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方案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方案 篇1

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方案1

一、学校领导,要以自己是学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教研工作,始终坚持把它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

(一)学校校长要亲自授课或做专题讲座,其他校级领导也要每周授课,要带头任教主科,任毕业班的课,带头上教改示范课,并将自己所教的课作为教研窗口和实验基地。学校领导要坚持听课评课,校级领导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20节,教务处(含教研室)正、副主任和教研(备课)组长,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25节,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0节。

(二)校级领导要带头制订好本学科教学计划,并指导制订全校和教研组的教学教研计划以及贯彻执行《常规》的具体细则。坚持按《常规》办事,对在执行中所出现的经验与教训、问题与建议,要及时收集,向上级反映。凡对《常规》拒不执行或执行不力者,要给予严肃查处。(三)校级领导要在所任教学科的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主动承担有关教研任务,带头试验,认真总结。

(四)校级领导要为教研工作创造条件,在课题设置、人员组织、时间安排和经费开支上均给予最大支持。要用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以及方便有利的工作条件,来克服过去教研工作上的“前紧后松、时紧时松、抓时紧不抓时松、喊得紧做得松”等不良倾向,保证教研工作正常开展。

(五)校级领导要支持教师的教研工作,鼓励其教改热情。凡在教学教研工作上认真探索且成绩突出的教师,应给予关心和奖励。对不热心教研、无故缺席者者或对教学教研任务没有完成的要给予批评教育和考核扣分,以及绩效奖励分减等处理。

(六)校级领导要随时调查和发现本校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通过校本教研这个途径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校本教研工作的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工作在学校教学中的杠杆作用。

二、各级教研室,为了使《常规》能贯彻落实并发挥作用,应认真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经常下到基层或学校,检查《常规》的执行情况。每年重点抽查几所有代表性的学校。采取把一所学校作为整体调查对象的方法,包括全面听课评课、听取领导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资料、查验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知识考测、现场教研活动视察等方式,然后写出调查报告,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为以后修订《常规》和评估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积累等一手材料。

(二)各级教研员要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提高教研业务能力;带头贯彻执行《常规》,努力完成《常规》中所规定的任务,以极大的工作热情、较强的教研能力和突出的工作实绩,来树立自己在教研工作上的指导与管理的威信。

(三)各级教研员要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及时汇报教研工作中的成绩与问题,并请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各级教研室之间要主动配合,上下齐心,左右协调,以求运作顺畅。教研员之间要团结互助,彼此关心与尊重,有学术上的争论,但不能存有个人成见,共同努力做好教研工作。

(四)为了检验《常规》所产生的效果,了解全区的教育教学情况,每年区教育局对全区小学、初中1—2个学科进行抽考。

(五)全面建立中小学校和教师的教学业务档案。学校教学业务档案,包括:①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考核评价表和校本研训管理考核评价表;②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常规资料;③教学特色、教学教研成果的资料等,档案由学校保管。教师(包括学校领导)教学业务档案,包括:①教师个人发展规划;②学期、学年教学计划;③教学体会、学习体会、经验总结及论著的原始件或发表复印件;④教案与作业检查、评选后的情况记载;⑤所教学生或班级考试、参赛情况记载;⑥教师本人参加培训、学习及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记载;⑦自行编拟的有一定价值的考试命题及试题、试卷分析材料;⑧较为成功的自行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及课例或者教材等。档案由学校教导处保管。要充分发挥教学业务档案的作用。今后要将业务档案列为对学校考核、评先进和教师评先进、评职称、晋级或享受有关其他待遇的重要依据。

三、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教学教研工作创造条件,调动广大教师、教研员的积极性

(一)要明确区教育局所属的教研室“既是教学研究实体,又是教学业务管理机构”的双重职能,任何单位与个人均不得削弱这种职能。要确保教研室指导与管理教学教研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学教研工作及课改活动。

(二)不断巩固和完善三级教研网络和三类教研组织,从而保证教研工作有阵地、有人员、有活动。三级教研网络是:区教研室、镇中心小学和学校教导处。三类教研组织是:①学校学科教研组;②乡镇中心小教研组;③教改科研课题组。

(三)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经常了解教研工作,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教研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出对工作的指导意见(每学期拟在期初、期中、期末进行3次)。要尊重和维护教研室和教研员的工作与机关其他行政科室有区别的相对独立性,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从事本职工作和进修学习。

(四)组织教学教研常规执行的检查与评估工作,加强对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及检测。①举办教学基本功培训班,对部分基本功较差的教师进行轮训;②分级举行教学基本功的单项技能竞赛,如“三笔字”、朗读、演讲、写作等;③举行优质课、课件制作、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

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方案2

一个学期紧张繁忙的课题研究、教学教研工作即将告一段落,四个多月120多个日日夜夜,可谓一路探索、一路艰辛、一路欣喜、一路收获。本学期,我继续主持实施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品德学科的综合与渗透研究”课题子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有机整合目标设计有效性的实验研究”,采取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理论研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总体规划与个别指导、集中研修与分散实践相结合的组织形式,组织本校课题组成员集中研讨8次,为本校课题组成员举办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专题讲座两场;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了泉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晋江市进修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议(两次)、东石中心小学的课题研讨活动,在本校主办的课题研讨活动中为全体与会者展示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公开课;加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新课程xx年秋季远程研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团队,负责对山东省济南、济宁两地200名学员的研修,实践持续4个月。下面,将本学期课题研究和教学教研工作做一总结:

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执教三年级二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两课时。该年级同学均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该班同学特点: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纪律不好、不爱动脑筋、兴趣转移快、做事虎头蛇尾。鉴于该班同学实际状况,第一个学期的入门指导、启蒙教育非常重要,决定着今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该班是否能够长期有效的实施。

二、本学期目标:走入社会,认识社会环境,探究社会问题,引导同学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主动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观察能力;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融入集体,具有合作品质;启发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亲身实践,尝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运用调查访问、上网查询等方法收集和处置信息,运用写作、绘画、表格等多种方式,表达想法、创意和探究结果。

三、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验的实施过程:

(一)目标分解、任务明确

我把自身制定的学期总目标分层次渗透于活动主题的每个环节中,体现目标的结构性与个别化、具体化、情景化,追求目标设计的有效性,以活动主题为载体来达成目标。

本学期初,我通过创设情景,和同学一起讨论,生成了活动主题“走进动画片”,然后指导同学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确定了三个活动专题:

一、好看的动画片;

二、动画片知多少;

三、制作我的动画片。

“走进动画片”活动目标:在教师引导下,同学留意身边的事物,能通过观察自主提出问题;针对自身的问题,设计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案;运用观察、调查访问、上网等等方法收集与自身的问题相关的资料,并能对资料进行整理;能客观、具体地描述活动过程、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想法,愿意与他人一起分享效果,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乐意与同伴合作。

(二)过程清晰、环节紧扣

本学期已完成一、二两个活动专题的教学计划。第一个活动专题《好看的动画片》,用了8周的时间,基本流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归纳问题,确定三个活动专题——实施第一个活动专题——指导同学设计简单的活动方案——交流、评价,改进活动方案——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实践并写出实践的过程——各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参与全班交流展示——评出5个奖项——结合档案袋和阶段效果评出最佳组员,写出活动心得(偏重同学的表示、评价、写作能力的培养)。

第二活动专题《动画片知多少》,用了8周的时间,基本流程:同学针对动画片提出问题——设计问题单——学习、运用合适的发解决问题——汇报交流、梳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困惑——继续解决问题单的问题——汇报交流——动手制作手抄报——手抄报效果展示(偏重同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情景指导同学学习运用收集信息的方法,提高同学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关注细节、有效指导

本学期,我紧紧围绕目标,密切关注同学学习活动过程的每个细节,在同学真正需要指导时和时给予到位的指导。

活动专题一的评出5个奖项的活动环节中,我发现8位同学评审员的评价规范不一致,原因是没掌握每个奖项的评价要点(例如“最佳创意奖”的评价要点是同学扮演时所体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创意,这些创意可以从语言和道具等方面来考虑)。我没有急于对同学评审员进行纠正,而是引导全班同学深入分析每个奖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学很快发现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原因是他们起先没有真正理解每个奖项的实质,忽视了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导致评价的不公正;在各小组选最佳组员时,我发现同学不懂得观察和比较,就连对两份作业质量进行比较也不会,甚至有一两个小组还知道要做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和时在班上进行集中指导,再次指导同学对比自身设计的评价表,根据评价的各个要素,搞清楚究竟从哪几个方面来评,怎么评,比方我建议每个组员轮流看相互的作业,一起观察和比较,然后一起讨论和商定该份作业应该得几颗星。

各小组推荐出最佳组员的环节共进行了两节课,相对充沛的小组评比有助于同学通过组员之间作品的观察、对比,了解和学习他人的优点,促进自身的反思和改进自身的`缺乏,认识自身的缺乏,进而改进自身的作业。两节课结束后,我发现有10几个同学重新修改完善了自身的作业,说明交流合作的目标达到了。

在讨论同学提出的“动画与漫画有关系吗?”时,同学说上网查不到这方面的资料,我发现根本原因是同学不会分析问题。于是,我引导同学对首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先上网查“什么是动画?”“什么是漫画?”,然后对二者进行比较,找出相互间的关系,得出最后的结论,使同学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同学从刚开始的淡漠到喜欢到最后的欲罢不能,经历了过程,丰富了体验,掌握了方法,获得了发展,同学的各种能力出现螺旋式的上升,再次验证了我的理念———因为老师的用心,同学是幸福的;看到自家小朋友的生长,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予充沛的认可。

(四)规范管理、科学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

理与评价是制约这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瓶颈,特别是过程中的管理与评价又是瓶颈中的瓶颈。我把评价贯穿于每个环节中,依照班级公约,每节课都评出5名纪律星,教学秩序越来越好,使得同学也越来越注意认真倾听了;我还结合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示评出5个奖项,结合档案袋和阶段效果评出最佳组员,10个星星可以晋级为一个月亮,10个月亮可以晋级为一个太阳;通过多次的激励和矫正,同学在自信、热情、人际、考虑问题的方式、反思的意识、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等方面得到多次的锻炼,于是,良好的意识、习惯、能力便形成了(引用课程团队高启山老师的话);学期终结时我采用期终评价表来进行评价,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让同学、同学、家长、老师回答,引导同学对整个学期进行反思和总结,也为本学期目标达成度进行检测提供重要依据,还可以赢得更多家长对这门课程的了解和支持;最后,评选出20名优秀组员进行奖励。这些管理和评价的落实,有效的激发了同学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有力地促进这门课程的持续发展。

三、目标达成度的检测与评估

80%的同学能初步懂得运用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能合理运用采访调查、上网收集信息的方法,能初步设计简单的活动方案,能和同学分享效果,能逐渐认识到自身的缺乏和优点,并进行评价,能通过评价逐步约束自身的行为。

四、取得的效果

(一)同学方面

1、有形效果本学期共完成两个活动专题;每位同学完成实践作业13份;全班共完成调查方案40份、手抄报35份、问题单80张、活动感受100篇、过程性评价70份、学期评价40份。

2、无形效果70%的同学每周都能完成作业;90%的同学喜欢这门课程;同学越来越喜欢考虑问题,胆量变大了,逐步能倾听他人的发言,课堂变得有序了。

(二)教师方面

对教师有效指导战略的体会:

1、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同学,这是活动胜利的基础,同时让老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2、根据年龄灵活制定学期目标和活动主题目标

3、根据同学的年龄和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对活动方法进行分层设计,体现能力的递进上升

4、坚持活动过程的连续,注重时间上的连续,追踪同学的活动进程

5、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争取家长的更多的支持。本学期初聘请一些热心的家长当课外辅导员,请家长走进课堂听课,在班上展示同学的效果,为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这门课程,把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相关的内容打印贴在班级的墙上;从期末的评价表中,95%的家长支持学校开展活动,5%的家长还不了解这门课程,有疑问“开展活动对学习有协助吗?”家长们写道:“小朋友的胆量变大了;较以前喜欢考虑问题;动手能力提高了;对写作水平有协助;会观察事物了;这种课要坚持上…”同时更为感动的是张美棋同学的家长提出了珍贵的意见:“老师应多提供方法指导,比方印发资料,告诉家长应该提供哪些支持和协助…。”

张薪同学的妈妈自告奋勇帮班级打印期终评价表,帮班级拍课堂实录…有这样坚强的后盾,我们还有理由说家长不支持吗?还有理由不踏踏实实去实施吗?我们还会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很难吗?其实一切都是“你做了,才知道”,一切回到本真的状态,一切以小朋友的发展为宗旨,让我们的小朋友吸收着阳光,快乐地呼吸和生长。

五、存在的问题:

1、汇报的形式比较单调,同学的对于阶段汇报的思路还不能考虑周全,如何让汇报形式多样,又不增加同学很多负担,不占用同学的很多课余时间?

2、同学在活动中获取的信息不够不科学、不够严谨

3、同学分析问题能力、筛选整理问题的能力不好。

4、局部同学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注意力不够集中。

六、下学期的工作思路

1、活动中注意培养同学的倾听习惯。

2、加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方案 篇2

1.经历阅读、思考、解答并与同事交流关于乘法口诀教学研究的相关资料和问题的过程。

2.了解乘法口诀中“大九九”与“小九九”的概念;明确“小九九”口诀的不足, 知道弥补不足的方法。

3.能够明确乘法口诀第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环节;乘法口诀分成两个阶段教学的不同点。

4.能够对乘法口诀进行多元表征;能够设计出多种不同形式的乘法口诀练习题。

二、活动内容、形式与时间

1.数学组教师独立解答关于乘法口诀教学的相关问题, 并与同事交流;独立解答时间约2小时, 交流时间约1小时。

2.教研组确定一位教师上一节“乘法口诀教学” (可以是第一课时) 的教研课, 其他教师听课后评课。听课时间约40分钟, 评课与交流时间约1小时。

可以根据学校教研活动的时间和教研组教师的情况, 选择下面“活动前准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与交流。

三、活动前准备

解答下面的问题, 并准备交流。带“*”的题有一定的难度, 但可以作为专题进行研究。

1.想一想, 写一写, 哪些基础知识直接与学习乘法口诀有关?乘法口诀与以后学习的哪些内容关系密切?

2.想一想, 算一算, 你能够背出来的乘法口诀是45句的, 还是81句的?查一查你们学校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 上面的乘法口诀是多少句的?

3.阅读下面的材料, 并回答问题。

乘法口诀有“小九九”与“大九九”两种形式。“小九九”是指在每句乘法口诀里表示相乘的两个数, 第一个数总是不大于 (即小于或者等于) 第二个数, 当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相等时, 该数的口诀就结束了。例如, 4的乘法口诀, 一共只有四句, 即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而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等等口诀, 分别在5、6等数的乘法口诀里。这样从一一得一、到九九八十一共有1+2+3+……+8+9=45句。

“大九九”是指不管哪个数的乘法口诀都是从1到9, 例如, 4的乘法口诀: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五四二十, 六四二十四, 七四二十八, 八四三十二, 九四三十六。

这样从1到9这九个数中每一个数的口诀都有九句, 共有9×9=81句。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你觉得, “小九九”与“大九九”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如果说“小九九”有利于记忆, “大九九”有利于试商, 你觉得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 如果要解决下面的除法问题, 你会分别用哪一句口诀试商?

15÷3=?24÷4=?35÷5=?

想一想, 如果一个学生背的是“小九九”的口诀, 这个学生在解决上面的问题时, 怎样找到那句合适的口诀?如要解决15÷3=?在3的乘法口诀中, 有“三五十五”这句口诀吗?如果一个学生背的是“大九九”的口诀, 那么, 这个学生又会怎样解决上面的问题?

(3) 想一想, 写一写, 遇到解决怎样的表内除法问题时, 背“小九九”口诀的学生在试商时, 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你觉得应该如何克服“小九九”口诀表的这种不足?

(4) 下面是一张小九九的乘法口诀表, 如果你引导学生背诵口诀, 你会按照怎样的顺序让学生背诵?

如果有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按照横 (行) 的顺序背、按照竖 (列) 的顺序背以外, 还引导学生“拐弯背”, 即先按照横的顺序背, 当横的方向背完后, 再按照竖的顺序背。例如, 从一四得四开始横着背到四四十六, 然后拐弯, 从四四十六开始竖着背, 一直背到四九三十六。想一想, 让学生用这种“拐弯背”的方法记忆口诀, 有什么好处?

(5) 有教师在引导学生背乘法口诀时, 要求按照口诀的积从小到大背。即从积是1开始, 一直到积是81。具体的做法是:

1 (一一得一) ;2 (一二得二) ;3 (一三得三) ;4 (一四得四, 二二得四) ;5 (一五得五) ;6 (一六得六, 二三得六) ;7 (一七得七) ;8 (一八得八, 二四得八) ;9 (一九得九, 三三得九) ;10 (二五得十) ;11;12 (二六十二, 三四十二) ;13;14 (二七十四) ;15 (三五十五) ;16 (二八十六, 四四十六) ;……

你觉得这样的背诵方式有什么好处?

4.下面是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编写乘法口诀时的顺序。

(1) 浙教版、江苏版和西南师大版教材中乘法口诀的内容, 按照数从小到大的顺序编写, 即从2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一直到9的乘法口诀。

(2) 北师大版、人教版和青岛版教材乘法口诀的内容, 按照5、2、3、4、6、7、8、9的乘法口诀顺序编排。即把5与2的乘法口诀最先教学, 然后其余的几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编写。

上面两种不同的编写顺序, 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5.如果你上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 你会怎样设计教学过程?简要地写一写过程。

6.如果设计乘法口诀第一课时教学的总体思路是:从具体到半具体半抽象再到抽象, 即从实物图 (具体) 到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半具体半抽象) 再到口诀 (抽象) 这样的顺序教学, 那么可以设计下面的教学环节: (1) 情境引入, 明确条件与问题; (2) 根据条件与问题列出加法算式并求出结果; (3) 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并写出结果; (4) 根据乘法算式编出口诀; (5) 观察口诀, 发现规律; (6) 用不同方式记忆、背诵口诀; (7) 应用口诀。你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过程吗?如果是, 请你给每一个环节补充具体的内容, 并写出设计意图;如果不是, 说明理由。

7.在现行的一些教材中, 有的把乘法口诀教学分成两段。如人教版教材把乘法口诀教学分成2~5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上) 和6~9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上) 这样两段来教学。浙教版教材把2~4的乘法口诀教学作为第一段 (一年级下) , 把5~9的乘法口诀教学作为第二段 (二年级上) 。你觉得乘法口诀的第一段教学与第二段教学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下面的一些观点, 你认为两段教学都要重视的, 请在括号里填0;分别在第一、二段教学中要重视的, 在括号里分别填1、2。

(1) 加强口诀意义的教学。 ()

(2) 从实物图到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再到口诀。 ()

(3) 增加学生自己编口诀的时间。 ()

(4) 让学生观察发现口诀的规律。 ()

(5) 多种形式的练习与记忆。 ()

(6) 整理已经学过的口诀。 ()

(7) 多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口诀的用途。 ()

8.莱什 (Lesh, 1979) 提出数学学习的五种表征:实际情境、图像、操作、口语符号、书写符号, 以及表征转化的关系。如下图:

在上述多元表征及相互转化的图示中, 我们可以看到, 任意两种表征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 因此, 可以把任意一种表征放在中间的位置, 并根据这种表征得到其余的四种表征。

我们可以把这一理论用于小学数学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 可以得到下图。

请你根据上图, 先在中间位置写出一句乘法口诀, 如三四十二, 然后写出这句乘法口诀的其他四种表征。如根据三四十二, 写出乘法算式3×4=12, 4×3=12。当我们说学生理解了乘法口诀时, 在一定程度上是指他们能够理解与应用乘法口诀的多种不同表征。

9.现在的数学课程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强调学科的综合。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 也可以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例如, 找一找与7相关的事情。7星瓢虫、7言诗、彩虹有7种颜色、天上有北斗7星、地球上有7大洲、7巧板、一周有7天, 等等。

(1) 你觉得上面这些与7相关的事情可以与7的乘法口诀建立联系吗?如果可以, 请为7的乘法口诀新课教学或练习创设一个情境。

(2) 选择一个其他的数字, 说一说与这个数字有联系的一些事情, 并与乘法口诀建立联系。

10.下面是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的一个片段:上课开始,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 并宣布本节课的课题。接着教师出示一张画有6个五角星的图片, 贴在黑板上, 启发学生得到“1×6=6”的算式, 并编出“一六得六”的乘法口诀。在板书中将图片、算式和口诀横向对齐展示。

★★★★★★1×6=6一六得六

接着教师在第一次贴出的6个五角星的图片下面, 又贴上一张6个五角星的图片, 但两张图片的五角星是不一样的。

师:这是几个五角星?

生:这是6个五角星。 (师不说话, 但表情上表示不满意学生的回答)

生:这是2个五角星。

师 (摇头, 表示回答不对) :老师问的是:这是几个6个五角星?

生:这是2个6个五角星。

师:对。如果用乘法算式来表示2个6个五角星, 你们能写出来吗?

生:写成乘法算式是2×5=10。

师 (反问) :是2×5=10吗?

生:写成乘法算式是6×2=12。

师:对, 也可以写成2×6=12, 你能够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写一句口诀吗?

生:二六十二。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诀完成第二行板书:

★★★★★★1×6=6一六得六

☆☆☆☆☆☆2×6=12二六十二

接着教师又在第二行的五角星的图片下面贴上了与第一行五角星一样的图片, 像得出二六十二的口诀过程一样地问:这是几个6个五角星?……逐步出示图片, 得到乘法算式及口诀, 最后得出以下完整的板书:

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你觉得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 “用一张有6个五角星的图片 (并用了两种五角星) ”这样的情境来逐步得出口诀, 它是一个合适的情境吗?为什么?你会创设一个怎样的情境?

(2) 你觉得, 在上面教学片段中, 教师从贴出第二行图片开始提出的“这是几个6个五角星”问句中的“这”是指刚贴出来的这一张图片呢, 还是指已经贴出的所有图片?学生可能会怎么理解?如果你觉得这样的问句不是很合适, 那么, 怎样问比较合适?

(3) 在乘法算式“4×6=24”中, 4表示什么意思?6表示什么意思?24又表示什么意思?口诀“四六二十四”中的三个数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1.在所有的乘法口诀中, 9的口诀比较特别。

(1) 想一想, 写一写, 9的乘法口诀中有哪些比较特殊的规律?

(2) 有些教师会用下面的手势图来帮助学生记忆9的乘法口诀。想一想, 写一写, 下面的图示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口诀有什么好处?

12.用乘法口诀画图。在学生初步熟悉乘法口诀后, 可以让学生根据乘法口诀画图, 这是一种进一步熟悉口诀的练习形式。下面以7的乘法口诀为例说明如何画图。教师给学生发一张纸, 上面印着一个圆, 在圆上标注着0到9这九个数字。然后从0出发, 根据一句口诀的积的个位数, 依次进行连线, 如一七得七, 从0连到7;二七十四, 从7连到4;三七二十一, 从4连到1;最后, 从七九六十三的3连到0结束。如下图所示。

教师可以像上面这样, 让学生对每一个数字对应的九句口诀做上面的“根据口诀画图”游戏。想一想, 画一画, 如果是2的口诀画出的图是怎么样的?5的口诀呢?你觉得这样的练习学生会感兴趣吗?这样的练习有什么教育价值?

13.*让学生观察、发现下面乘法表中数的排列规律, 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会有帮助。

这张乘法表有许多规律, 比如说, 第2行与第3行对应数的和等于第5行相对应的数;第9列的数个位与十位上两个数的和都是9;从左上角到右下方对角线上的数是1, 4, 9, 16, …, 81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得到的, 即1=1×1, 4=2×2, …, 81=9×9。

(1) 你觉得乘法表中数的排列有哪些规律?请写一写。

(2) 你觉得哪些规律学生容易发现?哪些规律不容易发现?为什么?

(3) 数学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相比, 在观察这张表中数的排列规律时, 有什么区别?

(4) 把发现乘法表中数的排列规律作为一个“长作业” (用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的作业) 来布置。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 记录发现规律, 再用大一点的纸 (以便张贴) 制作一张有关乘法表的“规律公告”。在制作“规律公告”前, 阅读下面的制作建议: (1) 给“规律公告”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 “规律公告”中要介绍你们小组发现的规律。 (3) 美化你们小组的“规律公告”。两个月以后, 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你觉得学生可能会发现哪些规律?对这样的长作业学生会感兴趣吗?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样的长作业时, 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会有哪些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方案 篇3

1.经历阅读、思考、解答并与同事交流关于乘法口诀教学研究的相关资料和问题的过程。

2.了解乘法口诀中“大九九”与“小九九”的概念;明确“小九九”口诀的不足,知道弥补不足的方法。

3.能够明确乘法口诀第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环节;乘法口诀分成两个阶段教学的不同点。

4.能够对乘法口诀进行多元表征;能够设计出多种不同形式的乘法口诀练习题。

二、活动内容、形式与时间

1.数学组教师独立解答关于乘法口诀教学的相关问题,并与同事交流;独立解答时间约2小时,交流时间约1小时。

2.教研组确定一位教师上一节“乘法口诀教学”(可以是第一课时)的教研课,其他教师听课后评课。听课时间约40分钟,评课与交流时间约1小时。

可以根据学校教研活动的时间和教研组教师的情况,选择下面“活动前准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与交流。

三、活动前准备

解答下面的问题,并准备交流。带“*”的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可以作为专题进行研究。

1.想一想,写一写,哪些基础知识直接与学习乘法口诀有关?乘法口诀与以后学习的哪些内容关系密切?

2.想一想,算一算,你能够背出来的乘法口诀是45句的,还是81句的?查一查你们学校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上面的乘法口诀是多少句的?

3.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乘法口诀有“小九九”与“大九九”两种形式。“小九九”是指在每句乘法口诀里表示相乘的两个数,第一个数总是不大于(即小于或者等于)第二个数,当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相等时,该数的口诀就结束了。例如,4的乘法口诀,一共只有四句,即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而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等等口诀,分别在5、6等数的乘法口诀里。这样从一一得一、到九九八十一共有1+2+3+……+8+9=45句。

“大九九”是指不管哪个数的乘法口诀都是从1到9,例如,4的乘法口诀: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五四二十,六四二十四,七四二十八,八四三十二,九四三十六。

这样从1到9这九个数中每一个数的口诀都有九句,共有9×9=81句。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觉得,“小九九”与“大九九”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如果说“小九九”有利于记忆,“大九九”有利于试商,你觉得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如果要解决下面的除法问题,你会分别用哪一句口诀试商?

15÷3=? 24÷4=? 35÷5=?

想一想,如果一个学生背的是“小九九”的口诀,这个学生在解决上面的问题时,怎样找到那句合适的口诀?如要解决15÷3=?在3的乘法口诀中,有“三五十五”这句口诀吗?如果一个学生背的是“大九九”的口诀,那么,这个学生又会怎样解决上面的问题?

(3)想一想,写一写,遇到解决怎样的表内除法问题时,背“小九九”口诀的学生在试商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你觉得应该如何克服“小九九”口诀表的这种不足?

(4)下面是一张小九九的乘法口诀表,如果你引导学生背诵口诀,你会按照怎样的顺序让学生背诵?

如果有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按照横(行)的顺序背、按照竖(列)的顺序背以外,还引导学生“拐弯背”,即先按照横的顺序背,当横的方向背完后,再按照竖的顺序背。例如,从一四得四开始横着背到四四十六,然后拐弯,从四四十六开始竖着背,一直背到四九三十六。想一想,让学生用这种“拐弯背”的方法记忆口诀,有什么好处?

(5)有教师在引导学生背乘法口诀时,要求按照口诀的积从小到大背。即从积是1开始,一直到积是81。具体的做法是:

1(一一得一);2(一二得二);3(一三得三);4(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5(一五得五);6(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7(一七得七);8(一八得八,二四得八); 9(一九得九,三三得九);10(二五得十);11;12(二六十二,三四十二);13;14(二七十四);15(三五十五);16(二八十六,四四十六);……

你觉得这样的背诵方式有什么好处?

4.下面是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编写乘法口诀时的顺序。

(1)浙教版、江苏版和西南师大版教材中乘法口诀的内容,按照数从小到大的顺序编写,即从2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一直到9的乘法口诀。

(2)北师大版、人教版和青岛版教材乘法口诀的内容,按照5、2、3、4、6、7、8、9的乘法口诀顺序编排。即把5与2的乘法口诀最先教学,然后其余的几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编写。

上面两种不同的编写顺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5.如果你上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你会怎样设计教学过程?简要地写一写过程。

6.如果设计乘法口诀第一课时教学的总体思路是:从具体到半具体半抽象再到抽象,即从实物图(具体)到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半具体半抽象)再到口诀(抽象)这样的顺序教学,那么可以设计下面的教学环节:①情境引入,明确条件与问题;②根据条件与问题列出加法算式并求出结果;③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并写出结果;④根据乘法算式编出口诀;⑤观察口诀,发现规律;⑥用不同方式记忆、背诵口诀;⑦应用口诀。你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过程吗?如果是,请你给每一个环节补充具体的内容,并写出设计意图;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7.在现行的一些教材中,有的把乘法口诀教学分成两段。如人教版教材把乘法口诀教学分成2~5的乘法口诀(二年级上)和6~9的乘法口诀(二年级上)这样两段来教学。浙教版教材把2~4的乘法口诀教学作为第一段(一年级下),把5~9的乘法口诀教学作为第二段(二年级上)。你觉得乘法口诀的第一段教学与第二段教学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下面的一些观点,你认为两段教学都要重视的,请在括号里填0;分别在第一、二段教学中要重视的,在括号里分别填1、2。

(1)加强口诀意义的教学。 ( )

(2)从实物图到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再到口诀。( )

(3)增加学生自己编口诀的时间。 ( )

(4)让学生观察发现口诀的规律。( )

(5)多种形式的练习与记忆。( )

(6)整理已经学过的口诀。( )

(7)多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口诀的用途。( )

8.莱什(Lesh,1979)提出数学学习的五种表征:实际情境、图像、操作、口语符号、书写符号,以及表征转化的关系。如下图:

在上述多元表征及相互转化的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任意两种表征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可以把任意一种表征放在中间的位置,并根据这种表征得到其余的四种表征。

我们可以把这一理论用于小学数学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可以得到下图。

请你根据上图,先在中间位置写出一句乘法口诀,如三四十二,然后写出这句乘法口诀的其他四种表征。如根据三四十二,写出乘法算式3×4=12,4×3=12。当我们说学生理解了乘法口诀时,在一定程度上是指他们能够理解与应用乘法口诀的多种不同表征。

9.现在的数学课程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科的综合。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也可以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例如,找一找与7相关的事情。7星瓢虫、7言诗、彩虹有7种颜色、天上有北斗7星、地球上有7大洲、7巧板、一周有7天,等等。

(1)你觉得上面这些与7相关的事情可以与7的乘法口诀建立联系吗?如果可以,请为7的乘法口诀新课教学或练习创设一个情境。

(2)选择一个其他的数字,说一说与这个数字有联系的一些事情,并与乘法口诀建立联系。

10.下面是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的一个片段:上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并宣布本节课的课题。接着教师出示一张画有6个五角星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启发学生得到“1×6=6”的算式,并编出“一六得六”的乘法口诀。在板书中将图片、算式和口诀横向对齐展示。

接着教师在第一次贴出的6个五角星的图片下面,又贴上一张6个五角星的图片,但两张图片的五角星是不一样的。

师:这是几个五角星?

生:这是6个五角星。(师不说话,但表情上表示不满意学生的回答)

生:这是2个五角星。

师(摇头,表示回答不对):老师问的是:这是几个6个五角星?

生:这是2个6个五角星。

师:对。如果用乘法算式来表示2个6个五角星,你们能写出来吗?

生:写成乘法算式是2×5=10。

师(反问):是2×5=10吗?

生:写成乘法算式是6×2=12。

师:对,也可以写成2×6=12,你能够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写一句口诀吗?

生:二六十二。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诀完成第二行板书:

接着教师又在第二行的五角星的图片下面贴上了与第一行五角星一样的图片,像得出二六十二的口诀过程一样地问:这是几个6个五角星?……逐步出示图片,得到乘法算式及口诀,最后得出以下完整的板书:

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觉得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用一张有6个五角星的图片(并用了两种五角星)”这样的情境来逐步得出口诀,它是一个合适的情境吗?为什么?你会创设一个怎样的情境?

(2)你觉得,在上面教学片段中,教师从贴出第二行图片开始提出的“这是几个6个五角星”问句中的“这”是指刚贴出来的这一张图片呢,还是指已经贴出的所有图片?学生可能会怎么理解?如果你觉得这样的问句不是很合适,那么,怎样问比较合适?

(3)在乘法算式“4×6=24”中,4表示什么意思?6表示什么意思?24又表示什么意思?口诀“四六二十四”中的三个数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1.在所有的乘法口诀中,9的口诀比较特别。

(1)想一想,写一写,9的乘法口诀中有哪些比较特殊的规律?

(2)有些教师会用下面的手势图来帮助学生记忆9的乘法口诀。想一想,写一写,下面的图示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口诀有什么好处?

12.用乘法口诀画图。在学生初步熟悉乘法口诀后,可以让学生根据乘法口诀画图,这是一种进一步熟悉口诀的练习形式。下面以7的乘法口诀为例说明如何画图。教师给学生发一张纸,上面印着一个圆,在圆上标注着0到9这九个数字。然后从0出发,根据一句口诀的积的个位数,依次进行连线,如一七得七,从0连到7;二七十四,从7连到4;三七二十一,从4连到1;最后,从七九六十三的3连到0结束。如下图所示。

教师可以像上面这样,让学生对每一个数字对应的九句口诀做上面的“根据口诀画图”游戏。想一想,画一画,如果是2的口诀画出的图是怎么样的?5的口诀呢?你觉得这样的练习学生会感兴趣吗?这样的练习有什么教育价值?

13.*让学生观察、发现下面乘法表中数的排列规律,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会有帮助。

这张乘法表有许多规律,比如说,第2行与第3行对应数的和等于第5行相对应的数;第9列的数个位与十位上两个数的和都是9;从左上角到右下方对角线上的数是1,4,9,16,…,81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得到的,即1=1×1,4=2×2,…,81=9×9。

(1)你觉得乘法表中数的排列有哪些规律?请写一写。

(2)你觉得哪些规律学生容易发现?哪些规律不容易发现?为什么?

(3)数学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相比,在观察这张表中数的排列规律时,有什么区别?

(4)把发现乘法表中数的排列规律作为一个“长作业”(用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的作业)来布置。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记录发现规律,再用大一点的纸(以便张贴)制作一张有关乘法表的“规律公告”。在制作“规律公告”前,阅读下面的制作建议:① 给“规律公告”取一个好听的名字。②“规律公告”中要介绍你们小组发现的规律。③ 美化你们小组的“规律公告”。两个月以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你觉得学生可能会发现哪些规律?对这样的长作业学生会感兴趣吗?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样的长作业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会有哪些感受?

(以上活动方案中问题的相应参考答案略)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方案 篇4

根据教育局的“检查反馈意见表”和中心小学的整改方案,结合我校的实际,制订此整改方案。

1、紧紧围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依据《汕尾市教学教研常规》和《海丰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修订稿)的工作要求,认真抓好教学工作过程和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大力推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严抓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保质保量上好每节课,杜绝私自调课、挪用课程、旷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堂等现象。着力提高备课质量,杜绝网上下载打印教案,提倡手写教案,并在课后撰写教学反思。同时做好两个常规工作资料的积累归档,尤其要重视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坚持“教研促课改,课改促质量”的方针,立足校本教研,突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我校将按汕尾市校本教研的工作要求,结合教学实际,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具体化,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体现到课标、教材以及考试评价中。不断增强教师的教改意识。健全学校的学科教研组,认真开展具有开拓性、探究性、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我校争取在本学期有课题立项,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培养研究型教师。

4、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关注教师的主导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据中心校的安排,我校设第九周为教学开放周,为教师听课评教、切磋教艺搭建平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求全体教师和班子成员的听课、评课的节数在20节以上。

5、继续坚持教学“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6、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把“有效教学”打造成“高效课堂”。

7、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学教学常规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和落实措施,注重反馈整改,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精细化,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实行教学教研月检制度,每月对教师日常教学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考核,教导处将检查情况写成书面小结并向教师公开反馈,对做得好的予以表扬奖励,对存在的不足敦促落实整改。

8、加强学生作业监管。要求各任课老师在认真做好各科书面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同时,重视抓好各年级《金牌学案》的随堂同步训练。同时要对学生的一些作业和作文进行二次批改,计入作业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小学语文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篇5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有效校本研修机制建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立足我校工作实际,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实施目标

1。 积极构建和谐课堂,以生为本,简约高效,以学为主,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形成科学,高效的教学形态。

2.认真落实:学生主体,科学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3。 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

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 高度重视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由四个环节构成:课堂启动—课堂练习—课堂指导—课堂反馈构成。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因此教师备课要做到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要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具体措施:

1、抓实备课。本教研组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做到一个学期两次集体备课。

2、开展各种活动。学校开展画知识结构图比赛、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备课案例评析研究、同课异构、优秀教案评比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促进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3、落实教学反思。本学期要求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对精品课进行分析,写出1—2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课后认真总结,写好 课后反思或课例分析,并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分析,期末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4、加强常规管理。充分发挥教研组教师作用,突出集体备课的作用,强化教研组的工作效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高。

工作成效:通过以上举措,达到所有教师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部分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材,建立起长效的教材教法研训机制。

构建和谐课堂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实施高效课堂理念,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入领会轻负担高质量的有关精神,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效率,的重要性,把开展“构建和谐诺课堂、高效课堂”作为本教研组的主要工作。

(二)重视课堂操作,确保课堂的高效

尝试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建立了适应各种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体系,包括基本模式、灵活模式与整合模式三类。根据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和“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在教学中实践高效课堂,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其教学程序分七步:

第一步是准备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引导出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是出示尝试题。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解决方案。

第三步是自学课本。这一步是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自学课本之前,教师有时可提一些思考问题作指导,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第四步是尝试练习。尝试练习根据学科特点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第五步是学生讨论。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看法可以争论

第六步是教师讲解。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但并一定真正懂得道理,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讲解时教师要针对重点、难点讲解即可,不必从头讲起,面面俱到。

第七步是第二次尝试练习。在第一次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之后,得到了反馈矫正,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这一步对学困生特别有利。第二次尝试题应与第一次不同,或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讲解。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方案 篇6

“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般来说,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较大。在传统的“齐步走”的授课模式下,所有学生“一刀切”,教学时同一内容,同一要求,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最终导致尖子不尖,差生更差的现象。要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充分发展,我们教师应该钻研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从当前中小学课堂所采用的合作学习方式来看,还存在着理解与执行上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一些教师误认为新课程改革中课堂秩序混乱是由于新的学习方式引起的,进而抵触与否定新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堂学习方式的研究,反思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论对教师的观念与意识,还是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我们主要研究班内分层合作学习。所谓班内分层合作教学,就是将全班学生依个性化特征、心理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为多个学习小组,这是教师既重视分层次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又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

不仅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的水平,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且对于改善和调动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心理气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合作学习强调人际关系的教育教学功能是顺应教改潮流的。目前改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不仅作为一种有效手段,而成为一种目的。传统教学只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作用,忽视师生互动及同伴关系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合作学习则以同学之间的协作带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师成为组织者、指导者而不再是绝对权威,这样便充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教学的感情效应,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于各自开展学习,缺乏社交能力,而信息社会的人才规格提出了对合作技能的要求,合作学习则为改变现状提供了契机

三、研究内容

1、合作小组构建策略

2、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选择

3、学生合作技能的养成策略

4、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研究

5、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6、小组合作学习的奖励机制

四、研究过程设计1、9月上旬成立课题实施小组,负责领导课题实施工作。在1――6年级中确定课题实施班,挑出工作责任感,业务素质好,教学教研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担任各年级课题实施班教师,并各自制定出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学校对课题实施班实行“人力、物力、财力”三倾斜政策,为开展课题实施给予全力支持。

阶段负责人:杨爱玲王小红2、9月中旬到10月组织学习,统一思想认识。要真正做到变革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首先要组织教师加强学习教育理论,创新教学观念,确立新的语文教学观。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合作学习”理论等,读懂,读透,让教师们懂得改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改变的实质内涵。我们还组织课题实施小组成员外出听课学习和组织观看优秀课录像,从中吸取新的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研究。

阶段负责人;杜小梅季志萍3、10月下旬到11月开展专项研讨,探索“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基地,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上研讨课。为了保证研讨课的质量,我们遵循“功在课前,利在课堂”的原则,狠抓课前准备,进行集体备课,以确保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实施。再

通过听课,评课,总结与反思的方式,共同探索“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阶段负责人:邵会敏何雪艳4、12月组织考评,推广经验成果,在上述研讨课的基础上,评选两节精品课制成VCD,进行交流和推广。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末,根据实施情况撰写教育故事,课题研究论文,,争取发表.。结题时,撰写实验报告,编辑实验论文集,表彰课题组先进教师。

阶段负责人;杨英花李雪梅

五、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给予学生良好的合作环境。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尊重,信任,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出错,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课外,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拉近距离,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2、给予学生有价值的合作内容。教师要提供具有合作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学习,如那些具有思考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需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还有那些具有开放性,有较大的探究空间,答案又不止一种的问题,而对于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还是要让学生自主解决.3、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合作学习前,必须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合作学习时,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及聆听别人的意见。通过充分的讨

论,获得对问题的共识。合作学习后,仍要给足学生发言,补充,辩论的时间,这个时候是学生思维擦出创造性火花的时候.4、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帮助。合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参与,调控是否得法。在实际教学中,免不了有些小组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就要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

六、预期研究成果

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能够合作学习,有一定特色的优质课及创新性作业。估计12月底有一定成效。

阿房路三校语文教研组

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方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经历阅读、思考、解答并与同伴交流有关分数乘法的相关资料与问题。

2.进一步明确分数乘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3.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分数乘法的对比, 提高教材比较的能力。

4.进一步提高分数乘法的教学水平。

二、活动时间

教研组老师先不集中, 每人自己安排时间阅读并独立解决本方案中的问题, 时间约3小时;再以年级组 (或教研组) 为单位集中交流问题的答案, 时间约1.5小时;开一节分数乘法的公开课, 时间40分钟。

三、活动前准备

数学组的每一个老师解答下面的问题, 并准备在年级组或全数学组交流。指定老师准备开一节分数乘法的公开课。

1.分数乘法可以分成“分数与整数相乘”和“分数与分数相乘”两大块内容。但由于涉及运算意义的说明、计算法则的归纳以及结果的约分或化成带分数等等, 内容比较丰富。请你先计算下面各题, 并想一想, 这些分数乘法的题目, 教材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编排?请按照前后顺序在括号里编号。

2.学习任何运算常常要先明确这种运算的意义, 学习分数乘法运算也不例外。我们先来研究“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4) 如果要出一些题目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那么, 你可以出怎样的题目?

下面是在三年级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教学片段, 请你先阅读, 然后思考并解决问题。

环节一:

出示图, 让学生思考并填上合适的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说一说为什么填这个分数。

环节二:

教师分步出下面两个图, 并结合图形用文字表达。再让学生将文字各齐读一遍。

文字表达:涂阴影的小正方形是这个大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文字表达:这个大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是涂阴影的小正方形。

环节三:

让学生做三个练习题, 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意义与方法。

环节四:

与上面的过程类似, 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环节五:

让学生做三个练习题, 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与方法。

问题:

(1) 你觉得,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 要完成上面的教学过程, 他们需要具备哪些基础?

(2) 笔者曾用上面的教学过程在三年级进行教学实践, 发现学生有能力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结果为整数) 的问题。三年级学生为什么有能力解决这样的问题呢?下面列举了可能的原因, 请你根据上面的教学片段, 判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正确的在相应的括号里打“√”, 否则打“×”。

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看:

对分数的意义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

单位“1”的概念已经非常明确; ()

已经具备用归一的方法解决整数应用问题; ()

分数乘法的意义学生已经掌握; ()

已经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从教学过程与要求看:

提供了直观图形, 方便学生理解; ()

“先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再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 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小; ()

巩固练习的题量大, 有利于学生掌握; ()

“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转化成归一问题来解决”这种转化的思路学生能够掌握; ()

4.你觉得, 把分数乘法分成“分数乘整数结果是整数 (三年级) ”和“分数乘整数、分数 (五年级或六年级) ”这样两段来编写, 是否有必要?请你阅读下面甲、乙两人的看法, 你比较赞同哪一个人的观点?为什么?

甲:把分数乘法分成两段来教学, 它的价值比较大。对我这样的老师来说, 在数学教学观念上有一定的“冲击”。原来我一直认为, 分数乘法只有到五、六年级学生才可能学习, 把分数乘整数结果是整数这样的内容放到三年级学习, 说明了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有着自己的体系,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系列可以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对于学生来说, (1) 由于用归一的思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所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 用归一的思路解决问题时, 要把分数的单位“1”具体化, 如单位“1”代表16, 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中的“单位1”; (3)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与“等分, 平均分”有关系, 除法也与“等分, 平均分”有关系, 这样分数与除法之间也就有了关系, 而不是分数就是分数、除法就是除法, 两者没有丝毫的联系; (4) 为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奠定了基础。

乙:把分数乘法分成两段来教学, 它的价值不大。主要有以下两个理由: (1) 在分数乘除法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一) 中 (详见本刊2013年第7~8期合刊) 我们已经知道, 在算术理论中, 分数与整数相乘没有自己单独的意义与运算法则, 而只是建立了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与法则。对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看成是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特别情况 (即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特殊分数) , 可见, 把分数乘法分成两段来教学, 不是突出了数学内容的整体性, 让学生感受到法则的统一性, 而是肢解了数学的内容, 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分数乘法的知识结构; (2) 无论是分数乘整数, 还是分数乘分数, 对于小学生来说, 学习的难度不大, 没有必要把这一内容分成两段编排, 采用螺旋上升的原则。分两段编排后, 势必增加教学的时间, 学生学习的效率相对低下。

5.在教学“分数乘整数”的第一个例题时, 如果想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入算式, 那么你会创设一个怎么样的情境?

现行的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都把分数乘法内容编排在六年级上册, 下面分别是这两套教材关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第一个例题, 请你先阅读教材内容, 然后回答问题。

人教版教材

苏教版教材

问题:

(1) 哪一个情境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什么?

(2) 哪一个情境更容易让小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条件与问题?为什么?

(3) 哪一个问题的解决更容易让小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6.我们知道, 教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 主要教学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与计算法则。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在出现了上题 (第5题) 中的两个情境后, 接着教材又呈现了意义与算法的内容, 请你先阅读两种教材的内容再回答问题。

问题:

(1) 两种教材分别在哪些内容上呈现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哪些地方呈现了算法?

(2) 哪一种教材在意义与算法的呈现方式上更为清晰?

(3) 哪一种教材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更重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

(4)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教材的编写过程?为什么?

7.苏教版教材除了像上题 (第6题) 这样呈现“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可以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外, 还专门用了一个例题阐述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另一种意义, 请你先阅读教材, 再回答问题。

苏教版教材

问题:

(1) 例2中为什么要有两个小问题?

(3) 你觉得例2的教学有什么价值?

8.笔者查阅了现行的人教版教材, 发现没有编排像苏教版例2这样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内容。这样的内容是否还需要教学, 有了不同意见。

你觉得上面的哪一种观点更有道理?为什么?

11.你觉得, 学生是分数乘分数的算法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掌握得比较困难, 还是理解算理 (即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的道理) 掌握得比较困难?

下面是人教版教材分数与分数相乘的例题, 请你先阅读, 并思考学生理解算理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接着教材上要求学生想一想, 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下面是对形成难点的原因分析, 你觉得这样的分析是否有道理?

12.请你先阅读下面的题目, 然后回答问题。

你觉得, 在教学分数乘分数时, 如果采用上面的题目作为例题, 那么, 能够得到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吗?能够说明算理吗?如果用三四个这样类似的题目可以归纳出计算方法吗?与上面人教版教材中“粉刷墙”的这个例题比较, 各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1) 要求出阴影部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应该怎么列式?

(2) 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阴影部分的长方形面积是这个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3) 阴影部分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加强校本教研?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篇8

关键词:校本教研;同课同构;同课异构

【中图分类号】G637

随着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校本教研也被提上了日程,因为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发挥校内名师的作用,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教学研究工作,脚踏实地地开展校内的教研,从而促进本校教学的提高。

一、充分认识校本教研的重要性

教研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工作质量。因此有人说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第一生产力,只有生产力水平提高,才能实现最大化的效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几条途径,理论学习、外出学习、网上远程学习、自我学习、校本教研学习等,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迅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理论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必备。这对小学教师和教学工作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教研主场、教师主角、教学实践都能融合在一起,是最为实在的教学探讨。校本教研的开展还能够节约外出学习的经费开销,节约时间,随时随地就可以开展教研活动。而且在自己的班级中、在自己的学生中,这样的教研工作更有针对性,也会更具实效性。因此在小学教师中,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二、在小学教学中开展校本教研的策略

校本教研顾名思义是基于校本基础上的,所以对于教师的校本教研工作要在研究本校、本班、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基础上开展。怎样开展的校本教研工作是最为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一)正确分析学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研工作应该像大夫诊病,通过各项检测,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结合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情况,对症开方,然后下猛药,实现药到病除的效果。因此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关键是找出本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教研的目标。通过有效地开展教研工作,解决这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工作的开展要从教学工作的全面出发,站在教学改革的高度,充分利用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全方位开展教研工作。比如教师的专业素养低,教学理论尤其是新课改理论不强,教学方式和方法落后等问题,成为目前小学教学工作开展的瓶颈。因此校本教研应该从这几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很多教师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口头上大谈教学改革,实际中依然遵循传统教学方法,依然是一言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陈旧模式,至于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则是空谈多,实际做的少。

(二)对诊断的病症开方下药

首先要解决教师教学意识落后、教学理论陈旧的问题,这是新课改推进的绊脚石。教师没有创新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思想、没有优化的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方法,那么要提高教学效果就是纸上谈兵。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是指导教学实践的灯塔,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可以通过教研工作来实现。校本教研的形式可以是同年组的老师一起开展,也可以是同学科的老师一起开展。针对教学工作的教研可以是平行班的老师一起开展,采取同课同构或者是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一个学科的几位老师一起就一节课的教学共同商量和探讨,制定出教学设计,然后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总结这种教学结构的优劣,优势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发扬,劣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改进,在这样不断的总结和改进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实效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教研工作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催化剂,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学校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拥有友情作文600字下一篇:小学三年级惊弓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