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论文(推荐8篇)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赛课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班主任老师关注学生的心
理健康,相互交流主题班会课经验,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营造和谐的校园生活,特举办此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赛课活动。
二、选课内容版块
班主任老师可主要在以下几个版块内容中选择,课题不宜过大,尽量切口小、内容深。课例应主题鲜明,富有新意,层次清晰,活动性强,体验思考深刻,最好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效果良好。
1、心理适应辅导
2、自我教育辅导(我是谁、自我的成长、自卑与自信、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3、情绪辅导(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与表达)
4、人际交往辅导(与父母沟通、师生交往、朋友交往)
5、青春期心理辅导(身体与性别、异性之间的平等与友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未来家庭生活展望)
6、学习心理辅导(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制定学习的目标与计划、学习的方法和诀窍、提高学习效率、应对考试)
7、职业生涯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素质、树立正确的升学观、树立正确的择业态度、制定职业规划)
三、活动要求
1、班会课的主题必须符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具体题目各班可以在主题下自行命题。主题深刻鲜明,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本次主题活动必须要有详细的方案(具体格式要求见附件)。方案要全面反应整个活动开展的具体过程,方案设计要能够充分挖掘活动内容的主题,并做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3、主题班会要充分挖掘素材。在素材的准备上要多下功夫,切实达到主题班会的效果。
4、上课教师注意与学生多进行互动,尽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避免说教式的课堂;
5、全校班主任老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到赛课现场观摩至少两节课;
四、参赛教师:
蒲建明、钟林、吴晓菲、易飞、陈俊龙、郭娇
五、活动时间地点:2012年10月17日(周三)、电教厅
六、评价标准 评委参考《成都市主题班会活动课程评价标准》(见附件)进行评价,评价采取100分制,分别从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班主任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效果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七、评奖办法:设置一、二、三等奖并推选一位参加县级心理班会课赛课。郫县一中政教处 2012年9月 附件材料
班会课活动教案格式要求
1、标题:
(属**内容板块)主标题 ——副标题
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邮箱
2、正文(请交详案,不要表格式的简案)主要包括:
设计意图(包括简要介绍:选课意图,学生学情,涉及的基本理论等)活动目标 活动重、难点 适用年级及课时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重点呈现,格式不拘,注意层次清晰,体现活动课特点)
教学反思(反思点包括:教学方法、效果及感受、应注意事项、改进与提升的空间等)
3、附件材料:
附本节课所用到的教学辅助资源,如学生学案、小组活动单;游戏、活动、小品、视频的脚本;故事、案例、绘本等文字材料等。
课例参考:成都市心理健康“1+1教研活动”课例 学习心理辅导专题
成长与跨越 ——走出学习高原期 设计意图: 心理学认为,人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止不前的现象,在练习曲线上出现近于平缓的一部分线段,即“高原现象”,亦称高原期。而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产生学习效率低、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处于高原期的学生备感焦虑,忧心如焚,却又手足无措。若不及时改善这种状况,极易使学生灰心丧气、注意力分散、身心疲惫、甚至自暴自弃。初中阶段,尤其是初
二、初三学生,由于外部条件及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变化,“高原现象”的产生便具有了客观性。学生在度过“高原期”后也许将会跃上一个更高的海拔点,也许是一蹶不振。所以,引导帮助学生们顺利、平稳地度过这一时期,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蓄势也就显得极其重要了。活动目标:
1、认识到高原现象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学会坦然面对;
2、学会识别高原现象,掌握初步的应对措施平稳度过;
3、坚定走出高原期的信心,实现成长与跨越。活动重点:
掌握相应的走出高原期的方法,坚定信心。活动难点:
正确认识高原现象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学会坦然面对 适用年级及课时:初二初三或高二高三,高中更好。一课时 活动准备:多媒体 活动过程:(“暖身活动”此课略)
一、感受高原现象(5分钟)视频播放《马拉松赛跑A》
教师引导:从视频中我们看到包括台湾选手在内的其他选手由于体力透支,越来越吃力,而且速度也来越慢,就如我们在登山的过程中,虽然很努力地在攀登,但越往高处,我们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现象,再要上一个新的高度就十分困难,甚至上不去,这就是登山 运动中的高原现象。
今天我们就高原现象这个话题来谈谈实现成长与跨越。
二、识别高原现象(9分钟)
(一)PPT呈现心理实验:初学步枪者成绩曲线图
教师提问:这是初学步枪射击者前30天的成绩,从这条曲线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变化?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从这条曲线上我们可以看到,最初五天里进步是最快的,成绩一下子提高到50多环,然而从第10天气,成绩就开始出现起伏,进步非常缓慢,到了第30天也只比第10天进步了10多环,我们把10天到30天这段时期叫做高原期,成绩进步缓慢、停滞甚至后退的现象就是高原现象。
(二)我的高原现象
教师提问: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高原现象的体验? 学生交流:打游戏、学绘画、舞蹈、跑步等
教师可做简单的引导:在学习绘画过程中从不会画到会画,进步特别快,成绩也特别明显。可再从会画到画得好的阶段,进步就不那么快了,成绩也就不那么明显了。
(三)名人的高原现象
视频播放:举重运动员张国政的高原现象
教师小结:任何人、在任何方面都可能出现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特点:进步缓慢、停滞、后退;高原现象总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如烦躁、着急等。
三、认识高原现象(10分钟)
过渡:倒底高原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通过登山活动进一步认识。
(一)教师引导: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山脚、山腰的地形、人在这两个阶段生理、心理及登山速度有什么样的变化?
地点
生理(体力)
心理
(兴趣、情绪)
任务
(地形、路况)
效率
(行进速度)
山脚
山腰(更高)
过渡:登山中出现的高原现象是由生理、心理、任务难度等因素引起的,那么学习中出现的高原现象是不是这样呢?
(二)PPT呈现学习的四个阶段:
过渡: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阶段之一:
开始阶段: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费力、提高速度较慢;
进步阶段: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提高速度较快;
高原阶段: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剩下多是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学习进步速度突然放慢,尽管每天的练习也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成绩下降,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渡过高原阶段:当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克服了学习途径上的困难,掌握新的规律和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
教师提问:学习的四个阶段说明了什么?(高原期是一个规律性的阶段,渡过了高原阶段成绩就会有所上升),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出现高原现象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三)向学生呈现心理实验的结果:30天后步枪者成绩的变化趋势:
四、走出高原期(10分钟)
过渡:虽然高原阶段是规律性的阶段,但只要我们及时调整,就能缩短高原期,甚至预防高原现象的出现,使成绩尽快有所起色。
1、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回忆(预测)当自己登到山腰或更高的地方时,速度越来越慢,行走越来越吃力时,你会有那些做法?(教师将学生的做法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交流教师进一步引导
休息一下,吃点东西适当放松补充能量 边走边听音乐转移注意力发现乐趣 鼓励自己自我暗示 坐滑竿等等调整方式
2、迁移方法
请同学们思考:这些方法在学习上如何运用? 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劳逸结合、夯实基础、享受学习、积极暗示、调整方法
3、PPT呈现教师的归纳:(学生齐声朗读)
第一,坦然接受,不必焦虑。第二,回到基础,寻找缺漏。第三,学会休息,增加活力。第四,积极暗示,重拾信心。第五,方法多样,灵活学习。第六,戒燥戒急,稳步前进。
五、认知重构(4分钟)
让学生用一句话(一个比喻)表达对高原现象的认识
教师引导:高原现象可能是一支即将离弦的箭,待发的蓄势咄咄逼人,在度过“高原区”后将会跃上一个更高的海拔点;高原现象也可能是悬崖边缘的挣扎,跌落的悬念只在一瞬,摔下去就遍体鳞伤,甚至粉身碎骨。结局如何全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六、成长与跨越(2分钟)
视频《马拉松赛跑 B》播放教师总结: 无论在是生活、学习、还是在人一生的发展中都会遇到高原现象,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极限。高原阶段往往是人的反思、积累的重要阶段,及时地调整,就能尽快走出高原期,实现我们的又一次成长和跨越!祝愿同学们收获更多的成长与跨越!成都市主题班会活动课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得分(小数点后1位)
目标
教育目标明确,既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丰富道德情感,提升生活经验,自觉践行道德要求,促进学生道德主体的自我形成、自我发展。
10分
内容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把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内容,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中的道德素材,形成满足学生道德发展需要、易于接受的具体教育内容。
14分
过程和方法
整个过程贯穿活动,按照“近、小、亲、实”的原则设置情景,师生在情景中参与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体验和感悟,生成德性。
8分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参与,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用心去看、去想、去做,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8分
班主任行为
遵循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心理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验。
6分
采用开放的活动控制方式,在活动过程中,引发和鼓励学生自由展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观点,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会选择、学会创造。
6分
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在活动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以真情感染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适时、恰当的评价,发现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跨越思维障碍,提升精神境界。
6分
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分
学生行为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成为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
8分
乐于参与,自主体验,有所感悟,从中受益。
8分
体现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共同探索,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8分
教育效果
活动圆满完成,目标达成度高,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改善态度系统,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2分
评委签名:总分:
(一) 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把教学任务按一定心理意义具体化为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或结果, 换言之, 指在教学之前预期教学活动结束之后, 学生从教学活动中学到什么, 是知识与技能, 还是态度与观念, 抑或是全部。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 能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面对的困扰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教师才可以设定出一个最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由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而成。同时教学目标也应该是可测评的, 这样可以方便老师检测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间的评价。心理健康课要讲究“以需论辅”, 也就是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 都应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中的心理需求而开展的。心理健康课设置的目标可以具体到一种情感体验的获得、一个行为的改变、一个合理信念的建立等。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这节课是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引导、还是帮助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设计出“我是谁?”、“我听你说——倾听技巧训练”、“老子为什么是一个智慧的人?”等活动。
(二) 教学形式和策略分析:根据主题活动选择活动模式
确定教学内容后, 教师必须考虑使用什么样的形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在心理健康课中主要的或使用频率最高的有以下几种形式:情景体验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小组讨论法等。一般而言, 内容决定形式, 好的教学形式又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情境体验法和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法和角色扮演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触动他们的情感, 使他们的认识和行为得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情境体验法和角色扮演法通常由教师确定主题、安排相应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 参与者可以变换自身的身份, 通过换位体验获得新的感受。比如在设计亲子课程时, 通过家长和学生之间身份换位的设计, 可以让双方在特定的环境中感受彼此, 从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对方。心理剧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境体验或角色扮演法, 它有自己的特色, 一般来说, 心理剧通常由学生自定主题、自编、自演, 在演出后还可以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反思。这样一来, 心理剧的良好实施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如果组织得当的话, 所取得的效果也许会比情境体验法和角色扮演法更好。
游戏法。在开展心理活动课的时候, 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游戏和活动实现教学目的。在使用游戏的时候, 应该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设计的各个游戏环节始终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在使用游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心理活动课中学生是绝对的学习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促进者, 要求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建立“平等、尊重、友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悟性。学生在怎么玩上具有绝对的发言权,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要做的就是详细考察学生游戏的学习价值, 选择有利于教学的游戏开展相关的活动。
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是心理健康课的基本模式。班内小组教学是把一个班暂时分为若干个小组, 由教师规定共同的学习任务, 并由学生分组学习的班级教学形式。在小组人员的编排上一般以5-7人为宜。小组学习中体验是很重要的, 在开展教学时应以体验为重点, 以活动为载体, “体验”是教师创设的情景对学生的触动。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情景中反映了什么、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学生的成长要依赖于自身的经验与体验。在心理活动课中, 许多教师为了一些心理知识与方法, 会不知不觉地采用讲解、灌输的方式。但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如果没有内在体验, 是很难认同与内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的。要重视分享交流, 善于利用学生资源。好的心理活动课要体现学生智慧的流动, 通过点、线、面的交流使学生的智慧在集体中得到共享。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学情分析;具体做法
国家教育部在新一轮的德育课课程改革中将心理健康课作为德育选修课,足见本课程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上好心理健康课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上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论述:
一、课程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之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因此,我们将心理健康课定位于活动课程,重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体验,从中感受、领悟,能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二、学情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存在的潜在被动学习因素偏多,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等,另外,由于学生入学时,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差,年龄小,对专业知识生疏,因此,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偏低,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偏重于实践,教学方法与中学有所不同,教学进度也比初中快,所以,不少学生难以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厌学情况普遍存在,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师的教学热情,造成了教学心理的不良循环。
三、具体做法
针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作用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认为要上好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实施因材施教,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课堂氛围,潜移默化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
(1)选对内容。要想上好一堂心理健康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课程感兴趣,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应围绕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品质展开的,应涵盖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①智能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②情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情绪的合理调节,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③意志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勇敢、坚持性、责任心、勇于接受困难和挫折的挑战等。④学习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兴趣、方法、习惯、能力等。⑤社会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识和接受现实,乐于交往、适应环境,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等。
(2)选对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内在动机为中心,注重启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的领悟与应用。因此在具体的活动设计中要有创意,形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讨论法、认知法、操作法、角色扮演法、行为改变法等,在教学中要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新课导入时采用认知法,案例分析时采用讨论法,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时采用行为改变法中自信心训练等。只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注意事项。①活动主题忌大忌空,要具体化为可以操作、可以训练的行为特征,从实际问题入手,注意主题的合理性。②创设良好的情境,增强活动的心理氛围,比如音乐的烘托,座位的摆放等,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室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在活动室或户外进行。③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千万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而应该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及解决的方法。在学生获得感悟后,教师要及时明确的概括和升华学生的体会,防止学生体会的表面化。④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需要,要切和学生实际引进相关教材的内容和步骤,注重团体训练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注重调动和引导性格内向学生的参与。
总之,要想上好一堂心理健康课,教师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满足学生强烈的心理需求和好奇心为出发点,在课堂中能让学生获得心理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养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中职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素珍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的探讨 心理健康教育 2009(9)
与快乐同行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心理健康课教案。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3、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活动重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课前准备:
1、学生烦恼小调查。
2、体验活动用具:跳绳、溜溜球、漫画书、照片、音乐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烦恼:
1、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
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揭题:与快乐同行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
师深情回忆近来共同经历的烦恼事。
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令你烦恼的事。
二、学生互动,倾诉烦恼:
1、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个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学生听故事。
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有了烦恼,让我们像故事中的理发师一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烦恼!
4、我口说我心:引导学生诉说感到不愉快的事。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
1、遇到不愉快的事,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全班交流。
2、对大家说出了你心里的烦恼,是不是心情畅快多了!(板书:合理发泄)合理发泄:找人倾诉或大声叫,写日记,大哭一场
3、教师导语: 遇到问题时有许多烦恼其实是可以排解的。
3、情境游戏:《猜一猜》
情节设计:丁丁上前,做闷闷不乐状,委曲地自言自语:作文课,我认真地写,满怀信心地给老师看,老师说不行;而同桌这么死板的作文,老师却说好多了。
教师引导(1):你能猜出此时丁丁在想些什么吗?(老师处理事情不公正;同桌会拍马屁;老师看不起我)
情节设计:老师又凑到丁丁的耳旁低语几句,丁丁眉头舒展开来。
教师引导(2):猜一猜老师刚才对丁丁说了什么?(请换一个角度想问题)
情节设计:丁丁跳着,笑着回到了座位上。
教师引导(3):请同学们猜一猜,丁丁为什么这么高兴?她是怎么想的?(老师觉得我的作文水平比同桌高,应该写得更好;老师对我严格是为我好。)
4、师小结:要知道,一个人遇到不顺心或不公正的对待时,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世界上很多事,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有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能让我们摆脱烦恼,找到快乐,教案《心理健康课教案》。(板书:改变想法)
四、分享经验,体验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教师导语: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这些让我们快乐的办法就像是我们的快乐甜点,让我们摆脱烦恼,忘记不快。现在大家行动起来,一起来体验快乐的感觉吧!(分组开展体验活动)
4、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把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板书:转移注意力)
5、介绍另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能创造快乐, 发泄不良情绪的办法:
6、教师赠言: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五、关注他人,共享快乐: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的坏心情得到了缓解吗?
2、学生交流感受。
3、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真有意义,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我们不仅要学会自己安慰自己,还要学会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要在平时留心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发现谁有不快乐的情绪的时候,设法找到原因,为他送去快乐。请记住:一份烦恼和别人分担就只剩下一半烦恼,一份快乐和别人分享就会收获两份快乐。愿大家永远与快乐同行。(板书:分担烦恼 分享快乐)
(放音乐,分享快乐小贴士。)
课后反思:
上完了这节心理健康课我比较快乐,我通过这节课的实践,对心理健康课的基本教学过程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在课堂上,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并能积极有序的参与体验活动,这是我最为欣喜的。
引入新课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回忆最近班上发生的不愉快事件,当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引导学生倾诉更多的烦恼事,然后在互动活动中让学生知道烦恼是可以排解的,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总体的设计比较到位,各个环节清晰且过渡合理。当然,还有许多不足: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不够,让孩子们谈烦恼还不够深入。具体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引导时,的最后两个自我安慰和意志控制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到位,并且学生没有体验可以不必出示,也以免方法引导过多过杂。
1.使学生意识到习惯对人的不同影响,教育学生要有意思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
2.使学生认识到好习惯带来的益处,提高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自觉性。
3.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以及学习、生活、行为方面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要有意思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上课前,我对全班学生说:“今日只问候,不必起立。”言毕,我说:“上课。”学生纷纷起立。(看来习惯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啊!乘机告诫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接受我的观点。)
1、看幻灯:讲故事《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 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2、思考讨论,发现问题。
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什么是习惯?
板书:习惯: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习惯是完成动作的需要,从习惯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来看,有的是是有益的,有的是有害的。请同学们想一下生活中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习惯是坏的?
二、导学达标
1、生活中的习惯(游戏活动,体验)
指导情境表演:
(1)表演生活中的好习惯;(以组为单位,共同设计情节,时间2~3分钟)
(2)表演生活中的坏习惯。(以组为单位,共同设计情节,时间2~3分钟)
2小组交流倾诉,明白道理,激情导行。
Flash动画展示“生活中的习惯”。(自制动画)
讨论:
(1)好习惯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它是怎么形成的?
(2)坏习惯在生活中有什么作影响?这些坏习惯是故意的吗?它是怎么形成的?
幻灯片展示:好习惯与坏习惯对人的影响
板书: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是走向失败敞开的大门。
三、读一读(幻灯片超链接展示内容)
好的读书习惯全让你终身受益
因读书而改变命运――改变不会安排学习时间的坏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改变不正确读书方法的坏习惯
成大事须从学习开始――丢掉不爱学习的坏习惯
每天读书至少10分钟――告别盲目读书的坏习惯
演讲的训练与勇气――丢掉说话怯场的坏习惯
习惯就像是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止步。习惯是一点一滴、循环往复、无数重复的行为动作养成的。好的习惯是一种坚持,坏的习惯是一种惰性。习惯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它不但影响了我们面对人和事物的心态,也影响我们的想法,更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命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习惯的产物,我们谁不是遵从着某种习惯来生活的呢?有的人习惯“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而有的人则习惯睡懒觉;有的人十分注意自己的衣着整洁,有的人则大大咧咧,不修边幅;有的人对人说话谦恭有礼,有的人则高声大嗓、唾星四溅;有的人做事井井有条,有的人则手忙脚乱;有的人总是乐观地看待一切,有的人遇到一点儿小事,就会愁眉不展;有的人节俭,有的人铺张;有的人多话,有的人寡言,如此等等,不一而举。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内容更加多样,所承受的压力也在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习惯病”也增加了许多“新花样”,比如,酗酒和吸烟,已蔓延到女性和孩子中间;电子游戏,成为许多青少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的“习惯病”;泡在网上聊天在不少人中成瘾等。至于因不良习惯而酿成人生悲剧的现象,现实中俯首皆是。多少殷实人家,由于子弟染上吃喝嫖赌的恶习而倾家荡产,多少人因为做事缺乏不折不挠的韧性,而与成功失之交臂,也说不清多少人不改马虎的习惯,而在工作中铸成大错。
习惯有好有坏。好的习惯是你的朋友,它会帮助你成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而坏习惯则是你的敌人,它只会让你难堪、丢丑,给你添麻烦、损坏健康或者导致事业失败。莎士比亚说得好:“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当坏习惯主宰了你的生活,它可不就是你“最坏的主人”吗?我们每天生活在习惯中间,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受着习惯的支配,我们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觉中被习惯所左右。特别是某些坏习惯,像寄生虫一样依附在我们的身上挥不去、抹不掉,让我们丧失自信、感到自卑。坏习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烦恼、忧愁和困扰,导致我们在事业上举步维艰,不思进取,最终平淡一生。
或许,我们身上也有某些自己不喜欢的习惯,而且一直想把它改掉,因此,我们需要花点时间来探讨形成习惯的原因是什么。当你细细读完本书,你就会从另一个侧面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明白原来就是一些坏习惯才使你至今没有获得成功。
这些不良习惯如果不特意指出来,我们自己很难注意到它,因为,它看起来只是一些小事,但事实上很多人的失败就是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受到了一些不良习惯的左右。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可见小习惯常常是会影响大事情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那些不良习惯,别让它侵蚀我们的明天和未来。
当然,如果你发现自己身上有许多本书中提到的坏习惯,你也不必哀叹,自暴自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不是生来就完美无缺的,也因为人生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不够圆满,才使人生有奋斗的空间。
古语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你清晰地发现身上种种以前视而不见的坏习惯,教你跨越人生的障碍,重新定位你的生活,找到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只要你能够勇敢地面对这些坏习惯,并克服掉这些坏习惯,化你的短处为长处,不断追求完美,培养优秀的素质,做到德业兼修,不断进取。最终你会成就一番自己的伟大事业,并成为尽善尽美者。
改掉你的坏习惯吧――假如你有。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要让坏习惯左右你。
四、尝试练习(幻灯片展示练习内容)
1.十指交叉握双手在眼前,看上一眼。看看哪只手的大拇指压在上面。松开双手,重握一次,这一次让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压在上面。你注意到了什么?
2.脱了鞋,再先穿平时后穿的那只鞋。
思考:从这2项练习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师小结:这是一些简单的行为习惯。但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至少在动作方面,是按预定程序进行的。经过有意识的努力,如果我们设定了所要达到的目标,习惯就可以改变。起初做,我们会感到笨手笨脚,甚至可能做错。但是,经过接二边三的练习,我们就能形成新的习惯。
五、班级讨论(幻灯片展示下列内容:(1)~(4)
(1)你有哪些不良习惯?你想过改正它们吗?
(2)改变不良习惯、形成好习惯容易吗?是否需要靠意志去完成?
(3)小明把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开列出一个清单:
①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看西看,浪费时间;
②不准备工具书,需要查词典或字典时嫌麻烦,马马虎虎地应付学习;
③爱面子,不会也不问;
④学习时沉迷于空想;
⑤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早早把书包收拾好,心里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⑥作业本、考试卷一发到手,只看看分数,就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
⑦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
⑧遇到好电视节目,就忘记做作业;
⑨学习班时常说闲话;
⑩学习后把书本胡乱一扔,再用时现找,浪费时间。
请你帮他出出点子,再列一个清单,为他指出克服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
(4)思维习惯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例如,有的人认为戴眼镜的人看上去有学问、文明,轻易相信戴眼镜的人,因而受骗上当;有的人甚至眼睛不近视,也要配副眼镜,最后真的成了近视。你如何看待这些思维习惯?
课后实践指导。
(1)把你的好习惯列一个清单
(2)把你的不良习惯列一个清单,并思考如何改正它们。
(3)指出不良思维习惯对生活的影响。
5、教师投影小结::
传统观念认为,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功能状态良好,没有疾病或病症。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及道德健康。所以心理健康习惯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
日常生活中,很多看起来合理而实际上下科学的生活习惯,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拥有健康的一生,良好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运动习惯、医药习惯……将成为支撑我们健康的基石。
成功实际很简单,就是需要你从培养好习惯、好性格做起。你的命运是富有还是贫穷,是得意还是失意,与你的习惯和性格是密不可分的。
正所谓,(FLASH动画显示)好习惯缔结好性格,好性格决定好命运,好命运成就好人生。一生得此三好,既是修来之福,亦为造化之功。
播放:“好习惯”歌曲,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把注意力放在“导”字上,而不是“教”字上,努力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我来解决学生的问题。我通过启发、暗示、创设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产生活动兴趣,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欣赏和肯定,并以此来营造集体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直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认真倾听、理解、体验角色。这样能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感受。学生们非常喜欢心理健康活动课,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性
附:(印发给学生)
8大良好习惯。勇于表现自己;生活比较有序;待人有礼貌;喜欢交往;做事遵守规则;爱护环境;敢提问题、敢于发表见解;喜欢新事物。
7大不良习惯。喜欢依赖别人;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学习不爱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
优秀是个习惯:七个好习惯和七个坏习惯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好习惯
快乐的、成功的青少年所共同拥有的七个性格:
习惯一:积极处世。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习惯二:先定目标后有行动。确认你的使命和生活目标。
习惯三:重要的事情要先做。排出优先顺序,首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习惯四:双赢的想法。抱着人人都能成功的态度。
习惯五: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真心诚意地倾听。
习惯六:协作增效。协同工作成就更好的业绩。
习惯七:磨刀不误砍柴工。定期让自己得到休整和充电。
如上所示,这些习惯,一个建立在另一个之上。习惯一、二、三是自我完善,可称为“个人的成功”。习惯四、五、六涉及感情关系和团队工作,可称为“公众领域中的成功”。在成为称职的团队一份子之前,你必须首先完善自己的个人行为。这就是为什么个人的成功要先于公众领域中的成功。最后那个习惯七,是让自己得到休整恢复和充电更新的习惯。它支持着其他六个习惯。
问题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习惯一:被动反应。将所有问题都归罪于你的老爸老妈、你愚蠢的老师、你讨厌的邻居、你的男友或女友、政府或者其他什么人或什么事。你自己则是个受害者。你对自己的生活不负任何责任,就像一头牲口那样行动;饿了就吃,谁说你,你就骂他。如果想做什么你觉得不对的事,尽管让自己去做吧。
习惯二:不定目标、不想后果。不做计划,尽量逃避任何目标。从不考虑将来。干吗要为自己的行动担忧?今日有酒今日醉。尽管吃喝玩乐,明天?明天我们可能都不在了!
习惯三:重要的事情留待最后去做。生活大事?先别管它!且让我们玩个够:看电视、聊大天、上网、闲逛。家庭作业?明天再做。大事永远为小事让路。
习惯四:争强好胜。生活就是邪恶的竞争。同学在盯着你呢,最好抢在前面先抓住他们的把柄。别让其他人获得成功;切记,他们的成功就是你的失败。如果眼看着即将失败,一定要把那些讨厌的家伙一起拖下水。
习惯五:先夸夸其谈,再假装倾听。生来有嘴,为何不用。一定要大谈特谈,先说你的故事,然后哼哼哈哈,假装倾听别人的谈话。如果你真想听听他的意见,先把意见告诉他。
习惯六:千万别合作。让我们面对现实,其他人都很怪,因为他们不是你。何必要和他们共处。只有狗才需要团队合作,自己干要强得多。
习惯七: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生活这样紧张,根本没时间恢复、没时间提高。不学新知识。不学习、不锻炼。远离书本、远离大自然、远离一切能激励你的事物。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情绪与学习、生活的关系。2.
掌握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3.
能以良好的情绪学习、生活。
二、教学重点
明白情绪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学会调节不良情绪。
三、教学方法 游戏法
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调整情绪
1、欣赏音乐。
2、听了这段音乐,谈各人的心情怎样?
3、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上好这节班会课。
(为了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状态,在欢乐的心境中获取知识,特别选 择了一段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们欣赏。这样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完成。)
(二)导学达标,情感体验
1、游戏活动,体验情绪。(1)讲游戏规则。(2)指导、参与游戏。
(3)说出你在游戏时的心情。(4)区分良好情绪与不良情绪。
(情绪无时无刻不围绕着我们,为了让学生们充分体验情绪,设计了猜词游戏的情 境。全体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有的猜,有的做动作提示,紧张、兴奋、担心、高兴、失望、难过等等的情绪围绕着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情绪以及 情绪的种类。)
2、交流倾诉,明白道理。
明白情绪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不良情绪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1)长期被不良情绪困扰,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影响?让同学们把感受到的 或者了解到的事例说出来。
(2)听了同学们谈的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在认知的基础上设计交流活动,谈谈不良情绪危害健康的事例。学生们通过具体的事例,明白了不良情绪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激起他们排斥不良情绪的愿望。)
3、录像共鸣,学习方法。
(1)放录像(三名学生分别因班长落选、家长星期天为自己安排了很多兴趣班、考 试成绩差而产生不良情绪)
(2)录像中的同学应该怎么做?
(3)放录像(三位同学用与同学交谈、听音乐、看书、进行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解了自己的情绪)
(4)录像中的同学是用什么办法调节了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快乐的?(5)屏幕显示调节情绪的方法。
今后谁再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用这些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录像中的情节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典型事例。常识告诉我们,如 果一种见解跟自己“同病相怜”,那么,这种见解对当事人的影响,很可能比老师的 说教更起作用。)
4、小组交流,激情导行。
明白良好情绪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能以良好的情绪学习、生活。
(1)小组同学互说快乐的事以及快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你从同学们那学到了哪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3)说说快乐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倾诉快乐的愿望,特别设计了“快乐娃娃” 交朋友的情境。同学们通过情感的交流,用自己的感受、体会、方法去帮助、指导 其他同学,他们在完善自己最佳心理品质的同时,会主动的帮其他学生纠正心理偏 差。同学们在共同分享快乐的同时,自觉自愿的以良好的情绪学习、生活。)
(三)达标测评,适时反馈。在答题纸上写出自己的做法。
今后,遇到不顺心的事,你将会怎么做?
1、考试成绩不好,受到了批评,心里很难过。我将会——
2、我想要的东西没有得到,非常生气。我将会——
3、分明是小明撞坏了小芳的东西,小芳却责怪我,我很气愤。我将会——
4、父母吵架,我心里很烦,无法安心学习。我将会——
(四)边歌边舞,巩固目标。
加深对情绪与健康的关系的理解,快乐健康地成长。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这节课。
边歌边舞:健康歌
(通过“健康歌”的歌舞,加深学生对情绪与健康的关系的理解,再次体验快乐情绪,并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这次教学活动。)旅行安全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了解旅行过程中的相关安全知识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2、让学生学会在旅行的过程中保护自己的人身以及财物安全。教学重点:景区旅游以及旅行住店的危机和预防。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大家都去过哪些旅游景点呢?在旅行的过程中大家碰到过哪些问题呢?下面就请一些同学谈一谈。
2、学生发言。
3、总结:刚刚一些同学谈到了自己在旅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以及应对这些问题,使我们有一个好的旅途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旅行安全问题。
二、新课讲授
(一)景区旅游危机应对
1、景区旅游危机预防
1)外出旅行要有计划性,出发前要对目的地的情况有所了解。
2)外出旅游应根据个人年龄特点和体质状况选择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等,自备药品,以防不测。
3)随团旅游应当和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明确相关权利和义务,建议投保旅游人身意外保险。
4)随团旅游不得擅自离开团队单独活动,晚上或自由活动外出应结伴而行。
5)外出旅游选择卫生和安全条件较好的饭店住宿,建议选择星级饭店、知名品牌饭店和饭店管理公司管理的饭店。
6)外出旅游注意饮食卫生,到卫生条件较好的餐饮店用餐,建议实行分餐制。
7)旅途购买食品时应注意食品卫生,防止发生旅途腹泻等疾病。
8)在游程中应记住下榻的饭店名称和电话,以及乘坐的旅游车车牌号码,乘车乘船忌争先恐后。
9)遇雨天、山路、险坡等应注意行路安全,并注意景区(点)设置的安全警示牌。
10)参加漂流、探险、蹦极、登山、缆车等危险性较大的旅游项目时,应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注意事项。患有精神病、心脏病、高血压、痴呆症等病症的患者以及孕妇、老人、小孩或残疾人等不宜参加与身体状况不相适应的旅游项目。
2、景区旅游危机应对
1)当乘坐过山车、海盗船娱乐器材等发生机械故障时,不要试图解开安全带自行爬出,应保持镇定,等待工作人员处理事故和营救。如出现身体不适,应示意工作人员停机,寻求救助。
2)在漂流途中因颠簸掉入水中时不要试图抓住漂流筏,以防激流中撞上岩石或导致漂流筏倾覆,使更多的人发生危险,应保持镇定,往岸边或水流缓慢的地方游,等待救援。
3)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如带有手机,及时打电话求救;如集体行动,当发现与队伍走散时其他人也不会走远,高声呼叫可引起同伴的注意。
4)在野外如被毒蛇咬伤,要迅速用布条、手帕、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毒液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在伤口划开一个长1cm、深0.5cm左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
5)在野外被蚊虫叮咬时,不要抓痒,用肥皂清洗干净后再擦点清凉油或风油精等,用冰或凉水冷敷后在伤口处涂抹氨水。
(二)旅行住店危机应付
1、旅行住店危机预防
1)从相关网站上可以了解到各地的宾馆、饭店分布情况和价格,也可以通过电话了解价格和房间情况,也可通过电话预定房间。
2)携带贵重物品入住饭店时,应及时在总台办理贵重物品寄存手续。离开房间须随手关门,并保管好钥匙。
3)入住登记前要询问价格,不同地方的旅馆因季节、客流量变化,价格也随之涨落,同时可提出先查看房间条件和卫生状况是否相符,门、窗、水、电路是否安全,在确定入住。
4)入住饭店后需看清房门后所贴的安全疏散示意图,熟悉饭店内各安全通道的位置。
5)入住饭店勿在床上吸烟,勿在房间生火煮食,自接电线、电源。
6)晚上睡觉时应锁好房门,插上链锁或插销。
7)入住后最好将宾馆酒店名称及电话告知家人和朋友。
8)离开时要办理退房手续,离开前注意清点自己的行李和随身物品。
2、旅行住店危机应对
1)如意外误投“黑店”被宰时,为了自己的安全不要和店家正面发生冲突,让其开发票、收据并盖章,收集相关证据,以便投诉。
2)饭店发生火警时,切勿使用电梯,应迅速从最近的安全通道撤离。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葡匐前进,以免吸进浓烟。
3)当外出旅行投宿于条件简陋的旅店,夜间遇到入室抢劫时,为了自身的安全,不要惊慌大叫或急忙逃跑,此时按歹徒的要求去做,不要与之纠缠和争辩,如在劫财的同时另有所图甚至有生命威胁时,乘其不备,突然袭击,攻击歹徒的要害部位,乘机逃生求救。
4)当住旅店在房间内丢失东西时,及时通知总台或报警。
三、学生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回答。)
1、在外出旅行之前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来使自己有一个顺利的旅途?
2、在野外旅行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3、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应怎样保证自己的人身和财物的安全?
四、教师总结
对于我们青少年而言,在旅行中我们可以增长见识,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并且旅行可以为我们提供发现生活、增长智慧、获得个体发展的机会。但我们在旅行过程中享受美景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使我们做到高高兴兴出门、快快乐乐旅游、平平安安回家。
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一、目的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局及学校关于学生安全教育的有关精神,继续进一步搞好我校的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交通违章,杜绝交通事故。
二、重点内容
1、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遵守交规的意识。
三、教育内容
1、交通法规法律条文(播放PPT文件,让学生识别交通标志和信号)(1)道路、交通
(2)交通安全
(3)交通法规
(4)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
(5)看图识标志
常识篇(先向学生提问,让学讨论,最后教师解答下面问题)(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2)行人横过马路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
(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应该注意哪些?(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
(5)为什么不准扒车、追车、强行拦车?(6)为什么走路时不能看书或做其它活动?(7)骑自行车应该注意什么?(8)乘汽车时要注意什么?(9)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 警示篇
(1)骑自行车违反交通法规(2)行走时违反交通法规(3)铁路或铁路口违反交通法规
(4)交通安全教育卡
2、案例
(1)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黑色星期五,2007年11月16日21:30左右本班学生周洲和其母亲等五人在淡水发生交通意外,三人受伤住院,伤势严重;11:50左右本校07工民建(1)班学生及外校学生共三人在东湖花园发生交通意外,其中一人死亡,两人受伤;及近段惠州本市接二连三的一些交通意外;
(2)近年来全国交通事故的统计数字
A、2001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75.5万起,事故共造成10.6万人死亡,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达300人,直接经济损失30.9亿元。
B、2002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7.3万起,造成10.9万人死亡、56.2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
C、2003年,全国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6.75万起,这些事故造成10.4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03年死伤人数出现了1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其中“非典”期间事故下降明显。
D、2004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9.4万人,居世界第一。因驾驶员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89.8%,造成的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占到了总数的87.4%和90.6%。E、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比2004年减少67635起,下降13.1%;造成9.9万人死亡,同比减少8339人,下降7.8%;造成469911人受伤,同比减少10953人,下降2.3%;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同比减少5.1亿元,下降21.2%。
F、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比上年下降15.9%。自2000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回落到9万人以下,共造成89455人死亡,比上年下降9.4% G、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
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培养自信心的团体辅导教案
活动主题:
培养自信心的团体辅导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2、通过训练逐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3、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
准备工作:
1、进行自信心测试:“自信心自测”、“自信程度自评”。
2、关于气质的心理健康辅导。
3、进行团体活动分组。
4、制作辅助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自卑心理 请同学们通过以下对话形象地了解自卑心理现象。
课件一:自卑的心理现象(录像片断)
对话:
甲:“你怎么不去参加外语朗诵比赛?”
乙:“我怎么能行呢?”
这段对话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这表现出乙缺乏自信,自卑。
教师:自卑心理就是还没有开始做某件事时就已断定自己不行的情绪,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危害。
二、自卑的危害
课件二:
l、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2、自卑心理从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开始,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而告终,过于自卑等于自我毁灭。
既然自卑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必须冲破自卑的束缚,消除自卑心理,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三、消除自卑、培养自信
教师:要消除自卑,必须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
课件三:身上带着细链子的大象(图)。
由此画面引出心理学家关于大象的成长实验:一只大象从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链子锁住,经过无数次努力都不能挣脱链子的束缚站起来。长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挣脱链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即使链子放在身上不加任何固定,它也木会去努力。这是为什么?
学生:因为小时候每一次想站起来都站不起来,他就形成了自己不行的认识。
教师:过去的行为结果告诉它自己不行。其实它现在行不行?
学生:行。
教师:这就形成了自我认识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产生“错误的肯定”。这种“错误肯定”是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产生“错误肯定”的原因很复杂,对人来说,除了行为结果之外,还有他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不恰当评价和反应。课件四:
产生自卑的原因:
l、自我认识与真实自我之间存在差异。
2、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异被看得太神秘。
教师:多数认为自己不行的人,其实并木是真的不行。使他们产生这种心理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把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异看得太神秘,事实并非如此。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20万人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智力特别高的人约占千分之三,智力特别低的人也约占千分之三,而绝大多数正常人的天赋都是相差无几的。现实生活中人们表现出来的智力和能力有较多的差异,这并非天赋的差别所造成,而是有多种原因的。有自信心、努力程度和方法等主观原因,也有环境、机遇等客观原因,其中主观原因起主要作用。因此,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没有自卑的理由。道理虽是这样的,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肯定”和错误认识很难一下子改变,他们的影响也很难一下子消除,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努力,需要学习一定的方法。
(二)培养自信的方法
1、端正认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一味与人比高低,不要过分敏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课件五:凡高的画《星光灿烂》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到美吗?(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学生:月亮、旋风、烈火、村庄、树林等;不美。
教师这时再告诉同学们这是凡•高创作的世界名画《星光灿烂》,因为它的调色技术很高超而被艺术鉴赏家们推为世界名作。画是由很多元素组成的,如:色彩、构思、形象、寓意等等,只要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突出就可能成为好作品。人和画一样,也是由许多元素构成,只要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出色就可能成为杰出的人。紧接着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准备做下面的训练活动。
2、训练活动
活动一:目光炯炯
要求:两人对坐,目光对视一分钟,轮流说出自己的一个优点,态度肯定,大声说三遍。继续对视,轮流请求对方做某事或借东西。一分钟内以各种方式要求对方,对方则反复拒绝。注意体会感受。课件六:
讨论提纲:
1、说优点时每一遍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一次一次地遭到拒绝,心情如何?
3、拒绝别人时有何感受?
4、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你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
学生:说优点时感到一遍比一遍自信;一次次地被拒绝,心情很不好;拒绝别人时,觉得对不起别人;以后在不丧失原则的前提下要尽力帮助别人,等等。
教师:你拒绝别人时觉得对不起别人,别人拒绝你时他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当你一再要求他时,他可能会不好意思,如果你再坚持一会儿,他可能就答应你了。做事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活动二:优点轰炸
要求:小组成员轮流被别人指出优点,每个人只对被谈论者指出一个确实存在的优点,被谈论者只允许静听,不必做任何表示。注意体会被大家指出优点时的感受。课件七:讨论提纲
l、被大家指出优点时有何感受?
2、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3、指出别人的优点时你有何感受?
学生:被别人指出优点时感到很高兴;大家指出的大多数优点和我以前认识到的完全一致;有许多优点是我以前没有发现的,这使我加强了对自身优点和长处的认识;指出别人的优点时,我会想这一点我不如他,应该向他学习,等等。课件八:
培养自信的初级方法是:
1、不要过分敏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和客观地认识自己。
2、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优点并积极发扬它们。课件九:
“将自己的每一条优点都列出来,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它们,经常看,最好能背下来。通过集中注意于自己的优点,你将在心理上树立信心:你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与众不同的人。”——罗伯特•安东尼
教师:集中注意于优点和长处,对自己是一种积极暗示,有利于成功。比如我们刚学会骑自行车时,如果看见路上有一块砖,常常会眼睛盯着砖,心里想着千万别撞上去,结果往往就会撞上去。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砖头以外的路上,心里想着一定要骑到没有砖的路上,结果大多不会撞到砖上去。这就是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的不同作用,罗伯特•安东尼的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学会积极暗示。
学生:这段话说得虽然有道理,但也不能忽视缺点。在注意优点时,不能忘记克服缺点。教师:在培养优点时确实需要克服很多以往的不良习惯。请同学们双手交*,看看自己是左手的拇指在上还是右手的拇指在上。然后请同学们用相反的方式交*双手,大家有什么感觉?
学生:别忸。
教师:要改变一个如此小的习惯动作都感到困难,要克服缺点、消除自卑、培养自信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需要我们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多天的努力。课后活动
关键词:信息技术,心理健康课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和深入, 心理素质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已普遍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提高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 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 他们在感知过程中, 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 不善于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 目的性不明确, 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力方面, 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 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 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时, 我们将以往枯燥乏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转换成多媒体课件, 化抽象为具体, 化静态为动态, 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能较快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一、利用多媒体, 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情境
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 它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课程。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 体现学生心理活动的发展轨迹。所以, 在活动中应极力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真诚地与教师沟通, 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例如, 在讲授“尊重别人”一课时,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童话剧《百鸟合唱团》:森林中, 百灵鸟和孔雀都要组建合唱团, 可百灵鸟由于自高自大, 不尊重别人, 没能把合唱团组建起来;而孔雀尊重每一位来应试的歌手, 成功地组建了合唱团, 并取得了演唱会的成功。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故事中, 使其沉浸在教师设计的课堂情境中。这时, 马上提出问题:“百灵鸟和孔雀都要组建百鸟合唱团, 为什么孔雀成功了, 而百灵鸟却没有成功?”同学们回答:“因为不尊重别人。”“生活中有哪些不尊重人的行为?”这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几幅漫画,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不足, 最后总结出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 学会赞美别人。创设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 可以不着痕迹地达到教学活动的目的, 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
二、利用多媒体, 再现心理健康生活情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 心理活动课的内容要选取与学生有密切关系的、最需了解的话题, 才能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 从而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在教授“爸爸妈妈都爱我”一课时, 为了引导学生体验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 分享爱的具体表现, 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真实生活的录像:从丁丁的出生, 到洗澡、吃饭、学步、咿呀学语、看书……各种场合、各种细节, 都有父母充满耐心和爱心的关照和引导。看了录像后, 学生们体会到父母为他们花费的心血, 父母对他们的爱和照顾。这种巧妙地运用录像回放的手法, 取得了极佳的教育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 引发学生心灵产生共鸣
学习是学生熟悉的事情, 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 他们才能有话可说、产生共鸣, 课堂气氛才能活跃, 辅导效果才能水到渠成。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等方面, 我也选择了一些有针对性、有实际意义的内容, 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
在“天下父母心”一课中, 我先播放了韩红的歌曲《天亮了》, 再配乐介绍这首歌背后感人的“救子故事”, 聆听着感人的描述, 欣赏着激昂悲伤的乐曲, 在场的每一位学生都热泪盈眶, 深受感动。我接着说:“是啊, 有了父母的爱, 我们的天空才亮了。爱能穿越时空, 爱能创造奇迹, 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懂得‘父母的心’, 用心想一想怎样去感恩回报。”就这样我成功地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开课五六分钟时, 就拨动了孩子的心弦, 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让学生得到了真善美的情感滋养。
相信, 网络信息技术将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成为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给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带来极大的发展前景。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进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体育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方法;心理健康
自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以后,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体现了当今教育以学生身心发展为根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同时。构建了新体育课程体系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
80年代以前,主要侧重于意志品质方面培养,其他心理品质考虑较少。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对现代人所具备的心理品质培养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创造力、竞争力和意志力,实践、合作、探究的意识是现代人们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心理品质,而体育教学对培养这些心理品质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新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今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习,也要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促进人类高度社会化的发展环境。因此,如何协调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是体育教学必须思考的重点,
一、中小学体育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人们开始认识到心理素质在学生整体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而其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居于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之间,它既制约这两种素质的形成,又反映这两种素质的发展水平,起到中介的作用。
心理素质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这个表述体现了心理素质形成的生理、心理和外部条件,概括了心理素质的稳定性、基本性和整合性等基本特征,表明了心理素质是一个复杂、同构的自组织系统。学生心理素质的构成可以归纳为: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三个维度。在心理结构中,各个维度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适应性维度是认知因素和个性因素的个体适应-发展-创造行为的综合反映,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心理素质之一。
新课标弥补了以“本”为本的旧教育观念的不足,在以“人”为本的新教育观念指导下,解放了日常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在实践中应加强研究和探索,开发和创新教育教学艺术。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来实现的,所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为形成健康的心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几个方面
1正确面对挫折、胜利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体育活动始终是胜负联系在一起的,体育活动中就得不断地接受胜负带来的压力,需明确的是体育活动只是一种活动的方式。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经过这种压力锻炼,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我们的学生就能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面对一切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压力。
2积极的自我评估,把握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是强是弱以及自己的“长短”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衡量。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过高容易导致失败,过低则会丧失很多机会。在体育活动中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是今后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3坚强的毅力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许多学生丧失吃苦耐劳的生存能力,他们往往不能吃苦,而且缺乏毅力和耐心,经常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训练学生坚强的毅力,使他们在最后的时间中,仍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工作。体育活动中的长跑无疑是训练坚强毅力的最好手段,
4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人一生当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战胜了自己。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所谓的战胜自己,就是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胆怯。给自己必胜的信心。
【心理健康课论文】推荐阅读:
幸福心理健康课09-24
心理健康安全课教案06-17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06-09
心理健康课人际交往11-05
心理健康课教案——青春期性心理10-13
心理健康第一课教案11-08
心理健康课团体辅导课11-10
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10-29
女性心理健康论文09-14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观后感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