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推荐8篇)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篇1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英文对照)

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合[1992]490号文的要求由我部组织制订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自1999年2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我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8年8月13日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城市规划术语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1.0.3 城市规划使用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城市和城市化

2.0.1 居民点 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2.0.2 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0.3 市 municiality;city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2.0.4 镇 town 经国家批准设镇建的行政地域。

2.0.5 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2.0.6 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2.0.7 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2.0.8 城市群 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2.0.9 城镇体系 urban system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2.0.10 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城市规划概述

3.0.1 城镇体系规划 urban system lanning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3.0.2 城市规划 urban 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3.0.3 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3.0.4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master lanning outline 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3.0.5 城市规划区 urban lanning area 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

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3.0.6 城市建成区 urban built-u area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务的地区。3.0.7 开发区 develoment area 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建设地区的统称。

3.0.8 旧城改建 urban redeveloment 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

3.0.9 城市基础设施 urban infrastructure 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3.0.10 城市总体规划 master lan,comrehensive 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和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3.0.11 分区规划 district laning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3.0.12近期建设规划 immediate lan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

3.0.13 城市详细规划 detailed 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3.0.14 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lan 以城市总全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3.0.15 修建性详细规划 site 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0.16 城市规划管理 urban lanning administration 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城市规划编制

4.1 发展战略

4.1.1 城市发展战略 strategy for urban develoent 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4.1.2 城市职能 urban function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4.1.3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4.1.4 城市规模 city size 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4.1.5 城市发展方向 direction for urban develoment 城市各项建设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 4.1.6 城市发展目标 goal for urban develoment 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所拟定的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4.1 发展战略

4.1.1 城市发展战略 strat

egy for urban develoent 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4.1.2 城市职能 urban function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4.1.3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4.1.4 城市规模 city size 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4.1.5 城市发展方向 direction for urban develoment 城市各项建设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 4.1.6 城市发展目标 goal for urban develoment 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所拟定的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4.2 城市人口

4.2.1 城市人口结构 urban oulation structure 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因素的构成状况。

4.2.2 城市人口年龄构成 age comosition 一定时间城市人口按年龄的自然顺序排列的数列所反映的年龄状况以年龄的基本特征划分的各年龄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4.2.3城市人口增长 urban oulation growth 在一定时期内由出生、死亡和迁入、迁出等因素的消长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或减少的变动现象。

4.2.4 城市人口增长率 urban oulation growth rate 一年内城市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4.2.5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natural growth rate 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人口数之比。

4.2.6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 mechanical growth rate of oulation 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4.2.7 城市人口预测 urban oulation forecast 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构成的发展趋势所进行的测算。

4.3 城市用地

4.3.1 城市用地 urban land 按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的统称。

4.3.2 居住用地 residential land 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4.3.3 公共设施用地 ublic facilities 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或设施的建设用地。

4.3.4 工业用地 industrial land 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码头和道等)的建设用地。

4.3.5 仓储用地 warehouse land 城市中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4.3.6 对外交通用地 intercity transortation land 城市对外联系的铁、公、管道运输设施、港口、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4.3.7 道广场用地 roads and squares 城市中道、广场和公共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用地。4.3.8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municial utilities 城市中为生活及生产服务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包括:设施、交通设施、邮电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施工与维修设施、殡葬设施及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用地。

4.3.9 绿地 green sace 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4.3.10 特殊用地 secially-designated land 一般指军事用地、外事用地及保安用地等特殊性质的用地。4.3.11 水域和其它用地 waters and miscellaneous 城市范围内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用地、露天矿用地和弃置地以及江、河、湖、海、水库、苇地、滩涂和渠道等常年有水或季节性有水的全部水域。

4.3.12 保留地 reserved land 城市中留待未来开发建设的或禁止开发的规划控制用地。4.3.13 城市用地评价 urban landuse evaluation 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对可能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和开发的区位条件所进行的工程评估及技术经济评价。

4.3.14 城市用地平衡 urban landuse balance 根据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和实际需要对各类城市用地的数量和比例所作的调整和综合平衡。

4.4 城市总体布局

4.4.1 城市结构 urban structure 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4.4.2 城市布局 urban layout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4.4.3 城市形态 urban morhology 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份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4.4.4 城市功能分区 functional districts 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公共设施、道、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4.4.5 工业区 industrial districts 城市中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4.4.6 居住区 residential district 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或片段分界线所围合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独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4.4.7 商业区 commrcial 城市中市级或区级商业设施比较集中的地区。4.4.8 文教区 institutes and colleges district 城市中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比较集中的地区。4.4.9 中心商务区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

息和商务办公活动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城市中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

4.4.10 仓储区 warehouse district 城市中为储藏城市生活或生产资料而比较集中布置仓库、储料棚或储存场地的独立地区或地段。

4.4.11 综合区 mixed-use district 城市中根据规划可以兼容多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地区。4.4.12 风景区 scenic zone 城市范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以自然景物为主体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可人们游览、休息的地区。4.4.13 市中心 civic center 城市中重要市级公共设施比较集中、人群流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4.4.14 副中心 sub-civic center 城市中为分散市中心活动强度的、辅助性的次于市中心的市级公共活动中心。

4.5 居住区规划

4.5.1 居住区规划 residential district lanning 对城市居住区的住宅、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室外环境、道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所进行的综合性具体安排。

4.5.2 居住小区 residential quarter 城市中由居住区级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线为原则并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4.5.3 居住组团 housing cluster 城市中一般被小区道分隔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4.6 城市道交通

4.6.1 城市交通 urban transortation 城市范围内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人和货物的运输活动以及行人的流动。4.6.2 城市对外交通 intercity transortation 城市与城市范围以外地区之间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活动。4.6.3 城市交通预测 urban transortation forecast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土地使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客、货运输的发展趋势、交通方式的构成、道的交通量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估算。

4.6.4 城市道系统 urban road system 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

4.6.5 城市道 urban road network 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们的道以一定的密度和适当的形式组成的络结构。

4.6.6 快速 exress way 城市道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又称汽车专用道。4.6.7 城市道密度 density of urban road network 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长度。4.6.8 大运量快速交通 mass raid transit

城市地区采用地面、地下或高架交通设施以机坳车辆大量、快速、便捷运送旅客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4.6.9 步行街 edestrian street 专步行者使用禁止通行车辆或者只准通行特种车辆的道。

4.7 城市给水工程

4.7.1 城市给水 water suly 由城市给水系统对城市生产、生活、消防和市政管理等所需用水进行给的给水方式。

4.7.2 城市用水 water consumtion 城市生产、生活、消防和市政管理等活动所需用水的统称。4.7.3 城市给水工程 water suly engineering 为城市提生产、生活等用水而兴建的包括原水的取集、处理以及成品水输配等各项工程设施。

4.7.4 给水水源 water sources 给水工程取用的原水水体。

4.7.5水源选择 water sources selection 根据城市用水需求和给水工程设计规范对给水水源的位置、水量、水质及给水工程设施建设的技术经济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不同水源方案进行比较作出方案选择。

4.7.6 水源保护 rotection of water sources 保护城市给水水源不受污染的各种措施。4.7.7 城市给水系统 water suly system 城市给水的取水、水质处理、输水和配水等工程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总体。

4.8 城市排水工程

4.8.1 城市排水 sewerage 由城市排水系统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4.8.2 城市污水 sewage 排入城市排水系统中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生产污水和径流水的统称。4.8.3 生活污水 domestic sewage 居民在工作和生活中排出的受一定污染的水。4.8.4 生产废水 industrial wastewater 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未受污染或受轻微污染以及水温稍有升高的水。4.8.5 生产污水 olluted industrial wastewater 生产过程中排出的被污染的水以及排放后造成热污染的水。4.8.6 城市排水系统 sewerage system 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工程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总体。4.8.7 分流制 searate system 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4.8.8 合流制 combined system 用同一管渠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4.8.9 城市排水工程 sewerage engineering 为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而兴建的各种工程设施。4.8.10 污水处理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 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而进行净化的过程。

4.9 城市电力工程

4.9.1 城市电电源 ower source 为城市各种用户提电能的城市发电或从区域性电力系统接受电能的电源变电站。(所)

4.9.2 城市用电负荷 electrical load 城市市域或局部地区内所在用户在某一时刻实际耗用的有功功率。4.9.3 高压线走廊 high tension c

orridor 高压架空输电线行经的专用通道。4.9.4 城市电系统 ower suly system 由城市电电源输配电和电能用户组成的总体。

4.10 城市通信工程

4.10.1 城市通信 communication 城市范围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各种信息的传输和交换。4.10.2 城市通信系统 communication system 城市范围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信息的各个传输交换系统的工程设施组成的总体。

4.11 城市热工程

4.11.1 城市集中热 district heating 利用集中热源通过热管等设施向热能用户生产或生活用热能的热方式。又称区域热。

4.11.2 城市热系统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由集中热源、热管等设施和热能用户使用设施组成的总体。

4.12 城市燃气工程

4.12.1 城市燃气 gas 城市生产和生活作燃料使用的天然气、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气体能源的统称。4.12.2 城市燃气系统 gas suly system 由城市燃气源、燃气输配设施和用户使用设施组成的总体。

4.13 城市绿地系统

4.13.1 城市绿化 urban afforestation 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4.13.2 城市绿地系统 urban green sace system 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4.13.3 公共绿地 ublic green sace 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4.13.4 公园 ark 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用地范围和良好的绿化及一定服务设施群众游憩的公共绿地。4.13.5 绿带 green belt 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周围或相邻城市之间设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扩展的绿色开敞空间。

4.13.6 专用绿地 secified green sace 城市中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设计等机构或设施以及工和部队驻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4.13.7 防护绿地 green buffer 城市中用于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林带及绿化用地。

4.14 城市环境保护

4.14.1 城市生态系统 city ecosystem 在城市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系统。4.14.2 城市生态平衡 balance of city ecosystem 在城市范围内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4.14.3 城市环境污染 city environmental ollution 在城市范围内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和放射污染等的总称。

4.14.4 城市环境质量 city environmental quality 在城市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如大气、水体等)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4.14.5 城市环境质量评

价 city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根据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规定按一定的方法对城市的不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定、说明和预测。4.14.6 城市环境保护 city environmental rotection 在城市范围内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措施以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以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适宜的环境。

4.15 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

4.15.1 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4.15.2 历史地段 historic site 城市中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完整地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或地段。

4.15.3 历史文化保护区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sites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应予以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4.15.4 历史地段保护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sites 对城市中历史地段及其环境的鉴定、保存、维护、整治以及必要的修复和复原的活动。

4.15.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则 conservation lan of historic cities 以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规划。

4.16 城市防灾

4.16.1 城市防灾 urban disaster revention 为抵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的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4.16.2 城市防洪 urban flood control 为抵御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而采取的各种工程和非工程预防措施。4.16.3 城市防洪标准 flood control standard 根据城市的重要程度、所在地域的洪灾类型以及历史性洪水灾害等因素而制定的城市防洪的设防标准。

4.16.4 城市防洪工程 flood control works 为抵御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性损失而兴建的各种工程措施。4.16.5 城市防震 earthquake hazard rotection 为抵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而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4.16.6 城市消防 urban fire control 为预防和减轻因火灾对城市造成损失而采取的各种预防和减灾措施。4.16.7 城市防空 urban air defense 为防御和减轻城市因遭受常规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等空袭而造成危害和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防御和减灾措施。

4.17 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

4.17.1 竖向规划 vertical lanning 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

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4.17.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 integrated design for utilities ielines 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地区各类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综合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矛盾年进行的规划。城市规划管理

5.0.1 城市规划法规 legislation on urban lanning 按照国家立法程序所制定的关于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的总称。5.0.2 规划审批程序 rocedure for aroval of urban lan 对已编制完成的城市规划依据城市规划法规所实行的分级审批过程和要求。5.0.3 城市规划用地管理 urban lanning land use administration 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和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用地的选址、定点和范围的划定总平面审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5.0.4 选址意见书 ermission notes for location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围的法律凭证。5.0.5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land use ermit 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围的法律凭证。5.0.6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urban lanning and develoment control 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和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区的各项建设活动所实行的审查监督以及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等各项管理工作的统称。5.0.7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building ermit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凭证。5.0.8 建筑面积密度 total floor sace er hectare lot 每公顷建筑用地上容纳的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5.0.9 容积率 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 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5.0.10 建筑密度 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5.0.11 道红线 boundary lines of roads 规划的城市道幅的边界线。5.0.12 建筑红线 building ling 城市道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

5.0.13 人口毛密度 residential density 单位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5.0.14 人口净密度 net residential density 单位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5.0.15 建筑间距 building interval 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5.0.16 日照标准 insolation standard 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5.0.17 城市道面积率 urban road area ratio 城市一定地区内城市道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5.0.18 绿地率 greening rate 城市一定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篇2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综合标准化具有两大特点:

(1) 标准化对象复杂, 它既包括材料、构件、结构、设备等物质性要素标准对象, 又包括术语、符号、工作程序、质最、试验检测、设计、计算、工艺、安装、安全环境 (包括市政工程、交通工程、建筑工程、减灾工程、仓储工程) 等功能标准化对象;

(2) 标准化涉及技术领域复杂, 建设包含的专业门类学科覆盖面广, 这就要求标准系统的建立必须要跨行业、跨部门、跨企业才能实现。

“十一五”期间, 我国已经在基础、隧道、管道等领域修订和制订了一批规范标准, 使得地下空间开发标准化建设得到极大发展。然而, 当前我国的地下空间工程相关的规范标准仍然滞后于工程的发展, 未能对工程建设提供全面的支持, 在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 城乡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筑工程技术标准体系中往往找不到指导工程的专用规范标准。

一般标准体系层次从上而下为基础层、专用层、通用层等。术语标准属于基础层, 为其它层次标准的编制提供依据统一概念及名称的表达, 为建立起系统的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基本术语标准”策划之际, 梳理城市地下空间相关的规范标准及其术语, 整理和归类覆盖城市地下空间各工程门类的不同专业规范标准及其术语, 以构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基本术语标准结构体系, 对顺利完成“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基本术语标准”编制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分类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程领域, 对地下空间工程进行分类有助于更清晰的认识城市地下空间及其相关技术规范。地下空间的分类方式有很多, 包括按开发深度分类, 按地下空间的形成原因分类, 按岩土介质状况分类等, 而最常见的是按工程设施的功能进行分类。

本文采用了按工程设施功能的分类方式, 并考虑与现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体系分类和行业分类相匹配, 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相关标准的现状情况, 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作如下分类:

(1) 地下交通类:包含了地下轨道交通、道路交通、静态交通和人行道路;

(2) 地下市政类:包含了地下给排水站点、能源站点、燃气站点、垃圾站点、各类管道和综合管沟;

(3) 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类:包含了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公共配套设施等;

(4) 地下仓储类:包含了地下水库、地下食物库、地下能源库、地下物资库;

(5) 地下物流类:包含了地下货运物流、地下配送物流、地下环境物流;

(6) 地下防灾与安全保障类:包含了地下人防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

(7) 其他类:包含了目前尚且不是地下空间主流功能设施, 但却已经存在或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必将出现的各类地下空间功能设施。

3 我国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分类

本文对工程建设标准采用了按专业分类的方法, 同时按照主从关系、制约关系, 将各专业的规范分为基础层、通用层和专用层三个层次。

基础层规范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行业最高层次的规范, 是整个标准体系的基础。如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图形标志、通用的分类标准, 以及各专业在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维护等工作时需要共同遵守的基础性和通用性的准则等。

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标准使用现状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大量参照现行普通工程 (不特意区分地上或地下) 建设标准。因此, 为了使体系的构建更具可操作性, 遵循“尊重现状、循序渐进”的体系构建原则, 通用层规范引用对应的普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覆盖地上和地下工程。按照不同的工程门类分别有地下交通类工程通用标准、地下市政类工程通用标准、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类工程通用标准、地下防灾与安全保障类工程通用标准、地下仓储类工程通用标准、地下物流类工程通用标准以及其他类工程通用标准等。

专用层规范是针对性较强的个性标准, 体现了地下空间工程的自身特点, 它是标准体系中最低层次的标准, 作为通用标准的补充和延伸。地下空间工程具有区别于地上工程的自身特点, 尤其是一些地上没有对应或相似工程的地下空间工程, 现行普通工程建设标准无法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地下空间工程。

4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结构分析

参照前述提出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分类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的分类, 及依据工程周期将每一个专业规范划分为建设、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不同阶段, 每一个阶段的规范按所属层次进行分类, 则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规范结构体系采用由工程门类、专业序列和层次构成的三维框架结构见图1。

5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基本术语标准体系结构分析

5.1体系结构构建

进一步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规范结构体系三维框架图, “基本术语标准”应包括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工程门类的研究, 以及对专业序列相关内容 (建设、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室内环境等) 的研究。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工程门类的研究主要针对地下空间功能和设施系统进行整理和总结, 而对专业序列相关内容的研究则分成设计和规划、工程与开发利用技术、综合管理、节能与环境控制等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由此,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基本术语标准”的结构体系构件如表2。

6 结语

通过建立城市地下空间基本术语标准结构体系研究, 以及对现行地下空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术语进行梳理, 形成《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基本术语标准》的框架体系和术语条目, 该标准送审稿已于2012年l0月通过审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S], 1988.12.

[2]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OL].

[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

[4]《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GBT 10112-1999.

[5]《城市地下空间设施分类与代码》 (征求意见稿) .

[6]《地下空间设施术语标准ASTM WK9831》.

[7]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城乡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筑部分) [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

[8]地下空间技术标准梳理与研究报告,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2009.7.

[9]其它专业的基本术语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通过 篇3

会议指出,建部十多年来,国土资源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指示精神和部门职责,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有效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推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和任务,通过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2亿多亩,补充耕地4,500多万亩,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并略有增加;农田整理新增耕地率达5%~8%,农田产出率提高10%~20%,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会议提出,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成为土地整治的重要任务。实际工作中,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需要研究建立标准体系,规范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质量评定、后期管护、权属管理、绩效评价等环节,需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充分运用土地调查与年度变更调查最新数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等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活动进行规范,以实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会议要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规划引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据,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统筹安排;坚持因地制宜;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坚持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落实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发挥项目建设长期效益。会议强调,要加强日常监测,实时更新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等国土资源基础数据;进一步规范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统一标志。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篇4

一 规划路沟渠标注在土地整理规划图的绘制中

斗沟、斗渠、田间道通常要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编号。常规的做法是,首先标注第一条(比如“斗沟1”),而后依次复制到其它的标注对象旁边,然后顺次修改标注内容(将“斗沟1”改为“斗沟2”,“斗沟3”„„),最后改标注字头的朝向(沿着标注对象的方向)。这样显然繁琐,我们的做法步骤如下(仍以斗沟标注为例):

(1)在mapgis中,添加一个“编号”字段,暂时将该字段的值统改为“沟”(由于mapgis“线标注”设计上的缺陷,两个以上文字标注时会被以单个字方式分隔开,这会给修改标注和点线属性连接带来麻烦,所以这里“编号”字段只填入一个汉字。

(2)在mapgis输入编辑子模块中,通过“自动线标注”,将“编号”字段内容标注到图面上,同时保存标注为点文件,文件可命名为“沟标注.wt”。

(3)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改标注名称。

至此,标注的工作已经完成,斗渠和田间道的标注可如法炮制。比起传统做法,我们省去了逐一修改字头朝向的步骤,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不会出现标注和标注对象不对应的错误(有多少条沟就会有多少个标注)。更重要的是,它为路沟渠的统计提供了极大方便,详见下一节内容。

二 规划路沟渠长度统计

在上节里我们谈到了路沟渠的标注,以此为基础,只需做如下两步,即可完成路沟渠长度的详细统计表。

(1)在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软件中,运用“基于空间位置属性连接”的方法,连接“沟标注.wt”和“斗沟.wl“文件,使斗沟线的“编号”属性得到真正的编号内容。

(2)将斗沟所在文件的属性导出到excel里,至此,斗沟统计表制作完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无需逐一去量算每条线状地物的长度,节省统计时间。而且结果准确。

三 交叉建筑物的定位和统计 农田水利是土地整理四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物在规划图上表现为点(即交叉建筑物)和线(即沟渠)实体(对象、图元)。以线形式存在的农田水利工程(即沟渠)的相关操作和处理在上一节已经涉及过了,这里重点谈谈如何在规划图上定位标注和统计交叉水工建筑。

(一)交叉水工建筑的定位标注 在定位标注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交叉建筑的种类,各类交叉建筑物会出现的位置。当然,有些位置可供选择的交叉建筑物会有几种。比如,在田间道和斗渠的交汇处,可供选择的交叉建筑物就有机耕桥、倒虹吸和涵管等几种,这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渠判断。修什么是其次,这些地方总归要有个东西摆着。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到这些地方,即交叉处。

“找”这些地方,我们运用了gis软件空间分析的方法,步骤如下(以找田间道和斗渠的交汇处为例):

(1)将田间道和斗渠分别另存线文件,命名为“田间道.wl”和“斗渠.wl”,在mapgis的空间分析模块中,分别装入“田间道.wl”和“斗渠.wl”两个文件,做缓冲区分析,半径可定义为2。所得到的两个文件分别命名为“田间道.wp”和“斗渠.wp”。

(2)仍然在空间分析模块,同时装入“田间道.wp”和“斗渠.wp”文件,做相交分析,结果文件保存为“田间道交斗渠.wp”,该结果文件中有多少个区图元,即意味着会有多少交叉建筑,而每个区图元的位置处,就应该放置一个交叉建筑。至于交叉建筑的方向,要看该处田间道和斗渠的走向而定。其它类型的交叉水工建筑物的处理方法亦同。

至此,交叉水工建筑物的标注和统计问题解决。该方法的优点显而易见:准确,节约时间。

四 防护林在规划图上的绘制

防护林一般种植于田间道两旁,在规划图上,防护林用绿色点状虚线表示,该线与田间道平行,两者距离一般为6个单位。

由于防护林的布局取决于田间道,所以防护林的绘制一般在规划图制图的后期。传统比较好的绘制防护林的方法是“线偏移”法,即将每条田间道左右各偏移复制一条线,再改下线性、图层和颜色等参数。该方法比起一般方法已经够“先进”了,但是我们在江西土地整理施工设计项目的实践中,发现了更节省时间,更准确的好方法。在这里将此成果与大家共享:

(1)将第三节处理好的“田间道.wp”文件在mapgis的“输入编辑”子系统下打开。

(2)在“其它”菜单下,选“弧段转线”子菜单,另存线文件,可命名为“防护林.wl”。

(3)打开“防护林.wl”文件,按照规划图中防护林的参数标准统改线参数,即得到所有防护林的布局图。五 路沟渠纵断面设计

本操作在南方cass软件下进行。

这次土地整理施工设计,路沟渠数目繁多,要绘制的路沟渠单体也特别多,用手工的方法绘制显然无法完成。因此采取在南方cass支持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完成各项纵断面图的绘制。步骤如下(以田间道为例):

(1)将测量所得高程点另存文件为“xxxgcd.dat”(xxx为项目名),在此步骤前还需剔除异常数值高程点,方法从略。

(2)关闭其它图层,只打开田间道和田间道标注图层(前提:已经从mapgis将相关图元转入到autocad,方法从略),运用南方cass“工程应用”菜单下“生成里程文件”和“道路断面设计”等功能,即可绘制出每条田间道的纵断面图(其实亦可绘制出横断面图,但是这对测量要求较高,在这里即使绘制出来也无意义)。

前台标准术语 篇5

工作步骤 工作标准及要求

“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前台,× × 先生/女士,我可以帮您

一,回答客人

吗?”

操作要点:

 问候+岗位+员工姓名(先英文,后中文)

 讲清部门+员工姓名+回答电话上显示的客人姓名

“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先生/女士,这里是前台× ×,二、从房间打来

您需要帮助吗?”

操作要点:

 电话回应标准

三、来电等候 当客人需要在线等候时,告知客人需要等待,按下背景音乐键

操作要点:

 获得客人的信任,体现我们的诚信

1.“× ×先生/女士,我马上帮您查找”

四、给客人回电 2.如等待时间较长,告知客人留下电话号码,我们将给予回电

3.“× ×先生/女士,我们将5分钟后给您回电”

操作要点:

 如果你没有给客人回电话,就是欺骗客人

1.“您好,× ×先生/女士,我是前台× ×”

五、转接电话 2.转电话时要告知客人 “××先生/女士,我将把您的电话

转到 × ×,谢谢来电”

操作要点:

 告知客人将要把电话转入相关部门

2.办理有预订散客入住程序

工作步骤 工作标准及要求

一,问候客人

微笑并真诚问候客人“您好,× ×先生/女士,欢迎光临”

(1)第一次入住客人

操作要点:

 上岗前检查工服是否整齐干净,服务过程中运用规范用语,始终保持与

客人的眼神交流

 3米内要与客人目光接触

微笑并真诚的问候客人“您好,× ×先生/女士,欢迎再次光临”

(2)再次入住的客人

操作要点:

 对于再次下榻的客人,可询问是否按照上一次入住进行安排

 尽快根据客人的需要,给与安排和入住登记

 对上一次入住后的情况进行复查,如果有拖欠款项的情况,及时跟进落实

1.“× ×先生/女士,您这次预订的是 × × 房型,住 × × 天,二、和客人确认预

您的房价是每晚 × × 元人民币”

订内容

2.“请问您有 × × × 卡吗?

操作要点:

 与客人低声确认房价、房型及入住天数,语气亲切自然,大方得体,在服

务过程中注意称呼客人姓氏

 如公司支付房费不要与客人确认房价

三、为客人办理入

“× ×先生/女士,请出示你的身份证/护照,我帮您填写入住登

住(1)第一次入

记单,请您在登记单上签字并留下联系电话

住的客人

操作要点:

 在服务过程中始终微笑面对客人,在服务中至少称呼姓氏两遍,检查客人

证件(身份证或护照)的有效期并确认是本人登记,登记验证工作做到

“三清”、“三核对”

(2)再次入住的请客人在提前打印出的登记单上确认签字

客人 “× ×先生/女士,请您在登记单上签字”

操作要点:

 利用电脑系统中的信息尽快生成登记表格

 在具有客人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力求登记及办理手续时间缩短,并令客人

一级医院基本标准范文 篇6

本标准是审定一级医院资格的必备条件,达到本标准合格线才能参加等级评审。

基本标准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医院规模

应具有与一级医院功能、任务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院规模。1.病床数不得少于20张。如果不足上述限度,必须做出合理解释。2.病房每床单元必备设施达到规定要求(见附件六)。3.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4.病床与医院正式职工人数之比为:1∶1-1.4。

5.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之比为80-85%(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医疗、医技和护理技术工作。)

二、医院功能与任务

一级医院应承担本社区的各项医疗卫生服务和一定的卫生行政管理工作。

(一)预防保健

1.做好社区卫生防疫工作,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寄生虫和地方病防治,在上级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实施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2.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开展妇女、婴幼儿多发病的普查普治,开展婚、育、产系统保健,推广科学接生等工作。

3.做好计划生育手术和技术指导工作。

4.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针对危害社区人群健康的因素,普及卫生知识,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二)医疗服务

1.完成社区内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住院(含家庭病床)诊治任务,进行急、重、危病人的维持生命体征的救护,并组织转诊。

2.向群众普及急救知识与技术,院内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有效的徒手心肺复苏术。3.根据条件开展社区康复医疗、精神卫生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人群防治。

(三)卫生行政管理

1.在当地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协助制定和实施社区的初级卫生规划。

2.配合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群众开展爱国卫生活动,逐步改善社区卫生状况。3.贯彻执行国家各种卫生法规,对社区内有关行业实行监督管理。4.负责村级卫生组织和个体开业医生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培训乡村医生、卫生员和接生员。

三、医院管理

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制度、措施、监督、考核与评价。有人分工负责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必备制度

根据1982年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必须认真制订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 1.医院工作制度。除一般医院工作制度,应包括妇幼保健、卫生防疫、家庭病床工作制度,指导乡村医生等工作制度。2.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3.各项技术操作规程。4.职工继续教育制度。

(二)信息管理

1.按卫生部《卫生统计工作制度(试行)》的规定配合综合信息管理专(兼)职人员。2.对信息及时收集、储存、分析、反馈与利用,且有成效。3.有图书管理制度,订有适量的医学图书和期刊。

(三)财务管理

1.设有财务机构或专职财会人员。2.会计凭证、帐薄、报表符合会计制度。3.建立会计档案和管理制度。

4.会计监督审计制度健全,严格遵守财经、物价纪律,不准乱收费。

(四)设备管理

1.设专人或兼职人员对全院设备进行管理。

2.有医疗设备保管、使用、保养、定期维修制度,保证医疗工作的需要。3.对重要设备建立的档案。

(五)总务管理

1.一般物资实行定额管理,有健全的采购、验收、入库、发放、报废等制度。2.主动、及时为全院服务,保证水、电、被服、膳食供应,各种设施及时维修。

(六)建筑管理

1.医院建筑符合卫生学要求,对旧建筑有维修制度,对不合理建筑有改造计划。2.不得使用危房,尤其不得在危房中从事医疗活动。

四、质量管理

(一)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逐级质量保证体系。

(二)有全院质量管理方案,并认真落实。

(三)院内感染的控制:

1.控制感染组织应符合1988年卫生部《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暂行办法》的规定。

2.有全院性控制感染方案。

3.建立严格消毒隔离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与无菌操作规定。

4.有院内感染控制教育制度,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和进行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方法。

6.有特殊区域(如手术室、治疗室、供应室、分娩室等)的保治措施。

7.消毒供应室应达到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的要求。

五、思想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制定有关思想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的计划,并组织实施。

2.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和相应的工作制度。

3.认真贯彻执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开展和坚持岗位前教育制度。4.建立群众监督制度。

5.根据调查,患者、社区或合同单位对医院的满意度达到规定。6.有健全的廉洁行医措施。

六、医院安全

1.建立健全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并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2.制订平时的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管理方案,并定期检查。

3.有对高压力系统、手术室、放射室、配电室等高危设备与区域的特殊安全管理措施。4.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

5.有剧毒、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6.照明系统发生意外情况时,有安全的替代光源,保证应急的需要。

七、医院环境

1.重视医院清洁卫生,有保洁制度及措施,有专人负责。2.门诊、病房等医疗区禁止吸烟。

3.重视院内绿化,有与医院占地相适应的绿化面积(包括室内外花木种植、立体绿化)。4.对污物、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符合卫生学标准。5.门诊噪音不高于50分贝,病房、手术室噪音不高于38分贝。6.手术室一般照明为100米烛,工作面积综合照明2000-3000米烛。一级医院分等标准

本标准是一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一、科室设置

科室设置应与一级医院的功能、任务和社区实际需要适应。

1.临床科学:应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急诊室。有条件的设儿科、五宫科、中医科,家庭病床科(组)等。2.医技科室:应设置药剂室(含调配室)、化验室(检验中心有统一安排者可不要求)、放射室、手术室、处置室、供应室、病案统计室、图书室等。

3.行政科室:设置院办公室(负责医疗、护理、人事、秘书、保卫、财务、后勤工作等)。4.预防保健(科)室:设置卫生防疫室、妇幼保健室(含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二、人员配备

要达到基本要求中病床与人员的比例。其中各类人员的比例如下表: 各 种 人 员

行政工勤人员15-20% 卫生技术人员80-85% 其 中 各 类 卫 生 技 术 人 员 中西医师(士)38% 护理38% 检验4% 放射4% 药剂8% 其它8% 其中分工从事预防保健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的25%以上。

三、技术水平

技术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能开展社区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一般危重病人的救护服务。基本要求:

(一)医疗

1.急诊医疗:

对社区内急诊病例能24小时应诊(包括出诊)。2.内、儿科:

正确处理常见病,并能对疑难病症进行恰当处理与转诊。能对循环、泌尿、呼吸系统功能衰竭、急性中毒和休克及其它一般急危病人作出初诊断并进行维持生命的抢救处理。

掌握当地传染病的治疗和消毒隔离技术。3.外科、妇产科:

能对外科急腹症做出临床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处理。

能开展一般上腹部手术。

能完成外科的止血、缝合、包扎、骨折固定等处理。

能完成生理产科、部分常见病病理产科的处理及剖腹产手术。4.五官科:

能诊断治疗本科常见病及部分急症。

开展防盲、防龋、防聋工作。5.中医科:

能辩证施治内、外、妇、儿科的常见病与部分疑难杂症。

开展针灸、按摩等。

6.护理

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做好病房管理和分级护理,正确书写五种护理表格(体温单、医嘱单、医嘱记录、护士交班、护理记录)。7.医技科室:

能开展心电图、超声波检查。

能开展血、尿、便常规检验和部分生化检验。

(检验中心化地区,有关安排要有合同)

能开展透视、摄片、一般胃肠道造影等检查。

(二)预防保健

1.能开展计划免疫、疫情处理,对“两管五改”进行技术指导。

2.能开展围产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掌握计划生育四项技术。

3.能开展社区慢性非传染病防治、老年保健、精神卫生和社区康复医疗。

(三)教学

1.能对乡村医生、卫生员和接生员进行培训。2.能接受卫校学生部分临床学习。

四、医院管理

1.院长应熟悉一级医院的管理,经过医院管理专业短期培训。2.医院有长远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3.医院职工对院领导工作满意度≥80%。4.社区、合同单位和病人对医院满意度≥80%。5.信息管理:

掌握人群各种传染病发病情况,建立健全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登记合格率≥95%,漏报率≤0.5%。

做好医院统计工作,配备统计人员掌握社区人口、生命、疾病(多发病、慢性病、地方病)的动态资料,及时分析和提出对策;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成各种卫生统计报表。

建立病案管理制度,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逐步按国际疾病分类(ICD)进行管理,要求门诊有病历,住院书写完整病历;按标准书写,甲级病历≥80%,杜绝丙级病历。

五、主要科室基本设备详见(附件七)。

六、各项统计指标 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85%

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3.门诊转诊率≤20%

4.单病种治愈好转率:与同级医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5.单病种病死率:与同级医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6.单病种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与同级医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7.住院病人转院率≤3%

8.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85%

9.昏迷、瘫痪病人褥疮发生次数:0 10.院内感染率≤3%

11.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 12.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13.常规器械消毒菌合格率100% 14.病床使用率≥60% 15.年病床周转次数≥32次 16.平均住院日6天

17.门诊处方合格率≥98%

18.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 19.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98% 20.甲级X光片率≥40%

21.护理五种表格书写合格率≥85%

22.二级以上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次数 0 23.设备利用率≥80%

24.特殊诊断设备检查阳性率≥20%(主要指B超)25.0~7岁儿童建卡率 农村≥98% 城市≥100% 26.麻疹活疫苗接种率 农村≥90% 城市≥95%

27.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接种率 农村≥90% 城市≥95% 28.白百破疫苗接种率 农村≥90% 城市≥95% 29.卡介苗接种率 农村≥90% 城市≥95%

30.四苗全程覆盖率 农村≥85% 城市≥92.5% 31.妇女病查治率 农村≥60% 城市≥90% 32.围产儿死亡率 农村≤20% 城市≤90% 33.产前检查率 农村≥80% 城市≥95% 34.新法接生率≥95%

35.产后访视率农村≥70% 城市≥80% 36.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37.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38.基础护理合格率≥80% 39.一级护理合格率≥80%

一级医院分等判定标准

医院应对其建设、管理、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文明服务、成本效益等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地(市)医院评审委员会对医院质量按本标准进行院外评价。根据评审结果将一级医院分为甲、乙、丙三个等次。

一、一级甲等医院 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医院基本设施等结合水平,经考核达到900分及以上。

二、一级乙等医院

医院建设成绩尚好,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医院基本设施等综合水平经考核检查达750-899分。三、一级丙等医院

医院建设有一定成绩,基本标准考核合格,但与分等标准要求尚有较大差距。经综合考核检查在749分以下(含749分)。丙等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发展规划。二级医院标准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其半径人口一般在10万以上)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卫生机构,是三级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中间层次。二级医院基本标准

本标准是审定二级医院资格的必备条件,达到本标准合格线者才能参加等级评审。

一、医院规模

应具有与二级医院任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院规模。1.病床不少于100张。

2.每床单元必备设施达到规定的要求(见附件六)。3.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4.每床病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5.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6.病床与医院正式职工人数之比为1∶1.3-1.5。

7.必须配备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不少于75%。

二、医院功能与任务

(一)医疗卫生服务

对社区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1.承担地区(地、市、县)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较疑难病症诊治任务;抢救急危重症;接受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2.开展日常院前急救;承担灾害事故的现场急救,迅速组织配套的急救队伍接收成批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3.开展健康教育,掌握社区的疾病动态。参与社区内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工作。

(二)与医疗相结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1.能承担基层医疗单位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和本院职工的在职教育。2.能承担中等卫生学校临床教学及中等以上医学卫生学校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3.能承担省或市级科研项目。

(三)指导基层

与有关部门协作指导地区内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做好社区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精神卫生等工作。与一级医院建立经常性的业务关系,开展双向转诊,帮助开展新技术,解决疑难问题和培训卫生技术及管理人员。

三、医院管理

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人员、制度、措施、实施方案及其考核与评价办法。

(一)组织管理

必备的有: 1.行政管理组织

2.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管理组织 3.护理管理组织 4.财务管理组织

5.总务保障组织

6.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管理组织 7.必备委员会

(二)制度管理

根据1982年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要求和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必须认真制订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有相应的教育、执行、监督、检查、考评和奖惩办法。必备制度应包括: 1.医院工作制度

2.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3.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4.职工继续教育制度

(三)行政管理

1.有健全的行政管理组织,有一名院领导分管行政工作。2.有远期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季度安排和完成计划的进度、指标、措施、步 骤、以及检查总结。

3.医院有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必备的制度有:各项会议制度、院总值班制度、医疗行政查房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4.有群众来信来房登记、参观访问、医院大事记录。

5.院领导要经常深入科室、社区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四)医疗管理

1.有健全的医疗管理组织,人员配备合理,有相应的工作制度,有一位副院分管医疗工作。

2.制订切实可行的全院医疗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有健全的医疗工作制度,切实可行的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护理质量标准。

4.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活动,对医疗、护理、医技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必备的质量管理组织有: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

5.加强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建立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技术档案。6.非国家认定资格的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医疗医技和护理技术工作。

(五)护理管理

按《护理管理标准及评审办法》的有关要求管理。

(六)教学、科研管理

教学:

1.有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有一名院领导分工负责教学管理工作。2.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有健全的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监督、有检查、有评价。

4.有相应的教学设施与设备。

5.卫生部认定的“教学医院”,按卫生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工作暂行规定》(待发)进行管理。科研:

1.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科研管理并有相应的工作制度。2.建立科技人员、科研成果档案。3.有鼓励开展医学和管理科研办法。

(七)信息管理

1.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组织和有关工作制度。

2.应设立图书馆(室),并且有足够数量的医学图书和期刊。

3.有处理医疗、管理和图书情报信息的专职管理人员。

4.院内各部门提供的信息应真实、完整、准确,并及时分析、反馈与利用。

(八)计量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医院必须加强计量工作管理。1.有负责计量管理工作的部门或人员。2.建立有关计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计量管理办法。

(2)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

(3)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

3.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4.在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均应进行周期检查。

(九)财务管理

1.设有财务机构,人员编制合理,职责范围明确,并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工作制度。2.设有专(兼)职收费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实行明码标价,接受群众监督。

3.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符合会计制度。4.建立会计档案和管理制度。

5.有健全的财会监督制度,对违反财经、物价纪律现象应及时严肃处理。

(十)审计管理

1.设有与财务机构相平行的审计机构或者职级相应的审计人员,人员编制合理,并具有一定的审计专业知识。

2.对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实行经常性审计监督。

3.对资金财产的安全、完整以及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进行监督检查。4.经常检查、评估资金、财产的使用效益并提出改进建议。5.无重大损失浪费、贪污盗窃和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事件。

(十一)设备管理

1.有健全的管理组织,实行计划管理。

2.万元以上大型精密仪器购置要有适宜性和可行性论证,进货要验收,使用有专人保管。3.医疗设备有定期的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保证医疗工作需要。

(十二)总务管理

1.有健全的总务管理机构、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

2.一般物资实行定额管理,有健全的采购、验收、入库、发放、报废等制度。3.主动、及时为全国各科室特别是临床科室服务,做到三下(下收、下送、下修),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不发生两漏(漏水、漏电),做到两满意(职工、病人满意)。4.有意外情况下的供电措施,确保临时照明。

5.救护车配有基本设备、药品,随叫随到,保证医疗、抢救和转送病人的需要。

(十三)建筑管理 1.医院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要经过可行性论证,适应总体发展规划,资料保存完整。2.新医院选址、布局、设计要合理,符合建筑规范及卫生学要求。

3.医院各部分(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急诊科(室)的建筑布局、人物流向合理。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的要求)。

4.医院旧建筑有维修计划及预算,并认真执行。不得在危房中从事医疗活动。

四、质量管理

(一)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二)有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三)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教学、科研和病案质量等。

(四)有质量教育、监督、检查和评价制度及改进方案。

(五)院内感染控制

1.控制感染组织应符合1988年卫生部下发的《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暂行办法》的规定。

2.有全院性控制感染方案、对策、措施、效果与评价。

3.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传染病房的设置应符合卫生学要求。4.有院内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和进行正确无菌技术操作。

5.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

6.有特殊区域(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婴儿室、新生儿病房、治疗室等)的保洁监控措施。

7.现场检验要达到规定要求。

五、思想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

1.具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和相应的工作制度。

2.制定有关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的计划,并组织实施。

3.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做好全院职工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定期组织学习,进行研究分析总结。

水产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 篇7

1 封面

封面是标准的必备要素, 包括标准的标志、标准的类别、标准的编号、代替标准的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 (ICS)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标准的中文名称、中文名称对应的英文名称、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标准的发布及实施日期、标准的发布部门或单位[2]。

1.1 标志、类别、编号

水产标准封面右上角必须标明标准的标志, 国标为“GB”, 水产行业标准为“SC”, 农业行业标准为“NY”。在封面的上部居中, 水产标准的GB标准要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SC标准要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NY标准则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居封面右上角, 标准编号由标准代号、顺序号和年号组成, 水产标准的顺序号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配。是推荐性标准的要在标准代号后加“/T”, 年代号要四位数表达[3], 如“SC/T 6001—2009”即为水产行业推荐性标准, 标准顺序号6001, 2009年发布, 如“SC 6001—2009”即为水产行业强制性标准, 标准顺序号6001, 2009年发布。

1.2 代替标准的编号

如果是修订标准, 在封面右上角标准的编号下面标明被取代的前一标准的标准编号, 如“代替SC/T 6001—1988”。如果是采用标准, 在封面右上角标准的编号下面标明国外标准的编号, 如“CAC 123:2003”即采用的是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 (CAC) [4], 顺序号123, 2003年发布。

1.3 标准的分类号

位居封面左上角, 应该参照“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和“国际标准分类法ICS”。2个分类号都需要, 以便信息交换。如“鱼糜加工机械安全卫生技术条件”, 在ICS分类中可归入“机械安全”为13.110, 也可入“捕捞或水产”为65.150[5]。在“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中归入“渔业机械与设备”为B 94[6]。

1.4 标准的名称

名称是标准的必备要素, 包括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 命名方法可参考“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实施指南。在编写水产标准时, 英文名称应使用专业通用的词语, 但经常会遇到所用名称在水产专业词典里查不到, 一般可以沿用专业期刊或产品广告里约定成俗的词语。

1.5 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如果是采用标准, 在标准英文名称下面用圆括号标明该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 在圆括号中应写明对应的国际标准编号、国际标准的英文名称和一致性程度代号。如果采标不修改原来标准的名称, 则可省略原来标准的英文名称。如“CAC 123:2003, IDT”[7]即等同采用食品法典委员会2003年发布的标准, 标准顺序号123。

1.6 标准的发布部门或单位

位居封面底部, GB标准发布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C和NY标准的发布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 前言

前言是标准的必备要素。标准的前言不应含有要求、图和表[10]也不应包含标准的意义、立项情况、编制过程等内容。前言最基本的要包括:标准的提出、标准的归口、标准的起草单位和标准主要起草人4个部分。水产的GB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水产的SC、NY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提出。水产标准由渔业环境、资源、渔船、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渔具与渔具材料、渔业机械、仪器;渔用饲料、检疫防疫和渔药等标准组成, 主要应用于水产品的养殖、捕捞、加工、运输、贸易等环节。渔船标准归口单位是全国渔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其它水产标准的归口按不同的专业分别为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的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水产品加工、渔具与渔具材料、渔业机械仪器、观赏鱼、珍珠7个分技术委员会[11]。标准的起草单位和标准主要起草人2部分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要求编写;如果是标准的修订, 要说明标准代替或废除的全部或部分其它文件及其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说明本标准与前一版本的重大技术变化;如果是采标, 按“GB/T 20000.2—2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要求编写;如标准有附录, 与其他标准一样, 要编入前言, 按“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要求编写。

3 范围

范围, 是标准的必备要素。标准的范围一般包括标准的对象及标准的适用性2项内容。在制定标准时, 必须先考虑清楚要规范什么, 在什么范围以内适用, 范围这一章内不应包含要求。

4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是标准的可选要素, 但为了标准编写得更加简练, 建议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要求编写规范性引用文件这一章, 但考虑到水产标准的特殊性:大都由农民和渔民使用, 且文化落后地区较多, 查找引用文件不方便, 建议引用的文件要通用、常见且易于查询。一般来说,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文本内容在互联网上都可方便查询。国家标准可以引用行业标准, 不允许引用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不允许引用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可以直接引用国际标准[12]

5 正文

水产标准的正文编写应完全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要求编写, 术语标准编写按“GB/T1.6—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6部分:术语标准编写规定”[13]要求编写, 与其他标准没有区别。但水产行业有许多约定成俗却不规范的量的名称和符号、单位的名称和符号。在水产标准编写中, 首先必须符合《国际单位制 (SI) 》和我国法定单位的基本准则, 其次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予以处理。

对于有相应规范符号的, 如体重 (m) 和高度 (h) , 必须使用规范符号;另一种是从使用方便角度考虑, 作为一种过渡, 在给出规范符号的同时并列给出原来的符号, 在括号内表示, 二者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同时并用。如溶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不规范用法是DO和COD, 规范的量符号分别是ρDO和CCOD。其他如生化需氧量ρBOD (BOD) , 致死剂量DL (LD) , 半致死剂量DL50 (LD50) , 致死浓度ρL (LC) , 半致死浓度ρL50 (LC50) , 耗氧量ρOC (OC) , 饲料转化率 (饲料利用率) Rfc (FCR) 等也可如此

对于概念有所区别但又相似的量, 可以用同一个量符号表示, 如养殖周期 (culturecycle) 和培育期 (cultureperiod) , 因为从概念上看, 养殖周期是表示某种生物从投放苗种养成到商品规格所需的时间, 而培育期同样是表示培育某种生物的某个时间阶段, 二者又都是养殖的过程, 因此都可用“tc”来表示这种时间的量。

在水产标准中常用的“用药量”或“剂量”, 可能是单位体重的用药量, 也可以是单位水体的用药量, 单位就有“g/kg”、“IU/kg”、“mL/L”几种, 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对于特殊单位, 它们的单位与标准化的量单位相比, 不存在确定的计量关系, 也难于定量表达, 有时同一个名称可能具有不同的量纲。这类量, 有的为专业领域所专有, 是不可或缺的, 有的则是国际上有关组织或一些国家硬性规定的。例如, 治鱼病所用抗生素的效价, 一般具有质量的量纲, 但往往不用质量单位作单位, 而是用国际上规定的“国际单位”来表示, 符号为IU。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效价”单位为:被检样品抗菌活性与标准样品抗菌活性之比。获得青霉素G的纯品后, 测得1IU相当于0.598 8μg, 即1mg青霉素G含有1 667IU。照此推算, 一瓶标明“80万单位 (IU) ”的青霉素G, 其质量为0.5g。

在水产标准中还有相当部分组合单位符号, 其构成应按GB 3100~3102—1993的规定执行。在组合单位中, 国际符号和中文符号二者不得混用。相乘组合单位用加“·”或不加“·”2种形式, 相除组合单位可以用斜分数线或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当分母有2个以上单位时, 分母应加圆括号。如耗氧速率的单位符号为“g/ (m 3·d) ”, 也可以表示为“g·m-3d-1”[14]。

在水产标准中, 一些单位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规范的国际符号, 我国规定的标准化符号只有中文符号, 如星期和月的规范符号分别为“星期, 周”和“月”, 而非“wk”“mo或month”等非标准缩写或组合。水产养殖中的一些数量单位如“个“尾, 条”“粒”“头”, 都没有统一的中文符号, 但可以用统一的符号“ind”表示。

有些量的单位符号, 其规范用法不同于以往的习惯用法, 需要一个适应阶段。如细菌总数和附着密度 (藻类孢子) , 这几个量的单位名称分别为“个每毫升”和“个每平方厘米”等, 但在单位符号中, 相当于细胞的细菌和孢子数量“个”按规定不反映出来, 因而单位符号中的分母“每××”只能以负数幂的形式表示, 分别书写为“mL-1”和“cm-2”。同样, 盐度单位符号用“‰”表示时, “‰”不反映出来, 只列出数值, 如“26‰的盐度”的规范表示为“盐度为26”。

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篇8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指数综合评价法;比较分析;阿勒泰市

中图分类号: F323.2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0-0377-04

收稿日期:2014-01-24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011006)。

作者简介:麻少鹏(1987—),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管理。E-mail:93769890@qq.com。

通信作者:刘新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土地生态研究。E-mail:lxping16@163.com。耕地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们获得粮食和其他农牧产品必需的生产资料,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起基础性的作用。高标准农田由于其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丰产稳产,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1]。目前国内学者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主要从耕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评价。贾丽娟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进行评价[2]。冯锐等采用数学模型和GIS技术,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类型和时序安排进行了研究[3]。王晓燕等根据丘陵山地的特殊地形地貌研究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选址和规划[4]。耕地连片是高标准基本农田所要求的特点,周尚意等提出了空间相连性计算法、模糊纹理定量法、基本农田保护指数方法[6],郭姿含等开发了耕地连片性分析系统[7]。2012年,新一轮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新建26.67万km2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同年全国“土地日”上提出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题,意在号召全国上下苦干实干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有效保护耕地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我国耕地保护进入以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内涵,以产能为核心的时代[3,5]。本研究对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综合质量的因素进行探讨,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探索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的技术路线,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区域提供参考。

1研究区域概况与资料来源

1.1研究区域概况

阿勒泰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阿勒泰地区中部,地理坐标为47°27′40″~48°38′46″N,86°53′15″~88°37′35″E。东南与福海县相邻,西南与吉木乃县接壤,西临布尔津县,东北部接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线长96 km。阿勒泰市辖3镇、8乡、95个村民委员会。该市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最高山峰(温都尔海尔汗山)海拔3 914 m,最低处在额尔齐斯河与克兰河交汇处,海拔476 m。阿勒泰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干热,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冬春多风,境内土地辽阔,地形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

2012年阿勒泰市地方土地总面积为10 205.88 km2(不包括辖区内兵团使用土地面积)。其中,耕地395.44 km2,占地方土地总面积的3.87%;林地1 209.35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1.85%;草地 7 649.8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4.96%。

1.2资料来源

(1)2012年阿勒泰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主要用于研究制图。(2)阿勒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资料,用于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和调入调出的基本农田的数量范围。(3)2012年阿勒泰市各乡镇测土培肥的相关数据资料,获得土壤肥力分布的基本情况。(4)2012年阿勒泰市各乡镇农业经济投入和产出数据,为不同耕地经济投入情况做分析。(5)2012年阿勒泰市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计划表和项目评估书,以确定各乡镇到研究时段前的耕地增减变化情况。(6)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得到的调查样点土壤理化性质的化验结果,以便评价土壤的自然质量。

2阿勒泰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

2.1划定原则

(1)整体性原则。高标准基本农田具有生态功能,保障粮食生产,绿色景观功能和用途,因而必须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布局与数量上实行统筹兼顾,以便协调城市对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生产安全的不同需求。(2)集中连片性原则。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要重视集中,达到连片效果,在一定规模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产业化。(3)自然社会生态综合性原则。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不仅应当考虑耕地土壤的自然禀赋,还应该综合考虑周边经济、交通、区位和政策等多种因素。

2.2评价单元的划定

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评价工作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单元的划分是否合理。目前在我国学术界,评价单元划分主要有详查图斑法、叠置法、地块法等方法,本研究对阿勒泰市农用地分等单元划分采用了叠置法和地块法相结合。单元面积大小依农地质量的分布状况,以方便操作、方便应用又不影响单元性为标准,共划分为502个分等单元,共395.44 km2,16 350块地块,作为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评价单元。

nlc202309032304

2.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的选取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综合考虑影响耕地质量的相关因子,选取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8]。本研究结合阿勒泰市实际情况,提出了3方面的划定目标:耕地自然质量、耕地生产能力、耕地生产便利条件。再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指标选择体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最终确定影响耕地综合评价的12个指标,并依据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表1)。表1阿勒泰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目标层准则层准则层权重指标层指标权重划为高标准基本农田耕地自然质量0.16土壤酸碱度0.04表层土壤质地0.01土壤盐渍化程度0.04灌溉保证率0.04有机质含量0.01坡度0.02耕地生产能力0.59耕地实际生产能力0.18耕地可实现生产能力0.12耕地理论生产能力0.29耕地生产便利性0.25耕地集中连片0.16到交通主干道距离0.07到居民点距离0.03

2.4指标因子分值的确定

在高标准基本农田评价指标体系中,由于各指标的量纲不同,各指标数据之间差异大,直接应用不便于研究;因此,要对评级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其具有直接可比性。

参考《农用地分等规程》,结合生产调研,通过分级给分法对各评价指标数据进行转化,得到最终分级给分结果(表2至表4)。

2.5指数和综合评价

2.5.1指数和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耕地质量的评价采用指数加权综合评价法,该方法考虑了评价因子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把各个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贡献综合计算,各个评价因子的贡献度数量化,综合结果值就能定量地表示目标的优劣程度[9]。根据耕地综合质量的评价指标因子权重与指标因子分值,确定耕地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如下:表2阿勒泰市耕地自然质量指标及其分值

式中:Zj为第j块耕地图斑的评价综合得分;Aj为第j块耕地图斑第i个耕地质量评价因子的分值;aji为第j块耕地图斑第i个耕地质量评价因子的权重。

2.5.2耕地综合评价结果根据该公式确定每一块地块的综合得分,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依据。利用Arcgis 100中自然分级(natural break)功能,将各个耕地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划分不同的等级,将级别按高到低排列,按等级高的优先划入基本农田,直到基本农田的数量达到上级下达的指标,并在空间上确定划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地块,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所得分级面积分布结果见图1,空间分布结果为保留的和增加的耕地图斑如图2所示。

从图1可以得出,本次研究中一级质量耕地主要分布在红墩镇和阿苇滩镇,共计面积71.56 km2,占一级质量耕地的70.25%。这一带为盆地区,地势平坦,地下水位1~3 m,土壤有机质含量13.82 g/kg,水源充足,光热条件好,土地集中连片,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油葵、花芸豆等作物。该区域有216国道直通阿勒泰市区,交通便利,适于大型农机进出作业,也便于种植作物外运和交易。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农业投入高。在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中,该区域应优先选入高标准基本农田。限制因素为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政府应该引导和鼓励绿肥和农家肥的使用,增加乡镇农技推广体系中的土肥专业技术人员,强化测土配方和技术指导等公益性基本职能,完善测土配方施肥装备设施[10],提高耕地的有机质含量,确保农业生产连续增产增效。

二级质量耕地主要分布在巴里巴盖乡和阿苇滩镇,共计面积49.52 km2,占二级质量耕地的34.68%。巴里巴盖乡和阿苇滩镇都位于国道216沿线,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该区域有机质含量13.05 g/kg,主要种植油葵和哈密瓜。限制因素主要为林网化程度、集中连片程度、有机质含量以及全氮含量较低。针对土地集中连片程度稍低的问题,该区域可以加强土地治理规划,在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灌渠和防护林的基础上,将土地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对一些零星林带,可以采取移植工程,统一安放到条田四周,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作用,并能起到美化高标准基本农田景观的作用。

三级质量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喀拉希力克乡、切木尔切克乡、切尔克齐乡和红墩镇,共计面积38.14 km2,占三级质量耕地总数的4977%。这些区域主要位于丘陵地区,地势受地形坡度的影响比较大。由于该区域丘陵地形的阻隔,耕地集中连片程度较低,土地经营粗放,对土地掠夺式种植加之大量使用化肥,致使耕地肥力下降,土地生产效率低下。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针对这些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推广

测土培肥工程,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

四至五级耕地,由于综合得分低,总体条件不适合划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

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整治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底阿勒泰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区域将达到226 km2。根据优先将本地区综合质量高的耕地划入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原则,本研究得出的结果为综合质量高的一级和二级耕地的总面积达到244 km2,从数量上完全能够满足规划要求。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数量244 km2,略高于区域整治规划226 km2的划定要求,占本市基本农田数量的8652%。从质量上来看,本研究将生产便利、粮食生产力强和自然质量好的地块划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剔除了部分不合条件的地块。例如:红墩镇三草场及萨尔喀木斯村、切尔克齐乡直属和切木尔切克乡的哈拉塔斯村等村的部分地块(图1)。

本研究以新疆阿勒泰市耕地为研究对象,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特点出发,从耕地自然质量、粮食生产能力和生产便利条件3方面选取了12个评价指标,建立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评价指标体系;(2)依据分级给分法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指标体系得分和指数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在质量和空间分布上更加合理,可为阿勒泰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参考;(3)探索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的技术路线,可为今后其他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提供技术参考。

由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是目前研究的新领域,由于认识水平和技术手段的限制,本研究中对指标因素选取的广度和研究方法的应用上存在一定局限,对河流水系与人口数量增长对耕地数量需求的影响未纳入考察指标,应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吴海洋. 高要求与硬任务迸发新动力——谈如何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J]. 中国土地,2011(10):16-18.

[2]贾丽娟. 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及模式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1.

[3]冯锐,吴克宁,王倩. 四川省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分区[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2):243-251.

[4]王晓燕. 基于GIS的丘陵山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选址与规划设计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3.

[5]王洪波,程锋,张中帆,等. 中国耕地等别分异特性及其对耕地保护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1):1-8.

[6]周尚意,朱阿兴,邱维理,等. 基于GIS的农用地连片性分析及其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7):72-77,封3.

[7]郭姿含,杨永侠. 基于GIS的耕地连片性分析方法与系统实现[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3):59-62,封3.

[8]赵建军,张洪岩,王野乔,等. 基于AHP和GIS的省级耕地质量评价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土壤通报,2012(1):70-75.

[9]邓兵. 基于“3S”技术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精细化监控管理[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3.

[10]王玲. 基于GIS和RS的干旱区绿洲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1.

上一篇:廉政档案建立和管理暂行办法下一篇:通用技术流程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