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会议费管理办法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苏省会议费管理办法(精选8篇)

江苏省会议费管理办法 篇1

同志们:

《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3年5月27日经省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3年8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调解仲裁工作法制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今天我们召开全省调解仲裁条线学习宣传贯彻《办法》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动员各级仲裁机构认真学习、自觉贯彻落实《办法》。

自2008年《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后,我省人社部门积极贯彻《调解仲裁法》及其配套规章,大力推动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人员队伍、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工作效能的全方位建设,形成了行之有效且为全社会和广大当事人肯定的调解仲裁新举措,确保了全省调解仲裁组织机构、队伍、制度机制等建设都有较大提升,一直走在全国仲裁条线的前列。同时,我省于2010年完成了机构改革并组建了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新形势下,原《江苏省劳动争议处理办法》(省政府令54号)和《江苏省人事争议处理暂行办法》(苏政发〔2005〕106号)中的相关规定已明显与《调解仲裁法》不相符合,有必要及时制定我省贯彻实施《调解仲裁法》的相应法规规章。早在2009年,省厅已把制定我省贯彻实施《调解仲裁法》政府规章列入了立法调研计划之中,经过了几年来的反复调研论证,多方沟通协调,最终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办法》,率先实现了劳动和人事争议在处理机构、处理人员、处理程序、处理制度方面的统一,并将我省近年来一些调解仲裁工作的先进举措和做法总结提升为政府规章内容,以政府规章形式巩固了我省调解仲裁工作创新成果,使《办法》更具江苏特色和可操作性,切实推进了《调解仲裁法》在江苏的贯彻实施。

《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是贯彻实施《调解仲裁法》,推进我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办法》完善了我省调解仲裁体制机制,夯实了调解仲裁工作基础,提升了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为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提供了法制保障,标志着我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法制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对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人事关系的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

下面我讲二点意见:

一、有效开展好《办法》的学习宣传活动

(一)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办法》的精神实质

《办法》是规定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程序的程序性规章,要重视程序正义,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长期以来,部分仲裁机构和人员在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中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少数仲裁员认为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就代表了案件处理的公正,在处理案件时注重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条例》等实体法律法规依法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却没有对《调解仲裁法》、《办案规则》等规定的调解仲裁程序性法律规章给予足够重视。然而,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没有程序正义,就没有实体正义,程序正义是维护并验证实体正义的必要条件。《办法》作为一部处理劳动人事争议的程序性规章,其颁布实施填补了我省地方规章对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制度的立法空白,是各级调解仲裁机构和每一位仲裁员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章程,全省调解仲裁条线要以《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认真学习《办法》对于争议处理的操作性程序和规范性程序的规定,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办案,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二)重点突出,着重学习《办法》的创新规定。

因《调解仲裁法》和《办案规则》在全国范围内适用,所以其规定的调解仲裁程序较为原则和笼统,而《办法》的出台,是建立在我省已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符合江苏省情且行之有效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体制机制基础之上,故《办法》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创新设定了部分更有针对性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新机制,这些新规定无疑是学习的重点所在。例如,《办法》完善了调解组织机制,拓展了调解组织范围,在《调解仲裁法》规定的基础上拓展了调解组织的范围,增加了事业单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以及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具有劳动人事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明确了调解协议的审查确认制度,当事人可以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审查确认申请,仲裁委员会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对调解协议出具仲裁调解书;《办法》根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规范公民代理人的相关规定,以及参照全国多省市有关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等联合发布的规范当事人代理活动的规定,明确了公民代理人应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身份证明和劳动者所在社区、单位或者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相关证明,同时明确了公民代理人不得向劳动者收取赢利性费用、不得进行风险代理以及违反规定应取消其代理资格的法律后果。《办法》还创新了仲裁文书的送达,在《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规定了网上公告和布告形式公布送达,这是为应对实践中集体争议的突发性、紧急性,及时、稳妥地调处集体争议而创设的。此外,为加强仲裁委员会对自身的监督,有错必究,《办法》规定,除已生效超过1年的仲裁裁决和法院已经受理当事人申请执行的仲裁裁决以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在特定的五种情形下,应当决定撤销仲裁裁决,另行组成仲裁庭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等等。

(三)结合实际,在调解仲裁工作实践中加强学习。

各地要以《办法》的创新规定为重点,结合调解仲裁工作实践深入开展学习,把《办法》的各项规定落实在调解仲裁工作实践中。要把《办法》的学习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各级仲裁机构要充分利用工作例会、日常业务学习培训、个人自主学习等边工作边学习,边学习边落实。分管调解仲裁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办法》,充分领会《办法》对调解仲裁体制机制建设的新要求,把《办法》规定的调解仲裁工作新机制、新制度落实到整体工作部署中去,切实加强仲裁机构队伍建设,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全省122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840名专职仲裁员和580名兼职仲裁员,这支队伍是学习好、宣传好《办法》的中坚力量,更是贯彻好《办法》的关键所在。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调解仲裁工作人员尽快学懂、学深、学透《办法》,精通《办法》的具体内容并能熟练运用《办法》有关案件处理的操作规程和规范流程,提升案件处理质量和效率。

(四)协调配合,全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氛围。要在全社会营造出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不能仅凭人社部门一家之力。省厅印发了《办法》的普法资料,将《劳动合同法》、《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调解仲裁法》、《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以及《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等汇编成册,除发放给各级人社部门外,还发放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成员单位和部省属企事业单位等等,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协调,引导他们主动学法、用法,在全社会形成“扩散效应”,真正营造出学法用法氛围。各级仲裁机构要加强与工会、企联、工商联、司法行政部门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支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学法、普法活动,采取以送法促学法、以讲法促学法的形式,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做好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会干部、律师、法律工作者的学习培训,切实为《办法》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点面结合,全方位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各地要根据省厅下发的《宣传提纲》,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宣传活动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用人单位,面向广大劳动者。要围绕《办法》的重点内容,通过开展现场咨询、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研讨会、报告会、知识竞赛、法律讲座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面地抓好《办法》宣传普及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开辟专栏、政策解答等各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同时,要动员和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与工会、企业组织等的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宣传工作。各地在宣传《办法》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社会各方面对贯彻落实《办法》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出现的问题,如有重要情况及时向省厅报告。

二、贯彻落实《办法》,推动全年重点工作目标的完成 当前,全省劳动关系平稳运行的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今后一个时期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全省调解仲裁机构调处案件数同比增长11.95%,显示出劳资矛盾仍呈高发、多发态势。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劳动关系矛盾的冲突性增强,对抗性加剧,上半年,全省仲裁机构立案受理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同比增长14.98%,涉案人数同比增长了42%,其中50人以上重大集体争议2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件,劳动关系矛盾处理难度加大。此外,劳动关系运行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从区域看,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苏南地区劳动合同变更和解除纠纷增多,上半年劳动人事争议立案数同比增长20%以上,占全省总量的一半以上。从行业看,造船、服装、电子等与外贸紧密关联的制造业企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明显。从类型看,欠薪案件依然高发,但与以往发生在年末、主要集中在建筑领域不同,今年欠薪案件时间有所提前,范围有所扩大。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运行的压力依然较大,并且伴随新法新规对劳务派遣用工的严格规制和劳动者对同工同酬的新期待,下半年全省劳动人事争议高发态势不会改变,调解仲裁工作仍将任重道远。对此,各地要以《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切实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人员队伍、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工作效能的全方位建设,做好下半年调解仲裁的各项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案件调解力度,实现案结事了。

一是要继续加大各类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的调解力度。要继续推进企业劳调组织、区域性、行业性劳调组织、乡镇(街道)劳调组织的建设,按照《办法》的要求将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延伸至经济活跃的村和社区。各类调解组织应实现有机构、有场所、有人员、有台帐,建立健全调解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调解成功率,充分发挥调解组织预防调解劳动争议的先行作用。确保各类调解组织调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占案件总量50%以上的工作目标。同时各级调解仲裁机构要注重案前、庭前、庭中、庭后的全程调解,在调解前打基础、调解中出实招、调解后求长效,确保调解仲裁机构调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占案件总量的70%以上。同时,在做好个案调处工作的同时,就企业调解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应积极向相关企业和单位提出仲裁建议书或调解建议书,柔性化解劳资矛盾,帮助企业和劳动者减少对抗,实现双赢。

二是要强化调裁、裁审衔接。认真贯彻落实《办法》对加强调裁衔接、裁审衔接的相关规定,各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可以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主动调解,也可以接受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委托、移交、邀请进行调解。要根据《办法》对调解协议确认的规定,将各类调解组织出具的合法有效的调解协议书置换为仲裁调解书,不断提升调解组织解调协议的效力和执行力。要进一步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争议巡回法庭建设,要切实利用巡回法庭的对接平台,妥善处理一些适用法律法规不明确的案件、在本地区可能引起较大影响的案件、可能引起上访的案件,联动化解争议,确保案结事了。

(二)高度重视集体争议案件处理,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今年以来,劳动人事集体争议呈高发态势,涉及人数大幅上升,处理难度增大,为此,各级仲裁机构要坚持对集体争议优先立案、优先调解、优先审结的原则,坚持三方驻会和三方会审制度,并由仲裁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亲自督办,确保集体争议尤其是重大集体争议的限时稳妥办结。要贯彻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集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紧急报告的通知》和重大集体争议的部门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排查预警机制,加强与司法部门、工会、工商联等部门的信息通报、沟通协调、联动化解工作,确保进入仲裁程序的集体争议群体性事件的零发生率。

(三)以两项创建活动为抓手,强化调解仲裁效能建设。

一是以贯彻《办法》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示范仲裁院创建活动。《办法》已明确规定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是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要落实《办法》对仲裁院和人员配备的规定,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建设,并尽量做到调解仲裁行政处(科)室与仲裁院合署办公。已分设主要负责人的,应科学界定调解仲裁行政处(科)室与仲裁院的工作职能,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示范仲裁院创建力度,确保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硬件建设标准化、人员配备专业化、工作制度规范化、案件处理信息化、保障支持长效化。

要根据《办法》规定优化仲裁资源配置。《办法》规定,省、设区的市、县(市)设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各地要根据该规定,本着因地制宜、适应案件处理实际需要的原则,对行政区域小、职工人数少、案件量少的区,进行仲裁资源的大力整合。一方面要做大做强省辖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更高的水平、更大的力度,进一步提升省辖市仲裁院建设的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要重点加强县级示范仲裁院创建力度,更大力度地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与重视,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夯实基层基础,按时序进度完成各项创建任务,满足群众的维权需求。目前,全省示范仲裁院建成率为39%,尚未实现60%的工作目标,全省示范仲裁院的创建工作是下半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地要以《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人社部、中编办、财政部《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13号)和省三部门贯彻实施三部委文件精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查,对符合创建标准的仲裁院及时向省厅申报验收,切实完成全年的创建工作目标。

二是以创建质量管理先进仲裁院为重点,全面提升案件处理质效。下半年,全省质量管理先进仲裁院创建活动进入组织实施和考核评比阶段。各市要按照创建工作目标,对标找差,层层落实。各地要以案件处理100%实时网络运行为抓手,创新案件质量管理方式,保证案件处理在实体上和程序上合法合规,法律适用准确全面,法律文书规范严谨。各级仲裁机构的仲裁员都应自觉提高案件质量意识,在系统上全面录入办理案件的详细信息和办案环节。仲裁机构负责人要率先使用信息系统,熟练掌握审批操作,不断提高案件办理规范化程度。目前,省厅已对各市仲裁机构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二期通报,各地要根据通报情况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制定整改措施。省辖市仲裁机构要按照“分工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基层仲裁机构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和案件处理质量的督促检查工作。

各地要根据《办法》规定,严格按照法定的仲裁期间办理案件,加大案件分类处理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简单案件,积极依法适用简易或特别简易程序。要严格对仲裁标的审查,依法提高一裁终局案件的比例,真正体现调解仲裁快捷高效处理劳动人事争议的特点,提高案件审理效率。要畅通各类绿色通道,对涉及农民工的争议、拖欠工资等争议快立、快调、快审、快裁,力争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4%以上,仲裁案件100%在法定期限内审结。

(四)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强化调解仲裁队伍能力建设

队伍建设是做好调解仲裁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作风和行风建设又是队伍建设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各地要落实《办法》对仲裁人员配备和仲裁员管理的规定,提升队伍能力素质。

一是进一步狠抓调解仲裁队伍学习培训制度。为进一步落实《调解仲裁法》和《办法》对仲裁员入门资质和学习培训的要求,切实提高仲裁员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水平,省厅今年制定了《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了聘前培训、提升培训、业务学习、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常态化的培训长效机制,努力培养更多业务行家和办案能手,培养更多复合型、专家型仲裁员。各地要严格审核仲裁员准入资质,不符合仲裁员条件的一律不允许参加省厅的聘前培训并不能予以聘任。要加大分类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提升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学术交流等形式,切实提升仲裁员的法律适用能力、群众沟通调解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要组织仲裁员进行常态化的仲裁员业务学习制度和仲裁员自主学习制度。仲裁工作是专业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全体仲裁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通过学习培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只有不断加强仲裁员的教育培训,才能不断提高仲裁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造就一支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的仲裁员队伍。

二是进一步狠抓调解仲裁队伍行风、作风建设。队伍建设是做好调解仲裁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作风和行风建设又是队伍建设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委印发的十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结合仲裁工作实际,要强化仲裁员的法律意识,依法办案是仲裁工作的内在要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是一项准司法工作,作为仲裁员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案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审理案件,要坚守法律底线,不徇私枉法,不在处理案件中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要提升仲裁员服务意识。调解仲裁工作直接面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要遵循双服务、两维护的宗旨,切实发挥仲裁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责,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调解仲裁服务。要服务企业稳岗发展,指导企业规范用工,帮助企业建设和谐劳动关系。要开展争创群众满意的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实行咨询接待“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要坚持为农民工、工伤职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维权绿色服务通道。要加强对当事人案前法律引导和法律释明服务,裁后的释明答疑和裁后回访工作,切实降低仲裁裁决的上诉率,真正实现案结事了。要提升仲裁员的责任意识。仲裁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处理好每一起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接待好每一位来访当事人,切实担当起维护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的使命。结合今年人社部门“四位一体”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我们将加大对调解仲裁条线的内外部监督力度,对涉及调解仲裁的有效信访投诉一查到底,予以通报,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要强化仲裁员的纪律意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裁决结果涉及经济利益小则几百上千,大则几十万上百万,易导致仲裁员成为权力寻租对象,因此,强化纪律意识首先要有风险意识,每个仲裁员随时都要受到社会群众的监督,不仅要规范工作场所以内的行为,而且要规范工作场所以外的言行,其次要有底线意识,不能寻私舞弊,不能和当事人发生利益关系,不能拿仲裁结果换取钱权交易。此外,全省调解仲裁条线所有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党员,党员就要树立对党的信仰,遵守党的纪律,坚持走群众路线,真正以民为本,克已奉公,牢固树立起纪律意识。

江苏省会议费管理办法 篇2

会议总结了2015年宽带建设、共建共享、通信建设管理、通信建设专委会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部署了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江苏电信、江苏移动、江苏联通、江苏铁塔、宿迁行管办、无锡行协和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交流发言。

苏少林局长通报了2015年全省通信业整体发展情况, 充分肯定了我省通信建设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 并对今年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把握新形势, 充分认识加强通信建设的重要性;二是坚持新理念, 做好通信建设全年各项工作,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三是落实新要求, 确保通信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通过抓管理、促规范, 抓协调、优环境, 抓基础、保安全, 抓机制、聚合力, 确保2016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他希望大家攻坚克难, 乘势而上, 开拓创新, 扎实工作, 加快建设“网络强省”, 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开门红”, 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江苏省侨办主任会议在宁隆重举行 篇3

韩健民主任全面回顾了江苏侨务工作经验的形成过程,提炼概括了这一经验的灵魂、关键、主旨和途径,充分肯定了2008年取得的主要成就,全面部署2009年的工作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他说,2008年是江苏侨务工作史上值得纪念和回忆的一年。以国务院侨办在我省成功召开全国侨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为标志,江苏侨务工作走到了全国前列,国侨办在全国侨办系统掀起了用情用心用力大干侨务工作的热潮。江苏侨务工作经验的形成,是全省广大侨务干部大胆探索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特别是我省“带着感情做深、解放思想做新、围绕大局做实、整合资源做大”侨务工作的做法,以及“解放思想、用心服务、创新发展、聚合力量、强健队伍”的经验和“爱岗、创新、卓越、拼搏”的精神,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江苏侨务工作经验。2008年,省侨办同镇江市联办“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同常州市联办“2008创业之桥——海外人才相聚常州创新创业洽谈会”、同淮安市联办“相聚长三角——百名海外高层人才为国服务周”、同盐城市、南通市联办“2008海外江苏之友”等活动,共邀请了来自海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名高科技专业人才、海归人士、华商来江苏参观考察。全省侨办系统牵线搭桥合同利用外资68.65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2.24亿美元,比2007年62.18亿美元和10.07亿美元,分别增长了9.4和17.7个百分点。为侨服务成效明显提高,江苏侨务影响不断扩大。全省侨务系统为侨胞办了大量实事,全年共受理来信来访2465(件)次,办结2391(件)次,办结率97%以上;涌现出18个先进市、县侨办和52名先进侨务干部;对外宣传、国内宣传、侨法宣传均创佳绩。侨务资源涵养积极有效,海外交流、侨务宣传活跃开展,华文教育扎实推进。

韩健民主任简要总结2008年工作后,对2009年工作任务作了部署。他说,2009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的喜庆之年,同时也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挑战之年,还是我省侨办系统能否把握机遇、实现自我跨越的关键之年。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困难和风险考验着我们。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自我加压,负重奋进,扎实做好新年度的各项工作,推动全省侨务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最后,丁荣副主任对会议作了总结。他说,这次会议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指导思想明确;二是重点突出,结合实际紧密;三是准备充分,组织实施到位。这次会议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二是部署了工作,明确了任务;三是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对贯彻会议精神,丁荣副主任谈了三点要求:一要抓好传达学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全国和全省侨办主任会议精神上来;二要结合单位实际,谋划好今年年度工作;三要着眼创新发展,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江苏省会议费管理办法 篇4

沈健要求,全省高校学生工作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更新工作观念,创新方式方法,提升队伍素质,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升学生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创新学生工作理念,实现四个转变:“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教导向引导转变”、“从关心向关爱转变”、“从统一向多样转变”,推动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要进一步丰富学生工作内容,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开展实践育人,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各类基地育人作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实施“学生工作五大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程”、“学工队伍素养提升工程”、“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关爱工程”、“学生教育管理规范工程”,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着力构建、完善学生工作新体系。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工作水平,全力推进学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专业化。

沈健强调,各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将学生工作摆在学校改革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建立和完善党政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形成工作合力,着力构建校内校外联动机制,联合校外相关部门共创良好的校园环境,组合校内相关部门共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要建好学工队伍,强化师德建设,坚持学工队伍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发展目标,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要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宣传引导,优化育人环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局面上来。

朱卫国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高校学生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他要求,全省高校要认真学习沈健厅长讲话精

神,结合我省教育和高校的实际情况,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确保会议精神有传达、工作有落实、任务有安排、实施有进度,扎实完成各项重点任务。他结合沈健厅长讲话精神,就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对各高校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一是要全面适应以服务大局为重点的学生工作新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校园稳定为重要内容、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解决问题为光荣使命,全力推动全省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发展。二是要全面开创以实践育人为突破的学生工作新局面,通过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搭建载体强化建设、加强领导整合资源等措施,切实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要全面构建以“五大工程”为内容的学生工作新体系,着力实施学生工作五大工程,不断健全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我省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他指出,全省各高校要积极应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难题,认真探索、寻策破解,努力开创我省高校学生工作新局面。

会上,向获得“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的高校颁发了奖牌。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校负责同志先后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江苏省会议费管理办法 篇5

(一)关于婚姻家庭案件的审理

第一、无效婚姻的认定。

婚姻法第十条确立了无效婚姻制度,对无效婚姻的认定应严格按照法定的情形予以确定。对因违反禁止结婚的疾病导致婚姻无效的情形,应征求医学专家的意见后作出认定。对当事人虽以离婚诉至法院,但经过审理,发现当事人婚姻确属无效的,法院应依职权作出认定,不受当事人起诉案由的限制。

第二、关于事实婚姻和补办结婚登记。

最高法院司法解释规定了事实婚姻的认定条件,对事实婚姻的处理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调解或判决准予离婚或不准离婚。对1994年2月1日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经人民法院告知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的,不得将补办登记的行为作为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标准。在审理解除同居关系的案件时,如原告无故不到庭,可按撤诉处理。

第三、对夫妻共同债权、债务的认定与分割。

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应由提出诉讼主张的当事人进行举证,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予以审核。夫妻双方对共同债务达成的清偿协议或者法院对夫妻双方共同债务所作的承担份额的判决,其效力不及于债权人。夫妻离婚后,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欠共同债务仍应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关于无过错方要求过错方损害赔偿的问题。

无过错方要求有过错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必须提供证据,证明对方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四种情形之一。无过错方通过侵犯他人隐私权或采取强制、胁迫、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所搜集的证据,应认定为无效。对无过错方要求有过错方承担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

(二)关于房地产案件的审理

第一、审理土地使用权案件,要严格审查土地利用规划和变更土地用途的审批手续,依法维护土地使用权的正常交易秩序。

在审理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案件时,如果划拨土地使用权人与受让人没有经过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就签订合同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属于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在起诉前该土地使用权已经政府出让给受让人的,可视为经批准后转让,认定转让合同有效。集体土地所有人与受让人签订合同转让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应当认定转让合同无效;但在起诉前已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并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受让人的,视为集体土地经征用为国有土地后出让,集体土地所有人与受让人签订的转让合同可视为对土地所有人补偿性质的合同。

第二、审理建设工程合同案件,要围绕国家关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方针政策,通过审判活动引导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违反法定建设程序、不执行强制性技术标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危害社会的行为,要依法从严惩治。对不法商人取得的非法利益可依法制作民事制裁决定书予以收缴。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合同法第286条所作的司法解释来规范该条款在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中的适用。建设工程承包人行使优先权的期限是除斥期间,不能适用诉讼时效有关中止、中断或延长的规定。对于两个以上承包人对同一建设工程都享有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情形,应以优先权成立先后决定其顺序,成立在先者优先受偿。

第三、审理物业管理纠纷案件,要从有利于规范物业管理行为、保护业主、物业管理企业合法权益的原则出发,促进物业管理这一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于业主委员会的诉讼地位问题,由于业主委员会是依法成立的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代表和维护全体业主合法权益的自治管理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他组织”成为诉讼主体。业主委员会承担的民事责任,应当由全体业主共同承担;但有证据证明该损害是因部分业主委员会委员的故意或者重大过错造成的,则应由该直接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业主以物业管理企业未履行或者未适当履行服务职能,对物业管理企业提起诉讼的,仅限于其个体利益受到妨碍或损害的情形。其他情形应由业主委员会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并提起诉讼。业主在家中被盗或人身受到损害后,以物业管理企业收取保安费为由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的,如物业管理企业已尽到保安义务,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四、审理相邻权纠纷案件,要兼顾社会共同的长远利益和公民个人的现实利益,力求做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公平合理。

相邻关系的内涵正在不断扩展,如因相邻方的光污染、水污染、气体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因建筑物的高层化而引起的采光妨碍、观望妨碍、电波妨碍等新类型的相邻权纠纷逐步呈上升趋势。我们在通过民法相邻关系制度对受害人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现实情况。如果脱离经济发展而过分强调个人的权利,反而会有损于相邻妨害制度的完善。因此,相邻的受害人也要以一般社会人的忍受程度为限承担一定程度的忍受义务。对于涉及面大、有历史成因而损害后果不显著的相邻权纠纷,一般以判决相邻侵害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的民事责任为主。

(三)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

第一、加强对劳动合同纠纷中违约受害人的司法救济。

在劳动合同中,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处于弱者地位,其合法权益需要予以特殊的保护。因此,人民法院在审查申请仲裁期限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对劳动者申请仲裁期限的起算点即“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应当以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拒绝履行合同义务为判断标准,以防止用人单位借助“时效”来逃避法律责任。二是如劳动者的仲裁申请确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而超过了仲裁申请期限,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依法审理。对于“其他正当理由”的审查应当从有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角度予以从宽把握。三是劳动合同依法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办理退工手续和档案移转手续,劳动者行使用人单位办理退工手续和档案移转手续的请求权,不受仲裁申请期限的限制。但劳动者因用人单位不办理退工手续或档案移转手续而要求赔偿的,则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

第二、正确认定竞业禁止条款效力。

因劳动合同中竞业禁止条款发生争议的,应当从该禁止条款对于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是否确属必要,这种限制对于劳动者是否过于苛刻这两方面审慎地认定该条款的效力。有效的竞业禁止条款,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否则,应认定该竞业禁止条款因不当限制了劳动者的就业自由而无效。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或无正当理由拖欠补偿费,该竞业禁止条款自行终止。

第三、工伤事故赔偿争议的处理途径。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伤认定问题发生争议时,对于是否构成工伤,应由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机构作出认定,当事人对其认定结论不服的,应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但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伤待遇的给付发生争议的,属于劳动争议范围,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关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审理

在审理因医疗纠纷引起的损害赔偿案件时,要正确理解和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的构成医疗事故后的赔偿项目和标准,要依照执行,但对于其中没有涉及的赔偿项目,如出院后的护理费,如受害人生活确实不能自理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予以赔偿。对于患者由于医疗机构的过错,确实受到了相应的损害,但经医疗事故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

第2款关于一般侵权责任的规定,确定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五)关于企业改制和企业破产案件的审理

第一、审理企业改制和企业破产案件应坚持的几条原则。

一是坚持支持改革和规范改革并举。

就企业改制案件而言,对改制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问题不过于严苛,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认可有关行为的效力,鼓励和促进产权交易,维护改革的成果;同时充分发挥审判的制裁功能,引导和促使企业改制沿着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发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借改制逃避债务。就破产案件而言,既要充分运用破产合法豁免债务的制度,支持地方政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劣势企业淘汰出局,实现社会资源重新配臵;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利用企业破产逃废债务,将会破坏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机制和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破坏法制的权威,必须严防逃债行为。二是讲究严格依法办案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对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的有关企业改制的规定,凡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可作为审理案件的参考。企业破产后应当“关门停产”,但对主要设备停止运转将导致设备损坏、贬值的,可采取诸如“出租资产,开门生产,原企业破产”等变通做法。

三是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不动摇。

不能为了一个被改制企业的生存及其职工的利益而拒绝保护被改制企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能为了当地所谓社会稳定而在非政策破产财产中提取职工安臵费,或者随意地认定金融抵押债权无效。

第二、妥善处理被改制企业遗留、遗漏债务问题。

凡当事人之间约定了新的债务承担人,并经债权人同意的,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应依当事人约定。当事人对企业债务没有约定或约定未经债权人同意的,应在坚持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制度的基础上,按照债务随企业资产变动的原则,要求接收原企业资产者承担原企业债务。对于遗留、遗漏债务,一般应由改制后的企业承担;改制后的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由买方在接收原企业资产范围内承担。其中,改制后的企业或买方承担了遗漏债务后,有权向被改制企业的主管部门追偿。第三、严格规范破产案件审理。

江苏省会议费管理办法 篇6

江苏省建材行业协会于2015年3月10-11日在泰州召开理事长办公会。会议由聂长兰理事长主持并报告了江苏省建材行业协会2014年工作情况和2015年工作打算。聂会长指出, 2015年, 在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形势下, 协会要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全面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开发和拓展新兴产业。一是配合中国建材联合会的水泥、玻璃两个“第二代”的研发, 推动行业技术提升和转型升级;二是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遏制水泥、平板玻璃过剩产能和新增产能工作;三是继续开展行业发展、企业需求、技术成果等调查研究, 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产学研结合, 使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做好“水泥粉磨节能示范生产线”指导和验收工作。五是要继续参与制定产业规划与技术标准, 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建材行业“十三五”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六是积极配合建设管理部门制定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技术规范, 组织水泥企业支持和参与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工作。协会将创造条件开展相应的培训, 召开技术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推进行业新技术、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适时组织召开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转型升级专题研讨会;继续开展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选活动;开展利用水泥窑处置固体废弃物的调研工作, 根据我省新型干法水泥窑的分布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状况, 提出利用水泥窑处置固体废弃物方案的建议;继续开展质量和市场自律工作, 进一步加强水泥质量管理, 维护市场秩序, 同时深入调研预应力混凝土桩行业开展市场自律的可行性和有效措施, 以逐步规范预应力混凝土桩市场, 维护预应力混凝土桩企业的正当权益;适时召开2014年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换证总结表彰大会, 适时在行业范围内开展评先和排名活动。会议期间, 与会代表参观了江苏申视新材料有限公司, 还交流了各单位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审议了增补和变更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名单。

江苏省会议费管理办法 篇7

美国州议会会议成立于1975年,是民主党和共和党共同参与的、全国最有影响的州级议会组织,总部设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出席今年年会的有全美50个州议会的议员及其助手以及应邀前来的外国议员,人数共达5000多人。会议的主题是“新的立法现实”,主要讨论国土安全、预算、经济发展、教育、卫生与健康、信息产业、国际贸易等各州关注的议题,会期共5天。第一天是国际会议,后4天为美国各州代表讨论相关问题。参加国际会议的有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德国、墨西哥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代表100多名。对外友协从1997年开始每年均派团与会。

代表团先后会见了夏威夷州众议长卡尔文·赛、夏威夷州州长琳达·林格、联邦众议员唐纳德·曼祖洛、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贝蒂·卡耐特等美政府官员和议员。在这些会见中,柏苏宁团长介绍了中国地方人大制度及人大在立法、行政监督方面发挥的作用;李小林副会长强调了我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介绍了我改革开放形势以及重申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意义。夏威夷州和加州的议员表示今后要发展与江苏省人大的议会交流。在会见美联邦众议员曼祖洛(众院中小企业委员会主席)时,代表团重点介绍了江苏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并表示将积极推动江苏省有关部门关注美国中小企业对华出口问题,探讨江苏中小企业与美国中小企业的合作,争取早日取得实质性成果。

柏苏宁团长向与会代表重点介绍我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受到了与会的几百位州议员的关注。发言结束后,不少议员代表上前与柏团长交谈,表示发言对他们启发很大,也有助于了解中国的教育事业,希望今后有机会在教育方面和江苏开展合作。

江苏省会议费管理办法 篇8

江苏中烟:努力加快现代烟草工业建设步伐

江苏中烟总经理蒋洪喜在2011年工作会议的报告

2011-3-2

提要:

●2010年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企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经受住了管理体制改革、金融危机、品牌发展三大严峻考验,江苏烟草工业实现质的飞跃。

●“十二五”发展目标是“做大品牌、做实市场、做精管理、做优队伍、做强企业”。“苏烟”、“南京”跻身“461”行列;“苏烟”规模达63万箱以上,“南京”突破200万箱;力争两品牌批发销售额双双达到500亿元。

●2011年主要指标为“南京”销售确保突破112万箱,“苏烟”力争突破31万箱。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十一五”全省烟草工业系统的工作,深刻分析“十二五”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 2011年任务,全面抓好“卷烟上水平”各项工作的落实。

2010年工作情况

2010年,江苏中烟全系统认真贯彻“卷烟上水平”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紧紧围绕行业“532”、“461”的品牌发展规划,思想统一,信心坚定,思路明确,措施扎实,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企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全年累计生产卷烟191.9万箱,同比增长4%;实现税利295.09亿元,同比增长19%。

品牌培育取得新的成效。全系统紧紧围绕整体工作目标,坚持“立足高端、做精求强、积极扩张、全力做大”的工作思路,加大培育力度,加快整合步伐,品牌发展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年销售“苏烟”20.21 万箱,同比增长85%;销售“南京”83.92万箱,同比增长19%。“苏烟”在全国市场的覆盖率达到95%,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南京”达到 85.6%,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全年一二类卷烟共销售57.5万箱,同比增长20%。目前,南京(九五)、苏烟(铂晶)、苏烟(金砂2)在全国零售价 800元/条以上卷烟中占有三分之一以上市场;通过加快整合步伐,使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苏烟”和“南京”合计销售104万箱,占总销量的比重为 54%,同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与山东中烟达成了品牌合作加工协议,圆满完成全年2万箱合作加工任务,实现了江苏烟草工业品牌输出的实质性突破。

市场营销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市场营销工作紧紧围绕公司“123”和“3个400亿”目标,以做大做强“苏烟”、“南京”品牌为主线,促进了主导品牌健康发展,全年累计销售卷烟191.46万箱,同比增长4%;实现销售收入336.44亿元,同比增长16%。截至年末,卷烟平均单箱调拨结构为20560元,同比上升12.3%。在巩固省内市场的基础上,先后与山东、浙江、河南、安徽等全国卷烟调入大省推进工商协同营销战略,稳定华南沿海地区,着力壮大长江流域,重点拓展“三北”地区,省外市场开拓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省外销售69.5万箱,同比增长10%。

技术创新取得新的进展。全系统将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卷烟上水平”的重要支撑,在重大专项实施、新品研发、质量维护、原料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在确保卷烟风格特征和品质稳定的基础上,在18个卷烟规格中启用了27项降焦减害措施。截至年末,一二类卷烟焦油量同比下降0.99mg/支;一氧化碳量同比下降1.25mg/支。研发生产了“金陵十二钗”等新规格产品,完成了“苏烟”、“南京”等重点品牌、规格的升级和整合改造工作。ESS梗丝综合应用研究取得国家局立项,“实用新型卷烟条包装盒”设计成功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积极开展烟叶原料研究,完善质量评价方法,拓宽原料应用范围,提高了烟叶使用价值。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后期及“十二五”技术改造工作,加快超高速卷接包机组的引进应用,新的技术中心暨“南京”品牌专线全面开工建设。

基础管理得到新的加强。以预算管理、贯标、对标、基层创优四项工作为重点,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各单位把预算管理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明确任务,突出重点,规范程序,充分发挥预算的约束作用。公司《十大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标准,明确职责,优化流程,完善程序,初步搭建了综合化、标准化管理体系架构。以成本费用控制为中心开展对标活动,层层分解对标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并将对标及关联工作的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扎实开展创建优秀基层单位活动,从最基层抓起,从最基础抓起,通过开展班组管理、劳动竞赛、产质耗管理和降本增效等工作,促进了基层整体工作水平的提要。“岗位练兵、岗位竞赛”活动开展各类培训200多场次,参训人员达到9000余人次,有363名选手参加了10大类26项岗位技能竞赛。制定了《卷烟质量指标统计口径标准》,切实加强对烟叶、物资、生产、检验等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有效保证了卷烟质量“零缺陷”。坚持以“先进班组先进车间”创建为载体,以产品质量、节能降耗、技术革新为重点,企业班组、车间的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不断增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原料保障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全系统紧紧围绕主导品牌原料需求,牢牢抓住“数量、结构、质量、特色”四个关键环节,严格落实“调早、调足、调高、调优”的工作方针,科学安排烟叶采购计划,较好保障了重点品牌的原料供应。一是使原料工作在组织体制上实行了统一管理,业务队伍得到了整合提升,有效发挥了一体化运作的规模优势。二是主动参与、深度介入烟叶种植规划、育苗、栽培、烘烤等主要过程,保证烟叶生产和收购质量。三是按照“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的要求,以“定品牌、定区域、定品种、定技术”为主要任务,以现代烟草农业和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单元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建设。目前,公司调拨量在5万担以上的基地产区达到18家,10万担以上的达到8家,基本实现烟叶基地化供应,库存相对充足,结构比较合理。

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步。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领导班子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干部职工队伍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一是“上水平、争先进、创一流”主题活动取得积极成效。以“创建优秀基层组织”、“岗位练兵岗位竞赛”、“产品质量零缺陷”、“对标创优”等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品牌培育、内部管理、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队伍建设,积极营造争创一流的整体氛围。二是将创先争优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后续工作结合起来,在基层组织和全体党员中全面系统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三是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和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调整充实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加大处级干部岗位交流力度,有效提高了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四是加强对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公司党组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听取干部职工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意见,以办事公开民主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行“明示与承诺”制度,扎实推进重大工程项目监管工作。五是构建了以“志存高远、和谐奋进”的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文化手册》等成果为载体、覆盖企业MI、BI、VI三个领域的文化体系,“志· 行文化”深入人心。

“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是经受考验、战胜困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在江苏烟草工业发展历程中十分关键的时期,全系统经受住了管理体制改革、金融危机、品牌发展三大严峻考验,促进了江苏烟草工业实现质的飞跃。

“十一五”时期促成了四个转变

实现了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全系统准确把握科学发展内涵,正确处理好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与发展后劲、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树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深刻认识行业改革的市场化实质,树立在竞争中求生存、上水平、促发展的观念;准确把握烟草统一大市场发展方向,克服畏难情绪,在巩固发展省内市场的同时,树立了面向全国市场求发展的观念;积极构建新型工商关系,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把握能力和适应能力,树立了以产品和服务求市场的观念;努力把握烟草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品牌整合和品牌培育,树立了围绕品牌做企业的观念;围绕江苏烟草工业的发展大局,增强整体意识,树立了步调一致求发展的观念。这些是江苏烟草工业能够在体制改革后迅速适应变化、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

实现了经营主体的重大转变。“十一五”时期,积极稳妥地推进合并重组改革。2006年,完成了工业公司与所属三家卷烟厂的合并重组;2007年分别建立了市场营销、物资采购、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四个中心。工业公司承担了主要经营职能,由行政管理单位转变成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生产经营主体,三家卷烟厂成为集团公司内部按照分工、执行指令,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卷烟制造单位,全系统实现了由分散经营向集团化运行的转变。

实现了管理模式的重大转变。随着全省烟草工业合并重组工作的进行,全系统建立了一个法人、多点生产的管理体制。从体制改革之初,就高度重视建立适应江苏烟草工业实际的新管理模式,通过制度建设、开展“企业管理年”等活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同时在计划、原料、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等方面不断整合,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2008年,实行了全系统税收集中申报缴纳,为实现资源共享,做大主导品牌扫清了障碍。2009年12月,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江苏烟草工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迈出了重大一步。

实现了市场格局的重大转变。全系统积极实施大市场战略,市场由华东地区为主积极向全国扩展,目前苏产烟已覆盖全国市场,省内市场进一步巩固,山东、安徽、河南、浙江等地初步形成苏产烟的根据地市场。2005年,销售卷烟154.3万箱中省内115.8万箱、省外38.5万箱;2010年,销售卷烟 191.46 万箱中省内121.8万箱、省外69.5万箱,省外销量比重上升到三分之一以上。

“十一五”时期实现了四个跨越

企业综合实力大跨越。千方百计积极争取扩大卷烟生产规模,卷烟生产计划从2005年的162.7 万箱上升到2010年的191.7万箱。实现税利从2005年的137.56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295.09亿元,年平均增幅达到了16.49%,创税利连续多年在全国烟草工业企业中排名第四位。

品牌发展大跨越。紧紧把握国家局政策导向,强化品牌意识,突出发展重点,加快整合步伐,将计划、原料等发展资源和生产要素向有市场、有效益、有扩张力和竞争力的主导品牌和重点规格集中,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全系统共生产13个品牌54个规格,2010年缩减到8个品牌45个规格。2005年“苏烟” 和“南京”的销量仅分别为4.42万箱和39.02万箱;2010年则达到了20.21万箱和83.92万箱。

管理能力大跨越。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系统的制度体系,为建立有效运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利用2008 年、2009两年的时间,以ERP、四定、绩效管理、三标一体、企业文化和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了“企业管理年”活动。2010年,围绕 “卷烟上水平”,进一步狠抓以预算管理、对标、贯标和创优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管理,开展了“上水平、争先进、创一流”、“岗位练兵、岗位竞赛”等四项活动,启动了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在内的“十大管理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了集团化运作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

技术水平大跨越。“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投资38.6亿元。徐州和淮阴卷烟厂“十一五”技术改造项目建成投产;HXD、ESS、超高速卷接包设备等一大批先进装备和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全系统建成了ERP系统,实现了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功能,极大提高了对多点生产的管控能力。全系统紧紧围绕中式卷烟发展方向,在数字烟草、烟草化学、卷烟工艺、减害降焦等关键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截至去年末,共承担和完成行业级科研项目8 项,4项科技成果通过国家局行业级鉴定验收,累计取得专利42件。

“十二五”发展展望

“十二五”时期公司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品牌发展的考验。能否跻身“532”、“461”品牌行列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江苏烟草工业在行业内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江苏烟草工业的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同时也有较好的发展条件:苏产卷烟在全国市场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主导品牌与重点规格有着很好的市场基础和发展前景;拥有比较扎实的管理基础和优秀的管理队伍;营销、原料、技术、物资等方面的有效整合,为全系统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做大做强主导品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企业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严峻挑战:生产计划总量与国家局“532”、“461”品牌发展规划相比差距过大,品牌规模与优势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公司品牌和市场竞争的压力日益紧迫;相对品牌的未来发展需求,烟叶原料供应仍处于紧张局面;虽然体制改革比较彻底和成功,但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面对各种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系统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团结一致,奋发图强,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好,保持清晰的头脑,怀有坚定的信念,围绕“123”和“3个400亿”目标,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苏烟”、“南京”品牌发展上水平为核心,以原料保障、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基础管理、队伍建设为主要支撑,尽早将江苏中烟建设成为“运转集团化、发展集约化、制造精益化、管理智能化、队伍知识化”的一流烟草集团,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工业企业建设。

“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是“做大品牌、做实市场、做精管理、做优队伍、做强企业”,全面实现建设行业一流现代烟草工业企业的战略目标。

做大品牌。坚持“立足高端,做精求强,积极扩张,全力做大”的品牌发展思路,全力以赴做大品牌,努力将“苏烟”打造成高端卷烟产品的代表性品牌,将“南京”打造成中高档全国性品牌。保证“苏烟”、“南京”跻身“461”序列,力争“南京”跻身“532”序列。到2015年,“苏烟”规模达63万箱以上,“南京”力争突破200万箱,确保两品牌批发销售额双双达400亿元以上、争取达到500亿元。

做实市场。积极推行科学营销、精准营销、协同营销和服务营销,不断推进市场营销上水平。以提升结构、培育品牌为重点,认真分析省内外市场特点和品牌组合调整方向,充分挖掘市场潜力,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突出主导品牌、重点产品、高端规格的市场营销,大幅提高地市级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抓住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机遇争取有效订单,千方百计做大市场,努力实现“苏烟”、“南京”品牌的跨越式发展。

做精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能为方向,不断提高管理的精益化、精准化和精细化水平。以先进管理理念为先导,以预算管理、贯标、对标、创优为载体,以6S 管理、数字化管理等为主要手段,以10大管理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夯实管理基础,全面建成适应江苏烟草工业发展实际的网络化、信息化、扁平化、柔性化管理体系。到2015年,全面建立预算定额(定率)标准体系,销售收入成本率控制在25%以下,三项费用率控制在6.6%以下,卷烟平均单箱烟叶消耗、烟用辅材,按等级结构分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到11千克以下,万元卷烟能耗降低到3.4千克以下。全面搭建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和基础管理平台,文件执行率达到100%,管理体系信息化实现率达到100%,全员劳动生产率力争达到475箱/人以上,基层单位优秀达标率100%。

做优队伍。加快培养造就一支与一流企业相适应的领导班子和干部员工队伍,突出抓好“高管理、高技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能够驾驭复杂市场竞争的经营管理队伍、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专业技术队伍、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装备的高级技术人员队伍,为实现全面建设现代烟草工业打下坚实的人才保证。

做强企业。通过增加效益、加大技改投入,建设一流现代卷烟工厂,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015年,企业实现税利确保400亿元以上、力争达500亿元。“十二五”期间要全面完成企业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任务。将省公司新开工的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成为具有行业较高水平的科技研发基地、科技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做好“南京”品牌专线项目、技术研发中心基本建设项目、徐州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暨“苏烟”品牌专线项目、淮阴卷烟厂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线项目、南通烟滤嘴公司易地技改项目、年产10000吨造纸法薄片项目以及10台套超高速卷烟机组引进等重大技术改造工作。以标准化、信息化为支撑,积极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物流网络平台。

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1年,全系统生产经营的主要指标是税利同比增长7%至8%;“南京”品牌销售确保突破112万箱,“苏烟”力争突破31万箱。为完成上述目标,全年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是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平稳发展。努力保持卷烟销量增长、结构提升。把保持销量增长作为企业的主要任务,加强市场分析研究,按照市场真实需求组织生产,增加有效货源供给,努力完成全年销量任务。继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品牌整合,努力实现结构提升与销量增长的有机结合;加强科学调控,努力处理好总量控制与均衡生产、结构调整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今年生产计划与商业需求提报数的缺口在18万箱左右,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必须综合考虑市场、库存等因素,注重均衡投放、关注社会库存、重视价格变化,努力达到“需求基本满足、价格保持稳定、库存基本合理”的良好运行状态;抓好重点骨干品牌培育,促进“苏烟”和“南京” 品牌加快成长。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扩大合作生产规模,争取新增生产计划,努力实现“苏烟”和“南京”的全年销量目标;进一步推进品牌合作生产。加大对合作生产品牌的质量监督,加强品牌合作生产的质量保障,提升合作生产均质化水平;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为全系统生产经营提供保障。

二是不断提升品牌市场工作水平。按照行业“532”、“461”品牌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完善措施,全力以赴做大做强“苏烟”和“南京”品牌。低危害、低焦油成为品牌发展的重要方向。按照行业规划,到2015年8毫克/支以下卷烟产量将超过800万箱,5毫克/支以下卷烟产量要超过 200万箱。低焦油、低危害卷烟的发展,对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牢牢把握市场工作的主动权,关注市场需求和市场潮流,以市场为唯一标准,通过深入的市场分析研究,准确把握主流消费者对卷烟产品风格、品质要素的需要和发展变化,关注和尊重消费者意愿,坚持技术与市场紧密结合,加强原料、配方、工艺、营销的有效连接,在满足市场真实需求的基础上,主动引领消费需求。要更加注重培育主导品牌的重点规格,明确产品定位,聚焦目标价区,优化产品设计,稳定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宣传和维护,使江苏卷烟品牌的结构定位和工艺特色在消费者层面得到完整清晰的表达,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要精心组织实施品牌整合工作。今年“一品梅”和“红杉树”的多个规格都要继续向“南京”品牌归集整合,因此要始终做实做细市场细分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把握整合投放策略,确保整合工作在科学的市场调研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稳步进行。积极推进精准营销,紧紧抓住“苏烟”纳入全国首批精准营销推广品牌行列的契机,抓住信息跟踪、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和供应投放四个核心环节,加强市场调研策划,加强工商互动配合,加强终端宣传促销。

三是努力增强烟叶原料保障能力。抓好烟叶采购,增强保障能力要首先保证高结构品牌原料需求,保证品牌合作加工扩大后的原料需求,使烟叶在数量上适应品牌发展要求,等级上适应产品结构调整要求,质量上与卷烟内在品质提高和稳定相适应。要努力争取增补计划和进口烟叶计划;优化配置、科学使用,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优化配置能力;及时掌握产区生产动态,提早谋划烟叶采购措施,制定科学的采购方案,确保今年190万担烟叶计划衔接落实到位;不断巩固深化与烟叶主产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定品牌、定区域、定品种、定技术”为主要内容,持之以恒地抓好基地建设;强化烟叶过程管理,提高烟叶质量品质;把实现烟叶品质特色化作为提高原料保障水平的重要内容,按照“风格表现突出、品质特征明显、配方作用独特”的要求,以培育特色、提升质量为目标,继续做好特色优质烟叶研究与开发项目,努力实现烟叶品质特色化。

四是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要切实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努力加快“两个转变”。工作职能上,从偏重于产品日常维护和应用研究,向以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应用研究为主转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工作目标上,从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为主,向围绕“苏烟”和“南京”,推进关键技术创新,打造中式卷烟高端代表品牌,引领市场消费转变。认真抓好重大专项实施。围绕减害降焦、增香保润、配方技术研究等项目,突出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精心组织低焦油产品、异型嘴棒等研发工作,力求在关键技术领域创造更多的核心专利,充分发挥重大专项对企业科技进步的带动引领作用。全系统都要切实增强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严格落实国家局部署和要求,制定完善和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对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成分的检测和监控,努力建立起“源头可控制、过程可追溯、质量有保证”的产品安全监管链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五是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和内部监管工作。以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和开展贯标、对标、基层创优为主要内容,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面预算管理要坚持以成本费用控制为重点,形成统一的预算编制、审核、控制、考核体系,提高预算执行率。扎实推进贯标工作,通过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持续过程循环,充分发挥目标的提升引领作用,实现管理绩效和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不断完善对标工作指标体系、运行体系和考核体系,注重对标的实效性、导向性和系统性,推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和成本费用持续下降。基层创优工作要以“先进班组、先进车间”和“优秀卷烟工厂”创建为载体,提升素质,增强活力,总结经验,坚持标准,完善措施,强化示范,整体推进。继续推进“岗位练兵、岗位竞赛”、“卷烟质量零缺陷”活动,促进基础管理水平提升。严格原辅料、制丝、卷包、成品输送等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形成快捷、通畅、高效的质量信息反馈和处理机制,持续提升质量控制水平。

六是精心组织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江苏烟草工业开始了新一轮重大技改投入时期。这是江苏烟草工业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技术要求最高的一次技术改造工程。全系统各级各单位必须站在全局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加强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抓紧工程进度,确保今年的各项技术改造工作按照预定计划顺利推进。要高起点规划,以全面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重心,以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为建设目标,以系统化设计、精细化加工、集约化生产为建设方向,以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为建设标准,贯彻以人为本、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现代理念,使技改工程在规划定位、功能布局、设备选型、项目实施等各方面适应集团化运作需求,满足品牌未来发展需要,达到行业一流水平。

上一篇:情系母校高中作文800字下一篇:景色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