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试验

2025-0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试验(精选5篇)

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试验 篇1

热带气旋路径集合预报试验

以MM5模式为试验模式,分别用增长模繁殖法(BGM)和模式物理过程扰动法(MPP)形成12个集合成员,对登陆我国的8个热带气旋进行了52次路径集合预报试验,以寻找适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的集合预报方法.结果表明: BGM方法的集合预报结果总体上好于控制试验结果,其中对强度较弱的热带气旋的集合预报效果更好.MPP方法的集合预报结果总体上不如控制试验结果,但对初始时刻强度达到台风的`热带气旋的集合预报效果较好,集合预报相对于控制试验的改进效果明显.基于BGM方法和MPP方法集合预报的不同特点,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形成扰动成员,这一综合方法的集合预报效果好于单一方法的集合预报效果.BGM方法和MPP方法的系统发散度总体上都偏小.

作 者:王晨稀 梁旭东 Wang Chenxi Liang Xudong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台风预报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30刊 名:应用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ICAL SCIENCE年,卷(期):18(5)分类号:P4关键词:集合预报 热带气旋 路径 增长模繁殖法

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试验 篇2

关键词:热带气旋,路径,危害,浙江乐清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 与台州、温州相邻, 属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带, 是热带气旋影响的重灾区, 每年都要受到1~2次影响。热带气旋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给工业生产及农、林、渔业等造成严重损失[1,2,3,4]。

1 热带气旋路径

1.1 月际分布

以乐清市为中心, 取1.5个纬距为半径, 对1949—2008年影响乐清市的热带气旋路径进行统计。得出进入该区域的热带气旋总数为74个, 平均每年有1.2个, 多的年份达5个以上 (1990年5个, 2005年6个) 。从表1可以看出, 7—9月台风出现的频率最高, 分别占25.7%、31.1%、23.0%。热带气旋、暴雨和洪涝是影响乐清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气象灾害, 具有受灾面广、灾情重的特点。

1.2 主要路径

为了研究需要, 将一些影响乐清市之前运动速度和方向呈现不规则情况, 如打转、忽然转向、“蛇行”前进等异常情况 (总体上与气候规律保持一致的热带气旋所经路径) , 仍视为正常路径。研究发现, 除少数发生在太平洋和东海区域的热带气旋外, 大部分的路径密集交叉, 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 常伴随着副高多年平均线和西伸脊点变化而变化。由图1~3可以看出, 影响乐清市的热带气旋路径主要有3条, 即路径1、路径2、路径3。

1.2.1 路径1。

从南海生成向东北方向运动, 登陆广东后东北方向运动, 沿抛物线路径影响乐清市, 主要发生在5—7月, 还有一个是10月, 从太平洋生成进入南海再影响乐清市。此类热带风暴风力较小, 预报着眼点放在登陆珠江口附近县市, 向东北转向进入福建或江西影响乐清市。

1.2.2 路径2。

在菲律宾以东海面生成, 向西北方向运动, 经过台湾或附近海面影响乐清市, 主要发生在6—9月, 对乐清市影响和危害最大, 主要表现为风力大, 降雨强。此类路径影响乐清市的24~48 h的预报着眼点放在巴士海峡以东和登陆台湾的热带气旋上。

1.2.3 路径3。

在太平洋中部或关岛附近海面生成, 向西北偏西方向运动, 经过台湾或附近海面影响乐清市, 主要发生在8—9月。此类热带风暴对乐清市影响和危害也很大, 主要表现为风力大, 降雨强。此类路径影响乐清市的24~48 h的着眼点放在冲绳岛以南和钓鱼岛以北, 向西北偏西运动的热带气旋上。

1.3 异常路径

经统计分析, 得出影响乐清市热带气旋的异常路径特点为:一是热带气旋影响乐清市72 h前, 移动到南海东部海面后打转, 穿过台湾岛影响乐清市;二是西南低压移入乐清市附近海面发展, 其生成过程中移动路径古怪, 无法判断;三是热带气旋在太平洋生成并向西偏北移动时, 有冷空气南下东移, 天气形势表现为鞍形场, 当热带气旋运动速度降低至10 km/h以下时, 浙江一带附近为低气压幅合区, 有利于热带气旋转向乐清市登陆时, 由于副高南落或北跳, 造成忽然转向的路径。

2 危害

热带气旋灾害的破坏力主要体现在狂风、暴雨和风暴潮3个因素, 三者彼此联系, 有时互为加剧。其对乐清市的影响多数是由风、雨形成, 少数灾情特别严重的, 往往是因为风、雨、潮三灾并发。

2.1 大风

大风是热带气旋造成灾害的重要因素, 当风力大于12级时, 垂直于风向的平面上, 风压可达230 kg/m2以上,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城市以及农田、林地的危害[5]。大风大雨天气会造成农作物不同程度的倒伏、茎叶破损和受淹, 极有利于瓜果蔬菜的软腐病、溃疡病、疫病、炭疽病等病菌的侵入和传播, 易导致多种病害流行, 造成严重损失。2004年14号强台风“云娜”正面袭击乐清市时, 中心最大风速达到58.7m/s, 在乐清上空停留长达12 h, 高压输电铁塔被拦腰折断, 电线杆断倒在地, 停泊在黄华码头的千吨级轮船被大风刮抛到岸上。大部分乡镇供电、供水、交通、通讯中断, 水利、市政设施遭受重创, 有3 210间民房和厂房倒塌, 农作物受灾面积27.3 hm2, 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近18亿元。

2.2 暴雨

台风影响带来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经常在乐清市造成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程度和大暴雨的强及持续时间有关[6,7,8,9]。周子康[3]等人研究发现, 农田受淹面积与台风过程雨量大于100 mm的雨面积密切相关, 台风过程雨量大于100 mm的雨面积每增加104 km2, 台涝面积就要增加7.8万hm2。2005年7月19—21日, 受5号海棠台风影响, 乐成、淡溪、砩头3个自动站的降水量分别达到591.5、754.9、622.1 mm, 南岳、北雁荡、磐石3个自动站的降水量也分别为349.0、304.1、424.0 mm。乐成、虹桥、柳市等城镇严重积水。全市31个乡镇106万人口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11.768亿元, 其中水利损失0.9亿元, 农、牧、渔业损失5.658亿元, 工业损失3.96亿元。水产养殖遭毁灭性打击, 电力、交通、通讯损失严重 (冲毁路基49 km, 公路31条;供电线路35.6 km;通讯线路60km) 。农田受淹2.603万hm2, 成灾1.103万hm2, 绝收4 180hm2;倒塌房屋956间。3.3万个工矿企业受灾;水利方面损坏有:堤塘417处, 47 km;缺口55处, 2.7 km;护坝87处, 水闸7座, 塘坝140处, 灌溉220处。

台风暴雨是加剧乐清山地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2000年卫星监测结果显示, 乐清全市水土面积为1 401.7 km2, 水土流失面积为211.6 km2, 占总面积的15.1%。截至2007年年底, 全市共有313处地质灾害 (隐患) 点, 其中泥石流 (隐患) 125处, 滑坡 (隐患) 101处, 崩塌 (隐患) 86处, 且主要发生在台汛期, 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灾害。2004年14号台风“云娜”在乐清湾登陆时, 砩头雨量站最大一天记录雨量为873 mm, 引发砩头附近出现罕见的泥石流灾害, 造成25人死亡、22人失踪、9人受伤, 房屋冲毁桥梁几座, 房屋52间, 其中包括部分中小学教学楼和宿舍楼。

2.3 风暴潮

乐清湾是个半封闭的湾, 朝向东南方向开口, 海岸线曲折复杂, 地形的集能壅水效应十分明显。受天文潮汐影响, 湾内潮汐每天有2次涨落, 每个夏历月的初一及十五前后都有1次最高潮, 每年的夏历八月初一及十五前后为全年的最高潮, 如果台风恰好在此期间影响乐清, 就会造成风暴潮灾害。

据瞿光中等[4]统计, 1951—1990年, 乐清境内发生台风风暴潮22次, 平均每年0.55次。谢亮等[5]在研究影响温州港台风的基础上分析指出, 台风中心在港湾左方 (南侧) 陆, 风暴往往急剧发展;反之, 增水较小。乐清湾内大部分地段造成台风增水的主导风向与破坏性台风海浪潮的主波一致, 风暴潮往往能够得到强烈发展[10,11,12]。1994年17号台风袭击乐清市时, 适逢农历七月十五大潮, 潮水在大风推动下向乐清市沿海一带堤塘、村庄猛烈冲击。沿海堤塘相继崩溃, 173处计103.75 km海塘被毁, 其中标准海塘被毁33.75 km, 损失船舶234艘。全市31个乡镇913个行政村受灾, 成灾人口73.3万人, 冲毁民房10 065间, 死亡207人, 重伤276人, 失踪41人, 造成5 200人无家可归, 洪涝海溢农田2.662万hm2, 成灾1.773万hm2, 颗粒无收7 330 hm2, 直接经济损失达23.035 2亿元。

参考文献

[1]梁必骐, 张秋庆.南海发展与不发展低压的对比分析[J].热带海洋, 1988 (1) :10-18.

[2]王继志.近百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初步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1988 (2) :164-173.

[3]周子康, 刘为纶.浙江省台风灾害的成因因子与危害分析[J].科技通报, 1994, 10 (3) :156-160.

[4]瞿光中, 蔡志林.浙江乐清湾台风风暴潮灾害及防御对策[J].灾害学, 1999 (3) :65-69.

[5]谢亮, 卓向正.温州港台风风暴潮分析及期预报[J].浙江气象科技.1991, 12 (2) :5-8.

[6]裴开程.热带气旋影响防城港市天气分析[J].气象研究应用, 2009, 30 (A01) :9-10, 49.

[7]张永恒, 范广洲, 马清云, 等.浙江省台风灾害影响评估模型[J].应用气象学, 2009, 20 (6) :772-776.

[8]于海侠, 张行才,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点分析及减灾对策探讨[J].内江科技, 2008, 29 (12) :15, 20.

[9]苏高利, 苗长明, 毛裕定, 等.浙江省台风灾害及其对农业影响的风险评估[J].自然灾害学, 2008, 17 (5) :113-119.

[10]朱军政, 徐有成.浙江沿海超强台风风暴潮灾害的影响及其对策[J].海洋学研究, 2009 (2) :104-110.

[11]薛根元, 俞善贤, 何风翩, 等.云娜台风灾害特点与浙江省台风灾害初步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 2006, 15 (4) :39-47.

热带气旋强度资料的差异性分析 篇3

作 者:余晖 胡春梅 蒋乐贻 Yu Hui Hu Chunmei Jiang Leyi 作者单位:余晖,蒋乐贻,Yu Hui,Jiang Leyi(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200030;中国气象局台风预报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30)

胡春梅,Hu Chunmei(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1147)

浙江影响热带气旋的几个统计特征 篇4

浙江影响热带气旋的几个统计特征

利用1949-热带气旋资料(由于多年沿用习惯,本文将近中心最大风力≥8级的热带风暴统称台风)对影响浙江热带气旋进行了定义,从而对影响浙江台风的`频数、台风暴雨、台风大风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表明:浙江各地受台风影响的频数自东向西递减,年均受台风影响次数最多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登陆台风个数有增加趋势;影响台风集中在7-9月份;各月台风降水空间分布有一定差异,东南部沿海地区降水影响明显;东部沿海是台风大风频发区.

作 者:许浩恩 陈海燕 赵璐  作者单位:浙江省气象台,浙江,杭州,310017 刊 名:浙江气象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METEOROLOGY 年,卷(期):2009 30(2) 分类号:P4 关键词:热带气旋   时空分布特征   台风暴雨   台风大风  

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试验 篇5

南海中北部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本文对1960~在南海中北部活动的`热带气旋进行分析统计,发现有如下气候特征:南海中北部平均每年有6.7个热带气旋,有4.9个热带气旋强度发生突变,其中有3%的热带气旋只发生突然增强,72%的热带气旋只发生突然减弱,25%的热带气旋既发生突然增强又发生突然减弱过程.强度突然减弱发生在4~12月,主要集中在登陆和登陆后的陆地区域,分布较广;强度突然增强发生在4~11月,主要出现在珠江口以西至海南岛东部海面、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海面.

作 者:孔宁谦 陈润珍 蔡敏 KONG Ning-qian CHEN Run-zhen CAI Min 作者单位:广西区海洋气象台,广西,北海,536000刊 名:台湾海峡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OCEANOGRAPHY IN TAIWAN STRAIT年,卷(期):200726(2)分类号:P458.1关键词:气象学 热带气旋 强度突变 天气气候特征 南海中北部

上一篇:开展夏季消防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篇:如何做好报纸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