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推荐9篇)
2、主题阅读有力地开发了教材,让学生有书可读,读得全面。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字的地位在慢慢下降,学生越来越不爱读文学作品。教育部门虽然已给中学生提供了许多“文学作品必读篇目”,但真正去读过的同学很少。
王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海量阅读”的课堂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书已经不再成为需要,而那些必读篇目也成了学生心上的一笔笔债务。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成了当今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主题阅读丛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借助一本书了解一个主题的,借助一本书读很多篇书,借助一本书丰富阅读积累。
3、语文主题学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并且让个人的兴趣完成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蜕变,同时又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影响、学习作用,通过交流,达到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体会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层面上,读可以促进写。主题阅题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的大问题,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语言文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地了解这一事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文化心理、人类情感、生活情趣,为学生的笔记、缩写、改写和仿写提供丰富的题材,开拓思维空间,成为学生写作起步的根据地。
“教什么”是目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于艳荣 (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 :
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已经不是个别教师存在的问题, 不是个别课堂存在的问题, 而是广大语文教师关注和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有种感觉, 就是越来越不会教书了。
张德华 (安徽省淮北市教育局教研室) 、李莉莉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彩花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元小学) :
有时候看一节语文课, 感觉除了几个生字之外, 对学生来说收获并不是很大。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许多基层的老师并不清楚。目前一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还是很笼统的。所以, 拿到一篇课文, 到底怎么解读?解决不了此问题, 目标的落实自然也完成不了。
李淑艳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师培训教研中心) :
现在的年轻教师, 觉得教一篇课文非常简单, 20分钟就可以教完。上课时, 胡子眉毛一把抓, 却抓不住重点。不能根据课文的体裁, 有侧重地来设计教学。
时广郑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
我们很多教师很喜欢听课, 但是并没有弄清楚做课教师要教什么, 只是盲目地模仿。不解决语文“教什么”的问题, 就无法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李明新 (北京市北京小学) 、滕春友 (浙江教育厅教研室) 、段宗平 (湖北教育厅教研室) 、王雷英 (浙江省宁波市广济小学) :
这已经不是一般操作层面的问题, 既反映了理论建设方面的问题, 又反映了教师实践认识的问题, 由此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问题长期存在。解决好这个问题, 势必使语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教什么”的再次提出反映了语文学科自身的再次觉醒
王尚文 (浙江师范大学) :
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再次被提起, 可能隐含着语文学科自身的再次觉醒。要从根本上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必须明确这个问题来自“为什么要教”。我们为什么要设置语文课程?叶圣陶先生其实是讲得一清二楚。学校的各门课程, 就好像是车轮的辐条, 指向学生发展这个核心。语文教学, 有它的独当之任。“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这个才是语文课的独当之任。如果我们仅仅是着眼于内容, 那与政治课、历史课, 没有多大的区别。
理解什么?运用什么?拿到一篇课文, 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我教这篇课文, 对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什么帮助?当然, 理解离不开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语言文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而不那样写, 为什么要这样说, 而不那样说, 这就是运用语言文字。之所以要设置语文课程, 就是要培养这个能力。
理解和运用是一个整体。不要把理解和运用割裂开来。只有“百分百”的语文课, 才是最有力、最深刻的人文熏陶。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去体味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
李明新、滕春友、段宗平:
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 不是一个新问题。在我们语文教学研究过程中, 每隔一个阶段就会出现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今天再次被提起, 的确隐含着学科的再次觉醒。这将有助于我们对语文课程基本属性的再认识。
同时, “教什么”的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它的长期存在也反映了语文教学复杂性的客观现实。在教育走向开放、走向民主、走向科学的今天, 这个问题变成所有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 说明有更多教师语文学科的意识增强了, 语文学科自身建设又到了一个迈向新起点、新高度的时候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价值在于推动语文教学核心问题的深入探究。
“教什么”的问题探讨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多元发展
一、探讨“教什么”的问题使语文观更清晰, 教学专务更明确
李志德 (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五中学) 、李晶 (天津市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 :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还是要围绕语文来做文章。什么是语?什么是文?听、说归“语”, 读、写归“文”, 紧紧围绕听说读写组织实施, 才能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
林莘 (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
在解决语文“教什么”的时候, 我们得弄清楚语文教学中的几个概念: (1)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2) 语文内容与语文形式。 (3) 阅读与阅读教学。 (4) 读者与作者, 教课文与教语文。概念厘清了, 才能清楚“教什么”。
蒋卉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 :
以阅读教学为例, 许多语文教师把阅读教学和阅读画了等号。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对象不同、目标不同。教师如果始终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 那他就会忽略指导阅读的策略层面的东西。
李明新、王雷英、余琴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教育学院) :
语文作为国家的一门课程, 其教学的价值是多元的。既要教语文知识与方法, 培养语文能力和习惯, 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前者是它的专门任务, 用一句话概括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后者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任务。语文教学实施中, 要在完成自己专门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所有学科一般性的任务。而我们今天迷失方向, 往往是忽视或丢失了专门任务, 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
李莉莉:
新课程实施以来,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问题始终是老师们纠结的一个问题。从语文课程性质的角度看,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不能分割的。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情况下, 怎么教学一篇课文, 让学生更便捷地去理解, 这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滕春友、段宗平:
我们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全面性价值, 同时也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个性价值。特别是在体现个性价值上, 我们要结合具体的年段来深入地研究语文教什么。同样, 不同文体、不同课时, 都值得研究“教什么”的问题。
二、“教什么”的问题探讨促进了语文教学多角度的实践研究
程惠萍 (山西省太原市青年路小学) :
怎么确定语文教学教什么?我想应把握三个“回归”:回归语文;回归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语文”是指一篇课文可挖掘的教材点很多, 语文教师必须把核心的价值挖掘出来。“回归学生”是指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 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水”, 应该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是指教师不要把自己当作神, 要善于引退, 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语文空间去。由此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让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智慧。
林莘:
面对“教什么”的问题, 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实践, 我觉得备课时要做到四点:凝聚文章的魂、把握文章的脉 (一课一得、学以致用) 、点击文章的心、挖掘文章的法, 以点带面, 举一反三。
时广郑: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这不是对立的矛盾, 而是统一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只有把教材教好了, 才能解决用教材教的问题。如何把教材教好?应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考虑: (1) 从大处来着眼。依据课标所规定的学段目标确定教学目标, 既不降低要求, 也不越位。 (2) 从具体入手。即从教材所要求完成的具体教学任务入手。 (3) 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实际、习惯情况来设计语文教学。
肖俊宇 (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教什么”需要有三个重视:重视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重视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重视理清文章思路能力的培养。
张德华 (安徽省淮北市教育局教研室) 、王永渔 (贵州省六盘水市教育局教研室) :
强化目标意识有利于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要强化课标意识, 从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学时目标入手确定教什么。不同年段, 具体目标也不相同。
夏迎春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教育学院研究院) :
目前的语文教材目标不清, 方法不明。我们的出版社和教材编写专家们编写教材时, 能否让我们的老师知道该做些什么?许多目标的表述太空泛了。只有把目标弄清楚, 我们的老师才知道怎么教。
刘亚雄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
语文学科有它的特殊性。语文教学教什么, 实际上就是要解决语文课堂教学重点、教学目标问题。如果我们以课标为依据, 将课标对每个年段的学习要求都了然于心, 能根据年段目标的要求合理安排, 教学目标的方向就不至于偏离。
邢志敏 (辽宁省实验学校) :
我从另一个角度———“语文学习学什么”, 来谈谈我对“语文教学教什么”的理解。如果从生本的角度来思考, “教什么”的问题其实就是“学什么”的问题。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 巧妙地实施各种教学行为, 不求面面俱到, 保证一课一得, 学生得到关乎于方法的知识的同时, 伴随着的是文字的滋养、情感的滋润。
小学语文教学归于“小”字, 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对语文的向往是非常重要的。
魏薇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将直接影响如何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无论什么版本的教材, 课文后面都有提示性的内容, 告诉我们教的范围, 但这还不足以让教师有效地把教学内容提取出来。语文教师都要过文本解读的关, 没有这个基础, 不可能深入灵活地用教材。有的教师误读课文, 把握不了文本, 素养不高。语文教学能不能解决好“教什么”, 与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密切相关。
李淑艳:
我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角度谈谈认识。结合我们“小学语文学会学习”的实验, 我们认为, 低段要贯穿两条线:一个是识字, 另外一个是读说背的训练。中段把阅读的操作方法列入教学内容,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到了高段, 学生就会逐步达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水平。建立有序的阅读教学的训练序列, 明确阶段性的训练目标, 就能基本解决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
程弘 (陕西省西安小学) :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 不能忽视调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应该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倾情于阅读、倾情于写作的情感。
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呼唤语文学科理论与教学的创新
王尚文:
要建设新的语文学。新的语文学应由“语用学、语言美学、哲学解释学”等组成。这将给我们的语文课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真正能够实现华丽的转身。
魏薇:
语文教材至今也没有打破文选式的结构。这种教材, 我们拿到的每篇课文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而语文教材编排缺少逻辑性, 文选式的编排方式也很难打破。之所以难以打破, 与语文学科自身建设的不完备是有直接关系的。
李明新:
语文教育或语文教学到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时候了。如果没有理论创新, 我们可能还会在高原地带作一些低水平的研究。如果没有稳定的共识, 没有一门具有学理意义的学科立在那儿作指导, 语文教学研究就会存在钟摆现象。目前的语文观千差万别, 这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实践的摇摆。从理论层面, 我们需要再次思考语文教育中的语文观、语文价值观、语文课程观、语文教学观, 只有把这些方面的理论更深入地研究了, “教什么”的问题才会越来越清晰。
在理论创新的同时, 语文课程的研制、语文教材的编写、语文教学的模式等都需要新的探索。高水平的课程研制既能回答为什么教, 又能清晰回答教什么;高水平的语文教材则科学地实现用什么教;而教师更多的精力则可以用于研究如何教。可见, 解决“教什么”是个艰巨的系统工程。
陈先云 (人教社小语室) :
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可以从课程层面与教材层面两方面考虑。在目前情况下, 语文教师从教材层面研究更有现实意义。
一、丛书让低段学生入学“软着陆”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行为习惯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怎样让他们尽早进入一年级学生的状态,此时,丛书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假如我是雪花》一书前面1到22页的儿歌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不但能帮助学生尽早进入状态,还能激发他们上学的乐趣。如儿歌《上学歌》《上学多么好》,让学生感受到上学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情;《上学歌》《好学习》告诉学生校园的行为规范;《坐得正》《上课守纪律》告诉学生上课应该怎么做;《课间安全牢记心》《广播操》《做早操》等告诉学生课间要文明活动,安全活动;《学习歌》《值日歌》告诉学生要有担当,会为班集体服务。同学们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的同时,渐渐地学会了“站如松,坐如钟”,上课要认真听,下课要文明玩。他们的行为习惯在儿歌的熏陶下日渐规范。这些儿歌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衔接作用,让他们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愉快而顺利地进入一年级的学习,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丛书是拼音学习、识字的小助手
怎样让一年级的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汉语拼音,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儿歌。《假如我是雪花》一书里正好有非常全面的拼音儿歌,包括《标调规则》和《四声》,学生可以在诵读儿歌中识记这些枯燥的拼音,既提高了效果又激发了兴趣。如“牙齿对齐(iii),妈妈给我织毛衣;火车到站(uuu),运来钢材造新屋”等,既读准了拼音,还提高了效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学段识字、写字的要求,笔者视情况有时通过教材来完成,有时通过丛书来完成或补充。如课标上要求的会写700个生字,会认400个生字,笔者就是带领学生通过教材学习,通过丛书进行巩固的。这些生字通过教材学习后,及时在课堂上使用丛书阅读儿歌,当堂巩固所学的生字,这样既扩大了课堂容量,也达到了很好的识字、认字效果。如学习了《操场上》后,及时阅读儿歌《太阳公公起得早》《广播操》《做早操》等,巩固了生字“操、跳、排、蹦、腰、身体、腿”等字。
三、通过丛书初涉经典
丛书《假如我是雪花》一书还安排了大量经典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化的向往。如“趣味成语妙妙妙”,让学生在儿歌中学习了“惊弓之鸟、夜不闭户、百里挑一、百发百中、高枕无忧、趁火打劫、放虎归山”等大量成语;还有“走进古诗王国”中,学习了《敕勒歌》《江雪》《寻隐者不遇》《相思》《宿建德江》《风》《池上》《登鹳雀楼》《塞下曲》等古诗,不但让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间大量积累古典文化精髓,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教材《丑小鸭》带领学生走进了童话的大门,《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带领同学们走进寓言世界,丛书里还配置了大量优秀的童话和寓言,帮助学生认识童话与寓言、阅读童话与寓言:《樵夫与赫尔墨斯》《狐狸和鹤》《驴子和夜莺》《第一百棵大树下》《小花鹿迷路》等优秀的文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童话与寓言体验,点燃了他们阅读童话与寓言的兴趣,进而激发了他们阅读整本童话和寓言书的兴趣。很多学生通过阅读丛书,激发起阅读兴趣,开始阅读整本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经典书籍。
——记二年级语文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
在当前小语界大力倡导“语用”的环境下,我们二年级语文组的老师对如何有效落实“语用”,促进“语用”增值,作了不同的思考与实践,并与12月15日开展了以“找准训练点 促‘语用’增值”为主题的自荐公开课活动。
基于“阅读教学中‘语用’,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阅读中熔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识的抒发与倾吐,还是利用说写叩击文本,进入语境进行对话和直白的过程。”的认识,我们选择了三篇不同表达方式的课文进行展示。张玲老师引领的《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张老师在课上引领孩子编儿歌区分“袍、雹、跑、泡”;引导学生知道太阳一晒,水就变成汽,汽升到天空又变成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红袍”,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晚霞”等,将科普文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体现了“语用”在科普文中的价值。陈霞敏老师引领的《父亲和鸟》结构独特,全文围绕“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这句话来写,在表达方式上以对话为主。陈老师就引领孩子在充分自由地感悟到父亲“知鸟”、“爱鸟”后,通过师生配合、男女生配合、自由组合等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彰显了“语用”在朗读中的魅力。周亚波老师引领的《窗前的气球》一文文前“他觉得真没意思”和文末“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在情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周老师以此设计悬念,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并随机进行“语用”的实践,如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他好像听见同学们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语用”让孩子们习得精巧生动的句式表达。
田家寨小学 李文莉
小学语文一年级关键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识字、朗读、写字、诵读经典等语文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及语文素养。开学一个月来,我认真研读新课标,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与自主互助课堂的相关材料,并初步实验,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主题阅读学习”的实施不仅要求老师的思想要跟上课改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而且要求学生的思想也要与课改同步。所以我平时的教育教学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教育。让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激发自主学习兴趣,鼓励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阅读质量,激发想象,培养自主延伸的能力。拼音教学中有很多插图极富人文性,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他们编成一个个的小故事或一段话说出来。并鼓励学生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同时,对知识丰富,阅读能力强的同学及时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鼓励,还要经常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比,让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在老师的检查评比中化为自己自觉的实际行动。通过内在的、外在的激励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主人意识”,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阅读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鼓励学生生活中识字。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这也需要老师根据识字教学的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
1、在生活中识字。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这样只靠课本的识字量是不够的。在开家长会时,我就对家长讲明了识字的重要性,明确告诉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识字。如:电视上、食品包装上、报纸上或自己查字典认识的,也可以从广告牌上认识……另外当孩子学了拼音之后,让孩子试着去自己读书,去广泛的接触汉字。家长并且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到识字的乐趣。
2、经典诵读。一年级学生的记忆力特别强,我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让学生背诵古诗及《弟子规》,每周把要背诵的内容抄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在背诵的同时
对字也有了一定的印象,长时间相信孩子会认识很多字的。通过这些资源的开发,学生们的识字量一定会大大增加。
3、课堂延伸。在学习生字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想出了许多形象、巧妙、有趣、甚至于是创造性的识记方法,如:学生认识了“门”时,接着让学生知道门里有木就是闲,门里有马就是闯,门里有日就是间……背诵完了《咏鹅》这首诗后,认识了“鹅”,接着我就把带“鸟”子边的生字全教给学生。如:鸭 鸦 鸡等。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本课的字,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识字面。
三、鼓励学生读书,讲故事。
本学期期中以后,我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故事之精彩一定会吸引孩子的兴趣,提起学生的胃口。然后明确告诉学生每天回家拿出15——20分钟读书,把看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同学们听,凡是讲的好的让家长在家及时评价,到校后利用各种机会讲给同学听。最后参与班级评比。好多孩子尤其对成语故事情有独钟,表现好的有“严进潭,宋有志,陈家辉、杨德龙”等同学。
单元教学目标:
1、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写字30个,认字20个。
2、理解“匀称、协调、刚毅、搏击、深思熟虑、化险为夷”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体育颂》中部分段落,理解什么是体育精神,了解中国女排积极奋进、刻苦训练、团结拼搏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4、体会反复、比喻等手法在课文中的表达作用。
5、学习记史类的说明文的写法。单元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体育颂》中部分段落,理解什么是体育精神,了解中国女排积极奋进、刻苦训练、团结拼搏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2、体会反复、比喻等手法在课文中的表达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体育颂》、《学弈》生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目标:
1、学生自学《体育颂》、《学弈》的生字新词。
2、在自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课前预习,课上检查评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思路:
1、学生自主集中识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记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借助工具书解释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的好词佳句,或做上批注。在阅读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地方随时标出,先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课内提出,共同解释。
4、三读课文,在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能够归纳出课文的大意。
5、字词过关
课上出示本单元的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加深印象。重点指导:师生共同就难写、易错的字进行交流并做重点指导。例如: 易错的字:猝
卑
诡
循
缴 易混的字:猝----碎
诡----跪
缴----激 易读错的词:缴
矣
称
6、听写
师读,生默读。听写完毕,小组内同学互相批阅,全对者得三分。由小组长负责记分。不过者课下再进行二次、三次......过关。
7、朗读关 组内朗读、评价。教师给小组成员朗读分工;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朗读过关。不过关者课下由小组长继续进行过关检查。教师抽查。如果朗读不符合要求,小组内的分数将被扣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把掌声分给她一半》生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目标:
1、学生自学《把掌声分给她一半》的生字新词。
2、在自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课前预习,课上检查评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思路:
1、学生自主集中识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记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借助工具书解释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的好词佳句,或做上批注。在阅读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地方随时标出,先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课内提出,共同解释。
4、三读课文,在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能够归纳出课文的大意。
5、字词过关
课上出示本单元的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加深印象。重点指导:师生共同就难写、易错的字进行交流并做重点指导。例如: 易错的字:晋
恕
易混的字:晋----普
恕----怒
易读错的词:晋
倔
冠
6、听写 师读,生默读。听写完毕,小组内同学互相批阅,全对者得三分。由小组长负责记分。不过者课下再进行二次、三次......过关。
7、朗读关 组内朗读、评价。教师给小组成员朗读分工;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朗读过关。不过关者课下由小组长继续进行过关检查。
教师抽查。如果朗读不符合要求,小组内的分数将被扣除。
8、单元字词、朗读综合评价 全体听写、指明朗读,综合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精讲《体育颂》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课文语句的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体育的真正内涵。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热情,在合作中探究。
3、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4、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领悟体育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体育的主旨,领会奥林匹克的精神。教学难点: 领悟体育的深刻内涵。教学过程:
一、复习
全篇由9个自然段构成,每段都由“啊,体育”开篇,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体育的,写出内容提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从以下九个方面赞颂体育:
1.体育是生命的动力。
2.体育能塑造美。
3.体育能体现正义。
4.体育能培养人的勇气。
5.体育能使人赢得荣誉。
6.体育能给人带来乐趣。
7.体育能增强体质。
8.体育可以推动进步。
二、理解课文内容
反复朗读课文,将未能理解的段落或句子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如:
1)“你猝然降临在灰蒙蒙的林间空地,使受难者激动不已”。受难者为何激动?(体育给地球和全人类带来希望的阳光,带来生命的活力)
(2)体育“向暮年人微笑致意”的含义是什么?(同上)(3)为什么说体育就是“培养人类的沃土”?(体育能增强民族体质,矫正畸形躯体,对于民族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以读代讲,加深感悟(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从以下形式中任意选择)
1.学生自由地朗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反复品读,并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体会。
2.自由地朗读课文,试一试应用怎样的语调、语速朗读课文,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应用高昂、激越、赞美的语调,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3.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感受文中的写作手法
1.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画出相关语句,自己练习读一读。
2.文章运用了第二人称的表达方式使文章亲切而热烈,情真而意浓。
五、链接
拓展阅读《手拉手》
1、教师简介《手拉手》这首歌起源、创作背景及产生的反响。
2、演唱、欣赏《手拉手》
3、引导学生对照《体育颂》最后一段,理解这首歌宣示的团结、友谊、进步、和平的主题。
六、总结
文章通过热情洋溢的文字,讴歌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板书设计
体育颂
生命的动力。你就是美丽。
你就是正义。你就是勇气。
你就是荣誉。你就是乐趣。你就是培养人类的沃土。
你就是进步。你就是和平。
第四课时
精讲《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教学目标:
1、掌握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
2、揣摩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3、培养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品读文章。
㈠本文文词精美而富有哲理,精选出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⒈原来漂亮蓬松的头发,变得湿淋淋的,粘到一块去了。运动衣衫得颜色被汗水浸染得由浅变深,只要轻轻一拧就可以拧出一滩汗水。(生动的描写出孙晋芳训练时肯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
⒉廊顶仿佛突然升高了,墙壁和门窗也似乎向两边闪开,狭小的走廊啊,宛如变成了一个无边无垠的空间。(通过抒情感慨空间得变化,赞扬孙晋芳的球技,形象衬托出她传球技艺高超。)
⒊更神的,还是孙晋芳的双手,仿佛变成了两块磁石,吸引着飞舞的白球;仿佛有了魔法,可以随意把球送到想送的地方。
(用比喻写出孙晋芳可以任意地控制排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她技艺高超。)
⒋孙晋芳恨自己心胸不宽阔,她懂得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情绪起伏会直接影响队员,影响胜负,决心继续磨炼自己,要把心海中的暗礁一块一块炸平。(暗礁比喻心中的狭隘“炸平”生动表现要除去心中狭隘的决心。)
⒌透过那细眯的眼缝,闪射出来的却是机敏、聪慧而又幽默的目光。(外貌描写中渗透出人们对孙晋芳的喜爱,可见抒情十记叙的文字更加感人,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⒍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就由她导演出来;一支支悦耳的乐曲,由她指挥而生。(形象地写出孙晋芳在比赛中的主导作用,她是比赛场上的灵魂。)
三、作者在文中对孙晋芳个人的作用如何作高度评价的?
作者把孙晋芳比喻成连接珍珠的金线,这个比喻打的很好,形象生动的写出孙晋芳在女排中发挥的作用,类似的比喻你也能打两个吗?
如果把女排比作一部精彩的戏,那么孙晋芳
如果把女排比作一曲优美的乐章,那么孙晋芳
四、每一份成就都离不开运动员的奋斗,中国女排的辉煌成就也是全体队员拼搏的结果,而课文说应该把欢呼声和掌声分给孙晋芳一半合适吗?(是她组织全队的进攻,为得每一分创造了必要得条件,如果没有她,女排便没有了灵魂,也就不会取得辉煌得成绩。
五、那么孙晋芳在体坛上像孙晋芳一样有着“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的运动员还有许多,你知道他们的哪些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听。
六、小链接
1、认真读文,小组内说一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2、汇报
3、师小结:伟大的体育竞技精神赢得一切“种族优劣论”,两名选手间的互相敬重为他们的崇高友谊添上美丽的一笔。诚如杰西欧文斯所言,是纯净的人类关怀与爱让一个身处不利条件下的运动员披荆斩棘,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取了举世瞩目的金牌。
七、“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是运动员恪守的体育精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需要这种精神,谈谈你的经历。
八、在各行各业中有许多人不计个人得失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你知道的有哪些,讲给大家听听。
九、本课小结
板书: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孙
晋——顽强——拼搏——团结——协作
芳 短文链接
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并为哈佛教授所津津乐道。
1936年的柏林,希特勒对12万观众宣布奥运会开始。他要借世人瞩目的奥运会,证明雅利安人种的优越。
当时田径赛的最佳选手是美国的杰西欧文斯。但德国有一位跳远项目的王牌选手鲁兹朗,希特勒要他击败杰西欧文斯——黑人杰西欧文斯。以证明他的种族优越论——种族决定优劣。
在纳粹的报纸一致叫嚣把黑人逐出奥运会的声浪下,杰西欧文斯参加了4个项目的角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和跳远。跳远是他的第一项比赛。
希特勒亲临观战。鲁兹朗顺利进入决赛。轮到杰西欧文斯上场,他只要跳得不比他最好成绩少过半米就可进入决赛。第一次,他逾越跳板犯规;第二次他为了保险起见从跳板后起跳,结果跳出了从未有过的坏成绩。
他一再试跑、迟疑,不敢开始最后的一跃。希特勒起身离场。 在希特勒退场的同时,一个瘦削、有着湛蓝眼睛的雅利安德国运动员走近欧文斯,他用生硬的英语介绍自己。其实他不用自我介绍,没人不认识他——鲁兹朗。
鲁兹朗结结巴巴的英文和露齿的笑容松弛了杰西?欧文斯全身紧绷的神经。鲁兹朗告诉杰西欧文斯,最重要的是取得决赛的资格。他说他去年也曾遭遇同样的情形,用了一个小诀窍解决了困难。果然是个小诀窍,他取下杰西?欧文斯的毛巾放在起跳板后数英寸处,从那个地方起跳就不会偏失太多了。杰西欧文斯照做,几乎破了奥运纪录。几天后决赛,鲁兹朗破了世界纪录,但随后杰西?欧文斯以些微优势胜了他。
贵宾席上的希特勒脸色铁青,看台上情绪昂扬的观众倏忽沉静。场中,鲁兹朗跑到杰西?欧文斯站的地方,把他拉到聚集了12万德国人的看台前,举起他的手高声喊道:“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看台上经过一阵难挨的沉默后,忽然齐声爆发:“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举起一只手来答谢。 等观众安静下来后,他举起鲁兹朗的手朝向天空,声嘶力竭地喊道:“鲁兹朗!鲁兹朗!鲁兹朗!”全场观众也同声响应:“鲁兹朗!鲁兹朗!鲁兹朗!”没有诡谲的政治,没有人种的优劣,没有金牌的得失,选手和观众都沉浸在君子之争的感动里。
杰西欧文斯创造的8.06米的纪录保持了24年。他在那次奥运会上荣获4枚金牌,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 多年后杰西欧文斯回忆说,是鲁兹朗帮助他赢得了4枚金牌,而且使他了解,单纯而充满关怀的人类之爱,是真正永不磨灭的运动员精神,世界纪录终有一天会被继起的新秀突破,而这种运动员精神永不磨灭。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精讲《学弈》 教学目标:
1、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2、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课后扩展(链接)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六、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表演作业)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
3、(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阅读链接: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拓展阅读《足球史话》 教学目的:
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引领学生去思考足球精神的魅力;把握足球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表示时间的词,把握足球发展的脉络。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国最早发明足球而英国却是现代足球运动的起源国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人类能够战胜大自然,靠的是这样的精神——协作,持之以恒。而这种精神在足球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来学习《足球史话》。
二、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易读错的字板书并注音:
临淄 体魄 提供 填充 侵略 咒骂
禁不住 乌拉圭 诞生 磨炼 鬃毛
三、指名朗读课文。
四、分析课文:
1、请概括文章内容。
(本文介绍了足球运动的起源、演变、发展的过程。)
2、根据文章填如下表格:
时间
足球质地
足球起源和发展情况 战国时期
西汉
汉武帝时
唐代
宋朝
3、根据文章的第三部分,填如下表格:
时间
国家
足球的起源和发展 1042年前后
1863年
1900年
1904年
1930年
4、同学探讨交流:
为什么中国发明足球最早,而英国却是现代足球运动的起源?(宋朝“文强武弱”,统治者奢华颓废,致使世风日下,足球逐渐从军中退出。对抗性渐弱,表演性增强,常作为宫廷宴会的助兴演出。元、明、清三代,社会“重文轻武”以及官府种种禁令,使我国古代足球逐渐绝迹了。)
五、课外延伸。
谈谈你对中国国足球队近期的重要活动有哪些了解。
六、读一读,背一背
(一) 降低难度, 让学生愿读
对于课本中的文章, 教学时我们不能平均用力, 要做到“精、简、活”,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阅读习惯和兴趣没有养成, 过多的问题, 会让他们产生畏惧感, 所以我们从每一单元的课文里选出一至两篇在内容上、写作方法上具有代表性的课文, 带领学生精心地读, 引领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品味。其他的文章, 读熟, 读懂, 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就可以了。这样降低难度由浅入深的读, 学生才愿意读。
(二) 示范点拨, 让学生会读
学生不是天生的会朗读, 需要我们耐心指导才有进步, 由会读才乐读。一篇文章拿过来后, 教师首先要自己读好, 以便指导的时候心中有数, 有法可教。范读引领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字当中传递的美感, 点拨之处要让学生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样以教材为主体, 以丛书为依托, 随时指导, 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 不知不觉爱上阅读。
二、快乐指导——读丛书
(一) 鼓励倾听, 让学生乐读
学生阅读的时候, 我做的最多就是倾听鼓励。如在学生个别读的时候, 针对不同特点进行鼓励, 自由读的时候, 桌间巡视俯身倾听, 有时候抚摸一下他们的小脑瓜和后背。让他们知道自由练读老师也能听到我、注意到我。遇到好的段落句子, 还会经常说你们的朗读让人陶醉, 老师没有听够, 能不能再来一遍?你读得真好, 给人一种听觉享受, 谁能像他那样再读一遍?这些鼓励性的话语会让学生越读越起劲。几遍之后好句子上口了, 也就轻松地背诵下来。
(二) 注重方法, 让学生善读
好的读书方法, 会让语文主题学习事半功倍。我校李慧娟老师坚持培养学生做前置性学习笔记的方法, 就很值得借鉴。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这样充分的学习, 交流时就会胸有成足, 形成善读乐写的好习惯。
三、巧妙结合——用丛书
(一) 课前运用, 引出兴趣
我校徐桂福老师在教学《乞巧》和《嫦娥》这两首古诗的时候, 考虑到这两首古诗讲述的故事和语文主题丛书中《牛郎织女鹊桥会》和《嫦娥奔月》的两篇文章内容息息相关。于是, 一上课, 她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这两个动人的故事, 学生在说完了解到的知识后, 她趁热打铁, 出示两首古诗, 学生们通过朗读品悟, 很快说出了诗句内容及所描绘的意境。这样高效的学习, 就源于课前主题阅读的有效铺垫。
(二) 课中运用, 激活思维
四年级朱锦新老师在教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时, 考虑到身处和平年代的孩子, 很难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有多深这一细节。所以在课中穿插了主题丛书《畅想和谐》中的《和平呼唤》这一单元的文章, 阅读中学生们受到的触动和激发, 让他们妙语连珠。最后朱老师带领学生再次回归文本, 让学生自学阅读链接中的《儿童条约》一文。整堂课, 阅读容量大, 语言、思维训练点多, 让学生懵懂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三) 课后运用, 拓展提升
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共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对于这样的课文, 我们都有一个感觉——就是不好讲。我校赵宏卫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先精讲一个片段, 带领学生总结出“关注细节、品味特点, 捕捉细节、表现特点”的学法之后, 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个片段, 然后让学生自学第三个片段, 最后进行对比阅读, 加入主题丛书中《欧也妮葛朗台》节选一文, 让学生再次领略名著, 感受作家精妙的写法。
(四) 时事链接, 激发情感
在四川雅安地震后, 我的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播报了这条新闻。小小年纪的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愿望。借此时机, 我让他们打开主题丛书《爱在人间》中《太阳下的温暖》这组课文, 用心读一读。灾害无情人间有爱, 在阅读中孩子们感动了, 丰富了, 积累了, 提高了。
语文主题学习, 归根结底要读写结合。我运用丛书布置的几种作业, 巧设作业, 增趣减负。
杂志设计:这是教六年级时, 让学生模仿主题丛书, 选择优秀习作分类订, 创办的班级杂志。生字卡片:一年下学期, 教给学生从主题丛书中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生字做的卡片, 学生通过查字典, 请教家人的办法完成卡片上的字音、笔画、组词、造句, 有能力的同学走可以根据词义配上合适的画。小组评比后, 好的张贴墙上。记得当时用这个办法, 学生认识了很多课外生字。读书日记:二年级学生读丛书做的读书日记。日记内容比较简单, 写一两句或者两三句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懂得什么, 了解了什么就可以。活页笔记:三年级针对丛书中喜欢的句段, 自行设计, 进行活页摘抄;手抄报是根据主题单元的内容做的这些别致的作业在班级的展示墙中定期评比更换, 学生们兴味盎然, 乐此不疲。不但丰富了积累,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一、搞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时重点倾听教师的讲解。教师要依据单元提示,结合课后思考练习,明确学习要点。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去搞好预习。这个环节要做扎实,因为预习质量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千万不能流于形式。
要把传统教学模式与“语文主题学习”模式统一起来,扎实学习基础知识。除了检查学生是否会正确朗读、规范书写生字词外,还要对有代表性的字词进行重点训练并总结学习方法。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并提高自身的引导能力
其实,“语文主题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是提高了而不是降低了。
“语文主题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是关键。要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合理搭配,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一起进步。一旦学习小组真正形成并发挥作用时,教师会明显感到教得省劲。学生不但学得轻松了,能力和成绩也提高很快。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其他观点,甚至是教师的观点。这样,整个课堂才能生动精彩起来。当然,这种活泼的课堂展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实践中去训练,而训练离不开教师的灵活调控。
三、“1+x”要灵活运用
“1”是指精讲的篇目,必须要讲细讲实讲透,但并不是传统课堂中的面面俱到,这里的细、实、透是针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词句及写作方法而言。“x”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要单纯地追求数量,而要追求其内涵。
在吃透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立出单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依据此目标教学,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切忌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学习目标切忌过多,“眉毛胡子一把抓”等于什么也没抓住,要一课一得。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小练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并能有条理地书写出来。
四、强化朗读和阅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注意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如浏览、细读、精读等,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课前3~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说话,尤其是低年级。说话的内容、长短不限,这样能锻炼孩子们的勇气和胆量,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有效的教学评价在主题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学生,学会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语文,并积极进步。
总之,语文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的。要坚决摒弃那种逐段逐句分析、面面俱到的串讲方式,在保证精讲篇目学习质量的同时,省出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课外经典著作。“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堂效果应达到:思维源自学生之脑,书写出自学生之手,表达出于学生之口,写作发自学生之心。
教学目标
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岭壁》。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4.拓展阅读古诗《登飞来峰》,让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预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法学校本课中的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并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首先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苏轼,通过学习古诗《题西林壁》走进美丽的庐山,感受庐山的万千姿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简单了解作者苏轼。
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3.齐读课题,同学们你能用“题”和“壁”分别组几个词吗?预设:题目、题写、题词 墙壁、石壁
(这是作者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石壁上的一首诗)3.检查预习,指读正音
(1)同桌相互读古诗,注意读准后鼻音。(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题西岭壁
横看 / 成岭 / 侧成峰,远近/ 高低 / 各不同。不识 / 庐山 / 真面目,只缘 / 身在 / 此山中。
(3)全班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二、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想想以前学过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a、借助注释理解诗意;b、查字典理解诗意;c、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画等)2.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生自主学习,师相机指导。)3.交流学习所获。
(或解说诗句意思;或展示绘画成果)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向远看、向近看、向高看、向低看,看到的庐山景色却各不相同。
4.明明同样是庐山,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呢?(因为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5.那苏轼到底从几个角度看了庐山呢?看到了几种结果呢?(六个角度,看到了六种不同的结果。)那概括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6.(课件展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美景)假如你就在庐山之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吗?“我站在(),看到庐山像()。”
7.齐读“不识 / 庐山 / 真面目,只缘 / 身在 / 此山中。”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呢?站在庐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
三、熟读成诵,领悟诗请
1.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时写下的一首哲理诗,诗人不但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更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咱们在读这首诗时,不但要读出庐山的奇丽景象,更要读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恍然大悟。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放课件)
2.用多种形式朗诵此诗(小组比赛、指名朗诵、全班齐诵等。)
3.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其实不仅观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样。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吗?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画杨桃》)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小组合作学习《游山西村》
引导学生依据第一首古诗的学法学习第二首古诗。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古诗背景、诗人,然后放手让生合作学习。方法:初读读出节奏,再读了解诗意,诵读感悟道理。
五、收集材料,拓展学习
1.教师小结:今天学习的两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对山西村村民热情好客的赞美,更让我们懂得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知难而上,坚持不懈”的人生哲理。
2、以文帯文
对比阅读《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畏】怕。【 缘 】因为。【最高层】:最高处。
学生自由阅读,试着同桌说说诗句含义,从中你感受到什么?(豪情壮志)
五、作业布置
【二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推荐阅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学习计划示例06-06
二年级语文备课07-22
五年级语文主题阅读12-08
小学二年级《语文园地二》09-06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06-28
小学二年级语文作文06-16
二年级语文句子转换07-04
语文二年级课外阅读07-20
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