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推荐8篇)
短语归纳
1.too much 太多
2.lie down 躺下
3.get an X-ray 做个X光检查
4.take one ’s temperature 量体温
5.put some medicine on ......在....上敷药 6.have a fever 发烧
7.take breaks /take a break 休息
8.without thinking twice 没多想
9.get off 下车
10.take sb to the hospital 送某人去医院
11.wait for等待
12.to one’s surprise 使.......惊讶的
thanks to多亏于;由于
14.in time及时
15.think about 考虑
16.have a heart problem患有心脏病
17.get into the trouble 遇到麻烦
18.do the right thing做正确的事情事情
19.fall down 摔倒
20.put ...... on sth把...放在某物上
21.get hit/sunburned 摔伤/烧伤
22.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
23.be used to习惯于....
24.take risks/take a risk 挑战
25.lose one’s life 失去生命 !
26.because of 因为
27.run out of 用完
28.cut off 切除
29.get out of 从...出来
30.make a decision/decisions 做决定
31.be in control of 掌管;管理
32.give up 放弃
用法归纳
1.need to do sth .需要去做某事
2.see sb doing sth 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
3.ask sb sth 询问某人某事
4.expect sb to do sth 期望某人做某事
5.agree to do sth 想要做某事
6.help sb (to)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7.want to do sth 想要做某事
8.tell sb to do sth 告诉某人做某事
9.have problems(in) doing sth 做某事有困难 10.use sth to do sth用某物去做某事
11.be/get used to doing sth习惯于做某事 12.seem to do sth 好像做某事
13.keep on doing sth 继续做某事
14.mind doing sth 介意做某事
语法点:
1.询问某人的健康问题及遇到麻烦的表达方法
2.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
表示劝告与建议,也表义务与责任
第一人称问句中,征询建议要记清
3.不定代词的用法
重点句型解读:
1.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What’s the trouble/ the problem / wrong with sb./ sth.?
2. I had a cold.我感冒了。
have a cold=catch a cold=have the flu 感冒
have a fever 发烧
have a cough咳嗽
have a stomachache胃疼,肚子疼
have a toothache牙疼
have a headache头疼
3. 身体部位+ache(疼痛)构成新的复合词
stomach+ache=stomachache head+ache=headache tooth+ache=toothache back+ache=backache后背痛
4. much too+ 词,意为 ,too much+ 词,意为 。
5. enough【形容、副词】足够的/地,enough放在名前后,形副后。
good enough足够好,
enough money=money money
6. lie down躺下, lie 躺,躺着,过去式lay;lie说谎,过去式lied
7. maybe “或许”,常用于句首,表示可能性,后加句子。Maybe you are right.
may be,是情态动词+be的结构,意为“可能,也许”,后加名词、代词或形容词。He may be angry.
8. sound like+名词代词和从句:
It sounds like you don’t know the truth. It sounds like a good idea.
sound+形容词,“听起来,好像”,The music sounds nice.
9. need 需要,实义动词need+名词,需要某物;
need to do sth.需要做某事,主语通常是人,表示人主动的动作:
You need to listen carefully during class.
need doing sth.主语通常是物,表示被动的动作:Your dirty clothes need washing.
10. get off (the bus) 下(公交车) get on 上车
11. agree 同意,赞同;同意做某事 ,同意某人的看法、观点 。
12. trouble问题,麻烦 ;
be in trouble ,make trouble ,
have trouble (in) doing sth.
=have difficulties (in) doing sth 。
13. right away=right now=at once,意为 。
14.【复习】 advice [不可数名词]劝告,建议,向…征求意见 ,
give sb. advice on sth.就某事给某人建议;advise [动词]
advise sb. to do sth.
advise sb. doing sth .
15. 【复习】exercise 动词意为 ,可数时意为 ,不可数时意为 。
16. hurt 及物动词,使……疼痛,……受伤,He hurt his leg while exercising.
不及物动词,……(部位)疼。His leg hurt badly.
17. clean 【动词】 ,clean the classroom ,【形容词】 ,cleaner意为 。
18. hit (用手或器具)打;击打
The boy hit the dog with a stone.
hit sb. on the head/ nose/ back打某人的头、鼻子、后背,on用在所打较硬的部位;
hit sb. in the face/ eye/ stomach 打某人的脸、眼睛、肚子,in用在所打较软的部位。
19. be used to sth./ doing sth.习惯于、适应了……、做某事,强调状态;
His grandpa was used to country life.
Mary is not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get/ become used to sth./ doing sth. “变得习惯,逐渐适应……”强调过程、动作:
It’s difficult for one to get used to another country’s habit.
20. 【复习】free [形容词]空闲的free time;免费的the drink is for free;自由的I want to become a free bird.
free【动词】使……解脱,得到自由
He could not free his arm.
21. run out用完,用尽
When his water run out, he knew that he would have to do something to save his own life.
物sth. tun out. 某物用尽了。
sb. run out of物sth..人用尽了某物。
He run out of all his money last night.
22. risk (sb.) to do sth. 冒险去做某事
take a risk=take risks 冒险
23. the importance of (doing) sth.
(做)某事的重要性
We students should know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English.
importance n. 重要(性),
important adj.重要的,
unimportant adj.
24. decision 【名词】决定;抉择;
make a decision to do sth.= decide to do sth 决定做某事
25. be in the control of …掌管,管理
The headmaster is in the control of this new school.
be out of control无法控制,无法管理
be under control被控制住,在控制之中
26. 【复习】mind意为“介意”
mind doing sth.介意做某事
Would you mind my opening the window?
27. give up (doing) sth. 放弃(做)某事
give up (playing) computer games;
give up后可接名词、代词和动词ing形式,也可不接,如 Never give up easily.
二、重要短语
1. have a cold
2. have a stomachache
3. see sb. do sth.
4. shout for help
5. expect (sb.) to do sth.
6. to one’s surprise
7. thanks to …
8. think about…
9. be interested in sth.
10. lose one’s life
11. save one’s life
12. take a risk=take risks
13. cut off
14. keep on doing sth.
三、重点语法:
【反身代词】英语中共有八个反身代词,在使用时应注意和它所指的相应的对象在人称、性别、数上保持一致。
数 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单数:myself/yourself/himself herself itself
复数:
ourselves/yourselves/themselves
反身代词的用法:
1. 可用作宾语,指的是宾语和主语表示同一个或同一些的人或事物。
如:Maria bought herself a scarf. We must look after ourselves very well.
2. 可用作表语,指的是表语和主语表示同一个或同一些人或事物。
如:She isn’t quite herself today.
3. 可用作主语或宾语的同位语,常用来加强语气。
如:She herself will fly to London tomorrow. I met the writer himself last week.
4. 用在某些固定短语当中。
如:look after oneself / take care of oneself 照顾自己
teach oneself sth./ learn sth. by oneself自学
enjoy oneself 玩得高兴,过得愉快
help oneself to sth 请自用……(随便吃/喝些……).
hurt oneself 摔伤自己
say to oneself自言自语
leave sb. by oneself把某人单独留下
buy oneself sth.给自己买……东西
introduce oneself 介绍……自己
【提醒】
1. 反身代词不能单独做主语,但可以做主语的同位语,起强调作用。如:我自己能完成作业。
(误)Myself can finish my homework.
(正) I myself can finish my homework.
I can finish my homework myself.
2. 反身代词表示“某人自己”不能表示“某人的东西”,因为它没有所有格的形式。表达“某人自己的(东西)”时,须要用one’s own.
如:我用我自己的蜡笔画画。
(误)I’m drawing with myself crayons.
单元: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一、设计思路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传说和故事”这个话题, 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 重点训练“讲故事”这个语言功能项目。通过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如何用过去时态讲述一个故事, 描述古老的传说和有趣的故事,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理解并体会传说和故事的教育意义。在了解目标语言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能理解优美的传说和有趣的故事, 掌握故事的基本结构, 讲述自己喜爱的故事。
(二) 学生分析
在多媒体教室利用课件上英语课, 学生视听感受明显, 表现出极大兴趣, 学生在欣赏和享受中学习, 学习热情高涨, 学习效果会很明显。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讲述一个故事, 并学会unless, as soon as, so...that等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述故事, 让学生学会掌握一个故事的细节和人物, 并能利用目标语言讲述一个传说或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We can’t always have good luck, when we meet difficulties, we should face them with a smile, we should learn the spirit of Yu Gong.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solve our problems.Never give up!
4.教学重点:学习讲述故事中的人物和相关细节。
5.教学难点:学习本课时的目标语言,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Recorder and tape, PPT.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生词和课文, 标注疑难点。
三、教学过程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一) 自研自探环节
Self-study&Self-exploration
Step 1:词汇大冲关
Let’s have a word test.Fill in the blanks in Step 1.
Step 2:短语大盘点
Translate the phrases into English in Step 2 andchoose two phrases to make sentences (注意人称和时态) .
Step 3:语法大梳理
画出句子中的重点短语。
Step 4:话题大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一定学会用英语讲故事了吧。请回顾总结一下, 试着用英语讲一下Yu Gong Move s a Mountain吧。
(二) 合作探究环节
★PAIRWORK
两人小对子:
1.对子间就随堂笔记处的书写及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
2.对子间互相检查随堂笔记处Step 1的成果, 用红笔核对并补充修改。
★GROUPWORK
三人互助组:
小组长主持, 组内就Step 2的短语翻译进行核对, 并互相讨论编写的句子。然后讲解并核对Step3的答案。
六人共同体:
在大组长的带领下, 根据本组抽到的展示任务进行明确分工, 带领组员在组内进行预展。
(提示:3人完成板书, 另外几名组员在组内进行口头检测单词和短语。)
(三) 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
展示单元一:语法梳理
Please show the grammar on the blackboard.
(提示:可以用课本上、笔记本上的例句总结归纳。)
展示单元二:口语、听力挑战
谈论愚公移山和其他故事, 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组各选一个故事进行谈论) (组员齐上台, 一个接一个, 做到声音清晰洪亮, 接力顺畅, 台下复述准确无遗漏)
展示单元三:话剧表演———Yu Gong Moves a Mountain)
(提示:注意句式的丰富性和语言的得体性。)
展示单元四:辩论赛———Yu Gong Moves a Mountain
四、总结归纳
Step 1:词汇大冲关
1.射击;发射
2.石头
3.虚弱的;无力的
4.提醒;使想起
5.愚蠢的
6.除非
Step 2:短语大盘点
1.一……就……
2.如此……以致于
3.有点儿
4.代替;反而
5.提醒某人做某事
6.放弃
7.搬走;拿走
8.尽力做某事
9.做完某事
Step 3:语法大梳理
so...that..., unless, as soon as
1.My elder brother will watch TV______he comes back.
2.The box is___heavy____I can’t move it.
3.You won’t get into a good college____you study harder.
【课堂检测】
基础题:
翻译下列句子。
1.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
2.把这些书带走。
3.他们俩中没有一个。
4.继续学习。
5.代替玩电脑游戏。
提高题:
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
1.I think the problem is a little____ (difficulty) .
2.I will come up with a good way____ (solve) the problems.
3.We should exercise instead of____ (play) games.
4.He must stop____ (practice) ____ (swim) .
5.Smoking is bad for my health.I decide____ (give) it up.
6.We all know we live in a place____ (call) Xi’an.
7.We should keep____ (practice) ____ (speak) English every day.
8.We should have the best way____ (solve) the question.
9.It took him three hours____ (finish) (read) this interesting story.
【Homework】
根据汉语完成句子。
1.他们正着手做奶昔。
They’re ____________the milk shake.
2.很久以前, 村子前面有棵大树。
____________, there was a big tree in front of the village.
3.一直尝试, 并且不放弃。
____________and don’t____________
4.她有一点儿害羞。
She is____________ shy.
5.例如, 他能移山。
____________he could____________ the mountain____________.
6.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
This story ____________my childhood.
7.今天晚上你能提醒我给汤姆打电话吗?
Could you please____________ Tom up tonight?
【拓展题】Writing
Tell the story Y u Gong Moves a Mountain in English to your parents.
【自主反思】 (日反思)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 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 关注体验性学习, 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以下是笔者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
反思一:好的导入是一堂课的首要环节, 能让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听下去。笔者先让学生一块唱了一首《愚公移山》,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自然地引出主题。
反思二:教学过程中, 笔者设置了4个学生自主学习展示环节:语法梳理、口语、听力挑战、话剧表演:Yu Gong Moves a Mountain、辩论赛, 让学生在快乐中展示学习。
反思三:课堂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可谓是一堂课的基本骨架, 教学目标可以说是学生在一堂英语课堂中智力发展的终极目标, 重点和难点便是一堂课应该了解和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 笔者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学会讲述故事中的人物和相关细节,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 并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练习。
专家点评
一、案例设问本末倒置,思维混乱
教材第6页案例:小寒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出生后不久就将她遗弃街头。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把她抱回家抚养,生活很清苦。小寒六岁时,因没有正式户口不能就近报名入学。问: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这个案例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参考答案是:小寒的父母将她遗弃街头,致使她的权利失去了家庭的保障,丧失了被父母抚养的权利。幸亏得到好心人的收养,才使她被抚养的权利得以继续(小寒的权利得到了来自他人的保障)。但她由于没有户口,却又导致她不能享受到就近入学的权利(小寒的权利没有得到学校、社会的保障)。由于失去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保障,所以,小寒的一部分权利没能实现。
首先,教材编撰者呈现这个案例的本意是让师生关注小寒已享受的权利和未享受的权利。可是师生应关注的重点是小寒的权利应该怎样得到学校和社会的保障。小寒申请户籍登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其实小寒是可以申请办理户籍登记的。根据我国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9年4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修正案),小寒与好心的奶奶形成了事实收养关系。小寒是查找不到父母、捡拾证明不齐全的弃婴(儿),有关小寒户口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由收养人提出申请,经村(居)委会确认,街道、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审核并出具证明,经收养人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询问登记后,到县级民政局申请办理收养登记。当事人到户籍所在地的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后,凭收养公证书到公安机关办理户籍登记。
其次,参考答案和198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总则中的第四条和第五条规定相违背,同时违背了1992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中的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总则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也就是说,小寒不管有没有户口都应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政府和学校也有义务必须保障小寒受教育的权利,否则,政府和学校将承担法律责任。
再次,教师如果仅仅按照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的话,大家会觉得小寒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孩子,学校和社会还不对她的权利进行保障,学生就会对学校和社会丧失信心。
这样的案例呈现出来,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根本无法达到案例证明理论的效果。
二、主题相同案例多次呈现
教材61页案例:小丽是八年级学生,开个体饭馆的爸爸缺人手,非让小丽退学到饭馆帮忙不可,并且对学校老师振振有辞地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
教材62页案例:爸爸对小梅说:“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上学了,你早晚要出嫁,我供你上学就是赔钱!”小梅对爸爸说:“我要上学”。
教材64页案例: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一名初中生的家长未征得儿子小刚的同意,便为儿子签订了应聘书。小刚知道后坚决反对。他对父母说:“工资再高我也不干,您不能让我中途辍学,我要完成学业。”家长见儿子不从,便以家中无钱再供其上学相威胁。为了履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小刚写了一封信,送给镇教育主管部门。镇教办的同志会同当地司法人员,找这个家长谈话。在他们的劝说下,家长撤回了为小刚签订的应聘书。小刚回到学校,更加努力地学习。
这三个案例实际上是一个主题,都是家长为了一己私利,阻止子女继续接受教育。为什么不能把内容整合一下,用一个案例说明三个问题?这一册教材只有区区115页,却用了三个主题类型相同的案例,大大浪费了教材资源。
三、案例陈旧
本教材因为第一版是2008年出版的,所以选择案例发生的时间多是2006年之前的,这些案例距今已经过去七八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选用七八年前的事件作为案例,远离学生现今的社会生活,体现不出案例的时鲜性特点,学生容易对书中案例提出质疑,既增加了学生对教材理解的难度,又增加了教师分析案例的难度,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比如教材第8页案例:高二女生田甜寒假期间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获得320元收入。教材64页案例: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这样的案例与学生了解的现实社会中的月收入相差甚远。
四、案例场景设置不严谨
教材105页案例:江明的爸爸自筹资金开了一家平价药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一位常来买药的老大爷高兴地说:“这家药店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特别注意为顾客着想,我每次来买药,店员都根据我的情况建议我买合适的药。”一位年轻的妈妈说:“有一次孩子半夜咳嗽得厉害,家里又没有其他人,情急之下我给这家药店打了一个电话,店里的一名员工二话没说就给我送来了止咳的药,真是令人感动!”一位员工听了这些话后,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当时,自己因一时疏忽收了一张50元的假币,江明的爸爸得知后说:“不小心收了假币,要吸取教训。但千万不能让假币再流向市场,这次的损失由我承担。”在你看来,这家平价药店生意越来越红火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用书的参考答案是:江明的爸爸开了家平价药店,价格公道招来回头客,送药上门感动病人心;设身处地为顾客提建议,收了假币自担损失不骗人;店内员工干劲足,生意做得很红火,邻里街坊很和睦,经济效益也不错。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是场景设置不严谨。案例本意是表扬江明的爸爸,可是由于案例设置的场景不严谨,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为药店销售的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的药品处方权限于医院的在职医师、社会办医性质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师。患者凭借医师开写的处方,在医师、护士、药师或其它专业人员监督指导下方可购买、使用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或其它专业人员开写处方的药品,患者可以自行购买的是非处方药。在这一案例中没有说明店员为患者配的药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为患者配药是人命关天的事,如果店员为患者配的是处方药,患者使用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店员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知识点:
1..loud是形容词,loud-louder-loudest意思是“响亮的”;作副词时,常与talk, sing, laugh 等词连用,如speak loud;loudly “大声地”带有喧闹的意味,常用来修饰shout, cry, call, knock等动词,通常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作状语;aloud 副词,出声地,大声地,仅指发出声音(以使能被听得见)。
2.Enough为形容词,意思是“足够的”;enough +n.修饰名词enough money;adj/adv+enough修饰形容词或副词;enough to do 足够做某事
3.present, gift礼物:gift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通常指昂贵的“礼物”,强调送礼人的诚意,有时有“捐赠”之意,多用于正式场合;present指为表达情谊,敬意或出于礼节,在某特定时刻或场合赠送的“礼物”,此礼物价值不一定高。make sb a present of把„作为礼物送给
4.borrow, lend: borrow“借入,借给”即说话人向他人借东西borrow sth from sb.;lend-lent-lent“借出,借给”即说话人把自己的东西借给他人lend sb sth= lend sth to sbexcept,besides除„之外: except除了„都,besides强调“除了„之外还有„”在no one, nobody, nothing等词后加介词but也表示“除了”。
6.find out, find, look for: find out“找出,发现,查明”多指通过调查,询问,打听,研究之后搞清楚,弄明白或指找出较难找到的,无形的抽象的东西;find“找到,发现”通常指找到或发现有形的东西也可指偶然发现某物的某种情况,强调找的结果;look for“寻找”强调动作。
7.talk about谈到,谈论;talk of谈到,说到;have a talk with与..谈谈,做报告;talk to sb对„谈话;talk with sb与„交谈;talk to sb和talk with sb 均表示“和某人谈话”,“讲话”。talk to sb比较常用,侧重一方谈,一方听;talk with sb侧重双方交谈;talk about sb则表示“谈论某人”
8.miss 和lose:miss意思为“发现丢失”“觉得不在”;lose意思为“丢失”“失去”。在本质上,miss是一种主观感觉,而lose是一种客观结果。
9.be used to doing习惯于做某事;used to do过去常常,暗含与现在明显的不同,只用于过去时;be used to do是use的被动语态,意思是„.被用来做某事。
10.own 与 have: own强调的是拥有,占有某物为自己的财产,但所占有的东西目前不一定是由人使用,强调所有权;have为普通动词,表示的所有关系。own +n.egWho owns the dog? ;own +宾语+宾补 eg.He owns himself wrong.;own+从句eg.He owns that he is wrong.;of one’s own完全属于某人自己的;on one’s own独立地,自愿地;with one’s own ears亲耳
知识要点归纳汇总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范围及地位(P4)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地位: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平等的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4.人民和公民区别?(P6)
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中国公民:★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②范围不同(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获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 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7.公民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力是,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力,承担自己对他人应付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的享有自己的权力;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为什么)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为什么)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力,要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其范围,否则,就会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自己追求的权力也会落空;(危害)
④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力。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不能随心所欲,否则,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而且会破坏国家、社会稳定,违法行使权利的人会受到法律制裁。(危害)
8.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
①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②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第二课
9.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10.面对权利和义务我们应该怎样做?
①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重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11.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法定义务有哪些?履行法定义务的意义?(P16)法定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基本法定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保守国家秘密;③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④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⑤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⑥依法纳税等
意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12.什么叫道德义务,履行道德义务意义,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p17)含义: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意义: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d1)
联系:①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②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③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区别: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即道德义务不等于法定义务,不履行道德义务,不一定违反法定义务。14.如何忠实履行义务?(P18—P21)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三课
15.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内容?重要性是什么?(P25)
内容:①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③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生自由,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是法律所禁止的。
重要性: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16.依法维护人身自由权。
①可通过非诉讼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行为,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②调解无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17.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情节严重的要受到法律制裁。18.生命健康权的意义/重要性?(P24—P26)
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②是公民参加一切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③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19.我国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保护?(P26.d2)
①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②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济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加生命健康权重要性)20.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何特殊保护?(P26.d2)
①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②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③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 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21.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P27)《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22.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怎样行使?(P28)
①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 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 ②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23.放弃生命健康权的恶果?(P29)
①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③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属朋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③若公民损害自己的身体,必然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
24.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P30-31)
①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
②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即损害了他人的生命健康,也损害了自己,行为人要依法受到法律的制裁。③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第四课
25.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p35)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26.良好名誉对个人作用(P36)①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②可获得社会更多的尊重和经济利益。
27.侵害他人名誉的危害(P36)
①践踏他人的人格尊严;②混淆是非、颠倒黑白;③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
28.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P38):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29.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侵权后果(P38—39)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污辱或诽谤他人。侵权的行为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30.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p38、39)
①侮辱:指语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分为口头侮辱、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②诽谤:指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分为口头诽谤和文字诽谤。③新闻报道失实。④诬告。31.依法维护名誉权(P39)
①可通过非诉讼方式,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②调解无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32.肖像权包括哪些内容?(p41)肖像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33.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p41.d2)
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1)不准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3)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34.依法维护肖像权(P42)
①与侵权人进行协商;②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5.什么是姓名权?(p43)
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36.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p44)
①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②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否则就侵害了姓名权。既不要干涉他人决定性名、使用自己的姓名,也不要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名字。
37.依法维护姓名权(P44)
无论盗用还是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被侵权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第五课
38.隐私的含义及保护隐私的意义(P46、47)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 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
保护隐私的意义:①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②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③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39.隐私权的含义(P48)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40.隐私权的内容(p48-50)
①私人生活安宁权;②个人信息保密权;③私人通信保密权。(但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在公共场所的活动、违法犯罪行为更不是隐私。)
41.隐私权的作用(P48)
①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私密的自由决定权;②划定了个人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界限;
③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④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
42.怎样尊重他人的隐私?(p51-52)
①树立隐私意识 :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们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 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②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③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43.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的意义(P52)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道德的呼唤,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44.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p53)
①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
②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45.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p54—55)
①(维权的方法)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③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④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
46.保护隐私等于自我封闭吗?(P55)
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时、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第六课
47.教育的含义和作用(p58--60)
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作用:对个人:①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是个人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②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③教育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④对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对于民族、国家:①教育成就未来。②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48.什么是受教育权?(p60)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现代社会应具备终身受教育的观念。
49.什么叫义务教育?其法律依据是什么?(p61)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50.义务教育具有什么特征?(p61)
(1)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2)公益性,即不受学费、杂费。它是与免费性联系在一起的。(3)统一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
51.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这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p64)
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③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52.★为什么子女上学不是个人的私事?
①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包括自己的家长。②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③如果自己不想上学就不去上学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处罚。④可见,孩子不上学并不只是个人私事,而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
第七课
53.财产分为哪几类,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哪些?(p68--69)分类: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54.什么叫财产所有权?(p70)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55.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P71)①它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②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
56.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的依据?(p71--73)(1)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往往通过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①停止侵害;②排除妨碍;③返还财产;④恢复原状; ⑤赔偿损失。
(2)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通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侵犯财产罪包括: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
57.公民维护自己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哪些?(P74)
58.什么叫遗产?作为遗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6)
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遗产的三个必备的条件: ①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②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③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59.什么叫被继承人和继承人?(p76--77)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60.继承人包括那些人?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什么确定的?(p77)
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61.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怎样划分的?(p77)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 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人继承。62.什么叫继承权?(p77)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63.什么叫法定继承?在法定继承中,遗产份额的分配原则:(p78)
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分配原则:(1)一般情况下,应当均等分配;(2)特殊情况 下,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不均等:①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应予以照顾;②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可以多分;③有扶养能力和条件而不尽扶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少分 64.什么叫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有什么优点?有效遗嘱具备的条件?(p78—79)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其最大的优点是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有效遗嘱具备的条件:①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②立遗嘱人意思表示真实;③遗嘱内容合法,形式合法;④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65.什么叫遗赠?(p79)
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称为遗赠,受遗赠人获得遗赠的遗产,受我国法律保护。遗赠并不属于遗嘱继承。66.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应该怎么办?
(1)应该注重情意、互谅互让的精神、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2)当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67.什么叫智力成果?(p81)
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68.什么叫智力成果权?智力成果权有年龄限制吗?(p82-83)智力成果权,也就是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智力成果没有年龄限制,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69.如何保护智力成果权?(P84)
①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第八课
70.消费者和经营者是什么关系?(p86,p87)
①消费者决定着商品及其经营者能否被认可;②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个别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诈、坑害,使消费者遭受巨大损失。
71.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p89)
①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②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③维护 社会的正常秩序;④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72.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投诉电话:12315 73.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p91)(9项)
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
74.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p92)
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费者(态度谦和,说话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75.作为消费者应该这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避免上当受骗?(p93--94)
①炼就一双“慧眼”,要求我们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②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③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76.怎样维护消费者的权利?(p96)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⑤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课
77.对公平的理解相同吗?(P100)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78.你认为什么是公平?(p100--101)
①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到的;②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79.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哪些作用?(p102)
①公平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②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③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80.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p103)
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能达到绝对公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81.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p104--105)
①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82.公平合作有什么意义?(p106)
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83.如何才能与他人进行公平合作?(p106)
①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它人不公平。②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③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十课
84.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p109)
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凡是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坏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实施正义行为,不做不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的对待他人和自己。85.正义制度有什么作用?(p109--111)
(1)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其正义性在于它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2)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有了正义制度,即使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在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是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3)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4)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86.正义与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的?(p111)
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 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87.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P111)
①公平为人们提供发展的权利和机会,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最终造福每个社会成员;②正义使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如果缺少正义的支撑,社会必然土崩瓦解。88.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维护正义?(p112--114)
(1)从小自觉树立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形态,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2)面对非正义的行为,选择正确的态度,积极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3)做有一个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
89.非正义行为的危害是什么?(P113)
非正义的行为,会损害别人的权利的机会,进而危害整个社会。90.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如果选择消极态度会有什么危害?(P113)
无疑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仅是某一个人的利益。它将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和我们自己的利益。91.正义感的具体内容有哪些?(p114)
(1)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2)而面对非正义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92.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15)
短语归纳
1.too much太多(修饰不可数名词) 2.hang out 闲逛
3.too many 太多(修饰可数名词复数) 4.get into a fight 争吵
5.call sb up 给某人打电话 6.talk about 谈论
7.look through 浏览 8.give back 归还
9.be angry with sb 生某人的气 10.a big deal 重要的事情
11.work out 解决;算出 12.get on with sb 与某人和睦相处
13.communicate with sb 与某人交流 14.be worried about 担心.....
15.be afraid of 害怕..... 16.in front of在...前面
17.not... any more 不再... 18.so much/many 那么多
19.compete with sb 与某人竞争 20.cut out删除;删去
21.all kinds of 各种各样 22.compare....with.....比较;对比
23.in one’s opinion 依...看 24.turn down 调小
用法归纳
1.allow sb to do sth 允许某人做某事 2.why don’t you do sth?为什么不做某事呢?
3.why not do sth ?为什么不做某事呢? 4.find sb doing sth 发现某人在做某事
5.tell sb to do sth 告诉某人做某事 6.refuse to do sth 拒绝做某事
7.let sb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8.offer to do sth 主动提供做某事
9.not....until....直到....才... 10.it’s time to do sth 该做某事了
11.it +adj+to do sth 做某事是.....的 12.keep on doing sth 继续做某事
13.what do you think of...?你认为....怎么样?
语法点
1.Why don’t you+V.......?等提出建议的句型及常用的答语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G ,上浮 (3)F浮 =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ρ物 < ρ液, 下沉;(2) ρ物 >ρ液, , 上浮 (3) ρ物 = ρ液,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是什么)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规定的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我国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5.我国宪法是如何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我国宪法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为什么说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3)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从而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
6.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该怎么做?(怎么样)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我国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1)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宪法保护的人权主体和内容十分广泛。
(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3.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各级国家机关应该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人权?
(1)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宪法,规范立法权的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立法保障)(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执法保障)(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司法保障)(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知识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普法)
*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组织国家机构
1.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怎么样)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3)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二)规范权力运行
1.为什么我国宪法要规范权力的运行?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2)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3)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4)总: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怎么样)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2)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法定职责必须为)(3)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国家四大机关: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统称司法机关)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课易错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是错误的,因为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国家权力:是政治概念。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和巩固其统治的支配力量,通常被称为公权力。与服从相对应。
公民权利:是法律概念。是由法律规范所认可的一种法律上的资格,即法律关系主体一方要求另一方作为或不作为的可能性。与义务相对应。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一、坚持依宪治国
(一)根本活动准则
1.宪法的构成: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为什么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总纲)
(1)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①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②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要求】: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②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③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二)最高的法律效力
1.宪法的地位:(是什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总纲)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2)从法律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看: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①全面依宪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体系。
②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③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加强宪法监督
(一)监督权力行使(他律角度---依靠制度)
1.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3.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怎么样)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二)增强宪法意识(自律角度---自觉践行)
1.公民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认同宪法。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4)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政治权利和自由:
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②地位:选举权和被包括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
①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②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
①内容: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②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人身自由
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含义: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内容: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住宅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1)财产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2)劳动权
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3)物质帮助权
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1)受教育权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2)文化权利
公民的文化权利的内容: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3.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和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二、依法行使权利
(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1.行使权利的界限是什么?
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行使权利有界限的原因: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他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3)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1.公民行使权利的要求及意义
要求: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意义: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2.公民维护权利的途径和方式:①协商;②调解;③仲裁;④诉讼
3.协商——(1)适用的维权行为: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2)优势: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3)程序: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直接对话,摆事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
4.调解——(1)含义: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2)方式:我国的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5.仲裁——(1)适用的维权行为: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2)程序: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6.诉讼——(1)诉讼机关:人民法院
(2)种类:①民事诉讼——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
②刑事自讼——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
③行政诉讼——对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
第四课
公民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
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怎样遵守宪法法律?
①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②建设法治社会,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护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③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二)维护国家利益
1.公民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我们公民应当如何做?
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诸的关系。
(三)依法服兵役
1.原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2.我国的兵役制度: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四)依法纳税
1.原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2.偷税的后果: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其他义务
①劳动的义务;②受教育的义务;③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④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⑤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二、依法履行义务
(一)权利义务相统一
★1.如何理解权利义务相统一?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2.公民权利义务相统一,有哪些现实意义?
(1)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2)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
3.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公民如何做?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二)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1.为什么说法定义务须履行?
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2.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1)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依据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做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2)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三)违反义务须担责
1.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法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法行为)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①违反民事法律——承担民事责任(如:民事赔偿)
②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如:行政拘留、行政罚款)
③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承担刑事责任(如: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一、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经济形式?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和国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4)国家政策: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5.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和国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3)国家政策: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作用和国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国家政策: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2)我国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被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根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各自的权利或职权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2)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2.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2)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3)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三、基本政治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1)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2.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4.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中国人民政协的地位、工作主题和职能分别是什么?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2)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政策决策。
(3)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4)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
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的?
(1)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有哪些?
(1)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2)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4)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包括哪些?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包括: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能是什么?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3.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1)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
(2)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3)任免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4)监督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二、国家行政机关
(一)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1.什么是行政机关?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组成的?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运行的?
(1)含义: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组成: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3)运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设若干工作部门,这些部门分工不同,分别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它们又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3.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行政机关的职权
1.我国最高的行政机关是什么?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2.行政机关的职权是什么?
(1)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2)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3.行政机关怎样做到依法行政?
(1)从行政机关自身来讲,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2)从外部来讲,行政机关的职权通常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实施。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
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法治政府
三、国家司法机关
我国的司法机关是什么?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一)人民法院
1.人民法院性质及分类
(1)性质:国家的审判机关
(2)分类: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
2.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有哪些?
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3.人民法院如何依法行使职权?
(1)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二)人民检察院
1.人民检察院性质及分类
(1)性质: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2)分类: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2.人民检察院的基本职权有哪些?
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3.人民检察院如何依法行使职权?
(1)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总结】推荐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11-2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期中复习资料05-25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学总结04-1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02-05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07-14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09-29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品11-2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笔记03-0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诗词阅读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