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县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临武县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精选9篇)

临武县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1

彰武县卫计局: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寿命明显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我国现在已经有2亿多老年人口,国家权威部门预测到2050年我国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30年,人口老龄化将使我国的慢病医疗负担增长40%。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多发,肿瘤、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他们迫切需要能够有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服务。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十三五”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二、医院简介

彰武县中医医院成立于1980年,为政府举办的县属非营利性医疗事业单位。医院占地面积约13600 m,总建筑面积约11200 m。医院现有职工250余人,卫生技术人员184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48人,固定资产39411 万元,设备价值1128余万元,核定编制床位150张。医院拥有6个病区,内科、外科、妇科、口腔科、眼耳鼻喉科、皮肤科、检验科、超声影像科等20多个门诊医技科室,其中中风科、针灸理疗康复科为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肛肠科为省级中医特色专科,内分泌科、骨伤科为院内重点科室建设科室,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三、优势

我县42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已占23.4%,65岁以上人口占14.5%。随着老年人的逐年增加,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医疗健康服务也亟待完善。目前,我县还没有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专门针对老年病的医疗机构。经统计,我院多年来诊治60岁以上老年病人分别约占门急诊及住院病人的30%和50%,尤其在消化、肾病、心血管、内分泌、呼吸、骨关节等老年病、慢性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综合实力雄厚,百姓认可。并且康复理疗科集传统针灸理疗与现代康复于一体,拥有上百万元的康复理疗设备和优秀医学技术团队,也我县目前唯一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康复医学科。

为了更好的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满足本县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老年病人的慢病诊疗与康复护理的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县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发展本地区卫生事业和老龄工作,为全县老年病人提供更加专业、系统的一体化服务,加快“卫生城市”建设,构建健康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我院特申请增挂“彰武县老年病医院”、“彰武县康复护理医院”牌匾。

同时我院将以现有业务为基础,借中医药优势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位,延伸医疗服务领域,加强老年重症医学科、老年慢病学科,康复医学科建设。重点开展老年重症医学与呼吸、营养支持治疗、老年慢病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慢性创面(压疮)治疗与护理、老年痴呆及精神心理治疗、中医辅助透析治疗、晚期肿瘤综合治疗及临终关怀;康复开展脑卒中康复、颅脑损伤康复、疼痛康复、手术术后及骨关节病康复、心肺康复治疗、老年康复等特色单元。

以上说明顺应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符合我县社会发展和医疗市场需要,同时也为全县老年病人提供更加专业、系统的一体化服务。望贵局批准,特此请示。

妥否,盼复!

彰武县中医医院 2016年4月27日 附件:

关于申请增挂“老年病”、“康复护理医院”的国家相关政策依据

1.卫生部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2‟13号)“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围绕相关疾病与残疾承担相应医疗与康复工作任务。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包括企事业办医院)有计划、按步骤地整体转型为以康复医疗服务为主的综合医院或康复医院。充分利用卫生、中医药、民政、残联等系统在康复服务领域的资源优势,统筹规划,优势互补。”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六)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

3.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二)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五)医养结合。推动中医药与养老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优势。”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32号)“(四)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

(七)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提高综合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相关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其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充分发挥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的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临武县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2

文献指出,职业文化将影响平衡记分卡的实施,职业文化将被传统影响。一般而言,确定的职业有他们自己定义的包含未阐明、非正式的规则的文化。平衡记分卡试图使用正式的指标来改变行为,反对这些传统,因此可能成为失败的[7]。

医生在医院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医院是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为主要使命的,而医疗服务首先是由医生来为病人做出诊断,然后设计治疗方案,护士协助医生完成对病人的医疗服务的。由此在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生扮演了核心的角色,他们的直接影响超过80%的医疗支出[6]。致力于改善医院的医疗质量、成本/效率、绩效的努力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态度[5]。由于职业的特点,医生形成了独特的职业文化。一般而言,医生是不合作的、自我管理的、自治的个体,他们不愿意接受改变,保持临床自治和高专业水准在他们的实践中是十分重要的[11]。

因此,在医院实施平衡记分卡过程中,如何获得医生的支持,并取得实施的成功是大家所关心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医生文化扮演什么角色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某三甲医院实施平衡记分卡的过程中,我们对医生文化对实施平衡记分卡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10],这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焦点的、适合特定情境、灵活的、以未来为导向的定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弥补研究—理论—实践之间的空白。在国际上在组织研究中以及在医疗界管理与临床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研究贯穿于在某三甲医院实施平衡记分卡的全过程。参与性观察、对话、深度访谈、会议等数据收集技术被用于本研究。逻辑性分析、SWOT分析、概念图、问题分析等方法被用于本研究中数据的分析。

2 研究实施

在一所三甲医院实施平衡记分卡过程中,我们先后与27个临床科室的主任、医护人员或院长进行了近百次专题讨论和会议,另外在与实施平衡记分卡科室人员的非正式对话及对医生的工作中进行观察,来了解并回答医生文化在多大程度上、以什么方式影响平衡记分卡的实施。

3 研究发现及讨论

3.1 医生对变革的态度

尽管如此,开始试点时,医生对于平衡记分卡的实施还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人们对平衡记分卡依然不了解,对实施平衡记分卡究竟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还是不相信的。在对话中我们了解到,科主任们的态度主要有三种:(1)漠不关心,不认为实施记分卡会带来什么,也不打算做什么;(2)对平衡记分卡的实施有一定期待,但并不想做先行者,采取观望的态度;(3)对平衡记分卡实施比较积极,愿意尝试平衡记分卡。科主任的这种态度是意料之中的,作为科主任他们有双重角色:行政主管和医生,作为行政主管要按照医院要求推动绩效体系的改革,支持实施平衡记分卡,但作为医生,他们是不愿意改变现状的。因此他们表现出来的对平衡记分卡的态度是平衡的结果。这也是尽管积极支持实施的不多,也没有人公开反对实施的原因。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决定选择部分临床科室作为试点,通过试点让观望的人们了解平衡记分卡可能带来的收益,做出接受改变的决心。为此我们选择试点的标准是科室具有较好的管理基础,但面临诸多困难,科主任愿意在科室内部实施记分卡。首先选择了急诊科。

急诊科实施记分卡之前,由于工作辛苦,风险大,收入低,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人员流动较大,影响了急救业务水平的提高。通过与其科主任的密切沟通,提高其对平衡记分卡的认识,打消其对科室实施记分卡的疑虑,让他了解到实施记分卡可以帮助他解决科室发展的难题。最后,其科室内部达成高度共识——实施平衡记分卡。通过实施记分卡,急诊科明确了学科发展目标,将急诊内科的ICU作为内科专业的发展重点,创伤外科则成为急诊外科医生的专业发展方向,解决了急诊科医生的专业发展后顾之忧,促进急诊业务的快速发展。人员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其ICU治疗抢救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使用率也迅速上升到60%。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设了妇产科急诊,优化就诊流程,病人满意度得到改善,科室收入也随之得到明显提高,医护人员奖金也大幅提高。在医院引起轰动,急诊科通过实施平衡记分卡理顺了工作流程,科室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解决了很多多年未能解决的难题,医护人员凝聚力得到空前提高。

急诊科平衡记分卡的成功实施,打消了人们对记分卡的一些疑虑,看到了医院在平衡记分卡实施上的决心与信心。这也同样增强了我们对在医院实施平衡记分卡的信心。我们进一步选择放射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作为试点科室。在这些试点科室平衡记分卡实施的过程中,科主任及医生们的态度也经历着从怀疑到半信半疑到相信到投入到实施中的过程。

比如有的科主任希望通过实施平衡记分卡能提高自己的奖金水平,但并不情愿为此做出改变。如一位科主任在刚开始与我们就实施平衡记分卡进行讨论时,谈了现有奖金体系中诸多不合理之处,并提交了自己认为合理的绩效奖金分配方案,当我们提到首先要作学科规划时,感到很不理解,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医院应该直接将奖金涨上去由他们进行分配就可以了。但我们坚持必须按照医院要求实施平衡记分卡,否则我们将不会在其科室实施平衡记分卡。首次会议我们没有能就实施平衡记分卡达成共识。

但不久之后其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开始按照医院的要求进行平衡记分卡实施的准备工作。我们后来了解到,来自其科室内部的压力迫使其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因为其在竞争上岗时曾经表示要争取改变现有绩效奖金不合理之处,因此在与我们首次交谈之后,其科室同事质问他为什么当医院要采取措施改善现有奖金分配体系时反而不接受医院的做法。

其实,不光其对平衡记分卡有怀疑态度,其他科主任也有类似疑惑,只不过没有表现的这么明显罢了。我们理解临床科主任们的疑惑,他们对管理变革能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好处是有疑问的。对此,我们十分注重与试点科室主任的交流,注意在交流中传达平衡记分卡理念,发现问题,积极探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积极争取医院政策来给予解决,逐渐获得了科主任们的信任与支持。比如在与消化内科主任的交流中与其它兄弟医院相比,专家门诊医生的补贴长期偏低,影响了医生参加门诊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在周六、周日的专家门诊出现大家普遍不愿意上的问题。参照兄弟医院成功做法,根据科主任的建议,我们调整了多少年来一直没有改变的医院专家门诊出诊医生的补贴标准,一方面调动了医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给参加平衡记分卡试点的科主任们增强了信心,使他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3.2 医生行为的改变

医院在实施平衡记分卡之初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严重超标,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一个表现就是医生不关心这个比例,医生认为自己有权利决定给病人用什么药,自己的决定应该是合理的。在实施平衡记分卡之后,我们将该项指标作为一项核心指标。但开始大多数人对这一指标的改善并不抱多大希望,有的甚至认为我们不会成功,因为这需要医生的配合,需要医生改变工作习惯,这是不容易的。但实施的结果证明我们在该项指标控制上收到良好效果:医生开始注意控制自己病人的药品比例,尽管我们也遇到医生的抱怨:药品比例目标定的太高无法完成。大部分科室的药品比例得到显著下降,最多达27个百分点。随着医院更多地强调质量指标,医生也开始改变自己的工作习惯,更加注意质量规范的要求,科主任开始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科室质量管理上。

在平衡记分卡试点取得成功之后,越来越多的医生、护士希望在自己的科室尽快实施平衡记分卡。大家对平衡记分卡的怀疑逐渐打消了。

对医生行为改变的引导与控制是促使其改变行为起积极作用的因素。我们也发现为了完成科室分配的业务指标,个别医生不是积极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而是采取消极的方式来应付。因此,对医生行为的有效监督及树立积极医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3.3 医生支持的重要性:实施平衡记分卡之前一次失败的绩效体系改革

在医院正式实施平衡记分卡之前,医院于2006年上半年在普外科进行绩效体系改革,力图通过改革来提高科室医护人员积极性,促进科室团队建设。选择普外科进行试点是因为其当时的科主任是由外院引进的,医院想通过他的到来解决存在已久的科室管理问题。科室新的绩效方案强化了对目标的要求。但新方案实施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由于沟通不理想,新科主任没有得到医生们的信任,医生对这一方案有抵触情绪,导致关键指标无法落实。这次改革的结果是尽管医院提高了科室的奖金基数,但医院要求达到的目标始终没有完成。最终,这位科主任选择辞职。尽管导致此次绩效改革失败有很多原因,但改革没有得到医生的认可与支持是原因之一是没有疑问的。

经历了这次失败,因此,在本研究实施平衡记分卡的过程中如何得到医生的支持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实施之初我们就注意在培训中强调实施平衡记分卡对医院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性,针对大家十分关注的绩效分配的改革问题,我们指出实施平衡记分卡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并由此确立全新的绩效奖金体系。因此,在一开始医院职工就对平衡记分卡抱有很高的期待。

在平衡记分卡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因医生强烈反对而无法实施平衡记分卡的现象。大部分科室的医生之间的合作得到加强。比如,通过实施平衡记分卡,开始在各个专业之间强调团队建设与学习制度,大内科的病例讨论开始定期举行,各专业之间的合作也得到加强。2008年底时隔8年之后,大内科全体医生护士重新聚在一起召开新年联欢会,在医院内部引起很大轰动。

4 讨论

4.1 关于医生的自主性

我们知道,由于职业的特点,医生习惯于自我管理、自治,在这一层面上,对于改变,医生不会轻易接受。比如我们也发现了医生们在科室学科规划方面达成一致的艰难。我们曾经参加了两个科室的全体医护人员会议,讨论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平衡记分卡实施的具体事宜。这两个科室在实施平衡记分卡上长时间没有达成一致,科内意见无法统一。因此邀请我们参加员工会议,给与方向性指导。在一个科室的会议上医生们就学科发展发生了激烈争论,有的医生直接反驳科主任的建议,3个小时的会议没有任何结果。另外一个科室虽然没有发生当面的激烈争执,但也没能在会上达成一致。最后在过了医院规定提交学科规划的最后期限后一周,才最终达成一致,提交上学科规划。如果不是医院的期限要求,不知还会拖多久才可能能达成一致。

但医生的自治意识并不意味着医生不会改变,而且当有强力行政推行时,他们也往往选择接受这种改变。比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医院业务流程进行调整时,由于涉及很多专业科室,在科主任之间没有达成一致,遭到部分科主任强烈反对。这项工作不得不由此推迟半年之久。出于改善医疗管理的迫切性,半年之后重新启动这项工作,在对拟推行制度进行部分修订之后,医院开始强力推行这项制度,并加大监管力度。这项工作得以有效推进。

4.2 医生行为改变的原因

当变革和医生个人绩效相关联时,医生更愿意接受这一变革。这是因为医生文化是由专家文化构成的[5],而专家文化是以个人绩效为基础的。因此在平衡记分卡实施过程中,当科室绩效与医生个人绩效建立关联后,与之相关联的指标得到迅速改善。比如医生改变用药习惯,使住院病人药品比例这一在开始被认为不可能得到改进的指标的迅速下降,科室及医院绩效得到明显改善。

医生文化中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医生认为医疗工作中他们的决定是代表病人做出的,他们的决定对病人的治疗效果是收益最大化的,希望能获得所有需要获得的资源[6]。这一点有时会被滥用,比如过度医疗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让医生认识到病人需要获得的治疗效果并非是可以不计成本去获得的,这一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现实的。因此病人应该在合理的成本内获得最好的效果。如果医生在这一点达成共识,他们将愿意接受改变,并遵守新的规范。比如在普外科推行疝气临床路径,控制病人花费提高医疗质量的想法一开始并不为大多数医生接受,在实施中我们注意在讨论这一想法的时候,充分指出其合理性,强调其对病人的收益,并要求全体医生发表意见,最终反对这一工作的医生也接受了这一路径,并在应用中尝到了甜头,由于规范了医疗行为,病人医疗质量得到提高,费用得到控制,医生及科室的绩效都得到明显改善。

这与文献中的描述是一致的。在一个积极的医生文化下,医生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享受一个健康、有竞争的内在活力的氛围,知道他们在提供高质量的医疗[8,9]。如果医生愿意投入或参与进来,他们将期待强的绩效和好的结果。根据在美国伊利诺斯医疗保健系统的一项研究,最好的财务绩效与医生与管理层的好的关系直接相关,这种关系传达了一种积极的医生文化,有远见地让医生参与进决策和团体的稳定性中。本研究里,在平衡记分卡实施中,医生参与科室学科规划的制订,充分调动了医生实施这一规划的积极性,是一个证明。

5 研究结论

医生的态度对于医院绩效的改变至关重要。没有医生的支持,医院的改革很难获得成功。一般认为医生是不愿意接受改变的,不愿意失去自己的自治。但是从本研究看,在医生文化本身,是尊重事实和科学和逻辑的,对于所需做出的改变,只要这种改变有其合理性,在良好沟通的前提下,他们还是会接受这种改变要求的。当改变与医生个人绩效挂钩时,这种改变更容易被医生接受,并采取相应行动,改善个人绩效。因此树立并强化绩效导向的医生文化,会影响医生行为发生积极改变。研究表明积极的医生文化有助于医院成功实施平衡记分卡。在医院的运营中,承认医生的核心地位,获得医生的支持,对于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本课题所研究的文化改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因此建议在下一步的研究中,继续追踪平衡记分卡实施过程中医生文化的变化情况,进行时间跨度更长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周伟雄,钟永.平衡记分法--塘厦医院实施创新业绩管理的初步探讨[J].国际卫生导报,2004.

[2]魏向群.平衡记分卡在降低剖宫产率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1):38-39.

[3]徐嘉玲,姚有贵,方志琴,等.医师平衡记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1):739-741.

[4]张英夫,李萍.平衡记分卡在医院的实施[J].中国医院,2005,9(10):19-25.

[5]Neely A.,M.Bourne Why Measurement Initiatives Fall[J].MeasuringBusiness Excellence,2000,4(4):3-6.

[6]Bujak J.S..How to Improve HospitalPhysician Relationships[J].Frontiers of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2003.20(2):3-21..

[7]Dahill K.,M.Kalman.Rethinking Physician Relations[J].Health Forum Journal March/April:2001.8-8.

[8]Mooraj S.,D.Oyon,et al..The Balanced Scorecard:a Necessary Good or an Unnecessary Evil[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9.17(5):481-491.

[9]Lyons M.F..Be Positive--It's A Necessary Strategy.[J]Physician Executive1999.25(2):72-73.

[10]Lyons M.F.Common Denominators of Success[J].Physician Executive2001.27(2):84-85.

[11]Mckay Judy,Marshall,Peter..The dual imperative of action research[J],Information Technology&People,2001,14(1)50-52.

临武县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经济发展

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进行有机融合,以提供中医药文化传播及养生保健、医疗康复等服务为主题的创意旅游新业态及其产业链条。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旅游的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使中医药服务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及创新,将中医药文化元素和内涵渗透到旅游业并和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提升了旅游业的品质、创新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并延长旅游产业链,从而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文化。

一、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我国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旅游资源丰富,利用各区域中药材种植优势,推行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通过举办讲座、专家健康指导、真伪药材鉴别等各种活动,集中向游客展示中药材加工、中医特色治疗、针灸推拿、中医旅游保健产品等过程,使游客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中医药的疗效。各地区可利用区域特有的自然资源,在促进旅游开发的同时全面展现中医药特色,开发一系列对人体有利的中医药项目,加快构建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基地,从而带动大量的游客参与中医养生保健项目的积极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中医药是一个非常丰富且有潜力的旅游资源,中国各区域旅游发展中应与当地的中医药文化紧密联系。根据这一规定,应全面发挥地方中医药文化与健康养生资源丰富、品质高端的优势,积极探索中医药优秀文化,加快中医药文化与旅游结合,强化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特色与品质,宣传推广中医药旅游产业。

每个地区的中医药文化特点各不相同,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可通过中医药了解当地的文化、当地的特点。比如,到陕西旅游,通过对名医孙思邈的了解而获取铜川的历史与文化轨迹。

二、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一)国际化发展战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下,旅游业的国际化特点越来越明显,成为了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项产业。要想实现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就必须以国际化为主要导向,加快中医药文化旅游的国际化速度,推动中医药文化旅游及早的步入国际市场,积极应对国际市场上相关产业间的竞争,从而吸引国外大量的游客。此外,还应实现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资源、旅游人才等国际化。就现阶段而言,我们应在思路经济的迅猛发展下,并通过向西开放这一契机,积极朝着北欧旅游市场及东欧旅游市场、东南亚旅游市场上发展,采用国际营销与宣传的手段,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旅游的国际影响力,科学合理确立养生旅游促销策略,吸引大量游客的眼球。

(二)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高新技术的发展,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了旅游产业增强自身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实力的最优途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实力、加强产业组织创新,有效推动了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向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推行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过程中,应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产业内部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在宏观调控、政策支持的基础上使产业内部的食、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紧密联系、彼此渗透,进而产生一个融合体;二是注重中医药文化旅游和保健康复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有关产业的有机融合。

(三)品牌营销发展战略

为了保证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更快发展,就必须不断增强该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现阶段,由于我国中医药文化旅游概念还不够成熟,社会群众不了解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大力推行品牌营销发展战略,扩大中医药文化旅游的市场影响力,得到社会群众的高度认可。政府应尽快以品牌设计与产品包装为中心,凸显中医药文化旅游的优势特征,设计出顾客满意的旅游品牌;采用各种渠道带动旅游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打造享誉盛名的旅游品牌,促进我国中医药文化旅游影响力与竞争实力的提升。此外,通过良好的营销渠道,加大宣传与推广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采用先进的媒介加强营销,使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受到世界的欢迎。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是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还要加快资源及环境的承载能力的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分析产业结构优化、生产供求平衡、生产力布局等环节,将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有机结合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我们首先应强化环保意识,为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优质的环境;其次应全面保护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保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使用,使中医旅游资源循环利用,为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最后还应有一套完善的产业系统,通过对系统结构体系的完善,提高中医文化产业的自我调适能力,并大规模发展。

三、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实施

(一)有效协调各战略目标

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并非一种,实际发展中可使用各类发展战略,但必须保证所有战略目标与实施过程能够做到有机协调,以此构建一套有助于产业发展的支持体系。由于我国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目前还处于刚刚发展时期,需从多个角度基础上提供一定的支持与规划,所以应根据不同发展战略制定不同的措施。战略措施制定过程中,应掌握了解各战略目标间的互补性、各战略实施方案间的相容性,为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

(二)保证产业间各要素的有机协调与融合

要想及时有效地实现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加强产业内部各子产业与各子产业中全部要素的有机协调,从而使各要素间能够做到互相支持、互补协作。我国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中,应保证中医药与旅游业之间的紧密融合与有效协调,中医养生保健与旅游产业之间的紧密融合与有效协调,中医药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紧密融合与有效协调。在不断的协调与融合下产生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并据此促进规模化的产业集群,扩大产业领域。

(三)保证区域内相关产业功能的互补与合作共赢

当前,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应全面贯彻落实区域内相关产业功能互补与合作共赢的原则,保证各产业共同持续发展。结合具体的中医文化资源种类、资源特征,科学合理地明确中医药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核心,体现其独有的特色及产业特点,从而促进形成一个功能互补、不同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此外,还应加强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区域旅游产业的功能互补与合作,真正做到相同产业间的合作共赢,通过积极的配合协作共同推动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全方位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目前才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所以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中应注意两方面的事项:一方面,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是生态旅游的核心部分,具有独特的特色,其是在人们对旅游需求不断增长下而生成的结果。民族传统医学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医药是我国的代表性产物,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势在必得。中医药文化旅游不单单是当地特色之旅,更是健康之旅。因此构建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另一方面,在中医药文化旅游过程中,有着鲜明特色优势的中医文化旅游是吸引广大游客的核心因素,而规范完善的营销策略则是传播中医文化的最佳手段。中国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形成时间较短,为了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需积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营销策略,注重必要的宣传和推广,促进营销,提高影响力,从而得到游客们的青睐。

参考文献

[1]胡惠林.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J].东岳论丛,2009,(2).

[2]高婷婷.广东省中医药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17).

[3]唐紫淇.张家界市旅游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3).

[4]严伟.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产业融合机理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4,(10).

[5]侯胜田,刘华云,张永康.中国医疗旅游的发展前景与挑战[J].中国医院,2013,(5).

[6]解学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兼论研究轨迹[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6).

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方案 篇4

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为进一步推动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精神,结合我市及我院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方针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的领导下,针对医院实际、三个文明一起抓,力求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立足现状,着眼未来,突出中医药特色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层层推进。

二、总体目标

在仁、和、精、诚核心理念的引领下,经过宣传、贯彻、教育将赋有中医药特色的医院精神融汇于各项工作中,渗透于职工言行中,根植于头脑中,逐步形成严谨务实的管理氛围,以德取人的人才氛围,钻研奋发的学习氛围,和谐愉悦的人际氛围,视野开阔的创新氛围,中医药特色突出的氛围,在致力于实现职工对医院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基础上,通过他们的“再创造”服务达到病员、市民、行业同仁及社会的认可。

三、领导重视,健全组织

实行法人责任制,院领导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各分管院长为所辖范围责任人,党政联系会议、院科联系会议是协调机构,办公室为日常办事部门,成立以法人为首的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包含有院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中医特色科室学术带头人、老中青中医药骨干,工青妇负责人。重大事项由领导小组决策,在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经费组织上予以保证。

—3—

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医院办院方针、精神理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总和,是医院全体职工信奉和遵守的共同观念。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决定着中医药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医药几千年发展进程中积累形成的文化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概括为仁、和、精、诚。

1、围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结合当地的人文、地域环境、医院实际,弘杨中医院精神,继承传统,超越历史,创新品牌。

2、围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并通过一系列具体建设活动使之成为无形资产,进而转化为医院的资本。

1)医院远景:创建名院,特色优势突呈,文化建设领先。

2)医院发展思路:直抓实干,振兴中医,中医属一流,西医也优秀,挖掘祖国医学宝库,施精湛医术,待八方患者,用我们仁爱之心构筑健康家园。

3)办院方针:服务要优,技术要精,环境要好,价格要廉。

3、围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结合本地本院实际,医疗资源配置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富有中医特色的医院发展战略,制定医院办院宗旨,医院精神。

4、围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及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编写院训,院歌。

5、围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制定出富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从语言、举止、礼仪及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的行为规范体系。

五、环境形象建设

在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充分彰显中医药文化,体现中医医院基本特征,把特征与医院宗旨、服务理念、办院方针有机结合,坚持大众原则,实用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协调性原则,审美原则。

在拟建的新综合楼的建筑外观、庭院建设及标志性建筑物,内部装修中根据设计构造情况在门诊部、病房、走廊、办公室、会议室、工作站、中药房、候诊区,通过含有中医药元素的陈设、摆件、字画、图片、色彩等营造一个中医药文化特色浓厚的氛围。

六、医院标识性建设

中医药实施建设方案 篇5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要求,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为核心,以营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为重点,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院文化建设的全局,树立“大医精诚”的思想,强化员工职业素养,同时确保医院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

(二)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按照总体要求,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建设工作充分体现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紧紧围绕医院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医院文化建设主要目标

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医疗卫生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医院发展战略、反映医院优势特色的文化体系。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及医院自身特色,使人民群众从就医环境、诊疗方式、服务态度上能够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通过医院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凝聚力,提高竞争力,实现医院文化与医院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医院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和谐统一,医院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医院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四、医院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医院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医院核心价值和医院精神;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提炼个性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医院实际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医院制度,寓文化建设于制度之中,规范职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打造医院品牌,提升医院的知名度、信誉度,树立医院良好的品牌形象;营造良好的医院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医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作用和推动力;按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构建协调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医院文化建设水平。

五、医院文化建设组织机构

(一)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陈长江

副组长:王均刚张明孔凡胜谷大光裴新刚

成员:徐辉孙宏宇李彦文李本宽蒲春林王春福赵克启

职责:负责落实发展规划,并负责对各科室医院文化建设进行统一审核。指导各科室进行医院文化的培育、推行。

(二)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王均刚(兼)副主任:徐辉赵克启

成员:各职能科室负责人

职责:办公室负责医院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党委办公室。

六、组织实施

(一)医院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在医院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是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灵魂,是改进医院各方面工作,增强员工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医院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中医药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在医院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我们要结合医院自身特点以及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特点,通过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医院宗旨、发展战略、院训、院歌以及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加以体现。

医院核心价值:仁、和、精、诚

院训(医院精神):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厚德精技、患者至上。

宗旨:传承创新,弘扬中医

发展方向(医院目标):建设成为中医特色突出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

1、工作任务

(1)树立“大医精诚”、“仁、和、精、诚”的思想,强化员工职业素养。

(2)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让患者满意在医院。

2、工作内容

(1)培养全体员工崇高的职业使命感,在医务人员中倡导“大医精诚”的奉献精神,把一切为了患者的理念化为自觉的行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2)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为立足点,以换取患者满意为目标。

3、负责部门

由党支部办公室牵头负责,人事科、院办等部门协同,其它相关部门配合完成。

4、目标要求

(1)制定推动措施;(2)明确医院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3)制定职工培训计划;

(4)制定评价指标;(5)通过主体活动,切实改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乃至思想教育、医德医风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

5、完成时间计划于2010年12月底。

(二)医院行为规范体系建设

医院行为规范体系内涵丰富,涉及方方面面,其中诊疗行为、言语仪表、教学传承、同道相处等方面的行为规范以及特定礼仪,最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

1、工作任务

(1)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保障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将各种行为规范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体现我院特点的《员工手册》。

负责部门:由党支部办公室牵头负责,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完成。

(2)教育培训。将《员工手册》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员培训中,并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提高培训效果。

负责部门:党支部办公室、人事部、医务部、护理部、科教部根据各自工作具体负责

(3)特定礼仪。护士取得执格证后,每年5·12”举行新护士授帽仪式;师带徒活动仪式中,徒弟向老师行礼鞠躬、献花。

(4)实施考核。将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制订考核指标,建立奖惩办法,落实考核结果。

负责部门:由人事部、党支部办公室主要负责。

(5)树立典型。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执行行为规范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立身边标杆,树身边典型,发挥先进的模范带动作用。

负责部门:由党支部办公室牵头负责,人事部、院办等部门协同配合完成。

2、工作内容

(1)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关心集体,关心广中医的发展,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并反馈医疗质量、医院服务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

(2)医院文化培训主要是对全体员工为对象以医院价值理念和业务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教育。要求医院各级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医院文化建设的基本知识,有重点选送人员参加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通过开展中医文化活动月等活动,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青年医护人员的中医药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训,努力提高全员的中医药文化素

(3)通过举办各种仪式和活动,在丰富职工工作生活的同时,营造文化氛围,宣传价值理念,使得职工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加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对价值观的理解。

仪式和活动负责部门:

人事部:负责新职工岗前培训、表彰授奖仪式等。

医务部:负责中医知识讲座、中医经典知识竞赛、中医住院病历书写竞赛、中医外治法技能操作竞赛等,配合完成中医健身功法锻炼与汇演、中医名言、佳句书法及中医临床诊疗康复工作。

院办:负责中医治未病论文有奖征文活动。

工会:负责中医健身功法锻炼与汇演、中医名言、佳句书法及中医临床诊疗康复内容作品比赛、演讲比赛、联谊活动,组织职工文艺活动等。

(4)医院文化建设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进行考核和监督,通过对过程的监督及时纠偏,通过对结果的考核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和规划工作。用引导、约束、奖励、惩罚的方法帮助医院文化建设真正有效实施。

(5)通过对文化楷模的挖掘、奖励和宣传,阐明医院的文化导向,带动全体职工向文化楷模学习,从个人行为和思想上向模范人物和模范团队看齐,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3、目标要求

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员工手册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从语言、举止、礼仪以及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促进服务价值、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升。

4、完成时间计划于2010年12月底。

(三)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

医院在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在充分体现医院宗旨、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坚持统筹规划的前提下,还应注重大众化原则、实用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审美性原则四个原则。优化医院环境形象建设,通过医院的建筑外观、庭院建设、内部装饰以及医院标识等,使医院的核心价值以视觉的形式得以外化。

1、工作任务

充分利用医院的庭院、大堂、走廊墙面、橱窗、候诊区、诊室、候药区、病房等区域及医院标识等,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2、工作内容

(1)内部装饰医院内部装饰的部位主要包括门诊部的大堂、走廊、候诊区、诊室、候药区,住院部的走廊、病房、医生办公室、护士站、治疗室,办公区域等。门诊、病房走

廊墙面:适当放置宣传医院品牌学科的古代来源、鼻祖、名家、重要著作与学说、古代写实名医画像、名医书稿墨迹以及现代该学科的发展和我院与该学科有关的历代名医。候诊区:根据不同专科门诊特点,适当放置与该专科相关的中医药科普知识、诊疗特色、古代医家对该专科疾病诊疗的学术思想或有装饰效果的中医格言。

(3)医院标识医院标识主要包括院徽、院歌、标准院名、标准色系四个基础要素及其在指示标牌、办公用品、宣传用品等方面的应用。医院标识具有整合医院精神、规范行为文化、突出视觉个性、增强公众印象的作用,是医院环境形象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院徽:在院徽中使用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的八卦符号及表达医道的“红十字”字符号,蕴含中医与西医文化有机的结合,表示我愿将以中医文化为基础包容万物,发展成为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化综合医院的愿景。行业特征及“精诚仁和”等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医院文化体系,既能直观地体现中医的文化渊源,又蕴涵着丰富的中医学人文思想体系。采用墨绿色为主基调,象征自

然、健康、成熟、安静、成稳、古老,同时确定医院的标识、宣传、装饰主基调为墨绿色。院歌:为了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文化品位,真实地反映医院近50年来的沧桑变革与辉煌历程,更好地展示我院“仁爱、敬业、务实、创新” 院训,讴歌广大干部职工热爱中医、恪守医德、精研医术、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拟在原有院歌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和全院职工公开征集院歌歌词。标准院名:克山县中医院

院徽、标准院名、标准色系除了目前已部分运用在医院的指示标牌(包括分布图、引导牌、方位牌、科室牌等)上,今后还将在办公用品、宣传用品、服饰等方面广泛应用。医院的办公用品包括处方、病历、信封、信笺、药袋等;宣传用品包括宣传栏、文化设施、员工名片等;服饰包括医院员工工作服、病员服、病床卧具等。

医院文化宣传材料制作:它是医院文化传播的基础工作,是文化培训的教材和内外沟通的桥梁。医院文化宣传材料包括标语口号、广告牌、院报、宣传栏、网络、墙报、文化典籍、文化展览、画册、电视专题片、广告策划等。通过宣传材料的制作,总结提炼医院文化的精髓,提升医院价值观理念;通过宣传材料的进一步传播,使之成为医院和职工、医院和社会的沟通媒介,内聚人心,外塑形象。

3、负责部门由院办负责,总务部、门诊办公室等部门协同,其它相关部门配合完成。

4、目标要求从设计风格、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全方位、规范化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不断优化中医医院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5、完成时间计划于2011年12月底前完成。

(四)医院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

医院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好对医院文化建设的投入和产出的辩证关系。对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给予必要的人力、资金、物力保障,切实提高医院文化建设水平。医院应从经费中划拨一定的专项费用,把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医院经费预算,而不能视为非正常的临时性开支,以保证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篇6

为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医馆建设为主体,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大力培育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突出基层卫生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服务能力、特色优势、人才培育不断提高,推进中医药文化与技术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使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建设目标

我院以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中医馆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药服务。

三、建设内容

(一)中医馆环境和文化建设

1、结合我院的房屋布局和环境的绿化美化,计划以二楼六间业务用房约100平米作为中医馆,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等方面入手,通过装修装饰,诊区内诊桌、诊凳、器械柜、屏风、按摩床、治疗椅等体现中式风格,装修体现中医元素;中药房要突出中药元素,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如中式木制中药柜,青花瓷药罐等)。

2、充分利用走廊、候诊区、诊室、理疗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馆的走廊、候诊区、诊室、治疗区通过张贴展板,宣传中医药知识,并使用中医病名和术语,从中医药基本知识、中医体质辩识、适宜技术、养生保健方法等方面,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1、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人才是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实践者。我院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资金投入,计划编外聘用二名中医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中医师,以合同制员工管理,并给予同级别在编职工同等待遇,形成中医药人才梯队,为我院中医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实施中医师规范化培训,让年轻中医师熟悉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好中医方剂和适宜技术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3、规范中医病历的书写,逐步提高中医辨证施治优良率。在中医辨证施治中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理念融入中医临床的`实践当中。

4、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中医“三基”( 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和中医养生、保健、康复中,逐步增加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项目,体现中医传承、发扬、创新的发展理念。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覆盖面

1、不断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引导广大群众主动、早期应用中医药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2、提升我院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我院中医药服务的辐射面,吸引外地病人就诊。在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开展各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人次、为中医住院诊疗服务的开展打下基础。

3、我院要把中医馆的创建与医院内涵建设以及中医药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中医特色专科的优势带动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中医处方和中药饮片处方占医院总处方的比例,增加中草药的使用率。

(四)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构建乡村二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医馆的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类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2、以卫生院中医馆作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培训基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卫生室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培训,提高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推进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争取在年内80%村卫生室至少开展四种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更新中医药设施设备,促进中医馆快速发展。

1、对中医馆100平米的业务用房进行装修装饰,体现传统中式风格和文化特色。

2、购置木制中药柜、理疗床、按摩椅、屏风等中医药服务设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

3、购置智能电炙仪、中药熏蒸仪、软组织伤痛治疗仪等中医药治疗设备,提高中医药现代化服务能力。

以上是我院对中医馆建设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在场馆建设、设备配备、人才招聘、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主管局的大力支持,结合卫生院的实际情况,中医馆的建设大约需要20万元资金,用于购置中医馆设施、设备和中医药文化展板,然而资金有限,恳请主管局给予大力支持,我院一定会按相关要求和程序,严格管理和合理使用好建设资金,打造出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医药文化特色、中医药服务特色的中医馆,为当地和周边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诊疗服务,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保障。

临武县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7

筑魂:构建核心价值文化

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始建于1956年, 历经了一个甲子的栉风沐雨及几代人的艰苦创业, 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建院之初几个医生、几张病床的城关镇中医联合诊所, 发展成为今天一所集医疗、保健、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先后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恩施州群众满意窗口单位、州诚信单位等荣誉。医院现接诊门诊病人40万余人次、住院病人3万余人次。

荣誉的获得、事业的发展, 源于该院不断完善核心价值体系、构筑有中医药特色的“院魂”, 把“核心价值文化”转化为医院事业发展的“核”动力。

“筑魂”过程中, 该院在积极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的同时, 成立了院长任组长的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制定了《医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并将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逐步实施。先后总结提炼了“仁和精诚”的医院核心价值和“传承, 创新, 厚德, 仁信”的院训;明确了“病人至上, 中医为本, 仁和精诚, 福佑百姓”的办院宗旨;提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强化纪律、服务、主人翁三种意识, 实施形象、素质、专科、名医四大工程,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打造品牌中医医院”的发展战略;强化“管理决定效益, 品牌决定地位, 能力决定岗位, 贡献决定待遇”的管理理念;树立“病人第一, 质量第一, 信誉第一”的服务理念。同时, 面向全国征集院徽、院歌, 确定了“凤凰送祥”院徽和“传承创新向前方”的院歌。

为把文化建设融入到医院各项工作之中, 该院结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 先后投入7000余万元购买了西门子1.5T磁共振等先进诊疗设备的同时, 以数字化建设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推手, 实现了以服务门诊、住院病人为核心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 并通过建立电子图书馆、OA办公系统等充实完善医院数字化建设内涵。通过打造国家级、省级重点特色专科凸显中医特色, 大打特色牌。医院现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 (心血管专科) , 省级重点专科3个 (脑病科、针灸科、骨伤科) , 有胃病、肝病、肺病等地区级重点专科7个, 市级重点专科10余个。在专科建设上做到了技术有特色、发展有规划、人才有梯队、专科有专药, 满足了患者对多学科、多层次的诊疗需求。通过思想文化的引领、行为文化的规范、制度文化的约束、物质文化的展现, 结合“四转”、“四合理”、“五主动”、“六‘一句’”、“七心”等人性化服务的持续开展, 深化“筑魂”内涵。

塑形:构建环境形象文化

为打造有中医药特色的环境形象文化, 扛起传承中医特色和文化的大旗, 该院把环境形象的打造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 作为展示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

该院在门诊设立了独具中医特色、集“名科、名医、名药”一体的国医馆;修建了古色古香的便民长廊, 长廊立柱上增设了古代名医、中草药等宣传内容的刀旗, 便民的同时营造了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在新修建的磁共振楼等建筑外观、细节上, 充分展现中医特色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此外, 通过专业的广告策划公司设计制作医院视觉识别系统, 进一步规范医院各类标识牌、指示牌、宣传栏的制作, 规范医院的庭院、大堂、走廊墙面、橱窗、候诊区、诊室、候药区、病房等区域的设计和设施布局。在病区增设中医药知识宣传牌栏, 宣传展示的内容均根据所在科室的特色有的放矢, 如骨科介绍了该科高效便捷的中医治疗方法及自制中药制剂, 针灸推拿科则介绍了人体穴位结构及针灸推拿相关理论等, 使医院文化建设形成一个整体, 和谐统一。

作为湖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利川市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龙头单位, 利川市民族中医院为更好地履行其传承中医药文化、为人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的使命, 除了通过物品和装饰、建筑外观等以物塑形外, 还通过自建网站、办院报, 制作各种宣传册、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邮册、新年贺卡、文明创建专题片等形式拓宽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通过与州、市级电视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联办《健康之旅》栏目, 刊播医院新闻, 制作医院形象宣传片;在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中医杂志、湖北日报、恩施日报等报刊媒体, 对医院的发展变化、工作进展、先进典型等进行宣传报道, 扩大医院影响和知名度, 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 传承祖国传统医学。

固本:构建行为规范文化

对于医院而言, 行为规范是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 共同的理念和信念, 是个人价值观和共同价值观的正向合力。市中医院通过多年的努力, 逐步形成自有的行为规范文化, 反映了医院的风气、习惯、氛围、规矩、规则和处事方式, 成为医院独有的文化表达。

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先后编印了《医院科室职能、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 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使医院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迈进;编印了涉及诊疗行为、言语仪表、教学传承、同道相处等方面的《员工手册》, 明确了文明用语和服务忌语, 从职工站、坐、行、言等方面进行规范;在医德医风方面, 为将行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和完善了医德考评机制, 推行医德工作考评, 为医护人员建立起医德考评档案。通过行政查房和精神文明检查等多种方式, 督导行为规范的落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修订了《医院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奖惩办法》, 编印了《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念读本》;成立了专门为患者服务的病员服务中心, 积极开展全程优质服务;每年都向患者发放征求意见问卷, 总满意度达99%。

同时, 以活动为载体, 巩固文化建设成果, 丰富文化建设内涵。一是在院内积极开展急诊急救、护理技能大赛、演讲赛、职工运动会等活动;二是在推出“单病种限价服务、限制高价抗生素的使用”等惠民措施的同时, 持续实施“以医扶贫”工程。每年通过为全市贫困人群发放“惠民卡”, 市境内免费接急危重病人, 三进四送下乡, 成立“利川市民族中医院慈善基金”资助贫困学生, 为贫困群众减免门急诊检查费、挂号费、出诊费、辅检费及救护车出诊费等, 惠民200余万元。三是通过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 定期召开全院职工代表大会和年初计划会、年终总结表彰大会, 并在国庆、七一、职工代表大会、春节等重大节日或特定活动场合奏国歌、唱院歌, 举行离退休职工座谈会, 举办新职工岗前培训, 看望慰问住院病人等, 弘扬特定文化礼仪。

利川市民族中医院通过“文化引领、内外兼修”, 配合“人才强院”、“科技兴院”、“特色立院”战略的实施, 医院文化内涵更加完善、丰满、具体。该院多人荣获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省首届百佳护士等荣誉称号。由医院数位业务骨干参与、历时3年编写的《中药资源学》一书, 被教育部、原卫生部定为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全院职工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500余篇。

临武县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8

2011年,扬州市政府要求将扬州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迁移至扬州市中医院内,这两大平台相互融合,在全国是第一家,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我们近期就此采访了扬州市中医院院长谈绍安。

谈院长告诉记者,扬州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是扬州文化博览城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前几年建成之后,参观的人数并不多,加上缺乏掌握中醫药文化内涵的讲解人员,宣传效果并不佳。之后,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建设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的要求,扬州市政府希望摆脱原先的模式,提出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融入到市中医院新综合大楼的建设中。谈院长接到通知后,意识到这将是一次“双赢”的合作。他说:“拥有万余种常用中药、万册古典医书、“十万锦方”的中医药文化被放入博物馆中,不是为了供人们当做古董来欣赏,传承的意义是能够在现代科学面前,与时俱进,展现其独一无二的医疗价值与哲学、艺术魅力。”

崭新的综合大楼,整体装修秉承传统风格,既展示扬州建筑特色,又突出中医药博物馆的味道。大厅内有国画、书法等含有中医药元素的设计装饰;廊柱上的花纹也很有讲究,上部分是祥云图案,下部分是古代回文图案。区域隔断上以雕栏、窗格等传统建筑元素为主。我们看到每一层都有一个大浮雕,分别讲述神农尝百草、杏林春暖、华佗刮骨疗伤、悬壶济世的中医典故。浮雕的石材颜色接近人体皮肤颜色,是谈院长亲自去河南挑选的一种大理石。

“与传统博物馆的区别是采取全开放式的布展形式。”谈院长介绍,把新综合大楼作为现实载体,既在医院整体环境中彰显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又能对各种中医药服务进行实景展示。大楼的1-4层将根据扬州中医药学从形成到繁荣、从继承到创新的轨迹,拟设中华百草、长河浩渺、古圣先贤、国之瑰宝四大展示主题。“中华百草”,展示中药标本、相关实物以及扬州著名药号的历史,如毒蛇标本和制药铁船、石磨等;“长河浩渺”,展示不同历史时期扬州地区中医药发展的时代背景、重大事件,如华佗、吴普师徒广陵行医概况等;“古圣先贤”,展示自汉代以来,原籍扬州或主要在扬州地区行医的历代医家,如吴安业、江石溪、耿鉴庭等;“国之瑰宝”,展示祖国传统中医药学在临证、养生、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如针灸九针、脉枕等。

新综合大楼的外部绿化也将成为中医药文化展示的独特方式。种植的所有花草树木都将与中药材有关,植物旁边会有文字介绍这种植物属于中药材的哪一类,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比如牡丹、芍药,这些名花既有观赏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中药材料。据介绍,迁建方案已经提交给扬州名城办公室进行认证,2012年4月底将初步完成搬迁布置,将来市民可以在博物馆的环境中就医,在就医过程中体味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同时作为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对中小学生开放。

扬州市中医院与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相融合,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引来在扬州生活的华侨华人的关注。扬州市华商会的许涛处长介绍,目前在扬州投资发展的华侨华人企业达1000多家,其中很多人对中医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非常信赖。于是扬州市侨办牵头,扬州市中医院挂牌华侨医院,成为华侨华人的定点就诊和体检医院。全市最好的中医资源,加上良好的就医环境,这些都是吸引华侨华人的有利因素。医院还将建立数据库,对体检后发现亚健康的人员定期随访。在新综合大楼内有一个硬件设施齐全的会议室,定期为华侨华人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相关的培训活动。

尽管“中西医并重”一直是我国强调的卫生事业发展方针,但目前两者的发展和地位明显不均衡,中医院在与西医医院及综合性医院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人才储备、资金支持、药品流通、收费体系、药品价格等方面都不利于中医院的发展和经营管理。很多中医院为了求生存,也开始西医化。

尽管如此,谈院长对未来中医药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他说:“其实很少有人相信,从‘神农尝百草’就开始影响中国人的中医药会真正消弭。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西医存在‘治标不治本’的弊端,并且开始厌倦西医‘快餐模式’的治疗流程。在重新转向传统中医药的时候,中医药向人们展示了它的博大精深及从哲学角度研究人体科学的魅力。”

临武县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9

服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使中医药对促进人群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快推进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现决定实施第二周期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室的内涵建设,提高社区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健全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城乡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功能中的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中医医疗和保健的需求,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少花钱,治好病”的实惠。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省社区中医药工作总体要求,结合我县中医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充实中医药服务内涵,积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方法指导社区居民开展养生保健,扎实推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和进家庭活动。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和知识的知晓率和利用率大幅提高。全县中医药服务占医疗服务的比重有较大提升。所有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标准建设一级中医科室和中药房,所有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能提供不少于5种中医药治疗方法。拓宽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内容,以镇、村为单位的拓展推广覆盖率达100%,使用率达100%。年内创建扬州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

三、主要任务

(一)县卫生局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修订社区中医药服务考核评价指标,加强城乡社区中医药服务质量的评估和监管。要将中医药业务开展情况和制定鼓励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激励机制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工作考核目标,将接受中医药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特别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的投入。要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调整中医诊疗收费标准,适当提高中医诊疗技术服务价格,同时增加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等医疗保障报销范围的中医诊疗项目和中药品种,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二)健全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将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总体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以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等其他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同时,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真正把中医药服务融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

(三)合理配置社区中医药资源。要发挥县中医医院在社区中医药资源中的龙头指导作用,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县中医医院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技术力量,与区域内2所以上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长期、对口、密切合作关系。加强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承担全科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任务。全县副主任以上中医师每年要保证有1周以上的时间到城乡社区开展系列服务。主治及主治以下的中医师每年要保证有2周以上的时间在对口支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坐诊。

(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须设置一级中医科,可根据需要设置中医诊室、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中医科的二级临床科室,有特色专科的可设中医病房;中心要按规定标准建设中药房,并相应设立中药煎药室,配备250种以上的中药饮片、50种以上的中成药,配齐常用的中医药诊疗设备。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有中医诊室,有条件的设置康复室、养生保健室和中药房和煎药室。也可采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配送和代煎。服务站要配备30种以上中成药,或一定数量的中药饮片,根据需要配置针灸器具、火罐、刮痧板、颈腰椎牵引、中药熏蒸及理疗等常用的中医药诊疗设备。中医临床科室布局、设施、风格建设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规定执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任的中医类别医师数应占医师总数的20%以上,保证每个中医诊室(含针灸室、推拿室等)配备至少1名中医类别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中医诊室(含针灸室、推拿室等)数量配置中医类别医师,没有中医诊室的,应有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临床类别医师。从事中药饮片调剂工作的药剂人员应具有中药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五)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按照中医药工作质量和数量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制度,鼓励应用中医药服务。要有较完备的相关服务制度和工作机制,在门诊、病房、出诊、家庭病房等工作中运用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处理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按摩、中药熏蒸、敷贴、穴位注射、热敷、药熨、敷脐、耳压、点穴、雾化吸入等在内5种以上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社区中医护理要在辨证施护的基础上,开展慢性病、心理、母婴、临终护理和护理咨询指导以及家庭护理等专项中医护理服务。社区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水平逐年提高,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特色服务内容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分别不低于90%和85%。100%的居民健康档案要有中医药内容和特色,并进行动态管理。

(六)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城乡社区中医类别全科人员的中医药全科知识的培训,分别取得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证书和规范化培训证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有的其它类别医师重点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应用指南(中药)》开展中成药合理应用培训,对药剂人员开展中药基本理论、药材辨识、中药配伍、饮片调剂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对护理人员开展中医辨证施护继续教育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对有意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其它类别医师,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配置中医类别医师的,除中成药合理应用培训外,还要开展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特别是火罐、刮痧、熏洗等中医非药物疗法。要鼓励支持其它类别医师参加中医学历教育、西学中班等,参加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

(七)全面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县卫生行政部门要按《扬州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拓展推广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组织辖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人员集中培训,重点推广扬州市筛选的3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八)利用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对诊断明确的重点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恶性肿瘤、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制定个性化的中医防治一体化方案,采取中医防治菜单式服务,包括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预防和行为干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中医药养生保健、家庭护理等。针对社区内中风、偏瘫、腰腿痛、颈椎病以及伤残等康复服务对象,制订个体化的中医康复干预方案,应用针灸、推拿、理疗等技术方法和社区简易康复设施开展康复治疗和咨询,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九)组织开展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广泛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对体质类型不同的人群指导个体化调护方案。针对孕产妇,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孕期、产褥期、哺乳期的饮食起居指导、常见病食疗、康复训练指导、产后心理辅导等保健服务。针对季节性易感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并采取中医药干预措施。针对不同人群,推广使用涵盖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疗法和体质调养等内容的中医健康教育处方不少于10种;通过健康教育,向中年人群、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社区居民宣传相应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调摄知识以及中医药慢性病防治和传染病防治知识。要通过宣传栏、宣传保健手册、开设讲座、播放音像等多种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积极传授养生保健和健康生活方式,推广普及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年内完成不少于12场中医药健康大讲堂,推广不少于1项养生保健运动。

四、实施步骤

(一)部署启动(2010年1-4月)

1、制定下发《宝应县第二周期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宝应县第二周期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考核标准》,修订下发《宝应县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审标准》,并予以部署。

2、各相关单位相应制定项目建设实施细则,落实具体措施,做好宣传发动。

(二)组织实施(2010年5-8月)1、2010年5月中旬前,组织《社区中医药工作指南》市级培训,关在辖区内的分级培训。

2、督促县中医医院、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项目建设中各项工作任务。

3、对项目实施动态监控,随时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

4、各相关单位要及时报送本地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活动和工作进展情况。

(三)评估验收(2010年9-10月)

根据建设情况及分配名额,于2010年9月30日前,向扬州市卫生局推荐申报扬州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扬州市卫生局组织评估验收前,县内组织自评验收。全面开展的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工作,县卫生局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完成对辖区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工作的全年自查。并将第二周期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实施情况的书面总结及项目自查评分表报扬州市卫生局中医处,并作好接受市级抽查的准备。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相关单位负责辖区第二周期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工作。县中医医院负责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业务指导,承担社区卫技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任务。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认真开展各项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规范管理,严格考核。县卫生局对各相关单位的项目实施情况实行阶段抽查或年终考评,列入目标考核内容,并要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定期对建设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不按要求实施项目的单位,要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

【临武县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成武县农机安全生产情况调查06-25

上一篇:医院护士长先进个人事迹下一篇:财务科长出纳员岗位责任制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