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论文题目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识字教学论文题目(精选9篇)

识字教学论文题目 篇1

设计理念:

以常见的姓氏作为识字内容,运用课件和教具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并向课外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究姓氏、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其中会写“李、陈、周、吴、杨、朱、何、胡、罗、姓”10个字。

2、初步了解中国的姓氏,激发学生探究姓氏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17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其中10个。

2、难点:激发学生探究中国姓氏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姓氏,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老师的姓名吗?知道的大胆地说出来。我姓什么?(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和名,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一个组的小朋友开火车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声地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大家好,我姓×。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识字7》,来认识一些常见的姓氏。(课件出示“姓”和“氏”),引导学生读准音,记清形。你在什么地方经常见到这个“姓“字?(作业本上、考试卷上)怎么记住它?(播放课件:百家姓的来历)

师解释“氏”:古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氏是姓的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了,可以混用。所以我们现在通常把这个两个字连起来说,读作“姓氏”。请同学们把这个词语读2遍。

二、朗读韵文,学习生字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姓氏谣,想不想读一读啊?请小朋友自己打开语文书88页认真读一读,要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哦。

2、同学们读的真认真!老师来考考大家刚才有没有认真读书,你们能不能告诉我:这首姓氏谣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姓氏啊?我们一起把躲在姓氏谣中的姓氏娃娃喊出来好吗?(课件出示韵文)

3、你们再和姓氏娃娃打打招呼吧!可不要叫错它们的名字哦!(学生自由拼读、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太棒了,把姓氏娃娃都读对了,现在,姓氏娃娃摘掉了头上的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如果能读对,蝴蝶就会把姓氏娃娃飞到你身边哦!

5、这些姓氏娃娃有没有你平时生活中就认识或熟悉的?(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人的姓氏中加深认识。)

6、瞧,姓氏娃娃它们排成了队,请你再来读一读。(课件出示韵文前四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标红,引导学生读出韵律和节奏,读出琅琅上口的感觉)。

7、看来这些姓氏娃娃难不倒同学们,你们都能把他们认出来,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

(播放歌曲:百家姓,中华情)

8、有几个姓氏娃娃又从队伍中出来了,要考考大家记住它们了没有。课件出示一类生字:“姓、李、陈、周、吴、杨、朱、何、胡、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记字形,如:形近字比较法、部件分析法、编字谜等。

(师引导:在生活中,人们互相认识首先是从认识对方的姓开始的。我们常常听到别人这样介绍自己的姓:你好,我姓刘,文刀——刘。你能用这样的方式介绍下面的姓氏吗?教师引导用编三字文的形式来记忆姓氏,如:木子——李,耳东——陈。口天——吴,古月——胡,人可——何,未撇儿——朱,弓长——张,双木——林,草头——黄,三横——王,子小——孙,木易——杨,双口——吕,立早——章,木土——杜。)

9、姓氏娃娃和你们玩得很高兴,他们想回家了,它们的家在哪儿啊?(出示田字格)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观察它们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0、师:人们常说,姓是人的第二张名片。我们在生活中,要写到自己姓名的时候很多,因此,我们一定要写好它。你们觉得这些字中哪几个字最容易写错或最难写好的?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教师范写“周、罗、杨”三个字,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里练写。

12、展示评价,小结。

三、了解姓氏,激发探究

1、刚才我们认识了20个常见的姓氏,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姓氏?

2、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不同的姓氏,其实,姓氏家族中的姓氏远远不止这些。我们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13亿人口,因此我们中国人民有着许多不同的姓氏。到底有多少呢?我国古代就有《百家姓》,《百家姓》的“百”并不表示一百,而是表示很多。《百家姓》中收录了504个姓氏,而且每一个姓氏都有它的来历,据1996年最新统计,中国古今姓氏有11969个。

3、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生谈,师引出:所以姓氏谣最后两行说?

生读——中华姓氏多,历史源流长。(师板书:姓氏多

源流长)

指导读最后两行,读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读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4、你想认识更多的姓氏吗?你想知道自己姓氏的来历吗?你想知道自己姓氏家族中出了哪些名人吗?这一切都可以在《百家姓》中找到答案。课后那你们去读读这本书吧!板书设计:

识字7

姓氏多

识字教学论文题目 篇2

关键词:识字,写字,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从平时的随堂听课与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 我们的许多教师对“识字教学”的内涵认识存在着偏差。往往把“识字教学”视为课堂甚至课堂中的一个环节加以落实, 狭隘的理解必然导致局限的教学行为, 势必导致课堂40分钟时间不够, 识字任务完成不了,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等现象。笔者认为:识字教学实质上应包括学生课前 (预习) 与初读课文时的自主识字,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集中识字教学时的学习, 学生学习文本过程中的再认识, 课堂生字书写时的再巩固, 课外学生自主识字的拓展等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有这样的认识, 将识字教学有机地落实在以上环节之中, 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时间紧, 任务重, 形式单一, 效率低的问题。

由于低段语文老师缺乏应有的识字教学的意识, 结果使有的老师认为在阅读教学前, 必须先进行识字教学, 为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扫清障碍。这样的错误认识, 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两种教学现象:一是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 集中出现全文的生字开展生字词教学, 再进行阅读教学。二是有些教师甚至完全将识字与阅读隔离开来, 第一课时集中识字, 第二课时集中阅读。人为地将识字与阅读分离开来, 使识字与阅读成了两张皮, 从而大大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一、真正将识字教学落实在初读课文阶段

在许多的随堂课、公开课中, 不管是观课者还是做课者, 似乎都将学生初读课文阶段作为一种形式, 而未真正达到初读阶段的学习目标。不管是哪位老师, 在这一环节都会出示类似于这样的要求: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或是要求学生想办法读准字音, 把课文读通读顺。这里的想办法其实包括:借助拼音、字典、同桌、老师等。但我们在观课与上课的过程中似乎都未能真正落实到位, 甚至于连初读的时间都不能保证便匆匆走过场。

因此, 教师在初读课文时要舍得花时间, 切不可走形式主义, 并利用这样的阶段全面加强学生自主识字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 建议我们的老师不要向学生布置任何操作性的任务, 比如要求学生用笔圈画出生字词, 标出自然段序号等。虽然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讲, 有一部分孩子初读时会有些困难, 但让孩子凭着自己的能力, 按照自己的速度阅读, 实际上既是一次自主认字的绝好机会, 又是一次复习巩固拼音, 借助拼音识字的好时机。如果在初读时班里的学生真正用嘴巴去拼了, 动手去查了, 扭头去问了, 那也意味着孩子具有了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 而且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老师不断去强化, 去引导, 使之成为习惯。当学生再读课文时, 教师可以再布置一些要求, 这样层层递进的做法, 既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性, 更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二、真正将识字教学统一到阅读教学过程之中

平时, 我们经常提及阅读教学中生字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笔者认为应该因文而异:假如有些课文情节变化比较明显,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整体感知, 在梳理课文内容后, 根据文本的情节变化出示字词;假如有些课文生字比较分散, 不好逐一呈现时, 可以以生字词的形式集中呈现, 以词带字;假如有些课文的生字恰好集中在一些重点、难点段落和语句中, 教师可以结合在引导孩子读通、读正确这些语句、段落时进行;假如有的课文配有情境图, 教师也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等形式来呈现。

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的基础上, 阅读教学时老师依然应该关注识字, 这是将识字教学有效化解提高效率的做法。因为很多单个汉字本身没有实际意义, 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产生价值和意义, 而且字义的教学更离不开阅读文本的语言环境。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文本具体的语境感知、理解和掌握生字词, 完全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 并通过字、词、句、文之间的联系, 建立起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从而达到寓识字于阅读中, 在阅读中达到进一步识字的目的。

同时,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 学生与生字的见面机会越多, 就越能增强孩子对生字的记忆。在阅读教学中, 让孩子充分诵读、品味、咀嚼汉字依存的书面语言, 实际上就是提高了汉字出现的频率。增加了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机会, 从而达到识记汉字音、形、义的目的。

三、重视课堂书写指导环节的有效落实

在平时的随堂课中, 有许多老师因为完不成教学任务, 经常将生字书写作为课外作业完成。而且为追求效果, 布置了大量机械重复的抄写, 由于缺乏监督与指导, 极易造成学生随便应付习惯的养成, 导致写字质量的下降。因此我们应该保证课堂中的书写时间, 课堂上除了做好识字复习巩固外, 在识字教学中还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让书写不再变成孩子额外的负担, 追求优质高效的效果。并务必重视、落实好以下环节:

1. 保证写字时间

保证课堂孩子书写的时间, 是孩子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提高书写质量的保证。在每一节课堂中老师要实实在在地完成教授生字的任务, 同时又要确保每节课有5至8分钟的写字时间, 让孩子在课堂上规规范范、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写字。

2. 明确写字要求

正确的写字姿势, 良好的书写习惯有利于调理身心、促进健康。我们不难从低年级的课堂中发现, 孩子写字姿势的准确率不会超过50%。大多数孩子在写字的前几分钟能坚持, 但到后来就坐不住了。

因此, 广大教师需要特别重视一年级孩子书写习惯的养成, 务必达到班级学生书写工具准备不充分时不开写;班级学生心不静、身不正时不开写;老师书写要求不明确时不开写。同时, 我们老师尤其要关注对孩子正确握笔姿势、写字姿势的指导, 要注重孩子学习看帖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把握生字的间架结构, 掌握基本笔画、偏旁部首, 打好写字的基础。

3. 重视教师示范

示范是写字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 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学生动笔之前, 通过教师的示范 (一次示范) , 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字、笔画等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 进而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使静态的范字动态化,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从一年级开始, 教师要尤其重视笔画的书写指导, 教师一开始让学生练习书写笔画时, 一定得重视书写技巧。学生开始学写第一个笔画时, 教学时间应放长一些, 直至学生掌握书写方法。只有这样, 学生学习其他笔画时才能触类旁通。

4. 加强巡视指导

在写前示范以后, 有些学生肯定还是掌握不好正确的书写要领。这时, 教师就得在课堂中加强巡视, 进行个别辅导, 这是一种极为有效地补充。由于是面对面, 甚至是手把手的指导, 学生对老师的示范 (二次示范) , 往往观察的比较清楚, 能较快地纠正自己的书写错误, 有效掌握正确的书写动作和书写要领。

5. 强化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孩子在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闪光点进行及时表扬激励, 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写字积极性。同时, 我们要在这一环节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对书写端正、整洁及坐姿和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 并让大家看, 让身边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二是要特别重视教师的矫正示范 (三次示范) , 在学生书写生字出现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时, 这时老师的范写比首次范写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这时的范写更具针对性, 同时老师在示范后要着重关注孩子的自我矫正,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矫正示范过程, 在此基础上学生重新练写, 其效果更佳。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学科, 识字不应只局限于课堂, 要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

针对低年级学生好胜心, 荣誉感极强, 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的这一心理特点, 采取让学生走出课堂, 在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识字的方法, 势必会有效激发学生课外的学习兴趣, 拓展他们自主识字的空间。如:小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 教师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对食品包装纸上的字进行识记;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看电视及阅读书籍中识字;在辨认多种电器、家具中识字。这些识记过程既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 提高识字量, 又可以有效促进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

优化识字教学 提高识字能力 篇3

一、激趣入情——在情境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学生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汉字学习变得更轻松、更主动。如在第一册《操场上》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在学生读“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些词语时,让学生边读边比划相应的动作,在情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进行归纳概括,之后进行“我做你猜”的活动。首先由教师做动作,全体学生猜;接着请一两名学生做,大家猜;最后同桌互做互猜……学生通过比划、观察,很容易发现“打球、拔河、拍皮球”都跟“手”有关,所以都是“扌”手旁;而“跳高、跑步、踢足球”都跟“脚”有关,所以都是“足”字旁。从中,学生体会到汉字的构字特点,自觉总结出一种识字方法。学生在长期不断地互相交流中,总结出汉字形体的一定规律,形成一定的识字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践所得对这些识字方法进行选择和完善,注意发现并运用,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高效地识字。

二、愉情悦性——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彩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他们活泼好动,充满童趣,注意力的集中持续时间短,而在识字教学中穿插运用游戏能很好地克服这一弊端。识字教学与游戏融合,学生淡化了学习意识,往往不觉得自己是在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如:有趣的贴字词游戏。如:教学《爷爷和小树》时,我把“爷、棵、到、给、穿、暖、冷、伞、热”拆开成两部分,写在卡片上,以四人小组进行组合赛,看看哪一小组拼得又准又快。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完成了学习生字的任务,丝毫不以学习识字为苦,反而兴致勃勃。另外,“摘苹果”“送信”“送字宝宝回家”“你读我找”等游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置身其中,师生之间、伙伴之间友好合作、互相尊重的气氛更为浓厚,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探秘究源——在创造中识字

探究识字就是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识字,初步寻找出造字规律,培养自主识字能力。如:学习“笔”字时,我不是直接出示生字,而是先出示一支毛笔告诉学生,这是我们老祖宗写字用的,和我们现在写字用的不一样,老祖宗根据它的样子创造了一个字,你们知道是哪个字吗,猜一猜?然后请几个学生说一说,到黑板上写一写,全班同学再议一议。在疑而不决之时,我再进行总结评价:“这支笔的笔杆是竹子做的,(板书‘竹)下面的笔尖是用动物的毛做的(在竹字下面写‘毛),然后再进行变形处理(将‘竹字的两竖擦短),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笔字(重新板书‘笔字)。”学生听后恍然大悟,纷纷称是。这样,学生不但亲身经历了老祖宗的造字过程,感受到创造的乐趣,还在无形中认识到汉字象形的造字方法,学会了又一种识字方法。学生在探秘究源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识字效率大大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

四、开源搞活——在生活中识字

教材中的“展示台”,就是可以开拓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识字空间,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教师可以这样开展“展示台”的活动:

1.利用校园环境,引导学生识字。

2.带领学生走出书本世界,走进生活世界,参观工厂、医院等,一边参观,一边识字。

3.积极引导学生收集商标、广告宣传标语,留心街道和单位标牌上的字。

4.利用影视、网络进行识字。

5.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进行识字,用好《小学生周报》《小学生拼音报》《小学生作文》等课外读物。

6.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每周一诗,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加文化积淀。

总之,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地识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了机械识记和死记硬背,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有效地巩固了识字教学的成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变革识字教学方式,突破识字障碍 篇4

一、注意方法和手段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引导学生去找寻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彻底变革原先呆板的生字教学模式,使一个个抽象、枯燥的汉字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牢记。

寻找规律,掌握方法——一个汉字往往是音、形、义的结合。它们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1、学习象形字时:我们把抽象的汉字与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教学“山”字,我们先让学生观察山峰的形状,再结合生字“山”进行比较。这样,借助图画,学生很快就记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能在自己的识字实践中初步运用这种方法,同时,他们的识字就变得轻松了。

2、学习会意字时:引导学生抓住“部件”,利用编故事或做动作来理解字义,记住字形。如教学“拿”字,让学生先做这个动作,然后与“拿”字中的“合”结合起来,就像一个人张开手取东西。学生很喜欢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而且加深了印象。

3、形声字的形旁多表义,声旁多表音。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识记一连串的汉字。如学习“晴”之后,我们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或生活中遇见的与它相近的字,这样,在学生面前出现了不少带有“青”的字(请、清、请、蜻、情)。

通过实践,针对汉字的构字特点,掌握造字规律,不仅能有效地便于学生识字,而且能使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深刻,降低回生率。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配配对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

二、重视复习与巩固

识字教学论文题目 篇5

-----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

[内容摘要] 人教版低年级语文实验教材倡导“多认少写,提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识字量比较大。而且这些字不仅要求在本课中能认读,还要求能逐步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这给我们的教与学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主动识字以达成识字教学的目标,我们有必要对识字教学的资源进行再开发和利用,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感受识字的快乐。就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充分享受课内资源;积极享用课外资源。

[关键词] 课内资源 兴趣 趣味性 培养 课外资源

人教版新教材低年级语文倡导 “多认少写,提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而单是第一册教材中的读写生字就有400个字,这么大的识字量,不仅要求在本课中能认读,还要求能逐步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这给我们的教与学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主动识字,我们有必要对识字教学的资源进行再开发和利用,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感受识字的快乐。

一、充分享受课内资源

传统的识字教学以反复诵读甚至书写及至熟记于心为主要手段,识字成了一项极其枯燥的学习任务。再加上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学习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充分挖掘课内各项资源,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让孩子乐于识字,首先必须要培养识字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识字情境,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识字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畅所欲言,所以老师应该着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设一种孩子喜闻乐见的大情景,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像朋友那样将识字内容、识字方法因繁就简地融入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中,孩子学习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菜园里》这一课时,就让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各种蔬菜,把教室布置成了一个菜园,入口写上了大大的“菜园”两字,就像芝麻开门那样,每个小朋友要进入菜园必须先要叫门-----“菜园”,进入菜园后,到每一种蔬菜旁边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蔬菜,再认一认、记一记蔬菜名,一一对应记牢后可以挑选喜欢的蔬菜搬到自己“家”,然后老师举卡片,小朋友快速读出,并举起相应的蔬菜,接着用自备的词条卡给它们贴上名字小标签,最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各种蔬菜的颜色、外形等特点,随机识记其余生字。小朋友个个学得兴趣盎然,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就记住了本课生字,识字效率大大提高。

2、发掘教材蕴涵的趣味性,引导孩子乐于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了教学的第一目标。怎样让孩子乐于识字,能主动识字呢?

(1)看图讲故事,随机识字。

人教版新教材是一套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材,每一课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能够极大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于是我先让孩子看图说话、讲故事,再随机出示孩子故事中出现的一些字词,引导识记。如:第4课,13页,情境图中出现了“大米、土地、马、兔”几个词语,要求学习其中五个简单的汉字。我先让孩子观察画面,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有一匹马,驮着一袋大米在路上跑,旁边有一块块土地,不知什么时候,米袋破了一个口子,大米漏了出来,洒在大路上,兔子看见了,急急地追上来……”随着故事,我随机出示了“马、大米、土地”这几个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把它们与故事联系起来,很快就记住了。(2)利用造字规律,集中识字

汉字的造字方式主要有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帮助孩子了解一些汉字特点,了解一些汉字造字的规律,将能极大地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拓宽孩子的识字空间。如《口耳目》是一课象形字,我先出示象形文字,让孩子猜猜这是什么字?然后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孩子恍然大悟,接着不失时机地出示相应的汉字,并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造出这个字的。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想学吗?最后,在学完这课生字后,孩子们不但牢牢地记住了这些生字,还找到了一些文中没有的象形字,相互交流,大大丰富了本课的识字内容。《日月明》是一课会意字,三字经式的构文方式不仅使孩子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对孩子记忆字形,理解字义都非常方便,课后,我又组织了“当当小作者”,再编一篇这样的文章,孩子为了要当小作者就多方收集这一类的字,这不,又多认识了很多会意字。

(3)设计多种游戏,优化识字

机械化地教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厌烦,特别是低年级同学,好动好玩,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而语文识字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得以巩固和熟练。所以,在教学中,利用生字的组成特点,可以采用编故事巧记字形,如“夜”字:天黑了,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有一个人闭上了眼睛休息了。可以采用猜字谜或者编字谜的方法识字,如“告”字:一口咬掉牛尾巴;“闪”字:门里有个人。可以编口诀记忆,如“游”字:水里有个姓方的孩子,头上带顶帽子。可以编顺口溜识字,如“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还可以设计闯关游戏,走迷宫游戏等进行学习巩固识字。

(4)利用教材资源,拓展识字

教材中除了每课规定要求识记的字外,还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拓展识字,如《语文园地一》的“把认识的姓涂上颜色”,在学生涂完认识的姓后,可以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认识其他一些姓,再找出本班同学中的其他姓,请其主人教大家认识。园地中的古诗《咏鹅》是小朋友早就背得滚瓜烂熟的了,读背没有问题了,我们就可以把精力多放一点到识字上,在识字的同时了解了字义,也有助于诗意的了解。

3、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孩子随机识字

我们知道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语文识字也一样,字与字之间总有着很多的联系,如果能利用旧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识字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随机识字,如在教学《哪座房子最漂亮》时,让学生想办法记记“们”,有的说:“门字加上单人旁。”有的说:“门外站个人。”我在肯定了孩子的方法后,又出了几个字谜:“门里有个人。”“门里有张嘴。”“门里有个太阳。”“门里有只耳朵”……让能猜的同学写到黑板上来,学生一一写出了这几个字,我们就在愉快的猜谜中记住了 “闪、问、间、闻”。实验证明,在有意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即意义识记),由于有思维活动的参与,其识记效果远胜于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

4、重视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孩子识字能力

一年级上册全书要求认字400个,写其中的100个。据统计,这400个字的覆盖率可以达到小学生常用阅读材料中的50%左右。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1)在预习中读准字音。这一环节是孩子自主识字的过程,可以指导孩子读准字音,先读读生字条中的字,认识的旁边打个小五角星,不认识的去文中圈出来,读读上面的拼音,记住字音,然后再去读读生字条中的字,会读了,把拼音朋友请来,写在字的上面,以便巩固。

(2)在教学中巩固字形。经过课前的预习,课堂教学时,老师再有意识地问问“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组织大家汇集好的记忆方法,集思广益,学习互补,可以巩固字形的识记,掌握最佳识字方法

(3)在阅读中理解字义。阅读并不是单纯的朗读,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从而强化识字。如在教学《雨点儿》这一课时,“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我问孩子:“雨点儿是怎样飘落下来的?”孩子们无法单纯用言语表达清楚,他们借助了手势、动作,明白了雨点儿是随风轻轻落下来的,从而强化了“飘”字“风字旁”的记忆。同时,我问孩子“小船漂在水面上”,能用这个“飘”吗?答案当然是不能了。因为小船是漂在水面上的,要用“三点水”的“漂”。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飘”和“漂”,而且理解了意思,区分了用法,同时又强化了字形的识记。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提高了汉字学习的效率,增加了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二、积极享用课外资源

人教版语文新教材在识字方面的突出特点是鼓励学生自主、主动地到课外识字,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在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因此,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课外识字的途径。

1、在熟悉校园中识字

一年级小朋友刚刚进入小学,对于学校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好奇的,我在带领孩子熟悉校园时有意识地教孩子指读校名、班名、办公室等处的室牌名,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识记一些字,也给学生的自主识字指点了一条途径。第一个星期,我还教小朋友识记了各个任课老师的姓,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2、在与同学交往中识字

进入一年级,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新的,怎样让孩子们尽快认识呢?我又找到了一条识字的途径,我在每个同学的桌角上贴上了他的姓名标签,让小朋友在相互的询问、介绍中识记同学的名字,并承诺请认得最多的小朋友帮老师发作业本,没想到孩子们的认字热情出奇的高,不到一星期,有些小朋友已经能认得所有同学的姓名了。

3、在生活环境中识字

课外识字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课内识字的延续,如在学完《自选商场》后,我让学生跟随着家长去自选商场(超市)购物,请教家长,认读商品名称,剪贴商品包装,认读包装上的字;学完《在家里》后,请爸爸妈妈帮忙,给家里的物品贴上名字标签,让孩子对照实物,认读名称,在有意与无意间,就记住了一些字;路边的标牌也是孩子识字的好资源,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坐在妈妈自行车上,有意识的读读这些标牌名,既能增加识字量又能对已学的字进行巩固;形形色色的商业广告也为学生提供了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识字环境,许多琅琅上口的广告词深受小学生的青睐,我引导学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请家长帮助摘录广告词,学习广告词中的一些字词。

4、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课外读物是比课本更广阔的识字教材,读这些读物时,孩子比课本有更浓厚的兴趣,又没有作业负担和思想压力,精神是愉悦的和放松的,教师、家长如果组织得当和善于鼓励,孩子从中所识的字可能比课本还多。

一年级小朋友经过大概七个星期的拼音学习,已经至少认识了70多个常用字,能借助于拼音阅读一些简单的课外阅读,这时我就开始布置一些阅读作业,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定量的课外读物,可以是古诗、儿歌、谜语、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及儿童图书报刊等,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拼读音节,也可向父母请教,逐步养成自主识字的好习惯,并要求家长记录每天的阅读字数,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识字的目的。这也和新课标的要求一致:“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尽管新教材第一学段的识字任务相当的重,但如果教师能合理开发识字资源,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并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让学生乐于识字、善于自主识字,让学生在快乐的识字中成长!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识字教学论文题目 篇6

识字教学,是我们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生字词,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大环节,每课为此专门耗时少则七八分,多则十几分,似乎已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可是,如果不单独安排教学生识记字词这一环节,结合课文教学,那又会影响到全篇教材连贯地理解,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冲淡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活动。那能否将阅读与识字有效的结合呢?在思考中,我找到了教学二者的相融点——多读。众所周知,阅读教学需要多读,在一次次有层次的不断深入的读中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识字教学也能在多读中得到解决:在读中初步感知字形字音,在读中逐步巩固加深记忆同时理解字意。那么,如何在阅读中不留痕迹地进行识字教学,既能带学生在投入的读中感悟文情,又能在反复的读中有效识字呢。我就《雨点》一课做了尝试。

一、创设童话情境,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多读” 。“一遍读要有一遍读的要求”,每遍读对孩子提出要求,这很简单。但是每遍读,都能让孩子兴趣盎然地读、身心投入地读、发自内心需要地去读、用自己生活经验去碰撞文本……让读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这一点却很难。

我回忆起以前如此教学儿歌时采用一句句的读。教学第一句时,孩子们的注意力还能够集中,读书能够表现得兴趣盎然。教学到第三、四句时,孩子们就很难集中了,对读书的兴趣也可能就荡然无存了,是一种完全在教师命令下的读。

本篇韵文简捷明快,朗朗上口,不易读错。《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第一点要求便是“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将这四句儿歌的感情朗读指导整和在一个情境中,运用何种手段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是我上好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伊始的第一遍读,我便用语言创设一个童话情境“有一天,云妈妈对她的孩子雨娃娃们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要自己到外面美丽的世界去看一看吧!’小雨点们笑着跳着离开了妈妈?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读一读儿歌吧。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会的字拼拼拼音多读几遍。”让孩子在童话情境中读儿歌,整体感知,感受阅读的兴趣。在突破教学难点,品味赏读这一教学环节,我设计了三遍读,每一遍读,都将读书任务融合在童话故事中,让孩子乐读书而不疲。三遍读我是这样设计的,师讲故事情境描述:“咱们帮助雨点娃娃们分别找到了他们想要去的地方,他们纷纷邀请老师去他们那儿去做客。去谁那儿好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儿歌。看谁能通过读打动老师去他想要去的地方。”在学生自由品读,边读边想象之后,指名读自己最喜爱的一句。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美读。最后,老师再次激趣:“听了小朋友们读,老师觉得那些地方都很好玩。还是老师自己读一遍拿定主意吧!小朋友们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看看到底哪儿最美!”然后老师范读之后,学生再次齐读与文本产生共鸣。

童话让儿歌内涵丰富起来。孩子在读儿歌过程中,不只是习得语言,陶冶情操,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人文底蕴。

二、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多种方法识字。

字不离词,只有理解了词义,掌握了词汇,才能识好字。因此,在读文理解中,只要不打断学生理解文情,尽量多的给学生创造读词的机会,也就给学生多创造了识字的机会。

1.学生初步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在初读中初步感知生字的音形。

2.借助简笔画和老师语言的描述再现“池塘、小溪、江河、海洋”情境,帮助孩子融入情境中,在读中认识事物,了解生字的实际意义使生字富有了活力。

3.在反复读中,形成语感。在情境中感悟雨点四种不同形态的词语,体会“睡觉、散步、奔腾、跳跃”的心情时,进一步巩固了生字字音字形。

4.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提升识字效果。

(1)动起来,让身体参与体验。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们的眼中,“睡觉、跳跃”等就是一串跳动的语言。孩子们读到时,便会情不自禁做这些动作。其实,不但这些词如此,即便“池塘、小溪”等熟悉的事物,在孩子们的心中,也可以用一些动作把他们表现出来。

(2)模仿起来,用自己的声音参与表达。“江河”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孩子们不但用动作,还可以用声音来表达自己对“江河”的认识。

5.全面真实的检查。

在多读之后,加大学生识字的难度,把生字脱离具体语境,检查识单字。为了解决班额大,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识字情况的难题,我让同位合作互相当小老师检查生字卡,一举多得。最后,根据学生检查情况,将有难度的生字重点指导记忆。扎扎实实的巩固识字

三、巧妙分散难点,指导写字。

教学中,为了给写字教学打好基础,我还在教学中渗透了“海洋”一词的笔顺指导。在最后的写字教学中严格要求,准确地示范。按照“观察、范写、练习、反馈、再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给学生扮演教师角色的机会,让他们充满主动性地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形体、笔画,准确把握笔画的位置、字体的大小,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识字教学论文题目 篇7

关键词:识字教学,高效,美感,情境

加大识字量, 多认少写, 使学生能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识字, 以便及早地进入汉字的阅读阶段, 是课改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趋势。但目前, 识字量太大, 语文课时又少, 识字教学任务繁重, 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非常棘手的问题。工作在一线低年级的语文教师, 我们都有一个同感那就是在识字教学中总绕不出“蜻蜓点水、匆匆而过”的现状, 流于形式的识字教学少有用心打磨、精雕细琢, 难以给孩子的后续学习提供动力基础。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轻松地识字, 切实提高识字效率?

一、展示美感, 领悟底蕴

中华汉字, 生动形象。传播文明, 盖世无双。连缀成句, 抑扬顿挫。它们不是僵硬的符号, 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看到“太阳”这两个字, 你能感触到热和力, 而望见“月亮”, 眼前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漂浮感, “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 “哭”字一看就像流泪。一看到“丑”字, 你就感到不舒服、不喜欢, 当你写下“人”这个字的时候, 不禁肃然起敬, 并为祖先的创造赞叹不已……

与外国文字相比, 中国文字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字体之美主要表现在:

1. 字形华美。象形字和会意字是中国文字的基础, 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逐渐增多的字体中仍然潜存着,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 书画同源, 汉字具有极强的绘画美、艺术美。中国的书法字体, 各具特长:篆书隶书, 古色古香;行书流畅, 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 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 而成为表达美感的工具。

2. 音韵和美。汉语基本上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字字独立, 而每一字都有不同的四声, 读起来抑扬顿挫, 富有音乐性。加上有双声、叠韵的运用, 就更加增强了语句的音乐性。

3.意境优美。汉字又整齐又灵动, 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最能体现汉字魅力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 有许多意境优美的诗句, 短短几句话, 几十个字, 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相融。如“茅屋低小, 溪上青青草……”通过对汉字美的展示, 可以使学生增强对汉语的自豪感, 增强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更加自觉地学习汉语言文字。

二、丰富情境, 拓宽途径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中特别要注重识与用的结合。要创设丰富多样的识字情景, 拓宽识字途径, 加快他们的识字积累, 为尽早进入阅读阶段打基础。

1. 认识同学, 姓名中识字。班里有37个孩子, 他们的名字各不相同, 加起来也有100来字, 且这些字很多是不常用的, 把这些字识记了, 不就是一笔丰富的识字资源吗?于是我把每个孩子的姓名打印出来, 贴在他们的桌角, 课间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名字, 互相认字。回家后让家长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自己记忆, 无形中学生就认识了很多字。同时学生在相互识记姓名中, 相互当小老师, 把自己的名字教给同学, 又能分享成功的喜悦。在随文学习这些字时, 学生的印象会特别深刻。如“黄宇鑫的”的“黄”、“李爱国”的“国”、“许智梅”的“许”“梅”、“江金燕”的“江”、“金”、“燕”、“许林波”的“林”等汉字学生已经认识了, 学习时他们就会说这是谁名字里的字, 减少了教师教的时间, 为学习其他的字提供了时间, 一举两得。

2. 留心物品, 识记品名。如门、脸盆、桌子、电视机、电脑、电风扇、取暖器等, 建议家长在上面贴上字卡, 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现在的孩子见过或使用过的物品很多, 如果让他们收集一些包装盒 (袋) , 如“可口可乐”、“娃哈哈”、“旺旺雪饼”、“优卡丹”、“王老吉”、“果粒橙”等,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家长教认、同学互帮, 也可以认识不少的新字。在这个过程中, 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接触了一种良好的识字途径, 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精研方法, 提高实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如果课堂是一个舞台, 那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 真正的参与者、学习者、展示才华的人, 应该也只能是学生。

(一) 常规方法, 夯实基础

1. 形象识字法。例如学习“目”字, 可让学生摸摸眼睛, “口”表示眼睛, “二”是两只眼睛, 所以有两横;而“日”字, 因为太阳只有一个, 所以是一横。再如“雨”字, “一”表示天, 再看“冂”多像房子, 天上下雨, 小雨点在房檐上“吧嗒吧嗒”往下滴, 教师适时点字中的四个点。

2. 编顺口溜法。如“大口里面装小口”是“回”字;又如“朝”字, “上十对下十, 日头对月亮”。

3. 借助字谜法。如“山上山——出”。再如: “牛走独木桥——生”, “1+1不等于2——王”、“大雨冲倒一座山 (雪) 等。

再如, 加减法、象形法、点睛法等等, 都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取得实效。

( 二 ) 创新方法, 激发热情

1. 情境表演法:有些汉字可以让学生通过动作予以展现。或一人表演, 或多人组合。如:教“看”字, 可让学生把一只手放在眼睛上方向远望。让学生了解到“看”由“手”和“目”组成。教学“跳”字时, 老师就地一跳, 学生立即记住了“跳”字是“足”字旁, 跟脚有关的从下而上的动作。

加强识字教学 提高识字效率 篇8

关键词:语文;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32-01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还就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小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识字的效率。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效率进行了长时间的有益探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本来就容易分散,加之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讲课时,必须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挂图等),帮助并促进学生识字。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不断创新探索识字方法。如教“踢”、“拍”等字时,可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还可以结合儿歌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如第三册《语文园地四》中“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朗诵中对“包”字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记,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二、在语境中识字

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在语境中识字。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所以,对所学的字可以让学生多组组词,多说说话,通过组词、说话,让这些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再现,以达到复习、巩固目的。

三、找好范字,归纳特点

在小学低年级,有时一课时要求掌握的生字达到十多个,如果每个字都要一笔一画地指导学生写好,在课堂上就必须花很多时间,这样既耗时又费力,有时甚至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写字指导时,可以找最典型的、具有普遍意义并能提示汉字结构规律的字,使学生练后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中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及结构特点。

比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可以把课文中的字按结构分类,重点指导比较难写的字。指导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如指导学生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让学生观察字是左窄右宽,还是左宽右窄,这样注重细节训练,才能把汉字写规范,写美观。

四、在生活中识字

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在课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漂亮的招牌、广告牌等,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这些东西,让他们在平时的逛街玩耍当中随意地欣赏,深入其中,去探讨里面的一些知识,培养识字的兴趣。

从这一点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当老师,特别是我们的学生家长,在平时陪孩子玩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看到一个大的广告牌,问问孩子上面是什么字,你觉得什么地方好看,要你写你会怎样写等等,这是一种信手拈来的事情。对于能在生活中识字的学生,老师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学生:“你真会识字,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习识字,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做识字的有心人,就一定会成为一个识字大王。”学生听到老师这真诚的鼓励,从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就会极大的增强自主识字的决心和信心。于是,自主识字的愿望就更加强烈,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他们主动在家里、街上、商场等生活环境中识字,从而增加自己的识字量,感受识字的乐趣和收获。

五、勤写勤练,养成习惯

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我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课,每当写字课时,我便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带头练起字来。并且注意指导学生书写,及时纠正书写中的各种错误,提高练习效果。对于学生写得好的,在教室后面的“学习乐园”中进行展示。此外,学校每学期都举行写字比赛,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六、查评到位,总结提高

及时地经常地做好学生习字作业的检查与评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从数量上保持天天练习,从质量上要求练得好、练得到位。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作重点指导,强化训练。对全体学生来说,每周有一个训练目标,按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训练要求。检查评点时,抓住普遍现象与最突出的缺点,指导纠正,必要时作面批面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地提高。

识字教学论文题目 篇9

识字三中要求会认“雾、霜、朝、霞、夕、蝶、蜂、碧、紫、千、李、杨、秀”13个生字,其中“霜、朝、蜂、紫”是平翘舌音后鼻音,学生读准字音是重点;朝是多音字;朝、碧、夕、秀,这几个字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从而更好地识字,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来识字。

一、自主识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出示这13个生字,让学生自主在哪里见过这些字,比如电视上,故事书上,商店门面上等等,根据学生发言情况颁发“识字小能手”,无处不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时时有语文、处处学生字的意识。

二、让学生自主畅谈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换一换等,分别记住了哪几个字。

三、学生自由组词,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四、教师重点指导。

1.偏旁识字。

“霜、雾”都有雨字头,都和天气有关;这里还有两只可爱的小虫子“蜂、蝶”。

2.谜语识字。

碧--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朝--十月十日。

3.编顺口溜。

木子李,禾乃秀,雨相霜

4.重点字形字音字义的指导。

五、做游戏巩固。默契1+1。

1.一个同学闭上眼睛,另一个同学说字义或字形特点,闭着眼睛的同学猜是哪个字,如:这个子表示颜色--紫;多的一半--夕等。

2.一个同学背对黑板,另一个同学做动作让他猜。

上一篇:四年级学困生工作总结下一篇:江苏省教师资格证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