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障碍因素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效沟通障碍因素(精选8篇)

有效沟通障碍因素 篇1

余世维

文章导读:沟通存在十种障碍,人与人之间存在的障碍叫做个人障碍;公司之间存在的障碍叫做组织障碍。◆沟通的个人障碍

沟通存在十种障碍,人与人之间存在的障碍叫做个人障碍;公司之间存在的障碍叫做组织障碍。我们先来看沟通的五种个人障碍:

(1)地位的差异。

(2)信息的可信度。

(3)认知的偏误。

(4)过去的经验。

(5)情绪的影响。

自检

沟通有五种个人障碍,它们分别是地位的差异、信息的可信度、认知的偏误、过去的经验、情绪的影响。自我检查一下,你身上有这五种障碍的任何一种吗?

◇地位的差异

地位的差异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察:

1下对上好沟通,还是上对下好沟通

经理或厂长这样比较高的主管,不要埋怨下属不来找自己,反而劳动自己每天去找他们沟通。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谁敢与上面沟通?当然是上面跟底下沟通,所以银行的行长不可以对职员说:“你看都是我找你们沟通。”因为你是行长,根据心理学上的研究,由上往下沟通比较快也比较容易,由下往上沟通比较慢也比较困难。对下属而言,谁都不愿意主动跑到行长的房间,说:“行长啊,你现在没事啊,我跟你沟通一下。”这样的人太少了。所以作为一个行长,要主动下去跟人家沟通,而不是坐在房间里等人家进来跟你沟通。

这里给各位一个小小的建议:

一个高级主管不要常常坐在办公室里,应该坐在外面,这样人家能够接近你,就容易与你沟通,你回到你的房间,就再也没有人愿意敲门。因此,一个高级主管应该有两张桌子,一张桌子摆在总经理的办公室中,漂亮的,而且很大的;另外一张桌子摆在外面,跟员工坐在一起。英特尔的总裁就有这个习惯。

2专门术语

每个人都炫耀自己的专业素养,所以讲话的时候,那些专有名词就跑出来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它的专门术语,所以你要与你的客户沟通,或跟其他不懂这一行的人沟通,不要过度地搬弄专门术语。人家不好意思说听不懂,但是你却因此失去了沟通的机会,最后生意也谈不成。这又何必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医生会跟某一个护士说:“给他打一个IV。”这句话很少有病人听得懂。其实就是吊盐水的意思,原文的意思就是点滴,又叫做注射,是从血管注射,这是医学界的术语,医生跟护士这么说,护士当然听得懂。但是病人就可能听不懂了,心里想是不是给自己安乐死呢?

“张先生,你这个合约不能够对抗善意的第三人。”这句话是法律上的专门术语,就是当事人两个互相知道,但是上面的条文对其他的人没有约束力,你不能因为你们两个这么说就算数。比如我说这个地方很危险,贴了一个英文布告,这个工厂的员工都懂英文,那么英文布告都看得懂,结果有人不知道,“扑通”掉下去,在法律上面叫做不能对抗善意的第三人。只要你这个布告人家看不懂,就等于没有贴,你们看得懂是你们家的事情,对别人不具法律效力,你一样要赔偿。

如果证券公司跟你说这个股票可以买,最近正好除权,没有几个人能听懂除权股是什么意思。其实,除权股的意思就是说,股息已经分过了,这样的股票通常比较便宜,逢低把它买进将来有涨价的空间。可是对这种除权股的概念,只有金融界的人士明白。

在沟通的个人障碍里面,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即一个人在卖弄他的专业术语的时候肯定会影响沟通的正常效果,因为这会令人产生隔阂感,人家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又不好意思问,你最初的目的无法达到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建议在沟通时,遇到专有名词,尽量地将它直白化,采用让人家听得懂的方式进行沟通。◇信息的可信度

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讲话没有公信力,就很难想像这个话要相信呢还是不相信。所以,总经理要记住,你的话一讲出去就要有很高的可信度,如果常常讲一些很虚的东西,久而久之底下的人就没有兴趣了。总经理在讲话和传递信息的时候,至少要有80%的可信度。那种没有可信度的东西讲多了没有人相信,最后不但浪费时间,还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

◇认知的偏误

很多人都带有偏见,这些偏见有时都不知道是谁先弄出来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偏见。人家说同样一个职位,用男职员比用女职员好,这句话是一个偏见。因为社会学家证明的结果,女人和男人的智慧是差不多的,工作的耐力及对公司的向心力也是差不多的,只有对那种危险的事情,女人的体力差一点,持重的事情女人的精神负担不了,但是并不能因为这样就否定女人的工作能力。

用结过婚的还是用没有结过婚的女人?有人说,我们最好用那个没有结过婚的。这其实也是一个偏见,说结过婚的就会常常关注她的家庭,关注她的孩子,关注她的爱人,其实没有结过婚的女孩子,搞不好更心猿意马,因为还没有出嫁,所以每天口袋里都有四个名单——甲乙丙丁,也不知道嫁给谁好,没事就在那里排队组合:

甲乙丙丁

乙丁丙甲

乙甲丙丁

……

◇过去的经验

做主管不要常常说这是我的经验,你应该跟他这样讲,我过去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有这种想法,现在说出来给你作个参考。因为经验不见得是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经验。

有句话叫做成功不可以COPY,如果打折就可以解决问题,百货公司只要打折就可以了,你看看各大城市的百货公司,每年到了年底即快要过圣诞节的时候,哪一家不打折?如果打折真能解决问题,一些百货公司还会倒闭吗?其实那是一个过去的经验。作为一名主管,千万要记住,以前成功的方法不能再用,再用就不见得能成功了。

◇情绪的影响

情绪所涵盖的不只是精神层面,其所影响的也不只是个人感受的问题而已,还影响认知思考、行为表现。有人将情绪、行为、认知比作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三者必须配合而非抗衡,才能使个人身心状态处于平衡状态。

你与别人沟通的时候,最容易受到情绪上的干扰,因为人都有脾气,尤其是做到总经理时,压力太大,心情常常不好,如此,就迫使稳定状态的情绪等边三角形变成了不等边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魏征每次讲完话的时候,唐太宗都出去散步。为什么?有人问他:“皇上,魏大臣为什么每次讲完话,你都出去散步?”唐太宗说得很简单:“我怕我杀了他。”其实魏征是谏议大夫,你知道魏征以前是谁的人吗?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的人。唐太宗把自己的哥哥杀死以后,能够继续用魏征,这一点就证明他很包容。但是魏征更了不起,他不因为他以前的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他就对李世民非常巴结,他照样批评李世民,但是李世民知道他讲的是对的,只好出去散步,进行深呼吸。

古代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说过:“问题不在情绪本身,而是情绪本身及其表现方法是否适当。”各式各样的困扰之源并不在情绪,关键在于你能明白妥善处理情绪的重要性。李世民之所以成为大唐盛世的君主,就是因为他很少受情绪的影响。

作为领导者,明知自己脾气不是很好时,可作一个这样的简单约束:下一个重要的决策,而且这个决策会让人痛苦,尽量在桌子底下摆一个晚上,第二天再拿出来,隔一个晚上让情绪沉淀沉淀,情况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有效沟通障碍因素 篇2

1 护患沟通中的障碍因素

1.1 护理工作者方面

1.1.1 护士态度冷漠, 缺乏真诚真诚

沟通, 用心护理是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之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心态, 护士对患者态度冷漠, 或缺乏真诚, 也会导致沟通障碍。

1.1.2 医护工作不到位

如护理工作者对患者越来越高的就医观念、要求个性化医疗服务的需求、追求医疗消费决策控制权和知情权的行为不能很快适应, 是引起护患冲突的主要原因[4]。表现为主动服务差, 不能及时巡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解释不到位, 缺乏热情和耐心等。如有的护理工作者工作马虎、敷衍塞责, 不能做到慎独, 使患者对其信任度降低;有的护理工作者工作推诿, 该自己做的事让患者或家属替代, 由此引发患者不满情绪, 从而发生矛盾;有的护理工作者操作技术不够熟练, 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延误治疗, 从而发生矛盾或纠纷。

1.1.3 护患沟通交流的信息量过少

患者来医院就诊, 首先接触的就是护士, 这时的患者及家属的情绪非常焦虑, 迫切想知道责任医师、责任护士的业务水平、护理态度以及用药、治疗、护理、预后等情况, 如果护士在接待患者及家属时不能有的放矢地将这些问题交代清楚, 不注意患者及家属的感受和信息反馈, 忽视这些交流, 容易造成误解或不满。

1.1.4 语言使用不当, 专业术语过多

不同患者由于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护患沟通中常发生由于言语上的不恰当或专业术语使用过多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或不被理解, 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1.1.5 缺乏情绪调节能力

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形形色色, 其中不乏修养、素质不高者, 如出言不逊、恶语伤人、不听劝告、不配合治疗、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等;同时, 护理工作繁杂琐碎, 由于工作人员缺乏调节情绪能力, 性情急躁、解释或服务不能及时周到, 则易与患者产生冲突。

1.2 患者方面的因素

不同患者由于年龄、性别、职业、经济、受教育程度、对健康的关注等方面的差异, 对护理的需求与期望值也不尽相同, 相同的服务方式也会导致沟通的障碍。实践证明:在做健康教育时, 年龄越大, 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越难以沟通;农民相对干部而言, 同样级别的护理服务, 前者可能十分满意, 而后者则有可能大为不满。疾病的转归同样也影响护患沟通。

1.3 社会方面因素

由于个别医务工作者的自我法律保护意识不强, 或工作责任心不强, 难免存在一些小的缺陷, 让少数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当前社会上流行:“要想富找大夫”就是一个很有力的证明。另外少数医务人员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把救死扶伤抛在脑后, 对病人进行大处方、大检查、大手术、大红包等等, 以及个别媒介的负面报道, 虽然有点夸大其词, 但也说明医务人员在患者心中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也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医患之间的沟通。

2 对策

2.1 亲切的微笑、真诚的沟通

护患间建立情感, 首先要求护士付出爱, 不要期望回报, 只管让爱在患者的心中成长[5]。工作中, 护士亲切的微笑、柔和的语调, 顿使沟通的气氛融洽, 沟通的内容也容易被患者理解、接受和记住。而所谓真诚, 就是要求护士在护患交往中真心实意、全心全意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出发, 制订护理措施, 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2.2 加强护理管理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过硬的操作技术是架起良好护患沟通的基石, 作为护理管理者要不断对护理工作者进行技术培训和组织学术活动, 并且要对护理工作者行为规范、理论知识考核及技能竞赛作为制度经常进行, 使护理工作者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达到较高水平, 取得患者的信任。

2.3 掌握护患沟通技巧, 加强语言及非语言沟通艺术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应用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技术, 运用倾听、证实、自我暴露等技巧与患者沟通, 多了解患者的健康状态、心理感受及想法, 了解患者最需要什么,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信任度和依赖感, 促进护患关系发展。

2.4 倡导患者及家属具备的态度

在护患沟通中, 护士要关爱尊重患者, 同样患者及亲属也要理解信任护士, 信任是基础。医疗服务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 在护患沟通中, 一方面, 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尊重生命, 珍爱生命, 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高度负责;另一方面希望患者充分理解、配合护士的工作, 适时给护士以信任、鼓励, 缓解她们在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和顾虑。这样护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护患间才能配合默契, 护理措施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如果发生意外, 患者也需理智冷静处理, 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是非后, 本着与人为善的原则,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 正确认识护患沟通中的障碍因素, 采取积极的对策, 掌握护患沟通技巧, 改善护患关系, 减少护理纠纷,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摘要:通过对护患沟通中的障碍因素的分析, 提出积极的对策。正确认识护患沟通中的障碍因素, 采取积极的对策, 对于改善护患关系, 促进患者健康, 提升护理水平, 减少护理纠纷,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护患沟通,障碍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余琳, 詹泽群.医护心理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75~178.

[2]丁景华, 陈莫异, 林群, 等.人际关系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7) :31.

[3]谌永毅, 方立珍.护患沟通技巧[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

[4]赵立勇.谈护患关系不融洽因素与应对措施[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6, 5 (4) :113~115.

有效沟通障碍因素 篇3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障碍因素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在我国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与支持,涉及面较广,构成要素也较多。就目前中国的现实而言,阻碍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最重要的因素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公共管理因素

1.供给体制不合理.“城乡分治”的管理制度造成了城乡有别的公共产品的“二元供给制度”,即城市公共产品几乎全部由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则从制度内的财政经费中获取的很少,基本主要由农村基层政府负责提供,这使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呈现不足态势。“一方面, 各级政府对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保障缺乏足够的重视,也缺少严肃的法律与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即使具有提供公共品的愿望,但体制分配造成的财力缺乏成为最大的资金约束。”

2.政府职责划分不明确。“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间关系问题,从来都是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高度集权化制度安排,各级政府之间没有进行同步的分权,也从没有一个法定明确的边界划分,责任不清,势必引起互相踢皮球。” 具体到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则表现为各级政府间互相推卸责任。本来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由政府与农民共同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却完全由农民承担;本来应该由上级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上级政府却通过转移事权交由下级政府提供,最终落到农民头上。由此带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从总体上看严重短缺且不平衡,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待遇不公平。

3.基层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我国目前的农村地方政府组织结构是一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政府模式,乡镇政权基本处于一种责任大、权利小、效率低的被动施政状态,几乎变成了“空壳民主”。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行政职能转变较慢,经济管理色彩浓;另一方面陈旧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导致基层财政经常性费用开支规模过大,地方财政不堪负重。”

二、经济因素

基层财政困难,资金短缺是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不能有效供给的直接原因。长期以来,由于财权基本上集中在中央财政,以及地方的上级财政手中,基层财政缺少独立固定的资金来源。特别是农业税逐步取消后,基层财政状况更是日益恶化。向农村地区提供公共品成为政府力不能及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县乡政府要么消极不作为;要么积极谋私利。”“没钱成为县乡政府理直气壮从社区公共产品供给领域退出的理由。”“在运行过程中自利性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公共目标,为公共目标工作演变成为自己工作。”

三、文化因素

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了以“人情准则成为道德规范;以‘己’为中心的关系本位;偏好形式、顾及面子;讲究等级差序”为特征的多元文化性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行动。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需求主体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供给主体的影响是政府的责任远大于西方各国,负担过重。对需求主体的影响为:第一,臣民意识使农村公共产品的决策主体都是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第二,受熟人社会裙带之风的影响,使农民不能准確表达真实偏好;第三,小农理性使他们对全局长远整体的利益偏好无法显示。

四、信息因素

依据信息经济学原理,人民与政府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人民赋予政府来行使政治权力。由于文化素质低,信息源少,信息获取方式落后,作为委托人的农民拥有的信息相对较少;而作为代理人的政府则具有完全信息,由于利益关系,乡镇政府及村组织在披露相关信息时过于含蓄,对费用的合理性宣传力度不足,由此产生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导致政府官员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只从自身需要出发,对农民的实际需要考虑不够。“一些干部不顾农村的实际条件,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倾向于搞一些见效快的短期公共项目,而不愿提供见效慢、周期长,具有战略性的公共产品;倾向于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公共产品,而不愿提供农村发展综合规划等‘软’公共产品。”

五、法律法规因素

目前,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缺少相应政策和立法保障。在这一情况下,理应由社会有关各界共同参与,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目前只能局限在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部门)。因此,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基本处于既缺乏有力的政策指导、又没有立法保护的状态。这一状态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六、社会进程因素

社会进程因素是指由于社会进程发展不充分而产生的障碍。这里讨论的是社会发展史纵向方面的整体障碍因素,而上文讨论的五个因素则是社会发展现状横向方面的具体障碍因素。

提供优质的农村公共产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是当前社会一直努力的目标。然而,由于社会整体发展的渐进性,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必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的制约。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社会的整体化、信息化和社会经济的全球化水平还很低。这样,由于社会进程发展不充分而产生的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上的种种不适应便充分地暴露了出来。上述诸方面障碍因素就是这些不适应的具体表现。所有这些障碍因素均可一言以蔽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社会进程障碍因素。

参考文献:

[1]魏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制度原因.经济论坛,2006

[2]江治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问题分析和对策选择.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3(22)

中国总机:跨越沟通障碍 篇4

在近期举办的“2007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上,“中国总机”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以及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荣获“2007商业模式未来之星”称号。论坛评委在谈到“中国总机”的获奖原因时表示,如果说笫一个推出电话实名服务是中国总机使电话呼叫业务老树开新花,那么,中国总机网推出的在线回呼服务则是新树发嫩芽,中国总机在传统的电话呼叫领域挑起了电话搜索的大旗。

那么,“中国总机”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产品?它的市场空间有多大?这个产品对帮助企业的发展又有怎样的价值?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总机副总裁褚朝辉。

眼光独具 突破传统商业模式

在问到中国总机的商业模式问题时,褚朝辉回答得简单、干脆“中国总机就是要让人们打电话不用记号码,所谓‘记得住,找得到’。”进入市场两年多以来,中国总机一直都在为完善自己的服务而努力,而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也越来越多地被用户所接受。

众所周知,就企业自身来说,无论是企业的宣传、发展或者是与企业相关的业务联络,都依赖于通讯方式。很多企业为了使自己的电话号码容易被记忆,甚至会选择几个“8”、几个“6”这样的号码。但即使是这样,也不能达到企业所期望的效果,消费者或客户还是会很难记住,如果再发生企业更换电话号码的事情,那就更会使企业前期所做的一切宣传努力付之东流,因此不得不选择重新宣传新的电话号码。

其实,消费者或者客户们其实更容易记住的是企业的名字或者行业名词,比如“中铁”,“海尔”,再比如“建材”等这样的词汇。复杂的电话号码就像互联网的IP地址一样,单纯说某一个网站的IP地址,是一长串字母,很难记忆,所以,后来出现了“域名”,人们可以通过域名很方便地找到所要找的企业。比如“海尔”,只要输入“海尔.com”或“海尔.cn”就可以找到海尔公司了。这就使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了,所以,这就是贡献。而中国总机正是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它不再需要准确记忆那些复杂的电话号码,只要记住企业的名字或者产品的品牌,就可以通过中国总机4008-100-100转接到了。另外,中国总机还有其它的增值功能,这些功能都将更好地辅助企业。褚朝辉希望中国总机能够为更多企业提供通讯支持,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中国总机”商业模式一经推出,引来了国内外企业的跟风和抄袭,面对竞争对手,褚朝辉自信满满,他告诉记者一句话!“始终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中国总机就是以这样的自信和魄力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把握商机 共享实名财富

据褚朝辉介绍,中国总机电话实名是以企业的“公司名称”、“品牌”、“商标”、“产品名称”、“行业名称”等作为标识的一种现代化的中文通信方式。用户只需记住企业的“电话实名”,拨打4008-100-100,转接企业在中国总机注册的“电话实名”,即可与企业通话。

“电话实名”符合中国人的记忆、联想、思考习惯,考虑到人对文字的记忆远大于对数字的记忆。这样,人们再也不用记忆各种冗长的固定电话、手机或小灵通号码,而只要直接使用一个简单易记的中文名称,就能直接联系到目标企业。“电话实名”方便快速、简单易记,适用于企业营销、产品促销、品牌推广等方面,使企业商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同时,企业注册“电话实名”,也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手段。

在谈到企业的域名保护问题上,褚朝辉认为目前国内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中国总机在接受企业注册的时候,会尽力地保护企业,到现在为止,有2000家左右知名品牌企业受到中国总机保护,在注册时有严格的审核程序,使企业免受抢注、侵权。但他特别强调,中国总机的力量是微薄的,有的时候往往没有能力判断企业名称的所属真实与否,还是希望广大企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扬长避短 企业走进便利时代

“中国总机”电话实名的诸多便利引发了记者的兴趣,4008-100-100号码全网支持,涵盖联通、移动、网通、电信、铁通;注册一个电话实名,就能享受电话转接、短信网址、WAP通址三合一的通信服务;全国接入,无须长途话费;注册热门代码,获得全行业商机;企业零电话通信费的服务模式,极大地吸引了参会者。而“中国总机”电话实名与电话、短信、WAP等核心通信方式捆绑,以中文名称作为沟通符号,不仅符合顾客习惯,而且全面覆盖了主流和未来的沟通手段,具有很大推广价值。

社交沟通需要克服哪些障碍 篇5

这种方法的形式很多,如采取定期会议、报表、情况报告,互相交换信息的内容等等。

二、沟通的内容要确切

沟通内容要言之有物,有针对性,语意确切,尽量通俗化、具体化和数量化;要避免含糊的语言,更不要讲空话、套话和废话

三、平等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总要有一定的付出或投入,交往的两个方面的需要和这种需要的满足程度必须是平等的,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人际交往作为人们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主动的、相互的、有来有往的。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人的这种需要,就是平等的需要。

四、提倡平行沟通

所谓平行沟通是指车间与车间、科室与科室、科室与车间等在组织系统中同一个层次之间的相互沟通。有些领导者整天忙于当仲裁者的角色而且乐于此事,想以此说明自己的重要性,这是不明智的。领导的重要职能是协调,但是这里的协调主要是目标的协调、计划的协调,而不是日常活动的协调。日常的协调应尽量鼓励平级之间进行。

五、诚心诚意的倾听

有人对经理人员的沟通做过分析,一天用于沟通的时间约占70%左右,其中撰写占9%,阅读占16%,言谈占30%,用于倾听占45%。但一般经理都不是一个好听众,效率只有25%。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诚意。缺乏诚意大多发生在自下而上的沟通中。所以,要提高沟通效率,必须诚心诚意地去倾听对方的意见,这样对方也才能把真实想法说出来。

六、沟通要有认真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性

沟通者自己首先要对沟通的内容有正确、清晰的理解。重要的沟通最好事先征求他人意见,每次沟通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不仅沟通者清楚,要尽量使被沟通者也清楚,此外,沟通不仅是下达命令、宣布政策和规定,而且是为了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所以沟通之前应对问题的背景,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其依据和资料,决策的理由和对组织成员的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

七、相容原则

相容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相容,即指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要做到心理相容,应注意增加交往频率;寻找共同点;谦虚和宽容。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要体谅他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即使别人犯了错误,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计较,以免因小失大,伤害相互之间的感情。只要干事业、团结有力,做出一些让步是值得的。

八、提倡直接沟通、双向沟通、口头沟通

美国曾有人找经理们调查,请他们选择良好的沟通方式,55%的经理认为直接听口头汇报最好,37%喜欢下去检查,18%喜欢定期会议,25%喜欢下面给写汇报。另外一项调查是部门经理们在传达重要政策时认为哪种沟通最有效,共51人可多项选则、,选择召开会议做口头说明的有44人,亲自接见重要工作人员的有27人,在管理公报上宣布政策的有16人,在内部备忘录上说明政策的有14人,通过电话系统说明政策的仅有1人。这些都说明倾向于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口头沟通和双向沟通者后多。

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每天应到车间科室转转,主动问问有些什么情况和问题,多和当事者商量。日本不主张领导者单独办公,主张大屋集体办公,这些都是为了及时、充分、直接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不仅了解生产动态,而且也能了解职工的土气和愿望,还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某些工厂工人连车间主任和厂长都见不到,这不是成功领导者的形象。

沟通先要学会清除障碍 篇6

沟通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个人在人生事业上的发展。常言说:“酒香尚怕巷子深”。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有效的推销自己、取得他人的认可、赢得他人的支持和配合、促进自己事业的成功、便显的尤为重要了。作为管理人员,更须通过沟通促进你与组织内每个不同职务的人员发展或维持友好合作、群策群力的工作关系,帮助你和他人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若将沟通延升到组织工作中去,又将如何呢?那么,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沟通管理。良好的沟通管理,不仅反映了组织中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协调能力,更体现了完善的企业制度和健康的企业文化。从公司的组织角度来考虑,必须要有一套有效的沟通措施和信息交流渠道,保证员工能了解、掌握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目的和计划,向员工通报公司的经营活动情况、面临的问题,所取得的成就、业绩、以及大家所关心的事情。而作为管理者,正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传递作用,如何准确快捷的传递企业经营状况和员工工作状态,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将是管理人员工作职责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在沟通管理过程中,由于沟通所具有的双向性,即沟通的效果不在于你说了多少,而在于对方接受了多少。这便需要从沟通环节上去作分析了。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在组织过程中会存在那些信息沟通的障碍。通常,在沟通过程中由于沟通双方所具有的不同心态、表达能力、理解力、以及所处的环境和所采取的沟通方式,都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而在组织中,便会更多一层因组织关系而存在的沟通障碍。尤为突出的现象为:1.沟通的延迟,即基层信息在向上传递时过分缓慢。一些下属在向上级反映问题时犹豫不决,因为当工作完成不理想时,向上汇报就可能意味着承认失败。于是,每一层的人都可能延迟沟通,以便设法决定如何解决问题。2.信息的过滤,这和前一个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信息被部分筛除的现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员工有一种自然的倾向。即在向主管报告时,只报告那些他们认为主管想要听的内容。不过,信息过滤也有合理的原因。所有的信息可能非常广泛;或者有些信息并不确实,需要进一步查证;或者主管要求员工仅报告那些事情的要点。因此,过滤必然成为沟通中潜在的问题。为了设法防止信息的过滤,人们有时会采取短路而绕过主管,也就是说他们越过一个甚至更多个沟通层级。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这种短路可以减少信息的过滤和延迟;但其不利的一面是,由于它属于越级反应,管理中通常不鼓励这种做法。另一个问题涉及到员工需要得到答复。由于员工向上级反映情况,他们作为信息的传递者,通常强烈地期望得到来自上级的反馈,而且希望能及时得到反馈。如果管理者提供迅速的响应,就会鼓励进一步的向上的沟通。3.信息的扭曲,这是指有意改变信息以便达到个人目的信息。有的员工为了得到更多的表扬或更多的获取,故意夸大自己的工作成绩;有些人则会掩饰部门中的问题。任何信息的扭曲都使管理者无法准确了解情况,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而且,扭曲事实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会破坏双方彼此的信任。通过以上现象,我们可以看出产生这类障碍是由身份、地位不平等造成的。沟通双方身份平等,则沟通障碍最小,因为双方的心态都很自然。例如,与上司交流时,下属往往会产生一种敬畏感,这就是一种心理障碍。另外,上司和下属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等的,这也使沟通的双方发生障碍。那么,如何减少沟通障碍、改善部门信息交流呢?制定一个的政策或进行必要的宣导,是建立良好上行沟通的开端。向下属说明哪些向上沟通是管理人员所期望的。即可能是涉及有争论的问题,也可以是建议性的改进方案等等。除了政策明文规定,还需要进一步采取其他的措施改善向上沟通。比如员工投诉制度、员工建议制度、工作满意度调查等等。另外,在组织经营过程中,大约有一半的管理沟通是需要管理人员与下属的沟通,其余的是与上级、同事和外部的沟通。良好的沟通的关键在于管理者具有高度的敏感,精心地准备,并以诚心和对员工的关心来进行沟通。管理人员在与下属沟通时可通过以下方式,主动促进与员工的沟通。1.提问。管理者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意的问题来鼓励下属向上沟通。这一措施向员工表明管理层对员工的看法感兴趣,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重视员工的意见。问题有很多种形式,但最常见的是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问题是引入一个广泛的主题,给人们机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反,封闭式问题是集中于一个较窄的主题,请接收者提供一个较为具体的答案。无论是开放式的问题还是封闭式的问题,都能很好地推动上行沟通。2.倾听。积极的倾听并不是简单的听,它不仅要用耳,而且要用心。有效的倾听有两个层次的功能——既帮助接收者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对方的情感。好的倾听者不仅听到对方说的内容,而且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同时,有效倾听的管理者还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他们关心员工。虽然许多人并不是富有技巧的倾听者,但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倾听技能。3.与员工会谈。促进和实现向上沟通的一个有效办法是与员工会谈。在这样的会议上,鼓励员工发言,让他们谈论工作中的问题、自己的需要、以及管理中的促进或阻碍工作绩效的做法。这些会谈可以尝试深入探究员工内心的问题。由此,加上相应的跟进措施,员工的态度会得到改善,不满情绪和辞职率都会因此而下降。4.开放政策。开放政策是指鼓励员工向他们的主管或更高管理层反映困扰他们的问题。通常,员工们被鼓励首先找自己的主管。如果他们的问题不能被主管所解决,可以诉诸更高管理层。此政策的目的是去除向上沟通的障碍。但这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常常有真实的和想象的障碍。虽然管理者的门是打开的,但心理的和社会的障碍依然存在,使员工不愿意走进管理者的门。对管理者来说,更有效的开放政策是走出自己的房间,与员工打成一片。管理者可借此了解比以往坐在办公室里更多的信息。这种做法可描述为走动式管理,管理者以此发起与大量员工的系统接触。通过走出办公室,管理者不仅从员工中得到重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一机会建立平等和友善的工作氛围。这种做法将会使双方都能受益。5.组织业余文化活动。非正式临时举办的娱乐活动可以为向上沟通提供绝好的机会。这些自发的信息交流比绝大多数正式沟通都能更好地反映真实情况。在各种部门的联欢会、运动会等活动中,向上沟通并不是主要目的,但却是它们能为部门间的信息交流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事实上,部门内部信息交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自身的沟通技巧和主动性。而部门间的配合和互动效果又取决部门间信息的交流。正因为如此,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措施,都是寄希望于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任何时候都能主动引导与下属的沟通;都能有意识的去促进成员之间信息交流的顺畅;重视和改善沟通管理,将决定着你部门整体业绩的蓬勃发展。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的主宰,是因为人具有高智能思维和合作精神;先进的电脑也取代不了人脑快速处理复杂的事务,就是人脑中的众多的神经中枢彼此间都能以最短的时间互相传递和处理信息。毛泽东同志说过:“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哪一种力量会比团体所爆发的力量更强大的,而要产生这种力量,就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齐心合力、快速反应。“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作为现代的管理者,企业赋予你更高的使命,那就是带领你的部门、整合你的下属、利用沟通管理,让他们成为动起来的团队!

有效沟通障碍因素 篇7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以下简称“布局调整”) 是中央政府应对农村生源减少、农村税费改革、人口城镇化加速等带来的挑战, 改变农村中小学师资等办学条件差、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育质量偏低等问题而采取的重要政策。2001年, 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其中明确规定:“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 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1]随后, 2001年3月,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报送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通知》, 正式推动各地布局调整工作的开展。从农村学校撤并数量来看, 布局调整政策取得显著效果。农村小学由2000年的44.03万所下降至2009年的23.4万所, 下降约46.9%。2009年, 全国农村小学寄宿生总规模达926.4万人, 占在校生总数的11.2%[2]。通过布局调整, 农村学校及教学点总量减少, 改建后的学校平均班额增加, 办学条件得到优化, 教育投入得以重点使用。

但在政策执行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突出的问题:部分地方政府过度撤并学校而配套措施落实滞后, 推行“一刀切”, 私自变卖闲置校产及挪用专项资金等, 致使政策无法完整落实。为此, 中央多次发文试图加以纠偏, 但上述现象仍屡禁不止。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核心环节, “再好的政策方案, 如果没有正确有效执行, 仍将导致失败”。[3]鉴于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有必要对影响布局调整政策有效执行的障碍因素加以分析, 探讨矫正策略, 以便为后续布局调整工作提供借鉴经验。本文借助政策执行经典模型———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对影响布局调整政策有效执行的障碍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

二、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公共政策研究领域兴起一场研究政策执行的热潮, 形成声势浩大的“执行运动”。政策执行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上, 其中最具有经典代表性的即是史密斯 (T.B Smith) 政策执行模型。这一模型将政策执行分为四类主要变量及关系, 即影响政策有效执行过程中的四大因素:理想化政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因素。理想化政策是指政策方案要合法、合理和可行, 包括政策渊源、形式、类型、社会对政策认知等;执行机关是负责政策执行的政府组织, 包括执行机构及人员, 领导技巧, 执行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是受政策影响最直接的要素, 包括目标群体组织或制度化程度, 接受领导情形以及先前政策经验;环境因素主要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4]。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这四个主要变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过程如图1所示。理想政策、目标群体、执行机构、政策环境及相互关系集中概括了史密斯模型的主要内容。

借用模型方法有助于在维持系统整体性的前提下, 将复杂问题转化为便于分析的理论模型, 有助于我们对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本文以“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团体”、“政策环境”等作为分析单元, 对影响布局调整有效执行的障碍因素加以分析。

三、基于史密斯模型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有效执行障碍因素分析

1. 对理想化政策的分析

理想化政策是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从布局调整政策设计来看, 存在的障碍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政策缺乏明晰性

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为例, 该文件中指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 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1]从表述形式来看, 诸如“因地制宜”、“就近”、“相对集中”等用语表达较为模糊。虽然借助这种概括化、全局性语言表达中央政策精神内涵, 有利于各地区妥善灵活执行布局调整政策, 但这也意味着地方政府发现政策内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时, 可凭自由裁量权“因地制宜”地对布局调整政策作出解读。正如美国学者阿尔蒙德所说:“一项政策得以贯彻到什么程度, 通常取决于官僚对它的解释, 以及取决于他们实施该项政策的兴致和效率。”[5]政策不明晰易导致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对政策文件的随意解释、偷换概念, 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2) 政策缺乏协调性

布局调整政策涉及目标群体众多, 政策调适量浩大, 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在2001年《决定》出台后, 中央又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 对布局调整政策进一步加以明晰。但总的来看, 这些文件下达的背景是政策执行过程中, 部分地区一哄而上, “一刀切”现象突出, 引发了偏远地区学生上学难、资源浪费、干群矛盾紧张等问题, 中央试图通过发文加以纠偏。这种应急性发文行为难以对布局调整进行总体清晰规划, 政策之间缺乏协调和责任划分, 对后续政策执行难以进行有效指导和规范。

(3) 政策缺乏约束力

从相关政策文件类型和性质来看, 多属于行政类文件, 法律约束性不强。同时, 从政策文件内容来看, 缺乏对政策执行效果的评定。布局调整的目标在于通过适当合并学校以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 这种目标究竟如何测量?判断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撤并学校的标准应如何确定?由于教育本身的特有规律, 学校办学质量和标准难以准确衡量, 这导致政策结果无法清晰评价, 进而对政策约束力产生不利影响。

2. 对政策执行机构的分析

任何公共政策的执行最终均要依靠各级执行机关及执行人员来落实。执行主体对目标认同程度、执行能力及利益诉求均会影响政策落实。从执行主体特征来看, 存在的障碍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政策制定者与执行主体存在利益冲突

公共政策实质是对“社会资源和利益的权威性分配”。[6]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政策执行主体并非完全“公共人”, 他们同样具有特定利益追求, 执行过程会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在并校的规模效益所形成的“推力”与转嫁财政压力的“推力”双重作用下, 尽量减少学校数量和拖延配套政策落实成为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这显然与中央政府追求效率与公平最佳契合的诉求不相吻合。为此, 中央政府多次发文试图加以纠偏。但地方政府可利用中央政府的信息劣势及监管漏洞, 与其进行利益博弈, 诱使政策执行偏离预设轨道, 造成政策目标落空或扭曲。

(2) 政策执行主体路径依赖性强, 执行方式单一

路径依赖是制度经济学术语, 意指人们以往选择决定其现在和将来可能的决策。在布局调整政策执行中, 执行主体以往执行经验和价值取向影响现在的政策执行范式和方法。受传统价值观影响, 部分地方官员官僚作风明显, 民主意识淡薄, 政策执行过程中不遵守执行程序和规定, 采取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撤并校, 致使部分村民和教师情感上难以认同和接受, 由此引发的干群冲突多有发生[7]。

(3) 政治社会化机制乏力, 政策执行者执行素质偏低

当前部分地方出现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 政治社会化简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和例行政治学习, 致使部分政策执行者综合素质偏低。布局调整要求地方政府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科学预测人口变动规律, 有效协调不同群体利益诉求, 因而工作难度大、强度高、科学性强, 对执行者素质有较高要求。由于政治社会化机制的缺失, 导致部分地方官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 业务素质欠缺, 对专业和技术性很强的布局调整政策难以科学地贯彻执行;在对布局调整宏观层面掌控上缺乏必要组织、协调和创新的能力;在执行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变通能力。

3. 对政策目标群体的分析

目标群体是政策直接影响的对象。目标群体是否认可和接受政策是政策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布局调整政策执行的目标群体主要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农民四类群体。农民群体是布局调整过程中涉入最深、规模最大、受影响最显著的主体[8]。同时作为学生的家长和代言人, 与学生共同构成农民利益群体。因此, 布局调整政策目标群体主要涉及农民群体。从目标群体特征来看, 存在的障碍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政策执行主体与目标群体存在利益冲突

从长远看, 政策主客体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但在政策执行具体环节中, 具体利益诉求各有不同。对于地方政府来讲, 存在着经济利益 (减轻税费改革后压力) 、政治利益 (完成政策任务、政绩与升迁等) 、教育利益 (提高教育质量) 等追求。对于农民而言, 虽然布局调整政策有利于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近期面临教育成本增加、子女入学适应难、交通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困扰。政策主客体各自利益追求上存在冲突与交锋, 影响着农民群体对政策的认同。

(2) 目标群体组织化程度低, 制衡力量薄弱

农民群体虽然人数众多, 但经济、文化、政治资源严重匮乏, 再加之受制于群体成员“搭便车”的“集体行动”困境, 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与地方政府进行利益博弈。同时, 由于信息获得渠道狭窄, 无法对行政人员是否曲解政策、是否规范使用行政权力作出正确判断, 进而影响其对地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与抑制的能力。

(3) 目标群体文化资本匮乏, 民主意识淡薄

广大农民群众作为布局调整政策执行的目标群体, 总体上受教育程度低, 接受正规培训少, 文化水平不高, 存在着公益精神匮乏、公共事务责任感不强、对政治冷漠、被动参与的现象。

4. 对政策环境的分析

政策的有效执行不仅要依靠合理政策及高效执行主体, 还依赖环境因素支持。在布局调整政策执行过程中, 存在的障碍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信息渠道不畅通

现行政策执行信息传递渠道单一, 政策执行指令信息与执行信息反馈渠道“合二为一”。这导致地方政府可能扭曲或截留政策, 并向上传递虚假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劣势降低了地方政府因变通执行政策而被惩处的概率, 也增加了中央开展监督检查活动的成本。

(2) 监督体制不完善

尽管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监督网络, 但部分监督主体因体制依附性不能正常履行监督职能, 出现监督“缺位”;各监督主体职权交叉、相互干预、责任不明, 致使监督“越位”;因缺乏制度保障, 社会舆论监督有名无实, 致使外部监督“空位”。这些因素导致监督系统难以对政策执行中歪曲政策、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行为进行有效制约。

(3) 政策执行文化不合理

受传统政治文化权威一元化影响, 部分政策执行主体把自己视为辖区“父母官”, 淡化公仆意识和服务理念, 拉大与目标群体的距离, 阻碍公共政策执行合理互动;部分政策执行主体权力欲望膨胀, 把执行权视为“个人”私有物品;部分政策执行主体凭借权位, 利用政策执行权力谋取私利, 使政策执行偏离公共政策本身。

四、化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有效执行的障碍因素的对策建议

史密斯政策执行理论表明, 单靠改进执行系统某种因素, 难以带来根本性改变。如果整个政策执行系统得不到优化, 单方面优化效果将局限在有限范围内。因此, 应从四要素同时着手, 对布局调整政策执行系统进行全面优化。

1. 充分整合各方利益, 提升布局调整政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及权威性

公共政策本身不完善是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首要因素, 惟有不断完善公共政策才有可能从源头上提高政策执行有效性:一要完善布局调整政策制定机制。制定布局调整政策应采取民主集中制, 充分听取并反映各方意见, 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意见, 并吸纳专家群体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二要细化布局调整政策, 明晰政策内容, 完善布局调整配套政策, 根据需要出台相互协调的实施细则。三要推动布局调整政策合法化与合理化。通过政策法律或法规化提高布局调整政策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同时, 通过政策分析、政策制定、政策评估等科学方法, 保证布局调整政策内容的科学性。

2. 加强监督制度建设, 规范地方政府行政行为, 限制和约束其不合理利益诉求

监督制度主要针对政策执行主体执行权力进行规范和约束。应充分发挥各个监督主体的作用, 形成多层次的政策执行监控机制:一是强化人大监督作用, 设立专门监督委员会通过调查、走访、质询、受理信访等途径对布局调整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二是健全完善行政问责机制, 追究政策执行主体因追逐私利造成布局调整政策扭曲的不良后果, 使政策执行完全在制度框架内合法有序进行;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特别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要针对布局调整政策中的种种问题进行社会问责, 同时要注意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的立法, 为社会问责提供制度保障。

3. 加强农民群体的组织化建设, 塑造力量均衡的利益博弈主体

在利益博弈过程中, 组织相较于分散个人更能发挥作用, 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群体只有建立自主利益集团, 才能与其他利益集团进行博弈, 以维护其合法权益:首先, 要引导农民群体建立农民协会或是农合会, 提高其组织和自治能力;其次, 要加强村委会建设, 稳步农民直选村干部的选举办法, 及时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形成有利于发展基层群众自治的法制环境;再次, 要均衡配置政治资源,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提高代表农民群体权益的代表比例, 人大代表要经常深入农民群体之中, 真正代表和维护农民群体利益。

4. 增加意识形态资本的投入, 强化对政策主客体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增加意识形态资本投入可分两个层面推进:第一层面是加强对政策执行主体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及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营造和建立社会荣誉感和职业情操, 唤起政策执行者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从思想上为防止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角色错位构筑巩固防线;第二层面是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农民群体政治、法律及文化知识的教育, 培育其利益表达意识, 唤醒其维权意识, 开阔其利益表达视野, 提高其利益表达质量。通过政治社会化培养农民群体, 提高其对党与国家政策的认知水平和认同感, 为促进政策有效执行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1]21号) .

[2]邬志辉, 史宁中.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十年走势与政策议题.教育研究, 2010 (7) .

[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4]T.B.Smith,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Policy Science, 1973 (2) .

[5]A·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6]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7]贾勇宏.教育政策执行中的村民与地方政府利益博弈—以中西部6省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为例.教育科学, 2008 (2) .

别让嫉妒成为沟通的障碍 篇8

和自己赛跑嫉妒便没有了容身之处

夏令营里的一个下午,玛丽和我坐在营帐前,她对我说她正准备行装要去上大学,她比我大几岁,比我长得漂亮,家里比我有钱,我觉得自己几乎难以忍受。她告诉我说她的行李箱里放有52件毛线衣,多数还是时下正流行的女式两件套羊毛衫,我嫉妒得简直要窒息!

现在想来,那是多么愚蠢的想法,可当时那种痛苦的感觉却是那么真实。嫉妒情绪引起的痛,实际上来自心中的一种不安全感,是对自己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当你觉得别人拥有你所没有的一些东西时,无论是优雅的谈吐、优秀的成绩,还是拥有一个出众的男朋友或者一辆漂亮的新车,你心中的这种不安全感都会让你觉得,你不配拥有这些东西。你会想,如果不是因为某个人抢了你的风头,你就会拥有这一切。于是你开始讨厌那个人,也许还会散布一些对那个人不利的流言,没多久,也许那个人遭遇了点挫折或者不顺,你会心中暗笑,希望他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将归你所有。

心理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困扰一些人的不自信和不安全感至少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形成了。当你开始嫉妒别人时,我想,其根源来自一种不安全感,说得更具体些,就是缺乏自信。

第一,你相信自己处处不如人,没有才能、缺乏美貌、智力学识平常,等等,不配去争取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第二,认为世界上的机会不够多,如果被别人抢占了先机,自己就不再有机会。

我想,这两种想法通常都是可以成功克服的。认为自己不够好的想法源自于你为自己制定的标准,如何才算“够好”?你打算如何去达到这样的“标准”?我们大多数人事实上都没有尽全力,如果有决心,人人都会有更多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好嫉妒的人总会说,世上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失去了就没有了,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如果那值得你去争取的“东西”是某个名叫杰克的男生,那么这话没错,因为那个叫杰克的男孩只有一个,如果此刻他的心只在苏西身上,那么他就不是你可以争取得到的。但是你未必就没机会,也许会有一个更让你心动的人出现在你面前,或者苏西转到了另一个学校,你也许还会有机会的。这就像餐后甜点,一张馅饼分成八块,吃掉了就没有了。但是谁说你就不能再拿起另一张馅饼呢?

有时嫉妒会刺激你做一些必要的自我提升,当你为提高自我而忙碌时,也就顾不上因嫉妒而撅嘴了,你的生活会变得更有意义。反之,如果你成为被人嫉妒的对象,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尽管在一些人眼里看来,被人嫉妒或许值得羡慕,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毕竟这不会令人愉快,还有可能会失去许多朋友。一天晚上有友来访,应朋友之邀我即兴弹了一首已练习多日的贝多芬奏鸣曲,一曲终了,一友说道,如果她也能弹得这么好那该多好啊,我回道:“还是贝多芬的曲子写得好,因为我知道,弹钢琴对于我来说不是什么有竞争性的活动,只是一种娱乐而已。”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对于他人的赞扬一概拒之千里,对于一些发自内心的赞扬,也不妨安然接受。我只是想说,不要处处抢风头,那样无意中会怂恿起别人的嫉妒之心。在我看来,竞争不应在你我之间,我们的竞争对象应该是我们共同设定的最高标准,在竞争的赛跑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赛手,是在和自己赛跑,如此,嫉妒之心就再也没有了容身之处。而我们彼此的友谊则远离了嫉妒的戕害,安然无恙。

■编辑 陈霖

E-mail:chenlin719@126.com

上一篇:上海之旅小学作文下一篇:单位新员工岗前培训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