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规划解说词(精选8篇)
毕节地处乌蒙山腹地,位于川、滇、黔三省交通要冲,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自1988年建立试验区以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更新完善,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毕节市现有的城区已经满足不了空间发展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城市北拓,建设碧海新区是毕节市空间发展战略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碧海新区的兴建,将起着承接老城区部分功能的转移和为新型产业配套服务的作用。
(毕节市区位图可参考P20区位,毕节市城市建设的照片,毕节市区城市空间拓展分析图P21)
碧海新区位于毕节市北部,西接老城区,东连黔西北生态工业园,南靠白马山国家森林公园,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P5碧海新区区位图、碧海新区与周边区域关系图P22)
规划区域呈带状,总体地势较为平坦,周边山体环绕,环境景观优美。(P8规划区空间示意图、P10现状照片)区域内现状交通主要依托703、709和710三条县道进行内外联系。现状用地主要为村镇建设用地,农用地和低丘山体。(P10道路交通现状图、P8土地利用现状图、)
地处老城区边缘地带,坐拥白马山国家森林公园独特资源,使碧海新区具有景观和区位的双重优势。综合区位条件、城市景观和城市发展的需求等因素,未来的碧海新区将形成以自然生态的居住生活为核心,以现代商业中心为支撑,以会展商贸经济为平台,融居住、商业、办公、文化、游憩、商贸、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复合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图、整体鸟瞰图)
碧海新区用地规模为15.60平方公里,可容纳22万的人口,未来城市将实现最富有活力的商业新城区、最高尚的生态文化居住区、最具辐射力的行政会展商贸区的三大建设目标。(P24三张意向图:表现商业新城区、生态文化居住区,行政会展商贸区)
针对城市建设的发展定位与目标,规划提出建设碧海新区的四点规划构思: 构思一:以碧海大道为中央走廊串联老城区、碧海新区与黔西北生态工业园,围绕着中央走廊形成碧海新区最具活力的公共生活带。
碧海大道是碧海新区唯一一条贯穿东西,连接毕节老城和黔西北生态工业园的主干道,是碧海新区的城市发展轴,也是城市景观轴,规划将在碧海大道两侧形成最具活力的单元街区,通过设置现代商业中心,城市历史文化绿色长廊、红色旅游文化景点、高尔夫山地公园、会展中心等多种功能,形成一带串珠的城市景象,打造最具多样化且富有活力的公共生活带。
(P27 中央走廊分析图)
构思二:创造三大节点中心:现代商业中心、生态休闲中心、行政会展中心,成为带动碧海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引擎。
根据区位与现状特征的不同,规划在碧海新区内构建了三个具有特色的区域中心。位于最西边的是现代化商业中心,该区域为毕节老城与碧海新区的衔接地段,东西侧都聚集着大量的居住人口,作为现代化的商业中心,既可补充完善老城所缺乏商业功能,又可引导人们流往新区,达到疏解老城人口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碧海现代化新城区的形象。
位于中间为生态休闲中心,规划利用该地段低缓的丘陵地形形成环境优美的高尔夫山地运动公园,为碧海新区及毕节市提供一处独具特色休闲场所。
位于东边的为会展商贸中心,规划借助该区域毗邻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区位优势,结合新区的政务中心,形成集展示、贸易、会议、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会展经贸中心,立足毕节,辐射川滇黔,实现传统商业贸易的转型升级。
(P27功能中心分析图,同时每个中心显现该区域的效果图)
构思三:结合周边环境景观,构筑多条与山体绿化相联系的生态景观廊道。碧海新区北侧为低丘山体,南侧为白马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利用独特的环境景观资源,规划形成多条南北向的生态景观廊道,创造生活与大自然地对话,将山景引入城中。
(P28生态廊道分析图、配以景观绿道的示意图)构思四:挖掘地域文化特征,弘扬地域文化内涵。
毕节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同时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具有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民风,规划希望将毕节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体育文化的内涵融入到碧海新区内的公园设施、文化设施和体育设施内,形成文化的“博物馆”,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让毕节文化得到了弘扬与宣传,体现碧海新区内的地方特色。(P28文化功能分析图)
基于以上四点构思,碧海新区形成了“一轴连三心,多廊抱组团”总体规划格局。“一轴连三心”为沿着碧海大道的城市发展轴,由西至东串联着现代商业中心、生态休闲中心、行政会展中心等三个功能中心,通过三个中心的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
“多廊抱组团”为根据地形地貌特征所创建的多条景观廊带和绿色通廊,这些廊道既有机的分隔着各个功能组团,又潜移默化的将各组团有效的联系起来,形成环抱之势。整个碧海新区呈现出城在山中,绿在城中的城市景象。(P35规划结构分析图、总体鸟瞰图)
综合考虑开发的时序、区域功能不同等因素,规划将碧海新区由西至东划分为 A、B、C三个主要区块。(P44分区划分图)
A区:利用毗邻老城区的优势,形成以商业零售、文化娱乐、饮食服务、综合办公、金融商务、专业市场等功能为主,居住、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商业新城区。
(P45A区土地利用规划图,P46A区日景鸟瞰图)
规划策略:
(1)引入具有实力的城市综合体品牌,推动新城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区域土地利用价值,塑造毕节城市名片,增强碧海新区的吸引力。(在土地利用规划图上闪现该功能地块,同时出现万达广场图片等商业广场图片)
(2)建立多个专业市场,提升商业服务平台,带动区域朝商业现代化和专业化发展。(在土地利用规划图上闪现专业市场地块,同时出现专业市场的意向图片)
(3)在铁路两侧构筑毕节城市历史文化长廊,既弱化了高速铁路过境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又展现了毕节城市历史,铁路发展和红色记忆等地域特征文化。绿色长廊既为市民提供一处休闲游憩的公园,又成为宣传展示毕节文化的窗口。(在土地利用规划图上闪现该功能地块,同时出现绿色长廊的图片)
(4)以南北两侧山景为依托,在商业区两翼打造生活便利,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的宜居住区。(在土地利用规划图上闪现该功能地块,同时出现生态住区的意向图片)
通过东西向空间轴线的组织将城市综合体、商务办公、城市历史文化长廊、美食广场、娱乐广场、数码城等商业功能串联起来,形成新区的商业中心带。利用高大体量感,层次丰富的建筑空间,突出区域的中心感,塑造地标性建筑。(P47A区夜景鸟瞰图)
B区:利用周边的山体景观资源,融入生态、人文、休闲等多种元素,形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生态宜居住城区。(P48B区土地利用规划图,P49B区鸟瞰图)
规划策略:
(1)根据场地的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创建高密度、中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等多种类型的居住社区,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住区品牌。(居住区意向图)
(2)避免大街廓的开发形式,通过小型的邻里街道和绿化廊道对地块进行分割,以建设步行友好的居住社区,增加社区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居住区间的绿色步道,多媒体制作公司找找看意向图片)
(3)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建设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主题公园、民俗文化艺术中心、民俗特色商业街等文化休闲场所,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成为具有文化主题品牌的城市社区。(民俗中心\特色商业街)
(4)打造高尔夫山地公园,举办具有地方性、民族性 的旅游文化活动,增强新城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丰富住区的旅游休闲功能。(高尔夫山地公园图片)
(5)创建多条景观廊道,加强住区与周边生态环境的联系,形成具有特色景观绿地网络。(P39绿化景观分析图)
C区:建设一个融行政办公、商务会展、金融贸易、体育休闲、文化娱乐、生活居住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型、多元化的综合区域。(P50C区土地利用规划图,P51C区鸟瞰图)
规划策略
(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政府资源,打造新的行政办公中心,塑造新区形象。(在土地利用规划图上闪现该功能地块,同时出现行政中心意向的图片,可在动画中截取)
(2)引入先进的办公服务理念,创建商务办公中心,吸引周边企业总部入驻,形成总部经济区。(在土地利用规划图上闪现该功能地块,同时出现商务办公的图片)
(3)借助区位优势,引入会展功能,推动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土地利用规划图上闪现该功能地块,同时出现会展意向的图片,可在动画中截取)(4)发展专业市场,以产业带动新城发展,成为区域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集散中心,形成集展示、交 易、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专业市场。(在土地利用规划图上闪现该功能地块,同时出现专业市场的意向图片)
规划通过构建行政办公中心与会展中心之间的中央绿轴,鼓励轴线两侧商业办公建筑向高层建筑发展,建筑布局向簇群化发展,以形成层次丰富、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城市空间形态,同时充分利用保留的山体绿化构建绿色步行系统,营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空间形象。(P51C区鸟瞰图)
大河潮涌天地阔,长空风劲丹霞舒。在这片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热土上,毕节人正以超人的胆识、豪迈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勾画美好壮阔的发展蓝图,一座具有强劲辐射力和持续发展力的现代化新城,必将以大河奔流涌、千帆竞待发之势破浪前行、屹然崛起。
业主:巴塞罗那市政府
用地面积:190 hm2
设计单位:巴塞罗那城市发展局
设计者:Josep Acebillo, Juan Carlos Montiel, Jordi Julià, Ferran Puig, Rossend Torrens, Josep Carles Montoliu
设计时间:1998年~2000年
建设时间:2000年至今
图片版权:巴塞罗那城市发展局
巴塞罗那22@新区靠近老城区中心, 紧临近年来新开发成为市内海滩的海岸线, 且毗邻新的交通联运枢纽萨格雷拉站 (Sagrera) 区域, 在巴塞罗那城市复兴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规划于2000年得到巴塞罗那市政府批准, 对位于巴塞罗那市中心200 hm2的老工业用地进行改造, 将其转变为一片以集中发展知识密集型生产活动为目标的高新技术园区。
22@新区规划力求实现三个目标:城市振兴、经济增长及社会融合。
致力于城市振兴, 规划作为波布雷诺区 (Poblenou) 改造进程的关键阶段, 回应了再利用废弃工业厂房的要求, 构建了一片布局紧凑、形式多样且和谐统一的环境, 其中生产空间、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绿地区域共存, 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工作质量。
致力于经济增长, 该项目是使城市的经济中心回到波布雷诺区的关键机会。计划立足于吸引科研及高新技术企业, 促进非污染型生产企业和非干扰型生产活动共存, 并推动创新行业在本区发展。
致力于社会融合, 该项目旨在促进新区内工作的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 支持并推动促进企业、院校、民众、社会、教育、文化等机构合作的创新项目。
这个正在进行转型的占地200 hm2的区域, 有400万m2的空间预留给生产活动、生活设施和住宅。除了现有的4 000套住宅以外, 还将新建4 000套, 公共绿地面积也将增加11 hm2。同时, 项目还通过一项投资金额为1.8亿欧元的基础设施计划, 为整个区域提供了一个新的城市规划。
22@新区项目将位于波布雷诺社区的工业空间改造成一个新的生产、创新区, 在其中进行与高端知识和科技有关的活动。项目用地相当于巴塞罗那附近的埃可香布拉区 (Eixample) 的115个方块街区, 包括了新的居住、第三产业活动、相关设施以及公共和绿地空间。自2000年起, 有超过4 500家企业进驻该区, 作为生产行业的家园提供了13万个工作岗位。
Near the historic city centre, next to the seafront that has been recovered for civic use in the last few years, and close to the new intermodal Sagrera station area, the 22@distri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ity's urban renewal strategy.
The Plan was approved by the Barcelona City Council in the year 2000, transforming 200 ha located right in the centre of Barcelona, from old industrial activities to an innovative production district, aimed at the concent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nsive knowledge-based activities.
Plan 22@fulfills three objectives:urban revitalization, economic promotion and social enhancement.
This urban revita lization plan culminates the renewa l process of the Poblenou district, and responds to the need to recycle the obsolete industrial fabric by creating a compact, diverse and balanced environment, where the production spaces co-exist with socia l housing, equipment and green areas tha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work.
As an economic renewal project, it i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restore Poblenou status as the economic centre of the city.Based on the confluence betwee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terprise, it favours the coexistence of non-polluting and non-disturbing production activities, and fost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st innovative sectors.
As a social revitalization project, it favours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professionals that work in the area, and boosts and supports innovative projects that foster collaboration among companies, institutions, citizens, social,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ntities.
This 200 ha territory is being transformed with a horizon of 4 million sqm of space reserved for production activities, facilities and housing.Besides the already existing4, 000 homes, 4, 000 more being built, with an increase of more than 11 ha in green areas.At the same time, the Plan provides for a new urban planning of the entire area, by means of a 180 million euros Infrastructure Plan.
关键词:通信规划 管道 统一 共享节约
中图分类号:TN91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018-01
1 概况介绍
盘锦辽东湾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达306.2 km2。人口规模:2015年30万;2030年120万。通信规划包含的内容:固定电话、宽带网络、有线电视、通信管道和邮政。
2 通信规划
2.1 通信需求量预测
按照单位用地面积内电话需求指标对电话需求量进行预测。预测固定电话需求量近期为25.5万局号,远期为77.4万局号。宽带网应满足宽带接入业务需求,根据业务需求的发展趋势预测宽带用户数和宽带账户数。预测近期宽带业务账户数4.5万户,远期24万户。近期按照电信实装率80%计算,需装机容量为37.5万门。终期按照电信实装率85%计算,需装机容量为120万门。近期移动电话普及率90%,用户约为27万户,远期普及率110%,用户约为132万户。根据规划区的性质和规模,确定邮政局所服务半径为1.5~2.0 km。
2.2 固定电话及宽带规划
辽东湾新区内通信系统建设采用安全、稳定、先进的宽带接入网信息通信技术和设备。固话系统建设软交换网络,实施各类城域网优化,满足宽带化、光纤化、智能化、个性化要求,提高话音、视频、数据等多业务综合承载能力。依据新区的区位条件和城市规模,结合电信业务需求,确定近期在新区内建设一处电信汇接局。近期城市电话网采用分区单汇接结构。远期再建设一处电信汇接局。两座汇接局建成后城市电话网采用分区双汇接结构,两座汇接局均为纯汇接局,两局地位平等,平均分担话务负荷。新区电信网将成为盘锦地区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建设5座电信端局,远期再建2座电信端局。电信端局设置的位置、服务范围和容量,是结合城市各区功能划分,根据电信业务需求情况确定的。建议电信端局的用房采用购置或租用的方式。中继传输网和用户接入网是城市电信网主要组成部分,是本次规划的电信网范围。中继传输网采用光缆,为光缆网的核心骨干层。核心骨干层完成局间中继传输。接入层完成局到用户的光缆传输。两处汇接局的中继线路均由盘锦市引来。7处端局作为新区接入网的业务交换节点。用户接入网以光线路终端为主干节点,在用户比较密集的区域服务半径控制在400~800 m,在用户比较分散的区域服务半径控制在600~1200 m。由主干接点到用户接入点的光缆传输视情况采用环网或星形拓扑结构。主干光节点和用户光节点的用房可结合小区和单体建筑建设采用购买和租用的方式,不宜单独建设。
2.3 移动通信规划
辽东湾新区移动通信网络将朝着无缝覆盖和宽带化的方向发展。规划近期移动基站服务半径约为500 m。远期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移动基站服务半径将减小到约为300 m。包括经过整合改造的现状基站到规划终期共设移动基站825处。移动基站不应设置在医院、幼儿园、中小学等建筑内。严格控制基站设施的重复建设,实行资源共享。
2.4 有线电视规划
规划建设一处广播电视中心。结合新区的城市规模和特点,要求有线网前端机房各种功能综合性强,对信号的处理和使用相对简单,对前端机房各功能块的要求较高。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建成双向交互式网络,网络建设紧密结合“三网融合”的业务需求。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有线电视干线全部采用光纤,达到光纤进大楼、进小区。
2.5 通信管道规划
根据新区建设环境和要求的具体情况,经过比较选取当前通信管道建设应用最普遍,使用灵活、方便的塑料管作为管道的管材。为了适应新区发展需要,满足通信系统和线路建设需求,规划确定管道网为“均匀网格式”结构。规划区通信管道网分为主干管道、次干管道、支管道三个层次。主干管道网主要负责汇接局中继线路、汇接局与端局间线路敷设,为新城内不同电信局间光缆迂回保护提供路由,并为今后发展预留部分管孔,主要敷设在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下。次干管道网主要负责端局到主干光节点间线路或主干光节点到用户光节点间线路敷设,主要敷设在城市主干路或次干路下。支管道负责用户光节点到用户间线路敷设,主要敷设在支路和小区路下。为了增强管道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确定一般情况下每块分区用地保证两条管道接入,并且两条管道不同方向。鉴于国内一些城市的经验和结合新区自身情况。建议新区通信管道的建設运营可选两种方式。一种为由政府统一建设,各管道使用单位按量分摊建设费用,各使用单位共同运营管理管道,责权按量分担。另一种为对外招标方式选择具有资质的公司来负责建设和管理,政府参与建设和管理。各使用单位按量租用管道。通过通信综合管道的统一建设,搭建一个规范的平台,将管道建设、城市规划、以及市民选择电信运营商的权益相互统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集约原则建设和管理通信管道。
2.6 邮政规划
规划远期建设邮政中心局1座,中心局单独占地建设。近期建设邮政支局所7座,远期再建设邮政支局所11座。包括现状邮政支局到终期新区共设邮政支局所19座。支局所建筑用房可采用购置或租用方式。主要人口聚居区的邮筒(箱)平均1~2 km服务半径。邮政营业场所门前应设置邮筒(箱)。较大的车站、机场、港口、高等院校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可根据需要增加邮筒(箱)的设置数量。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设置接收邮件的场所。居民楼应当设置接收邮件的信报箱。
3 规划目标和效果
通过对辽东湾新区通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对落实科学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新区通信系统和通信管道网建设,预防通信设施混乱,重复破路,重复建设严重的问题都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通信管道,使城市用地和有限的地下空间得到最有效、最经济的利用,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用,必将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YD5191-2009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S].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YZ/T0129-2009邮政普遍服务标准[S].国家邮政局,2009.
[3]戴慎志.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一、无锡新区高新产业规划(分为A、B、C区)
1、无锡新区高新产业A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为:北起春华路、泰山路,南至新梅路、312国道,西至京杭大运河,东至沪宁高速公路。规划总用地面积31.01平方公里。
用地现状:高新产业A区现状用地总面积为3100.6公顷,以工业用地为主,工业用地面积为1679.4公顷,占高新产业A区总用地面积的54.14%,其中一类工业用地面积为1144.03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6.9%,水域、农地、林地等用地约为742.7公顷,用地性质比较单一。
功能定位:以高科技、创新型为主导的制造业集聚区。
规划目标:有机的功能布局、充满活力的产业区;鲜明的城市轴线、丰富的环境景观、高质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体系、便利的公共设施。
总体布局:遵循总体规划中关于高新产业A区的定位与格局,并进行深化,形成“三心、四轴、五片”的规划格局。
“三心”—新洲生态园、创新创意产业园和城铁车站地区。“四轴”—沪宁铁路、江海路、新锡路和新华路。
“五片”—四片工业区和东站物流园区
2、无锡新区高新产业B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西至新阳路,东至锡东大道、北至梅村行政范围、南至沪宁高速,总用地面积34.6平方公里。
用地现状:规划区土地存量较大,现状可建设用地较多,土地置换潜力也很大,便于实施灵活的土地开发策略,统一开发形成整体空间。
现有村镇工业布局相对松散,制约环境品质提升,需要加以整治,并搬迁一部分乡镇企业。
园区水网密布,过多的河流将增加道路建设的投入,也给该地区土地使用带来影响。规划需要加强河道整治,清理断头浜,尽可能保留现有河道,以保证雨水顺利排出,同时适当填埋小河小沟,规整用地。
功能定位:以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以现代化居住为支撑,以研发创意为促进,以休闲旅游为配套,产业研发、创意设计、商务服务、居住休闲良性互动、综合发展的生态化、现代化、创新型综合新城区。
规划目标: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型高新产业基地和现代化、高品质人居新城。
总体布局:形成“两轴、七片”的规划格局。
“两轴”——“新华路跨区联动发展轴”和“锡甘路(伯渎港)人文生态发展轴”;
“七片”——高新产业区B区、创意研发区、梅村工业集中区、泰伯社区、梅里社区、金城北社区、梅村东社区。
3、无锡新区高新产业C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西达锡东大道,南达沪宁高速公路,东面、北面直抵无锡新区规划边界,规划总面积5382.8公顷。
功能定位:
1、融通创新:促进C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托沪宁高速公路和硕放机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2、吴越文脉:延续无锡吴越文脉的悠久历史,建设富有历史人文特色的C区。
3、国际社区:建设中低密度、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高档居住,提升居住品味和建设档次。
4、创意生活:形成以低密度、生态性、景观性、度假性为特色的创意生活环境。
规划目标:满足新城区居民生活以及城市旅游职能的需要,利用高新C区自然景观资源,建设一个完整的网络状绿化系统,用绿化网络将各功能区连为一体;以人为本,将建筑绿化和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共存”的新城市主义思想。
总体布局:此次规划总体构思强调城市与生态共存、历史和现代呼应,结合贯穿区块的城市道路骨架规划高新C区的总体空间结构为“七轴六核十一片”。
七轴:东干线发展轴;新鸿路和南部水系的两条文化轴;鸿山路和纬三路两条
生活轴线;沪宁高速公路和伯渎河两条生态轴线。
六核:在东干线、沪宁高速公路道口形成的交通服务核;泰伯墓和鸿山遗址两个历史文化核;分布在三大居住片区的公共服务核。
十一片区:分别为三处特色居住片区,三处工业片区,一处现代物流区,两处文化景观片区和两处生态农业区。
二、新区商务综合配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北起太湖大道、锡沪路,西至塘南路、京杭大运河,南至泰山路、春华路、春晖路、锡甘路,东至沪宁高速公路、新阳路。规划总用地面积32.69平方公里。
用地现状:商务综合配套区的用地构成比较复杂,城市建设用地和村镇建设用地及耕地相互混杂。铁路以西主要为老的工业区,大多为二、三类工业用地,有部分村镇居住和商业用地,布局比较混乱,环境也较差;长江路沿线集中了居住、商务等综合性城市功能,并且有很多地块已批租和出让,但布局很零散;坊前地区有大量的耕地和空地,开发潜力比较大。
功能定位:创新型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国际化新城的多元文化社区。规划目标:依托优越的交通条件、长三角地区的庞大产业规模和物资需求,挖掘自身优势,打造面向全球、国内一流、领先长三角的大型现代化商贸物流集中区和中央活力区。
总体布局:
“三核七轴十片,三主三副四区”
“三核”――分别为区级商业核、金融商务核和文化教育核。
“七轴”――分别为人文生态轴、交通生态轴和主要发展轴,其中伯渎港为人文生态轴;沪宁高速公路与城际铁路为交通生态轴;长江路、锡兴路、金城路和旺庄路为主要发展轴。
“十片”――根据主要功能分布和天然的用地边界,规划区分为:“三主”--商业休闲区、商务金融区和国际教育社区;“三副”—招商城、商贸城西区和商贸城东区;
“四区”—招商城社区、南站社区、坊前西社区和坊前东社区。
三、沪宁城际铁路无锡新区站详细规划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 规划目标、任务:沪宁城际铁路日前顺利通过初步设计方案审查,2012年正式建成运营。这条全线300公里的城际铁路共设31个站点,并在无锡新区设有站点,将大大缩短沪宁线的“距离”,极大方便新区市民在沪宁间的交通。沪宁城际铁路无锡新区站位于无锡新区六大功能板块中的高新A区,毗邻新区创新创业产业基地。为了高起点、高品位地规划建设沪宁城际铁路无锡新区站,进一步提升无锡新区的交通优势,该项规划编制必须充分考虑城际铁路站的选址建设对
无锡新区发展的机遇与影响,做好城市规划与沪宁城际铁路线及站场的配合与衔接工作,以系统工程的思想进行综合交通系统和其它配套服务系统规划,实现协调、高效、智能、快速、便捷的规划目标,科学指导沪宁城际铁路无锡新区站周边用地的开发建设,体现创新性国际化科技新城的城市形象。
规划研究范围:本次城市设计范围北至新洲路、南至新梅路、西至沪宁城际铁路、东至长江南路,总规划面积约1.3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北至新洲路、南至香泾浜、西至沪宁城际铁路、东至长江南路西侧规划道路,规划面积约0.5平方公里。
四、新区的教育规划1、10月8日上午,新区管委会与无锡日本人会共同举行无锡日本人学校意向合作签约仪式,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刘明邦与无锡日本人会会长铃木滋分别代表双方签约。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洪延炜,以及太科园、教育局、招商一局、新安中学相关负责人,无锡日本人会、日本人学校筹备小组、日本语补习学校、日本人会会员企业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了签约仪式。日本人学校筹建中涉及在日本国内政府的报批、中国政府的报批、学校校舍租赁、设备设施的添置以及学校办学资金筹备等后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争取在2010年4月正式开办无锡日本人学校。
2、按新区的教育规划,在新区锡士路上,近2年内将出现6个涉外学校和国际学校,前者只招收外国学生,而后者则可以面向社会招生,实行双语教学;除此之外,无锡各级中小学也可以接收外籍学生入学,和中国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切实解决无锡众多外国人子女求学难的问题。
盛艳/张莉莉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出炉 10 年后新区人口 180 万
总体定位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新区 据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所所长赵海春介绍,西咸新区将建成西安 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板块和城市新区,促进西咸一体化,引领大都市发展的战略 新高地,推动大都市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区域定位为门户新区 即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发展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 业,加快国际性空港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门 户、西部地区国际经济交流的平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的增长极和助推器。功能定位为科技新区 即根据国家赋予西安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验基地的 要求,利用陕西科研资源的优势,建设成为西部乃至中国一流的技术研发基地和 科技成果孵化中心,西北内陆地区以外向型高端知识创新职能为特征的产业新 区。文化定位为人文新区 即以周秦汉唐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底蕴,传承和发扬历 史文化,把新区建设成为世界秦汉文化中心、周秦汉唐文化综合展示区、西安国 际化大都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西安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区域。到规划期末,西咸新区总人口将达到 180 万,其中沣渭新区 100 万人,泾渭 新区 80 万人。空间结构 两心一带 四轴三廊 多片区
赵海春表示,按照《规划》,西咸新区将以金融商务,秦汉文化为核心,以 沣泾大道为主轴,以正阳、秦汉、兰池、沣渭为次轴,对接西咸两市的传统轴线,辐射带动西咸新区的多个功能区,构建“两心一带、四轴三廊、多片区”的田园 城市的总体空间形态。其中“两心”为金融商务中心、秦汉文化中心;“一带”即沣泾大道功能拓 展带;“四轴”包括正阳大道功能拓展轴、秦汉大道功能拓展轴、兰池大道功能 拓展轴、沣渭大道功能拓展轴;“三廊”则是渭河景观廊、泾河景观廊、沣河景 观廊。《规划》中提到,西咸新区将规划形成临空经济区、渭北综合商务区、秦汉 文化观光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行政商务综合区、统筹科技资源特区、低碳环 保产业区、奥体休闲生活区、阿房宫文化体验区、渭河百里景观长廊等 10 个功 能分区的功能布局。生态建设 渭河景观带将建成生态绿洲 按照《规划》,渭河景观带将建成天人和谐的活力新城、舒适宜人的生态绿 洲,形成河流生态控制区、湿地生态区、灞渭休闲观光区、休闲生活区、特色风 景林营造区、秦文化展示区、文化产业集中区、高档居住区、奥体生态区、生态 农业展示区等十大功能区。渭河将被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城中河、生态河。赵海 春表示,《规划》得到省政府及省西咸办
的肯定,随后将以省政府印发的《西咸 新区规划建设方案》为依托,编制和完善好总体规划。西咸新区将建北客站至机场城际铁路 地铁 1 号线将延伸至机场 本报讯(记者雷县鸿 实习生张娟)记者昨日获悉,按照新出炉的《西咸 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 年)总体框架,西咸新区将规划建设北客站至机场城 际铁路等,构筑立体化交通通道,实现新区 15 分钟通勤,跨区半小时可达。据了解,西咸新区将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成为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具有 中枢轮辐式航线网络结构的机场和物流中心。规划西咸绕城高速、机场高速、沣 泾大道、城际铁路以及地铁新线在机场汇聚。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所所长赵海春说: “西咸新区将修建横贯新 区的沣泾大道,该大道计划从现在的原点新城北边向西,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 侧绕到南侧,并向南连接到 312 国道,再沿沣河东侧向南修建,具体的线路如何 走,还需要调研等才能确定”。按照《规划》,西咸新区将形成“五横五纵”的道路主骨架系统。“五横” 为红光大道、世纪大道、沣泾大道东段、尚稷路及兰池大道。“五纵”为沣渭大 道、沣泾大道南段、秦汉大道、永乐大道及正阳大道。同时,新建 3 座跨渭河大 桥以及 6 座跨泾河大桥。据赵海春介绍,西咸新区将新建北客站至机场城际铁路。延伸地铁 1 号线经 咸阳火车站至机场;延伸地铁 2 号线至泾渭新区;延伸地铁 5 号线至西成高铁阿
房宫站;新增一条新的地铁线路,沿沣泾大道东段从泾河站至机场空港车站,将 地铁 2 号线和 1 号线在机场形成对接。另外,西咸新区还将在泾渭、沣渭新建 2 座交通换乘中心,实现居民出行“零 距离换乘”。赵海春说,新建交通设施将与西安、咸阳两市现有的道路充分对接,连接区 域内部公共交通、外部高速,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方便群众出行。
一、户外广告分类
(一)落地式广告设施:指从地面而起以单个或多个柱体以及用钢结构等材料支撑的广告看板、灯箱、显示屏(牌)、霓虹灯或其它造型广告;
(二)附着式广告设施:指附着于建筑物、构筑物及公共设施和移动交通工具等设置的广告看板、灯箱、霓虹灯或其它造型广告。
二、户外广告按照设置位置和形式分为:
1、依附于建筑物的广告:平行于建筑物的广告
垂直于建筑物的广告
建筑物屋顶广告
2、落地式广告:大型支架式广告
小型独立支撑式广告
立柱式广告
3、漂浮广告
4、其他类型广告:街道公共设施广告
机动车车身广告
大型电子显示屏广告
投影广告
数控霓虹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金州新区总体规划》
《大连市城市户外广告、牌匾设施管理办法》(2002.09.06)《大连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2010年修正本)
二、问题:
1、规划涉及户外广告的类型——立柱式广告
2、范围:金州新区主城区、开发区
全区——七顶山、登沙河、杏树…………
3、现状布局?按照规划用地布局?(规划年限)
4、深度:布点?形式?结构?
5、成果:专项规划?图纸?
6、时间?阶段性方案汇报?
金州新区户外广告专项规划
一、概述
二、调研及分析
三、规划主体思想及原则
四、功能布局
1、城市户外广告发展方向及发展轴线
2、城市户外广告展示节点
3、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集中展示区、一般展示区、严格控制区、一般控制区
4、城市高立柱广告布局规划
5、城市雕塑规划
五、户外广告设置规范
六、配套改造项目
第一部分:项目概述
一、规划背景
二、规划对象和范围
三、现状概况
四、规划依据
五、设计原则
六、规划目标
第二部分:户外广告规划
一、户外广告现状情况统计
二、户外广告现状情况分析
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平板基地)位于合肥市北部组团内,属于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它位于合淮工业走廊最南端,规划西至双墩镇、东至磨店乡、南至礼河路、北至绕城高速(李湾、方岗村行政界线),规划用地面积约为64.5 km2ㄢ
1.1 区域性质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以平板显示产业为核心,以相关上下游配套产业为支撑,以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为特色,是全国重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是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低碳化的新城区。
1.2 产业发展目标
建设世界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形成全面提升合肥新型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将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建设成为集研究与开发、生产与流通、人才培养与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平台;以平板显示生产、出口、应用、研发为主导方向的产业集群,形成配套全国乃至全球的平板显示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和产品应用、研发基地。
促进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形成区域分工体系。新站区形成平板显示、光伏产业基地;老城区形成以中科大、合工大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人才培育基地;高新区形成软件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电子信息服务外包基地;经开区形成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1.3 经济发展目标
到2015年,最终实现累计投资920亿元,年产值1 500亿元(见表1),将试验区建成平板显示产业完整产业链生产、出口基地。
亿元
到2020年,形成年产值3 000亿元的世界级平板产业生产、出口、应用、研发基地。
1.4 人口与就业发展目标
2020年,产业基地可提供居住人口规模35万人~40万人;可提供就业岗位人口规模35万人~40万人;总吸纳人口规模60万人~70万人。
1.5 地形地貌
规划区属江淮丘陵地区,地形岗冲相间,总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北高南低,地面高程在14.91 m~63.78 m之间。
规划区地区地质构造为第三纪红砂岩,少数为侏罗纪红砂岩,粉砂岩组成,地表为上更新统冲积洪积粘土,土壤承载力为2.5 kg/cm2~3.5 kg/cm2,地下基岩埋深10 m~15 mㄢ
1.6 气候条件
规划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日照期长。春季(3月~5月),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多变,风雨较多;夏季(6月~8月),常受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东南气流影响,气压低,温度高,降水多;秋季(9月~11月),雨水少,日夜温差大,秋高气爽;冬季(12月~第二年2月),寒冷干燥,气压高,雨雪少,盛行西北风。
年平均气温15.7℃,夏季最高气温在30℃~38℃之间,极端为41℃;冬季最低气温在-5℃~10℃之间,极端为-20.6℃。最大积雪深度45 cm,平均无霜期227 d,年平均降水量1 000.1 mm,最小年降水量573 mm,最大年降水量1 541.9 mmㄢ
1.7 水文、水利
本次规划范围内主要涉及到的水系为南淝河、板桥河、二十埠河、店埠河、滁河干渠、三十头水库(鹤翔湖)、陶冲支流、陶冲水库等。
区内水体均属巢湖流域南淝河水系,其中,板桥河、二十埠河、店埠河均为南淝河的支流;陶冲支流为二十埠河的支流。区域属淠史杭灌区,农业用水大部分来自滁河干渠的三十头支渠。
2 排水规划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1 现状排水管线的调查和分析
排水规划第一步工作就是对原有排水管线进行调查和分析,这项工作较为繁琐但却十分重要。现状管线调查结果是否准确、详尽将直接影响后序规划的设计方案。
通过现场踏勘、向建设单位和城建档案馆调阅现状排水管道施(竣)工图纸和地下排水管线物探资料;当缺少资料时需要委托相关测量单位进行管线物探。重点调查的区域为雨季内涝区和雨污水合流区。
平板基地排水规划承接上轮新站区排水规划,设计人员对新增的范围(三十头镇、三元开发区等区域)进行了重点的调查和分析。
2.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图片分析地形
根据区域1∶5 000或1∶10 000地形图,划分地形分水岭和冲沟线,是丘陵区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比较耗时且容易出现错误。
平板基地排水规划利用区域GIS彩色图片,快速且准确的确定出了地形的分水岭和冲沟线;利用该图片表述设计方案可以清晰的反映地形和主要排水走向(见图1)。利用GOOGLE卫星图片,不但可以清晰的了解区域内现状道路、污水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而且为工程现场踏勘提供了方便。
2.3 深入调研、合理预测区域污水量
由于平板基地内工业用地面积大,且平板显示产业链中不同产业产污量相差较大,所以合理的预测工业用地产污量成了本次设计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人员对已入驻或签约的工业企业进行了详细的水量调查和分析,同时参考了无锡新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内类似平板产业园区的建设经验;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产业布局,分片区确定了工业用地的污水量指标。
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以东方大道为界,形成两大功能区。东方大道以南为平板显示产业生产基地功能区;东方大道以北为平板显示产业应用和研发基地功能区(见图2)。经过分析和研究,对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预测如下:1)平板显示产业应用和研发区(上游产业)选用一类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2)平板显示产业生产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选用二类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
2.4 与城市排水规划妥善衔接,提出近期污水调配方案
在编制区域排水规划时,应仔细分析城市总体排水规划是否适用于本次规划区域;在规划范围、产业性质、路网、水体保留等方面进行对比,找出区域总规与城市总规不一样的地方后,相应调整区域排水规划的方案。
城市污水厂的设计和建设周期一般较长,在污水厂建成前为了避免污水排入周边水体、污染水环境,需要设置管道和泵站将近期污水临时调入已建污水厂。
在编制平板基地排水规划中,设计人员了解到京东方TFT-LCD8G生产线将落户平板产业基地,根据其建设计划近期将全部投产(产污量将达到3万t/d)。按地形走向,其污水应排入陶冲污水厂,但陶冲污水厂近期不建设。经过方案比选和论证,规划建议建设临时泵站和压力管道,将近期污水调入已建成的蔡田铺污水厂。
2.5 调查规划区主要的农灌系统,对近期需要保留的农灌渠提出改造方案
区域的开发建设一般是逐步进行的,在近期开发建设的区域中既有建设活动,又有农业生产。在排水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对主干灌渠系统进行调查和了解,结合近期建设范围,对在建设过程中(修建道路、地块开发)需要保留的灌溉渠道提出改造方案。
平板基地内主要有滁河干渠及其3条支渠。滁河干渠在规划区内长度约6 km,现状渠底高程43 m~43.6 m。干渠灌溉设计流量19 m3/s,设计水位约为46.16 m~46.66 m。滁河干渠在区内主要有3条支渠,由西向东分别为三十头支渠、三十头电灌渠、五星支渠。其中三十头支渠最大,灌溉流量约3 m3/s,其余流量1.5 m3/s。根据调查,近期开发建设会对3条支渠中的部分段有破坏,规划建议根据其设计流量将其改造成管(涵),设置在市政道路下或用地围墙边。
2.6 提出低影响开发理念,建议径流系数作为规划审批控制指标
为了避免地块开发时,因硬化面积过大、市政管网管径偏小,造成雨季地块排水不畅,形成内涝现象。在平板基地排水规划中,建议将综合径流系数0.6作为区内规划审批控制指标之一,即地块开发时其综合径流系数不能超过0.6;如果超过0.6,地块内需自行建设下凹绿地、雨水调蓄池等排水设施截流并贮存部分雨水,保证汛期外排雨水峰值不超过市政雨水管道容量(市政雨水管道管径按综合径流系数0.6计算得到)。
2.7 与总规编制单位“无缝对接”、资源共享
在排水规划编制过程中,设计人员一直与总规编制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资源共享,对总体规划涉及水系改造、排水分区、污水量预测等交叉章节,多次进行沟通和讨论,共同确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弥补了总体规划设计的不足。我院和总规编制单位这种“无缝对接”的设计模式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和赞誉。
摘要:以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排水规划为例,对排水规划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和建议,指出排水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重要的配套规划之一,为排水管网设计和建设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排水规划,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对策
参考文献
纵深推进“三大战略”,奋力实现“双超”目标,是市委、市政府为实现滁州跨越式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大滁城”建设的快速启动,给滁州的城市规划、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城市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空间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形态需要更好地组合。2008年11月,省政府批准了我市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新版《滁州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确定了滁州中心城区为“三大片区、六个组团和一个风景区”构成的开放型、生态化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城南新区作为三大片区之一,是滁州市的行政、商务、文化及体育中心。随着行政中心的建设,城南新区的开发条件日趋成熟。为进一步形成滁州市“山、水、城”的空间结构特色,营造具有文化底蕴、功能有机、环境宜人、交通便捷的城市新区形象,市政府委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对城南新区进行整体的空间环境概念性设计。
城南新区概念性规划是在滁州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以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针对新区的三维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公共空间等进行的城市设计。概念性规划强调中心区内职能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提高和完善,发挥新区对于城市功能的统领与服务作用,充分提升新区的土地价值,使新区在组织城市空间结构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通过城市用地结构的优化,强化中心的积聚作用,延续和构建城市发展轴线,并注重与老城区的衔接。
城南新区概念性规划范围:西起丰乐大道,东至金陵路,南至醉翁路,北至龙蟠河(撇洪沟),规划总用地面积约8.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万人。
根据城南新区的功能定位,规划将行政中心、体育公园、商务中心安排在用地核心区,服务全市。以行政中心为城市核心,核心区外围根据用地性质布置商业、居住等功能,用地周边有机设置绿带,形成环状围绕,以水系、绿地等自然景观要素以及城市景观要素将核心区、居住区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一核三线、田字廊道、绿带环绕、两轴统率全局”的形态。
一核是指行政中心、体育公园、商务中心
1)行政中心:位于东西向主干道同乐路和龙蟠大道之间,南北向主干道南谯路和中都大道之间,是市级行政办公所在地。在行政中心附近还安排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艺术设施。
2)体育公园:位于行政中心的北侧,花亭路和同乐路之间,与新区北侧的龙蟠河公园有机结合。体育中心可承办省级运动会和国家级单项赛事。
3)商业中心:位于行政中心的南侧,南谯路和中都大道之间,与行政中心、体育公园共同构成新区核心。主要功能有购物、休闲、娱乐、宾馆酒店、商务办公等。
三线是指:东西向的景观大道——龙蟠大道,南北向的城市景观大道——南谯路和中都大道,这三条主干道构成城南新区主要的路网骨架。
田字廊道是指:城南新区四周有绿化和公园环绕,贯穿新区的东西向龙蟠大道、南北向南谯路和中都大道是新区景观骨架,构成田字型景观廊道。
绿带环绕是指:新区北侧有龙蟠河带状绿地公园,最小处宽度达150米,东侧金陵路两侧为30米绿化带;南边醉翁路两侧为20米绿化带;西侧丰乐大道绿化(两侧各宽25米)和水系相结合,四面绿带相连成环。
两轴是指:以龙蟠大道为主的东西向城市发展轴和以南谯路中都大道为依托的南北向城市发展轴。
新区内的水系规划:城南新区有着大量的湖面和水体,水系规划结合城市公园进行设计,强调水系的景观生态性。结合新区北侧撇洪沟设计的龙蟠河公园与区域排水规划、防洪规划相结合,根据西撇洪沟防洪规划的要求,将西撇洪沟水面从西到东分五个标高逐级跌落,跌水处设置堤坝,以调节水位,使水位常年稳定,从而将西撇洪沟由一条防洪沟渠变为城南新区重要的景观河道和城市生态绿廊。东北角的田园农庄和东南角的渔人码头规划建设为湿地公园。
道路规划:新区城市道路网采用“方格网”结构,规划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50-60米)有丰乐大道、龙蟠大道、醉翁路、南谯路、中都大道、金陵路等,城市次干道(红线宽度24-32米)有儒林路、永乐路、同乐路等,城市支路(红线宽度15米)有龙山路等。
新区教育医疗设施布局:结合教育设施布点规划和医疗设施布点规划,在中都大道与同乐路交叉口西北侧规划建设一所高级中学(滁州中学城南新校区),另在新区内还均衡布置了四所初高级中学,五所小学。在中都大道与醉翁路交叉口西北侧规划一个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总用地约80亩。这些设施的配套建设,将为城南新区居民提供极为便利的就学就医条件。
建筑高度控制及风貌特色:城南新区概念性规划从文化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居住建筑四个方面提出城南新区风貌控制要求,充分体现滁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力求未来城南新区风貌是时代的又是滁州地方的。沿城南新区丰乐大道、中都大道、龙蟠大道、南谯路、儒林路、永乐路等主次干道,建筑规划以小高层、中高层为主,以多层为辅,形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空间组织有序,功能设施配套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化山水新城区。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滁州城南新区概念性规划专家点评
市政府顾问东南大学教授、博导仲德崑
城南新区概念性规划强调中心区内职能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提高,发挥新区对于城市功能的统领与服务作用,充分提升新区的土地价值,使新区在组织城市空间结构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通过城市用地结构的整合,强化中心的积聚作用,延续和构建城市发展轴线,并注重与老城区的衔接。规划将行政中心、体育公园、商务中心安排在用地核心区,服务于全区,并配建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使新区功能更加完善。以行政中心为城市核心,用地周边有机设置绿带,形成环状围绕,以水系、绿地等自然景观要素以及城市景观要素将核心区、居住区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一核四区、三线控制、田字廊道、绿带环绕、两轴统率全局”的形态。
【新区规划解说词】推荐阅读:
滨海新区规划11-30
新区总体规划09-27
四川成都天府新区规划01-10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规划06-24
洛阳市伊滨新区规划10-04
新区建设05-30
西咸新区介绍06-25
天府新区战略研究09-26
新区公交情况介绍12-13
天府新区建设情况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