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方案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方案(推荐10篇)

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1

司法局强力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矫正工作有机整合,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向规范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全面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监管,切实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质效。

一是强基础,在信息化建设软硬件上下功夫。为适应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需建立高效信息化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建立“一个平台、两套系统”:即社区矫正监管平台、远程监控指挥系统和社区矫正定位监管系统;实现了“七大功能”,即通过互联网数据的自动生成、存储和传输,集合动态监管、视频指挥、应急处置、远程教育、指纹考勤等七大功能,发挥指挥中心信息中枢作用,满足当前社区矫正工作新需求。同时购置高清摄像头、指纹报到仪、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打印机,电子屏幕和电子腕表,设备配套至县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和各司法所,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终端全覆盖。通过业务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使他们更新观念,提高意识,强化使用,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县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配备专职信息人员1名,各司法所各配备专职信息人员1名,专门负责通过信息监管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日常管理。

二是重实用,在提升信息化建设效能上做文章。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操作规程的制定、细化和规范,最大化利用各项信息化设备功能,加大“人防”和“技防”的有效结合,实现社矫正管理智能化。开展集中训诫、教育学习同步视频活动,将社区服刑人员指纹报到、思想汇报、个别谈话、集中教育等情况通过视频方式实时传输到县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实现同步监控。各个司法所要开展集中报到同步视频活动,加强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震慑力。给每名社区服刑人员佩戴电子腕表,防止人机分离,24小时实现实时追踪监控。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每月报到、思想汇报、社区服务、集中教育、请销假等日常管理工作使用指纹考勤管理,避免了假冒替代现象的发生。推行信息化核查日记制,由专职工作人员每日通过社区矫正管理平台,对停留超时、越界警告、关停机警告、轨迹异常、人机分离等社区服刑人员违反日常管理的情形进行信息化核查,并根据实时定位、轨迹研判等信息化核查手段判断、确认相关事实,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并强化落实。从此通过信息监管平台掌握的事实证据,及时发现社区服刑人员有违纪行为,做出相对应处理。

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2

1 社区矫正信息化概述

1.1 社区矫正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社区矫正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把矫正监管工作全面纳入到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轨道上, 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效益, 节约行刑成本。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信息化监管就是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管理工作的模式, 在监管工作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流转、处理和分析, 并把信息作为监管的依据, 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以下监管:一是实时监控、跟踪管理、掌握其行动轨迹;二是结合短信、语音、视频等技术优势,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与被矫正人员的信息交互;三是对社区矫正人员出现的越界、矫正届满等问题进行警示告知;四是建立电子档案, 形成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 全面反映社区矫正工作及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信息, 实现动态的信息流转, 具有快速、准确的信息检索功能, 以及便捷的录入、删除、修改、查询、汇总、统计分析、打印、业务报表生成等功能;五是考核管理信息化;六是与监狱、法院、公安、检察院工作的对接等。

1.2 国外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的做法

国外的社区矫正信息化最初是将电子技术运用在监督罪犯上, 通过佩戴一个电子传导器, 来监督罪犯是否遵守法律以及其行踪, 如果违反相关的规定, 电子传导器就会发出报警。在20世纪80年代, 美国某法官首次对被告人判处了电子监控, 责令其佩戴着电子手镯回社区服刑。到80年代末期, 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英国政府首先将电子监控技术运用于假释, 直到1999年, 英国才全面实施电子监控, 多用于提前释放的自家拘留宵禁的罪犯, 还有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宵禁令、保释以及假释许可等。而美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目前最广泛应用的就是在社区矫正中, 比如家庭暴力、滥用药物者、家庭暴力者、性侵害或骚扰的罪犯, 其设立的目的就是对罪犯实施有效的管制和监督, 从而降低在社区服刑的罪犯的人身危险性, 去除非监禁刑的不稳定因素, 维护社区的治安。

国外社区矫正中运用的信息化监管方式主要采用以下技术:连续信号技术、程序接触技术、混合技术、便携式电话技术、连续信号发射器技术、全球定位系统。针对不同危险等级的罪犯, 会使用不同类型的监控系统, 从而加强对犯罪人的监管, 有利于帮助犯罪人重新回归和融入其社区, 大大减少了监狱中罪犯的人数, 并且降低了行刑成本, 提高了社会效益。

2 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的实践

2.1 信息化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发展运用

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信息化工作, 司法部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分类管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 制定了《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和《社区矫正人员定位系统技术规范》 (以下简称“两个规范”) 。主要内容包括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基本框架、基本流程、数据采集、编码规范、数据交换规范以及系统安全规范等, 为研发社区矫正工作相关业务系统提供了依据, 也为全国各地建设社区矫正信息化明确了方向。

从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开始, 一些地方就进行了使用电子监控技术的尝试。比如: (1) 早在2006年, 江苏省首批社区矫正试点示范区的苏州市沧浪区司法局联合通讯公司, 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建立了一套“社区矫正移动信息管理系统”, 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区域监管”, 利用主平台、司法局的电脑、社区矫正人员随身携带的手机来实现对其定位查询及随机查询功能。 (2) 2007年宜兴市司法局引进发达国家运用高科技监控社区矫正人员的新技术, 启用了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通过给社区矫正重管人员配发具有GPS定位功能手机, 从而准确掌握他们的行踪和活动轨迹, 并通过实时发送相关法律、法规和温馨警示语等方式, 积极、主动地预防和制止矫正人员的重新犯罪。 (3) 石家庄鹿泉司法局运用科技手段, 实现了精确化管理。一是为社区矫正人员实施定位管理。2011年5月, 正式启用“鹿泉市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 对刑期在6个月以上, 监管等级为普管以上的社区矫正人员全部配发了定位手机。截止到2014年初, 配发手机卡约400余张, 对在管人员配备率达到了81%, 实现了对社区矫正人员全时段、无缝隙监管。二是配备执法记录仪。为社区矫正科和每个司法所配备了集拍照、摄像、录音等功能于一身的便携式警务执法仪, 对社区矫正的重要环节进行全程录像。三是建立“全球眼”监控系统。于2013年12月建成了石家庄首个社区矫正“全球眼”监控系统, 可以实现每个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各项执法活动同步录音录像、电脑录入备案, 市司法局可以通过监控平台, 对每个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进行适时监控, 对每个社区矫正人员活动轨迹进行全程记录, 同时实现了市司法局与社区矫正人员的视频谈话,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石家庄栾城司法局建成了GPS社区矫正管理平台。为机关处室和司法所配备一体机电脑一台, 笔记本电脑一台, 为各司法所铺设光纤、为全部社区矫正人员配发中国电信3G手机, 建成了社区矫正定位监控管理平台。同时安装了全球眼和录音电话, 全程监控社区矫正人员报到及谈心谈话过程, 记录汇报和请假录音, 做到“奖励有依据, 处罚有原因”。

2.2 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工作的评析

目前, 我国运用手机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管的省市已达17个。这项技术给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管理提供了便捷、迅速的工具。一是实现了对社区矫正人员区域监管, 实时掌握行动去向, 防止出现脱管、漏管。二是能够及时向社区矫正人员发送就业信息及有关学习、劳动的通知等, 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实现了社区矫正人员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 方便查阅。

但同时应当准确认识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局限性。全国甚至各省各地市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基础网络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司法系统专网, 各个基层司法所的网络接入形态各异, 这就造成了全省甚至全国统一部署和实施的困难性。另外全国的数据格式标准没有出台, 各地司法局所依托的开发公司不同, 导致各地的系统和数据格式不兼容, 数据信息孤岛化严重。

第一, 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仍存在很多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 比如电子监控的使用会干扰与社区矫正人员共同生活的人的正常活动;电子信号有可能会受到某些大型建筑物或者金属物的遮挡, 导致警报失控;人机分离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恶意毁坏手机、欠费等情况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等。第二, 信息化方法的使用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 这有悖于社区矫正节约资源、降低行刑成本的目的, 而且对于我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来讲是一个负担。第三,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仅仅局限于控制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范围, 而对其活动内容、思想动态是无法把握的, 没有办法真正预防他们进行危害行为, 这项技术只能做到让社区矫正人员不脱管, 不能消除其可能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第四, 大多数地区信息化的尝试仅仅局限于实时监控手机, 没有扩展和深化电子化综合监控, 尽管如此, 上海市社区矫正办公室建立了第二代“社区矫正电子实施监管系统”, 正在用“佩戴于脚踝不能自行脱卸的电子实时监管设备”逐步代替主流的实时监控手机, 这对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

3 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3.1 法律依据的问题

英国在《1991年刑事司法执法法案》和《2000年刑事法庭的权力 (判刑) 法令》中, 对电子监控的适用对象、范围、期间、年龄等均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规定, 这就为其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而我国社区矫正还没有相关立法,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没有对其作相关规定, 这就容易引起对社区矫正人员采取这种监管措施是否正当合法的争议。因此, 我们在将来为社区矫正立法时, 应当考虑给这种新型的、创新的监管手段以正确的定位。

3.2 构建基础网络平台与司法虚拟专网

社区矫正人员毕竟属于服刑人员, 其部分数据信息有可能涉及国家秘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 因而从安全角度来看, 应当首先建立覆盖全省的司法行政系统信息专网, 继而在时机成熟之际, 整合各省资源扩展到全国范围。具体规划如下:完善司法行政系统的两大基础网络平台, 一是全省司法行政机关电子政务内网, 作为对内办公专网, 用于交换电子公文和涉密的信息;二是全省司法行政机关电子政务外网, 用于业务专网, 实现省、市、县司法行政机关及乡镇司法所业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上网工程”建设门户网站, 推动“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 实现政务公开, 提供为民服务和与公众沟通互动的渠道。

3.3 建立司法行政系统实现联动办公

社区矫正不单纯是刑罚执行工作, 不仅仅涉及司法局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社区矫正从入矫到解矫阶段的工作流程, 涉及监狱、法院、公安局、检察院等各部门的工作对接, 应当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系统与上述部门实现联动办公, 这将有赖于基本的业务系统的建立。笔者提出以下构建方案:先行建设省、地市两级社区矫正管理平台。省级平台体现省司法厅监督管理、指导的职能, 偏重汇总数据。而地市级平台则主要偏重业务, 提供分级权限管理, 数据集中或分散保存在各自的数据中心, 为以后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 针对我国西部部分偏远的地区, 没有网络覆盖或者网络搭建, 社区矫正系统的设计应能支持其实现单机也就是脱网运行, 系统应提供标准格式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供这类司法所定期导出数据并导入到上级地市系统数据库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物联网、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等新概念、新技术对司法行政信息化的影响愈加显著, 也必将影响建设规划和部署。建议由各省司法厅牵头, 统一开发并部署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统一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 从而实现整个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的一体化管理, 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从而实现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创新, 大幅度提升司法工作的法律效益和社会效益, 降低行刑成本。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而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了较多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国外信息化监管的相关措施比如电子监控等, 为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 进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思路。

关键词:社区矫正,电子监控,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丁海防.论中国电信移动业务的信息化应用——以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为例[J].信息通信, 2013 (6) .

[2]吴宗宪.社区矫正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蒋德, 杨蕾.刚“越界”就被手机警告——宜兴引进GPS定位手机协管社区矫正对象[J].法制日报, 2007-04-09 (2) .

社区矫正人员信息采集表填表说明 篇3

一、基本身份信息

1.是否成年指犯罪时是否成年,当选择未成年时,不能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居住地详细门牌号、户籍地详细门牌号、个人简历、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姓名用编号代替。2.社区矫正人员编号为16位,编号规则如下:6位区县行政区划编码+6位日期(年月)+4位数字顺序码。其中6位行政区划编码是区县的唯一标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由地市级司法局为区县司法局分配地区时设置,区县司法局也可以登录后自行增加。4位数字顺序码由系统按人员录入顺序自动生成,从0001开始,直到9999结束。3.健康状况:如果填“较差”,则需要填写后面的“具体健康状况”。

4.是否心理健康:如果填“否”,则后面填写“鉴定机构”和“具体心理健康状况”,“鉴定机构”具体的名称要填写规范。5.“政治面貌”指目前的政治面貌,“原政治面貌”:指因犯罪受党(团、会、盟)处分前政治面貌,如果掌握的话要填写。6.“身份证号”作为必填项,如果没有或不清楚,必须选择“不详”。

7.“出生日期”作为必填项,如果没有或不清楚,必须选择“不详”。

8.“有无护照”作为必填项,如果选择了“有”,必须填写“护

照号码”。

9.“有无回乡证”作为必填项,如果选择了“有”,必须填写“回乡证号码”。

10.“有无台胞证”作为必填项,如果选择了“有”,必须填写“台胞证号码”。

11.“是否有传染病史”为必填项,如果选择了“有”,必须选择“具体传染病史”。

12.“联系电话”指可以联系到社区矫正人员的电话。

13.“户籍性质”为必填项,如果选择了“外国籍”、“无国籍”、“港澳台籍”和“其他”,户籍地可以不选择,但是要在户籍地详细门牌号里输入相关户籍内容,选择了“外国籍”的还要用中英文填写。

14.现在有工作单位的,填写现在工作单位情况,现在没工作单位的,填写原工作单位情况。

15.“单位联系电话”指社区矫正人员现工作单位的联系电话。16.如果“就业就学情况”选择了“就业”,必须填写“现工作单位”。

17.“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中的家庭成员指直系亲属。

二、法律文书信息

18.“审判机关名称、判决日期和判决书编号”只写最终生效判决的相关情况。二审维持原判的(一般表述为刑事裁定书),以原判决机关的名称、日期和判决书编号为准;二审改判的

(一般表述为刑事判决书),以二审判决机关的名称、日期和判决书编号为准。

19.“主要犯罪事实”应包括犯罪时间、地点、手段、经过和后果等,一般指判决书后“经审理查明,......的内容。” 20.“交付执行日期”为司法行政机关接到相关部门法律文书的日期。

21.“本次犯罪前的违法犯罪记录”应当填写本次犯罪前违法犯罪受处罚的时间、决定机关及处罚内容。如**年**月**日因****被****公安局决定劳教(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年。

三、刑罚执行信息

22.矫正类别选择管制的,原判刑罚中必须也选择管制,同样如果矫正类别没选管制,原判刑罚中也不能选择;具体罪名按判决书填写。

23.被判处缓刑的,在“原判刑罚”和“矫正类别”中均应填选相应情况。

24.如果在“附加刑”中选择了“剥夺政治权利”,那么“剥夺政治权利期限”、“剥夺政治权利起止日”、“接收剥夺政治权利人员的公安机关名称”、“接收人”、“移交日期”必选。

25.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情形。

26.原判刑罚中选择“死刑”或“无期”的,原判刑期结束日可以不填写。.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是否共同犯罪”中选“是”的,必须填写“共同犯罪情况”。

28.“禁止令内容、禁止令期限起止日”按生效判决书上载明的填写。

29.“社区矫正人员接收日期”是指社区矫正人员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的时间。

30.“接收方式”选择“狱所押送”的要填写“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押送情况”。

31.“报到情况”选择未报到且下落不明的,社区矫正人员接收方式、接收日期、矫正工作信息可以不填,反之必须填写。

四、解除矫正信息

32.“解除/终止矫正原因”中选择相应的原因的,在对应的项目下应填写具体情况。如选择“收监执行”的,“收监执行原因”、“收监执行类型”和“收监执行日期”等项必须填写。33.“解除矫正原因”选择“死亡”的,“死亡日期”、“死亡原因”必须填写。

34.选择“发现余罪”和“再犯罪”的,“余罪或再罪有关情况”必须填写。

35.“余罪或再罪有关情况”只填写在社区矫正期间被发现的余罪或再犯罪情况。

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4

社区矫正作为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今年起已在全国试行。但从我们基层的实践看,基层司法行政的队伍力量与之对应,有着明显的差距。充实司法所工作力量,在司法行政机关内部设置专门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建设专职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是势在必行的。事实上,在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中,司法所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司法社工),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已经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关于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的话题,在网上,搜索一下,把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司法社工),组建成社区矫正“正规军”的呼声铺天盖地。但是,许多想法虽然是积极的探索,但以笔者的观察研究,与社区矫正的性质、及从现行的人事政策法律规定看,显然难以突破,不现实,难实现。

当前,各地对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基本是明确一致的。即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负责协助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教育疏导、生活救助等日常事务性管理。

虽然说,“司法社工”本身不可能是执法人员,但从长远看,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逐步建立一支由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是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

按照“基层司法所必须保证有专人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录用的“司法社工”,作为基层司法所内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辅助性人员,是可以授予委托执法者资格的。

关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司法社工)的性质和待遇,我们泰州地区的做法,总体上是务实和理性的。

以姜堰市司法局为例:姜堰市招聘的司法社工人员性质及待遇为实行企业化管理,合同二年一签,续用续签。工资标准为每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依法缴纳相关社会保险费用。

从实践中的情况看,当前应当关切的是如何切实保障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司法社工)的合法权益的问题。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工资福利待遇;二是职业风险防范。

由于地方上社区矫正配套资金不能到位,社区矫正工作的各项资金并不能真正的用到基层,而是处于司法局统酬管理的状态,社工的待遇远低于机关的普通工作人员,专职社工名为专业,仍然只是处于一种临时工状态,只是作为过渡性的工作。长期下去,肯定不能留住人才。另外,合法权益保护的内容还包括如何支持和保护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依法履行职务,避免受到非法干涉、打击报复的问题以及对表现突出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如何给予奖励的问题,目前来看,各地都没有配套改革的政策性文件来支撑。

笔者认为,关于社区矫正专职工作队伍的建设,我们的重点和基础在于加强“司法社工”的规范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对此,我个人作如下的理解和解读:

一是应当细化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的工作职责。

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在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的组织、领导或指导下,根据工作职能的划分,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衔接接收、日常管理、社区矫正移动信息平台的录入、档案管理等与社区矫正相关的管理工作。同时,根据司法所实际工作需要,可以配合参与完成司法行政其他业务工作。

二是健全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的各项工作制度。

目前,没有统一、规范、明确的《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和《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日常考核办法》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以合法的方式确认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的学习制度、责任倒查制度、奖励淘汰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等等。

三是提高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的工作待遇。

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的待遇确定在最低工资保障线的标准,明显偏低,只有提高社工待遇,才能改变我们的就业观点,调动工作积极性,让高素质的人才进入我们的社工队伍;只有让他们体会到社区矫正岗位稳,待遇优,我们才有可能严格进行考核;只有严考核才能出好成绩。笔者建议,“司法社工”可以由用人单位的司法部门委托人事部门组织统一考试,选择录用,待遇原则上以不低于农村“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为宜。让高素质的人才进入我们司法社工队伍后有归属感,就业感。

总结以上的观点,我们也可以把社区矫正队伍(“司法社工”)的建设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归纳。

一、属什么

解决一个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属性问题,是队伍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社工属于社区矫正辅助性工作人员的性质,只是对司法所工作力量充实的定位,这个定性基本是明确的。

从现行的人事政策上看,社工难以与机关事业人员、行政人员等同,但是,他们与公安机关的辅警,从事机关后勤工作的人员性质也不相同,最相类似并可比的是法院、检察院系统录用的合同制书记员。

把“司法社工”由司法行政部门进行单独序列的管理,进行针对性的人才选入和技能培训,是解决矫正社工高起点的最好切入点。把“司法社工”作为司法所的工作助手,并发展成为一个稳定而又专业性较强的独立职业,从制度上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司法社工才会安心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并不断创新,使司法社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才会有助于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二、做什么

司法社工其主要工作任务是负责协助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教育疏导、生活救助等日常事务性管理。

按照这一工作任务的设置,我们的司法社工除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社工矫正工作并富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态和沟通能力,掌握一些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犯罪学、改造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的技术知识,并善于运用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同时能熟练掌握应用现代化的办公技术,也已成为始码的必备的工作基础能力。

笔者在基层工作中,总结社区矫正实践中的业务,我们的“司法社工”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具体有以下几项的任务:

1、开展社区矫正基础性工作,为矫正对象建立档案、包括电子档案的录入、矫正活动记载、统计报表填报等等。

2、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和解矫宣告、矫正对象的季度和期满鉴定,月度、季度考核记分,请假或迁居、行政及司法奖惩的报批等日常管理工作;

3、协助制定矫正个案,落实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学习,制定各类教育计划,开展集中、分类、个别多方式结合的教育学习活动,分析检验教育效果。

4、对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进行日常管理、跟踪记载和考核确认;

5、为社区服刑人员落实、组织或者协调就业技能培训;

6、为社区服刑人员与有关部门具体协调、联系帮困救助;

7、对工作信息、典型个案等进行收集上报;

8、司法所和司法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并接受各类工作检查。

三、权职责

社区矫正工作者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司法社工”在工作中有职无权,有责无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

在国外,社区矫正工作者被称为“缓刑观护官”。都被法律赋予了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并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依据。而目前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只能在口头上对社区服刑人员说服教育,对社区服刑人员而言缺乏一定的制约效果;虽然有对社区服刑人员行为作出行政或司法方面的奖惩的规定,但规定流于形式,缺乏足够的威慑力。

按照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社区矫正执法部门是公安机关,但现在工作部门是社区矫正工作者,所以,万一对犯人监管不力,应当由谁来承担风险?同样,万一发生矫正对象对包括“司法社工”在内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发生暴力抗法的情形,这个风险和后果又由谁来承担?还有,“司法社工”在行使工作职责时,他们有权要求矫正对象做什么?被拒绝了有什么样的后果?有什么可以适用的强制保障?对人身安全发生意外如何处理?等等。这就是我前文所说的需要《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来规范司法社工的工作权力和工作责任,并保障司法社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需要一个《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日常考核办法》,以明确对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的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

所以,笔者设想仍然只能通过立法的方法,赋予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司法社工)在工作中应当赋予以下权利和义务。以解决司法社工在实际工作中权利与义务不对等、职能与责任不协调的尴尬境地。个人认为,重点在于赋予司法所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者的执法身份,授予司法社工委托执法的资格。这是司法社工工作职权的立足点,也是合法权益得到保证的基础。

四、谁给钱

我们姜堰市司法局今年招聘了十多名司法社工,这批青年人阳光帅气,才华横溢,知识全面,素质一流,成了我们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在工作中,讲的是奉献精神,比的是工作成绩。是一批难得的好苗子呀。但实话实说,我们姜堰的司法社工待遇是明显偏低的。现在,他们每月的工资扣除个人应交纳的保险费用,每月只有750元。与一个简单劳动的超市营业员差不多,而且,在外乡镇工作还存在一个生活费用及车旅费等开支,维持个人的生活都是勉为其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他们安心工作?如何让他们底气十足的开展工作?如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所以,我们在思考,这批年轻人是我们司法社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未来;我们在思考,我们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同时,我们更要用“待遇留人”。只有通过提高司法社工的工作待遇,才能提升我们“司法社工”的整体素质。

按照《江苏省省级社区矫正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支付统一招录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的报酬等,是在省级社区矫正专项资金中补助到县(市、区)司法局的,全部补助资金的30%中列支。事实上,由于各地财政收入的不平衡,以及地方党委与政府对社区矫正工作认识、重视层度不同,配套的资金实际上未必能全部到位,必然不同层度的制约了司法社工的工资待遇的落实。

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我们整体筹化,规范操作,统一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把社区矫正的经费的全额保障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总结上述我们在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中初步发现的社区矫区工作者的成功经验,“司法社工”作为一个新颖的工作岗位,作为司法所的得力工作助手,不仅已经成功的进入了矫正工作的得心应手的角色,而且,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运作,做出了有口皆碑的业绩。我们的司法社工,以极大的热忱,无私的奉献精神,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忘我的工作,并且已经创新了一些与现代化发展趋势同步的工作新思维,新路子。作为“司法社工”的直接管理部门,我们用兵要爱兵,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惑和生活上的困难,留住人才要留住心,把我们的专职社区矫正工作者(司法社工)的队伍从一开始,就走向规范化发展的康庄大道。

行文述评,笔者的内心充满了工作的激情和神圣的使命感,对我们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建设,有诗一样的美好的愿景,构思了一幅理想的美丽的图画。概括如下:

一、建议对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以及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考核奖励办法;

二、明确社区矫正工作者是委托执法者的工作地位,授予他们与工作职责相应的工作职权;

三、参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录用合同制书记员的模式,对司法社工进行单独序列管理,享受、享有同等待遇;

四、建立司法社工、社区矫正工作者、志愿者协会,维护、保护他们工作上、生活中的合法权益;

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5

各村(居委)、镇机关各办(所):

现将《XX镇“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精心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XX镇“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组织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司„2011‟18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社区矫正帮教工作的通知》(浙司„2011‟190号)和《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慈司„2012‟22号),决定从今年4月份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省、甬、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重心,以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

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和“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为主线,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建设目标,以及“抓规范、破难题、强基础、促提升”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强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着力夯实社区矫正基层基础,不断提升我市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以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活动目标

力争通过“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努力实现下列“三大”目标:

一是社区矫正基层组织建设有新发展。社区矫正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职能充分履行;进一步健全村矫正工作站,规范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内容,“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体现。

二是社区矫正基层队伍建设有新突破。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按照社区服刑人员数量、犯情结构、监管任务等情况,调整充实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力量;同时按照社区矫正人员20:1的比例配备社区矫正工作者,按照社区矫正人员不低于1:1以上比例聘请社会志愿者,建立不少于2名成员的社区矫正监督考察小组,配合司法所做好社区服刑人员日常帮教工作。三是“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有新成效。全年无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违法违规违纪现象和行为发生;无因职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造成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而导致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的现象发生;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率和重新犯罪率分别控制在1.5%和0.5%以内。

三、活动任务

(一)开展“三项调研”。一是调研社区矫正组织机构和司法所建设情况;二是调研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社区矫正工作者、社会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情况;三是调研村(社区)等基层帮教组织及其工作网络建设情况。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当前我镇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具体意见和措施,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开展“三项教育”。一是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和反腐倡廉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着力解决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思想观念、素质能力、作风纪律、廉洁自律、实际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对照,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及时整改,全面加强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建设。二是深入开展《刑法修正案

(八)》、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教育活动,准确理解和把握法律法规精神及其内涵,努力提升组织队伍执法素质及能力。三是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练兵、大比武”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学习讨论、专题研究等活动,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努力提升组织队伍实战能力。

(三)开展“三项检查”。一是重点检查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办理审前社会调查、减刑(假释)、考核奖惩等案件中,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违规等现象和行为;二是重点检查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再犯罪特别

是涉嫌严重刑事犯罪案件背后,司法所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存在职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失职、渎职等现象和行为;三是重点检查村等基层监管帮教组织特别是监督考察小组成员和监护人,是否存在组织不健全、责任不落实、监督不到位、帮教不经常、报告不及时等情况。

(四)开展“三项攻坚”。一是打好管控攻坚战。落实“周巡查、月核对、季排查”制度和“四控”等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岗位责任制,综合运用各种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和手段,着力构建“管教结合、打防并举;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内紧外松、宽严适度;措施有力、保障到位”的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机制,严防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和再犯罪,坚决防范和杜绝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打好帮教攻坚战。牢固确立“向教育要安全、向教育要质量”的工作理念,完善“定人包案”制度,落实帮教责任;深入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帮教攻坚活动,提升个案矫正质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疾病治疗等工作,提升教育矫正实效;充分运用再犯罪风险评估、风险测试等技术手段,深化“社区矫正阳光志愿者行动”,扎实推进各类社区矫正基地建设,把思想教育与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有机结合起来,为社区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三是打好信息攻坚战。继续深入实施社区矫正“信息工程”,坚持以信息化促进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基础管理,落实管理责任,确保网络安全,提升信息化建设质量;不断完善信息监管平台,落实管理考核力量,拓展服务功能和应用领域,发挥信息技术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五)开展“三项创新”。一是创新建设思路。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大局,从源头上、基础上和根本上认真研究和思考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制约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的相关“瓶颈”问题,努力确保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取得实效。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特点和目标任务,结合“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创新实践成果,建立健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检查考核、奖惩激励等制度,明确工作内容、制定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出台工作办法、完善工作机制,全面丰富和发展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内涵,为提高社区矫正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素质保障和工作保障。三是创新监督措施。积极整合法律监督、党纪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等资源,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和队伍履职情况特别是执法活动的监督,保障执法公正,维护司法公平、正义,努力确保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活动步骤

“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从4月份开始,至11月底基本结束。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至5月上旬。结合工作部署,组织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和部署要求;成立“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开展相关调研活动,研究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5月中旬至10月底。根据本《实施方案》组织开

展“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各项活动。

(三)检查考核:11月上旬。组织开展自查、互查、巡查等相关活动。

(四)总结表彰:11月中旬。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总结、评比和表彰等工作。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活动时间、人员、步骤、内容、效果“五落实”。镇成立“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钱建巨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韩建达、陈炜、黄映明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黄黎明、陈静、余孟庆、罗如芳、胡登科、孙奇芳组成。

(二)搞好宣传,营造氛围。要发挥各类新闻宣传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上报活动进展情况。

(三)严格督查,注重实效。通过召开情况汇报会、座谈会、交流会、明察暗访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活动进展情况,重点检查活动实施方案是否可行、突出问题是否整改、工作效果是否明显,防止搞形式、走过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主题词:社区矫正 组织队伍建设△ 方案

抄送:XX市司法局、市委政法委

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6

华容县北景港中学现有教学班15个,教职工96人,学生739人,学校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3平方米,各种功能教室一应俱全。

信息化建设基础方面,20兆宽带网络进了校园,每个办公室和教室都有网络接口,并且都能够上网;每个教室都装有一体机,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每个教室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学校建立了拥有一整套设备的多媒体教室,有1个学生计算机室,台式电脑50台,本期为教师购置手提电脑78台。

学校现有教师75人,98%的教师具有信息高级技术证,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教师5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4%;中学高级、中学一级职称教师45人,占60%,57%以上的教师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应用多媒体教学。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建设规划》,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确保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凸现出巨大优势。

三、建设目的

实现学校管理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基本工具,发挥教师利用信息化应用技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和管理创造必要而充分的条件。

四、组织领导

(一)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谢圣桂

成员:戴昱、施湘平、夏勇、蔡君发、唐创、钟磊彬

向阳、王大伟、肖必星、姚建民、薛为宏、张梦阳。

专家指导小组:县技术中心技术员

(二)工作小组:

(1)管理应用创新推动工作组:

施湘平:负责全面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查。

唐创: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领信教育业务管理平台和学校管理平台”等电子OA管理系统的建设。协助人员:张梦阳

①平台模块数据的上报,平台新增模块及更新学校各类基本数据

②教师个人空间的建设管理。含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学习培训及心得体会、工作成绩、教学经验、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教育资源。

③各项制度的收集整理(制定《北景港中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考核细则》),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电子化管理和质量监控(电子备课的指导)。

④建立教师试卷分析系统。

⑤加强教师培训。在“领信教育”平台上开通教师技术培训专栏,分层次对教师进行操作系统、常用软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使用等培训,内容以信息化理念、教师岗位技能、资源利用、教学平台应用等方面为主。

(2)教育教学应用创新工作组:

肖必星:负责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站教学教研资源的收集。协助人员:张梦阳、洪权遇

①由学校优秀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

②有效利用“同步课堂、专题课堂、名师课堂”开展网络教学教研活动。

③开辟“同步课堂”加强校本培训。建立各学科教研组空间,负责收集、整理、审核、上传学科资源。

钟垒彬:负责班级管理、学生教育资源的收集。

①加强网络化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各种网络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网上主题征文活动、网上主题征画比赛、学生网上论坛、网上板报、班标等各类班级评比活动。

②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实施“家校沟通”服务,使学校为学生家长提供更全面、更便捷、更顺畅的服务。同时设立“亲情电话”“绿色电话”为留守学生与父母沟通服务。

(3)服务应用创新工作组:

夏勇:负责硬件建设和经费筹措、后勤管理资源的收集。协助人员:姚建明

王大伟: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维护。协助人员:薛为宏

向阳:负责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建设内容和步骤

1、通过市县级信息技术培训考核的教师占总数的95%以上、通过送培和校本培训实现。

2、通过送培方式使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均须通过教育局的专业培训后上岗。

3、高起点建设校园网络,使校内主干速率达到20Mbps,桌面终端连接速率不低于独享2M。

4、采用宽带光纤连接互联网。

5、建设具备以下功能的校园网,连接校园内所有计算机,并在每个教室和办公地点,以及校内其他公共场所均设有网络终端。

(1)能够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如:

Internet连接访问代理文件传输Web浏览

通过上级教育信息网中心网站建立电子邮件系统

校内BBS和CHAT在市或县教育信息网上设立主页和虚拟空间(或主机托管),并保持更新维护。

(2)能够通过网络实现校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行政管理:包括会议管理、单位日程管理、公共信息发布、政务信息发布、政策法规查询等;

人事管理:管理和维护单位的人事信息等。

学籍管理:包括班级管理、学籍注册、奖惩管理、分班管理、升级管理、统计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模块;

招生管理:招生计划、入学报到等;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教学计划、课表安排、补课调课等;

考试管理:考试安排、补考安排、成绩管理与分析等。

(3)建有图书自动化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图书/期刊的采购、编目、流通和查询、检索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电子阅览室:使读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图书馆购置的各种光盘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同时可以上网浏览;

(4)具有电子教学实施系统功能

大部分教室建成多媒体教室;

网络备课与授课系统:建立以学校教学软件和课件素材等构成的本地化特色资源库,为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备课提供便利条件,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学校资源库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积累、优化机制,为学科整合提供平台基础;

(5)建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系统

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提供网络化平台,让教师能利用网络的优势,在网络上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系统:包括开发工具和设备,可进行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制作。

(6)与学生、家长、社区沟通的平台建设

采用“领信教育平台”方式,实现与学生、家长和社区的信息沟通。

(7)以“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为平台,建立教师个人空间站。

6、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须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网络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并制订一系列保障本校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使用的管理条例。

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7

一、现状分析:

山东省临邑师范附小崇文校区是2015年9月新投入使用的一处县直小学,隶属临邑师范附小统一管理。学校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占地50亩,建筑面积13380平方米,设计招生规模36个教学班,1620个学生席位。现有15个教学班,531名学生,36名教师全部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电脑人手一台,均外接互联网,所有班级均新上高标准触控一体机和实物展台,学生微机室一个。其他教学、办公设备逐步招标采购之中。

二、发展目标:

1、尽快完成各种教学、办公设备招标采购,创造高标准的信息化建设条件;

2、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学校管理新模式;

3、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功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4、培养高素质信息化教学教师队伍,创建信息化建设特色学校。

三、工作措施:

1、协调县教育局和招标办,三月份进入录播室招标程序,四月份完成安装调试。

2、和有关公司合作,安装信息化校园管理系统,组织教师培训,实现内部管理、家校联系、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网络化运行。

3、尽快完成会议室、多功能报告厅设备设施的招标采购,为教学研讨、交流、培训创造良好条件。

4、邀请教育局电教站领导来校,就如何高效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现代信息化条件下课题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开展相关专题培训。

5、配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创建教师个人博客,倡导实现学习型、研究型个人专业化成长。

6、举办信息化建设微论坛,开展信息化教学业务研讨。

7、举办信息化优质课评选,以赛代练,典型带动,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高素质教师。

8、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信息化技能比武,学习优秀教师和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

信息化建设方案优质 篇8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工作落实,发挥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我校办学内涵。根据《冲鹤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三年规划》的要求和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勒流街道__—__年上学期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内容要点”的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冲鹤小学__—__年学校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细则》。具体内容如下:

一、 成立教育信息化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吕宙垣

副组长:伍国兴 潘兴带 刘美环 陈志英

总负责人:黎汉清 潘红亮

成 员:张朝英 杨丽彩 钟国健 曾健波 冯广云 黄爱环

潘卿妹 卢淑芸 莫 丹 潘财朝 潘思雅 陈炳钊

黎惠恒 连笑梅 蔡燕萍 周桂泉 朱燕婷 刘焕卿

胡燕颜 黄秀玲 祁建军 叶碧娴 麦丽春 赖思娟 黎桂婉 江健英 郭庆江 周倩冰 吴凤燕 卢群娇

赖思娟 卢慧娴 吴丽芬卢慧芳 潘淑萍

三、具体实施细则及明确分工。

1、制订各班设施使用登记制度以及和全体教师“办公电脑使用制度和责任书”、“各班教室教学设备使用与管理责任”。(吕校长)__年11月3日—5日;

2、开展校本培训(吕校长 潘兴带 黎汉清、)__年11月8日—10日;

3、补充建立学校ftp教学资源库,并为每位教师建立独立登录学校ftp教学资源库的帐号和密码。(潘红亮)__年11月5日;

4、资源库收集。

各科组长要定时完成教师资源库内的课件、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案、试题的收集工作,分类存放。为教师日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丰富教学资源。(__年11月5日——20日);

语文科组:由黄爱环、江健英负责。

数学科组:由黄秀玲、郭庆江负责。

英语科组:由钟国健、潘红亮负责。

5、开展班级网页评比:__年11月5日完成,(黎汉清、潘红亮)

6、做好本校网站的更新工作。黎汉清、潘红亮(__年11月5日—18日)

7、开展教师博客评比工作。要求每位教师的博客数量达到5页以上,(__年11月15日)

8、检查教师登录顺德教育oa、使用顺德教育oa收发文件的操作情况,要求每位教师每天所发送的数量要达到4条以上。

9、协助校长做好校长的博客的更新工作。__年11月7日—15日;

10、组建各班电器管理小组,开展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日常管理使用教室平台的培训工作。(黎汉清、潘红亮)__年11月9日;

10、课件制作竞赛评比:

做好每学期一次的全校性课件制作竞赛评选工作,有关竞赛标准和要求,校务工作会议讨论,然后本校网站公布,课件竞赛时间另定。优秀的课件上送街道电教中心。__年1月5日之前完成;

11、做好电脑室硬件维修工作。__年11月20日前

评估行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9

评估是一项政策性、积累性、准确性要求高的工作,评估机构要管理的基础性数据越来越多,都意识到靠原始的手工操作和管理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计算机技术在评估机构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一些评估机构也根据自己的需要、人才和业务特点逐步构建了报告辅助、案例管理等软件,这些软件大多以简单实用为主,因缺乏灵活性而无法移植和推广。而缺乏高级计算机人才的评估机构则纷纷寻求相应的专业评估软件。评估机构对计算机的需求已从简单的办公软件转向更高级更专业化的软件,这也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在评估机构中应用的深入。

评估机构如何利用计算机的益处来提高自己的服务类型和服务品质?专业化的评估软件又该如何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评估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前景到底应该是什么?借助评估机构信息化建设,评估机构可以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

一、评估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概略分析

1、评估基础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量大

基础数据内容包括:①交易案例,主要包括楼盘交易资料、土地出转让和市场买卖信息资料;②业务档案资料,主要是历年完成的各种业务档案资料;③分析研究和辅助资料,主要是分类市场行情汇总和整理分析资料;④基准地价等相关数据;⑤相关法规。

随着估价业务量的逐年积累,要查阅的资料数量和品种不断扩大,这些种类繁多的基础数据除了资料性质的保存和管理外,还需要在评估作业过程中快速地查找和调用。另外,利用这些基础数据进行更高级复杂的统计、分析,也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参与。而目前我们估价业务上的信息管理、加工、传递、存储和分析还停留在手工阶段,致使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因此,传统的管理手段和人工作业方式在实时性、准确性、科学性和效率方面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估价业务的需要。

而评估机构的信息资料被整理录入电脑网络数据库后,可供内部职员随时在自己的电脑上查阅。强大、全面的信息资料和技术支持提高了公司内部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公司的对外吸引力和公司形象,有利于形成竞争优势。

2、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度

评估报告的格式是固定的,内容很多重复,做新报告基本上是在类似的老报告基础上进行替换。在日常作业中经常由于操作疏忽,出现一些小问题,例如在一份报告中出现其他委

托方的姓名;估价日期还是用上一份报告的日期;标题中的估价标的物与报告内容中的标的物不一致等等问题。另外,一个项目常常需要做几个评估方案,计算方法中的某些参数也需要经常进行调整,用计算器手工计算固然费时费力,就是用Excel也仍需要修改报告中计算过程描述的相应部分,不仅费时也容易出错。

因此,利用计算机提高作业效率,让估价师尽可能地将有限的精力放到估价对象上,并尽可能减少报告中的人为错误,也是评估机构的迫切需求。

3、协同作业和远程作业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个评估机构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项目也越来越大,常常需要出差到远方某地,或一组人协同分工作业。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利用日趋普及和发达的互联网,消除地理位置的差异,在各人间快速互通消息,规范作业流程,强化评估报告管理,也是评估机构尤其是大中型评估机构面临的问题之一。

4、提升评估机构的内部管理水平

评估机构的内部管理包括项目管理、业务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和资料管理等。项目管理:管理者可以知道当前有多少项目在做,每个项目由谁负责,到了哪个环节; 在某段时间内都做了哪些项目,项目的具体情况。

业务管理:对项目的来源和用途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以便尽早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对未拿报告、欠款、打折等情况,能尽快统计、列出清单。人员管理:对人员的业绩能进行统计。

财务管理:了解每一笔收款情况,了解每一个项目的收款情况,并可按年季月统计。资料管理:对所有的报告进行集中归档管理,并可从多方面进行快速查找和检索。

从上面的需求概略分析中可以看出,专业化的评估软件必须具有基础数据管理、作业支持和机构内部管理的功能,同时,还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活性,能适应不同估价对象和不同地方的评估需求。

二、评估机构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在充分了解评估机构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基础上,经过两年多的开发,研制出《评估管理系统》,该软件能够满足评估机构信息化建设需求,并能够适应不同地方、不同评估机构的特殊需求。

下面从软件的架构设计和功能两方面介绍一下《评估管理系统》。

1、架构设计

软件架构就是软件的骨架,就像高楼大厦的框架一样,架构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软件的好坏。《评估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自始至终体现着下面几个特性:(1)简单易用性

维护和安装简单:系统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用户体验好。备份和还原简单:系统所有数据都集中保存在数据库中,便于统一管理。操作简单:

(2)开放性

随时添加新功能:组件式设计,保证可以随时添加新功能,而无需修改老系统。工作流程自定义:工作流程环节自定义,审核层次自定义(3)、完整性

独特的菜单、权限设计,保证添加的新功能自动被纳入当前的菜单、权限管理中,保证系统的完整性。(4)、先进性

开发技术:采用Microsoft最新的.Net技术开发。标准工作流接口:遵循国际标准的工作流程管理接口。先进的容错设计,保证操作出错,也可轻松回到上一步。

先进的知识管理理念:每一份不同的报告格式、每一种不同的估价对象、每一个不同的计算方法实际上都是一个或多个估价师的专业知识、自身智慧和经验的结晶,都应该作为评估机构的财富管理起来,能够被其他的估价师分享。

软件使用简单,能非常方便的在不改变现有的操作方式的情况下,使公司员工平滑的将工作转到软件中;

2、系统功能

《评估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功能:

评估业务管理模块:主要任务是协助估价师快速高效地完成房地产、土地、等评估报告。能够自动出具各种格式的评估报告书,系统已经定义了评估工作中所涉及的一整套调查表格、计算参数、评估公式、审核流程控制和规范的作业流程。同时平台提供自定义功能,可以灵活适应各地不同的需求。

基础数据模块:包括案例调查表、区域调查表、基准地价表管理、公式管理、估价报告管理、各种数据字典管理、报告模板管理等。

机构模块: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报告归档管理等,涵盖了从项目的登记、项目的收款、任务的分配及进展的状态、报告的提交和归档,到年季月的收欠款统计分析、人员业绩统计分析、项目来源统计分析等估价所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三、未来评估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

对于土地、房地产的中小型评估机构而言,《评估管理系统》从架构上而言已经够用,需要的只是一些具体功能上的增进。对于大型评估机构而言,《评估管理系统》需要更进一步地扩展、挖掘基础数据,和GIS(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基于基础数据,提供更快速的即时估价、更复杂高级的分析功能。

现代估价人员不能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的技能,也不能忽视计算机能够提供的巨大便利。评估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大势所趋,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但是评估机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效率后停留在目前的水平上,更重要的是要借助信息化建设,同时通过评估人员和评估机构的努力,使得评估机构本身出现质的飞跃。

1、信息化建设促使评估机构管理模式提升

信息化建设评估不仅仅是引入一个工具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引入一种理念,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一种计算机管理的模式,这是《评估管理系统》一直在提倡的。实施《评估管理系统》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对现有评估机构管理模式的一种提升过程。

2、借助信息化建设,促使评估机构向高、精、专方面发展

引入评估软件后,系统将替评估人员完成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在做报告的过程中提供需要的各种评估方法和计算公式,不会出现人为的计算错误,同时系统自动生成报告中的计算过程。从软件的作用来看,它是提供一种“模子”式的工作方式,评估报告就是一种“模子”式的工作方式,即估价报告的格式是固定的,软件固定了这种格式,里面的内容是由估价师来自由发挥的,但是软件会帮助你考虑的更全面,会提示一些评估人员容易忽略的一些东西,同时帮助评估人员更快的输入。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软件”可能禁锢某些评估人员的思想,这是可能的,但是这不是软件的错,而是由于评估人员的惰性所至,忘记软件只是工具,使自己成为工具的奴隶。相信所有房地产估价师都记得这一句话“评估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艺术”实际上是评估人员对市场的把握,对估价对象的细致分析,是经验的积累。软件可以使得评估人员能把主要

精力投放到对该类评估房地产的全面分析上,比如对市场状况作全面分析,包括价格走势、空置率和发展趋势等,使估价结果更显得有说服力,才会令评估报告有质的进步。

3、借助信息化建设,促进评估机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评估机构信息化建设由评估机构的信息化需求决定。现在,整个评估行业处于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不断有评估机构分拆瓦解、有新的评估机构诞生。分久必合,随着市场的规范、竞争的激烈,评估机构会整合兼并,出现大型的评估机构,其业务经营范围也会拓广,从物业代理、估价咨询到投资分析都有可能涉足。

目前我国评估机构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业务过于单一,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后,越来越多的估价业务都可以用计算机来完成,内部的管理水平相应提升,计算机的效率高而成本低,自然会导致生产要素的替代,使得评估机构效益和效率会大大提高,机构会有更多的精力来积极开拓相关业务领域,比如房地产项目的前期策划和咨询、销售代理、商铺代理、物业管理、资产管理和资产组合管理、投资顾问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评估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引入一套评估管理系统就能够达到,房地产估价要取得客观、科学、切实合理的结果,无不依赖于客观、全面的信息资料。评估机构必须加强与市场的接触,不断收集市场信息,重视日常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档案资料的保存,通过积累,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信息资料库,这是不可或缺的长期投入。同时将花费了很多成本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应用在开拓的相关业务领域,将会带来更大的收益。

软件部分截图: 1.登录界面

2.登录成功后

不同的参与人员,不但有不同的权限,分工协作,而且还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当前报告所在的环节;

3.具体业务

4.流程信息

XX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10

随着我院新综合大楼工程的竣工,即将投入运营,医院面临着第二次创业的大好形势,同时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我院的社会效益,增强我院的市场竞争力,更加配合农合医保费用的管理工作,实施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其重要意义。为此,我院只有建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将来纳入社会化管理、共享卫生资源奠定基础。

本文档就医院信息系统、我院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我院信息系统实施方案及基本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就我院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及实施信息化建设后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在国际学术界已公认为新兴的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的重要分支。其含义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是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其目标是:一方面支持医院的行政管理与事务处理业务,减轻事务处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辅助医院管理,辅助高层领导决策,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从而使医院能够以少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支持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收集和处理病人的临床医疗信息,丰富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并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

按照各自的功能不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门诊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医嘱处理系统、医生工作站系统等。

根据我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分析,目前各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部门级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院级信息化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

第二阶段 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电子病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等 第三阶段 局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 主要建设内容是在社区、偏远地区实现远程医疗信息充分共享

一、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真正的7*24小时的实时系统,病人的信息必须准确无误地传送到医生手中,因此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就不允许停机,更不能退回手工操作。

二、医院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计算机终端设置在各个不同的科室,点多,面广,多人操作,而且工作点间联系密切,信息要相互调用,资料要随时更新保存,此外,病人的医疗信息涉及到个人隐私,医院有责任为所有病人保守秘密,因此与其它行业相比较,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对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更高。

三、解决系统标准化问题。如果系统标准化问题解决得不好,医院间的信息沟通不仅是纸上谈兵,医院内部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交换以及与医院外界的信息交流也只是梦想。必要性

医院面临着第二次创业的大好形势,在这一时期实施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加入WTO为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给各行各业长期形成的观念和体制带来一定冲击。而具体到医疗行业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入世后国外一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医疗服务机构进入国内,外商对医疗服务市场直接投资和瓜分,并与国内医院产生竞争,医疗服务行业的利润下降将成为必然。

(二)入世后打破了医疗服务行业内的垄断,引入了竞争机制,过去那种只能在一家或几家医院就医,并在医院药房购药的限制将被取消,使国内医院经济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将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职工失业的危机感会明显增加,现有医疗机构技术骨干队伍会产生激烈的动荡。

(四)医院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运作方式不能及时转轨直接威胁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医院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提高医院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则是最迫在眉睫的第一步。而医院管理信息化正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正之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最好选择。据市场调查,目前省级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率高达87.2%,县级以上医院已建立或即将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占同等医院总数的60%以上。卫生部曾强调“国内三甲以上的医院都需要实行信息化管理”,同时国家即将进行卫生资源区域规划,实现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的卫生医疗资源共享。为此,我院只有建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将来纳入社会化管理、共享卫生资源奠定基础。医院之间的竞争,除了依靠专业技术过硬的医护人员,还要靠改善医院的管理,靠管理提高服务水平,靠管理来增收节支。我院是一所有着60余年建院史的国有事业专科医院,多年来在管理方面不断地摸索、革新和完善,为医院的发展寻求一条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特别是近几年实施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使医院的管理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得到明显提高。但是随着医院改革的逐步深入,由于历史延续下来一些习惯性工作模式和受客观条件限制等因素的存在,一些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如分配制度中个人创造价值缺乏详细的量化依据、药品管理过程中存在“以存定销”的弊端、成本核算工作缺乏广泛收集和分析各种收支活动情况的途径、医院积累各种原始资料缺乏手段、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速度较慢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不利于降低成本,也不能为医院的决策提供有利的依据,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后续发展。

新院开业后,随着我院就诊患者由原来分散在各医疗点或医院分部逐步集中到新院,各岗位工作量将大大增加,而医务人员的总数却明显减少(由原来400多人减少到320人),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可以优化各种工作环节,对医务人员来说能将他们从繁重的事物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将精力集中到临床业务的研究和提高中;对病人来说能加快就诊速度,缓解 “三长一短”(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的矛盾,同时住院病人费用能做到了“日日清”;对医院来说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善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加强了患者监督能力,赢得了声誉,同时可以利用规范化的流程,把难以量化的东西全部量化,堵住了收费、药品管理中的漏洞,降低了成本,减轻了病人负担,也提高了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从近一年来集团医保运行情况来看,由于我院没有使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院内全部医保费用结算流程均为手工操作,不但增加了医护人员诸如费用明细录入明细表、药品分类等事务性工作,而且费用明细的审核工作量相当大,差错率较高。同时,也加重了集团医保中心对医保费用复核的难度。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后,我们通过对医院工作流、物流、信息流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对通用数据进行初始化,实现院内信息共享,可以大大减少医保管理员的工作量,减少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集团医保中心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查阅医保病人的就诊情况,监察医院的各项治疗活动和收费标准是否合理,适时了解集团医疗费的支出情况,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

随着新院逐步投入运行,我院将进一步面向社会,面向孝感市人民,而目前孝感市各医疗结构对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重视起来,一些医院已经初步建立信息化系统,如孝感市中心医院、应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因此在一定的医疗服务区域内,要想提高我院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医院必须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才能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当前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迫在眉睫。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医院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院内乃至社会卫生资源的共享,促使医院各项管理规范化,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性。当前形势下,我院进行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有利条件:

一、医务人员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重视和提高,有利于网络结构建设及其功能实现。随着我院人事制度的改革,为适应社会对各行各业的要求,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已列入我院在竞聘上岗的重要条件之一,使得绝大部分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加紧了计算机学习。同时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个人技能的提高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个人技能不断提高。目前我院已有30%以上的人员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为使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基础。

二、集团医保政策的实施,为我院培养了一批熟练的计算机操作人员,为网络初期建设的正常运行打下了基础。

由于所有医保费用均需通过网络和集团医保中心结算,促使我院原有的收费人员和医保管理员熟悉计算机操作,掌握网络知识。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期,这批人员可以很快掌握系统的操作,减少了许多阻力。

三、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成功率较高

目前全国有许多医疗结构已经开始使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而且经过多年的革新,这些软件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维护和功能升级及其方便,我院不需花费太多人力和物力即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网络技术的成熟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许多网络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构建网络成本下降,较少了我院的硬件投资。

五、国家卫生部针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颁发了相关《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国家在对网络设备规范管理的同时,于2002年出台了《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对医院信息系统软件的功能设计、安全要求等作出了规范,使得我院在选择软件和硬件时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六、技术的成熟性

目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很成熟,相关软件厂商都根据国家卫生部的《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开发出了十分成型、功能十分完善的软件,医院只需根据自己需要稍加修改即可使用,而且成功率都远远高于其它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一个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型之上的;同时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又是医院管理模式的改造过程,其在医院业务流程再造、简化和规范操作流程、控制与促进医院管理模式的贯彻执行上发挥重要作用。我院正处在改革发展之中,医院管理模式逐步完善,目前诸多条件已具备,有利于我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同时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将促进我院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模式,加速我院的发展。第四章 我院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适应全国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我院计划按照“整体规划,急用现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在满足我院当前所急需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逐步赶上同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并不断更新,最终完善我院信息化整体建设目标。

(一)系统总体目标及原则

我院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实现以提高病人医疗服务质量为中心,以经济管理为主导,支持医院医疗事务处理,医疗质量的监督与控制,支持医院经济核算,将以信息手工处理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实现人、财、物计算机网络化为主的新型管理模式;具有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基本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医院完全数字化的最终目标。

系统具体任务体现如下:

1)突出“以病人为中心”,改变目前系统强调经济核算为重点的管理思想,注重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质量,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简化病人诊疗流程,缩短病人等待时间、住院停留时间,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2)调动与发挥医务人员与全员职工的积极性,为他们的信息加工处理及传递提供良好服务,以发挥工作人员的服务效率。为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实现医疗质量监督与控制和决策科学化提供基础。

3)门诊病人信息处理的时间性强,系统要为门诊病人的各种信息数据入口提供方便的采集控制方法。要为门诊信息处理提供足够快的时间响应。

4)系统除能实现对住院病人一般的登记收费处理外,要能实现病房的医嘱处理。5)系统要能实现自动化检查诊断仪器的数据、图像的采集及临床申请与报告的快速传递。

6)系统应方便用户使用简化操作,汉字输入除具有常用输入法外,要为用户保留扩充约定的输入法。

本系统总的开发原则是突出“以病人为中心”,在提高医院经济和社会效益及科学管理水平的总目标下,采取平行、分步实施的步骤尽可能实现一个准确、规范、使用、先进、安全可靠、灵活方便的系统。具体指导原则如下:

1)整体一致性。本系统应在整体结构上体现出一个基本完整的HIS体系。系统的实现应基本满足各医院的总体需求。2)开放集成性。系统应实现利用现有成熟产品和提供其他产品利用本系统的接口。目前已有或即将开发完成的一些比较规范的程序,本系统应能够直接利用。

3)安全可靠性。系统应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保证系统环境、各类操作人员操作维护的安全可靠。

4)先进性。本系统地完成,应具有国内领先的水平。

5)灵活性。系统可以扩缩增减,模块合理分解与合并,以便能适应不同医院用户的现实要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的信息处理量不断增加,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断复杂化,因此要求从医院整体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全院的信息构成与联系。

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设备互连标准化、信息标准化、数据实时统计分析处理、图象数据处理等多项高新技术手段,构造全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此系统应把医院的各种信息流有机地组合成一个高度共享的信息系统网络,使医院众多的部门、科室、各社区医疗点甚至病人可以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取得需要的信息,或输入必要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流。

同时,系统应方便医院采集、检索其他医疗机构的卫生医疗信息,方便加入国家卫生区域性网络建设,充分共享全社会的医疗资源。

(三)我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说明

根据我院发展规划的需求,我院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初级阶段将以下几个部分为主:

1、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分系统

2、门诊中/西药房管理分系统

3、病区药房管理分系统

4、病区护士工作站分系统

5、住院结算管理分系统

² 药品管理部分(即中/西药库管理分系统)

药库是医院一个重要部门,是保证医院各部门正常用药的基地,药品收入也是医院一大经济来源。药库管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医院其它部门的正常工作。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难于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工作人员很难准确掌握库存情况,药品的价格和效期心中无数。把计算机用于药库管理已势在必行,它不仅提供准确的库存,及时掌握药品的效期,有效地避免了药品价格的混乱,而且每月的统计报表工作实现了电脑化,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总而言之,药库计算机管理不仅是医院的需要,是实现医院全方位的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保证。

此部分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为核心”的主题,收集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所有消费活动的资料,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病情变化情况、治疗经过、各种检查结果等信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² 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

此部分主要功能是满足全院范围内包括临床业务、人事管理、日常办公事物、基础资料管理、经济核算、科技信息等等各种综合信息的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外部接口是为了方便对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主要包括医疗保险接口系统、社区卫生服务接口系统、财务接口系统、远程医疗接口系统等。

主要有管理员维护系统,用于对整个系统的维护,对各岗位赋予权限。注:各部分详细功能详见附件一《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说明。

医院网络建设也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配套进行网络建设。

网络作为整个医院信息系统运行的物理平台,应首先考虑速度、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支持系统软件的广泛性。事务处理模式采用C/S结构,事务由服务器与客户机共同完成。网络设计应避免瓶颈点的出现,网络流量应保持平衡。应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远程通信规程,建立率的数据交换网络,实现高速数据传送,支持多媒体信息传送。建立高性能的可延伸网络,支持于国际、国内各信息网络的连接,并具备简单、经济地升级到未来高速网络能力。同时,网络系统设计应保证不间断通信能力,有避免单点故障能力。

网络容错功能是实现网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确保网络的可靠性;采取必要措施如双机备份、防火墙技术、用户权限分配等,最大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网络结构具有开放性,通信和协议应符合国际标准及事实上的工业标准,以便各类设备可以方便的联入网络并且与其他类型网络的互连;从网络结构、技术、设备类型、厂商服务技术水平等综合考虑,充分利用公网、现有资源、成熟技术以降低建设成本。支持多种方式的远程连接,实现国内外远程联机查询及移动办公。

任何一个网络都有出现故障的可能,大型网络出现故障问题更为严重,所以先进的网络管理能实时监控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在网络出现故障时,能立即反应出故障的节点和原因,对于恢复网络运行具有重大意议。

(二)全院网络分布平面示意图

(三)工作站设置及设备说明

1、工作站设置

根据目前业务的需要和医院未来发展规划,全院计划设置150个工作站,包括临床医疗各科室的医生工作站(含病区医生工作站和门诊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医技科室工作站、门诊挂号收费工作站、药品库房工作站、门诊药房工作站(含中药房和西药房)、医保工作站、住院结算工作站、查询台、行政办公工作站(含财务、各部门行政人员、临床科主任)、系统管理员工作站、对外信息交换工作站(如远程会诊、区域卫生信息沟通)等等。

2、设备及相关技术说明

服务器系统是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部位,采用先进有效的服务器系统能大大提高医院的日常工作效率,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选型:采用PC-SERVER作为医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中心服务器。其最大的优点:一是维护方便;二是综合造价不高。并且,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PC-SERVER的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要求。服务器设备可采用进口设备如HP、IBM等。

数据备份:采用双服务器加磁盘阵列组成的双机热备系统。

所谓双机热备份就是一台主机为工作机(Primary Server),另一台主机为备份机(Standy Server),在系统正常情况下,工作机为信息系统提供支持,备份机监视工作机的运行情况(工作机也同时监视备份机是否正常,有时备份机因某种原因出现异常,工作机会尽早通知系统管理员解决,确保下一次切换的可靠性)。当工作机出现异常,不能支持信息系统运营时,备份机主动接管工作机的工作,继续支持信息的运营,从而保证信息系统能够不间断的运行(Non-Stop)。工作机经过修复正常后,系统管理员通过管理命令或经由以人工或自动的方式将备份机的工作切换回工作机;也可以激活监视程序,监视备份机的运行情况,此时,原来的备份机就成了工作机,而原来的工作机就成了备份机。

2)交换机 根据网络功能及实际需要选择相关产品(见分步实施计划内容)。3)打印机

根据不同工作站的功能选择不同类型的打印机,如收费使用票据打印机ON LQ 1600III,行政办公可选用激光打印机等。

4)存储器

选用HP MSA 1000或相关性能型号。5)工作站

工作站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客户端机器,采用Intel 奔腾处理器,主频C400以上,内存不小于64M,硬盘容量不小于4GB,显示要求达到800*600的分辨率、真彩色。

中心机房使用STK 3KVA-2H电源,并对机房进行双电源供电; 各医保费用结算点各配备一台STK 500VA的UPS。其特点是:

9)防病毒软件及防火墙可选用趋势网络版防病毒软件等产品。

三、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注意事项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医院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实施过程几乎涵盖医院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而且需要统一部署,长远规划,分布实施。因此,在整个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领导,成立由院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实施等工作。

2、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表现出的效益周期较长,需要医院不断地投入,因此应争取足够的资金。

3、应注意培养医院自我开发、维护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力量,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升级,并不断地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

4、设备和软件的投入应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分布实施,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医院使用者个人素质、医院经营状况、医院的发展目标等因素,避免设备技术闲置。

5、整个实施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数据的安全性,过渡期尽量采取纸质数据和计算机数据并行,慎重确定完全网络管理的时期,以免因操作人员操作不熟练、系统不稳定、设计先天不足等原因而造成数据丢失,影像医院正常经营工作秩序。

按照“总体规划,急用现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我院管理信息系统将分三个时期分步实施:

(一)我院网络建设现状

目前,我院没有完整的网络基础,全院可用于网络工作站的计算机只有22台(不包括医保结算终端),均处在单机操作状态,资源不能共享。因此,建设初期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内容:网络硬件和管理软件。

(二)工作站的设置及其管理系统。

根据我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在保证网络基本功能完整的前提下,我院计划在建设初期设置86个工作站和15个系统管理模块,具体情况见附件表

(一)。

(三)设备及相关管理系统购置清单

包括服务器、交换机、UPS、磁盘阵列、工作站等硬件设备及数据库、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等软件设备,具体情况见附件表

(二)。

(四)第一期选用管理信息系统模块:

包括门急诊挂号分系统,门急诊划价收费分系统,门急诊药房分系统,住院收费分系统,护士工作站分系统,病区药房分系统,西药库房分系统,中药库房分系统,门诊医技管理分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病人咨询服务分系统,全院综合查询分系统,医疗保险接口系统,财务接口系统,管理员维护分系统,具体情况见附件表

(三)。

(五)第一期投资情况 第一期预计总投资80.03万元。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第一期可分步完成网络建设:

第一步 完成网络基本框架建设。设立25个和临床诊疗、费用管理相关的工作站,以及添置中心机房的相关设备,同时完善相关医院管理系统模块。

时间: 2004年1月至6月。第二步 添置相关工作站及网络设备 时间:2004年6月至12月

(六)技术目标

通过第一期网络信息化建设,预期实现以下技术目标: 1)门诊、住院药品流通过程

门诊所有临床科室及部分医技科室发生的药品治疗,均通过相关科室医生开具处方。患者凭处方在药房划价,药剂人员按标准划价后备案(包括药品相关信息、总费用,但费用不保存)。病人在收费处交费后,药剂人员查询交费情况,确认后配药发放,并保存数据。

住院病人发生的药品治疗,需和医嘱相符,护理人员将全科当天所需药品录入系统后,系统自动汇总,并将相关信息传输到住院部药房,同时系统会自动鉴别病人交费情况,确定无欠费后,药剂人员配药、发药,护理人员领药并发送给病人。

门诊、住院药房实现及时盘点,管理人员定期抽查不同品种的药品,确定盘点效果。2)预期效果

围绕“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目标,为药库提供药品的入库,出库,调价,帐务处理,计划编制,药品质量控制等业务功能,并能对其进行综合的统计分析与查询。保证了医院药品的供给,加强了对药品流转的控制,从而提高了整个医院的经济效益。同时根据门诊收费处和病区医嘱提供的处方及医嘱对病人进行配药,发药与退药操作,同时提供了网上领药,药品入出库,盘点,调拨等功能,解决当前盘库不及时、耗时较长等缺点,并且能对药品消耗信息,药房库存及收支信息进行综合的统计查询,加快了发药的速度,帮助临床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了药房对药品的管理,减少了药品的流失。

1)所有门诊收费窗口均可以进行挂号和收费业务,减少门诊患者收费挂号排队时间,加快了门诊收费挂号速度。

2)医保病人按原结算程序交费,系统自动将收费情况汇总到中心数据库,方便医院和集团结算费用,并且有利于医院或病人进行费用查询。

3)系统提供了患者基本信息采集功能,可以保存患者历次就诊情况,既保证了患者就诊资料的完整性,同时也无形中扩大了医院对外的宣传。

由护理人员将患者基本情况、治疗等信息录入到病区护士工作站系统。

以病人为中心,系统提供病人住院过程中发生的入院登记,预缴金交纳,转床转科,费用记帐,费用结算,退费,催款等一系列功能,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综合的统计查询,加强了医院对住院费用的控制,增加了费用结算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实现„住院费用一日清‟的目标,同时也解决了长期以来欠费、漏费的问题。为病区护士提供了在医护工作中对病人一系列的业务操作,包括床位管理,医嘱的录入,执行与打印,治疗单与各种卡片的打印,体温单的绘制,书写护理记录,查看结果报告,查询住院费用等等,减轻了护士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把护士还给了病人,提高了医院的医护质量。通过对手术的管理,保证了手术的执行并提高了医疗水平。

4.医技科室录入所有相关检查结果,并统计科室收入情况。

5.通过医保接口系统可以将所有医保患者资料传输到集团医保中心,方便集团医保中心审核医保相关费用。

6.各行政管理部门出台的文件、通知等均在网上传阅,设定各自权限,资料统一保管,实现无纸办公,规范了管理,减少了行政办公成本,提供了工作效率。

7.实现综合查询功能

从医院财务,医疗,药品,物资,行政等各个方面,按宏观到微观,由粗到细的方式,采用数据表格与各种统计图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医院方方面面的营运状况,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此时期主要是完善网络的功能,利用一期建立的网络框架事项更多的功能,从而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的目的。

具体时间视第一期建设情况而定。

(一)管理信息模块的添置: 物资库房 物资管理分系统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分系统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分系统 病案管理 病案管理分系统 人事管理 人事工资分系统 院内影像检查数字传输 图像采集分系统 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 门诊、住院医生站分系统 社区医疗点

上一篇:送给同学们毕业留言祝福语下一篇:《塔楼》的叙事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