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新农村建设

2024-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建新农村建设(精选8篇)

党建新农村建设 篇1

浅析党建推动新农村建设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在这90年里,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不断的在发展前行中完善自己。学习型党组织一直以来是我们国家繁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一直带领着我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做了重要部署,强调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四中全会精神对党的建设具有长远指导意义,需要长期、持续不断地抓落实。突出研究特色,探索以研促学。重视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性工程,是着眼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离不开学习,要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加强各方面的学习。下面就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简陋探讨。

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清楚明晰地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那么,在这个概念里,不难看出,何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呢?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 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

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 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明灯,只有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才能更好的指引着自己在实践中少走弯路或是不走弯路。学习理论要注意四点: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要重点学习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重点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还必须要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二是要把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起来,只有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创新,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要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

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四是学习要务实,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要有“包容万象”的胸怀。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的学习就要有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心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别人先进的理念,学习别人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的好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党组织的建设,从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实践基础。

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强化深化“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这里主要以湖北的为例来加以阐述的。去年的“五个基本”第一阶段基本告罄,对“五个基本”的推行,各地褒贬不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的指导思想,他的组织建设意思是不可磨灭的。“五个基本”“七个体系”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了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要素。基本组织是依托,基本队伍是主体,基本活动是载体,基本制度是根本,基本保障是前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抓住“七个体系”建设这个关键,建立健全抓基层打基础的长效机制。以县、乡镇(街道)为主要区域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主要依托健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以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宣传媒介为主要载体健全基层党组织宣传教育群众工作体系,以“五议五公开”为主要内容健全党领导的基层民主自治工作体系,以“说事”、“恳谈”、“调解”为主要方式健全基层和谐稳定工作体系,以有领导、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制度”五有”为主要目标健全基层党建工作保障体系,以目标责任为主要依据健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工作体系。“五个基本”“七个体系”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充分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着。推进“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体现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作为党建工作重要任务的会议精神。“五个基本” “七个体系”建设的核心

理念就是抓基层、打基础,抓住了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矛盾,代表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方向,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抓好“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对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建新农村建设 篇2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 群众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一些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严重下降, 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出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边缘化现象。目前,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㈠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不足从武威市农村党员信息情况看, 全市有农村党员55297名, 农村党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年龄偏大。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有11585名, 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1%, 55岁以上的19483名, 占35.2%。二是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7507名, 占13.6%, 初中以下的32813名, 占59.3%。三是女党员比例偏少。女党员6520名, 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1.8%;四是党员的活力不足。在家务农的大部分是老党员。以上情况表明农村党员队伍力量薄弱, 生机和活力不足, 农村党组织领导者后继乏人, 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党员干部明显不相适应。

㈡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滞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 农业与二三产业相互渗透, 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部分农民已从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中分离出来, 从事二三产业和服务业, 不少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已发生变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已经不再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直接代表农民利益, 不再统一管理群众的生产经营和收入分配。农民一方面要求农村党组织为他们提供市场经济条件服务, 另一方面又要求农村党组织不要直接干预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这种背景下, 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既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又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 确实是当前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时, 不是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领导方式, 就是采取无为而治方式, 任其自然发展, 未能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和群众建设新农村, 做到以人为本, 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健全配套服务等方式来抓新农村建设, 对抓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城镇建设等不熟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理念明显落后于形势的要求。

㈢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农村社会关系包括群众的利益关系处在大调整之中, 利益主体、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日益多样化, 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也接踵而至。这些矛盾在利益得失和新旧观念冲突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解决起来难度较大, 如征地问题、村集体资产的管理问题、计划生育等。面对复杂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农村基层党组织能不能积极稳妥地做好农民工作, 对农村乃至全局和谐稳定, 都有着重大影响。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策水平不高, 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 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不熟悉, 不善于综合运用思想、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 妥善处理各种矛盾, 还未能做到既保护好群众的合理利益, 又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㈣农村基层党组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能力缺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能否得到改善, 不仅影响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目标的实现, 而且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近年来, 武威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给予了高度重视, 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通路、通电、通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农民群众不仅要求继续加大兴修水利、整修道路、解决饮水问题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力度, 而且要求改善了解市场信息、建设农产品市场等现代生产生活条件。但因各种原因, 我们对农村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 而农村也因自身经济困难, 无法投入资金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就武威来说, 全市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比较困难。由于集体经济薄弱、财源枯竭, 许多村仍然存在着“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㈤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落后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乡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农民与外界的接触和联系更加广泛, 农民的观念和意识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他们渴望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文化, 享受更加健康、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 一些农村的拜金主义、宗族观念有所抬头, 婚丧陋习、封建迷信盛行, 村容村貌脏乱差等, 这种状况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极不相称。面对这种情况, 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仍采用过去那种开会、读文件、贴标语等做法, 不善于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不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科普知识, 缺乏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也不善于宣传教育群众, 培育新型农民, 增强现代意识, 形成文明新风。

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村民自治存在差距实行村民自治, 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村自全面推行村民自治以来,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农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 不仅要求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而且要求更多地参与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但村民自治体制的不完善, 也带来了部分村民、村委干部、村委会不服从村党组织的领导, 架空村党组织, 形成无原则、无法纪的“自治”现象, 使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发挥, 在这种情况下, 不少村党组织不是沿用传统的大包大揽领导方式, 就是在村委会进逼”抢权”面前步步退让或无为而治。这表明了农村基层民主进程的加快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存在着差距。如何适应村民自治带来的变化, 有效地领导村民自治, 推进中国特色的农村民主建设, 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个现实考验。

㈦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不健全当前, 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 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 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牢, 固然与客观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但也与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责任心不强, 甚至党不管党有直接关联, 党建责任制的缺失或责任追究不到位, 导致了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政治自觉性不够, 工作措施不够硬, 工作落实不到位。

二、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针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㈠培育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新途径党员是党的细胞和人才资源, 农村党员分布在广大农村, 是党在农村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才组织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一是加快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在把好党员质量关的前提下, 及时吸收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 重点做好在回乡高中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 把年轻有为党员补充进党组织, 增添党组织的新血液和活力, 切实解决农村党员比例低、文化程度不高、结构不合理和党支部书记后继乏人的问题, 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充满活力、作用突出的农村党员队伍,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人才基础。二是要切实抓好村党组织书记培育工作。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基础上, 拓宽渠道, 不拘一格选贤任能。采取从本村致富大户、民营企业负责人、经济能人等各类优秀人才中发展, 从外出务工经商的能人中回请, 从大学生”村官”中选聘, 从已有基础的后备村干部中培养, 从进村任职、具有发展本领的高校毕业生和退伍战士中吸纳等措施, 让那些群众威信高、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实事的经济能人进班子、当书记。通过建立链条式递进培养机制, 逐步解决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建设, 还要高度重视建立村党组织书记的激励机制, 过低的报酬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 必须建立和完善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有效机制, 既要适当提高基层干部在职时的生活补贴, 也要考虑退职后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把对基层干部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落到实处, 让党员干部有奔头、有想头、有劲头, 这样才能引得进人才, 留得住人才。

㈡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能力的新方法生产力不发达, 农民生活不宽裕是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的增收致富, 农村不可能是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因此, 抓生产发展, 促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也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从根本上讲是农民。因此, 生产发展、增收致富的主体也是农民。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 必须做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抓党员队伍发展经济的能力。加强对党员培训, 提高农村党员的各种技能, 注重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发挥党员在带头发展、带头致富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服务。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涉农部门、科技部门开展各种支农活动, 积极支持农村发展经济。

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先进文化能力的新内容“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之一, 也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农村党组织既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硬件建设, 搞好农村规划, 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又要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创建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活动, 引导农民群众破除陋习, 反对迷信, 增强现代意识, 摒弃宗族观念, 努力培育“四有”新型农民, 形成安居乐业、邻里和睦、民风淳朴、文明祥和的良好氛围, 使文明乡风成为农村风气的主流。

㈣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载体“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工作方向。要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实践好村民自治, 首先必须健全党内民主机制, 通过加强党内民主来带动村民民主自治, 这样, 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从而推进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 一是要实行“两推一选”制度, 落实党员对党组织负责人的选举权。二是要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拓展和畅通党内民主的渠道, 营造党内宽松的民主氛围。三是要切实转变观念, 村党组织必须改变传统的领导方式, 积极支持和帮助农民当家作主, 积极参与和领导民间组织, 积极参与和推动村民自治, 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作用。四是要完善《村民组织法》, 从制度层次上妥善解决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 从机制上保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总之, 通过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 推动村党组织的功能转换, 为村委会实现自我管理创造良好的民主政治环境。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研究 篇3

摘要:黨的根基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同时,农村的基层党建工作也要注重党内监督的与规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建;监督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82-01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实现“四个全面”发展目标,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基层党建的两个主要维度

(一)农村基层党建的主体。

农村党支部作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主要领导力量之一,其队伍的纯洁性程度对于基层党建成效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党支部领导班子的建设状况是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基础。

党支部领导班子的建设的关键之处在于领导班子中每一个成员是否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否具有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是否具有领导小康社会建设的良好业绩,等等。因此,对于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领导队伍。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坚持和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做到每位基层党组织成员都有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

其次,建设高执行力的党员领导队伍。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主责意识,班子成员带头履行分管工作内的党建工作责任,中层干部切实履行本部门党建工作职责,做到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决定,是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让各项工作看到实效。

最后,建设高绩效的党员领导队伍。绩效是考察一个领导班子的主要标准之一,能够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领导班子才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正如邓小平所说“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因此,绩效考察应该作为选举每一位领导班子成员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农村基层党建的补充。

说道基层党建,大家可能会忽视一个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群体,那就是基层群众。基层党建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机构,定期过好组织生活,落实民主生活制度,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评选表彰先进等。而各项工作的落实都离不开基层群众的参与。

首先,基层群众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协调作用。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现实的矛盾,基层群众的参与有利于矛盾的缓和,促进党建工作的稳步发展。

其次,基层群众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监督作用。让群众监督“怎么干”,大力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厂务办事公开,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实绩公示制度和公开差额、公开直选制度,实现了党委政府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公开化,真正让群众知道党委政府做了什么、在做什么、是如何做的。积极探索群众监督在党建工作中的监督作用。

二、党内监督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党内监督的内容。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促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党内监督要贯彻民主集中制,依规依纪进行,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

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

(二)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党内监督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中领导队伍自身纯洁度的建设,突破了基层党建工作中自身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的障碍,使得基层党建工作得到了组织保障、主体保障和系统保障。

三、群众监督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群众监督的内容。不断加强对村务决策、执行、公开的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将监督贯穿于村民代表会议“提出议案、民主议定、公布告知、组织实施”全过程,主动收集和认真受理村民对村务管理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加强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级资源资产资金管理、为民服务专项资金监管、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和耕地保护、土地流转工作的监督,通过强有力的监督,确保村务工作公开透明、合法合规。通过对各项工作的监督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加强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的良性互动机制,提升基层党建的绩效。

(二)群众监督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同样,群众监督在基层党建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群众是基层党建的最直接的受益者,群众监督有利于就基层党建工作中最直接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促进基层党建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高新民.党内民主与党的建设制度创新[M].青岛出版社,2011.

[2]卢先福,龚永爱主编.农村基层党建历程[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郭献功,主编.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4]张希贤主编.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读本[M].中国人事出版社,2013.

党建新农村建设 篇4

摘 要:党建在少数民族偏远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必须提高村级党组织的科学党建水平。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武装党员及群众头脑;其次要加强村委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和党员队伍的新老交替;最后要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

关键词: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3-0163-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的要求。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之一[2],也是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3]。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样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建设是包括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廉政以及纯洁性等建设在内的一个科学系统工程。当前,特别是少数民族偏远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怎样?如何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来引领文化建设,这些都是我们亟须调查研究并予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思想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向力

党的思想建设一直在党的各项建设中居于首要地位,因为可以保证党的建设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把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进而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克服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党的思想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武装农村党员及群众的头脑,进而自觉学习、接受、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纲领,从而保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当前,少数民族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少数民族偏远贫困地区因为客观条件制约,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整体上还比较落后,群众迫切希望提高生活水平的意愿非常强烈,他们真正关心的是看得见、摸得着、成效快,可以带来实惠的东西。思想理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带来直接的实惠,基层党员和少数民族群众实际上学习的热情并不高,一阵风就过去了。二是党员自身理论水平不高。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员的思想文化整体素质较低,这与人才外流有很大关系,不少党员都是中学毕业,甚至小学毕业的也不在少数,真正大学文凭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语言上的障碍,要学习掌握好党的理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是缺乏必要的学习载体。现在农村基层党员学习党的最新思想理论绝大多数都是自上而下的形式,主要是指乡党委把学习资料发给村党员,指派乡干部下到每个村进行宣讲,但是不少乡干部下到村里发完资料就完事,很少认真讲解。如果要大张旗鼓地到村里面开展宣讲活动,经费肯定捉襟见肘。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化成果来武装农村党员和群众头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4]。如何通过思想建设来引领农村文化建设首先要提高党员、群众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把理论成果学习有效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走过场形式。事实上这些年来党和政府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好许多实事、好事,关键是让群众懂得这些事情主要是在党的正确思想指导下才成功的。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理论话语体系转化为少数民族群众通俗易懂的话语体系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和群众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再加上语言上的障碍,要把党的理论学好是很费劲的。最好的办法是从他们当中选拔一批理论骨干定期送到党校或者高校学习、培训;其次市、县一级要经常派专家、干部深入偏远、基层农村与党员、群众交流、沟通,收集素材,不要一下去就正儿八经讲大道理。

二、组织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战斗力

党的组织建设,是指党的组织制度、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检察机关、党组等内容。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因为新农村文化是姓“马”的,姓“社”的,而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掌握着思想政治的话语权,后者们是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头脑的先进分子,是最有战斗力的队伍,只有依靠他们才能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组织起来共同推动文化的建设。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民主集中制有待健全。一个几百人或上千人的自然村党员人数少的有十几个,多的甚至几十个,村党支部形式上是挂牌的,人员配置也是基本完整的,但是不少支部或村子里往往会出现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的局面,特别是一些重大事情或关涉利益分配的事情,不是党支部核心成员的党员同志几乎没有任何的话语权,支部几个领导成员经常不通过全体党员的协商就拍板决定。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经济全面压倒政治,在村里不管你是不是党员,只要有本事能带领大家致富就服你,还有就是一些既得利益人员进入党支部把持话语权,为了争取更多利益或维护既得利益往往是不允许有不同声音的。二是队伍建设青黄不接。不管是一般农村还是少数民族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现象比较严重,不少支部大部分党员的年龄都超过了40岁,“40”、“50”、“60”人员成为主体,“20”、“30”人员可以说是凤毛麟角[5]。究其原因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赚钱是主流,他们在城镇工作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去加入党组织,即使加入了也不属于别的党组织,而少数经过多年打拼回到村里的人年纪也已不小,再发展成为党员已不属于年轻人行列了,老党员过多就会造成组织没有什么活力和创造力。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必须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的运行机制,既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又要建立相互监督机制。村支书及村委领导班子可以从别的地方调过来,并定期实行轮换制。对村领导班子实现考核制,由村里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评议,乡镇甚至是县市一级党委可派出人员下来负责考核与监督。对于考核满意度低的实行一票否决。其次加快村党员队伍的新老交替。针对留守年轻人少的情况,上面各级党委可以出台更优惠的政策以吸引外面的优秀人才进来。现在的大学生村官就是一项非常好的干部后备队伍,既可以充实党员队伍,又可以从外面带来许多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问题是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待遇、编制以及提拔政策没有配套好,人员流失状况比较突出。只要把这项好的选人用人制度做好了才能解决党员队伍人才短缺问题。

三、作风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凝聚力

党的作风建设是包括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主要内容在内的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如果党的作风方面出现了问题就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在群众中造成恶劣的影响,给党和国家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党的作风建设不好是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符的,也是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相违背的。党的作风建设对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和凝聚人心的作用。只有农村党员的作风建设搞好了,才能在群众当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党在农民群众当中的威信,才会打心底里拥护党的领导,增强党群、干群之间的凝聚力,他们才会主动认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当前,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形式主义问题不少。形式主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不求实效,以赢得上级肯定和领导满意。例如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村级党组织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考核目标,向上面报送虚假的材料,反正山高皇帝远,上级党委政府很难深入了解下面的情况。二是官僚主义问题突出。一些乡干部缺乏服务意识,心里想的不是怎样为群众排忧解难,而是把怎样为自己谋取私利放在第一位,甚至群众来办一点小事就摆架子、给脸色、吃拿卡要。如果是上级来检查工作就千方百计地阿谀奉承。前不久曾报道四川某县国土局下乡车队竟然长达四公里,俨然一副土皇帝架子。三是享乐主义问题严重。这些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少刚性需求的消费品逐渐进入农户家中,这是好事。农村党员干部的收入整体上还是比普通群众高出一截的,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偏远地区。适当的物质追求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如果过了头就不行了,就会变成了享乐主义。一些党员干部的房子及装修是村里面搞得最好的,甚至吃穿、交通工具都比普通群众高级,后者们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自然而然就感觉到双方的距离,心里面就会产生嫉妒甚至怨恨情绪。

要纠正作风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在于从思想认识上教育广大部分党员干部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坚持培育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当作是自己的亲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把发展和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级党组织也要加强对村级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一发现脱离群众的苗头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参考文献:

新农村基层党建论文 篇5

作业站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业站党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方针路线落实到作业站的的重要责任。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这对农场作业站党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去进一步加强作业站基层党组织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以宏观政策为武器,舍小家建大家,新农村面貌促和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十分丰富,涵义十分深刻。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对把握中央精神,沿着正确道路进行新农村建设,意义特别重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做出的新举措,它具有不同于以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特点。学者们对新农村“新”的内涵进行了解读。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相比,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三个明显特点:第一,它跳出“三农”解决“三农”问题,更强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第二,它是一个新的行动纲领,而不仅仅是目标;第三,它不仅包括多方面内容,更强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投入不仅包括对农业的投入,还包括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职业的投入。柯炳生认为,新农村“新”在六个方面,一是新设施;二是新环境;三是新房舍;四是新公共服务;五是新社会保障;六是新精神风貌。曾业松认为,现阶段进行新农村建设有“八”新,即背景新、理念新、方针新、目标新、任务新、机制新、措施新、要求新。在农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模式是了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农民推动型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的基本做法是改善其管辖的所有作业站的发展环境和扶持被其认定的一批重点作业站。企业主导型的基本做法是扶持与其关系最密切的一个作业站,农民推动型基本做法是共同打造其所在的作业站的品牌意识。上述三种模式都既有拉力又有推力,所不同的是,前两种以拉力为主,后一种以推力为主。作业站要本着这一特点,进行思想教育,把大局意识深入人心,让这个群众对新农村有个深入的了解,更能展望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和谐,惬意、与幸福。确实能够提高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以顺民心为主要宗旨,不卑不亢,新农村党建落实处: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型式下党建工作要顺应民意扎扎实实做到实处做到职工群众的心上。①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②营造公平的医疗环境;③公平的就业环境。以实施“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工程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推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使职工群众持续增收。进一步改善职工群众的居住环境整体规划,统一管理,建设新型居住小区。

农场投资做新农村建设的试点,但值得推广的是农民自己做出来的典型。作业站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决策、筹资、建设和管理,建设特色农业水田以优质稻米为主要特色大力发展农场大农业发光旅游。旱田以高产玉米为主为职工群众创产创收。

三三制创新农村党建新模式 篇6

刘仲初

近年来,襄阳市委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围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激发新农村建设主体活力、实现兴村富民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了以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设置“三位一体”,村级重大事务实行党组织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的“三会治事”,新农村建设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三联共建”为主要内容的“三三制”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并在全市推行,收到良好效果。

“三三制”模式的主要做法

建立“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统筹发挥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种共建资源的作用,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建立与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目标相适应、相促进、相配套的领导体制、治理结构和组织保障。党组织应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成员在村委会和经济组织中实行交叉任职,发挥领导作用。“三位一体”主要有三种模式,即“三驾马车一人拉”,“三块牌子、一套班子”,“书记主任‘一肩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集中体现在目标上同向、结构上优化、制度上配套、功能上强化、资源上整合,共同构成新农村建设利益共同体。

实行“三会治事”运作程序。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统筹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激发其参加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活力,充分体现民主决策。其中,“村民(代表)会议定事”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重点。“村民(代表)会议”,是本村最高权力机构,对关系全村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进行议决,让村民真正当家作主。在“三三制”下,要把党、政、经等组织成员整合进村民代表会议中,以提高村民会议的行政水平,保证“三位一体”的权威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实行村级重大事务党组织会议议事、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的工作机制。

形成“三联共建”工作格局。在党组织领导下,统筹城乡、产业、社会各种要素资源,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为保障,农业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共同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干群联动,重点是联产业。发动城市机关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与农民一道,通过科技聚合要素资源,形成本地产业发展品牌,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兴村富民目标;工农联建,重点是联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工业资源和农业资源有效对接起来,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工农业互利共赢;城乡联创,重点是联资源。在政策资源配置上向农村倾斜,在公共产品服务上实行城乡均等,城市反哺农村。城市机关在城乡联创中,要着重围绕农村的优势资源,帮助制定村级发展规划,扶持重点产业项目,带动村级经济发展,提高联创效果。

“三三制”模式的明显效果

农村基层组织架构精简高效,行政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有效实行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融为一体,主要负责人实行“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三套机构一套班子,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这种组织架构精简高效,符合基层工作实际,突出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消除了各自为政、推诿拆台等现象,提高了决策和执行效率;同时,精简了干部职数,大大减少了办公经费及其他非生产性支出。农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295个,占全

市村级组织的比重 55.2%。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增强了村级组织为民办实事的能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有了保障,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增强。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巩固。通过实施“三会治事”,健全基层民主运行机制,充分尊重农村党员、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党员、群众参与决策、监督的合法权益,从而拓宽了村党组织与党员、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及时化解了农村工作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2010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召开三会治事会议 2.3万余次,研究决定村级重大事项8326件,被否决的事项357件。

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群众增收致富步伐进一步加快。充分调动了广大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发展热情,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2010年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协会425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收入快速提高,村容村貌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现代企业不是慈善家,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城市机关必须找准共建的契合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农村作规划、搭鹊桥、找亲家。开展互联共建,找准了工农业、城市和乡村通过市场的办法,实现资源对接,达到互利共赢的有效路径,为农业产业化的拓展指明了方向。

推行三位一体的地方,党组织和其他组织由弱到强、由虚到实;实行三会治事的地方,乡风文明,社会和谐;开展三联共建的地方,资源融合,经济发展。“三三制”模式带来的有益启示

“三三制”揭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把党组织和各类基层组织投放到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出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关系淡化的倾向,新一代青年农民,不知道本村的书记、主任等干部是谁,集体经济出现了空壳、瘪壳,导致一些基层党组织失去应有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直接影响到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三三制”从解决新农村建设领导力量出发,实行“三位一体”,把党组织和各种基层组织推到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改善民生事业,使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上找准定位,发挥力量,聚合群众,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三三制”揭示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让农民真正当家作主。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激发他们的智慧与活力、积极性与创造性,新农村建设才能扎实推进。“三三制”从解决新农村建设主体力量出发,实行“三会治事”,让关系农村发展、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由老百姓说了算,调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农民与干部、农民与农民有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各种矛盾得到化解,社会和谐稳定。“三会治事”找到了扩大基层民主、实现基层长治久安的有效路径,受到基层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三三制”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城乡一体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依托城乡一体化,逐步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工农业生产剪刀差。“三三制”从解决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量出发,开展“三联共建”,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方针,整合产业要素资源,整合城乡资源,整合市场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建设新农村,实现全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三制”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了现成路径。

党建新农村建设 篇7

(一) 党建网站缺乏互动性。

大多数的高校党建还停留在最初阶段, 主要是使用网站的浏览功能, 即使有部分高校开设留言功能, 其留言板的回复效率也比较低, 更有部分高校对党建网络信息化建设甚至不理不睬, 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久下去网站的点击率会越来越低, 最后网站就失去它的存在意义, 看似是一种对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 实际上是越来越脱离群众的趋势。另外, 高校党建网站有关互动沟通的内容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味地进行政策的宣讲和解读, 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 只有尽可能多的将学生所关注的和党建网站互动紧密地联系到一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网站的作用, 才能将信息和主要精神传递给登录的学生们, 才能增强网站的互动性。

(二) 党建信息化的内容缺乏创新。

大多高校的党建网站版面设置都是选取近期党和国家以及一些领导人的重要活动或重要讲话, 然后是本学院党委的一些新闻内容。学生和教师在浏览网站后会觉得缺乏和自己真正相匹配的实用信息。在版面设计和内容上给人一种单一的、程式化的感觉, 缺乏创新, 久而久之网站的关注率下降, 这也是高校党建信息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可以将本校相关的具体党建工作信息发布在网站上, 更具有功能性。例如:初 (高) 党课的具体时间安排, 党校结业考试的成绩, 预备党员的公示信息等等, 这样就可以使网站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让师生都觉得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 而党建工作在新媒体时代下有新的突破。

二、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

(一) 新环境的开放性。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高校开展党建工作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具有开放性。一直以来,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环境受到很大限制, 大多数的沟通是在特定的环境中, 与外界社会联系也是通过传统的媒介 (报纸、新闻等) 方式, 其社会环境相对来看是很闭塞的。现如今, 伴随着网络化科技逐渐遍布于校园, 高校党建的工作环境正逐步从半封闭的校园状态走向社会型全方位的工作状态。

(二) 新媒体的交互性。

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员教育的过程中都比较重视主客体的交互性。传统的党员教育工作往往较为单调, 大多数的活动往往都是精神逐层下达, 活动层层开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使得党员们进行平等而直接的交流沟通, 大大地提高了所有大学生党员的活动参与热情与关注度, 还使得党务工作者可以更加准确细致地了解到所有党员的思想动态, 行为方法等实际情况, 从而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 党建信息网络化的多样与多量性。

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后台支持与信息存储功能, 这就决定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丰富性。在网络层面中的党建工作, 信息不仅仅是由文字组成的, 网络的多样性同样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内容, 比如图片、视频与音频等等, 这不仅能够满足高校对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信息需求, 还丰富了党建工作中的信息类型, 更提高学生党员的兴趣, 使得党建工作更加贴近学生, 跟上时代发展。

(四) 党建信息网络化的高效及时性。

传统的党建工作中的一些宣传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困难, 利用宣传栏展示的方法虽较直观, 但是维护成本较高, 更新较慢, 效率较低。即使有些高校善于开展党员交流会, 但是在座谈会上也会因为某些因客观因素限制而不能表达真实想法。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微时代技术的进步为高校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无限制地拓宽了空间与通道, 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与时效性。通过关注微信平台, 学生党员可以随时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及时学习党的相关文件, 领会精神。

(五) 党建信息网络化的创新性。

随着新媒体和微时代的到来, 大学生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较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微信、微视、微博、人人、QQ、飞信等成了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和平台。高校积极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 占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网络阵地, 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 紧跟时代脚步。其实在新媒体下的党建工作与传统意义上的党建工作是具有很强的交融互通性, 他们的工作重点与核心问题并无明显区别, 都是为了做好高校的党建工作。利用网络作为主要媒体来为高校党组织建设服务, 是一种工作模式的创新。

三、新媒体时代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建议

(一) 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网络党建工作队伍。

高校党建的重要任务就是用党的思想武装师生党员的头脑, 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需要高校党建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 而且要具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不仅要具有实际的高校党建工作经验, 而且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管理方法, 熟悉网络技术。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党务工作者要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 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多重点地准确解决各种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才能把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网上党建工作做好, 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 网站增加互动性。

一是新媒体的出现将网络技术互动性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利用活动性的优点, 掌握新媒体的相关技术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拓展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例如:开设热点问题论坛、党建理论研讨阵地、网上信访等双向互动的党建专栏, 拉近与学生党员的距离, 增强互动性。二是高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党和国家的重要新闻、最新的政策性文件和党的会议精神实时地进行网上传递, 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样不仅可以突破以前课堂式宣讲模式, 采用当下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微”模式, 还可以达到实时培养的目的。三是通过举办网页制作比赛、编程比赛、其他网上科技竞赛、网络征文等来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党员网站的建设中去, 让学生党员体会到党建工作和自己是息息相关, 并且能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网上网下的联动教育, 引导学生广泛参与。

(三) 党建日常事务网络化。

党员的培训工作可以利用新媒体呈现给学生们, 例如建立网上党校, 分别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基层党务工作者进行专题教育;在网上公布一些优秀的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范例及党课教材、党建理论研究成果供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交流研究;将思想汇报网络化, 发展对象公示网络化, 入党志愿书填写指导网络化以及发展党员工作流程指导网络化等, 这不仅使党员学生方便快捷地获取入党方面的知识, 还将极大地简化日常党建流程的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和时效性。

(四) 先进的文化引领网络党建。

随着网络黑客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肆意入侵与骚扰, 网络时代下的党建工作也面临着一定的威胁, 因此安全用网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 通过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网站的管理, 不断加大对网络的监控力度, 并对网络中党务工作者的主体操作与网络行为要做好实名制行为追踪记录, 定期更新病毒防护软件。另一方面, 做好党建网络信息洁净化工作。例如有人利用微信平台留言功能恶意传播垃圾信息, 匿名发表侮辱他人的言论, 散布迷信恐怖反动论调等, 党务工作者要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理, 视情况递交相关部门, 真正为学生党员建立起坚固的“防火墙”。

四、结语

总之, 新媒体时代下的党建工作要高扬时代主旋律, 使网上的文化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健康高雅的格调, 这样才能在网络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结合当前一些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存在的相关问题, 我们应当遵循新媒体时代党建的工作特点培养一支有战斗力的工作队伍, 努力使党建网络工作具有创意性和互动性, 并将我们的先进文化融入到网络党建工作中去, 让互联网成为党联系群众的纽带, 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蔡晓平.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2]李彩华.论新形势下高校网络党建阵地建设[J].高教与经济, 2010

建设品牌党支部 激发党建新活力 篇8

一、“选”树品牌,显特色

品牌党支部创建首先要按照党支部的特点来选树特色品牌,要根据本单位特点及支部党员和员工的实际,本着“明确主题,突出特点,深化创建”要求,扎实开展具有本支部特色的创建活动。一是品牌党支部创建要紧紧围绕贯彻执行上级党委的各项工作要求,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实际进行。要把品牌党支部创建与中心工作任务和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使创建活动更具有实效性。二是党支部在对创建工作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具体分析后,要制定品牌党支部创建的总体方案,确定创建的品牌名称、内容、进度和目标计划。在此基础上,党支部要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议,将开展活动总体实施方案和动员部署情况作出详细的安排部署,认真研究,明确分工,制定方案,落实责任。三是党支部在创建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各项活动资料收集和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工作,加强对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载体介绍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提高开展品牌党支部创建的整体水平。

二、“亮”化品牌,增活力

一是在品牌党支部建设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以创新党建载体为手段,以激发党建新活力为目标,将工作中的亮点工作、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展现出来,为广大党员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搭建广阔舞台。二是党支部要结合品牌党支部建设实际,围绕中心工作主题精心组织支部活动,进一步创新支部管理形式、丰富支部活动的内容,使党支部工作目标明确、载体具体、方法切合实际,从而激发党员的创新活力,推动党员在急难险重、攻坚克难上展示作为。三是党委领导要对品牌党支部建设工作予以经常性地关注,党委领导按照联系点分工要对联系点党支部进行工作指导和定期调研,调研中重点根据品牌党支部的创建类型,指导各基层党支部开展创建活动,使党支部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培育独具特色、内涵丰富、新颖别致的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品牌党支部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助推基层党支部建设。

三、“铸”造品牌,严考评

在开展品牌党支部创建活动中,首先对品牌党支部创建的考评工作必须科学合理、规定具体、要求明确、便于操作。针对品牌党支部的不同特点,把考评标准细化为若干考评项目和考评要点,充分体现考评项目的全面性和繁简适度的要求,使品牌党支部工作目标评价体系上下贯通,虚实结合,变“软指标”为可以量化便于考核的“硬指标”。其次,要严格遵循品牌党支部考评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品牌党支部创建的信息,科学做好品牌党支部工作考评结果评定,对考评工作要作更为具体明确的规范,要建立差异化的权重标准,在确定考评结果等次等方面引入简便实用的计量分析模式,满足评价品牌党支部工作的具体要求,力求达到品牌党支部考评工作的实际效果。最后,要把握好品牌党支部考评工作与经营管理各项中心工作的相互促进,考评结果应作为党支部日常目标考核评价、党支部班子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党支部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人职责、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及优秀党务工作者的重要依据,作为干部绩效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四、“抓”实品牌,强基础

品牌党支部建设必须按照“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与加强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五好四强”标准为基础,切实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抓好党支部各项制度规定的落实,完成党章规定的各项基本任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规范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一是班子优化,分工明确。党支部班子建设规范,班子成员职责分明、各负其责,整体功能发挥较好,有凝聚力、战斗力。二是制度健全,落实有效。党支部制度管理规范,各项制度人人知晓,遵章办事,严格执行,定期检查。三是富有特色,充满活力。党支部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党支部能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及时了解掌握党员思想状况和所思所求,体现单位特色,注重实际效果;积极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发挥典型的激励、示范和引导作用;认真落实党内关怀机制,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党员,帮助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围绕中心,作用明显。工作目标规范,记载清楚,真实准确,考核有据,逐级检查,签字认可。紧密结合本单位中心工作,合理安排部署党支部工作任务,做到年初有计划、月度有评价、季度有检查、年度有总结。五是管理规范,资料完善。党支部基础工作规范,党支部重点工作责任到人,记载详实,解决问题有实例、有实效;发展党员坚持标准,工作程序规范,工作程序支委清楚,依照程序进行,手续完备,保证质量;按时足额收缴党费并公布收缴情况;党员信息登记、入党积极分子材料等各类基础台账资料齐全,有专人保管。

上一篇:学校直饮水设备饮水工程及工艺流程下一篇:入党思想汇报(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