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旅游投资分析(精选8篇)
(财务2)
一、宏观经济分析
2014年,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继续巩固,新兴经济体增长有所放慢,全球经济总体上进一步改善。2013年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和积极因素会继续发挥作用,经济体制改革也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4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将稳中趋缓。一季度我国GDP增长7.5%左右,CPI上涨2.4%左右。1.固定资产投资将小幅回落
一季度,制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财政投资增速减慢。201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执行力度弱于往年水平,政府资金对投资支持力度减弱。二是社会融资规模缩小。2013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控制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三是资金成本上升。地方政府、国有企业集中的产能过剩行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缺乏利率弹性的部门资金需求旺盛。2.消费需求将保持基本稳定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在三大需求中属于较稳定的因素。一季度,信息消费、社区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将显现出较大潜力,我国消费需求仍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将直接影响居民实际消费能力。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0%,较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较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3.出口需求将温和回升
一季度,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态势稳定有助于拉动我国出口需求,但是,新兴经济体减速压力较大、国际资本显著波动、基数较高等因素将影响出口增速。4.防通胀依旧是重要任务
2013 年 11 月 CPI 同比上涨 3.0%,已连续三个月站上 3%,1-11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2.6%,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少 0.1 个百分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处于转型阶段,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次高增长。与经济次高增长相适应,价格总水平保持 3%-5%的温和上升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价格运行的主要特点。
2014年食品价格CPI的拉动作用将会加强,同时劳动力成本逐渐上涨,将继续拉动服务价格刚性上涨,房屋、建材的上涨趋势也会进一步拉动居住价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2014年物价涨幅比2013 年将有所扩大,防止通货膨胀,依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5.合理运用宏观经济政策
(一)、货币政策依旧稳健: 稳中偏紧,灵活调控
A、经济转型先去杠杆
2014 年坚持引导经济转型,仍然是管理层的第一选择。中国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依靠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去杠杆化”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这是“克强经济学”三大核心理念之一。
B、货币发行逐步回归理性
2009 年以来我国货币发行量剧增,截止 2013 年 11 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 107.93 万亿元,同比增14.2%,社会融资方面,2013 年 11 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约 1.23 万亿元,前 11 月社会融资规模总量达到了 16 万亿,已超过 2012年全年的水平。2014 年货币投放将会逐步回归理性,在增量进一步收紧的情况下,盘活存量是重中之重,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优化金融资源配臵,不断提高使用效率将会是未来货币调控的方向
(二)、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4 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在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优化支出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等多方面发挥作用。2014 年更多民生新举措将惠及百姓:继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财税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严格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
二、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现状:
2013年,我国旅游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升。国内、出境和入境三大市场持续“两升一降”的格局。2013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34亿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人数32.5亿人次,同比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入境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同比下降了3%;入境旅游外汇收入470亿美元,同比下降2%。出境旅游人数9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
受国际经济持续低迷、欧美远途旅游出游能力下降、周边主要客源市场日本、韩国游客下降明显、人民币升值带来入境旅游成本上升等综合因素的影响,2013年,我国入境游接待人次和实现外汇收入继续呈现下降态势。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同比下降3%;入境旅游外汇收入470亿美元,同比下降2%。图1:入境游接待人次与同比增速
虽然2013年旅游市场受到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国内游接待游客量和收入增速均有所放缓,但是,依旧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32.5亿人次,同比增长10.6%
2、产业结构分析
按照旅游者活动内容及所涉及的要素,我国的旅游产业基本构成可以分为一下八个部门:
交通运输部门、旅游景点部门、住宿服务部门、餐饮服务部门、旅游纪念品/用品零售部门、娱乐服务部门、旅行社部门、旅游行政部门和旅游行业组织。在旅游行业当中前六个部门是直接为旅游者提供行、游、住、食、购、乐等服务的部门。
旅游业的纵向结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内层为提供核心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旅游观赏娱乐业;中层为提供组合旅游产品的旅行社、旅游饭店、餐饮和旅游交通等旅游中介行业;外层是为旅游业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支撑的旅游关联产业。
3、行业周期分析:处于成长期,发展潜力巨大
旅游业在国际上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旅游业在西班牙、新加坡等国家的 GDP中占有十分高的比重。相比较而言,目前大陆的旅游业在 GDP 中的比重还很小,有十分广阔的发展潜力,旅游基础建设的投资也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就产业前景而言,大陆的旅游业正处于成长期,还将有很长的一段高速发展时期。
1)政策导向方面:2009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制订了关于旅游业的发展目标: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将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2)精神需求方面: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居民对外出旅游的消费需求大大提高。
3)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市场消费空间巨大。我国目前居民年出游率为1.32次,和发达国家年平均3到4次的出游率相比,空间很大;目前我国居民旅游花费支出占消费支出之比只有8%左右,而《国务院关于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意见》明确的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我国居民旅游花费支出占消费支出之比达到10%左右。
4、行业板块分析
旅游板块仍有进一步活跃的市场氛围。从旅游产业的景气度来看,旅游行业内的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趋势值得期待,有望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一是因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出现了细微的变化。旅游或将成为新的支出热点。二是因为我国旅游产业本身也处于积极的变化中。在线旅游方兴未艾,休闲游开始崭露头角,与旅游挂钩的演艺产业更是出现了景气持续高涨的态势,宋城千古情、丽江印象的热卖就是最好的说明。所以,目前我国旅游产业正面临着一轮新的涨升趋势。
5、行业区域分析
旅游作用体系乃是服务范围呈面状扩散分布的集聚中心(即旅游吸引中心地)的空间组织,是供给与需求两种作用过程的总格局;旅游吸引中心地是旅游活动得以完成的基本集聚单元,是旅游供给主体;影响以旅游地为中心的旅游空间组织的要素
(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影响旅游活动区位选择的很重要的因素。自然因素具体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河流等。自然因素的结合,会导致地域景观和民族风俗以及饮食文化的不同,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的旅游者就会有去其他地域旅游的动机。
(二)、旅游客源。作为旅游产品的销售对象,旅游者也是旅游业赖以经营的市场7。旅游者是构成旅游的主体,是旅游三大要素的基本要素。经济发达地区的人群,经济发展水平高,有经济能力去支付旅游当中所产生的费用;而且,经济发达地区的人群也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进行旅游活动;同时,这一地区的人群,受教育的水平和职业也决定了他们有更大的出游需求,所以说越是临近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会有更多的旅游人群,旅游业市场就会更加的广阔
(三)、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市场的客体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对于旅游资源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自身质量情况;资源本身市场情况,既最优吸引半径的大小;环境容量的大小、以及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理论。
(四)、旅游地基础服务设施。一个地区的基础服务设施如何,直接决定了本地区可以接待的旅游者的数量。旅游地的基础服务设施主要包括:道路交通、邮电通讯、饭店旅店、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程度。本地区的基础服务设施越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就会越大,旅游业就会越发达。
6、行业前景分析
在未来,我国旅游业的供给将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而需求则会有着高速的增长。有利因素:
1).经济因素:人民生活质量逐渐改善,中国已经步入消费升级黄金时代,旅游作为一种休闲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消费,在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背景下,三大旅游市场过去和未来发展趋势也都将是逐步上升的。旅游行业迎来需求多元化共同爆发增长性的机遇。预计未来10年中国观光游增速将逐渐趋缓,休闲度假游增速逐渐加快。
2)政策因素: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通过国家制定旅游目标从而增加旅游的规模和收入,加大了我国旅游市场的需求。
3)市场因素:我国的作为一个世界上领土面积第三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资源毫无疑问是极度丰富的。同时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消费者群体也是极为庞大的。
4)产业因素:我国的旅游业相对国外发展较晚,目前还大都局限于一些传统的旅游项目。而且在旅游过程中还通常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克服了这些困难,我国的旅游业将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空间。不利因素:
1)发展起步晚。虽然我国的自古就有了初始的旅游活动,但是我国旅游业真正发展起来是在1978年对外开放以后。但是,相对于国外的旅游业的发展,我国起步较晚的劣势任然是十分明显。
2)个别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旅游活动的进行。在我国有很多地区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但由于交通和基础实施不完善,从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
3)旅游从业人员方面,人力资源缺乏,虽然规模发展快,但年轻化,工作经验不足、整体素质偏低以及结构的不合里,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阻碍
三、公司分析
1.公司的盈利方式
(1)“产品”索道经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4%)和酒店(占6%),索道为:玉龙雪山索道、云杉坪索道和牦牛坪索道。酒店为丽江和府皇冠假日酒店(丽江古城唯一的5星级酒店,09年开业)(2)子公司
2.公司的区位分析
(1)丽江旅游市场环境为偏僻,原始和自然。经过10多年的发展,逐渐由观光游向度假游转变,旅游中高端市场增长迅速。目前丽江中高端度假型酒店缺乏。
(2)交通环境丽江机场开通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地航线,丽江到大理有铁路和高速公路,丽江到大理和香格里拉有一级公路,丽江区内各景点也都有高等级公路贯通。
(3)公司的策略优势资源集中开发战略,主动营销战略和差异化经营。“把玉龙雪山景区打造成为中国旅游精品及国际旅游知名品牌”的发展新战略,以及“建设世界级冰川地质公园、雪山国际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丽江民族文化旅游精品”。3.投资项目分析
公司以11.33元/股的发行价非公开发行股票6,884.3777万股,募集资金752,639,993.41元,将投入香格里拉香巴拉月光城、茶马古道奔子栏精品酒店及玉龙雪山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三个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加快区域资源整合和异地扩张的步伐, 新项目度过培育期后,将给公司业绩带来新的增长点。玉龙雪山游客中心项目、英迪格酒店项目、5596项目顺利建成开业,将给公司未来业绩带来新的突破。4.财务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2014年流动比率比2013年低,低于2,短期偿债能力偏弱,与行业平均有较大差距,指标的行业排名分别为 21/21 长期偿债能力:2014年资产负债率比2013年低,总体接近行业水平,说明该公司长期偿债能力强,公司财务状况较稳定,指标的行业排名分别为 16/21
2)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速度较低,低于行业平均,反映出公司的销售能力一般。两项指标的行业排名分别为 12/21,10/21
3)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高,且高于行业均值,反映出投资给股东带来的收益高;销售毛利率高,说明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的资金多,盈利能力很强,居行业前列,两项指标的行业排名分别为 6/21,2/21
4)成长性分析
成长能力: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高,大于百分之十,说明该公司处于成长期;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远高于行业,表明公司经营业绩突出,市场竞争力很强,居行业前列,两项指标的行业排名分别为 3/21,6/21
5)市场价值分析:
该公司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市价相对于股票的盈利能力越低,表明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风险就越小;市销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该公司目前短期内投资价值不大。
6)杜邦财务分析
四、综合分析
旅游投资环境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区域范围内旅游投资主体进行投资活动时需面对的所有对旅游投资这一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要素、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一)自然环境旅游产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决定了自然环境是旅游投资的基础性要素,自然环境和旅游投资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通常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意味着自然资源条件富足,其对投资的吸引能力相对较大,反之自然环境差的地区则不易吸引到旅游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旅游投资反作用于自然环境, 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旅游投资必须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容量。自然环境对旅游投资水平的影响主要通过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效用。
(二)经济环境旅游投资是一种经济活动 ,因此必然与经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经济环境通常是吸引旅游投资的核心性因素。一方面,某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旅游供应水平和旅游消费水平,进而直接影响旅游投资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水平,从而通过影响资源要素流通效率、旅游顺畅程度、旅游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等,间接影响旅游投资水平。经济环境具体通过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涉外经济环境等要素对旅游投资产生影响。
(三)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对旅游投资的影响主要是背景因素影响,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局势稳定、政策科学高效,则会对旅游投资产生较强吸引力,政治局势动荡,战争、疾病、灾害等频发则会使资金投入止步。另外,如果该地政策环境糟糕,对旅游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在税务、工商、外贸、交通等方面层层设卡,甚至存在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地方保护等现象,则势必会使旅游者和投资者心存顾虑。政治环境对旅游投资的影响是通过政策环境、政府态度、官员廉洁程度等加以实现。
(四)法制环境 法制是规范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保 障性因素,法制环境同样对旅游投资环境具有保障作用,是吸引旅游投资的保障性因素。旅游者以及旅游投资者在进行地区选择时,该地区的法制环境是否优越、旅游产业市场是否规范,对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意外状况等能否给予及时、合理的法制支持,这些都是必需考虑的要素。旅游产业涉及环节众多,每个环节都有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共同作用营造了旅游投资的法制环境。
(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可以为旅游投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是吸引旅游投资的支撑性因素。社会环境内容涵盖广泛,包括了除上述列出的因素之外的所有因素集合, 如科技、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社会结构、居民素质、活动规律等,其中对旅游投资影响较大的则是居民素质,具体表现为:首先,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对旅游投资有极大影响,通常从业者素质高,则旅游投资能力就强;其次,旅游者素质的高低对旅游投资同样有极大影响,旅游者素质决定了对旅游方式是否理性选择和对旅游资源是否合理消耗;最后,旅游地的民众素质对旅游投资有极大影响,主要取决于旅游地居民对外来旅游者和旅游投资能否理性认识,适度支持。
通过图1具体概述旅游投资环境各要素同旅游投资的影响关系。旅游投资环境具体是通过对“旅游投资主体”和“旅游投资收益”两方面影响旅游投资。首先,对于旅游投资主体而言,旅游投资同任何一项经济投资一样,其目的通常都是追求收益最大化,而投资环境无疑会对投资主体的投资收益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投资主体的投资决策。投资环境是投资主体必然要考虑的因素,优越的投资环境可以为投资收益提供最大可能,甚至成为决定投资收益的关键因素,因此任何投资行为都要对投资环境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尤其作为同环境关系密切的旅游产业投资, 只有确定了投资环境,才能进而确定投资形式、投资规模、资本结构、收益预期等一系列后继问题。其次,投资环境对投资主体的收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具体表现在:其一,投资环境涵盖了投资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必要资源要素和配套资源要素,从而保障了投资活动获取收益的可能性;其二, 投资环境中的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对投资活动的成本有重大影响,同时对投资收益的回收也关系重大,进而影响投资主体的投资效益,而政策、法律法规等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因素也会间接影响投资主体的投资收益。
二、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人文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社会结构层次多样,地域间差异较大,因此对旅游环境科学合理的评估是保障我国旅游投资活动健康、高效的前提。
(一)旅游投资环境评价原则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旅游环境包含了自然、经济、政治、法制、社会等众多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相互关联、复杂共生的因素,因此在对旅游投资环境进行分析评价时, 首先必须要从宏观上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对旅游投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全盘布局,系统规划,以求投资效果的稳健性;其次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分解,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不同因素对旅游投资的不同影响、不同机理、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等进行区分。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原则就是要在对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时,必须在宏观和战略基础上对微观和细节进行把握,在全面分析旅游投资环境各要素的同时,解决核心问题并兼顾次要问题,使环境评价更加体系化,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旅游投资环境的静态评价是指旅游投资环境必然是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客观存在,因而对其进行评价,也必然不能脱离特定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力求达成紧密贴合实际情况基础上的评价机制客观性。同时,旅游投资环境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无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体制改革、结构调整等,都会对旅游投资环境造成影响,带动旅游投资环境的改变,另外旅游投资自身也是一个不断变化、且具有复杂的内在运行机理的体系,是随着社会、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这就对旅游环境评价提出了“动态性”要求,即要本着变化发展的观点进行旅游投资环境分析和评价,从而使评价更加具有现实性,并能够随着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改进,确保评价机制的先进性。
(二)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1)经济环境指标。经济环境具体可以分解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两个指标。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特征和投资吸引力的重要标准,也是界定投资属性和投资容量的重要标准。经济发展水平涵盖了有关地域经济的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消费水平、人均纯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基础设施水平指标衡量的是旅游投资的保障性,优越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增加投资收益的有效途径,也由此会吸引更多、更高质量、更长期限的投资。另外在众多基础设施指标中,交通运输设施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对旅游投资有着最为核心的影响。交通设施水平可以用路网密度来衡量。
(2)地理条件指标。旅游环境的地理条件指标主要是用来反映消费者到消费目的地之间的心理距离,是衡量旅游产品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准。地理条件可以从客运流量、人均客运时间、人均客运距离、私人汽车保有量、邮递及互联网等信息传输总量几个内容去做具体分析 界定。
(3)政治环境指标。政治环境指标是用来衡量政治环境对旅游投资影响力的工具。对于政治环境指标的衡量目前学术界观点不一,还未形成公认的分析方法,笔者通过对现有理论整理及研究,提出以“投资—资源”比来做定量分析的方法,即一定数额的投资能够获取多大程度的资源支配能力,定量上可以用国家预算外的资源投入量同投资总额的比值来计量。
(4)产业发展指标。产业发展指标包含了市场需求、产业水平、人力资源、旅游资源等内容。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指标的核心要素,是决定旅游投资的核心内容,也是旅游投资的动力源。这一指标可以用旅游消费时间、旅游消费人数和旅游消费收入来具体衡量;产业水平是指旅游产业的现状,如规模大小、质量高低、处于产业何种成长阶段等,越发达的产业水平意味着越大的投资吸引力。产业水平可以具体用景区固定资产额、景区营业收入、旅行社数量、旅行社收入、配套酒店客容量、配套酒店营业收入等来具体衡量;人力资源同样对旅游投资发挥影响,这一指标可以用旅游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及产业配套从业人员数量、学历结构、年资、薪酬等指标衡量;旅游资源同样是吸引旅游投资的基础,特别是在投资初期往往决定旅游投资的导向,旅游资源可以用景区等级、景点数量、景点密度来衡量。
(5)社会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托,社会环境指标反映的是旅游投资的持续性,可以用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城镇人口比重、人口年龄结构、就业率、薪资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等指标具体衡量。其中教育水平是确保旅游产业能从社会获取专业人才和高素质旅游消费者的 重要保证,由此对旅游投资水平发挥更重要影响。
三、基于旅游投资环境的旅游投资模式分析
通过上述旅游环境评价指标,可以对旅游产业投资环境做具体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旅游投资模式。具体而言,基于旅游产业环境的旅游投资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资源主导型投资模式资源主导型是指在上述环境评价指标中,资源环境指标相对优越时适用的投资模式,该投资模式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地域景观作为吸引投资、获取投资效益的主要考量因素。资源主导型投资模式适用于自然环境优越、地域特色鲜明的旅游地投资,依托地域旅游资源对投资做有针对性的设计、规划,从而获取投资收益,如对温泉资源开发的投资、对自然风光开发的投资等。
(二)经济主导型投资模式经济主导型是适用于环境评价体系中经济环境比较优越的投资模式,其以雄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以现代化的旅游景观、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和高舒适度的旅游体验作为吸引旅游投资的核心元素,依此为旅游投资持续创造效益。经济主导型投资模式适用于经济发达,产业水平高、服务业发达的地区,如对会展旅游投资,对节庆旅游游投资等。
(三)综合发展型投资模式这一投资模式适用于经济发展水平具备一定实力、同时拥有一定数量的旅游资源的投资,可以依托经济基础充分开发和提升旅游资源价值。该模式以打造现代化服务水平下的旅游景观为吸引投资的因素,并依此实现旅游收益,如北京奥运旅游投资。
(四)基础薄弱型投资模式这一投资模式适用于经济评价较低、具备一定资源优势但开发难度大的旅游投资, 其环境特点为地区产业基础薄弱,配套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旅游投资条件恶劣。这一类型的投资出发点是自然和生态优势,其利润源也是自然生态,如对西藏旅游的投资。
四、基于旅游投资环境的旅游投资模式应用对策
(一)立足旅游投资环境,达成投资和环境的和谐共赢“立足旅游环境”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旅游投资环境是影响旅游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旅游投资必须依托旅游产业环境,通过对旅游环境做科学合理分析评价,对旅游产业的经济环境、地理条件、政策环境、产业发展和社会环境做出科学的定性和定量评价,并基于复杂多变的产业环境实际确定科学的投资模式,由此提高投资效率,提升投资收益;其二,投资虽然能提升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并进而带动地区经济水平提升,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投资也同样会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此时的“立足旅游环境”则应强调环境对旅游投资的包容度, 旅游投资不应以获取投资利润为唯一目的,而是要兼顾投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提升和改善。
(二)合理选择旅游投资模式,获取旅游投资效益旅游投资模式描述了旅游投资主体、目标、内容、要素等一系列旅游投资行为的整个体系,合理的旅游投资模式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积极提升作用,也能够更快、更大限度、更高质量地获取投资收益。因此必须依托旅游投资环境的分析指标和评价机制合理确定投资模式。首先,要明确投资模式的适用条件,不仅要静态地分析旅游环境的各个指标要素,也要以动态的发展眼光及时分析和科学预测旅游环境的发展趋向,从而合理选择旅游投资模式;其次,依托旅游投资模式正确实施旅游投资活动,依据不同的旅游投资模式特点规划旅游投资实现途径,如对投资主体的权责界定、对投资对象的侧重权衡、对投资要素的组合运用,以及对整个投资活动施以科学高效的管理,确保投资沿着既定模式和目标进行,同时通过及时的环境评价策略对投资模式进行合理调整。
【摘要】在全民休闲旅游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业诸多弊端被公众诟病的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实施将极大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新《旅游法》的正式实施,旅游业将迎来划时代意义的洗礼,新《旅游法》将规范旅游者、旅行社和景区等旅游利益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等,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判定,未来旅游业会呈现一种从“人制”向“法制”转变的趋向。
【关键词】旅游法;旅游利益主体;权利;责任;法制趋向
一、研究综述与背景
(一)旅游法制研究进展综述
自1978年之后,旅游业随着改革开放迅速发展,旅游法制建设从起步走向完善;1985年国务院颁布我国第一项旅游业单项法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这标志着我国旅游法制建设实现突破;1995年我国第一部地方旅游法规《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出台,地方旅游立法与法规相继实现重大突破[1]。在旅游业成为全球最大产业和培育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今天,处于大众休闲时代的人们对精神和文化生活享受必然有更高的追求,大众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规范化旅游、高品质旅游成为小康社会的标志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在酝酿30多年,历经3次审议之后于2013年4月25日终获通过,中国旅行社协会法律顾问团主任刘卫(2013)指出,《旅游法》出台不是旅游法制建设的结束,而是旅游法制建设新开始[2]。在全民休闲旅游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业诸多弊端被公众诟病的今天,该法律的通过将极大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3]。
(二)旅游利益主体权利与义务综述
1. 旅游者的权利与义务
刘琦、陈运来(2002)[4]、马国香(2008)提出旅游者在旅游合同中享有安全保障、选择旅游服务内容、获得质价相符服务、获悉真实情况、请求第三人参加旅游、依法获得赔偿等9项权利。除此之外,还提出旅游者承担支付旅游费用、服从旅游经营者组织和安排、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及公共道德义务;马国香(2008)进一步将旅游者相关损害求偿权细分为五类,具体指出旅游者承担协力义务[5];李文忠、李松艳、王一洁(2010)提出构建旅游者权益“应然”状态,力求平衡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的利益[6];王一茗(2011)从法律法规、格式合同以及信息平台三方面提出旅游者权益保护建议和对策[7];蔡展(2013)指出旅游者权益问题的薄弱环节,应建立健全一套执行操作监督制度[8]。
2. 旅行社的权利与义务
舒伟斌、胡振艺(2004)指出旅行社在旅游服务合同中享有向旅游者收取旅游费、要求旅游者按合同进行的权利,承担质价相符的旅游服务、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旅游者安全的义务[9];郑六一(2007)提出旅行社应承担担保、协助处理瑕疵、赔偿等义务[10];王玉松(2011)对旅行社挂靠经营的连带法律责任进行论述[11];林玲(2012)对旅行社社会责任的含义、主体、对象和内容进行研究,从产品、员工、同行竞争三方面阐述旅行社社会责任感缺失[12];刘砺(2013)指出《合同法》第122条规定旅游合同是承揽性质的合同,要求旅行社先承担安保义务再向第三方追偿[13]。
3. 旅游景区的权利与义务
杨晓红(2008)指出旅游景区应承担安全保障义务[14];宋雄飞(2011)提出旅游景区要履行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服务设施“主义务”,还需承担维护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附随义务”[15];周玉文、付建国(2011)指出景区对道路有安全保障责任[16];魏佳、付健、曹平(2012)指出西部旅游景区和企业对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应承担保护义务[17];陶静(2013)针对游客环保意识和生态责任缺失,提出景区应承担生态教育责任[18]。
总之,在不同时期,就旅游利益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不同部门的阐释差异极大。到底如何识别核心旅游利益主体?并且如何规范旅游利益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使之规范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19]。
二、旅游利益主体的法制建设趋向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为新《旅游法》)于2013年4月25日高票通过,这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第一部法律,它曾经酝酿30多年并列入立法规划,各方对其期待已久。2013 年 10 月 1日新《旅游法》正式实施,我国旅游业真正步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新阶段,新《旅游法》对于旅游者、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业的法制趋向,不可否认新《旅游法》出台将会使旅游行业各方面更加规范。
(一)对旅游者的法制趋向
新《旅游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单独安排了第二章整章内容规定旅游者的权利义务。首先,新《旅游法》多方位维护旅游者的权益。于隽、陈成、熊文钊(2013)指出《旅游法》对旅游者的8项权利予以确认[20];在旅游法第二章,明确规定了旅游者享有自主选择权(第9条),拒绝强制交易权(第9条),知悉真情权(第9条),要求履约权(第9条),受尊重权(第10条),请求救助保护权(第12条)以及特殊群体获得便利优惠权(第11条)[21]。保护旅游者权利是旅游法的价值基础,若梳理整部新《旅游法》,从头到尾都可以看到对旅游者订立合同、对合同违约责任的规定以及旅游者怎么去追偿等权益保护。其中第六章强调旅游安全,最重要的安全保护是针对旅游者安全与保护;第七章旅游监督管理中关于旅游者投诉、有关主管部门进行执法监督的规定,也是对旅游者权益保护的体现[22]。可以说,保护旅游者权益是旅游法的基石和灵魂。其次,根据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新《旅游法》对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义务做出相应规定。
这不仅维护了旅游者的权益,同时明确了旅游者的文明旅游义务、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个人健康信息告知义务、安全配合义务以及遵守出入境管理义务等责任性义务[23],规范了旅游者的行为,将极大维护当地居民以及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旅游者离开了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在新环境下基于信息不对称性,处于弱者地位,法律保护的天平要向旅游者倾斜。旅游消费具有精神愉悦享受的特殊性,追求体验和心境。旅游者的权利往往需要旅游者的配合或协助来实现。为此,新《旅游法》规范了旅游者义务,规定要如实告知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个人健康信息的义务、遵守旅游活动中的安全警示规定等。旅游者履行了义务,旅游权利就会得到进一步保障[24]。将旅游者的权利义务责任写进这部法律,将其上升到法律高度,从立法角度规范旅游者行为,意义非常重大。endprint
(二)对旅行社的法制趋向
新《旅游法》在第四章旅游经营中提出了七个“不得”,明确指出强制购物等属于违法行为,对旅游经营活动过程、环节明确了市场规则和行为规范,这具有重要的正面导向意义。各大旅行社起初处于观望状态,《旅游法》的出台对高品质旅行社是一个极好消息,相反对口碑和信誉度不高的旅行社非常不利,这样有利于走向“良币驱除劣币”的有序竞争,旅行社的客观性、标准性分级对旅游市场的净化有很大好处,被严重扭曲的旅游产品价格逐渐地回归它所具有自身价值,旅游产品的服务品质提升和价格上升是必然趋势。今后旅行社经营行为和经营模式势必会依照此进行一定幅度调整,旅游行业将会迎来优胜劣汰的竞争,零团费、诱导购物等不法经营行为将被取缔,旅游市场将逐步走向规范化与良性竞争,最终旅游产品的服务品质和价格都会呈良性上升趋势。
(三)对旅游景区的法制趋向
近年来,各地旅游景区随意定价、门票过高屡见不鲜,李飞、何建民、李玲(2013)就认为景区很有可能利用其垄断地位的市场势力,人为操纵门票价格[25]。针对这一现象,新《旅游法》第43和44条给出回应。新《旅游法》将来一定会逐步地降价或者实行低票制[26]。新《旅游法》第45条规定景区的最大承载量,从法律角度要求景区和地方政府重视此问题。201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河南云台山、湖南张家界、山东崂山、贵州梵净山、江西庐山、四川九寨沟等景区仍然出现了旅游景区容量超载、游客滞留等问题。各景区必须严格按照新《旅游法》规定控制流量,强化应急预案,加强巡查督导;各级假日办应该加强组织协调,切实保障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游客合法权益[27]。
三、旅游利益主体的关系重构与博弈平衡
(一)旅游业利益主体的关系重构:可能导致旅游行业的重新洗牌
在新《旅游法》的执法力度以及持续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旅游行业的重新洗牌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新《旅游法》明确的导游执业规范包括:导游执业许可证制度(第37条)、旅行社委派导游服务制度(第40条)、提供导游服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第41条)等;新《旅游法》对于导游人员权益的保障体现在保障导游合法收入(第38条第1、2款)、旅行社不得要求导游垫付费用或向导游收取任何费用(第38条第3款)等;同时《旅游法》还指明了社会导游管理的改革方向——行业组织管理模式。
除此之外,新《旅游法》的出台带来的行业规范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取缔零团费、强迫购物现象。其中新《旅游法》第35条对于“零负团费”用了三个“不得”,第38条规定旅行社应当与其聘用的导游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使中国特色零负团费、景区强迫购物、导游拿回扣现象回归到正常的“旅行社-导游”利润分割上,走向规范式、法制式、市场式、有序竞争式导游体制。
2. 景区门票随意涨价可能得到遏制。新《旅游法》明确规定不得变相涨价,联票不得高于各单项票价值之和。伴随着旅游法的实施,以世界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等为代表景区门票一涨再涨、“价高服劣”诸多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门票的价格的逐步降低,甚至兼具优质服务的低票价制指日可待。
3. 旅游途中的诸多不文明行为,可能通过新《旅游法》得以遏制、改善和规范。
(二)旅游业利益主体的博弈平衡
旅游利益主体主要涉及旅游者、旅游经营者两大类。
首先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法的出台,为旅游者撑起了一把保护伞,旅游者首先要做的就是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要具备深刻的法律意识,一方面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通过合法的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再助长旅游经营者的不正之风;另一方面要懂得用法律来约束自己,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文明出游。此外,旅游者要转变自己的价值观,不再一味地注重价格优势,而忽略了价格的本质即旅游产品的质量。旅游者应该明确选择质价相符的旅游产品,不但要对交通、住宿、餐饮等硬服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要对导游、景区服务人员、酒店服务员等提供的软服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认识。旅游者要考虑到旅游产品设计中所包含的经验、预订服务以及售前售后服务的价值,认可软性服务应当获得合理的报酬。
其次从旅游经营者的角度看。首先对于旅行社,面对旅游法利剑直指“零负团费”的果断行为,旅行社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下,必须调整经营策略,具体措施如下:①旅行社调整旅游合同,明确权责。旅行社用活质量保证金,降低旅行社的投保成本,严格限定旅行团的购物安排,对旅游者个人信息进行保密。②旅行社应该拓展新业务,以创新提升竞争力。面对当今旅游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和全民大众化的现状,旅行社应该把目光放长远,调整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不断地开发创新型旅游产品,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形成新的旅游产品组合模式,提高自己的竞争力。③旅行社应该加强员工培训,进行普法教育,并树立员工诚信意识,形成创新服务方式与服务理念。④打造标准化、品质化服务。伴随着旅游法对购物以及对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团队的限制,旅行社必将失去价格优势,而按照旅游产品应有的成本定价必将导致旅游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促使旅游者不再一味地关注价格转而更多地去关注产品质量。在此形势下,标准化、品质化的旅游产品就会成为竞争取胜关键因素。旅行社提供的产品,其本质属性是服务,因此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才是硬道理[28]。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新《旅游法》本身亮点与瑕疵
我国首部《旅游法》出台,在行政监督、旅游行业管理、民事合同等诸多方面进行法律规范性制定,使得旅游者、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利益主体的权利、责任由之前的不明确走向“法制趋向”的权责明确。首先保护旅游者权益,将旅游者的权利置于总则之后的第二章,突出旅游者的重要位置;随后,从全方位多角度,形成了多层次、立体的保障体系,规定具有旅游消费特点的权利内容,有针对性地保护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权利;最后,明确政府权责及分工,均衡各方权益。然而瑕不掩瑜,当然有学者也指出《旅游法》五章名为“旅游服务合同”实则是包价旅游合同,存在立法缺陷[29],《旅游法》的确也需要逐渐完善的过程。endprint
(二)旅游政策调整与导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于10月1日施行,这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必将引领中国旅游产业走向持续健康发展新阶段。旅游业将从政府主导走到市场主导,政府只是提供旅游公共服务和制定标准、行业监管等。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采访中指出《旅游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全面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新阶段[30]。国家鼓励国民出行开展休闲旅游,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大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倡导健康文明的旅游方式[31]。
《旅游法》的颁布实施只是旅游法制建设的一个新开始,《旅游法》也要在实践中接受进一步的检验,在不断的修订中,完善我国的旅游法制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江玲.中国旅游法制建设之路[J].学术探索,2005,(1):47-50.
[2]刘卫.旅游法制建设的新起点[N].中国旅游报,2013-5-6(11).
[3]许跃芝,李万祥.旅游立法规范可期[N].经济日报,2013-4-27(9).
[4]刘琦,陈运来.论旅游者在旅游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4):46-48.
[5]马国香.论包价旅游合同中旅游者的权利与义务[J].法制与经济,2008,(9):24-26.
[6]李文忠,李松艳,王一洁.和谐社会视域下旅游者权益保护[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43-144.
[7]王一茗.旅游经济条件下旅游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1,(7):49.
[8]蔡展.我国旅游者权益问题研究综述[J].旅游纵览,2013,(4):59.
[9]舒伟斌,胡振艺.论旅游游览服务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J].南昌高专学报,2004,(3):23-27.
[10]郑六一.旅行社在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中的法律义务[J].黄山学院学报,2007,(6):75-76.
[11]王玉松.论旅行社挂靠经营的连带法律责任——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 63 条之规定[J].法学杂志,2011,(6):7-9.
[12]林玲.旅行社社会责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导师:陈乾康,2012:1-24.
[13]刘砺.旅行社常见法律纠纷分析与疑难法律问题研究——以深圳旅行社行业最近三年案件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88-90.
[14]杨晓红.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安全保障义务[J].旅游学刊,2008,(10):82-86.
[15]宋雄飞.论旅游景区的安全保障义务——以吴某诉牛姆林案为例[D].兰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马明贤,2011:13.
[16]周玉文,付建国.景区对道路有安全保障责任[N].经济参考报,2011-5-18(8).
[17]魏佳,付健,曹平.旅游企业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责任——以西部旅游景区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2,(1):86-90.
[18]陶静.景区生态教育的责任与路径[N].中国旅游报,2013-4-15(7).
[19]张祖群.新《旅游法》旅游利益主体的权利、责任明确法制趋向[N].旅游商报,2013-10-17(15).
[20]于隽,陈成,熊文钊.为旅游者撑起法律的保护伞[J].旅游学刊,2013,(8):27-29.
[21]吉艳敏.旅游法有关问题解答[J].政策咨询,2013,(7):41.
[22]赵超,钱春弦.权威人士解读旅游法[J].旅游时代,2013,(7):6-7.
[23]国家旅游局.旅游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指南http://www.cnta.gov.cn/html/2013-9/2013-9-12-10-16-87995_1.html. 2013年9月10日公布.
[24]韩玉灵.保护旅游者权益是旅游法的基石和灵魂. http://www.henan100.com/lvyou/2013/277487.shtml.2013年07月18日发布.
[25]李飞,何建民,李玲.公共资源景区负荷强度对其门票价格的影响——来自国家假日办“黄金周”重点监测景区的证据[J].旅游学刊,2013,(4):94-103.
[26]王逸吟,殷泓.“门票不能成为牟利工具”——旅游法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N].光明日报,2013-4-26(3).
[27]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全国假日办积极协调解决九寨沟景区游客被堵事件[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13-10/2013-10-2-%7B@hur%7D-35-45668.html.2013-10-2.
[28]马智勇.论《旅游法》背景下的旅行社经营管理对策[J].旅游管理研究,2013,(8):57-58.
[29]汤静.《旅游法》对旅游服务合同规定之局限及其完善[J].旅游学刊,2013,28(9):22-23.
[30]班若川.深入贯彻实施旅游法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访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EB/OL].http://ctnews.toptour.cn/zglyb/html/2013-06/19/content_74901.htm?div=-1. 2013-6-19.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94080402
学
号
2009040804057
姓
名
程
檄
指导教师
朱恒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1年9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型学习报告
摘 要
21世纪的老龄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老龄社会正在形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老年旅游消费市场。但目前开发不足,严重滞后于老年消费需求。致使旅游作为老年人追求精神生活良好途径的作用在老龄化进程中未能得到体现。
本文根据实际调研结果,结合老年人旅游特征分析老年人出游时的实际决策因素及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老年人;旅游产品;决策因素;特征
I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型学习报告
目录
一、前言...........................................................................................................................1
二、相关概念.......................................................................................................................1
(一)老年人的定义....................................................................................................1
(二)人口老龄化的定义............................................................................................1
(三)我国老年人口结构特点....................................................................................1
(四)旅游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1
三、调查研究.......................................................................................................................2
(一)研究方法............................................................................................................2
(二)调查对象的确定................................................................................................3
(三)结果分析............................................................................................................3 1.老年人旅游团参团人员结构分析......................................................................3 2.老年人旅游团参团人员结构分析......................................................................3 3.老年人旅游团旅游行为决策分析......................................................................4
四、建 议...........................................................................................................................6 参考文献...............................................................................................................................7 附录Ⅰ...................................................................................................................................8
II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型学习报告
一、前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乐成为一个重要话题。近年来老年旅游的需求逐渐增长,但是老年旅游产业依旧不兴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政策倾斜度不够,没有进行对老年休闲的适当宣传,另一方面也来自于许多旅游行业相关部门没有认清老年人旅游的真实动机,他们提供的老年旅游产品不能适应老年旅游这的心理诉求。主要以调查问卷反映的实际数据分析影响老年人出游决策的因素。
二、相关概念
(一)老年人的定义
老年人在世界以及我国的划分标准。
在这里,我们此次调查根据我国的年龄划分标准,老年人年龄为60岁以上。
(二)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
(三)我国老年人口结构特点
我国老年人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自1990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速为3.2%,远远超过世界老年人口平均2.4%的增速。我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2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10%;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9400万,占总人口的7%以上,这表明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20%,进人高度老龄化阶段,2040年以后,我国老年人将超过4亿[1]。
(四)旅游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充分挖掘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对于开展进一步的旅游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依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型学习报告
时,国内旅游开始兴旺并迅速发展;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将出现周边出国旅游的热潮;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洲际旅游便有所增加[2]。2001年我国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基本进入国内旅游快速发展时期。200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004美元近几年仍以国内旅游为主应该充分利用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巨大优势,快速建立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机制,健全各项保障措施。老年旅游开发模式有多种,抓住老年旅游的动机,从老年旅游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有助于市场的繁荣。
旅游决策方面,信息来源主要以传统的报刊、杂志以及电视为主,网络也越来越显示出他的强势,这与越来越发达的信息化进程有关。在决策过程中亲朋好友的建议对老年人出游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老年人作为我国旅游者中的特殊群体,有着其他旅游者不可比拟明显优势。
1.时间充裕
具备旅游的闲暇时间,离退休的光阴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可以“拿起背包随时上战场”。闲暇时间是人们出游的必备条件之一。
2.经济基础雄厚
如今的老年人收入渠道多样:退休金、养老金、社会保障、儿女赞助、多年的积蓄等。因此手头颇为宽裕。据调查显示,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随着经济发展,老年人的收入将呈不断增长之势。有人预测,仅退休金一项,到2030年将达到73000多亿元。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收入的提高,老年人正逐步抛弃“重积蓄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传统观念。花钱买健康,花钱买潇洒正成为老年人的时尚追求。这表明老龄化已经创造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
3.具有旅游的动机
现代老年人大都思想活跃,身体健康,具有消费欲望。这些老年人的主要特点是不甘寂寞参与意识强烈。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们更愿意出去走走,长长见识。
三、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广泛地应用于旅游研究的各个领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型学习报告
域。具有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避免人为干扰和匿名性等优点。当然,问卷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调查资料的质量也常常得不到保证,回收率有时也难以保证[3]等缺点。
在本文中,采用问卷法主要用于了解老年游客的基本信息、旅游时间及花费、旅游目的地、旅游陪同人员、满意度和意见建议等。
(二)调查对象的确定
本次调查以沈阳市虎石台区老人为调查对象,该地区受调查老人多数为退休工人,农民,少数离休老干部。因为人员结构多样性较强,选取该地区老人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结果更具有分析价值及客观性。
(三)结果分析 1.调查问卷概况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共64份,实际有效回收问卷数量为54份。其中男性受调查人数为30人,女性受调查人数为24人。所有调查对象为虎石台老年居民(60岁以上)。经过数据分析比对,性别的区别对老年人旅游决策并无影响,所以本文不作分析。
2.老年人旅游团参团人员结构分析
在调查的大部分老年人中,多数老年人与老伴在一起共同居住少数与子女居住(见图1)。
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独居老伴子女养老院
图1 老年人家庭组成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型学习报告
因大部分老年人子女已经成家,有自己固定工作,与已经离休退休的父母生活节奏不同,主观上更愿意选择独自构建家庭,不愿与老年人共同居住,在周末回家探望父母。
但从另一方面看,已经离休退休的老年人,闲暇时间充裕,且因离休退休致使的原本的生活节奏的改变,往往会造成老年人离休退休初期心理上的不适应。此时往往更需要子女在身边的陪伴。因为平时在周末的见面,子女仍会受到工作压力的影响,无法与老年人有很好的接触机会。所以多数老年人愿意选择由子女陪同进行外出旅游(见图2)。
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老伴子女亲戚朋友无所谓
图2 老年人旅游理想伴侣
离退休后的老年人与外界社会接触相对较少,生活环境和日常习惯的改变,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般会有很强的失落感,精神上缺乏归宿感,怕得不到社会承认,怕被社会遗忘,疑心重,急躁易怒[4]。通过参与多种旅游活动,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融入团体,参与社会发展,获得积极的休息和娱乐,同时有助于克服自我老化心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提高生活满意度,降低孤独感和不中用感,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从而使身心获益。即使那些没有足够经济能力的老年人群体,同样对外面风光迤逦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具有强烈的旅游动机,是潜在的旅游客源,一旦条件成熟也会参与其中。
3.老年人旅游团旅游行为决策分析
在孤寂的老年时代,老年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他们也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如与人交流的需要、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等。退休之后,角色的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型学习报告
转变使得老年人的活动空间缩小了,交流的对象减少了。家庭结构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使得老年人失去了很多和外界交流的机会,因此让他们的老年倍感孤独。外出旅游往往能够让老年人排遣孤寂,增加和别人交流的机会,甚至是在旅游途中结识新的朋友;还有一些老年人在他们退休之后都有一种怀旧情绪,所以他们经常会参加一些怀旧线路旅游,如去当年自己下乡的地方看看,去自己以前工作过的地方走走,还有一些老年人热爱祖国的文化,喜欢书法、雕刻、楹联,因此到一些名胜古迹去旅游,增长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当然还存在一类旅游者,为了保健目的到一些温泉、疗养院、度假胜地去旅游(见图3)。
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节庆活动无旅游意愿古典园林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地质地貌
图3老年人感兴趣的旅游资源
经实际调查显示,老年人实际旅游目的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见图4)。
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探亲访友疗养保健缓解压力获取知识
图4 老年人旅游主要目的
另外,又由于过多的闲暇时间,但却与子女忙碌的生活相矛盾,使老人没有过多的时间与子女接触。所以,多数老人希望通过旅游这种形式更多的与家人,5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型学习报告
主要是子女进行平时无法完成的接触。所以相对而言,多数老人(根据实际调查显示为52%)更注重旅游的出行质量。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不难看出,老年人旅游愿望强烈,且有支付能力。但实际出游的老年人只占少部分,且出游次数很少(见图5)。33.3%老年人选择在本市内观光游,33.3%进行省内游,选择邻省旅游(9.3%)和国内旅游(22.2%)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十分小,少部分老年人有过出国旅游的经历(1.9%)。
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很少旅游每年一次每年两次每年三次每年四次及以上
图 5 老年人出游频率
四、建 议
上部分数据说明老年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未能顺应中国旅游业的转型趋势,应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老年旅游发展之路。在当前,我们以为以下对策的采用将有助于这一产业的发展。
1、要创新老年旅游业的发展模式
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老年旅游业实际,尤其要围绕“协调发展旅游业”,在发展模式上实现三大转变:
(1)在产业导向上,要从注重“门票经济”向注重旅游综合型经济转变,协调发展旅游产业各大要素,做大老年旅游产业。
(2)在老年旅游产业结构上,要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宗教朝觐、疗养康复等复合型结构转变。
(3)在旅游发展目标上,要从片面追求“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型转变,即既要千方百计吸引更多的老年游客,更要注重提高老年游客的质量和效益,尤其是要在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和提高游客人均消费上做文章。
2、要做好老年旅游市场细分工作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型学习报告
(1)按照年龄分(一般以70 岁),高龄老人市场和低龄老人市场。(2)按照旅游距离分,短途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国旅游。短途旅游是老年旅游的主流形式,但从我国自古有尊老爱老的习俗来看,相当数量的人是子女出钱为老人实现“出国梦”。我国许多高收入老年人依靠自身储蓄,也可出国旅游。(3)按照旅游目的分,观光、探亲、宗教、养生、度假旅游市场。老年旅游以纯旅游活动为主,区别于青少年组的休闲旅游活动,更不同于中年组的带有特定商务目的的旅游活动。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传统文化,是对老年游客吸引力最大的两类旅游产品。
(4)按照地域来分,国外老年市场、国内老年市场。
3、要提供以人为本的老年旅游服务
在老年旅游服务体系上,现在我们的旅游服务体系大部分只能说是一般化和浅层次的,不能适应以人为本的要求,例如,老年人对旅游目的地选择性强,对出游活动的安排比较慎重。老年人已经失去了青年人所具有的对旅游活动中探险成分的好奇,因此,出发前会通过媒介对目的地的情况作尽可能详尽的了解,并力求提前安排[5]。所以老年旅行社必须在健全网络体系、渗透社会基层、提升服务功能、方便老年游客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 刘飞燕.关于开拓老年旅游消费市场的思考,《改革透视》[J],2006年第3期.[2] 李建民.老年人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我国老年人消费需求增长预测[J].人口与统计,200l,(5).[3] 风笑灭.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8,176.[4] 黎筏蔹,马晓龙.老年人群体心理特征的老年旅游产品谱系构建[J].人文地戏.2006.1 [5] 潘盛俊.浅析老年旅游群体特征[J].《商场现代化》,2008年12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型学习报告
附录Ⅰ
沈阳市老年人旅游偏好调查问卷
——旅游项目、景点、导游选择偏好
时间: 2011.09.14
地点: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
调查员:x x x
尊敬的沈阳市民:
您好!本问卷是一份研究沈阳市老年人旅游偏好的学术研究问卷,关心的是老年人出游愿望和如何为老年人制作适合老年人出游的旅游线路。本调查完全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保证不会对您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任何负面影响,调查的结果只会用于学术研究。谢谢!
1、请问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的年龄是?
A、60岁以下
B、60~65岁
C、66~70岁
D、71~75岁
E、76~80岁
F、80岁以上
3、文化程度()
A小学及小学以下 B初中 C高中及高职 D大学,大专及大学以上
4、您的家庭组成是?
A、独居
B、老伴
C、子女
D、亲戚朋友
E、养老院
5、您现在的收入?
A、1000元以下
B、1000~2000元
C、2000~3000元 D、3000元以上
6、您希望您的旅行花费为?
A、500元以下
B、500~1000元
C、1000~1500元
D、1500~2000元
E、2000~3000元
F、3000元以上
7、您每年旅游的频率是?
A、很少旅游
B、1次
C、2次
D、3次
E、4次及以上
8、您目的地远近的选择是
A本市区内
B省内城市
C临省旅游
D国内旅游
E国外旅游
9、您喜欢的旅游组织形式?
A、独自旅行
B亲朋好友
C、原单位组织
D、旅行社
E、其他
10、您希望的旅途伴侣是?
A、老伴
B、子女
C、亲戚朋友
D、无所谓
11、您希望的交通工具是?
A、飞机
B、火车
C、轮船
D、汽车
E、其他
12、您出游停留的时间大概为?
A、1日
B、2~5日
C、6~10日
D、半个月左右
E、半个月以上
13、您选择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多选题)
A观光旅游
B度假休闲
C探亲访友
D疗养保健
E缓解压力
F获取知识
G探险
H其他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型学习报告
14、您对哪些旅游资源比较感兴趣?(多选题)
A、古典园林
B、山水风光
C、文物古迹
D、民俗风情
E、文化艺术
F、地质地貌
G、旅游购物
H、节庆活动
I、饮食烹饪
J、游乐场所
K、没有旅游的意愿
15、您希望导游的类型
A全程专职导游
B一般全陪导游
C各地的地接导游
16、您对旅游价格和旅游质量最关注哪一个
A旅游价格
B旅游质量
17、(最多选3项)您对导游员的要求是什么?
□良好的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热情友好、爱岗敬业 □态度乐观、不惧困难
□意志坚定、处事果断
□待人诚恳、讲求信誉 □文明礼貌、举止端庄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
□身体健康、性格开朗 □ 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勤奋好学、不断进取
山区乡村旅游指开展于山区的乡村旅游。我国山区面积大,人口多,在全国2 3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有1 500多个是山区县(市、区);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50个主要繁衍生息在山区,因此,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和民族乡村旅游都是在山区开展的。我国的山区有其独特的特征,表现为地形上的隆起和经济上的低谷,全国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也分布于山区,在山区发展乡村旅游对振兴山区经济、解决山区贫困问题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山区乡村旅游地数量越来越多,分布区域越来越广泛,模式越来越多样化,然而,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如乡土气息日渐缺失,旅游产品特色趋同等,导致部分山区乡村景点逐渐丧失了吸引力,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因此面临一些困境。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山区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寻找山区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化策略,为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山区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
1.1 山区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优。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且高级别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以山地面积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山区山峦重迭、密水相间、植被茂密、物种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再加上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条件优越,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并且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特色各异,可选择的旅游项目很多,如观光、探险、考察等,能分别满足不同群体游客的需求。另外,山区的村庄绿荫环抱,溪水清澈,空气清新,民风淳朴,自然生态条件十分优越,更符合游客休闲的需要及对乡村的真实感受。
1.2 受城市化影响较少,后发优势明显。
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历来受外界的影响较小。由于现代文明对乡村的介入较少,不少山区还保留着大量原始、独特的奇风异俗,也尚有许多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尚未开发,特别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山区,更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村景观和风情,这些尚未开发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都位于偏僻的地方,地方经济不发达、工业落后、交通不便,因而不为外界所知。但是,当地的风景却十分优美,并且保存了众多原始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后发优势。
1.3 山区乡村旅游符合游客新的心理需求。
从游人需求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他们对乡村旅游产品和体验的需求逐渐由单一性向多样性扩展。以往城市居民到郊区出游受条件限制,大都出游单一,早出晚归,过夜者甚少,现在则呈现多样化、差异化。过去游客只关注休闲,现在更多的走向了体验、娱乐、教育等全方位的层次。山区特有的资源,让游客观有风景,食有美味,住有条件,购有特产,玩有体验,给了游客自由体验的基石,无论是哪一种群体的游客,均能在山区找到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及产品。
1.4 地理位置由劣势转为优势。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游客的出行线路在空间上延展开来,由近郊逐渐向远郊延伸[4]。根据对四川省城市居民的调查发现,目前游客对乡村旅游的空间距离选择比以往增大,居民对乡村旅游出游半径逐步扩大,约有59%的游客选择的出游半径为1~3 h车程的范围;32.1%的自驾车旅游者选择1~2日游,38.5%的自驾车受访者认为周末理想的出游距离为100~200 km,超过了以往只属于城市周边的近郊型乡村旅游,地处远郊的山区进入了这个圈层。随着各地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近郊工业气息大增,远郊因发展滞后,环境纯自然,食品纯天然,成了吸引游客的亮点,离市区较远的山区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客源地。
尽管山区乡村旅游有很多开发的优势,但从最初对近郊型乡村旅游的模仿发展到现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山区乡村旅游地没有突出地域的优势,发展迟缓。山区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模式单一,功能单调。
最初的山区乡村是从对近郊型乡村旅游的模仿和学习开始的,旅游地具有简单的观光和休闲功能,其主要特点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此时的山区乡村旅游和近郊型的乡村旅游没有本质的差别,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不高,只要能感受乡村宁静悠然的生活气息就可以了,于是,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大行其道。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结构单
一、功能单调的的山区乡村旅游形式还是满足了很多游客的需求。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于乡村旅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希望能够观光和休闲,还希望乡村旅游地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体验、教育、娱乐、度假等方面的功能。但直至现在,山区仍然有许多乡村旅游地沿用初时的经验与模式,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内容千篇一律,无法满足游客的要求,更没有突出山区的优势,功能单调。
而近郊型乡村旅游由于交通方便,距离客源地较近,更能吸引游客,导致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进入瓶颈阶段,走入困境。
2.2 旅游产品趋同化严重,缺乏地方特色。
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从最初的农家乐,到现在的民俗村寨到度假休闲村,似乎类型多样,但真正具有地方特色的山区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很少。首先,山区乡村旅游资源性质类同,均以山区、乡村、生态做为主打品牌;其次,同一区域的山区在地貌、人文环境、历史传承方面类似,加上面向同类同区域的客源市场,经营模式单一,近距离范围内山区乡村旅游产品趋同化和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另外,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地域之间趋同、区县之间趋同、村域之间趋同,比如,从青海到西藏到甘肃到四川,都有藏族风情的山区乡村旅游点,但各地的开发模式甚至待客模式均相同,没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缺乏特色的旅游地是没有生命力的,会导致游客的重游率越来越低,山区乡村旅游也就因此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支撑。
2.3 景观城市化和人工化严重。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卖点”。山区乡村旅游的核心在于“乡村”和其特有的山区气息,然而,在很多山区乡村旅游地,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并没有了解游客的真正需求,误以为将乡村的景观建设的漂亮就是吸引游客的杀手锏,于是将原有的纯朴自然乡村景观改造成城市的翻版,统一化的墙面,标准化的建筑,规范的市场,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将山区乡村旅游地变成了“山区乡村土地上的城镇”,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也使其失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4],同时也使游客失去了选择和兴趣。
2.4 旅游要素结构不合理,形象不突出。
旅游者对客源地的选择因时因地而变化,但受市场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必须高度关注要素结构的合理性。山区乡村旅游地特色的缺乏是因为不了解游客的真实需求,其旅游要素结构的不合理性降低了消费者对山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兴趣和选择意向。游客选择山区乡村旅游,是希望能够真正看到山景,体会到山情,品尝到山味,感受到山风,然而目前一大批山区乡村旅游地提供了和近郊乡村旅游一模一样的产品,没有注重游客选择的吃、住、行、游、娱、购各要素的合理搭配与环境的协调,没有打造出真正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山区乡村旅游开发优化策略。
3.1 去城市化,还原乡村印象。
山区乡村旅游与近郊型乡村旅游相比,“乡村” 的优势更明显,在开发中,应尽可能的还原质朴天然的乡村面貌。乡土情结是引发乡村旅游的根本动力,其发生地是“乡村”,必然有区别于城市或城镇的本质属性[5]。城市化的喧嚣和忙碌是游客特意逃避的,因此,区别于城市性的乡村印象是山区乡村旅游的基本动力,也是山区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和可持续发展的依托。近郊型的乡村旅游地出现的首要问题是城市化的倾向,而这点恰好是山区乡村可以弥补的。山区乡村清晨安详,夜晚宁静,这种传统的乡村印象最符合游客对于“乡村”的心理感受,故在山区乡村旅游开发中,尽可能的远离城市化的影响,还原农村本色,展现农家风情。让游客的脚步在山区乡村空间里旅行,精神在山区乡村概念中旅行,将山区乡村的本土面貌完整地展现于游客面前。
3.2 延长旅游时间,打造“短期休闲度假模式”的游憩空间。
随着我国对节假日的进一步调整,短时间的假期越来越多,再加上平日的双休日,城市居民的休闲习惯也随之改变,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短距离、长时间”的休闲方式。国家旅游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民外出旅游住宿为0夜的人数比例为59.3%,但在关于希望的逗留时间调查时,有高达40.6%的被调查者愿意在乡村旅游住宿[6],这说明乡村旅游的度假市场很大,但近郊型的旅游地没有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客源市场。城郊型的乡村旅游地距城市中心区近,交通发达,大部分游客的逗留时间为半天到一天,但山区一般距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距离,一天或半天之内的旅途会让游客疲惫,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可将其距离上的劣势变为开发的优势,通过开展生态观光游、青山绿水休闲游、绿色生态考察游、原始森林探险游等多主题的旅游活动,有效延长旅游时间,打造旅游度假花费不高,适合2~3 d天的短期度假,与周末双休日和新的假日制度的闲暇时间相符合的“短期休闲度假地”,让游客在悠闲的乡村环境中度过长短适中的假期,带动乡村旅游,实现从观光到度假旅游方式的升级。
3.3 开发乡村性强的原生态旅游商品。
与近郊型乡村旅游地相比,山区乡村具有的最大优势是尚未受到太多外界的影响而保留了相对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旅游商品。乡村旅游的产生与乡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乡村旅游商品,即使同一种人文环境,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又有不同的特征,如当地土特产、手工技艺、民族服饰等,都是游客感兴趣的内容。从工业文明中逃离出来的人们要体验的是地道的农业文明,而不是工业文明的复制品,真正富有乡土特色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山区乡村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东西,如田间地头的水果,现摘的毛豆等带着露水和泥土气息的农作物对看惯了超市里商品的游客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还有城里不易买到的商品,如农民自家生产的最接近生活的最绿色的最生态的,也是受游客欢迎的;还有些是具有地域、民俗特色的商品,特别是地域文化明显或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原生态产品,均是近郊型乡村旅游地所缺乏的。乡村旅游本身是一种大规模的城乡交流活动,乡村旅游的内在价值及附加值都经由交流的过程表现出来。因此,将原生态的文化和产物在交流展现给游客,是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
3.4 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营造“四园”氛围。
从乡村旅游产生的哲学渊源来看,进入后工业文明以来,都市的喧嚣,环境的恶化,工作节奏的加快,时刻激发着人类思想最深处贴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思想,推动着旅游者远离城市,走进田园,“回归乡村”正是“回归自然”的一个部分[7]。山区拥有山体的天然,具有生态的优势,能够较好地满足旅游者对回归自然的强烈向往,因此,从本质上说,山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山区这个特定区域的一种旅游形式,而这种旅游形式必须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才能突出其魅力。
摘要: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在云南旅游业发展的新阶段,旅游电子商务是必要的手段之一。云南旅游业开展旅游电子商务能降低地区政府旅游宣传费用;实现企业营销联盟;提高整个旅游业的运行效率;提高游客忠诚度;促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高办公效率。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 云南 旅游业1 对旅游电子商务的认识 国际上对于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沿用的是世界旅游组织在其出版物《E-Business for Tourism》中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定义:“旅游电子商务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旅游机构内部和对外的连同性(connectivity),即改进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流和贸易,改进旅游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增进知识共享。”在国内的研究文献中,信息化专家陈禹把它定义为:旅游电子商务是一个以信息技术服务为支撑的全球商务活动的动态发展过程。旅游电子商务不该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互联网的在线销售模式,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企业与企业之间(业务联系、车辆调度、财务管理操作、项目投标、客房竞价、协作陪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了数字化的处理过程,而且它们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变革甚至会最终影响政府对旅游管理、旅游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变革。杜文才在他出版的《旅游电子商务》丛书中,根据其自身需要把旅游电子商务定义为“利用互连网和通信技术,实现旅游信息收集与整合,实现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电子化运作和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活动,是一种先进的运营模式。旅游电子商务主要包括旅游信息网络宣传,旅游产品在线预定、支付以及旅游企业业务流程的电子化、旅游目的地营销等。基于对以上定义的理解,笔者认为: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企业运用网络技术对内进行提高管理水平和对外给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的总和,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的应用有如收费、领料、报表统计、客户管理等,对外提供的服务有如网上咨询、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等。2 云南旅游业开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必要性现代经济的发展,使人类文明进步、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使人类生活节奏加快,使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人类缺乏归属感,这促使人类旅游、休闲、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加强,以上因素都给旅游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基础。旅游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兴趣。旅游目的经营管理机构和业界都在为旅游业新一轮的发展做努力。旅游业本身的特性使自身能跟电子商务很好的契合在一起,因为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产业,旅游业为游客提供的是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服务,行业的跨度范围很大,旅游者在做出旅游决策之前需要了解各个方面的信息,因此旅游业又是一个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的产业,也因此旅游业与出版物、软件并称为最适合发展电子商务的三大产业。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云南依托自身优异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使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处全国前列,目前云南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次创业阶段,在这个阶段急需采用不同的措施巩固和开拓客源市场,笔者认为开展旅游电子商务是可行的办法之一。3 开展旅游电子商务对云南旅游业的积极作用3.1 降低地区政府旅游宣传费用,扩大地区旅游知名度旅游业是云南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所以云南省政府每年都要进行一些旅游促销宣传,制作旅游宣传片、在电视、报纸、公路上都进行广告宣传,这些传统广告宣传费用高昂,根据网上调查证实,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插播广告每秒要花1-2万元人民币,然而如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平台发布旅游广告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互联网广告制作周期灵活,即使在较短的周期进行投放,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很快完成制作,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及时制作和变换广告内容以及投放时
间,对产品的经营提高及时快捷的辅助作用。单纯的从价格方面考虑,与报纸杂志电视的传统媒体广告相比,互联网广告费用也是最低廉的,因此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发布广告可以节省旅游宣传费用。与传统的媒体信息传播相比较,网络信息传播范围最广,因为互联网可以连接世界各个地方,网络传播信息内容丰富,它不仅可以涵盖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而且还可以用图、文、声、像,声情并茂的宣传,如云南旅游电子商务网(云游网)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云游网上不仅提供旅游专题、旅游攻略等服务,还展示了游客在旅游过程拍的短片和各州市的旅游宣传片,通过这些,可以在互联网人群领域内提高旅游旅游知名度。3.2 通过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企业营销联盟云南旅游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到目前为止在云南几千家旅游企业中只有云南旅游(002059)和丽江旅游(002033)两家上市公司,它们在资金、规模上有一定优势。但总体来看,云南旅游企业是“小”、“散”、“弱”、“差”,小是:规模小;散是:经营分散,集团化经营的少;弱是:竞争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差是:经营效益差。因此,依靠单个企业来发展是比较难的,在网络环境发展良好的背景下通过开展旅游电子商务,形成企业营销联盟、建立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将会大大降低旅游企业的综合费用,增强综合竞争力。以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包括:大理、丽江、迪庆)为例,这个地区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且丰富,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当地的旅游企业规模小,而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相似性高、互补性强,因此这地区旅游企业可以建立企业营销联盟,建设旅游电子商务资源共享平台,从而增强本地区的竞争能力。3.3 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提高整个旅游业的运行效率旅游电子商务促进了信息交流,增加了产品透明度。旅游公司的一般业务过程是将酒店、景区等供应厂商的旅游产品采购之后,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特色的旅游线路或旅游项目产品,再销售给旅游者。在此过程中,一个接待旅行社需要若干个饭店、餐馆、航空及车船公司等企业提供其顾客所需要的服务,还需要有一批接近客源的旅行社为其输送旅客。对于云南旅游企业来说,通过企业内联网和外联网的建设可以增强这些旅游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加强相互间的业务联系。旅行社可以省去面对大量信息的工作,直接面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企业和客源地的消费者,从而提高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并提高效率。比如:以网络预订客房为例,建立一个网络订房的实时管理系统,让客户能在订房网站上看到酒店的实时客房信息,也可以让酒店实时处理客户的网络订单,使客户、订房网站和酒店三者能实时性的互通信息。3.4 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游客忠诚度随着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成熟,旅游市场将走进“散客时代”,旅游者的个性需求越来越明显,开展旅游电子商务可以顺应这个需要。云南地处我国西南山区,交通一直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如果游客在出游前想全面了解云南将会大大增加出游的费用和时间成本,开展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供应商通过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在互联网上发布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购物等等各方面的信息,旅游者足不出户就能做出游前的全面准备,降低出游的时间成本。如云南旅游电子商务网(云游网)在这个方面做得比较好,游客在出游之前就可以登录这个网站进行在线咨询,然后得到个性化的出行建议和规划。之后网站还提供了云南省各州市全面的、实时的旅游信息,游客可以在网站上搜集即将要出行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信息,根据自己出游目的自助方式选择景点线路、导游、食宿和交通工具等,这些信息均可以同时通过网络在线定制功能在网上预订;最后,网站会根据游客所选择服务的具体内容自动形成一个属于游客自己独有的旅游路线清单,包括:行程安排、导游服务、景点门票预订、行程中的交通预订、行程中的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等的推荐和预订,以及整个行程的费用预算,这样游客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兴趣爱好进行自己的选择,这不仅省时,而且还大大满足了旅游者的个性需求,从而,提高云南客源的忠诚度,并开阔新的市场。3.5 促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高办公效率旅游电子商务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而且也给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带来机遇和挑战,机遇就是可以借助旅游电子商务来改变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工作机制和行为模式,改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形象,挑战就是改变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旅游行政管理相比,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开展旅游电子政务与旅游企业的旅游电子商务相衔接,可以减少公文流通环节,减少办公手续、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工作效率,能为旅游企业和旅游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果云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实现日常网上办公、网上办理业务,建设旅游政务网站集群、旅游招商引资项目管理系统、旅游执法网、旅游执法监督及旅游统计网等公共服务平台,不仅能对旅游市场的宏观管理和微观调控,也将是云南省旅游业“二次创业”新亮点。4 结束语云南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次创业阶段,在这个阶段急需采用不同的措施巩固和开拓客源市场。云南省旅游管理部门及行业内各个旅游网站、各家旅行社及各大酒店要抓住机遇,克服目前旅游电子商务中遇到的问题,及早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全程旅游电子商务,从而早日实现云南省旅游业“二次创业”的目标。参考文献:[1]E-Business for Tourism.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Destinations and Businesses[M].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Business Council,2002.[2]杜文才.旅游电子商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阿布都热合曼·阿布都艾尼.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09)[4]杨路明,巫宁.现代旅游电子商务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旅游广告,旅游动机,动机强度,动机方向
我国有句俗话:“在家千日好, 出门一日难”, 显示了人们对外出的恐惧。但是在当今世界, 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每年有数以亿计的人外出参观游览, 什么原因促使这些人离开温暖的家外出旅游, 旅游广告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 旅游广告如何影响旅游, 旅游企业又如何通过旅游广告来激发旅游, 这将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1 旅游广告
当今社会中广告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在推介某一事物的同时, 亦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旅游广告是广告的一种, 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渐从广告中细分出来。目前, 旅游广告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广泛的认同,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吴广效认为旅游广告是具有旅游资源的国家、地区、旅游组织或企业让广告公司制作旅游信息在媒体上发布, 从而扩大旅游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以达到吸引旅游者前来消费的目的[1]。李勤认为旅游广告是在整合旅游目的地文化资源的基础上, 将充分反映实际特色的旅游形象提炼出来, 借助媒介的有效传播, 塑造一个明确的有特色的旅游地形象, 目的在于使旅游者正确理解并接受广告所传播的信息, 促使他们产生旅游消费行为[2]。上述两种定义都指出了旅游广告的发起者、发布平台以及发布的目的。相比较而言, 李勤的定义更加具体。
杨晓佳认为旅游广告主要是指由旅游企业出资, 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有关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以及旅游信息的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 (Non-personal) 信息传播活动[3]。该定义明确指出旅游广告的发起者、发布平台以及内容, 但没有说出旅游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通过对上述各家观点的描述, 本文认为旅游广告是旅游目的地或者旅游企业为了扩大旅游地的知名度, 树立旅游地良好的形象, 通过有偿的方式在各种媒介上发布旅游地的各种正面信息, 以达到影响、改变和诱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旅游。
2 旅游动机和旅游动机的过程研究
2.1 旅游动机
动机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它是发动和维持人的活动, 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那么, 旅游动机可以认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的旅游行为并指向一定旅游目标的心理倾向。旅游动机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是旅游动机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并对旅游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的解释。下面我们就分析旅游动机的形成过程。
关于旅游动机的形成过程, 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将需要理论引入旅游动机形成的研究中, 认为需要是旅游动机形成的原因和基础, 比如刘纯、张树夫、沈祖祥、甘朝有、孙喜林等均认同这一观点。被提及最多的需要理论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主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其中对旅游需要属于哪个层次又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张树夫认为旅游需要是旅游者的生存需要即生理的需要, 认为旅游者为了生存出去旅游;沈祖祥认为旅游需要是自然需要是比较低层次的需要, 例如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张金玲则认为旅游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本文认为旅游者为了生存不需要出去旅游, 为了安全的需要也不必外出旅游, 呆在家中更安全一些, 旅游需要应该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刘纯、甘朝有、孙喜林等认为旅游需要是一种特殊的需要, 是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的平衡, 是多样性的需要。在现实中, 人们的生活具有单一性, 经常生活在一种环境中, 人们的积极性会慢慢消失, 为了自我调节, 需要一定的复杂性。旅游可以看作是单一性和复杂性的一种平衡。
另外一种观点是将“推-拉”概念引进旅游动机的研究中。“推”属于社会心理的范围, 主要包括:逃避、自我发现、名望、休息放松、挑战、冒险等;“拉”是指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主要包括: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独特的自然景观、文化活动、体育运动等[5]。“推-拉”理论的引入对旅游动机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是, “推”和“拉”的范围是不是有明显的界限, 有无可能存在重合还值得商榷。例如:休息放松被认定在社会心理的范围, 但是悠闲的旅游环境也会促使人们产生休息放松的心理欲望。大多数旅游者认为鼓浪屿是一个让人悠闲、消磨时光的地方, 那么, 是因为人们需要休闲放松去鼓浪屿, 还是鼓浪屿独特的自然风光让人悠闲放松呢, 所以, 本文认为“推”和“拉”的范围并没有很明显的界定。
通过对上文的分析, 本文认为旅游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因而旅游动机也是源于高层次的需要。高层次的需要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因此旅游广告能够影响到旅游动机的产生。
2.2 旅游动机的过程
本文以刘纯提出的动机过程的模式图为模版, 该模式是以这样的方式运作:一种需要之所以为人们辨认, 这种需要或许是实用的, 需要的最终状态是消费者目标。但是消费者的现实状态和目标状态会存在差异, 差异使消费者产生一种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的重要性决定了消费者想要减少这种紧张感的迫切程度, 这种唤起的程度使人产生驱力, 从而产生了动机。这种动机可以通过它的强度、方向以及消费者试图减轻紧张感渠道等这些方法来描述, 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旅游动机产生于对旅游的需要, 其中旅游动机又受动机强度和动机方向的影响。下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旅游广告对旅游需要即旅游动机的产生、旅游动机强度以及旅游动机方向的影响。
3 旅游广告对旅游动机的影响
3.1 旅游广告影响旅游动机的产生
旅游不是生活必需品, 在日常生活中, 它和其他生活必需消费品不同, 旅游的需求弹性较大, 而且对旅游产品的需要没有数量的限制, 自由选择的余地较大。但是近些年来人们的心理已经形成对旅游这种行为方式的赞同、赞赏以及模仿。虽然人们不能真正知道为何出游, 但他们有个统一的认知, 即旅游是一种令人向往的能较好地满足某种需要的方式。
旅游广告是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环境进行整合, 将最能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的形象提炼出来并展示在受众面前。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等都吸引着旅游者, 触发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旅游广告除了宣传优美的风景外, 还能给旅游者提供各种信息。比如杨延风在对旅游者如何了解西安的旅游信息的调查中发现:海外游客通过旅游广告了解西安旅游信息占到36.4%, 国内游客占到39.4%[6], 这说明旅游广告对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目前, 学术界普遍认可旅游需求是由经济影响要素、社会心理影响要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决定的, 其中社会心理影响要素中含有目的地印象、目的地感知、知觉距离以及对目的地的态度, 外部影响要素含有旅游目的地可达性的影响。而风景迷人的旅游广告则能够加深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印象, 在头脑中形成对目的地的感知, 并且缩短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距离, 使人们对旅游目的地抱有良好的旅游态度。这些在旅游者经济条件、时间条件等比较成熟的情况下都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3.2 旅游广告加强旅游动机强度
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尽力达到一个目标, 反映了他达到目标的基本动机。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 使得旅游者在购买前很难像辨别其它物品一样去辨别其质量, 潜在旅游者只有通过广告、亲朋好友等的相关经历进行了解。在这个了解过程中, 制作良好、反映当地特色、独具一格的旅游目的地广告就能更好地加强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强度, 促使他们做出旅游决策。
据中国旅游报报道,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宁夏各主要景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45.7万人次, 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景区门票收入达6323.86万元, 景区接待人数和景区门票收入分别增长31.92%和42.79%[7]。宁夏各景区接待游客数量上升, 这不是由于游客在购买产品前实地考察后作出购买决策, 其中有很大部分原因是此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先后去广州、厦门两地参加旅博会, 以此宣传推介宁夏旅游, 并与当地旅行社商计两地航线和列车事宜。旅游宣传广告加深了潜在旅游者的动机强度, 促使他们前往宁夏旅游。
3.3 旅游广告改变旅游动机方向
旅游动机不仅有强度, 还有方向。旅游动机的方向是一种目标导向行为, 因为特殊的目标都是被期望用来满足一种需要。旅游企业的目标就是要使旅游者相信它们所提供的选择是达到目标的最好方法。因为旅游动机的选择性, 旅游者的动机往往不是单一的, 不同的旅游动机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 形成复杂的旅游动机体系。比如, 在黄金旅游周期间, 旅游者既想选择江南古镇水乡游, 又认为巴黎假日七日浪漫游是个不错的选择, 更有旅游者觉得“红色旅游”对了解自己国家是个很好的途径。
通过上面分析可知, 一个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可能会涉及多种旅游动机, 旅游者经常会发现自己处于这样一种境地。许多不同的动机彼此互相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 旅游广告能帮助陷入两难的旅游者做出决策。旅游者在购买前不能像购买其他商品一样对质量进行比较, 于是, 大手笔且强力度的广告宣传在改变人们旅游动机方面比有形商品更容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美丽的宣传画册、鼓动人心的旅游宣传信息都能快速地激发旅游者做出决策, 当然这个决策和旅游者最初的旅游动机可能完全不一样。
4 对旅游广告宣传的建议
从上文中我们发现旅游广告对旅游动机的产生、强度以及方向都有明显的影响, 那么如何通过旅游广告引导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就是旅游目的地或者旅游企业需要深思的问题, 本文将从广告内容方面提出两点建议。
4.1 通过旅游广告激发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中国地域广阔, 各种自然景观齐备, 同时作为世界文明古国, 悠久的历史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使中国大地遗留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如何使旅游目的地在大量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中脱颖而出, 这对旅游广告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内容上旅游广告应该力求制作精良、富有特色和创意。随着旅游广告在市场上的大量投放, 单纯以优美景色制胜的广告已很难打动旅游者。因此, 旅游广告不仅要注重广告本身质量, 而是要力求突出旅游目的地的优势资源和个性特征, 并且还要加强旅游广告的创意, 使其从众多广告中脱颖而出。当然琅琅上口的广告语, 也能对一则旅游广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锦绣中华的广告语“一步跨进历史, 一日畅游中国”;丽江的广告语“七彩云满、梦幻丽江”, 这些广告语都能够很好地突出旅游目的地的特征。另外, 名人广告也依然具有较好的宣传效果, 但所请名人的个人气质要与宣传地的特征相吻合。并且在拍摄广告时, 要明确名人与广告内容的主次关系, 避免发生“买椟还珠”的现象。
在形式上应该根据旅游广告的目的选取适当的宣传形式。旅游线路和旅游交通的信息可以选取报纸广告。因为报纸广告的受众主要集中在城镇, 读者比较稳定;报纸更新快、传播快的特点比较容易获得受众的信赖, 报纸主要以文字为表现形式, 广告信息量大, 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旅游广告的信息, 并且广告费用比较低。旅游地的形象宣传最好选取电视广告。因为电视广告色彩炫丽, 能够形象生动地反映旅游目的地的风景, 并且电视广告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情节片段, 使广告更具有感染力, 从而使受众更加容易接受和留下深刻的记忆。另外, 网络旅游广告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途径, 网络将成为旅游企业发布广告宣传的最佳媒体, 可以使旅游广告更加丰满更加立体化。
4.2 通过旅游广告打消人们来此旅游的疑虑
我们在前文中提过, 旅游动机不仅有强度还有方向。旅游者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旅游动机, 但在某个时刻他只能选择一种。旅游广告在这个时候的作用就是打消旅游者来此旅游的疑虑。首先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旅游者主要顾虑的是哪些事情, 针对这些问题在旅游广告上做出回答。比如:旅游目的地旅游基础设施状况以及景点的接待情况;旅游目的地住宿和餐饮情况, 既有豪华型, 也有价格低廉的, 能够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针对突发事件已经做好相应的预案;能够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对劝导游客购物的广告要含蓄, 并且重复发布的间隔要比其他内容长。
当然, 除了旅游广告对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之外, 还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旅游广告的发展也受到经济水平的制约。人们虽然对旅游心向往之, 但是,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条件外出旅游。总而言之,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要根据人们的旅游需要以及旅游动机的强度和方向制作能突出地方特色、旅游信息充足的旅游广告, 帮助旅游者做出正确的旅游决策, 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广孝.旅游广告实务[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6) .
[2].李勤、杨博智.旅游广告的跨文化诉求[J].当代传播, 2006 (6) .
[3].杨晓佳、蔡晓梅.旅游广告在旅游产品推广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 2005 (15) .
[4].刘纯.旅游心理学 (第三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74.
[5].张宏梅等.近10年国外旅游动机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 (2) .
[6].杨延风、刘啸、马瑛.旅游广告宣传及其对旅游动机影响分析[J].商业研究, 2006 (3) .
摘要:文章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从旅游对消除贫困贡献的角度,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调查分析旅游扶贫的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当地的旅游扶贫发展、促进当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关键词:贫困;旅游扶贫;梅州市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6-0034-02
贫困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也始终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不同,旅游扶贫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省和强省的广东省,其经济发展却非常不平衡,50个山区县,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密集城市群相比,它们就是广东的“寒极”。“珠三角地区面积不到全省1/4,但生产总值和财富收入分别占全省85%和66%。山区五市面积虽占全省43%,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却只占全省8%和4%,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广东省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使旅游发挥其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提高当地居民特别是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是当前各地方,区的重要任务。文章采用实地调查,从旅游对消除贫困贡献的角度,调查分析广东省梅州市为例旅游扶贫的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当地的旅游扶贫发展、促进当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1梅州市简介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为1.58万km2,辖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和五华县,总人口500万,其中客家人占97%,是全世界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享有“世界客都”之称。
经过20多年的旅游开发探索与实践,梅州旅游开发投入有较快的增长,以生态旅游产品和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为核心的景区建设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和管理水平,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稳步上升,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从2002年到2006年,梅州市旅游总收入由16.45亿元增长到36.74亿元。
但区域发展的角度,在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应该看到,梅州市仍属于贫困地区。截至到2007年8月15日梅州市农村贫困户有59939户,贫困人口有289859人,扶贫工作仍是梅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任务。梅州市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情况可见图1:
2调查结果分析与主要发现
在广东省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下,梅州市的旅游扶贫工作收到的明显的效果。“从2002年开始连续五年,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扶持贫困山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广东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扶贫工作的意见》2003)从2002年到2006年旅游扶贫项目共投入2690万元,覆盖全市7个市/县近10个旅游景区/景点,以2005年的旅游扶贫项目为例,全市共投入旅游扶贫资金48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578个,受惠人口达34.911万人,具体见表1。
梅州市通过旅游扶贫,受惠人口达到了34.911万人,旅游扶贫点旅游收入额达到了2027万元,当地的居民收入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梅州市的旅游扶贫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旅游扶贫资金支持的部分旅游景点项目资源品位不高,景点分散,旅游项目单一,甚至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如打客家民俗旗号的旅游项目有2002年投入扶贫资金200万元的大埔县“客家民俗文化村——丰溪森林公园”,2004年继续投入100万元;2006年投入扶贫资金50万元的兴宁市“合水旅游区客家风情街”和投入扶贫资金50万元的大埔县“客家土楼”;2007年申报的有梅江区申报投入扶贫资金2500万元“广东客天下旅游产业区”和大埔县申报投入150万元的“泰安楼客家民居奇观旅游区”,这些旅游项目特色不突出,差异性不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建设;宣传推介不足,知名度不高,没有有效的交通组织成精品线路。
②企业自筹投入资金有限,大部分建设资金靠政府投入,造成所建项目工期拖延,企业竞争力不强。
③群众参与程度不高,参与群众文化水平较低,不仅影响到当地旅游服务质量,而且影响到就业情况进而影响了扶贫的效果。
针对梅州市的旅游扶贫存在问题,文章的研究认为社区旅游开发模式强调社区参与,“社区旅游开发是将景观资源和社区作为一个综合体进行开发建设,从社区的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建设,通过优化旅游社区的结构提高旅游流的效率,谋求旅游业及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和最优化。从社区的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建设,可将旅游开发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使旅游开发更能为当地居民所接受。”
目前参与梅州市旅游发展的社区或社区居民,都从旅游发展中受益,收入增加,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日益完善,因此,如何让更多的社区和社区居民参与到梅州市的旅游发展中来,就显得更为重要。
3扶贫措施
针对梅州市旅游扶贫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①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扶贫开发中宏观协调作用。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应该主导梅州市旅游的发展,并且认为梅州市旅游发展需要大力吸引外资。政府主导的旅游扶贫开发,从省级政府到具体旅游项目的地方政府,应该对当地的旅游开发制定发展战略和相应的政策法规。
②要强调社区参与,充分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旅游扶贫不是“政绩工程”,而是一个“民心工程”,强调政府主导,更关注社区参与和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目标群众能否脱贫是检验其成败与否的最重要标准。另外,强调社区参与,还应该在供应链上加强社区参与程度,既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又可以增加社区居民的收入,有效地避免外地投资企业将大部分利润带走,当地社区居民沦为这些企业的打工者。例如,借鉴“孟式”经验,乡村银行向社区贫困居民发放小额带款,鼓励发展投资小、风险低的生产经营项目,比如,传统特色手工旅游商品的制作、销售,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当地的民俗,还可以增加当地贫困群众的收入,加快脱贫步伐。
③加强教育,尤其是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提高贫困群众的素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同时还可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也能达到旅游扶贫的目的。
4结语
文章对梅州市旅游扶贫情况的调查,提出了对于梅州市的旅游扶贫开发,不仅是政府独自“唱独角戏”,而更应从社区的角度,通过政府主导,社区参与,最终使社区居民的利益与当地旅游业、当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和最优化,通过这种旅游扶贫模式,才能将旅游与扶贫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挥旅游对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
【丽江旅游投资分析】推荐阅读:
丽江旅游计划06-08
丽江旅游开发报告10-29
丽江生态旅游调查11-02
游记作文:旅游丽江古城12-30
丽江旅游说说心情随笔01-04
小语丽江散文10-17
走进丽江12-03
丽江爱情诗歌12-28
西藏旅游分析09-20
夜色丽江优美散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