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教师队伍建设汇报材料(推荐13篇)
“十一五”期间,xx经济开发区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主要开展了师德修养、优秀党员评选等系列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我区教师的素质,在此期间,有3名教师获得xx市教育局评选的“优秀教师”,两名教师先后被评为xx市“十佳市民”,6名教师被共青团xx市委评为“优秀辅导员”。
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上大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体制、资金、场所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三大难点。在管理体制上,缺乏统一而有效的管理机构,因而在管理上出现脱节现象,这种局面已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资金上,各学校困难重重,无力派教师外出听课及参加相关教研培训活动;在一定的区域内,教师应该有固定的场所,以便进行交流研讨,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目前相关的场所几乎没有。
“十一五”期间,我区教师队伍由开发区办公室管理,下设xx街道中心校,对其他八所小学行使管理权。但由于胡岗小学、西山小学2002年划入开发区,其他几所小学2006年才划入开发区,故形成体制上不统一,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机构,严重影响了我区教师队伍的管理,期盼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上级主管部门能迅速解决这一问题。
我区在教师的补充招聘上,严把教师入口关,采取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按上级要求,面向社会进行招聘,通过笔试、面试,择优录取。2010年胡岗小学通过招考,录取教师1名。在职称评聘方面,严格执行原xx市人社局的规定。核定各学校岗位,缺岗学校教师可参加职称评定,并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开展聘任工作,但由于原市人社局相关机制呆板,2010年的聘任工作至今未能完成,影响到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我区各学校由于管理体制的不统一,教师的调配交流工作相当滞后,几乎保持了长期不变的格局,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各学校对于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上极为重视,通过相关教师业务培训、班主任培训、收看教学录像、去外地听课、教学开放日、公开课等形式,有效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目前西麓小学教师学历100%大专化,胡岗小学在大专化的基础上,本科学历的教师已占全校的40%以上。各校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钻研教学工作。三年来有8名教师获得市级教研成果奖,5名教师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论文。在城镇教师支教方面,由于我区6所小学位于城郊,2000年以前均属于农村小学,所以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农村学校工作的经历。
我区各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动态管理,每三年核定编制一次,在教师补充上形成逢进必考的长效机制,严把教师入口关。
我区各小学岗位设置符合上级规定,但部分缺岗学校教师的聘任工作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我区教师在工资、医疗、公积金方面一直按照原地级xx市直标准执行,教师较为满意,办学经费能充分保障。但在货币化分房政策上,1998年前参加工作的教师未能享受到相关政策,现地级xx市已撤销,我区教师期盼合肥市相关领导部门能着力解决这一遗留问题。
我区一贯注重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广大教师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做文明的践行者。通过开展读书演讲、优秀表彰等活动,把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推向高潮,近年来我区未发生一起投诉教师事件,广大教师严守开发区的“三不制度”(既不家长礼品、不接受家长吃请、不搞有偿家教)深受当地群众的信任。
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区下一步的计划如下:
1、在区域内重点建设好1-2所学校,以创新的制度为抓手,以一流的质量为标准,带动全区教育的发展。
2、建立一个统一的教学管理机构,加强对所属学校的领导,合理地对教师进行调配交流。
3、在中青年教师中,选拔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
4、提供足额的经费,确保教研及相关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经济全球化正在改变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人们每时每刻都无法离开的气候。而今天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所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据有关专家研究预测:21世纪全球气温将升高8.8℃,主要原因是热带森林和植物的灭绝,特别是全球贸易发展模式所造成的后果。这些热带森林含有6 000亿t的碳,几乎与大气中所含的碳一样多。这些碳如果不加以控制,在今后几十年中,很可能被释放到大气层中,而这是由全球大型伐木公司越来越不受限制的采伐活动所造成的。同时,传统农业的落后,导致了全世界25%的C02释放量,60%甲烷释放量,以及80%一氧化氮的释放量。以上所有因素造成了温室效应的气体。此外,全世界的土壤中含有16 000亿t碳,多于目前大气中碳含量的2倍。这些碳的很大一部分在未来的数十年内也将被释放到大气中,除非人类迅速地采取措施和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否则一定会出现更多的热浪袭击、暴风雨雪、水灾或旱灾,以及热带疾病向温带传播灾难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甚至会毁灭地球。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都依赖生物链系统的健康、充满活力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即一个经济体系长期生存能力的最后尺度必须是能够满足人们的真正需要,同时不破坏子孙后代满足自己真正需要的资源和地球生物的多样性。美国学者约翰·卡瓦纳和杰瑞·曼德尔指出:“任何可持续的社会必须保证:①资源的利用率不超过资源的再生率。②资源的消费率不超过可更新的替代资源的投入率。③污染排放率和废物倾倒率不超过它们无害消化的速率。”显然,原来的GDP增长率或财富增长率已不再是适当的标准。所以,笔者认为,失去上述3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都将把未来子孙的福利和地球的生物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2 待解的悖论
随着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公路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规模也迅速扩大,同时交通量和车辆荷载与日俱增,这一系列变化必然会对公路建设中的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提出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尤其是在公路建设材料方面,在公路里程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既不能再继续使用传统消耗自然资源的旧建设材料,又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由此加快公路基础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看起来是一个貌似难解的悖论。但是,如果辩证地去思考,人们会发现其正反对立的2个方面,为我们打开了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思路和方法。
2.1 正方:发展前景
在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广西的公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一是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西江经济带发展和增强资源富集区自我发展能力,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形成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确定了广西未来的战略任务。二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于2010年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合作迅猛发展。三是广西发展势头仍然十分强劲,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等对公路建设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仅以广西高速公路发展为例。改革开放至今,广西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达2 181 km,基本搭建起了以首府南宁为中心连接各个地级市和“通江、达海、连边”的高速公路通道网络骨架,大幅度提高了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广西又完成了《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工作,该规划内容为:至2030年,广西的高速公路里程将突破7 500 km,广西公路事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和美好。
2.2 反方:保护措施
当然,如果要实现《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中的规划,势必需要大量地依靠自然资源制造公路建设材料。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制造这类建设材料的部分自然资源在储存量上具有有限性。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的面积和体积及其物质构成的元素是有限的,因而决定了赋存在地球上的资源储存量是有限的。赋存在地球上的不可更新的矿物是由于地质作用,经过若干地质年代演变而形成,人类开发一点就会少一点,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再生。即使是可更新的生物资源,也因受地球表面层上土壤面积及其功能的有限性、生物资源自然生命运动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制约,其更新的规模、速度和数量也是有限的。假如人类开发速度超过了自然更新的极限能力,便会引起地球自然资源衰退和枯竭。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自然资源的供需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另外,我国科技水平不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同样也不高,经济发展造成付出的环境代价过大。加上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从而加剧了自然资源基础的削弱和恶化。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加快公路建设的同时,必须从长计议,珍惜一切自然资源,注意对其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甚至肆意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2.3 解决悖论的基本原则
正是由于自然资源的这种供需矛盾,促使我们必须加强高新科技开发能力,广辟自然资源的新来源、新品种和新功能,并注意节约、保护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国民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公路建设材料的研发趋势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研究多功能、高效能材料。产品的性能要求将是轻质、高强、多功能,不仅对人畜无害,而且能净化空气、抗菌、防静电、防电磁波等。
(2)发展“绿色建设材料”或“生态建设材料”。生产所用的原材料要求充分利用工业废料和能耗低、可循环利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材料,以有效保护自然资源。
(3)由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方向发展。
(4)做到产品可再生循环和回收利用。
(5)主产品和配套产品同步发展,解决好利益平衡关系。
3 可行性
2009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我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向全世界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即,公路建设材料的可再生和循环利用是可行的,主要依据有以下3个方面。
3.1 政策导向
生产和生活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新材料是新技术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也是技术革命的先导。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材料的进步带来了社会的变革。人类发展迄今,传统的材料已经不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其从设计制造、使用和最后废弃的过程中,因为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造成了地球自然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为此,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思考、制定新的政策和措施,即设计出一种制度,一种遵循生态可持续性基本规律的制度,并且势在必行。
从1987年开始,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俄们共同的未来》,而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联合会则提出了“绿色材料”的概念,其内涵是: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以“保护自然,崇尚自然,促进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时代。材料、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空前的重视和关注。1994年3月,我国政府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将“生产绿色产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努力实现废弃物产出最小化和资源再生化,节约能源,提高效率”作为重点内容。1996年8月,我国编制的《“S-863计划纲要研究”新材料及制备技术领域研究报告》就明确提出我国应积极研究、发展生态建材的建议,并起草了《S-863计划纲要新材料及制备技术领域——生态建材计划纲要》。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具体建材研究及应用,引导各行各业共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2 物质条件
不久前,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兴保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指出:我国每年20亿m2的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这些材料的使用寿命只能维持25~30年。相比之下,国外一些建筑的使用寿命却能够达到132年。据专家分别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进行的粗略统计,在每1万m2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 t;而每1万m2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 000~12 000t建筑垃圾。经了解,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而这样数量巨大的建筑垃圾正为我们公路建设所需研发的可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新型建设材料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基础。
3.3 技术进步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新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发达国家对城市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已经高达97%。各国在利用工业废料,特别是利用建筑垃圾作为原材料生产新型公路建设材料方面,纷纷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我国的北京建工学院建材实验室成功地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建筑垃圾能够直接制成粗细骨料,用以替代天然砂石,可制造成再生混凝土、再生砖和建筑砖。北京市政路桥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于道路基层,试验表明其实验指标完全符合道路材料应用的技术标准。
4 结语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和共同努力的方向。在此背景下,启动公路建设材料可再生和循环利用工程是我们公路建设行业和管理部门的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世界环境报告[M].杨广俊,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2]付修勇,刘连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市场经济 职业道德 规范 途径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教师的职业具有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所以师德是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因素。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意志、行为等各方面施加影响,因而,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肯定教师的崇高社会地位的同时,比其他任何职业更加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对教师道德提出较高要求。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1、严谨治学,勇于探索。
“严谨治学,勇于探索”是高校教师在处理日常教学与科研劳动的相互关系时,应当遵守的重要师德规范。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是说教师必须知识渊博,在教学过程中刻苦钻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与文化是一对密不可分的统一体,道德是文明进步的产物,而作为现代文明结晶的科学知识对人的道德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力。高校处于知识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教师担负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随着社会的变革,新知识、新科学和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责成教师不断用新知识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从而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提高育人能力。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2、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热爱学生”是千百万教师从客观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基本的师德行为规范。它要求每个教师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热爱学生作为教师的一种主观情感体验,它决定着教师的行为选择和趋向。只有热爱学生的情感,才能竭尽全力的去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才能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动力。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意识较为独立,口号命令式的强迫型教育方法很难奏效,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必须在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学生的基础上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只有当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才会敞开自己的心扉,实现双方的情感交流、融合和沟通,提高育人绩效。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包含着情感因素,也包含着理智的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学生又是教师的饭碗,教师以造福学生为职责。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体现公正的原则,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合理对待。有且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持有积极的情感后,便会通过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习得其中隐含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校无大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是楷模。现代高校的学生不易轻信说教,反对空谈,更注重实际。在教育中应奉行叶圣陶先生“以人成人”的原则。他说:“我认为自己与学生是同样的人,我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要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去实践;要劝戒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道德水准决定了学生的道德水准。
3、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在教育专业领域,由于服务面广且长期采取集体教育的形式,内部职能分工较细,教师个人几乎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生指导。因而,教育服务基本属于团体服务,“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也就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首先,在高校中,教学、科研和行政等工作都是依靠教师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协作、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进行的。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是完成本学科本专业教学、科研的需要,也是保证高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有序运转的必要条件。马卡连柯说:“如果没有这样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那么所谓正常的学校教育工作者是很难想象的。”其次,教师集体的团结一致能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影响。教师们在处理关系时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美德的养成。所以说,“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師德规范是教师对学生、对集体负有的重要道德责任。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历来重视道德教育,但是针对教师职业道德,尤其是非德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培训却没有得到高度重视。近几年来,高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自身竞争力,在社会上广泛引进教授、博士和学科带头人等各类高层次人才。重视人才的业务能力无可厚非,但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等非智力因素同样十分重要。高校一方面要建立教师相关素质测试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提升师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构筑人才高地的基础,也是高校发展必须予以重视的课题。
2、注重高校师德的制度建设,增强师德规范的可操作性。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规范既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现实性,主要体现在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范三个层面。教师职业的崇高性是师德规范追求的目标,而不应该成为师德规范制定的出发点,师德规范的实施要基于法律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基础。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编制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评价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我国已颁布实施了《教育法》、《教师法》,为高校从宏观上用法律调整教师的行为奠定了基础。高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细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更为具体的要求,通过规章细则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如果他违背了职业道德规范,不仅涉及到道德问题,而且涉及到法律问题,进而养成在法律的意义上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3、关心教师利益,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为师德建设提供有利保障。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在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也要切实关心他们的实际利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为了教育而生存,同样也要依靠教育而生存,高校要积极开拓渠道,挖掘潜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师德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4、建立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测评体系
高等学校要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制定教书育人考核评估体系,运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师德评价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并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实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评聘职称、晋升晋级挂钩,以此激励教师增强事业心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职业道德的考核评估内容要实在,标准要客观,方法要公开,结果要公正。通过评估考核,给每位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一个准确的定位,促进教师的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实现从自在到自为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如果当教师【J】.山东教育,1998.(5)
[2]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第352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学校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实现“办好教育回报人民”的承诺。近些年来,我们狠抓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以人为本,科研先行;强化素质,与时俱进;质量为命,特色为魂”的实施目标,并实施了教师素质提高的“两抓,三重”工作策略,“两抓”即一手抓师德建设,一手抓业务建设;“三重”即重学习提高、重制度建设、三重科研引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了学校的飞跃发展。
一、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前提
“做人德为首,爱心铸师魂”。我们深知,在学校工作中,德育应该放在首位,只有教师品德优良、作风正派才能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直以来,我们经常组织教师重温《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意在提醒教师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千万不能忘记教师的职责。我们还把热爱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作为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教育的权利。
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我们每一学期都要与所有老师签订《师德师风协议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作出明确的要求:比如不乱办班、不乱收费,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冷眼对待家长,不向家长索要财物等。如果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学校将按照协议书中的规定,作出严肃的处理。
在舆论监督中约束教师的育人行为。为了对教师负责,也是为了让社会满意,并发挥社会各界对教师师德的监督作用,我们聘请了校外行风正风监督员;设立了师德师风举报箱,让学生和家长及时反映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的制定,增强了教师的自我约束,很好地发挥了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在学习中提高,用制度来规范,用舆论来约束,对教师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既宣传法律法规,又提倡奉献精神,是我们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
二、精研业务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
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一手抓学习,一手抓研究,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较短的时间里让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迅速地提高。
㈠名师导航。近年来,我们不仅外派教师到区、市、省取经,还充分发挥本校名师的引领作用,多次利用假期为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去年暑假,我们首次打
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的固有观念,请自己身边的骨干教师郭瑞英、王美英、张雅娟等分学科为教师做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㈡师徒结对。随着新教师的不断增加,我们意识到只有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才能使之尽快走上轨道。为此,我校采取了“师带徒,徒促师,提高升华;抓两头,带中间,整体优化”的工作策略,抓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首先建立了相关的制度,明确了师徒各自的职责。如师傅要承担“三个一”的责任,即每人承担一项区级以上的教改课题,并确立一个所带学科具有个性的研究子课题。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创新示范课;每人至少帮带一名新(青)教师。还要求徒弟做到“四主动”、“两过关”。即主动请师傅听课,主动听师傅的课,主动承担教研组的教改任务,主动、虚心听取、接受师傅的意见、指导“两过关”即每月上一节过关课,写一篇过关教案。通过四年的教学实践最终实现一年入门、两年上路、三年达标,四年成为年级组骨干。
㈢基本功过关。面对新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的现状,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特殊培训。①专门请有经验的教师为他们上课。②每日下午学生放学后组织他们进行钢笔字、粉笔字练习,电脑知识、教学理论学习,派专人督促、指导。③与共青团联手组织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青年教师赛讲、演讲比赛、征文比赛、钢笔字过关、粉笔字过关等。
㈣集体备课。我们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坚持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即:钻研教材——写出教案——集体研究——修改使用——课后反思。集体备课不仅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解脱了出来,而且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作用。
㈤上好四种课。每学期,我们都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分类坚持上过关课、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这样做既帮助个别教师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又让更多的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㈥开展课题研究。这些年,我们先后开展了“问题式课堂教学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通过这些科研课题的研究,我们把素质教育的方针贯彻到了教育实践中,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一大批教师,让他们成长为了学校的骨干力量,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造就了一大批“基础宽厚,个性张扬”的学生,真正做到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开展教育科研,还迅速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成功打造了优质教育的知名品牌。
㈦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评析。我们坚持要教师每一堂课上完以后都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教程中的得失;还要求教师每一个月都要写一篇案例评析,以这样的方式梳理自己一月以来的教学实践。通过这些做法,让教师时时、处处都处于研究之中。
㈧继续教育常抓不懈。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把继续教育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凡是区里组织的培训活动我们人人参与,即使是50岁以上的教师也是如此。活动中,教师们虚心学习、认真做笔记,积极发言,不仅保质保量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还主动创新的写下自己的学习体会。迄今为止,我们没有一个教师因为年龄偏大脱离培训。
通过学习、研究,我们许多教师都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能力,优化我们的素质,才能胜任新观念、新思想下的教育工作。学习、研究已经成为我校教师提高工作质量的需要,成了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
三、建立激励机制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保证
为科学合理的配置学校内部的教师、资源,调动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坚持在城区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指导下,在工资总额包干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学校内部结构工资制。学校内部结构工资制与学校内部的考评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配套进行。努力做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从2006年11月份开始运行,学校在运行结构工资时,考虑到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繁杂性,又为班主任确立了安全奖。此外,学校还专门制定《石门小学奖励制度》,意在奖励那些确实为石门小学做出特殊贡献的教师。
激励机制的引进,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办学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学校要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是教师数量严重短缺。现17名在职教师中有10名年龄在50岁以上,且因身体有病不能正常承担岗位工作,30岁以下的教师就有2名。年龄的悬殊直接导致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
二是新教师的业务素质急需提高。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叫xxx,近几年我一直担任九年级的班主任和化学教学工作,上学期在学校组织下的开展了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对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自查自纠,发现了自身 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训,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好书,学生讲道理那么简单,而是要从社会、学校、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掌握学科知识,养成健全人格,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负责任、有用的人才。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想想过去,对照现在,展望未来,现在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比如,刚毕业的这届学生一入学,我就规定一律不准带手机,如若违反,没收中考后再取,但当我没收杨渊魁等学生的手机后,我却不知该如何处置,放在学校,丢了怎么办?家长会不会有什么说法?思前想后,最后把问题丢给了领导,把手机寄存在领导办公室,一周后让家长取回去了,最终没把自己的规定执行下去。
2、业务有待提高,基本功不够过硬,书写不过关,多媒体教学跟不上时代步伐,有现实条件的限制,也有个人因素。每每看到同事黑板上潇洒的字迹,就惭愧不已。另外就是电脑知识匮乏,上学期班内学生电子学籍,建档时经常得请教同事,甚至需要请自己的学生来帮忙。
3.家访不到位。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次数多,与家长电话联系多,学校交流多,但真正到家中家访次数较少,这样容易造成对家庭情况不了解,表象和实质两张皮。如一位同学父母离异,造成学习成绩退步,我在不了解内情时,单一认为该生此段时间没有认真学习,分析该生近来的表现,也没有深入家访,就对该 生做思想工作,但是效果不明显,后来才了解到实情。好在发现及时,没有对该生造成太大的影响。
二、根源分析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是自己放松了学习对自己的要求。
2、是思想上有等、懒、靠的情绪。
3、是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没有系统的规划、整理。
4、性格原因:遇事优柔寡断。
三、整改措施
通过深刻查找分析,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作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做到思想、业务俩过硬。
2、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对自己的工作多用心、用脑。
3、在工作中勤观察、勤思考,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4、及时与家长沟通,必要时去家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以诚心赢得家长的信任。
园区建设进展情况汇报
(仓埠街经济发展办公室)二〇一二年四月八日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仓埠街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工业新洲”发展目标,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努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仓埠街工业生产规模小、门类全,形成了以服装、建材、机械、五金、塑料、化工、铸造、棉制品、印刷、包装、粮油加工等行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
一、仓埠街非公经济企业基本现状
(一)非公经济企业基本情况
仓埠街现有非公有制企业196家,现有规模工业企业6家。有4家正在申报中。2011年全街实现工业总产值6.3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1.98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98亿元。服装、制管为仓埠街两大龙头支柱产业。近年来塑料制品业发展迅猛,技术改造步伐加快,逐步发展成为仓埠第三大产业。
1、服装工业企业:服装工业企业现有41家,一般纳税人5家,除洲晨制衣年产值过1.5亿元,产品上档升级外,其它企业近年来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企业规模没有扩大,生产处于维持型。有的熟练工买几台车在自家招几个人,家庭作坊生产点成立了,无需任何手续,季节性生产加工,无拘管,既照顾了家庭,又可增加收入,象这样的作坊数量比服装现有企
业个数还多。服装工业产值维持近3亿元左右。
2、水泥制品业:水泥制品业近年来发展较快,由2005年的65家发展至现在的115家。产品逐步升级,由原来的生产直径1米以下普通平口管升级为生产直径2米以下各种规格的平口管、承插管、顶管。生产工艺不断提高,设备不断上档升级,家家添置了龙门吊、碾压设备逐步升级,近20家企业添置了碰焊机等设备,为保证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5家企业(众新制管、年华制管、和顺制管、三源制管、康达制管)制作了网页,实现了网上信息化运作。年华制管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4家企业(众新公司、年华制管、福联欣公司、众力新公司)取得国家质监总局颁发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11年实现工业产值2.5亿元。
3、塑料制品业:塑料制品企业10家,近五年来只增加了1家,企业技术改造步伐较快,4家塑料制品小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档升级,逐步进入规模企业,一是武汉市东林工贸制品有限公司近两年来添置电脑程控注塑机械7台套,生产垃圾收集桶、盆、凳子等塑料制品;二是武汉市永昌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隔年有新动作,2009年上两条PPR管材生产线;2011年又添置小型电脑程控注塑机械14台套,生产航空餐具,产品俏销;三是武汉市三角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投入28台圆筒织机、生产塑料编织袋,去年投资800万元开发生产工业用包装薄膜,市场前景广阔。四是海帆工贸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日用塑料制品,系规模企业。塑料制品业2011年产值突破亿元。
4、机械加工及制造业:仓埠街机械加工及制造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有4家企业。申达通用公司以锻造、机械加工为主;翔华铸造以精密铸
造及精加工为主;城北铸钢以铸钢件生产和加工为主;祥瑞工贸以有色金属铸造和加工为主;四家企业年产值均在1000万元左右。
(二)、当前非公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当前、非公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难较多,主要表现在:
1、融资渠系不畅,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扩大再生产乏力。
2、企业的创新意识、品牌意识有待提高。
3、企业发展软环境有待改善。
4、企业难以留住人才,在相同情况下,人才愿意到城市、城镇工作,企业留住人才的手段少,希望得到政策支持。
二、园区建设情况
仓阳产业园区位于阳逻开发区长盛工业园区以北的马鞍村、毕铺村境内,规划面积3.35平方公里、折合5025亩;系阳逻开发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组成部分。南邻长盛工业园区,西邻武汉绕城公路;阳福公路(省道109线)南北贯穿通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一、前期所做的工作:
我们将“园区”战略作为“工业兴街”工作重点,成立了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抽调人员组建工作专班,负责工业园区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街道党工委今年为工业园区建设启动进行了多次专门研究,鉴于街镇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制约,园区启动形成共识:坚持“政府主导、业主投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经营原则,强力推进园区建设。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街道组建工作专班由街道办事处主任谢光林同志任组长,党工委
副书记政协主席段焰清任常务副组长,街各职能部门参加的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服务、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并组建了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强力推进园区建设。
2、由武汉文腾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开发建设“仓阳产业园区”(包括园区详细规划编制、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办公及生活用房建设)。整体开发建设协议已签订。
3、园区土地3.35平方公里,折合5025亩调规已完成(将土地调整为建设用地)。
4、高标准完成园区详细规划编制,得到市区专业部门认可。
5、园区2011年6月经区发改委备案立项。登记备案项目编码为(***0)。
6、园区土地用地计划1818.90亩6月份已申报、正在审批中。2宗土地300余亩招拍挂手续正在办理中。
7、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已完成。
8、完成园区土地平整300余亩。
9、完成一期1800亩内245户,房屋43327.08平方米,横屋15338.91平方米,鱼棚26396平方米,猪(牛)圈1944.71平方米,厕所572.98平方米,树木3570棵,围院7087平方米,硬化地坪1124平方米,沼气池8个,水井101口,水塔2个等建筑物,构筑物的锁定。
10、正在进行宅基地、坟地的选址工作;
11、正在进行广告牌的制作,拟投资50万元制作广告牌;
12、市政设施详细规划基本完成排水、道路编制,其他几项(供水、绿化、电力、电讯)正在编制中。
13、两条园区主道路(与五一南路垂直)各长500米,路宽30米(按40米征地),需投入资金2042万元。(1.征地75亩,每亩15万元,计1125万元;2.土方量1000x40X5
20万方,每方13元,计260万元;3.分层碾压土方30%,计78万元;4.路面硬化18元/平方米,计540万元;5.其他费用土方量的15%,计39万元。)由阳逻开发区规土分局完成放线。
三、招商引资情况:
街道在招商引资方面下了大力气,花了苦功夫,通过努力我街共洽谈项目40余个,有意向入驻的有如下项目:
①台资企业沐澜酒店投资5亿新台币新建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会员制宾馆项目;
②武汉中唯机电公司投资5000万元、征地30亩、新建机电启动设备制造项目。
③捷利物流公司征地200亩,新建物流加工园区项目。
④湖北天和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新建年产服装1200万件项目生产线。
⑤武汉中基紧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机械制造项目。⑥深圳市科特士汽车零部件研发有限公司投资3.5亿美金,用地500亩,新建年产130万套汽车零部件项目。
⑦武汉新大地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新建环保材料生产项目。
⑧立州集团新建电子产业园区(用地200亩)项目。
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1、加快推进园区建设,营造发展平台。
2、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和项目,优化企业运作质量。要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方式,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企业发展。一是积极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姻”,借助他们的人才、技术承接科技项目,谋求自我发展。二是注重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根据企业特点,积极创新技术、开发新优产品。三是注重引进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重视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吸引力、内动力、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
3、拓宽融资渠道,为非公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放贷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可通过资产评估、资金评估、信誉评估等形式为企业风险抵押担保,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重点扶持潜力大、有品牌、收效大的项目,为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百年历史, 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但相比较而言,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 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构建问题, 只是近几年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教育部刘占山同志在《面向21世纪努力建设一支有特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中提出:“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重, 到2010年, ‘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少于60%。35岁以下的中青年专业课教师至少应经过两年以上的专业实践锻炼, 并普遍接受或职业教育理论的培训。”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中理工类、农业类、林业类、医药类、财经类、政法类“双师型”教师均超过30%, 外聘教师主要集中在专业课, 其中农业类、综合类、财经类院校外聘教师中“双师型”的比重较高, 超过40%, 而林业类、医药类、师范类、艺术类、民族类中“双师型”比重为零②。以上数据表明, 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偏低, 与国家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 (合格标准) ”相差甚远。
数据来源:尹晓岚, 刘惠林.黑龙江省教育经济发展报告[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为了更好地把握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 我们随机抽取了黑龙江省12所高职院校进行了专项问卷抽样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一) 高职“双师型”专任教师的来源情况
教师的来源应多元化, 这是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合理建设的基本要求。一般说来, 高职院校应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来源于企事业单位, 他们可以把丰富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 以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从表2可以看出, 黑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来源结构不尽合理, 有64.5%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的, 从企业调入的教师只占22.7%, 从科研机构调入的仅占1.85%, 其他高校调入的也只占10.7%, 大多数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要的专业技能, 这种状况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 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年龄结构情况
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是反映学校老中青教师不同层面梯次结构的指标, 它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教师群体的教学、科研实力和水平, 可以从总体上预测出师资队伍的工作活力和兴衰趋向。从表3可以看出, 黑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在30岁以下、30-40岁和40-50岁不同年龄段各占一定数量的比例, 梯次鲜明, 比例合理, 呈年轻化趋势, 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年龄结构的需求。
(三) 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学历结构情况
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是反映教师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主要指标, 既能表征一所学校教师所受正规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同时也能昭示出教师队伍的发展潜能和发展前景。从表4可以看出, 这十二所高职院校中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 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业理论课教师的比例为9.7%, 而专业实践课教师的比例仅为2.7%, 其所占比例远远低于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所提出的“至2005年, 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该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的目标, 还有部分教师的学历仅仅是专科水平, 没有达到最基本的本科学历要求, 这也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
(四) 高职“双师型”教师在学校中受重视程度与自信度情况
通过我们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调查, 发现“双师型”教师认为自己在学校中受重视的程度非常大的仅有17.6%, 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在学校中受重视程度一般, 但却有86.9%的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应该在学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受到特别的关注。同时, 我们发现有81.3%的“双师型”教师认为自己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比非“双师型”教师较强。说明“双师型”教师的自信度较高, 但实际在学校中受重视的程度并不高, 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 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 高职“双师型”教师在福利和待遇方面情况
调查显示:在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认为在福利和待遇方面比非“双师型”教师在福利待遇上好很多的只占1%, 有61%的教师认为差不多, 有25%的教师认为要好一点, 认为教师的收入水平与教师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实践能力有密切联系的只占37%, 认为没有太多关联的占了58%。这说明, 一些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在福利和待遇方面并没有特殊的政策, 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去激励更多的教师深入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从事实践工作③, 所以, 影响了教师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阻碍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合理构建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对策与建议
(一) 科学设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实行个性化激励制度
要整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就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学院现有师资队伍的客观基础和内外环境进行系统分析, 准确把握校内外可用资源及制约发展的瓶颈等现实问题;二是制定与学院战略发展规划相吻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可分为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三是制定明确而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基本措施;四是学院提供的必要的物质和制度保障条件, 并形成文件, 避免建设方案流于形式。同时, 要制定和实行个性化的激励制度。学院根据“双师素质”教师的岗位职责, 会同教师本人的意愿制订个人发展计划书,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价值取向, 任意选择诸如工资补贴、奖励、荣誉、晋级、培训、津贴等多种形式, 激励自己不断挖掘潜能, 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发展, 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 积极培养和引进高技术专门人才, 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
高职院校要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并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因此,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 首先要挖掘本院教师的自身优势, 强化对现有专职教师队伍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改造。可选派理论水平高的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实际锻炼, 学习专业技能, 增强教师的科技综合实力和实践操作水平;选派能力强的实习实验指导教师到高校、科研单位进修, 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积极促进教师队伍向“双师型”素质转化。另外, 要制定和实施引进人才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 而且熟悉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且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学校任教或担任兼职教师和实习实验指导教师④, 以此来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 建立教学技能比武和竞争上岗制度, 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
开展专业教学技能比武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 高职院校应以制度化的形式常抓不懈⑤。规定每年每位专任教师都应积极参加比赛, 在公开、公平、和谐、互助的氛围中,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勇于探索的意识, 不断拓展理论视野和提升专业能力, 促进专业教师从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综合型人才的转化。同时, 积极采取优者上、劣者下的竞争淘汰制度, 实行“三三制”, 即每一位教师至少能教三门课, 每一门课由三名教师同时挂牌讲授。学生在开学的第一周可对这三位教师的课进行试听, 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正式选课, 并在教务处注册登记。教务处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 决定这门课的主讲教师。通过教学技能比武和学生自主选择教师, 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完善自身各方面素质, 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自我提高意识。
(四)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 优化“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行“双证书”制度已被社会广泛认同并接受, 那么,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应既有教师资格证书, 又要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双师型”教师, 只有持有“双证”才是名副其实的“双师”。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两种证书,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才能指导学生参加“双证书”的培训与考试, 才能培养出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当前, 高职院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和认证工作, 努力实现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 以此突出‘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地位。
(五) 建立符合高职定位的教师考核与评审制度, 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
多年来, 高职院校一直沿用普通本科学校的教师考核与评审标准, 这对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 强调教师的学术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其最大弊端就是与高职教师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要求相悖⑥, 无法发挥考核与职务评聘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 我们应按照教育部等七部门于2004年9月14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的精神, 制定符合高职定位的“双师型”教师考核与评审制度, 坚持以专业技术能力为主, 兼顾教师理论和学术水平, 把教师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取得的实际教学技术成果作为主要的评审依据。建议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建立独立的职称评审系列和评审标准, 保证教师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教育水平的基础上, 自觉按“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提高自身的素质, 以“双师型”为荣, 不断稳定高职教师队伍。
总之,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和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率的提高以及高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的增长,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决定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更高。如何合理构建和整体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必须树立系统论的观点, 对高职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整个体系作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改革。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和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率的提高,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决定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更高。文章根据目前知识经济对人才的新需求以及高职院校现有师资状况, 提出合理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策略, 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关键词: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知识经济
参考文献
[1]惠永正.知识经济与科教兴国[N].人民日报, 1998年3月31日.
[2]尹晓岚, 刘惠林.黑龙江省教育经济发展报告[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3]张晶, 夏金星.湖南部分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机制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1) :39.
[4]刘峰, 孙佩石.论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成人教育, 2007 (10) :30.
[5]杨云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0) :35.
2008年12月15日
尊敬的市科技局党委书记丁新民及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对丁书记及各位领导莅临开发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关心、帮助和支持开发区发展的市科技局表示感谢!
2008年,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科技局的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以及区、市两级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开发区一次、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指导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创新强区、人才兴区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开发区和科技进步工作要求,着力解决发展瓶颈问题,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科学确定发展定位
历经十四年的发展,面对宏观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如何保持竞争优势,突破发展制约瓶颈,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面临新的抉择。开发区两位领导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2008年2月25日,蒙主任在开发区两委第二次全体(扩大)
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开发区发展放在国家对新疆的战略定位上来思考,放在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和向西开放的战略格局中来谋划,放在区域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来推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与时俱进,攻坚克难,向着更高目标奋力推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制定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大力促进产业升级。在4月份召开了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全年科技发展工作。
今年以来,开发区两委领导班子先后14次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研究讨论了科技发展资金安排、企业服务、数字园区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评比、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等科技发展相关事宜。
为加强自主创新工作组织领导,开发区将建设创新型开发区和科技进步工作纳入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分别成立开发区建设创新型城区工作和科技进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建设创新型开发区和科技进步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建立目标考核体系,签订目标责任状,将目标责任落实到各部门。
各职能部门在管委会的组织领导下,积极主动,协调配合,自上而下形成了互相联动、共同参与的发展科技事业的完整体系,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技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创新型开发区和科技自主创新提供组织保证。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型开发区建设取得新进
展
(一)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突出
截至目前,开发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截至11月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4亿元,同比增长1.2倍,占全区工业总量比重达6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同比增长3倍,占工业投资总额的32.6%;实现进出口贸易1.05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倍。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4%,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拉动工业经济增长60.6个百分点。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劲带动下,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35%,工业总产值、增加值、进出口、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可达到40%以上。
(二)优势产业特色明显,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一、项目概况:
**大道北段工程于
1、**大桥以南
K1+740~K2+400、K2+580~K2+680、K3+020~K3+440
2、银盆岭大桥以北
K4+280~K4+320(涵匝)、K4+400~K5+200、K5+600~K6+750、K6+320~K6+530
以上施工断面已在施工清表、软土基处理、砖渣外运、沟槽开挖、管网铺设、路基填筑、人行通道底板钢筋绑扎支模、涵闸围堰清淤等工作。
二、汇报材料编制依据:
1、根据现场施工段情况;
2、根据设计图纸;
3、根据现场洽商签证工程量;
三、合同内完成产值情况:
于
1、银盆岭大桥以南
土石方工程完成产值622万元,管网工程完成产值169万元,人行通道结构工程完成产值45万元,共计完成836万元。
2、银盆岭大桥以南
土石方工程完成产值1170万元,管网工程完成产值59万元,共计完成产值1229万元。
全线土石方工程、管网工程及人行通道工程完成产值2065万元,临时设施200万元,共计完成产值2265万元。
四、合同外完成签证洽商情况:
宝坻区南燕窝中心小学 徐得桐
各位专家、领导,上午好!
我校已经建成标准化信息技术教室,五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的教学要求,再结合平时的教学,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要从学生兴趣入手。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谈到信息课,同学们都喜欢,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地讲解学生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引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认为计算机是一个很深奥的东西,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更有学生害怕操作计算机,怕把计算机弄坏。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引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操作。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计算机操作同学们学得特别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技能尽管教师没有介绍,通过同学们自己上机摸索也能很好的掌握操作方法。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有备而上,向40分钟要质量。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中掌握好计算机网络、网页与多媒体技术等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网络化环境下进行协作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今后,我会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专业知识、利用计算机处理加工各种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入手,争取做得更好。
党店二中
张春莹
天空的幸福,是它穿着一身的蓝;阳光的幸福,是它拥有如水晶般耀眼的光彩;大地的幸福,是它孕育出多彩的生命......而对于我,一个平凡的中学教师而言,幸福就是采集了教育的真知、学生的光点,让自己的教学创新。
我叫张春莹,2007年,我带着美好的理想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深刻含义。从教7年,其中有苦、有乐、有困惑、有迷茫,认识了课改,感受了课改,课改像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给我带来自信和快乐,使我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领悟理念、转变观念
俗话说:“理清则眀”。我知道,只有自己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傅,走出创新教育的路子。否则就会“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我为了跟上课改步伐,不惜一切休息时间,积极参加每一次的培训学习。通过培训,我摈弃了旧的观念,树立起新时代的教育观念,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我还积极学习《英语课程标准》,认真领悟新课改理念。我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思想,认真备好每堂课,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积极探究、务实求真
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变成实际的教学行为呢?课堂教学是课改实验的主渠道。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最主要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改理念,我在不断的探索。
首先,在课堂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时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想办法帮助他们,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关注一节课的知识点是否能讲完。这样,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
其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英语学习过程,我积极主动地潜心研究小组学习的有效策略,并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实施,使班里的学生具有了较强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课堂上小组学习呈现出动态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学更是有心人的工作。当学生需要鼓励时,老师的一个温和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将推动学生在学习的旅程中走得更加自信;当学生需要帮助时,一份善意的提醒,一番耐心的指导,将会给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在课堂中,我总是以鼓励为主,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断扩大学生的闪光点。在我的课堂中看不到优秀学生的霸主地位,反而有更多后进学生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我坚信,只有心系课堂,用智慧和恒心浇灌课堂,才有结出累累硕果的期待。
三、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实现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气氛中,这种放松的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易于进行再创造能力的状态,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并获得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情感体验。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四、善于反思,提升自我
有人说:人是因为思考着,所以美丽着。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留心处处皆学问”,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是反思的源泉,我执着于教学中的小小遗憾,倾心于意外的课堂生成,关注自己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案与策略,勤于笔耕,借助于教学反思环节,将自己一瞬间的感悟、点点滴滴的想法记录在案,为自己的成长之路垒起一级级进步的阶梯。
也正是在我与学生与全体教师的独特努力下,丰盛的果实结伴而来,几年来多次参加了市、县、校组织的赛课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全体教师的真心帮助,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经验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8年5月荣获上蔡县“初中英语优质课”一等奖。2009年6月荣获上蔡县“初中英语优质课”一等奖。2009年9月荣获驻马店市“初中英语优质课”一等奖。在2010年参加上蔡县教育局举办的“首届十佳课改教师”活动中,荣获“优秀课改教师”称号。2012年6月荣获上蔡县“初中英语优质课”一等奖。2012年7月荣获“驻马店市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2012年9月荣获驻马店市“初中英语优质课”二等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终于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参加2013年上蔡县教育局举办的“第二届十佳课改教师”活动中,荣获“十佳课改教师”称号。
杨村第十二小学
2013年9月
体育教师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上午好!
我叫负责六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现将我的体育工作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
首先在教学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主阵地,搞好体育课堂教学能更好的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正常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小学生“贪玩、好动、好奇”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偏重于兴趣化、游戏化的特点,引导学生玩与学结合。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玩不是体育课的最终目的,面对这些即将走进“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教他们怎么“玩”才是我们体育课教学应该去完成的。所以我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给他们最想要的。比如在进行篮球的教学时,投篮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技术动作,于是我打破常规,先从投篮动作学起,这样在这次课的一开始就迎合了学生的心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我还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和轻松,使学生玩得开心、学得高兴。几年下来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少年儿童展示自我的愿望是无限的。本中,先后组织开展了校田径运动会、队列汇操、班级拔河、跳绳等丰富多彩的小型比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个性,取得了好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为了培养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能够更好的掌握两项
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学校专门设立了“体育艺术2+1”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进行“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选项及测试工作。参与率达到100%,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以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等综合能力整体健康发展。我组织的体育活动小组,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体育训练,由于我们是新建校,所以我们各项运动队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比赛的任务,但我依然坚持每天进行体育项目训练,力争在13年的区运动会上取得好的成绩
塘沽区向阳第三小学 宋金领
劳动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劳动教育作为德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我校在劳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1.根据《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计划,结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劳技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指导、培训,做到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2.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语文课程中自三年级始安排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学会利用电脑、互联网搜集整理资料,拓展知识面。六年级还安排有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中我为母校做点事板块更成为展示学生劳动能力的契机。学生们为母校清扫环境,擦玻璃,捡拾白色垃圾,甚至挖树坑种下小树苗,不仅仅寄托了对母校的一片深情,更是六年来学生劳动能力提高的一个检验。.二、劳动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
未来社会竞争激烈,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迎接明天的挑战,已成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分派主管副校长主抓劳动教育工作,卫生老师协调部署,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精心指
导,细致安排,手把手教授、指导,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并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
1.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1)坚持晨扫。学校每个班都有固定的环境卫生区,要求每班安排好早清扫。各个班依据自己班级的情况,进行合理分工,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规定每组的晨扫时间,班主任老师做好指导,卫生老师巡视检查,督促完成,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教育。
(2)社区有我们的身影。走进社区,清扫街道,捡拾白色垃圾,清除城市牛皮癣等为社区服务的教育活动成为我们劳动教育的必修课。
(3)结合节日开展教育活动。三八节,劳动节,老师们都会布置学生回报父母,感恩社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做到自己洗袜子,帮长辈倒杯水,清洗碗筷,扫扫地等,中高年级学生学做简单的饭菜,收拾房间等,为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感受生活的艰辛;走入社会,从清扫自家楼道,小区环境等小事做起,回报社会,进行劳动实践活动。
(4)坚持每周五下午的大扫除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各有分工,室内外相结合,扫、擦、做、摆各司其职。
2.教育活动形式多样
(1)兴趣小组涉及剪纸、布贴画、折纸、手工制作等劳动教育内容。
(2)每学期德育组牵头开展劳动小竞赛活动。竞赛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如,收拾书包、叠衣服、系鞋带等等,从日常自理能力入手以竞赛形式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3)记录下自己的劳动成长经历。每学期德育作业都有记录自己所做的家务事的内容,学生还可以为自己的劳动场景摄影留念,记其迹以励人;写下自己的劳动感受,述其志以成长。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其地位和作用,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提高认识,常抓不懈,不断创新。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我们xxx在劳动与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年龄特点,从班级活动、劳动与技术课到社会实践都进行精心准备和组织,加强学生劳动光荣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劳动技能训练,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在课堂上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劳动与技术课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劳动技能,培养创新意识。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小学生动手能力差,但求知欲望比较强烈,在劳技课中我们采取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视频或图片,在欣赏精美作品的同时,学生就会产生亲手制作的欲望,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2、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在学生学到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件精美作品诞生的经过:精心构思、准备材料(环保)、动手制作。制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创作要有新意,要有自己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节课还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进行相互学习相互欣赏,这样既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生活中体验劳动的快乐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体验劳动的快乐。
1、在班内开展争做劳动热小能手活动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把班级工作分工到人,比如:地面保洁、门窗开关、电灯、电扇的开关、桌椅摆放、图书管
理、窗台花草保养,校园卫生区保洁等工作都具体到人,做到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看谁完成的好,并且定期评出劳动小能手。
2、开展假日争做父母小帮手活动教育学生利用节假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校还会通过调查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情况,比如,劳动的项目、劳动态度、完成的质量等,一方面让他们知道父母的艰辛,劳动的辛苦,同时还要让他们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参加一些家务劳动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走进社区体验劳动的责任和价值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我们与胜利街前进里居委会开展合作,定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组织学生到前进里小区开展义务劳动,捡拾花池里的垃圾,清扫楼道,清理张贴的小广告,为居住在小区里的老人打扫卫生,为社区居委会做一些公益宣传等活动,在前进里小区里,三到五年级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环保护绿责任区,并定期到自己的责任区,进行义务劳动,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到学校北面世纪大道南侧的绿化带,进行捡拾垃圾等义务劳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另一方面是让体验参加义务劳动的责任和自己对社会应做的贡献。总之,劳动技术课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更重要是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参加必要的义务劳动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体验劳动的辛苦,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意识。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直研究的一个问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看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本学期,六年级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总结如下: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们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
育活动。
二、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劳动课新路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组织劳动课教师认真研究教育大纲和教材,理清劳动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思想观念目标,大力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及劳动态度观念的培养,努力探索劳动课教学新路子。积极探讨课程删减整和,并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点的劳动课教材,以不断丰富劳动课程的内容和形成。贯彻“兴趣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兴趣是小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重视加强
教与学的结合,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继续搞好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建设,以点带面,拓宽教育范围。
2、有劳动基地,各班主任要继续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
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3、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成绩记录反馈到学校,学生在校的劳动情况也由此表反映给家长,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将学校劳动教
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
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经济开发区教师队伍建设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交流材料11-03
开发区目标考评汇报材料06-18
泗阳经济开发区学校现代化验收汇报材料11-20
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06-30
某某村经济资源开发的社会调查09-15
江宁开发区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与对策10-26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合资企业审批程序09-11
开发区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汇报10-07
经济开发区材料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