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2024-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活化教学研究(通用8篇)

小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篇1

语文是一门最有内蕴和思想的、最有灵气和诗意的学科。同时,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本即生活的记录,教学即生活的阐释,阅读即生活的体验,作文即生活的再现。回归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但综观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这一重要理念并未得到全面真正落实。时下校园流行这样一首打油诗:“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脱离生活的教学方法,使本可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单调、机械;无论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是老师的教学活动,都失去了应有的创造性和生命活力。因此,如何从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现实存在出发,探索一种符合学生语言与思维发展规律的教学途径,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同时也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做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致力于使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化语文”、“语文生活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研究语文生活化的基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生活即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他的“教育生活”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充分的理论指导,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 等教育观点给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广泛的理论支持。二:概念界定

“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它包括三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的学生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既学到知识,而且语文素养得到主动发展。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一)教师方面

通过课题研究努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三)创设以语文环境为基础的新的教学体系。

通过课题研究的探讨,得出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并积极推广到其他学科中去,为其他学科的课堂生活化教学提供宝贵经验,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研究内容: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对学生生活积累和学生生活实践进行研究。全面实施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改进课堂教学,压缩语文课文的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要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他们懂得“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二)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实施“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应该强化语文课外阅读和其他课外活动,沟通语文教学同其他各科教学,语文教育和学校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创新之处:

新课标强调,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舞台;不只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习的场所,发展自我的场所。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创设生活化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语文课堂。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通过课题研究,得出一些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创设一批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秀课例,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语文骨干教师队伍。

2、通过课题研究可形成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操作策略。3.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过程 研究思路: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以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为主,以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研究为辅。在每阶段的研究中经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过程,我们针对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工作步骤和方法,扎实稳妥地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做到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边实践、边研究,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准,探究我校课堂教学上存在的脱离生活及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问题的方法。

3、经验总结法:总结前人在语文课堂生活化问题研究上的方法及课题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

4、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教师从学情实际出发,进行有效指导。充分利用好每一个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依据。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为酝酿准备期(2015年3月——2015年4月)

筹建课题组,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并进行论证。加强理论学习,学习语文生活化的有关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为开展“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人员分工:共同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2月)

① 以“研究课堂生活化的方法”为契机,促进教师生活化意识的初步形成。

② 以教材为基础,挖掘教材包含的生活化资源,形成语文教材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或案例。

③ 进行阶段性总结,查找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后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员分工:共同研究语文课堂生活化的案例。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

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2、完成结题报告。

小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篇2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 1) 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学习阶段,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以小学生思维方式为切入点,将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及其推理性的特点与生活中具体形象相结合,将矛盾的双方通过生活化的实例统一起来, 推进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课本、对老师的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一方面可以将课本的抽象知识实体化、直观化,另一方面加强了小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探索欲望,还可以使他们获得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成就感、自豪感,加深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 2) 培养主动探索精神

新课标更加强调知识在生活中运用,强调教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生活中的点滴数学问题,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的日常中去。而在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就会潜意识的使学生认识到 “世事洞明皆学问”,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主动探究,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就会发现二者的无穷魅力,这也是我们教学培养的目标所在。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1)课堂教学创建生活情境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特点进行分析,将不同特点、 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区分开来,知识的接受的过程中,从小在建筑设计师家庭长大的孩子和父母是作家的孩子对几何图形、对数字计算肯定有不同的认知,所以我们在教学情境的设定中既要照顾到一无所知的同学,也要使有了一些了解的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心理学家潘菽曾经说过: “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一类是关于学习积极性的,如: 注意、情感、 情绪、意志等。”因此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不可能忽视其中情感因素的建立。我们将情感因素称之为非智力因素,它是调节着和推动着我们的学习活动,是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有一系列的情感变化过程,而这种变化也不断地在调节和推动我们的数学学习。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发挥应有作用,调动学生生活情境, 使学生进入情境,并与情境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心理研究表明: 人的学习、认识活动与感情紧密相连,任何学习、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感情诱发下产生。因此,教师在感情因素的把控起着重要作用。第一,教师要融入学生生活,与学生近距离接触,让学生知道老师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有缺点的人, 而不是包裹在教师角色里,使学生产生陌生感、距离感; 第二,建立教师与学生的信任,充分展示教师个人生活智慧,使学生把老师当成亲人、朋友,打破原有隔阂。

比如在课堂教学加入一些教材相关模型制作、数字游戏之类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起到指引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情境、 融入情境; 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动画片,分小组进行讨论,在欢声笑语中学习数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 2) 结合生活实际,感受知识魅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讲解所呈现情境与生活实际的关系紧密程度决定着学习质量的高低。学生家庭环境的不同、生活场所的不同使得每个人的生活实际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对教材知识进行灵活归纳整理、优化组合,使其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更加紧密。针对数学知识较抽象、逻辑性较强、难以在头脑中建立具象等特点,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内涵和概念的梳理,在与实际相结合的讲解中显得更加肤浅易懂。

( 3) 教学游戏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必定是游戏,如果我们使得教学游戏化,毫无疑问,学生肯定非常喜欢,那么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自然成为现实。比如在新教材第五册数学中 “掷一掷”一课中,我们引入掷骰子比赛,通过游戏发现数学规律,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参考文献

[1]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内科教文汇,2012(12).

[2]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3]叶亚军,周虹,彭志敏.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文学界,2012(10).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19

数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好数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生活的小学生来说,让他们真正做到一丝不苟的学习确实有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一、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在教师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要想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教师必须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新课改背景下,当代教育主张实施素质教育,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当前的教学理念是相冲突的,作为教师应该勇于接受新的教学观念,及时发现新的教学观念,并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为教学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教育观。努力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对自身生活的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此外,教师还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在实际教学中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要让学生利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之事,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生活化的角色观,充分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并非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体现出来的教师是权威的代表。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人翁意识。在生活化的教学观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和帮助上,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更加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在课堂中开发利用生活中的教学素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不能仅仅依靠教材,要将教材作为教学的根本,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注重开发其他的教学素材。要想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材来丰富教学课堂,从而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教师应该搜集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调查研究显示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越密切,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同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会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环境,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素材,科学的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并将其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当中,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时,教师如果只凭语言来进行讲解很难做到让学生理解,但是如果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举例说明,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比如利用马路的例子来说明平行的概念,马路的两边是相互平行的,利用门框等具体事物来说明垂直的概念,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平行”和“垂直”的意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同时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展示,让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体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利用教学情境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時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在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的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抓住课堂导入环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从课堂导入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聚精会神地听完整堂课。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由于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让他们一整节课都可以跟上教师的思路,不走神是很难完成的,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且处于爱玩的年纪,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动作,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利用生动形象的导入能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能够不自觉的跟上教师的步伐。比如,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导入法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提问问题,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当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时就感觉不到课堂的漫长。

此外,在进行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整合生活中的教材,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进行案例的讲解,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学习面积、周长这一方面的知识时,在计算面积时,教师可以举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停车场、操场等等,让学生计算操场的面积、周长,利用这种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物创设情境,会给学生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在当前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展示动画、图片,对学生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更适合情境的创设。此外,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组织实施相应的探究课程,让学生真实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篇4

本学期是科研课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的第一学期。根据课题方案及实验教师、实验班学生实际,特制定本学期实施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二、工作思路

坚持科研为本,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改革意识,扎扎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向“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以培养学生数学生活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科研管理和研究体系。

三、实验步骤:

(一)、形成阶段:

(1)、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2)、进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工作。

(3)、制订实验方案,进行申报工作。

(二)、实施阶段: 三月份:

(1)、召开全体实验教师参加的课题会议,布置本学期的课题实验开展及实施计划。

(2)、根据中心组的实验计划,结合实验进展情况,制定本学期实验计划《按月》。

(3)、课题领导小组下到部分实验班随即听课,与师生座谈交流,调研课题进展情况。

四月份:(1)课题实验展示课,实验教师互相听评课。(2)、实验教师参加中心小学观摩课听课。

五月份:(1)从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误区、反思等各方面进行交流。

(2)、实验教师参加中心校开放周听课活动。(3)、上交一篇课题实验论文进行交流。

六月份:(1)、从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的意义、能力培养、课堂实例、误区、反思等各方面进行交流。

(2)、通过面试采集数据,与其它非实验班级进行对比,了解实验进展及成效,及时进行反馈。

(3)、期末召开全体实验教师总结会议,实验教师上交课题阶段总结。

四、实验的目标:

(1)、构建“(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2)、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数学特有的数感、符号感和空间感等。

(3)、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能力。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的写作以命题作文占绝大多数,从写作内容到写作技法都给了学生极大的约束,造成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厚。

(2)训练文体单一,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学生体会不到写文章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认为写文章只是完成功课的需要,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

(3)从作文现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写生活也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写生活是写作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十多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如山东烟台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作文教学实验,它以发展思维和语言为中心,以不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为前提,以课堂为基础,以扩大阅读量为突破口,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广东潮州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五步序列训练”即通过五个年级的五步序列,使读写密切结合,充分体现了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的“情境作文训练”,其核心思想是观察情境作文,即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这些作文教学改革,虽然在研究角度和层面上有迥然的差异,但如果对他们的风格进行理性的探寻,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研究有个共同之处:都让作文训练尽可能地与学生生活接近,使他们的生活积累成为作文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目的。这些研究都为本课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借鉴。

国外中小学作文训练也一直强调“丰富生活体验”。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更是将作文引进生活,教师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通过课外多种渠道进行思考和准备,作文命题也以关注人生和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追求真实与实用。

本课题是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通过作文生活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丰富学生生活积累,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和习作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课题提出了以真实的生活为写作对象,以现实生活需要为作文能力培养目标,从关照学生认识真实的生活、拓展学生作文内容与作文形式入手,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同时帮助教师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丰富小学作文教学理论。

2、现实意义

(1)社会的发展促使作文走向生活

生活是作文永不枯竭的源泉,作文记录生活、反映生活,推动生活向前发展,生活和作文是紧密相关的,因而社会的发展促使作文走向生活。

(2)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也是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一遇到作文,就感到头痛,甚至无从下手,无话可说,虚假作文,造文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作文兴趣不高,作文内容缺乏真情实感,从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和水平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师认为作文课难上,批改任务繁重,教师的作文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作文来源于生活”,而学生恰恰写不出充满灵性的作文。我们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找到作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目标

1、总目标: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不能离开生活而独立存在,作文要为生活所用。通过课题研究,最终使学生学会交际,能够参与社会表达。

2、具体目标

(1)促进作文教学的优化

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生活化”作文教学内容的新体系,逐步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师生互动的、生活化、活动化的作文教学新模式,总结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

(2)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通过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高效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学生描写生活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寓作文与育人之中,使作文与做人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审视学校、家庭、社会所包含的各种现象,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与辨别,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与判断,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与呼唤,嗅出时代气息,窥测崭新的世界,品味特有的情趣,展示出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思想追求,从而培养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良好品德。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研究:

1、深入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并将其精髓运用到研究中,每学期有计划地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努力践行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必须有机结合,并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

(二)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1、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1)丰富学生生活,培养认识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享受人生,热爱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2)顺应学生作文心里发展规律,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力求作文内容生活化,倡导个性化作文。本内容可从学生生活的五方面进行挖掘:

a、精心安排一年中的各种节日b、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c、布置生活作文

d、开设作文活动课。让学生动手改作文,动口述作文,动情欣赏作文e、进行即兴作文训练。课上出作文题,学生思索几分钟后口述,学生评议。通过口述与评议,使全班同学受益,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3)适当地对教材中的作文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和改编,使其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1)实地观察式(2)生活娱乐式(3)社会调查式(4)自由拓展式

3、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作文教学过程是在作文生活化策略理论指导下,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与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

作文指导课要优化结构,把生活引进课堂,知道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素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

讲评课要注重学生发展。生活作文的讲评应注重发展学生对生活认识的表达能力。作文批改要坚持学生的自主性,解放教师繁重低效的批改,解放学生的头脑与胆略。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结合学生及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态度。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方向上引导。

要在作文教学的全程优化中让学生完整地经历作文的“认识、思维、表达、再认识、再思维、修改再表达”的全过程。

五、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2011年4月—2011年8月为课题研究的启动阶段。

这一阶段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设计方案、申报课题等相关准备工作,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和论证,通过了专家组审核,为研究工作做好了准备。

(二)2011年9月—现在,为课题的实施阶段。

我们正在按照研究方案的要求和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工作。边研究,边开展活动,边整理资料,提炼经验,总结工作中的不足,为下步结题做好准备。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加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学习。

在理论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要树立教师的生活教育思想,并且要遵循生活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同时,教师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改造的系统中来比较,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生活化策略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1、生活教育理论学习和研究

主要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课题组成员每月有计划地做好理论学习笔记,结合作文教学的需要进行探索。

2、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融各种教学方法于生活化教学策略。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二)探索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1、以观察为基本方法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作文训练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条件,只有引导学生观察,才能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内容有血有肉,真实感人。我们从实验中获得,学生只有认真地观察,深刻地认识了事物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写出一篇好文章。比如:我们学校2011年9月份举行了运动会,老师让学生写《秋季运动会》。我们先让学生到操场上仔细观察比赛的过程,再让学生写文章。由于学生观察比赛时仔细、认真,印象也特别深,写起作文来也轻松自如了,成形的作文也具体生动了。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让他们的心灵与事物搭起一座情感桥梁。

2、以教材为依托 陶行知先生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句话强调了实践对于获取知识和创新的指导意义。在生活中实践,锻炼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师常常结合教材进行练笔。比如:结合古诗教学,进行改写的写作训练;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读书笔记;结合语文综合实践的要求,让学生走近名人、走进公园、走进图书馆等,通过查找资料、读书、观察,丰富写作素材。

3、以活动为载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厌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通过实验得知,从组织活动入手引导写作,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写出了自己在活动中印象最深的一幕,并说出了自己最想说的话,避免了人云亦云,更不会有无病呻吟,总之在谋篇构段,详略安排,开头结尾都富有个性,并达到了学习语言,练用语言,发展语言的最终目标。

4、以情境创设为手段

小学生的学习更多地受到兴趣的影响,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去诱发兴趣,利用作文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初写作文,最大难题是:“没有东西写”,因而缺乏兴趣。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景,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捉迷藏》这篇作文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利用体育课进行了“捉迷藏”的游戏。在游戏中,用一些轻松的语言,有意识在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游戏者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游戏结束后。老师先让学生谈谈这次游戏的感受,是从哪些情节中体会到的,由于这一游戏进行的非常有趣,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因此,同学们说话的情绪特别高。一个同学叙述完,其他同学纷纷补充,纠正,把整个游戏场面及游戏者的动作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再让学生把这次“捉迷藏”的游戏写下来。学生玩得痛快,写得真实,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另外,电教媒体在作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同的电教媒体,既可以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又可以弥补学生认识与实际的焦距,把五彩缤纷的画面之中,使学生在短时间里能够对某些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从而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更加密切,有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丰富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动人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真正的源泉吧。

5、以交流为助推力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时时让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每天利用早管时间让学生把看到的事情用口语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进行评议,一周评选一次口语表达章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胆量,又激发了作文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给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鼓励他们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我的今日之最》等,然后让他们记录自己的感受。两年下来,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怕写作文了。

6、改革作文评改方式

每次学生写好作文,老师就埋头批改,作文本上既是圈圈点点,又有许多眉批和总批,耗费了许多时间与精力。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文,往往只看一下分数,并不认真留意那些红色的评语和文章中修改过的地方,所以许多语文老师常为自己的无效劳动感到苦恼。因此,我们的习作评价方式必须改变,应以激励为宗旨,重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努力发现作文的闪光点。对学生应多加鼓励,调动他们的习作热情,激发其习作的积极性。在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评价之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增进教与学的相互了解和深层次的沟通,在评价中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评定的形式力求创新

超过百分制:学生只要作文有闪光点,就可以给高分甚至满分,或得分超出一百分。立足于积极的激励,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上,每次学生的优秀作文满100分的或者超越100分的总有几个,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习作热情,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写作是一件快乐事,而不是负担。

改变分数制:每次作文我们不必都打分数,教师应探索丰富多彩的评价符号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以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如,对于作文原本写得不好的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在他作文相应的地方画上一个五角星,以示奖励;对于内容丰富且写得有特色的作文,可以盖上一个“奖”字。

讲求人性化:老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必须走进儿童的经验世界,学会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体验生活。对不同学生提出有层次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的快乐,并能使他们得到个性的张扬。

在批阅学生作文中把情感倾注在笔尖,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丝一毫,只要有独到之处,进步之处,就写上几句鼓励性的评语,以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如“这里的内心活动写得好!”;“你这几句话一加,文章就生动了。”;“这次作文进步很明显!”;“修改后的文章真是精彩极了,足见你是花了一番心血”;“你的自评比老师写得还好!”等 等。这样的点评费时少,收效却很高,学生从这些评语中品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怎会不由衷地听老师的话,认真改作文呢!

(2)评价的氛围力求鲜活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勤劳收获的成果。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作文成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以成功激励成功”。

①积极宣传

对于优秀的习作,我们要毫不吝啬地大力表扬、奖励。让优秀习作的小作家上台拿着话筒,朗诵自己的作品,感受一回播音员的风采;在教室后面的板报栏专门开辟一块地方,随时张贴优秀文章,让全班欣赏、学习;每周评出 “作文之星”、、、、、、就这样,每当孩子们得到以上荣誉时,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给予他们莫大的鞭策,那一张张欣喜的笑脸是最好的见证。

②创设窗口

这里的窗口,即能展示学生习作的阵地,它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开设“学习进步章”、“朗读章”、“口语表达章”等,每周评选一次,得到的就在争章园里加一颗小星星。让同学把自己认为写得满意的、进步的作文贴到“读书吧”里,供大家欣赏、评价。

这种种活动,对学生不仅是写作能力的锻炼,还是写作热情的激发,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创作满足,立下做小记者、小作者的志向。

③鼓励投稿

当学生的习作逐步趋于成熟时,我们还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有关刊物投稿或是参加各种类型的作文比赛。无论成功与否,都是一种锻炼,而这种锻炼还会不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3)评价的途径力求拓宽习作评价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

①自我评价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在自我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种事物。长此以往,学生作文兴趣将越来越浓厚,作文自信心将不断增强,作文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②同伴互评

教师常采同桌讨或前后位互评,这样既方便,又省时。学生们动脑、动嘴、动手,人人参与,各抒己见。要求在评改时写下修改意见,打好分数。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作文的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大到全篇布局、小到一个词、一个符号。

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给予指导,然后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再进行评价。评价中肯定他们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指出其疏忽和遗漏的地方。

③教师评价

习作评价方式的改变,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习作教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得到了积极有效的锻炼,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独到的发现和个性化的认识和原始表达。那么,在写作时,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我手写我心”,快乐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而我们教师读、改学生习作也不再是苦恼事,而是心中充满着阳光和快乐!

七、主要成效与思考(一)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1、教师方面

通过研究和实验,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支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教师们撰写了有一定质量的研究论文。

2、学生方面

作文要为生活所用,每一次作文都有对象,达到交际的目的。作文是为了学生学会交际,参与社会的表达所用,只有在生活学习,作文才有话可写。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各班学生的优秀习作有的汇编成册,供同学们学习借鉴。

课题研究的过程,不但是教师的成长过程,而且也是学生的成长过程。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学会交际。在课题研究实施的两年多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小学生懂得了如何写好作文,如何与他人交往。他们主动研究,撰写文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尚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主观问题

小学教师由于工作头绪多、课务繁重,研究条件和研究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教师对教育科研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匮乏,能力极不平衡,所以其研究工作常常在低水平上重复。如何提高研究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对于学生生活的认识与积累问题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让他们把生活中的经历写成作文,对材料的筛选还没有方法。

3、家长评价问题

由于家长的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同,对于学生写的作文,多数家长不能够给予正确的评价。如何提高家长素质,促使家长能够重视孩子作文的评价,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家长评价这一问题上,下步研究中我们要纳入评价之中。

4、学生的作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研究,还在思考中,准备下一歩进行对比研究。

5、学校比较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应该加强经费的投入保障。

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正处于研究阶段,在研究中还有许多理论、实践问题需要研讨、解决,迫切希望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支持和指导。

九台市兴华小学 2013年11月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中 期 总 结 报 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篇6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1.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

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拔性功能,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密切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四、结语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篇7

一、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1. 把握教材中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有许多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数学内容。教师在组织教材的过程中, 要紧密把握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 巧设数学情境, 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如在“平均分”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平均分的生活情境: 八月十五月儿圆, 一家4 口吃月饼, 每人吃得一样多, 应该怎么分? 由此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将数学生活化, 将生活数学化。

2. 创设生活化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生活化情境, 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激发求知欲望。教师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中, 这节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六年级下册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创设生活化情境, 才能让学生将比例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和掌握比例的意义。教师首先可以通过示范图的展示, 引导学生在示范图的层层深入的展示中感知比例的特点以及基本性质, 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以及参与热情。

二、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数学, 可以更好地将小学数学生活化

1. 多媒体课件作为学生生活以及数学知识的结合点, 可以更好地将小学数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本中,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数学教材中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部分, 引导学生和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进行生活化数学再创造。教师要让学生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化”, 让学生自然而然接受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如在北师大数学“加与减”中“捐书活动”的教学中, 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在本课中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在这个基础上, 教师结合本学校的捐书情况展示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男生和女生一共捐多少本书”“三年级、四年级一共捐多少本书”这样的问题, 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进行学习, 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

2. 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更好地展示给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在课堂上, 如果单凭教师的口授很难让学生了解到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根据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逐步把握教学的重点, 突破教学的难点。如在“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小数,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下生活中的小数, 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接着,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直观模型理解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感受生活化。

三、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1.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在数学书中, 很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当教师将生活中的数学形成数学知识之后, 再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数学能够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知识学完之后,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制作自己喜欢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表面积进行反向思维, 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 再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会强化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生活化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 以每组4 至6 人为宜。这样, 学生在生活化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讨论交流, 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更好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 将数学教学生活化, 针对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数学教学策略。教师要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形式,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杰.有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03) .

[2]李淑霞.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J].赤子, 2014, (16) .

小学写作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篇8

关键词:生活化;策略研究;写作素材

小学写作教学生活化是指将写作教学融入学生生活。小学生由于经历不够丰富,写作经验不足,在进行写作时经常会出现缺少素材等情况,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将写作教学生活化,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寻找素材,积累写作经验。如何使写作教学生活化,老师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进行教学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

一、小学写作教学的现状

1.缺乏写作经验

小学写作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缺少写作经验,缺乏素材积累。许多小学生还没有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的意识,不能做到将生活中的素材积累下来,导致在写作时总是无从下手。没有真实的生活素材,学生在写作练习时就会编造一些不真实的事情来进行写作。这样写作的结果只会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难以引起别人的共鸣,一定要避免养成这种习惯。写出好文章需要有真实的、动人的感情在里面,即使是一些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以使文章充满光彩。这正是进行写作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是提升学生的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

2.抄袭现象严重

由于无法自己找到写作素材,许多学生就选择了进行抄袭这种错误的方式。随着现在教辅资料种类的增多和网络的普及,学生已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找到各种类型的范文,抄袭逐渐变得简单而方便,而且由于同类型范文良多也不易被发现,于是许多缺少素材的学生学会了抄袭别人的文章。抄袭是一种百害而无一利的行为。这种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理念,尤其是对刚刚建立学习理念、了解学习方法的小学生来说带来的危害会更大。抄袭只会扼杀学生的思考能力、阻碍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产生不良影响。

3.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教师在进行小学写作教学时,通常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了解了作文题目与要求之后,就告诉学生应该用怎样的格式和方法去写,或者向学生展示几篇范文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模仿写作在小学写作教学初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可以使学生较快地初步掌握写作的方法,但是写作教学是希望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情,所以在后期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避免采用模仿写作这种方式。许多老师认为小学写作没必要太认真,只要学生知道怎么写就行了,但就是这种思想导致学生不能在小学时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从而影响整个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寻找到创新而实用的新型教学方法。

二、小学写作,教师教学生活化策略

为了解决上述小学写作教学的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既易于学生接受,又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将小学写作教学生活化正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方法。写作教学生活化正是希望学生留意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并且将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配合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写作中。这种方法能够切实而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更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对整个语文教学的学习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生活素材积累

小学生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都可以积累生活素材。

(1)校园生活

小学生平均每天呆在学习的时间是六个小时左右,在学校学习时会发生许多值得积累的重要的写作素材。在师生一起上课、一起进行活动,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的时候,会发生许多值得注意的趣事。比如说,今天课间做了一个有新意的、非常有趣的游戏或者在游戏时发生了一些趣事;今天班上来了一个有趣的新同学;老师今天带领我们进行了一项很有趣的活动等等,这些事情都是非常适合以记叙文为主的小学写作的。而且在进行这些事件的写作时,学生会真正产生或高兴或难过的感情,文章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自然能够成为一篇好文章。而且这种文章写起来难度不大,写作顺利能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写作,然后养成主动为写作积累经验的习惯。

(2)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家庭,学生往往能够经历一些真正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这些事情写入作文中时会使文章的感情更加令人感动,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家里发生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导致每个人都产生了一些变化;学生在家庭中受到了父母的教育,改正了自己的一个大缺点。父母是学生最早的老师,父母的行为会对学生的心情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甚至有时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而将这些事情作为素材会比普通的生活趣事更加深刻和真挚,同时这种写作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写作,这是一种非常大的进步。使文章充满思想和感情是写出好文章的必要条件之一。

(3)社会生活

小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多的社会生活,但事实上也会在每天的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例如,某次在郊游中发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某一天在报纸或者电视上看到的一件有趣的事情等。小学生也许只会关注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但是他们的视角与大人完全不同,他们对于自己了解到的事情会有自己真实而特别的想法。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将自己对某件了解到的事情的经历和想法写到作文中来,这不仅能够提升文章的思想境界,更能鼓励学生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且在以后的写作生涯中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2.在生活中练习写作

在进行了生活素材的积累之后,如何将这些素材用优美的语言组织起来也是学习写作的重点。进行写作能力的练习也不一定要在正式的作文中练习,在生活中一点点积累写作能力,了解不同的写作技能也会对写作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

(1)鼓励学生写日记

写日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写作教学生活化方法。日记就是让学生将每天发生的趣事用简短的一篇文章记录下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写日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录写作素材、练习写作能力的方法。老师应该告诉学生写日记对于培养写作能力的好处,但同时对小学生不要制订太严格的标准。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将每天自己身边发生的值得记录的事件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并且最好加上一两句自己的感想,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种日记写作不需要字数限制,花费时间较短,记录形式多样,能使学生易于接受这样的写作练习。而且写日记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每天随时随地地锻炼自己的写作技能,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在写日记后,可以随时得到大人的指导,改正自己的缺点并学习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比起正式写作,写日记能够更加快速地提升写作技能。

(2)在沟通中锻炼语言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写作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语言表达能力的练习也需要生活化,在生活中处处需要与人交流,这正是锻炼语言能力最好的途径。老师应该鼓励小学生多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并且在沟通中留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导他们使用正确的表达方式,了解语言表达的技巧。这种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对小学生灌输太过复杂深奥的道理,而应该在实际运用中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错误,学习大人们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应该鼓励他们勇于和别人交流、勇于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想法。父母和老师都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为学生示范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为学生树立榜样。

三、小学写作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应用

写作教学生活化是一种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十分有效的方法并且在许多小学校园已经被采用,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要将这种教学模式广泛地应用到小学校园中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种方法进行符合实际的改良。特别是对于小学的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拥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和不同的生活经验,老师应该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适当地调整策略。同时,即使是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情况,老师应该留意一些特别的学生的情况,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变要求,争取让这种教学方法更有益于学生学习,而不是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小学生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他们正处于打基础阶段,这时候使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会对他们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甚至影响他们整个人生的发展。小学写作教学是小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甚至增强对社会的了解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小学写作教学生活化正是为了使缺乏经验的学生通过从生活中取材、在生活中练习,从而更容易地掌握写作技能。写作教学生活化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技能,更能养成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的好习惯,这会影响学生的总体认知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值得继续研究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周丽萍.小学写作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02):93.

[2]倪小芝.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08):225-226.

[3]潘建萍.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1:32-34.

上一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查报告下一篇:生物技术推动珠三角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