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讲座主持词(精选13篇)
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美好季节,技师学院迎来了20xx届的3000余名新同学,首先,我代表学院向刚刚融入到盐城技师学院这个大家庭的新成员表达真诚的祝福,欢迎大家!
同学们,20xx年对技师学院来说是振奋人心的一年,我院电气工程系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惠希奇同学作为江苏省唯一参赛选手、中国队电气装置项目唯一选手,参加了于8月11日至16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与来自世界41个国家的选手同台竞技,并勇夺电气装置项目银牌,为父母争光、为学院争光、为国家争光!
从年龄段上来看,在座的各位应该全部都是90后,与惠希奇同学刚入校时年龄相当,90后的同学们热情洋溢、青春活跃、聪慧自信,是家庭、学校、更是国家的希望,但是90后孩子们的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学校、家庭和社会,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和一味地只重视文化学习是产生问题的根源,如何解决这一代人的心灵问题,成就更多的惠希奇,是每一个家庭的心愿,每一位老师的目标,或许我们学习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能够找到答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先人们精神的积淀,是千百年来精华的传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拥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学院近年来高度重视传统文的学习和推广,开展了以学习《弟子规》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就是希望能够借助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孝心和仁爱之心,帮助同学们走出心灵冷漠、价值观缺失的心理困惑。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为大家邀请到同为90后的牛文荣老师为我们开设主题为“学习传统文化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专题讲座。牛文荣老师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90后,从学习《弟子规》开始,一直在弘扬传统文化。牛老师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地做汇报,开设汇报演讲上千场,用自己的经历拯救了无数个家庭,受到极大好评。20xx年,牛老师获得由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会与海峡姓氏文化研究院颁发的第一届中华姓氏文化奖、中华孝文化传承奖,她撰写的新书也与20xx年8月全球发行,受到广泛关注。 同学们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听、认真思考。下面有请牛文荣老师为我们作讲座,大家掌声欢迎。 总结:同学们,刚才牛文荣老师以她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感人至深、意味深远,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相信大家一定深受触动,我对同学们提几点希望:
一是能够从思想上端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形成于以往的岁月,却渗入了每一个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凝结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创新和发展,是始于过去,融透现在,直达未来的一种价值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所不可比拟的。
二是能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一的观点、爱国主义精神、重视精神追求、尊师重教、孝顺父母都是它的精华所在,这些精神不能丢、永不过时,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根本。
三是能够以实际行动践行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吃苦耐劳等传统美德,积极参与到学院将要开展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来。在生活、学习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严格要求,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中国文化特色词指的是反应带有中国特色的、绝无仅有的事物、事件、或感念想法的词汇, 这些词语在西方文化中是不存在或具有很大差别的。如何将中国文化特色词翻译成英语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长期以来, 中国文化特色词翻译的英译一直困扰着许多翻译工作者, 因为中国文化特色词汇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而有些中国文化特色词虽然可以在英语中找到类似的表达, 但却不能完全体现出汉语词汇的意义, 有些即便是能找到对等语, 但其文化内涵意义又是有差异的。
2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特征
中国文化特色词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2.1 唯一性
人们进行语言交流时离不开一定的文化, 不同的民族国家, 有着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 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存在异文化所没有的事物。中国文化特色词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的载体, 其英译值得考究。比如, 对旗袍cheongsam, 二胡erhu (a two-stringed bowed instrument with a lower register than jinghu) , 宣纸xuan paper, 围棋I-go, 气功qigong, 四合院quadrangle, 贞观之治The Benign Administration of the Zhenguan Reign Period等独有事物和独有说法的翻译。
2.2 嵌入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很多中国文化特色词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翻译中涉及的意义, 有字面意义, 有字里意义包括文化内涵;有时意义在字里行间, 有时有意在言外。特别是不少习语, 是脍炙人口的措辞表达, 不但言简意赅, 而且生动形象,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 东施效颦、南辕北辙、卧薪尝胆、杞人忧天等。
2.3 多义性
如果说汉英词语表达的概念完全相同, 汉英互译就会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译者就只需逐字逐句地做好翻译工作, 甚至可以使用机器代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汉语中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往往一词多义, 可对应到英语中的几个词, 这就给译者的理解和选择带来很大的困难。例如汉语中的表职称、官衔的“副”字就有极其丰富的含义, 如“副主席”, “副县长”, “副教授”, “副主任”, “副经理”等。但在英美文化的副职概念中, 并无与汉语“副”字彻底对应的词语来囊括所有副职, 而按照不同场合和不同表达的需求, 这个字可以译为vice, deputy, associate, second等, 这就需要在翻译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4 词义空缺
即便在英语中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语言, 有些中国文化特色词在西方文化中还是存在的, 然而唯有一定程度上的对等, 在词义的宽度上是不完全一致的, 这些有大有小的不重合、不对等的部分造成词汇空缺, 导致因历史、地理、宗教、习俗、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社会礼仪等文化差异, 在英语中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例如, 饮食文化中的“馄饨” (wonton) 、“锅贴” (guotie) 、“粽子” (zongzi) 等中国特色食物都应选用音译法, 且若是外国人没见识过的或不了解的食品, 还要进行加注。再如, 有些中国文化特色词能在英语中找到近似的表达方式, 但却不能完整地表示出汉语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有时找到的是文化内涵意义不同的对等词语。例如, 鸳鸯 (affectionate couple) 、元宵 (sweet dumping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年糕 (rice cake) 、牌坊 (memorial archway) 、天干 (Heavenly Stems) 、地支 (Earthly Branches) 等。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互相交融, 不可分割。因此, 人们进行语言交流时就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然而, 由于民族间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尽相同, 文化交流时可能就会产生文化冲突。比如, 在做汉英互译时, 前者里有些词在后者里没有对应词。所以, 处理好汉英语言间的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下面是处理汉英文化特色词翻译的几种方法。
3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方法
中国文化特色词种类繁多, 处理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在此笔者着重选取以下几种进行探究。
3.1 直译 (literal translating)
直译是指对应的词语在目标语文化信息的原文中, 即在满足目标规范的前提下, 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改变部分的言语和文字的顺序, 但仍保持原有的内容。直译不但能够完全或基本保留原语外形, 而且能完满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能保留原文的意境和风格, 较适合于翻译所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相同或近似的情况。从形式上看, 直译分为完全直译和部分直译, 完全直译即逐字逐句进行翻译, 可以在两种语言表达方式完全相同的情形下使用, 当然这种翻译的方法不是翻译的常态, 是翻译中两种语言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偶合使然, 因此不可以强求, 这时就需要其他翻译方法来进行翻译。翻译时不保存表达方式, 改变词序和句子成分, 但保留原文主要词语或关键词语即部分直译, 因此, 是否是直译的关键在于原文核心词汇是否保留。单从词的角度看, 直译的优点是通过保存原文中的所有字词或者以实词为主的核心词汇保留了原文的特色, 缺点是只能翻译出其字面意思, 不能更好地传达其文化内涵。当然, 在词语翻译的方面, 在原文词语本身有明确的含义, 且译语词语具有生命力的情况下, 直译法一定是首选方法。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时采用直译法可使译文尽量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及神韵。例如:《三字经》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文房四宝 (th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黄帝 (Yellow Emperor) ;中秋节 (the Mid-Autumn Festival) ;丝绸之路 (the Silk Road) ;针灸 (针刺疗法和灸治疗法的合称)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一寸光阴一寸金 (An inch of time is an inch of gold.) 。再如, 中国成语“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译成“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看似神形兼备又契合英语谚语, 实则不然, 从宗教文化角度来说, 道教文化中的“天”与基督教文化中的“God”并不能够相对应, 要保持道教概念和再现文化特色需译成“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3.2 直译加注法 (literal translating plus explanation)
意义的内隐性和不言自明性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某些显著差异, 有时只进行直译不能完整地表述出中国文化特色词所要传达的意思, 尤其是翻译某些特色文化产物的定义时, 需要在直译的同时对读者理解时感到困难的词语进行加注, 深入的揭示词语的文化内涵, 使不知晓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了解个中文化内涵。注释是一种解释, 是为把原文内隐的意思尽量地表达清楚。加注法主要分为三种:夹注, 脚注和尾注。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主要采用夹注, 如汉语成语“叶公好龙”应译为Lord Ye’s love of dragons (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actually fears false respect) , 由于中国人因其文化背景, 立刻就会想到该成语比喻装作喜爱而实际恐惧、反感某事物的人, 不需要再进行解释, 而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异邦读者则无从理解这层含义, 这时就需要加注进行含义上的补充。再如, 为方便读者了解中国文化以便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四书”、“五经”、“六艺”应翻译成The Four Books (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e Mencius) ;the Five Classic (The Book of Songs, The Book of History, The Book of Rites, The Book of Changes,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Six Arts (propriety, music, archery, riding, writing, arithmetic) 。再如, 国学经典《红楼梦》中:
【英译文】When Hsiu-yen had followed suited and returned the rod to Tan-chun.“I’m going to fish like Chaing Tai Kung, ”he announced as he walked down the stone steps and sat down by the pool.But his reflection frightened the fish away. (Yang and Gladys Yang译) 译者为使读者了解“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这一典故的文化蕴意对“姜太公”加了脚注:Chaing Shang of the eleventh century B.C.was said to fish by the Weishui River (present Shensi) , hold a line with no hook or bait, three feet above the water, and saying at the same time, “Whoever is ordained, come and take the bait.”[1]
3.3 意译 (liberal translating)
意译就是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 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使译文流畅通顺。[2]很多情况下, 由于中英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迥异, 采用直译法有时可能晦涩难懂或拖沓累赘引起歧义, 这时就需要采用意译。例如, 烧纸这一祭奠亡灵的特殊文化习俗如果直接翻译为burn pieces of paper就失去了祭祀这一文化特征, 可译为sacrifice at one of the grave。再有夫妻肺片, 红烧狮子头等特色菜名曾被误译为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和Red burned Lion Head/Fried Lion Head (现译为Beef and Ox Tripe in Chili Sauce和Braised Pork Balls in Soy Sauce) 这类现象不胜枚举。再如, 成语“胸有成竹”不可译为have a bamboo in one’s breast, 而应该译为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另如, 清福 (an easy and carefree life/a life free from worries and cares) ;刑部 (the Ministry of Punishments in feudal China) ;压岁钱 (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a lunar New Year gift) ;癞子头 (a human head affected with favus/a favus-infected head) ;五湖四海 (all corners of the country) ;霸王别姬 (Farewell to My Concubine) ;吃不了兜着走 (to be in serious trouble) ;恭喜发财! (May you be prosperous!)
3.4 音译 (transliterating)
表达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事物或概念时使用音译法, 有助于保留汉语的表达方式及其文化内涵, 给读者传递最真实的信息, 享受最本源的中国文化。音译既可以避免因直译带来的文化损伤和文化误读, 又可以避免意译造成的译文冗长。中国特色词的音译是通过汉语拼音或方言发音 (拼音) , 在拉丁字母中找到相同或相近的拼写形式来实现。[3]前些年, 我国领导人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不折腾”一词可把翻译工作者“折腾”坏了, 译界学者对此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英译文:avoid self-inflicted setbacks (避免人为的倒退) , no dithering (不踌躇) , avoid futile actions (不做无用功) , don’t sway back and forth (别反复) , stop making trouble and wasting time (停止捣乱和浪费时间) , no selfconsuming political movements (不搞自我消耗的政治运动) , 但是最后还是以“bu zheteng”这一建立在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汉语拼音方案》基础上的音译法为准。对中国文化特色词采取“不翻之翻”, 即译音不译义, 可以把汉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恰当地再现于英语语言及文化中, 才能确保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和对受众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 例如:
孔子 (孔夫子) (Confucius) ;琵琶 (the pipa) ;豆腐 (tofu) ;胡同 (hutong) ;炒面 (chowmein) ;风水 (fengshui) ;太极拳 (tai-chi chuan) ;敦煌 (Dunhuang) ;满族 (Manchu)
3.5 音译加义译 (transliterating plus semantic translating)
音译只能传达原语的音符, 并不能揭示其意义, 因此将释义与之结合翻译, 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时使用汉语拼音音译, 让外国读者感受中国文化的“异国情调”, 然而有时只用音译, 可能使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难以理解, 所以需加上适当的义译, 这样更有利于读者的识记和中国文化的传播。笔者提议, 在音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时, 在不引起误译的情况下, 不妨以音译结合义译的方法为主, 这样更有助于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例如, 《易经》可译为I Ching (a work of great antiquity which was used as a book of divination.It has two parts, one o which is an omen text giving rhymed interpretations of ordinary country omens and bearing some resemblance to peasant lore of other countries.The other part of the text is a divination manual containing formulae such as those that have been deciphered on the oracle bones and tortoise shells) 。[4]:153《黄帝内经》中对阴阳、道、神明等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
【原文】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黄帝内经》)
【英译文】Yin and Yang serve as the Dao (law) of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all things, the parents of change, the beginning of birth and death an the storehouse of Shenming. (李照国译) 该译本中还对这些中国文化特色词进行了注解:Dao means the principle or the law of nature;Shenming refers to the intrinsic power of things responsible for the move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ngs.[5]
由于中英文化存在着广泛的差异, 原文中的阴阳、道、神明在英文中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解释, 故用音译加义译的方法, 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色, 又清楚地阐释了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另如, 在新版《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 佛跳墙被译为fotiaoqiang (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这样不仅回避了强行使用直译造成的误译, 还免除了意译可能导致的原文化特色的尽失。再如,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名的翻译大多需要使用音译加义译法, 来保证受众体会到“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文化:
盘古pangu (creator of the universe) ;夸父kuafu (a fabled sun-chasing giant) ;后羿Hou Yi (a legendary hero who shot down nine suns) ;伏羲Fu Xi (God of Fishery and Husbandry) ;神农Shennong (Patron of Agriculture)
4 结论
中国特色文化特色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的印记, 是中国人心理特征和思维的表达习惯, 很多情况下, 在英语语言中难以找到对应的译文, 因此, 需采用直译、直译加释义、意译、音译、音译加解释等方式来加以传译。无论科学与否,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 软实力的增强, 基于1958年颁布的《汉语标准拼音方案》的音译法越来越成为翻译中国特色文化词的流行手段。
参考文献
[1]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8 (1) .
[2]刘兰芳.直译与意译[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6) .
[3]熊欣.音译理论及音译产生的背景[J].中国科技翻译, 2014.2 (1) .
[4]田传茂, 杨先明.汉英翻译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1) .
“天津卫,始前明,改县府,是前清。天津城,像块砖,东西比,南北宽。天津卫,三宗宝,钟鼓楼,铃铛阁(音“搞”)……北门里,好热闹,商店开,放鞭炮。想美餐,东门里,冀州馆,路南里。曹秃子,是经理,焖的饼,有名气。熏驴肉,味鲜美,切卖者,内掌柜。”
天津卫过去是有名的“食都”、“食窝子”,有“八大成”、“九大楼”、“十大饭庄”,经营着众多津味名菜,但是在“数来宝”中为什么没有满汉全席、山珍海味,却大唱土得掉渣的焖饼呢?原来,看似档次不高的焖饼在天津老百姓的心目中却占有很高的位置。而且可巧的是,笔者的三代人都与天津的老味焖饼有着奇特的“饼缘”。提起饼来,说来话长,且听老朽慢慢讲来。
我们先弄明白什么是“饼”。“饼”这个名称在中国出现的并不算早,在先秦史料中尚未出现“饼”的字样,而称煎、炸、蒸、烤类面食为“饵”、“粢”、“ ”等,西晋束皙在《饼赋》中说,“饼之作也,其来近矣。”到了汉代有关饼的记载才多了起来。杨雄《方言》说,“饼谓之馄,或谓之 ”;刘熙《释名》说,“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 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其形而名之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为“并也”。在唐之前,“饼”还是一个类的概念,是对面食类食物的总称谓。
唐、五代时期,饼的概念发生了变化,除了仍将面条类食物称作“索饼”外,在日常生活中,“饼”就是类似面包类的食物。如从西域传来的“胡饼”,宋之后被称为烧饼、鏊饼、锅盔等。而在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蒸饼即是今天的馒头。
在《水浒传》中,武大郎是个令人深思的人物。网上评论说:“一个二等残废,在城区拥有小二楼的房产,娶有美貌娇妻,开有小作坊,在那个年代就算是个小富了。他是不会被逼上梁山的。”调侃归调侃,但大家都知道武大郎是卖炊饼的,有的地方为发展旅游经济甚至打出了“武大郎牌烧饼”。不过那是搞错了。炊饼不是烧饼而是馒头。武大郎应该是卖馒头的。
至于馒头有馅无馅,和包子有何关系,它们是否是诸葛亮发明的,因为离题远了,我们改日专文再议,此处暂且不表。
到了近现代,饼成为了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北方家庭的主食。老百姓日常烙饼用的是一种叫炙炉的圆形陶制品,凸面上有许多的透眼。过去几乎家家都有此物,大约已传承了千年之久。现在此物几乎绝迹,只有在沈阳道(天津的文物古董一条街)的摊儿上当古董卖。家常的烙饼讲究层多,烙法多采用煤球炉子的火,而且上面要洒一层乏煤球,使火候恰当,口感好。一般家庭烙饼时,每次都多烙几张,晾凉。第二天给孩子吃早点时泡在热豆浆或锅巴菜、老豆腐中吃。也可用来转天炒饼。炒饼最精者是三鲜焦炒饼,饼丝要经油炸,非常好吃。秋冬季各家多以大白菜切丝烩饼,有汤有菜,吃着舒服。焖饼要焖,加盖大火,以蒸汽收汤入味。品着滋味,吃着解饱。吃焖饼比吃烩饼要讲究些,除了品个滋味,还讲究俏头的时令。春天焖饼要放“探头青”的韭菜头,而且要卫南洼大任庄的韭菜提味,香气十足。吃三鲜焖饼、炒饼,要用时令海鲜。木樨焖饼、炒饼,口味鲜香,色泽美观。冬日则多以韭黄当俏头,放得虽少,但味道很窜。总之,各家焖饼做法不同,各有高招,食用标准就是适口者珍。
天津的餐饮文化中,饼的吃法更是丰富多彩。天津餐馆烙大饼不同于百姓家,先将面团揉匀,用擀面杖擀成长三尺、宽五寸的扇子面,用油5钱刷油,再从左起向右边叠四五层,然后用擀面杖上下推拉(以防止中间太薄,擀成大圆片),将饼放入铛内烙熟。烙时先烙正面,反过来用木锅盖压上小转,起鼓凸后,再翻个儿烧转,正面朝上出铛。烙出的大饼金黄色、芝麻花、柔软适口、层次均匀,无青边。烙饼的师傅常常用擀面杖敲打面案,从很远就能听到有节奏的“嗒嗒嗒”声。那可不是瞎敲,他是和灶上的师傅敲炒勺一样,在传递着只有圈内才听得懂的“电报密码”讯号。笔者还听说有的烙饼师傅能将烙熟的三尺大饼用擀面杖挑起,像转“二人转”的大手帕那样飞到后面的饼摞上。不过那只是传说,余没有见过如此神奇的“飞饼哥”。
天津卫吃大饼的花样品种很多,如卷酱肉、卷蚂蚱,有俗话说,“大饼卷蚂蚱——您家(夹着)吃去吧”。还有素焖饼、素炒饼、肉焖饼、肉烩饼、肉炒饼,味道各不同。老鸟市有个惠友居老师傅名刁振东,有一手焖饼的绝活。他的焖饼与众不同,饼不粘盘子,口感软但有嚼头,面味浓,俏菜香脆,可谓津门一绝。此外,辽宁路恩升饭馆有位王春彤师傅的焖饼也是津门一绝,穆祥珍大师曾登门求教。老厨师告诉笔者一个诀窍:“烩饼离不开姜,焖饼离不开蒜。”否则,出不来天津老味。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津金刚桥旁的老鸟市是条有风味特色的美食街。街上经营的品种集天津小吃、炒菜为一体,独特、质优、物美、价廉。老鸟市的焖饼,风味各异,有十多家经营。其中最为知名的焖饼有老鸟市姜记、三胜湧饭馆、闫记饭馆、祥顺居饭馆等家。
此外,河东地道附近郭庄子饭店旁边有个小酒馆,焖饼、烩饼的生意非常火爆。河西谦德庄、南市等大市场、小饭馆、小酒馆都有焖饼、烩饼。下小馆子上俩凉菜,来二两酒,酒足了,来碟焖饼或者来碗烩饼,花钱不多,亦菜亦饭,热热乎乎下肚,天津话叫“泰嗨”(舒坦)。
前些年,不仅是饭馆,连国营企业、大专院校、机关单位的食堂,都设专门窗口焖饼、烩饼、炒饼,三班倒的大企业,夜宵以焖饼、烩饼为主要食品。单位的大食堂焖饼不同于社会餐饮,焖饼时多用一些食堂加工的大锅菜、丸子炖肉的汤,职工自带凉饼加工,三分钱一份。当然,本单位食堂的焖饼更香,更有味道,更加实惠。
笔者可以说是吃着烩饼、焖饼长大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我考上了天津十一中学(现实验中学前身),那时的南开、耀华都是私立中学,学费很贵,一般家庭上不起。而当时公立中学只有十二所,收费很低,登报录取,有如上皇榜,荣耀得很。但是问题来了,我家住在海光寺,上学却要去八里台(现师大旧址),距离不近。怎么办呢?于是,12岁的孩子就开始骑自行车走读,中午在八里台与吴家窑大街把角的一家小餐馆就餐。
nlc202309041040
小餐馆地处要道,车水马龙,中午吃饭的人特别多。吃饭的人虽多,但点菜把盏者,却是鲜见,大多人都和我这个学生娃一样或者是自带凉饼花上3分钱请灶上帮忙加工成烩饼,或者是花上5分钱要上一份带菜的焖饼,那可是又有肉又有蛋,老远闻着就香。不过那样的美餐对学生娃只是一种奢望,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就这样,我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地在那间高台阶、挂着五色店招的小饭铺内和浑身汗味的苦大力朋友们挤在一条板凳上吃了几年的烩饼与焖饼。天津卫有句俗话,叫“二小吃焖饼——不觉(音“角”)闷”,是贬人不知趣、不自觉的意思。是说常吃焖饼会把人吃傻了,吃“二”了。可是我却自我感觉良好。正因为常吃焖饼,常接地气,使我懂得要自强不息,厚道做人。教我在复杂浮躁的社会生活中恪守做人的底线——敬畏天地,感恩父母,有羞耻心,担当回报社会的责任。
后来我去了甘肃支教,当了一名老师,听家里来信说,老父亲也情钟于焖饼了。笔者的父亲曾在旧时代的县衙当过“师爷”,即文书之类,写一手好颜体字。后来,水上登瀛楼慕名请他题写店名,他欣然应允,题写“水上登瀛楼”几个大字。饭庄要酬谢他,他说:“当年劝业场请华世奎题字,花了500块大洋。咱不能和大家比,你们就请我吃焖饼得了。”
水上登瀛楼是天津有名的鲁菜馆,有许多看家名菜。但是人家并不端大饭庄的架子,也卖深受游客欢迎的焖饼等家常饭。上世纪六十年代笔者回津曾到水上登瀛楼品尝焖饼,那焖饼俏菜精细,肉汤煨焖,鲜香可口,味道绝非一般可比,是用普通食材做出的大手笔。
之后,老朽一直致力于研究饮食文化。我的孩子也受到影响,“下海”做了厨师。他有幸拜在“八大成”的再传人、被誉为“一代儒厨”的马金鹏大师门下为徒,同时也得到了津菜大师姜万友、厨界前辈耿福林等大师的指点教导。后又被派往国外工作一年,因而厨艺得以长进。2001年在天津家常菜的比赛中,他以刀工精细、天津风味足的一道家常老味焖饼而一举夺魁,捧得金奖。
社会在发展。随着餐饮文化的多元化趋向,人们的口味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杂。不少年轻人热衷于叉牛排、品红酒、喝咖啡、啃黄油面包、吃意式披萨,有谁还会对灰头土脸的大饼再感兴趣?所以,炙炉、饼铛无奈退出了历史舞台。社会上的餐馆大多是什么菜赚钱卖什么。厨师炒菜是怎么省事怎么做。因为毛利低,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以焖饼、烩饼为主的饭馆了,更没有馆子师傅为挣个“块儿八角”的去为顾客费心费事地加工暖胃暖心的烩饼了。
但是,天津的老爷们儿还真有好这口儿、想这味儿的。这不,那位能“五鬼闹判”(看5个火眼),大翻勺能一次翻4条黄花鱼绝活的姜万友大师还经常去找我的孩子,一进门就亮开铜钟大嗓:“昆仑爷们儿,上焖饼!”
记住老天津味儿,莫忘这片热土上的那片情!
(下期预告:山德士上校不卖包子)
二、主持人抛砖引玉,简述到会情况,三、主持人语:这是广东川菜界幸喜的日子!
四、主持人语: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中国川菜美食节”新闻发布会的部分领导和嘉宾。
他们分别是:
1、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副主任,刘福和先生;
2、广东四川商会会长,刘从梦先生;
3、南方都市报副总经理,漠阳先生;
4、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秘书劳务处处长,郑强先生;
5、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信息处处长,何扬宇先生;
6、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经济合作处处长,周晓骆先生,以及广东四川商会在穗的各位副会长和其他领导,他们是;1、2、3、4、五、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单位主要有;1、2、3、以及广州的各大新闻媒体单位的朋友们;大家欢迎!
六、下面请广东四川商会会长刘从梦先生致欢迎词,掌声有请!
(刘会长致欢迎词5分钟)
谢谢刘会长。
七、下面有请南方都市报副总经理漠阳先生讲话,掌声欢迎!
(漠阳先生讲话5分钟)
谢谢漠总。
八、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广东四川商会常务副会长、四川商会餐饮分会会长李泽兴先生讲话,掌声欢迎!
李泽兴会长讲话5分钟
谢谢李会长。
八
(一)、下面有请广东王老吉公司的代表,介绍美食节相关活动的意义和总体情况。(15---30分钟)
九、,下面有请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副主任刘福和先生讲话;掌声有请!
(刘主任讲话15分钟)
谢谢刘主任。
十、下面有请,有请广东四川商会常务副会长、四川商会餐饮分会常务副会长,大四川火锅城连锁、冷锅鱼、巴食风川菜酒楼的老板“锁江饮食”集团董事局主席曾锁江先生(的代表)讲话,掌声欢迎!
曾会长(或代表)讲话5分钟
谢谢曾会长()。
川菜美食节准备到今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特别是厨师队伍的鼎力支持,为“中国川菜美食节”增辉添色。为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做准备,“广州添胜川菜大酒楼”的行政总厨黄坤先生;广州渝风楼,沸腾水煮鱼连锁的总厨曹辉其、广州陶然居大酒楼行政总厨()的团队彻夜赶制,为美食节作出了大量的工作。
让我们以再次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
下面有请广州陶然居大酒楼行政总厨“ ”讲话。
()讲话5分钟。
十一、下面有请广州川菜厨师界代表,国家特二级烹调师、全国烹调擂台赛第16期擂主,现任广州渝风楼,沸腾水煮鱼连锁的行政总厨曹辉其先生发言。掌声欢迎!
曹总讲话5分钟
谢谢曹总()。
十二、现在有请广东四川商会餐饮分会执行副会长,四川“沱牌向阳红”广州久川酒业董事长刘福来先生讲话,掌声欢迎!
刘会长讲话5分钟
谢谢刘会长()。
1、下面有请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副主任刘福和先生宣布“中国川菜美食文化节”开幕!
2、刘主任讲:我宣布,中国川菜美食节,开幕!
3、刘主任请留步,下面有请嘉宾上台为今天到会的各位领导,记者朋友们和各位来宾祝酒,有请!
广东四川商会会长,刘从梦先生;
南方都市报副总经理,漠阳先生;
四川商会餐饮分会会长李泽兴先生
广东四川商会常务副会长、四川商会餐饮分会常务副会长,曾锁江先生,国家特二级烹调师、总厨曹辉其先生
广东四川商会餐饮分会执行副会长刘福来先生,上台为今天到会的各位领导,记者朋友们和各位来宾祝酒,有请!
朋友们;
让我们高举盛满酒杯的“沱牌向阳红”,祝愿川菜美食节圆满成功!祝愿今天到会的领导、嘉宾、记者朋友们和各位川菜企业的经营者朋友们身体健康生意兴隆!万事如意!干杯!
藏鉴定知识讲座主持词
魏冠中
2009年8月1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国家文物局客座教授、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著名文物鉴定专家牛福中老师为我们讲授民间文物藏品收藏鉴定知识讲座。参加今天知识讲座有开发区各办(局)干部职工及大武口区教育系统老师及社会各界收藏爱好者。欢迎大家的到来!
俗话说“乱世储黄金、盛世兴收藏”,改革开放30年,国家迎来了国富民强的好时代。艺术品拍卖和民间收藏市场持续升温,艺术品收藏已成为了民间投资的一大热点。如今各种拍卖行、画廊、艺术博览会、艺术品公司等艺术品经营机构不断壮大,艺术品鉴定家、鉴定机构、鉴定研究单位也在逐渐兴起,艺术品创作、交易、收藏与鉴赏活动正日趋繁荣。而热衷于艺术品收藏的爱好者也越来越多,举办此次知识讲座,可增强大家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化艺术品的认知水平。
我们此次请到的牛福忠老师,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师从赵纹、郭凤惠学习绘画与书法,随父辈出入北京琉
璃厂,耳熏目染于古玩专家的敬业精神和精湛技艺,广闻博见,自身修养和专业水平得到极大充实和提高。涉及到古玩鉴定领域,先后直接受教于孙会元、史树青、孙学海等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专家,造诣颇深。多年来,在青铜器、古陶瓷、古书画及其它古玩领域的建树,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赞誉。现任国家文物局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特聘鉴定专家、美国东方文物收藏协会名誉会长、《鉴定》丛书作者。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牛福中老师为大家做民间文物藏品收藏鉴定知识讲座,大家欢迎!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压力,有时会因为这些压力和烦恼使的身心疲惫不堪。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人生的本质、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呢?我们怎样做才能领悟国学智慧,塑造快乐人生呢?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 为我们全校师生作国学讲座。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和感谢!
此次活动得到了区领导、局领导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面我介绍参加这次活动的领导和来宾: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领导和来宾在百忙中来参加我们的国学讲座!谢谢你们!
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 为我们作国学讲座!结束:
谢谢 精彩的演讲、再一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的 谢谢,谢谢您。通过 的讲解我们领悟到了国学的智慧和魅力,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能将国学的智慧和 传授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带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 精彩的演讲,感谢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和来宾,同时也感谢在坐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1.1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现状述评与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注意力投向文化,现实和文化间的联系更加广泛,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文化差异性与多样性。随着翻译“文化转向”的加强,翻译界展开了大量的关于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研究,其中不乏关于中国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方法和研究。文化负载词在古代文化典籍翻译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如何在跨文化路径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英译理论、实践领域中,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极富文化内涵的主题进行剖析,归纳出切实可行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的一般原则、方法与技巧,仍处于尝试阶段,尚需努力,找寻强有力的理论来指导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翻译,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重大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时代的一个重大命题即为 :中国文化“走出去”,越过文化间的障碍,以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交流。同时,应该看到中国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构成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方面,对于保持中国固有的文化身份、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融合,典籍翻译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随着中国作家莫言于2012年首获诺贝尔文学奖,世界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关注徒增,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的翻译功劳显而易见。中国文化典籍的对外翻译工作已引起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以及翻译界的高度关注重视。目前,如何进一步开展并深化中国典籍翻译事业,弘扬东方文化,使其与西方文化平起平坐,己成为译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典籍是中国文化和传统思想的结晶,它们的对外翻译有助于国人向世人展示华夏文明。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只有保证中国自身的文化身份能与西方文化平等,才能促进东西文化交融互补。新世纪华夏文化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的日益增长,迎来新的辉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中国典籍在世界上会更加受到关注,它们的对外翻译将更加重要。
1.3 中国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研究目标
目前,对跨文化的典籍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处于探索阶段,这一路径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从文本扩大到文本的源文化、译者、目的语读者的译语文化等许多跨文化交际因素。这为中国典籍文化负载词翻译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给人以启迪。本文力图通过解构主义视角,探讨典籍英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策。
2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2.1 拓宽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与文化负载词的认识----研究重点难点
认识中国文化典籍,需要突破原有模式。中国典籍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晶,在语言形式、思想内容、文化意蕴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现代作品的特点。中国典籍的特殊性还表现在 : 由于经受了历史文化的积淀,许多词语言简意丰,并反映着中华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状况,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这就要求我们对典籍文化全面的反思和深入的思考,以现代学术眼光出发,站在文化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翻译领域传统认为,典籍翻译的文本即为孔孟、老庄、先秦诸子以及唐诗宋词,和一些散文名篇。这样的认识过于局限,全面的中国文化典籍包括儒释道、文史哲,天文地理、文艺理论、书画艺术、工艺制造等领域,还有习俗制度、园林建筑等。
“文化负载词 (culture-loaded terms)”又称“文化术语”或“文化局限词”,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翻译中指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这些词汇反映了某民族在漫长历史的进程中逐渐积累,有别于他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负载词是标志民族文化的突出代表,富含民族性的文化典籍中含有大量文化负载词。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典籍翻译的关键。
2.2 解构主义 ---- 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
“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on) 也叫“后结构主义”是以Jaeques Derrida为代表的解构主义者对结构主义的反叛。它系统地消解了结构主义关于结构和意义等的思想 , 因而叫“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观最为关注的不再是文本和语言,而是交流与文化 ;不再是方法和标准,而是延伸和传播 ;不再是转换和翻译,而是解释和理解。
首先,解构主义注重意义的流动性。又称后结构主义的解构主义,是对结构主义的颠覆和反叛。结构主义是核桃,外层是壳,中间是核,而解构主义是洋葱,葱皮剥离,无心无核。解构主义者强调文本的开放,意义等待发现 ;文本流动的意义以及文本的所指具有非对应性。
其次,解构主义翻译批评主张彰显译者、读者的主体性。在解构主义语境里,“上帝死了”,人站起来了 ;突出读者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的能动性。这是解构主义的一大突破,正如艾布拉姆斯(M.H.Abrams)所说,解构主义指阅读作品的一种方式。它要推翻一种过于绝对的理论,认为作品没有义务在文本里确立自己的结构、含义和整体性。解构主义者认为作者是翻译过程的起始点,读者是这个过程的终点。解构主义翻译观下,翻译的目的是要让读者成为译作积极的生产者而不是成为译作消极的接受者。“阅读也是一种劳作。”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考虑到译作的读者,包括他们的阅读品味、欣赏水平等。
2.3解构主义视角下跨文化路径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解构主义观告诉我们,译者以研究目的读者为首要任务,要了解读者的欣赏习惯和接受能力。对中国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研究主要是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将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之间建立起和谐的联系。纽马克认为“翻译的终极目的是填补语言之间的空白。”如果将极富文化内涵的元素如汉语成语故事等翻译为与西方文化中同等含义的希腊神话或干脆用平实语言、西方人名将其意思、相应的人物直白的表达出来,这种去除文化内核的译文对于西方读者的理解虽然没有障碍,但同时失去了文化交流的功效与价值,失去了中国典籍的原滋原味。
文化人类学者李亦园先生认为,“‘产食革命’对人类社会有着重大影响,但是这个‘革命’不是由一个民族以及单一的地区开始的,它是由许多民族、不同的地区在相近的时间内所平行发展出来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这些地区至少包括了7个重要的植物种植中心,它们是:
小亚细亚南部,有大麦、小麦;
黄河流域,有小米、黄米、小麦、大豆;
长江流域及南部,有稻米、芋头;
东非与北非,有高粱、珍珠稗(小米的一种);
秘鲁,有甘薯、树薯;
墨西哥南部、中美洲北部,有玉米、南瓜、豆类;
密西西比河流域,有向日葵。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今日西方文明发源地欧洲,并没有发现任何重要的产食中心,相反,被视为今日没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地区,如秘鲁、东非洲,在一万多年前却是人类重要的产食中心。因此,从整体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是由所有民族的经验汇聚累积而成的,没有哪一个民族可以声称比其他人的贡献更多。换句话说,今日人类的文明,是所有民族集体创造的成就。
稻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据1985年的统计,约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7%。大米在除了大豆之外的主要谷物总产量中约占48%。学术界曾认为,稻的原产地在印度,但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中国也是原产地之一。
考古证明,在浙江省河姆渡时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稻谷,至今已有7 000多年历史。在广东曲江石峡时代遗址中发现炭化的籼稻和粳稻的谷粒,至今已有4 500年历史。目前,我国栽培稻的历史已可追溯到7 000余年前,也许还可再向前追溯。文献证明,中国在公元前编纂的一部著作《周礼》中,就提到了五谷,最早出现了稻的名称。书中还提到了“舂人”,那是专门管理大米的官职。大量的农书、食文化书证明,自殷周至今,大米在国人心目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诗经》、《说文》等古籍中所见的“稌”字,即为稻。“禾”字既可以是谷物的总称,也可特指稻。现代汉语统一为“稻”,去壳的稻称为大米。“米”字除用来表达大米之意,还广泛用于表达去掉壳或皮的谷物名称,如小米、玉米、薏米和花生米等。
中国的栽培稻分为粳种和籼种(印度型)。粳稻黏性大,膨性小,脱粒难。籼稻黏性小,膨性大,耐热、耐湿性强,脱粒容易。中国历史上最早栽培的是粳种。籼种是北宋时代从越南传入,逐渐扩散到整个淮河以南地区的。此外,泰国和缅甸也有别的水稻品种传入,因此,现在我国籼稻的种类已经很多。
麦据文化人类学家研究,小麦原产于土耳其、伊拉克一带,证据是曾在公元前5 000余年的遗址中发掘到炭化的小麦种子。但是有证据证明,中国在公元前7 000年时的河南陕县关庙底沟遗址中已发现有小麦的痕迹。在公元前3 000年时的安徽亳县钓鱼台遗址中,曾出土大量炭化的普通小麦。殷朝的甲骨文中已有麦的象形文字。因此,无论从考古学还是从文献学上都可以判明,小麦在殷朝就已经是一种非常普及的重要作物了。
小麦在中国是仅次于稻谷的重要谷物,约占整个谷物产量的24%,大约是稻谷产量的一半。小麦的产量虽然不及稻谷,但是在丰富和充实日常饮食方面所起的作用,却是大米所不及的。
大米主要是用于煮饭、作酿造糕点,以及米粉原料。而小麦作为食品的最大特征是其中含有丰富黏性的麸质。利用麸质的膨胀特性可以制作包子、饺子、面条、油条、各种饼类和面包等食品。除了上述用途,麦粉还可掺入其他谷物粉中,用于改善这些谷物粉的食味和成型性能。此外,用小麦蛋白质做成的面筋,是中国菜肴中的重要原料,因此,无论从产量还是用途来看,小麦与大米都堪称中国的两大主食谷物。
在这里,笔者需要强调一个问题,就是吃我们国产的小麦关乎着民族感情、下一代的身体健康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笔者在多次著文和讲演中曾反复强调过:我们吃饺子、包子和西方人吃面包,这是中西餐两种文化特别是饮食文化的差异,本来是无可厚非,谈不上孰优孰劣的。但是,外国人培训中国人制作面包,以及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及下下一代永远吃面包,其目的是出售他们产的小麦。因为我国所产的小麦主要是中筋小麦,不适于做面包,只适于做适合于中国人肠胃、烹法合理、营养丰富、主副食合一的包子、饺子等蒸煮食品。一旦我们的下一代吃惯了面包,那只好花大钱去进口人家的小麦了。
小麦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国民经济发展如此重要,但是我们在食麦历史上却走过一段弯路。至于为什么,我们且按下不表。
现在我们来简单地“盘点”一下。在我国最早栽培的谷物中,稻、麦可说是主角,除了它们之外还有高粱。
高粱学界曾认为,高粱原产于非洲。但是考古发现,在距今5 000多年的郑州大河村遗址中曾出土过大量类似高粱的谷物。同时,成书于战国末期的《世本》就已经有了关于高粱的记载。可见高粱也是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
作为主食的谷物,自古以来备受重视。公元前的《周礼》、《礼记》等书籍中,就已有五谷、六谷、九谷之说。但书中对五谷、六谷和九谷的具体所指,说法不尽相同。以下仅举其中的一种说法为例。
五谷:麻、黍、稷、麦、豆。
六谷:稌、黍、稷、粱、麦、菰。
九谷:黍、稷、秫、稻、麻、大豆、小豆、大麦、小麦。
大豆食用豆类是一个大家族,中国的食用豆类品种有好几百种,但把大豆习惯列入食用谷物类。大豆系黄豆、黑豆和青豆的总称。黄豆是大豆最常用的别名。
大豆起源于中国。在由日本专家编撰的《中国食物事典》中认为:“殷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豆的象征文字。到了周代,豆的甲骨文演变为‘菽’字。”笔者认为,此种提法有误。实际上,甲骨文中的‘豆’指的是一种浅如盘,圈足,下有把,后演变为深腹有盖的用来盛肉酱之类的盛具,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商周直至战国。甲骨文中象形之“豆”乃为彼豆,不是今天我们吃的豆。今天吃的豆在古代称‘菽’,本义是豆类的统称。直到郑玄(公元127-200年)为《周礼》所作的注释中有大小豆的文字,才是最早出现“大豆”一词的书籍,此处的豆为假借义,不是“豆”字的本义。郭璞(公元276~324年)的《尔雅》中不再把大小豆混在一起,指出“大豆为菽,小豆为答”。
大豆蛋白质含量高(平均为35%),含有大量氨基酸,素有“植物肉”之称,脂肪平均高达16%,尤其是在发明豆腐之后,大豆成为我国人民摄取优质植物蛋白的主要食源。近年来,人们动物性食品的摄入过多,营养上对大豆的依赖减少。但国人已认识到过量摄入动物性脂肪的不利之处,对大豆价值的认识有所回升。
说到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读者会问:众所周知,在我国最古老栽培的谷物中应该有粟(小米)、黍、稷(小米或黄米)。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的物质支持是“小米加步枪”,连解放初期公务人员的薪金都要以小米来计。如此重要的谷物,你如何能忽略不讲呢?
且慢。关于小米、黄米,笔者不但要说,而且还要重点说,因为主要是由于它们,把我们引上了一条粒食的歧路,导致了主副食分家,出现了味的学问。后来又由麦挂帅拉回来一支主副食复合而一的面食队伍——包子、饺子和面条,此为后话,只好下回分解了。
各位老师,同学们:
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养,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共建和谐平安校园。3月28日,新泰市“法制进校园”普法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东都镇初级中学举行。该项活动由共青团新泰市委、新泰市教育局、新泰市司法局和民革新泰市基层委员会联合主办。整个活动将持续一个月,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举办法制讲座、观看法律知识展板,参观青少年法律教育基地。今天,按照活动的安排,民革新泰市基层委员会的党员、民革新泰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来我校进行法制讲座,同时,民革新泰市基层委员会和山东创嘉广告有限公司(民革党员企业)共同向我们学校赠送了一套青少年预防犯罪知识展板,在此,我代表学校对民革新泰市基层委员会、民革新泰法律援助中心、山东创嘉广告有限公司和今天出席法制讲座的新泰民革的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有请民革新泰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律师()先生(女士)进行法制讲座,大家欢迎。
同学们,刚才()给我们送来了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法律知识,解读了一个个生动鲜活、触目惊心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联系实际,以案释法,以法论事,可谓是学校法制教育的一次“雪中送炭”,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思考,努力规范自己行为,积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使这次法制讲座起到应有的效果。同学们,今天的法制讲座已接近尾声,法律和纪律,都是一条轨道,一条能保证大家健康成长,能到达预定站点的轨道。如果没有这条轨道的有效约束,后果自然不堪设想。所以,通过今天()的讲座,大家务必都要自觉、严格遵守法律和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切莫一失足成千古恨。同学们,希望大家结对照刚才()讲到的案例,认真反思自己过去的思想和行为,彻底革除以前那些不良的习气,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小公民。学校还希望全体同学,通过这次法制讲座,写出自己的体会文章。好了,今天的法制教育活动到此结束。同学们,今天()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
时间:2012.3.18.下午2:00
地点:大会议室
主讲:区卫生局骆主任、区精神病院两位心理健康专家
参会人员:高一年级4个班
主持:周月婷
讲座主持词
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本次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市知名心理健康专家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他们是„„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本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的主题:是”关心心理健康,塑造完美人生。” 高中阶段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每位同学在学习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心理问题的困扰,如青春期心理问题、考试压力问题、父母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等。
本次讲座旨在通过心理健康专家的答疑指导,使同学们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心理问题,科学有效的缓解不良的心理压力,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状态,去享受青春的阳光。
本次讲座约一个半小时,专家讲座结束后,有二十分钟互动交流。本次讲座过程中,请大家不要喧哗、不要随意走动、认真听讲。谢谢大家的合作。下面有请„„
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专家的辅导!
请校领导讲话——徐
结束语:
刚才几位心理健康专家围绕“中学生心理健康”这个话题,作了精彩的报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科学的防护方法。„„
语言是人类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对外部世界和外部事物的抽象认识, 人类在此过程中获得体验和认知。世界上的语言虽然千差万别, 但是我们可以透过现象看到其中思维的共同之处, 这才使得人类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理解, 才使得翻译成为可能。翻译也是一种认知活动, 翻译是译者理解了原作之后进行的再创作。用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进行研究可以使研究者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宏观看待翻译问题, 人们对语言的研究不再仅仅停留在“what”, “why”和“how”的上,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用认知的视角对人类的理解和翻译活动做出更加本质和始源性的解释。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对语言共性的解释角度, 结合《孔雀东南飞》的两个英译本, 对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是的可译性问题进行求证, 以及如何操作的问题给出肯定的回答及解决办法。
1 可译性 (translatability)
“可译性” (translatability) 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许多西方翻译理论都各给出了回答。奈达 (Eugene Nida) 在论文《翻译:可能与不可能 (Translation:possible and Impossible) 》 (1991) 中提出的“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s) ;以及卡特福德 (J.C.Catford) 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中提出的“可译限度”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 都对“可译性” (translatability) 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这些探讨都殊途同归:语言之间具有“可译性” (translatability) , 但是因为各种文化中的人存在认知上的差异, 所以在具体场合或具体文本中存在着难以充分翻译的成分。
2 翻译中的认知模式
众所周知, 翻译是一个解码 (decode) 和重构码 (recode) 的过程, 如图1。
译者首先作为普通的读者阅读原文, 在充分的理解和认知之后, 将其认知的结果以另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一篇成功的译文必然是以译者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那么理解程度要如何来衡量呢?这就涉及到可译性的问题, 即不同文化之艰难的概念符号是否可以进行顺利的翻译。人类虽然根据种族, 肤色, 语言分类各有不同, 但相似的身体结构和心理需求决定了人类有着相似的认知。
认知语言学将人类由体验到认知的过程归纳为到语言表达的过程归纳为“概念映射”, 认知到表达的过程归纳为“概念整合”。“概念映射”是指在人脑思维过程中由一种概念变换成另一种概念。“概念整合”是在概念映射基础上, 通过脑中的图式 (schema) 过滤, 筛选, 整理外界刺激, 从而形成个体的认知, 从而有利于语言表达的生成。翻译中的认知模式可以图解为:
与过去的解码——重构码比较, 经过认知语言学建构的翻译过程多了一步“图示”, 图示反映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以及信息整合过程。因此, 它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和处理“可译性”问题的关键所在。该文将以《孔雀东南飞》为例, 求证该模式在解决中国典籍文化意象过程中的可译问题
3《孔雀东南飞》中“文化意象”的翻译
3.1《孔雀东南飞》背景介绍
《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壁”。《孔雀东南飞》这个名字来自于其首句—“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全诗共340多句, 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希冀, 塑造的语言丰满突出, 文章结构紧凑完整, 大量运用铺陈的写作手法, 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是汉乐府的杰作。记述了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赶回娘家, 其兄逼其改嫁, 新婚之夜, 这对恩爱的夫妻双双殉情。从汉末到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 终于成为了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涵盖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负载词, 该文将仅就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示方向的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做尝试性的分析。该文选取的两个译本, 一为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译本, 一为外国译者Eric Edney的翻译文本。希望藉一中一西的语言对比能够获得一些有用的结论。
3.2 关于“东”和“南”的表达
据考证, 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在中国传统中是很重要的意象, 该文根据文本范围只讨论“东”“南”。在八卦中, 它们分别指代“震”和“离”;在家庭成员中, 表示“长男”和“中女”;在四季中, “东”和“南”分别表示“春”和“夏”;在五行中, 分别表示“木”和“火”;在五色中, 分别表示“青”和“赤”;在五味中, 分别表示“酸”和“苦”。作为本诗中的重要意象, 这两个字的翻译也很值得推敲。
1) “东家有贤女, 自名秦罗敷”
许渊冲译为“In the east there’s a match for you, A maiden whose name’s Qin Luo Fu”;Eric译为“A proper wife I have in mind for you...Yonder she lives, a maid called Qin Luo Fu”。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东方因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故古人以东为上为大, 这里的“东家”也就可以理解为是有地位的人家。我们平常所说的‘做东’、‘东道主’也包含了这个意思。焦仲卿之母说:“东家有贤女, 自名秦罗敷”, 其借“东”来抬高对方的地位, 意在劝说他迎娶“东家”之女。根据上文提出的翻译认知模式, 两位译者对此文化意象的翻译认知过程如下图所示:
凭借上图的分析, 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对文化意象的认知、分析和整合的过程。并由此可以看出“东家”在此句中意义之重要, 属于必须译出的成分。许渊冲先生充分翻译出了“东”的意象, 而Eric的译文只是泛泛的译作“yonder” (在那边) 。通过上图的分析, 我们可以判定许渊冲在此句的翻译中更胜一筹。而Eric的译文出现“文化空缺”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了其“概念映射”不成功, 进而无法整合出原文的全部内涵。
⑵“东家有贤女, 窈窕艳城郭”
许渊冲译为“There’s a maiden in east neighborhood, beside her no one else is good.”Eric译为“...in the neighborhood/There dwells a paragon of loveliness.”。Eric仅译为“neighborhood” (邻居) 。此句的文化意象同上句。由于娴熟的中国文化意象认知, 许渊冲成功地整合出了这两处意义相同的意象。
⑶“命如南山石, 四体康且直”
许渊冲译为“May you like hillside rock live long.With your four limbs both straight and strong!”Eric译为“Your son is like the rocks of Nanshan Range, Immutable in death, immune to change.”在线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显示:“‘寿比南山’一词, 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其文如下:‘如月之恒, 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 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 无不尔或承。’其大意是:犹如上弦的月, 好比初升的日。恰似南山之寿, 不会崩坍陷落。犹如松柏枝叶, 长青不衰。诗中的‘南山’指秦岭终南山, 其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其文如下:“如月之恒, 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 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 无不尔或承。此诗后来演化了‘寿比南山’成语, 诗中的松柏, 也演化成了‘南山不老松’, 其寓意是像南山那样长寿, 用于祝福人长寿。由此可见, “南山石”为“长寿”之意。在这句的翻译中, 许渊冲兼顾了中国人的认知习惯和外国人的理解, 用意向图示将汉语中的深层含义恰当地翻译成其他语言使用者能理解的语言符号, 而Eric译成“南山” (south mountain) 。许渊冲在该句翻译中的认知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Eric在该句翻译中的认知过程如下图: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东”在英语中没有确切的文化对应词, 而“南山”所表达的隐喻可以用“山石”表达出来。因为具体情况不同, 所以不同的译者在面对同样的意向的时候概念投射和概念整合都会有所不同。
4 结论
随着中华文化不断走向世界, 典籍翻译无疑是推广中华文化的有效媒介。其中, “文化负载词”正是凸显典籍价值的重要角色。人的认知来源于生产生活经验, 不同的译者对相同的文化意象会有不尽相同的认知与理解, 这也直接影响到了译文的表达。即便如此, 由于人类认知思维的相同之处, 文化意象还是可以被体验并认知的。所以,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 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语言符号的对应上, 而应该把精力放在对认知图示的解码和重构上, 再进行概念整合——以目标语文化容易接受的方式组合语言。
参考文献
[1]陆国强.英汉概念结构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沈苏儒.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3]跨学科视域下的当代译学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5]许渊冲.汉魏六朝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9.
[6]Roger T.Bell.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晚上好!
一年前我们怀揣着同一个梦想,齐聚****大学,从此情结同窗,这是一种缘份,也是一种财富,足以让我们一生去加倍珍惜,进入大学后我们每个人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环境。学校是一个学生群体的共同场所,是维系我们情感的重要纽带,学会如何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一门学问,而多年前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警示人们,大学生之间的相处之道不容乐观。
所以今天我们举办此次讲座,希望能够解决同学们与人交往中积压的冲突矛盾,优化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强化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同学们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以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活氛围。
这次我们有幸邀请到人文学院***老师来为大家做这次讲座,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拾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此次我们讲座的主题是“以礼待人,沟通你我”,下面有请***老师开始本次讲座,大家掌声欢迎。
老师演讲过程
互动环节:各位同学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击鼓传花”的互动游戏,规则是:我们准备了一个传递物在一段音乐伴随中进行传递,当音乐停止的时候,传递物在哪位同学手中,就请这位同学回答主持人现场提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如果回答正确则送份小礼物给该位同学,如果回答错误则在新一轮音乐中继续传递。大家明白游戏规则了吗?
下面游戏开始,大家做好准备,因为教室局限,所以我们首先先在左边这块区域进行“S”形传递。
提问环节:下面请在场还有其他问题的同学举手提问,大家可以先相互讨论一下,之后我们的***老师会帮助大家解决。
由于时间关系,如果还有同学有问题的话可以在会后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我们会将问题集中进行解决。
本次讲座,正是为了使同学们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珍惜友情,以礼待人。学会集体生活,减少产生间隙的机会,和睦共处,维护共同的生活空间,增强同学们的归属感,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活氛围。
讲座主持词
主持人:马苏娜
尊敬的汪局长、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为了认真贯彻宿豫区教育局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宿豫区第一实小法制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促使我校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意识的提高,确保教学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邀请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宿豫区司法局副局长汪鹏,为我们做法制教育培训讲座,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汪局长能在百忙之中为我们做讲座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她对我校安全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认真听讲、做好记录,自觉关闭通讯工具,保持好会场纪律。
大家知道,安全和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和法制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学生抓起,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是关系到同学们生命财产和学习质量的大事,希望同学们要认真听讲,用心体会讲座的精神。今天的法制教育培训会议议程共有两项,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有请我们的法制副校长——宿豫司法局汪局长为大家做安全法制培训,大家欢迎!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高校长做总结动员:
主持人总结:刚才汪局长应用典型的案例,生动形象的画面,深入浅出地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报告,告诉我们在日常的学生和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小学生。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对汪局长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
结合这次报告会,我再提几点要求:
1.现在已经临近期末,同学们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同时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2.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为进一步建设平安校园,给自己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3.通过今天的培训会,全体同学要对照自己,提高认识,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到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知法守法、做一个懂安全、能安全的小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讲座主持词】推荐阅读: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班会主持稿11-15
中国文化传统11-05
传统文化节主持词11-05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德育方法06-24
中国传统丧葬文化10-06
中国传统家文化12-06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06-22
中国传统文化高中09-24
中国传统文化感悟12-08
中国传统村落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