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精选6篇)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课题的原因。

2.从课文的描写中找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生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谁来告诉大家,谁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从中可以看出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是的,在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了地上爬的.、天上飞的小昆虫,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这足以看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很着迷。(板书:着迷)齐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找出描写法布尔小时侯对昆虫非常着迷的词句。读一读,说一说。

(1)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三天前”、“终于”就发现了,现在仍在寻找,可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不查个水落石出,决不放弃。)

(2)听,这是什么声音?谁去找找?(放纺织娘的叫声。)

这是刚才你找到的纺织娘的照片。(出示纺织娘的照片:学名螽斯)

你找到了高兴吗?请你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法布尔的话。

生齐读。

2.学习第四――九自然段。

过渡;法布尔花了三天时间终于找到了那只会唱歌的纺织娘,让我们感觉到了对小虫子的着迷,相信在接下来放鸭子的故事中,更能感受到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自由朗读课文第4――9自然段,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1)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借这样的机会,他沉浸在自己的天地中。)

指导朗读:是啊,各种各样的昆虫、奇妙的水底世界深深地吸引着法布尔。让我们也进入这境界中去吧。

(2)“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动作快,观察仔细。)

(3)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动作小心,把它当作小宝贝,小心照管。)

(4)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塞得满,数量多。)

(5)过渡:这时候法布尔心里很高兴,后来呢?谁愿意扮演父亲,谁愿意扮演母亲?王老师来读旁白。

谁还想来扮演这一对怒气冲冲的父母?(请两生读父母的话,一生读旁白。)

同学们一定都想来演一演,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请男生扮演父亲,女生扮演母亲。谁愿意读旁白?

读后过渡:在这两个故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习第十自然段。

引读:虽然遭受到了挫折,――(生齐读)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板书:迷恋)(生接读)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提问:你能从这一自然段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兴致勃勃、没用的玩意儿、背着、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可看出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反而使他更专注地观察研究昆虫。)

4.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过渡:法布尔就迷恋着昆虫,长大后更是如此,甚至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昆虫,真是达到了――(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语?)

(生齐答――痴迷)

(板书:痴迷)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入科学的殿堂。(板书:进入科学的殿堂)终于,举世闻名的巨著《昆虫记》在他手中诞生了,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的贡献。

现在,王老师要大家做一回雕塑家,给这位昆虫学家塑像,你会怎样塑呢?

(生自由回答。)

你们个个都有创意的雕塑家。那么现实中人们是如何为法布尔塑像的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

三、回扣课题,总结全文。

1.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要用做《装满昆虫的衣袋》课题”,现在你们明白了没有?

(这是为了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学了这一课,你们一定想多了解一点有关昆虫的知识吧!老师还希望你们能法布尔的故事中得到一点启示。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篇2

师:同学们, 课前我们都进行了预习,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 (板书课题) 读读课题, 你关注到了哪个词语?

生:我关注到了“昆虫”。

生:我关注到了“衣袋”。

师:把你最关注的词放回课题, 再读读。想想课文会围绕课题写些什么内容呢?

生:是谁把衣袋装满昆虫?

生:他为什么要在衣袋里装满昆虫?

……

师:那么通过预习, 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呢?

学生交流。

【意图:标题是课文传神传情的眼睛, 是向读者敞开的心灵窗户。它统领全局, 是对题材内容的高度浓缩, 对思想内涵的集中提炼, 是读者走向主人公、走向作者人生旅程的精神通道。读文章必定先读标题, 学课文必定要先解读课题, 这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

二、聚焦标题, 提纲挈领

师:通过预习我们已经解决了不少问题, 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师:首先, 你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要把衣袋里装满昆虫吗?你能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吗?

生: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生: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生: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 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师: (指“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 从这三个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三个词语表达的程度不一样, 是越来越深。

生:写出了法布尔是从“着迷”到“迷恋”再到“痴迷”的。

师:课文是怎样写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对昆虫的“迷”的呢?

生:作者是通过“捉纺织娘”和“捉小甲虫”这两件事情来写出他的“迷”的。

【意图:依据文眼“迷”, 引导学生品悟“着迷”“迷恋”“痴迷”的不同含义, 既让学生感悟到汉语言文字的奇妙, 又能使学生明白法布尔的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走出来的, 既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又让学生学到读懂课文、捕捉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品读感悟, 提升理解

(一) 明确要求, 引导自学

师:同学们,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法布尔的故乡, 去探寻法布尔那美丽的童年, 品读他的童年故事吧。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走进法布尔的故乡, 你有什么感受?

生:法布尔的家乡很美。

生:法布尔的家乡真好玩, 有那么多的小动物。

师:美好的环境造就了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请同学们选取其中的一个事例, 自由品读, 哪些地方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圈画出有关语句, 读一读, 并将你的阅读感受写在圈画的语句旁。

【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 接下来就应该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 专门安排时间让他们自由自主地学习。】

(二) 自学交流, 品读感悟

1. 捉纺织娘。

生:“一天傍晚, 暮色笼罩了田野, 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 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 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从这里我知道法布尔为了抓昆虫, 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生:“妈妈, 我在这儿呢!瞧, 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这是法布尔的语言, 从两个感叹号我知道他非常兴奋, 非常激动。

师:你感受到了法布尔的这种心情, 你能读出来吗? (生朗读)

生:“三天前, 法布尔就告诉她, 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 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 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从这里我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

师:“三天前”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他早就在找这只纺织娘了, 已经找了三天了。

师:法布尔做事真是很执著呀!想象一下, 当法布尔的父母找到他, 发现他是在捉纺织娘的时候,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法布尔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生:他们肯定会非常生气, 然后狠狠地骂法布尔。

生:他们可能会说:“你是不是傻了, 捉虫子重要还是回家重要?”

师:面对父母的责骂, 法布尔会怎么想呢?

生:他可能嘴上不说, 但是心里很得意:只要能捉到这个“歌唱家”, 我才不管呢。

师:是的, 法布尔一走进昆虫的世界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就完全沉浸其中, 难怪作者说他——— (引说) “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呢!

【意图:“要读懂人物, 就要看到人物的心灵。”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法布尔的心灵世界, 读出自己的思考, 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在找出中心词“迷”后, 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 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和体验,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走进主人公的心灵。】

2. 捉小甲虫。

师:法布尔就是这样, 对大自然、对昆虫非常着迷。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的这种迷恋越来越深了!让我们再来读读他捉小甲虫的故事, 追寻他迷恋昆虫的足迹。在捉小甲虫的故事中哪些词句引起了你的注意?

生:“有一次, 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 忽然, 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 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 敏捷地捉住了它。”从“掠”我知道小甲虫飞行速度很快, 法布尔能很快地发现它, 并能敏捷地捉住它, 说明他经常做这样的事情。

生:从“放”“包”“装”我感受到他对小甲虫的喜爱, 可以说是爱不释手。

生:从“比……还要……”“比……还要……”我感觉到他眼中的小甲虫很漂亮很美, 他很爱它。

师:很会读书, 充满情感。继续交流。

生:“法布尔难过极了, 眼泪刷刷地往下掉, 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 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 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 躲起来偷偷地玩。”从“很不情愿”“放”“偷偷地玩”, 我读出他对小昆虫的不舍得, 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

师:在这一段中作者为什么将父母责骂法布尔的话写得这么具体呢?

生:虽然父母狠狠地责骂, 但是法布尔还是舍不得, 这里还是写出了他对昆虫的喜爱。

师:说得好。由这些描写更好地衬托出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像这样的描写, 我们称之为“侧面描写”。 (板书:侧面描写)

师:面对父母亲如此严厉的责骂, 法布尔仍然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 仍然将衣袋装得鼓鼓的, 呈现给我们的还是那——— (引读课题) 。这件事情写得很具体, 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具体地介绍这件事情的?你觉得可以向作者学习什么?

生:在具体描写时, 作者通过描写法布尔捉甲虫的动作, 描写父母责骂的语言, 使事情很具体。

生:作者描写小法布尔遭到责骂以后依旧玩昆虫的表现, 生动地向我们描绘出一个对昆虫充满热爱的小孩子形象。

【意图:文章写了什么, 这是学生一读就知道的, “怎么写的”, 往往是被大家 (包括教师) 所忽视的。“怎么样”比“是什么”更重要。】

师:你赞同法布尔父母亲的责骂吗?你觉得作者这样写还有什么用意?

生:我不赞同。我觉得作者是要告诉所有的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兴趣, 要正确地看待孩子的爱好。

师:法布尔不仅没有停止对昆虫的痴迷与探索, 而且终其一生。《昆虫记》是他根据自己近40年的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 又花了30年工夫写成的。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 展现出昆虫世界的奇妙。

【意图:精彩的词语、关键的语句, 都是指引学生咀嚼、感悟、品味的抓手。学生从相关的语句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表现在观察事物的细心上, 表现在捕捉虫子的动作上, 表现在收获的喜悦上, 还表现在遭受责骂后的坚持上。通过朗读, 在读中活化人物的形象, 同时引出了《昆虫记》, 激起了学生的后续阅读欲望, 使本课的教学真正成为起点式教学。】

(三) 质疑问难, 提升理解

师: (引读最后一节) 读了这一自然段, 你有什么疑问吗? (个别指导答疑)

师:若干年后, 如果你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了法布尔的雕像前, 你会告诉孩子什么呢?

生:我会把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生动地讲给他听。

生:我会告诉孩子要向法布尔一样, 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要进行认真研究。

师: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我们初步了解了法布尔其人, 作者写这篇文章, 除了要让我们了解这些, 还有其他的目的吗?

生:作者要告诉所有的父母, 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 支持孩子的爱好。

生:作者也是要告诉我们, 对自己的兴趣要有执著的追求, 这样才会有所成就。

【意图:学习课文, 不但要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是怎么写的, 更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相比较而言, 第三个问题显得更为理性, 也是更值得我们思考的, 因为这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 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步。】

四、再品课题, 掌握技巧

师:文中三次出现了法布尔那“鼓鼓的衣袋”, 我们的课题是——— (引读) 。如果让你来给课文定题目, 你会定什么?

生:我会定《法布尔的故事》。

生:我觉得可以用《迷恋昆虫的法布尔》。

生:我想起《他在昆虫世界里永生》这个题目。

师:与课文的题目相比, 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生:书上的题目好, 因为它更形象, 也更吸引人去读。

生:课文中的题目好。因为课文中主要是写他小时候的故事, 我们起的题目都太大了。

师:命题很重要, 题目是文眼, 有的用人物语言, 有的是人物名字, 有的借“道具”。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注意:字数不宜多, 要与主要内容关系密切, 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迷恋, 反映了法布尔正是凭着执著的追求、不懈的探索才取得辉煌的成就, 所以课题是———《装满昆虫的衣袋》。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 篇3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文中有这三个词——

(生齐读:着迷、迷恋、痴迷)

师: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文中有一个故事,在课文的第2、3自然段。请你默读后,概括这个故事。

生:捉纺织娘的乐趣。

生:逮纺织娘。

生:寻找纺织娘。

师:在法布尔的眼里,这只纺织娘会唱歌,他称小昆虫为“歌唱家”。“捉”“逮”“找”,哪个更合适?

生:“找”更好些,能看出他对纺织娘的态度是友好的。

师:是的,他很欣赏这只会唱歌的纺织娘。

生:我从“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感觉到他不是一下子捉到的,所以用“找纺织娘”更合适。

师:给一个故事取名字不难,难的是取个最合适的名字。(师板书“找纺织娘”,生齐读)

师:写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文中也有一个故事,在课文的第4~10自然段。请你默读后,概括这个小故事。

生:捉小甲虫。(师板书“捉小甲虫”,生齐读)

师(指板书):同学们,你们看,“着迷”对应着一个故事,“迷恋”对应着一个故事,“痴迷”该不该也有一个对应的故事?(师形成板书)

生(思考后):我觉得应该有,可是再写一个故事的话,课文就太长了,所以,课文用了这句话:“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说明在法布尔身上,经常发生这样的事。

师:建议这里有掌声。面对爸妈一次又一次的责骂,法布尔依然迷恋,同样的事物“迷恋”了上百次,就是“痴迷”了。因此,“痴迷”的故事和“迷恋”的故事,没有多大区别,写了会感觉差不多。

环节二:朗读“说话”,探索表达

师:我们一起打开书本,读这个故事。

(生读到“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时,教师指名读这一说话句)

师:读得很流利。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除了表示停顿,还有提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注意这里的两个感叹号。谁再读?(生读)

师:法布尔找到这只会唱歌的虫子是多么激动!“瞧”又该怎么读?(生读)

师:法布尔找到了纺织娘想给妈妈看,这个“瞧”字,饱含着他的——

生:他的欣喜。

生:他的自豪。

师:一起读好这句话。

(生齐读句子,读完第三节)

师:整整三天了,法布尔一直在寻找纺织娘。也许,他从清晨一直找到了傍晚;也许,明月星光下,他还在静静地守候,细细地寻找。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只会唱歌的虫子!假如你就是法布尔,远远地听到妈妈喊你时,你会大声喊——

生(读):“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假如你就是法布尔,听到妈妈的呼喊,你会从旁边的草丛里跳出来,欢呼道——(生读)

师:甚至,你还会手舞足蹈地告诉妈妈——(生再读)

师:这个故事中,哪里还可以有人开口说话?

生:爸爸妈妈找法布尔的时候,他们会喊。

师:他们会喊什么呢?

生:他们会喊:“法布尔,你在哪里?天快黑了,快回家!”

生:妈妈找到法布尔的时候,她可能会批评法布尔:“你这个小家伙,天都快黑了,怎么还不回家?爸爸妈妈多么担心呀!”

生:妈妈看到法布尔抓到的纺织娘,可能会说:“不就是一只纺织娘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真是个傻孩子!”

生:妈妈可能还会说:“你脑子有病啊?花三天时间抓一只小虫子?”(学生大笑)

师:是的,这个故事里,爸爸妈妈还有很多的话,课文为什么不写?

生:这些话不重要。

师:那你认为怎样的话是重要的?

生:这个故事讲的是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写的话要突出法布尔着迷昆虫。

师:有道理。课文的主角是法布尔,父母是配角。这里只写法布尔的话,不写父母的话。(板书:说话句 配角的话不写)那么,第二个故事中有没有爸爸妈妈的话呢?

生:有。课文第7、8自然段。

师:很多时候说话句少不了提示语,提示语提示的是说话人当时的表情、动作、语气等。朗读时,要注意提示语的提示。自己练一练。(生练读)

师:读好说话句,你就是说话的那个人。谁来读父亲的话?(一男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生气的父亲,让法布尔扔掉他捡的东西。

师:三句话,连用三个感叹号,父亲仅仅是生气吗?

生:不是,是发怒了。

师:来,你就是这个发怒的父亲,读好这句话。(该男生的朗读绘声绘色,生鼓掌)

师:男生们,读好父亲怒气冲冲的话。(男生齐读父亲的话)

师:母亲一向是温柔的。请个女生来读法布尔母亲的话。(一女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母亲?

生:严厉的母亲。

生:她吓唬法布尔老是捉虫子小手会中毒。

师:母亲的三句话,声声责备,句句严厉,女生一起读。(女生齐读母亲的话)

(男女生分角色演读)

师:前面不是说,父母是配角,所以他们的话不写。这里,父母的话为什么又写得如此生动具体?

生(思考后):写法布尔父母责骂他的话,说明父母都反对法布尔捡贝壳、石子塞满裤兜。

生:父母的反对很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法布尔还迷恋昆虫,说明他对昆虫不是一般的喜欢。

师:同学们,一般情况下,配角的说话可以不写;像这里,表面看是写配角,其实衬出的还是主角,就该写。配角的说话要不要写,得看是不是突出了主角。(板书:配角的话要写)

环节三:回归题目,学习取题

生读课文题目。

师出示: 迷恋昆虫的法布尔

法布尔的故事

痴迷昆虫的法布尔

昆虫迷

师:这些题目,哪一个好?说说你的理由。

生(思考后):课文的题目比较新颖,会吸引人的眼球,容易激发阅读欲望。

生:“装满昆虫的衣袋”,一看,就会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生:法布尔的雕像上,有高高鼓起的两个口袋,人们看到装满昆虫的口袋,就会想到法布尔,想到他对昆虫的迷恋。我觉得还是“装满昆虫的衣袋”好。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浏览一下课文,文中有几处提到“衣袋”?

(学生翻开书数起来。片刻后,学生齐呼:四处!)

师:文中四处提到衣袋,三次的描述都是鼓鼓的衣袋。法布尔的“衣袋”就像是一个道具,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课文内容和题目紧紧结合在一起,一个好的题目,往往需要精心设计。(板书:好题目)

环节四:延伸阅读,关注表达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只讲到了两个小故事,在法布尔的名著《昆虫记》中(出示书的图片),这样图文并茂的内容一定会深深地吸引住你。请你读一读《大自然的清道夫——粪金龟》中的小故事。(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内容)

裸胸粪金龟的身长约7~14毫米,属于体形较小的粪金龟。圣甲虫神奇手好奇地问它:“你们如何制作卵房呢?”

“母裸胸粪金龟会挖一个七八厘米深的洞穴,然后将卵房放进去,我们的卵房酷似麻雀蛋。”

“那你们什么时候开始挖洞呢?”

“6月份就开始制作卵房,在里面产卵,产卵后不到1周就会孵化出幼虫来。我们的幼虫长得白白胖胖,身体呈U字形的模样,而且,背上背着一个袋子。”

裸胸粪金龟暂时停下了进餐,仔细地解释给神奇手听:“幼虫期是17~25天,蛹期是15~20天,8月份成虫在卵房里度过,等到9月雨季来临时,才会爬到地面上来。”

神奇手回想起自己所知道的粪金龟,大家都是喜欢吃粪便的甲虫,但彼此的生活习性却大不相同。

“你好像很特别呀!其实我认识很多种粪金龟,但像你们这样穿着金色盔甲的还没有。”

“嘻嘻!是真的吗?”裸胸粪金龟害羞地笑了起来。

(学生自由读)

师:读这个故事时,你关注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母裸胸粪金龟制作卵房的方法。

生:我知道了裸胸粪金龟制作卵房的时间,还有幼虫的样子。

生:还有裸胸粪金龟的样子:身长约7~14毫米,属于体形较小的粪金龟。

生:裸胸粪金龟的卵像个麻雀蛋。

生:我了解到了裸胸粪金龟孵化幼虫的过程。

师:除了故事的内容,你还关注到了什么?

生(思考片刻后):我发现这里写到了三次裸胸粪金龟和圣甲虫的对话。

师:你关注到了故事的表达方法——说话句,真棒。仔细看这三次的对话,说话句的形式也不同,有新的发现了吗?

生:有的提示语放在前面,有的提示语放在后面。

生:还有没有提示语的。

师:说得好。我们读书,既要知道文章的意思,还要知道表达的方法。老师建议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去看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读了这本书,你就真正知道什么叫“痴迷”。做事情,光有一时的兴趣不行,要坚持下去,要有法布尔那样的痴迷。下课!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 好题目

着迷——迷恋——痴迷 说话句 配角的话不写

找纺织娘 捉小甲虫 ? 配角的话要写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篇4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认识了一位昆虫学家,他叫什么名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法布尔的故事。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题目呢?我们先观察一下法布尔的衣袋(出示塑像)。请学生说说法布尔塑像的特点。

3、过渡:法布尔的衣袋总是鼓鼓的,装满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如果我们把喜欢看球赛的`人叫球迷,特别爱读书的同学我们称他书迷,你觉得法布尔该叫什么迷呢?

二、初读课文

1、请你快速的浏览课文,划出文中带有“迷”的词语和句子。

读后交流、板书:

着迷

迷恋

痴迷

2、同学们,课文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这三个词语的,你觉得他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交流体会:他们都带有“迷”,但三个词语迷的程度是越来越深的。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个故事

1、过渡:法布尔到底是怎样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法布尔的童年,去读他的童年故事。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3自然段,看看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说,相机板书:抓纺织娘

2、从法布尔抓纺织娘这件事情中,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法布尔着迷于昆虫?

重点体会词语:三天 终于

指导朗读

3、那是一只什么样的纺织娘呢?(出示投影)你觉得它怎么样?书上是这样描写的,指导读此句。

4、抓到了又会唱歌又很漂亮的纺织娘,法布尔心情怎

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指导读书。

学习第二个故事

1、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对昆虫非常着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迷恋越来越深了!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第二个故事。

快速浏览5—11自然段,用笔画出表示法布尔感情变化的词语。请同学板书(高兴极了 甜滋滋 难过极了)。

2、交流:是什么让法布尔高兴极了?阅读第五自然段。

板书:抓小甲虫

3、虫子怎么样?找出句子读一读。

《装满昆虫的衣袋》评课 篇5

一、李老师的课能够突出重点,善于抓住关键句子,指导学生去阅读感悟。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把握好课文的重点,去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之情,老师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对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并逐步到探究迷恋,痴迷。尤其在教学第三段时,老师让学生朗读、讨论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再找一句子,理解他的意思,采用自读感悟、学生交流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特点。进一步落实对课文的理解。

二、李 老师的课线条清晰流畅。抓住“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这个中心句,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会着迷”、“哪些事情说明着迷”、“对他一辈子有什么影响”这几个问题。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情感得到升华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篇6

《装满昆虫的衣袋》中描写法布尔珍爱小甲虫的一个段落: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在教学时,我指导学生从“放进”、“包上”、“装进”、“打算”和“欣赏”这些动词中想象出法布尔不同的动作,再把动作连贯起来,再现法布尔捉小甲虫的有趣情景。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就加深了。然后我再以其生动的讲解,富有感情的朗读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能再现出生动的画面,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再现课文内容的习惯。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除了从插图中感知事物,展开想象以外,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去感知形象画面,展开想象。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更要重视借助课文内容,通过词句再现画面,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再现,就是根据课文文字,在头脑中勾画出所描绘的有关人物、事件、情景等。它是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表现。课文中讲了法布尔的这样一个故事:法布尔三天前发现了一种会唱歌的虫子,他花了三天的时间在田野里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它的名字叫纺织娘。在父母因为找不着法布尔而万分焦急的时候,法布尔突然大叫“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学生读出了法布尔油然而生的喜悦,“妈妈,我在这儿呢!”一声一声,动情不已。

课文中还有一个故事,讲法布尔为了逮一只飞行速度相当快的小甲虫,动作简直比小甲虫还要敏捷。我请了一位平时行动敏捷的学生来读这段话,学生联系自己的个性特点,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得兴趣盎然。当法布尔带着满满两口袋宝贝甜滋滋的回家时,却遭到了父母的一番训斥,这一段责骂的对白学生分角色读起来真是感触颇多,那样的严厉,那样的怒气冲冲,学生从这样的责骂声中体会到法布尔的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学生对课文文本的见解主要源于多读书。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创设出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不读熟不开讲;要找准可读处让学生联系生活读出自己的感受;要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

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评点、争论,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分辨真假、判断对错的能力,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可采用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材等方式。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如评价学生的朗读:你觉得他读得怎样?听了他的发言,你想说些什么?

评价教师朗读:你认为老师读得怎样?你能帮帮老师吗?

上一篇:一个小学教案的下一篇:随笔:由一首歌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