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学会讲一个好故事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白岩松学会讲一个好故事(共4篇)

白岩松学会讲一个好故事 篇1

你的故事抓人吗?

我小时候,一放学就跑到电线杆子底下,听袁阔成、单田芳的评书,一听就是半小时,聚精会神。现在,你给我讲半小时故事试试?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故事的心态和审美不一样了。国外的传媒调查显示:听众和观众会在任何时间进入、任何时间离开。这就对我们过去那套“线性逻辑”产生了挑战――中途进入看不出眉目,立刻就换台了。

受众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讲故事的人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学会讲一个好故事,有人性、悬念和逻辑,还有细节。被细节牵引着的人,聆听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讲“主旋律”大话题时可以转化成故事,或者再引入一些细节:

无锡有两大家族:荣氏和钱氏。荣氏家族出了荣毅仁这样的国家副主席,钱氏家族出了钱穆这样的大学者。钱穆有个侄子,1931年考上了清华大学,语文、历史都是第一名――双百。他的名字叫钱伟长。

钱伟长进了清华以后,陈寅恪希望他学历史,闻一多和朱自清希望他学文学。可是入学第二天,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钱伟长夜不能寐,觉得学历史、学文学都无法拯救民族命运。他左思右想,跟同学探讨交流,只有学造坦克、强大自己的实力,国家的前途才能慢慢变好。

造坦克就得学物理。第二天钱伟长跟学校说,我要学物理!老师打开成绩单一看,乐了:中文和历史都是100分,物理5分,数学加化学一共20分。考成这样,您敢学物理?要说那时清华也牛,这样的学生也敢招,现在算总分,连“三本”都进不了。

因为钱伟长态度很坚决,学校跟他达成了一个协议:在物理系试读一年。如果一年后,物理成绩能达到70分,就继续学,达不到就回中文系。

钱伟长答应了。他毕业的时候,成绩是物理系第一名。

几乎所有人听完这个故事都热泪盈眶。

再举一个关于“细节”的例子。

上世纪五十年代很有名的女指挥家郑小瑛,刚当母亲不久,就被送到莫斯科的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一去几年回不来。

终于熬到毕业,她成为全苏联第一个走上柴可夫斯基音乐厅指挥歌剧的女指挥家。演出那天,她把孩子的一张笑着的照片,夹在乐谱的最后一页。演奏开始,一章一章、一节一节地往下行进,当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在全场长达几分钟的雷鸣般的掌声里,郑小瑛一直热泪盈眶地看着乐谱最后一页,照片上的孩子也正笑着看她。

这样的故事可以抓住人吗?当然能!生活中有无数这样的故事,如果掌握了讲一个好故事的方式,还怕没有“制空权”吗?如今,传播的主动权已全面向受众倾斜,传播者更多地处于被选择的处境。这就要求你只能增加自己的魅力、吸引力与公信力,让别人自愿选择看你的东西。学会讲故事,不是什么新思维,不过是常识而已。但愿一切还来得及!

白岩松学会讲一个好故事 篇2

做出这一论断的,是有着“中国品牌第一人”美誉的营销策划大师李光斗。在新书《故事营销:世界最流行的品牌模式》中,李光斗用90多个商界成功故事,证明了这样一个论点:品牌有了故事才会生动。

如果钻石不代表爱情,还会让女人们怦然心动吗?如果可口可乐没有那个神秘配方的传说,还会成为世界上最值钱的品牌吗?如果同仁堂没有康熙御赐的牌匾,还会有持续300年的辉煌吗?商业品牌的故事,总是动人心魄。

只有20多年历史的家居行业品牌大多太新,缺乏古色古香的历史厚重感。但市场上风行的家居品牌大多会讲故事:居然之家是家居卖场的领袖,所向披靡,它背后的故事是:只做中高端产品,一站式购齐,产品可无理由退换,有问题“先行赔付”;意风是板式家具的后来者,畅销全国,它背后的故事是:来自德国阿尔卑斯山麓、未经任何污染的新鲜原木压制而成的爱格板材,是其产品的“骨骼”,买意风,就相当于把健康买回家;TATA是木门行业的领军者,消费群以网络青年为主,它背后的故事是:TATA崇尚简约风格,定位服务于白领阶层的家居环境,员工平均年龄26.5岁,每天大家在网上签到,产品通过网络下单,网络是品牌的生命……

给自己的品牌编一个故事,用心去讲,慢慢地,这故事就会深入人心,品牌形象也就会在人们心中定格。

让经典故事为品牌说话

经典故事的传播力是惊人的,三国时期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经历了漫长岁月的侵蚀流传下来,也使诸葛亮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品牌在诞生和发展中所产生的传奇动人故事,也能够让消费者轻松记住并主动传播,从而强化对品牌的美好联想。

品牌专家杜纳·E·科耐普说“品牌故事赋予品牌以生机,增加了人性化的感觉,也把品牌融入了顾客的生活……因为人们都亲睐真实,真实就是真品牌得以成功的秘籍。”

品牌故事是一种比广告高明许多倍的传播形式,传奇、生动、有趣的品牌故事常常能够让品牌自己说话,把品牌从冰冷的物质世界带到一个生动的情感领域,使品牌“润物细无声”地悄然滋润消费者心田,从而不知不觉地实现了企业传播品牌内涵、文化、价值,成功俘虏消费者心的营销目的。

国际强势品牌都是故事高手

迪斯尼公司老板贺博德曾说:迪斯尼是一个讲故事的公司,我们最终诉诸于故事而不是商务或技术。因为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用我们的故事与我们的顾客紧密相连。

阿迪达斯是世界上最早的体育运动品牌,制鞋匠出身的阿迪·达斯勒是阿迪达斯品牌的创始人。阿迪达斯勒也是一位田径运动爱好者,他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便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双带皮钉的足球鞋。1954年,在瑞士世界杯足球赛上,阿迪·达斯勒提供的全球首创嵌入式螺钉足球鞋,帮助德国足球队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成功赢得世界杯冠军。从此以后,阿迪达斯品牌也声名大振,成为雄踞足球用品市场的霸主。

LV是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皮具品牌,曾为路易十三皇室服务的传奇故事背景使其成为奢华品牌的“代名词”。在品牌的发展历程中,LV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追求的动人故事在业界和消费者中传颂,又为LV品牌增光添彩。LV皮具在加工成形后,要进行耐腐蚀、红外线、紫外线以及高处摔下等破坏性实验;LV皮具使用的所有位链出厂前,都要经过数千次的破坏性试验;LV皮具的原材料严格选用法国及英国某一产地的上好牛皮,以至于连宝马公司都以其车内座椅选用的是LV皮革为荣……

可口可乐的神秘配方故事穿越了时光隧道流传至今,诱发消费者对可口可乐的好奇心和认同感,带给人们无限遐想,也更增加了可口可乐在人们心目中恒久的魅力。

中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品牌故事

1915年,当国人在著名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怒掷酒瓶震国威”,由于酒香袭人最终摘得金冠。这个传奇故事奠定了茅台酒在中国无人能出其右的“国酒”至尊地位。

海尔张瑞敏砸掉不合格冰箱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注重质量的“经典案例”。张瑞敏在创业初期,面对76台存在质量问题的冰箱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正是这种精神,让海尔人三年后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这一故事的广泛传播,也使海尔“真诚到永远”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可以看出,一个卓越品牌的成长历程往往与许多动人的经典故事相随相伴,品牌通过故事与消费者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融入消费者心中。

许多生动的品牌故事都是企业在无意间书写的。当然,为了更好地塑造品牌,也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在企业诞生和发展过程有意识地挖掘有价值的事件,演绎出能够打动人心的品牌故事。

演绎品牌故事的内在规律

首先,任何打动人心的故事,都是以追求人间真善美为主旋律的,品牌故事也不例外,所以品牌故事应该崇尚真诚和友爱,避免虚假和低俗;其次,品牌故事应该同品牌自身的内涵特点相吻合,生搬硬套往往难以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再次,品牌故事是一种中性的陈述,所以它需要不露痕迹的娓娓道来,而不是张扬刻意的炒作!

记录并传播品牌发展历程中那一个个传奇动人的故事,让它为品牌说话。

讲一个好故事 篇3

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初中学生考场作文的首选文体。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难度大,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较高。而教师教学随意性大,学生学习的随意性也很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些都对学生写作的选材提出了要求。

王国维先生说过:“为文如造屋。”建一个房子,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建房子的目的是什么?造什么式样的房子?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建造和装修?写一篇文章也应思考这样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一篇什么样式的文章?用什么样的材料和语言技巧来写这篇文章?

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都为选择材料而苦恼:有的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敏感,觉得生活平凡而枯燥,没啥可写;也有的学生有一大堆材料,却不知道从何写起;还有的学生积累了相当多的材料,但不知道哪些材料是可用的,哪些是不可用的。因此对学生进行选材的指导尤为必要。

一堂作文课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会学生恰当地选材?如何将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容易接受?如何让学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不走过场,真正地能一课一得?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通过故事化的整体构思,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学生怕写作文,更不喜欢上作文课。因此消除学生的恐惧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兴奋起来,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先是采用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的获奖感言“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来导入,并且提问“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都听过些什么故事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把记叙文的选材比喻成讲一个好故事,整堂课就围绕如何讲一个好故事展开,课堂训练也设计为“讲一讲咱班有趣的事儿”,结尾再呼应莫言的获奖感言,这样就使得这堂课的内容通俗易懂,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使他们想说,愿说。

二、通过比较和选择的教学方式,有效达成目标

前人常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来形容作文的选材范围之广泛。选材,可以说是你想选什么就选什么,有极大的自由度。可是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打动人,成为一个好故事,写成好的文章,就有讲究了。一般来说,好的选材要做到以下几点:(1)真实典型;(2)小事入笔;(3)力求新颖;(4)紧扣题旨。如果直接把这几点教给学生,未免显得枯燥,且学生难以接受,更谈不上运用了。因此,我从学生的习作当中选择了几组有代表性的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对几组材料的思考进行比较和选择,最后自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掌握了记叙文选材的要点。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辨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刻,课堂上学生真正地有所得,而避免了机械地识记、被动地接受。

三、引导学生贴近生活选材,辅以适当的激励措施,寻求课堂精彩的升华

一堂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要让学生说得精彩。为此,教学设计当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课堂上采用的几组材料全部来源于学生平时的习作,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而课堂的片段训练题目也紧扣学生的生活——“咱班有趣的事儿”,基本上学生一拿到这个题目就能很快有故事可写,而且也能扣住选材要求,写得生动有趣。

在学生自己写的基础上,结合选材的几点要求进行小组推荐,选出组内的好故事,然后在课堂交流展示,比一比,最后评出班级的好故事,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积极性、好胜心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总之,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更要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不仅要会写,更要让学生乐写,这样才是成功的作文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明确记叙文写作选材的几点要求;

2.学以致用,当堂训练,巩固所掌握的知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文写作选材的几点要求。

教学难点:

化理论为实践,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由莫言的获奖感言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他吗?

生(齐):莫言。

师:没错,他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他的获奖感言中他说了这么几句话: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师:莫言靠讲故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我们平时写记叙文,其实也是在讲述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讲一个好故事。(板书“好故事”)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你们都听过什么故事呀?

生1:我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2:《海的女儿》,还有《老人与海》。

生3:我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

……

师:这些故事之所以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故事的选材。(板书“选材”)

二、以“那一次,我很感动”为题,教师出示几组选材,探讨记叙文选材的注意要点

师:老师这里带来了我的学生写的一些故事,同学们想看吗?

生(齐):想。

师:那就一起来看看以下几个故事。

多媒体展示:那一次,我很感动

故事1:听说村里有个孩子患了绝症,需要巨额医疗费,原本并不富裕的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变卖了自己的房子给那个孩子治病,甚至还去卖血。那个孩子的病好了,他却倒下了。

故事2:她平时很节俭,很少买零食吃。同学们觉得她挺抠门的,送她一个外号“铁公鸡”。一次在给山区穷困孩子捐款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储蓄罐里所有的零花钱,全班数她捐得最多。

(教师请学生分别朗读两个故事。)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上面一组故事选材,说说你觉得哪个故事教材更好。

生1:我觉得故事2更好,故事1让人感觉不太真实,这样的人几乎不存在。

生2:我也觉得故事2更好,它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很典型,显得真实可信。

师:同学们说得没错,一则好故事的选材首先要真实典型。(板书“真实典型”)

继续展示:

故事3: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武警官兵和医疗救援队以及志愿者,不顾自己的安危,火速前往灾区。全国人民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献出自己的爱心。那情景感动了我。

故事4:妈妈伏在电脑桌旁,她太累了。我悄悄走过去,无意间身体碰了一下鼠标,屏幕突然亮起来,看到那内容时,我惊呆了,那竟是妈妈为我精心制作的一张饮食计划表。我心里不由得一震,轻轻替她盖上了毯子。

(教师请学生分别朗读两个故事。)

师:同学们,再看这两个故事,哪个故事选材更好呢?

生1:我觉得故事3好,地震后全国人民的表现确实让人很感动。

生2: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觉得故事3的选材太泛,太空了,离我们太远了。

生3:我也认为故事4更好,因为它选择的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很小的片段,很真实,也能写出我们自己的感受。

生4:我也觉得故事4选材更好,它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这样的小事却令我们感动着。

师:看来,一则好故事的选材还要学会从小事入笔。(板书“小事入笔”)

继续展示:

故事5:今天是我生日,我放学后一回到家,桌上已经摆上了丰盛的晚餐,旁边是爸妈给我准备好的生日礼物和插好了蜡烛的蛋糕,看着他们辛辛苦苦准备好的这一切,我很感动。

故事6:我感冒去医院,老医生给我开了一种副作用小价格也实惠的药。我和妈妈都不敢相信这么点钱就能看好病。他诚恳地告诫我们不要动不动就打点滴,吃昂贵的药,那样会降低自身的免疫力。我被老医生真诚的态度和高尚的医德感动了。

(教师请学生分别朗读两个故事。)

师:再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个故事,你觉得哪个故事选材更好呢?

生1:故事5没有故事6好,因为故事5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发生,太普通了。

生2:我觉得故事5太陈旧了,这个内容我们小学时候就一直在说呢。

生3:故事6比故事5显得新颖一些。

师:我也同意这样的看法,故事5比较陈旧老套,属于“你有我有全都有”的老故事,很难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故事6通过老医生主动给我们开有效的便宜药并告诫我们这件事来表现老医生崇高的医德,选材比较新颖。看来要讲一个好故事,记叙文的选材还要做到“力求新颖”。(板书“力求新颖”)

师:那么是不是做到了这几点就是一个好故事呢?

(学生思考。)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选择题要考考大家。还是围绕“那一次,我很感动”为题,我这里列举了几个故事,如果从选材的角度让你选,你会选择哪个?为什么?

多媒体展示:

1.下雨了,老师把伞留给了我,自己冒雨回家。

2.马航MH370飞机失联了,无数个鲜活的生命不知去向。

3.放学路上车胎破了,修车大叔帮我修好了车。我到家想起书包忘在修车摊了,回到那儿时天已经黑了,大叔还没收摊,在路边焦急地张望,等我。

4.公交车上我给老人让座,众人投来赞许的目光。

5.奶奶大老远来看我,我忙于学习,没有陪她,看着她带来的一篮鸡蛋和她离开时在风中步履蹒跚的背影,我想了很多……

生1:我会选择3,我觉得3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比较真实典型,也比较新颖。

师:是啊,生活中往往就是一次经历、一番拼搏、一点收获甚至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这点点滴滴经过我们的组合、加工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深深地打动我们每一个人。

生2:我还会选择5,5也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真实感人。

师:奶奶大老远赶来,就是为了看看我,还带来了一篮鸡蛋,这确实让人感动。但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个故事,除了感动,你可能更会感到什么?

生(齐):内疚、悔恨。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除了感动,我们更多的感到内疚。看来5不太适合。那么同学们为什么不选择1呢?

生1:故事1太陈旧了。

师:故事2大家为什么不选呢?这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应该比较新鲜了吧?

生1:但是故事2表现出来的不应该是感动,而是伤心。

生2:也可以是担忧,但不是感动。

师:那同学们不选4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1:这个故事第一比较陈旧,不够新颖,第二感动的不应该是我,也许老人会感动。

师:看来,不论你讲的故事有多么新颖,多么真实感人,也一定要切题,就是要紧扣题旨,符合主题。这是记叙文在选材上很重要的一点。(板书“紧扣题旨”)

师(小结):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要写好记叙文,讲一个好故事虽然不容易,但只要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注意选择真实、典型、新颖的材料,学会从小事入笔,贴近我们的生活,当然别忘了一定要紧扣题旨,相信大家都能讲出一个好故事。

三、当堂训练

师:古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也来讲一讲咱们班里的故事吧。

多媒体展示:

请结合今天上课所掌握的“好故事”的选材要求,以“咱班有趣的事儿”为题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

师:老师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看看谁的故事写得又快又好。下面开始,让美妙的文字在我们笔下静静地流淌吧。

(学生拿出笔和纸当堂训练。)

四、小组交流,选出本小组最好的选材,课堂推荐

师:请同学们前后四人小组交流刚才所写的片段,根据黑板上好故事选材的几点要求进行比较,推举出本小组内的好故事,并写上简要的点评。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五、小组派代表推荐本组的好故事

师:下面请每个小组推荐出本组的好故事。

生1:“哎呀!”传来一声尖叫,“小汤同学,单词会默了吗?”英语老师掐着汤庆哲肥嘟嘟的耳朵说道。“我,我……还不会……”说完便一溜烟地跑了。英语老师拿着三角尺在后面边追赶边喊:“汤庆哲,你要是背不完,就不要吃饭了!”“啊?”汤庆哲只好又溜回到了座位上,把头埋进了英语书里。

我们小组推荐的理由是:这是一件师生之间再小不过的事情,语言幽默,选材新颖,抓住了汤庆哲同学“有趣”的主旨。

生2: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真实,确实是在我们班上发生的一件事,也挺有趣。

师:一位可爱的老师,一个有趣的学生,他们一搭档,这趣事儿就一拨一拨地冒出来了。看来老师和学生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的班级里不断地上演着。

……

生3:我推荐我自己写的。

今天由于睡得太死,李杨同学匆忙地赶到班级,却没有发现裤子穿反了,他那两个带子迎风飘扬。不知是哪位同学发觉了这一点,想耍耍李杨同学,他把李杨同学的裤带子系在板凳上,然后拍了一下李杨同学的肩说:“李杨,老师喊你回答问题呢!”李杨急忙站了起来,“唰”的一声,李杨的裤子掉了下来,一条红色的内裤露了出来,全班立即大笑起来,男生们大叫,女生们捂住了眼睛,李杨的脸也红了。

首先声明这个故事是我编的,事实上班里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

生4:这个故事还是挺有趣的。

师:同学们,如果他不说是他编的,你们相信有这样的事吗?

生(齐):相信。

师: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可能会发生吗?

生(齐):应该会发生。

师:尽管是他编的,但也是源于生活。而且大家都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那也是能体现真实典型的特点的。

生5:我也推荐我自己写的。“快过来看看。”魏宇航刚一下课就大喊道。只见他挥舞着手中的书,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大家果然被他吸引了,纷纷围聚过来。魏宇航一把把手中的书扔掉,大吼一声:“看,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他一拍手掌,右脚斜跨一步一个360°,左脚踮起,双手旋转,带动着衣服鼓了起来,从原地一下子飞到观众的面前,脸上的严肃神色中免不了一丝笑意,突然,脚下一个不稳,后脚一晃,摔倒在地上,哦不,准确地来说,是跌倒在观众的脚下,还随着这个动作发出了“啊”的一声惨叫。屏息凝神的观众一下子被逗乐了,“扑哧”一声笑了,大家边笑边扶,很快扶起了他。

(学生听后大笑。)

师:请同学们来点评一下。

生6:作为这个故事的当事人,我最有发言权。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生7:我是这个故事的目击者,我觉得这个故事选材很新颖,很有趣,当然也非常真实。

生8:我认为这个故事选材不仅紧扣了题旨,新颖有趣,而且语言也很生动,动作描写用得很好。

师:刚才同学们推荐了这么多故事,那你们认为在这些故事当中,哪个故事选材最好最有趣呢?

生(齐):最后一个故事!

师:既然大家都认同,那么这个故事就当选为“咱班的好故事”,这个故事是谁写的?请他上台来,让我们认识一下他。

(一个学生走上台来,教师和他握手。)

师:祝贺你获得咱班最佳故事奖,老师送你一个小礼物——笔记本,你可以在它上面写下你生活中的故事。谢谢你给大家带来的好故事!

(全班同学自发鼓掌为他祝贺。)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生活是万花筒,是百科全书。家庭、学校、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勤于积累,善于取舍和选择,我们也能像莫言那样讲出一个又一个好故事。

【教学反思】

上完这堂作文课,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堂课上得酣畅淋漓,意犹未尽,与学生配合较好,课堂气氛活跃。课后冷静下来,细细思考,才发现这堂课让我收获不少,也有一点小小的缺憾,可谓是收获与缺憾并存。

收获1:课堂容量不宜贪多,让学生一课一得足矣。

本次赛课,提供的课题是“记叙文写作指导(选材与结构)”。拿到这个课题,我就在想,一堂课的容量有限,如果选材与结构两方面都要兼顾,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吗?很有可能造成两方面都如蜻蜓点水一般,走过场而已,难有实效。因此我果断地选择了其中一方面——选材。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整堂课围绕这一个内容,虽然知识点不多,但这样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辨析,去领悟新知,去构思写作,去交流展示,实实在在地有所得。

收获2:学生知识的获得应由静态传输变为动态生成。

语文课堂上,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把提前确定的知识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相关方法,通过思考、比较、辨析自己去获得,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巩固训练,这样的知识学生才掌握得牢固,知识的获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

收获3:贴近生活,走进学生,才能点燃课堂。

有人说,语文教学要在学生心灵中真正留下轨迹,甚至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就要让情感去感染情感,让心灵去点燃心灵,让生命去感动生命。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我尽可能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去打动他们,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愿说,甚至有话抢着说。学生的情绪一旦调动起来,整个课堂便被点燃,学生真正体验到分享知识的快乐和幸福,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走向高潮。

当然,在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地反思,发现不足,找出缺憾,这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高。课后,我也认真倾听了评委老师的点评,褒扬之余,他们指出:“对学生的片段作文的展示,教师不应该仅仅从知识点的角度进行点评,学生片段中如果价值观出现偏差,教师应适时引导。”确实,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在课堂中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也是我们的职责。只不过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太过和不够都是不行的。我想在今后的课堂中,这一点确实要引起注意。抓住时机,适时点拨,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更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好老师讲好故事 篇4

郭云霞

自尊是人的一种精神需要,是人的一种心灵渴望,而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与天性,人人都是这样,小孩子也不例外。小孩子的自尊心更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尊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既是做合格教师的责任,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孩子恰恰是被我忽视的对象,我常常认为他们是最容易敷衍过去的。美国有一个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的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去欺哄一个骗子,也可以去愚弄一个傻子,但你绝敷衍不了一个孩子。所以永远别想敷衍孩子。当我反复思想咀嚼这句话时,我明白了:我们大人可能会用现象去评估人和事,但孩子却是用心灵去了解人和事的。所以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护要从心灵中发出来,因为唯有从心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们就像刚发芽的一棵幼苗,稍不注意就会受到伤害。因此,在我近年来的教学工作,我在摸索着实践着反思着学习着去尊重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要能体验到他们的感受,不随便用老师的权力和威言发泄自己对他们的不满。一天下午,体育课后,我一进教室,学生们就喊着“老师,我口渴”“老师,我也口渴”,我就用准备好的几个杯子,给他们倒来了水。我端着倒好水的两个杯子过来,看着孩子们个个伸出手来,都急着要从我手里抢水喝。我正想发火,大喊让他们坐下时,又想何必呢,他们都是孩子,而且他们是真的渴了,急于想喝水来解渴呢!看着他们急于抢着喝水的样子,我猛然想起了小学时学过的课文《一个苹果》。于是,我随机应变说:“同学们,你们都坐下了,老师有个故事想先讲给你们听。”一听说讲故事,同学们立时安静了下来。我就把残存在我记忆中那发生在战争年代一个防空洞里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讲完后,我趁热打铁教育孩子们说:“老师知道你们都是真的口渴了,但现在老师只为你们准备了三杯的水,你们要互相谦让,轮留着让自己的同伴都有水喝。”孩子们非常懂事,每个人只喝几小口,就传给另一个同学。从那以后,再没有出现蜂拥争抢喝水的现象。口渴确实是他们真实的感受,我若因他们口渴而抢着喝水来批评他们,定会使他们感到莫名其妙,备受伤害。因此我首先表达出体谅他们这样口渴的感受,然后用正面的、积极的事例来引导他们,既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使他们从内心慢慢去懂得相互谦让。

尊重学生,就是要感受他们的心灵需求,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肯定和鼓励。出乎意料,开学仅一个月,学校决定一年级中的一部分同学加入少先队员,我凭着自己的经验,选了十五个学生为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队员。没过多久,一个家长跟我反映说,她家孩子因没有戴上红领巾,每天放学回去戴上他表哥的红领巾站在镜子前看来看去,看着他那羡慕、渴求的目光,他的家长非常地心酸。当时,听了家长的反映,我没有一点触动,只是安慰她说:“没关系,明年六一就都有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还是这位家长特意来到办公室,又跟我谈她家孩子的事,她的孩子不是很出众的,奖的星星不是很多,但有一次因着他课堂学习的进步,我宣布下去给他奖一颗进步星。很快我就把这件事给忘到脑后了,这个孩子连着几天每天回去都跟他的家长念叨:“老师说给我奖一个进步星,这样我就七个星了,不知是掉了还是老师没给奖上,现在我少了一个星。”他的家长当时很难过地哭了,她说她实在不忍心每天听着孩子幼小心灵中发出来的呼求。这一次,我的心灵被震动了,我实在内疚,我知道是我把这件事忘记了。那个不被我重视的星星,却在孩子们的心中有如此之重的份量。他们需要的不是一颗星星,那是他们心灵饥渴的需求,他们的幼小的心灵需要被老师肯定,需要被老师鼓励。而那一颗星正是对他个人的肯定,对他成长的鼓励。但是我们做大人却常常自以为是,常常忽视他们的心灵需求,常常去敷衍他们,认为他们是那样的小孩子气不懂事。我内疚,因为我看到自己原来是一个吝啬鬼,舍不得一句表扬的话语,舍不得一颗宁愿被扔掉也不奖励给他们的小星星,我的吝啬在于我不愿去尊重他们,不愿去肯定他们,我的吝啬在于我高高在上为人师,俯视看他们。有时我想我也许正是扼杀他们那幼小的、闪光的良善之心的刽子手。这件事后,我特别注意发现每个孩子闪光的地方,给予他们表扬、奖励。我希望他们在被肯定中能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尊重,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不随意去挖苦他们,不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他们。我的班上有一个小女孩,上课时老板着脸,没有一丝笑容,眼睛没有一点神,课堂上也不注意听讲。我批评了她好多次,也与她的家长沟通了几次,她的家长总是说要我多表扬她,我心里想,只想要表扬,怎么就不看你女儿的本质和现状呢,哪有可表扬的地方。慢慢地,我的心里生出对她的厌烦,不象喜欢其他孩子那样喜欢她。就在这一次家长会结束后,她妈妈领着她,对她说:“跟老师说再见。”我看着她不经意地说到:“怎么就不笑笑呀,你不知道你笑了有多好看。”当时她开心地笑着说了声“老师,再见”。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我发现她变了。一天下课时我拿着教案走到门口,她也正好到门口,她微笑着怯懦地说了一句话,我问她说什么,她又重复了一遍:“老师您先走。”我说:“你走吧。”她又说您先走。当时我好感动,说了声“谢谢”。接下来,我发现她在课堂上举手比以前积极了,在课间的两操中也表现得很积极。还时常悄悄地问我:“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 ?”“老师,我会努力的,我会好好表现的。”面对孩子们这样稚嫩的言语和单纯的笑容,谁能不为之动容,谁能不为之高兴。我多次的批评和纠正没有使她改变,无意中的一句鼓励的话,却成为她前进的动力。这在乎尊重,尊重他们为人的权利,尊重他们做人的尊严,尊重他们独特的个性。尊重,拉近了我们师生的心灵,尊重,融洽了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

【白岩松学会讲一个好故事】推荐阅读:

白岩松:成长的阶梯07-26

白岩松《幸福了吗?》09-09

白岩健康报告06-14

上一篇:《简爱》阅读心得下一篇:实行党务公开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