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听后感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交响乐听后感(共11篇)

交响乐听后感 篇1

《春节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红旗颂》

一、《春节序曲》听后感

(一)背景介绍

这首曲子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李焕之先生,他根据中国民间及古代音乐的丰富素材,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出表现新时代精神而又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作品,深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主要表现的是人们欢度春节的热闹景象,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

(二)乐曲欣赏(听后感)

这首曲子节奏欢快,让人心情随之开朗。其实很早之前就听过这首曲子,节日特别是春节的时候电视上经常播放,所以现在听起来有一种怀旧的感觉。晚会等活动也少不了这首曲子渲染气氛。细细聆听,仿佛看到家人团聚,大家忙着做年夜饭,小孩子们玩耍着新年特有的烟火的情景。这首曲子还透露出人们在忙碌了一年之后获得收成,充满喜悦和感激的心情。

二、《北京喜讯到边寨》听后感

(一)背景介绍

这首曲子是由郑路与马洪业于1976年10月创作的,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地表现了这一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人们载歌载舞的喜悦之情。作者曾多次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因此他们能把少数民族的特色融入乐曲之中,让乐曲充满少数民族的生活气息。

(二)乐曲欣赏(听后感)

这首曲子的主旋律也是很欢快的,所要表现的主题很鲜明,就是粉碎四人帮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欢庆的场景。第一次听的时候就被里面的欢快气息感染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性格淳朴,善良而热情。这首曲子把我带入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场景里,我仿佛看到他们身穿民族服装在田间劳作,对着青山绿水,唱着原生态的歌曲,和林间婉转的鸟鸣相映成趣的情景。

三、《红旗颂》听后感

(一)背景介绍

这首曲子是由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该乐曲融入了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这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

(二)乐曲欣赏(听后感)

交响乐听后感 篇2

一、英语口语之精彩

这几位悦动的教师的英语课堂用语简单易懂, 从学生实际出发, 关注每位学生的反应, 特别是B组的学生。切实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多说英语、多用英语, 积极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气氛。当学生不理解或不明白一些英语口语时, 再借助肢体语言, 或者换一种表达方式。如当老师提到Colour这个单词时, 学生没学过, 该老师继续描述:Colour is red, yellow, green, white and so on.

创设英语交际环境, 激发学生英语交际的欲望。课堂上, A生、B生互动, A组、B组互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在这种真实的生活情境中, 学生的参与激情高涨, 展示欲望强烈, 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真是一举多得。

二、课堂活动之精彩

当新授内容完成后, 教师经学会用几个精彩的活动进行操练, 而他们设计的活动也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

A1:教师用两种语气读同一句话:“Can you guess?Is it a skirt?Is it nice?”用平和的语气和生动夸张的语气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 学生自然会选择生动的语气朗读,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 让他们更深入地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心情。这样的设计在我们的阅读课中不是可以多多尝试吗?

A2:教师操练句型:“It’s nice.It’s great.How nice.”设计了一个“Fashion Show”的活动, 学生在近乎于真实的情境中表现自己, 学习气氛高涨, 极大地激发了自己的积极性。有专家说:“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领会和吸收是基础, 表达和应用是提高。没有领会和吸收, 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 没有表达和应用, 语言实践能力就得不到巩固和发展。”所以我们的课堂不仅要求学生领会和吸收, 还要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和应用的空间。

三、课堂评价之精彩

有效的评价不是每次由老师用“大拇指”或“Good, good, you are very good.”就可以了, 悦动课堂通过生生评价, 让学生掌握主动权, 道出学生眼中的好与差,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感受。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篇3

妈妈听见了,脸上做出享受的表情,爸爸听见了,直说,好听!好听!真好听!哥哥听见了,哼起了小调。

《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他一生命运的缩影。那激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话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仅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我的脚下。

交响乐听后感 篇4

在音乐鉴赏课上听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命运交响曲》,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短短的时间里,描写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世界的冲突。

听过这首交响曲的人都知道,这首交响曲从开始的明显威胁开始,以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结束,这是贝多芬英雄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对困扰他的恶劣形势的征服。在他的交响曲中,人的胜利是同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人们格外奋不顾身去建立功勋。英雄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戏剧性冲突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这部作品实际上最深刻地阐释了贝多芬 “通过斗争从黑暗走向光明,获得胜利”的思想。表达了作者象一头雄狮永不向命运低头,而是向命运奋力抗争。这个主题旋律就象一枝小树芽,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它萌发成千千万万叶子,这些叶子虽大小不同,但密切相关。作者就用这些小树芽——发展成了一棵蔚为壮观的大树。这部乐曲记载了:“人类从痛苦走向智慧,从智慧走向勇气,从勇气走向希望,从希望走向永恒生命的漫长历程”。欣赏这部交响乐,可以说是境界上的一次升华,给人以勇气、信心和力量!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结构精炼、简洁, 一气呵成, 是十分完整的统一体。“命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 快板;第二乐章为歌同谣式曲体, 慢板;第三乐章为舞曲或诙谐曲,快板;第四乐章为回旋曲体, 快板。

第一乐章开头的 “命运在敲门”的四个音。FF之强度震撼人心!不难想象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完全耳聋的贝多芬徘徊在命运与希望、现实与理想的斗争中,我想,这构成了第一乐章感情展开的主线,就正如他心中呐喊的声音——“扼住命运的咽喉!”。

第二乐章同第一乐章的悲剧感觉全然不同,这好像是一首抒情诗。在这一乐章中,平和的观察和深沉的思索,同温暖的感情和光明的幻想轮番交错,犹疑不定。转化为他坚定的决心。

第三乐章为快板的诙谐曲,强烈的斗争情绪逐步上升。交错式的音符对比强烈。

第四乐章中爆发出了最绚烂的光辉。最后在急板的速度中展现了英雄的凯旋与胜利的欢腾。

第五交响曲的斗争主题原是启蒙运动时期悲剧的典型。但贝多芬改革这个传统的主题,加以新的处理,使人的意志付诸行动。从他的交响曲中,我们不难读到,人的胜利是靠与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而恰恰,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贝多芬又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他迫不及待的想去建立功勋。这仿佛就像一位英雄试图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我想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一部名符其实的“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

众所周知,贝多芬在写作这首作品期间,不仅面临着生活的压迫,还遭遇了失恋的打击。多次失恋的他爱上了一位女士,虽然那位女士有了婚约,但贝多芬仍旧众生未娶。耳聋、社会等级等众多打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在对命运宣泄着不满的情绪同时,心中仍保存着一份理性,我想,就是那一点点的温存支撑着贝多芬继续与命运抗争下去!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今后人生路上的坎坷与困难,收获与成功呢?

我们企盼人生旅途一帆风顺,然而现实生活并不都是那么尽人意,它是即有风和曰丽,又有惊涛骇浪;即有鲜花,又有荆棘。因为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在社会急剧变化中把握不稳前进的航向,人生旅途出现曲折或坎坷是在所难免的。只是坎坷有多少之分,深浅之差,大小之别而已。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如何对待人生坎坷的问题。

有一句名言:“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人在生命的历史长河中,难免不遇到什么困难,实际上,困难一直是与人为伴的,直到今天,还有人为温饱问题而挣扎,气候灾害、地质灾害和其它灾难也不时的发生,无论多么幸运的人也避免不了和困难打交道,最起码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这一规律。另一方面,人们都渴望成功,而成功的人士都有不平凡的经历,他们的成功都是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中走过来的,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例外的。所以一个人无论想过平静、简单的生活,还是想有所作为干一翻事业,都应该树立正确的面对困难的态度。

既然困难不可避免,那我们就不该逃避、不该抱怨,就应该以坦然、积极乐观的态

度对待困难。面对困难还应该树立不怕吃苦、不畏艰险的精神,面对长期的困难,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就显得特别重要。

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在困难中使人倒下的往往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消极悲观的态度,是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是没有坚强的意志。人的信念、人的精神起着很大的作用,人们常听说这样的例子,一个没患癌的人,被搞错了,以为自己得了癌症,人马上就不行了,而真正患癌的人,以为自己没有患癌,反而表现很正常。在困难中,人们通常怀着必胜的信心,而有时以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困难,应该是更好的态度,因为有些事情的结果是难以预料的,也是难以左右的,期待着什么结果也许会使人失望,能做到尽力而为就是了。

听后感 篇5

-------听名师送课有感

2014年12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郑州市名师送课下乡活动,感谢教育局师训科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们有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

此次活动我共听了两节课和两位专家老师的精彩说课,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第一节是来自郑州市中原区教研室张贵民老师的课《圆明园的毁灭》,这位老师幽默风趣,他独具一格的课前交流环节引导学生举手、倾听、看白板的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节是汝河路小学杨青老师的课《太阳》,她的教学功底深厚,创设情景新颖。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 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比如张老师的从整体到局部,把握听说读写的各项训练,落实的扎实有效。读文章、想画面的设计尤为巧妙,把学生带到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杨青老师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太阳的特点,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来设计教学---用《太阳公公的来信》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让学生自由畅谈, 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还有张老师在处理生字时采用的是分类出示,两字词和四字词分类处理,对于易错的生字反复让学生读并且指导从意思上来理解,比如剔透的剔、统统的统、估量的量都处理得很扎实。杨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太阳的大的特点,利用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并且在语用方面的联系特别重视。学生 积极性很高!

第三, 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 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 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 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张老师在处理圆明园的第三自然段时尤其明显,从初读到品读,再到熟读成诵,引导学生把文字读的有滋有味,或气势恢宏,或温柔细腻,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处理的恰到好处,收放自如。

第四,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我喜欢大家读书的样子,姿势真端正,眼神真专注。姿势良好,棒极了!读得很准确,如果有一定的停顿会更好听。”过渡语更是让我叹服他的语文功底,------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扎扎实实教语文、有滋有味读语文。

扎扎实实教语文 有滋有味读语文

-------

听名师送课有感

景晓鹏 登封市北区小学 2014年12月

奇迹是这样诞生的

---听“雷夫报告会”有感

景晓鹏 登封市北区小学 2014年12月

奇迹是这样诞生的

---听“雷夫报告会”有感

12月25日,西方人眼中的新年,可在这一天,这位可爱与幽默并存,智慧与风趣同在的雷夫老师却在我们中原大地传播着他的教育圣经。我也有幸在黄河科技学院听取了“调频56号教室,共筑教育梦”全美最佳教师——雷夫的报告会,一天的安排中上下午雷夫老师占了三个小时,除此之外还有来自纽约州立大学博士陈静平老师对数课的解读-----《数课,从这里走向未来教育》和来自山东昌乐一中的刘生老师的报告《整体推进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感悟》。后者是教育新技术的一种推广,引领我们走向教育的新领域;前者则是对我们教育理念的一种引导和熏陶,所以对前者雷夫老师的报告非常感兴趣。几年前看过他写得《第56号教室的奇迹》,可惜我没有认真的读。这次有幸见到这位美国最佳教师的庐山真面目,不免有些激动。

雷夫一出场,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走路的步伐很有特色,看上去很有意思,没有中国教师的拘谨和规范,可谓是潇洒自信。他上午的报告会用教育理念和视频故事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下午的报告会他把主题定为“让学生成为爱学习的天使”,还讲了自己对教育一直抱有热情的原因。两场报告的共同点是都给老师留了互动问答时间,可以看出他的用心。从他的报告会中我感受到了他对教育的爱与热情,我知道奇迹的诞生绝非偶然,他是一种坚持,一种对教育信念的坚持。我把我的感受和从书中读到的片段梳理为以下几点:

1、以身作则

记得在报告会中,左边的老师在下面议论纷纷,还坐不端正,雷夫毫不客气地对在场的老师们这样说:请你们马上坐端正,认真听!仔细想想,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不能说话,现在我们场下的老师也变成了倾听者,却不能专心听课,难怪要被雷夫说。这也是他的教育准则:你是孩子的模范,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怎样要求学生,自己一定要先这样做到!

接下来,在雷夫的报告中和视频中,处处彰显他的个人魅力和崇高品质,他的“以身作则”真是深深触动了我。比如,每天早上雷夫六点半就从家出发,他总是第一个到达教室的人,给学生们树立了榜样。这点我们学校的老师做的都很好,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走进教室,我们需要努力的就是在人格方面的熏陶。

2、关注学生人格的塑造

雷夫说,他不在意也不重视考试,他在意的是十年后学生在哪儿,他告诉学生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可见他已经把考试的境界提升为完美人格的塑造。为了班级有良好的课堂纪律,为了能在教学检测中取得好成绩,我们许多老师一般会这样做,先在开班伊始进行严格要求,然后再以“班规”制约,各种激励。而雷夫却不是这样做,他在开始就和孩子们建立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放下对学生的控制,用信任取代恐惧的过程。雷夫告诉我们让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品格远比学习成绩重要,正派得体远比考试得高分重要!他完美地实践了“道德培养六阶段”。即: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我深深地感悟到: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3、让惩戒合乎逻辑

教育不能没有惩戒。“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雷夫说,在我们的教室里存在许多不合乎逻辑的惩罚行为:“因为某个孩子在教室里捣蛋,所以老师就决定下午全班都不准打棒球。孩子们默默接受了处罚,但私底下却恨死了。再举另一个经典的例子:约翰没写数学作业,给他的惩罚是下午不准上美术课,或是下课时间不准离开座位。请问这两者有什么关联?”雷夫认为,这样的惩戒是不合乎逻辑的。他的做法是:“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如果有个孩子在做实验时出现不当行为,我会告诉他:‘杰森,因为你使用实验器材的方式不恰当,请你站到旁边去。你可以看大家做实验,但不准参加。你明天还有做实验的机会。这样的惩罚是合乎逻辑的,当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打球时,我一定会让他重返球场。”

正是因为雷夫采取了合乎逻辑的惩戒,才使得学生心服口服,避免了同样错误的再次产生。回想一下,以前的我是怎么做的呢?一人犯错连累全班的事情从教至今我真的是干了不少,那时的我总以为,全班同学的谴责足以让犯错的学生悔过。可是,雷夫说这样的惩戒不合乎逻辑!庆幸的是,我已经听到了一个教育家的判断,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告诫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事事、处处都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4、特色课程的开发

雷夫的艺术课(音乐与戏剧)让孩子们体会到幸福和快乐,带领学生演莎士比亚的话剧,办音乐会;雷夫的经济课让孩子们学会了理财;雷夫的电影课让孩子们懂得了欣赏和倾听;雷夫的旅游课带领学生旅游,让孩子们学会了实践与操作„„雷夫的每一个特色课程都是学生的“营养大餐”。

我真的好羡慕他的学生,甚至在想我如果是他的学生多幸福呀!因为他是真真切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我认为他之所以成为全美最佳教师,更重要的是以德服人,他把教育学生当成了一项伟大、重要、有意义的事业,沉浸在与学生们共度的时光里,他很享受这一切!

5、让自己一直抱有对教育的热情

他有几个秘诀如下:

1、我知道我不会拯救每一个孩子。他把孩子分为三种:第一种,我爱学校爱老师的聪明的、努力的不需要花时间的好孩子;第三种反之,我不爱学校讨厌老师摧毁老师生活的熊孩子;第二种,跑不快安静的引不起关注的普通的孩子。他会合理的科学的把精力放在第二种孩子身上,因为他们会创造奇迹。

2、她从不和别人争辩,尤其是不和领导争辩,总是曲折迂回的达到目的。

3、合理利用一切资源来管理班级,比如领导、家长、同事、甚至已经毕业的学生。

4、培养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生一起做学习以外的事。

5、只和做事正确的人合作,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在互动问答环节,感觉雷夫很真实,没有虚伪,没有中国人爱要的“面子”,一切都是实话实说!以下是雷夫的经典语录:我们教的不是学科,而是学生。你不希望学生怎样自己也不要怎样做。让自己带动学生一起做感兴趣的事情。每天与孩子开一个玩笑。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梁祝听后感 篇6

本学期,我选择了《音乐鉴赏》课作为选修课。起初我选修这门课,也仅仅是因为觉得鉴赏音乐时上课时会很轻松,不用动脑子,不用写字,只要用耳朵去听就行。我的乐感很差,也不太懂得欣赏,可以说我对音乐是仅限于聆听而已。但是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当心烦意乱的时候,静静的聆听音乐,心情就会好很多。我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带给人的有时候不仅仅是美感,还有精神的吧。在《音乐鉴赏》课上,我们是以“聆听”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聆听是沟通的开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老师就像是一个导游,一直引导着我们直接面对音乐,体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留有想像的空间,这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课上欣赏了几部很著名很优美的歌舞剧,像《猫》、《歌剧魅影》、《妈妈咪呀》,既欣赏了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欣赏到了优美动人的音乐。在课后的时间,我自己查找了一些经典优美的音乐存储在手机里,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听听,音乐真的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因为你的心情会跟着它而起伏。欢快的音乐会令你很轻快愉悦,悲伤的曲调会让你忍不住陷入淡淡的忧伤。激扬的音乐会让你充满奋斗的力量。在我所听的音乐中,经常萦绕在我脑海中,最扣我心弦的还是经典的名曲——《梁祝》。

《梁祝》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正是以其为创作背景。这首曲子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和陈刚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的。随后人们根据需要将它改成了古筝协奏曲、古筝独奏曲或者二胡独奏曲等版本。梁祝作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的完美结合,不仅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 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而且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在众多的演绎版本中,我更偏爱小提琴版本的《梁祝》。二胡版本的《梁祝》总是使我的情绪笼罩在无边无尽的哀怨、凄楚、悲凉的氛围当中。也许是因着演奏乐器本身制作材料的缘故,又也许是受到想到二胡就会联系到《二泉映月》的心理作用的影响。我觉得《梁祝》虽然是悲剧,但这个故事以及演绎这个故事的曲子的本意与其说是在表达它的凄婉悲情,不如说是在表达人们对忠贞于爱情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希冀和追求。

细听《梁祝》可以感受到,根据故事的发展,乐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的旋律从小提琴中流淌而出,让你觉得仿佛置身于初春雨后蓝天白云,青草绿树,鸟语花香的美景当中。一切都显得恬静而美好,这预示着梁祝二人即将开始的快乐生活。

第二部分,旋律瞬间加速,转为活泼欢快的回旋曲。这一段描述的是梁祝二人在求学途中相遇,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和三年同读共玩的欢乐情景。在跳跃的旋律中,我的心跳也跟着加速了,同时也体会到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日复一日的交往中互相欣赏,以及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的爱慕之意。当这一段回旋曲后,音乐又逐渐变得舒缓而哀伤,这里表现的是梁祝二人同窗三载长亭惜别的情景。此时我感受到了梁祝的不舍和依恋,仿佛听到了他们絮絮地说着临别时刻的叮咛和相约再见时刻时祝英台内心的娇羞又期盼的情。紧接着低沉的音响似乎在预示着悲剧即将发生。

第三部分开始旋律变得沉重而充满紧张恐怖的气氛。此时祝英台已回到家中,却得知自己已被许配给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英台进行了强烈的反抗却以失败告终。乐队的和小提琴的完美配合让祝英台惶惶不安的心情得以体现,同时也是对封建势力的强烈控诉。随后,乐曲变得舒缓起来,同时也充满哀伤和无奈,如泣如诉。这一段表现的是梁祝“楼台会”的情景,梁祝二人互诉衷肠,但无奈造化弄人,内心充满哀伤。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变的凄苦哀怨,将祝英台得知梁山伯病故后的极度悲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提琴的凄然之声就像祝英台此时的绝望、无力的哭泣和内心暗暗做好的打算。接着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让人似乎看到了,祝英台毫不犹豫纵身投入坟墓的情景,看到了爱情的伟大。

第四部分,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相呼应,长笛以轻柔的力度、缓慢的速度,使音乐重新回归于安详、宁静的气氛。长笛美妙的旋律,结合竖琴的滑奏,把人们引入了天堂仙境。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下,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令人难忘的爱情主题,仿佛化为彩蝶的梁、祝在鲜花丛中翩翩起舞,诉说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为了用心写好这篇文章,我听了很多遍《梁祝》。经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的熏陶,在老师边放音乐边指点的教学方式下,我渐渐学会了根据曲子里跌宕起伏的调子去判断故事情节的发展,用心去聆听去想象。对我来说,音乐是一门语言,它既可以表达想法,也可以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懂得鉴赏的人,必定要用心去听。

《确定位置》听后感 篇7

——听码头小学杜海霞老师《确定位置》一课有感

射阳县洋马小学

钱兆兰

2012年10月29日~10月31日,盐城市2012年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研讨活动在东台市时堰镇时堰小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聆听了来自全市各个县市区的优秀教师代表的数学课。教师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以及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真诚无不让人印象深刻。下面就射阳县码头小学杜海霞老师所任教《确定位置》的同课异构课,谈几点感想。

一、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杜教师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广播操比赛现场,温馨的宿舍楼,有许多课外书的书架„„无不让孩子们眼前一亮,兴趣大增,孩子们在生活场景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故事人物﹑情境等都不同程度地穿插在课的始终,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改强调的教师要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要求。

二、教学设计巧

我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在处理某个教学重点、难点时,苦于找不到好的处理方法。在这次的听课活动中,上课教师的妙招令人叹服,原来“课”可以这样上。

场景一:

师: 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所动物学校,听说今天是动物学校的开放日,学校开展了很多的活动呢。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去参观参观吧。【课件出示主题图】现在正在举行是广播操比赛,这是二(4)班代表队。瞧,它们的动作多整齐呀!杜老师特别喜欢其中的一个小动物,它排在第1个。请你猜猜它是谁? 师:请你猜? 生:小猪。师:请你猜? 生:小兔。

师:请你再来猜?

生:小猴。

师:咦?我喜欢的小动物只有一个,你们却猜出了好几个?怎么回事呢?

生:老师,你没有说清楚是从左往右数的第1个,还是从右往左数的第1个。生:你也没有说是哪一队的第1个。

师:看来呀,是老师的说法不够准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准确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师:跟老师读课题,确定位置。

生:确定位置。师:其实老师最喜欢的是小猴,小猴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呢?就请小猴来告诉我们吧?

【课件出示:我在第1排第1个】小猴的好朋友小熊也告诉了我问它的位置。

【课件出示:我在第2排第3个】

师:原来确定它们的位置,不能光说第几个,要在前面先说清楚第几排,再说第几个,用第几排第几个就能清楚地确定它们的位置。【板书:第()排第()个】

师:小朋友们,一起读两遍。【第()排第()个】 生:读两遍。

师:再来仔细观察这幅图,哪是队伍的第一排呢?知道的请举手。

请生到前面来指一指。师:你指的真准确!【课件演示第1排】 师:第1排就在这里【课件演示第1排】,第1排的后面是? 生:第2排。【课件演示第2排】 师:再往后就是? 生:第3排。【课件演示第3排】,师:最后一排就是?

生:第4排。【课件演示第4排】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原来第几排是从前往后来确定的。

师:知道了怎样确定第几排,那第几个又是从哪开始数的呢?请你到前面来指一指。生到屏幕前指一指。师:你真聪明!【课件出示】噢!也就是这边【师边说边指】,从左边开始。让我们一起来数吧!

生: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第5个。

师:从左往右确定第几个。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想确定一个小动物的位置,要先从左往右确定第几排,再从左往右确定第几个。师:那小朋友们,你能用第几排第几个说说这只小兔【鼠标指示】的位置吗 生:小兔在第1排第5个。

师:请你来说说这只小狗【鼠标指示】的位置。生:小狗在第4排第4个。

师:有一只小动物它排在第2排第2个,它是谁? 生:小狗。

师:这么多得小动物中,肯定有你最喜欢的,请你按照这样的说法,【课件出示:我最喜欢(),它在第()排第()个。】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师:请你来说一说。

生1:我最喜欢小兔,它在第4排第2个。师:你说的很好。请你再来说一说。

生2:我喜欢小猪,它在第3排第3个。

如何引入 “第几排第几个”来准确描述队伍中的位置是这一课的开头炮。在引入这一新知时,自己教学时总觉得有“强灌”之嫌疑,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而杜海霞老师在处理这一环节时,虽与别人一样从情境入手引发教学,但巧设认知冲突的教学流程,为新知的教学铺下了一道道巧妙而又实在的的“台阶”,在孩子们兴趣盎然学习的同时,也令听课的人回味无穷。

枯燥的数学变得趣味横生,用活了教材,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在有意无意中,孩子们在掌握新知的同时精彩是一个接一个,思维更是有了创新的火花。

三、练习设计妙,感情抒发真

“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杜老师不仅能挖透教材,而且能多角度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通过巧妙的练习设计充分关注学生的表现,充分展示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场景二: 师:接下来,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来寻宝啦!【课件出示动物图片】

师:在每一个小动物的后面都藏着一份神秘的礼物,但要想得到礼物必须用第几排第几个来准确说出小动物的位置。你可以任意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第3组第1个同学,你先来选。生1:我选小熊,它在第1排第4个。

师:答对了!看看后面是什么礼物呢?【课件出示】“的”字的小星星。师:第1组第2个同学。

生2:我选小兔,它在第4排第4个。

师:恭喜你!【课件出示】得到了一个“中”字的愤怒小鸟。第5组第5个同学。生3:我选大象,它在第4排第1个。师:一支铅笔送你了。第8组第3个同学。生4:我选恐龙,它在第2排第2个.师:你得到了是“岛”字的企鹅。第9组第4个同学。生5:我选小鹿,它在第1排第1个。

师:你得到的是一把直尺。第7组第2个同学。

生6:我选企鹅,它排在第4排第2个。

师:你得到的是带“鱼”字的太阳卡片。第2组第4个同学。生7:我选青蛙,它在第2排第4个。

师:你得到的是带“国”字的愤怒小鸟。第6组第5个同学。生8:我选小蛇,它在第3排第1个。

师:你得到的是带“钓”字的青蛙王子。第4组第1个同学。生9:我选海豚,它在第3排第3个。

师:你得到的是带“是”的企鹅。第2组第2个同学。生10:我选乌龟,它排在第1排第3个。

师:你得到的是橡皮。恭喜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所有的礼物!师:看这几个字可组成一句什么话? 生:钓鱼岛是中国的!师:我们齐读。

再读!

在本环节,杜老师围绕重难点,设计的“寻宝”游戏正是孩子们充分展现自己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亮点,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本节课目标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数学问题,同时还在游戏中引发和培养了孩子们强烈的爱国心。

四、关注孩子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场景三:师:小朋友们,其实确定位置早已和我们交上了朋友,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会用第几来确定位置,【课件出示】还学会了用一个点来表示一条线上的点的位置【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又一起学习了用“第()排第()个”等方法来确定位置;到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时候,我们会学习更简洁,更精准的确定位置的方法,相信同学们到那时候收获会更大!

此环节,杜老师通过引领孩子对以前旧知和今天所学新知的回顾,以及对以后所要学习的相关新知的简要延展,帮助孩子们建立了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对孩子们将来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不足之处:

1、时间分配欠合理,前松后紧;

2、课中活动,师讲解的偏多,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够;

听后感 篇8

----讲座《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

4月8日上午九点十分在南师附中听曹春燕老师讲座《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曹春燕老师是台湾资深心理学家,是父母沟通效能师资训练导师,尤其擅长透过身心心灵的整合来帮助学员从家庭教育亲子沟通方面的问题。

今天曹老师主要是讲的沟通的真意:沟通是一种分享,让了解这一刻你需要什么?要做什么?好的沟通,以别人对世界的认知模式与真正意念为出发点,而非自己意念开始发现别人独特之处并接纳他的认知模式与意念。曹老师列举了一个孩子打电动来说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问题,也就是用心才能了解孩子,用脑指挥批判对方,沟通是你还没有打开嘴巴之前就已沟通,不管孩子思想与行为有多奇特,而孩子也会挑战父母的权威,这就要父母采取适当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

曹老师说的对,不能用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来完全约束孩子,我们生活的年代和现在孩子不一样,过去没有的东西现在有,现在的孩子是引领新世纪的,作为父母的观念也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与时代同步,当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该弯下腰来,和孩子同等地位进行沟通,让孩子认为你和他是同等的高度。用他的认知模式,完全接纳孩子与自己的不同,用他的想法来看他所经历的事情,今天这个孩子很生气,你可以问他:宝贝你今天很生气哦!其实接纳才是转化的核心力量。

我们家长经常看不到自己家孩子的优点,总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孩子优秀,那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自己孩子的优点看不见。如果今天考试成绩或者在学校表现不太还,家长就喜欢责怪,而没有问问孩子这样的原因,缺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今天听到曹老师的讲座感受颇深:

我们很多家长选择的都是关爱沟通。但我们认为民主、平等的像朋友一样的沟通方式。能让自己的孩子与家长可以更好的沟通,沟通需要家长很温和、耐心,就像两个人的身高一样,一高一矮的两个人进行交流没有一样高交流舒适、自由。这种差距是真实存在的,而我们家长可以放下自己的位置,变成孩子的朋友,与孩子同喜同乐,这样可以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沟通的效果也不一样。

在生活方面,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累积生活经验,根据情况来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及时去与孩子沟通交流学校的事,发现问题及时的采取措施是很重要的;在与人交往方面,作为家长,应该随时随地做好沟通,因为家庭是孩子学习社交技巧最好的地方,父母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现在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很多家长看来,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仿佛他们的问题就越来越多。其实,并不是孩子越大,给家长带来的问题就越多,而是我们家长往往在孩子童年时期忽视了孩子的心理辅导,我们过多地去关注孩子的行为,紧紧盯着孩子一个事情的对错,一个方面的优劣,孩子即使再小,也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把握好孩子的性格特征、心理取向,才能给孩子塑造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沟通态度上,家长应与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对孩子进行积极的鼓励。在处理孩子的错误上,应进行合理的批评与教育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我们认为积极的鼓励尤为重要,这是帮助他们发现自身具有价值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积极的鼓励永远要比消极的刺激来的好。在孩子找您谈话时,家长们选择了蹲下来听。我们想这相对于其他态度来说,是最好的一种回应方式。孩子自己找您谈话,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沟通机会呀,如果你采取不理不睬,听了也不予重视的态度。那样,你会丧失以后所有有利的沟通机会,因为你没有给予孩子很好的重视,因为他们认为我们不是一个好听众。作为家长往往不明白孩子的观点与大人是不同的这个道理,所以和孩子交谈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往往是他们听完孩子的话就发火,或者把孩子对某事的态度或看法是小题大做。这样,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就很难对父母的苦心加以理解。所以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的放下手头上的事,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现在的家长教育孩子都是选择开放路线。在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们与我们同样认为棍棒下面是出不了什么效果的,惩罚是没有任何积极的帮助,而不管和轻描淡写也是达不到效果,也许还会使孩子的错误越陷越深。所以家长们应当采取适当的批评教育的方法,要掌握分寸。孩子犯了过错,父母如果批评过于严厉,会挫伤其自尊心,甚至引起反抗;而如果批评不厉,平平淡淡又不能震撼其心灵,他就会觉得无所谓。而作为现代家长,又该怎样去好好把握这个尺子呢?有专家给父母们的建议:父母应及时地进行教育。事过境迁再进行教育,会使孩子失去真实感,教育效果不理想。父母应以理服人。孩子做错了事,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错在哪里。

《梁祝》听后感 篇9

我喜欢音乐,音乐可以让我的心情开朗。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王一博老师的讲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还记得那天老师让我们欣赏《梁祝》,以前就如老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

现在我终于听出了,原来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悲剧即将上演。如海潮涌来的管弦乐正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那浑厚、低沉、恐怖的乐音仿佛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在百般阻挠,逼迫一个弱小的女子放弃美好的追求,顺从父母的旨意。此时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宁死不屈,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矛盾才渐渐平息。乐曲缓缓奏出《楼台会》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诉心中的情谊,又像是在倾听彼此的哀叹。音乐给人以凄婉的感觉。忽然乐曲疾走,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些听众:梁山伯因为过度悲伤而在绝望中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或许是祝英台也沉入了无尽的绝望。或许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个并不尽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结局在前方等候,她顺从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过门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灵。我在小提琴幽婉的乐声中听见了祝英台悲凉、凄惨的哭泣声;看见了那陵墓周围深邃、荒诞的景象。突然一阵轰然巨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整首乐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间像是烟云缭绕,两颗终于自由的.心紧紧相连。

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来。

这几天在听艺员杨采妮演绎的《梁祝》,那优美的曲调,凄凄惨惨,手起琴响,一段远古的爱情,漫过岁月,穿越时空,像风华绝代的女子,由远而进,姗姗飘来。默默地徘徊在窗前,让激动静于寂廖。不敢有太多的奢望,惟恐惊动了低诉情语的蝶儿。

蝶儿仿佛从远古赶来,嬉戏在曲谱上下,仿佛在还你此生此世,今生前世,双双飞过万世千生。

歌声蝶语,从弦上缓缓流出,天上宫阙,一时不知今昔何年。

一卷淡淡的爱情,翻来覆去地咀嚼,满口的苦涩,在唇齿之间游弋。

瞬间将恩怨聚散击得遍体鳞伤。那曾经的誓言,被阵阵狂风吹落,落于生与死长眠的时空。一座孤坟静寂独立,拉开一道长长的思念!

心碎,弦断,只有余音绕梁。

人醉了,梦也醉了,醉了多少人的魂,一醉就是千年的美丽。

多情的双蝶儿哪肯离去,依然守候在记忆里,编织着恒古的缠绵和凄美。

讲座听后感 篇10

第二节课刚下课,老师就让我们快速下楼站队,说今天有一个很重要的讲座。到了楼下,老师宣布了这次讲座内容。是关于中国少年儿童铁路平安行动的。

是由胡老师给我们讲解的。老师现在大屏幕上放映了一张关于列车进化图的图片。上面列车的“列车史。”有着列车从古至今的进化图。

最早的机车是蒸汽机车。是英国工厂制造。我国也有蒸汽机车名叫“国庆号”。再过一段时间就发明了内燃机车,我国发明的内燃机车有“巨龙型机车”和“东风型机车”是大连工厂制造。客车最高行驶速度是120千米每时,货车最高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每时。再过一些年头,就到了我们的电力机车,我国电力机车最著名的就是“和谐号”和“复兴号”了。他们的最高时速分别为300千米每时和400千米每时。

老师又为我们讲解了关于列车的安全知识。

1、不能在铁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这样很容易挂到电信甚至导电。

2、不能在列车运行时推车门。这样非常危险。

3、禁止翻越铁轨的栏杆。因为火车有盲区,火车司机可能看不见你,那就太危险了。

4、禁止破坏信号灯,信号灯是火车列车运行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提醒标志,非常重要。

5、不能在铁轨道上挖坑。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样的危险,会影响列车的运行。所以关于铁轨和列车上的安全问题非常的重要。

《女儿情》听后感 篇11

今天在一个朋友的空间听见《女儿情》这首歌,瞬间崩发出无限灵感,所以赶紧写下这篇《涛兰笑谈女儿情》!

在这里我首先要说的就是这个女儿国的国王,她应该是个大龄女性,至少在三十五岁以上,因为三十岁以下的女性还不会为自己的后半生着急,三十到三十五之间的还在振臂高呼单身快乐,这个年龄段以上的才会弱弱的想要找个依靠的肩膀,所以当她碰见一个男人,那怕他是个“和尚”,也不想错过,堂而皇之的把唐僧领至后花园,向着双栖的鸳鸯和对飞的蝴蝶,涎皮涎脸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不知道是因为她国的女人比我国的女人开放还是饥不择食?此时我大唐美僧把《福贵不能*》演绎得淋漓尽至!?再者这女王一定出过国!到过有男人的国家,否则只听言传是不会有那么强烈拥有男人的欲望,只有通过出国她才知道这世上有男人的存在,通过别国的人情了解到男人的.用途,故此才会那么迫切的想要有个男人,在满原春色的御花园里嗲着嗲着大言不惭的说:“吾乃女王有钱有权,王权富贵怎会畏惧戒律清规?哥哥我爱你!只要你愿意跟着本王,那你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借此威逼利诱哥哥于身旁!我大唐美僧再次把《威武不能屈》推至绝妙之处!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女王定是个好色之徒,众所周知师徒四人都为男性,论本领他不及悟空,论圆滑他不及八戒,论身材他不及沙僧,为何独选唐僧,这不用我说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上一篇:某社区的调查报告下一篇:初二英语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