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管理课后答案(精选8篇)
资料:某市财政2014年发生下列有关收入的经济业务:
1.收到国库报来预算收入日报表,列示当日营业税收入360000元; 借:国库存款 360000 贷: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收入-营业税 360000 2.收到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以及所附凭证,列示当日一般预算收入为负数50000元。
借:国库存款 50000
贷:一般预算收入 50000 3.某县财政收到县支库报来上年“预算收入日报表”,列预算收入132000元已收到。
上年度旧账会计分录:
借:在途款 132000 贷:一般预算收入 132000 本年度收到会计分录:
借:国库存款 132000 贷:在途款 132000 4.收到国库报来基金预算收入日报表,其中农牧业税附加收入250000元,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收入60000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00000元。借:国库存款 610000 贷:基金预算收入-农牧业税附加收入 250000-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收入 60000-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300000 5.收到国库报来一般预算收入日报表,其中增值税56000元,个人所得税24000元。
借:国库存款 80000 贷: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增值税 56000-个人所得税 24000 6.收到旅游发展基金收入190000元; 借:国库存款 190000 贷:基金预算收入-旅游发展基金收入 190000 7.收到水资源补偿收入270000; 借:国库存款 270000 贷:基金预算收入-水资源补偿收入 270000 8.收到国库报来的上年度铁路建设附加收入51600元; 上年度旧账会计处理:
借:在途款 51600 贷:基金预算收入-铁路建设附加收入 51600 本年度收到会计分录:
借:国库存款 51600 贷:在途款 51600 9.基金预算收入在银行的存款利息收入10000元; 借:国库存款 10000 贷:基金预算收入-利息收入 10000 10.年终,假定“基金预算收入”账户贷方余额1580000元。借:基金预算收入
贷:基金预算结余
第三章 财政预算支出和结余的核算
1、某市财政局根据核定的预算,总会计开出拨款凭证,将挖潜革新改造资金500 000元拨入市机电局。
借:一般预算支出—挖潜革新改造支出 500000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500000
2、某市财政局总会计开出拨款凭证,拨付价格补贴款800000元。借:一般预算支出——价格补贴 800000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800000
3、某市财政将上月预拨市水利局的防汛费30万元转列本月支出。借:一般预算支出——防汛费 300000 贷:预拨经费——水利局 300000
4、收到市财政局基本建设财务处的拨款月报,列示市教育局基本建设“银行支出数”50000元,转列支出。
借:一般预算支出——××基本建设支出 5万
贷:基建拨款 5万
5、上年已列其他支出的某单位经费80000元,经查不应由预算资金支付,通知收回,款项缴回国库。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80000 贷:一般预算支出——其它支出 80000
6、某市财政拨付文化建设费支出2万元。
借:基金预算支出——文化建设支出 20000 贷:国库存款——基金预算存款 20000
7、年终,将“基金预算支出”进行汇总,共计120万元进行年终转账。借:基金预算结余 1200000 贷:基金预算支出 1200000 第四章 财政资金调拨与往来款项的核算
1.收到上级省财政一般预算补助400 000元。借:国库存款 400000 贷:补助收入 400000 2.收到所属某县财政按财政管理体制要求上解的一般预算收入250000元。借:国库存款 250000 贷:上解收入 250000 3.收到省财政基金预算补助200 000元。借:国库存款 200000 贷:补助收入——基金预算补助 200000 4.为了平衡一般预算收支,从基金预算的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中调入结余资金300000元。
首先,反映一般预算资金的变动情况(收款的一方)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300000 贷:调入资金(收入)300000 其次,反映基金预算资金的变动情况(付款的一方)借:调出资金(支出)300000 贷:国库存款——基金预算存款 300000 5.收到省财政局返还的预算收入25万元。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250000 贷:补助收入——税收返还 250000 6.将所属甲县多解的收入款8000元退回。借:上解收入——甲县 8000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8000 7.向所属某县财政拨付财政专项补助450000元。借:补助支出 450000 贷:国库存款 450000 8.将原借给某县财政周转调度的款项250000元转作对该县的一般预算补助。借:补助支出 250000 贷:与下级往来(资产)250000 9.根据基金预算向所属某县财政拨付基金预算补助150000元。借:补助支出——基金预算补助支出 150000 贷:国库存款 150000 10.年终结算中按财政管理体制规定应上解省财政款项400000元。借:上解支出 400000 贷:与上级往来(负债)400000 第五章 专用基金、预算外资金和国有资本经
营资金的核算
某市财政局2014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1月20日,根据有关文件拨付粮食部门粮食风险基金30万元。借:专用基金支出——粮食风险基金 30000 贷:其他财政存款 300000 2.3月15日,收回专用基金支出共计10万元。借:其他财政存款 100000 贷:专用基金支出 100000 3.4月3日,收到预算外收入15万元存入财政专户当中。借:财政专户存款 150000 贷:一般预算外收入 150000 4.4月25日,收到转让国有股权收入45000000元。借:国库存款 45000000 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45000000 5.5月20日,将预算外资金中拨出150万元调入一般预算资金。首先,反映预算外资金的变动情况(付款的一方)借:政府调剂支出 1500000 贷:财政专户存款 1500000 其次,反映一般预算资金的变动情况(收款的一方)借:国库存款 1500000 贷:调入资金-一般预算调入 1500000 6.年终,汇总全年专用基金支出60万元。
自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 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剧烈, 中国市场也受到一定影响。对于金融业刚刚发展的国内市场, 尤其是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地方金融, 怎样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 且经济尚未发生巨大波动的这段时期, 增强地方金融管理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 在新时期为未来平稳经济发挥更大作用。现地方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金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都值得众多金融经济研究者思考。笔者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及我国地方金融发展状况, 对我国地方金融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以期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国经济提供借鉴。
1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国经济发展形势
自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 我国金融业也受到一定冲击。对于金融市场发展并不完善的国内地方经济金融来说, 在此次金融风暴中, 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在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下, 地方金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但这同时也是一次新的机遇。
在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关于全球经济的研究中,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全球经济大幅度衰退的大背景下, 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市场动向和金融发展方向势必引起众多关注。面对现阶段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只有看清局势、找准方向、权衡利弊、慎重决策, 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飞跃。
在后危机时代, 经济发展趋势会逐渐发生变化:其一, 发达国家储蓄资金增高、消费额减少。其二, 新兴市场经济飞速发展, 即发展中国家经济地位急速上升。其三, 回归实体经济, 减小金融危机影响和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其四, 低碳环保式经济发展壮大。其五, 国际化趋势加快。
在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下, 我国经济必然会做出一些调整:其一, 企业进出口比率的变化, 出口额的大幅度缩水, 要求企业向精加工、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方向发展。其二, 创业型经济急速发展, 第三产业的形成, 要求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其三, 生产要素的转变, 减少通过消耗自然资源获得的经济增长, 提高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来带动经济增长。
中国的金融业在金融一体化的浪潮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深入改革, 不断扩大发展, 一直保持基本稳定。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明显不够成熟, 金融结构并不平衡, 国内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内金融业如何在现阶段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同时实现国家对金融发展的要求, 是现阶段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2 现阶段地方金融现状分析
地方金融, 主要是为当地居民或地方企业提供服务的。包括三类机构:A.地方正规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B.地方准金融机构, 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C.其他地方性机构, 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社、农民资金合作社等。这三类地方金融业的发展并不同步, 秩序性也依次减弱。随着近几年全国性的金融业的全面开放, 地方金融业急速发展, 各类机构不断涌现, 但由于地方金融机构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 无法实施城市化金融市场监管, 造成了地方金融业管理的混乱。
现在地方金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各地方金融机构、同地方各类金融机构各自为政, 造成地方性明显, 使得吸纳来源广泛的外来资本困难, 不利于地方金融的发展壮大。另外, 地方金融机构对外借贷利率过高, 借贷方式单一, 这些都不利于吸引外来资本和零散资金的注入。其二, 地方金融机构的秩序混乱。城乡差异或地方差异, 导致某些金融管理制度, 在地方金融机构中并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规章制度设置不甚合理, 这些都不利于地方金融在面向本地居民和当地企业时发挥作用, 对当地经济产生更深影响。其三, 地方政府过多干预。地方金融机构在地方上建立并实现运转, 必然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协助, 但是地方金融中政府主导现象严重, 或者地方政府利用行政管理职权, 成立金融办, 并授予金融办职权主导当地金融机构运作, 如上海和宁夏等地, 这不利于实现地方金融业的市场化。在地方政府主导模式下, 应规范政府职权, 明确政府干预方式, 避免政府干预金融机构内部具体操作, 影响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信用度和调控能力。其四, 地方各级部门、各类金融机构之间无法实现协调统一。各级地方金融机构之间, 联系不够紧密, 内部各级监管部门责任分工不明确, 各机构之间交易手续繁杂、工序繁琐, 无法适应高速的金融业的发展, 不能实现统筹规划, 促进地方金融更深层次的发展。
3 后金融危机下地方金融管理问题的研究
在后金融危机下, 我国金融业面对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国际市场影响下, 国内金融业高速发展, 全面开放, 地方金融业纷纷增加融资, 提高经济影响力。但在现行金融制度下, 地方金融管理暴露出很多问题, 导致金融机构发展的不平衡, 因此, 地方金融管理改革刻不容缓。针对地方金融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制定管理策略。
3.1 金融管理模式方面
在“分类管理, 专办协调”的模式下, 明确责任分工, 加强各级部门之间联系, 增强金融管理。实行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政府监管模式与“分类管理, 专办协调”模式相结合的方式, 完善管理制度。完善国债管理的法律法规, 明确人民银行对国债监管的工作职责和处罚措施, 为人民银行依法行政提供较高层次的法律法规依据, 使国债监管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为国家筹资和个人投资主体创造良好的国债投资环境。
3.2 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管理制度
针对地方金融发展状况, 实时实地的实行国家相应政策。灵活运用, 积极创新, 增强地方金融管理制度在本地的适应性, 使其更好地监管地方金融的发展, 促进地方金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当地居民提供服务。
3.3 规范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的管理方式
规范地方政府参与地方金融管理的方式, 明确地方政府权限, 不干预金融机构自身业务操作, 将管理重心由争取资金转向协调服务, 使地方金融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 提高地方金融的市场调控性, 为地方金融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3.4 完善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机制
利用地方政府手中掌握的资源, 发展地方金融。加强“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 调动税务、工商等部门共同协作, 加强联系, 相互监督, 增强监管力度, 完善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机制, 增强各部门的协调统一。
3.5 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重视
地方金融管理中, 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正在逐渐增加, 说明中小型企业在地方金融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经济发展区域平缓的背景下, 地方金融通过对中小型企业经济的调控, 吸引中小型企业资金, 在增加融资的同时, 更有利于增强地方金融业对本地经济的调控作用。但同时也应加强对这方面金融管理的重视, 提高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夏季.后金融危机下孵化器融资服务优化[J].中国集体经济, 2016, (34) :55-56.
不期而遇的全球金融风暴使中国高科技产业(特别是软件和高科技服务两个子产业)在2008年第四季度突遇困境,“亚洲高科技产业的发动机”10多年来首次出现了明显减速的迹象。
在当前的“特殊时期”,富有远见的高科技企业必须迅速启动危机管理机制,不遗余力地争取外部资源、持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以求顺利渡过可能持续两至三年的产业萧条阶段。企业危机管理机制包括全面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强化市场开拓与市场渗透、厉行开源节流,同时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点优化。
“一司三薪”与“全员竞聘”
当前中国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后金融风暴时期”即时实现组织优化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最大化,以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快速转轨的需要。
由于2008年初《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的逐一颁行,“特殊时期”的大规模裁员将会使高科技企业在经济、道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机遇上蒙受无法预估的巨大损失——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而“一司三薪”与“全员竞聘”的组合策略将会成为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助力高科技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的一个明智的选择。
所谓“一司三薪”就是高科技企业根据年度行业薪酬调研的结果,在本公司内部同时采取三种薪酬定位的策略:即对企业中高层管理职位和其他关键职位的任职者采取市场领先的薪酬定位,对企业非关键职位的任职者采取市场同步的薪酬定位,对企业希望裁减、归并单位/部门的任职者采取市场滞后的薪酬定位的策略。
市场领先的薪酬定位就是将任职者的总体薪酬标准确定在行业市场75分位线以上的水平、对其中的福利薪酬提供菜单式选择(总成本既定的前提下,福利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由任职者在一定范围内自选,如餐饮、车辆、住房、休假、培训、健身等)、使其总体薪酬收入水平和福利组合在行业市场上具有高度外部竞争力的薪酬定位。通过市场领先的薪酬定位能够极大地强化公司核心团队的心理优越感,激发其超常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其在“后金融风暴时期”真正发挥出核心团队应有的表率作用。
市场同步的薪酬定位就是将任职者的总体薪酬标准确定在行业市场25至50分位线水平的薪酬定位——该定位能够满足大多数非关键职位任职者在“后金融风暴时期”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在外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能够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信守对企业的承诺,与企业共渡难关。
市场滞后的薪酬定位就是将任职者的总薪酬标准确定在行业市场10分位线以下水平的薪酬定位——该定位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特定单位/部门任职者的边缘化,加速其从这些单位/部门自行剥离。
所谓“全员竞聘”就是在“一司三薪”策略推行一段时间之后,高科技企业根据“特殊时期”经营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公司内部张榜公示新的组织架构、新的全职位清单及其薪酬标准,鼓励全体员工参与竞聘就职的人力资源内部选拔策略。新组织架构中所有职位的薪酬定位都是市场领先或市场同步的,也就是“一司两薪”。
“全员竞聘”策略特别鼓励员工竞聘与个人当前职位不属同一序列的职位,对于从公司旧组织结构中自行剥离的任职者同样提供参与竞聘的资格。“全员竞聘”策略要求各级员工“先全体走下旧车,再全体换乘新车”,通过相对温和的方式完成高科技企业组织结构的新旧交替。同时,该策略能够给企业内部全体员工提供改变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公平机会,鼓励全体员工丢掉幻想、克服惰性,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司三薪”与“全员竞聘”的组合策略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快的速度实现高科技企业的组织优化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最大化。具体计划开展前,企业要在劳动合同管理、薪酬管理、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以及其他配套管理制度的制订、执行和内部宣传上下足功夫。
“绩效为王”的薪酬结构
总体而言,高科技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团队的绩效薪酬在总现金收入中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基层员工团队,其中销售/业务序列员工绩效薪酬在总现金收入中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序列员工。根据太和顾问行业薪酬调查的结果,2008年度北京软件企业高管的绩效薪酬平均占其总现金收入的32.8%,基层员工的绩效薪酬平均仅占其总现金收入的13.2%;而该行业企业销售序列高管的绩效薪酬平均占其总现金收入的44.4%,基层员工的绩效薪酬平均仅占其总现金收入的17.8%。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中国高科技企业普遍强调薪酬的保健功能,不敢轻易扩大绩效薪酬在薪酬总额中的比例,绩效薪酬在员工总现金收入中的实际比例平均超过50%的企业很少。有些企业尽管设计了所谓“高比例的绩效薪酬”,但由于缺乏配套的绩效考核机制或既定的绩效考核机制从未得到过认真的贯彻执行,绩效薪酬最终大多转化成了变相的固定薪酬(业内人士亦称之为“第二固定工资”),使之对各级员工的激励功能在企业管理中严重弱化。2003至2007年度接受过太和顾问薪酬设计服务的高科技产业客户中,不同程度存在“第二固定工资”的公司高达70%以上。
在“后金融风暴时期”,为了强化各级员工的危机意识以及破釜沉舟的拼搏精神,就必须全面加大绩效薪酬在总现金收入中的比例并进一步强化高科技企业的绩效考核力度,激励各级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的绩效水平,尤其要激励各级管理人员不断提升本单位/本部门的绩效水平。“特殊时期”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销售/业务序列员工的绩效薪酬不应低于总现金收入的50%,其他序列基层人员的绩效薪酬不应低于总现金收入的30%。
同时,绩效薪酬的评估发放要以科学绩效指标与合理考核标准的严格执行为依托。所谓科学的绩效指标就是各级员工的绩效指标要涵盖其各个时期的关键工作目标和关键职责;所谓合理的考核标准就是比指定考核指标所能达成的历史平均水平稍高,但任职者经过努力可以达成,一般不超过该指标历史平均水平的20%。
只有薪酬结构优化中严格遵循“绩效为王”的管理理念并配套以认真贯彻落实的绩效考核制度,高科技企业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进取精神和发展动力,实现“特殊时期”整体经营绩效的最大化。
“跨文化培训”计划
全球金融危机实际上也给中国高科技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商机,为适应“加快兼并重组和业务拓展、迅速建立跨区域乃至跨国企业集团”的战略要求,中国高科技企业就必须大力开展“跨文化培训”计划。
跨文化管理问题始终是各国高科技企业的软肋,中国高科技企业概莫能外。
当高科技企业在新的国家(地区)开展兼并重组或创建新企业时,总部派驻人员(主要担任子公司高管或在其他关键职位任职)一般都会对该国家(地区)的法律政策、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做一定程度的了解,力求在实际进入新国家(地区)后能够迅速展开各项经营活动。但他们在成行前和成行后往往因“忙于各项业务”而未能接受系统的“跨文化培训”。更为致命的是:他们常常忽略了当地雇员对于总部所在国家(地区)文化以及总部派驻人员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了解的重要性——这经常导致跨国(地区)企业内部产生文化误解和交流障碍,甚至还不时引发劳资双方的严重冲突,极大地削弱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例如2008年7月,成立仅两年的法美合资企业阿尔卡特--朗讯在持续恶性亏损、市值缩水六成以后,其法国董事长和美国CEO双双离职。该公司遭遇历史性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方管理团队对跨文化管理严重忽视!
“特殊时期”的“跨文化培训”计划由总部派驻人员“跨文化培训”及当地雇员“跨文化培训”两部分组成。总部派驻人员“跨文化培训”的内容包括派驻国(地区)概况、政治制度、法律政策、社会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相关地域文化、管理文化和语言培训等内容,目的在于增进总部派驻人员对派驻国(地区)语言文化和企业管理特点的全面深入了解。在成行前要系统开展一次,到达派驻国(地区)之后的第一时间还要系统开展一次,培训机构应选取本国及派驻国(地区)有影响力的语言文化培训机构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
当地雇员“跨文化培训”的内容包括总部所在国(地区)概况、政治文化、法律文化、社会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管理文化培训等内容,目的在于增进当地雇员对总部所在国(地区)语言文化和企业管理特点的全面深入了解。当地雇员“跨文化培训”要在总部派驻人员进入工作现场的第一时间开展,该培训的师资没有比总部派驻人员本身更合适的了。
“跨文化培训”可采取课堂讲授、专题研讨、座谈交流、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参观观摩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大家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进而为“特殊时期”的共同事业而齐心协力。
当地管理层是联结总部派驻人员与当地基层员工的桥梁和纽带,是总部战略经营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在子公司贯彻落实的关键,因此,对他们的“跨文化培训”是当地雇员“跨文化培训”的重点。当地管理层对总部所在国家(地区)的文化理解达到很高的境界,对总部派驻人员的信念体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了如执掌并与其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工作关系后,他们就能积极有效地支持、配合总部派驻人员的经营管理活动,将总部的战略经营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及时、全面、准确地传递给全体下属员工。
先进、积极、健康的混合型企业文化就能在双方的交流碰撞中生根、开花、发芽、结果——这种混合型企业文化吸收了各自国家(地区)社会文化和管理文化的精华,摒弃了各自文化中的糟粕并与子公司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水乳交融,以“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差别管理”为特色,能够有效维护企业的最高利益和各阶层员工的长远利益,帮助企业在“特殊时期”不断赢得竞争优势。
答案
单位:
姓名:
座位号:
得分:
一、填空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
及其 监督管理的工作。
2、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 的规定。
3、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实施监督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
4、商业银行以
、、为经营原则,实行、、、自我约束。
5、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原则,合理设定各项管理和业务工作权责,建立科学的内部授权授信、内审、信贷、财务管理、劳动用工和分配等配套制度,切实转换经营机制。
6、农户小额贷款采取一次核定、、、的管理办法。
7、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和其他、统计报表、经营管理资料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
8、在人口相对稠密或粮棉商品基地县(市),可以县(市)为单位将信用社和县(市)联社各为法人改为统一法人,具体条件是:
(一)全辖农村信用社统算,账面资能抵债;
(二);
(三)县(市)联社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四)统一法人后股本金达到 万元以上(经银行监管部门批准,可适当调整),并使核心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点不低于。
9、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后,原“××县(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更名为,“ ”原“××县(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更名为“ ”,按有关规定换发金融许可证、更换营业执照,并公告。同时办理相应的债权债务变更手续。
10、信用社股金中,单个自然人持股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 ,单个法人持股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
11、截止2004年底,你社各项存款余额 万元,各项贷款余额 万元;
12、你社低成本余额 万元,定期储蓄存款余额 万元;
13、你社正常贷款余额 万元,不良贷款余额 万元,占比 %;
14、你社逾期贷款余额 万元,占比 %;
15、你社呆滞贷款余额 万元,占比 %;
16、你社呆帐贷款余额 万元,占比 %;
17、你社的呆帐准备金余额 万元;
18、你社最大一户贷款余额 万元,占资本总额比例 %;
19、你社最大十户贷款余额 万元,占资本总额比例 %; 20、你社所有者权益贷方余额 万元,借方余额 万元;
21、你社股本金总额 万元,盈余公积 万元;
22、你社小额农户贷款余额 万元,占贷款总额比例 %;
23、你社当年帐面盈余金额 万元,贷款收息率 %;
24、《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中对借款户办理转贷手续规定的四个条件、、、;
25、农户联保贷款的基本原则是、、。注:小数点后保留二位。
二、选择题10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若某信用社所有者权益贷方余额为1000万,所有者借方余额为500万,贷款呆帐准备金为10万,入股联社资金为50万,呆滞贷款为200万,呆帐贷款为100万,那该信用社的资本净额是()
140万B、160万C、340万D、360万
2、目前信用社可办理的结算种类有()
A、银行汇票B、本票C、支票D、汇兑E、委托收款F、托收承兑
3、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区别不同情形,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
A、直接负责的董事 B、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 C、一般管理人员 D、一般员工
4、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有()
A、标的B、数量和质量C、价款或酬金D、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E、违约责任。
5、农村信用社如何进行风险控制与安全防范()
A、树立风险管理新理念 B 构建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C 实行审贷分离和贷款程序化管理 D强化稽核监督工作 E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6、农村信用社按贷款方式分为()
A、信用贷款B、保证贷款C、抵押贷款D、质押贷款E、票据贴现贷款
7、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关系人”是指()A、商业银行的董事
B、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的近亲属 C、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朋友 D、商业银行董事所投资的公司
8、下面财产不能作为抵押的有()
A、土地所有权B、房产所有权C、社会公益设施D、学校E、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
9、商业银行与客户的业务往来,应当遵循()。
A、自愿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平等原则 D、等价有偿
10、对严重违反金融法律法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责令给予纪律处分 B、直接给予行政处罚 C、取消任职资格 D、追究刑事责任
三、判断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贷款豁免权属银监会,除银监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要求农村信用社豁免贷款。()
2、金融许可证的统一印制和管理部门是中国人民银行。()
3、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应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4、擅自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的,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取缔。()
5、《担保法》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6、贷款五类风险分类法按风险等级分为正常、次级、关注、可疑、损失五类。()
7、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实施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8、流动比例越低,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
9、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防止货币贬值,防止通货膨胀。()
10、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能向社会公众披露风险管理状况的信息。()
四、简答题5题(每题5分,共25分)
1、呆帐贷款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
2、请你结合本社实际,谈谈2005年如何把降低不良贷款工作落到实处(包括不良贷款的现状、工作目标、工作措施)? 答:
3、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4、银监会在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中发挥什么作用? 答:
5、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计划应包含哪些内容?
答:
6、农村信用社向社员贷款有什么优惠?
答:
五、案例(每题5分,10分)案例1:某地监管局在非现场监管中发现当地的一家商业银行未按照规定提供不良贷款监测报表及报告,监管部门组织了对该行信贷业务的现场检查,该行在检查中没有积极配合,并提供了虚假的报表资料。
(1)、依据银监法,对该银行不按照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2)、对于该银行不配合现场检查,提供虚假报表资料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案例2某单位在甲银行开立基本账户,其预留印鉴为该单位的财务主管李某。2003年12月7日,该单位为躲避法院强制扣划存款账户资金,将该单位的存款以转帐支票方式转到李某个人储蓄存款账户。请问甲银行办理此业务是否违法?违反何规定?依照法律如何进行处罚?
高管人员业务考试答案
一、填空题答案:
1、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 业务活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3、依法 公开 公正 效率
4、安全性 流动性 效益性 自主经营 自担风险 自负盈亏
5、统一法人、授权经营、分级核算、单独考核
6、余额控制 随用随贷 周转使用
7、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财务会计 审计报告
8、基层信用社自愿 一仟万 2%
9、XX县(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XX县(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XX信用社 10、5‰ 5% 11-23题评分标准见合作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系统
24、(一)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能按时支付利息;
(二)重新办理了贷款手续;
(三)贷款担保有效;
(四)属于周转性贷款。
25、多户联保、按期存款、分期还款
二、选择答案
1、D 2.ACDE
3、AB
4.ABCDE
5.ABCDE
6.ABCDE 7.ABD
8、ACDE
9.ABC
10.C
三、判断题答案
1.×
2.×
3.X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贷款呆帐的认定条件。
一、贷款呆帐系指按借款人的清偿能力或法律规定,确认已无法收回的贷款。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可列为呆帐: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被撤销、解散,进行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二)对确实无法落实到户、集体经济又确实无力偿还的集体农业贷款;或对不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但经有关部门认定,借款人和担保人事实上已经破产、被撤销、解散在3年以上,进行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三)借款人死亡绝户、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被宣告失踪或死亡,又无继承人承担其债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四)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赔偿和资产清偿及担保人承担经济责任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五)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处理的财产不足归还所欠贷款,又无另外债务承担者,确认再无法收回的贷款。
(六)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押物所得价款或作价后的金额不足以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
2、此题视考生对不良贷款现状、工作目标及清收措施回答是否完整酌情给分。
3、答: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区别各类情况,确定不同的产权形式;二是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将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
4、答: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行使对农村信用社监管职能,承担监管责任。
5、答:增资扩股计划应包括2002年年末基本情况、制定计划前股本金及不良贷款变动情况、需进一步增扩股金及降低不良贷款数额的测算情况、增资扩股和降低不良贷款的进度安排及措施等内容。
6、答: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社员享有贷款优先权和利率优惠权。在同等条件下,社员贷款可优先获得,并可在利率上适当优惠。
五、案例
案例
一、答案要点:
1、银监法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按照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2、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
二、答案要点:(1)违法。
(2)违反《商业银行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广东科技学院管理系10市营专业
第一章:金融产品
1、什么是金融产品? 答:是指由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的金融工具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即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并且以货币作为载体的一切服务。
2、金融产品有哪些特点? 答:(1)无形性
(2)易模仿性
(3)同质性和差异性
(4)规模效应性
(5)多样性和广泛性
(6)动态发展性
(7)风险与收益的匹配
(8)客户需求是金融产品的核心
(9)金融产品价格弹性大(10)人是构成金融产品(服务)的重要因素
(11)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性
(12)金融产品的时效性
(13)增值性
(14)产品的无法储存性
(15)金融业服务与消费者关系的持续性
(16)金融产品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3、与一般商品相比,金融产品有哪些不同?
答:1.一般消费产品是指有形产品,而金融产品更多是提供无形的服务,2.一般消费产品有设计、制造、营销过程,而金融产品只有设计、营销过程,3.客户购入一般消费产品时,通常在支付款项后,除产品质量外承担的风险是限的,而金融产品的购入是客户事先支付自己的资金,事后获利,根据条件的差异,客户要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
4、什么是再保险?
答:再保险也称分保,我国《保险法》对再保险的定义是:保险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分保形式部分转移其他保险人的,为再保险。
5、按照保险范围来划分,保险可以分为哪几种? 答: 财产保险,责任保险, 人身保险, 信用保证保险
6、什么是顾问类银行产品?其特点是什么? 答: 财务顾问,投资顾问,战略顾问,融资顾问,信息顾问(项目投资,信托业,风险投资,基金业)特点:专业化,个性化,量身打造,创新性
7、共同基金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答:(1)基金由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组成。(2)基金多投资于有价证劵
(3)基金投资目的是获取利息、股利等
(4)为分散投资风险,基金必须分散投资于各种证劵(5)基金资产由专业人员管理(6)投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
8、保险的定义?
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第二章:金融产品营销
1、什么是金融产品营销? 答:指金融机构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各金融机构采取整体营销的行为,通过交换、创造和销售满足人们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价值,建立、维护和发展与各方面的关系,以实现各方利益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
2、在市场运行的过程中,金融营销表现出哪些特征? 答:共性特征:(1)强调整体营销
(2)注重品牌营销
(3)直面营销
(4)全员营销
典型特征:(1)宏观环境比较严格
(2)营销对象的地位特殊
(3)营销产品相互联动
(4)渠道短而直接
(5)营销创新的独占性非常有限,竞争周期加快
3、了解西方国家金融营销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指导意义?
答:开展市场营销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开展市场营销是市场需求多样化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金融业开展市场营销,强化营销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借助整合营销,宣传品牌形象,引导顾客消费,重视技术革新,发展电子金融,强化内部营销,努力建设企业文化。
4、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改革与发展,我们为什么要进行金融营销? 答: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金融业不断市场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金融业的竞争态势日趋严峻,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外金融机构更加激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金融业的经营活动中注入金融服务营销理念是极为重要的,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金融业开展市场营销,为其增加服务品种,拓宽服务领域,扩大营销范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其具条件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开拓目标市场,寻求盈利空间。
5、我国在金融营销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答:1.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 2.相关法律不完善 3.各地发展不平衡
6、什么事内部营销? 答:服务企业必须对直接接待客户的人员和所有辅助服务人员进行培养和激励,使其通力合作,以便使客户感到满足.7、加入WTO后,随着金融业的逐步开放,我国金融业在服务营销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种挑战?
强化营销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借助整合营销,宣传品牌形象,引导顾客消费。重视技术革新,发展电子金融。强化内部营销,努力建设企业文化。个人理财服务新观念
8、如何理解金融营销产品营销渠道“扁平化”发展趋势?
金融产品的营销渠道短而直接,一般直接面向客户,从而管理层级较少,管理跨度变大,要求金融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高。从而节约成本。
第三章:金融市场环境
1、什么是金融营销环境? 答:是指与金融营销及经营成果有潜在影响的各种外部因素或力量的总和,它是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也是金融机构开展营销活动的基本条件。
2、金融营销环境的特点有哪些? 答:(1)差异性
(2)多变性
(3)相关性
(4)复杂性
(5)动态性
3、了解与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的几个概念,你认为其中哪个指标最能体现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答:与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的概念:1.国民收入 2.人均国民收入 3.个人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
我认为其中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最能体现消费者的福利水平.4、产品型银行营销组织模式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答:优点:1.不同产品由专人负责,使各种产品都不会被忽视,产品成长比较快,2.便于对产品的管理,银行可以集中精神管理具体产品,尤其是在市场营销中占到较大比例的产品,3.它可以使银行针对市场上出现的问题迅速作出反应,为开发新产品而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不足:1.成本较高 2.整体性较差 3.产品经理的权力有限
5、银行營銷組織主要有哪几种模式? 答:(1)职能型银行营销组织模式(2)产品型银行营销组织模式(3)地域性银行营销组织模式(4)市场型银行营销组织模式(5)混合型银行营销组织模式
6、金融机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1)不同部门对一些问题的不同看法(2)各部门的权力之争(3)不同部门的利益不同(4)部门行为不当
(5)营销部门内存在一定冲突
7、金融企业竞争环境分析主要涉及什么内容?
竞争者的数量、竞争者的市场份额、竞争者的营销策略
8、阐述怎样进行金融产品营销的宏观环境分析?
政治、法律和政策环境
{ 政治环境分析、法律和政策环境分析、需要考虑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 }
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阶段、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金融支出模式、消费者储蓄和信贷水平、需要考虑的经济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环境、需要考虑的社会环境因素 } 技术环境 {新技术引起金融营销策略的变化、新技术引起的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变化、需要考虑的技术环境因素 }
第四章:银行营销概述
1、在了解银行营销的内涵时,我们应着重从哪几点进行把握? 答:(1)银行营销不等于简单的银行推销
(2)客户需求是银行开展营销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3)银行营销的目标是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双赢(4)银行营销的内容是具有综合性
(5)银行营销是一个连续管理过程
2、银行提供的产品在哪些方面有别于一般的有形商品? 答:银行提供的产品是各种金融服务,(1)服务的无形性
(2)服务的不可分割性
(3)服务的异质性
(4)服务的易逝性
(5)服务的不稳定性
3、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营销模式有哪些缺点与不足? 答:1.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尚未落到实处 2.客户服务方面的技术含量不够 3.营销层次低于4.私人业务高端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能为客户提供面对面顾问服务客户经理 5.私人业务信息化程度不高,无CRM系统,无法挖掘客户信息,管理缺乏科学性。
4、在银行营销模式上,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进行了哪几方面的创新? 答:(1)销内涵创新
(2)营销模式创新:以电话营销创新 ;银行卡营销创新 ;原有业务进行打包创新 ;营销平台创新 ;行业营销创新;个人理财创新。
5、什么是银行产品营销? 答:商业银行以金融市场为导向,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通过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把可盈利的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销售给顾客,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实现银行盈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6、如何理解银行产品营销是一个连续管理过程? 答:可分为分析,计划,执行,评价的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对营销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估、检查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改善营销管理,亦是新一轮营销管理的起点。
7、银行产品服务的主要特点有那些? 整体营销比单项营销更重要 内部营销的重要性、需求的调节与管理的重要性、直面营销比广告营销更重要、服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8、我国商业银行产品营销创新的发展趋势? 从单一的银行业务平台向综合业务转变 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
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转变
第五章:银行营销策略组合
1、什么是商业银行营销产品的定位?他的主要任务及实质是什么?
答:商业银行营销产品定位:勾画商业银行产品形象,以使目标客户理解和正确认识本银行产品有别于其他金融竞争者产品的行为。
主要任务:通过集中本银行产品的竞争优势,将自己的产品与其他竞争者产品区别开来。实质:取得目标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竞争优势,确立本银行产品在金融客户心中的适当位置并保留深刻影响,以吸引更多金融客户。
2、商业银行营销产品定位的策略有哪几种?是怎样实施的?
答:策略:(1)产品市场领先者定位策略
(2)产品市场挑战者定位策略
(3)产品市场跟随者定位策略
(4)产品市场补缺者定位策略
实施:根据产品差异定位,根据提供利益定位,根据使用方法定位,根据产品分定位,根据竞争情况定位,根据相互关系定位。
3、商业银行营销产品定位的相关方法有哪几种? 答:1.根据产品差异定位 2.根据提供利益定位 3.根据使用方法定位 4.根据产品分类定位 5.根据竞争情况定位 6.根据相互关系定位
4、商业银行产品定价追求哪些目标,试说明影响定价的因素有哪些? 答:产品定价追求目标:1.目标利润 2.市场份额 3.风险控制 4.现金流量
影响定价因素:1.成本 2.风险 3.预期利润 4.经济环境 5.产品周期 6.市场定价 7.服务水平8.政策法规
5、商业银行定价模型有哪几种?定价策略有哪几种?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1)商业银行定价模型:存款定价模型,贷款定价模型,客户关系定价模型
(2)定价策略:高额定价策略,市场渗透定价策略,近似价值定价策略,行为调整定价策略(3)两者之间:商业银行定价模式是一种概括,依据定价策略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定价策略,是定价模式实行的细节。
6、分小组讨论国际领先商业银行的定价管理体系以及系统性定价的特点? 答:五大关键要素:专业的定价决策,规范的定价政策,丰富的定价工具,精细的信息系统,高效的执行系统
系统性定价特点:提高信息透明度,赢得相对主权,充分发挥企业定价机制长处,弥补市场定价机制的盲点和时滞
7、什么是商业银行的分销策略?商业银行实施分销策略意义是什么?
所谓银行分销策略指的是商业银行的营销渠道,也就是商业银行把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向客户的手段和途径。
正确的分销策略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选择合适的分销策略可以简化流通渠道,方便客户购买 合理的分销策略有利于降低银行销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8、银行分销策略的类型有哪些?影响商业银行营销渠道的因素有哪些? 直接分销策略和间接分销策略 垂直型的银行分销渠道组合 水平型的银行分销渠道组合 多渠道的银行分销渠道组合
影响因素: 居民状况、资源能力、金融商品的特点和种类、竞争对手、交通状况、金融产品寿命期
第六章:保险概述
1、保险的概念的含义有哪些?试说明保险的分类及特征。
答:保险属于经济范涛;从法学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
分类:按经营性质分为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按不同业务对象分为直接保险和再保险;按保险范围分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
特征:特定危险事故的存在;保险对危险事故造成的损失给予经济补偿;保险必须有互助共济关系;保险的权利和义务对等。
2、保险的职能是什么?根据你的理解,保险的作用有哪些? 答: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
作用: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一、保障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二、有助于财政的收支计划和信贷收支计划的顺利实现,三,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四、积聚资金,扩大积累规模,五、有利于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企业经营活动的连续和稳定,二、有利于企业加强风险管理,三、有利于安定人们的生活。
3、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保险产品缺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村与城市存在明显的差距,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但是,要兼顾二者,必须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从保险金融产品的功能看,农业产业化推荐时,成为不可或缺的金融产品,具体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1)现代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转化为生产力,孵化为新的农产品投入市场时,新技术的使用需要与保险产品配套。(2)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失地农村居民的就业、养老等社会公共管理问题需要政策性保险产品的配套。
4、关于保险职能的其他学说有哪些?
答:(1)单一职能论;(2)二元职能论;(3)双重职能论;(4)多元职能论。
5、保险所说的危险包括哪几种情况? 答:(1)特定危险事故的存在
(2)保险对危险事故造成的损失给予经济补偿(3)保险必须有互助共济关系(4)保险的权利和义务对等
6、什么是信用保险? 答:实质是一种担保服务.分为两类:权利人担保他人信用,保险人代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提供担保.7如何理解保险的的风险转移机制?
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保险就是其中之一。
8.8.以中国人寿启动助养地震孤儿的行动为例,阐述我国应该增设哪些政策性保险?(1)重大自然灾害政策保险:孤儿助学保险;孤儿生活保险。(2)农业产业化政策保险
第七章:保险营销 1、1、保险营销的含义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是关于保险商品的构思、开发、设计、费率厘定、推销和售后服务等计划于实施的过程。内容:(1)保险营销的起点是投保人的需求
(2)保险营销的核心是社会交往活动
(3)保险营销的宗旨是顾客满意2、2、保险营销的特征是什么? 答:主动性、以人为本和注重关系
3、保险商品组合策略包括哪些?
答:1.扩大保险商品组合策略 2.缩减保险商品组合策略 3关联性小的保险商品组合策略。
4、针对国内外形势,谈一谈开发新险种的必要性?
答:1.经济发展的趋势要求开发新险种 2.开发新险种,更好的满足现实和潜在的保险需求,不断开拓新市场 3.加入WTO要求加快新险种开发 4.换代新险种
5、保险公司如何在保险市场上创出本企业的名牌? 答:企业内部明确经营理念和战略:品牌宣传,全面顾客服务,做好理赔重信誉,引进人才,增大公司运营透明度,独特保险商品品牌标志,研究和运用定位策略.6、在保险商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四个阶段分别有什么样的策略选择? 答:(1)投入期:双高策略,双低策略,高促销低服务策略,低促销高服务策略.(2)成长期:信誉制胜策略,服务制胜策略,形象制胜策略.(3)成熟期:开发新保险市场,改进保险商品,争夺竞争对手客户
7、如何进行宏观定价? ①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价格;②给出一系列价格,选出使得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和销售量,得到最优价格;③不把非边际费用列入分析,只考虑边际费用
8、保险产品的价格策略有哪些?
工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填空题(每空1.5分,共15分)
A.朱兰B.休哈特C.克劳斯比D.戴明E.费根堡姆F.泰罗G.石川馨
1.著名质量专家(A)的质量三部曲是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2.首次提出了质量体系问题,并认为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质量管理的是(E)。
3.20世纪初出现的“科学管理运动”的代表人物是(F)。
4.(B)被人们称为“统计质量控制之父”。
5.PDCA循环是(B)最早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后由(D)进行了推广,因此它也经常称为“(D)循环”。
6.认为“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制造阶段,从而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提前到事前控制”的专家是(B)。
7.认为“引起效率低下和不良质量的原因主要在公司的管理系统而不在员工”的质量专家是(D)。
8.因果图是由(G)发明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理解质量的定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特性是可以固有的或赋予的B.特性是针对产品而言的C.某产品固有特性不可能是另外产品的赋予特性D.对特性的要求均应来自于顾客
2.以下关于“过程方法”的论述,不正确是(A)。
A.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称之为过程方法
B.过程方法是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
C.过程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形成了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D.系统地识别并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称之为过程方法。
3.根据质量要求设定标准,测量结果,判定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生的过程是(B)。
A.质量检验B.质量控制
C.质量改进D.质量策划
4.组织与供方的关系是(C)。
A.组织依存于供方B.供方依存于组织
C.相互依存D.相互竞争
5.有的顾客买东西首先考虑耐用与否,而另一些顾客要求款式新颖,这反映了质量的(D)。
A.经济性B.广义性C.时效性D.相对性
6.质量保证的基础和前提是(D)。
A.保证质量B.质量策划C.质量管理D.保证质量,满足要求
7.八项质量原则的适用范围是(C)。
A.制造业B.服务业C.所有的产品和组织D.产品质量管理
8.关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过程是指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B.顾客是组织存在的基础
C.有效决策是建立在管理者对组织宏观控制与掌握的基础上D.全体员工是组织之本
9.关于领导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领导尤其是最高管理者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关键作用
B.最高管理者应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C.领导者应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规划组织的蓝图
D.领导是组织之本
10.持续改进的实质是一种(B)的循环。
A.统计技术B.PDCAC.连续评价D.自我评价
11.质量管理活动所研究的基本单元是(B)。
A.产品B.过程C.系统D.组织意识
12.企业质量管理和经营的关键是(A)。
A.以高效和有效的方式实现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B.高层管理者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C.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
D.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标准化
13.实现顾客满意的前提是(C)。
A.了解顾客的需求B.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C.使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D.注重以顾客为中的理念
14.对顾客满足程度的定量化描述称为(B)。
A.顾客满足度指标B.顾客满意度C.顾客满意度测量D.顾客满意度评价
15.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应当是(D)。
A.增加收入B.降低成本C.不断开发新产品D.持续改进总体业绩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每小题4分,共24分)
1.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以下有关固有特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有(CDE)。
A.固有特性就是指标固定的特性B.固有特性是可区分的特性
C.固有特性与赋予特性是相对的D.一个产品的固有特性可能是另一个产品的赋予特性 E.固有特性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特性
2. 顾客要求是一种特定的要求,是由(CDE)。
A.必须履行的要求和期望组成的B.不同的相关方提出的C.明示的、或者是不言而喻的惯例及一般做法构成的D.顾客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的E.顾客需求或期望反映的3. 关于产品的陈述正确的是(ABCE)。
A.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B.产品有四种通用的类别
C.四种通用的类别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分D.每种产品中只能包含一种具体的类别
E.产品可以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4. 质量的概念最初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渐扩展到(ABC)以及以上几项的组合。
A.服务B.过程C.体系和组织D.管理和控制E.生产
5. 过程方法要求具体识别每一个过程。如对来料检验过程的识别应包括(BCDE)。
A.对管理人员的识别B.对待检的物料的识别
C.对测试结果的识别D.对合格的检验员的识别
E.对结果判定所使用的依据文件的识别
6. 关于顾客满意和顾客抱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E)
A.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B.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C.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
D.当规定的顾客要求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则应能够确保顾客很满意
E.顾客满意的程度与顾客的自身条件有关,还与媒体传闻等有关
四、综合分析题(由单选或多选组成,总分16分)
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素质。要提高产品的质量首先要了解质量的内涵,根据ISO9000:2005标准的定义,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固有特性”是指(ABD)。
A.产品本身所具有的B.汽车的最高时速
C.汽车的价格D.汽车的外观质量
2.“要求”包括(ABD)。
A.合同规定的要求B.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C.推荐采用的标准D.关于生产汽车的强制性标准
3.汽车是(C)类别的产品。
A.流程性材料B.软件C.硬件D.服务
4.了解到质量提高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使产品能够满足各相关方的不同要求,这体现了质量的(A)。
A. 相对性B.时效性C.广义性D.经济性
5.为了解对顾客满意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将质量特性分为(ABD)。
(一) 财政收入增幅下降, 教育经费投入趋缓
其一, 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是维持高校运行的根本保障。高校对财政拨款的依赖性很大, 尽管近年扩招期间, 财政拨款在高校经费收入中的比例降低了, 但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在央属高等院校的收入中仍占一半比例。其二, 财政收入增幅降低, 高校拨款增幅趋缓。高校进行新校区建设, 学校财务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 财政补助收入的逐年稳定增长显得尤为重要。财政拨款的变动直接影响高校的财务状况。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放缓形势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及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提供的数据, 我国2008年的财政收入增幅出现大幅下降。1到9月份, 全国累计完成财政收入48946.86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5.8%。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突破6万亿元, 年度增长17%, 与2007年全年财政收入增长32.4%相比, 回落明显。进入10月份以后, 出现了全国性的财政收入的负增长。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 将对我国财政收入产生不利影响。政府财政收入下降, 直接影响到下一年各高校预算中财政补助收入的预算数。
(二) 高校学生欠费加大, 事业收入难以按期完成
事业收入占高校收入的一半以上。事业收入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学费住宿费的及时足额收缴。受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11月, 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1898.9亿美元, 同比下降9%, 这是自2000年以来, 进出口各项指标首次同时出现负增长。出口和工业增加值下降的直接后果, 就是大批企业受影响, 工人失业, 居民收入下降。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原本家庭能够负担, 没有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因家庭收入下降而无法缴清学费, 导致学费欠缴现象严重, 预期收入不能实现。同时, 随着贫困学生日益增多, 而相应的助学措施又跟不上, 导致欠费数额越积越大。这种势头已成为影响学校预算收入任务完成的主要障碍, 给学校财务收支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 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经费支出增加
其一, 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国家经济链条环环相扣、互为影响。企业为了应对金融危机, 不得不降低产量、减少库存、减薪裁员、压缩成本, 企业的生产运营陷入困境甚至于破产倒闭。在就业方面表现为, 很多往年的就业主渠道单位今年减少用人计划甚至取消招聘计划, 社会用人需求呈现下降趋势, 甚至是负增长。从毕业生就业的角度看。高校连续多年扩招, 毕业生人数远大于社会需求, 用人单位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受到金融危机影响, 众多企业的用人计划纷纷缩减甚至暂停用人计划, 毕业生就业市场萎缩。其二, 调整专业结构设置,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与市场发展衔接, 培养适合经济发展的人才, 高校调整专业设置, 转变培养模式, 这样就增加了高校在教学经费用的支出。
(四) 高校融资趋于宽松, 信贷规模增加, 财务风险加大
其一, 经济政策的调整为高等学校加大投资力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 高校被金融机构列为重要的客户。教育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更为稳定, 尽管投资回报率不是很高, 但是风险较小, 这成为风险投资看重教育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高等院校, 是公认的前景最好的行业, 收入比较稳定, 偿本付息能力较强, 相对来说, 风险较小。所以, 在整体经济形势走弱的情况下, 高等院校吸引投资的机会加大。高校融资难度相对降低, 融资成本有所下降。如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高校列为重要的客户源。 (2) 金融危机使高校的建设及采购成本降低。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办学规模扩大, 高校每年投入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的经费少则几千万元, 多则上亿元。这部分费用形成了高校大部分的支出项目。金融危机建设及设备成本下降, 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高校的建设及采购成本。其二, 过高的负债规模使高校财务风险加大。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国家为刺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也由从紧转变为适度放松, 贷款利率连续下调, 对高校财务来说间接保证了高校收入的稳定增长, 加快学校的基本建设步伐, 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 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但是, 当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紧缩银根, 各银行就会缩小对高校的贷款规模或停止发放新贷款, 此时高校融资风险将会立刻显现, 可能导致高校资金链断裂, 严重影响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另外, 利率的变动对高校运营对高校的运营状况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良好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办学质量作支撑, 资金运营不当, 会面临巨大财务风险。
(五) 校办企业受到冲击, 高校投资遭受损失
高校投资入股兴办的部分企业, 在金融危机环境下亏损、倒闭, 投资 (部分或全部) 无法收回。
二、应对金融危机对高校财务管理影响的措施
(一) 加强与主管部门的交流沟通, 确保基本经费拨款不受影响
高校应在准确分析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年初预算, 准确测算出学院正常发展所需基本经费拨款, 并根据学校发展实际, 编列学校准备开展工作所需专项资金。准确把握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的拨款政策导向, 加强与教育, 财政主管部门的交流沟通, 确保基本经费拨款不受影响。积极主动地、真实完整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和投资项目、基建维修等存在的困难, 以便在政策范围内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在经费上给予更大的支持。
(二) 积极组织高校收入, 拓宽收入渠道
其一, 做好学费、住宿费的收缴工作。对学生情况调研, 摸清学院学生结构和家庭情况,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积极协助受影响较大的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要加大勤工助学岗位设置, 加大助学金, 奖学金的资助力度, 尽量帮助家庭贫困和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其二, 拓宽高校收入渠道, 创新收入来源模式。第一, 高校应鼓励各系部举办各种类型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培训班, 通过教学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 向社会和个人收取培养费等。第二, 高校应顺应形势的发展需要, 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 充分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 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通过经营其科研成果, 兴办高科技产业、开展科研活动以及对社会科技服务取得收入。第三, 高校通过经营学校资源来取得收入, 包括资产置换、出让学校闲置资产、转让技术等, 要采取市场化方式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后勤建设。第四, 建立各种教育基金, 营造良好的捐资助学的社会风气, 积极争取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捐赠。
(三)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学生就业力度
其一, 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适当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 丰富教学内容,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其二, 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在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的同时, 高校还应将实践技能的培养进一步加强, 将案例分析、企业实习等纳入到课堂教学和学校的日常培养过程中,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具有更多的实践资本, 在找到工作之后, 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其三, 狠抓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狠抓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与文中所述的前两项举措同样重要。由于大学生对社会了解有限, 这也是导致其择业时产生一些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就要求高校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多开展相关的讲座和活动, 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理性择业。同时, 积极开展大学生能力提升的培训,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并且让大学生认识到创业同样也是择业的一种形式, 积极开展创业大赛等活动, 鼓励大学生创新思维, 积极创业。
(四) 加强筹资管理, 防范高校财务风险
其一, 确定合适的筹资规模。高校资金需求量是变化的, 筹资过多会造成资金闲置浪费, 增加融资成本, 或者导致高校负债过多, 使其无法承受, 偿还困难, 增加财务风险;而筹资不足, 又会影响高校发展规划。因此, 要认真分析高校发展状况, 确定合适的筹资规模。其二, 安排最佳的筹资结构。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分析、对比, 选择最经济、最可行的筹资方式, 从而安排最佳的筹资结构, 以进一步降低筹资成本, 减少风险。根据其现金流入量的时间和流入量的规模妥善安排偿债, 使长、短期负债配合合理, 偿债能力将增强, 偿债信誉将增加。其三, 选择合理的筹资期限。融资是用于流动资产, 适宜选择短期融资方式, 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 这样, 流动负债的比例将会大些。融资是用于长期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 适宜选择长期融资方式, 如长期贷款等, 长期负债的比例就会大些。其四, 把握有利的筹资时机。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期, 筹资较为有利。但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 尽量减少筹资。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 应以筹集长期资金为主, 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 也应尽量减少筹资, 必须筹集的资金可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其五, 制定有效的筹资方案。当企业完成了筹资规模的确定, 筹资结构的安排, 筹资期限的选择和筹资时机的把握等工作以后, 就可将这四者结合起来, 制定出适宜筹资方案。其六, 加强政府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拓宽高等教育融资渠道, 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走多元化办学之路。国家可以采用政府贴息方式, 缓解各高校由于贷款付出的高额利息而难以承受之重。
(五) 加强高校基建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其一, 对建设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高校对基建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 要把高校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根据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高校的经济实力与实际偿还能力, 从高校总体角度确定基建的规模、贷款项目和贷款额度。其二, 规范工程招投标程序。建立健全严格的、规范的工程招投标程序。基建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要实行招投标制度, 项目工程仪器设备、材料实行公开招 (议) 标和政府采购制度, 使高校基建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阳光工程。其三, 基建内部控制, 强化基建资金支出管理。规范工程项目决策程序、责任制度和工程预付款审批制度, 对项目招投标、承发包、工程预决算等关键环节严格控制;建立健全工程、财务、内审、管理相互制约、密切配合的运行机制和严格的绩效考评与奖惩制度, 做到制度管人、管事, 按章办事, 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努力降低各种风险。从工程开工到工程完工, 都要树立成本意识, 严格控制成本开支, 加强中长期规划和中长期预算, 构建合理的风险管理和预算体系, 确保项目不超支和基建预算的刚性, 实现以预算促降耗防风险的目的。
(六) 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 强化预算管理
其一, 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各高校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制度, 其建立、健全和实施效果是高校财务好坏的关键。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职权分离, 互相监督;加强对银行账号、票据和印章的管理;控制内容范围全面;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其二, 强化预算管理。预算控制要求高校从预算编制开始, 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的有关规定进行基本数据收集, 按照高校计划、高校规模的有关规定准确地编制部门预算, 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部门预算严格执行和有效控制, 并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高校在不断完善预算编制办法的同时, 应加强预算执行的控制与分析, 定期向有关部门通报预算执行情况, 提供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 为学校加强财务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对预算资金进行控制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控制与管理, 要做到财务公开化, 避免出现私立“小金库”的现象。其三, 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素质,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高校财务人员的思想和道德教育, 对他们进行分期培训, 不仅使他们发挥其特长, 还能使他们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七) 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高校财务预警系统是近年来提出的新课题。所谓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就是指在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 设立一些科学财务预警指标, 通过分析和评价这些指标的变化及时揭示隐形问题, 对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的一种财务分析系统。高校在现行的基础上, 应设立以下三种指标:一是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评价指标。二是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三是投资风险评价指标。对各项财务指标超过警戒线, 财务人员要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 加强会计核算和成本费用控制, 有效地化解风险, 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学校财务状况, 为学校经营管理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经济研究所:《高校负责问题的专项研究》, 2007年。
[2]国家统计局:《社会蓝皮书》, 2009年。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外贸企业管理创新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9)4-0018-08
世界经济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
进入2009年,被经济学家称为“百年难得一遇”美国金融风波愈演愈烈,不仅演变成金融危机,而且正向全面的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期。2009年4月26日,世行与IMF联合发展委员会会议发表的《全球监测报告》说,自从上次两大组织联合发展委员会会议以来,世界经济明显恶化,金融危机可能会演变成人类和发展的危机,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特别严重的后果。危机还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迄今努力取得的进步形成了威胁。
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造成影响,多种迹象表明,目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明显收缩。剔除外需后,美国经济实际上已近零增长,而美出口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尽管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在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之后紧急采取了“救市”措施,但并不能挽救美国经济衰退的命运。美国商务部2008年11月25日公布了初步统计的三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速为负0.5%,将预计数据下调了0.2个百分点。三季度个人消费支出环比下降了3.7%,个人消费萎缩拖累美国第三季度真实GDP环比年率增长率下滑2.69个百分点。11月份商品零售额月增幅为负l_8%,连续第5个月减少,创下16年来的消费低迷纪录。劳工部12月5日公布数据表明美国11月份失业率为6.7%,高于10月份6.5%的失业率水平,为1993年以来最高。美国雇主11月份减少劳工人数的速度创下34年来最快纪录,11月就业人口减少53.3万人,2008年以来共减少191万人。失业的激增打击消费者信心及支出,美国经济可能陷入二战来最长且最深的衰退。
目前,不仅是美国经济将出现衰退,所有G7国家的经济都正处于衰退之中或接近于衰退边缘。2008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已收缩3%,为2001年以来之最,同期欧元区则收缩0.2%,主要经济体负增长,但这些还仅仅是开始,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发达经济体就业、收入、消费、投资、出口等基本面将进一步被波及。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传统
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
作为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外向型的贸易大国——中国来说,不可避免的受到这场危机的影响。在对外贸易方面,2009年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4287.4亿美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出1512455.4亿美元,下降19.7%;进口1832亿美元,下降30.9%。3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620.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902.9亿美元,下降17.1%;进口717.3亿美元,下降25.1%。对于我国的外贸企业来说,后金融危机时期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市场萎缩,外贸顺差和规模进一步缩小
2009年我国对美、欧、日等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可能全面放缓,外贸顺差规模进一步缩小。根据近几年的统计,美、日、欧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美、日、欧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滑坡,需求必然减少。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期行将结束,出口和顺差双回落态势将进一步升级,特别是2009年出口面临真正的寒冬。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回落1.5个百分点,美国经济2009年将下降0.7%,欧元区2009年经济将下降0.5%,日本将下降0.2%。发达经济体进出口贸易均出现大幅回落,进口将比2008年下降0.1%,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将达到1.2%,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此外,据IMF初步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将增长2.1%,比上年的4.6%回落2.5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将增长5.2%,增速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出口将增长5.3%,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将受到极大影响。
2.遭遇贸易保护主义更频繁、更严峻
一般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态势与世界经济发展成反向趋势。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贸易保护主义势力重新抬头。在美国,通过“购买美国货”和“雇用美国人”的保护主义性质条款。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也宣布取消对将汽车生产线外迁至东欧的企业的援助。西班牙一位部长还督促消费者购买本国制造的商品,而意大利和俄罗斯政府不仅补助本国汽车产业,还制定法律限制外国汽车的进口。
在亚洲和美洲地区,阿根廷、巴西、土耳其、印尼和印度等国也相继采取了保护主义的措施。印尼宣布对进口进行限制,它与阿根廷2008年都对中国纺织品采取了进口制裁措施。埃及则对聚酯产品发动一连串的反倾销调查,抬高进口纺织品的关税。印度日前也对来自中国的玩具抬高关税。俄罗斯和越南也都在2009年提高了关税。
从目前的迹象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之战已经在局部地区打响。数据显示,在2008年上半年中,国际反倾销的纠纷同比增加了40%。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遭遇了大量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加剧。2009年4月8日,美国钢铁产业正式向美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油井管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诉讼金额高达27亿美元。在2009年1-2月短短两个月内,中国就频频遭遇来自印度、欧盟、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和反倾销调查。可以想象,“中国制造们”在保护主义浪潮之下,还会面临更多冲击。
3.出口环境复杂,生产成本升高
后金融危机时期,欧美市场客户需求下降,订单减少。企业资金链断流,面临海外货款回收困难。我国的出口企业融资更困难,融资成本上升。当然,出口企业遭遇的困境也与企业或行业自身的问题有关。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出口。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还将因生产和运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紧缩。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大幅升值也对出口企业带来影响。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不降反升,带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升值,仅2009年2月
份升值幅度就超过6%,相形之下,很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汇率大幅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竞争力。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外贸企业
管理创新的方向
1.传统的价值链模式对外贸企业发展空间的制约
我国外贸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就是代理我国客户进口或出口产品,代理国外客户在国内采购或者销售,其利润来源于赚取的佣金或者差价。这一经营模式曾经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传统外贸企业也凭借手中的外贸经营权获得丰厚的利润。在传统的产业价值链中,外贸企业只是中间商的角色,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商和零售商力量的增强,中间商受到来自双方面的挤压,生存空间日趋狭小。传统的产业价值链呈线性关系,外贸企业在其中只是充当制成品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中介。
由于中国传统外贸企业仅仅作为进出口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主要从事代理进出口以及与此相关的租船订舱、报检报验等业务。这些业务进入门槛较低且增值较少,丰厚的利润吸引越来越多的进入者。传统外贸企业既不真正掌握生产资源(没有生产能力),又不真正拥有市场和客户,这直接导致了大量提供同质服务的传统外贸企业在市场中只能进行以价格竞争为主的竞争。自从2004年7月1日外贸经营权放开后,只要条件具备,国内企业完全可以绕过传统外贸企业直接与国外客户从事外贸业务,市场竞争更激烈。同时,跨国公司也可以通过设立投资性公司从事采购业务及进入物流领域,使得传统外贸企业不得不面对失去跨国公司采购这个长期稳定客源的不利局面。
2.后金融危机时期外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管理创新
面对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各种困境和挑战,中国传统外贸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身在全球供应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外贸企业不应该只是一个中间商,而应该成为供应链或供应网络的管理者和运营者。立足于供应网络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重新确立专业外贸企业在价值链中的战略地位,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战略规划,调整供应链的运营战略,是传统外贸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外贸企业可以依据自身实力情况进行管理创新,创新的方向就是供应链管理者或者融入供应链中某些优势环节。在全球化市场里,中国外贸企业有机会把产品销往全世界的同时,也要面对来自全世界的竞争,最终只有拥有最大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如何增大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不是由一个企业决定,而是由从原材料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管理过程决定。我们在不少外贸企业看到了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景:当有紧急的销售订单、部件短缺、促销方案计划调整,或者其他不确定的因素发生时,物流、生产、仓储、主管和相关人员工作量普遍超负荷,“救火”和“追料”成为外贸企业特有的风景。外贸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来解决一些上述问题。
在市场需求日益多变、技术进步突飞猛进、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是否能够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为了达到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的目的,很多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一体化战略中,“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整个业务过程中所有企业的一条价值链。在这条价值链中,相邻层次的企业之间存在需求与供应的关系,也就是上游与下游的关系,当把所有相邻企业连接起来时,便形成了供应链。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配置思想和战略方法,它强调把相关的业务集成到一条链上,共同运行,共享资源,从而达到的效应。大多数中国外贸企业对资源的单一管理能力强,但在整体资源的整合上浪费较大,致使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与利用。面对全球化对中国外贸企业的挑战,外贸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此外,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供应链管理的实质之一就是专注于核心业务,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对于各类业务,公司应该根据能力种类的独特性与企业的内部能力之间的关系在战略上进行选择。(见图1)
我国传统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国际市场信息收集、国际商务交易磋商和市场开拓、国际贸易流程的操作等方面的能力,但是这些能力仅仅是外贸企业的比较优势,还没有转化成核心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作为中间商的外贸企业很可能把这些能力遗失。供应链管理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的一种方式,是为了获得和提高供货能力以及企业的竞争力而实施的运营战略的核心。通过供应链管理战略,外贸企业可以获得或者优化其供货能力和对产品的掌控能力,满足客户个性化、柔性高、快速反应的需求,从而确保在某些产品(例如消费品)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传统外贸企业
管理创新的模式
传统外贸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在与贸易直接相关的商务操作性环节,包括询盘报盘、签订合同、下发订单、打单审单、质量检验、报关出运、收汇结汇等,这些商务服务活动主要围绕单据处理展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形成,贸易服务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还提供包括市场调研、研发设计、原料选购、工厂选择、质量控制、物流配送、降低金融风险等一揽子问题的解决方案。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传统外贸企业想要做好管理创新,需要重新思考自己在供应链中的定位,把握未来趋势和自身核心专长,确定战略目标,逐步实现创新。具体有以下模式:
1.供应链管理
大型的外贸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强大的资源优势,向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在供应链管理者模式里面,外贸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体系里,扮演着提供创新价值活动的新角色;在实体上或流程上,扮演国际贸易供应链上推动者的角色,从而使得供应链流程变得更加合理,供应链的效率及价值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见图2)
外贸企业除了承担传统外贸企业的寻找货源、采购、验货、出货等业务,而且扮演投资者、创新者、整合者、信息提供者及综合物流服务提供者和协调者等新角色。通过提供这些新的增值服务,外贸企业能够为顾客提供较为完整的服务。
当外贸企业处于发展初期时,大部分的外贸企业只是充当客户和供货商之间的交易中介人角色。随着外贸企业业务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外贸企业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变化,很多企业开始从单纯的代理商向采购商转变。在这个阶段,外贸企业有能力为客户采购到优质的商品并为客户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致力于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附加值。随着外贸企业与顾客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及外贸企业整合资源能力的不断增强,外贸企业倾向于向顾客提供更有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个阶段,外贸企业主要从事如设计和质量控制等高附加值的
业务,而把低附加值的业务外包给全球最适合的合作伙伴,以寻求资源最佳利用,使产品实现真正的全球化,为顾客提供最大的增值服务。
在上述三个阶段里,外贸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供货商。随着外贸企业市场的不断扩大、整合资源能力的不断增强,很多的外贸企业直接与顾客签定采购合同,充当直接供货商的角色,企业独立性进一步增强。此时,外贸企业负责统筹整个生产流程,主要从事产品设计、采购、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物流等支持性的工作,生产任务主要外包给全球的合作伙伴来生产。香港利丰、西班牙ZARA、美国戴尔等一批企业创造和运用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新模式似乎在运作形式上离传统的贸易公司越行越远,但实质却反映了现代外贸企业的发展趋势,它们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的大中型外贸企业借鉴。
2.价值链延伸
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内部资源和优势有限,宜采取价值链延伸的方式融入价值链上的某些环节来提升产业附加值,价值链延伸有向前和向后延伸两种途径,向后延伸价值链主要有市场调研、设计、打样、原辅料采购和生产制造。
(1)价值链后向延伸创新模式一——研发设计。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从亚洲鞋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倒闭的鞋企中,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只有一两家,500人到3000人的中等企业占了5%-8%,500人以下的小企业占了30%-40%。倒闭的原因是“技术含量低,做OEM(贴牌),出口市场单一”。缺少品牌和技术,正是中小企业倒闭的问题所在,也是珠三角制造业的“寒冬”症结所在。对于服装、鞋帽、工艺品、玩具等行业外贸企业宜抓住过渡期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根据国外经销商反馈回来的消费者需求信息来研究设计产品,把设计的样品外包给制造企业生产来提升产业附加值。(见图3)此类外贸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稳定的国际分销渠道和一定品牌影响力,不需要自己的生产实体,而只需将产品生产及其他非核心业务通过OEM或代理形式外包给专业化企业,以便将资源集中用于核心业务,使自身优势得到最大化发挥。这种模式结构充分扁平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系统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使供应链更具柔性和灵活性。
东莞“小猪斑纳”童装品牌的成长历程,就是采用这种模式。位于樟木头镇的这家制衣厂,最初只做贴牌加工业务,靠订单存活。如果国际经济形势不好,企业就会摇摇欲坠。这家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创建自有品牌,如今拥有研发人员数百名,业已成为国际十大知名童装品牌之一。
(2)价值链后向延伸创新模式二——实业化。中大型国有外贸企业多年在国际市场做产品的组织者和货源的组织者,熟悉客户和市场需求,可以尝试走实业化发展道路,承接外国企业的订单,参与或进入供应链条上游的生产领域以后,能够根据需求进行生产,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实业化创新以后,从原材料的采购到加工环节再到物流环节的控制,甚至到下游销售环节的掌握,国有外贸企业在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增值收益大大增加,利润空间进一步扩大。
如图4所示,外贸企业实业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获取货源供应。如直接建工厂,自己生产;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投资入股生产企业,按股比取得货源,如中基宁波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曾是一家典型的国营传统外贸企业,通过改制成为雅戈尔的控股公司,该公司当年出口创汇同比增长82.43%,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181%,为国有外贸企业的创新创出一条新路子;采取战略联盟的方式,与生产厂家签署合作协议,绑架货源,等等。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创新基本上部分采取了实业化方式。中化公司的石油、化肥、化工业务过去基本上只是做进出口的代理,在重新战略定位以后,逐步向上游产业链延伸,特别是化肥业务不但进入了生产环节,而且进入了磷矿、钾矿等生产原料的控制环节,还向下游延伸,进入营销终端,这种创新培育了从上游生产到中间经营再到下游销售的整个价值链条,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3)价值链前向延伸创新模式——境外渠道构建。目前,大多中小型外贸企业多是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外商到国内来订货或通过国外展览吸引外商订货,并由外商承担售后服务。这种方式没有自己独立的销售及分销渠道,无法直接控制和了解市场,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市场反馈信息。这对外贸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此,外贸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商品出口境外代理的形式来延伸价值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设立境外子公司;二是委托当地商人作为经营和服务本企业商品的总代理,并由它们在所主营的目标市场里委托各国或各地经销商代理经营本企业商品和提供售后服务。此类外贸企业可以绕过国外经销商,直接跟零售商交易,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利润。(见图5)
当然,对于同时具备开发设计产品能力和国外销售渠道优势的外贸企业来说,既可以向后延伸,也可以向前延伸产业价值链,并获得更多的产业附加值,形成自身的核心能力。
3.专业服务代理
对于具有某一特别产品贸易优势的小型国有外贸企业,由于规模小、变化快、适应能力强,其创新的方向是专业服务型代理公司,围绕价值链的一个环节,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化服务模式。例如,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属于从事石油机械设备及材料配件出口和海外技术服务的国有传统外贸企业,它向客户出售大型钻机的同时,又根据客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录井、测井、采井、完井、采油等一系列流程方案的设计、设备的销售及售后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改变了过去只是单纯卖设备的简单买卖关系,而是通过实行专业化服务,成为专业化服务型外贸企业,赢得了市场和客户,实现了发展。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外贸企业
管理创新的配套措施
为了促进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外贸企业管理创新,我们的外贸企业还需要采取一些配套措施:
1.确立优势环节
外贸企业管理创新首先要分解企业内部价值链,确立战略环节,提高专业化水平。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关键是保持其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的竞争优势,并不需要在所有的价值活动上都保持竞争优势。外贸公司应从分析其价值链着手,明确其竞争优势,将其精力集中于那些有优势的环节上,紧紧控制企业内部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如良好的品牌、优质的服务和管理协调能力等等;将那些自身优势缺乏的业务和非战略性的活动通过合同等方式转包出去,尽量利用市场以降低成本,增加灵活性。
外贸企业确立一个或几个战略环节作为自身的主要业务,这有利于集中企业有限的精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竞争优势。不断优化内部价值链,以多种方式参与产业链中其他环节的专业性合作,从而发挥自身专业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小型外贸企业更为重要。中小型外贸企业可利用其小、专、灵的特点,发展成为独具经营风格和独具专业领域的外贸企业。
作为应对危机的主体,很多中国外贸企业开始
思考如何通过转变经营思路,来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寻找新的出路。我国出口总量大,但主要处于劳动密集的分工环节。这场百年一遇的危机,为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得国际市场的渠道、品牌、技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各级政府与中介机构应及时引导、帮助外贸企业抓住机遇,实现价值链的升级。为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信息、融资等方面的服务,发挥驻外经商机构的作用,协调企业跨国并购行为,避免内部过度竞争。利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推动我国出口从以前的OEM(贴牌生产)逐渐转向ODM(stit并生产)、OBM(自有品牌生产),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从而真正化危为机。
2.战略联盟
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企业间的联盟战略将可能成为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力量。战略联盟作为独特的资源配置渠道,能够兼顾不同国家、地区、社会团体直至个人的差异,为企业利用外部资源并实现内部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外贸企业价值链的不断分解必然导致价值链的重新整合。一方面,价值链的不断分解,使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立的并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环节,它们在脱离了原有的价值链而独立为新的企业后必然要寻求与新的价值链的组合,成为新的价值链上的一环;另一方面,原来的价值链也需要有在特定环节上具有核心竞争力、成本较低、技术较精的企业加盟,从而形成新的价值链。这样,若干企业在一个新的价值链中,各自发挥自己最大优势的环节,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相结合,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共同完成价值链的全过程,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实现更多的利润,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外贸企业实施管理创新,可以考虑积极推进企业的战略性联盟,通过联合、协同、合作,实现贸、工、农、技的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增强竞争能力。
3.业务流程改造
外贸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是面向产品的。在收到国外客户订单后,外贸企业在国内寻找能够生产该产品的厂家,找到后经过谈判确定收购价格和交货时间,待产品生产完以后便将其出口报关,发送给国外客户,整个业务流程宣告结束。而实施管理创新后,要求外贸企业将产品的整个供货流程作为一个项目来运作。在尚未收到客户的订单以前,外贸企业就应该积极收集国外市场的需求信息,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结合自身能力分析可以研制生产哪些产品满足市场需要;然后将供货信息主动向国外客户进行推销;待收到客户订单后,外贸企业马上制定生产计划,选定各个生产企业(包括中间产品生产企业和最终产品生产企业),选定原料的采购来源,通过下定单的方式组织生产,并且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质量和交货期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为配合面向项目的业务流程,外贸企业不应局限于由外销员一条龙包办到底的业务模式,应注意推行由项目经理负责的项目小组的业务模式。
4.整合文化
【金融机构管理课后答案】推荐阅读:
金融机构管理规定06-19
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06-01
非银行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09-10
对人民银行基层机构加强金融管理的思考09-27
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评估暂行办法10-04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实施细06-26
金融机构介绍06-02
金融机构征信09-22
涉农金融机构10-29
金融机构责任合规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