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镇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精选15篇)

镇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 篇1

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镇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确保辖区内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医院成立了饮用水卫生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卫生安全工作,对各供水点的主要负责人实行承包到人,责任到人

二、工作的开展

医院组织人员利用5天的时间对辖区内所有的集中供水单位进行了摸底登记,认真开展监督检查,消除饮用水卫生安全隐患。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等规定,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设施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全面掌握当地饮用水卫生状况,摸清供水设施底数共计45处。监督检查以供水单位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开展水质消毒处理和水质监测情况等为重点,对发现的问题,责令供水单位限期整改并督促落实,坚决查处违法行为,消除饮用水卫生安全隐患,杜绝了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配合市防疫站卫生监督科对我镇所有水源地,45处供水点进行了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开展两次(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现场监督检查、水质监测点布设和现场采样3个集中供水点,进行检测检验(如游离余氯)。,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对所有集中供水点监督检查2次,检查中的突出问题和监测结果及明报告当地政府,通报有关部门指导供水单位规范卫生管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严格整改,下达整改通知3次,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典型、重大案件,及时上报到市防疫站监督科。

我们在监督检查中注重调查研究,认真总结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进一步健全监管制度、完善机制措施、提高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每次督导检查后我们及时填写和汇总各类表格及时上报到市防疫站卫生监督科。

镇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内容

选择增城、从化、番禺和白云四个区(县级市)作为调查监测点。增城市与从化市作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及山区的代表,番禺区与白云区作为广州经济相对发达的新城区代表,对四区县共15家中小型水厂开展饮水基本情况调查。抽取水源水、出厂水及管网末梢水样品进行监测,水源水监测项目共28个,出厂水与管网末梢水监测项目共34个。重点检测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浑浊度、pH、铁、锰、氯化物、耗氧量)、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消毒剂常规指标(一氯胺、游离余氯)、放射性指标(总α、总β)共12项。

设计统一调查表《2009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管理情况检查表》,对15间供水单位进行现场卫生监督调查。监督调查内容包括水源类型、取水点周围水源卫生防护措施、取水点防护范围内污染源,水处理工艺方面的水净化设施、处理工艺类型、水消毒设施,卫生管理方面的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和培训证的持证率、建设项目审查验收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的配备等。

1.2 质量控制

2009年7月,举办了广州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培训班,对参加水质抽样检测与现场调查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样品采集过程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测机构必须具有卫生检测资质,分析过程中进行平行样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过高、过低的样本进行复检。

2 调查结果

2.1 饮用水卫生监测情况

2.1.1 水源水、出厂水与管网末梢水水质监测情况

各区县水源水、出厂水与管网末梢水水质监测项次合格监测结果如表1所示,从监测报告中可以看出主要的不合格检测项目为水源水中重金属汞、金属锰与铁的含量,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中p H、游离余氯、铁和锰的含量。

2.1.2 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消毒剂与常规微生物学指标的监测情况

由表2及表3可得四个区县比较,其出厂水及末梢水的消毒剂与常规微生物指标均达到标准,而四个区县内只有番禺区采用氯胺消毒法,其他集中式供水单位均采用普通氯化消毒法。由此说明只要消毒措施落实得效,氯胺消毒法或普通氯化消毒法均能达到消毒效果。

2.1.3 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放射性指标的监测情况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总a放射性水平为0.5Bq/L,总β放射性水平为1Bq/L,结果显示四区县15间水厂的出厂水及末梢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指标均合格。

2.2 饮用水卫生监督情况

2.2.1 水源水分布与供水能力情况

本次调查的15间集中式供水单位供水水源均为地表河流,水源水水质均达到Ⅱ级标准,其供水水源分布情况为:东片(增城市)为东江北干流、增江河、西福河;南片(番禺区)主要为沙湾水道、顺德水道;西片(白云区)主要为珠江西航道;北片(从化市)主要为流溪河、白坭河。15间供水单位的供水能力与供水人口。(表5)

2.2.2 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管理情况

四区县饮用水卫生管理现状良好,在卫生许可证持有率、新改扩建供水工程项目卫生审查验收率、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持证率、有水污染事件防范措施与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持有率都达到100%;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配备的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增城>从化>番禺>白云;在水质检验人员资质方面,水质检验人员职称的比例,增城市与白云区相近,番禺区中低级职称的比例最高,结果显示检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表6)

2.2.3 集中式供水单位水处理工艺情况

在水质处理工艺方面,有水净化设施且正常运转的均达到了100%。四区县15间供水单位均采取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完全水质处理工艺;番禺区与白云区的所有水厂均采取了预氧化、活性炭等深度处理工艺;除从化市的2间水厂外,其他水厂还采用了除臭与除锰的特殊处理工艺;消毒剂与化学水处理剂的投加方式中,除增城市2间供水单位采取人工投放方式外,其他各水厂均采用机械投放。(表7)

3 讨论与分析

由监测监督结果可见,四区县的水源水、出厂水与末梢水项次合格率达到96%以上,各监测分类指标基本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卫生管理现状良好,但水处理工艺和检测水平还有待提高。

3.1 监测结果分析

监测结果显示四区县水源水的项次合格率均达到96.7%以上,个别水样的监测项目中存在重金属汞与金属锰、铁指标超标情况。通过现场监督检查发现,造成水源水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水厂水源十米以内停靠有作业船,大量油污排放到河水中,有的水源河水受到江河上游排放工业、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的污染,水质资源遭到破坏。许多研究已经表明,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与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有直接关系[1,2],乡镇和自备水厂因水源受污染、制水过程无消毒造成肠道传染病流行和暴发的事故常有发生[3,4]。市四区县水厂都能设计完全水处理工艺,个别水厂还采取了深度处理与特殊处理工艺,结果显示,出厂水及管网末梢水的项次合格率均达到了98%以上,超标项目主要为pH、游离余氯、铁和锰。这一结果说明水质净化能较好地去除细菌等颗粒物,但对微量或者痕量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不够理想;同时,四区县监测点中的绝大多数水厂采用铁质输水管道,水源污染、常规水处理后残留的有机物以及输水管道水中pH值变化可以造成细菌生长繁殖,引起管道腐蚀,从而导致水中铁、锰元素含量升高。因此,各集中式供水单位应针对自身水源水质情况,改进传统的常规水处理工艺,推广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

3.2 监督结果分析

目前,四区县15家中小型集中式供水单位在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卫生许可证持有率、新改扩建供水工程项目卫生审查验收率、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持证率、有水污染事件防范措施与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持有率都达到100%,并能配备具备一定卫生管理水平和相应卫生知识的人员。现场监督情况发现,各区县供水单位饮用水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仍较低,为适应2010广州亚运会的饮用水安全要求,各单位应完善健全水污染事故、重大传染病疫情等危害社会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与救援方案。

综上所述,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通过本次专项监督监测,进一步地掌握了市四区县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情况,为加强广州市区县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了方向。

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市区县镇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基本卫生情况,对四区县镇共15间生活饮用水厂进行卫生监督监测情况调查分析。方法 通过卫生监督监测及调查,对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现状和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广州市四区县15家集中式供水单位均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并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所有从业人员均持有健康证件上岗,水源水、出厂水与管网末梢水水质监测项次合格率均达到96%以上,出厂水及末梢水的消毒剂与常规微生物指标、放射性指标均达到卫生标准。结论 广州市四区县生活饮用水水源水、出厂水与末梢水的各监测分类指标基本达到标准,卫生管理现状良好,但供水单位水处理工艺仍有待提高,卫生监督部门应重点加强对水源水的监管。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卫生监测,卫生状况

参考文献

[1]John B,Richard W,Henry F,et1a.Overview of 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 healt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giene andEnvironmental Health,2003(206):257—262.

[2]Franciska M.S,Marcel D,Ronald I,et1a.Escherichia coli 0157:H7 indrinking water from private water supplies in the Netherlands[J].WaterResearch,2005,39:4485—4493.

[3]汪华,施平,庄菱.江苏省三起甲型副伤寒暴发调查报告[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0):890.

镇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 篇3

2011年的饮水卫生工作在省市区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全乡饮水卫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比较顺利的完成了2011年的各项工作,现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2011年共对全乡范围15个水厂进行了累计60次的卫生监督检查,纠正了5个水厂的内部卫生问题。对15个水厂的15个从业人员均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合格后均办理了健康体检合格证。

2、于2011年3月18日对水厂从业人员进行了一次专项培训,培训做到有计划、有培训资料、有签到、有试卷、有小结。并于培训考核合格后为他们办理了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证。

3、根据区疾控中心安排于4月30日、5月1日进行了15家水厂的枯水期水样采集送检工作和9月30日对省重点监测点城东乡黄土村水厂、城东乡童嘴村水厂的水样采集送检工作。水样采集严格按照采样要求进行,做到消毒、认真采样、有采样图片、采样单有水厂编号和水厂负责人签字,顺利地完成了采样任务。

二、存在问题

1、各村水厂均采用深井水供应,供水方式采用集中式供水,但各村水厂均未对水进行处理和消毒,且无一家水厂有消毒设施。15家水厂均无水源防护措施,生产区环境和绿化工作做的都不到位。

2、水厂从业人员经常更换,且缺乏各项卫生知识常识,对饮水安全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2011年的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基本按照年初计划去开展工作,而且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我们将在下一年的工作中继续认真地开展各项工作,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便更好地保障我乡居民的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为保障我乡居民的身体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城东乡卫生院

镇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 篇4

卫生监督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做好生活饮用水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掌握各单位生活饮用水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队伍建设、管辖单位基本情况及日常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所决定于2011年11月25日上午9时,在市所6楼会议室召开2011年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研讨会。现将《2011年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研讨会提纲》印发给你们,请各相关单位按提纲认真准备相关汇报内容及材料,按时参加会议。

附件1:

2011年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研讨会提纲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

1、各地饮水卫生监督科室结构,人员数量及基本情况。

2、各类生活饮用水基本信息资料掌握情况。包括城市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自建供水(含洗浴)、直饮水、涉水产品;农村自来水、学校生活饮用水(具体数据)。

3、农村自来水监督监测开展情况及模式。

4、与疾控部门信息沟通及工作分工情况。

5、各地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存在的难题及滞后原因。

6、结合饮水卫生监督工作体会,认为哪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

1、是否设置公共场所监督科室,科室有几名监督员。

2、各区所辖单位数(按附表填写)。

3、2010年公共场所立案数、罚款数。2011年5月份以后公共场所立案数、罚款数。

4、细则实施以来开展的特色工作有哪些,存在什么难点。

5、对开展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有哪些好的建议?

6、对市区分级管理的建议和想法。

镇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 篇5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总结

根据克州卫生监督所《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生活饮用水,食品监测和卫生监督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克卫监督函发【2012】26号)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保证汛期预防控制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污染与传染病防治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认真做好饮用水消毒,监测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确保汛期<无介水传染病>,阿克陶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做了以下工作:

一、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预防洪水,暴雨期间居民生活饮用水受到污染,痢疾、肠炎、伤寒、副伤寒、副霍乱等肠道疾病发生或流行,“汛期无介水传染病”,加强汛期卫生监督工作,县卫生监督所切实做好汛期的传染病卫生监督和生活饮用水工作,沟通县自来水公司、县改水办和县疾控中心制定了《方案》。对集中式供水单位要求严格做好饮用水消毒技术规定,认真做好居民饮用水的检测和消毒工作,生活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二、加强汛期水源保护及水质监测工作

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对城市水厂出厂水、管网水、居民家庭末梢水水质监测;同时,要求做好农村饮用水监测,一旦

发现水源污染或水质异常要及时互通信息,以便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三、加强宣传和教育

要广泛宣传和普及灾后防疫相关卫生知识,教育灾害多发区群众注意饮用水卫生,切实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和防止肠道传染病流行。

四、医疗机构

五、信息报告

阿克陶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镇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 篇6

1.1 监测对象

见表1~3。

1.2 监测指标

1.2.1 常规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或大肠埃希氏菌 (总大肠菌群检出时才检验) 、菌落总数、砷、镉、铬 (六价) 、铅、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余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汞、硒。

1.2.2 非常规指标:氨氮。按照GB/T5750.2-2006方法进行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按照GB/T5749-2006进行水质评价。

2 结果与讨论

2.1 水质合格率见表4。

2.2 监测结果的的使用及不合格指标的处理

疾控中心设立专人对水质检验报告进行审核、整理;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送省疾控, 并上报德惠市卫生局、通报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及受监测单位;及时给予受监测单位技术指导意见, 达到了实时报告的目的;疾控中心将各监测点检验出的不合格指标、原因分析、超标危害性、建议等汇报给市卫生局, 市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 立即形成报告, 上报市委办、市政府办、主管卫生的市长, 并同时抄送城建局和食品药品监督局。

通过试点工作开展, 德惠市疾控中心利用现有的条件, 积极寻求解决途径, 使检测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并基本达到常规项目的检测要求。中心的基本检验能力与国家标准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三年内达到饮用水水质检测全分析 (106项) 有一定难度;其实验室人员基本素质、实验技能一般、仪器设备欠缺, 现有仪器老化, 目前只能完成32%的检验项目。

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状况与健康息息相关, 大多研究均表明, 介水传染病与饮水和环境卫生状况呈负相关[1]。德惠市市政水厂1家, 仅有一台二氧化氯发生器, 此设备所设工作间冬季无取暖设备, 无法正常使用, 无其他水处理设备;二次供水供水点及贮水设备设在供热站, 污染较严重, 无消毒设施;自建水厂均无消毒及水质处理设备。这些原因可能造成游离余氯这项指标不合格, 另外市政输送管网老化, 在输送过程中可能造成饮用水被污染, 加之余氯指标不达标, 导致总大肠菌群及耐热大肠菌群超标;微生物检出率高, 不仅污染环境, 还潜伏着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隐患[2]。德惠市可能是高铁高锰区, 供水系统中又没有水处理设备, 这是造成铁、锰超标的主要原因, 饮用过量的铁锰, 可引起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据美国、芬兰科学家研究证明, 人体中铁过多对心脏有影响, 甚至比胆固醇更危险。

通过此项工作开展, 了解当地水质状况, 改善生活饮用水质量, 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 为水性疾病传播提供有效预警, 也为政府有效控制水性疾病提供基础的数据。

参考文献

[1]赵艳玲, 姚伟, 陶勇.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与介水传染病的相关性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9, 26 (1) :6-7.

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整改措施 篇7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排查隐患,改进饮用水卫生条件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学校供水设施卫生状况、饮用水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水质水源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和饮水卫生存在的隐患,制定合理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建立责任追究制,落实责任,确保广大师生饮用水卫生安全。

一、证件持有情况。供水单位必须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供管水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涉水产品必须具有有效卫生许可批件,每批次水的水样合格正.二、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必须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制定饮用水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小组。

三、供水设施及其周围环境。输水管道、阀门是否存在严重腐蚀和渗漏现象;水源卫生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泵房内环境是否整洁;供水设施周围30米内是否有生活垃圾、旱厕、渗水坑井、污水管线或污水沟等污染源。水箱供水蓄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

四、饮用水水质。饮用水必须设有消毒设施,水消毒设施保证正常运转;定期对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保证饮用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水消毒情况。供水单位保证饮用水用具定期消毒,学校饮用水水箱定期消毒

并且必备消毒产品五证。

五、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机构暨责任领导小组:

组长:赵丽

副组长:张秋凤孙兴斌

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承诺书 篇8

1、水源井是由设计单位、村委会、村民代表共同商定的,若工程实施时候该水源井的水量、水质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同意放弃工程实施。

2、工程实施时涉及的占用耕地、林地、道路等,由村委会协调处理,村民服从村委会同意安排,所发生的补偿等费用由村委会或用水户解决。

3、保证工程批复后不以任何理由放弃工程实施,为工程实施提供方便,不以任何理由干扰或阻碍施工。否则愿承担一切损失。

4、用水户承担入户管道开挖施工费和室内外工作坑,也可自己开挖。

5、保证用水户达到90%以上。

6、愿意交承诺保证金每户100元,如违反上述承诺自愿放弃保证金。

承诺单位(公章):

承诺人:

镇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水单位的选择

武汉铁路局管内所有集中式、二次供水单位并随机抽查部分分散式供水单位。

1.2 供水单位卫生调查

根据《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2]和《二次供水设施设计卫生规范》自行设计使用统一调查表格, 对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和分散式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的建成时间、水源防护、管理制度、卫生许可、水质消毒、水质检测、人员健康培训持证等方面进行调查。

1.3 水样的采集、检测与评价

根据统一安排, 于2011年3月-2011年8月采集水样。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GB/T5750.2-2006) 执行。水质检验和结果评价分别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5750-2006) 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执行[2]。水质检测项目29项,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项 (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氨氮) , 毒理指标9项 (砷、镉、汞、六价铬、铅、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 , 微生物指标3项 (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

1.4 质量控制

于2011年2月, 对参加水质监测与检验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参加监测的实验室所用的仪器、器械和标准全部经过校准;样品采集过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采集后的样品在4 h内送回实验室;分析过程中进行空白样品、平行样和加标回收率实验, 要求空白样品不能检出待测成分 (实际测定结果符合要求) ;检测的每批样本均带平行质控样, 并对检测结果过高、过低的样本进行复检。

1.5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录入,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供水单位之间合格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武汉铁路局辖区内的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主要分布在县级以上车站, 由房建生活段统一管理。分散式供水分散在工务段、车务段、房建生活段、电务段、供电段。房建生活段在汉口、信阳、襄阳、麻城分别设置了水质化验室, 要求各化验室每月对管内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一次色度、浑浊度、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指标的检测。各水质化验室配备专职检验人员2~3名, 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颁布后, 均未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2.2 供水单位调查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29户集中式供水单位, 水源是江水12户, 水库水15户, 井水2户;调查26户二次供水单位, 接市政供水15户, 乡镇供水11户;调查分散式供水单位121户;建成时间超30年的集中式供水单位有21户, 二次供水单位14户, 分散式供水89户;建成时间在10年以内的集中式供水单位1户, 二次供水单位6户, 分散式供水15户。 (表1)

2.3水质检测结果

2.3.1 水质合格率

对不同供水方式的末梢水共采样176件, 总的供水合格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其中, 毒理学指标全部合格, 三种供水方式之间, 微生物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 但经卡方分割分析, 只有集中式供水与分散式供水之间合格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次供水分别与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三种供水方式之间,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的合格率没发现统计差异。 (表2)

2.3.2 不合格项目情况

在检测的29个指标中, 不合格指标主要是细菌总数、铁、浑浊度, 锰、总大肠菌群。在不同供水方式中, 细菌总数、浑浊度和铁的不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 而总大肠功菌群和锰未发现统计学差异。集中式供水不合格指标中以浑浊度最高, 还存在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不合格水样;分散式供水的细菌污染相对严重, 细菌总数在三种供水方式中最高;分散式供水铁超标也比较多。 (表3)

3 讨论

3.1 基本情况

从卫生管理情况看, 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整体卫生管理状况较好。在水质设施维护、水质净化消毒、人员培训持证等方面管理较好, 在管理制度、水源防护、水质化验、水质污染防范措施和应急报告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水源防护方面, 以地方水库水作为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单位, 一是水库常以雨水为主要水源的, 由于全年水量分布不均, 且库容限制, 在雨季, 山洪暴发、水质浑浊, 而在旱季, 库容量小, 易发生水质污染;二是存在个别地方将水库承包给个人搞水产养殖造成水源水质下降, 不符合标准要求。有少数二次供水单位院墙外距蓄水池不足10米的地方存在生猪养殖场或堆放垃圾等给饮水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在水质日常化验方面, 各水质化验室配备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不能按《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检验项目和频率的要求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的水质进行检验, 只能做色度、浑浊度、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指标的检测。分散式供水单位虽然有81%的单位配有兼职管理人员, 但调查的各项内容合格率不到40%, 整体卫生管理状况较差, 亟需加强卫生管理。

3.2 原因

水质检测结果显示, 在不同的供水方式中, 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的末梢水合格率较高, 是由于有专业的给水公司进行管理, 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消毒较为正常。集中式供水主要是是以地表水作为水源, 在不合格指标中浑浊度合格率最低, 其次是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 其原因一是由于武汉铁路局地处我国南方, 一到雨季, 山洪暴发, 水厂进水水质浑浊, 影响过滤效果致使供水水质浑浊度不合格;二是可能水厂滤池进入清洗期未能及时清洗导致出水水质浑浊度不合格, 而浑浊度不合格又往往伴随细菌指标的不合格;分散式供水全部是以地下水作为水源, 其细菌总数不合格主要是分散式供水单位管理较差, 消毒制度不落实, 而铁、锰不合格主要是由地质原因造成。总的来看, 分散式供水水质不合格率明显高于集中式和二次供水, 表明集中式和二次供水在卫生管理上和领导重视上都要好于分散式供水。

3.3 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还需采取如下措施:各供水单位要与水源所在地政府加强沟通, 取得地方政府支持, 将水源防护区内的污染源移至防护区外, 共同做好水源防护;加大资金投入, 对老化供水设施进行更新改造, 加强供水管网的维护;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尤其是水污染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报告处置方案;加强人员培训, 全面提高供水单位饮水消毒、检测技术水平;制定分散式供水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供水单位行政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对所供水水质负主要责任, 同时要将饮水安全纳入到运输安全, 一并考核;六是卫生监督和疾控部门要加强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管和水质监测工作, 确保铁路饮水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克敌.环境卫生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41-179.

镇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 篇10

在市、县区卫生部门的指导下,为强化我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确保师生饮用水安全,特制定以下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措施。

一、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建全饮用水安全管理组织。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广泛宣传并建立建全饮用水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开展爱国卫生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用自备水的学校必须保证开水的供应,严禁学生直接饮用自备生水。

二、认真做好学校的改水工作。对于我校目前不具备使用统一的自来水的条件,只能使用学校的自备水,自备水水质的好坏取决于自备水水源的选择和防护措施的落实。学校有计划地对农村学校自备水设施进行改造。根据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我校自备水水源尽可能选择深层地下水,水源周围无生活性或工业性污染源;加强水源卫生安全管理,设置警示标志,井水加盖封闭,并及时清洗淤泥;对于经卫生部门监测欠合格的自备水,不折不扣完成改造工作,确保合格后投入使用。

三、及时清洗消毒供水设施。学校指定专人负责自备水管网及蓄水池的清洗消毒工作,坚持每学期开学之前和开学期间定期进行冲洗和消毒,在夏、秋传染病多发季节要及时增加清洗消毒频次,并做好冲洗消毒登记工作。

四、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工作。学校定期邀请卫生部门来校开展对饮用水的水质检测,发现饮用水有安全隐患的,及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水质达标,确保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铁笼小学

镇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 篇11

工作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保障工作,提高我区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32号)文件精神,按照山东省卫生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鲁卫法监字【2011】18号)要求,遵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履行职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切实体察民情,卫生局在开展了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检测 ,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作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在乡镇办事处各级政府的努力下,通过扩建水厂,延伸供水管网,配臵消毒设备等,使我区农村供水安全状况日益改善。现将今年上半年的工作进度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现状

(一)领导重视,把农村改水工作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

在省、市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农村改水工作全面展开。区政府连续多年把农村改水工作列入为民要办的实事之一,对农村改水工作进行多次研究和部署。为切实解决我区

农村饮用水问题,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加快我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同时从资金、政策措施和组织上强化保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二)深入调查,摸清我区农村饮用水实情。

今年为切实推进我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按照区委和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从我区水资源状况、饮用水水源、农村供用水现状等方面对我区农村饮用水现状进行了周密的调查,较全面掌握了我区农村饮用水现状。同时,大幅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使“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逐步实现。

(三)立足长远,科学编制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规划。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市、区总体规划纲要、乡镇建设规划的实施,组织专业人员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编制了《泰安市岱岳区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通过规划,不仅使农村改水工作有章可循,而且为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奠定了基础,农村供水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积极探索农村用水、管水的运营机制。

结合我区实际,积极探索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新途径、新办法,因地制宜,重点解决困难地区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同时积极提高管理

水平和服务质量,探索我区供水机制,实现长效管理,促进我区供水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管,保障农村供水安全

2011年上半年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为切实保障我区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饮用水安全,依据《泰安市岱岳区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开展了以“加强农村饮用水监管,保障农村供水安全”为主题的农村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完善生活饮用水应急监测处臵方案,重点检查了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消毒情况,对辖区内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摸底调查,共对37家供水单位卫生条件进行监督指导审查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对此37家供水单位128份生活饮用水(其中31个集中式供水单位枯水期、丰水期共监测出厂水、末梢水120份)进行了水质采样检验工作,经检验,水质不合格的项目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硝酸盐超标占大多数,其次为总硬度。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区农村改水由于基础差,农村饮用水情况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我区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落后,集中式供水单位供给资源有限,还有许多农民饮用井水(自备手压浅水井或大口井)。现有的集中式供水设施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

后建成的,设计供水规模过小,工程标准低,没有或很少考虑到水源与水质的卫生问题。有的地方由于村级水厂基础设施老化、设备陈旧简陋、技术落后等原因,水量不足、水损较大,破漏严重,很大部分都已停用或废弃。有些地方虽然解决了村民方便用水,人畜分饮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净化消毒设施不完善,农村居民从未经过消毒净化的水体中直接取水,饮水不卫生现象较为严重。

我区边远地区居民点分散,水源零散,受气候变化影响,很不稳定,许多水厂的取水水源都是季节性的河流、沟渠、塘堰,遇到干旱经常出现断流和干枯的情况,水源得不到保证,农村水生态环境恶化,水源卫生保护难。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许多河流、湖泊、沟渠、塘堰,甚至许多地下水都被污染,水质恶化,加大了水处理难度,导致饮用水水质差,饮用水卫生安全保证率低。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全面解决我区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任务艰巨而且繁重。针对农村改水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

(一)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水步伐。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搞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精心组织,层层签订

责任状,实行考核。要树立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一盘棋”的思想,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扎实推进,真正把老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强化科学改水,切实提高改水工程的卫生质量。农村改水工程建设,要坚持卫生质量第一的方针,切实保证工程卫生质量。按照我区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工程要求,结合当地水资源情况和地质条件,实行跨区、跨乡镇供水,避免分散重复布点,对现有符合卫生要求的水厂进行扩建改造。对少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村级水厂,逐步进行撤并、联网。

(三)严防水源污染,保证群众用水安全。

要划定水源保护区,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机制,加强对农村饮水工程的卫生管理。建立统一的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监测网络体系,定期、定时、定点对供水水源水质进行监测,保障饮水安全。通过这些工作,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镇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全国爱卫会和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要求, 在大石桥市城区外东、南、西、北方位选择9个乡镇, 每个镇根据地理分布、经济、人口、水源和供水类型以及周边环境选择1~2个村为国家饮水安全工程监测点共20个。其中山区丘陵6个监测点, 沿海平原14个监测点;每个点于2008年3月 (枯水期) 和9月 (丰水期) 各采集饮用的水源1份。

1.2 方法

依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 实验室检验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2]。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项目为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色度、浑浊度、pH、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耗氧量、铁和锰) , 毒理学指标 (砷、氟化物、硝酸盐氮) , 细菌学指标 (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检测结果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标准进行评价和分析。

1.3 质量控制

实验室按每个项目5个标准点制作标准曲线, 相关系数r>0.999;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对氟化物、铁、锰3个指标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国家及辽宁省专家组巡回督导检查。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大石桥市位于渤海湾辽东半岛中部西侧, 2008年总人口719 384人, 其中农村155 503户, 491 871人。20个国家饮水安全工程监测点覆盖人口117 706人, 占农村人口总数的23.93%。本市农村共有集中式供水单位86个, 分布在东、西部地区, 均为深井, 供应300 220人饮用。所有供水单位为管口深井, 无沉淀、过滤、净化、消毒等水处理方式, 采用自然沉淀过滤的方法做水处理。东部山区均为分散式供水, 有1 027处水源, 均为浅水井;供应人口191 651人, 未做任何水处理, 占本市总人口数的26.64%。

2.2 监测点水质基本情况

20个监测点均为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 共检测枯、丰水期的水样40份。丘陵山区的6个监测点, 井深在80~120m, 使用20~30年, 覆盖人口30 557人, 占农村总人口数的6.21%;占监测点总人口数的25.96%。沿海平原地区的14个监测点, 井深500~1 000m, 均使用30年以上, 覆盖人口87 149人, 占农村总人口数的17.72%, 占监测点总人口数的74.04%。饮用符合国家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标准50 335人, 仅占农村总人口数的10.23%。饮用不符合国家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标准的人口67 371人, 占农村总人口13.70%。供水单位均采用直供式供水方式, 基础设备老化陈腐等现象普遍存在。

2.3 监测点水质监测结果

共监测水样40份, 细菌指标超过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国家标准5份, 铁超标16份, 锰超标2份, 总硬度2份, 氟化物4份。细菌总数检出范围为0~5 200cfu/ml, 最高值超标10.4倍;铁检出范围0.05~1.20mg/L, 最高值超标2.4倍;锰检出范围0.05~0.60mg/L, 最高值超标2.0倍;氟化物检出范围0.20~1.94mg/L, 最高值超标1.6倍;总硬度检出范围84~620mg/L, 最高值超标1.1倍。40份水样合计检测760项, 合格731项。各指标检测情况见表1。

细菌总数超标的5个监测点为沿海平原地区丰水期水样, 饮用人口18 782人 (枯水期的水样合格) 。细菌总数、铁、锰、总硬度均超标的1个监测点为沿海平原地区丰水期水样, 饮用人口2 271人, 并且枯水期水样中铁、锰、总硬度超标。丰水期和枯水期水样氟化物均超标的1个监测点在沿海平原地区, 饮用人口10 153人。

全市20个监测点饮用合格水74 820人, 占监测总人口的63.57%;饮用不合格水42 886人, 占监测总人口的36.43%。提示本市农村饮用不合格水的人口占全体农村总人口的1/3以上。

3 讨论

监测的水质指标按照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水源类型进行比较, 集中式供水丰水期、枯水期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及毒理学指标合格率比较高。一般化学指标中总硬度合格率低, 微生物指标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低, 总体水质评价丰水期与枯水期差别不大。2008年本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点水质安全情况是山区丘陵地区水质好于平原沿海地区。不合格水样的超标项目有细菌总数、氟化物、铁、锰、总硬度。细菌总数超标的原因是丰水期水源容易受到环境的污染, 未经消毒处理即饮用应定期定时消毒处理后供水。铁、锰、总硬度超标是管口井超期使用、设备老化、陈腐, 地下水受渤海湾海水侵染引起的水质变化;氟化物超标是当地地质水系含高氟化合物, 应另外开辟水源并使用新型供水设备。

本市农村饮水监测点的总体状况较好, 这与2006-2007年本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合格率 (96.9%) 情况基本一致, 说明监测点的水质反映了本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总体情况。今后要加强水源地管理, 特别是丰水期, 做好水质消毒工作, 要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提倡和普及农村饮用自来水, 以切实保证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镇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 篇13

2009第1号 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决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对《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城镇自来水厂、单位自建水厂、农村自来水以及二次供水单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的卫生许可证。”

二、将第九条第一款第四项修改为:“自建的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严禁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

三、增加一项作为第九条第一款第八项,具体为:“所使用的输配水设备、防护涂料、化学处理剂应当具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许可批准文件”。

四、将第十条第一项修改为:“二次供水设施周围十五米内不得有污水井、化粪池及其他污染源的存在。设施和设计的卫生要求应当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执行”。

五、将第十条第五项修改为:“水箱、水池等贮水容器和供水设施的材料应当使用具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许可批准文件的产品。内壁涂料应当使用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产品,并严格按审批通过的工艺、配方施工”。

六、将第十六条第三款修改为:“农垦、森工系统的卫生主管机构负责垦区、森工林区内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但纳入城镇公共供水系统的除外。”

七、将第十九条修改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下列规定进行卫生许可证的审批:

(一)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来水厂、自建水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二)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市(地)所在地自来水厂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自建水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三)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省管单位自建水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八、将第三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生产、销售或者使用无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后,重新发布。

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单位(以下简称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生产单位及个人均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对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及卫生监督检验监测制度。

第四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

第二章 卫生管理

第五条 城镇自来水厂、单位自建水厂、农村自来水以及二次供水单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的卫生许可证。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在取得《卫生许可证》后,还应当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证书》,方可供水。

第六条 供水单位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工程,应当符合卫生要求,选址、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应当有当地卫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参加。未经卫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供水、使用。

生产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选址、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应当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参加。

第七条 生活饮用水的水源选择、水源卫生防护及水质检验,应当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 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第九条 集中式供水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水净化处理工艺应当符合国家《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水净化处理工艺设备、设施应当符合工艺的要求,净化处理各工艺(车间)应当配备相应的检测手段;

(二)水源水、地下水等应当有保证其正常使用的消毒设施;

(三)供水工程中的输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应当密封,定期清洗、消毒并监测,严禁与排水设施相连;

(四)自建的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严禁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

(五)新设备、新管网投产前及旧设备、旧管网修复后应当进行冲洗、消毒,并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水质检验合格。管网末稍盲端易污染处应定期放水、清洗、消毒;

(六)加氯消毒间应当通风良好,备有安全防范和泄漏处置的应急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毒面具;

(七)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划定生产区的范围,并设立明显标志。在其周围十米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等污染源,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等污染物或铺设污水渠道等;

(八)所使用的输配水设备、防护涂料、化学处理剂应当具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许可批准文件。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配有水质检验仪器、设备和人员,对水质进行日常性检验,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送检测资料。

第十条 二次供水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二次供水设施周围十五米内不得有污水井、化粪池及其他污染源的存在。设施和设计的卫生要求应当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执行;

(二)现有的二次供水设施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当限期改造,短期内不能改造的应当加强卫生管理,加大监督监测力度,并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三)二次供水水箱应当设在单独房间内,不得与非生活饮用水相连接;水箱溢流管、排污管与排水管应当断离相联,不得直接相连。使用气压罐、上水泵等设备,补气或气压罐在进气孔处应当安装自动空气净化装置;

(四)二次供水水箱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箱池壁,在建筑物内的水箱,顶部距屋顶的距离应当大于零点八米,水箱上方不得有排水管线通过,水箱底部距地面应当大于零点二米,水箱四壁与房屋墙壁距离应当大于零点七米;

(五)水箱、水池等贮水容器和供水设施的材料应当使用具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许可批准文件的产品。内壁涂料应当使用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产品,并严格按审批通过的工艺、配方施工;

(六)二次供水的产权单位应当保证设施及设备完好,建立健全清洗消毒制度。二次供水设施每年应当清洗一至二次。消毒清洗后,应当经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水质检验合格。

第十一条 从事二次供水清洗消毒的人员,经卫生知识培训和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清洗消毒所使用的清洗消毒剂应当是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产品。

第十二条 供水单位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指定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经常检查所属供水单位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负责饮用水卫生管理、水质检验和检验结果定期上报;

(二)进行饮用水卫生宣传,对供水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

(三)贯彻国家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法规和标准,制止违法行为,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三条 从事直接供水人员应当经饮用水卫生业务知识和饮用水卫生法规培训,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在岗位供水人员每年应当复训一次。

第十四条 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供水人员,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准从事供水工作;供水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凡患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所列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的,应当调离岗位。

第十五条 生产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产品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取得批准文件后,方可生产和销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使用无批准文件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

第三章 卫生监督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行使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职责。

铁道、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机构,行使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职责。

农垦、森工系统的卫生主管机构负责垦区、森工林区内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但纳入城镇公共供水系统的除外。

第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项目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并负责饮用水的水源水质监测和评价。

第十八条 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放,有效期四年,每年复核一次。

第十九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下列规定进行卫生许可证的审批:

(一)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来水厂、自建水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二)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市(地)所在地自来水厂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自建水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三)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省管单位自建水厂、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供水单位申办卫生许可证需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填报《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后十日内对供水单位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卫生要求的,在五日内发放卫生许可证。对不符合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提出书面改进意见。

第二十一条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进行卫生安全性评价。与饮用水接触的防护涂料、水质处理器以及新材料和化学物质,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后,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复审,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发批准文件。与饮用水接触的联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机合成管材、管件,以及水处理剂、除垢剂等产品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颁发批准文件和批准文号,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频次是:城镇集中式供水水源水每年监测一至二次,出厂水及二次供水每半年监测一至二次,末稍水每月监测一次,在枯水期、丰水期、传染病流行期,应当适当增加监督、监测频次。国家及省另有要求时,按有关规定执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每年抽样检测一次。监测收费按省物价、财政、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进行。

第二十三条 省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可以确定具备条件的单位,作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单位,进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第二十四条 凡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以及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经过监督监测,发现已不符合卫生许可证颁发条件或不符合卫生许可批准文件颁发要求的,原批准机关应当收回有关证件或批准文件。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应当经省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合格,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给证书。

第二十六条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执行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任务。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应当作风正派、秉公执法、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在执行任务时,应当出示监督证件,有权进入供水和生产单位检查、了解情况,索取必要资料,按规定进行采样。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对被监督单位及个人提供的技术资料有保密的义务。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现生活饮用水被污染可能危及人群健康或者因饮水污染出现的介水传染病或化学中毒事故时,可以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一)对集中式供水单位,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停止供水;

(二)对二次供水单位,责令其立即停止供水,并责令进行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

(三)立即组织生活饮用水专业预防部门及时发现并控制污染源,切断污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第二十八条 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单位和接收病人治疗的单位,除采取抢救措施外,应当保护现场,保存被污染的水样,并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饮水污染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现场调查,并组织医务人员抢救病人。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供水单位安排未取得体检合格证的人员或患有有碍饮用水卫生疾病的及病原携带者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清退,并对供水单位处以二十至一千元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下罚款:

(一)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修建危害水源水质卫生的设施或进行有碍水源水质卫生的作业的,处以一千至三千元罚款;

(二)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项目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参加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而擅自供水的,处以三千至五千元罚款;

(三)未取得卫生许可证而擅自供水的,处以五百至二千元罚款;

(四)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处以二千至五千元罚款;

(五)未按规定进行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的,对其产权单位处以五百至二千元罚款;

(六)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后,未经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水质检验合格供水使用的,对其产权单位处一千至三千元罚款;

(七)从事二次供水清洗消毒的人员,未经卫生知识培训和体检合格上岗的,处以五十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罚款;

(八)使用未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清洗消毒剂进行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工作的,处一千至三千元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生产、销售或者使用无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本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发放卫生许可证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饮水卫生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营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饮水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绝、阻碍饮水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工程项目未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而擅自建设并投入使用的;

(二)未按规定进行日常性水质检验工作的;

(三)未取得《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证书》擅自供水的。

第三十六条 卫生、建设行政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集中供水: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包括公共供水和单位自建设施供水)。

二次供水:是指将来自集中式供水的管道水另行加压、贮存、再送至水站或用户的供水设施;包括客运船舶、火车客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上的供水(有独自制水设施者除外)。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是指在饮用水生产和供水过程中与饮用水接触的联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机合成管材、管件、防护涂料、水处理剂、除垢剂、水质处理器及其他新材料和化学物质。

直接从事供水、管水的人员:是指从事处理净水、取样、化验、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及水池、水箱清洗人员。

镇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 篇14

北京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

(1997年4月16日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1997年4月16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9号公布1997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生活饮用水(以下简称饮用

水)卫生,防止饮用水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集中式供水(包括城镇公共供水、自备水源

供水和农村简易自来水供水)、二次供水的饮用水,供水的设备及用品,也适用于供水的场所、设施和环境。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饮用水

卫生工作应当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积极开展饮用水卫生的宣传教育,普及饮用水卫生知识, 提高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卫生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市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市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工作。

市政管理、城乡建设、规划、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本市鼓励对饮用水卫生的社会监督。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饮用水的卫生

第六条 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

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供给饮用:

㈠混有异物,出现异色、异味或者

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㈡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国

家卫生标准的;

㈢含有寄生虫、微生物等,有可能引起疾病的;

㈣与不

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要求的供水设施及用品直接接触的;

㈤未经卫生检

验的;

㈥因防病等特殊需要,经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停止供水的;

第七条 饮用水的供水过程必须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㈠保持供水设施和周围环

境清洁,与有毒有害场所或者污染源保持规定的防护距离;

㈡自备水源供水

设施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不得有任何连接;

㈢二次供水设施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不得直接连接;

㈣供水设施与非饮用水不得相通;

㈤供水设施必须安全密闭,有必要的卫生防护设施;

㈥供水设备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期限清洗、消毒;

㈦新设备、新管网使用前或者旧设备、旧管网修复后,必须严格清洗、消毒;㈧

集中式供水必须有水质消毒设备;

㈨凡与饮用水直接接触的供水设备及用品,应当无毒无害,不得污染水质;

㈩直接从事供水、管水或者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等卫生维护工作的人员上岗时应当保持个人卫生;有碍水质卫生疾病的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供水、管水或者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等卫生维护工作;

(十一)国家和本市有关饮用水供水过程的其他卫生要求。

第三章 卫生管理

第八条 供水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安装, 应

当符合卫生要求。

新建、扩建、改建供水设施工程的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参加。

第九条 供水设施的产权单位或其委托的单位是供水设施管

理责任单位,负责供水设施的日常卫生管理。

第十条 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和从事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等卫生维护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供水或者从事清洗、消毒等卫生维护工作。

卫生许可证由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复验。

第十一条 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

第十二条 农村简易自来水,由乡、镇人民政府确定机构或者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卫生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水源的卫生防护、供水设施的维护和水质定期消毒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城镇公共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应当配备水质检验人员和设备,建立健全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制度,按时将水质检验结果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和供水设施清

洗、消毒等卫生维护工作的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健康检查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

第十五条 利用新材料制作供水设备及用品,必须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销售利用新材料制作的供水设备及用品,必须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证明;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上述设备及用品。

第四章 卫生监督

第十六条 市和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

行政区的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

第十七条 市和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设立饮

用水卫生监督员,执行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任务。

卫生监督员在执行任务时,可以向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了解情况,索取必要的资料,对供水场所和设施进行检查和采样检验。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或者隐瞒。第十八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卫生防疫机构负责对本辖区的饮用水进行卫生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第十九条 发生饮用水污染的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

位、污染责任单位和收治病人的医疗单位,除采取紧急措施外,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

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二十条 市和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对已

造成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饮用水污染的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污染责任单位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㈠责令停止供水;

㈡封闭供水设施,并责令

进行清洗、消毒;

㈢责令控制、排除污染源;

㈣封存有关供水设备及用

品;

停止供水期间由污染责任单位采取措施解决临时供水;停止城镇公共供水必须报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

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给予警告,并可处以 500 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㈠安排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或者未经饮用水卫生知识培训的人

员直接从事供水、管水或者供水设施卫生维护工作的;

㈡发生饮用水污染的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和污染责任单位未按规定报告的;

㈢城镇公共供水

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未配备水质检验人员和设备或者未按规定进行水质检验和报告的;

㈣未按规定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或者未按规定配备饮用水卫生管理人员的。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

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给予警告,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㈠新

建、扩建、改建供水设施的工程设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或者竣工未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擅自供水的;

㈡未按规定取得卫生许可证或者卫生许可证未

按规定复验, 从事供水的或者清洗、消毒等卫生维护工作的;

㈢供水过程不

符合卫生要求的或者供给禁止供给饮用的水的。

㈣造成饮用水污染的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污染责任单位对卫生行政部门所采取的临时控制措施拒不执行的;

㈤未按规定生产、销售或者使用利用新材料制作的供水设备及用品的。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饮用水污染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暂扣或者吊销卫生许可证;情节严重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并吊销卫生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饮用水污染,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饮用水卫生管理和监督人员

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拒绝、阻碍饮用水卫生监督

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农村分散式供水的卫生管理,参照本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执行。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用语含义如下:

集中式供水: 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

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

二次供水: 将来自集中

式供水的管道水另行加压、贮存,再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

农村分散式供水:

包括农村手压机井、大口井及山泉等供水方式。

供水设备及用品: 指在饮用水供水过程中与饮用水直接接触的设备及各种管材、管件、防护涂料、净水剂、除垢剂、水质处理器等材料、化学物质及用具。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

镇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 篇15

1 法律依据的局限性

《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 (2004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2号发布, 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是执行新标准的法律依据, 但《传染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没有考虑化学性、物理性和放射性水污染, 因此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传染病防治法》第73条第1款规定:“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 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没收违法所得, 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已取得许可证的, 原发证部门可以依法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因为卫生部没有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做出行政解释, 因此此条款如何适用存在争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只明确对供水单位实施卫生许可, 没有涉及执行标准的法律责任。

《办法》规定:“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进, 并可处以20元以上5 000元以下的罚款。”因此, 《办法》规定的供水单位违反标准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过轻。

2 强制性的理解

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 强制性标准范围主要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对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根据《标准化法》的规定, 企业和有关部门对涉及其经营、生产、服务、管理有关的强制性标准都必须严格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标准。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而造成不良后果以至重大事故者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 直至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强制性标准是国家技术法规的重要组成, 为使我国强制性标准与WTO/TBT (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 的规定衔接, 其范围严格限制在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身健康与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以及保护环境五个方面。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但没有行政法律法规规定配套的卫生标准缺少强制力, 一般不承担行政责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适用于集中式供水单位, 二次供水单位, 分质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除集中式供水外还适用于分散式供水。考虑到分散式供水不需要卫生许可, 因此目前对分散式供水是非强制性的, 不应承担行政责任, 但应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从各国饮水立法情况看, 分散式公共供水应纳入行政执法的范围[1,2,3]。

3 水源选择和水源卫生防护

新标准删除原标准中水源选择和水源卫生防护两部分并不意味着对水源选择不作要求, 而是在标准中要求分别按照GB3838和GB14848执行, 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要求按《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执行。

4 执行的范围

标准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城乡各类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 也适用于分散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根据《办法》集中式供水定义为:由水源集中取水, 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 由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 (包括公共供水和单位自建设施供水) 。但是卫生部没有对公共供水的供应人口和供水规模做出规定, 因此建议可参考国外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做出行政解释[1]。建议日供水量20立方米以上或者供水人口40人以上的公共供水单位均应执行新标准。

从我国目前饮用水法律法规立法目的、框架体系来看, 新标准的执行范围实质是:各种公共供水;饮水和生活用水;生活饮用水冷水与热水。执行范围除公共供水单位外, 一般还应包括学校饮水与用水;食堂的用水;食品产生单位用水;生产单位提供的饮水与用水等[2]。

5 名词定义

新标准中的许多名词定义与法律法规并不一致, 目前情况下应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新标准中合理的部分应尽快吸收采纳为法律法规的内容。

如新标准中集中式供水定义为:自水源集中取水, 通过输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的集中式供水方式。为用户提供日常饮用水的供水站和为公共场所、居民社区提供的分质供水也属于集中式供水。《办法》的集中式供水定义为:由水源集中取水, 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 由输水管网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 (包括公共供水和单位自建设施供水) 。新标准中首次出现的公共取水点、供水站和分质供水的概念如何在今后立法中体现 (包括法律解释) , 《办法》中对集中式供水净化处理和消毒的合理规定如何在规范性文件中继续保留等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新标准中二次供水定义为:集中式供水在入户之前经再度储存、加压和消毒或深度处理, 通过管道或容器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办法》的二次供水定义为:将来自集中式供水的管道水另行加压、贮存, 再送至水站或用户的供水设施;包括客运船舶、火车客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上的供水 (有独自制水设施者除外) 。新标准中包括了消毒或深度处理, 在执行中, 特别是行政处罚时应注意其不同。

6 如何确定非常规指标

常规指标能是指反映水质基本状况的检验指标。非常规指标是指根据地区、时间或特殊情况需要的检验指标。新标准常规指标从2007年7月1日起实行。标准规定水质非常规指标及限值所规定指标的实施项目和日期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并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建设部和卫生部备案。从2008年起, 3个部门将对各省非常规指标实施情况进行通报, 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实施。

确定非常规指标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首先应积累比较丰富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监测资料, 一般应监测2~3年或者有2~3年的监测数据 (日监测、月监测, 其中有每年2~3次全分析) , 并确定非常规指标的超标频率和分析原因;其次应因时、因地的选择非常规指标, 不宜全国、全省“一刀切”, 如果水源和工艺条件等做出了改进, 可对非常规指标进行调整;第三, 选择非常规指标不应局限于卫生部门的监测数据, 环境保护、水利和建设等部门的数据应拿来统一分析;最后选择非常规指标应考虑对公众的健康危险度, 危险度大的指标应尽快纳入监测指标, 同时应明确非常规指标纳入监测指标后就是常规指标。

7 关键是水源

目前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管理存在重生产 (制水) , 轻两头 (水源与管网) 的情况。根据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珠江、长江水质良好, 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 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南海、黄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 渤海、东海近岸海域分别为轻度和中度污染, 远海海域水质良好。但是, 2006年, 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在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际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 (其中, 河流断面593个, 湖库点位152个) , Ⅰ~Ⅲ类, Ⅳ、Ⅴ类, 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4]。因此为执行新标准必须加强饮用水水源的保护, 应加强与环境保护部门的合作。发现水源不合格时, 应及时通气, 尽快查找原因和探讨解决的办法。

8 重点是水处理工艺

执行新标准应根据不同水源水质, 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原则上对Ⅰ、Ⅱ类水源采取常规处理工艺:对Ⅲ、Ⅳ类水源在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必要时增加深度处理;对Ⅴ类水则在常规处理、深度处理之前增加预处理。执行新标准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应完善工艺;增加水处理剂的品种和改进加药方式;提高沉淀效果;强化过滤和合理加氯。

9 必须考虑应急供水

根据新标准“当发生影响水质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时, 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可适当放宽。”应急供水的关键是水源,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特别是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备用水源, 以应对自然灾害、污染、战争等突发事件时启用。备用水源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 关键是因地制宜, 如采用城镇区域供水、城市周边水库蓄水、利用地下水等, 而备用水源必须平时维护, 才能在应急时发挥实效。

10 执行的内容、程序与方法

新标准内容执行的总原则应该是:水源要求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要求为主;城市供水单位自我管理以建设法律法规标准要求为主;农村供水单位自我管理以水利法律法规标准要求为主;卫生监督管理按卫生法律法规标准执行。卫生、建设、水利、环境保护等行政机关按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分工, 也有合作, 按有关的行政程序执行。新标准必须与新方法配套, 其检验结果才具有法律效力。

11 英文的法律效力

标准中的许多中英文并不完全一致。如“drinking water”应为饮水而不是饮用水, 如果发生争议应以中文为准[2]。

参考文献

[1]EU’s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Council Directive 98/83/EC onthe quality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Adopted bythe Council, on 3 November 1998.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third edition.Vol.1, 2004, Geneva.

[3]US EPA.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and Health Advisories, Winter2004.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毕业自荐信下一篇:安全教育管理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