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读后感:读金锁记后的心得体会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二读后感:读金锁记后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

初二读后感:读金锁记后的心得体会 篇1

此书是她在1985年前后于《中国时报》等报刊专栏发表的杂文集。看了此书,发现原来大陆如今面临的重重道德、政治、环境、教育、人文、社会问题,三十年前的台湾统统遇到过。当年的台湾也是一样,党禁报禁,人人明哲保身、不关心时事政治,年轻人的梦想就是出国离开台湾(正如我们现在的口号“少壮不努力,一身在内地”),环境污染严重,有毒食品,教育畸形,等等等等。可是三十年后,如今的台湾,好多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即使少数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朝着解决的方向前进。

所以,我是不是可以乐观地希望,同样的问题,同样是中国的社会,我是不是可以天真地认为,数十年后的大陆,这些问题也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呢?

初二读后感:读金锁记后的心得体会 篇2

我抬起脸,把那本书捧起来,贴在怀里。阳光于是顺着外套,爬上胸口,潜入了心里。天地之间,有了光亮。

像所有皆大欢喜的小说结尾,我振作了起来,这之中包含了许多老师和朋友和父母的劝导,而那本书的力量,终于还是让我震撼了。我开始读外国诗了,尤其是普希金的。我喜欢他行云流水,不加雕饰的自然,喜欢他诗歌中透出的明媚阳光,喜欢自己的心被他的热情燃烧,喜欢自由和爱情,青春和生命的舞蹈。

没有人会认为普希金的生命历程是幸福的,正如没有人可以否认他的伟大一样。他短暂的一生,充斥着太多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夹缝里尴尬地挣扎。沙皇仇视他,贵族排斥他,妻子无法理解他。可天才,终究不会寂寞。有如一头高傲的狮子,撇开囹圄,无视阴霾,他举起太阳,把光明撒到人间,撒到人们灰暗困惑的心灵里。

读《金锁记》有感精选 篇3

以前,我以为自己是极没有文学上的一点点爱好的,翻阅民国才女萧红的《呼兰河传》已经几个星期有余,薄薄的一本册子老是无法一鼓作气地看完它,对萧军的《八月的乡村》也是逼着自己努力地把它看完,最后也都是不了了之,直到遇到了张爱玲,我才知道自己的真正爱好所在。我常常在想:为什么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到真的拿来自己读时却老是读不下去,今天,我找到了答案。

去看自己真正想看的而不是别人推荐的,文学需要的是共鸣,只有自己才真正了解自己,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家和作品,然后享受在其中。

于我而言,张爱玲的作品能够吸引我打动我,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心灵的触动吧。《金锁记》就如它的名字一样,讲的是一个被金子的枷锁牢牢锁住30年的七巧的故事。这是一个十分可悲又极其可怜的妇女,她牺牲了自己的前半辈子,为了金子,她嫁给了一个她从来就不爱的残疾少爷。又在后半辈子亲手用他沉重的金枷锁劈杀了许多人,包括她的儿女。对于七巧,我对她的憎恶是多于同情的。她不会允许别人有半点机会来骗取她的金子,因此他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也把儿子长白、女儿长安的幸福葬送。这是一个积极变态而极度疯狂的人,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守在家里,竟然让他吸大烟,女儿得了病不请医生而让大烟来减轻其痛苦。这样的一个人简直不配为人父母。她自己没有修养、性情放荡一生为人所不齿,却活生生的女儿培养成了另外一个自己。她用一张刺刀般利嘴和匕首一般刺人的声音毁了一个又一个个的人。儿媳芝寿、女儿长安…哪一个不是在她的尖酸刻薄、无事生非而又藏不住事的嘴中逐渐走向死亡,不死也送了半条命。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她是一点也不懂得,自己得不到的幸福她似乎想让全天下人都别想拥有它。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三十年前的人也已经死了,可是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完不了”。小说的最后弥漫着悲剧的气氛,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可想而知悲剧还将继续,还会有更多的人在黄金的枷锁中丧命。

读史记后的心得体会 篇4

在《史记》的二百五十八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的是《项羽本纪》。西楚霸王项羽小的时候,学什么都坚持不下来,但天生勇猛,又有远大的抱负,连秦始皇都看不起,还口出狂言要取代他。事实证明他是天生的英才,项羽带着江东的8000子弟兵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大败秦军。在安阳夺帅,还有赫赫有名的破釜沉舟的大战,都很好地证明了项羽的神勇。可惜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后,项羽不听亚父范增的话,在鸿门宴放走了刘邦,为今后的失败做下了铺垫。后来,项羽分封十八个诸侯国,自立为西楚霸王。好景不长,击杀义帝之后,诸侯王纷纷自立,刘邦崛起。导致了后来项羽霸王四面楚歌,到乌江自刎,令人惋惜。

项羽或许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领袖,但他是一个勇猛,重情重义的武将。这是最让我热血沸腾的原因,在尔虞我诈的封建时代,能出这样重情义的英雄,是难能可贵的。就是因为他的重情重义,才能使江东8000子弟兵为他出生入死,还收获了虞姬的芳心。四面楚歌中,项羽慷慨悲歌,虞姬伴着项王的悲戚歌声拿起宝剑起舞,最后挥剑自刎。这种场面令我动容,他明明可以渡过乌江,那里有千里土地,百姓几十万,可以称王,但他不要,因为他带了8000子弟兵出来,没有一个活着回去,他觉得心理惭愧,无脸回去。一代霸王,就这样在乌江自刎了,在他的心里,不做霸王可以,对不起自己的兄弟,对不起江东父老,不可以。为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执着,可以连命都不要,这悲壮的场面,令人震撼,成为绝唱。

上一篇:《落叶》教学反思下一篇:社区妇联年初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