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行业现状分析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垃圾行业现状分析(通用8篇)

建筑垃圾行业现状分析 篇1

第一章2013年中国建筑业运行新形势透析 17 第一节2013年世界主要国家建筑业发展分析 17

一、欧盟建筑业产值分析 17

二、美国建筑运行分析 17

三、法国建筑业受金融危机冲击 19

四、日本建筑业现状 19 第二节 2013年中国建筑行业运行概况 20

一、中国建筑业市场进入健康发展轨道 20

二、建筑业总产值分析 23

三、中国承包工程情况 23 第三节 中国建筑业区域结构比重分析 24

一、城市建筑业 24

二、农村建筑业 25 第四节2013年中国建筑业重点地区分析 25

一、北京市 26

二、上海建筑业总产值分析 26

三、重庆市 28

四、江苏省 32

五、广西建筑业发展状况 32

六、福建省 36

七、山东 37

第二章 2013年国内外垃圾处理产业整体运行态势分析 38 第一节2013年国际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38

一、美国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 38

二、日本对垃圾处理及循环型社会建设所做的努力 38

三、英国出现非法处理垃圾问题 41

四、法国包装垃圾处理的收费分析 43

五、德国垃圾回收效益变化情况 44

六、意大利垃圾处理主要企业状况 45 第二节2013年中国垃圾处理行业现状分析 48

一、城市垃圾的相关概述 48

二、中国垃圾处理行业概况 50

三、地区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状况 54

四、垃圾处理减量化分析 66

五、城市垃圾资源化分析 66

六、垃圾处理无害化分析 67 第三节2013年中国垃圾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67

一、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67

二、影响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因素分析 68

三、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具体策略 70

四、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72

第三章 2013年世界建筑垃圾处理产业运行状况分析 77 第一节2013年世界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综述 77

一、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77

二、国外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办法 78

三、世界建筑垃圾及其利用分析 80 第二节2013年世界建筑垃圾处理主要地区现状分析 81

一、欧美国家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 81

二、日本建筑垃圾再利用现状 83

三、美国和新加坡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83 第三节 2013-2018年世界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86 第四章 2013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87 第一节2013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政策分析 87

一、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87

二、城市垃圾进出口贸易政策分析 92

三、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亟待政策扶持 92 第二节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95 第三节2010-2011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111

第五章 2010-2011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运行形势分析 122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业动态分析 122

一、汶川、玉树震后建筑垃圾处理引关注 122

二、深圳产业化处理建筑垃圾 减排利用获双赢 124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发展概况 125

一、建筑垃圾处理形成利益链 125

二、中国建筑垃圾占垃圾处理比重 126

三、中国建筑垃圾再利用与设备开发市场分析 128

四、我国余泥渣土的管理体制 129 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热点问题探讨与策略分析 130

一、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不高 130

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 130

三、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 130

四、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政策法规措施还不健全 131

五、建筑垃圾的减量及再利用的措施 131

六、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建议 131

第六章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 133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规模分析 133

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 133

二、从业人数增长分析 133

三、资产规模增长分析 134 第二节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结构分析 134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134 ?

二、销售收入结构分析 135 第三节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产值分析 136

一、产成品增长分析 136

二、工业销售产值分析 137

三、出口交货值分析 137 第四节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138

一、销售成本分析 138

二、费用分析 138 第五节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139

一、主要盈利指标分析 139

二、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139

第七章 2011-2013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市场动态分析 141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介绍 141

一、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探析 141

二、利用建筑垃圾制造砖的技术状况 143

三、用建筑垃圾加固施工用桩的技术 144 第二节2011-2013年中国主要地区建筑垃圾处理分析 146

一、北京建筑垃圾处理综述 146

二、上海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148

三、深圳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发展概述 152

四、青岛城市建筑垃圾处理问题的分析 161

五、邯郸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策略 163 第三节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进出口数据统计情况(38251000)169

一、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进口数据分析 169

二、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出口数据分析 169

三、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进出口平均单价分析 170

四、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进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170

第八章 2011-2013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市场深度剖析 172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建筑垃圾利用亟待升级分析 172

一、建筑垃圾处理急需新出路 172

二、比填埋更有价值的利用方式 173

三、新突破需要配套政策支持 174 第二节2011-2013年实现建筑垃圾“全程管理”模式问题分析 174

一、建筑垃圾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174

二、我国建筑垃圾现状 176

三、强化源头管理,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全程管理” 177 第三节2011-2013年实现建筑垃圾“全程管理”的建议 178

一、逐步实施分类收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化回收 178

二、科学的态度建立健全技术标准和使用标准 178

三、加大立法,使建筑垃圾处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179

四、转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79

五、提高“全程管理”意识 179

第九章 2011-2013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81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竞争现状分析 181

一、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竞争分析 181

二、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竞争力分析 182

三、建筑垃圾处理成本竞争分析 183 第二节2011-2013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集中度分析 183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183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183 第三节2011-2013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企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 183 第十章 2010-2013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典型企业运行分析 186 第一节 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86

一、企业概况 186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87 第二节 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 192

一、企业概况 192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92 第三节 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98

一、企业概况 198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98 第四节 清远华清再生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204

一、企业概况 204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05 第五节 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 211

一、企业概况 211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12 第六节 吉林通钢金属资源有限公司 217

一、企业概况 217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18 第七节 云南华云实业总公司 224

一、企业概况 224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25 第八节 麻城市兴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 230

一、企业概况 230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30 第九节 宁波中港金属有限公司 236

一、企业概况 236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36 第十节 佛山市南海区中新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242

一、企业概况 242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42

第十一章 2013-2018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249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前景分析 249

一、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前景展望 249

二、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方向分析 249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市场预测分析 250

一、建筑垃圾处理市场供给预测分析 250

二、建筑垃圾处理需求预测分析 250

三、建筑垃圾处理市场竞争格局预测分析 251 第三节 2013-2018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盈利预测分析 251

第十二章 2013-2018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投资前景预测 252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252

一、垃圾处理业投资环境分析 252

二、垃圾处理业投资周期分析 252

三、垃圾处理投资价值体现 252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253

一、我国垃圾处理产业投资机会 253

二、决定投资规模与方案的因素分析 254

三、政府改革垃圾处理投资体制的策略 254 第三节 2013-2018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255

一、环境风险 255

二、技术风险 255

三、政策风险 255

五、进入退出风险 256 第四节 专家投资战略指导 256

图表目录

图表 1 2002年Ⅱ季度—2013年Ⅱ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季度累计同比增长率

(%)95 图表 2 2002年8月—2013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同月=100)96 图表 3 2002年8月—2013年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

图表 4 2002年1-8月—2013年1-8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月度累计同比增长

率(%)101 图表 5 2002年8月—2013年8月出口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与进口总额月度

同比增长率(%)102 图表 6 2006-2010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及其增长速度 105 图表 7 2000年—2010年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月度累计同比增长率

(%)106 图表 8 2001年1-2月—2011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月度累计同比增长

率(%)107 图表 9 2006-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 109 图表 10 2000年-2010年12月出口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与进口总额月度同比

增长率(%)109 图表 11 2000年2月—2011年2月出口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与进口总额月度

同比增长率(%)111 图表 12 2006-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111 图表 13 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112 图表 14 2006-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普通高中招生人数 113 图表 15 2010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116 图表 16 2006-2010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116 图表 17 2000年—2010年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年同月=100)120 图表 18 2000年2月—2011年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年同月=100)121 图表 19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企业数量分析 133 图表 20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从业人数分析 133 图表 21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资产合计分析 134 图表 22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量分析

图表 23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数量分析

图表 24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不同规模工业销售产值分

析 136 图表 25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不同类型工业销售产值分

析 136 图表 26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产成品分析 137 图表 27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分析 137 图表 28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出口交货值分析 137 图表 29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分析 138 图表 30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管理费用分析 138 图表 31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利润分析 139 图表 32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销售毛利率分析 140 图表 33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进口分析 169 图表 34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出口分析 169 图表 35 2011-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进口均价分析 170 图表 36 2013年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行业进口来源国分析 170 图表 37 近3年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187 图表 38 近3年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188 图表 39 近3年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189 图表 40 近3年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190 图表 41 近3年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90 图表 42 近3年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91 图表 43 近3年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193 图表 44 近3年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194 图表 45 近3年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194 图表 46 近3年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195 图表 47 近3年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96 图表 48 近3年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97 图表 49 近3年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199 图表 50 近3年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200 图表 51 近3年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00 图表 52 近3年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01 图表 53 近3年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02 图表 54 近3年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03 图表 55 近3年清远华清再生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205 图表 56 近3年清远华清再生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206 图表 57 近3年清远华清再生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07 图表 58 近3年清远华清再生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08 图表 59 近3年清远华清再生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

况 209 图表 60 近3年清远华清再生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10 图表 61 近3年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212 图表 62 近3年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213 图表 63 近3年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14 图表 64 近3年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15 图表 65 近3年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15 图表 66 近3年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16 图表 67 近3年吉林通钢金属资源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219 图表 68 近3年吉林通钢金属资源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220 图表 69 近3年吉林通钢金属资源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20 图表 70 近3年吉林通钢金属资源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21 图表 71 近3年吉林通钢金属资源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22 图表 72 近3年吉林通钢金属资源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23 图表 73 近3年云南华云实业总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225 图表 74 近3年云南华云实业总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226 图表 75 近3年云南华云实业总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27 图表 76 近3年云南华云实业总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28 图表 77 近3年云南华云实业总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28 图表 78 近3年云南华云实业总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29 图表 79 近3年麻城市兴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231 图表 80 近3年麻城市兴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232 图表 81 近3年麻城市兴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32 图表 82 近3年麻城市兴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33 图表 83 近3年麻城市兴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34 图表 84 近3年麻城市兴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35 图表 85 近3年宁波中港金属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237 图表 86 近3年宁波中港金属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238 图表 87 近3年宁波中港金属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38 图表 88 近3年宁波中港金属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39 图表 89 近3年宁波中港金属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40 图表 90 近3年宁波中港金属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41 图表 91 近3年佛山市南海区中新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243 图表 92 近3年佛山市南海区中新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243 图表 93 近3年佛山市南海区中新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44 图表 94 近3年佛山市南海区中新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45 图表 95 近3年佛山市南海区中新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

情况 246 图表 96 近3年佛山市南海区中新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

况 247 图表 97 2013-2018年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预测 251

表格目录

表格 1 近4年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187 表格 2 近4年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188 表格 3 近4年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188 表格 4 近4年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189 表格 5 近4年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90 表格 6 近4年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91 表格 7 近4年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193 表格 8 近4年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193 表格 9 近4年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194 表格 10 近4年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195 表格 11 近4年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96 表格 12 近4年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97 表格 13 近4年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199 表格 14 近4年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199 表格 15 近4年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00 表格 16 近4年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01 表格 17 近4年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02 表格 18 近4年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03 表格 19 近4年清远华清再生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205 表格 20 近4年清远华清再生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206 表格 21 近4年清远华清再生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07 表格 22 近4年清远华清再生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08 表格 23 近4年清远华清再生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

况 209 表格 24 近4年清远华清再生资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10 表格 25 近4年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212 表格 26 近4年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213 表格 27 近4年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13 表格 28 近4年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14 表格 29 近4年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15 表格 30 近4年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16 表格 31 近4年吉林通钢金属资源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219 表格 32 近4年吉林通钢金属资源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219 表格 33 近4年吉林通钢金属资源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20 表格 34 近4年吉林通钢金属资源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21 表格 35 近4年吉林通钢金属资源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22 表格 36 近4年吉林通钢金属资源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23 表格 37 近4年云南华云实业总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225 表格 38 近4年云南华云实业总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226 表格 39 近4年云南华云实业总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26 表格 40 近4年云南华云实业总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27 表格 41 近4年云南华云实业总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28 表格 42 近4年云南华云实业总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29 表格 43 近4年麻城市兴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231 表格 44 近4年麻城市兴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231 表格 45 近4年麻城市兴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32 表格 46 近4年麻城市兴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33 表格 47 近4年麻城市兴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34 表格 48 近4年麻城市兴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35 表格 49 近4年宁波中港金属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237 表格 50 近4年宁波中港金属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237 表格 51 近4年宁波中港金属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38 表格 52 近4年宁波中港金属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39 表格 53 近4年宁波中港金属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40 表格 54 近4年宁波中港金属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41 表格 55 近4年佛山市南海区中新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242 表格 56 近4年佛山市南海区中新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243 表格 57 近4年佛山市南海区中新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44 表格 58 近4年佛山市南海区中新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45 表格 59 近4年佛山市南海区中新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

情况 246 表格 60 近4年佛山市南海区中新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

建筑垃圾行业现状分析 篇2

一、建筑垃圾的组成

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所产生的垃圾各种成分的含量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组成是一致的。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它废弃物等组成。旧建筑物拆除垃圾的组成与建筑物的种类有关:废弃的旧民居建筑中,砖块、瓦砾约占80%,其余为木料、碎玻璃、石灰、粘土渣等;废弃的旧工业、楼宇建筑中,混凝土块约占50%~60%,其余为金属、砖块、砌块、塑料制品等。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垃圾组成比例略有不同,而垃圾数量因施工管理情况不同在各工地差异很大。

二、建筑垃圾的利用途径

由建筑垃圾的组成可知,其中废弃混凝土的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如何合理的利用废弃混凝土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事实上,废弃混凝土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废弃混凝土的处理应以“减量化、重复使用、循环再生”为原则,目前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主要有以下3个途径:

1)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作为建筑物基础垫层或道路基层,这是废弃混凝土最简单的利用方法,也是目前我国对废弃混凝土最常用的再生利用方法。

2)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生产混凝土砌块砖、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

3)将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分选、洁净后作为“循环再生骨料”,制成一定粒径的再生粗骨料或细骨料来代替天然砂石配制再生骨料混凝土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这是对废弃混凝土最有价值的处理方法,用再生骨料配制的再生混凝土是一种绿色混凝土,是今后混凝土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环境效益

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可很好的解决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混凝土作为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对自然资源的占用及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而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可以解决我国每年产生的巨量废弃混凝土的处理难题和由其引发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问题,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如再生混凝土的环境评价分析表明: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生产混凝土时,可节省石灰石资源62%,同时可减少20%的CO2排放量。并且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还可以综合利用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渣,同时还可以解决大量工业废渣的处理难题和由其处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其次,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有利于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很重要的环保意义。如果直接将废弃混凝土运到郊外直接填埋就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这给我国日益减少的耕地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经济效益

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首先,就地或就近处理和使用废弃混凝土,可以大大降低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成品的生产成本,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如果就地和就近处理和使用废弃混凝土,可以有效地减少装卸、搬运、运出和运入的费用,从而大大降低再生骨料的成本。其次,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可以节省大量的垃圾清运和处理费用。垃圾处理必然要考虑政府的政策、法规,并根据垃圾场的远近,综合分析城市垃圾处理的有关费用,如城市规划中规定了建筑垃圾堆放场的具体位置和数量,其直接影响到建筑垃圾的清运和处理成本。

参考文献

[1]李颖, 许少华.建筑垃圾现状研究.施工技术, 2007.

[2]江见鲸.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4.

建筑垃圾行业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现状和对策

Abstract: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ing industry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ing industry,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ing industry.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建筑工程的数量逐日增多,建筑行业也成为了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中坚力量。但是随着建筑工程快速发展,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建筑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本文就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

(一)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存在一定的政策依赖性

我国的建筑工程检测行业具备政策行政,从近些年来的建筑工程检测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依据国家出台的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进行规范。因此,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相关政策的指引十分重要。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一个不完全开放化、具有一定政策依赖性的行业。

(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专业素质不达标

部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部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缺少专业的建筑工程检测知识,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甚至出现了无证上岗的情况。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薪资较低,很多技术检测人员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使他们在检测工作中弄虚作假、虚报结果,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结果失去了真实性、公正性。

(三)检测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恶意竞争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飞速发展,一些小型私人的建筑工程检测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小型建筑检测机构不具备社会声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并抢占一份建筑工程检测的市场,其出发点是为了迎合一些小型建筑公司的需要,检测工作的质量可想而知。因为此类小型私人建筑工程检测机构数量较多,为了抢占市场,不断放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质量,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直接导致我国部分建筑工程质量低下。

二、针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意识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直接关系着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纵观国际,很多国家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都使用着国际通用的管理要求。为了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质量,针对我国缺乏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体系保证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意识,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强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通过强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意识,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在工作中要确保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性,使用先进的建筑工程检测手段,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检测,反映建筑工程的真实质量。

(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个人素质水平,建立合理的薪资制度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应当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可以招收更多的专业人员,并带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到国外的先进建筑检测机构中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性,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不受到利益的诱惑,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合理的薪资制度,避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出现收贿赂的现象。在合理的薪资制度下,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能够尽到自身的义务。同时,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应当不断的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当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出现问题时,应找到相关的工作人员,采取严肃处理,并向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部门提交黑名单,取消相关人员的从业资格,起到警示作用。

(三)建立公平竞争制度,促使行业良心发展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协会应当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公平竞争制度,创建良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环境,促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健康发展。具体做法可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考核,根据不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硬件软件水平进行评分定级,不同定级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只能承接相对应的业务,不得跨级承接,杜绝建筑公司钻空子的现象。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价格标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只能按照建筑检测行业协会制定的价格标准进行收费,不得超过收费标准或者私下收费。如果出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不按标准收费,或者私下承接业务的情况,一经发现,将取消该公司的经营资格,并列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公司的黑名单。促使各大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公平竞争,用自身的实力和服务去争夺市场份额,促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健康发展。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作为一项服务行业,应当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摒弃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制度。让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不断提高机构的企业化管理水平,在运营中不断的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专业水平,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具体可以落实为成本控制、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通过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制度,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长远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作为一项特殊的行业,直接关系着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充分意识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机构应当建立公平的竞争制度,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也要完善管理制度,促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飞飞.浅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0:57-58.

[2]孙玲.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1,02:153-154.

建筑垃圾现状及处理办法 篇4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废混凝土块、废沥青混凝土块以及施工过程中散落的砂浆、混凝土、碎砖渣、金属和木材等。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相伴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城市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据估计我国每年城市产出垃圾约为60 亿t,其中建筑垃圾为24 亿t 左右,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40%[3]。每万吨建筑垃圾约占用填埋场1 亩的土地,不仅大大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生态环境也造成明显影响。面对严峻的建筑垃圾围城局面,如何合理控制建筑垃圾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建筑垃圾产生量不会无限制增长,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将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趋势。目前国内外有不少关于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大部分关注环境污染指标(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国外除了关注城市固体废弃物外,还研究了有关家庭生活垃圾产生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等方面内容,但国内外都较少关注数量庞大的建筑垃圾。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处置建筑垃圾的方式一般是送到城市郊外或者农村,露天堆放或者填埋。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垃圾不断增加。有研究显示,过去50年,中国至少生产了300亿立方米的黏土砖制品,未来50年大都将转化为建筑固体废弃物;中国现有500亿平方米建筑,未来100年大都将转化为建筑固体废弃物[4]。根据住建部统计年鉴,2000年,全国总施工面积为160 141万平方米,2009年为588 594万平方米,10年间,年均增长率为7.3%。有研究表明,1 000平方米的建筑施工面积平均产生550吨建筑垃圾。

以湖南省为例,通过调研发现,在省城长沙市仅有两家以建筑垃圾为原料生产再生砖的企业。其中一家已经断断续续坚持运作10年,其开发的加工设备已经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另一家以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为辅助业务。这两家企业均反映在原料上得不到保障,买来的原料都是混合原料,所以在加工前还得进行分选。由于原料不是分类拆解的,即使经过分选,加工后的产品也难以保持质量的一致性。这两家企业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外,没有其他实际性的地方政策支持。尽管住建厅领导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前往考察,给予了诸多精神鼓励,但由于整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分属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所以领导的指示难以落实。特别是建筑垃圾填埋场属于环卫部门的下属单位,填埋场可以收取一定的消纳费用,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环卫部门不愿意将建筑垃圾运送资源再生产单位。因原料供应得不到保障,这两家企业多年来徘徊在生存的边缘,得不到长足的发展。在湖南省各地州市及县城,还没有以建筑垃圾为原料进行再生产品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建筑垃圾处理处置方式,目前大致有四种:一是非法倾倒,二是简易填埋,三是综合处理,四是现场资源化。非法倾倒是目前在县城及乡镇处置建筑垃圾的主流模式,该模式在地市级城市虽非主流,但仍然大量存在,在省城由于监管的加强,目前该模式已经少见;简易填埋是省城采用的主流模式,这是强制性监管的结果,这种模式近几年在地市级城市也呈现上升趋势;综合处理这种模式在极少数城市出现,属于自发性质,但是已经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现场资源化这种模式在极少数城市开始出现,规模很小,也属于自发性质。在整个产业链中,湖南省目前只有建筑垃圾收运管理环节是有序管理的。长沙、怀化、益阳、湘潭、株洲、常德、岳阳等城市先后出台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垃圾的收集、运输环节管理已经走上正轨。2010年2月,长沙市取消了延续13年的建筑垃圾处置收费项目,长沙市渣土管理处从繁杂的收费工作中解脱出来,回归到公共事务管理轨道中。

从技术角度而言,相关研究显示,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已经不是产业链发展的瓶颈,真正的瓶颈在于产业链通路存在阻梗。

事实上,目前我国在扶持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在法律法规和财税政策方面的支持。比如1992年制定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5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和《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2005年制定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2006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都涉及了建筑垃圾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问题。2008年10月财政部出台《再生节能建筑材料生产利用财政补助资金暂行鼓励办法》,国家财政安排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再生节能建筑材料的生产与推广利用,对再生节能建筑材料企业扩大产能给予贷款贴息。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再生节能建筑材料企业的发展。

国内主要城市,如北京、广州、上海、西安等,针对建筑垃圾处理处置的相关环节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出台了有关财税和金融政策,以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调研发现,阻碍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有四个。

一是缺乏配套的法规及产业政策。从事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行业的企业,除国家对建筑节能材料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外,无实际性的地方财政、税收及其他强有力的激励措施。先行进入的企业,经营状况比较艰难,都在等待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这些企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如最起码的投资回报和企业发展积累得不到保障、生产原材料的供应不稳定,消费者对产品内在质量和环保问题存在顾虑等,这些困难都需要政策予以实际性的支持。因此,要促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建立配套的法规及产业政策是当务之急。

二是消费者对含“建筑垃圾”概念的再生产品心存疑虑。由于存在“建筑垃圾”这个概念,导致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产业链在原料采集使用和销售渠道上出现了两个障碍。一方面,因缺乏行业质量的标准,建筑企业不敢大胆使用以建筑垃圾为原料的再生砖,担心产品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客户对以“建筑垃圾”为原料的再生产品具有恐惧和排斥的心理。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有46%的被调查者表示担心产品中含有危害健康的物质,对再生产品明确表示排斥;有31%的被调查者认为,只要产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且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可以考虑使用;有17%的被调查者,表示支持使用再生环保产品,另10%的被调查者表示无所谓。

三是产业链关键节点存在诸多阻梗。在项目设计阶段无建筑垃圾处理处置预算,产生的建筑垃圾无处置费用。新建项目无使用再生建材的硬性指标。这使得再生建材的销售渠道缺乏制度安排上的出口,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再生建材很难与天然建材竞争。无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制度规定。没有强制性的资源化规定,填埋场就成了建筑垃圾的归宿。填埋场一般由政府的部门采取收费制度经营。这就使得资源化的企业难以得到充足的原材料。缺乏再生产品质量标准。没有相应的标准,再生产品难以名正言顺进入市场,市场化道路受阻。对积极采用再生产品的建设项目没有激励政策。由于再生产品的特殊性,需要政府引导项目业主积极采用以建筑垃圾为原料的再生产品,如果政 府给予采用再生产品的业主一定的奖励,将会大力推动再生建材的消费。

四是再生建筑产品效益较低。采用再生材料做成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往往比使用天然材料的产品要低,企业利润微薄,需要有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扶持才能调动更多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的积极性。同时再生产品的原材料及再生产品的运输距离对加工场地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经济性选择,城市建设规划时就没有给建筑垃圾再生产的企业留有土地空间,企业在场地选址时,只能在城市郊区寻找建厂土地。运输距离过长增加的成本,削弱了产品的盈利能力。

建筑废弃物并不都是垃圾,除一小部分含有有害成分外,绝大部分是有价值的,可以循环利用的建筑原料。只要在拆解旧建筑物时做好分类,将生活垃圾、含重金属离子的灯管和油漆等有害物质分离开,其他的材料都可以重新利用。如果将建筑废弃物定名为“建筑垃圾”,一方面“垃圾”这个词会导致人们对其真实价值的忽略,另一方面,以“垃圾”为原料做出的再生产品容易受到购买者或者使用者本能的排斥。所以,建议政府引导媒体和产业链的参与者,对建筑废弃物不再笼统地称为“建筑垃圾”,而应该将建筑废弃物分为“可再生建筑材料”和“有害垃圾”。对以“可再生建筑材料”为原料的产品,可定名为“绿色建材”或者“低碳建材”。

对旧建筑物实行强制分类拆解制度;对在建项目实施强制限量排放制度。专业拆解企业和施工企业在施工前就对整个项目废物的产量及收集做出评估和预案,确定有关分类回收的程序。对旧构筑物进行分类拆解,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最好办法。将小部分有害物质先行收集和处理,可以避免这些有害物质和绝大部分能够循 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混在一起,最大限度地避免有害物质的扩散,避免所有的材料都变成“垃圾”。因此,强制执行分类拆解,是最大限度节约资源的唯一途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市场准入和市场过程监控的办法来实施:由具有再生建筑材料生产资质的企业进行拆解作业;并由具备资质的监理公司对拆解作业进行监督。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强制执行招标预算定额,即对旧建筑拆除或新建筑项目,均在招标预算中列出废弃建筑材料的处理费用。政府采取强制许可的办法,只有取得政府许可的再生材料专业公司才有经营废弃建筑材料的权利。为避免其在经营中违规操作,采取第三方监管的办法,对其进行全过程监控,即由专业的监理公司实施监管。政府给予的任何优惠政策,必须由三方签证才可以兑现,即不管谁要兑现政策的优惠,则必须持有业主单位、专业运营公司和专业监理公司签字的单据才可以办理。因此,必要的行政许可和制度安排是强制执行分类拆解的前提条件。

为减少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易成本,便于管理和高效利用,建议对建筑垃圾实施拆解、分类、收运、加工一体化作业,即由一家企业对建筑垃圾实施拆解、分类、收运、加工一体化作业流程。同时,需要建立一个健全动态的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准确记录管理建筑垃圾种类、数量、运输车辆和去向等情况,确保建筑垃圾从拆解、分类、运输到加工处置全过程都规范有序。

分类拆解后的废弃建筑材料,采取分流的办法消纳。第一,业主单位就地循环使用。为减少循环利用成本,由实施分类拆解的专业企业利用移动式设备,就地加工,供该项目使用。第二,如果不能完全就地消化,则运输至专业企业进行再加工,作为再生产品的原材料。第三,有害的建筑“垃圾”或者无利用价值的“垃圾”则运送到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由政府相关部门制订以“可再生建筑材料”为原料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作为生产企业的执行标准。如果制订国家标准暂时有困难,可以先制订行业标准。产品标准是产品销售的通行证,有了产品标准,“绿色建材”产品才会有市场。行业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负责“绿色建材”产品认证,通过认证的产品方可销售。与此同时,政府颁布定量排放标准,即规定包括旧城改造和危房拆除、建材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生产的垃圾、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排放数量。对超量排放建筑垃圾的企业或者个人征收超量排放费。征收的超量排放费应远远高于正常排放费用,促使项目现场减量化和现场资源化。定量排放标准的实施,是项目现场减量化和项目现场资源化的动力之源。对新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实施限量排放,是建筑垃圾源头减量的关键环节。而限量排放的前提是国家应该制订相应的定量排放标准。有了定量排放的标准,施工企业就有了约束。

为了让“绿色建材”找到合理的出路,一方面,采用政府干预的办法,在项目建设可研、环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审批时,硬性规定该项目必须接纳一定比例的“绿色建材”,才予以通过。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引导的方式,鼓励业主单位多使用“绿色建材”产品,凡是使用“绿色建材”达到一定的比例,均可以得到政府的奖励或者补贴。凡是市政工程,在同等条件下都能优先采购“绿色建材”。

通过科研立项资助、成果转化资助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对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设备采购补贴,或者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奖励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的项目;对以“绿色建材”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从土地供给、税收优惠及财政补贴等方面予以扶持;对使用“绿色建材”产品的项目予以财政补贴。财政补贴的来源,一方面从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收取,另一方面从节约的末端处理处置费用中开支,不足部分由财政设专项预算资金。以“绿色建材”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虽然具有公益性和民生性,但仍然以市场化方式运作,企业自负盈亏。政府通过核发特种经营许可的办法控制企业数量,避免恶性竞争。

建筑垃圾行业现状分析 篇5

关键词:YPS350建筑垃圾移动破碎站 破碎设备

前段时间,中意矿机新研发的YPS350建筑垃圾移动破碎站成功下线,该设备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创新以及优化,新型的建筑垃圾移动破碎站在外观上更为新颖,在性能上更加的卓越,通过性能试验检测,产品外观尺寸、性能参数、稳定性参数、整车配置等均达到设计要求,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各项综合指标已处国际领先水平,其优点为节能、环保、维修率底。如今该设备已经成功的发往昆明成功的投入了使用。

中意矿机YPS350建筑垃圾移动破碎站实现了城市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解决了城市建筑垃圾污染,该设备具有很高的灵活性,适应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减少城市建筑垃圾的二次污染,给人们营造一片真正的绿水蓝天,中意矿机YPS350建筑垃圾移动破碎站采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并且结合中意技术专家的经验进行革新研制的,中意矿机鼓励创新,加强自主研发,为矿山机械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我国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垃圾处理的现状与分析 篇6

摘要:本文通过对欧洲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分析,对比中国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提出我国垃圾处理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垃圾处理;现状;对策

在世界上,欧洲国家在垃圾处理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如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等一些国家。而纵观欧洲国家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到,能够对城市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并能够达到工业化、连续稳定生产的垃圾处理,是多种技术并用的结果。目前欧洲各国使用的技术主要有:卫生填埋技术、焚烧技术、堆肥(生化)技术和分类回收利用技术。

一、欧洲国家垃圾处理的概况

(一)欧洲国家的垃圾政策

欧洲国家的垃圾管理主要是通过各具体公司进行运营,不管是公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它们的运行都受以下这些因素的影响:垃圾的数量,这取决于人口结构的转变、工业生产周期和遏制垃圾的立法工作;严苛的环境立法和竞选活动,导致形成更为资本和劳动力密集的垃圾处置形式;再生商品(如纸张)不稳定的行情和价格;季节性因素。欧洲国家的垃圾处置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受欧盟统一政策指令的影响。欧洲委员会(欧盟)已经意识到垃圾的数量仍在增加。因此,欧盟的长期政策是为了减少垃圾数量。

(二)欧洲国家垃圾管理的主要原则

旨在改善垃圾管理的欧洲共同战略中有四项主要原则:防止原则——应该在源头上限制垃圾的产生;“污染者付费”原则——处理废物的成本应该由生产废物的个人或机构承担;预防原则——预期可能发生的问题;邻近原则:尽可能在接近源头处对废品进行处理。欧洲各具体国家在本国的垃圾管理中一般都遵循该原则。

(三)欧洲国家在垃圾处理问题上采取的措施

欧盟成员国越来越关注垃圾处置问题,着眼于通过经济的方法来减少填埋和焚烧的处置方式,如:税收或回收利用/循环再造业务。一般采取的措施包括:

1.选择性的垃圾收集和应纳税的垃圾箱和垃圾袋

一方面,大部分欧洲国家都要求将垃圾从收集源头上进行分类。垃圾分类非常细,不只是简单地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而是更细分为纸、玻璃(分为棕色、绿色、白色)、有机垃圾(残余果蔬、花园垃圾等)、废旧电池、废旧油、塑料包装材料、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大件家具等)、废旧电器、危险废物等。另一方面,欧洲国家居民到超市购物,或拉着自己的小车,或带着编织袋。因为超市提供的可以承重5公斤的塑料袋,每只要花0.12欧元,再大一些的编织袋,每只需花0.3欧元,花这些钱可不值。欧洲几乎所有超市都逐渐淘汰了免费塑料袋。由此大大减少了塑料的使用。此外,在一般各居民住户家中,都设有机垃圾收集桶和剩余垃圾收集桶,各户居民可根据自己产生的垃圾量,确定所需垃圾桶的大小,桶大小不同交费价钱也不同。

2.可退回包装的押金制度

许多国家对城市居民均实行生活垃圾收费制,不少国家还在商品流通领域实行抵押金制度。如德国规定产品的销售者有义务在一次性容器及包装上加贴标签,并向消费者收取抵押金。挪威规定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要缴一定数额抵押金,在汽车被回收时再连同利息一起返还。而对于低值包装物的押金设计,一般认为应该占商品价值的大部分,否则很难实现回收目的。

3.推广清洁工艺

由于垃圾填埋、焚烧、堆肥等处置方式的采用,仍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焚化炉可能导致附近人口恶心、头痛、皮肤和眼睛不适,并有显著的精神性应激。类似这样的健康危害导致市民更有力地反对在其家园附近兴建新的废物处理场;这种现象有时被称为“邻避”症候群(“not in my yard”)。而针对这些处理方式产生的环境问题,欧洲国家正在努力改进技术,减少处置过程中的渗漏,废气排放等,实现无害化,清洁化。

4.用过产品的回收和循环再造

近年来,欧洲国家把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提高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垃圾资源化已经成为各国谋求的垃圾治理目标。这些国家在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进程中,都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相关法律、规章和各种标准规范。如德国制定了《关于容器包装废弃物的政府令》;法国制定了《容器包装政府令》;丹麦制定了《再循环法》;奥地利制定了《包装条例》等等。除法规保障外,这些国家还对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同时遵循“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借助经济手段来保证有关举措的实施,如采取课税制度等。

5.为再生产品创造市场

欧洲各国通过政策支持或是财政支持为再生产品制造商创造发展环境,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特别是在欧洲国家,其垃圾处理行业是由大型跨国公司来主导的,政府或地方市政通过招投标或建立合营公司来实现垃圾处理行业的私有化,必然要求跨国公司在该行业中清洁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的采用,这也必然要求政府或市政要提供相应的平台——市场的创造和保护,特别是保证公私企业的竞争。

在欧洲国家中,西欧国家在垃圾处理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德国的垃圾处理体系非常完善),而北欧(如堪称“花园国家”的瑞士法制化的垃圾处理)也在迅速发展。又由于。垃圾的成分和特性使得垃圾组分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地域差异性等特点,因而,各国在垃圾处理方式上通常都是采用综合处置方式,即采用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方式的结合,只是根据各个国家具体情况的不同,各种方式所占比例有所差异而已。

(一)垃圾填埋技术

大多数国家在早期都采用垃圾填埋技术来处置生活垃圾,英国最早于1930年就开始采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法。之后,由于填埋技术无法解决垃圾渗滤液的问题,以及该技术无害化程度低,对水源和大气的影响程度较大。各国逐渐改进垃圾填埋方式,大多采用单元填埋法,并对垃圾进行分层压实和每日覆盖,并控制填埋沼气的转移。但是,填埋方式仍然无法解决占地面积大、资源回收率低的情况,渐渐被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式所取代,即在处理的比例方面回逐渐下降。而在此基础上规定了更严格的填埋程序:垃圾不能直接填埋,而必须要经过前处理,最终处理后剩余的残渣才可填埋,例如对焚烧等处理后的残渣进行填埋。此外,欧盟关于垃圾填埋出台了新的规法,到2009年,欧洲多数国家将只允许有一个垃圾填埋场。而英国不加以区分处理的填埋方式将因此被课以重税。虽然如此,填埋处理仍是垃圾处理的最终方式。

(二)堆肥技术

对堆肥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在20世纪的70~80年

代,许多发达国家(大部分是欧洲国家)曾建设了大批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垃圾堆肥厂,不少国家还制定了垃圾堆肥产品的技术标准,并依据相关技术标准生产了多种用途的堆肥系列产品,以适应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和不同用肥途径(如家庭养花、庭院苗圃、园林绿化、农业种植等)的需求。同时也在提高垃圾堆肥产品质量,扩大垃圾堆肥产品销售和拓展垃圾堆肥产品使用范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垃圾堆肥技术的推广应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应用陷入低谷,有不少国家的许多规模较大且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生活垃圾堆肥厂相继倒闭。但即使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国家或城市仍在坚持不断改进垃圾堆肥技术,提高垃圾堆肥产品质量,稳步发展着生活垃圾堆肥技术。目前,国外生活垃圾堆肥厂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垃圾堆肥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停顿。发展较快的有两种堆肥方式:一是庭院垃圾堆肥;二是制造有机复合肥技术。

(三)焚烧技术

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萌芽阶段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期。英国诺丁汉采用焚烧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德国汉堡和法国巴黎也先后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发展非常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垃圾中的可燃物和易燃物迅速上升,促进了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电子工业变革后,许多先进技术在垃圾焚烧炉上得到了应用,使垃圾焚烧炉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20多年间,是垃圾焚烧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不同规模、不同数量的垃圾焚烧厂纷纷建立。垃圾焚烧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垃圾处理方法。它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效果都比较理想。垃圾焚烧处理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出现有控制的焚烧(烟气处理、余热利用等)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它与垃圾填埋处理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选址较容易,处理快速、减量化显著、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可回收焚烧余热等优点,但正如我刚才在上面提到的,焚烧照样会产生环境危害,如气体污染、精神刺激等,然而,预计将来垃圾焚烧技术仍会继续得到发展。

(四)回收及循环利用技术

近年来,欧洲国家把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提高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垃圾资源化已经成为各国谋求的垃圾治理目标。欧盟国家在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进程中,都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相关法律、规章和各种标准规范。对生活垃圾尽可能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最有效的途径是尽可能对生活垃圾实施分类收集。垃圾回收,既不污染环境,又提高了垃圾的利用率,这是两个目的。据说瑞士每年铝制品的回收利用率都在百分之九十几。全国有17个铝制品处理中心负责金属铝及其合金的回收再生产工作,使每年消耗的铝资源基本得到回收而循环使用。垃圾回收在瑞士有法可依,政府立法规定,企业生产塑料瓶包装的产品,必须保证回收空瓶75%以上,否则不予批准。在瑞士人均每年消费5公斤包装瓶,其中96%得到了回收利用。对于有害物质的回收,瑞士规定更为严格。每年销售3800吨干电池几乎全部由销售商店回收后,运到废电池厂进行集中处理。废弃的家用电器集中收回后还要在专门工厂进行了检测、分拣,分类处理。

三、中国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中国垃圾处理现状

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纵观国内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成熟且常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3种。回收利用技术目前仅在少数几个城市中进行试点工作,应用实例尚不多。

第一,填埋技术作为生活垃圾的传统和最终处理方法,目前仍然是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约占处理总量的95%左右。严格按标准建设和运营的卫生填埋场数量较少,部分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简易填埋。在今后,由于填埋气体导排技术和回收利用技术填埋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填埋技术、材料、设备、方式的不断更新,填埋仍在我国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主导地位。但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比例将稳步下降,而填埋场中卫生填埋场的比例将明显上升。

第二,我国具有传统堆肥技术的悠久历史,但堆肥处理率并不高。目前只有5%左右,而随着生活垃圾堆肥厂的机械化水平和堆肥质量的明显提高,堆肥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和碎玻璃等杂质的有效控制,有机复合肥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的进一步完善,由于具有良好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将重新得到重视,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的比例将逐步增加。

第三,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八五”期间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目前仅有深圳、上海等少数城市采用了焚烧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

第四,生活垃圾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再生资源将逐步得到重视。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方式在我国大中型城市中逐步推行;对一次性物品的限制使用初见成效,同时产品包装行为进一步规范,过度包装现象逐步减少(例如,我国2008年6月将要实施的购物袋收费制度)。有关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地方性法规将陆续出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工作将逐步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技术将重新得到重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比例将逐步增加,并将带动废品回收业和相关产业的新一轮发展。

因此,我国应该根据具体国情探索出一条综合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相结合的垃圾处理的路子。目前,在我国垃圾成分中,有机垃圾占60%~70%,其中的含水量达到70%,因此造成了焚烧的困难;高水分的垃圾即使填埋也会造成大量的高浓度的垃圾渗出液。根据我国垃圾成分的具体特点,焚烧和填埋处理十分困难,处理价格昂贵,还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而综合处理则将60%~70%的有机物用于生产堆肥,不仅可避免高水分含量给焚烧带来的麻烦,也可避免渗出液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同时还可促进城乡生态循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部分垃圾进行焚烧所产生的能只需50%即可烘全部垃圾肥,还50%的热能可做其他用途。若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气化发电技术,则可解决整个垃圾综合处理厂所需的全部电能,至于无机垃圾可用做建材或进行卫生填埋。

建筑垃圾行业现状分析 篇7

伴随着城中村改造、合村并城、市场外迁、地铁及市政交通建设集中开工, 老旧建筑倒下, 新的高楼拔地而起, 在城市化步伐加速的今天, 这已经成为最平常不过的景象。但是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后, 却是拆迁后建筑垃圾围城的另一幅景象。据统计,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以上, 每年新产生建筑垃圾超过3亿吨。以郑州为例, 这几年, 每年城中村的拆迁面积都超过1 000万平方米, 每拆除1万m2建筑, 施工过程就会产生500t~600t建筑垃圾, 同时伴随着路网改造、道路、桥梁、地铁等市政工程的修建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如采取简单的堆放方式处理, 每年新增建筑垃圾的处理都将占30万至40万平方米用地。郑州正处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 每年不可避免地产生数十万吨建筑垃圾, 如果不及时处理和利用, 必将给社会、环境和资源带来不利影响。

2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中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 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所产生垃圾的各种成分的含量虽有所不同, 但其基本组成是一致的, 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竹术材, 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组成。

近年我国各地城中村改造正火如荼地进行, 建筑垃圾产量也正呈快速上升势头, 此过程中建筑垃圾产量大、处理方式以简单堆放为主, 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环境危害严重。以金水区为例, 该区总共有57个城中村, 从2004年起已经完成拆迁43个, 今年仅剩的14个城中村改造也将被拆, 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基本上停留在落后简单的填埋式处理, 一般是被运往郊区的沟渠中简单的堆积填埋。随着城市发展, 这些建筑垃圾堆放一段时间后又要被运往更远的地方去。这种“清了又倒, 倒了又清”, 建筑垃圾来回“搬家”的恶性循环式的垃圾处理, 不仅占用大量的可耕地, 浪费运输费用, 由于建筑垃圾的不可降解性, 填埋式处理还将会给社会环境造成长远的破坏。

2.1 建筑垃圾清运市场现状

建筑垃圾的处理必须从源头上来控制建筑垃圾的运输、管理等诸多环节, 建筑垃圾管理的源头是建设拆迁施工单位, 途中是运输单位, 末端是消纳处置场所。按规定, 建筑垃圾必须在指定的处理场所进行处理。以郑州市区为例, 由于建筑垃圾运输的门槛较低, 大量运输企业或个人纷纷涌入建筑垃圾处理市场, 一方面冲击了正规企业的合理利润, 据市城管部门统计, 目前在郑州登记注册的建筑渣土运输车辆有1 700辆, 仅三环以内的体制外的黑车有400多辆;另一方面存在运输车超载和偷倒建筑垃圾问题, 每天有千余吨建筑垃圾因无处填埋或是运输人员为减少运输费用, 被随意倾倒在路边沟渠里。

建筑垃圾市场管理混乱, 没有相关管理法规可依, 郑州市目前还没有相关建筑垃圾处理管理办法。以建筑渣土运输为例, 目前郑州市建筑渣土运输缺少统一的市场定价标准, 基本上是建设单位与运输单位自行协商确定。同时正规垃圾消纳点严重缺乏, 郑州市目前没有政府管理和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点, 目前仅有总容量100万方的4处私人投资开办的建筑垃圾消纳点, 且分布不均, 均集中在郑州市的西部和南部, 如侯寨、新郑龙湖附近等地, 多为天然沟壑。这与郑州城市发展与城中村改造中每年产生的巨量建筑垃圾相比仅是九牛一毛。另一方面建设单位为节约成本不断压低价格, 而运输企业为了经济利益不断以低价“揽活儿”, 较低的清运价格相比于较远的运输距离, 消纳点的进场费、装卸费、较高的燃油价格, 这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垃圾清运车在运输过程中的车辆超载、遗撒污染道路, 偷倒乱倒等多拉快跑现象。

2.2 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及其危害

缺乏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 除去有利可图的废木料 (主要是木门窗) 、废金属 (钢筋、铝合金) 等被积极收集外, 那些不能回收、筛选的砖、石、混凝土混合物, 以及旧模板、废担料、碎玻璃, 油漆零料等建筑垃圾, 往往被运到距离施工现场较远的地域, 露天堆积或倒入沟渠中进行简单掩埋。同时由于填埋场地选址不合理, 没有考虑周边环境影响、交通、土地征用、运输距离、封场后的土地开发等因素, 结果就会出现垃圾被清了又倒, 倒了又清的垃圾搬家的循环怪圈, 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另外, 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等是难降解的高分子聚合材料, 并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 渗入土壤中会改变其结构组成, 降低土壤质量, 削减土壤生产力。并且这些有害物质会进入地下水, 污染水资源。再者, 建筑垃圾中含有或反应产生挥发性有毒气体, 扩散至空气中就会污染大气, 会对与填埋场相毗连的产业和土地利用产生的不利影响[1]。

3 对策与建议

3.1 制定政策法规, 控制源头, 加强过程管理和终端开发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 如果不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垃圾处理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 建筑垃圾对环境、社会造成的危害将不可估量, 也不可挽回。因此, 政府职能部门要针对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建筑垃圾市场运作管理标准。特别是针对城中村改造中建筑垃圾产生量大及处理方法简单落后的特点, 要出台相应的政策, 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 规定建筑垃圾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

3.1.1 建筑垃圾的减量化措施。

从源头上加以控制,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采取将来维修、改造和拆除时建筑垃圾产生量少的设计结构和施工工艺, 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 减少施工时的设计变更, 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产生垃圾的环节[2]。

3.1.2 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运作管理标准。

城管和建设部门应联合, 在建筑建设和拆迁项目施工过程中, 建立建筑垃圾的收集分类标准, 严格清运审批手续。在建筑施工开始, 建设部门将施工工地、拆迁项目的位置、规模、建设单位、承建单位、预计产生垃圾类型、数量等信息审批登记,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便于后续垃圾的收集分类、清运车辆分配以及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做到从源头上管理控制。

3.1.3 建立清运车辆运行管理系统。

将清运车辆信息联网, 清运车辆运输垃圾类型、数量、出发地等信息输入信息系统, 按照分类、资源化、就近原则, 分配清运车辆将建筑垃圾运往就近建筑垃圾消纳点, 消纳点对进出消纳点的车辆严格核实登记管理, 这样既方便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管理、资源化利用, 又可以防止清运车辆为了减少运输费用等随意倾倒垃圾。

3.1.4 建立建筑垃圾开发利用鼓励性政策。

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 鼓励企业将建筑垃圾资源化新技术运用到工程实际中, 减少环境污染。针对施工中有效利用垃圾生产出的材料和产品、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的单位, 政府部门应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 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相关法律, 对于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监督管理机制, 严格监督执法, 做到令行禁止, 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3.2 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

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应该是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 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外成功的经验是法律的强制力量与市场相结合。在国内, 要实现建筑垃圾处置产业化, 政府应在垃圾来源、市场出口以及中间环节用地等方面, 给予支持, 如此产业链才能打通, 实现真正产业化。

(1) 政策层面上,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国家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但是目前, 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不足5%, 而欧盟国家每年资源化率超过90%, 韩国、日本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已经达到97%。我国建筑垃圾中除了一部分作为渣土等回填和资源化利用外, 有50%~60%被直接卸到郊外的沟壑中。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在政策上鼓励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 并对从事建筑垃圾二次加工的企业给予资金扶持, 鼓励其开发和推广再生材料产品[3]。另一方面, 加大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设备的研发力度, 加大科研投入, 解决在建筑垃圾处理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政府机构参与到建筑垃圾资源化施工一线工作中, 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践经验和支持, 制定出更多更有效和实际操作性的政策、法律法规, 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2) 在管理模式上, 改变传统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线性模式, 形成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的循环模式。建立科学的、全过程的管理模式, 达到综合利用建筑垃圾, 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 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科研工作, 对于砖、石、混凝土混合物, 以及旧模板、废担料、碎玻璃, 油漆零料等不能通过简单筛选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可以作为为回填材料直接应用用作工程上的地基处理, 如沟谷等建设用地的地基回填、堤坝砌筑或道路基础的施工等。重点加快研究其作为建材产品利用。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建筑材料、道路砖、新型墙板等建筑用材, 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4 结语

郑州正处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 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垃圾的清运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管理机制, 是解决建筑垃圾随意倾倒造成垃圾“围城”的局面的有效途径, 也是实现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 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 为全市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节能环保型社会开辟了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承壮, 李鹏, 郭坤, 纪玉翔.专业建筑垃圾处理与建筑材料再生行业探究[J].工程建设, 132.

[2]建付国永, 刘丽巧.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资源化利用建议[J].社科论坛, 112.

建筑垃圾行业现状分析 篇8

关键词:新常态 机遇和困难 发展战略 建筑企业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减弱,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经济结构失衡现象突出,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 建筑行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受宏观经济影响巨大。“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分析经济形势形式,为谋求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建筑行业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建筑行业面对的机遇

1、行业发展日趋成熟,社会贡献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的积累、规范和发展,建筑行业的规模不断壮大,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从业人数都实现了明显的增长。截止2014年,建筑行业从业人规模已经超过了4900万人,企业数量超过了8000家,已经成为我国三大行业之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2014年为例,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约为636463亿元,而建筑业创造的价值约为44725亿元,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建筑业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用工性质,对社会就业,尤其是对吸收农民工进城务工更是发挥了突出的、难以替代的了作用。在国内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建筑企业积极响应我国政府倡导的“走出去”战略,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国际竞争能力明显提升。在国际知名机构ENR发布的2014年全球10大国际承包商的排名中,我国建筑企业囊括了其中的前4名。

2、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城镇化是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最大机遇。自从我国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开始走上快车道。《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提出,要在加速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城镇化的建设质量,创新城镇化建设方式。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分散的农民将实现集中性居住,这就意味着将有大量的居民用房需要建设,有大量的棚户区需要改造。为满足城镇化过程中广大居民的公共需要,还需要建设大量的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此外,政府还将为新型城镇提供交通、电力、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可以说,城镇化在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为各类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国内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建筑业面临的国际市场也更加广阔。随着我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逐步实施,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迎来了新的良机,同时也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建筑行业面临的挑战

1、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扭曲

从建筑业内部结构来看,当前我国建筑业的数量结构呈现出极不合理的现象。按照建筑行业“生物链”来划分,建筑行业内部的企业结构应成金字塔式结构,即顶部是总承包建筑企业、中间部分是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底部是劳务分包企业,其数量特点是由少到多,符合建筑行业一般的企业分布规律。但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的情况是总承包建筑企业、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三者之间的数量之比为53∶39∶8,呈现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这种扭曲的企业结构不利于具备引领作用的工程总承包建筑企业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更损失行业的整体发展。

2、劳动力难以满足需要,环境约束日趋明显

受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人口结构出现少子老龄化现象,老龄化程度都将不断加深,建筑业劳动力供给数量因此将大大减少。目前来看,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40岁以上劳动力成为行业主体力量,青壮年劳动力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随着社会和整体就业环境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倾向的变化,未来愿意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数量将更加减少。

环境问题也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筑也是一个能耗巨大的产业,能耗数量大排放也必然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据统计,整体来看全球能源的大约32%被用于建筑行业,同时产生数量巨大的各种废弃物和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在建筑行业治理排放缺乏创新的情况,未来行业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污染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促进建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传统模式引入现代发展新元素

随着信息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全面应用,建筑行业也应该及时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积极引进“互联网+建筑业”发展新模式。建筑业以往的工程承包模式存在项目搜寻成本高昂、耗费时间较长、交易环节繁杂等效率低下的现象。互联网与各种业态高度融合现象的出现,对建筑业传统模式的弊端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予以克服,为建筑业在新常态下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引入互联网,建筑企业在建材采购环节可以提高搜寻效率,最大程度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同时,通过各种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各方便于沟通交流,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有关信息,加速有关决策进程。

(二)建立和紧密企业间战略联盟

加强交流密切联系是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应有之举,其目的在于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效率低下和意外损失。密切企业间联系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建立企业间战略联盟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建筑企业一方面需要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必须抓住机遇扩大视野,主动与相关的大型企业、高校和银行建立战略联盟、通过联盟效应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多方合作强化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最终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提高能效减少排放探索低碳化道路

建筑业的低碳发展既符合国家的要求又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同时也是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追求。建筑业实现低碳发展一是要开发新能源,充实能源结构;二是要调整能源市场价格,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三是要建立企业低碳发展的奖励制度,降低能源消耗,促进行业的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洁琼.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发展路径分析[J].才智,2015(26):282—28—283

[2]阴宏敏,郭丽芳.人口红利消失背景下建筑业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J].建筑经济,2015(6):21—24

上一篇:提高初中化学复习效益的论文下一篇:提示语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