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强弱》教学反思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流强弱》教学反思

《电流强弱》教学反思 篇1

课堂做得比较好的是: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应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我使用了课件使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了电流,对电流形成了深刻地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基础。

课堂中不足之处:首先是引课,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灯泡发光的亮暗程度来预测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许多学生思维发散太远,不容易引出该课的教学。若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得出或许比学生来猜测效果要好些。其次,本节课要求实验操作性强,但由于学校办学条件有限,实验器材严峻不足,学生自己准备的实验器材不够充分,这样实验环节就会太乱,实验效果也会不好。再次,提问应该有针对性,避免“是不是、对不对”等简朴的提问方式,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作用,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分为集体回答和个体回答相结合的交互形式。知识的强化训练还应加强,比如:电流之间的换算的情况。

《电流强弱》教学反思 篇2

下面我就结合《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过程谈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有效实施的反思。

1. 三维目标有效实施应起于问题

三维目标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应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求证、问题的解决中得到有效的实施。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就是通过解决相关的问题, 从而形成相应知识, 使相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发展与创新, 离开问题而纯粹讲知识, 就只能是满堂灌知识, 学生不知道知识从何而来, 也不知道知识有何用。学生只是装知识的容器。例如本课设计上, 许多教师的做法是直接分析实验现象, 从中得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学生也许会记得该结论, 但无法将之变成自己的知识, 更不用说提高技能。而我通过五个问题的探究, 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的问题, 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 将知识纳入自己的体系, 能力就会在问题的解决中得到有效的提升。过程与方法本身就是指知识形成的过程,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在此过程中所用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过程而得到方法, 而离开问题去讲过程、讲方法就像是闭门造车。在问题的探究、解决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倾注情感, 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经历失败的痛苦, 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生的信心, 从而正确面对不同的问题, 正确分析不同的问题, 这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的有效实施切入点是问题, 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都离不开问题的设计, 在设置问题时应从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维障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难点着手去思考, 提出的问题要有深度, 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2. 三维目标有效实施过程在于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程三维目标, 重点推崇探究性学习, 致力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将课堂的主阵地交还给学习的主体———学生, 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学习课堂。探究性学习基本分为七个步骤, 但由于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特点、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性特点等。我认为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不可能面面俱到, 而应有所侧重, 在不同的课堂上学生应有不同重点的探究性活动。如本课探究性学习的重点应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如何由旧知识 (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到猜想 (逆向思维得到磁感线切割部分导线、联想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替代磁铁周围的磁场) ; (2) 由实验收集的证据分析归纳, 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而其他探究过程不会少, 但不会成为这堂课的重点。

3. 三维目标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

新课程标准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起主导作用, 问题的提出、解决、探究都在于学生, 那教师是不是多余的呢?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何处呢?许多教师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 教师就是为学生服务的, 主导就是帮助学生, 其实这是一种不全面的看法。

教师的主导地位包括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供服务的内容, 但远不只这点内容。三维目标能否有效地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如本课中, 在课堂引入部分, 许多教师的做法是直接给出本课的探究目标———感觉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看似目标明确, 学生就可以直接按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我在目标给出前设置一个问题:能不能找到一个这样的电路, 没有电源也能形成电流呢?这样引导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强烈的冲击 (学生才学不久, 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电源”) , 而此问题与之形成鲜明的“矛盾”。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从内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内在的学习动机, 对三维目标的实施效果明显强于前者。又如本课中, 学生在搜集证据后的分析过程中, 一般教师的主导做法是依次分析三个实验现象, 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磁通量的变化, 这样做会让学生的思维障碍得以忽略。而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磁铁拔出、插入, 引导他们的思维从切割感线转移到面积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上来, 再分析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让学生自己验证。在分析开关通、断时, 学生就会得到极度成功的喜悦, 而得出一个惊叹 (原来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线圈所在处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 。而此时我再抛出一个巨大的“难题” (导线切割磁感线简化图如图5, 磁感应强度B并没有发生变化, 但电路中还是产生的感应电流, 为什么呢?) , 经过分析学生能在头脑中形成“顿悟” (产生感觉电流的条件可能有两个“变化”) , 自然而然地了解了“磁通量的变化”这一重点, 这就是知识形成的过程。

从上分析可知, 学生的探究成效如何, 三维目标落实如何?其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教师要做到主导精彩, 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 (1) 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 特别是分析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何处是难点?形成知识的思维障碍在何处?从而有针对性地通过问题进行引导。 (2) 认真分析教材, 理清知识的形成过程, 该知识与前面知识的联系, 于后续知识的作用, 从而做到承前启后地主导, 同时要分析清楚哪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如何加以引导? (3) 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提问能力, 提问的技巧, 提问的艺术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上, 一个好的问题能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空。

《电流强弱》教学反思 篇3

设计意图:

为了更形象地体现音乐的强弱,根据孩子们对动物的了解与喜爱,我设计了这样节音乐活动。从倾听到动作表现到分角色,层层深入,实践中大家可以确实地感受。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熟悉游戏音乐,能根据音乐的强弱变化来变现相应的动物。

2、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想各种强弱不同动物的动作。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重点:能区分音乐的强音和弱音

活动难点:根据音乐创编动物的动作

活动准备:音乐《强音和弱音》

动物课件:头饰,老虎,大象,熊猫,小兔,小猫,青蛙,蝴蝶。

过程:

一、热身运动《身体音阶歌》

二、1.请欣赏音乐,猜动物的名称,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强弱来表现不同的动物,尽量每次表现的动物要有所不同。

3.师幼共同整理创编动作。

4.总结刚才模仿的那些动物,谁是强的?谁是弱的?

三、幼儿分角色表演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清楚知道这种动物是强或者弱,听到相应的音乐开始做动作,不是自己的音乐就停止不动。

2.邀请其他老师一起进行音乐游戏。

3.老师分析乐曲,有A和B两种音乐。

A的音乐比较沉重,恐怖的声音。

B的音乐比较清脆、动听。

四、结合音乐《强音和弱音》使用了不同的乐器进行配乐。

1.认识乐器并共同探讨分别用什么乐器表现强音和弱音。

2.合作使用乐器演奏乐曲。

五、结束部分

1.引导孩子有序地收回乐器。

2.用好听的节奏说再见。

教学反思:

打击乐《加油干》性质鲜明、节奏明快、乐曲生动、有趣的歌词深深吸引着幼儿,是一首劳动号子曲。节奏大家肯定非常熟悉,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为了更好地将节奏乐和劳动的音乐融合,我根据我班幼儿节奏乐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了此次活动。整堂课我以“勤劳的人”的角色扮演进行互动,充分运用图谱、节奏谱等教具,让孩子们以勤劳的人身份先进行集体有节奏地的身体动作。孩子们兴趣十足,在愉快地劳动中都能较熟练地掌握节奏,我准备了石头、勺子等这些打击乐器,幼儿看着图谱就能把节奏打出来。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还是比较强的,能够创编出各种动作,能根据音乐的快慢创编出不同的动作。如娜娜说用拍肩来表示慢的音乐,用跺脚来表示快的音乐;还用拍腿和拍手表示慢和快的音乐……总之孩子们说出了许多他们的感受,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幼儿对打击乐器的操作很感兴趣,孩子们个个全身心投入活动中。

打击完节奏后幼儿总是停不下来,管不住自己的乐器,喊的我喉咙都痛。这节活动和我预先设想的结果差别很大,存在很多问题:

1、我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学方法的选定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要以创新的思想上好每节活动。同时,平时要注意加强好幼儿的常规。

2、活动中我应尊重每一幼儿个性,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比如让幼儿集体讨论:不在演奏的时候,如何管好自己的小乐器,不让小乐器发出噪音,通过讨论,指定规则,要比教师强制性管教好得多。

3、活动中要善于营造情感氛围。有人说过:开展好一次活动,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幼儿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了活动的成功与否。

但由于使用的不多,而操作不是很熟练,部分幼儿的节奏掌握的不够好,特别是操作沙锤的幼儿,节奏不能很好掌握,后调换了两次都是这种情况,看来对沙锤的使用还需加强,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加强练习等。另外由于音乐比较快,所以部分幼儿节奏没跟上。整体效果比较好,以后打击乐活动要多进行。

中班音乐课教案《素质训练强弱比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962字。

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雪花和雨滴》》:中班音乐教案《雪花和雨滴》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唱歌曲,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初步认识前奏、间奏和尾奏,借助已有经验、PPT和教师的引导,创编歌词并演唱,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音乐《雪花和雨滴》教案吧。

《电源和电流》教学反思 篇4

张从东

首先是引入新课,我们往往都认为引入新课一定要采取一些新奇吸引人的手段或情境,其实,对于电源和电流的入门课,最简单的最贴近实际生活的就是最有效的入门,我从谈谈身边的用电器入手来引入新课,学生感觉到现在以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要研究的知识就是和我们联系非常紧密的知 识,而且,这个知识并不象平时家长所教育的那么可怕。其次是对于重难点的处理:

1、电流的形成

用课件来展示电流的形成过程,让电流这个抽象的知识变的形象化。非常有助于学生对电流形成过程的理解。

2、电流的方向

通过上课发现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在讲完电路以及电路图后再介绍更好,这样还可以及时地设置相应的练习,例如:指出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以及标出电路中电流方向的习题等。采用先让学生探索,教师再纠错的教学方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通过这节课,我感觉到教师注重教学中的变化。开始我们备课考虑的因素不同,我们设计的教学方法会因这个因素而侧重。当我们了解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没有备课中没有重视的。我们在上课时就要机智地去处理,随着因素的改变要改变自己的教学。

本节课是电学第二章的开篇,从课题来看,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的知识;但是从对教材的分析来看,这节课的很多内容,特别是对“电源”和“电流”的两个概念的理解,上升到了理论的层次,特别是要用到学生在上一章《静电场》中所学到的知识去对电源的作用和电流的形成重新认识,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比较高,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讲授与探究”的教学方式。并自制了教具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与理解。在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与评委老师以及学生的 交流,通过自我反思,形成以下几点得失以自勉。

一、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把握课堂讲授深度。

在教材上本节课的篇幅及内容相对较少,但是要求学生要从新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如果平铺直叙的灌输给他们,学生们没法把刚学过的静电场的知识和初中学过的关于电源和电流的知识统一起来。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从生活到课堂,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引导过程。本节有三个知识点:电源、恒定电场、恒定电流。

在“电源”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从闪电的照片,创设提出问题的情景;从初中学过的“电流形成的原因”到刚刚学过的“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引领着学生一步步的深入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里,新旧知识的过渡环环相扣,学生的理解与认识顺理成章。

在设计“恒定电场”教学过程时,我发现教材在这一部分有非常大的变化,对原来导体中的电场的形成不做讲解。所以我也大胆的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说明性讲授,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到对“恒定电场”的“动态的恒定”进行理解,顺利完成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最后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恒定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及其后果、电荷在恒定电场力作用下为什么做“匀速率”运动等问题,加深学生对“定向移动”的 理解,把教学活动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恒定电流”。

在进行“恒定电流”的教学中,教材用了比较大的篇幅解析了一道在微观条件下理解电流的例题。这个知识点历来是一个难点,所以我在讲解时关于“恒定电流”的定义、单位、方向、标量性等问题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然后用了两道有梯度的练习来让学生对电流的定义加深印象,又设计了一道传统的练习让学生认识电流的微观表达形式“I=nqSv”,最后才让学生对书上的例题进行分析和解题。有了前面难度由浅入深的练习的铺垫,学生对这道“难”题的理解也就“难题不难”了。

二、各种教学手段灵活应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发挥自己的特长,一方面制作了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多媒体课件;另一方面,为了课堂演示的需要,自己制作了电路实验的示教板。同时,为了方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在演示时使用了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多种手段的采用,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我在整节课中,通过提出问题→猜想→理论分析→实验演示→例题巩固的方式逐步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从自然现象开始,提出物理问题,自己分析探究电荷在电场中的发生什么样的移动,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率运动,再通过分层次的问题设计,理解电流的微观表达形式,最后解决教材上的例题。这一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着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 体的课程功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课后认真反思,也有不太如意的地方。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面关于“电源”部分的教学内容花的时间过多,后面讲“电流”时显得太匆忙,有前松后紧的感觉。

二、课堂小结不仅局限于知识点的小结,还要包含学法的小结,本人忽视了这一点。特别应该把这节课中对电流的微观表达式的推导与理解的思维方式作一小 结,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

三、本节课应该让学生亲手实验,但由于实验器材缺乏,在分析力电流是否让灯泡发亮有先后顺序时,没能实现学生亲身经历通过实验归纳结论的过程。这样,在缺乏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对电路实验的学习,学生学习显得被动,属于灌输性学习。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篇5

物理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和社会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正因为如此,物理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的现象“楼道中感应灯的原理”入手,让学生设计电路,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根据学生画的电路图引入课题,学生感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和重要作用。

在复习过程中,以电路为基本线,结合生活和社会实际,例如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以及家庭电路的接法,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研究物理和生活联系的实际,尽量使学生不是感觉物理知识很枯燥、乏味,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提高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由于复习面太宽,知识内容多,操作起来时间上显得有些紧张,特别是时间安排上,感觉前松后紧,电路图的练习不够,家庭电路和实际相连的知识讲解过于匆忙,应该进一步通过讲解和学生的阅读来加强,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能通过实验进一步说明,效果会更好,实验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通过实验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篇6

一、据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难易) 判断

相同条件下, 表面积相同的金属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 (容易) , 则该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反之金属性越弱。如:室温下, 把表面积相同的少量钠、镁、铝分别加入到滴有1~2滴酚酞的水中。结果钠与水剧烈反应, 溶液很快变红;镁与水反应缓慢, 溶液慢慢变为红色;铝与水几乎不反应, 溶液颜色没有变化。所以它们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是:Na>Mg>Al。

二、据金属单质与同浓度的同种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难易) 判断

一般情况下, 表面积相同的金属单质与同浓度的同种酸反应越剧烈 (容易) , 则该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反之金属性越弱。如:室温下, 把表面积相同的少量钠、铁、铜分别加入到同浓度的盐酸中, 钠表面有大量气泡, 铁表面有气泡但比钠少, 而铜表面无气泡, 则金属性:Na>Fe>Cu。特殊情况:铁、铝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不能用金属与冷的浓硫酸、浓硝酸反应来判断铁、铝与其他金属的金属性强弱。

三、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则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反之金属性越弱。如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NaOH为强碱, 镁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Mg (OH) 2为中强碱, 铝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Al (OH) 3为两性氢氧化物, 所以金属性:Na>Mg>Al。

四、据金属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判断

一般情况下, 金属性较强的金属能够将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Fe+CuSO4=FeSO4+Cu, 则金属性:Fe>Cu。特殊情况:金属性很强的钾、钙、钠以及金属性比它们更强的金属不能将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 不能通过它们能否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判断金属性的强弱, 因这些金属首先会和水发生反应。如:把金属钠加到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Cu (OH) 2↓+Na2SO4

钠没有置换出铜, 但钠的金属性比铜的强。

五、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一般情况下,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 (H) 、Cu、Hg、Ag、Pt、Au]中, 越靠前的金属, 金属性越强, 越靠后的金属, 金属性越弱。特殊情况:Pb>Sn, 这是由于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条件不同造成的。金属性是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能力的强弱, 而金属活动性是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的强弱, 两者偶有不一致的情况存在。

六、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 金属性逐渐减弱。如第三周期从左到右的元素依次为:Na、Mg、Al等, 所以金属性:Na>Mg>Al。

同主族金属元素从上到下, 金属性逐渐增强。如第ⅠA族从上到下的元素依次为:H、Li、Na、K、Rb、Cs等, 所以金属性:Li<Na<K<Rb<Cs。

七、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判断

在原电池中, 电子是从原电池的负极金属流出, 从正极金属流入, 所以, 一般情况下, 负极金属的金属性强于正极金属的金属性。如铜、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时, 锌是负极, 铜是正极, 所以金属性:负极金属 (Zn) >正极金属 (Cu) 。特殊情况:如果较活泼金属不与电解质溶液反应或发生钝化, 而较不活泼金属能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 则较不活泼金属做负极, 较活泼金属做正极, 这时反而是正极金属的金属性强于负极金属的金属性。如镁、铝及氢氧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时, 由于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而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所以铝是负极, 镁是正极, 而金属性:正极金属 (Mg) > 负极金属 (Al) 。

八、据电解时阳离子的放电顺序表判断

一般情况下, 在阳离子放电顺序表[Ag+、Fe3+、Cu2+、H+ (酸) 、Fe2+、Zn2+、H+ (水) 、Al3+、Mg2+、Na+、Ca2+、K+]中, 越靠后的金属离子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越靠前的金属离子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弱。特殊情况:其他金属与铁比较金属性强弱时应根据Fe2+的位置, 不是根据Fe3+的位置。

九、据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稳定离子时吸收能量的大小判断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金属离子时要吸收能量, 失电子越容易, 吸收能量越少, 金属性越强, 失电子越难, 吸收能量越多, 金属性越弱。如:1mol Na→1mol Na+时吸收496kJ热量, 1mol Mg→1mol Mg2+时吸收1451kJ热量, 1mol Al→1mol Al3+时吸收2745kJ热量, 所以金属性:Na>Mg>Al。

摘要: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它的应用非常广泛, 但在教材中的介绍非常有限。归纳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明确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两个易混淆的概念, 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元素属性强弱的判断。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学反思 篇7

成功之处: 1、 导入。上课铃响起,问学生“听到什么了?”“什么发出的”“什么能转化的声能?”“电脑从何而来?”引出并板书“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电铃用电,消耗了电能,转化成声能;教室里的电灯消耗电能转化成光能,你还知道哪些消耗电能的物体?学生举例。教师归纳板书“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什么传输电能?教师归纳板书“导线——传输电能”。电灯、电视……不能一直工作,需要有元件来控制。教师归纳板书“开关——控制电路的装置”。总结出组成电路的构成。学生思维清晰,效果水到渠成。

2 、电流教学。这个环节,我采用类比法。把电流和水流类比。水流从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电流从高电位流向地电位(告诉学生正极电位高,负极电位低)。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水流和电流区别:水流是先后依次流过;电流是电路中的自由电子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此时在总结出:①电流形成:电荷定向移动形成(可以是正电荷,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时反向移动);②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不知之处:本节课应该让学生亲手实验,但由于实验器材缺乏,在分析力电流是否让灯泡发亮有先后顺序时,只是教师进行的示范,没能实现学生亲身经历通过实验归纳结论的过程。

《电流强弱》教学反思 篇8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深刻地理会了方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分析:喜爱这样课堂的人更多,原因是:教师讲的少,自己动手机会多;课堂比较轻松;具有挑战性;但也有同学反映部分同学没有积极性,玩了两节课,什么也没学到;同组的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机会;这些迹象表明在探究课中如何调动全组同学的积极性?组内成员间如何协调?教师如何有效监控各个组的动向?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厂矿企业强弱电设备维护与管理 篇9

本文根据用电设备类别及工作环境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恶劣环境中的强电及弱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以期能够提高当前恶劣环境中强弱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计划外支出,降低运行成本。

一、工业控制用仪器仪表

随着我们目前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厂矿企业中采用的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工业计算机、信息化终端、自动控制仪表等在厂房中的大量运用,这些设备对工作环境洁净度要求非常苛刻。对于安装于生产现场的整体式自动化仪器仪表,通常要根据环境条件要求一定的防护等级,一般为IP60以上的外壳防护要求,用水冲洗设备较多的环境为IP65以上,才能防止高压喷射水流的入侵。

仪表在现场配线时应该严格使用品质优良的信号屏蔽线,并专门桥架敷设,与强电线路分开布置,这种线路敷设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信号干扰情况的发生,现场应用实践证明,某些当时与强电线路共架敷设且带有屏蔽层保护的信号线路虽然当时没有干扰情况的发生,但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电缆桥架内积累灰尘开始增多,使用环境水汽湿度变大等情况发生,信号干扰的情况还是会发生的,所以现场施工中应严禁图省事将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敷设于同一电缆桥架内。

二、强电设备管理

这里说的强电设备为220V380V6000V等,区别于24V等仪器仪表设备,在厂矿中这类设备一般表现为电动机、变压器、供配电箱、站内设备、变频器等。

强电设备故障危害大,严重的会导致区域性或全厂性停电,导致生产骤停,引起生产流程设备非正常带载停机,处理难度大。安装于生产现场的配电箱、配电柜等因工作环境较差,应该根据安装环境选择合适的箱体,安装于爆炸性粉尘环境的配电箱、柜应该选用防爆型设备,安装于粉尘、水等环境但非爆炸粉尘环境的箱体应选择密封防水、防尘型,用水环境较多的应选择带防雨檐的配电箱,使用两年就发生明显锈蚀的配电箱应根据要求换装不锈钢箱体,对于现场配电箱、柜应该每日检查箱门关闭情况,锁具损坏的应及时修复,防止灰尘入侵。安装于配电室内的配电柜、变电站设备应加强日常检查工作,每日巡检设备运行情况,应保证箱门闭合正常,柜体整齐划一,回路标志清晰。防止回路标志缺失或不清晰的情况发生,设备更新或改造后应该及时对供配电回路与标志的一致性进行检查,及时的检查和纠正能够防止错误停送电等误操作的发生,这是避免出现停送电安全事故的重要保障。

随着现在工业现场对设备调速要求的不断提高,或是提高设备的启动性能,目前厂矿企业使用大功率变频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其容量从几千瓦到几百千瓦不等,目前比较知名的有ABB、富士、三菱、西门子等品牌。变频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用电设备,其强电部分与弱电部分共处一体,电子元器件集中,制造精密,主要采用IGBT来进行电流逆变,工作时发热量非常大,不仅变频器内部设有冷却风机,在其安装的柜体上同样需要设置冷却风机。容量较小的变频器一般散热风扇与设备组成一体,此时应该经常检查保证配电柜柜体通风良好,防止变频器冷却风形成内循坏导致温度不断升高,使得变频器热保护而停机,实际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因柜体密闭导致散热内循环,使得配电柜柜体烫手的情况发生,遇到此种情况应该及时对柜体进行整改。大功率变频器一般为高压变频器,采用小功率变频单位组合排列的方式形成高压,此类变频器一般在柜体上部设有专用的冷却风机,同时设置风道将热风排至室外,以保障散热效果,室内可设置空调以调节室温。对于此类散热风量大并排气室外的高压变频器室,应该设置百叶式门窗,以防止室内出现排气负压,即影响散热效果,又会导致门窗无法打开,每年对进风滤网进行一次彻底除尘,以保证散热效果。

三、防止突发性掉电

通常情况下,在电网突然停电或送电的过程中,如果供电电网带有大量感性负载,或者变压器突然上电或掉电,会形成浪涌电压,电压峰值较高,超出用电设备承受范围,就会导致受电设备受损。一般厂矿企业应该根据用电等级设置双回路供电系统,计划内停电时,应做好停电保护措施,如停电前对弱点设备如工业计算机、仪表、程控机、监控系统等先行正常停机断电,再停电网电源。通常情况下,对于计划内的停电,因为准备措施比较充分,所以一般不会造成较大损失,而对于计划外的突然停电,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设备受损,作为突发性掉电的应对措施,对于不能断电的弱电设备应该根据需要设置合适容量的UPS不间断电源保障供电不间断;对于普通精密设备应该优先采用浪涌保护插座进行浪涌保护。

对于厂矿企业的供用电设备,应该根据生产现场实际使用情况,灵活管理,完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故障扩大化,并经常检查安全用电隐患,防患于未然。

摘要:在厂矿企业中,用电设备集中,且工作环境一般振动、粉尘、湿度大,应根据用电设备工作环境、精密程度等实际情况采取合适有效的维护与日常管理措施,以提高供用电设备的工作可靠性,保障生产运营,降低维护管理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关键词:供用电设备,仪器仪表,保护措施,维护管理

参考文献

《电流强弱》教学反思 篇10

2、在探究过程中,把课本上用电阻丝加热煤油的探究实验变成观察灯泡的亮度或铅笔芯熔化蜡的探究实验,改变教材已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让学生自己针对教师给出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学生能有目的的去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对探究实验中要观察的物理量能做到心中有数,观察的目的性更强,把教师要我观察变为我要观察,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和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得到调动与发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还学习了探究新知识的方法。同时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作实验,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增强了物理的亲和力。增加播放“一度电的作用”的录像,渗透节能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3、实验中要注意电源电压的选择与电压表、电流表量程的选择及读数。

《电流强弱》教学反思 篇11

首先由电动机入手,我给学生首先演示电动机的转动,第一次演示故意没有把磁铁放上,结果通电后没有转动,于是一位同学指出原因。这样设计使学生知道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部件磁体。

然后是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解释为什么要用铝棒,不用铁棒呢?学生能从密度的角度分析得出在体积一样的情况下,质量小,惯性小,运动状态容易改变。然后我介绍我们实验室用的是铜管,和铝棒一样质量小,用它们还有一个原因学生也分析出来了,那就是不会被磁化,就不会被上方的磁体吸上去或者被下方的磁体吸引增大摩擦力。

在解释好装置之后,我们一起又画出了切面图,讨论出如何画导线,并用类比的方法解释为什么电流由里向外是打点而由外向里是画叉。相信学生会很容易的记住。然后按照课本上的步骤分别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共计做了三次试验,由第一次实验得到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第二次和第一次比较得出,磁场对电流的力的作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第三次和第二实验比较得出:磁场对电流的力的作用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并提出问题,还有一种怎样的组合,学生也能说出,在实验四的基础上,再改变电流方向再做一次实验。并得出如果改变实验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那么受力方向就没有变化。然后向学生提出:是不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呢?师生通过演示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的情况,发现导体棒没有运动,说明此时不受到力的作用。我以为这种拓展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有好处的,这是一种辩证的逻辑关系。磁场可以对电流有作用,也可能没有力的作用。在实验的过程中还发现有的时候导体棒没有运动,我告诉学生铜管经过长时间的氧化导电性能会变差,每次实验前应该用铁砂纸打磨一下。老师在演示的时候也会把一些粉笔灰弄在铜管和轨道上面,这是应该清理一下。并让学生观察老师关闭开关的时间比较短是什么原因?学生仔细的观察实验装置后可以发现是采用短路的方法,电流比较大,所以要通电时间短。并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采用短路得到大电流呢?学生通过思考提出是不是电流大了,通电导体受到的力也变大了呢?顺着学生提出的猜想进而研究受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提出两个因为,一个是电流大小,一个是磁场强弱。在改变电流大小之前,提出问题,如何改变电流大小,可以起到复习欧姆定律的作用,学生提出的方案有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源电压等方法。对于改变磁场,我一开始希望用强磁体吸附在马蹄形磁体上,后来发现不行,原因是强磁体的同一个磁极可以吸引马蹄形磁体的两个磁极。后来改用小电动机上的磁体,并用吸引大头针多少的方法简单的向学生证明了磁性强弱的不同。发现效果比较好。我想这样虽然没有按照书上的步骤,但是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是有好处的(力有方向和大小,研究完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之后是不是应该要研究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而且对于后续学习如何改变电动机的转速或者是如何改变线圈在磁场中的转速(受力大小)都有帮助。

判断酸、碱强弱的几种方法 篇12

常用的实验方法有:

1.相同条件下,比较两种酸(或碱)溶液的导电性;

2.配制一定浓度的酸或某酸的强碱盐溶液,测定pH;配制一定浓度的碱或某碱的强酸盐溶液,测定pH;

3.将一定pH的酸(或碱)溶液稀释100倍,测定pH的变化.

例1为了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甲、乙、丙、丁、戊五人分别选用下列试剂进行试验:0.10 mol/L醋酸溶液、0.10 mol/LCH3COONa溶液、pH=3的盐酸、pH=3的醋酸、CH3COONa晶体、NaCl晶体、甲基橙、pH试纸、蒸馏水.

(1)甲用pH试纸测出0.10 mol/L的醋酸溶液pH=4,则认定醋酸是弱电解质,你认为这一方法正确吗?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乙取出10 mL0.10 mol/L的醋酸溶液,用pH试纸测出pH=a,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到1000 mL,再用pH试纸测定其pH=b,要确定醋酸是弱电解质,则a、b应该满足的关系是______(用“等式”或“不等式”表示)

(3)丙取出10 mL0.10 mol/L醋酸溶液,滴入甲基橙试液,显红色,再加入醋酸钠晶体,颜色变橙色,你认为这一方法能否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______(填“能”或“不能”)

(4)丁用pH试纸来测定0.10 mol/L CH3COONa溶液的pH值,发现0.10 mol/L CH3COONa溶液的pH值为12,则认定醋酸是弱电解质,你认为这一方法正确吗?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5)戊将pH=3的醋酸和盐酸,分别加水稀释成pH=4的溶液,醋酸加水加得多,则认定醋酸是弱电解质,你认为这一方法正确吗?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解析:(1)0.10 mol/L的醋酸溶液pH=4,即c(H+)=1×10-4 mol/L<<0.10 mol/l,说明醋酸溶液中醋酸只有部分电离,所以可以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

(2)10 mLO.10 mol/L的醋酸溶液稀释到1000 mL时,若CH3COOH为强电解质,则pH应为a+2,因为CH,COOH为弱酸,加入水促进其电离,所以pH应小于a+2,即b

(3)向10 mL0.10 mol/L醋酸溶液加入CH,COONa晶体,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橙色,说明c(H+)变小,抑制了CH3COOH的电离,即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且因c(CH3COO-)增大而使电离平衡向左移动,能说明CH3COOH为弱电解质.

(4)0.10 mol/L CH3COONa溶液显碱性,说明溶液中CH3COO-发生水解,生成了弱电解质,故可以说明CH3COOH为弱电解质.

(5)向CH3COOH中加水多,说明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稀释过程中电离程度增大,故要达到与盐酸一样的H+浓度,所需加水量大,故也可以说明醋酸为弱电解质.

答案:(1)正确(2)b

例2要证明某酸是弱酸,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将串联一小灯泡的该酸溶液与串联一相同的小灯泡的硫酸并联,接通电源后若该溶液上的灯泡较暗,则说明该酸是弱酸

(B)测定该酸的钠盐溶液常温下的pH,若pH>7,则说明该酸是弱酸

(C)用该酸的溶液与金属锌反应,产生气泡较慢,则说明该酸是弱酸

(D)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该酸的量大于硫酸,则说明该酸是弱酸

解析: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取决于自由离子浓度的大小,而离子浓度大小不仅与电解质强弱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有关,假设该酸为强酸,若其溶液的浓度很小,其离子浓度也就很小,灯泡仍较暗,故(A)项错;(B)项,常温下该酸的钠盐溶液显碱性,说明该酸的酸根离子发生水解,生成了弱电解质,所以可以证明该酸是弱酸,故该项正确;(C)项,可能是弱酸的原因,也可能是该酸浓度较小的原因,故该项错;(D)项,该酸也可能是一元强酸(如盐酸),故该项错.

答案:(B)

在高考中,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通过两点体现,一是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与比较;二是设计实验,探究某物质是否为弱电解质.同学们不妨做如下练习.

1.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F是弱酸的是()

①常温下NaF溶液的pH大于7;②用HF溶液做导电性试验,灯泡很暗;③HF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④常温下0.1 mol/L的HF溶液的pH为2.3;⑤HF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⑥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⑦1 mol/L的HF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A)①②⑦(B)②③⑤

(C)③④⑤(D)①④

2.某小组为探究草酸具有弱酸性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双选)()

(A)将草酸晶体溶于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褪色

(B)测定相同浓度的草酸和硫酸溶液的pH

(C)测定草酸钠(Na2C2O4)溶液的pH

(D)将草酸溶液加入Na2CO3溶液中,有CO2放出

3.在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双选)()

(A) 1 mol/L甲酸溶液中c(H+)约为1×10-2 mol/L

(B)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 10 mL 1 mol/L的甲酸恰好跟10 mL1 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

(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的导电性比盐酸溶液的导电性弱

4.为了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利用下面的试剂进行实验:0.10 mol/L氨水、NH4Cl晶体、醋酸铵晶体、酚酞试剂、pH试纸、蒸馏水.

(1)甲用pH试纸测出0.10 mol/L氨水的pH为10,据此他认为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你认为这一结论______(填“正确”、“不正确”或“无法确定”),并说明理由______.

(2)乙取出10 mLO.10 mol/L氨水,用pH试纸测出其pH为a,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 mL,再用pH试纸测出其pH为b,他认为只要a、b满足以下关系______(用等式或不等式表示)就可以确认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

(3)丙取出10 mL 0.10 mol/L氨水,滴入2滴酚酞试液,显粉红色,再加入CH3COONH4晶体少量,颜色变浅;你认为这一方法能否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______(填“能”或“否”).

(4)丁同学的方案最可能是(答出实验操作方法、现象与结论)______.

答案:

1.(D) 2.(B)(C) 3.(A)(D)

4.(1)正确常温下,0.10 mol/L一元强碱溶液(如NaOH)的pH为13,而0.10 mol/L的弱碱因其不能完全电离而小于13,故甲的判断正确.

《电流强弱》教学反思 篇13

1.1 弱电系统管理方面的不足

当前一些管理和维护弱电系统的工作人员抱着弱电系统能工作就不算有问题的心态, 管理和维护弱电系统, 非得等到弱电系统出现大问题才进行维修。殊不知, 弱电系统是集成度比较高的系统, 它的管理及维护需要按照传统设备管理与维护方式进行, 先将其进行合理的划分成多个部分, 再对每一个部分进行高效性的管理和维护。

1.2 没有专业的维护设备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即使工作人员发现弱电系统存在问题了, 靠他们手动管理也不能及时、准确的将问题解决。对于弱电系统的维护, 应该在发现问题后很快找到问题的根本并快速策划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而显然目前还不能做到上述所说的。

2.1 弱电系统控制回路的特点

弱电系统的弱电控制包含弱电有触点控制和弱电无触点控制两种类型。大多数弱电系统采用的是由继电器构成的有触点控制回路。这种控制回路虽然有很多优点, 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 它要求断路器控制回路必须符合强电控制电路的基本条件:弱电有触点的控制回路要求选线控制必须确保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控制一个相应的对象, 并切还得有明显指示表明。弱电有触点控制回路, 它的断路器一定得具备模拟量功能, 可以准确的表达电路器开、关位置信号, 并且能在断路器自动断电、和原位置不对应时及时显示出相应的提醒信号。弱电有触点控制回路有一个对一个控制和一个对多个控制的选线控制方式。根据应用性判断一个对多个的选线控制方式大都适用带有多组发电机组的发电厂, 而对于普通的小变电所则采用一对一的选线控制方式。

2.2 弱电系统的作用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 一个电力系统的变配电控制回路可以采用强、弱电结合方式来控制交配电回路, 当然也可以在二者之间选其任意一个。弱电系统以其优越的性能赢得广大科学人员的喜爱。弱电系统可以在以小电流、低电压为操作电源来控制信号和测量回路, 这就大大的降低了二次回路设备对绝缘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弱电控制系统被采用弱电选线技术就得到广泛的应用, 从而使控制回路的设备数量极大的减少。更重要的是, 弱电控制系统有着高度的可靠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控制回路自身要求控制回路断路器的跳闸、合闸可靠性均要求十分高, 利用弱电控制系统实现控制强弱电的转换, 使操作相当简便易实现。

3 加强弱电系统的办法

3.1 增强弱电系统设计与运行的管理

从经济上、实用程度、产品先进等各方面考虑, 要设计出更加优良的弱电系统就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整体方案与规划, 再结合建筑物的用处、必要功能及服务功能做深层次的解析与总结。比如要上项目都有什么, 以及要达到什么要求, 知道我们要的是什么, 再交给设计方进行设计与创造。接下来就轮到建住方的责任。他必须要非常详细的了解设计方设计的方案, 主要有以下几点:弱电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监控对象是什么;系统使用什么样的监控方法;需要设备的数量是多少;系统的结构以及布局是怎样的;大体的预算费用。最后设计方与建住方在一起进行结果的敲定。如果双方在某些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再对有矛盾的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论证, 要求两者一定的有相关问题方面的专业人才进行辩论。具体如下:对弱电系统的排布尽可能的作统一方案, 例如弱电系统的电线管、线槽和其他系统中的线管、线槽、管道的排布。设计合理的布局使建筑物内部的所有设备安装方面相互适应。弱电系统的综合布线设计要求对明装的线管、线槽再定好水平上方位的基础上, 有充足的空间来进行垂直安装, 同时要考虑到与预埋线管和线槽的连续与整体的合理, 使其能实现隐蔽性的预埋作业。做好以上工作时并达成意见一致时也可以在不影响系统质量的前提下, 在费用方面进可能的节约。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 第一步, 就要从最初的弱电控制系统的设计阶段开始, 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好的基础, 争取从根本上解决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的相互矛盾, 以及使整体系统的部分更加和谐、功能性更强。第二步, 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必须要保持弱电控制系统周边环境清洁始终是清洁的状态, 并且要求十分严格。

3.2 加强弱电系统维护和管理的制度

要加强弱电系统的维护以及管理, 就需要建立完美的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的制度, 一切依照制度办事。这就要求值班的工作人员对弱电控制系统设备实施全小时运行监督管理, 阻止无关人员的任意进出以防止出现事故, 心中始终记得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当然也需要有一份完整、有效、科学化的弱电控制系统故障应急方案, 以便在工作人员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解决, 这样就为弱电控制系统功能性的恢复以及安全问题提供了一份保障。除此之外, 也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弱电控制系统设备的基本材料和技术档案进行管理和整合, 这样即使有工作人员变动的情况也不会阻碍监护工作的继续进行。要做好弱电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就必须得日检、周检、月检进行规律化的科学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专业的技术人员日夜辛苦的钻研使得弱电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越来越科技化和现代化。弱电系统的接地线如果不与强电交流的接地线和电网的零线短接、混接以及接地线不形成封闭的回路, 就能保持长时间的可用性。用于弱电系统中的监控系统和其他的专业设备的接地线是铜芯绝缘软线, 保证安全高效率。

参考文献

[1]翟伟盛.浅谈弱电系统管理及维护[J].消费导刊, 200 (10) :27-48.

上一篇:小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下一篇:小学一年级帮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