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镇客运站管理现状及对策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乡镇客运站管理现状及对策(精选9篇)

浅析乡镇客运站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1

市运输管理处

乡镇客运站作为道路运输连接城乡、辐射镇村的重要节点,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管理好乡镇客运站,是加快农村客运市场培育,构建和谐交通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群众出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交流也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场站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乡镇客运站28个,其中二级站1个,三级站8个,四级站15个,五级站4个。上述客运站大部分始建于80年代中后期,基础设施较为破旧、场站功能严重缺失,损害了交通行业形象,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2007年,省交通运输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全省农村客运站建设的实施意见》(苏交运[2007]35号),将农村客运站建设纳入交通基本建设计划,加大了对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的扶持力度。四年来,我市先后对22个迫切需要新建或改扩建的乡镇客运站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其中,新建(迁建)客运站10个、改(扩)建客运站7个,在建客运站5个,所有建成项目均达到《江苏省汽车客运站标准化建设体系》和《汽车客运站站级划分和建设要求》中的相应标准,并顺利通过了省、市行业管理部门的验收。

二、存在问题

乡镇客运站基础设施改善,方便了群众出行,实现了路、站、运一体化协调发展。但由于管理意识和服务水平的滞后,不少乡镇客运站作用得不到发挥,出现了闲臵和挪用的现象,背离了建站初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统筹规划。农村客运站建设应与乡镇总体规划保持衔接,不宜远离集镇中心地带,要充分考虑到群众乘车的便捷性。例如:大垛镇客运站因前期缺乏统筹规划,站址远离集镇中心,导致车辆不愿进站发车、群众不愿进站候车。二是重建设轻管理。农村客运站建设国家和省厅有配套资金补助,乡镇建站积极性很高。但车站建成后不闻不问、以包代管情况较为突出,甚至出现站房挪作他用的现象。

三是车站功能弱化。群众缺乏进站乘车意识,习惯招手上车;驾驶员追求经济效益,随意停靠上下乘客;重收费、轻管理现象普遍,车站基础服务功能缺失。

四是安全隐患严重。农村客运站安全设施配套不齐,安全制度形同虚设,车辆进出无人管理,收取“进站费”成为客运站的唯一职能。

三、相关对策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居民人数和始发车辆等因素科学预测运输需求,将农村客运站规划与乡镇(村)规划相衔接,把农村客运站建设放在城乡客运一体化和“村村通”客车的背景下统筹考虑,既要量力而行,节省投资,还要适度超前,满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群众的出行需要。

二是坚持建管并重原则。客运站要按照“三优、三化”要求,实现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服务,让农民真正享受到进站候车的方便与舒适;要通过强化管理,确保客车进站停靠,通过舆论宣传,引导乘客进站上下;要加强站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大车辆站外经营打击力度,严禁接纳未经许可的车辆进站经营;要明确权利和义务,认真执行站运双方进站协议,定期结算,改变过去“重收费、轻管理”的做法。

浅析乡镇客运站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2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分税制,财政体制

一、我国乡镇财政现状

乡镇政府是我国农村政权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领导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如果乡镇财政不稳定, 那么农村经济发展肯定也跟不上, 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很多隐患。而且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的不恰当管理会导致我国农村经济下降, 人均生活水平下降, 严重影响着农民人民的日常生活。

(一) 乡镇财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的速度直接影响着乡镇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目前很多乡镇部门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 根本没有多少二、三产业的税收, 这样就导致财源结构较为单一, 人民收入较低, 地方经济难以发展。同时乡镇部门的工作人员较多, 经常会出现一岗多人的现象, 大多数都是闲人, 这样就导致乡镇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财政压力较大, 根本不堪重负。其次国家近些年正在号召开展公共设施建设, 乡镇政府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基础保障方面投入的资金过多, 政府又没有什么收入来源, 久而久之乡镇财政财务就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状, 有些乡镇政府连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无法正常发放, 政府工作人员没有积极性, 这样就导致工作人员根本没有心思去谋求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案。

(二)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财政包袱日趋沉重

随着我国政府对新农村的建设, 各项政策已经开始实行, 但是中央财政部门并没有给予农村乡镇政府充足的资金, 这样就导致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资金不足, 只有借债实施政府建设新农村的各项方案, 这样长此以往, 乡镇政府的财政财务收支出现严重亏空, 根本再无力去建设社会公共事业, 很多公共卫生设施或公益设施无法正常运行。根据调查显示, 农村乡镇政府财政收入逐年在下降, 而乡镇财政支出正在逐年上升, 这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乡镇政府的普遍问题, 已经直接威胁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

(三) 乡镇政府无力提供农村最基本的公共服务

自建国以来, 我国加大了对城镇化建设的速度, 财政资源配置也逐渐倾向于城市和工业, 这就使得我国乡镇政府的财政能力更为脆弱,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政府没有过多的税收, 只能是任由财政支出比例逐渐增大。而且很多乡镇政府都无法按期给工作人员开支, 这样就导致很多乡镇政府抱着“保工资”的心态, 根本无力去对农村公共设施进行建设, 而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设施不全、农村义务教育执行不彻底、农村基础保障不足, 这就导致乡镇政府的财政困难加剧, 乡镇工作根本无法正常开展。

二、产生的原因

(一) 乡镇政府干部思想觉悟低

随着政府对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各地都在大搞工程建设, 这就给一些乡镇干部提供了机会, 在乡镇建设中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置国家法制而不顾, 贪污受贿问题严重, 在乡镇财政方面基本都是一人说了算, 没有完善的财政管理政府, 总是一些小集体在掌握着乡镇实权, 缺乏约束力。

(二) 政出多头, 管理不善

近些年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建设新农村的法律法规, 也给予了大量的资金补助, 但是有些乡镇政府也抓住了政策上的一些漏洞, 从上至下形成贪污产业链, 即使有专门的监察部门也是走个形式而已, 乡镇领导的会议精神就决定了整个事件的结局, 这样乡镇政府干部的阻挠就导致乡镇财政审计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而且在监督审查体制方面也不健全, 很多情况下乡镇领导可以对财政资金随意支配, 不需要受到他人管制, 这就更加滋长了贪污受贿问题的, 虽然我国政府一直在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但是乡镇政府干部却至若惘然, 依然我行我素。

三、乡镇财政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 完善现行分税制, 减少财政级次

国家必须要实行彻底的分税制, 要对农村地区的税收体系进行完善, 要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地方税种的制定, 要对我国农村税务体系合理建设。同时还要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税收事务权进行划分, 对各地的税收进行统一分配, 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要建立相应的监管部门, 强化地方财政职能, 加快农村乡镇财政建设。

(二) 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政府要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 要加大对地方财力性的支付力度, 要能对地方税务进行合理分配, 要尽量将税收还给乡镇使用, 这样乡镇政府才有更多的能力去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三) 要按照财力、事权相统一的原则, 合理界定地方各级收支范围

对于乡镇财政管理权力进行合理划分, 要尽量将财力和事权进行统一, 要有效降低财政税负, 要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理财的积极性, 要对上级的财政权力进行分化, 要合理使用乡镇政府的支出责任, 尽量减少专款规模。

(四) 加大对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作为乡镇政府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部门, 要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税源的培植, 要对税务种类进行创新, 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对当地的资源进行整合, 从而进行招商引资, 这样不仅可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 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乡镇政府的财政压力。

参考文献

[1]冯宗容, 杨明洪编.财政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

[2]张玉海.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的困境及出路[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浅析 篇3

关键词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把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意义重大,确保了广大农村人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进而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整个国家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基于以上原因,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机安全管理机制成为农机管理中的首要工作[1]。《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是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相关管理部门日常的管理工作,对农业机械安全的监督以及有效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事故这一切工作都以该条例为法律准绳。它保障了农业机械化科学合理,安全稳定,和谐持续发展。

1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地方政府对农机安全认识不足

一是地方政府部门未充分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农机化发展战略中忽略了农机安全生产问题,从而难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二是未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缺乏安全生产意识,认为农机监理部门是负责农机安全生产的主要部门,与自身无关;三是部分乡镇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牢固,未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且未严格执法,对于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缺乏有效性、权威性。

1.2 农机户不重视农机的使用和保养

农闲时,农用机械大多数闲置下来,在夏季温度高,且多雨、气候潮湿,要确保农机出不现变形损伤、锈斑腐蚀才能继续发挥农机机械性能及延长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农用机械缺少专门的存放库棚,只能露天停置农机,不仅存在着安全隐患,还会因长时间经历风吹日晒,缩短机械使用寿命[2]。此外,一些农机具因破旧已达到报废条件,如农用拖拉机,在已不符挂牌规定的情况下,农忙季节仍凑合使用,导致事故隐患增加。

1.3 农机监理基层管理服务网络不全

目前,大多数乡镇设有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且安全监理机构有健全的人员、编制、设施及装备,但缺少专业的监理人员。同时,因农机监理基层管理服务网络不全,针对行驶在乡村道路上或分散在农业种植户家中的农机难以得到有效监管,如对部分乡镇地区拖拉机的牌证管理率不超过60%。

1.4 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用于投入乡镇农机安全监理的经费不足,主要因财政拨款体制混乱、机构级别及性质等多种原因所致。针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本应是一种政府行为,由地方政府负责,但实际上却变成了一种部门行为,尤其是大部分地方政府在财政全额预算中并没有纳入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的相关费用,导致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资金短缺,造成养活农机监理人员主要靠收费,形成一种轻监理、重收费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着农机安全监管工作。

2 提高乡镇农机安全管理的对策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具有数量少、范围小等特点,与省、市、县(区)相比,能直接面向农机驾操人员,管理非常方便,可以说是农机安全管理的前沿阵地。因此,只有抓好乡镇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针对违章行为做到及时督查和纠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才能有效避免农机事故的发生。此外,为保障农机安全长治久安,应从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入手,在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积极创新,实行四级管理网络,即县、镇、村、户共同管理。

2.1 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

农机生产事故的发生,必然会损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会破坏社会和谐秩序。目前,乡镇农机安全生产仍面临巨大挑战,安全事故隐患依然存在。作为农机监理人员,要充分提高意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手头的工作,尽职尽责,始终如一的加强农机安全管理。

2.2 提高农民对农机保养的认识

在农机检修保养工作中,一是做好换油和存放工作。长期使用农机后,应定期更换油底壳内的旧机油和燃油箱内的燃油,待加上新机油和燃油后,空摇转机械数圈后用薄膜覆盖好,同时应停放在专用的库棚,以免遭长期日晒雨淋。二是做好清洗和清除工作。使用农机后,应将其排气管、机体外表的油污、泥土等进行清除;同时,将燃油箱内、排气管内、柴油滤清器内、离合器内、油底壳内、机油滤清器内及空气滤清器内的脏污进行清洗,以免影响到机械的散热和正常运转。三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在农机使用过程中,应做到机械上不站人、机械不载人、不熟悉技术不上机操作及不带速排除故障等。

2.3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机安全监理队伍要从以下2个方面出发。第一,建立完善对监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机制。有计划地对农机监理人员进行有关国家政策法规、思想政治理论、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培训;要出台相应配套的考核办法来对培训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培训工作发挥实效不流于形式。第二,实行末位淘汰制,如果某个监理员在专业技能和政治思想素养等方面均不能达到要求,对其进行待岗学习的惩罚措施。这样才能建立一支专业技能强,工作作风硬,纲纪严明的高效队伍。

2.4 提高群众安全生产意识

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意识,做到未雨绸缪。监理人员要合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3]。此外,还可以将安全知识以传单、标语、现场会的形式送到广大人民群众心中。1)基层监理人员要多向上级宣传汇报。增加领导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知,通过了解工作内容,工作特点及工作区域等增加领导对工作的关注度,使领导充分认识到监理工作的重大意义。2)加大对农机操作人员和农民的宣传。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惨痛后果。丰富其操作保养农机的专业知识,严禁违章操作,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 结语

总之,机械化生产是农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农机在农村农业生产、扩大农民收入及乡村经济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现如今,我国各个省市都很重视乡镇农机安全管理问题。提高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既可以促进本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又为整个省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所以,应对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投入更多精力,保障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汪东.对乡镇农机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223.

[2]赵富春,陈友发.谈谈乡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7):16-17.

[3]姜春桃.永吉县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182.

浅析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4

摘要:本世纪,对于任何企业而言,有两个方面最为重要,一是企业品牌,二是顾客的满意度。而顾客的满意和忠诚要靠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加以建立。分析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提出了完善售后服务、开发新客户、强化企业与客户的互利关系三项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1.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1.1客户关系管理定义

CRM是顺应现代营销学理论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现代营销学最核心的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需求。CRM的本质实际上是营销管理,是一种对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营销管理的系统工程。CRM的根本来源并不是技术的进步,而是营销管理演变的自然结果。客户关系管理(CRM)从广泛的意义上讲是指: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不断累积客户信息,并使用获得的客户信息来制定市场战略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CRM意味着观念的转变,开始以客户为中心。其核心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将客户的需求摆在业务运营的中心,这一战略的核心是通过得到并保持住客户而获得最终的收益。客户和企业之间不再是供需矛盾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博弈,是学习关系。电子商务通过CRM实现了客户和企业双赢,它把双赢作为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供方提供优良的服务、优质的产品,需方回报以合适的价格,供需双方是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关系。

我们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强调客户为中心,强调CRM不仅仅是能满足客户所有需要的技术。因为CRM不仅是一个系统,一个技术解决方案,而更加是一种管理思想,这种观念的转变终将影响到CRM实施的全过程。

CRM是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管理理论和方法,是企业运用网络技术对营销管理的创新,主要包括:营销思想观念、营销管理重点和营销方法的创新。CRM的核心思想就是:建立为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组织,找到、留住并提升价值客户,从而提高组织的盈利能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增强竞争优势。客户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因而应对企业与客户发生的各种关系进行全面管理和进一步延伸企业销售链管理。实践经验表明,成功实施CRM需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要明确实施策略,二是要变革业务流程,三是要选择好合作方,四是要重视客户工作。1.2客户的分类及管理 1.2.1对潜在客户的管理

企业的销售工作必须从掌握潜在客户开始,关注和掌握潜在客户是企业销售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销售人员应根据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考虑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地区和民族的人们的需求和购买能力,将那些不可能购买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人群过滤掉。要花大精力分类编制潜在客户名册,如亲友名册、个人名册、团体名册、有实力人物名册、利用定期出版物编制的名册、流失客户名册、竞争对手的现实客户名册、协作单位名册等等。

1.2.2对预期客户的管理

企业需要参考现实客户的习性和需求,制定出一个判断准则,以便在掌握潜在客户的资料后,从中筛选出预期客户。确定预期客户的工作应由部门经理负责,部门经理必须重视营销人员的意见,与他们共同研究。经过企业初期核查判断后登记在册的客户,就成为企业的预期客户。

在选择预期客户时,应避免单凭主观去作判断,有必要与客户进行交流。要积极通过信函、问卷、走访等方式向这些客户宣传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需求。

对预期客户管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将他们变成现实客户。部门经理要对预期客户给予高度的关心,掌握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心理,制定出合适的推销策略。有了预期客户的资料,就可以有目标地进行访问,针对不同类型人群的特点来进行推销工作。初次购买是一个关键性的阶段,要抱着与客户建立终身关系的目的照顾好第一次交易,让产品和服务符合或超过初次购买者的期望。1.2.3对现实客户的管理

对现实客户的管理是客户管理工作的重点,其目标就是要将初次购买者转型为重复购买者,再将重复购买者转型为忠诚客户。这项工作应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负责。当预期客户成为初次购买者之后,就要跳开针对大众的媒体广告,与他们进行个性化的交流,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并让他们了解相关信息,努力与他们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1.2.4对流失客户的管理

对企业来说,流失一位重复购买者,要比失去一位新客户更能引起巨大的损失。流失客户不仅使企业失去了这些客户,损失了利润,同时还损失了与新客户交易的机会。因为,一个不满意的客户会把他的不满告诉其他8~10人。流失客户应该列入预期客户名册。研究报告显示,向流失客户销售,每4个中会有1个可能成功。因此不能忽略对这部分客户的管理。积极与他们联系不仅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给他们反映问题的机会,缓解他们的不满,阻止他们散布负面的评价,还可以了解问题出在哪里,以便及时改进,防止其他客户继续流失。

2.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2.1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些企业客户管理几乎处于一片空白。它对于订单的争取、跟进、售后全靠人际关系来进行,没有相关的制度来规范。虽然这种以人际关系来主导的企业交往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但同时它也存在先天的弱点,那就是感性远远多于理智。这将会严重束缚企业的壮大。2.2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落后

在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上,许多公司处于最基本的层次,即单机应用层次。例如,某公司为提高工作效率,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主要运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首先,公司的产品设计中简单的图纸利用CAD软件绘图,复杂的用手工绘制。其次,财务管理没有用商品化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而是用Excel软件进行财务报表处理,用手工方法核算产品成本。再次,企业的产品计划和加工计划用Word等Office软件进行制作打印,手工跟踪订单进度并且进行计划汇总,同时核算出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最后,企业还用电脑上互联网获取相关的信息。公司在开展信息化的工作中遇到企业信息化观念薄弱、企业资金紧张、企业竞争环境激烈、企业利润少等问题,较少考虑利用信息系统促进企业长期、健康、持续发展。

3.加强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措施

3.1完善售后服务

管理大师杜拉克认为:“目标管理最大的优点就是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自我控制的前提意味着更强的刺激:追求卓越而不是敷衍了事。”这种自我控制,完全是一种基于目标管理之下的自主改善意识,而这种自我改善的意识在精益生产方式的导入中是特别提倡的。把“为客户”的观念深深烙在心中。

企业建立的CRM应该借助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本能,给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把企业内部战略塑造出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客户,使客户能够感知这种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并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公司模具制造完后经试模虽已达到要求,但在客户的压力机上试模和批量生产时,往往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公司应按客户的要求认真做好售后服务,这是取得客户长期信任的一个重要方面。质量、交货期、成本和服务是决定模具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构成因素。其中模具的设计质量是关键因素,优秀的模具设计是提高模具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制模周期的前提。3.2开发新客户

由于大客户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因此难免为大客户所制。开发新客户可以丰富企业客户层次,增强企业应变能力。因此润祥机电应该结合自己的产品特点和优势,仔细选择资料中的客户,挑选出可能适合自己的客户群。产品特点和优势是公司吸引新客户的最大亮点。联系客户的心态一定意义上决定新客户是否愿意和您深入接触,可以采用电话和传真相结合的方式与新客户取得联系,通过电话找到这家公司的具体与您的产品相对口的部门的采购经理或具体人员。3.3强化企业与客户的互利关系

强化企业与客户的互利关系,企业可以从两方面着手,(1)企业时刻要想着并付诸实施为大客户省钱。菲利浦·科特勒认为,营销学是企业用来将人类的需求转化为公司赢利机会的一门学科。由此,我们应该清楚:只有把自己获取利润的动机和行为建筑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才称得上营销,才可能获利。那么在此何为客户的需求呢?客户的需求就是要用较小较少的付出而获得较大较多的便利和使用价值。如果这种需求达到了、满足了,作为大客户的他或她就会乐意去做,反复去做;如果这种需求不能满足或达到,他们就不会去做,或重新选择能够向他们提供如此需求的其他服务商家去做。(2)以战略规划推动客户工作。企业应该制定详细的发展战略计划书,列明推进的时间,正式提交给大客户管理层,使客户方能够对公司的整年发展计划有全盘了解。公司此后在每个策略执行前一个月或半个月前通知大客户管理层。由于预先知道了生产计划,便能大大省节了沟通与回馈时间成本,为公司赢得宝贵的时间。

4.结论

客户关系管理的意义在于明确顾客的需求,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有效地管理顾客关系,确保顾客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增加重复购买的可能性。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持续的服务,从而和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这种稳定的关系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客户关系管理是由当代营销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系列管理思想和实践手段,目前还处于不断的发展完善和逐渐成熟过程之中。由于客户关系管理抓住了顾客和顾客需求这一企业价值实现的根本问题,因此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荣梅,孙洁丽.论客户关系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 经济经纬,2005

[2]王娟.对我国中小型企业实施CRM的探讨 科技创业月刊,2005 [3]谢尧.制造业中CRM的阶段实施和数据挖掘 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

[4]潘留拴,范颖.基于知识的客户关系管理与提升客户忠诚度策略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6

[5]汤姆森·斯迪克兰德.战略管理 段盛华,王智慧,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蒋丽华,刘军跃,杨海荣.客户关系管理思想的现代营销理念分析 商业研究,2005

[7]胡进平.CRM不是技术是观念 中国计算机报,2004

[8]郭国庆.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与模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秦朔.综合竞争力与微笑曲线 新营销,2006

[10]迈克尔·J.贝克.市场营销百科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1]约翰·麦凯恩.信息大师——客户关系管理的秘密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Abstract:

浅析乡镇客运站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5

摘要:

当前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供电企业的安全以及质量的要求是在不断的提高。因为受到以往传统的管理方式的阻碍,现在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一些管理模式是比较单一的。在管理的机上是严重的缺乏了创新性,市场化水平以及营销管理的水平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与国外企业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进而来建立出现代的营销管理体制,极大的推进了集团化还有集约性,我们的企业要管理上实行精细化还有标准化的管理,因此,供电企业一定要加强市场的发展为导向,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创新的力度,不断的强化基础的管理,进而来提升市场的占有率,这样也就能使我们的企业的效益实现了最大化。

关键词:供电企业 电力营销管理 现状

前言:

电力做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和一般的商品是有着自身的特点,是不能够在市场中流通,来让我们的消费者进行自己选购。电力销售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存在的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形成了销售商品以及购买商品的流通渠道。还有的就是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它也是要遵循商品的一般价值规律,还有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目前我国电力工业的改革在不断的深化,已经是进入了一个改革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还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不断的加快,尤其是我国进入了世贸组织之后,这就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带来深刻的影响。我国的电力企业应该建立起一个统一、开放、透明的市场这已经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市场营销体系,进而来实现社会的效益还有企业效益双赢。

1.电力企业营销的现状

2.1电力企业缺乏市场竞争的意识,在市场营销的观念是比较肤浅

电力企业在我国是长期的处在一个垄断的地位,这就会使很多的供电企业单位严重的缺乏竞争的意识,一些企业还是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电力营销企业的核心业务,而只是将收取电费来作为行业的定位,进而就会影响到了整个电力企业的经营效果。在现在形势下,电力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一定要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要以生产管理为主要的工作重心转变到营销上来,将市场发展需求定为电力营销发展的导向,狠狠的抓住经济效益。

2.2电力营销手段不是很多

很多企业都存在着一个这样的错误认识,都是认为企业有电就是会有人来买的,认识电力营销在当前的形式下是没有认识在电力营销的必要性。进而就会造成了在营销手段上比较的单一的,这样的话就会导致使用电企业的基本工作不扎实,对一些客户的基本信息的掌握还是不够好,没有从分的分析用电的潜力,对电力市场开发的深度以及广度完全也是没有很好的把握住。

2.4 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电力行业特殊的地位及其垄断性,使得许多员工和管理者对服务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的认识不够。缺乏用开放的眼光来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理念,对用优质服务开发市场的观念还没形成;管理上完全凭经验,既缺乏理论上的支持,又缺乏市场经验,整体队伍的素质较差,致使服务水平和质量显然也无法跟上市场的需要

2.5供电服务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缴费难。最近几年来,由于“一户一表”改造及新装用户增加,用电客户数量增长过快,供电营业网点不足,满足不了客户缴费的需要,排

队缴费的现象在部分营业厅还继续存在。不少客户对一些新的缴费方式(如网上缴费、电费冲值卡等)还不能很快接受,仍习惯于到营业窗口缴纳现金。缴费难的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主要是所设计的缴费方式还没有真正从便民角度考虑,方式尽管多,但方便的少。二是故障抢修问题。用电高峰时期,故障点多,故障大,特别是遇有雷电大风天气时,在短时间内出现抢修速度不能满足客户需求。

2.6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风险和不足。目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四大安全风险:一是技术风险,由于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上有一定缺陷,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不安全漏洞较多,如非法用户或电脑黑客可轻易地入侵系统、电费统计有时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等;二是误操作风险,误操作风险主要指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无意识的误操作带来的风险,如电价标准修改时因出错而造成的电费误算;三是违规操作风险,违规操作风险主要指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可能利用工作之便,采用隐蔽的技术手段,蓄意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更改而造成的风险。

3.未来电力营销策略

3.2加强电网设施建设,提高供电可靠性

电网是电力营销的硬件基础,也是电力企业向社会提供优质电能的基本保障。加强电网建设、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做到连续、稳定、安全供电,也是电力企业优质服务,提高营销业绩的重要内容之一。

3.3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积极推进电能利用率的提高

利用技术和经济手段,平衡高峰电力及低估电力需求,充分利用电能季节性特点,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根据电力需求的多样性,鼓励用户科学用电,积极研究多样性的电价机制,综合利用负荷率、节假日、蓄热(冷)、低估用电等方式的多种电价选择引导用户,不断提高电网均衡用电水平和电能的终端能源占有率。大力推广节能用电技术,提高社会电能终端用能效率,把需求侧管理的成效纳入综合资源规划,延缓或减少发电装机投资,提高资本资源的收益和利用率。

随着电力企业全面走向市场,它在电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犹如企业经营管理的晴雨表,营销业绩直接影响着电力企 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抓好营销,就是抢占市场。只有掌握 了市场,才能驾驭市场。要提高营销业绩,就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创新,提高 营销效能,即工作效率和能力。

3.4关于居民用电市场开拓的建议及对策。一是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刺激居民用电消费,如采取消费积分方式,对达到一定积分的客户赠送礼品,维护客户的忠诚度。二是加大用电知识宣传,倡导用电新观念。开展居民生活用电知识宣传,用传播科学知识的方法引导和促进电力消费。开展电能示范小区的建设,邀请客户代表参观示范家庭的用电情况,帮助客户了解和树立现代、时尚的生活观念,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三是积极开展市场分析,应对可替代能源的竞争。加大对可替代能源的研究和分析,抓住天然气管道还未大范围铺设的时机,积极抢占家庭炊事能源市场。大力宣传电热水器、蓄热电锅炉的优势,应对太阳能热水器、燃油燃气燃煤锅炉的推广。

(二)关于加强电费回收管理的建议及对策。一是加大电费回收考核力度,严格落实《电费回收考核办法》,确保电费回收。二是采用技术手段,确保电费回收,积极推广IC卡装置,对新增、新装用户、老户启用、交费不积极的用户推行预付费装置,避免用户发生欠费,从而降低电费回收风险。三是运用法律手段,利用法律的武器对恶意的欠费用户进行催收,确保电费回收。四是建立电费风险防范机制,确保电费按时回收。针对季节性排灌用电、临时性用电户,采取预收电费的办法防止用户欠费。五是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电费回收工作的困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确保电费回收工作顺利进行。

乡镇联村干部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篇6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区加强了对乡镇干部及联村干部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制定出台了乡镇干部驻村联户制度、“村民考乡官”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措施。很多乡镇实行了对联村干部的月末考核、季度考核;有的乡镇建立了联村工作督查组,定期对联村干部驻村工作进行明查暗访;有的在村级建立了“===”便民服务站,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大多数联村干部除配合乡镇中心工作和自己线上工作外,把主要精力放到所联系村工作中去,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地融入了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特别是在重点工程、重点实事、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联村干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我区乡镇联村干部队伍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乡镇联村干部的作风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联村干部整体力量薄弱。由于各乡镇行政村数量与干部配备的不平衡,致使联村干部在力量安排上形成较大的反差。据统计,全区各乡镇共有联村干部===人,其中一人联系=个村的===人,占总人数的==.=%;联系两个村的有===人,占==%;联系=至=个村的==人,占=.=%。由两个人共同联系一个村的有==人,占总人数的=.=%。不联村的乡镇干部===人,与联村干部的比例为=:=.=,其中党政班子成员==人,党政办工作人员==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人,会计核算中心==人,有关部门借用==人,其他为计生、土管、财政、企办等各线人员及开发区(园区)工作人员。

(二)联村干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现有的联村干部中,==岁到==岁的达==%,联村干部高龄化的问题较明显。在文化结构上,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专科学历的占==%,中专学历的占==%,高中及以下的占==%。联村干部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真正懂专业尤其是懂农业科技、经济管理的干部偏少,有其他专业特长的干部也很少。

(三)一些联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不深入,下村时间少。一部分联村干部把本应下村工作为主变成“坐班制”,平时多数时间待在乡镇机关,联村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村里有要求时也等村干部找上门来,很多时候是乡镇布置了工作任务,或是村里出了事,才到联系村去一下。即使下村了,也只是向村书记或村主任作个交代,很少接触群众。某乡镇一位村主任反映,联村干部新调整已有=个多月,而联系该村的干部只见到一次,连姓名都不知道,联村干部来的很少,来了也只和村书记一人接触。二是服务意识不强,为民办事不够。少数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作用仅仅停留在传传话、送送信、填填表上,充其量只是个“通信员”、“联络员”。少数村反映,联村干部“走在有权人家,吃在有钱人家,难得走进普通群众家”。有个村的村民为吃水问题向联村干部反映了几次,要求乡镇督促村两委抓好集资和管道修理工作,但每次都得不到解决。三是发展意识淡薄,促进农民增收不力。一些联村干部联村工作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对如何促进村民增收,如何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等很少考虑。在调研中,很多群众反映对科技干部、科技特派员非常欢迎,但现在的联村干部懂得农技知识的很少,即使群众有需求,也不会主动去做联系科技人员等穿针引线工作,使群众非常失望。如某农户由于技术问题,绿化苗木在移栽过程中不能成活,而联村干部看见了却无动于衷,以“该农户是外地来的”为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四是组织建设不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少数联村干部对村班子的要求往往停留在“能完成布置的任务、不出大事”上,而对书记主任不团结、党员不发展、后备干部不培养、村务财务不公开、村民代表不开会等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例如,区里、镇里强调了多次的财务公开问题,有的联村干部照样不予过问,在=月下旬的一次村务公开情况检查中,某村在====年==月公布的内容都还没有更换。五是综治*未尽责,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联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本应在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工作中起到“急先锋作用”和“缓冲作用”,使一些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是,由于联村干部主观上原因,要么信息掌握不灵、汇报不及时,要么回避矛盾、一推了之,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看,由于受机构改革、编制控制、园区开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主观因素是问题存在的主要方面:

一是部分乡镇对联村干部队伍管理有所放松。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以后,特别是在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大量的重点工程建设牵涉了乡镇很大的工作精力,有的乡镇因此削弱了联村干部的工作力量,放松了对联村工作的要求,甚至使驻村联户制度形同虚设。

二是对联村干部的工作要求不明确。乡镇对联村干部下村后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不

够明确,联村干部有哪些职权,该承担哪些职责没有设定,造成联村干部认为只要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就算做好了联村工作。一些乡镇就没有把村级组织建设、村务财务公开、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落实到联村干部工作职责中去。

三是对联村干部工作考核不到位。有的乡镇考核工作缺乏必要的“刚性”,往往定性多、定量少,以干部之间民主测评为依据,而不是以实绩论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测评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作用日益明显,测评结果的“群众公认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有的借口各村大小不同、工作基础不同、联村干部线上工作量不同,联村工作难考核为由,没有认真进行考核。对“村民考乡官”制度,个别乡镇也只是应付工作检查,组织几次书面考试或简单的现场考核走过场,起不到奖勤罚懒、促进工作的作用。

四是联村干部的流转机制不健全。由于联村干部大都是乡镇一般干部,异地交流较少,在同一乡镇工作长了,一些干部就滋长了惰性,不注重创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退;形成了惯性,工作方法固定僵化,习惯于按照老办法解决问题;产生了弹性,或碍于面子或亲疏有别,导致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干部队伍缺乏生机活力。

三、对策建议

在新形势下,联村干部要做好联村工作,必须按照省、市委提出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努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确保联村工作落到实处,着重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工作职责,解决“干什么”的问题。

联村干部从职责上来讲,就是要当好“六大员”,即当好农村实情的调查员,党委政府政策的宣传员,农村矛盾的调解员,为农民谋利益的办事员,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监督员和村级组织建设的督导员。概括起来,要求做到“引导、监督、协调、帮助”八个字。一是引导。及时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涉及“三农”的法律法规,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二是监督。监督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监督和规范村务、财务和党务公开等各项制度的执行;督促创业承诺项目和实事的确定、公开、组织实施,促进村干部依法办事、按章办事。三是协调。了解和掌握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和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情民意。协调好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增强村级班子的合力,摸清村里的不稳定因素,协调好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化解村级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四是帮助。帮助村两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培育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接受有关规划、土地、征地后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建房等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咨询,为村民提供服务。协助乡镇、村党组织选拔培养好村级后备干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明确工作制度,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要使联村干部真正与所驻村“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党委、政府的“民本”意图,必须建立健全驻村工作日制度、《民情日记》管理制度、联户帮扶制度等一系列相应的工作制度,从而改变以往存在的“联村不联户,联村不联心”的状况。

一要保证足够的驻村时间。在驻村时间上,除乡镇中心工作需要和线上重要工作安排外,其余工作日原则上都要驻村。应区别平原乡镇与山区乡镇,行政村多的乡镇和行政村少的乡镇,近郊乡镇和边远乡镇的实际,确定切合实际的驻村时间。对一人或多人联系一个行政村的,要每周不少于=天时间开展驻村工作;对一人联系多个行政村或线上工作任务比较重的,要统筹安排驻村时间,确保每月不少于=天的驻村时间。联村干部在规定时间驻村的同时,还要做到“五必到”:即村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重要会议必到,村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必到,乡镇安排重要工作必到,村举行重要活动必到,村干部要求解决重要问题必到,确保特殊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二要提高驻村工作的针对性。一是“坐诊”。实行驻村工作日现场办公,以村两委会为主体,协助村两委为村民解疑释难,宣传政策,接待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出诊”。村干部每周要基本保证走访农户的户数,每年要基本走遍联系村的所有农户。通过走访农户,广泛听取村民反映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三是“会诊”。用晚上等容易召集的时间,召开村两委会,共同商议,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要增强驻村工作的有效性。要通过建立帮扶联户制度和深化民情日记制度,力所能及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驻村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帮扶联户方面,一是要明确帮扶对象,把农村党员干部户、致富户和特困户作为走访的重点对象;二是要明确帮扶职责,把为群众服务的相关职责具体化,并建立联系户、重点户帮扶台帐,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深化民情日记方面,要加强督查和指导,真正体现一个“实”字,使其成为联村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帮百家富、聚百家心、办百家事”有效载体,确保民情日记制度不流于形式。

(三)强化考核监督,解决“如何坚持”的问题。

一是要建立联村干部监督制度。各乡镇、管理处都要建立有效的联村干部督查制度,设立联村干部监督考核记录,安排专人对联村干部下村情况进行督查。要推行联村干部佩证上岗和去向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在各村设立驻村工作指导员办公室,公开联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去向安排及联系电话、照片等,便于群众进行监督。

二是要建立联村

工作例会制度。以乡镇或管理处为单位,定期(每周或每月)召开汇报会,由联村干部汇报所联系村的各项工作及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执行情况,由乡镇领导进行点评,并根据汇报进行督查。

三是要完善联村工作考核制度。要制定出硬性的考核内容,以“村民考乡官”为重点,从村民代表、镇干部和镇领导三个层面加强对联村干部的考核。联村干部每年定期在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党员会上进行述职,由村民进行无记名投票评议。同时,乡镇对联村干部要从村级创业承诺、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级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捆绑式考核,以提高联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浅析乡镇客运站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7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乡镇卫生院,管理

消毒供应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与重视, 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工作在县域卫生医政工作中也是一项重要内容[1]。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乡镇卫生院持续提高医疗质量, 县卫生局组织医疗质量检查专家组, 对全县11所乡镇卫生院进行医疗护理质量检查、指导, 发现消毒供应室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现调查11所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室管理现状, 提出管理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县11所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室。

1.2 方法

对全县11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为期10d的医疗质量、安全服务专项检查。参照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和全国医疗卫生“三好一满意”活动的要求, 制订检查标准。

2 结果

2.1 消毒供应室组织制度建设

科室归属于门诊或病房管理, 无消毒供应室专职人员, 管理不严, 职责不明确, 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或陈旧, 无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质量管理流程图。仅4所中心卫生院有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

2.1.1 人员配备

人员岗位分配不合理, 无专职护理人员, 工作人员均为兼职人员, 由门诊或病房护士兼职的4所, 洗衣工或卫生员兼职的7所。

2.1.2 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低下

7所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由工人负责, 只有小学、初中文化, 完全没有护理知识理论基础。兼职护士也没有到县级以上医院进修、培训。消毒员无证上岗。

2.2 消毒供应室建筑布局不规范

乡镇卫生院在建设与布局方面与规范要求差距大, 建筑位置、面积不符合供应室管理要求。其中2所面积10m2~20m2, 9所面积7m2~15m2, 在同一房间内完成清洗、包装、灭菌全过程, 无法划分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等工作区域, 物品洁污交叉、逆流, 无法执行规范的操作流程。10所医院供应室毗邻洗衣房或与洗衣房共用。各区功能标志只有1所标有清洁区和污染区, 但也不符合要求, 其余10所无标志。

2.3 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管理

(1) 设施。4所卫生院采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柜, 7所卫生院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锅, 器械的清洗设备只有1个水池, 1把刷子, 均无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枪、器械刷、酶清洗液、器械油。 (2) 器械清洗。无专人负责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 污染的医疗器械均由使用科室的工作人员在未佩戴任何防护用品的情况下手工清洗, 污染器械未经过多酶浸泡、除锈、高温消毒等处理流程, 手术室的刷手间、产房、换药室等部门的洗手池即为器械清洗池, 洁污不分。共查33个灭菌包, 包装不规范、松散, 包布不清洁、有明显污渍、发黑、陈旧、破烂, 2所卫生院的灭菌包是一层包布, 包内器械肉眼观不够光洁明亮, 有污渍、锈迹、关节不灵活, 仍使用液状石蜡作润滑剂。 (3) 灭菌器械管理。1所卫生院消毒供应室用一个门已坏的旧柜子作为灭菌物品存放柜, 其余10所无灭菌物品存放柜, 灭菌包放于桌面;卫生院临床科室4所有灭菌物品存放柜, 7所手术室、产房、换药室等重点部门无菌物品无专柜存放, 普遍存在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4所卫生院对使用频率高的缝针、刀片、剪刀等器械, 采用戊二醛浸泡法灭菌, 戊二醛未能全部浸没器械, 随泡随用, 且未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器械的戊二醛, 1所卫生院用新洁尔灭浸泡器械。11所卫生院的无菌纱布、棉球仍采用储槽包装, 使用期限超过24h。

2.4 手卫生依从性

11所卫生院消毒供应室均未建立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无专用洗手和手消毒设施, 抽查护士、工人33人, 均未掌握六步洗手法。

2.5 环境卫生消毒

空气消毒:4所中心卫生院采用悬吊式紫外线照射消毒, 消毒时间有登记, 无反光罩配置。7所卫生院未消毒。物体表面、地面消毒:2所卫生院采用消佳净进行物体表面、地面消毒, 但配制浓度不准确, 9所卫生院未消毒。

2.6 医院感染监测

11所卫生院对灭菌器的物理监测、生物监测均未开展, 无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资料。灭菌物品的化学监测:11所卫生院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2所卫生院消毒包内放化学指示卡。

3 管理对策

3.1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学习, 提高认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 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甚至病人的生命安危[2,3]。因此, 卫生院必须高度重视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 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配备专职人员和必要的基础设施、设备, 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管理规范》的学习, 熟练掌握规范标准, 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强供应室的各个环节质量监控管理, 派护理专职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培训班学习, 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水平, 保障供应室工作有序进行。消毒员应持证上岗, 掌握正确的消毒灭菌方法, 保证灭菌质量和效果。

3.2 建立健全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体系、规章制度

制定符合本院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 质量考核标准, 做到有章可循、职责分明。根据医院规模和工作量合理配备人力, 设专职护士长负责, 定期对供应室工作进行质量考评,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真正起到监督、检查、指导作用, 使消毒供应室管理逐渐规范化、科学化。

3.3 规范环境管理

供应室的环境可直接影响管理质量。消毒供应室应建筑布局合理, 设施、设备完善, 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周围环境清洁, 无污染源, 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 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分区明确, 划分符合要求, 各区之间有实际屏障, 有洁、污物品传递通道。

3.4 器械及设施管理

提高消毒灭菌质量, 可直接降低医院感染。护理人员应掌握重复使用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 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 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置于密闭容器中, 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回收处理[4], 耐高温的手术器械首选高压灭菌, 取消戊二醛浸泡, 保证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配置基本消毒灭菌设备设施, 如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回收器具、分类台、高压水枪、压力气枪、超声清洗机、干燥设备、清洗用品、灭菌物品存放柜等。

3.5 增强职业风险安全防护意识

增强工作人员对职业暴露危险的认识, 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圆帽、口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 去污区应配备洗眼装置。污染物品由污到洁, 不交叉、不逆流, 物品有洁污通道, 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锐利器械操作技术, 不直接用手对尖锐物进行清点、清洗, 减少刺伤皮肤的机会。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配备专业洗手池, 安装感应式或脚踏式水龙头, 并在洗手池上方张贴标准的洗手步骤宣传画, 达到熟练掌握手卫生指证和六步洗手法。每日工作结束对物体表面、地面消毒进行清洁消毒, 紫外线消毒空气, 医疗废物分类放置。

3.6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严格执行规范要求, 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监测, 正确掌握监测方法, 压力蒸汽灭菌 (含快速压力蒸汽灭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物理每批次、化学每包内外、生物每周1次进行监测, 有监测记录。配备相应的实验室设备, 才能保证各项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 杜绝不良的安全隐患。

3.7 集中管理, 资源共享

建议在县或市辖区内建立一个规范化管理的消毒供应中心, 把辖区内医院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集中管理, 既可以减少成本投入, 资源共享, 又能达到有效管理, 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降低职业风险, 达到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何晓琳, 任春燕, 曾建军.乡镇卫生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监控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8) :2818.

[2]许章英.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2) :148

浅析乡镇客运站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8

关键词:现代企业;合同管理;法律制度;审查监督

合同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现代企业经济往来中各方主体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去履行其权利义务的,合同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把好合同管理关,是现化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就如何推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不断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遵循法制制度的保障,进行浅要分析。

1.合同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

A.合同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合同管理是指对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导、监督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不仅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手段或程序,还包括调查、谈判、起草、签订、履行、监督等环节,使合同依法订立并全面履行,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

B.合同管理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企业权益

加强合同管理制度,对企业而言,可以促使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求得生存与发展;对社会而言,它可以通过规范企业的组织行为,实现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从对外开放的角度讲,它也是在企业管理制度方面实现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重要体现。因此通过依法实施合同管理,可以充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2.我国企业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合同管理的发展也经历了从起初过于简单、粗糙不规范,发展至今逐步细致规范趋于完善,但企业在合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合同管理中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足、法律制度建设滞后

不少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与管理方式以及法律管理制度都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色彩,对合同管理重视不够,经常是辛辛苦苦赢得的利润,却由于合同上的漏洞而交了学费。相比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现在企业的合同管理完善很多,但至今在合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不少人对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两对关系缺乏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与合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市场的运作需要合同。另一方面,合同的成立必须以市场为前提。若不了解二者的依存关系,只顾到市场承揽任务,却不去签订合同或草率签订,遇上纠纷就会因缺乏依据或者依据不足而吃亏。

合同与合同管理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往往合同生效这一阶段倍受重视,但合同履行阶段容易被忽视。一旦合同签订了就束之高阁忘记履约或大打折扣。因此,合同管理的问题多数产生在中后期履行阶段。

合同法律和合同法律意识滞后。我国从1999年3月才制定了统一的合同法,可以说从改革开放到市场经济进程中,企业所处的合同法律环境是不完善的。企业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较为滞后,不懂得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订立签署合同随意性强,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

企业缺乏一套严谨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未能体现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要求。很多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出现诸如合同原件丢失,在签订合同时对方资质未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合法权益被损害便无法主张自己权利的案例。到目前为止企业的合同管理虽说基本上达到了有章可循,但有章不循的现象还不时出现。

B.合同文本不规范、条款过于简单、模糊以及文字不严谨

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一些合同的条款过于简单,合同条款约定的意思不明确或不严谨,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比如最漏掉违约责任条款等。有些合同只讲好话,不讲丑话,不懂得签合同应当“先小人后君子”的诀窍。

C.合同的主体资格问题

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根据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法人的分支机构需由法人的授权委托书才可以享有对外签订合同的资格,同时作为法人职能内部科室是无权对外签订合同的。现实中一些公司的分部、销售科等职能科室甚至销售员工经常代表法人对外签订合同。既无法人授权委托书,又无身份证明,一旦发生纠纷责任很难明确。

D.主从合同关系不明确和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

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合同法》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目前公司与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

E.合同的生效与履行问题

合同的生效不同于合同成立,一般情况下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生效,但是合同上面仅有签字或盖章,而有的到底是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人签字盖章不是很清楚;还有些合同未明确履行期限;另外,在履约过程中发生合同内容或主体变更时,不少负责履约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及时变更的意识;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一方主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可惜这几点往往被忽视,从而埋下安全了隐患。

3.加强企业合同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为了更好的防范合同管理风险,结合上述合同管理方面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A.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建立怎样的合同管理体系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笔者通过实践调查并结合有关的理论知识,认为在合同管理上实行“统一管理、归口审查、分级审批、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管理模式。

统一管理,就是由集团公司制订统一的合同管理制度,确定统一的合同管理部门;归口审查,即对合同内容,由集团及二级单位两级合同主管部门归口审查,有关专业管理部门联合会审;分级审批,即按合同的性质和标的额大小划分集团和二级单位的合同签订、审查审批权限。各负其责,即对合同项目承办单位对合同订立、履行全面负责。确定了管理体系,还要明确各级机构及同级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它是保障建立管理体系目的的具体落实,只有各主管机构、部门各司其责、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才能把合同管理工作做好。

B.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和其他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法律关系,大多是通过各种合同来体现的。因此建立健全各项合同管理制度非常重要。比如合同归口、合同授权委托、合同审查、合同公正制度、合同专用章、合同归档等制度。这些都是合同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只有健全这些制度,才能对合同法及有关合同法规、规章在企业经营中贯彻执行情况、签订、履行合同情况、对合同纠纷的解决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有效地监督检查,而合同审查制度又是其重中之重。合同的专业性、法律性很强,特别是一些重大合同,能否正确地签订对企业关系极大,因此,必须经过审慎、严密地审查才能保证所签合同的可行性和合法性,才能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C.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制度

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后,在实施过程中,尚需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制度是必要的。根据监督检查工作的性质,该项工作应由企业主要领导负责,企业法律机构作具体工作,检查期限分为定期和不定期,其工作内容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对合同法及有关合同法规、规章在企业中贯彻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合同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不断修改、完善各项合同管理制度;对签订、履行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合同履约中的问题,制订对策,通过整改使合同顺利履约;对合同纠纷的解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采用妥当方式处理纠纷,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减少经济损失。

E.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

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利用网络、外聘专家讲课、选送深造等渠道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业务、法律事务、《合同法》和公司有关合同管理办法、规定的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施合同管理。而成功的企业合同管理,是把合同的权利义务按职能分工分解到各部门,由各部门去履行属于自己职能范围的权利义务。只有这样、合同管理才能真正到位,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徐兰英,李向民.企业如何加强合同管理规避和防范交易风险

[2]陈 通,任明,宫立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辨识及评价研究

浅析乡镇客运站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9

摘要:针对乡镇企业在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的事实。本论文从乡镇企业工业污染的现状分析入手,详细讨论了乡镇企业在发展中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乡镇企业污染严重的原因,给出了乡镇企业发展中进行污染控制及管理的对策,这对于加快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镇企业;污染现状;控制对策;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增长主要动力之一,同时乡镇企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丰富物质供给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乡镇企业发展几乎无一例外,伴随当地资源与环境的超量和无偿“开采”,哪里乡镇企业发展,哪里生态环境就迅速恶化,这几乎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标志性特征。因此,加强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大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需及时研究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环境问题及对策,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乡镇企业工业污染现状

2.1废水污染

乡镇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大,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调查资料表明,大部分地区在乡镇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污染物排放量也以较快速度增加,有的甚至以产值或产量增长相同的速度增加。从全国废水排放趋势来看,每5年增加1倍,到2000年已占全国废水排放量的50%左右。以西洞庭管理区为例,目前,西洞庭管理区乡镇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60万吨/年,占全区废水排放量的55%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西洞庭管理区的50多家乡镇企业中造纸厂、食品制造厂和农副食品加工厂就占10多家,这些行业产生的废水量是惊人的。并且食品制造厂和农副食品加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有机污染物较多,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恶臭等等,对环境的危害十分大。

2.2大气污染

乡镇企业大气污染问题突出,据近几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乡镇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占同类指标的比重较大,这是由于乡镇企业消除烟尘率、工艺废气净化处理率较低,以及大量工业废气的无组织排放所致。譬如西洞庭目前有砖瓦厂5 1

家,硫璃瓦厂3家,包装厂3家,造纸厂3家,这些企业都是用煤大户。砖瓦厂、琉璃瓦厂的无组织排放,包装厂、造纸厂的废气净化处理率低等,这都是导致乡村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从管理区食品工业园的建成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区的废气排放量将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可见,乡镇企业在广大乡镇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3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主要是由乡镇企业中的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及生产企业引起的,目前好多地方的噪音都超过了55标准分贝,有相当一部分乡镇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这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乡镇企业中一些纺织企业,机械加工企业,还有一些工厂锅炉房的引风排风机都容易引发噪音污染。

西洞庭管理区为了优先发展经济,尽管对这些排污严重的企业实施了管制,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在纳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区管委会对其发展基本上采取默许和保护的态度。实际上,各地的政府在乡镇企业的发展所造成的污染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体中都是采取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这也是导致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

3乡镇企业污染原因分析

3.1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对环保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总希望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利用逃避污染治理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在市场的海洋中,主要是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引导企业认“利”不认“理”。忽视科学发展观,将发展等同于单纯的经济增长,另外,部分乡镇领导干部环保意识不强,乡镇政府迫于发展经济的压力和农村群众急于脱贫不能致富的心态,当环境保护和乡镇眼前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乡镇领导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现时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不完善时期,对企业的不当诱惑,已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乡镇企业造成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3.2乡镇企业自身的缺陷

小型企业多、大中型企业少。例如,西洞庭管理区乡镇企业50多家,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规模企业不过16家,除了这些企业中比较大型的企业能够建立完善的排污监督及管理制度,大多数的中小型乡镇企业都无法实施系统的排污管理体制。一方面,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小型企业难以自觉地建立起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自我约束机制;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大部分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粗放经营,产品附加

值低,能耗高,规模效益不明显,资金不足,行为短期化特征突出,因此,乡镇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肆意排放污染物、开采环境自然资源,必然造成污染失控和超标现象,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另一方面,不合理的乡镇企业布局。乡镇工业布局分散,“乡乡办厂、村村冒烟”是人们对乡镇企业分散的一般描述,这使得污染源过于分散,导致了污染扩散的广泛性,增大了污染的治理面。分散于乡村的小企业受经济实力所限,多分布于小河、小溪、小湖或水塘旁边,取水、排水往往为同一水源,形成污染循环。污染源的过于分散,还会影响到生态环境投资效益,增加了控制污染的难度。据2007年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西洞庭管理区51家企业就分布于全区10个分场,26个行政村,甚至有的分场出现了一村一个乡镇企业的情况,由于点源比较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所以导致污染治理力度大。

3.3环保机制不完善

环保投入不足,历史欠帐多,污染成本内部化,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机制发展慢。此外,环境管理的体制不健全,污管能力弱,环境科技相对落后等。同时,环境执法不力的根子在地方保护主义和人情观念。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新建项目把关不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等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使得重污染项目蒙混过关;先上车,后补票现象不少;二是对老污染的督查打击不力,超标准排污现象比较普遍,“15小”、“新六小”企业屡禁不止;三是环保行政处罚倚轻避重随意性大;四是处罚环境违者法行为的手段不硬;五是乡镇环保系统机构、设备不够健全,有心无力状况居多。

4乡镇企业发展污染控制对策

4.1 建立和完善环保目标责任制

为增强部门落实环保分工负责的意识,应建立责任目标,考核,表彰惩处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乡镇企业环境保护目标应列入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特别是区、镇(办事处)两级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并作为考核其政绩的必要内容,同时目标责任制还应扩大到对主管领导和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新建项目要结合实际,从长远利益考虑,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生态破坏,不得从事国家产业政策禁止的生产项目,防止污染向这些地区转移。

4.2调整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

目前,乡镇企业污染源中小造纸、小化工、小印染、小冶炼、小电镀、土焦、土硫磺等造成污染十分严重,这些企业产值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排放污染物的主要来

源。控制住这些企业污染的发展,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乡镇企业的污染。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鼓励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抑制重污染的行业和产品的发展。这要作为有效控制乡镇工业污染、提高其经济效益、保障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4.3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

4.3.1对污染源实施严格治理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颁布后,关闭了一批“十五小”企业,要加强对“十五小”企业的监管,定期进行跟踪检查,有效遏制了“十五小”企业的死灰复燃;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新五小”、“新六小”企业的监管,定期抽查其排污状况,重点从源头进行整治。

4.3.2加强乡镇企业的环境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乡镇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制度

乡镇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岗位责任制,乡镇一级政府的机构应有相应的环保办事机构和办事人员,同时还要制定监督管理工作制度,依法强化监督。对乡镇企业执行“积极引导、支持发展、治理整顿、控制污染”的方针。

4.3.3加大环保监察力度

从目前对乡镇企业排污治理和管理的现状来看,很大一部分问题是处在环保监察层面上的,环保监察人员执法不严,讲究人情等等,这些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在今后的环境整治管理中,要重点加强对乡镇企业排污现状的监察力度,加大惩治措施力度,采用高压态势促使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乡镇企业重视排污的治理,加大排污的治理,从而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4.4不可再生资源的慎重利用为前提,推广使用优质新型能源

调整城镇能源结构,力求使所需能源及其它资源的输入最小化,减少废物排放,并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研究和开发清洁能源,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将目前以原煤为主的污染型能源结构逐步转变为以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结构,同时加强高新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和应用,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减少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煤/万元)。对于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要特别慎取慎用,多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优质可再生能源,重点解决居民生活用能,其中沼气技术在我国农村得到较好应用。今后的小城镇建设中太阳能热利用、风力发电、沼气等成熟技术需要不断规模化推广,以解决我国小城镇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偏少,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

5结语

目前,农村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提高经济效益已使很多城市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因此,需要对目前农村民营企业发展中已经存在和潜在的环境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分析研究城市和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尽量避免产生重复错误。针对各地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特点,一方面要在政策上予以引导和扶植;另一方面应制定严格、细化、操作性强的环保管理条例和相关措施,如对作坊式生产要统一规划和管理,对没有污染治理设施的企业要求配套治理设施,而对有些企业虽建有污染治理设施但在治污运行中偷工减料的做法予以严厉的处罚等。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作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考核的重要部分。只有对环境污染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责任感,并在执法中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农村在富裕起来的同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最终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谢向英.论政府在乡镇企业治理污染中的作用[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历史选择题 255题下一篇:精准化营销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