制定护理服务收费标准的主要依据, 也是护士实施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3]。如何科学评估确定护理级别, 由医生还是护士评定护理级别, 如何确定患者的自理能力及自理能力的评估依据、标准, 许多护理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了《护理分级》行业标准并要求于2014年5月正式施行。标准明确指出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级别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 以及根据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但目前临床上实施过程中, 实际医嘱开具的护理级别与新护理分级标准不相符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 其主要存在问题及建议对策。

3.1 医护对护理分级认知界定存在差异

存在培训不到位现象, 新《护理分级》标准颁布后, 医疗条线没有进行相应培训, 以医疗为职业的医生, 对护理分级的方法、依据和实施要求不了解或了解较含糊, 做出护理级别的医嘱较随意。建议医院不仅要对护理人员加强护理分级知识的培训, 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考核, 提高医生对护理分级制度的认识, 使其在下达护理级别医嘱时, 能与护理人员共同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来确定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减少随意性。

3.2 对病情等级分级的尺度掌握不到位或仅依据病情等级确定护理级别

不同年资、不同个体的医生对病情等级区分不准确, 掌握护理分级的尺度不尽相同。有的医生按疾病诊断, 从医疗的角度出发提出护理级别, 与护理专业要求护士所做到的护理服务不相适应。这就容易发生医嘱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有的医生甚至从为了提高护士重视度、少书写病历、经济利益或人际关系等出发而随意提高或降低护理级别, 造成医嘱护理级别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医嘱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 不仅造成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 还会出现护理收费的不合理, 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4]。本组调查还有占总调查数的57.39%的患者应该对其实施一级护理, 而医生为了少书写病历、考虑人情减少费用而开具二级或三级护理。调查资料显示外科有30例依据新护理分级制度应为一级护理, 而医嘱为二级或三级护理。另外从本组资料看出医嘱二级和三级护理患者的实际自理能力评定为重度依赖的有66例, 其中神经内科有21例Barthel指数评定总分≤40分, 依据新护理分级依据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应确定为一级护理, 而医生仅仅依据病情尚稳定而开具二级护理。医嘱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使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得不到相应的护理, 或护理人员根据自理能力评分给予了相应的护理而出现护理收费的不合理, 不能体现护士的专业特征和价值。建议依据新护理分级标准因病情确定为一级护理和因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确定为一级护理患者的病程记录频次有所区分, 减轻医生为减少书写病历人为降低护理级别;另外科室层面加强管理, 医疗主管部门制度上加强监督考核, 以保障护理分级的正确性、规范性。

3.3 护理人员没有真正加入到护理分级的决策队伍中

有研究表明中国内地的大多数医院护理分级的决策主体则为医生, 在实际工作中, 护理分级由医生开具医嘱, 护士来执行[5]。张译文等[6]通过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访谈研究, 尽管大部分被访谈者认为护理人员有能力胜任新标准护理分级的决策, 但基于现阶段护理人员医学理论基础较差、医疗安全隐患等问题, 建议现阶段护理分级的决策主体由医生、护士共同承担。从本组资料的调查中显示, 患者自理能力评定属于重度依赖的占93.91%, 根据新护理分级标准应确定为一级护理, 而医嘱定为一级护理的只占38.89%, 说明医生仍是开具护理级别医嘱的主导者。虽然护士根据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了患者的自理能力等级, 但在护理分级决策中并没有真正体现医护合作。从本次调查看出护理人员对自理能力评定的准确率为93.91%, 但实际参与护理级别的确定、修改者则不足3%。应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加入到决策的队伍中来, 准确及时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 参与患者护理级别的确定与修改。建议决策时加强医护沟通, 由医生判断病情, 护士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后, 医护共同商讨, 最后确定护理级别。有条件的医院可利用信息化系统, 提高护理分级的准确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护理级别输入电脑, 护士根据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护理级别并输入电脑, 信息系统根据医生确定的病情等级和/或护士确定的自理能力等级自动生成或修改护理级别。

3.4 护理人员对Barthel指数评分存在偏差

如小便控制项目失禁或留置导尿得分为0分, 而实际工作中有的患者虽留置尿管, 但他有能力自行护理。评定进食能力有的患者因疾病原因需禁食, 在评定时护理人员也存在困惑。应结合临床实际进一步研究细化改进ADL评分标准, 提高可操作性。各年资护士在评分时相关知识掌握不到位, 对各级别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护理部应明确规定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及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对ADL评定及护理分级的准确性、实施要求等通过下病房结合病例给予指导、平时督查、专项检查等形式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本研究结果显示, 评定依据一样, 由于评估者不同, 同一组资料出现不同的评定结果。各病区护理人员与护理部调查人员对有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得分存在不一致现象。建议加强对医生进行新护理分级标准的培训, 加强护理分级医嘱管理, 医护共同决策, 以保证护理分级制度执行的正确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保障护理质量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护理分级[J].中国护理管理, 2014, 15 (1) :4-5.

[2]经升琴, 梅思娟, 邹玺, 等.不同Barthel指数分级肠癌病人的护理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 2012, 26 (9A) :2333-2335.

[3]徐建萍, 石贞仙, 谢仙萍.从护理工作量分析评价级别护理的适用性[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8 (7) :35-37.

[4]毕慧敏, 蒋兰芬, 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 2004, 18 (8) :1394-1395.

[5]尚少梅, 李晓翠, 邓述华, 等.国内外护理分级的比较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11) :7-10.

血液净化科分级护理标准 篇3

分级护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能力,确定并实施的不同级别的护理。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一)、特级护理

1、适用对象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患者(3)实施血液灌流(HP)治疗,并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患者(4)实施血浆置换(PE)治疗,并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标准

(1)设立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机器的各项指标及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监测CRRT机的压力变化(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方案(3)根据医嘱,准确配置置换液

(4)根据患者各种化验结果,及时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随时调整治疗方案(5)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血液净化管路的护理,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及时准确书写血液净化记录单,严格床头交接班

3、专科服务项目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及管路凝血情况(2)每小时记录一次治疗参数、生命体征(3)及时补充肝素溶液(4)及时配置置换液及更换(5)及时倒空废液袋(6)及时更换管路及滤器(7)熟练迅速地解除报警

(8)做好血管通路的观察及护理(9)做好患者安全管理及心理护理

(二)、一级护理

1、适用对象

(1)合并有严重并发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有肢体功能障碍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4)视觉功能障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5)血钾≥5.5mmol/l或血钾≤3.5mmol/l的患者

2、护理标准

(1)每小时巡视患者,询问患者主诉,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透析机的各项参数

(2)根据患者病情,及时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方案、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血液透析管路护理(5)严密观察血管通路情况,及时准确书写血液净化记录单

3、专科服务项目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必要时抬高床头(2)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必要时协助床上移动,做好预防压疮、跌倒、坠床的护理

(3)做好有特殊需求患者的生活护理如进食、排便及更衣(4)做好内瘘及留置导管处的皮肤护理

(5)做好体外循环管路的观察与护理,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6)做好患者的安全管理及心理护理(7)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

(二)、二级护理

1、适用对象

(1)病情相对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2、护理标准

(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自理情况协助进行部分生活护理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3、专科服务项目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2)协助部分有特殊要求的患者完成如进食、排便等活动(3)做好内瘘及留置导管处的皮肤护理

(4)做好体外循环管路的观察与护理,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5)做好患者的安全管理及心理护理(6)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

(三)、三级护理

1、适用对象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能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

2、护理标准

(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做好患者安全管理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3、专科护理项目

(1)做好内瘘及留置导管处的皮肤护理

消化内科分级护理服务标准 篇4

Ι级A护理服务标准

分级指征: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病情复杂,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专科分级指征:

1.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或昏迷,肝肾综合征;2.重症肝炎;3.糖尿病合并严重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严重感染等病情不稳定者;

4.各种肾脏病合并严重并发症(心衰、高度水肿)生活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5.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血色素小于70d/L; 6.急性重症胰腺炎;

7.严重电解质紊乱,其他伴有心、肝、脑等脏器衰竭的消化系统疾病;

8.病情复杂,变化快,需要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和抢救的患者。

护理内容:

1、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记录重症护理记录。

2、根据医嘱,正确及时实施治疗,用药,及护理措施。

3、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尤其是尿量的变化。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保证患者安全。

5、专科护理按护理常规执行。

6、正确实施基础护理,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保持患者清洁,舒适。(1)每日整理床单位2次,保持床位舒适;每日口腔护理2次;面部清洁和梳头,会阴护理,足部清洁各1次。(2)每周床上擦浴1--2次,洗头1次,根据情况修剪指(趾)甲。(3)协助患者使用便器及更衣,对两便失禁的患者进行护理。(4)每2--4小时协助患者进行一次翻身,扣背及有效咳嗽,必要时完成床上移动,压疮预防,血栓预防及护理等工作。

Ι级B护理服务标准

分级指征: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如消化道大出血恢复期。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专科分级指征:

1、肝硬化腹水伴SBP或其他潜在并发症患者;

2、上消化消化道出血趋向稳定患者;

3、急性胰腺炎;

4、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或生活部分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5、重症肝功能损伤病情趋于稳定着;

6、糖尿病合并酮症患者;

7、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

8、身体条件差,患有其他危及生命的疾病,病情变化快的患者;

9、慢性肾衰及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10、严重感染留置鼻胆管、胃肠减压者、鼻饲管等;

护理内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按病情需要,配备急救用物以备必要时用。

5、按照护理常规落实护理措施,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防止并发症。

(1)保持床单位整洁,有污染及时更换。

(2)保持口腔清洁,需要时做口腔护理,日2/次。(3)保持皮肤清洁,需要时做好皮肤护理,协助患者翻身,2小时一次,观察、评估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交接班,预防发生压疮。

(4)做好大、小便护理,留置导尿管的病人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会阴护理1—2次。

(5)做好生活护理,协助自理缺陷患者喂水,喂饭,送药到口。

6、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级护理服务标准

分级指征: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专科分级指征:

1、肝硬化代偿期肝功能凝血化验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活动无耐力患者。

2、上消化道出血停止观察24时无再出血仍需卧床患者。

3、急性胰腺炎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开始进食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但病情稳定的患者,年老体弱不宜多活动者。

5、急性或慢性病人不宜下床,但能床上活动或需人扶助下床者。

6、病情稳定的糖尿病、甲亢、甲减等患者。

7、各种肾脏疾病趋向稳定,肾脏及腹膜透析术后患者。

护理内容:

1、每2-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依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做好基础护理。

6、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级护理服务标准

分级指征:

1、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专科分级指征:

1、处于恢复期、稳定期的肝硬化、消化道溃疡、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上消化道出血等患者。

2、处于恢复期的糖尿病、甲亢、甲减等患者。

3、处于康复期完全自理等待出院的患者。

护理内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静脉炎分级与护理 篇5

一、0无临床症状

1+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

2+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

3+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索状物.浸润

二、0无临床症状

1.皮肤苍白,水肿范围小于英寸(2.5cm),皮温降低,有或无疼痛.

2.皮肤苍白,水肿范围1英寸(2.5cm)-6英寸(15cm),皮温降低,有或无疼痛.

3.皮肤苍白,呈透明状,水肿范围大于6英寸(15cm),皮温降低,轻度致中度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4.皮肤苍白,呈透明状,皮肤紧绷并褪色,有液体渗出;皮肤青肿,水肿范围大于6英寸(15cm),压迫水肿部位后组织呈凹陷状;循环系统功能下降,中度致重度疼痛.任何剂量的血制品,刺激性或腐蚀性液体的渗漏都属该级.

三、护理

1、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分级护理内涵与标准 篇6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28日

点击:5913次

各市政府安委会,省直有关部门:

做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和《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促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以下简称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需要和手段。在创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要把建立双重预防体系作为其核心内容,融合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双重预防体系同步建设、互促共进、有效运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把新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关。要督促新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按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通则、细则和行业实施指南等相关标准要求,首先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要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部门、车间、班组等各层级的建设责任,使每一名员工都成为体系建设的参与者和运行者。对未有效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申请企业,相关具有受理权限的部门不予受理考评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单位不得组织考评活动,各级各有关部门不得认定其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二、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有效运行双重预防体系。对已经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要督促其深入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对逾期未建成和运行双重预防体系的,依法予以处罚;复评前仍未落实的,不予复评,并由原公告单位公告撤销其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等级称号。待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运行基本规范,自撤销之日起满1年后,方可重新申请安全标准化评审。要通过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带动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三、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要引导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健全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使各个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为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执法检查力度。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要结合行业特点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执法检查,对未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并有效运行的,要责令企业限期改正,并按照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罚,倒逼企业不断提升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上一篇:医院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车间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