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 真题

2025-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 真题(精选7篇)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 真题 篇1

一、简答

1、内审不符合项完成了30/35,审核员给开了不符合,是否正确?你怎么审核?

[参考]不正确。应作如下审核:

(1)询问相关人员或查阅相关资料(不符合项整改计划或验证记录),了解内审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分析对不符合的原因确定是否充分,所实施的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2)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与相关影响相适宜,如对业务的风险影响,风险控制策略和时间点目标要求,与组织的资源能力相适应。

(3)评估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带来的风险,如果该风险可接受,则采取纠正措施,反之可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即可。

综上,如果所有纠正措施符合风险要求,与相关影响相适宜,则纠正措施适宜。

2、在人力资源部查看网管培训记录,负责人说证书在本人手里,培训是外包的,成绩从那里要,要来后一看都合格,就结束了审核,对吗?

[参考]不对。

应按照标准GB/T 22080-2008条款5.2.2 培训、意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行如下审核:(1)询问相关人员,了解是否有网管岗位说明书或相关职责、角色的文件?(2)查阅网管职责相关文件,文件中如何规定网管的岗位要求,这些要求基于教育、培训、经验、技术和应用能力方面的评价要求,以及相关的培训规程及评价方法;

(3)查阅网管培训记录,是否符合岗位能力要求和培训规程的规定要求?(4)了解相关部门和人员对网管培训后的工作能力确认和培训效果的评价,是否保持记录?

(5)如果岗位能力经评价不能满足要求时,组织是否按规定要求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证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

二、案例分析

1、查某公司设备资产,负责人说台式机放在办公室,办公室做了来自环境的威胁的预防;笔记本经常带入带出,有时在家工作,领导同意了,在家也没什么不安全的。A 9.2.5 组织场所外的设备安全

应对组织场所的设备采取安全措施,要考虑工作在组织场所以外的不同风险

2、某公司操作系统升级都直接设置为系统自动升级,没出过什么事,因为买的都是正版。A 12.5.2 操作系统变更后应用的技术评审

当操作系统发生变更时,应对业务的关键应用进行评审和测试,以确保对组织的运行和安全没有负面影响。

3、创新公司委托专业互联网运营商提供网络运营,供应商为了提升服务级别,采用了新技术,也通知了创新公司,但创新认为新技术肯定更好,就没采取任何措施,后来因为软件不兼容造成断网了。

A 10.2.3 第三方服务的变更管理 应管理服务提供的变更,包括保持和改进现有的信息安全策略、规程和控制措施,并考虑到业务系统和涉及过程的关键程度及风险的评估。

4、查某公司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时,有好几份处理报告的原因都是感染计算机病毒,负责人说我们严格的杀毒软件下载应用规程,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效,估计其它方法更没用了。8.2纠正措施

5、查看 web服务器日志发现,最近几次经常重启,负责人说刚买来还好用,最近总死机,都联系不上供应商负责人了。

A 10.2.1 应确保第三方实施、运行和保持包含在第三方服务交付服务交付协议中的安全控制措施、服务定义和交付水准。

单选纠错(选择一个最佳可行的答案)

1、一个组织或安全域内所有信息处理设施与已设精确时钟源同步是为了:便于探测未经授权的信息处理活动的发生。A.10.10

2、网络路由控制应遵从:确保计算机连接和信息流不违反业务应用的访问控制策略。A.11.4.7

3、针对信息系统的软件包,应尽量劝阻对软件包实施变更,以规避变更的风险。A.12.5.3

4、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采取:自主定级、自主保护的原则。

5、对于用户访问信息系统使用的口令,如果使用生物识别技术,可替代口令。A.11.3.1

6、信息安全灾备管理中,“恢复点目标”指:灾难发生后,系统和数据必须恢复到的时间点要求。

7、关于IT系统审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组织经评估认为IT系统审计风险不可接受时,可以删减。A.15.3

8、依据GB/T 22080,组织与员工的保密性协议的内容应:反映组织信息保护需要的保密性或不泄露协议要求。A.6.1.5

9、为了防止对应用系统中信息的未授权访问,正确的做法是:按照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访问应用系统功能和隔离敏感系统。A.11.1.1 A.11.6.2

10、对于所有拟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在实施前应先通过(风险分析)过程进行评审。

11、不属于WEB服务器的安全措施是(保证注册帐户的时效性)。

12、文件初审是评价受审核方ISMS文件的描述与审核准则的(符合性)。

13、国家对于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施:许可制度。

14、针对获证组织扩大范围的审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一种特殊审核,可以和监督审核一起进行。

1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初次认证审核时,第一阶段审核应:对受审核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核和符合性评价。

16、文件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是一个必须的要素,文件有助于:确保可追溯性。

17、对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类型、频次、处理成本的统计分析属于事件管理。

18、哪一种安全技术是鉴别用户身份的最好方法:生物测量技术。

19、最佳的提供本地服务器上的处理工资数据的访问控制是:使用软件来约束授权用户的访问。20、当计划对组织的远程办公系统进行加密时,应该首先回答下面哪一个问题:系统和数据具有什么样的敏感程度。

简述题

1、审核员在某公司审核时,发现该公司从保安公司聘用的保安的门卡可通行公司所有的门禁。公司主管信息安全的负责人解释说,因保安负责公司的物理区域安全,他们夜里以及节假日要值班和巡查所有区域,所以只能给保安全权限门卡。审核员对此解释表示认同。如果你是审核员,你将如何做?

答:应根据标准GB/T 22080-2008条款A.11.1.1审核以下内容:(1)是否有形成文件的访问控制策略,并且包含针对公司每一部分物理区域的访问控制策略的内容?

(2)访问控制策略是否基于业务和访问的安全要素进行过评审?(3)核实保安角色是否在访问控制策略中有明确规定?

(4)核实访问控制策略的制定是否与各物理区域风险评价的结果一致?(5)核实发生过的信息安全事件,是否与物理区域非授权进入有关?(6)核实如何对保安进行背景调查,是否明确了其安全角色和职责?

2、请阐述对GB/T 22080中A.13.2.2的审核思路。答:(1)询问相关责任人,查阅文件3-5份,了解如何规定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总结的机制?该机制中是否明确定义了信息安全事件的类型?该机制是否规定了量化和监视信息安全事件类型、数量和代价的方法和要求,并包括成功的和未遂事件?

(2)查阅监视或记录3-15条,查阅总结报告文件3-5份,了解是否针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测量,是否就类型、数量和代价进行了量化的总结,并包括成功的和未遂事件。(3)查阅文件和记录以及访问相关责任人,核实根据监视和量化总结的结果采取后续措施有效防止同类事件的再发生。

案例分析题

1、不符合标准GB/T 22080-2008条款 A.11.4.6 网络连接控制“对于共享的网络,特别是越过组织边界的网络,用户的联网能力应按照访问控制策略和业务应用要求加以限制(见A.11.1)。”的要求。

不符合事实:某知名网站总部陈列室中5台演示用的电脑可以连接外网和内网。

2、不符合标准GB/T 22080-2008条款 A9.1.2 物理入口控制“安全区域应由适合的入口控制所保护,以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才允许访问。”的要求。

不符合事实:现场发现未经授权的人员张X进出机器和网络操作机房,却没有任何登记记录,而程序文件(GX28)规定除授权工作人员可凭磁卡进出外,其余人员进出均须办理准入和登记手续。

3、不符合标准GB/T 22080-2008条款4.2.1 d)识别风险“3)识别可能被威胁利用的脆弱性;”的要求。

不符合事实:现场管理人员认为下载的软件都是从知名网站上下载的,不会有问题。

4、不符合标准GB/T 22080-2008条款8.2 纠正措施“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与ISMS要求不符合的原因,以防止再发生。”的要求。

不符合事实:XX银行在2008年一季度发生了10起网银客户资金损失事故,4-5月又发生7起类似事故。

5、不符合标准GB/T 22080-2008条款A.11.6.1信息访问控制“用户和支持人员对信息和应用系统功能的访问应依照已确定的访问控制策略加以限制”的要求。不符合事实:开发人员可以修改测试问题记录。

6、不符合标准GB/T 22080-2008条款A.7.1.3资产的可接受使用“与信息处理设施有关的信息和资产可接受使用规则应被确定、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的要求。

不符合事实:非常敏感的系统设计文件,公司要求开发人员只可读,不可以修改,且不可以在公司其他部门传阅,但未对开发人员是否可以打印进行规定。

7、不符合标准GB/T 22080-2008条款A.11.3.3清空桌面和屏幕策略“应采取清空桌面上文件、可移动存储介质的策略和清空信息处理设施屏幕的策略”的要求。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 真题 篇2

现阶段,军队官兵医疗保障需求不断增长,卫生事业经费供给总体不足,供需矛盾突出[1]。总部下拨的标准经费与军队人员医疗服务实际消耗的医疗费用存在较大缺口[2]。为了加强军队人员医疗费用经济审核,控制医疗总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实现军队人员就医与地方医保就医待遇一致,自2011年5月起,军区正式推广应用了军队人员医疗费用审核管理信息系统。

1 系统工作流程介绍

整个军队人员医疗费用审核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院数据维护系统和费用审核管理系统2个部分。医院数据维护系统部署在医院局域网内,由医院指定的相关用户使用,实现了军队人员医疗病历费用审核中所涉及的医院药品与军标、医院耗材与军标、病种药品映射、病种耗材映射、病种检查映射、病种化验映射的对照关系维护。系统每天会将维护变化内容生成文件,通过军综网闸增量上传到军区。军区总部通过设置的费用审核管理服务器进行医疗费用审核,并将审核后的结果通过综合管理服务器反馈给上报单位。各医疗单位通过访问军队医院综合信息网接收反馈信息,进行医院自审处理及相关统计查询。整个军队人员医疗费用审核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2 系统的优势特点及效能

2.1 有利于提高为部队伤病员服务的质量

医院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翔实的数据,亟待开发利用[3]。军队人员医疗费用审核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通过采集医院数据,将军队人员的诊疗信息与地方医保的诊疗信息相对比,根据部队驻地的经济状况和医疗保障水平来掌控军队人员的医疗费用支出。实行“同病同治”的标准,保证军队人员的医疗费用与地方医保的医疗费用之间的差距上下不超过20%,保证军队伤患者能与地方伤患者享受一致服务,避免“推诿”和“惜用”现象。

2.2 有利于发挥卫生经费的保障效能

近年来,随着国家、军队对医疗保障的关注,军队卫生事业费不断增长,尤其是2007年全军实施新的军队卫生事业费用标准,大大提高了全军官兵的卫生标准经费[4]。军队人员到医院就诊,大部分都是免费的,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更多的要求是医疗服务的质量,这就容易出现追求使用高档药物和过度检查的现象,脱离实际保障需求。如果医院不加强对军队人员医疗费用的管理,势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目前,军队医院的有偿服务收益补贴部队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5],使得医院对外医疗的收入大量补贴到军队人员的非合理医疗开支上,这不仅影响到医院自身的发展,还打击了医务人员为部队服务的积极性。

军队人员医疗费用审核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对收治的军队伤患者进行合理、准确、规范地经济审核,提倡和推行合理用药和合理诊疗。系统采集的数据每天都以日报的形式上传,军区审核后的结果能够及时地反馈。我们依据这些反馈数据进行自审处理及相关统计查询,从而加强卫生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和跟踪问效,使之发挥最大的保障效能。

2.3 方法科学规范,数据真实可信

军队人员医疗费用审核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军区牵头,联合地方知名的上市公司共同设计研发的。开发团队调研了不同地区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整合了各单位已取得的成果,编写成统一的系统。系统的流程设计切合实际,方法科学规范,上报的数据真实,审核的结论可信。更重要的是系统能获得符合统计学分析要求的医学科研数据,并且能够实现信息的自动上报,这样大大减少了统计上报部门的工作量。

2.4 信息安全体系完整,杜绝了泄密问题

军队人员医疗费用审核管理信息系统部署在医院局域网内,数据信息的传递都要通过军综网闸来进行。在安全隔离的前提下,网闸可以提供可控的数据交换,它既能实现网络间的安全隔离,又能实现数据的实时交换[6]。军队医院综合信息网是总后卫生部近几年来在我国医学科学和医院管理领域计算机开发应用的基础上,面向军队大、中型医院,应用高、精、尖计算机技术,以患者管理为中心,包括药品管理、设备管理、辅诊管理、成本核算、后勤物资管理、人才管理等全方位的医院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军队医院综合信息网与互联网之间实行的是物理隔离。军队医院综合信息网作为国防建设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其安全保密性是不容置疑的。军队人员医疗费用审核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平台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具有稳定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时效性等特点,以军综网为路径进行数据交换,有效地杜绝了泄密事件的发生。

3 结语

军队人员医疗费用审核管理信息系统在我院推广应用近1 a来,为我院规范军队人员诊疗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建立了有效的约束机制,调动了医务人员为部队服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强化了军队医院“姓军为兵”的服务宗旨。军队伤患者在我院就医诊治实施了全部优先,融洽了军队伤患者与医院的医患关系,有效提高了我院医疗服务保障的能力。

在军队医院面向社会开放的大环境下,更应切实提高为部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7]。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军队医院“姓军为兵”的服务宗旨,把保障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保障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当作医院最本职的工作[8]。

摘要:介绍了军队人员医疗费用审核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归纳了系统的优势特点及其发挥的保障效能,总结了系统推广应用的现实意义。军队人员医疗费用审核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为规范军队人员诊疗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建立了有效的约束机制,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强化了军队医院“姓军为兵”的服务宗旨,有效提高了军队医疗机构的服务保障能力。

关键词:军队人员医疗费用,费用审核,合理用药,合理诊疗,映射对照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在全军卫生经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军卫生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3):1-3.

[2]谢峻,赵育新,曾艳彩,等.军队人员医疗费用管理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10):671-672.

[3]张素炎,王志强,曹挚,等.加强区域医疗信息化向部队拓展医疗服务[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50-51.

[4]范炬炜.我军大幅度提高医疗经费标准[N].解放军报,2007-08-30(1).

[5]杨国士,马玉琴,刘源,等.军队卫生经费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2):1132-1133.

[6]植仲芬.浅谈网闸——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8):121-123.

[7]秦银河.总后勤部秦银河副部长在全军医院为部队服务工作会议上讲话[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6):1-5.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 真题 篇3

培训考试试题

-----四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

姓名:工号:职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8分)

1.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和其他文件等。

2.为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应坚持审核的、和三个原则。

3.审核发现可为或,它应包括三个要素,即:、、。

4.审核包括和两个方面,在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5.按审核方分有、、和三种。

6.外部审核根据进行,内部审核由授权;管理体系审核有正式的程序和做法;审核工作必须由的人员进行。

7.审核文件包括:、、、、、。

8.审核的基本方法为,审核方式:、、、。

9.审核过程的控制包括、、。

10.不合格项的两类性质:和。

二.问答题。

1.管理体系的审核准则包括哪些?(8分)

2.管理体系审核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8分)

3.审核可分为有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其三种审核方法的区别在哪里?(8分)

4.审核组长的职责有哪些?(7分)

5.如何编制审核计划?(8分)

6.如何编制审核查检表?(8分)

7.不合格项事实该如何描述?(8分)

信息发布审核管理制度 篇4

为进一步提高部门信息发布的质量与效率,加强安全管理,使信息发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更好的为部门日常工作服务,严防信息安全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一、信息发布工作要严格审核和管理,确保发布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符合国家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

二、部门信息发布种类需遵循以下审核制度:(1)日常新闻信息(对内发布)

各部门编写信息原稿→部门领导人初审→企宣部编辑审校→企宣部主管复审→董事长助理决审→信息中心签发

(2)重大活动、会议信息(对外发布)

企宣部编辑撰写→企宣部主管审校→董事长助理初审→外聘专家组复审→总经理决审→董事长签发

三、负责发布的人员对所收到的经过审核后的信息在确认审核意见后,应及时进行发布,以确保发布信息的及时和准确。信息发布后,发布人应对信息原档进行即时保存,并完成对信息内容的检查和校对,确定无误。同时完成发布人、发布时间等信息登记。

四、坚持“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所有信息必须经审核负责人签字同意由专职人员负责发布。

五、本制度由企宣部负责解释。

六、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 真题 篇5

1、审核概况

按审核计划,审核组 人于 年 月 日开始进行了为期 天的现场审核。

整个审核过程是在认真、求实、坦诚的气氛中进行的。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审核活动能按计划圆满完成。

在 天的审核中,审核组检查了与公司管理体系有关的各个部门,包括:总经理、技术部、生产部、品质部、市场部、采购部、办公室、财务部等,对ISO45001的要求作了抽查证实。

通过检查,审核组发现:公司的管理体系在文件规定和实际运行方面已按照ISO45001:2018标准的要求建立,但各部门对ISO45001:2018标准、程序文件的熟悉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对PDCA各个方面的连贯和一致性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在审核中发现了 个一般不符合项,填写了 张不符合项报告单,分别涉及到ISO45001:2018的 等过程。不符合报告已得到了责任部门的确认,并下发至相关部门,后续由审核员进一步跟踪验证。

需要指出的是,审核是抽样进行的,可能有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未被发现。在一些部门发现不符合,并不意味着这些部门工作做得不好,没发现或发现很少不符合,也不表示这些部门工作不存在问题。对没审核到的,各部门按标准和规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自查。在采取改进措施时,要做到举一反三,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应从整体着手,系统地改进和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使之更趋完善和协调。

7、审核结论

审核组认为:

(1)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符合ISO45001:2018标准的要求。(2)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具体表现在: 1)过程认识充分。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是适宜的,员工的参与协商也是得到保护的。3)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4)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得到全面落实。5)文件化信息体系得到有效的实施。6)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充分。

7)生产、服务过程的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事故数量及影响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8)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能自觉地遵守与本岗位有关的程序和作业文件的规定。9)员工及相关方意度基本达到公司的要求。

10)建立了自我发现和改进管理体系运行问题的机制,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8、本审核报告分发范围(1)总经理(2)受审核部门(3)审核组成员

附件:1)不符合报告(略)。

审核组长: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 真题 篇6

确了审核拟覆盖的对象。GB/T19011-2003《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标准术语3.13“注”就审核范围的内涵提供了进一步的注释说明,给出了描述审核范围通常宜包括的要素,即实际位置、组织单元、活动和过程以及所覆盖的时期。由此可见,审核范围是一个在所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与组织管理职能、活动、产品和服务,以及活动区域等诸多因素有关的、并由其构成的集合。在构成审核范围的四项要素中,活动和过程作为其核心要素,为其它三项要素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即: 组织单元:为实施和管理组织活动和过程所设置的组织结构; ●

实际位置:组织活动和过程所在的场所区域及所处的位置; ● 覆盖的时期:确定审核所覆盖的时间段。●因此,在界定审核范围时,宜围绕着受组织管理控制下的组织活动和过程这条主线,识别并确定与之相关的组织单元和实际位置。由于不同管理体系所关注的对象和管理的内容不同,在界定审核范围时,宜结合每一个管理体系的特点,确定其适宜的审核范围。

一、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范围 质量管理体系关注组织产品的质量管理能力,致力于组织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而言,该审核范围宜是一个在所确定的时间范围内,围绕着组织产品/服务及其实现过程、并由与之相关的管理职能和现场区域等要素组成的集合。通常,在确定审核范围时,应根据受审核方申请的认证范围及其涉及的产品/服务实现过程,识别并确定:

组织的产品/服务范围

1、即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下的认证范围内的所有产品/服务。该产品/服务范围的确定包括确定组织产品/服务的类别,了解组织从事相关活动须具备的有关 发布日期:2007年2月12日 1

认 可 说 明 编号:CNAS-EC –015:2007

法律法规规定的诸如许可、资质等级的范围或实际能力等。组织的业务活动范围

2、该业务活动范围包括在组织管理控制下的、与组织的产品/服务质量形成有关的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监视和/或测量活动和过程。

组织的管理职能范围

3、即承担组织业务活动和过程职能的组织机构及其权责范围。其组织结构形式 通常可包括: ① 组织的职能单元。如组织的各职能部门、岗位和驻各地的办事机构、分 公司等; ② 临时性的组织机构。如为承担特定项目任务而设立的临时性的项目部、工作组等。组织的现场区域范围

4、即在组织管理控制下进行业务活动和过程的所有场所及所在位置。该场所通 常可包括有固定场所、临时场所(如建筑工地)、流动性场所(如运输服务),以及在组织统一管辖下从事相似活动的多个场所。

5、法律法规的要求 适用于组织产品/服务的法律法规要求可能覆盖组织的产品/服务实现、资源管理等活动和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在确定审核范围时,应充分考虑到源自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以确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确保组织的合规性方面的有效性。

6、审核覆盖的时间段宜基于其审核目的(如初次审核、监督审核等),并以可获得充分和适当的审核证据为原则考虑其合理的时间段。

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范围 对于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而言,其体系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因此,该审核范围宜是一个在所确定的时间范围内,覆盖组织认证范围内的所有活动(包括产品和服务)、并涉及组织权责、现场区域、地理边界等要素的集合。通常,在确定其审核范围时,应根据受审核方申请的认证范围及其涉及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在综合考虑以下方面的基础上确定其合理的审核范围。

发布日期:2007年2月12日 2

认 可 说 明 编号:CNAS-EC –015:2007

1、组织的活动范围 即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范围覆盖下的认证范围内的全部活动领域。包括如: ① 与组织产品实现和服务提供相关的活动,包括管理活动、产品和服务实现活动、辅助支持性活动,如动力提供等资源提供活动; ② 后勤管理活动; ③ 有害物的排放控制和管理活动; ④ 异常状况下的应急活动; ⑤ 临时性活动和外来人员的活动等。在确定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范围所覆盖的活动时,应关注: ① 与未完全纳入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活动的接口。如与公用的能源 和动力提供、与公用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的接口; ② 防止组织把应包含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某些活动剔除在外。如在组织管 理权责范围内、与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其责任密不可分的活动。

2、组织的管理权限范围 即已确定的组织职责和权限界限。包括承担组织活动职能并处于一定区域的组织单元。如各职能部门、岗位 和驻各地的办事机构、分公司,以及临时性的组织机构(如某项目工程部)等。通常,该权限范围还应符合法律法规中已明确界定其环境责任的许可范围。当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所覆盖的活动与其他组织存在管理上的接口时,如集团公司与下属公司存在管理接口的项目时,必要时,应明确组织职责输入与输出的界限。

3、组织的现场区域和地理边界 即在组织管理控制下进行活动的所有场所,该场所可能是固定场所、临时场 所和流动性场所。包括如: ① 生产、动力现场; ② 各种原辅材料、过程产品的储藏区域和废料的存放场所; ③ 组织活动所需的设备(包括组织自有的、租赁的、外界提供的)和各类 基础设施(包括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所处的位置和现场;

发布日期:2007年2月12日 3

认 可 说 明 编号:CNAS-EC –015:2007 ④ 组织管理权限所及的责任边界或接口; ⑤ 与相关方环境因素的控制界面; ⑥ 服务涉及的场所和地域范围; ⑦ 在组织统一管辖下从事相似活动的多个场所。

4、法律法规的要求 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要求可能覆盖组织的活动、人员及各类设施、设 备、现场区域等各个方面,在确定审核范围时,应充分考虑到源自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以确定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在确保组织的合规性方面的有效性。

5、组织的产品和服务范围 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产品和服务,在确定其审核范围时,通常宜考虑不同产品和服务及其与之相关的所有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当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相互关联且不可分时,应防止将与某些产品和服务提供相关的活动剥离于审核范围之外,如在组织辖区内同处于一个供应系统或辅助系统下的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实现活动。

6、审核覆盖的时间段宜基于其审核目的(如初次审核、监督审核等),并以可获得充分和适当的审核证据为原则考虑其合理的时间段。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范围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注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它通过对组织活动所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管理及其风险控制,以消除和减少因组织的活动所可能带来的对组织员工和相关方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因此,该审核范围宜是一个在所确定的时间范围内,覆盖组织认证范围内的所有活动并涉及组织权责和现场区域等要素的集合。通常,在确定其审核范围时,应根据受审核方申请的认证范围及其涉及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在综合考虑以下方面的基础上确定其合理的审核范围。

1、组织的活动范围 即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下的认证范围内的全部活动领域。包括如: ① 与组织产品实现和服务提供相关的活动。包括管理活动、产品和服务实

发布日期:2007年2月12日 4

认 可 说 明 编号:CNAS-EC –015:2007 现活动、辅助支持性活动,如动力提供等资源提供活动; ② 后勤管理活动; ③ 异常状况下的应急活动; ④ 临时性活动和外来人员的活动; ⑤ 有害物的排放控制和管理活动等。在确定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的活动时,应关注: ① 与未完全纳入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活动的接口; ② 防止组织把应包含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某些活动剔除在外。如 在组织管理权责范围内、与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相关联的活动。

2、组织的管理权限范围 即已确定的组织责任和权责界限。包括承担组织活动职能并处于一定区域的组织单元。如各职能部门、岗位 和驻各地的办事机构、分公司,以及临时性的组织机构(如某项目工程部)等。通常,该权限范围还应符合法律法规中已明确界定的职业健康安全责任的许可范围。

3、组织的现场区域和地理边界 即在组织管理控制下进行活动的所有场所,该场所可能是固定场所、临时场 所和流动性场所。包括如: ① 生产、动力现场;

② 各种原辅材料、过程产品的储藏区域和废料的存放场所; ③ 组织活动所需的设备(包括组织自有的、租赁的、外界提供的)和各类 基础设施(包括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所处的位置和现场; ④ 组织管理权限所及的责任边界或接口; ⑤ 服务涉及的场所和地域范围; ⑥ 在组织统一管辖下从事相似活动的多个场所。

4、法律法规的要求 适用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要求可能覆盖组织的活动、人员及各类 设施设备、现场区域等各个方面,在确定审核范围时,应充分考虑来自各个方面 发布日期:2007年2月12日 5

认 可 说 明 编号:CNAS-EC –015:2007

的法律法规要求,以确定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确保组织的合规性方面的有效性。

5、组织的产品和服务范围 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产品和服务,在确定其审核范围时,通常宜考虑不同产品和服务实现活动中的所有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当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活动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相互关联且不可分时,应防止将与某些产品和服务提供相关的活动剥离于审核范围之外,如在组织辖区内同处于一个供应系统或辅助系统下的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实现活动。

6、审核覆盖的时间段宜基于其审核目的(如初次审核、监督审核等),并以可获得充分和适当的审核证据为原则考虑其合理的时间段。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2009年 篇7

一、单项选择题

(共70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某地2009年上半年发生了四起生产安全事故,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分别如下。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的规定,其中属于较大事故的是()。

A.2名员工死亡,6名员工重伤

B.8名员工重伤,且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

C.2名员工死亡,5名员工重伤,且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

D.20名员工重伤,且直接经济损失400万元

2、我国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四不放过”的原则是指()。

A.事故直接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遇难人员家属未得到抚恤不放过

B.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C.事故扩大的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资金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D.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直接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安全管理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3、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其后果严重程度难以预测,同类火灾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种观点符合()原则。

A.偶然损失

B.动态相关性

C.监督

D.因果关系

4、安全是相对的,当风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则认为是安全的。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因果连锁理论

B.系统安全理论

C.扰动起源理论

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5、国家将安全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下列指标中,纳入该纲要的是()。

A.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

B.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

C.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D.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6、某铁矿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时,应提交必要的文件资料。下列资料中,不在提交范围的是()。

A.建设项目设计审查申请报告或申请表

B.安全预评价报告

C.建设项目设计安全专篇

D.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企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一般包括:识别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过程、评估培训效果和归档保存记录等环节。下列关于安全生产培训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识别培训需求就是分析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

B.制定培训计划就是制定培训大纲

C.培训效果的评估方法之一是跟踪员工现场应用能力

D.培训记录应上交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归档保存

8、某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上生产安全费用有结余,公司可将结余结转本,作为()使用。

A.采掘设备购置费

B.电费

C.瓦斯监测仪器购置费

D.办公费

9、化工厂工人甲发现氯化石蜡生产装置有两处泄漏点,立即向班长汇报,班长随即向车间主任做了汇报,根据《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负责督促、检查及时消除该事故隐患的责任人是()。

A.工人甲

B.车间主任

C.班长

D.化工厂主要负责人

10、某物业公司组织工人进入下水道和化粪池进行疏通作业时,由于未来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多人中毒死亡。此类场所最常见的,可导致人员中毒的有害物质是()。

A.硫化氢

B.一氧化碳

C.放射性物质

D.二氧化碳

1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是()。

A.安全机构负责人

B.管理者代表

C.主要负责人

D.党政负责人

12、甲是一名连续工作10年的电工,并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知识更新教育;乙是一名连续工作6年的锅炉操作工,甲、乙二人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于2009年6月刚完成复审。下列关于甲、乙二人《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到2011年6月,甲、乙均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B.到2011年6月,甲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乙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C.到2011年6月,甲需要再次进行复审,乙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D.到2011年6月,甲、乙均不需要再次进行复审

13、甲是某公司起重机司机,1年前通过《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审,因工作调整离岗8人月,现又调回起重机司机岗位,则甲必须经(),确认合格后才可上岗工作。

A.全面健康体检

B.起重机操作技能培训

C.起重机实际操作技能考核

D.起重机安全理论考试

14、常规安全检查通常是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检查。检查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查人员的个人经验和能力。为了尽量减小检查人员个人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是()。

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B.可靠性分析性

C.事故树分析法

D.安全检查表法

15、某建筑公司到定点经营单位购买具有“三证”和“一标志”的安全防护用品。这些物品须经()验收,并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后,方可使用。

A.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B.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C.产品生产厂家质检部门

D.有检验资质的中介机构

16、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号),国家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管理。

A.生产许可证

B.产品许可证

C.产品合格证

D.安全标志

17、甲是某面粉厂的总经理,1年前经培训考核取得了安全培训合格证。按照有关规定,现在甲需要进行12学时的安全生产管理再培训。下列培训内容,属于再培训重点内容的是()。

A.面粉粉尘危害知识

B.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C.公司安全规章制度

D.预防面粉粉尘爆炸新技术

18、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应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过程来说,监督管理方式可分为()。

A.事前监督管理、事中监督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

B.综合监督管理、专项整顿治理和专业监督管理

C.分级监督管理、重点监督管理和一般监督管理

D.国家监督管理、行业监督管理和企业监督管理

19、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证件是煤炭生产企业()。

A.采矿许可证

B.生产许可证

C.安全生产许可证

D.营业执照

20、目前我国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主要有两项制度:一是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二是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A.生产

B.销售

C.检验

D.报废

21、下列特种作业人员中,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负责培训和考核发证的是()。

A.客运索道操作人员

B.压力容器操作人员

C.电梯操作人员

D.矿井提升设备操作人员

22、某建筑公司在试验吊具的过程中,由于操作工不慎,发生吊具坠落,造成1人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A.物体打击

B.高处坠落

C.坍塌

D.起重伤害

23、建设项目试生产正常运行后、正式投产前,安全证价机构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检查性安全评价是()。

A.安全专项评价

B.安全现状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预评价

24、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装置等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查找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的安全评价是()。

A.竣工安全审查

B.专项安全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现状评价

25、安全评价过程中,在对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单元划分是安全评价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单元划分的原则是以()为主。

A.事故类别

B.装置、物质特征和生产工艺

C.企业生产各个部门

D.重大危险源

26、某单位采暖锅炉发生爆炸,调查人员经过分析,认为该起事故的发生有如下几个可能,一是炉膛爆炸X1,二是超压爆炸X2,三是锅炉严重缺水突然加水爆炸X3。该起锅炉爆炸事故的结构函数是()。

A.T=X1·X2·X

3B.T=X1+X2+X3

C.T=X1·X2+X3

D.T=X1+X2·X3

27、在分析某事故发生的风险时,统计得出该事故发生的概率为Q,事故造成的严重程度为S,经济损失金额为W,统计时间为T,则该事故发生的风险是()。

A.SQ

B.SQ/T

C.W/ST

D.WQ

28、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全面、概括地反映安全评价过程的全部工作,评价报告应包括:①目的;②概况;③评价依据;④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⑤安全评价方法选择;⑥评价单元的划分;⑦安全对策措施建议;⑧安全评价结论等内容。下列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内容的顺序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D.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29、在对火灾进行事故树分析时,如果分析结果的最小割集数较多,表明()。

A.系统的安全性较好

B.发生火灾的最小割集数一定大于最小径集数

C.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高

D.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小

30、新建、改建、扩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需要开展的安全评价是()。

A.专项安全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

B.安全现状评价和安全预评价

C.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D.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

31、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事故严重度评价时,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关不大,则按()原则估计事故后果。

A.最大危险

B.概率求和

C.平均分配

D.最小后果

32、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及结束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现场事故应急预案由企业负责制定,而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制定。

A.科研机构

B.评价机构

C.公安机关

D.政府主管部门

33、对于重大危险源,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和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等公共设施安全隔离。

A.应急措施方案

B.风险评估制度

C.土地使用政策

D.监督管理方案

34、《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规定,储罐区汽油和煤油的临界分别为20吨和100吨。下列储罐区,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是()。

A.一个10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20吨的煤油储罐

B.一个10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40吨的煤油储罐

C.一个15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20吨的煤油储罐

D.一个15吨的汽油储罐和一个60吨的煤油储罐

35、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重大危险源应进行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等工作,负责组织评估工作的是()。

A.生产经营单位

B.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中介机构

D.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6、由多种危险物质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应根据()对其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判定。

A.最大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

B.最小危险原则和概率乘积原则

C.平均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

D.风险分级原则和频率分析原则

37、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包括外部环境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和()预警系统四部分。

A.外部管理

B.内部管理不良

C.政策法规变化

D.技术变化

3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段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控制效果在()阶段进行。

A.竣工验收

B.初步设计

C.土建完成D.设备安装

39、根据预警指标的内在特点和对指标信息的掌握程度,可以采取的预警方法是()。

A.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

B.指数预警、单项预警、综合预警

C.简单预警、复杂预警、因素预警

D.指标预警、因素预警、复杂预警

40、根据预警控制的目标和管理思想,当企业生产活动处于危险状态,日常监控活动己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发展时,企业应该采取的特殊性质的管理措施是()。

A.人群疏散

B.事故危机管理

C.停产整顿

D.人员安置

41、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发挥自身的功能,完成预警的作用。下列各项功能,属于预警信息系统功能的是()。

A.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的转换

B.评价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

C.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进行监控

D.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

42、预警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下列有关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安全区设计过宽,危险区设计过窄

B.小概率事件也有发生的可能

C.指标设置不当,警报过严

D.安全区和危险区设计都过宽

43、某单位编制应银屏预案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由本单位工会领导组织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B.应急预案的评审均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组织

C.预案评审后,经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上报有关部门备案

D.除评估本单位应急能力外,还评估相邻单位应急能力

44、按演练方式不同,应急演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A.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

B.专业演练、战术演练和基础演练

C.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战术演练

D.功能演练、实战演练和全面演练

45、应急演练参与人员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分工。通常分为参演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

A.联络人员

B.治安人员

C.控制人员

D.后勤人员

46、根据职业病防护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建立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危害因素接触史、员工健康体检结果及处理情况和()等。

A.作业场所设备设施检测结果

B.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C.从业人员的工作经历

D.从业人员的工作业绩

47、根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程度的不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办法》将建设项目分为一般职业病危害项目的严重病危害项目。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是()。

A.可能产生高度和极度危害化学物质的项目

B.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项目

C.可能产生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项目

D.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的项目

48、生产性噪声是由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摩擦等产生的。生产性噪声可分为()三类。

A.振动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B.冲击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C.气体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D.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49、化工生产环节可能接触到多种刺激性气体,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是()。

A.氮氧化合物

B.乙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50、根据我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有关标准,职业接触限值分为()三类。

A.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瞬间接触最高浓度

B.时间加权浓度、短时间浓度和最高浓度

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

D.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平均浓度和最高浓度

51、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职业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

A.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人员的年龄、性别和营养状况

B.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性质

C.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性质、接触剂量和接触人员的易感性

D.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态

5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下列安全生产问题,应该责令限期改正的是()。

A.违章指挥

B.违章作业

C.违反劳动纪律

D.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完善

53、及时、准确的职业病统计信息是职业健康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最常用的职业病调查统计方法是()。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54、故障树分析法是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描述事故发生的有方向的逻辑树。

A.从结果到原因

B.从原因到结果

C.从原因到责任

D.从责任到原因

55、某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提取安全生产费用总计50万元。根据有关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责令其()。

A.限期改正,予以处罚

B.限期改正,予以警告

C.限期清退,不予处罚

D.限期改正,适当处罚

56、根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0-0SH2001)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所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体现对()的承诺。

A.事故预防

B.设备管理

C.责任追究

D.行为管理

57、根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0-0SH2001),下列文件中,不属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是()。

A.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

B.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C.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D.安全操作规程

58、生产经营单位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目的是,评价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

A.符合性

B.有效性

C.灵活性

D.合规性

59、《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0/0SH 2001)提出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包括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改进措施五大要素。

A.鉴定

B.评价

C.总结

D.处罚

60、某生产经营单位的市场部门正在开展合格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0HSAS18001)的运行模式,该项工作属于体系运行的()阶段。

A.策划

B.实施与运行

C.检查与纠正措施

D.管理评审

6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重大事故应当逐级上报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A.国务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6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个等级。

A.二

B.三

C.四

D.五

6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对事故调查组提交的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之日起()日内做出批复。

A.10

B.15

C.20

D.30

64、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人员,应对事故负()责任。

A.领导

B.主要

C.直接

D.行政

65、生产安全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两大类。下列行为或原因导致的事故,可认定为非责任事故的是()。

A.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导致的事故

B.违法行为导致的事故

C.违反规程的行为导致的事故

D.无法预测的原因导致的事故

66、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GB6721-1986),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因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价值和处理事故所支出的费用合计。下列损失或费用中,不能列入直接经济损失的是()。

A.人身伤亡及善后所支出的费用

B.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C.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D.恢复生产所支出的费用

6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划分生产安全事故等级的主要依据是人员伤亡或()。

A.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

C.社会影响范围

D.环境破坏程度

68、发生事故后,作为不同的事故报告主体应当履行各自的报告义务。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报告。

A.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事故发生单位的行业主管部门

C.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69、事故报告后出现新的情况,事故发生单位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续报、补报,自事故之日起()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补报。

A.10

B.15

C.30

D.60

70、常用的职业卫生统计指标有发病(中毒)率、患病率、病死率和()。

A.职业病普查率

B.疑似职业病发生率

C.粗死亡率

D.职业卫生合格率

二、多项选择题

(共15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71、下列对生产场所的液氨储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正确的包括()。

A.液氨储罐是危险源

B.液氨储罐接地装置断开是事故隐患

C.液氨储罐存在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D.液氨储罐存在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E.液氨储罐发生的事故类型只有火灾事故

72、呼吸防护用品是用于预防职业危害的个体防护装备,其作用是阻止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微生物吸入人体。下列有关呼吸防护用品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使用便携式呼吸器应进行专门的培训

B.不能单独使用逃生型呼吸器进入有害环境作业

C.进入爆炸性环境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D.进入爆炸性环境应佩戴负压式空气呼吸器

E.使用前应检查呼吸防护装备过滤元件的适用性

73、提升新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是遏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风险行业事故多发势头的有效措施之一。新从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中,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

A.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B.相关事故案例

C.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D.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卫生事项

E.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

74、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的规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培训内容应包括()。

A.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技术

B.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技术

C.员工健康监护要求

D.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技术

E.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75、特种作业对人员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国家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下列有关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取证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由国家统一培训大纲

B.由各省制定培训大纲

C.由国家统一考核标准

D.由国家统一证件

E.由各省统一证件

76、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号),下列劳动防护用品中,具有预防职业病功能的有()。

A.防尘口罩

B.耳塞

C.安全带

D.绝缘手套

E.安全帽

77、对料石粉碎车间进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时,需开展的工作包括()。

A.分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B.危险性预先分析

C.统计暴露危险环境的频率

D.计算事故发生的严重度

E.事故树的编制

78、《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适用的危险物质包括()。

A.爆炸性物质

B.易燃物质

C.放射性物质

D.有毒物质

E.活性化学物质

79、下列关于预警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A.组织准备和事故管理是预控对策的主体

B.组织准备有两个特定任务,一是组织构成,二是对策准备

C.事故的危机管理是特殊情况下对日常监控活动的一种扩展

D.日常监控活动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日常对策,二是事故危险模拟

E.日常监控和组织准备都要以危机管理工作为前提

80、下列关于事故应急管理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A.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

B.事故的应急管理贯穿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

C.事故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D.应急管理包括准备、响应、行动和恢复四个阶段

E.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81、应急管理进入现场恢复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及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等。

A.宣布应急结束

B.撤离和交接

C.恢复生产生活

D.疏散相关人员

E.污染物收容

82、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是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此外还有某些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也会对人带来伤害和影响,主要包括()等因素。

A.长时间蹲位或弯腰作业

B.卫生的投入和管理

C.工作过于紧张

D.长时间单调重复作业

E.劳动组织不合理

83、某企业对工作场所开展的下列监测项目中,属于作业场所气象条件的项目有()。

A.作业环境气温

B.一氧化碳浓度

C.作业环境湿度

D.作业环境气压

E.粉尘浓度

84、事故现场的保护对于事故调查取证、确定事故责任以及责任追究十分重要。为了抢险救灾,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时,应()。

A.封闭事故现场

B.做出标记

C.绘制现场简图

D.作出书面记录

E.妥善保护现场主要痕迹、物证

8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有()。

A.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

B.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C.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D.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

E.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的有关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以下四个等级:①特别重大事故;②重大事故;③较大事故;④一般事故,其中发生以下情况属于较大事故:①一次造成3~9人死亡;②一次造成10~4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③一次造成1000万元~5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2、B [解析] “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强调“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都负有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的职责,特别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3、A [解析] 偶然损失原则是指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事故损失具有偶然性。

4、B [解析]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当风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5、D [解析] 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安全发展,将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和百万吨煤炭死亡率的四项指标纳入了国家统计指标体系。其中亿元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两项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6、C [解析] 根据《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总局令第18号),建设单位提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时,应提交下列资料的材料包括:①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报告及申请表;②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③安全预评价报告书;④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⑤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7、C [解析] 培训需求的识别应针对所有员工和所有作业过程,分析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只是培训需求的识别中的一个方面;制定培训计划是指企业应针对己识别的培训需求,实现企业培训安全生产目的的具体途径、步骤、方法;企业应保存所有培训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8、C [解析] 安全生产费用是企业的一种生产性资金,有专门的用途,其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企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费用能足额使用,安全费用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抽调、集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资金,企业也不得用于调剂盈亏。本题中,只有C项属于安全生产费用。

9、D [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职责包括:①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③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⑤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10、A [解析] 石油开采、炼制、含硫矿石冶炼、含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等可产生硫化氢,如制糖、造纸业的原料浸渍,以及清理粪池、垃圾、阴沟时,都可发生严重硫化氢中毒;二氧化碳中毒发生在不通风的发酵池、地窖、矿井、下水道、粮仓等处;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发生在煤气制造以及用煤、焦炭等制取煤气的过程中,制造合成氨、甲醇、光气、羰基金属、采矿时爆破烟雾以及冶金工业中的炼铁、炼钢、炼焦等作业场所。

11、C [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将其职责规定为:①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③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⑤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12、B [解析] 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两年进行1次复审。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的,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4年复审1次。

13、B [解析] 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14、D [解析] 安全检查表(SCL)是事先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并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可能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以便分清责任,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15、B [解析]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和“一标志”,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并应按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

16、D [解析] 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是我国一项新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和要求。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工作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机构实施,受指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机构对其核发的安全标志负责。

17、D [解析] 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本领,包括: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②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③安全生产管理经验;④典型事故案例。

18、A [解析]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召开有关会议、安全大检查、许可证管理、专项整治等等,综合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事前监督管理、事中监督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3种。

19、C [解析]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对煤矿安全实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对煤矿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实施行政处罚;对地方煤矿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负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和矿长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工作;负责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组织煤矿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等等。20、C

21、D [解析] 矿井提升设备操作人员是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对其进行培训发证的机构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客运索道操作人员、压力容器操作人员以及电梯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是由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完成的。

22、D [解析] 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23、C [解析] 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三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其中,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安全预评价就是在项目建设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查找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24、D [解析] 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三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其中,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安全预评价就是在项目建设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查找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25、D [解析] 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安全预评价的特点,以自然条件、基本工艺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便于实施评价为原则进行。

26、B [解析] 三个基本事件相互独立,各自能导致采暖锅炉发生爆炸,各事件问的关系为“或门”,顶上事件概率为三者之和,即为X1+X2+X3。

27、D [解析] 风险可以表征为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的后果的乘积。

28、D

29、C [解析] 故障树定性分析的任务是求出故障树的全部最小割集。最小割集是导致故障树顶事件发生的数目不可再少的底事件的集合,它表示引起故障树顶事件发生的一种故障模式。一个火灾进行事故树分析所包含的最小割集数较多,表明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高。

30、C [解析] 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预评价就是在项目建设前进行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进行的安全评价。

31、B [解析]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事故严重度评价时,遵循两个原则,即最大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其中,概率求和原则是指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最大危险原则是指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32、D [解析]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场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报告和有关资料制定。

33、C

34、D [解析]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储蓄区即构成重大危险源:①储罐区(储罐)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储罐区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式中q1,q2,…,q3——每种危险物质的实际存量;Q1,Q2,…,Q3——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只有D项,因此构成重大危险源。

35、A [解析] 按照《安全生产法》的基本要求,一般性生产经营单位对于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相应的应急预案管理;上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内容及管理。

36、A [解析] 为了对各种不同类别的危险物质可能出现的事故严重度进行评价,根据最大危险原则和概率求和原则进行综合判定,其中,最大危险原则是指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概率求和原则是指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37、B [解析] 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各要素关系如图所示。

38、A [解析]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规定,建设项目竣工后,在试运行期间,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在试运行6个月内进行控制效果评价。

39、A [解析] 根据对评价指标的内在特性和了解程度,预警方法有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三种形式,但在实际预警过程中往往出现第四种形式,即误警与漏警。40、B [解析] 事故危机管理是在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系统己无法控制事故状态或企业领导层基本丧失指挥能力的情况下,以特别的危机计划、特别领导小组、紧急救援体系等介入企业领导管理过程。一旦危机状态恢复到可控状态,危机管理的任务便告完成,由日常监控环节继续履行预控对策的任务。

41、A [解析] 事故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原始信息,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原始信息包括历史信息、现实和实时信息,同时包括国内外相关的事故信息。

42、C [解析] 误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另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该事故最终出现,其发生的级别与预报的程度相差一个等级。一般误警指前一种情况,误警原因主要由于指标设置不当,警报准则过严(即安全区设计过窄,危险区设计过宽),信息数据有误。A、B项是发生漏警的可能因素。

43、C [解析] A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是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B项,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D项,只对本单位应急能力进行评估。

44、A [解析] 可采用不同规模的应急演练方法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周密性进行评估,如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等,桌面演练是指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练活动;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全面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

45、C [解析] 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这5类人员在演练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演练过程中都应佩戴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符。

46、B [解析] 用人单位应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内容包括:①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③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④职业病诊疗等有关健康资料。

47、C [解析]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列为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其余为一般职业病危害项目:①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的;②可能产生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 1985)中危害程度为“高度和极度危害”的化学物质(作为分级根据的6项指标:急性毒性、致密性、容许浓度、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③可能产生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的;④可能产生石棉纤维的;⑤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危害范围的。

48、D [解析] 生产性噪声可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其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己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49、A [解析] 工业生产中常遇到的刺激性气体主要有氯气、光气、氮氧化物及氨气等。

50、C [解析] 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肌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类。

51、C [解析] 职业病的发生常与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有关,但环境危害因素对人的危害程度,还受个体的特性差异的影响,其发病过程,取决主要取决于:①有害因素的本身的性质;②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③劳动者个体易感性。

52、D [解析] 在实际操作中有选项ABC所列的行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有权当场予以纠正。

53、B [解析] 职业卫生调查方法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其中,典型调查是对事物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选择典型的人和单位进行调查,职业病的调查即是通过选择典型的人和单位进行调查;普查是对总体中所有的观察单位进行调查,一般用于了解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情况;抽样调查是通过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具代表性的观察单位组成的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54、B [解析]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有:①安全检查表方法;②危险指数方法;③预先危险分析方法;④故障假设分析方法;⑤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⑥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⑦故障树分析;⑧事件树分析;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⑩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其中,故障树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是系统安全工程中的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

55、B [解析]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与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当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企业安全费用按2%提取。因此该企业应提取安全生产费用80万元,对于企业未按照规定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会同财政部门有权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逾期不改正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相关法规规定进行处理;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

56、C [解析]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征询员工及其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书面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指导体系运行中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方向和原则,确定职业健康安全责任及绩效总目标,表明生产经营单位实现有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正式承诺,并为下一步体系目标的策划提供指导性框架。

57、A [解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可以视企业的管理方式采取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文件的内容包括:①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③主要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

58、B [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检查与评价的内容包括:①绩效测量和监测;②事故、事件、不符合及其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调查;③审核;④管理评审。其中管理评审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依据确定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59、B

60、B

61、A [解析]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处理方式参照规定如下:①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②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③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62、C [解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的有关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一般分为以下四个等级:①特别重大事故;②重大事故;③较大事故;④一般事故。

63、B [解析] 事故调查报告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即: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报告由国务院批复;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分别由负责事故调查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批复。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64、C [解析] 直接责任者是其行为与事故发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如违章作业人员;主要责任者是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的人员,如违章指挥者;领导责任者是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65、D [解析] 生产安全事故根据造成事故的责任不同,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其中,责任事故是指由于人们违背自然或客观规律,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等行为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是指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

66、D [解析] 直接经济损失具体统计范围包括以下几项:①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②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③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④事故性质的界定。

67、A [解析]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是指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严重程度划分的事故等级。这种事故等级的划分,主要是为了便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分级管理。

68、D [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69、C [解析]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中对于事故的补报有如下规定,①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②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③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70、C [解析] 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有发病(中毒)率、患病率、病死率、粗死亡率。发病(中毒)率是表示在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种疾病(或中毒)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中毒)的频率。患病率是表示在某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病人总数。病死率指在规定的观察时间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粗死亡率也称普通死亡率,是指某年平均每千名人口中的死亡数。

二、多项选择题

71、ABD [解析]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和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液氨储罐发生的事故类型不仅有火灾事故,还有爆炸事故等。

72、ABCE [解析]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在呼吸的整个循环过程中,面罩内始终处于正压状态,因而,即使面罩略有泄漏,也只允许面罩内的气体向外泄漏,而外界的染毒气体不会向面罩内泄漏,具有比负压式空气呼吸器高得多的安全性,在进入爆炸性环境为防止爆炸性气体进入呼吸器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73、ABD [解析] 对新从业人员应进行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中,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C、E项属于厂(矿)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

74、BCDE [解析]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②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③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④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⑤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⑥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⑦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75、ACD [解析] 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并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实行全国统一培训大纲、统一考核标准、统一证件的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由国家统一印制,地、市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签发,全国通用。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包括安全技术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以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为主。

76、AB [解析] 劳动防护用品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可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噪声用品、防振动用品、防辐射用品、防高低温用品等。

77、ACD [解析]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要求对作业条件进行危险性分析,该方法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因此,在进行危险性分析时对自变量L、E、C进行调查。

78、ABCD [解析] 《重大危险源辨识》指的危险物质是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活性化学物质不具有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79、BCD [解析] A项,预控对策的主体是组织准备和日常监控;E项,日常监控和危机管理工作都要以组织准备为前提。

80、BCE [解析] A项,尽管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不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E项,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

81、ABC [解析] 现场恢复阶段主要内容应包括: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等。D、E项属于应急响应的主要内容。

82、ACDE [解析] 与职业有关的因素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等;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如过度饮酒、缺乏锻炼等;劳动负荷过重,长时间的单调作业、夜班作业,动作和体位的不合理等都会对人产生影响。

83、ACD [解析] 工作场所需要监测的气象条件主要是气温、气湿、气流、气压。84、BCDE [解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上一篇:大型颁奖晚会主持稿范文下一篇:学籍证明(在校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