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有效指导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有效指导(共11篇)

高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有效指导 篇1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 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 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 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 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又如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 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 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学习。以《精彩的马戏》一课为例,课文中写三场马戏表演的文字结构相同,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猴子爬竿”一段作者写作顺序的概括:“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反应 ”。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这些写法类似的段落。另外,当遇 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再如在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还可迁移运用到阅读课上,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 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巩固。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像以上这样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高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有效指导 篇2

1. 强化阅读基础,夯实提高根基

“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熟练地开展英语阅读,就必须要夯实英语阅读基础,即必须要熟练掌握单词、语法以及句式等基本英语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没有捷径,唯有一步步地学习、记忆和积累。但是对于这些内容的快捷记忆也有一些小技巧,如词缀法、近义词反义词记忆法和语句理解法等。词缀法主要是指对于具有同一词缀的一系列单词集中起来进行记忆,如反意前缀(dis-),有dislike、disable和disability等,又如否定前缀(un-),有unhappy、unlike、unusual和unfortunate等;近义词、反义词记忆法主要是将具有近似或相反意思的一类词语进行记忆,如可以将good和nice/fine以及agree和disagree/oppose等词语来进行联想记忆;而语句理解法则是通过对语句进行分析来掌握句子中所包含的单词和短语。如对于be good at这个句式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下面一段话进行分析:“I am good at playingbasketball, while he is good at writing.”学生通过这句话的分析和理解就很容易掌握be good at这个句式的用法。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学生自身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自主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为此,教师可以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为学生们准备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来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对课堂授课内容进行预习,如:“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text?”及“Who isyour favorite person in the text?”等等,待同学们都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后,教师在课堂上再适当地引出,这样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深化学生对于旧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后,需要及时进行知识的强化,确保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得到扎实和提高。例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定期为学生举办一些阅读性质的活动,如读书月活动,阅读的内容可以是生活常识类、科技类、体育类以及名人传记类等内容,但是要确保学生所读教材均为英文版或英汉对照版,同时也要确保教材阅读难度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经过长时间的强化和实践训练后,学生将会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量,对于语法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也更加轻松、便捷,进而使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得到强化和扎实。

2. 掌握阅读技巧,激发能力飞跃

学生在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后,就基本可以解决一般的阅读问题。但是为了更快、更准地解决有关的英语阅读问题,学生还需要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通常而言,阅读技巧贯穿于阅读的整个流程,下面就具体的阅读技巧进行阐述。

(1)先浏览阅读中的问题。据调查,初中大部分学生在做阅读题的时候,通常会先对阅读文章进行阅读,然后再进行问题的阅读,这种做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学生如果可以在做题过程中先浏览一遍阅读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行细致的阅读,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更加准确、迅速地定位答案的出处,尤其注意抓住问题中when/what/who/how等关键性词语。

(2)全面阅读。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学生在第一遍阅读的过程中要保持连贯性,对于不理解的部分可以采取跳读的方式或者做标记的方式略过,但是要保证阅读的全面性,即要从整体上领略和感受文章的大致含义,进而可以为第二遍精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3)重读文章每段的首尾句。文章每段的首尾句通常为文章的点题句,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具有积极的意义。学生在第二遍精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文章每段的首尾句。此外,对于文章每段中表明作者意思的词句也要特别注意,如:I think/in my opinion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于每段的大意进行把握,同时又可以为学生总体上理解文章的意思奠定基础。

(4)全面深读。在前两遍阅读的基础上要进行第三遍的细致阅读,在这个过程中要完成以下两个方面的任务:1结合文章大意来攻克文章中所遇到的难点;2在攻克文章难点的过程中,要找出阅读问题的正确答案,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来进行作答。

(5)回顾对照。这是阅读的最后一步,主要是为了通过将所选问题答案带入到文章中来,从文章总体上对所选答案的正确性进行判断。

3. 灵活融汇贯通,实现熟能生巧

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和熟练的阅读技巧后就可以解决任何类型阅读的问题,但是考试的过程不仅是对学生做题准确性的考查,对于学生的做题速度也具有严格的要求。而要使学生又快、又准地做阅读,则必须要学生多做多练,只有在大量的阅读练习之后,学生的做题能力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学生才能够又快又准地做题。因此,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准备适宜的阅读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高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有效指导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策略 有效性

一、背景

阅读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一项社会文化技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作为高中英语教学重点的阅读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为重要的是要采取适当的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培养语言学习能力。因此,学生阅读策略的习得和阅读技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牛津高中英语的阅读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并在每篇课文后面附加了相应的阅读策略指导,这些阅读文章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在日新月异的教学方法的影响下,该如何真正立足日常课堂教学,促成学生更为深入而有效地阅读呢?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上,难以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无法真正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因此,阅读策略的有效运用和阅读技能的提高将是学生深入而有效阅读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策略和技能的必要性

英语阅读策略是指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英语教学必须由传统的知识型方法迅速地向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方法过渡。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技能主要指的是通过阅读能够判断文体和文章结构,迅速摄取全文及段落大意,抓住文章要点,理解其内涵,并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吸取书面信息等等。培养阅读技能应首先立足于教材。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An independent reader)。学生通过课文不但能学习英语语法、词汇、句型,又能学到用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Learn to read in English)。

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到底该如何借助这些教材中精心选编的课文来深化阅读策略教学,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并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呢?

三、什么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尊重个性差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也是教师们追求的最终目标。这里所说的有效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非所有的学生在同一节课里取得的进步是一样的,或者达到相同的程度。因为学生自身也有一个个性差异、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听课的专注程度及选择性吸收等方面因素。

有效的阅读教学,是在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共同作用下,教会学生对文字信息重新进行认识加工或建构的过程,它是一种多因素、多项交流与反应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涵盖了对各方面语言知识,阅读技能的综合灵活运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各种阅读技巧应对不同文体的文章,应教会学生合理的分析语篇结构,把握主题,从而深入理解特定的语篇含义。通过指导学生对阅读技巧的真正领悟而带领学生深入文本,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四、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深化阅读策略指导,提高任务设计的有效性

语篇整体理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注重运用语篇整体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们理清思路,抓住细节,完整、系统地进行语篇阅读与理解,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仔细分析教材,把握文本特点。阅读课,应给学生足够的阅读和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体会文本的深层含义,而不仅仅是停留于表面,读过且过。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把学生迅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材料中来,引导他们整理、加工、联想,进行创造性思考,提高他们运用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不同的文体,如日记、书信、评论等,把握文章整体结构及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或结合多种方法,如:略读、跳读、细读、推读、概读等。

但是,以检测阅读理解结果为主导的阅读活动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并不能使学生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因此阅读环节中,教师应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1.任务设计目的明确,指令清晰;2.任务对理解课文具有真实意义;3.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等过程;4.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5.学生必须通过主动参与(个人阅读或小组讨论)来完成任务;6.完成任务后应有一个具体的成果。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分层设计任务,分层教学。对较简单的表层问题,让基础较弱的同学来回答,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过程,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过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成绩差异常常是由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差异造成的。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语言教学应该是鲜活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创设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运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英语不是教会的,是练会的。“只告诉我如何做,我会忘记。展示给我如何作,我会记得。让我做,我会理解掌握。”(Tell me and 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understand.)杜威说过,应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和教授应融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而不是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割裂,空谈理论。教师应提高任务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应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踊跃发言,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开阔视野,加大信息输入量,使他们英语语言知识更具交际性,同时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促进他们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掌握各种阅读技能。通过教授学生阅读策略,促使其阅读技能的提高,从而提高他们阅读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五、实践体会

去年十月,我参加了一次阅读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活动,导师之前给我们特别强调了在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的重要性和如何有效运用并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因此,我们基本上都能在教学设计中突出阅读策略的重要性,但是在指导学生根据文章特点深入理解策略使用的意图和有效运用策略帮助提高学生阅读技能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没能很好地体现运用阅读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最终目的。我在设计报刊新闻“A boy missing, policed puzzled”(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一单元)时虽然特别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根据新闻体裁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标题先预测文章将涵盖的内容,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再根据预测内容,引导学生到文章中去寻找对应的信息。最后为了让学生能更全面而细致地掌握文章内容,我特地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根据文中警察所询问的目击或了解男孩丢失情况的证人姓名去填写相关细节内容。导师指出问题就出在这张表格上,这张表格完全可以用得更加巧妙。根据新闻题材的特点,男孩丢失后,警察肯定会展开调查,那么警察会去询问哪些人呢?这一点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新闻题材文章的特点,所以关于那些证人完全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预测,然后再从文中去查找和比较对应的信息。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把阅读策略的指导深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是流于表面或走个形式而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策略的教授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感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层次的阅读活动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杜萍.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学外语教与学》,2003年第1期.

[2] Neil J. Anderson《第二语言阅读探索:问题与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3] 刘津开《中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

[4] 肖成全等. 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方法指导 篇4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直接作用的就是是否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针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来说,无论是阅读的内容上、还是阅读的形式上都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优化阅读的形式、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往的阅读教学中,都是学生阅读之后被迫的写出读后感,老师要求摘抄所谓的优美段落和字词句,学生在这样的模式教学下就显得非常的被动和被迫,谈何提起阅读兴趣的培养。

为改变此现状,教师就可以丰富阅读的内容,创设阅读的情境,让沉闷的课堂增加一些新鲜的东西,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新鲜感。比如在阅读《卧薪尝胆》的时候,我就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拍摄的大型历史剧《卧薪尝胆》的桥段,让学生了解文章中提到的主人公及主要的历史事件,在观察影片的时候,学生都非常的认真和激动,之后学生迫不及待的想了解更多的故事,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兴趣盎然,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非常的细心,这样阅读的效果就会非常的不错。

二、优化阅读过程,培养思考能力

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师还要转变以往的那种教学观念,在强化知识落实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读几篇文章,勾画出考试的重点,然后统一试题的答案,这是应试教育的思维,新形势下,我们要充分的挖掘学生资源,让学生动起来,在阅读的时候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自主探究,让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

阅读本来就是读者对作者思想的一种再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已经加入了读者的思想情感,所以每一位读者读出来的效果肯定是不同的,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为此,教师在问题的答疑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如在学习《司马光》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定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探究和思考问题的答案。问题:司马光是怎么救出掉在大水缸里面的小朋友的?司马光他们在玩耍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安全呢?那么我们在玩耍的时候要怎么办呢?加入遇到危险,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和寻求帮助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针对性的对待文章,并且能主动的去思考问题的答案,提升阅读的质量。

三、提升阅读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

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素材和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可以说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真的是学无止境。语文阅读也是如此,阅读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学生面对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只要有机会就可以开展阅读,所谓熟能生巧。我们不提倡阅读的题海战术,但是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发展。

语文阅读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阅读语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还需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语感。想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感,首先就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素材,从名词佳句、出色段落等,然后适当的开展课外阅读。对于阅读材料的选取一定要紧扣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不要为了阅读而阅读,切记选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在学习《孔子游春》的时候,学生对孔子已经又了一定的认知,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展适当的课外阅读,如《论语》白话文选段,《论语故事》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语感,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四、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效果

高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有效指导 篇5

《小学低中段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有效指导策略》以素质教育理论和人文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大语文观,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热爱、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言文字的情感获得,丰富小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一)运用自主批注阅读策略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从众心理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表现在阅读活动上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阅读。而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具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权。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成为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

(二)运用选择性注意阅读策略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唯恐讲的不全面,对文章每一枝节都做讲解的现象,从而把学生注意力平均分配到每个信息单元。这样,学生只是被动感知,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效的信息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信息铺天盖地袭来的语言大环境中,我们固然应该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感悟、熏陶和积累。但也不得不承认,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材料都给予注意加工,对所有文本都予以精思熟读。因此,个性化阅读就应不断培养学生对读物内容的筛选能力,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让学生抓住阅读重点自读自悟,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所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教师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三)运用批判质疑阅读策略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ZYB重油煤焦油泵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在阅读中运用批判质疑策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西方学者一直将批判思维作为创新精神的核心部分来看待,他们主张: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开发人的批判思维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批判质疑策略主要有:

(1)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

阅读认知过程一个重要的信息加工方式,是同化加工,这是读者利用原有知识去解释、消化文章的信息的过程。因此,学生在阅读中能否激活原有知识影响着他们对文章理解和记忆的程度。当原有知识没有被激活时,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文章提供的信息,往往容易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当原有知识被激活但和文章提供的信息发生冲突时,不是文章新信息以足够的理由和证据修改学生保温沥青泵旧的认知图式,就是读者利用充分的原有知识对新信息提出批判质疑。因此,阅读中是否激活原有知识对开展批判质疑策略至关重要。(2)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批判质疑策略不仅需要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更需要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如果教师始终掌握话语霸权不容学生发表“异端”;如果教师依然高高在上不愿与学生打成一片;如果教师仍然“唯我独尊”不愿 与学生相处和谐,那么批判质疑策略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了。

实现阅读过程中的批判、反思和调控包括:

(1)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即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最正确吗?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等等。以此调整,深化阅读活动。

(2)教师的点拨和调节,应努力启发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自我批判、反思和调控中逐渐深入、逐步全面。

(四)运用监控理解阅读策略促进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监控理解是指对阅读全过程的一种调整和自我评价,其功能不仅是为了阅读理解的完成,而且也是为了监测其完成的过程和效果。它既是作为特定领域的知识而存在,又作为工具而发挥作用。监控理解主要表现为:(1)阅读前,通过分析作品的特点、阅读要求、学习环境、确定恰当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使阅读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这是成功阅读的前提。

(2)阅读中,随时检查是否理解所读文章内容,当理解出现困难时,及时调整阅读策略,改变注意水平和阅读速度,这是成功阅读的关键。(3)阅读后,评价阅读的理解程度,检验阅读的收获和成效,了解认知活动是否达到目的,这是阅读的信息反馈,使学生当阅读遇到障碍时,知道做什么和该怎么做。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创见,灵活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定能在阅读实践中使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建立开放和谐的师生关系

经过三年零三个月的实践体验教学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彻底摆脱了“师道尊严”的心理,建立一种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质疑,敢于辩论,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氛围。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解放学生的心理压抑,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二)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

1、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实验班学生对上语文课,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77%的学生认为自己最喜欢上的是语文课。上语文课时,他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两年里,几乎每个同学都阅读了课外书九十余本,多的则达到二、三百本以上,有的同学甚至已经能够读下无拼音的长篇儿童名著。他们不但喜欢读书,还喜欢自己动笔写话,平均每星期写一到二篇的随笔。

2、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

实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得到减轻,不需要进行加班加点的补课,不需要让学生苦苦沉浮于题海。学生有更多的活动、交往的时间,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3、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

通过实验,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参与,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新颖独特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基本都能够针对每一篇课文提出三至五个有质量的问题,有的甚至更多。带着问题一起学习解决,主动查阅资料,已经成了一种学习习惯。

4、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他们在课堂中有较强的表现自我的意识,敢想敢说敢问。他们敢于随时大胆地提出问题,敢于独立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敢于指出书本和老师的错误,敢于对他人的发言作评价和补充。他们经常为一个问题展开争论,在争论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应该说,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师生关系的改变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了。教学形式的改变,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意识明显增强。思维灵活,创新意识逐步增强。主动获取知识,收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

5、学生真正拥有“学习自主权”。

“学贵自求得之”,“开放以学生的需要为动因”。通过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评读自悟—自赏自悟”,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场,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并运用异质学习小组的整体觉知,同质学习小组的重点突破和课堂学习大组的深究赏析,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为深刻。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语文教学活动,提高教材的“开放度”,从而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阅读教学中完整人格的教育,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1)学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一是独立人格的空间,每个在课堂中有人格独立性的一席之地。二是独立思维的空间。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独立思维。三是独立活动的空间。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都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他的天地。

(2)学生多一个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在开放的语文课堂中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学生有一个展现的机会。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表现为参与量的递进,参与难度的递进,参与主动性的递进,自我评价能力的递进,在开放的语文教学中尽情展现个性、能力以及学业成果。

(三)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1、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师生形成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交往形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得到充分的保护。

2、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格和创新性思维,合作思维和社会交往能力的一代新人。

3、变更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采用开放式的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4、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参与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有效的课外阅读 篇6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我国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说:“许多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句话,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如能长久坚持,必将终生受益。那么,家长该怎样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呢?

A:认清亲子阅读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孩子大了,就该让他自己去读书,培养独立能力。

点拨:亲子阅读不仅仅是教会孩子阅读,更是陪伴孩子一起分享阅读乐趣的时刻。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长的这份陪伴,以培养他们对阅读的持久兴趣。

误区二:时间一到,就把孩子拉过来看书,不管他是不是正在专注地玩玩具,或者是一个电视节目。阅读是每天的必须完成的功课。

点拨:粗暴地打断孩子的情趣点,再把阅读当作一项任务强压给孩子,势必会造成孩子对阅读的厌恶和反感,而导致反作用。

误区三:给孩子念完故事后,总是叫他复述这一页讲了什么,最好是能把整篇故事都背出来。每天给孩子反复念一首唐诗,直到他能自己背出来为止。

点拨:很多家长总是太功利,过分强调孩子的“输出”,却不重视自己的“输入”。其实,只有足够多的“输入”,才会有让人惊喜的“输出”。就好比写文章,要是没有充足的文学养料,哪能随心所欲地遣词造句呢?

误区三:亲子阅读就是认字。

点拨:专家认为,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千万不要过早逼着孩子学字。0-3岁的孩子,肯定还是从图画中理解故事更多。文字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个个图形,如果是机械地记忆,认识再多字的孩子也不过是台“识字机器”,只认得一个个单独的字,却不理解文字的真正含义和用法。

如今,中国的成年读物也越来越讲求“读图”,这正是在幼年时图画阅读严重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对于0-3岁的孩子,应给予他们足够多的图画阅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由图向文字过渡,到了成年以后就该完全以文字阅读为主了。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反对孩子在自发需求下识字。特别是对于处在语言期的3-6岁的孩子,也不必扼杀他们主动学字的欲望。当孩子觉得只有认识封面上的字才能挑到自己喜欢的书、只有认识包装盒上的字

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食品时,家长便应该趁机引导他们学字。

B:为什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书?

一个妈妈,或者一个爸爸带着孩子一起看书,这种在阅读过程中一对一的模式,最能培养孩子集中的注意力。而孩子又是最喜欢模仿家长行为的,家长参与的活动都会让孩子的兴趣大大增加。而且,在家长参与阅读的情况下,孩子不仅仅能得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在阅读中建立的情感交流,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营养成分。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家长所能给与孩子的这种爱,而正是这种爱让孩子在人生的最初,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幸福,并让他一生爱书。

在中国,给孩子讲故事的常常是女性,但是父亲这个教育者的角色,在早期阅读中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因为性别的不同会让家长选择的读物也有很大不同,比如,母亲往往会喜欢读那些细腻动人的故事,而父亲会更偏向于选择那些幽默的、有知识的或是有思想内涵的故事。即便是选择同一本读物,父亲和孩子共读的方式也和母亲很不相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得到多种类型的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C:孩子的阅读时间多长为宜?

在孩子早期阅读的时间问题上,要更好地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应注意以下两点:

1、每天晚上安排半小时左右,周末安排1小时的阅读较为合适。当然这不是死板规定,具体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而定。如果刚开始孩子静不下来,阅读时间为一二十分钟也行,慢慢来。如果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强,时间可以长一些。千万要注意的是,当孩子不想读而家长又引导不了的时候,不能勉强一定要读完一篇故事或阅读多少时间,否则会扼杀小孩子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逃避行为和厌恶情绪。

2、每天阅读时间段安排要相对固定,比如每天晚上8:00-8:30,家长就给孩子读故事。一两个月后,每到这个时间段孩子就会主动要家长读书给他听,从而形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切忌阅读时间不固定,就是今天陪着读,明天一忙就不给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难获得教育成效和形成习惯的。“不怕慢,只怕停”,只要每天坚持,时日一久,孩子的知识量和求知欲就会大幅提高。

D:如何让孩子从喜欢翻书到看书?

孩子喜欢看书,会让家长很开心。但是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好像不是很热衷听故事,而只是不断地翻书。你还没开始讲故事,他就已经翻过去了,这时,该怎么办呢?该如何让孩子从喜欢翻书到喜欢看书呢?

其实,孩子喜欢翻书,说明他已经对书产生了兴趣。孩子在阅读时,不只是靠视觉,也会靠听觉和触觉。此时,家长可以这样做:

1、用语言提示吸引孩子的注意。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吸引孩子对书中内容的关心和想听故事的渴望。例如,家长可以说“咦,这是一只小白兔呀?宝宝,我们来看看下一页是什么呢?”

2、用角色扮演来让孩子认同故事中的角色。比如家长可以说:“宝宝是强壮的老虎哥哥,不可以欺负小的老鼠弟弟哦!要跟朋友们团结友爱,朋友们才会喜欢你哦。”

3、巧设问题,让宝宝来猜一猜故事情节。在阅读指导中,让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再让他猜下一个情节,猜猜书中角色的话语等。”

E:为什么电视和网络无法替代读书?

孩子需要一个信息能受到控制的环境,这样他才能专心致志地去学习一些重要的观念。网络上提供的无止境且难以抗拒的链接,会让孩子迷茫地陷入一个信息的海洋;电视每秒钟24格不停跳动的画面,几乎不会让孩子留下观察和思考的时间,而且由于广告的缘故,电视节目总是被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造成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最重要的是,网络和电视,都会让孩子减少和身边的亲人朋友交流的时间,并渐渐由于缺少这些情感交流,而对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

日本早期教育工作者曾经做过相关研究,发现过早就被家长往电视机前一放的孩子,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往往会延缓。因为在电视面前,孩子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位置,电脑有些声称“人机互动”的学习软件大多是程式化的“你做得好极了!”,而只有家长才能够做到每次朗读的声调速度会根据孩子的需求而变化,才能够及时注意到孩子的眼神、表情,及时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而他们的进一步反应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他们的理解、情感。

F: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家长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

2、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通常,

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

3、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

4、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专家们认为,在家里,家长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G:如何指导孩子有效的课外阅读

第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自己首先起个表率作用,也要读书。若自己从不读书,强求孩子爱读书是难以说服、打动孩子的。还有,如果一个家庭每到中午、晚上都是电视的声音,那么怎能培养出爱好读书的孩子呢?列宁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起父母对自己儿时的教育时,他曾写道:我的家里有一个“肃静时刻”,到这时候大家同时工作或阅读,大人和孩子都一样,要打破这一安静时刻是不允许的。他说:“我不能不想起童年时代我们家每到晚上的情景,到处都是一派工作的气氛。父亲在自己的书房里办公,哥哥姐姐在看书或做作业,母亲坐在一张大桌子旁边做针线,我们两个小一点的坐在母亲边上看着小人书。”这样的“肃静时刻”不仅使孩子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自我控制的习惯,还使他们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你们同孩子谈话,命令他的时候才进行教育。”其实,我认为那种潜移默化地影响才更深刻,更加根深蒂固。所以,一个家庭的良好读书氛围对孩子十分重要,远大于我们的说教。第二,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坚持每晚读书的习惯。这一来要求要求孩子放学能够及时完成作业,每晚都能有15——30分钟时间静静地读课外书,养成每晚读书的习惯。

2、养成开口诵读的习惯(更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们)。“诵读”是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是很有效的传统语文学习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无论是对积累、理解和表达都很重要。“诵读”本身也是语言实践,每天用15分钟、半小时读读精彩的文章或片断,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感知和领悟能力。在诵读基础上熟记背诵一些经典的语言材料,更是受益终身。

3、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帮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时可在读物上圈点、勾划、批注,读书后可摘抄好词佳句,可记录读书卡片,可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把从读物中吸收的营养,通过落实在纸面上而加以强化。

第三,为孩子推荐优秀的童书。即使优秀的读物,也不是适合所有的孩子阅读。这就需要我们来帮助

孩子选择。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读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书的外部形式很感兴趣,可选图文并茂、装帧新颖的童话、民间故事、儿童诗和儿童报刊等。现在,我想向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适合我们孩子阅读的图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中国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动物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当名人小的时候》《丁丁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舒克和贝塔》《木偶奇遇记》《小猪稀里呼噜》《爱心树》《淘气包马小跳》《绿野仙踪》……

这些书中的故事要么短小有趣,要么想象奇特,要么情节曲折,要么充满知识性,它们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扇未知、智慧的窗户,相信当孩子沉浸在里面的时候会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和快乐的。

第四,让孩子能坚持来读课外书籍。如果孩子能养成持久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这就更需要家长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建议如下: 一定内容。要读的书一经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一本一本地读的习惯。

二定时间。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要定量。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制定读书计划。根据某本书的具体情况规定孩子每天读的页数。

下面,请您回答自己几个问题,如果您的答案为“是”,那您一定是一位称职的好家长:

1、您是否有时为孩子念故事书?

2、您是否曾邀请孩子把他读的书读给你听?

3、您是否和孩子讨论过他所读课外书的内容?

4、您的家庭是否有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

相信大家在听了以上问题后,更加明白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做法。

愿我们的孩子能够在生命的早期就能养成阅读的习惯,把阅读视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高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有效指导 篇7

1. 结合教学内容写信练笔

小学生喜欢把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告诉自己亲近的朋友和同学, 他们通常用写信或是发电子邮件的形式来分享自己的收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写信的形式,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是一种很好的练笔方式。因为对这种形式, 学生熟悉, 容易接受;相反, 如果都采用作文的形式去练笔, 难度相对较大, 效果也不见得就好。

小学的语文阅读主要是对教材的阅读, 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就要根据教材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写信练笔。根据课文内容去写信练习, 是学生对课文学习内容的回顾, 也是对文章内涵的再次把握。学生在练笔中重温课文的内容, 在练笔时再现课文情境, 在笔端流露出自己的认知和情感, 落笔时习得行文的技巧和方法, 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 在学习了《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后, 我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写一封信, 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许多学生在信中都能复述聂将军把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时给日军官兵写的那封信的内容。通过写信练笔, 学生进一步回顾了课文的内容, 再现了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日本孤女的场景, 也再次见证了两国人民的友谊。结合教学内容写信练笔, 通过直击事情的经过, 直面人物的内心, 既把握了文章的重点, 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又加深了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2. 延续课文情节写信练笔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 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故事性, 而小学生对故事的情节历来很感兴趣。但课文的情节通常都很短, 学生都希望知道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情况, 特别是想知道故事的结果。例如, 学习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后, 就有许多学生问:“老师, 高尔基的儿子现在做什么?也会写文章吗?也是一位文学家吗?……”学生的思想天真, 想象力丰富, 我们必须加以引导。写信练笔, 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自己去想象、完善故事的结果。

引导学生延续课文情节写信练笔, 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但是延伸情节时, 要告诉学生, 应遵循课文脉络进行合理生发, 不能脱离原有情节去乱写。同时要注意选择情节有吸引力的、能让学生有一定想象空间的课文去延伸续写。续写应是对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之后的自然之举, 文章的主旨在续写中应得到秉承和升华, 情节的发展也应是合理的。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后练习题之一, 就是要求学生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课文通过高尔基写信教子的生活小事, 反映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智慧。通过代高尔基的儿子回信练笔, 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只要他们叙述的故事合情合理, 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遵循事物发展规律, 就可认为是优秀的回信。宽松的要求, 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也会使文章的主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 抒发情感写信练笔

古语云“情动而辞发”。对于情感真挚强烈的文章, 我们需要让学生在悟情、动情中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文章的情感线索是学生走进文本的绿色通道, 只有把握情感线索, 才能感悟文本, 体验真情, 产生共鸣。学生在阅读和感悟之后进行写信练笔, 可以让他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真诚和真情的现实世界。

课文《花瓣飘香》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安慰妈妈, 小女孩虽然舍不得, 但还是忍不住摘了一片带着露水的花瓣, 双手捧着来到妈妈的病床前;而她的爸爸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沙, 他常常来信叫小女孩听妈妈的话, 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一直记着爸爸的嘱咐, 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孝心。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如果让她给爸爸写封回信, 她会写些什么呢?教师可以据此创设情境, 让学生以小女孩的口吻写回信。这种练笔, 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故事之中, 练笔最终练出的是学生的亲情味和人文性。因为真诚质朴的亲情能在学生的回信中体现, 传统永恒的文化能在回信中传承。这种回信练笔能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 既是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 也是学生与教材和人物的互动对话, 可谓一举多得。

4. 阐明事理写信练笔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教师课堂育人的过程, 也是帮助学生树立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阐明事理的写信练笔, 可让学生感受深刻的人生道理, 同时也能让学生与文本和作者进行深度对话, 走入理智的世界, 让学生变得成熟。

例如, 《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是巴金所写的一封回信。他在信中勉励孩子要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让生命开花, 表达了他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 给人以启迪。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封信的内容, 体会作者巴金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回信, 显然孩子来信在先。在教学中, 不妨让学生根据巴金的回信, 合理想象, 以家乡孩子的名义写一封信给巴金。教师可以让学生推测家乡孩子来信的内容, 想象家乡孩子的困惑和精神向往。正是有了孩子的来信, 才有了巴金的回信, 才让我们看到了巴金对下一代的亲切关怀。因此要写好孩子的来信, 不能凭空想象, 要把握巴金信中的内容, 感受巴金大彻大悟的人生情怀, 将孩子的心声与巴金的愿望有机地联系起来, 把他这种割舍不下的家乡情与无私奉献的生命观融进去。

如何有效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8

一、采用有效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验家和教育理论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句话:“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更为强烈。”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抓住学生的强烈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对活跃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而且小学生年龄小,新鲜有趣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喜欢学。比如,小学语文中很多课文可以运用表演的方式演示出来,因为具有趣味性,会强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表演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小狮子》这篇课文时,因为属于对话形式,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书中小狮子、大树、狮子妈妈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这样学生就会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而且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学生就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热情。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并给学生营造一种适合阅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做到入情入境,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以及阅读内容的丰富多彩。这样,经过反复的阅读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而且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因为这种阅读方法的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喜爱音乐的白鲸》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种阅读情境,因为文中提到白鲸喜欢听《蓝色的多瑙河》这首歌曲,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这首歌,并当做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这首歌的渲染中阅读本篇课文,这样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阅读热情,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反观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大部分都是由老师带着读,因为他们觉得小学生年龄太小, 没有过多的思想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就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但是,很多体验都是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才能体会到的,所以,我们应该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提倡个性化阅读,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六年级下册《人生礼赞》这篇课文,因为是首礼赞人生的抒情诗,我们就可以采用学生自读和互读的方式,并让学生彼此之间对这首诗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真切认识到优秀品质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不同的语气去读,仔细感悟这首诗中的文字,这样的阅读效果要比传统的老师带着读的方式好得多。

四、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背诵十分重视,但在现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是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如我在教学《万年牢》一文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先谈谈课题后的疑问,此时学生的兴趣很大,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内心所想:有的说:“万年牢”是说某种东西特别牢、耐用;有的说可能是有人犯了错误,要坐一万年的牢狱,就叫“万年牢”……同学们听着伙伴们的回答都把猜测的目光投向我。面对个个天真活泼、求知欲很强的孩子,我因势利导地说:“你们刚才的想法都好。那么课文中的‘万年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后就知道了。”当学生第一次读完课文,’没有找出明显的答案时,学习兴趣有些低落,于是我又向学生提出:“‘万年牢’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面对这个易解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又一次高涨,很快地找出答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万年牢”的不同含义,组内交流之后在班级汇报。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体会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又如;我在《鸟的天堂》一课教学结束时,其中一位学生提出了“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了就离开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时是早晨,怎能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又怎能说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这个问题,我又让学生通过读书,查阅大量的资料相互交流,最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深化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主题。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读代替教师讲,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教学任务,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把阅读教学改革落到实处。然而,方法可以不断变换,但是有一点是始终不能变的,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把学生当做阅读教学的中心。而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高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有效指导 篇9

结题报告

东海县安峰玉良小学 姚以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对小学生的阅读作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看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了阅读量,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三是重视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操作性阅读”。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生现阶段还无法要达到这个目标,为农村小学生未来着想,我想通过本人的研究给我校学生阅读活动找到有效地方法,给孩子们的童年烙上文化的印迹,增添书香的色彩。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有效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内和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2.有效阅读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课内和课外阅读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形成学校创新教育的新思想,并以本课题为载体,形成学校创新教育新特色。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研究内容:

(1)调查我校学生读书现状,通过听课、座谈、观察等方式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找出学生对阅读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对现状进行分析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 通过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获取一系列数据

(2)完成调查报告《我校学生阅读现状分析》和初探计划《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从何做起》。

(3)以《课标》为依据,根据各年级的不同制定研究方案。(4)更新观念。组织老师深入学习讨论,通过理论研究,认识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家长学校的平台,转变家长的观念,以取得家长对研究的大力支持。

(5)结合学校开展的“中华魂”读书活动,设立班级图书角等,营造阅读的教室氛围。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资料更是浩如烟海。因此,我们将对与本课题有关的部分图表、数字、符号、书刊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佐证和补充。

(2)调查法:对照新课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如,运用问卷调查等。

(3)个案研究法:结合本校实际,对个人或个别的班级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对他们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查,收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了解他们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一些积极地教育引导措施。

(4)观察法 :阅读学习分为课内阅读学习和课外阅读学习,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我们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老师。观察老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阅读的条件。观察学生是否进入了阅读学习的情景。

(5)行动研究法:让学生参加阅读实践活动,感知阅读学习带来的不同变化,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从而树立科学发展观,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坚持终身学习的人。

(6)经验总结法 :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边探讨边进行,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六、研究过程

(一)调查分析,掌握情况。为了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我所作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制作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表,对本校五年级的 1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村学生课外书籍少;课外阅读的时间短;阅读方法不正确;家长的指导性不强;缺乏课外阅读氛围。另外,在升学压力面前,教师、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报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态,从而冷漠了

阅读。此项调查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为研究工作的展开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二)学习交流,提高认识。

1.为了便于研究,我学习了有关课外阅读指导与研究等方面的书籍,如:《小学生阅读指导艺术初探》、《小学生阅读的有效研究》等,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和理念为我们开展阅读指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讨论交流,畅谈教学经验,评论他人做法,实现共同进步。

(三)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针对学生年龄段特点,积极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在班里老师还亲自给学生介绍一些书籍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热爱读书。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还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学生。平日里,我们总会挤时间阅读教育专著,阅读文学名品,有时还和学生们一起在室里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努力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领路人。

3.积极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热情。良好的氛围是行动的催化剂。在学习园地里,张贴“书香校园”、“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等热爱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宣传标语;在班级中,创办图书角、读书乐园等,这些带着书香气息的氛围再次点燃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四)重视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1.固定读书时间。为了确保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我帮助学生进行了合理的时间安排。把每天中午到学校后的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时间,虽然只20 多分钟,但是学生们读得津津有味。读书的内容结合实际而定,有时是自己选定的文学作品,有时是老师们选定的阅读材料。每次学生读书时我们都会和学生在一起,共享阅读的快乐。另外,合理安排家庭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每天的必做作业,每次规定至少半小时,每次阅读的内容还要求做简单记录。

2.交给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要求学生阅读时眼睛仔细看,口里出声念,大脑反复想,手里不停记。这种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教学生会制作读书卡,写读书笔记。告诫学生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读书时要及时记录下自己阅读体验。

(五)开展读书活动,强化阅读有效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阅读能力。如:师生共读一本书。在规定的时间里,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阅读内容,如童话故事、经典著作、科普知识等,师生相互交流读书收获,共享读书乐趣。全班学生共读一本书。这项活动最受学生欢迎,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学生们就同一本书畅谈自己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感受,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还有小小征文比赛、口语交际比赛、小小班级辩论会、读书交流会、我是小诗人等阅读实践活动。

(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阅读指导策略。

自开题研究开始,我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精心设计课外课教案,上课外阅读指导研讨课、课外阅读汇报交流课、读书笔记写法指

导课。课后听课老师们的评课,及时进行研讨交流,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改进。

七、研究结果与成效

课题研究近两年,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归类如下:

1.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获得了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相关方法和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中逐渐形成了可行性的理论基础,也为以后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些资料和数据。

2.通过研究,创设了浓郁的读书氛围,营造了书香校园,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和理解。

3.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发言、口语交际、习作、语文成绩诸方面。农村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明显提高。

4.学生掌握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如大声朗读、摘要法、浏览法、精读法。同时还教会孩子们摘录、剪贴、做卡片等积累的方法。

5.研究中开展了许多阅读实践活动,有征文比赛、口语交际比赛、小小辩论会、读书交流会、我是小诗人。这些活动锻炼孩子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孩子语文素养,在学组织的双语阅读竞赛中前三名全是本班选手。在这中间我也尝到课外阅读给我教学带来的巨大的喜悦。通过活动孩子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模式。带动了我校所有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研究的热情。

6.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撰写论文。我的《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论文相继发表、获奖。另有《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设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两篇论文在县乡两级双语阅

读推广活动中交流。将孩子的作品结集成册,并在全校推广。学生的小学生阅读手抄报、作文集、小诗集也成为我校推广双语阅读的亮点受到教研室相关领导好评。

八、不足与反思。

存在问题:

1.由于首次独立进行课题研究,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缺少理论框架的支撑,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有些力不从心。

2.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些不足,有闭门造车的感觉。

3.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不够及时,很多有指导意义的图片、文字资料没有作好记录。

4.在探索阅读指导课、交流课方面力度不够,学生掌握自主、有效的读书能力还不够强。改进意见:

1.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篇10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广泛而深远。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阅读的氛围,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首先要鼓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能燃起学生阅读之火的,首当其冲要数阅读氛围了。对于阅读氛围的营造,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效果明显。首先,教师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作为语文老师,我带头读书,在情感和行为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营造阅读的氛围。实践已证明,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除了以身作责,我还进行好书的推荐工作。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阅读兴趣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推荐时首先要迎合学生兴趣。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的人物等。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淘气包马小跳》能畅销全国了。

2、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纯净学生的精神世界

阅读名家名篇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名家名篇的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名家名篇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就会感受到名家名篇对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其实,我们并不期待名家名篇能教会学生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暖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发学生心中善良的、温柔

三、教授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氛围营造了,兴趣激发了,也有书读了,这样去读书,仅是走马观花式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去积累、去运用,可以说阅读的收效甚微。要想让学生爱读、会读,读得有效,还需要科学的读书方法。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这也是阅读效果的有力保证。阅读方法有很多种,大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我们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浏览法。当今世界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量大,可以说书籍浩如烟海,人们不能对所有的文章都详加研究。对于那些篇幅较长的或内容不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可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写法等。

2、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等,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今天上课所选的《智慧的美丽》就属于此类文章,指导阅读时,不仅让学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让学生找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最后还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明白关爱别人是美丽的,要学会关爱他人,想着他人。

3、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者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圈、画、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4、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它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写摘要、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对于中高年级学生,特别要提倡写读后感。写读后咸属于创造性读书,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增强了阅读的深度,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习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培养阅读的习惯,增强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好的教师不仅传授阅读知识、教会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质疑问疑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所帮助,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搭建展示的平台,凸现阅读的个性化和人文性

一池清水,只要拍击,就会产生陈陈涟漪,学生的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我把开展的各项丰富的活动作为学生阅读的“激活点”,让他们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如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诗文朗读会、猜谜语、读书征文等,学校也定期开展一些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如读书征文比赛、手抄报评比、阅读知识竞赛、“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比赛、童谣朗诵会、成语接龙等。这不仅让学生体会阅读带来的甘甜,同时这一次次的阅读实践活动又转化成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书、好读书的动力。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为了使学生都有一对强硬的翅膀,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通过宣传、指导和各种活动的开展,使课外阅

高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有效指导 篇11

近几年,中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一直在不停地倡导,但是高考指挥棒这个大前提不改,其他一切只能是“理论上操作”。语文无论怎么变,最终还是要考字词、病句、现代文、文言知识、小作文、大作文,这些都是需要平日里下苦功夫才能练就好的。一般的文化生都学习得如此辛苦,那么像我这样所教的艺术生,更应该如此。

不少艺术生自诩为“个性”,他们的个性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趴在桌子上约周公,低着头嚼东西,埋着头看言情武侠小说,上数学课补做语文作业,上语文课补做英语作业,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在抽屉里寻找半天的课本,老师批评几句就横眉冷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鉴于此,我对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如下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探寻: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实际上,兴趣是很重要的东西。关键是什么样的课外读物才让学生产生兴趣呢。太过熟悉的不会感兴趣,一点都不了解的不会感兴趣,而真正令人产生兴趣的是一些不太熟悉的、不太了解的或者知道的不是很清楚的读物,让人读起来轻松愉悦,同时又有新鲜的感觉。这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到了新知识。 我在教授《鸿门宴》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白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也为了去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枯燥感,便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关于刘邦、项羽、范增、张良、樊哙、项伯等人的生平趣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那些平日里在课桌上打盹的学生也兴趣盎然地听着课,尤其是在讲解的精彩纷呈时,不少学生还会情不自禁地举手,与老师探讨一番。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带了一本书走进教室,就是《汉朝那些事儿》,暗示他们老师所讲的很多趣事都是出自这本书,你们若想了解更多,就来看这本书吧。这是一本闲书,是一本有趣的课外读物,既能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更能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我还故意利用下课时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如饥似渴地阅读这本书,引得许多同学都来向老师借这本书。这次老师的引诱法,取得了小小的胜利。

二、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句话出自宋朝朱熹的《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对付我们这些自诩为“个性”的学生,实在是妥帖不过了。我们很多的学生其实还是蛮喜欢课外阅读的,只不过他们是利用上课时间阅读所谓的课外书籍,而这些书籍简称为“低品位”。什么叫低品位书籍,说白了就是家长和老师都不让看的黄色书籍或者质量低劣的读物。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埋头苦读,时而挤眉弄眼,时而泪眼婆娑,时而嘴角上扬,时而紧握拳头,时而心潮澎湃……见此状,我想出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招数。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阅读,那我就专门留点时间让大家阅读,尽情地阅读,堂而皇之的阅读,但是阅读完了,就得好好地“享受”。某日,我给班上同学一节课的时间阅读那些“低品位”书籍,很多同学欢呼万岁,心情异欢激动,精神抖擞,笔直笔直地坐在位子上,各个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心爱的宝贝,名正言顺地摆在课上,学生坐在座位上看,老师坐在讲台边看,好一派和谐的景象。教室里只听得到翻书的声音,和某些同学咯咯的笑声,多么的惬意啊!临近下课时,同学们似乎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意犹未尽,老师的一声声话语,打破了安静的教室,“请同学们把自己手中所看的书籍,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摘抄在练习本上,同时写一篇感想,下周一交上来。”奇了怪了,平日里,只要布置写作文,教室里就会有一番唏嘘,但是今日却异常的安静,安静得让人害怕。星期一的时候,所有的同学都把作业交上来了,而且做得比往常都好,作文也不是往日的流水账,比想象中的好很多。看来,偶尔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招数还是很有用的,这就是所谓的雅俗共赏。

三、读书要全面读,最好不要断章取义

一天晚上,一位女学生,拿了厚厚一沓纸给我看,当我拿到手上时,只见上面的文字有些在下面画了横杠,当时心想:“这孩子不错,看书还蛮认真的,还知道勾画重点,不错!”借机表扬了她一番,没想到,她的回答让我很诧异,她说:“老师,这部小说我没看完,只觉得上面有些句子可以用在我的作文上,为了让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也为了让我的作文出彩,我就把那些我可能用到的句子画下来了,文章这么长,不愿意看。”这个女孩还是很认真的学生,想不到她也是这种思想,当然这并不一定就不可取,但是为了提高语文水平,提高写作能力,这种阅读方式未免太焦急了。其实写作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一个整体思维,整体地去谋篇布局,仅有一些好句子是不能构成一篇好文章的。甚至有的同学,阅读文章是,掐头掐尾,看看开头,读读结尾,中间太繁琐,忽略不看。这样的阅读是没有什么趣味的,真正精彩的部分是在过程,也是很多学生不愿意看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做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要持之以恒,敢于欣赏过程,体会过程的魅力。

课外阅读有时候就像品一杯名茶,慢慢地品,慢慢地尝,你才能品出其中真正的味道来;课外阅读有时候就像抽一支雪茄,慢慢地吞,慢慢地吐。你才能领略其中真正的味道来。

上一篇:学生军训拉练感悟下一篇:9月团日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