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第一次团代会工作报告(精选5篇)
(2015年3月29日)
各位代表,青年朋友们:
共青团湖北医药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学校胜利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内涵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湖北医药大学梦而努力奋斗”的战略目标,喜迎湖北医药学院成立5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下面我代表共青团湖北医药学院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凝聚青年力量 服务青年成长 为实现湖北医药学院大学梦奉献青春和智慧》。请予以审议。
第一部分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发挥团学组织优势,努力把握当代青年特点和青年工作规律,以思想建设为先导,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打造创新实践平台;在青年思想引领、基层组织建设,育人品牌构建、校园文化实践、学生素质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坚定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新成效
1、注重理论学习,构筑广大团员青年的精神支柱。五年来,我校各级团组织通过组建学生社团,举办团校、学生骨干培训班,开辟微博、微信、青春湖医药APP等新媒体网络阵地、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等,以讲座、报告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多层次开展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构建了由团组织主导、各级团组织及团员积极参与的青年理论学习工作格局。
2、注重热点焦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五年来,各级团组织依托校内外重大事件,结合建国、建党、建团、建校、“五四”运动等周年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及十八大、两会等热点话题,以举办征文、演讲、歌咏比赛、图片展览、主题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思想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注重典型培育,激励广大团员青年见贤思齐。
注重挖掘和塑造先进典型。通过校园“十佳青年”、“学生之星”评选、“五四”表彰、优秀毕业生成长报告会活动的开展,五年来共表彰十佳青年39名,学生之星369人,优秀毕业生标兵55人,“优秀共青团干部”990人、“优秀学生干部”386人、“优秀共青团员”5005人、各类积极分子643人。涌现出最美姑娘周丽、孝心女孩李桃、自强之星徐文品、学习标兵星苏贝贝、团学干部星杨晨、创新创业星叶鹏、蒋立涛等先进典型,他们高于品格,富于实践,美在勤奋、帅在自强,成为广大团员心中的“高富帅”眼中“白富美”,化为青年心中的sunshine(太阳)。
二、夯实基层组织,团的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1、创新工作机制,基层组织显活力。
通过量化考核院系共青团工作,不断完善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同时引导基层结合专业特点,形成一院一特色的工作品牌,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校共青团工作也得到了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充分肯定。近年,我校团委屡获全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被授予“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称号。全校共获评各类省级先进个人29人(次)、先进集体18个,国家级先进个人15人(次)、先进集体3个。
2、加强骨干培养,干部队伍强素质。
依托团校和二级学院学生骨干培训班,深入实施青马工程,2010年以来举办了4期团校、10余期学生骨干培训班,共培训学生骨干3000余人,先后选送团干3人次,大学生骨干6人次参加由团省委、省学联、团市委主办的培训班学习,先后选派廖婧羽同志赴团中央,李俊敏同志赴团省委,李嫣、惠文颖、张善伟、刘燕等同志赴十堰县区团委挂职锻炼,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团干部素质和能力。
3、优化学生组织,日常管理见成效。
我校目前共有校级学生组织9个,院级学生组织22个,学生社团33个。为优化管理,实现各学生组织资源共享,团结发展,校团委指导校学生会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实现对各校院级学生组织的规范管理,相互联动,有序工作;通过各学生组织的积极参与,我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增内涵,学风督导见成效,文明创建出成果,志愿服务现活力,学校建 设添色彩。
三、强化育人实践,课外素质拓展取得新业绩
1、发挥医学专业优势,社会实践活动成绩斐然。校团委每年紧密围绕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组织学生结合专业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历年来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五年来,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共组建校级以上重点团队84个,建立社会实践基地25个。校团委2次获评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先后有20人,31个集体受到省级及以上表彰;100人,93个集体获校级表彰。实践活动受到了报刊、电台、新闻网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育人成效和社会效益同给力。
2、志愿服务队伍壮大,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凸显。五年来,学校全面推行注册志愿者和星级志愿者认定制度,整合成立志愿者服务队31支,共吸纳注册青年志愿者11000余人,开展教育、环保、献血、医疗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时长824736小时,惠及人数达20000余人。
2010年,组织1399名志愿者参与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服务和表演,学校获市集体二等功;2011年,学校《构建“2+N”关爱行动新模式》工作案例被团中央收录,行动受到人民日报专项报道;2012年,成立青协分会11个,培育各类星级志愿者608名。两个志愿服务队荣获十堰市“青年文明号”;2013年,成立全市首支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队,开展网络清朗行动。“彩虹”志愿服务队被评为“湖北十佳青年志愿公益组织”。2014年,我校“爱‘救’在身边项目” 入选团中央优秀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周丽及其团队事迹在央视大型公益栏目《社区英雄》播出。
四、坚持文化育人,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新飞跃
1、打造精品活动,校园文化成果日益丰富。五年来,坚持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努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依托金秋科技文化艺术节、春蕾社团文化节、女生节和体育文化节、迎新毕业晚会等品牌活动,有效激发广大同学的参与热情,生动演绎校园文化风,点亮湖医青年梦。在第四、第五届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中,我校报送的《道廉音韵》《请祖国检阅》《扎西德勒》等舞蹈10项、摄影、书画、微电影及征文作品38项获奖。2011年书画作品《乡场上》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书画类一等奖,我校获评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
2、创设学习品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升。五年来,结合医学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大力开展帮助学习成长、培育专业技能及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学习活动,学校举办“博士面对面”、“学霸带我飞”等学习支持活动,“学在湖医药,精医求精”专业技能竞赛、“医战到底”医学知识竞赛等活动;学院开展 “临床技能大赛”、“辩论赛”等专业技能比赛活动。形成由学业竞赛、学业支持、学风督导、学霸榜样组成的“学在湖医药”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风建设品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自学、勤学、乐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五、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工作取得新突破 2010年以来,通过组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协会,开展校级“挑战杯”活动、举办科研成果展览、学生科研讲座,创业沙龙活动等,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得到有效发展。2013年叶鹏同学入驻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课题,2014年翁虹同学作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2012年我校团委获得“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优秀组织奖;2013年我校共有1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为国家级立项;2014年我校在6项作品省级挑战杯竞赛中获奖;5个创业项目获得省级创业扶持资金共10万元。
回顾五年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我校各级团组织也是蛮拼的,我们在为自己点赞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校共青团工作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组织优势发挥不够,社会资源整合能力亟待提高;二是队伍建设乏力,基层团干的配备和培养任务紧迫;三是工作研究不多,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握不准;四是工作创新不够,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调查研究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加以解决。第二部分 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未来五年,湖北医药学院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团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以培养青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为重点,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基础上,经过五年努力,巩固、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工作品牌;逐步构建起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育人体系、更为健全的组织动员体系、更具特色的实践活动体系,更为完善的成长服务体系、更为有力的资源保障体系,使学校团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实质性提高,不断推动我校共青团工作跨入全省前列,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带领全校团员青年为实现湖北医药学院大学梦奉献青春和智慧。
一、实施青年筑梦工程,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先导,构筑思想育人体系。
1、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先导,以思想道德素质为基础,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坚持和完善并举,开展好团组织生活、丰富团日活动内容,办好团校培训,落实青马工程;丰富青年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内容,着力研究青年群体思想发展方向,探索共青团工作和青年成长的发展规律,构建青年思想动态反馈工作 的长效机制;
3、全力推进网络新媒体工作,吹起湖医药网络清朗风。继续做大做强我校团属新媒体阵地,不断建好用好共青团网络工作队伍,实施好“清朗网络,青年力量——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有针对性开展网上引导,为团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传递青春正能量。
二、实施青年强基工程,以党建带团建,推进服务型基层团组织建设。
1、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我校共青团将按照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的部署,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按照“团建全覆盖,工作到支部”的思路,以规范建设和提升支部活力为关键,按照“形象立起来,支部活起来、服务实起来、品牌亮起来”的思路,扎实推进服务型活力型基层团组织建设,切实提升我校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进一步推进团建创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开展“五四红旗团支部”创建活动抓好基础建设;着眼于适应学生新的交流和聚集方式,继续探索“多种模式、多重覆盖”建团,如社团建团、宿舍建团、实习单位建团、活动项目建团、网络新媒体建团等,不断扩大组织覆盖,增强团组织活力与创造力,提升团组织颜值;同时要把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工作与团组织的自身建设结合起来,规范团员发展与团员教育和团员入党推优工作。
3、从严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 团的有关要求,切实转变团干部工作作风,遵守党和团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增强做好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共青团的组织设置、力量配备和工作保障,继续落实学校团干培训培养目标,努力提升学校团干部的能力和素质。
三、实施青年成长工程,以学生素质拓展为目标,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创优。
1、积极发挥高校共青团在组织动员、资源整合、载体搭建、氛围营造等方面的工作优势,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校园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整合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源,完善有关项目设置、指导、资助与奖励机制,积极促进学术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使创新创业的理念真真正正地落入学生的心,科研学术之花结出实实在在的果。
2、结合我校专业特色,继续集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基层需求调研和对接,设计基层欢迎、社会认可的湖医药特色的品牌化专项社会实践项目,组建校院级重点团队拓展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3、大力深化校园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制度化发展,努力使志愿服务成为我校青年的精神时尚,推动全体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完善认证、培训、考核、激励和保障机制,增强广大团员志愿服务意识,进一步做强学校志愿服务的品牌项目,把志愿者 服务社会的工作做实做好。
4、继续举办湖北医药学院“学生之星、十佳青年”等评先评优活动。深入挖掘学生、教师、校友等优秀青年代表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通过报告会、分享会、故事会等方式,激励广大学生奋发进取、奋斗成才。
四、实施青年人文工程,以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文化育人品牌。
1、大力开展文化校园建设活动。以传承湖医药精神、倡导健康活泼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为重点,围绕学术科技、文艺体育、公益服务等内容,将校园文化的内化教育功能与大学生自我塑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既反映高校共性又具有我校特色的、多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2、继续开展好春蕾社团文化节、金秋科技文化艺术节,指导各学院形成专业特色的技能竞赛、知识竞赛等品牌活动。积极邀请“高雅艺术进校园”,开展好医学人文论坛、毕业迎新文艺晚会等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指导,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习生活、促进素质提高等方面的作用。
3、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支持中华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发展,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研讨和展示活动,广泛开展课外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常识教育。以人文校庆活动为契机,积极发挥校风、校歌、校训等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对学生的熏陶和教育作用。
五、实施青年服务工程,以推进“依法治校”为目标,提高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
1、坚持服务青年为工作生命线。把帮助大学生适应校园生活、提升发展能力、应对实际困难作为服务学生的重要内容。依托大学生发展中心,学生学习支持中心,开展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结对互助、学优拓展培训,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服务。
2、完善学生维权组织渠道。充分发挥基层团支部、学生社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紧密联系学生的优势,推广开展“倾听日”、“接待日”活动,设立固定的信息渠道,及时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切实需求,反映学生合理诉求,并协调学校有关部门有效解决,做团员的贴心人,青年的守护神。
3、增强学生民主参与方式。加强团代会、学代会制度建设,规范运行,强化集中反映学生意愿、代表学生利益的功能。支持学生参与学校有关学生事务的民主管理,主动参与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完善治理体系,推进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各项工作。
4、加强青年教职工联系。依托青年教工分团委,探索成立多种形式的青年教师交流联谊性组织。吸纳青年教师参与指导团学工作,定期开展学术沙龙、读书交流会、专业讲座等活动。组织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最美青年教师评选会”等活动,选树宣传优秀青年教师典型。关注青年教师群体需求,努力表达和维护青年教师的正当权益和诉求。各位代表,青年朋友们,青春因梦想而美丽,青春因坚守而绚烂,朝气蓬勃的我们即将踏上崭新的征程,让我们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勇于实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奉献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和全校团员青年一起,积极投身于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中,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知晓”的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医学研究生复试工作的管理体系
公平、公正的管理体系才会得出公正、有效的结果, 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健全可行的工作程序是做好复试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基于此, 我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衡量、科学选拔、择优录用”的录取原则, 以确保研究生的招生“保证质量、宁缺毋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科学、有效”的录取精神, 对各部门的权利与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学校研究生工作处全面统筹, 学院学科二级管理部门、附属医院、导师、专家集体考核。在复试工作中, 成立专门的复试工作小组, 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为单元, 按二级学科组成复试小组, 二级学科带头人为复试小组组长, 教研室主任或副主任为复试小组副组长, 教研室教学秘书为复试小组秘书。每个二级学科复试小组成员不少于7人, 要求所有成员为具备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硕士生导师, 且办事公正、无亲属报考本学科, 复试小组秘书 (1名) 协助复试小组组长做好复试相关工作记录, 完成复试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原则, 所有复试小组成员要求现场填写《复试情况记录表》, 并给出独立的评语及复试分数, 所有分数汇总后计算取平均分, 然后根据考生的初、复试成绩各占50%, 核算总成绩后依次排序, 总成绩现场填写《复试成绩汇总表》, 经统一讨论并提出意见、无异议后, 组长签名上报各一级学科办公室及研究生工作处。录取结果先公示一周, 无任何异议再正式公布, 如若有考生对复试工作或结果提出质疑, 复试小组组长及成员应负责全面解释, 考生可提交《复议申请表》, 复查考生本人的复试情况记录单及相关成绩, 如确有异议, 学院则重新组织复试小组对该考生进行评议, 经小组讨论研究后, 提出解决方案, 并在招生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告知考生复议结果。
二、医学研究生复试工作的监督机制
合理的管理体系也少不了有效的监督机制, 只有加强监督才能保证复试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确保复试工作顺利开展。因此, 我们在复试工作中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首先, 复试期间复试监督小组随机抽查各学科、各专业的复试工作, 并进行巡回督察检查, 了解复试程序、复试内容、评价标准是否符合规范, 以便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和解决问题。其次, 确保公示环节的监督力度, 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对每位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专业排名、复试方法、复试地点和时间、录取名单等进行全过程的公示, 接受考生、全社会的监督。再次, 我们也采取旁听制度, 欢迎不同学科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 互相监督, 互相促进。最后, 复议制度透明化, 对有质疑或争议的复试结果, 成立专门的复议小组, 重新审核讨论, 及时解决问题, 确保考生权益公平公正。
三、医学研究生的复试内容
1. 专业笔试+实践考核。
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 必然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 医学工作者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 能够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综上, 医学研究生复试专业考核采取“笔试+实践”考核。专业笔试由学科带头人负责把关, 重点考查复试生对报考专业理论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科前沿信息的了解程度, 弥补初试统考缺陷, 给予考生更加客观的专业评价。而实践考核采用临床现场模拟的考核方式, 由学科临床医生制定典型病例题库, 考生抽签选题, 确保公平公正。例如心血管内科专业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高血压病、慢性心力衰竭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消化内科专业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胰腺炎等典型病例, 考生抽完试题后必须完成接诊的整个过程, 即询问病史、全身体格检查和大病历书写。实践考核重点主要在:一是询问病史的技巧能力、问诊内容是否齐全 (包括现病史、既往史) ;二是全身体格检查方法是否规范、熟练程度、有无重点突出;三是病历书写是否真实可靠、格式是否规范、专业术语使用准确性等。部分“高分”研究生光顾考研初试成绩, 荒废临床实习工作, 致使临床技能水平差, 这严重影响了医学研究生临床培养教育工作。因此, “笔试+实践”的考核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复试生的理论知识, 也考查了考生的临床技能掌握程度, 弥补了考研初试的不足。
2. 英语水平测试。
考研初试内容包括外语读写能力, 我们在复试工作中主要重视英语面试能力即听力和口语测试。其他高校采取过传统的试题形式, 如播放一段英文内容, 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简短复述并根据播放内容回答相应问题。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便于控制复试的整个进程, 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并不能完全体现考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基于此, 学校采取面对面交流形式, 交流内容丰富, 更能客观评价考生的英语水准。例如, 轻松的交流考生的家乡、母校、家庭环境, 为什么报考本学校、本专业, 对未来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展望及部分专业方面的简单问题。为考查复试生对报考学科的专业外语掌握程度, 我们也设置了另一道英语试题:提供专业字典, 让考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并翻译小段专业外语文献。
3. 综合素质测评。
目前, 高等院校都响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而对于未来的医生而言, 除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外, 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文化素质修养、思维创新性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因此, 我们在复试工作尤其重视面试环节, 同时也给导师和考生一次“双重”选择的机会。面试过程中, 主要观察复试生的言谈举止、语言表达能力、社交礼仪等个人素养, 考查考生是否主动学习报考学科的前沿问题或报考导师的研究领域等, 并了解考生以往学习阶段参与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活动等情况。此外, 部分专业根据网络热点问题考查考生的社会分析能力、采取问答形式考核考生的天文地理知识、甚至将社会现象与医疗现状结合考查考生的综合素养。
4. 心理健康水平评估。
医学研究生群体是医学教育、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支柱力量,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 因医学专业的特殊性, 医学生不仅必须承受学业、择业、生活、家庭的压力, 同时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社会重担, 医学研究生的心理状况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此, 学院在复试工作中采用问卷法进行心理测试, 选择的测试量表是国内常用SCL-90症状自陈量表和16种人格因素量表 (16PF) 。最后由专业的心理医生共同研究得出结论, 对已明确患有心理障碍的考生不予录取, 此外每位考生的心理测试结果只通知负责招生复试工作的专管负责人及相关老师, 不告知考生本人, 也不对外公开通知, 以确保每位考生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综上可见, 医学研究生复试工作不仅是录取工作的一部分, 更是为未来选拔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考核手段。医学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 定要重视复试工作的一点一滴, 加大研究生复试力度, 强化对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制度, 改善管理体系, 增强为考生服务的意识, 大胆探索复试改革与初试改革的有机结合, 全面衡量, 择优录取, 宁缺毋滥, 从而确保医学研究生的录取质量, 把好录取工作的“入门关”。
参考文献
[1]蔡志华, 张俊沧, 扈国栋, 等.研究生入学选拔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2) :84-86.
[2]马玉臣.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科目命题改革刍议[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3 (13) :53-56.
[3]侯卉, 段丽萍, 洪炜, 等.加强研究生复试工作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7 (6) :114-123.
[4]赵仁铃, 江莹.引入结构化面试加强研究生复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2) :48-51.
[5]冯正直, 张大均.中国版SCL-90的效度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1 (4) :481-483.
[6]刘慧玲, 李先富.押运员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0 (6) :359-361.
学校成立于1965年,原名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1977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1986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1994年独立设置定名为郧阳医学院,1995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医药学院,20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开始举办的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月,学校在深圳创建临床学院,深圳坪山医院成为湖北医药学院第八临床学院。
根据10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占地1477.41亩,校舍面积39.8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99.98万册,固定资产13.85亿元(不含附属医院);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办21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044人,其中教授99人、副教授185人,博士235人(含附属医院);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近17000人,留学生500余人;有5所三级综合型附属医院。
2010-2011学年先进班集体名单 先进班集体(综合类6个): 第一临床学院2010级全科医学班 第二临床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班 第三临床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班 口腔医学院2011级口腔医学本科班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09级影像班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10级影像班 学风建设先进班集体(3个): 第二临床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班 第一临床学院2010级全科医学班 第三临床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班 科学管理先进班集体(1个): 第一临床学院2010级麻醉班 文化建设先进班集体(1个): 口腔医学院2009级口腔班 创新与实践先进班集体(1个): 口腔医学院2010级口腔班
2011-2012学年各类先进及奖学金获得者名单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2009级公管
一等奖学金(4人)周 颖 杨翠丽 汤红霞 陈 杪 二等奖学金(6人)
张 晴 周 英 李荀莉 郇春松 徐 婷 陈昌明 三等奖学金(8人)
曹 晨 任园园 韩 文 王振华 杜清香 孙 丽 陈 雲 杨佩佩
学习进步奖(1人)王珊珊 道德风尚奖(1人)付玉滢 文艺积极分子奖(1人)王 姣 优秀学生干部(1人)林成聪 刘 波
2010级公管
特等奖学金(1人)翟皎莹
一等奖学金(3人)郝雪霜 魏紫燕 杨 晨
二等奖学金(5人)赵 婵 杨淑君 易玲娜 房开静 王丹凤
三等奖学金(8人)
张凤娇 曹丽萍 暴宁宁 石习敏 刘义波 王 瑞 吴瑞焕
邓强辉
优秀学生干部(1人)章盼元
科技创新个人(1人)雷 骏
学习进步奖(1人)易思岑
2011级公管
一等奖学金(3人)皇甫彤 李超艳 宗 然
二等奖学金(5人)张 婧 焦阿敏 胡月异 散 俊 樊小利
三等奖学金(8人)
纪玉萍 王娇娇 宋云云 宁文君 崔丙喜 朱芙蓉 雷 云 刘东蕊
学习进步奖(1人)张风玲 优秀学生干部(1人)郝云云 道德风尚奖(1人)潘常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9级信管
一等奖学金(3人)俞秋嫣 孙 运 张贞国 二等奖学金(4人)张可可 陈圆圆 陈 俊 王 俊
三等奖学金(7人)
周芬芬 房金琴 李 晨 吴 瑢 王 珂 钱 军 吴 毅
学习进步奖(1人)邵 焱 优秀学生干部(1人)郭鉴峰 道德风尚奖(1人)李应竹
2010级信管
特等奖学金(1人)刘 刚 一等奖学金(2人)陈 晨 余 东 二等奖学金(3人)谢金鑫 陈南进 陈时稳 三等奖学金(5人)张燕 叶勇 叶华亮 秦杰 廖雅云 优秀班干部奖(1人)欧春燕 道德风尚奖(1人)易 玲
2011级信管
一等奖学金(1人)李建业 二等奖学金(2人)徐雪勇 叶 安
三等奖学金(4人)韩玖阳 白 亚 陈雨晨 陈伟权 道德风尚奖(1人)龚波宁
第一临床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
2008级(08临本一班)特等奖学金(1人)王雅梅
一等奖学金(9人)吴彩云 任 权 姜 甜 黄晶晶 王帆荣 张 静 周思瑶 张 明 王志文 二等奖学金(15人)韩昌敏 胡东燕 王学文 惠 玉 李 雪 黄田田 邹 游 周纽纽 孙亚冰 刘 璐 张红佳 朱玉存 邓锦芳 李小成 唐 贝
三等奖学金(22人)陈小爱 龚 姣 付 伟 桂四凤 曾海艳 邹凯琳 段文文 刘思思 柯 镜 邱 璇 张世强 马建赢 林加娟 唐颖茜 余志敏 李佩冉 曾富鑫 蔡本龙 明小平刘凌勇 刘翠霞 王 强
学习进步奖(1人)熊小蓉
优秀学生干部(2人)闵家祺
陈 妮 道德风尚奖(2人)万 芳
关惠文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杜宗阳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段兴浩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人)韦超超
杨 杰
2008级(08临本4班)特等奖学金(1人)余 乔 一等奖学金(9人)
张 伊 张利锋 秦 泉 李东飞 李 丹 龚仕德 张健芳 汪 莎 王璐璐
二等奖学金(15人)周春桃 周本刚 邱 语 刘前进 王 默 方 曦 陈 露 岳文军 刘俊杰 郑燕妮 汪 凯 易 航 郑 静 王 思 伍强璋
三等奖学金(22人)夏娜娜 孙大勇 龙娓微 詹大琴 杨 阳 许 莎 杨 科 谢 炯 张 力 陈明慧 余 骞 王 静 赵玉壕 韩 涛 刘青焕 陈 驰 赵 锴 肖红苹 胡 卓 石 钰 陈国策 宋 瑞
学习进步奖(1人)姚 娟 优秀学生干部(1人)陈 晨 道德风尚奖(1人)冯珊珊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1人)张 龙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2人)张 青 刘莉红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段 涛 特殊贡献奖(1人)宋 涛
2009级(09临本1班)特等奖学金(1人)徐 姣 一等奖学金(10人)
邓 霞 谭婧瑾 金盼盼 孙亚欢 吴 莎 唐凤娟 冯元元 曾辉锋 李博文 颜悦蓉 二等奖学金(17人)蒋彩梅 龚 理 杜 营 韩 琦 谢小龙 刘振英 夏 莲 陈 洁 车 丽 陈 辰 符 萌 宋 迪 朱锡群 曹 晓 吴国敏 邹媛媛 龚 睿 三等奖学金(25人)
陈 潇 汪 婷 李易丹 周胜男 王寒冰 孙盼盼 郭细娇 胡晓露 周 娟 周彩珍 苏艳梅 陈少蒗 李 慧 李亚威 张 鹏 刘文俊 罗荣萍 周婷婷 王九荣 孙建刚 张 旺 周学鹏 王文欢 唐姗姗 林 丛
学习进步奖(2人)梁廷雨 肖 君 优秀学生干部(3人)张平波 郑学平文 凯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邓 黎 严 琰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4人)吴少云 潘徐锋 王晓波 卓书雄 特殊贡献奖(2人)王 乐 和鹏鹏
2009级(09临本4班)特等奖学金(1人)董友玲 一等奖学金(9人)李雪飞 张黎明 曾平李 倩 丁亮亮 何晓琴 吴 闯 艾 灿
李楠楠
二等奖学金(14人)周 云 罗 娟 周代兵 吴娟娟 刘 成 刘 锋 宋 盼 李晓利 周 怡 涂剑楠 周雅青 邱 梅 王飞飞 刘 晨 三等奖学金(22人)朱含秋 黄 晶 杨 波 翁俊美 刘玉娇 黄 强 丁香莹 关小雪 卢 蝶
董少娟 曹明为 柯友群 朱 燕 李本磊 朱 琳 彭闪闪学习进步奖(1人)张 凤 优秀学生干部(1人)徐舜尧 李舒雯 道德风尚奖(1人)焦 龙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1人)杨 锐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王亚丽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郑 勇 特殊贡献奖(1人)殷得莉
2010级(10临本1班)特等奖学金(1人)张 啸 一等奖学金(9人)胡焰山 苏嫣然 马梦兰 刘昌翠 朱 力 袁雨培 刘涂强
王 桢杨月蓉王晶妮 王 超 张蓉蓉 肖 卉 陈 洋 张微观
二等奖学金(15人)刘世鑫 钱文君 吴永强 华 艳 阮建文 毕峻铭 张国辉 聂淑梅 余冬平孙毓徽 刘凯顺子 黄 瑶 胡 创 张新桥 厉亚坤
三等奖学金(22人)刘 洋 吴 娟 苏 武 黄松庭 杨 阳 薛 晶 包贤涛 马 妮 朱梦兰 明 月 梁红红 蔡艳飞 陈丽娥 何 芳刘佩梅 高良奎 吴银丹 许思雅 于 颖 辛天芳 优秀学生干部(2人)尚 开 赫 倩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周晓宇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2人)陈 林 袁冬冬 学习进步奖(2人)李 栋 李剑萧 道德风尚奖(2人)王 哲 赵宇航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1人)袁小川
全科医学专业 级(10全科)
一等奖学金(5人)王 换 伍箴论 沈小艳 毕双双 韩渊 二等奖学金(9人)彭绪峰 何 彩 王 娜 谭玉堂 谢 志 冯 巧 杨 娜
张义梅 兰 斌
2010
黄亚军 杨 双 三等奖学金(13人)孟丝雨 罗 杨 陈巧巧 郝 博 王洪华 李泽良 李 路 肖 栋 刘 倩 刘 涛 王 琼 王福英 杨 将 学习进步奖(1人)陈壮阔 优秀学生干部(1人)昝继勇 道德风尚奖(1人)王 俊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陈 飞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2人)胡 偏 吴 含
2011级(11全科)
一等奖学金(5人)喻 梦 何 莹 马萧枭 万 力 石 棋 二等奖学金(9人)王华祥 肖 丽 耿 朵 潘俊峰 王东雄 杜永亮 向 欣 张 恒 刘科显
三等奖学金(14人)赵秀娟 李芳芳 代 森 郭 俊 郭 琼 金小琴 全力力 王 英 吴兴贵 温朝英 庹明奇 刘 情 熊华才 何 意 学习进步奖(1人)郝胜男 优秀学生干部(1人)江月月 道德风尚奖(1人)唐明珠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李 珊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李维飞
麻醉学专业
2008级(08麻醉)特等奖学金(1人)陶 欢 一等奖学金(7人)熊青明 刘 帆 武旖旎 罗爽爽 杨娇娇 刘光建 李志昂 二等奖学金(12人)陈袆昕 杨 涛 李君晴 陈梦媛 程泽文 张 波 崔珊珊 赵媛媛 杨亚婷 尤崇军 张 林 朱朋朋 三等奖学金(18 人)刘 黎 王冠宇 周东旭 陈 倩 曾春莉 杜娜娜 王 羽 张 木 王菲菲 罗 雪 曾星星 安丽丽 王 璐 姚 晶 洪 润 井立说 邸绘婷 王 莉
学习进步奖(1人)王亚洁 优秀学生干部(1人)成富军 道德风尚奖(1人)袁梦婕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1人)李 茜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张容波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2人)何艳君 陈传兵
特殊贡献奖(1人)郑星星
2009级(09麻醉)特等奖学金(1 人)张 皓 一等奖学金(9人)李 珍 王艳娉 郭欢欢 丁 煌 王 婵 刘 萌 张 娟 兰 梅 郑 翔
二等奖学金(15人)陈 敏 段海峰 丁 娟 郑 菲 王 祥 刘 虎 韩 红 徐少琴 危思维
刘 益 郭静 沈青松 邱盼盼 徐 阳 姚万军 三等奖学金(22人)黄 琴 李 越 严荣荣 李高杰 余 红 汪晶晶 李森林 梁颖颖 蒋 甜 邱 珍 杜诗斌 路玲莉 郑怡妍 于晓帆 刘宏嘉 龚存阳 刘克龙 冶 喆 王红利 丁瑞文 范俊钊 龙浩然
学习进步奖(2人)周 倩 唐娟娟 优秀学生干部(2人)沈 琴 赵嘉明 道德风尚奖(2人)余剑芒 叶冲冲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卢 悦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吕昆阳 特殊贡献奖(2人)陈 丽 齐 芳
2010级(10麻醉)特等奖学金(1人)何丽丽 一等奖学金(11人)吴晓琴 吴 茜 刘 艳 陈筱诗 杨茹梦 杜 芳 刘 恋 杨金凤 程 莉 张 颖 袁 敏 二等奖学金(19人)樊晓娜 杜文文 张琼霞 桂 淳 刘俊廷 刘雪娇 祝 瑜 石少玲 林塔斯 王子文 赵桂华 明 超 潘来燕 杨 龙 宋文洺 廉应涛 吕 鑫 袁唯佳 郝 文 三等奖学金(28人)马小芳 李 鹏 王志力 姚雪芹 孙 阳 殷均平杨 燕 黄 颖 刘强胜 余 壮 王 斐 赵 丽 张琼群 于祥胜 陈鹏飞 翟妙妙 刘枝婷 范 俊 段芳芳 付湘云 刘 娇 邹高锐 贾伟毅 陈 杰 肖郧竹 张晓艳 王 琴 魏雅念 学习进步奖(2人)王雨丝 赵红玉
优秀学生干部(6人)刘荣君 罗 薇 蒋婧婧 程 蕊 凌熙悦 张诗晗
道德风尚奖(2人)许云飞 张燕燕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人)伍继成 徐 勇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2人)袁 园 唐茂倩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2人)牛 悦 郑 波
2011级(11麻醉)特等奖学金(1人)孟 珂 一等奖学金(13人)
黄 琴 楚彩娟 郑晓静 黄宇婕 彭 莉 曾 毅 汤 姗 陈沁怡 丁 喆 李安琪 胡珊珊 沈华举 秦 奎 二等奖学金(21人)
吴月阳 毛 凌 柯 霄 刘 红 邵 星 沈慧丹 让 凌 秦 鹰 谢先桥 张颖卓 张 颖 谢贞容 王 雪 张 渝 彭雪梨 邹敏敏 吴 悠 麻黎斯 李朝辉 刘倪静 庄小玲
三等奖学金(32人)余沛涢 聂 桑 贺梦娇 谢晓芳 魏 艳 石平王 焕 段先觉 赵云云 孙 创 孙东梅 樊思佳 余雯倩 姚 鹏 李燕菲 何孟菊 姚杨婷 杨少杰 黄小风 罗少恒 王馨怡 梁仁芮 黄青芸 武屹爽 易傲雪 李程程 刘 梦 张贵星 马晓君 朱 琳 高亚楠 黄静怡
道德风尚奖(2人)周 浩 李 果
文艺积极分子(4人)刘亚楠 董 妍 曾晓琴 李玲君 体育积极分子(2人)郭丽雯 侯 越 学习进步奖(3人)李梦帆 杨 梁 黄美洁
优秀学生干部(3人)高紫君 杨 策 冯亚男
康复治疗学专业 2009级(09康复)
一等奖学金(2人)黄开立 田晓桐 二等奖学金(3人)王 盼 邱 琴 胡秀敏
三等奖学金(5人)边银凤 吴 沙 陈水莲 许 梦 王优秀学生干部(1人)明平刚 学习进步奖(1人)江艳丽 道德风尚奖(1人)王金竹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高 李
2010级(10康复)
一等奖学金(2人)吕梦梦 万 玉
二等奖学金(4人)李静梅 张小勇 李永平胡惠莉
三等奖学金(5人)宋 蓉 李亚雄 易 杰 赵佳明优秀学生干部(1人)井于玲 道德风尚奖(1人)吴金伦 学习进步奖(1人)万青青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张翠环
2011级(11康复)
敏 钱裕君
一等奖学金(4人)周芝梅 邓 钰 涂友兵 张 虹
二等奖学金(7人)杨 瑞 朱立伟 柳方方 许 伟 王 鸿 袁 松 来金宇
三等奖学金(11人)
赵玉婷 张 刚 徐 丹 谢 武 赵久旭 余咏秋 黄康斌 邵琦琦 任 强 程 娇 蔡瑞媛
优秀学生干部(1人)刘银银 道德风尚奖(2人)康阳阳 高珊珊 学习进步奖(1人)赵才威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张成鹏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石罗毅
第二临床学院
2008级临本二班
特等奖学金(1人)徐吉淋
一等奖学金(6人)张浩 郑义萍 王丽萍 李军 石圆圆 石宜蓉 二等奖学金(9人)苏 琼 余园园 阳莹丽 熊金梦 陆晓凤 章 芹 周 杭 李晓君 孔 晶 三等奖学金(14人)
李登辉 黄亚群 李 阳 李 奎 陈小林
李艳红 余晓龙 韦进香 胡小倩 李嘉慧 李祥威 程永熙 范艳琴 高雪纯
科研创新先进个人(1人)代永娇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李亚娇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张宝莉 优秀学生干部(1人)周茂汉 学习进步奖(1人)左凡凡 道德风尚奖(1人)李永强
2009级临本二班
特等奖学金(1人)苏贝贝 一等奖学金(7人)
李 刚 秦 峰 辛紫琴 杨雪丽 吴云桦 张 红 洪雅婷 二等奖学金(12人):
叶 璐 石 磊 黄伶芝 邓秀梅 马雯娟 胡 映 方 琳谌 畅 廖 晋 汪 丽 徐文凯 张宸嘉 三等奖学金(18人):
周 静 张书婷 汪春利 熊梦玲 曾姣姣 詹 慧 陈龚由之 杨文淑 徐 玮 陈少华 张心月 邓贤权 张陈 科 孙传雪 严 威 黄光俊 科研创新先进个人(2人)陈 杰 朱 晨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王 力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邰雪娇
优秀学生干部(2人)万俊生 王淑娟 学习进步奖(1人)孟方红
晶婷
道德风尚奖(1人)刘 艳 2010级临本二班 特等奖学金(1人)赵雪千 一等奖学金(9人)骆艳冰 李梦颖 宫文欢 田 山 肖 倩 罗 娟 侯冰雪 田 霞 徐 影 二等奖学金(15 人)谢南南 尤 森 李 曼 彭 丹 程弯弯
王 泉 李彩霞 慕丹丹 陈子龙 熊淑芬 张少琦 魏 娇 陈嘉敏 何 盼 王燕琼 三等奖学金(22 人)刘兴念 向文强 龚鹏亮 彭春洋 杭玉捷
左宝伟 吴 旭 阮 航 蒋秀慧 樊姗姗 刘 宇 蔡玉森 黄东凌 罗娟娟 王明珠 张 皓 兰 忠 张 锦 胡海洋 谢 琳 梅 阳 何 洋
学习进步奖(2人)熊 兴 叶龙平
优秀学生干部(4人)李 强 刘 忍 蒋群湘 罗礼柄 道德风尚奖(3人)韩 斐 钱建建 程龙阳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1人)彭洪俊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熊娟娟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方婷婷
2011级临本二班
特等奖学金(1 人)李智宇 一等奖学金(7人)罗 芮 黄亚敏 魏达亨 胡宏志 曲嘉琛 叶黎文 李乐宇 二等奖学金(12 人):
李 玲 李晓涵 董先龙 文淑梅 王祥宇 宋 佳 樊胜杰 史胜光 谢易冉 张 婧 夏 沛 杨语嫣 三等奖学金(19 人)张英英 熊 锐 许 欣 仇雨情 徐 鹏
徐景龙 张 赛 凌彩兰 邓秋萍 袁丹凤 胡亚丹 雷世舟 黄玉格 陈阳 潘海滨 柴松山 曾书文 邢亚琼 秦马力 学习进步奖(1 人)肖冬冬 优秀学生干部(1 人)曹亚琦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2 人)施宇玲 赵文轩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 人)杨 帆
第三临床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
2008级临床医学
特等奖学金:(1人)董晓琴 一等奖学金:(13人)
史君星 吕华兵 高 伟 魏海浪 陈亚会 杨 丽 贺 税 贺马兰 肖祝雅 凌 云 张越峰 余建琴 田 媛 二等奖学金:(21人)
王小梦 胡良柱 李 军 王青云 陈小妮 曾松华 龚 文 沈 俊
陈传欣
宋 伟
王佳丽
占锦凤
刘 雯 龚志涛 张 钶 柯兵兵 袁 榕 周 勇 刘 璐 李珍珍 三等奖学金:(32人)
商健茹
郑坜娟
蒋雨玲
石添添
吴 勇
吕 炎
柳 飞 周 叶 岳 静 翁珊珊 江梦杰 易 琼 李英璞 曹 卉 阮晓霞 张 兰 柯贤飞 徐 琪 程 刚 李功璐 晏 华 沈婷婷 高雨彤 刘玛潇 王 凯 吕道均 周春花 袁 媛 余海燕 吴小雅 罗 妮 陈 泽 优秀班干部(2人)杨 晨 郑 武
文艺积极分子(2人)吴 浩 王亚红 体育积极分子(1人)肖 辉 王子玉 学习进步奖(5人)阳晓祥 李永恒 道德风尚奖(2人)杨正军 方小斌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人)朱必强 徐 健
2009级临床医学
特等奖学金(1人)陈苇 一等奖学金(6人)马 潇 朱贝贝 林新铎 甘 露 李 敏 刘 奎 二等奖学金(11人)张梦洁
高根善
鲁 明
沈品呈
郭 骏 陈丽雯 余海峰 曾化桂 李凌佳 谢明亮 三等奖学金(16 人)
何光珍 胡梦芸 张国兰 王志刚 何 宜 岳香君 徐倩倩 涂圣旭 陆雪松 艾 波 王裕杰 闫婷婷 熊彬智 潘军玲 魏 蓓 王 涛
学习进步奖(2人)谭婧阳 王玉明
优秀学生干部(1人)樊启明 道德风尚奖(1人)姜文新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1 人)曲 星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赵 祺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帅青云
2010级临床医学
特等奖学金(1人)裴晓梦 一等奖学金(11人)刘 欢 向真贤 孟 玲 李 聪 张秋秋 朱 凡 张秀娟 李 娜 龚小雨 储 睿 范卫敏 二等奖学金(18人)杨中华 蔡 坤 谢红霞 喻 霄 梁晓翠 李 满 李 强 閤媛媛 马 丹 刘园园 肖 帅 余圆圆 轩安武 李瑞雪 李自慧 余奕言 邓玲珑 曾立鹏 三等奖学金(27人)何庆庆 刘 杨 兰 静 赵 东 梁 珊 卢晓飞 梅 欢 唐 强 徐玉珍 孙培宏 董 链 郑 磊 李倩男 邹娟娟 李 桃 李开征
徐 东 陈梦瑶 伍文波 王 娟 李功波 吴潇潇 姚 利 张惠娟 刘 瑞 柴晶晶 朱文祥
学习进步奖(2 人)王 红 陈本超
优秀学生干部(6人)易 聪 李玲玲 梁家辉 周 峰 陈本超 王 潇
道德风尚奖(2人)黄莹莹 王梦琴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2人)刘海立 陈新毅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2人)程全军 严诗琪 特殊贡献奖(1人)朱峻锋
2011级临床医学
特等奖学金(1人)彭卫平一等奖学金(11人)贺 娇 吴 程 张妍涵 陈宝杰 丁 响 向丹丹 龚 翩 殷 华 周 旋 李 君 刘 炎 二等奖学金(18人)张 勇 苗 盼 葛 亭 邢吉莉 熊 攀 郑世勤 杜兴月 桂兰兰 徐亚衡 吕 欣 刘梦薇 陈羿文 邓玫妮 严文婷 吴小梅 柏杏丽 杨 宇 徐艺宸 三等奖学金(27人)庹明辉 付 洁 谢洋洋 代明森 计璐伟 邓小星 朱 凤 刘
静涛 陈永雪 田 梦 汪仁涛 周睿娴 石籽林 廖恒青 胡慧心 李 婷 吴泓波 黄春丽 邓 梅 李佳清 何 欢 黎 欢 尹 霞 龚文文 王 伟 刘飞宏 陈 晗 学习进步奖(2人)鄢 盛 宋伟伟 优秀学生干部(2人)韩 璐 王胜超 道德风尚奖(2人)尹理文 冯剑君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2人)王思棋 马小雪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2人)李启明 耿 宇 特殊贡献奖(1人)刘 洋
第四临床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
2011级临床医学
特等奖学金:(1人)余国宇 一等奖学金:(8人)
陈千慧 王明蝶 李 冰 叶 子 汪志超 刘凯利 胡雪袁媛 二等奖学金:(13人)
魏 驰 程 琳 陶 冉 刘梦竹 吴朝红 刘曾珍 张 磊 李 欣 杨娟红 余 画 顾 文 孔繁锦 陆丽媛 三等奖学金:(20人)
王潇蓉 杨 娥 朱耀西 黄万强 刘代强 程 玲 蒲若愚 吴 珮 王运春 成仙叶 刘慧珍 张水杰 高 萌 李 静 龚 瑜 赵梓杉 李祥令 毕 叶 高倩雯 刘 丛
优秀班干部(1人)刘 丛
文艺积极分子(1人)杨莹洁 学习进步奖(1人)刘 欢 道德风尚奖(2人)刘 真 石 露 体育积极分(2人)毛海波 刘新强
护理学院
护理学专业
2009级护本一班
特等奖学金(1 人)饶 悦
一等奖学金(11人)张 倩 彭雪茹 梅小曼 欧阳燕 杨 舒 彭剑 黄 斌 吴玉琴 贺贤丹 张 萍 李 蕾
二等奖学金(19 人)彭 锐 张 欢 张晓瑜 陈 雪 曹 敏 袁 成 钱青梅 高 婷 白 荣 占 汇 李 琼 邓 娜 张幽兰 张佳利 朱金凤 武云云 刘 兵 徐明川 冉 珊
三等奖学金(28人)李 晶 时晓晨 张 虹 任漠婕 蔡晓虹 詹 燕 王亚兰 周佳莲 李 婷 吴远霞 周 娜 李 玲 伍 丹 朱瑞琪 王小慧 凌 贝 卢 萌 涂军梅 张会会 廖璐璐 方 雯 杨艳芬 孙蒙蒙 李旭倩 狄 仙 任 锐 张 帆 何 婵 优秀学生干部(4人)钟瑭盛 冯 逢 罗 丹 张振桐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3 人)王 璐 刘 溪 刘 茜
2009级护本二班
一等奖学金(3人)陈洪锋 程 桢 文书路
二等奖学金(4 人)袁 琳 徐学珍 李 娟 刘 翠 三等奖学金(7人)秦 琴 郑丽娟 张 甜 王艳丽 陈 娇 张 雪 柯娇娇 道德风尚奖(1人)刘鋆鋆
2010级护本1班 特等奖学金(1人)屈晓雨
一等奖学金(6人)李俊丽 秦晓盼 王艳丽 赵 云 董 肆 潘 霞 二等奖学金(9人)黄 敏 张亚茹 陈晓燕 唐李桢 周慧芳 孙琳琳 张 蓉 蒋 博 王紫菲 三等奖学金(14人)赵玲玲 罗雪梅 章 晓 杜彦鹏 周 莹 王 玲 赵玲静 李郧萍 赵平曽 丽 孙兰青 柯 冉 翁丁伟 高 雅 学习进步奖(1人)吴永枝
优秀学生干部(3人)王镁焱 刘芳妮 李凯利 道德风尚奖(2人)齐玉双 樊光良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1人)刘芳妮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郭逸群
2010级护本2班 特等奖学金(1人)李惠 一等奖学金(8人)王 艳 吴 珍 刘芳芳 张 静 王月娇 王 蓉 常小杰 陈安龙
二等奖学金(13 人)杨 琼 张 静 石小盼 刘莉媛 方 舒 李 晶 易梦婷 邱小玉 严灵莉 冯 希 胡 霞 朱 敏 刘姣姣 三等奖学金(19 人)刘雨晴 李 潇 张 萍 陈 晓 余 玲 赵娟华 梁 娟 时秀丽 盛春娇 颜爱珍 聂 荣 李 娜 赵丹丹 韩亚丽 喻 琴 代菊兰 刘文文 黄文贤 王 健 学习进步奖(1人)习文双 优秀学生干部(1人)孙作龙 道德风尚奖(2人)张 婷 苏 珊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2人)郜 燕 武 丹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2人)周芳芳 左小宁
2010级护专班
特等奖学金(1人)周 超
一等奖学金(9人)谢雅琴 陈勇杨 魏 巧 杨 楠 李玉倩 刘兰兰 李雪双 唐桃芳 周玉 二等奖学金(15人)刘 杏 刘 艳 徐小清 董苗苗 陈 欢 万国秀 黄东郧 余志颖 田瑞雪 吴俊婷 陈莹莹 亢 玲 董 淼 刘云飞 孟杨琼
三等奖学金(23人)陈雅玲 王 丽 吴俊婷 王小燕 陈雪琴 鄢 靖 徐悦洋 高晓娥 谢彬彬 徐 露 凡恕洋 骆银珊 徐萍萍 汪文君 王 艳 李京玲 石俊飞 毛银平明红欣习珊 聂 娟 廖于顺 刘春梅 学习进步奖(1 人)李梦
优秀学生干部(3人)付朗日 叶姗 齐彬屹 道德风尚奖(2 人)袁丽 郭珍珍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2人)孙娟娟 吕莉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2人)丁伟桢 曹茂林
2011级护本一班 特等奖学金(1人)余 芳 一等奖学金(10人)段 娜 姚婷婷 程海木 周芳玲 梁轶岚 王小芳 邢 慧
徐 芸 蔡婉珍 邹 艺 二等奖学金(17人)赵 静 夏珍珍 董超平周 灿 谢 翠 秦 岭 郭 丽 王玉秦 吴 萍 王颖颖 李丹丹 宋 浏 方佳乐 易丽芳 吴启英 徐文超 宋 芳 三等奖学金(26人)吴 垚 陈 功 徐自敏 简国武杨 红 王 翠 阮长胜 刘 洁 张文荣 李 玲 张晓萍 楼黎晨杜高媛 万 青 曹 燕 钟琴飞道德风尚奖(1人)陈平平优秀学生干部(1人)宋 浏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蔚燕青
2011级护本二班
一等奖学金(4人)祝 丰 熊 媛 二等奖学金(6人)王 铖 刘 静 余 翠
三等奖学金(9人)郑兴连 熊峥嵘 杨梦君 余婷婷杜 呈 杨 爽 学习进步奖(1人)金方霞
陈茂乾 龙 雪 杨 敏 张琴瑞、徐圣兰 刘丹萍 陆雅婧 何洋洋 姚炎栋 吴海红
敏
孟 霞李巧巧 凡玉翠 张城成 欧松艳 高美玲齐雪芳
耿
优秀学生干部(1人)张晓静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唐 月
2011级护专班
一等奖学金(9人)潜陆陆 黄奥运 谈珍 王金敏 陈 雪 高军凤 赵 丹 任黎君 王九菊 二等奖学金(15人)潘珊珊 干琳琳 陈贵芬 宋桂来 黄潇雪 吴立华 贾星月 昝凤敏 邱艳然 段霞苹 陈晓英 郭芳 张俊雯 唐军益 余海燕
三等奖学金(22人)李婷婷 胡扬眉 文 莹 曹玉姣 肖玉娟 张 莉 魏 郧 李骊蔓 莫赢盈 柳 咏 万媛媛 刘梦娇 王倩倩 宋雅琴 张聪聪 孙盼盼 叶 飞 曾凤娟 陈 晨 李 雪 李智慧 董梦月
学习进步奖(1 人)艾方毅 优秀学生干部(2人)张婉瑱 周 超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3人)张娅茹 李月雪 翁 芳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杜彦云
药学院
药学专业
2009级药学班
特等奖学金(1人)蒋立涛
一等奖学金(5人)蔡小曼 宋丹琼 张 婵 张天鹏 戴 娜 二等奖学金(9人)
楚亚琴 卢江兵 肖元元 左 秀 何 建 谢 莹 邵 将 李香琴 梅凌锋 三等奖学金(14人)
张 凤 凌 旭 谢 婧 朱玉娟 刘小庆 朱迪思 马光银 黄淑婷 李红霞 李 琰 刘金妹 张 旋 谢 听 张 云 特殊贡献奖(1人)汪晓帅 道德风尚奖(1人)李 伟
优秀学生干部(2人)蒋立涛(院级)何 沁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莫庆会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姚忠全 学习进步奖(1人)柯加华
2010级药学班
特等奖学金(1人)孟 斐
一等奖学金(6人)王珊珊 穆 俊 徐 妙 何晓东 李园园 魏晨玲
二等奖学金(11人)卢 敏 柳金金 李新星 沈 威 徐 鹏 熊成成 张 芳 丰 伟 刘 欢 黄 萍 雷 超 三等奖学金(16人)翟景勤 范恒兴 王喜成 邹 莹 吴 晶 冯于洛 段雪梅
桂利利 高 有 郭丹丹 周 浩 冯金婷 钱 浩 郭运桃 夏思雨 李 淋
学习进步奖(1人)刘 斌 优秀学生干部(2人)李泽冲 陈 爽 道德风尚奖(2人)孙 猛 聂杨兰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蒋丽蓉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廖彬汛
2011级药学班
特等奖学金(1人)李灵玉 一等奖学金(7人)冯艳果 翁明锐 胡小刚 左启敏 吴婷婷 二等奖学金(12人)曹树强 尤品懿 牛 帅 周元坤 焦 蓉 王莹莹 刘瑞梅 许珍珠 田倩瑜 张 燕 三等奖学金(17人)范玉清 鲍静秋 李开金 喻芳君 林姗姗 成 璐 朱美芳 王招玉 安 琪 徐依萍 尚 兵 丁文倩 李越然 学习进步奖(1人)付裕华
优秀学生干部(2人)郑淇元 田洪州道德风尚奖(2人)杨晓鸣 李 丽陈 龙 邓 洁 杨兴明李炳钦刘海秀 秦丽方 熊位庆 陈雅芬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2人)李海轮 吴燕虹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潘曾莹
口腔医学院 口腔专业
2008级口腔班
特等奖学金(1人)邱 雨
一等奖学金(4人)庞子燕 张亚婷 历 丹 张轶群
二等奖学金(6人)胡小丽 田丹丹 绳兰兰 王德荣 鄢 锋 王 方
三等奖学金(9人)曾艳琴 王 琳 杨 燃 窦春波 薛 娇 闻 哲 季艳丹 孙取念 敖士海 学习进步奖(1人)张 丹 优秀学生干部(1人)林红杰 道德风尚奖(1 人)徐章凤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王璐璐
2009级口腔班
一等奖学金(5人)李佳佳 董 想 黄春娟 王 丽 李 鑫
二等奖学金(8人)姚懿桓 姚 丽 沈 丹 雷金霞 曹远盼 贺茂云 杨 阳 崔嘉玺 三等奖学金(12人)
王 璐 代 汪 刘耀然 艾丽琼 潘 遥 陆雨桐 程 珍 张 昊 万 震 张佩琳 田啊林 贾雪媛 学习进步奖(1人)何启蒙 优秀学生干部(1人)菅 玥 道德风尚奖(1人)牛文俊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1人)叶晶晶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张梦霞
2010级口腔班
特等奖学金(1人)罗琴琪
一等奖学金(5人)何希凡 高晔 金昌雄 祁琛 何慧 二等奖学金(8人)杨慧娟 张珠玙 涂文星 操 燕 吴娟娟 张 建 瞿秋子 温 馨 三等奖学金(11人)马 丽 田仁浕 李 婉 周 晶 黄 晨 张 严 晓彤 肖 洒 谢媛媛 黄 欢 李 娜 学习进步奖(1人)李 航 优秀学生干部(2人)聂谢超 王 妮 道德风尚奖(1人)郭苏子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程 铭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颜利妹
王俞
2011级口腔班
特等奖学金(1人)黄 洁 一等奖学金(9人)杜 阳 葛 玘 施梦莹 刘 娟 朱俊丽 方悠然 谭建苹 周静宜 李 容 二等奖学金(15人)殷顺会 杜雅婷 陈俊文 陈梓健 石美玲 赵婉秋 练梦竹 郝玉秀 鹏
三等奖学金(22人)李阳扬 陈灵燕 李 森 廖素杭 赵 婷 柯锦娟 殷志琳 周祖峰 张宏谧 金燕妮 孙娜娜 何鑫麟 韩利利
学习进步奖(1人)白鸿萍
优秀学生干部(2人)汤伟伟 黄 道德风尚奖(1人)华 炜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1人)赵 阳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3人)史 珂 马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赵晨辰 吴 凡 郑晨阳 邱茜茜 田雨丰 张旭阳张樊君子 吴 莎 邬 兰 姚玉玲 李志伟 金 选 王静婷 余 瑞 明绮璇、佳 白晨潞
山
医学影像专业
2008级影像
特等奖学金(1人)王益佳
一等奖学金(5人)李 坤 田 梅 马 苗 杨晓婧 王婧婧 二等奖学金(8人)
杨贵生 段 静 曾 梅 涂嘉骏 仇 智 杨人伟 杨雪君 刘志红
三等奖学金(12人)
陈 强 周 政 朱继宇 王亚庆 赵艳生 胡姣姣 姜 楠洪 琛 李宛宴 方晓慧 张锦丽 张秀秀 学习进步奖(1人)姚彬彬
优秀学生干部(3人)杨光耀 秦梦斌 杨 涵 道德风尚奖(1人)李明晋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 人)梁松涛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门昱洁
2009影像
特等奖学金(1人)吴文菁
一等奖学金(6人)周圆圆 商 练 吴 凡 陶 静 朱 霞 勤
二等奖学金(10人)李 刚 叶 鹏 章 敏 张 双 邓 阳 李亚赛 胡 鸿
王
王巧敏 陈 芽 朱百奇 三等奖学金(15人)
陈 艳 张小燕 高俊霞 刘冬梅 徐 莹 裴 蕾 王艳萍
黎美玲 陈 龙 王世英 袁胜兰 范晓琼 王兰梅 周 思 张鹏飞
学习进步奖(2人)苏 傲 李冰城 优秀学生干部(3人)张 勇 刘芳宏 张 伟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陈 玲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张浩波
2010级影像
特等奖学金(1人)胡笑笑 一等奖学金影像(8人)刘 菲 李玉敏 吴杰芳 李洁欣 李红林 徐 雯 卫雪灵 唐学玲 二等奖学金(13人)余悦玲 陈婷婷 华克磊 王培君 王妙倩 杨 甲 魏立爽 尤 珊 冯婷婷 李丽琪 谢 辉 谭碧君 严立冬 三等奖学金(20人)刘 廷 艾师戎 师贞爱 王 勤 张 瑞 秦小涛 李 安 彭彬鑫 李 韧 夏 青 谭 娅 杨 英 黄 欢 邢小飞 单云云 朱冬勇 蒲 欢 秦 飞 曾晶晶 梅金红 学习进步奖(1人)刘衍希
优秀学生干部(2人)康 健 郑 睿 道德风尚奖(1人)范 强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独冰清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3人)张梦知 王 鑫 张 臣
2011级影像
特等奖学金(1人)罗 成
一等奖学金(10人)张丽紫 李 雪 张晓茹 王丹阳 彭小芳 卢晓霞 丁慧娟 郭梦舟 余 红 陈嘉欣 二等奖学金(16人)李 枝 曹 露 周月琦 付圆圆 张溪宸 皮之安 刘东娥 严 婷 吴旭婷 谭 霞 姚易明 付文慧 王艳芳 李永生 杜梦颖 张 寒 三等奖学金(25人)程俊珺 徐同梅 陈 红 王 潮 黄 楠 雷 瑶 何 曦 胡 敏 黄 晶 王 乐 张 梦 陈克文 谢小玲 刘山俊 柯 渺 杨潇依 詹 钰 瞿文彬 张翠娥 邹 芳 胡永倩 王 成 赵晶晶 单丹丹 彭腾飞 学习进步奖(2人)马 兰 丘关冯 优秀学生干部(1人)孟云红
道德风尚奖(5人)李梦婕 宁小荣 王 欢 安 娇 李 俭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2人)黄宗晶 肖秋月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纪 方
医学检验专业
2009级检验
特等奖学金(1人)熊朝亮
一等奖学金(6人)史 云 王晋蜀 李玉玲 谭 慧 马 翔 梁 颖 二等奖学金(10人)陈立勇 袁国林 尤俊马 魏高辉 徐妞妞 刘 宁 何花雨 陈丹丹 李亚山 王 悦 三等奖学金(15人)刘 航 柳小燕 王汉生 袁 琴 郝秀萍 石 惠 何 玲 孙颖倩 刘艳丽 姚倩兰 罗 萍 魏 冬 覃金燕 饶 康 尹 磊 学习进步奖(1人)郭孟乔
优秀学生干部(2人)龚妍妍 欧阳文婧
道德风尚奖(1人)熊淑艳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1人)伍 墨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颜洪竹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刘 浩
2010级检验
特等奖学金(1人)邹 琴 一等奖学金(7人)李丹丹 罗立霞 王 艳 张梦洁 谢晓琳 杨 毅 问媛媛
二等奖学金(12人)刘 倩 刘 娜 刘婷 周 超 吴少波 钟裕恒 毛胜蓝 郑春红 赵一璘 赵三状 柳益梅 王丽芳 三等奖学金(18人)窦 娥 张春燕 陈 龙 肖红阳 王亚冰 杨 帆 邓 慧 许萍萍 朱 媛 谈艳艳 刘建芳 秦晋铝 高 欢 李亚新 卢 静 张慧慧 尹 超 李璎谕 学习进步奖(1人)徐 舒
优秀学生干部(4人)朱登辉 张 晨 秦 华 肖 楠 道德风尚奖(1人)刘玉章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1人)王祺然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姜 锐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1人)郭腾蛟 特殊贡献奖(1人)岑降妹
2011级检验
特等奖学金(1人)黄 红 一等奖学金(8人)刘若兰 饶菁菁 张应淼 王 旭 余运运 冯丽娜 郭银娟 王 梦 二等奖学金(13人)万艳云 储 俊 符含笑 张靖淞 刘春秋 董杉杉 李英水 李楚凤 刘 彬 刘亚博 熊静霆 兰金华 汪 鑫
三等奖学金(20 人)赵 毅 杨 柳 苏忆欣 王俐丹 孙 艳 雷欣睿 王令茹 卢 岩 李梦薇 陈 洪 朱小霞 杨亚竹 饶碧华 吴慧超 蒋小涵 王 豪 晋 兰 周 斌 文虹郦 向晨焱
优秀学生干部(2人)严苗苗 张 盼 道德风尚奖(2人)罗 俊 童尧尧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周 琪
体育活动积极分子(2 人)李苗苗 冯 晴 学习进步奖(1人)杜应雄
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
2011级生科
特等奖学金(1人)唐文勋 一等奖学金(2人)史梦绕 胡 娟
二等奖学金(4人)王超群 张文美 汤运斌 谢明红 三等奖学金(7人)杨艳芳 代婷婷 王伟明 韦孟溪 县 祎 汤凤梅 周学习进步奖(1人)陈丁玲 优秀学生干部(1人)张 涛 科技创新先进个人(1人)田佳榕
继续教育学院
洋
药学与药品营销专业
2010级
一等奖学金(1人)田耀群 二等奖学金(1人)高小琼 三等奖学金(2人)罗盛男 刘 坦 优秀学生干部(2人)马雯静 任 刚 2011级
一等奖学金(1人)索联娣 二等奖学金(1人)王大军
三等奖学金(2人)江晓雅 王 璐
社区护理专业 10级护理110班
一等奖学金(4 人)张彦哲 蔡 霞 肖祥瑞 官 燕
二等奖学金(6人)汪 婉 李 芳 李玉慧 宋 荔 杭琰琰 玉婷
三等奖学金(10人)周 苗 潘乐乐 盛 琳 陈建丽 柯婷婷 李 晓 王海英 刘 珺 吴 娜 曾露露 10级护理111班
一等奖学金(3人)张珍珍 张 宁 曹 珍
二等奖学金(6人)刘小桧 谭正玲 钟 瑜 裴雪丽 肖李姝雯
李丽
三等奖学金(8人)范会兰 彭俊丽 王寿芳 郭 敏 杨 丹 李若晗 尚 英 王晓芳 学习进步奖(1人)周 军 优秀学生干部(1人)肖 丽
11级护理19班
一等奖学金(3人)罗绿丽 刘莹莹 肖 丽
二等奖学金(5人)张荣荣 冯 宇 李双双 王三等奖学金(8人)熊华梅 董 艳 李苗苗 曾韵韵 徐 宁 赵双林
优秀学生干部(2人)张荣荣 罗绿丽 文艺活动积极分子(1人)张燕燕
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员工为建成绍兴大学而努力奋斗
—— 在六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校工会主席 高丽娟(2015年3月2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校第五届教代会执行委员会暨工会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一、三年来的主要工作
三年来,学校工会在校党委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在校行政的关心支持下,秉承服务教学、服务教工、促进发展的理念,在提升学校民主管理水平、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积极履行维护、参与、教育和建设四项职能,有效发挥了工会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三年来,先后荣获“职工互助保险全国先进集体”、“浙江省模范职工之家”、“浙江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浙江省教育系统工会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工会财会工作先进集体”等5项荣誉称号。
(一)以深化民主管理为重点,推进学校的民主制度建设
夯实民主决策平台。坚持校党委领导下的“双代会”制度,积极推进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坚持“双代会”常任制,落实“双代会”的审议权和监督权。期间,讨论通过了学校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施办法及校内津贴分配实施办法,修订完成了《绍兴文理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绍兴文理学院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工会高度重视提案工作,积极探索与完善提案征集办理规程。共征集、分类整理并跟踪落实提案与建议223条,还对教职工反映的137条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及时转有关部门整改落实。
提升履职服务能力。校工会组织开展了校、院两级系列专题培训,举办专题讲座,组织部分执委会委员下基层调研,向分工会发放教代会相关书籍资料等,着力提高教代会代表的履职能力。
(二)以提升师德师风为抓手,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强化育人中心地位。围绕立德树人,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分工会主席和协会会长进行专题学习,研究落实相关工作举措,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及文体协会在培养学生、服务师生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创设育人有效载体。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与教务处联合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共有近150位教师踊跃参与比赛,24位教师分获一、二等及优秀奖。推选青年教师参加省第七、第八届教学技能竞赛,有4位教师获省级奖项。
优化育人良好环境。会同宣传部通过校园网、校报、宣传窗等媒介对先进典型进行专题宣传报道,发挥了先进典型的激励引领作用。先后13次在全校教职工中组织评选、表彰和推荐了一批在育人等方面有突出业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共有4家单位和13位教师获省级先进荣誉,3家单位和6位教师获市级先进荣誉。
(三)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主线,发挥服务保障的职能作用
在走访调研中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组织开展主题调研座谈活动,组织“两委”委员对相关分工会进行座谈和调研走访,收集整理有关学校发展、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62条,撰写专题调研报告3篇,实现了调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目前,已有45条意见、建议被采纳或解决。
在倾情服务中兴办教职工各项实事。主办实事39项,服务教职工近6000人次,主要有协助引进人才办理教育绿卡、联办高考志愿填报说明会、联合校外单位举办联谊活动等。联合各分工会推出系列服务活动70余项,受益教职工近万人次。
在健康保障中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十分重视教职工暑期疗休养工作,及时做好各单位疗休养计划的协调、指导与经费的报销衔接工作。全校共有2500余人次参加了疗休养,投入费用近400万元。牵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并持续跟踪做好教职工体检工作,有力地保障了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在帮扶关爱中解决教职工实际困难。先后修订出台《绍兴文理学院教职工及家属慰问办法》、《绍兴文理学院教职工互助会章程》等帮扶政策,共组织2229人次教职工参加市总工会的医疗保障活动。设立教职工互助会,提高对患重大疾病教职工的帮扶力度。慰问生病住院教职工52人次、困难教职工59人次、各级劳模25人次、寒暑假期间在岗教职工近2400余人次,为教职工及其未成年子女派送生日蛋糕卡,用于教职工福利和慰问的资金达180万元,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教职工的关爱。
(四)以形式多样文体活动为载体,满足教职工的文化需求 关爱女教工和青年教工。为发挥女工委和青工委的联络联谊作用,先后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22项,举办系列特色讲座及青年教师代表茶话会,开展微型党课比赛及师德师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组织与兄弟高校青工委的交流联谊等系列活动,促进了交流,丰富了生活。开展健康快乐的文体活动。举办各类大型文体活动35项,累计参与15000余人次,主要组织了乒乓球赛、羽毛球赛、气排球赛、教工运动会、迎国庆歌唱比赛、师德师风演讲等活动。先后16次组队参加省、市有关比赛,分别获省、市级奖项3项和8项。
推进教工协会组织建设。依托协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目前已有协会11个,会员500余人,开展活动近400余次,在校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五)以加强自身建设为己任,创新和优化工会工作方法
加强工会干部学习研讨。制定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各类研讨,学习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上级工会有关会议精神、教育部32号令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理论与工运理论素养,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增强“教工小家”活力。通过开展“教工小家”培育创建活动,努力彰显“小家”特色。加大经费投入,全面实施第三轮“教工小家”建设,提升“教工小家”的整体水平。评选表彰了一批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提高了分工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完善工会网络平台。积极探寻和发挥网络的宣传与服务功能,及时上传并更新教代会资料、管理制度和动态服务信息。注重信息开发和利用,累计被上级工会录用81条,评选表彰了一批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党委、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和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各分党委、党总支和分工会的密切配合,更离不开广大教职工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本届教代会执委会暨工会委员会向各位代表和全校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理念与手段有待进一步探索;主动依法维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服务教职工的内容与形式需进一步丰富;整合服务教职工的资源与渠道的能力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三年的主要任务
今后三年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和建设绍兴大学的重要时期。今后三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工会工作精神,按照校第二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以融发展,重创新,强保障,增活力为工作主线,提升民主监督力度,提升依法履职能力,提升服务工作效能,不断增强工会工作的精准度、参与度和工会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把我校工会建设成为一个民主型、服务型、活力型的工会。
(一)更加注重依法治校。以《绍兴文理学院章程》颁行为契机,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全面实施《绍兴文理学院章程》,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的规范运行。深化和完善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全面落实《绍兴文理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和《绍兴文理学院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提高教职工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教代会年会制,深化校务、院务公开,拓宽教职工意见建议的收集渠道,提升提案办理水平。
(二)更加注重精准服务。工会工作只有把握自身定位,才能找到工会工作的价值所在。工作谋划上,坚持精准聚焦,围绕中心,助推学校发展大局,明确工作要点,细化工作任务。工作举措上,持续精准发力,从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实践导向出发,贴近教职工的现实和思想实际,设计活动载体,动员广泛参与,坚持协同推进,增强工会参与中心任务的功能。工作落实上,强化精准服务,围绕绍兴大学建设、师德师风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实施有效对接,整合各方力量,提高服务效能。
(三)更加注重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要探索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推进民主办学,强化民主管理,丰富民主监督的形式,提高协商民主的组织化程度,对重点提案和重要建议意见的办理开展跨部门协商。发挥四个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参与专题协商和议政监督等活动。增设权益保障工作委员会,最大限度地确保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充分调动“两委”委员、分工会主席及教代会代表积极性。
(四)更加注重载体创新。创新教育载体,紧紧围绕学校中心任务、重点工作来展开,进一步探索凝聚教职工的方法和途径。创新服务载体,进一步深化服务年活动,列出一批实事工程,整合校内外服务资源和渠道,认真加以落实。创新帮扶载体,构建学校、学院网格化帮扶体系,建立信息系统和工作台账。重点是加强政策宣传,扩大市总工会的住院医疗保障和绍兴文理学院教职工互助会的参保覆盖面。创新活动载体,工会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要提质扩面,坚持重心下移,使活动基层化、协会化、经常化。
(五)更加注重自身建设。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二级分工会的组织机构,不断推进“特色小家”建设。完善对分工会和工会干部的考评,激发分工会和工会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健全学习培训制度,举办业务培训和理论研讨,推动工会工作思路、机制和方法创新,提升履职能力。
【湖北医药学院第一次团代会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免疫学湖北医药学院06-20
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07-10
湖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12-30
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09-23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招生章程01-11
湖北美术学院历年考题06-18
湖北师范学院晚会策划书10-12
湖北科技学院学位授予规定01-02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庆公告09-23
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学生干部考核制度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