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市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湘乡市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推荐8篇)

湘乡市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1

作者:傅南方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湘乡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项目建设有效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改革成果普惠民生。我局成立了专题调研小组,就湘乡市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5.1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一产业34.41亿元,同比增长5%,二产业56.95亿元,同比增长21.7%,三产业43.74亿元,同比增长12.5%。人均GDP达到1618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5.5:42.2:32.3。全市财政总收入7.01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94亿元,同比增长37.3%,全税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3.3%。国税征收收入2.1亿元,同比下降18.9%,地税征收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23.1%,财政征收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63.9%。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61.77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7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4.64亿元,同比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50.16亿元,同比增长12.5%。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占GDP的比重为22.9%;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9%,占GDP的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2%,占GDP的比重为31%。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8.49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14.9%。国税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16.7%,地税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27.8%。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02.39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68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03.19亿元,同比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59.52亿元,同比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为25615元,同比增长28.5%。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占GDP的比重为19.6%;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3%,占GDP的比重为5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占GDP的比重为29.4%。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1.07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34.1%。国税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18.8%,地税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30%。

2、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从工业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传媒的飞速传播,一批老的特色产业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湘乡市原来的龙头老品牌皮鞋加工业由于成本高,污染重,逐步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而新兴电子电器企业渐渐成就规模,成为我市特色工业品牌。全市规模企业159家,其中电子电器企业8家,2011年生产总值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缴纳税收768万,比上年增长93%,占全市税收收入的3.2%。

湖南深思电工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至今已有25年经营历史。集自主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是一家专业提供电工、照明产品生产及服务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占地30000平方米,现拥有建筑面积22000余平方米标准厂房。湖南深思电工实业有限公司发展的步伐迅速而稳健,销量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中原地区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电工生产基地之一,位居湖南电工行业龙头地位。2011年全年产值1.1亿,较2010年增长79%,2011年全年实现税收524万元,较2010年增长66%,在产值增长的同时,解决了大批人员就业,2010年全厂职工仅579人,2011年增长至1000人,员工增长率为72.7%。2012年1月“深思”产品被评为湖南名牌产品。

从农业看,目前,湘乡市已初步形成西瓜、黄花菜、柑橘、蚕桑、茶叶、葡萄、香椿、花卉等10多个有规模的农业特色产业,涌现了燕鑫农科、湘之椿、富农蚕桑、君辉农业等一批注册为具有法人资质的现代农业企业。湘乡市的特色农业产业已开始发挥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燕鑫公司在前期已投入800多万元的基础上,目前又在栗山、虞塘、育塅、山枣等乡镇规划新的产业基地,预计到年底将开发出上万亩柑橘基地;富农公司已开发出2000多亩的蚕桑基地;以栽种葡萄为主业的兴农果园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每亩地的收入预计可达4000元以上。全市近三年来投入特色农业的资金近5亿元。

3、县域园区发展情况

湘乡工业园区是200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省级工业园,下辖红仑新型产业区和东郊皮革产业区,目前规划控制面积9.5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湘乡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园区建设,加大了对工业园区的投入,完成了湘乡大道、红仑大道、引凤路、创业路等主干道建设,通过加强园区道路管网、通信网络、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建设,抓好标准厂房建设,确保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供应,提高园区吸纳功能和承载能力。到目前为止,累计引进工业企业70余家,完成投资40多亿元,初步形成机械制造、电子电器、食品和皮革加工等四大产业雏形。2009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9.07亿元、财税总收入9205万元。201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5亿元、财税总收入1.45亿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1.25倍、9.67倍。

二、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特色产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地缘因素。湘乡市22个乡镇,除城区四办外能受到城市中心辐射影响的是少数仅泉塘、东郊、龙洞;地处高速公路、铁路等大动脉连接点的也很少,如棋梓。大部分的乡镇地处偏僻,离本市中心城区较远。因此交通因素上就丧失了优势,既不能受到辐射,又增大了运输的成本。

2、基础因素。湘乡市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近些年的努力之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十一五”期间共修建农村水泥路2300多公里,实现了通畅率97%。但应该看到,这些基础设施多是在还几十年来的欠债,虽较大程度上了满足了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的基本的生产生活所需,但如果引进项目建设,特别是规模企业的进驻,现有的基础设施还存在供给的差距。此外,湘乡市大部分乡镇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外包承接能力和经验存在较大欠缺。

3、资金因素。或因历史原因或因举债搞项目,湘乡市本级和绝大部分乡镇都不同程度地负债,导致正常运转相当艰难,就连临近市区的较为发达的泉塘镇负债都达900万。欠债的后果会导致各乡镇将有限的资金首先保障工作的开展和干部的待遇,对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相关配套性资金保障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村级集体的经济的衰落,也使得村一级更多的将注意力投之于基础设施建设,而无法提供项目开展的配套的启动资金。

4、思想因素。农村是宁静与恬适的,但也造成了一些村干部和群众思想上的惰性,守着一亩三分地,顶多多喂几头猪。没有前瞻性,没有创新精神,更没有创业的决心和恒心,习惯于用传统的眼光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畏难发愁,迈不开步子。还有不少群众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事务不管不问。此外,许多外出创业务工人员认为家乡发展慢、待遇低、环境差,不愿回乡投资、工作。

(二)发展园区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节能减排压力加剧

目前,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被视为全人类联合遏制全球变暖行动一次很重要的努力。“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经济面临的资源环境硬约束条件将进一步增大,同时发达国家也会加强对信贷、土地、建设和环保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制定更加严格的质量、技术、规模等标准,提高项目准入门槛。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湘乡传统优势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和影响。

2、区域竞争白热化

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不断推进,沿海相对落后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低地价、减免各类税费、提供产业发展基金等优惠条件争相吸引沿海产业转移,竞争非常激烈。湘乡位于中部省份,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而沿海产业转移有地域多向选择性,并且倾向于向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转移,所以湘乡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面临着很大挑战。此外,虽然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促进了长沙、株洲和湘潭三个市间的资源设施共享,但湘乡发展相对滞后,与长沙、株洲的县市差距还很大,如2008年,湘乡地区生产总值为120.1亿元,而长沙县、望城县和宁乡县地区生产总值却分别达到了369.6亿元、194.1亿元和282.4亿元,这就使得长沙和株洲的县市能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并且在招商引资中可能会出现“项目截流”的现象,这会大大削弱湘乡的竞争优势。所以,在长株潭城市群极化效应大于辐射效应的形势下,湘乡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巨大压力。

3、资金严重紧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资金已成为严重制约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工业园区过去主要依赖开行贷款和财政投入,受宏观政策调控融资缺乏新的有效措施,方式单一而且没有独立的融资平台,融资难严重制约园区发展。

4、项目用地受制。随着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是指标有限。全市每年仅40余公顷用地指标,而园区开发每年需用地1000亩,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审批困难。由于土地报批涉及规划、建设、国土、发改、林业等部门,报批程序繁杂。三是征拆艰难。由于政策的调整和物价水平的上涨以及被征拆对象的期望不断上升,园区征地、拆迁推进困难重重。

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区域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如何增强自身竞争优势,是湘乡工业园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扶持特色产业和园区的政策存在不足

1、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湘乡市财政历年来属于“保吃饭”财政,这几年,财政收入虽有大幅增加,但刚性支出同比增加,债务包袱日益突出,政策性配套支出年年攀升,加之财政收入结构不大合理,收入质量亟待改善,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资金调度极为紧张,故对园区和特色产业投入不足,靠向上争资来解决发展和壮大。

2、环境急需优化。一是部分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差,没有处理好依法行政与优质服务的关系,凡事拘泥于讲究原则、条规,效率不高,灵活性不强,个别部门强制培训、赞助、摊派,增加企业的负担。二是企业周边矛盾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

3.管理服务滞后。园区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工作流程不清晰,体制机制存在弊端;融资缺乏有效手段、征拆推进缓慢、项目落地不快,设施配套不完善;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及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滞后,商贸流通、住宅、金融、保险、邮政等生产生活配套建设落后,园区发展过于单一,缺乏整体配套。特色产业也存在受地域影响和政策制约,管理效能不高,发展缓慢,不成气候,亦渐渐失去了特色优势。

三、促进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1.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始终坚持把工业作为培植主体财源的第一抓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实施好“筑巢引凤”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消耗能源低、产出效益好的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发展;营造创业投资的良好环境,鼓励全民创业,多途径、多形式激活民间资本创业投资,壮大民营经济总量和规模,提高民营经济税收占财政收入的份额;加大财政扶持和用地保障,探索工业园区融资新机制。

2.要大力扶持对全市经济具有支撑拉动作用的五矿、湘碱、韶峰水泥、金子箱包等骨干企业,采取贴息、补贴、奖励等方式,对企业的创新发展予以鼓励和支持,促其做大做强,加强银企合作,争取金融部门对企业进行技改、扩张;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导向作用,改变过去撒“葫椒面”的做法,整合工业发展基金、产学研基金、市场体系建设、科技三项费用等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竟争强、成长性看好、财税贡献大的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研发和生产新产品,增强竞争力,壮大企业规模,以大企业带动形成大产业,发挥扶持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作用和带动效应。

3、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在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以农业产业化带动税收收入的增长,因地制宜,建设大米、柑桔、油料、果品、茶叶、水产、畜禽、蔬菜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区,整合支农资金,重点支持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生态休闲农业、现代设施农业等新型服务业和综合性、专业性商品市场及生产资料市场,积极培植新兴财源。主要做好五个方面:

(一)以推进项目建设突出特色,加快农业产业化

一是要突出抓好主导产业粮猪生产,以项目建设破局。我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湖南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在此基础上,应加大对粮种大户和养殖专业大户的奖励扶持力度,巩固现有粮猪生产的市场优势。二是要在已有的2个省级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民专业化合作社,支持以龙头企业为护体创办合作经济组织。三是重点抓好高标准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特色农业,重点抓好油茶新造基地、东郊、山枣水产养殖基地、梅桥、中沙等地的竹木基地建设等地,因地制宜适度发展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特色产业。

(二)以建设工业小区为突破口,加速发展特色经济

建设乡镇工业小区,采取“连片开发、集约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改变“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无序发展现状,而且可以实现“一乡一业、一乡一品”的产业格局形成,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发展极”、圩镇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县域经济腾飞的“侧翼”。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产业互补、功能配套,规划建设乡镇工业小区,重点发展泉塘、东郊等工业小区,对其加大财政扶持和用地保障,探索工业小区融资新机制。应坚持资金向乡镇倾斜、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公共服务向乡镇覆盖,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棋梓打造湘乡次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完善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功能布局、产业定位,统筹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以休闲项目开发为延伸,彰显生态品牌理念

未来旅游业作为湘乡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将打造红色旅游、湘军旅游、佛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构建以大东山旅游区、水府旅游区为龙头,城区为集散地,“两型”农村为新业态的现代旅游格局,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和长株潭生态休闲“后花园”。水府旅游区作为我市“四新区”之一,在2011年破解了资金瓶颈,多杆齐下,“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其“高负氧离子”、“水府鱼餐饮”等项目已经从概念逐渐形成了品牌。借鉴水府经验,我市应继续推进相关的一系列休闲项目的建设,把握好各景点的原创性、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深入发掘并利用好现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许多在此方面有特色的乡镇应当把握机遇,如梅桥镇的摇石洞、富林寺、萧三故居等深厚文化底蕴的资源可以大力挖掘,积极对接省市的相关旅游项目。

(四)以完备生产要素打好基础,合理规划现有资源

谋发展,搞建设,一个根本的要求就是生产要素齐备。我市乡镇目前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远远不够;劳动力充裕但多为外出务工,资本和企业家也多为外出创业人员。设施是硬件,人是软件,潜力大,能量足,如何将其挖掘利用是一个难题。首先要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应当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扎扎实实地办几件实事,让群众看得见、让资本摸得着的实惠,如拉通泉塘工业小区与红仑新型产业区连接线的S311-S312,使得两个工业区连成一片,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当前可支配的资金资源有限,有限的资源应该向相关的重点的项目倾斜,适时引导土地流转、林权转让等生产要素的合理合法流动,用无形的手完成资源的最佳配置。其次要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才观。人才要引进来,请回来,留得住。湘乡作为长株潭城市群重要工业基地,基础好;湘乡本土不缺人才,大多数人内心也并不想外出,近年来人才进入也比较频繁。我市应该加强对人才的招聘和管理,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与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管理方面的人才有利于为农业的农贸供应、产后服务、解决农副产品的出售、企业的重组、安置和偿债提供良好的策划方案,尤其在组建产品销售网络、产品经营和招商引资以及队伍建设上等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还应该积极与省内大学通力合作,达到充分利用大学的学术、技术、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加速对农业的改造和农业产业化。再次要多动脑筋破解资金瓶颈。在市财政非常吃力的情况下,为破解资金瓶颈,应采取以下措施应对:完善财政投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发挥财政投融资体系政策导向的作用,规范非正规金融体系成立各种具有财政信用的基金,引导商业银行的资金以及民间资本注入。同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通过出资或贷款形式,着重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问题,支持重点项目的发展;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推动小城镇建设,并出台促进小城镇发展的相应补贴政策。

(五)以理顺机制优化环境,提供优质政务服务

发展乡镇特色经济,提高公共产品服务质量,提升公共管理部门对政策的执行力,优化政策环境,搞好招商引资。要科学布局规划,实行统筹规划,区域统筹考虑,合理产业布局,利用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来逐渐完善分配机制、补偿机制和投入机制,做好小城镇集群发展规划形成小城镇间的互补、协作、共赢发展。针对乡镇信息化程度低,通讯闭塞的现状,对其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同时,各个乡镇特点不同,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应借鉴徐州的有关经验,因镇制宜,避免一刀切,在绩效考核和同业对标中对各乡镇分类考核,鼓励乡镇的干部敢作为、善作为、乐作为、常作为。

四、几个相关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地位突出,如何找准角度,做大做实特色产业,扩大特色产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占有量,这是一个持续性强、值得加强研究的课题。界定特色,要看其在本市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在工业税收中所作的贡献率。在“省直管县”的体制下,还有一些面临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市县财权事权不匹配,市县工作难协调。新体制下,市级财权事权不匹配,市、县财权事权未能理清,市、县管理关系尚未理顺,影响市县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市来看,对一些涉及区域性的政策工作,由于市县财政的分离与管理权力限制,在落实中存在一些难以调和的体制性矛盾。从县来看,实行“省直管县”后,财力和资金由省财政统一结算和拨付,但行政体制却仍由湘潭市管理,形成“双重”管理,县级工作难度加大。

(二)市对县无财政管理权,市帮扶县发展的积极性减弱。“省直管县”体制实施后,我市与湘潭市在财政上相互独立,但行政上却是隶属关系,财权和事权分离,湘潭市级帮扶县发展的积极性减弱,对承担的区域性公共管理事务也缺乏必要的支持手段。如韶山灌渠的维护,湘潭市仅仅下文要求我市提高水费,增加维护投入,没有相应的财力支持。

(三)市县间税收竞争显化。属地纳税的问题。我市境内的五矿湖铁、有色氟化学、碱业公司等企业电费收入产生的税收一直在湘潭交纳,我市为以上企业的发展作出的利益牺牲不能得到有效地补偿。我们建议:

(一)推行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明晰市县两级事权。当前省、市、县政府间在行政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事权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相应的确定财权,使省、市、县之间财政的利益得到保障。同时,要进一步界定明确类似县市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对涉及区域性的抗旱排涝、卫生防疫、科技推广、农田水利建设、环境保护等支出责任加以明晰。

(二)严格按“省直管县”改革要求规范市县间税收征管秩序。按照新体制文件精神,省内跨市州、跨县市总分机构企业缴的企业所得税,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的处理办法,由中央、省、市州或县市按比例分享,分享比例为:中央60%、省12%、市州或县市28%。具体对我市来说,一是请求湘潭市政府继续将湘潭市烟草公司湘乡分公司实现的企业所得税就地入库。二是请求解决将大企业电费收入在湘乡产生的税收因企业主管部门财务核算体制改革在异地入库的问题。2011年入库750万元,2012年入库2010年五矿、有色氟化学、碱业公司、南方水泥四家上交湘潭电力局直属分局电费4.6亿元,按现在预征率3.5%计算,国税年收入有1650万元左右。

湘乡市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2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为单位的所有经济的总和, 既包括城镇和农村的经济, 也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经济, 既包括公有制经济, 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县域经济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 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已经成为协调城乡发展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现方式。只有保证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 是农业大市, 也是人口大市, 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保定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在环渤海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 保定各县市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特色, 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县域经济。如白沟箱包、满城草莓、望都辣椒、高阳纺织、曲阳石雕、蠡县的皮毛加工等十大特色产业。根据2010版《河北经济年鉴》计算, 2009年保定市GDP为1730亿元, 县域经济GDP为 1177.30 亿元, 占整个保定市GDP的68%, 可见, 县域经济在保定市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 县域经济的发展为保定的整体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保定市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保定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大力实施“强县兴市”战略, 以县域实力的提升托起全市的整体发展。保定市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明确提出所属各县在 2010 年要“加快县城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商业街区、新民居建设”。 近年来, 虽然保定市各县的经济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是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 县域经济技术缺乏创新。

各县内大多数企业用于开发新技术的财力和人力都非常有限, 只能满足于一般性的工艺研究, 无力开发新技术,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由于缺乏必要的科技支撑与依托, 大多数县域经济内部, 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层次较低、结构单一且以低端市场为主, 从而制约了县域特色经济的产品升级和更新换代, 导致产品销售利润难以提高。

(二)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保定市位于太行山北部东麓, 所属的25个县 (市、区) 覆盖了平原区、半山区、深山区等各种不同的地理环境, 各县 (市、区) 的资源分布、发展环境差别很大, 导致各县 (市、区) 经济发展不平衡。保定共有8个山区县, 包括涞源、涞水、易县、顺平、唐县、曲阳、阜平和满城等县, 总面积12, 606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57%;总人口324万, 占全市人口的28.8%。但目前西部8县人均生产总值比全市水平低42%, 人均财政收入比全市水平低49.3%, 其贫困人口数量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88.3%。西部地区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发展缓慢, 对区域经济整体的带动能力弱。

(三) 县域经济的效益不高。

受产业结构层次和经济运行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保定市各县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一是表现为各县的居民收入水平方面;二是体现在经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方面。目前, 保定市各县的人均财力仅相当于全国县 (市、区) 的平均水平的82%, 还达不到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区域的县 (市、区) 人均财力水平的30%, 达不到广东、山东等地县 (市、区) 人均财力水平的40%。

三、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保定市管辖县市多, 中心城市发展滞后, 各县市和主城区联系不密切, 互相拖累的现象严重, 为此, 必须加快城市建设格局调整, 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 以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主城区的经济发展。

(一) 推进技术创新,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县域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必须立足于科技创新, 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档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综合效益低的“三低”问题和高物耗、高资源占有、高劳动投入的“三高”问题, 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在生产过程中要注重用新的技术更新改造老的生产工艺, 推进传统产业技术、产品及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建立新产品分析中心和研发中心, 分析研究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产品的不同需求, 以需求为导向开发新产品, 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二) 加强县域经济的人才培养。

县域经济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必须拥有牢固的人才基础, 以科教战略促进人才的培养, 结合本县的经济特色有针对性的引进一批理论基础深厚、操作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为县域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加强对外交流提供人才保障。要做好人才的培训工作, 提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充分利用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保定市现有高校的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 建立县域企业人才培养体系, 为县域企业的人才培训和技术指导提供充足的智力条件, 以人才素质的提高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 继续推进“工业西进”战略, 提高西部地区发展。

继续推进“工业西进”战略, 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充分挖掘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 坚持一手抓绿色产业, 一手抓现代工业, 以工业化率先发展带动农业和第三产业, 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提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通过建立长效环保机制, 对接京津, 实现西部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 为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全面的服务平台。

首先, 要构建信息服务平台, 拓展多种渠道为县级企业提供法律和政策服务, 为企业管理提供全面的服务信息。其次, 要建立市场服务平台, 辅助县级企业制定管理和营销策略, 开拓销售渠道。再次, 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支柱, 要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 要严把用人关, 定期开展人才培训, 拓宽用人渠道, 确保县域经济的稳步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县域经济发展对保定市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要善于找出县域经济阻碍城市建设发展的问题, 通过具体措施的规划, 明确县域经济发展对保定市主城区的建设发展、城市规划、财政管理和教育管理方面起到的促进作用, 明确各县各自发展的功能定位。在以后的发展中, 要继续保持县域特色化经营, 推动产业经济规模化, 形成区域布局、规模经营、社会协作的产业经营模式, 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 积极学习其它县市的科技成果, 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结合自身的产业特色, 发展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产业道路,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本县市建立生产基地, 和其他县市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以实现把保定市做大做强的目标。

摘要:近年来, 河北省保定市各县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保定市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 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出发, 阐述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保定主城区的影响以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中心城市,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董正信, 田雅娟.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评价[J].经济论坛, 2008

我国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及政策建议 篇3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从开始的资本积累,经过小规模办实业阶段,逐渐过渡到规模经营阶段,民营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其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也出现新的变化。

,全国县域经济的GDP总和约为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2%。其中县域民营经济更是逐渐取代原有的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国有及集体经济,占据主要的部分。20,全国县域民营经济的GDP总和为2.8万亿元,占全国GDP的33%,占到县域经济总量的56%(全国县域经济网)。

一、目前我国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民营经济是指产权明确到自然人。民间经营的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和城乡居民控股的股份制经济。而县域民营经济又将民营经济的范围限定在县域范围内。从改革开放开始到年,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近几年在县域范围内,原有的国企及集体经济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逐渐退出或经过改制转为股份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县域民营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一)目前我国的县域民营经济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产业趋同特征明显

我国县域民营经济主要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简单的加工产业,如建筑装潢和房地产业、冶金机械及加工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运输业、餐饮业。这些行业进入壁垒低,制造技术及工艺简单,因此初期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进入和资本的积累,随着国内的市场由卖方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民营经济在传统行业的原始竞争优势开始面临来自其他方面的挑战。

(二)县域民营经济中,企业和个体户经营规模较小

近来中国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金由9.3万元增加到68.1万元,增加了6倍多,但是与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相比,增速较慢,资金规模依然相差很大。而个体户的注册资金平均只有1.4万元。在就业人数上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在底分别达到4760.3和2253.3万人。民营经济的就业中23是个体户,13是私营企业,可见个体户仍是目前县域民营经济的主体形态。近几年,个体工商户的增长速度已经放慢,私营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三)目前县域民营经济主要还是以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为主

由于特定的发展环境,因此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县域民营经济表现出很强的家族控制特色,“董事长兼总经理”是最普遍的老板身份,大部分企业是投资者与经营者一体化。某地区抽查(吕从坤:《欠发达地区私营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2001年7月10日)50家私营企业,企业厂长(经理)、营销副厂长(经理)、主管会计等主要管理人员是家庭夫妻关系的占调查总数的62%;是父子、母子、兄弟、姐妹等直系血缘关系的占调查总数的16%;是叔侄、表亲、姨亲等家庭非直系血缘关系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10%;而没有亲戚关系的只有6家,占调查总数的12%。

(四)以来,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县域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呈现出新的特点

1.各地的县域民营经济均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依托本地特色发展。

2.县域民营经济随着原始积累的初步完成,其发展模式和途径也出现新的变化,随之出现企业吸收就业能力弱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等现象。近10年来中国的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金由9.3万元增加到68.1万元,增加了6倍多,但是每个企业的从业人数从18.1人减少到13.4人,减少了14多。“九五”以来,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慢,增速大幅下降,年均增长11.2%,平均增幅比“八五”时期降低31.7个百分点。分年看,增幅从1995年的22.8%回落至的8.6%,19回落至6.8%,其中私营经济则由以前的25%以上的增长速度回落到9.2%以下。(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今年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及趋势简析”)。

3.目前县域民营经济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的发展特征。发达地区县域民营经济在资本积累完成后,已步入产业升级和扩大产品外销比例的阶段,虽然中西部地区也正在着力培养后发优势,但是

湘乡市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4

党的十六大在党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了“县域”这个概念,而且明确提出了 “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做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必须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高度来推进涉及“三农”问题的各项改革,并指出城乡关系和“三农”问题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统筹城乡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发展县域经济有助于提高农村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活力,通过打造优势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区的工业化步伐,以实现微观经济的活跃,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间接提供经济支持。当然,目前我国的县域经济还存在诸多问题:

1.各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全国百强县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三大经济圈,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所占比例则很低。各省的县域经济发展也不均衡。西部地区县域经济还存在城市化水平低、资金和人才严重缺失的问题。

2.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农业产业结构滞后,大多数县域经济中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大,第二、三产业相对落后;在农业生产中,种植业比重偏大,经济类作物推广率低,农业生产率呈劳动投入过多的低水平状态。

3.市场信息不对称,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县域经济的市场主体多是中小企业或个体合伙等,其经营比较分散,获得信息的能力较低,这使其生产经营的决策不能够通过及时的信息收集和市场调查来掌握市场的供需情况变化,而只能凭借传统思维模式通过以往的“经验”和上一年的市场行情来进行决策,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迎合市场变化,经营的风险性加大,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集约化生产能够缩减成本提高经营者的效益。而同样限制于县域经济中经济主体的分散性,使得集约化产业群数量很少,已有的大多规模小、档次低,无法发挥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效益优势。

4.政府职能尚未转变过来,服务与管理意识淡薄。政府的经济决策和调控方向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对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支持,使人才、资金、信息等在产业结构中合理地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益好的产业方向流动,从而推动各县域经济效益的提高。然而当前的政府职能定位脱胎于计划经济,因而政府多沿袭了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导致现行政府重“权力”轻“服务”,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我们要克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障碍,盘活微观经济,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农业产业化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村经济结构全面升级,逐步建立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新农业结构,为农民收入增长开辟新的途径。以农业为主导产业,要着眼于农业长远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调整产业的区域布局,加快形成优势区域和产业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户+公司的模式,;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

2.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要通过工业化着力解决农业问题。依托农业资源发展加工工业。县域工业的发展,应以农业为基础,依托其资源优势兼顾自身的条件与特点,发展优势产业,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使农业与工业联结,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壮大县域经济。同时,要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工业的理念办农业,用先进的工业技术设备装备农业、把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科学管理办法移植到农业,以工业化为突破口,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切实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3.适应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国际经济市场化、一体化的挑战,县域政府的职能必须转换到遵守WTO规则,为国内外市场微观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转变政府职能主要包括:首先,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职能。县域政府必须根据WTO的有关原则和要求对公共部门的职能、管理法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总的原则是收缩权限,回归政府管理本位,把市场和个体自治可以解决的问题交给社会,有效解决管理中推诿扯皮的问题;其次,加大改革和监督力度。提高公共行政的公正度和透明度;加强依法行政、监督,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法制政府。

4.以特色经济为主导方向,发掘本地区潜在优势。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克服比较劣势,依托本地优势生产要素,参与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体系。具体来说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必须立足县情,发现自身的比较优势,确立本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使农产品市场多元化,减少同类产品内耗式竞争,营造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与生态平衡的双赢局面。其次,从宏观角度分析市场需求,找准本区域市场定位,遵循市场规律掌握发展态势。正确评估本县域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依托本地优势要素,逐渐形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和战略产品体系。

湘乡市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5

恩阳区已规划了“三大”芦笋产业带,即“恩阳-上八庙-青木-渔溪(和平)-九镇”芦笋产业带、“石城-兴隆-同乐-玉山-关公-茶坝-观音井”芦笋产业带、“明阳-万安-柳林-渔溪-酒店-来龙”芦笋产业带。目前,恩阳区芦笋种植面积已达0.2万hm2,产量达4.5万t,产值达4.5亿元。

2 发展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恩阳区境内生态优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温适宜、无霜期长,区域内海拔在500~750 m的壤土或沙壤土面积达1.33万hm2以上,是适宜芦笋生长的地区。

2)交通优势明显。恩阳区交通十分便利,区域内有5条高速公路和宝成铁路;巴中凤凰机场正在建设中,预计2017年将投入使用;25个乡镇全通沥青路或水泥路。

3)种植芦笋效益可观。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芦笋的营养保健价值更加被认可,农民种植芦笋平均产量超过18 t/hm2,按保底收购价10元/kg计算,剔除成本后笋农每公顷纯收入达到9万~10.5万元。

4)具备规模种植芦笋的条件。尽管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了巴中罐头厂倒闭破产和产业急剧萎缩之痛,但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普遍愿意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种植的条件更加成熟。

5)企业看好恩阳区芦笋产业发展。重庆安碧捷公司与恩阳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投资协议,制定了芦笋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长远目标,拟在恩阳区投资1.2亿元,将形成年产冷鲜及速冻绿芦笋4.5万~5万t、浓缩鲜芦笋汁3万t、绿芦笋保健食品胶囊或速溶颗粒剂10亿袋的仓储加工能力。届时,年销售收入将超过20亿元,创汇5 000万美元以上,可实现税收近1.5亿元。

3 存在的问题

1)芦笋产业规划相对滞后。恩阳新区成立后,芦笋产业被确立为全区三大主导产业之首,但至今尚未正式编制出台《恩阳区芦笋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导致相关部门和乡镇对发展芦笋产业信心不足,企业和农民对发展芦笋产业持观望态度,万亩芦笋产业园区建设工作推进相对缓慢。

2)恩阳区芦笋产业化水平低。目前,恩阳区仅有芦笋加工企业1家,加工产品少,出口量小,和外省市比相差甚远,如山东曹县仅一个县就有加工企业13家。重庆安碧捷公司虽将仓储加工厂址选在柳林工业园,但企业前期投入相对较小,龙头带动作用尚未发挥出来。

3)基础设施相对较差。适宜芦笋种植的区域大都处于深丘或山区,这些区域堰塘、微水池少,渠系不配套,涝不能排、旱不能浇,“靠天吃饭”情况明显,农业机械推广使用难。

4)服务体系和规避机制缺乏。目前,恩阳区缺乏乡镇或区域性芦笋种植技术公共服务机构和支持芦笋产业发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也没有芦笋协会或芦笋专业合作社,难以为笋农提供物资、信息、营销等服务。

4 发展建议

1)明确发展思路。建议成立“恩阳区芦笋产业发展办公室”,并迅速编制《巴中市恩阳区芦笋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芦笋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系统分析恩阳区芦笋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具备的发展基础、支撑产业发展的条件等,力争到2020年实现芦笋种植6 666.67 hm2以上。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议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民间资本、客商来恩阳区租赁、流转土地,建立芦笋种植基地,投资创办芦笋深加工企业,建设不同规模的芦笋产业园区,将若干小园区叠加,成为巨大的产业园区,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芦笋,从而放大规模效应。

3)农业部门和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选择最适宜恩阳区大面积种植的芦笋优良品种,并按照无公害芦笋生产操作要求,统一购买无公害的化肥农药、统一施用时间、统一施用方式、统一销售价格,提高芦笋品质,为把恩阳区创建为国内甚至国际驰名品牌奠定基础。

4)政府将芦笋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金融对芦笋产业的支持力度;并全力保障主抓芦笋产业的部门、人员的工作经费和科研经费;对芦笋企业自建种植基地给予“菜篮子工程”等项目扶持。

5)建立芦笋协会和芦笋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整合笋农、协调笋农、管理笋农的组织优势,为笋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湘乡市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6

1 发展杏产业的意义

新疆由于干旱缺水、年积温高,水资源利用率对林果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杏树用水量较少,因此发展杏产业在伊犁乃至在新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促进果农的低投入、高收入

树上干杏定植3年开始结果,第5年每株树结干果5~10kg,产干果6~9 t/hm2。将干果进行品牌包装,按现行市价30元/kg,产值约22.5万元/hm2;丰产期产鲜果12~18 t/hm2,鲜果按8元/kg计价,鲜果产值9.6万~14.4万元/hm2。其田间管理时间不到135 d,其剩余230 d可从事其他产业。推广树上干杏产业的建设,必将促进州直林果业健康稳步发展,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1,2,3]。

1.2 有利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紧密结合

树上干杏具有杏树优良的品质,在山区栽植可以保持水土,在沙漠戈壁区栽植可以防风固沙。它是一种具有较高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树种,积极发展树上干杏产业对协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促进三者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 树上干杏产业的特色优势条件分析

2.1 树上干杏栽培的自然资源优势分析

区域试验表明,树上干杏适宜于伊犁州直7县1市逆温带区域或相似气候条件地区种植,阳坡布局海拔在830~1 000 m范围内,阴坡布局海拔在850~1 400 m范围内,平原区(海拔600~830 m)不宜发展。逆温带区域内土壤为黑钙土、栗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5%。由于气温高、降雨少、蒸发量大,抵制了病原体的繁殖与传播,为生产绿色树上干杏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树上干杏的品种资源优势比较

树上干杏具有不同的资源类型。经过良种审定的有树上干杏1号、树上干杏2号,还有未经过审定的其他类型,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有的果大、色鲜、耐贮运,但均适合鲜食、加工、仁用。

2.3 树上干杏的经济优势比较

树上干杏在有规模、有技术的指导下,进入丰产期的树上干杏园鲜果产值净收入5.1万~9.9万元/hm2。其投入劳力少、花费成本低,1年农忙仅有4个月,其他时间段可以从事其他工作来增加收入,在自然环境比较苛刻的条件下选择树上干杏栽培产业是具有长远意义、实现富农安定的理想选择。

3 树上干杏产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的完善、市场的需要,树上干杏果一部分用于鲜食,另一部分将进行加工,从杏干、杏脯、果丹皮到杏仁制品如杏仁霜、杏仁露,乃至用树皮提取单宁和杏胶,杏壳烧制优质活性炭等。树上干杏产业的前景非常广阔,必定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 树上干杏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品种混杂,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二是栽培管理不到位,科技含量不高。三是小农经济式的生产,导致树杏的商品率较低。四是离内地距离远、信息传播及运输不便。五是加工业硬件设施及技术资金方面都比较落后。

5 树上干杏产业发展建议

一是对杏树品种进行品种优选。由于树上干杏的品种混杂,应积极规划并建设杏树品种改良、最优树形栽培、节水灌溉为一体并具有经济规模的示范基地,并进行示范推广。二是运输运用“冷冻链”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加大鲜杏向我国内地特别是南方各省的运输量,打响伊犁树上干杏的品牌,逐步增加树上干杏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三是建立自己的管理营销策略。好的产业需要一个好的营销手段,产业管理与营销在整个生产链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备了这2个条件,树上干杏的销售与开发才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5,6,7,8,9,10]。

摘要:从伊犁州相关资源需求配置的角度,探讨了目前杏产业的发展状况、产业优势及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子,分析了农户杏种植收益和杏产业发展方向,旨在为扩大杏产业发展、辐射提高果农收入,实现对树上干杏的前景分析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关键词:树上干杏,产业化,意义,问题,建议,新疆伊犁

参考文献

[1]武向阳.杏树栽培管理技术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08,8(6):58-60.

[2]尚振江,殷洪华,刘刚,等.新疆伊犁河谷树上干杏调查初报[J].北方果树,2010(1):34-35.

[3]王瑾,丛桂芝,尚振江,等.“树上干”杏营养成分分析及发展前景探讨[J].北方果树,2014(6):5-7.

[4]于希志,鏖新宇,张加延.新疆杏的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前景:新疆杏资源考察报告[J].落叶果树,1998(增刊1):60-62.

[5]覃建国.新疆特克斯杏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5(5):34-35.

[6]路其虎.伊宁县林果业生面临的问题及机械化发展[J].农机科技推广,2015(3):39-40.

[7]覃建国.杏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J].国土绿化,2015(7):49.

[8]周书娟.树上干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抗寒性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9]丁世斌,李迎青.树上干杏标准化栽培技术探讨[J].新疆农垦科技,2013(5):23-24.

湘乡市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7

(一) 外部监管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保险监管机构只设立到省一级, 省级以下的市县没有设立分支机构。从近年来保险业的发展趋势看, 市县两级由于机构少、业务发展潜力大, 成为新一轮各保险公司争夺的主要战场。随着市县两级机构数量的增多, 同业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客观上要求相应的监管力量、监管水平、监管方式与之相适应。但从目前的情况看, 原有的监管体系和监管力量与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明显不适应, 难以真正了解基层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进行处理。

(二) 激烈的同业竞争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人员频繁流动。随着机构的增加, 对人员需求量相对较大, 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手中掌握着一定客户资源的业务经理, 成为各保险公司争夺的重点。二是以支付高额手续费为诱饵, 变相搞商业贿赂。同业竞争不规范, 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三) 在产品宣传上有误导客户的现象。

目前各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大多是固定格式的保险条款, 部分内容专业术语强, 而社会公众保险知识普遍欠缺, 对保险条款也没有细加研究。部分保险代理人短期行为相当严重,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利用客户对自己的信任, 过分夸大产品的保障功能, 对限制性条款和免除责任没有如实告知客户, 误导投保人做出非理性选择。

(四) 存在洗钱行为。

保险业洗钱行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团险个做。以企业的名义为员工购买团体保险, 然后过一段时间要求退保, 并要求保险公司将资金打回企业或者其指定的个人账户中。利用这种方式给单位职工发放福利, 变相逃税或者将退保所得直接进到高管个人腰包, 侵占国有资产。二是长险短做。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尽可能将长期寿险变更成短期寿险产品, 这样退保方便, 周期短, 也能够达到洗钱的目的。三是违规退费。退费的方法很多, 如投保人通过购买商业保险, 向保险机构索取各种非法保费回扣或其他利益, 变相将公款化为私款以达到逃避纳税义务的目的。四是中介机构审查不严。中介机构提供的代理服务是保险公司展业的重要渠道, 中介机构负责向保险公司推荐投保人或被保险人, 保险公司负责审核投保请求控制保单风险。这种由中介机构引荐业务带来了客户身份识别过程延长、环节增多的问题, 保险公司可能无法直接接触顾客, 造成客户身份确认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下降。

(五) 农业保险发展缓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也是弱质产业, 容易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 甚至威胁到农民的生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11年, 琼海市农业保险从无到有, 实现保费收入9.10万元, 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但保险的覆盖面和保费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 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村人口数极不相称。

二、对策建议

(一) 健全完善保险监管体系。

一是修改和完善配套的保险监管法规体系, 从监管制度、方式和手段上建立健全和界定保险市场行为规范标准。二是建议在县市级建立保险监管机构的派出机构, 或委托银监局对基层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 严格保险机构准入审查, 对基层保险机构进行清理。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共建金融稳定协调体系。要针对出现的混业经营情况, 在县级区域内建立由人民银行与银监部门牵头, 银行、保险机构参与的混业监管协调机制, 针对银行、保险业务的交叉区域讨论其风险并及时进行研究。

(二) 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管控力度。

一是从完善制度入手, 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 提升保险“窗口”形象。二是严把准入关, 彻底杜绝无证上岗。三是建立统一、规范的保险代理人诚信记录信息库, 与资格证书一同管理, 实现各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四是加大对保险从业人员失信的惩戒力度, 对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代理人, 要坚决辞退, 并记录在案, 终身不得从事保险代理业务。五是保险公司要信守承诺, 加快理赔速度, 切实保护投保人的合法权利不受损害。

(三) 提高全社会保险意识。

一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优势, 由行业协会出面, 各保险公司参与,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及网络媒体, 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保险的重要性, 避免单打独斗, 提高宣传效果。二是通过正面典型案例、现身说法, 向公众宣传保险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增强宣传的可信度, 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三是利用保险营销人员点多面广的优势, 加大保险产品的宣传解释工作, 加深人们对保险产品的了解和认识, 为扩大保险产品的消费群体, 储备客户资源。

(四) 合理规划机构准入数量。

在保险市场逐步放开的情况下, 国内外保险公司纷纷看好中国保险市场巨大潜力, 为了防止机构过度膨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需要管理部门在机构准入数量上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可根据一个地区经济总量、增长速度、人口数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科学测算最多可容纳机构数量, 既要保持适度竞争所需的机构数量和必须的发展空间, 同时又要防止因机构数量过多, 造成过度竞争而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五) 开发多样性的保险产品。

为了防止业务重叠, 竞争加剧, 各保险公司要在细分市场上下工夫, 找准市场定位, 发挥自身优势, 选择各自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加大营销力度, 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和客户群体。要以市场为导向, 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努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人群对保险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避免同质竞争带来的不良后果。

(六) 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湘乡市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篇8

1.1生态保护良好的区域现状

南溪集镇区生态保护良好的区域是流经镇区长约7公里的南溪河以及河边3公里长的“散步小道”, 河岸除了2012年修建的3067.28m防汛河堤之外, 植被保存完好, 上游没有排放废水的企业, 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野生水生物保护良好。“散步小道”始于横跨南溪河的公路桥, 通往南溪农场二队, 旁边是滇越铁路。小道为集镇区居民提供了休闲散步的场所。

1.2对发展的建议

在经济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无意实现的环境保护, 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类生活必需品或奢侈品 (名单) 在日益增加, 而生产环节和所需物质的复杂性以及所生成的污染物的复杂性也在增加[1]。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将环境保护纳入整体规划, 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

2正在消失的热带雨林

2.1对南溪镇热带雨林现状的分析

2.1.1南溪镇热带雨林属热带雨林之湿润雨林、原始沟谷雨林类型。该植被类型的主要区系组成是热带东南亚成分, 森林高大茂密, 以木本植物为主体, 特有属、种丰富;主要成分是壳斗科植物, 标志植物有隐翼科、毛坡垒和四木科种类, 东南亚热带雨林特征植物龙脑香科很多;还有热带典型的木本科树种肉豆寇科, 另有桑科、金刀木科、苦木科等等, 常见发达的板根和老茎生花, 藤木较为丰富, 还附生蕨类。林下灌木有茜草科、芸香科和大戟科植物, 以及寄生植物大花草科;草本植物以姜科 (高良姜) 、竹芋科和一些高大蕨类 (马蹄蕨) 植物为主, 还有大型草本箭根薯科的老虎花, 较低矮的有兰科和一些彩叶植物, 以及龙须草等。低谷可见热性河滩灌丛水柳群落。

2.1.2南溪镇辖区内有森林总面积274393.5亩, 其中, 天然林193389亩, 人工林81004.5亩。除了政府划分了林权的农用林地外, 当地农民开垦了超出划定范围的原始热带雨林, 人工种植的植被主要是典型热带雨林植物香蕉, 以及肉桂、橡胶、芭蕉等经济林木, 还有传统农业田地作物玉米、水稻等。2008年以来, 镇林业部门共查处毁林案件24起, 涉及天然林面积962.41亩, 约占总数的0.5%。

2.2毁林开荒的影响

目前的工业发展模式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得到广泛认知。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分析, 从工业革命开始, 人类活动的确造成了气候变暖。化石燃料的燃烧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65%, 农业和森林开垦占32%。因森林砍伐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占了总量的18%。森林可以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来净化空气;另一方面, 森林的砍伐和焚烧也同样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20世纪90年代, 在全球总共19.5亿公顷的森林中, 每年都有1520万公顷的面积消失。而在近10年, 约有占总量8%的森林消失[2]。

2.3对毁林开荒的治理建议

2.3.1毁林开荒会产生负的外部性。几乎所有的污染和其他影响健康及安全的外部效应, 政府均依靠直接的管制加以控制。但是,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由于使用命令—控制管制法, 实现环保目标的成本已经在不必要地增加[3]。当地政府保护原始森林的决心显而易见, 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对毁林开荒进行治理。但是农民环境意识淡薄、知识水平不高, 很容易受经济利益驱使, 盲目毁林开荒种植经济作物, 一方面破坏了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盲目种植单一作物导致经济收益降低。因此政府强制治理的方式效果并不明显。

2.3.2为避开直接控制的陷阱, 许多经济学家建议环境政策应更多依靠经济激励方式而不是政府命令[3]。如果农民严格按照林权地划定范围进行开垦种植, 并积极执行退耕还林, 他们的损失仅仅是每年从土地上收获的微薄收成, 而结果却是整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缓解, 甚至对周边地区的环境也会有积极的影响。只要给予农民与原耕作收益相当, 或者略有超出的经济补偿, 就能控制毁林开荒现象的发生, 并给国家带来很大的收益, 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3边境现代农业园区的生态影响

3.1边境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实施情况

南溪镇边境现代农业园区位于南溪村马多依上、下寨村民小组, 该园区项目是河口县二十个农业产业样板建设示范项目之一。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100亩, 预计总投资2539万元。园区建成后, 每年可生产各种果蔬8100吨、商品鱼180吨、鱼苗150吨、观赏园林植物10万盆, 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160万元。项目实施以来, 已先后投入了350多万元资金, 已经建成430亩, 新建温室育苗大棚700平方米, 完善了桥梁、河堤、机耕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3.2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

这个园区位于马多依河谷, 河谷地区土壤由于长期的冲积相对肥沃, 适宜发展现代农业。大范围的开发能够立竿见影地产生经济效益。但是, 大片现代农业园区会对河流产生面源污染, 大量的农药化肥残留物会随着土壤冲刷进入河流。园区道路硬化、塑料大棚的建设影响了原本可以涵养水分的天然土壤, 雨季到来时将面临风险。此外园区将产生大量的农业固废, 尤其是含残余农药的危险固废。

3.3对该项目下一步实施的建议

园区应该建设沿河的截污池, 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 收集的废水经简单处理后可以回用于灌溉, 防止面源污染。建设配套的固废、危废收储设施。笔者建议对这个大规模的农业园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严格按照环评要求实施建设, 建成后严格进行日常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问题的产生。

4建设美丽家园—环境美学的运用

4.1环境美学的定义

环境美学作为学科的界定, 目前还在研究之中, 据环境美学的开拓者之一, 国际应用美学学会会长、美国哲学家阿德诺.柏林特的看法, 环境美学虽然与其他学科交叉, 但其核心是对环境的美学思考。与一般从经济、政治、伦理等角度研究环境不同, 环境美学更多地关注环境的宜人性, 它对于人的精神上享受的意义, 也就是环境的审美价值[4]。举一个例子:“散步小道“, 几乎没有任何设计, 仅为了机动车通行而修建的狭窄水泥路面, 成为了一条休闲小径。正是因为这种极其经济实惠的方式, 使得对原始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小, 旁边有葱郁的树林、碧绿的河流, 还有蜿蜒的废弃铁路可供散步。小道中段的河边有一片浅滩, 可以由石阶下去。参考帕特里夏.约翰松的设计:泄湖游乐公园, 达拉斯, 德克萨斯, 1981-1986年[4]。这里可以修建一个方便行走的斜坡, 用混凝土做出以当地原生动物为原型 (符合美学要求) 的浅滩, 这样就形成一个水生两栖动物的栖息场所, 也可以让游人方便地下到浅滩与河流及水生生物亲密接触, 这样一来, 小径具有了保护生态、供人们观光的功能。约翰松认为:“在我的艺术中, 最重要的是我没有设计的那些部分。”她不是把艺术设想成一系列矗立在任何景观中的作品, 而是让人们与具体景观相接触。地域感充满了她的全部作品。约翰松仔细研究了每一个场所独特的历史和生态。她和当地的博物学家、科学家商量, 让地域来决定工程的形状和内容[4]。“散步小径”至少满足了“最重要的没有设计的部分”, 正是保护良好的原生生态环境吸引人们前来游玩。

4.2运用环境美学设计的综合基地

这里笔者按照约翰松女士的思路提出一个大胆的设计。安家河村计划建设一个集水产养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基地:山河公司特种鱼养殖综合基地。水产养殖是利用天然的水源, 旅游基地是利用天然的森林资源和历史遗迹—始建于汉代的古驿道, 从安家河村委会马场小组穿行而过, 南溪境内有6公里。相传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征讨交趾 (今越南北部) 后由此路返回平定四川叛乱, 因此, 又被称为“马援故道”。我们选用一个符合当地历史地域文化的创意, 主题是古驿道以及这段厚重历史。所有景区和水产养殖基地都围绕古驿道建设, 建筑风格统一。如何进行设计来保护生态环境呢, 可以使用鱼塘—人工湿地综合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和鱼塘合理排列, 搭建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景观。这样就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同时可以满足观赏的需求。至于古驿道观光体验区, 只对原迹做必要的修缮和加固, 尽量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餐饮区建在集镇区, 避免加重环境负担。

5结论

综上所述, 南溪镇是一个美丽、休闲、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小镇。拥有休闲散步小径、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园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遗迹等。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经济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热带雨林逐渐消失、部分地区生态功能退化、环境面临新的农业污染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 我们要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纳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将特色定调在科技兴农、发展绿色产业, 建设生态文明、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化小镇。这即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又体现了尊重自然, 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发展新思路。

摘要: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南溪镇, 位于河口县东北部, 西北部与河口县老范寨乡接壤, 北面与文山州马关县接壤, 东南面与越南毗邻, 边境线长60公里, 距县城18公里, 镇域面积258平方公里。《南溪镇农业型特色小镇规划 (2012—2013) 》于2013年3月由河口县政府批准, 现正开展前期工作。笔者于此生活工作了一年, 本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 对小镇的生态保护、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进行了现状分析并提出了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型,小镇,环境保护,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志毅, 苏志明.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5.12-13.

[2]Nicole Gnesotto Giovanni Grevi.2025年世界将发生什么…….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0.51-55.

[3]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270-271.

【湘乡市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推荐阅读:

新乡市建筑企业09-19

桐乡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06-04

新乡市民政局五五普法自查报告05-27

上一篇:工作中加油鼓励的句子202下一篇:办公用品及耗材采购合同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