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计划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信息化计划(推荐7篇)

教育信息化计划 篇1

一、“结网”计划的提出与演进

智利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末期。伴随新千年的临近,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展教育改革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智利也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了教育改革,此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将信息与通讯技术(ICT)纳入学校教育。对于如何将ICT纳入学校教育,智利最初的设想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教育网络为全国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学习资源与交流平台,这一网络被命名为“Enlaces”(“Enlaces”在西班牙语中意为“连结”,所以该网络计划本文译为“结网”计划)。“结网”计划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试点阶段(1992~1994)

“结网”计划的长期目标是将ICT有效整合到教育过程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性。该计划的原则是面向所有学生、培训教师的技术能力、提供新的学习内容与教学工具和减少数字鸿沟。[1]在最初的几年,“结网”计划主要在小学开展,主要测试ICT应用于教育的可能性。1992年,“结网”计划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3所学校开始试点。1993年,“结网”计划在南部的一个小城市Temuco(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开展。经过3年的开展,“结网”计划扩展到第九个地区——Araucanía(该区为土著人口最多的地区),参与学校扩展到100多所。[2]参与学校获得了电脑、打印机等硬件,以及教育软件、网络链接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二)推广阶段(1995~2004)

智利政府发现“结网”计划切实可行之后,便致力于将该计划推广到全国各个地区。1995年,“结网”计划成为官方倡议,该计划由一个试点项目转变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全国性项目。1997年,参与学校达1,407所,1999年达4,255所。[1]2000年,政府推出了“结网”计划农村项目,将其推广到农村和交通不便的地区。2000年参与学校达5,300多所,[4]2001年6,263所,[1]2002年7,300多所。[2]2002年,名为“Red Enlaces Abierta a la Comunidad”(意为网络链接向社会开放)的新项目得以实施,该项目通过教育设施和计算机实验室为社区提供网络链接。2003年以来,作为增加网络带宽的一部分,“结网”计划与多个运营商达成协议,运营商为教育机构提供优惠费用。

(三)深化阶段(2005至今)

经过10余年的实施,2005年,“结网”计划归属于教育部的一个正式机构,命名为教育技术中心(CET)。2005年,88%的小学和85%的中学已参加“结网”计划;同时,教育部与24所大学合作,提供长期的技术和教学支持,并对教师进行ICT基本应用方面的培训。[7]2006年,4,845所学校接入宽带,9,696所学校有机会使用ICT,109,163名教师接受使用ICT方面的培训。[8]2007年开始开展教育数字化计划,“结网”计划的重点转为硬件设施的扩充、ICT在课堂中的应用和网络带宽的增加。[9]到2008年,“结网”计划取得的成果如下表所示。

二、“结网”计划的组织与管理

(一)“结网”计划的管理机构

“结网”计划归属于一个网络机构,由教育部、大学、一些软硬件电讯公司以及全国的公共和私营机构进行组织协调,由一个小型的专业自治小组进行管理。正是由于该管理小组的小型、专业、自治、非集权的性质,一批教育专业人士加入其中成为合作者和推动者。目前,加入“结网”计划管理的机构包括基金会、公司和全国各地的24所公私立大学。这些大学中的6所大学组建了专业群体负责为区域和地方提供专业发展、技术支持和开发各种材料。每所大学成为一个“区域中心”,负责“结网”计划在一个地理区域的实施。在每个区域,“区域中心”反过来与其他大学和研究机构达成协议建立了20个遍布全国各地的“实施单位”。[11]这些大学负责直接与学校和教师一道开展培训、提供支持、分配基础设施、设计、开发、评价和发布改革创新经验、开展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工作。[12]此外,教育部还与La Frontera大学的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保持着伙伴关系,“结网”计划的全国协调中心和研究“结网”计划未来发展的研究与发展中心均设在该学院。

(二)“结网”计划的发展规划

“结网”计划负责起草和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发展规划,目前的国家规划是2007年发布的《素质教育技术》(Technologies for a Quality Education or Plan Tec),该计划旨在改善设施设备,并确保教育用途。该计划的三大支柱分别为缩小数字鸿沟,提高教师的数字技能以及开发新一代数字化学习资源。[13]该计划与《2007~2010数字战略规划》相辅相成。《数字战略规划》由2007年成立的教育部内部小组起草,该计划涉及智利社会各方面的技术使用。数字战略小组一直在衡量该计划,并量身定做行动计划以实现总规划的目标。“2008~2010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包括提高宽带普及率,以增加互通性的方式精简电子政务,促进免费开源软件在公共机构中的应用,提供ICT教育和培训。“结网”计划通过提供ICT教育课程为《数字战略规划》的终身学习目标作出了贡献。[14]“结网”计划也制定了自身的培训计划,该培训计划包括基本计划、共同计划、差别计划和专项计划。基本计划制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ICT的知识、态度和技能方面的最低要求;共同计划侧重于ICT一般技能;差别计划重点发展不同情形下所需的ICT技能;专项计划专注于利用ICT开展相关工作的高水平专业知识和创新。[15]

(三)“结网”计划的经费措施经和机现998年教育部和智利最大电ica CTC)达成协议,CTC为提供为期10年(1998~2008)该公司的捐赠相当于每年界银行贷款也是“结网”计。在“结网”计划的发展早费约8,000万美元,这其中机,在使其因参与项目得到提高。[22](二)教师信在发展之初个关键组成部分集中于小学教师开展了一个试点

“结网”计划得到智利政府的一贯支持,涉及大量的公共资金注入。1995年至2002年,“结网”计划的预算达1.23亿美元,2005年约1,800万美元,2006年为20,500万美元,1992年至2006年的15年间“结网”计划总计花费两亿多美元。[12]智利政府意识到“结网”计划的长期持续发展需要私人部门的参与,便积极争取来自企业的资源,并提供税收优惠以鼓励企业给参与“结网”计划的学校捐赠。私营企业家和商务人士能在许多方面成为积极的盟友,部分原因是他们通常将ICT与生产力提高和现代化联系起来,他们对提高未来劳动力的素质使企业更具竞争力也很感兴趣。同时,资助教育也是他们提高品牌形象或者将学生作为消费者进行投资的一个市场策略。社区也提供了一些现金和实物给加入“结网”计划的地方学校。一些跨国公司也对“结网”计划进行捐赠,比如苹果电脑公司通过苹果明天教室项目(ACOT)捐赠了一些初始设备,并给教师和“结网”计划的相关人员提供咨询和培训。[17]尽管智利的捐赠法律还较薄弱,但智利的私营部门和“结网”计划之外的学校项目贡献了将近20%的小学硬件支出,中学超过30%。[11]“结网”计划有多种经费来源和机制来实现网络连接目标,比如1998年教育部和智利最大电讯服务提供商(Telefónica CTC)达成协议,CTC为全国4,000多所学校提供为期10年(1998~2008)的免费上网服务,估计该公司的捐赠相当于每年100万美元。[11]此外,世界银行贷款也是“结网”计划获取经费的途径之一。在“结网”计划的发展早期,预计到2000年花费约8,000万美元,这其中就包括从世界银行贷款2,000万美元。[17]

三、“结网”计划的实施与成效

(一)教育信息化应用于教学与学习

为方便师生将ICT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结网”计划在开展初期就组织专家开发了名为“La Plaza”(意为“中心广场”)的用户界面。“La Plaza”按社区广场进行组织,包括邮局(电子邮件)、信息亭(数字内容)和文化中心(虚拟合作工作间)。[21]“La Plaza”的用户界面设计成智利城市或乡镇广场中常见建筑的图像,“La Plaza”用熟悉的背景和图案模拟人们的日常生活,使用户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即使用户之前从没有接触过这个网站,也能让他们通过该网站开展有意义的任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内容的更新,除某些学校的师生还习惯于用它来收发邮件外,“La Plaza”已被基于Web的界面所取代,但它在当时的背景下对师生应用ICT开展教学和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01年,“结网”计划创建了一个网站(www.educarchile.cl),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泛的教育内容和服务。该网站按教育门户网站进行建设,教师在该网站能获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数字教育资源、相关问题的论坛、最新的教育信息。“结网”计划除给学校提供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硬件外,还给学校提供教育软件以支持学校的教学与学习。这些软件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图形程序等应用程序,还有如人体、空间、科学、数学、几何、科学实验、智利历史、世界历史、地理、文学、音乐、艺术、戏剧、物理、化学、环境等主题的教育软件。总体而言,对“结网”计划的效果所做的评估,一致显示学习方面的正面结果(学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和心理效果(学生提高了创造力、自尊心和专注能力)。这些结果表明技术给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动机,在教室里产生了一个更公平的社会组织,使其因参与项目而感到骄傲,其自尊心水平相应得到提高。[2]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在发展之初,教师培训就是“结网”计划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结网”计划最初的几年,培训集中于小学教师的课程教学部分。1995年,在中学开展了一个试点项目,培训教师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和通讯工具。1996年,“结网”计划的大众化项目开始,培训涵盖了小学和中学,拓展了培训的范围和规范化。[12]教师培训以定期会议的形式在教师所在的学校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第一年主要培训计算机的基本应用,电子邮件、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绘画程序、教育软件等软件的使用;第二年主要专注于技术的教育应用,如合作学习、课程任务等。[2]2004年,“结网”计划提供给学校的教育和技术方面的援助变得弹性化了一些,在两年的强制性学习之后,增加了一系列技术整合和教学应用方面的研讨会以深化教师特定的教学工具和技术方面的知识。经过多年的发展,2006年,“结网”计划的培训体系业已形成。当一个学校加入“结网”计划,教师最初接受两年的培训。第一年,教师接受36个小时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第二年,教师接受57个小时ICT的教育应用方面的培训。在这一阶段结束之后,教师可根据其兴趣和需要选择参加研讨会。[12]

在培训过程,采取的第一个原则是让教师能够尽可能地将ICT看作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个盟友、一个支持工具,而不是一个负担;第二个原则是教师并非仅是培训计算机技术,而是通过课堂教学和与项目相联的活动,培训技术工具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1]“结网”计划开展的教师培训取得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将ICT应用于教育的能力,并促进了教师应用ICT进行教育改革等效果。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结网”计划值得骄傲的源泉之一是它为专业发展(尤其是教师专业发展)开了方便之门。[2]

(三)教育信息化促进社区发展

2002年,作为“结网”计划服务于社会公众的一部分,“结网”计划向社会开放的项目开始开放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给社区,为社区提供与ICT相关的课程和服务,包括提供数字扫盲班和给教师、家长和邻居提供互联网接入等。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成为学生、教师和社区共享的资源,学生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时间为65%,教师29%,社区6%。[7]为保证网络学习效果与效率,“结网”计划对网络学习单元的学习时间进行缩减,并移除了诸如技术工作的护理单元等一些不太相关的内容。该项目2008年开始试点,2009年参与者已达8,200多人。该课程以创造性、自主性和趣味性为特点,避免让成人感到沮丧和羞辱,这些特点被证明很受欢迎,减轻了大多数成人在他们初次接触技术时所经历的恐惧与焦虑。在试点之后,研究结果显示超过95%的参与者对该计划高度评价,并愿意继续参加其他的网络学习课程。[30]网络学习也被成功地纳入成人职业计划,通常是由市政机构、非营利机构、州政府的职业项目提供给社区中心。2010年6月,智利开始了一个针对圣地亚哥家政女工(包括来自智利的和国外的)的新项目,一些从事家政的移民女工节约钱来购买计算机,以便能和她们国家的家人进行联络。这显示了该项目在让人们学习如何使用新技术方面所具有的价值与作用。

四、“结网”计划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结网”计划已在ICT应用于教育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这些成果为该计划下一阶段的实施以及获得经费、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提供了保障。然而,在将ICT整合到课程中,尤其是整合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实践方面还比较薄弱,尚需进一步强化教师将ICT有效整合到课程中所需的高级技能。[21]具体而言,智利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主要为:(1)国家ICT政策,智利的国家ICT战略应与更广泛的国家教育政策无缝整合;(2)项目一致性,大量的ICT计划虽然成功执行,但缺乏战略指导使它们协调一致;(3)开创新的学习机会,ICT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开创课堂之外的学习机会;(4)促进有意义的联结,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人们相互认识、学习和合作。[33]

智利教育信息化在完成前期的基础设施设备的配置后,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应用这些技术设施提高学习质量。在基础技术设施到位后,教育部将把技术设施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同时将在较发达地区推行电子白板、掌上电脑或便携式电脑等新技术。“结网”计划下一步还将根据地区、文化等的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模式,深入课堂对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在技术手段方面不再是仅仅着眼于电脑的使用,手机、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等有前途的数码设备也将融入到课程中,基于问题、项目、游戏的学校课程、E-learning、多媒体学习、虚拟环境中互动等将丰富“结网”计划的实践。另一方面,无线连接也将给偏远地区接入互联网提供很大可能。就短期而言,“结网”计划应将更多的ICT企业纳入到“结网”计划网络;就长期而言,“结网”计划应开展定量与定性的实验研网”计划在方法、资源、模式、培训等方面获反馈信息,开发更好的实践应用。[12]同时,“结网”计划必须走出“一个模式适合所有人”的实施方式[12],更多关注教师、尤其是学生的需要、想法等,将ICT有效地整合到课程中,将技术有效纳入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与学习中。

五、结语

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化的现状研究 篇2

关键词: 科技计划管理     信息化    杭州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经费投入的增加,资助项目的不断累积,项目的组织、申报、评审、立项、中期检查、验收等环节信息的公开、公平、公正等要求不断提高,以前纯粹通过人工進行科技项目管理的办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科技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有效途径。

科技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包括科技项目信息的公开化;数据库的建设包括专家库的建设和项目库的建设;项目财务审计支持情况的信息化;以及科技项目立项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四个主要方面。本文从这四个角度着手,通过杭州和广州、深圳、成都、青岛、武汉、南京、大连、宁波、济南、长春、哈尔滨、西安、厦门、沈阳15个副省级城市的调研和比较,研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杭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化工作提供借鉴。

1.科技项目信息的公开化情况

通过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和条件公开等情况的调查发现,15个副省级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和条件公开基本全部公开。但项目的专家公示,结果公示情况方面不是很乐观。如下表所示,在这方面广州市走在前列。

表    15个副省级城市科技平台项目公开情况

2.数据库的建设情况

首先从专家库的建设情况看:调研发现,除个别城市网络专家库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外,大部分城市都具有网上专家库,并已经积累一定数量的专家,但普遍存在专家库动态更新机制不完善、本土专家为主,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专家库动态更新机制。其中广州市科技信息专家常年受理,如图1所示。专家申请后由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书面形式递交材料,专家推荐机制比较完善。深圳市科技信息专家面向社会公开征选,专家的权利和义务一目了然,便于接受公众监督,如图2所示。

图1    广州市专家申报系统

图2    深圳市面向社会公开的科技信息专家库系统

杭州的专家库建设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目前在库的省内外专家已经达5000多人(这个数字还在变化,不断地有新的专家进入到专家库系统),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专家库专家信息不够完善,专家的地域性比较明显;(2)专家库的动态更新机制不够完善;(3)专家库领域划分不够合理;(4)专家抽取算法需要不断优化。

其次,从项目库的建设看,项目库的建立对防止项目的重复建设,合理地分配科技资源,更好地决策科技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调研发现,各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平台基本上都有项目库,但由于不同地方科技项目库建设的时间不同,项目库的规模各不相同,各城市之间各自为政,尚未建立共享的项目库平台。即使是同一城市不同部门之间的项目库也不能实现共享,所以对于项目的查重停留在书面意见上,离具体落地还有一段距离。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杜绝一个项目多头申报的现状,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杭州市科委。杭州市财政会同市监察局、杭州市科委等18家杭州市级行政部门建立了杭州市财政资金网络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对所有纳入杭州市财政的各类项目进行网上统一管理、监督,这样企业凡是申请杭州财政项目支持的不管在哪个部门申请都可以进行项目查重,比较好地杜绝多头重复申报的情况。

图3    杭州市财政专项资金网络管理系统

3.项目财务审计支持的信息化情况

调研发现,目前各个城市的科技主管单位都制定了科技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在验收管理办法中基本都提到了要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但验收是项目完成后的行为,如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现在由于项目越来越多,支持的经费数越来越大,对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如果完全依靠手工的方式进行,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目前情况看,远远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杭州市科技计划管理在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合同的管理、绩效的管理及验收管理都提供支持,在不同阶段都有财务信息的审核环节,这方面已经走在同级别省份城市的前列,但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通过设计一定的方法,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将人工的审核改为由计算机完成。

4.科技项目立项过程管理的信息化情况

项目的实施阶段是人、财、物投入最大,历时最长的阶段。而目前我国的管理恰恰忽略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科技项目管理,把科技项目管理狭义地理解为评审、立项,一旦项目列入计划,即大功告成,忽略对项目的全周期、系统性管理,立项后的管理投入大大减少,形成“重立项、轻管理”、“虎头蛇尾”的弊病。调研发现很多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系统还都不支持对合同、绩效、成果的全程跟踪,大多停留在项目结题验收时集中上传材料阶段。或者有些稍微落后的地方对过程的管理还局限于通过层层上报纸质材料阶段,造成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很难实时进行监管,没有发挥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监管的职责。杭州市科技计划管理对于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合同的管理、绩效的管理及验收管理都提供支持。但这些阶段都是有时间节点的,应该建立一种动态的长效机制,让企业形成过程管理的习惯。随时将项目进展情况反映到平台中,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在科技项目管理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中,具体体现如下:

(1)重计划立项,轻过程监管,轻产出评估现象仍然存在。虽然已建立了较严谨的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对项目的实施管理有规定,但落实到位尚存在困难。如目前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基本还未采用委托第三方进行项目评估、监理等做法,虽对项目的执行情况经常性地进行了检查,但缺少科学合理的定量分析,科技投入产出的评估机制尚未建立。

(2)部分项目立项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是由于项目专家库的不完善,有时未能客观公正地评审,影响评审的效果;二是评审专家选取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不能做到对项目的相对公平、公正的评审;三是由于对项目监管的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没有建立科技信用评估系统。虽然大部分的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诚信度较高,但个别企业存在不诚信行为,由于违约责任追究和处罚制度尚未建立及其他条件的限制,造成科技不诚信行为成本偏低,影响项目实施的质量。

综上所述,从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化的现状看,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做到:(1)科技项目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从申报到结果全程公开透明,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2)完善专家系统:一方面要常年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另一方面要与其他省份的专家库共享共通;建立完善的专家库动态管理机制完善专家系统:建立专家的信用评估制度(包括对遴选出来的专家进行反评估,确保专家库中专家的信用是良好的);规范专家入库流程及规章制度。(3)建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的安全审计预警功能,应包括完备的应用安全审计、审计数据分析挖掘、异常应用行为实时处置、审计管理支撑等方面。(4)从项目立项的过程管理看,应该推广杭州市财政专项资金网络管理系统的模式,进一步加强项目库的建设。

在今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推动科技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并逐步完善将是科技部门工作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杭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2]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www.gov.cn.

[3]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的通知http://www.most.gov.cn/.

[4]浙江省科技厅网上项目管理系统 http://xm.zjkjt.gov.cn/redirect.action.

[5]王贤慧.建成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库管理系统的意义科技信息,2012(04).

[6]王伟.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建设.安徽科技,2011(10).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篇3

篇一: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以推进贯彻课改理念、实施新课程为突破口;以加强信息技术管理和应用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工作的力度,努力提高全校的信息技术水平。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校园网工程建设

1.实施改造校园网工程,高标准建设校园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结构,发挥网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为教育教学应用构建网络平台。

2.完善学校内网功能,完全实现校务公告、办公自动化。

(二)加强学校园网管理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制订网络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工作措施,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1.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2.常规管理。

不断研究各种管理技术,加大考核力度,杜绝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网络畅通,更好地服务于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既要保证网络安全畅通,又要杜绝教师在网上聊天、打扑克、玩游戏等不良现象。深入研究网络应用问题,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病毒防治。

加大对学校的管理力度,从制度上进行约束,减少病毒的传播。凡新安装系统的计算机必须先安装杀毒软件,并打好相关补丁后才能接入网络,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病毒问题,保证网络不因病毒导致堵塞、停网等现象的发生。

(三)充分发挥网络的使用效益

树立建网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网页建设,改进和提高教育网站的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学管理服务。

1.继续加强学校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站布局和内容,使其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德育,服务于管理;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社会。力求网站界面简约、布局合理、色调一致、风格统一、内容丰富。

2.教师个人主页建设。

组织指导建设好一批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专题网站、资源网站;通过建设教师网站(教学博客)和学校网站等社区性服务网站或栏目,吸引学生、教师主动参与;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BBS等交互性栏目的积极作用。

(四)教育资源库建设

继续加强资源库建设,建立自己的资源中心。

(五)网上办公环境建设

探索和完善校内消息和文件传输系统,实现网上发布通知、传送文件,进一步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1.继续抓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工作,立足实际,针对不同学科和学段,完成对教师常用软件系统的专项内容培训。

2.继续组织开展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七)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研究

1.加强信息技术教研活动。

2.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力度,发动全体教师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规范。

3.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堂应用实践研究,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实施能力。

篇二: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区信息中心、信息技术研训中心、信息科技教研室工作为指导,以学校工作计划为部署,结合片信息技术教研组开展工作。以改善学校信息化综合环境为准绳,以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为目标,认真学习与贯彻上级有关精神,努力学习先进的工作方式,提高信息化工作效率,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达到一个新的层次而不断努力。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管理,进一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进程

1.显著提高在学校工作中的信息化工作比重。

2.强化信息化工作责职管理细则,提升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协作与创新意识。

3.结合“三通”要求,作好前期动员与准备。

4.积极申报金山区教育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5.完善每月一次信息化工作例会制度。

(二)组织学校信息化工作研究,做好实验,作出切实可行的学校信息化工作基础平台方案

1.成立学校信息化工作科研小组。

2.本学期针对学校信息化基础平台作研究:

(1)实验基于AD域的校园网,用活动目录规划与整合学校各类信息。

(2)实验基于SharePoint技术来有效管理信息。

(3)实验结束后写好一份实验报告,规划一份学校信息化协作工作基础平台可行性部署的解决方案。

3.做好实验研究资料归档工作。

(三)完善学校电子阅览室建设,加强管理措施

1.按上级要求建设好电子阅览室,保证正常开放。

2.进一步健全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

3.组织开展学生电子阅览活动,并在松小论坛上进行学习交流。

(四)进一步管理与维护好校园网,本学期内部署一个无线网络结点

(五)加强学校网站建设

1.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网络。

2.规范信息的采集、加工、录入、审核与发布程序。

3.丰富网站内容,创设教育教学互动平台,拓展网站功效。

4.建立学校资源库,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六)继续对学校教职员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面授与远程相结合对教师进行办公自动化与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在学校网站中开辟一个视频与文本资料相结合的培训专栏。

本学期对全校中青年主课教师出一份电子文档试卷和中青年副课教师出一份电子文档教案作一次当场考试,考试成绩列入考核中。

(七)抓住有利时机,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工作

1.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

2.检查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有一堂多媒体课,并要求具有多媒体课案和提供给学生较多的整合型电子文本资料信息与声音图像资料信息。

3.校级以上公开课尽可能要与信息化教学手段整合来提高教学效果。

4.组织校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课竞赛活动。

(八)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外辅导,积极参加各类信息科技活动与作品竞赛等。

篇三: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

虎林路小学经过全体教师多年的辛勤努力,教育信息化日渐落实在教育的第一线,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学年学校信息化工作有以下的安排:

工作目标:认真落实校长室、教导处对本校信息化工作的安排,对学校信息化进行指导和服务,以不断开拓创新和最合理、最实际、最安全的运用效果为主要目标,加强计算机运用与学科整合的教育教学的实践。

工作重点:

1、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指导三年级学生参加本学年的全市计算机等级考试。

2、根据学校的工作重点进行学校信息化运用的指导和服务。指导学校老师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为学校在信息化运用方面的综合实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3、根据制定的信息安全策略,作好日常的信息安全工作,定时进行系统软件升级和更新,定期作好防病毒软件病毒定义库的升级,做好日志记录。

4、定期在学校局域网上发布最新病毒的公布,引导老师做好病毒防护。

5、建立学校的信息设备的报修制度,并做好每个工作日的维护记录,学期结束向校长室提交设备变更的记录。定期检查和维修电脑设备,作好检查、报修和维修的记录。

6、作好学校电脑设备的财产管理。配合学校总务室及校长室做好财产的管理工作,清楚明确地列出所有设备的工作情况及负责人,职责到人。

7、作好学校局域网络的设备管理和维护,保障网络的畅通。

8、继续作好学校局域网发布的网页管理,进一步增强网络教学的运用力度。

9、指导学生参加区、市各级比赛,争取为学校获得荣誉。

工作措施:

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开展各种主题性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任务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同时再巩固已有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钻研精神以及合作互助的精神。

完成学校学校信息化督导评估的准备工作。

指导三年级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通过本学年中文打字比赛,期终的全市信息科技考试。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为学校争得荣誉。

电脑设备是学校的重要财产,如何管理好、运用好这些设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些我要做好这方面的日常记录,有老师报修要及时的给予帮助和解决。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的运用情况,使老师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得心应手。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方便,但也带来许多不安全的问题。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本身漏洞很多,再加上病毒的猖獗,很多电脑会发生速度很慢,经常死机的情况,这就需要平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第一要防毒,防木马程序,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第二要防止非法的攻击,安装防火墙软件,使计算机免受攻击。

第三要安装网络的反黄软件,使学生在洁净的学习环境中健康地学习。

第四做好局域网的日常工作,备份重要资料。

鼓励学校教师运用教育信息化的工具开展丰富有趣的教育活动。

篇四: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

根据《***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三年规划》和我校的学校工作计划,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点,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素养,建设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教师队伍;努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持续、协调发展。

一、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素养

1、教师主动参加学校提供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各类校本培训(培训内容见附二),达到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每学期分四期进行培训,努力提升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2、教师自觉运用所学的信息化技能为教育教学服务,信息技术应用课堂覆盖率达90%或以上。自主设计个人教学资源,每学期上交自主设计的个人精品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学设计、训练题或试卷)各一件或以上,并推荐优秀资源参加各级比赛。

3、教师自觉更新、完善、创新个人博客。

二、推进校园的网络环境建设

1、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增设教育科研论坛、班主任主任平台栏目,开展网上教学研究交流研讨;规划重建“少年象棋网”。

2、完善、整合教师个人和班级博客,使博客成为开展网络教研的信息平台、工作平台和资源平台。

3、继续加强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工作。以学校备课组为单位为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上传相关资源(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学设计、优秀训练题和试卷)。

4、依托校园网,全面推进教师办公无纸化。本学期,学校的各类通知、学习材料、相关文件等继续在校园信息网上发布。

5、依托顺德教育信息网,发挥各大管理系统作用,提高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等管理水平。

6、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积极实施《校园网管理制度》,加强校内计算机的应用监控,杜绝教师在网上聊天、打扑克和玩游戏等不良现象,严禁教师利用学校网络散播不实消息、谣言等。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育管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习资源,远离网吧、游戏。努力提高学校网络安全的管理水平,加强网站、FTP服务器的安全防控,利用杀毒软件对全校计算机的病毒发病情况进行监控,及时查、杀病毒,减少校园网内病毒的传播,保证学校网络畅通。

三、抓实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学生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校三至六年级每班每周开设2节信息技术课,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上机操作实践,教务处还安排了三年级每周至少1节课到电脑室上机实践操作,四至六年级每周2节课都必须到电脑室上机实践操作。为了保证信息技术课的质量,学校为每年级教学制定目标(具体目标见附三),任教信息技术课的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必须让85%的学生达到已定的目标。

2、加强“机器人比赛、LOGO比赛”辅导,在辅导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训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培训责任到人,力争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具体见培训计划及实施方案)

四、建立教师信息化技能的评价机制。

商讨并建立较合理的教师信息化技能的评价机制(具体见附四),确保教师自觉学习、应用信息化技能,让信息化设备更充分地为教学服务。

篇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

回顾上一学年度我校信息化教学工作的进展情况,可喜的是教学信息化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大部分青年教师把多媒体教学当作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的各方面日常工作越来越多地应用信息技术,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分应用。相形之下切合实际的有效的教学资源比较缺少,应用培训以及研讨等管理措施不够充分。

本学期信息化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应用水平,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道路,拓宽应用面积,同时加大管理力度。本学期工作大体规划如下:

一、配合新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因我校为农村中学,总的来说还是处于较为幼稚的尝试阶段。认清自身不足,加快学习步伐,已成为当务之急。我校主要按以下几个阶段展开来进行:

(一)分层次进行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因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的水平处在不同层次,差距很大,因此分为初、中级两个层次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论的探究。通过这一过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一定理论上的认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教学设计流程有所掌握,有并有意识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三)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与具体学科相结合并评价。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理论培训完成之后,要求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在学校相关领导、部门的组织下,在组内、校内开展听课、评课、总结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四)进一步提高与常效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建立有效机制、在日常教学中、各项常规管理上狠抓落实,突出常效,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二、建立并完善“唐镇中学网站”。网站对外作为展示学校的窗口,对内是教育教学的平台。计划分如下几个阶段完成:

(一)资料准备阶段。由校领导牵头,各部门、教研组配合,教育信息技术组落实,准备好学校网站的各项内容,力求详尽、有代表性。

(二)构建网站架构,并建立简单后台数据库。由教育信息技术组负责实施。

(三)在发布后,继续不断地完善和充实,成为常规管理工作。网站发布后,网站内容还需大量充实,技术细节有待完善,需有关方面群策群力,积极参与。这同时也是提高全员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区信息化教育工作计划 篇4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信吧,书信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特别方式。写信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信息化教育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区信息化教育工作计划1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实现教育信息化为最终目标,加大信息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设备配备的力度,切实提高我城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普及实验教学,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

一、工作目标

围绕城区教育发展规划,加大教学设备资金投入,加快教学设备配备的步伐,完善信息教育制度化管理,加强信息化教育培训,抓好信息化教研和课题研究工作,加大教育宣传的力度。使今年城区信息化教育工作有更大的突破,教研工作取得更辉煌的成绩,教师信息素养继续得到提高,学校教学设备配备更现代化,学校“普实”配备达到新配备标准。

二、工作思路

(一)继续开展教育信息化教研工作,争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上有更大的突破,在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工作上有所创新,在信息化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上取得更显著的成绩。

(二)认真组织开展教师信息化培训活动,使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执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现代教育手段在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的普及程度更广。

(三)认真做好教学设备配备工作,使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四)强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五)认真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教育工作中的新人新事。

三、工作措施

(一)信息化教研工作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研工作。继续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研活动,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市、自治区、国家级课堂教学比赛。5月份组织一次城区级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比赛。10月份组织一次优秀课例展示。

2、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每学期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让承担集体备课活动的学校安排一节公开课,让教师听评课。(我们将另行制订具体活动方案,分中学和小学活动两部分,每学期制订一次活动方案)

3、农村远程教育教研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农村远程教育教研活动,组织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学校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并参与观摩优秀课例和评课活动。我们将在上半年组织一次观摩优秀课例活动和评课活动,下半年组织一次农村远程教育课堂教学比赛。

4、信息化教育课题研究工作。继续争取并承担更多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推动城区信息化教育向前发展,以论文比赛提高师资队伍的信息素养。我们将重点抓好中央电教馆重点课题“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的研究工作,组织开展一至两次信息化教育论文比赛、开展一次课件制作比赛活动。

(二)培训工作

继续抓好信息化教育培训工作,配合市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学校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我们将于7、8月份举办一个课件制作培训班,培养城区各校课件制作人才,举办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设计培训。

(三)教学设备配备工作

1、电教设备配备工作。通过调研、实地检查等方式,了解学校教学电脑、多媒体电教室、网络设备、广播设备的配备情况、损耗及管理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科学有效的为学校配备急需的电教设备。

2、普教实验器材配备工作。通过调研、实地检查等方式,了解学校理科实验仪器、音乐器材、美术器材、体育器材及设施、图书等器材及实验室等设施的配备情况、损耗及管理情况,科学有效地利用中央、自治区普教实验器材专项资金为学校配备实验教学器材,争取更多的学校达到国家新配备标准。

(四)信息化教育管理和“普实”工作

继续完善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抓学校功能室的管理工作,严查学校实验开出率达标工作,对于在功能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加强省级、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管理,督促其开展相关教研和课题实验活动。

(五)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工作

配合市招生考试院做好今年5月份的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工作,制订科学可行的考试计划,科学合理地设置考点,尽量做到考生能就近参加考试,保证考生在考试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备足考试所需实验仪器和药品,保证考试工作能顺利地进行。

(六)教育宣传工作

1、认真执行教育宣传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建设,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开展教育新闻宣传,确保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推进教育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将创新贯穿于教育宣传工作全过程,不断开创新局面。引入创新的理念,以学校团队为单位扎实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宣传工作专业化、信息化,掌握创新的工作方法,提高思想宣传工作效率。

2、继续加强教育宣传阵地建设工作。建设好《区教育信息网》;紧密配合城区区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宣传组,密切联系各大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城区教育工作先典型和成功经验,客观展示城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良好氛围。我们将通过开展优秀新闻稿征文比赛和新闻摄影比赛等活动来实现教育宣传阵地建设的工作目标。

3、加大宣传队伍建设工作。聘请《日报》记者给城区通讯员培训。高度重视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将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不断引入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设学校教育宣传组,宣传工作要有领导负责,通讯员实施,落实目标责任,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新闻宣传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壮大优秀通讯员队伍,提高宣传工作水平。

区信息化教育工作计划2

一、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努力推进“班班通”建设,继续推进“村小通”和“园园通”工程。加快实现校园向数字化的跨越。年内再有2——3所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

2、继续加大教师和学生用计算机的配备力度,年内全区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学生数与学生用计算机之比分别达到15:1、10.5:1和8:1。

3、充分发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实现优质资源远程化共享。

4、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5、以优化课程整合为目标,积极开展有效整合活动,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效益。

6、以“四项配套建设”为抓手,加快完善学校配套设施。

二、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推进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不断加大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力度。

1、以规范学校网站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

按照《xx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管理,强化应用,加快实现校园向数字化的跨越。要切实规范和完善数字化校园和“班班通”的建设和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监控等方面逐步向数字化过渡。要继续推进“村小通”和“园园通”工程。年内全区中学和中心小学有1/3以上的班级实现“班班通”,实现“新三机”(计算机、大屏幕数码显示设备和视频展示台)进教室。各农村小学和幼儿园全面完成adsl宽带接入,并实现公文传输网络化。争取到20xx年年底前,全区再有2——3所学校按标准建成数字化校园。

2、按照标准化配备要求加快学校机房建设。

为确保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各校应根据需要更新一批计算机设备,使之达到现行教学和电子阅览的需求。全区各初级中学(含完中的初中部)和中心小学每校应至少配备二只标准机房,两轨及以下的农村小学每校至少配备一只机房。中学每只机房的电脑数为56+1台,小学为48+1台,村小为20+1台。年内全区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学生数与学生用计算机之比要分别达到15:1、10.5:1和8:1。同时,学校要努力为一线教师配备计算机,培养教师应用计算机开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使计算机真正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和管理实施的基本工具。要结合学校特色,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数字化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手动脑能力、实验实践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二)进一步发挥区域教育优势,着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

1、以《xx教育信息网》为依托,各校校园网站为基础,完善满足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与管理、网络化教研、信息交流等需要为核心的网络教育平台和资源群,继续建好区、校二级资源库,充分发挥网络基础设施的教育和公共服务作用,尤其是重点建好数字图书馆、课例点播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各学科专题网站,形成具有xx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2、充分发挥区域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快“天一网校”建设步伐,切实发挥名校、名师的力量,建成一个动态发展、覆盖各学科的网上“新天一”,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三)推进教育信息技术普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效益

1、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以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抓手,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建立“分批、分层、分级”的教师培训机制,整体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

2、通过举办教师技能比赛、整合研讨、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的评比等活动和通过基于网络的学科教研、区域资源共建、课题研究、评比竞赛等途径,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能力与习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一要抓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加强教研,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二要抓好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以竞赛促提高。

三要切实抓好学校“绿色网吧”的建设管理,使其成为学生络技能、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新场所,成为学校开展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阵地。根据区教育局及教研室的工作意见,紧紧围绕各学段重点内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掌握规范的指法来操作电脑、正确处理好键盘和鼠标两者之间的关系。初中阶段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程的实施质量,在考查试点的基础上,充分用好考试平台,重点培养学生汉字录入能力,各校要以较好的状态参加__市初中信息技术考查。高中阶段要确保课程正常开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继续关心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动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有关要求,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也要继续扶持村小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4、以优化课程整合为目标,积极开展有效整合活动,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效益。

通过规范现有装备设施的应用和管理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降低对教师在信息化应用中的技术要求来激发教师在各个领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设施的积极性,节约教师的时间成本,提高应用的`广度和效益。实现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教师要达到80%,信息技术应用的课时覆盖率要达到30%,做到首先积极整合,同时注意有效整合,最终实现优化整合。

由于基于网络的信息化管理更具实时性、准确性和开放性,学校必须切实转变传统教育管理观念,主动学习和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管理的模式和规范。例如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校务公开、教育管理等,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无纸化办公,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效能。要花大力气,进一步提高“校校通”管理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图书实验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的使用效率,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应带头使用,充分发挥其先进性、优越性作用。实践证明,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农村小学,只要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都能彰显现代管理整合的优越性。

5、加强对区级教科研课题的信息化管理。

20xx年,我区所有区级课题均将实现网上动态、过程式管理,实现网上全程指导,实时积累物化成果。

(四)以“四项配套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学校配套设施。

根据《江苏省农村初中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建设意见》精神及区教育局工作安排,按照省“四项配套建设二类标准要求,在全区初中已基本配备到位的基础上,20xx年xx月前,全区各小学也要求全部达标。其中中心小学达到省二类配备标准,农村小学按照省三类标准配备到位。并通过举办抓药农业培训活动等形式,帮助学校提高图书、实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为我区在义务教育阶段高位均衡发展提供配套保障。

区信息化教育工作计划3

20xx年,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区委、区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以“一个中心一个核心一个重点”为基本思路,抓项目促建设,抓应用促发展,积极争取并认真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狠抓教育信息化各项责任目标的落实,使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现总结如下:

一、全区教育信息化基本现状

从20xx年开始,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连续五年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至目前,全区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1000多万元,在51所中小学建成计算机教室48个,配备微机2200多台,在部分学校建成教育卫星宽带网站,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中小学生达到总人数的80%。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更新,也促使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逐步发生着深刻的转变。

二、20xx年主要工作

1、积极争取、认真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

一是在20xx年工作的基础上,20xx年在梧宅小学、就南中学顺利实施了20xx年经济欠发达农村中小学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0多万元,为二所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各一间,计算机教室各一间,配备计算机100多台,为就南中学配备多媒体教室一间。该项目的实施,使就南中学、梧宅小学可以按要求进行计算机教学,全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得到极大改善。二是组织实施泉州市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并于20xx年4月由**区教育局、经济贸易发展局、财政局联合印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至各中小学。现我区已确定48所中小学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校,计划再投入资金约60万,用于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所需设备。三是组织建设泉州市第十一中学课堂教学观摩暨考试网上巡视系统、和高考听音系统,项目投入资金总额60多万。通过争取和实施这些项目,较大地大加快了我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2、克服资金困难,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在各级财政和学校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区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既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又把重心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20xx年,区教育局继续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区委、区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各学校及早动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拓宽投入渠道,采取学校自筹、企业垫付、个人出资、教育局补贴等多种办法,全年共新建计算机教室10间,新配备微机400多台,多媒体专用教室7间。一年来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约100多万元,加强配备,较大提高我区教育信息化配备水平。

3、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管理工作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环节。为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充分发挥设备效益,我们把建章立制工作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常规工作。一是统一汇编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并上传至**教育信息网仪器站网页。二是要求学校必须参考制度汇编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计算机室、多媒体室、电子备课室等功能教室的规定、条例、守则、职责等规章制度。并做到平时有检查、制度有上墙、使用有记录,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三是在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积极预防、确保安全”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组织、安全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安全防范机制。四是结合平时常规工作检查,组织对各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加强了管理工作。

4、加强使用,努力提高现代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

教育信息化工作重在使用。目前,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我们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空间,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加强教育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努力提高现代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一是抓紧师资培训,提高师资素质。目前,我区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假期培训和平时培训相结合等方式组织信息技术培训。据统计,我区已有20xx多人次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并有60%的教师通过中小学教师中级信息统一考试。现在已拥有一支专兼职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二是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全区所有中学、中心小学及70%的完小都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并按要求将信息技术列入初中考查、高中会考科目。三是把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探究面向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作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点。我们要求学校教学工作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已有较多的教师能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应用场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投入欠帐较大,有的学校未付清建设欠帐。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后,投资借款、合同欠款偿还困难。

2、发展不平衡,学校之间差距大。目前我区学校之间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应用水平和层次较低,影响了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

3、学校计算机教学和网络管理、维护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整合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4、管理不够科学、规范。部分学校领导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对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不够明确,要求不够具体,管理不够科学,致使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资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应用水平不高。

四、20xx年工作要点

20xx年,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继续按照“一个中心一个核心一个重点”的总体思路,通过以下几方面工作,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1、抓项目,促建设。积极争取各种信息化项目,力争 “农村中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在我区全面实施。要制定项目具体实施办法,落实配套资金,精心安排项目学校,做到项目到校,责任到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要通过项目支持和自建,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力争使全区中学、中心小学和有条件的完小建成按要求配备的计算机室,并使机生比达1:9以上。

2、抓管理,促发展。一是区局、学校要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各类学校信息化设备、软件资源和信息技术教学管理,严格要求学校开齐上好信息技术课,充分利用远教设备、卫星资源、网上资源、项目配套光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三是安排适当时间对学校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课程开设、教师培训、教学应用和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3、抓培训,促应用。一是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标准,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二是有计划地进行集中培训和经常性校本培训,达到有条件的学校校长100%会使用,教师85%以上会使用信息化设备的目标。三是配合省、市有关活动,开展区、校两级教学课件评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摩等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和应用。鼓励有微机室学校的教师,制作教学课件,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4、抓典型,促整体。一是争取培育一至二个教育信息化工作建得好、用得好的典型,在全区推广。二是区局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年底进行一次专项评估,对教育信息化成绩突出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

虽然我区教育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区委、区府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下,发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不断加大投入,我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就能搞的更快更好。

注释:

2014年教育信息化培训计划 篇5

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计划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深入开展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使教师了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效益,切实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使信息技术在我校开展普及,切实提高骨干教师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水平,特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如下:

一、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

2、积极开展网络知识普及,使教师依托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教研与学习。

3、鼓励和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对象:全校所有在职的教师。

三、培训原则:

1、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按需实施,分类指导。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四、培训内容

1、关于word2003方面的内容,如利用word编辑和排版一份满意的试卷;正确开关机步骤;组合键的使用方法;软盘的正确使用和保存方法;英文字母的输入、中文汉字的输入;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复制、剪切;使用word编辑软件进行文字排版等。

2、PowerPoint2003幻灯片课件制作,如文稿演示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创建幻灯片或利用模板建立新幻灯片;输入编辑文字、图片、表格、语音、动画、视频或其它对象;编辑与修饰幻灯片;超级链接;组织与整理幻灯片;设置放映方式和效果,放映与打印幻灯片。

3、Excel2003电子表格制作,讲述文字及表格的格式化、数据的录入及相应的设置、数据的处理如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等、图表的制作及函 1

数的运用和打印等。

4、交互式电子白板及信息资源网的应用。

5、多媒体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应用。

五、培训方式和方法

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不同,决定了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同。按照自主、开发的原则,运用课题带动法,充分体现人人都是培训者,处处都是培训地,刻刻都是培训时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一)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二)基于校园的自主的培训方式

以专题讲座形式,计算机教师指导,积极探索“参与、互动、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倡导以学习型团队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反思、研究、进步、提高。

六、培训要求:

1、提高信息技术意识,真正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我们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将信息意识灌输到教师的头脑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有机的融到一起。

2、加强技能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使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是基础,也是关键。在今年的培训中,我们结合学校教学和教师实际,主要培养教师对Offcie 2003的使用水平。

3、参培教师要遵守请假制度,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4、按时出席,不迟到,不早退。

5、集中培训时,关闭手机,在老师授课过程中,教师之间不准互相说话,要求教师认真做好笔记。

6、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按要求进行练习,不要做与培训无关的事。

7、遵守机房一切规章制度。

坞西小学

教育信息化计划 篇6

1“三区”科技专项人工管理模式

1.1 管理模式

“三区”科技专项的参与方包括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科技人员派出单位(简称派出单位)、选派科技人员(简称选派人员)、选派人员的接受单位(简称接受单位)、接受培训的科技人员(简称培训人员)、培训人员工作单位、培训机构等,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如图1所示。“三区”科技专项包括需求遴选、人员遴选、签订协议、执行任务、考核验收5个环节、24个步骤,如图2所示。

1.2 工作机制

从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职责分工看,国家科技部主要起统筹、指导作用,省市两级科技主管部门主要起统筹、组织作用,县级科技主管部门主要起组织、执行作用;从科技人员来源看,制定了“以省为主、国内调剂”的选派人员遴选原则,培训人员只从“三区”县产生;从工作流程来看,实行了国省市县四级科技主管部门逐级审核制度;从补助经费构成看,实行了差别化的支持政策,即中央财政分别负担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50%和100%,东部地区自行负担;从绩效管理分工看,派出单位、受援单位、选派人员签订三方协议,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协议。

2 建设“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可行性

2.1 工作任务的长期性决定

“三区”科技专项将持续到2020年,涉及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1 272个县。如果采用人工管理,一个单位需要1~2名专职人员,则各级科技主管部门需1 500~200 0名专职人员,各派出单位需要200 0名专职人员(按每个单位派出10名选派人员推算),总体需要3 500~400 0名专职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多为行政事业人员,本身具有繁重的工作任务,因而在短期可以行政强制推动“三区”科技专项管理,但连续7年将面临工作人员精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当前全国县级科技主管部门职能弱化、面临被拆并的机构改革背景下[4,5,6],县级科技主管部门在组织这项工作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消极对待的苗头。政府为此增加行政事业编制难度很大,还与“养事不养人”的事业单位改革方向相悖[7,8,9,10]。这就要求构建全国信息化管理平台。

2.2 管理环节的复杂性决定

“三区”科技专项有5个环节、24个工作步骤(如图2),其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量都不小,其中人员遴选、协议签订两个环节的工作量尤为繁重,许多步骤都需要在数个单位往返。比如,在签订协议时,首先由接受单位提出需求,然后传递给选派人员,选派人员修改后又返回接受单位,接受单位盖章后交派出单位,派出单位盖章后将协议返回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科技人员与接受单位;如果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认为协议不实,还需要重复这一循环。这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精力。全国2014年的工作推至2015年开展已成定局,迫切需要依靠信息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2.3 主体类别的多样性决定

“三区”科技专项的参与主体具有多样性,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既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又要求每个工作环节、工作步骤的各个参与者都整齐划一地执行。整体工作效率由最慢的执行者这块“短板”决定,因此,有必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减少个人对政策理解与个人工作方式的差异对整体工作的影响,让各参与主体在标准化的框架下进行组织管理工作。

2.4 参与人员的动态性决定

第一,培训人员连续2年不变的可能性很小,选派人员自愿退出、身体原因、工作岗位变化等会导致人员调整;第二,需求单位多为企业,企业人员的流动性比行政事业人员的流动性要大;第三,管理单位的管理者也会有一定的动态变化。如果不建立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以及人员信息数据库,人员的变化就会影响工作的连续性。

3“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框架

3.1 设计思路

按照“一体、全能、高效、实用”的思路构建“三区”科技专项管理平台。“一体”指由科技部建立全国统一的“三区”科技专项管理平台,地方不再单独建立平台,各地、各单位、各参与人员都从这个平台登录和操作。“全能”指在“三区”科技专项管理平台上能够实现人工管理模式的所有功能。“高效”指大幅缩短以人工劳动为核心的服务周期,尽可能实现全程电子化办公,减少纸质信息交流,力争从发布计划到签订协议在1~2个月完成,确保当年的任务有10个月以上的执行时间。“实用”指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设计平台功能,过滤掉不必要、花哨、实用性不大的功能,最大程度方便使用者。

3.2 功能构建

“三区”科技专项管理平台设置通知公告、选派工作、培训工作、材料报送、用户信息五大功能,基于以下考虑:第一,人工管理模式的5个工作环节是将选派和培训工作放在一起设计的,人工操作可以分清楚,但是对于计算机而言需要层次清晰、作用尽可能单向的流程,应将选派和培训工作分开设计,人工操作的各环节置于其中。第二,选派需求是由接受单位提出的工作内容需求,包含需求单位(接受单位)信息和对选派人员的工作任务;培训需求是“三区”单位提出的希望得到培训的人员需求,包含培训人员信息和培训人员的要求,两类需求并不一样,放在一起容易引起混淆。第三,人工管理模式下会出现通知层层转发的情况,耗时、低效、不必要,有必要设置通知公告栏来发布通知公告、通报进展和重大活动等。第四,目前没有要求上报统计数据、总结材料、日常工作简报等,但借鉴其他科技项目管理经验,预设了这一功能。第五,用户信息管理是所有信息化管理平台必不可少的功能。具体管理模式如图3所示。

对比图1与图3可以发现:第一,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没有改变,即信息化管理的功能模块并不会改变人工管理模式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第二,图3中的工作环节没有了先后顺序,各功能模块独立运行,可同步推进,且各环节中的参与主体相对比图2更为清晰;第三,图3的功能模块是站在用户的角度设计的,图2的工作环节是站在方便管理者的角度设计的。

(1)通知公告。由科技部发布通知公告,年度工作安排的红头文件以PDF文档发布,纸质文件不发或只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各级科技主管部门不再另行发文件,确保全国步调一致。

(2)选派工作。选派工作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包含28个步骤,归纳起来有3项重要工作:第一,选派人员遴选。县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大范围发布需求征集信息并筛选出有效的需求,市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对本市需求进行汇总和分类并向有关派出单位发布,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在本地区范围组织遴选本地区各市不能满足的选派人员需求,本省级行政区不能解决的选派需求毕竟是极少数,各省级行政区一般不会轻易要求科技部在省际协调人力资源,因此选派工作的重点在省市两级科技主管部门。第二,协议签订。派出单位、接受单位、选派人员容易理解成三角关系,但是“三区”科技专项就是解决“三区”实际困难,选派人员既然自愿报名,就证明能够解决困难,应首先由接受单位(即需求单位)提出协议内容,科技人员做适当修改,派出单位把好政策关就行,因此,选派协议实质上是单向关系。第三,选派人员的绩效考核。图4中的绩效考核虽然只是一个步骤,但实质上却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功能模块,之所以不独立,是因为放在这里比较完整且符合用户的一般思维习惯。

选派协议期结束,由县科技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绩效考核。首先,由选派人员对协议完成情况作自评价;其次,由接受单位对选派人员打分并作出评价(不合格、合格、优秀);第三,县级科技主管部门进行确认,对选派人员与接受单位的分歧作出仲裁;第四,绩效考核结果逐级报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抄送选派人员的派出单位。绩效考核的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不再图示。

(3)培训工作。培训工作程序包含14个步骤,如图5所示,其中比较重要的工作有两项:第一,培训人员遴选。由县级科技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培训人员的遴选工作,要较大范围发布需求,且要为这些需求的真实性负责。第二,培训机构执行协议内容。培训机构一方面要根据培训人员的需求找出共性需求并制定培训内容,另一方面还得安排好培训人员的生活、住宿,并要确保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的人生和财产安全,因此就培训工作而言,培训人员仅是参与者,国家和省、市级科技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审核,县级科技主管部门与培训机构的难度大、责任重。

(4)材料报送。派出单位、选派人员、培训机构等都可能上报总结、简报等材料,对此,普通的邮件交流功能就能满足,在此不作细致阐述。同时,科技主管部门还有可能需要相关的成效统计数据,目前科技部的整体部署中没有这样的要求,但作为信息化管理平台应予考虑。然而,许多国家级农业科技项目的统计数据设计得过于复杂,比如,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有70项统计指标、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有99项统计指标、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专项计划的统计指标更是超过了130项,这些统计指标的设计更多地考虑到了系统性、完整性,涵盖了创新、转化、推广各个环节,过于从形式上强调科技支撑全产业链、科技支撑经济发展。这些指标有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各专项的统计指标重复较多,容易出现累加效应,导致数据失真;二是没有体现各专项的特点,如果统计指标雷同,那就证明专项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三是部分数据获得的难度大、实际意义不大、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建议“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按照“相关性、真实性、易得性、系统性”从高到低的重要顺序,紧紧围绕“三区”科技专项的2项任务构建如图6所示的统计指标体系:一是选派人员为“三区”提供服务的方式包括产业公益性技术服务与指导、创办领办专合作社或企业、开展技术培训等;二是为受援地培养本土科技人才。统计指标试行一年后可作补充性调整,之后应保持稳定性。

(5)用户信息。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初始用户名和密码由管理系统分配,登陆后可以修改。派出单位、接受单位、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工作单位须实名注册,填写单位实名、地址与密码等简单信息即可。选派人员与培训人员由于在需求征集时填报了实名与身份证等信息,管理系统即可自动识别,科技部审核通过后就可用实名和身份证号登陆管理系统。

3.3 运行机制

(1)职能分工。科技部是管理平台的建设责任主体,其办事机构是管理平台的开发与维护责任主体。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在管理平台的操作权授权给相应的办事机构。派出单位、接受单位、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工作单位是注册用户,主要行使执行科技主管部门任务的职能,同时行使本单位的管理权。选派人员与培训人员是系统生成用户,选派人员负责执行选派协议任务,培训人员参加培训。

(2)权限分配。按照各参与主体的职能分工,从高到低设置6级用户权限:科技部为1级用户、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为2级用户、市级科技主管部门为3级用户、县科技主管部门为4级用户;派出单位、培训机构、接受单位、培训人员工作单位为5级用户;选派人员与培训人员为6级用户。各级用户在各功能模块的权限分配如表1所示。在通知公告模块,通知公告由科技部用户发布,其余用户均只能查看或下载;在选派工作模块,接受单位要填报选派需求,派出单位要填报、审核选派人员信息与协议内容,选派人员要编辑协议内容,科技主管部门主要进行统筹和协调、审核各项工作;在培训工作模块,主要是培训机构、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和培训人员工作单位之间围绕协议进行的操作;在材料填报模块,主要是选派人员、派出单位、培训机构的工作进展简报、统计数据,以及各主体填报的工作总结。

注:“①”为编辑,“②”为查看,“③”为审核,“④”为填报

(3)经费保障。管理平台所需经费由3部分构成:一是软件开发费用,约需15万元左右;二是系统所需的硬件投入和运行费,可以租用科技部下属事业单位的硬件,运行维护费用每年约需1~2万元;三是聘用专职平台管理人员1名,根据2003—2013年北京市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平均工资水平预测(如图7)。按预测,2015—2020年支付的专职管理人员工资约为103.8万元,加上平台开发与维护费约20~25万元,到“三区”科技专项实施期限结束,平台管理成本不到130万元。2014年,中央安排专项补助2.2亿元,照此推测,专项实施期限结束将累计安排专项补助15.4亿元,平台管理成本约占0.8%(不含其它行政管理成本)。

3.4 注意事项

信息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科技人员每参加一个项目就有可能参与信息化管理平台,但许多项目管理平台在开发时没有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感受[11,12],人性化、程序化、自动化程度不高,“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要避免这些问题。

(1)突出人性化。要围绕“一体、全能、高效、实用”的思路构建,开发时当方便科技部管理者与方便其余用户发生冲突时,应以方便其余用户为第一原则。不能强制要求用户登陆次数、上报信息等任务,选派人员、培训机构等不能因为完成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任务而影响协议的执行,更不能让信息化管理平台成为各用户的工作负担。

(2)突出程序化。要让各级用户在使用时产生强烈的层次感,每个功能模块进入后要开展的工作程序按照先后顺序排列,该干什么、干了什么、接下来干什么一目了然。操作程序要尽量避免出现循环与嵌套,这会使各功能的逻辑关系变得复杂、降低平台运行速度。要求单位在填报人员信息时、科技主管部门在审核时等工作环节与步骤可实现连续、批量操作。

(3)突出自动化。第一,各级用户登陆管理平台后能够自动显示该用户权限的功能模块,过滤掉无权的功能模块;第二,进入各功能模块之后能够自动显示该用户权限的操作类型,过滤掉无权的操作类型;第三,数据统计要能够自动按级别进行汇总、能够查询,汇总时要避免重复累计的情况;第四,能够按照需求进行聚类,据此有针对性地向相关派出机构发布需求,做到精准发力;第五,可据单位地址自动判断是否属于中心城区;第六,在管理平台系统内填了手机号码的用户,可向这些用户推送短信;第七,在填报选派人员与培训人员的个人信息之后能够自动建立用户信息库(不必再注册),同时能根据技术领域、专业技术条件判断其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1)平台的科学性及适用性。通过分析“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计划的任务长期性、管理复杂性、主体多样性、人员动态性等特征,明确了建设“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必要性、科学性与适用性。该平台建成后,在满足人工管理功能的前提下,一方面理顺了各参与要素的作用关系,厘清了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基本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管理,必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平台的功能。“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想紧扣工作重点,设计的五大功能能够满足工作需要,解决了人工管理的诸多现实问题,打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行政界线,可实时掌握各地、各类、各环节的整体工作进展,形成全国“一盘棋”,有利于加强督促。

(3)平台的运行机制。明确了“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管理主体、职级及权限分工,并在没有管理工作经费的前提下测算了平台的开发、建设及管理成本,认为直接成本仅占该专项总经费的0.8%左右,平台的运行可行、有保障。

(4)平台的风险防范。在平台开发建设阶段,要注意防范过分强调平台的科学性而忽略了可操作性与适用性,总体上要突出管理的人性化、程序化和自动化。在平台运行维护阶段,要注意防范唯“平台管理论”而忽略了人在平台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比如,工作通知发布后,各需求单位不会主动关注,还得依靠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推介、宣传;再如,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提高之后,各种参与主体之间虚拟联系会成为主要沟通方式,特别是选派工作不能落地、虚报人员信息、违规考核等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就比人工管理模式下要大,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还要加大督查力度。

4.2 政策建议

建议尽快启动“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制定好“两衔接、一升级”的配套政策。

(1)要做好与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衔接,为信息化管理平台选择适宜的建设与维护主体。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其中规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内容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三区”科技专项是公益属性,符合政府购买的条件,然而,现在“三区”科技专项多数由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事务工作,《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财综〔2014〕96号)第六条规定:“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包括在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划入公益二类或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也就是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具备政府购买的主体资格。对于“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和维护主体选择,有两个解决方案:方案一,选用符合政府购买条件的单位;方案二,将现有相关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调整为公益二类。

(2)要做好与科技体制改革的衔接。2014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提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将整合成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管理。“三区”科技专项应属于基地和人才专项,“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也应纳入国家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进行管理,要考虑好平台之间的衔接。

教育信息化计划 篇7

关键词:计划生育 技术服务站 档案管理 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日趋信息化。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准确把握当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加强对技术服务站的档案管理,这是当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档案管理的根本任务,也是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以确保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稳定发展。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

1、档案信息化的内涵

档案信息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进行系统的集成、分类,以便有查询和开发应用,对档案进行有效的分类、编目、排序、检索、归档保存等工作进行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以此来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档案管理的效率。其次是利用信息流来实现档案的无纸化管理,以此来调控档案信息,形成新的档案管理体系。

2、档案信息化的内容

第一是数据资料的信息化,应用扫描仪、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化手段把将要存档的文件、资料信息进行统一规范的信息化数据录入,形成计算机电子文档,以备处理。第二是工作流程的信息化,通过运用软件来实现档案的分类、编目、排序,要实现以上工作流程首先要形成统一规范的工作流程,明确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指标,减少人为的调控和干预。为了保证文件、档案信息的一致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办公系统要与档案管理系统相兼容。第三是档案检索的信息化,在分级检索制度前提下,通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王寨河互联网可以随时检索到需要的存档文件、资料、原始记录以及文献等信息资料。

3、档案信息化的条件

首先,需要配备开放式的电脑查询和检索系统,为使用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档案资料和信息服务。其次,加快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局域网的建设。第三,建立完善的档案用户信息库,及时的分析、了解使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要,针对需要进行档案信息的系统化编辑,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第四,要围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档案管理的中心工作,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

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决定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当前的社会信息便捷、更新快,人们对于实效性强、具有实用价值的档案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大,资源共享的趋势正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因此,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使用者的需要,因此档案管理工作正不断受到信息科技的冲击,面临着显得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级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务必要认清形势,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这样才能在新的挑战中抓住发展机遇,是档案管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

2、实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提升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的根本途径

近几年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总体看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程度还并不高,有些单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无论是管理意识,还是设备和技术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基本上处于经验管理和手工操作的阶段,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水平低下。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更新管理意识,改革管理方法,运用先进的管理设备和技术,从手工劳动中摆脱出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从根源上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3、实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确保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医疗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建设人才,而人事工作是做人额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实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持续稳定发展。为了能够迅速、准确、全面的提供人事档案和信息资料,所以有必要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科学水平,同时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不仅能够发现、培养和造就大量的人才,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业服务,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档案信息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延长了档案的保存和使用寿命。除此之外,档案管理人員能够摆脱传统管理工作的繁琐手工劳动,将更多的精力研究新的管理技术和业务知识,进一步的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进行管理创新

1、管理意识的创新

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必须要加强宣传力度,调动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积极之车和参与。一个完善的现代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档案管理体系,必须具备现代化管理人才,否则,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无法有效的开展和实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档案管理工作者在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环境中,不仅要具有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理解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实质和内涵。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不是简单的将各种档案集中保存,而是一项高标准的系统工程,实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现代化,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面临的新挑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迫使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工作,学习新业务、新知识和新管理技术,全面掌握现代化档案管理的综合技能。

2、档案管理手段的创新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是现代化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运用计算机储存整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业务活动、行政档案,可以有效的为使用者查找、阅读提供便利,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加快了工作的效率。同时,利用计算机管理可以减少档案存放的空间,便于信息资料的保存,增加信息资料的保密度。

3、档案管理内容的创新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要改变传统档案管理的固有概念,要设立相关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进行专项管理,有效的克服档案分散管理的弊端,保证档案的齐全和完整,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历史资料能够保存在档案中。档案管理必须要准确的手机和整理各类相关的信息资料,以免造成遗漏或损失。同时,档案收集要放开眼光,有封闭的管理转变为开放式的管理,扩大信息资料的来源,丰富档案的信息资料。

4、管理方式的创新

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是先进设备的配备,还包括管理方式的标准化。档案的标准化管理必须要遵循管理制度,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资料收集,到整理存档,都要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保证档案的完整。

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1、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大部分的计划生育服务站局域网还有待完善,还没有形成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体系,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受到了很大限制。

2、技术保障与政策支持不够

要确保电子文档的安全必须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和保障,当前电子文档的法律地位还不明确。同时安全信息技术缺乏明确的管理型、业务性和技术性标准。

3、相关体系规范有待健全

档案信息化进程必须要做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目前的相关规章制度,还无法有效的满足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信息交流,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4、综上所述,必须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管理人才,加强安全管理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现代化体系,满足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四、结语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檔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所以,必须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建立完善档案管理现代化体系,满足当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永和.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9(26)

[2]刘振秋.关于改进和加强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1(23)

[3]梁军萍.如何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4]杨红梅.浅谈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水平对策[J].科技风,2009(23)

[5]杨萍.浅谈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03)

[6]郭鹏.浅谈图书馆档案优化管理[J].吉林教育,2010(01)

[7]黄春彦.浅谈档案工作规范化[J].才智,2010(17)

上一篇:年味淡了高中作文下一篇:商场中秋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