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沟通问题研究(精选8篇)
关键词:外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沟通
一、跨文化管理沟通概述
1、管理沟通的概念。管理沟通是指在各种管理活动和商务活动中,沟通主体(沟通者)基于一定的沟通背景,为达到一定的沟通目标,在分析沟通客体(沟通对象)的基础上,将特定的信息或思想、观点、态度传递给客体,以期获得预期反应效果的全过程。
2、从管理沟通的概念表述可以看出,管理沟通与其它沟通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沟通的主体是人或社会组织。与人—机沟通和机—机沟通这两类沟通活动更本质的区别在于管理沟通的主、客体均是人,因而,它属于一种综合性的沟通,即不仅是信息的单纯传递,还包括思想、观点、态度的交流。在某种场合下,情感交流直接制约和影响着管理沟通的效率和效益。
(2)沟通发生在管理和商务活动中。并非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属于管理沟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交流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要求,所以也需要沟通的区别在于沟通的背景是明确的、特定的,即一定是发生在管理活动或商务活动中。因而沟通的目的性更明确,对对方的反馈期待更高。
(3)管理沟通是有沟通媒介的沟通行为。管理沟通的高目标性,决定了管理沟通是发生在有着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主体之间的沟通行为。
3、跨文化管理沟通。跨文化管理沟通是处于两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或外部人员间进行的管理性质的信息沟通。对外资企业而言,沟通能力非常关键,它要让全体员工不仅要意识到国家间的差异,同时还要用一种共同的语言交流,在承认差异和要求一致之间不断保持平衡,需要员工不只简单地从单一的世界观出发处理事情,而是能理解不同的思想,并在它们之间架起桥梁。
二、外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沟通的主客体策略
1、沟通主体策略。在沟通中,要使沟通双方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这得从认识自己开始,沟通者首先必须要客观地认知自己,界定自身的沟通地位,依据沟通目标,选择有效的沟通渠道和策略。
(1)我们在管理沟通中通常是通过优势给对方以“我是对你有帮助的”和“我是有价值的”心理暗示,从而赢得对方的肯定,使得沟通顺利开展。认识自己的优势就是为了更好把握沟通的机会和展开沟通。
(2)弱势通常是我们在管理沟通中导致失败的致命因素。这里的弱势是指文化风险,也就是是指因文化差异及其组织间的缺乏了解而对文化整合和正常业务经营构成的威胁。所以我们在管理沟通中一方面要较好的发挥优势,一方面我们还要不断的规避弱势和克服弱势,把弱势淡化或转化成优势。
(3)人的成功主要由知识、技巧、机遇三大因素决定。“机会只给予那些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们除了具备过硬和更多的知识,擅于把握有效沟通等技巧,还要能够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
2、沟通客体策略。制定沟通客体策略是沟通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沟通中的障碍一方面来自信息发送者,另外一方面也来自于信息接收者。因此,在制定沟通主体策略的同时,客体策略的制定也同样重要。成功管理沟通的本质是换位思考。如果说主体沟通策略主要是解决“知已”与“自控”的问题,那么,沟通客体策略要解决的是“知彼”和“激发”的问题。
三、外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沟通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跨文化的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每一个沟通策略的制定包括以上论述过的沟通主体策略、客体策略、渠道策略均要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沟通策略时,都必须考虑国家、地区、行业、组织、性别、民族、团队之间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组织要想从跨文化的交流中获益,就需要解放思想,正视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进行跨文化管理沟通的策略主要有:
1、正视差异,求同存异。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跨文化冲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在跨文化冲突的背景下以积极心态来寻求发展。冲突往往带给人不适的心理感觉,因此人们往往不愿正视冲突,甚至逃避冲突。其结果不但冲突得不到解决,而且个人目标也难以实现。应对跨文化沟通,我们要正视文化冲突的客观存在,以“求同存异”的理念去解决冲突问题。随着国际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劳动力多样化的发展,要做到求同存异,首先要能准确地判断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其次,要洞悉文化的差异及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冲突的表现形态:其三,在明确冲突源、个人偏好和环境的前提下,管理必须能够选择合适的跨文化沟通的方法和途径。
2、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根据不同文化相容的程度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两个不同层次:
(1)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这是文化相容的最高形式,习惯上称之为“文化互补”,就是在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中并不以母国的文化或是开发国的文化作为子公司的主体文化。
(2)隐去两者的主体文化,和平相容策略。就是虽然跨国公司中的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而两者文化的巨大不同也很容易在子公司的日常运作中产生“文化磨擦”,但是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却刻意模糊这种文化差异,隐去两者文化中最容易导致冲突的主体文化,保存两者文化中比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
在进行跨文化管理沟通的活动中,由于文化的多元化,会导致方法和途径的多样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文化多元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在同一企业内部,可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一个企业可能会同时与不同国家的外商打交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差别化管理将是跨文化沟通中一个有效的途径。差别化管理首先要求管理者为所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雇员、客户、合作者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公平的意愿,而不考虑他们在性别、种族、年龄和其他特征方面的差异:其次要注意遵守法律和制度,按照既定的、为大家所公认的规则行事、避免因疏忽法律规定而出现投诉行为和相关损失;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根据工作地所处的社会主流和非主流文化的特点,考虑双方的文化偏好,选择相应的沟通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云锋,于晓东。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J].中国外资,2004,(05)
一、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形式, 缺少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 而忽略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的发掘。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 , 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 其次是价值层面, 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式层面, 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 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只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 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 是影响企业适应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 这其中渗透着创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 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 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 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难以持续的, 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 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影响。
2、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如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 还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这些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理念, 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 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来调动对中国员工的工作激励, 这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 找准其中内在具体的联系。将文化视为传统文化的现象盛行固然有其社会的原因, 但是, 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社会资本伸展的空间越来越狭小, 加入世贸后, 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越来越规范, 那些一味依赖社会资本的企业被打垮、被击败就在所难免。所以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不能简单而为之。企业文化不是对社会文化的玩赏, 而是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影响企业, 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3、操作急功近利, 导致企业文化的变味
当前在企业文化建设上, 最为突出的问题则是对企业价值追求的错位。某些企业自以为深谙传统经济学理论, 深感“企业办社会”之苦, 在渴望彻底的“政企分开”的同时, 认为企业既是“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那么利润最大效应便是追求的永恒目标。进而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为达到盈利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方法所综合起来构成的组织行为之一。这些认识片面强调企业是经济组织而忘记其社会细胞功能, 强调企业对自己的经济价值而抛弃其对公众的社会价值, 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悖。无形之中导致企业文化的错位、变味。这些企业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获得利润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 牺牲公众利益而片面追求眼前的、短期的经济利益, 大大地损害了企业的形象。
二、有效沟通理论
1、沟通与有效沟通
沟通作为人类社会行为中的基本行为, 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因素之一。在企业组织中, 沟通是其他所有行为的基础。企业组织的运行和管理, 必须以信息交流和沟通为前提、手段和内容。沟通交换了有意义、有价值的各种信息, 交换并传播了知识、思想、意见、想法和科技, 从而使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目标完成、资源优化、组织文化形成、企业战略制定等企业组织功能得以实现。由于沟通加强了企业组织对所有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组合和优势配置, 从而使相同的资源得以发挥出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效益, 沟通已经被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
有效沟通是指在沟通过程中, 使信息真实迅速地得到交流, 并使组织中需要此信息的个体达成共识, 完成沟通所要求达到的目的。沟通的有效性包括速度、范围、以及沟通目的等。
2、组织沟通的要素
组织的沟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 信息编码与译码。信息编码就是信息发送者选择表达方式和内容, 将信息与意义符号化。译码则恰恰与之相反, 将符号还原, 并理解其信息内容与含义的过程。 (2) 沟通渠道。沟通渠道的选择会影响信息传送的速度、有效性和完整性。除了传统的沟通渠道, 现已被企业利用的管理沟通电子渠道有:即时通讯工具、共享数据库、电子邮件、内联网等渠道。 (3) 沟通反馈。反馈是指接收者把收到并理解了的信息返送给发送者, 以便发送者对接收者是否正确理解信息进行核实。 (4) 沟通背景。企业管理沟通的背景有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政治背景等几个方面。 (5) 沟通噪音。沟通噪音是指一切影响有效沟通的消极、负面、阻碍因素, 它存在于管理沟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主要包括发送、传输、接收噪音, 系统噪音、环境噪音、背景噪音及数量噪音等。
三、有效沟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在建立过程中的沟通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企业内的信息沟通系统好像人体内的神经系统, 既能够将企业运行所需要的信息反馈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来, 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依据, 同时也能够将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反馈到企业实施操作层面, 促进企业的发展, 从而使企业文化的构建和执行形成一个闭环。然而, 信息沟通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此, 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对于企业组织内部、企业组织与组织之间知识的分享、应用和转移, 将员工个体知识集聚为企业整体的知识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有效沟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主要作用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沟通提高企业文化的可执行性
只有当企业文化是切实可行的, 才谈得上是企业的灵魂。通过有效沟通, 企业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获取内外部的信息, 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和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在这个当企业文化建设完毕之后, 再具体的操作落实时, 有效沟通也同时转化为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2、有效沟通促进企业员工对于文化的认同
只有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普遍认同, 才能有企业卓越的企业文化。有效沟通可以促使企业员工就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战略计划、实施等形成共识, 自觉将企业文化和个人目标统一起来, 激发员工执行文化、落实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有效沟通增强企业文化的控制力
企业文化建设完成之后, 最终要的是将文化思想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当众来, 在企业文化执行过程中, 控制必不可少。控制的基本任务是实时或有预见性地发现文化执行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以保证各个环节、各个成员在在文化执行中不偏离预定的目标, 确保目标的完成, 同时对文化执行过程中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监控, 评估所制定的企业文化是否切合实际, 并对不合实际的作出相应调整。因此, 这都需要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而通过有效沟通, 企业可以及时掌握执行过程中的相应信息并及时反馈, 增强对企业文化执行过程的控制力, 促使企业文化的顺利执行。
四、运用有效沟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
有效沟通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 企业应科学地分析阻碍有效沟通实现的障碍因素, 科学地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不断改善企业的沟通状况。
1、通过有效沟通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员参与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全员化。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决策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统筹推进, 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企业文化在实践中应被视为准则, 共同遵循, 自觉执行, 最终体现在企业上下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一方面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总结、推广和倡导者,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高度的文化自觉, 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 进行战略思考, 出思路、出理念, 形成科学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要进行相应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另一方面, 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建设者。因此, 构建企业文化体系要集中全体员工的共同智慧、协力创造;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渗透, 以及开展各种活动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参与。
在这一过程中, 企业管理者, 要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步骤和方针, 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层次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 了解他们的想法, 获取信息, 让全员都能够认可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沟通交流中获取信息, 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
2、通过有效沟通构建“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就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战略, 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并且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要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 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 让员工在企业有“成就感”“、家园感”。如果说20世纪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是科学与管理, 那么21世纪强调的则是推动力的人, 企业首先是以人为要素的经济组织, 如何发挥这个组织内每个人的智慧, 增强每个人的才干, 以最佳的组合来实现企业目标, 便是企业文化之所在之灵魂。一切成功的企业都有适应其特点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双向沟通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充分、准确地掌握与企业内外部环境有关的大量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决策, 而管理层本身所具备的信息量和能力往往难以达到这一要求, 这就需要管理层去进行广泛的沟通, 以弥补自身的不足。此外, 企业所制定的企业文化只有被员工所理解、认同, 才能得到有效执行。因此, 为使企业文化建设正确并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 在制定过程中, 一方面应将决策层的宗旨、意图、目标及制定依据等信息及时传递给员工, 做到“上情下达”;另一方面, 还应使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反馈意见及所掌握的信息能够及时传递至决策层, 做到“下情上达”。此外, 还应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中最便捷、是有效的沟通方式。
4、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相结合
先进的企业文化, 必然推动企业创新的发展。“存在决定意识”, 创新是对历史的扬弃, 对新事物的肯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 生产经营的扩大, 社会效益的需求, 经营理念随市场变化而变化, 开拓创新是时代给我们的命题。因此,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生产经营形式要求的变革, 必然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因此, 必须在内容、形式、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 使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进而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创新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效益最大化。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容和形式, 使之始终与时代脉搏同步, 与生活现实相适应。
沟通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异常地重要, 用好了, 企业文化建设便水到渠成、挥洒自如, 用不好或不会用, 则会处处受制, 窘困不堪, 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应不断提高有效沟通水平, 使得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 褚吉瑞.浅谈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沟通[J].农村.农业.农民 (A版) , 2008, (10)
[2]、从知到行掌握沟通的艺术[J].科技智囊, 2006, (03)
[3]、丁超, 丁征恒.有效沟通的障碍分析[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11)
一、非洲本土文化的特点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把非洲分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亚洲的非洲(北非)和欧洲的非洲(南非)。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称乌干达为“非洲的明珠”,其文化既有本民族的传统,也有英国殖民时期带来的影响。笔者以该国为例,根据自己的经历,粗略分析为下几点。
(一)低情境文化:与员工沟通时,需要依赖直接明确的沟通,不能暗示。例如,在招聘一位销售人员时,为了鼓励这位员工努力工作, 加上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好好干,前途无量。”但这位员工面露困惑,不解地问:“什么意思?”,笔者不得不详细地罗列出美好的前途:如果做得好,可以赚很多钱,公司可以提拔你当经理,还可以给你配车,这位员工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前途无量”的含义。在安排员工工作时,需要详细地说明,不能省略。有一次请雇员将公司通知贴在墙上,结果文件贴的歪歪斜斜。因为没有说明一定要贴得端端正正,当地雇员也没有这样的意识。最后不得不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如何将文件端正地贴在墙上。
当地人做事的效率比较低,倾向于单向思维,只能逐个单一地解决问题,缺少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如果安排雇员外出办事,中国员工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同时做很多事,工作效率很高,而本地员工却需要很长的时间。比如,有一次办公室的灯坏了,找当地电工来修理,他上下梯子几次,因为他发现一个零件少了就到商店去买一个零件,要到商店里购买零件许多次,花很长时间才把灯修好了。而如果是中国的员工,可能一次性记录需要的零件,一次性购买就可完成,节省很多时间。单向思维的优点是不变通、严格按照程序或指令做事。例如,盖房子时的混凝土中沙子、水泥和水的比例严格按照规定,绝不改变。做事的程序一经确定就按部就班进行,不会省略和变通。
(二)礼仪文化:“彬彬有礼”是公众认可的文化。当地人对初次相见的人都会微笑和问候。对待熟悉的人,也不会少了礼节。公众场合很少有人大声说话,倾向于保守和谦逊。一经销商曾经说:你像我们本地人,说话和气、有礼貌、面带微笑、不急不躁。也许这样的表现符合本地人的文化。在家庭及社会生活中,长幼有序,有一种特定的文化秩序和社交礼节。因为受医疗条件的限制,本地人很少活过60岁,老人(被称为穆赛,Mzee)因此成为名人,受到大家深深地敬重,常被大家请去做参谋提建议。这点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很相似。另外,礼仪文化并没有因生活的贫穷而改变。笔者曾经到当地人家中拜访,即便是家徒四壁,他们也表现出热情和淡定从容,没有因家穷而表露出内心的不安。
在服饰方面,本地人喜欢漂亮、整洁、干净的服装。在商务活动和政府公务中,一律都是西装革履装束;不修边幅、衣着邋遢和穿没有熨烫的衣服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保守和稳重的文化风格使当地人很少穿短裤和短裙。而他们在婚礼上穿的民族服装类似于中国传统的服装,体现了保守和庄重的特点。
(三)契约文化:受英国文化的影响,公司与员工是契约关系,是什么岗位就做什么事情,不可随意调换。公司曾经聘用一位信差,是跑腿送信的工作。临时需要他去管理仓库,他有些不愿意。理由是那是另一个工作,聘用时并没有那个内容,还需要另外再签个合同,另外计算工资。在国内,员工临时调换岗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在当地却很麻烦,由此可以看出契约文化在当地根深蒂固。
相对于国内的现状,本地的劳工合同执行相对严格。如在工作时间的安排上必须完全按照合同和国家法律执行。周末、公休日和下班以后的时间是员工自己的时间,公司不能占用,如果需要加班,必须发加班费。通常一些国内的做法,如拖延下班时间,很晚了还打电话与下属谈工作等在当地都是行不通的。
(四)洒脱文化:常说非洲人“穿衣一块布,吃饭靠大树”,这展示了当地人的特点,就是他们是容易满足的民族,不太为未来考虑。他们最为热衷的是喝啤酒,在非洲特有的鼓声中翩翩起舞,大多数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理念。而当地温和湿润的气候和遍地绿色植被也为当地人提供了优良的生存条件。乌干达位于赤道,海拔1100米左右,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有发展农业的天然条件,有“高原水乡”之称。当地人的主食“马坨凯(MATOKE)”,一种类似香蕉的食物,就是从极易生长的树上摘来的。畜牧业也很发达,当年英国经济危机时,乌干达人还能吃上牛肉,这让当地人充满了自豪感。
二、跨文化沟通面临的一些障碍
跨文化冲突指不同形态的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不同的文化对于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中国文化与非洲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仅以下面的例子进行说明。
(一) 文化排斥障碍:
我们在交流时的语言、面部表情、姿势和动作,以及处事的方式都留有本文化的特点,不同的文化之间会产生排斥。例如,相对于当地人,我们的工作效率比较高。但是遇事容易急躁,而当地人则喜欢按部就班、不紧不慢地工作。不同的习惯常常表现在表情和语言上。于是,互相看起来,都是不顺眼。而一些行为问题更是直接暴露了这种差异。笔者与一刚来的国内同事去政府部门办事,同事做事比较急,没有耐心,总喜欢赶时间,没有问询是否还有人排队就跑到前面去了,最后不得不向前面的人道歉。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多了,就会给当地人留下中国人素质差的印象,逐渐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群。
有一家国有的建筑公司在乌干达设立了分部承建工程项目,在其住处雇了一位当地的警察。由于语言和沟通的问题,这位警察一直认为这些中国人不尊敬他,或者说是在侮辱、藐视他。再加上文化习俗的问题,比如我们喜欢高声讲话,常常对下属大声训斥,瞧不起黑人等行为,终于激怒了这位警察。在一天晚饭时,这位警察开枪杀死了这四位中国人,酿成了悲剧。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一些当地的文化,悲剧是可以避免的。endprint
(二)管理制度障碍
中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建立只有30多年,国内企业正处在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学习中,其管理制度常常是不那么完善。而乌干达长期受英国文化的影响,其公司管理制度更倾向于法制化。一雇员因为犯了错误,应该停职一个月进行自身反省。因为销售公司的规模不大,员工数量也较少,我们习惯于采用口头通知这样的决定。但是,在法制文化背景下,这样的通知也必须采用书面的形式通知本人,要告诉他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停职等,同时公司也要留底,以备对方请律师来查询时出示文件,解释事件的由来。因而,公司的管理制度需要尊重当地的法律,每个公司也需要聘请一位律师做法律顾问。
当地的税务部门会上门查账,因而要求公司的账目必须清晰。有一次税务部门突然到公司将所有的账本全部拉走,检查是否有漏税(增值税)。这样的方式,当时在国内是没有的。进入不同的法律制度后,相应的财务管理也需要跟上,交学费是不可避免的。
(三)法律意识障碍
乌干达曾长期为英国的殖民地,其法律体系沿用了英国的判例法模式。有一位被聘为信差的雇员被安排下班时锁仓库的门。不料他偷偷配了钥匙,下班后偷了一些货,他在销赃时被抓住。在法庭上,虽然人赃俱在,但法官还是判其无罪,因为雇员出示了作为信差的工作证,法官认为他的工作是信差,不可能去安排锁仓库的门。依此推断,那些盗窃证据都是伪造的。这样以来,反而是我们公司违法了,违反了契约合同,并且伪造证据诬告员工。据说,法官是沿用以前的案例做出的裁决。可见,在当地开公司做项目,不了解当地的法律是非常危险的。
(四)行为自律障碍
不同的文化,对于行为自律有着不同的解释。与国内人员相比,非洲本地人缺少时间观念、缺少拼搏上进的精神,如常见的“请等几分钟”,常常需要等上半天;如约定要与客户或者当地政府官员见面,迟到是常有的事,甚至有时约好的上午见面,却需要等到下午。最终见面以后,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解释:“这里是非洲”。虽然迟到了,但是谈话还是很愉快的,以至于忘掉了迟到这件事。 “非洲时间” 的含义需要很好地理解。
中华民族有着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的传统。而当地人作为一个乐天派的民族,在追求快乐幸福的生活的同时,比较欠缺这种自我管理的能力。例如在资金上不会合理地安排。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雇员们在发工资后的几天里个个兴高采烈,十分潇洒,但还没有到下一次工资发放日就已经囊空如洗,不得不要求公司借支生活费。否则就会饿肚子,上班无精打采。于是出于对雇员特性的考虑,我们不得不将工资由一月一发改为一周一发。由于本地员工自律能力欠缺,在资金财产的管理上需要非常谨慎,不能留下任何漏洞。
三、搞好跨文化沟通需要重视的问题
中国公司到非洲去承包工程或进行贸易,都希望与当地人友好相处。如何与当地人进行良好的跨文化沟通,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要端正文化心态,以平等、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化。文化的互信和融合是一个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前提下进行的漫长过程。非洲很多国家经济非常落后,但一些国家经过长期的英国殖民统治,奠定了法制文化的基础。中国目前也在努力构建法制文化和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我们需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种文化的差异,虚心学习其优点,摒弃中华文化优人一等的思维。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文化是法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些文化规范,如关系、社会等级、家长式领导、面子问题等,往往与契约文化有较大的文化距离。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的公司管理决不能照搬中国的模式,需要学习现代企业管理思想,靠规则和制度管理员工,依靠文化的融合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也需要虚心地听取员工的意见,发扬民主,平等地对待当地员工。
(三)管理者要言行一致,有修养、懂礼节,尊重当地的风俗和习惯,杜绝与当地文化相违背的行为。例如,当地人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吃狗肉是不道德的行为。当地人对于熟悉的朋友也是有礼貌的,不能因为熟悉就忽略尊敬,“打是亲、骂是爱”的行为不适合当地的文化。对于员工需要讲道理,以理服人,以规则约束人。说话要和颜悦色,不得高声喊叫。一个对当地文化有深刻理解的管理者,具有与员工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同时,在与政府、顾客的交往中,也会获益匪浅。
(四)外派前实地的参观访问有助于对当地文化的理解。通常的做法是经理们在外派前进行跨文化沟通的学习和培训,了解东道国的文化。但培训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铺垫,对文化的认识绝非几日的培训所能产生,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体验才可能有所理解。而实地考察可以促进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减少“文化休克”现象。笔者在来非洲之前,也认真研究过当地的文化,曾经认为很简单。但是经过实地体验以后,发现当初对文化很多的理解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不可思议的事情太多。在当地两生活年多后,才对当地文化有了初步的理解。
(五)外派经理能否顺利跨过文化的障碍,顺利地在海外开展业务,与母公司的支持密不可分。外派经理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充满了孤独感。国内母公司的支持有助于减轻外派经理所经历的不适应。如为外派经理设立满意的薪酬、建立经常性的沟通渠道、为外派经理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规划。如果允许家属陪伴,可以大大缓解身处异国的心理焦虑。母公司的关心是支撑外派经理的心理力量,只有这种力量的存在,才能使外派经理没有后顾之忧,顺利地处理好跨文化沟通问题。
虽然本文是以乌干达这个小国为例提出的观点,一些观点可能有偏颇,望读者谅解。外派经理们只有充分理解文化差异,才能克服跨文化交流障碍,实现企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革非,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看外派经理的文化冲突[J], 商业研究, 2002(09):32-34.
[2]祝金龙,石金涛,解志, 外派经如何减轻外派经理的“文化休克”[J], 现代管理科学,2008(11):101-104.
[3]黄勋敬,孙海法,外派经理孤独感的根源及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9):31-33.
[4]邓羊格,如何管理外派经理[J],中外管理,2005(5):50-58.
2、文化差异对于沟通有何影响?
3、跨文化沟通对于商业企业有何重要性?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文化差异给不同背景下的沟通合作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特别是在商业合作中,跨文化沟通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次作业的问题是跨文化沟通的基本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回答,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来回答。
解题思路:
1、不同的文化因为生产方式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历史传统等因素的不同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表现出特殊性和个性。不仅在国家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等层面上,在企业文化、组织文化、职业文化等层面上也会表现出特殊性和个性。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系统的特质,当他与另一种文化系统相遇时,不可避免地都是从自身系统的特定视界出发去理解对方的,而这个特定视界永远不可能与对方完全吻合而只能是交互作用的结果。这样,一种文化在与他者的交互作用中实际生发出的意义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某种变异。
2、文化差异从沟通的角度来讲,也就是对符号编码或解码规则的不一致。我们在解释从一种文化中传来的信息时,总是按照自己的文化背景以及由这种文化背景所决定的解码方式加以理解,所以会造成信息失真。在企业中,人员间管理风格、信念、沟通方式、价值观等的不同都会对沟通产生影响。
艾伦是一家总部在纽约的跨国数据系统公司的35岁的销售代表。这家公司的大部分国际业务在欧洲和日本经营,中国对它的产品来说是一个成长性的市场。
艾伦,毕业于欧洲的一所名牌大学的MBA和博士,因其能力和远大抱负,最近调至公司国际部负责远东市场。这是她近两年来的第三次升职了,她计划拜访一个适合公司产品线的很大的台湾分销商代表。
她的第一次台湾之旅基本有效果,但因很少提及到业务,她有稍许不安。从一定程度讲,这也是她所预料的。她的另外几个有丰富国际经验的同事已经告诉她,台湾人会毫不犹豫地花大量时间来建立关系。在她最初的“文化关系之旅”中,为了表示对她和她的公司的尊敬,台湾人通过热情招待的方式表达,尽管她也乐意欣赏象台北故宫博物馆这样的风景,但她仍然觉得这种慢节奏对达成商业目标无益。艾伦确信,待她返回美国,她将继续对合同发展作进一步沟通。
第二次台湾之行,按她的预期似乎应该是“业务之旅”。可能是由于在谈判中她尽力做了许多有说服力的引导的缘故,为了第一个合同她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台湾方的陈武平先生特别强调了他为艾伦的第二次来台北继续谈判感到非常荣幸,并且期望建立长期的贸易关系。更有甚者,台方清楚地认可了公司产品线的优势,并且用较长的笔墨赞扬了公司的声誉和公司产品的质量。让艾伦略感惊奇的是,谈及他们自己公司时,台方显得非常谦虚。艾伦其实也知道他们是这个地区最好的分销商。她认为对方尽管只说她公司的优点,但对方其实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商业贸易机会。
周末,她坚信这次会为一个大的合约形成一致的看法,说真的,一切似乎只剩下一张签完字的合同(尽管她已印制了一份)了。但是,她知道,在台湾作出决策比美国时间长些,并且,她也坚信,事情已到了最后的成功关头了,陈武平先生总说“很快了,很快了”,她告诉她的管理层,这个回合结束,她有希望把合同签下来。
第三次台湾之行的目的就是签合同了,然而在开始两天的介绍会上,让艾伦很困惑。她原以为合同应该进入实质上的决定阶段,但是台方却是如此处理的:他们就合约的关键部分重新谈判,并声称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讨论,提出了合同中的更深远的与她无关的含义(例如对台方与其他供应商关系的潜在影响)。总之,回避合同的最后签定。还有一个困惑是到底谁有权签定这个合同,艾伦开始认为陈武平先生是决策者,然而,看来事情不是这么回事,陈先生和他的同事(年纪都比她大)看来都不是领导者。
无论陈武平和他的同事是否对此合约坚持到底,今天的会议是她扭转局势的最后机会了。快速交换意见后,艾伦清楚而详细地描述了她的产品在竞争中的有利点和竞争优势,告诉台湾分销商将怎样帮助他们取得成功。台方也问了关于公司产品的许多详细问题。令人惊讶的是,大量的产品描述说明资料早就提供给了对方。她明确感觉到交易要泡汤了,因而也更加焦急。
会议过程中,即使当艾伦直接提出这个问题,台方也一直回避签约一事。她指出这个交易具有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然而她的话换来的是令人不适的沉默。围绕能签下合同的关键点,艾伦继续声明公司产品将是对他们一些过时方法的改革,反复地从获得效率的角度上说明这将令他们从管理层和同事处获得赞扬以及可为其他公司带来数以百万美元的节约。另外,许多有名的欧洲公司正在使用公司这种先进工艺的产品。
会议结束后,台方声称他们将进一步研究,但她感觉自己公司是不会这样处理的。很显然,她正在给对方提供最好的产品,如果台方不能从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成本的收获上认识优势,那是他们的失误。
关键字:企业文化管理沟通反馈良性发展整体优化
一、企业文化与管理沟通的关系:
从大的方面来说,管理沟通是企业人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的传递过程。换种说法也就是,管理沟通是企业文化的反映和体现。一个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管理,这种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如企业内部决策讨论)和外部沟通(如危机处理),那么不难想象,该企业一定具备着科学和人性的企业文化。相反,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内部沟通将会受阻,企业的外部沟通同样将会遇挫。
从小的方面来说,管理沟通是个人内心与外在行动这样一个内外自我沟通的过程,这种自我沟通同样基于自己所处企业的企业文化,一个具备良好企业文化的组织,其组织成员不仅局限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还会自觉学会自我沟通管理,这种自我沟通管理促进了自己的更好发展,与此同时也带动了企业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整个企业的良性发展。
可见,优秀企业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企业从上到下都重视管理沟通,拥有良好的沟通文化(包含在企业文化内)。管理沟通是创造和提升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完成企业管理根本目标的主要方式和工具。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创造出一种企业独有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的外在需求转化为企业员工自在的观念和自觉的行为模式,认同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目标及使命。而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塑造,其实质是一种思想、观点、情感和灵魂的沟通,是管理沟通的最高形式和内容。没有沟通,就没有对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理解与共识,更不可能认同企业共同使命。
二、沟通对企业的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1、实现整体优化的需要
首先,沟通是协调组织中的个人、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必须有密切的配合与协调。只有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意识、机制和行为,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才能彼此了解、互助协作,进而促进团体意识的形成,增进组织目标的导向性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体系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及实现组织目标。
其次,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要和顾客、供应商、股东、政府、社会团体等发生联系,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惊醒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来实现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在环境日趋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状况,及时捕捉商机,避免危机,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重要工作。
2、激励的需要
良好的沟通内容能够通过满足员工的参与感和改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组织成员并非仅仅为了物质的需求而工作,他们还有精神层面的需要,这些精神层面的需要包括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及参与感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些精神需要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要使员工真正的感觉到属于自己的企业,并不是仅仅依靠薪水、奖金所能达到的。而更在于那个组织对他的意见的重视,这种参与感的满足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影响,而组织沟通,尤其是上向沟通正可以满足员工的这种欲望。良好的沟通能减少团队内的冲突与摩擦,促进工作人员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和信任,减少工作的重复和脱节,从而避免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
3、获取决策所需信息,整合企业智力资源的需要
管理的行为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行为过程,管理的主要和核心工作就是沟通。企业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有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组织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然而,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存在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如何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这些矛盾,不断找到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管理沟通把企业信息系统及运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寻求克服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科学方法,由此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把握管理沟通“七要素”,提高管理水平
1.把握目标。针对沟通前众多的信息,沟通者必须组织一个清晰的概念传达给受众,才能实现有效沟通。这个清晰概念的组织包括:确定目标、明确观点、安排具体内容。沟通目标不仅要按指导性和咨询性策略进行,还要明确总体目标、行动目标和沟通目标。既要界定好总体目标、战略、策略和任务之间的关系,又要明确主导目标,善于在主导目标的规范下,考虑如何把对方的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最后的行动目标和沟通目标。
2.分析信息源。在沟通中,信息源即信息的发送者、沟通主体、沟通者,即:分析谁发起这个沟通的行为。在沟通分析过程中,沟通主体关键要明确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在什么地方?我能给受众什么?沟通主体分析是解决“我是谁”以及“我在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沟通主体分析“我是谁”的过程,就是自我认知的过程;而分析“我在什么地方”的过程,就是自我定位的过程。
信息源始发沟通过程,确定沟通对象,选择沟通目的。
3.组织信息。为了使信息顺畅地传递至听众并使其易于接受,策略性地组织信息是至关重要。即重要内容应放在开场白还是置于结尾需要仔细斟酌。善于运用信息策略。信息策略是管理沟通的第三个重要环节,成功的沟通者在每次沟通发生之前,首先要考虑如何完善沟通的信息结构。信息策略的制定,关键在于解决好怎样强调信息、如何组织好信息这两个问题。
4.了解听众、服务听众。成功的管理沟通是听众导向的沟通。在沟通前应该了解听众背景:他们是谁?他们了解什么?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怎样激励他们?做好这四点主要是在与听众沟通前要认真预测听众是积极的还是被动的?是主要听众还是次要听众?他们对于沟通的主题了解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新信息?听众对所提供信息感兴趣的程度?如果听众对沟通主题兴趣浓厚,就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对于那些对沟通主题兴趣不大的听众,就应该设法激发他们的热情,征求意见并诱导他们参与讨论。沟通客体分析是成功管理沟通的出发点。要善于运用沟通客体策略,重视伦理道德在管理沟通中的作用。
5.沟通背景(环境)分析。现代企业优化管理沟通,必须重视环境分析,建立环境分析机制,既要经常分析内部环境,又要分析外部环境,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要特别重视对沟通过程发生影响的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环境因素分析
6.优选媒介(渠道)。沟通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包括口头、书面和非语言而完成的。渠道是由发送者选择的、借由传递信息的媒介物。从理论上讲,管理沟通应该比以前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信息容量、更宽的覆盖面积、更高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关键词:校园体育,大学生,心理素质,沟通能力
校园体育文化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和沟通综合素质作用,同时对完整的心理素质作用,提高都是一个很好环境融合,当下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对以后的社会实践生活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就在与培养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完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优化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环境。校园体育文化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也是对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大学生崇尚运动、追求健康,形成昂扬向上、文明和谐育人环境的重要载体。作者认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建设起一个繁荣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充分体现其在高校培养目标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1 校园体育文化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培养的作用
当下校园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压力过大,都是因为社会的就业,毕业后才人能不能对口,工作、生活以及房子家庭等等,使他们的心理压力是多种因素引起,心理和生理是导致个体压力的主要两个方面。生理压力主要表现在身体患有残疾或身材矮小或样貌丑陋等等;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在人际方面出现的问题等等。因为学生的社会阅历有限,身心各个方面发展都还欠缺,在遇到问题时,自制力差,情绪控制弱,易浮躁,所以,在心理压力上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解压,否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学生承受各种压力的教育,要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正面的面对所发生的问题。相比较而言,对于有自信心和意志力坚强的人,心理压力会比较少。而自信心和意志力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慢慢培养。
2 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教学学会承受各种压力的锻炼
学校可以强化体育教学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可以在冬天开展冬季长跑,既能加强学生的耐力也能提高其毅力;亦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既能提高学生间的团结也可以缓解学习的紧张气氛。每一场比赛后体育老师都应该及时评比,需要告知学生一场比赛有胜就有败,要勇于面对挫折。当然体育教学的内容和项目应该征取学生的意见,选择大部分喜欢的项目,这样他们才能真心参加,才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最后达到缓解学习压力的效果。
3 校园体育文化可以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疏通引导
校园体育文化利用多种体育社、团等俱乐部形式,疏通和引导学生压力。开展体育文化方面的讲演、座谈和网络新媒介方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很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很多学校都没有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因此,师资也比较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可能的满足要求,可以先将师范类的老师尽心心理培训,然后再给学生授课。最起码应该让学生懂得在挫折面前如何树立起正确的心态,保障良好的情绪,从而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与此同时,我们也还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利用会议室来举行大型的心理健康讲座,从而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灌输。
4 建立校园体育文化心理健康沟通的渠道
渠道的建立为广大学生引导都起着不可小看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仅可以给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给予帮助,更能让他们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作为大学生,每个人都会有各种程度的烦恼,老师若是意识的这一点应该积极向学校领导反映情况,通力协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来。平时也应该多多跟学生家长沟通,及时了解情况。也是全校的责任发挥其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本文从校园体育文化的校园体育规范文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和校园体育智能文化四个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学生对体育规范的认识不足,场馆设施比较落后,有待提高,学生的运动知识缺乏,参与意识较低;并从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和课外活动方面提出建议。
5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的情绪上的状态议
(1)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对学生情上是的变化,良好的情绪可以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和信息,所以有时候我们应该也有必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良好的情绪调节,这是关键。适当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发泄,运动过后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因为我们不可否认,情绪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作为体育老师,更应该让学生意识的这一点。体育运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应该存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情绪不好或者不高兴的时候完全可以理智的让自己进行体育活动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这个也是经过相关专家的验证的,我们首先交给学生的,是这种方法。
(2)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要注重体育知识和动作技能掌握,才能学生身心投入到体育活动中,首先让学生们了解体育动作的理论知识,经过他们的充分思考之后让学生自己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做出体育动作。老师主要是起引导作用,等时机成熟之后再由老师统一演示动作。学生根据老师的标准动作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校正。长此以往,学生对老师所教的体育动作不仅能熟练掌握还能牢记于心。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学习效果的好坏大多是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勤能补拙也就是这个意思。
(3)在校园体育文化中建立情商也能得到提高,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能经常保持心情愉悦、精神饱满,对任何事都充满兴趣,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做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沉默寡言,缺乏对生活的乐趣。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它总是与学生之间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学生们在活动中能够较好地降低孤僻心理,忘却烦恼和痛苦,增强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马赛等人调查发现,外向性格的人比内向性格的人社会需要更强烈,这种需求可通过集体性的活动得到满足。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可以加强人们之间的交往,减少自卑心理,培养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沟通
引言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其主要沟通类型包括: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个体沟通与信息沟通、口头沟通与局面沟通、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在进行身体语言沟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装饰及人际距离等。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以语言、符号等为媒介所进行的思想信息和情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与共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效沟通过程中的问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过程中,教育者在与受教育者沟通时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一,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角色和身份差异,影响有效沟通。在大多数情况下,受角色和身份差异的影响,受教育者往往处于被动角色之中,被动地接受教育所产生的排斥心理使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达到期望效果。
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沟通方式中正式沟通较多,其他沟通方式较少,制约有效沟通。
第三,沟通过程中情感沟通较少,沟通目的过于理想化,忽视个体特殊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因所管理的人数较多,教育者经常以班会等集体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且内容受到局限,互动较少,并以普遍受教育者为主,个体特殊性容易被忽视。
第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观念的差异影响。“代沟”问题也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教育者需要了解并熟悉掌握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发展动态及交流方式和途径,灵活运用不同交流机会和方法,提高沟通有效性。
第五,受场地和环境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场所主要在教室、办公室或寝室,在这些场地和环境的制约下,教育者不方便开展比较轻松愉快的、交心的交流与沟通,也较难了解到受教育者的真实想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沟通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总要,因此有效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一,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沟通能引导学生增强自我意识,使其拥有健康的人格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者可以通过有效沟通及时受教育者思想动态,引导其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其二,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友好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但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往往把自身置于接受和聆听的位置,这样沟通过程变得比较单一,而有效的沟通能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建立平等自由的和谐关系,让受教育者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三,有助于教育者职业技能的提高。通过不断实践与锻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熟练掌握有效沟通的能力及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及其发展发向。通过经验的不断累积,教育者能掌握更多沟通技能,同时能更好地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从而提升教育者的职业技能。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要求、责任及内容方法都要变化,有效沟通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因此,高校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沟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第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技能,提升个人魅力,提高沟通能力。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紧随时代步伐,多途径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第三,加强与各高校之间的联系,了解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第四,应时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第五,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环境。第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校园文化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结语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更多问题和更大挑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不仅能缩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增进二者之间的感情,而且能使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教育并积极参与其中,让受教育者向积极乐观向上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谷佳媚.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功能[J].前沿,2011(12).
[2]刘明月.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3]王志军.浅谈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有效沟通[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6).
[4]杨国新,江鸿.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
[5]雍楚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有效性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跨文化沟通问题研究】推荐阅读:
与学生沟通艺术的研究07-27
员工管理中的沟通问题10-10
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5-24
沟通语言沟通技巧07-18
沟通管理和高效沟通11-03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11-05
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11-02
姓氏文化研究10-31
邮政企业文化建设与道德文化建设研究10-25
城市涂鸦文化研究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