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肯听》读后感(共4篇)
作为O型血的我,喜欢也习惯打有准备的仗,喜欢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
儿子一天天长大,尤其是超过1岁时,我渐渐发觉,我储备的知识不够用了。(这里插个小花絮,我儿子五个月会爬,一岁已经可以很流利的进行语言交流,比同龄的小朋友发展的都相对超前一点,其中精细运动,社会认知,大运动等方面都属于中上等,这要归功于我们和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中心思想高度统一;))我开始发现这个小人的情绪已经不再简单,他能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图,而从早教中心得到的指导更关注保健和喂养,而我也开始感到有点迷茫,需要寻找“对付”儿子的“新秘籍”了。
很偶然发现这本书,一开始吸引我的是几个小案例,它有趣的地方在于--先描述案例,然后描述家长通常做法,再介绍推荐做法。每次案例出现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默模拟解决方法,如果是我我会怎么说?怎么做?希望和“答案”一致,结果发现总是和那些“错误”的方法惊人的相似,当公布“正确”答案时,心中又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并深深的佩服这些方法亏他们想的出来。当然,其实也满简单的,有种“真理”和“谬论”只“一纸之隔”的感觉。
随着,书读的越久,大家讨论的越深,尤其是当大家针对相同案例有很多共鸣时,我发现这本书很有趣的地方是让你的心态和心境从根本上掌握对待孩子的方法,然后分别针对孩子各个时期的特点,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心态,从而“解密”孩子的世界,让家长更能体会和体谅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
我会学到每个案例时继续模拟解决方法,发现自己已经渐渐上路了,有的时候和“答案”靠近了。当然,有的时候也可以“忽悠”那些新来的“家长”了。其实最大的乐趣还不在于此,在于已经有所学时,当这个案例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时,我可以拿起了这个“秘籍”去面对,读后感《《如何说,孩子才肯听》读后感--学习做家长,其乐无穷》。当初见成效时,我就可以沾沾自喜一下,如果不见成效,就在私下慢慢检讨或琢磨,也有时回来和大家再讨论,看是否能支点高招。
我儿子两岁的时候,我们准备让他学习刷牙,(其实已经有点晚了)开始一段时间,我们帮他刷他还可以顺利的“服从”,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死活不肯刷牙,让你猜你都能猜出来,我们用的什么方法,“你要是不刷牙,小虫虫会把牙咬坏的,那你以后不能吃好吃的啦”
“你要是不刷牙,我就不给你买xxxx了”
总之,软硬兼施,除了大哭,就是抵抗了。
真是有点焦头烂额了,后来,我想到了书上教的方法,首先接纳孩子。
于是我静下心来,耐心的问儿子,“你不想刷牙是么?”
“嗯”(哭腔)
“我能理解,你不喜欢,是吧。”(我随即抱着他,安抚他的后背,让他尽情的释放)
“不是”。
“?”
“那是为什么呀?”
“疼。”(哭腔)
“哪里疼呀?”
“这里。”儿子指着嘴里。
“哦。”我突然想到,最近刚给他换了新牙刷,是不是虽然写着适合2岁儿童,但实际上儿子嘴小,他不太习惯呀。
我把这个假设告诉儿子,并爱抚他说,“对不起,妈妈太粗心了,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我们换个小点的牙刷,你就能刷了。对么?”
“嗯。”
后来,我们买了新牙刷,儿子刷牙再也不是难题,而我每次买新牙刷的时候也留意了牙刷头的大小,并且,通过换牙刷,让儿子了解一些保护牙齿的知识。比如,三个月换一次牙刷是旧牙刷退休了,新牙刷上任了。他能很愉快的接受变化。
当然,我更enjoy我给别人支高招的感觉。嘻嘻。当看到有的妈妈提出自己的烦恼,列举令人头疼的孩子问题时,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没参加摩托的父母俱乐部吧(读书会),你的Case有标准答案的。哈哈。随即可以隆重推出这本书,告诉她我是怎么如获至宝的。那种感觉满受用的哈。
经常听到妈妈说,孩子跟小朋友抢礼物,自己的礼物不分享。
我就告诉他们,玩礼物的原则是先到先得,跟年龄无关,跟性别无关,不能强迫孩子顺应大人的面子分割他喜爱的玩具,但可以让他慢慢体会,分享礼物的快乐,比如可以看到别的孩子开心,或者可以换取新的玩具。这个准则很能得到家长认可。这也是我从书上学到的高招。
其实真正喜欢这本书,并且开始希望更多人知道这本书,还是因为这本书带给我的另外的震撼,我原本“求学”的目的是苦于没有一套指导我教育孩子的方法,让我能花最少的力气,懂得孩子成长期需要注意的关键(谁让我其实是一大懒人呢),但当我发现,书上的真谛其实不只是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确切的说,它是再告诉你如何待人接物,尊重他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说的有点虚了。我想这本书,最让我能提炼的是,让我们把孩子当个“人”尊重,在乎他的思想,在乎他的立场。不是高高在上的“大家长”,要做和孩子能沟通交流的“好朋友”,基于这些,从而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树立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正确的传达你对他的爱。也让孩子懂得如何去爱,如何珍惜爱。
虽然不能夸张的说,这本书让我不知不觉中心灵受到洗涤,但因为我非常清楚,我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就是我的“影子”,只有“修炼”了自己,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待孩子如是,待家人如是,待朋友如是,待同事如是。
我想塑造和教育完美性格的孩子,是懂得尊重,懂得爱的人。在不断的学习中,孩子们在长大,我们也在成长,这本书值得反复“学习”以孩子的成长为蓝本,让我们还能有更多的感悟和进步,共同成长,伴随快乐。其乐无穷。希望能读它的人,也象我一样受益匪浅。
该图书读书会详情见家长网读书会专帖
始终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后进生之所以差,在于习惯差,态度差,不会听,老师反复强调的事他们却不放在心上。如果学生能把老师说的话都听进去,就不愁他不学好。该如何让学生听话呢?在听完众老师介绍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我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心想这书应该能解决我的困扰吧。便买了一本它的姊妹篇《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拜读。
书中列举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沟通技巧,实用的对话场景和令人一目了然的漫画,以及老师与学生的换位思考,告诉了我们在面对孩子出现问题时应采取的方法。
看完这本书书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沟通方式大概是不合格的。因为书中列举出的和孩子错误沟通方式我占了一大半。像用命令似的口吻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要吃点心,铃声响要做好课前准备。同时也告诉他们不能做什么:不能在走廊里跑,不许说话。有时威胁学生如果再不做作业下学期就不要来注册了。或有时指责学生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甚至作出令人泄气的预言,这次考试你肯定又要拖后退。碰到学生爱讲话,便大声的训斥,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嘴巴闭住,安静!原来的我,总是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批评孩子,或是孩子遇到问题时,总是习惯性的给他们讲道理,认为很好的解决了问题,殊不知这些貌似有道理的话,却没有顾及孩子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激起了他们的反抗情绪,亦或损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该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呢?书中指出,孩子做错事情时给孩子批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做正确的事,那么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让他能愉快的接受,去改正。比如,孩子乱发脾气,先肯定他糟糕的情绪:“你看上去很生气。”孩子有了被认同感后更容易和你沟通。批评时只批评他的行为,而不批评他的人品。如:“我很喜欢你,但不喜欢你的这种行为。”千万不能说:“你这个坏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诸如此类的批评只能带给孩子伤害。书中还举了一个例子。“地板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如果老师问“谁干的”这种问题,实际上是向孩子们发出了一个警告,他们现在面临两种不愉快的选择,如果撒谎他们可以逃避责任,如果说出实情,他们会受到责备,更糟糕的是他们的坦白可能会引出更可怕的问题:“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不管孩子怎么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他都感觉回答他为什么犯下“罪行”的真正答案是一连串的自我责备:“因为我笨,自私,没为他人着想。这无形中给了孩子深深的伤害。书中列举了6个正确的技巧。1.不要指责,用描述问题的方式。“我看见地板上都是颜料。”因为当老师描述问题而不是职责命令时,学生更愿意为他们的行为负责。
2.用提示的方式,“颜料没干之前比较容易擦掉”。因为当老师进行提示而不是侮辱时,学生更愿意改变他们的行为。3.不要命令,而是提供选择的方式。“你可以用湿布或是拖把擦。”
因为威胁和命令使学生感到无助与抵触,提供选择打开了新的可能之门。4.用一个词或手势回答。“颜料!”因为学生们不喜欢听教训和冗长的教导,一个简单的词或手势会鼓励他们思考问题,并去想应该做什么。5.描述你的感受,“我不想看到地板上溅满了颜料。”因为老师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不攻击,不取笑,学生们会倾听,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6.写字条的方式,“艺术家们请注意:离开房间前请把地板恢复到原状,谢谢。”因为学生们有时不愿意和大人们说话,可以用纸条向他们传递信息。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一本很好的家教书,对于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于加强亲子沟通、改善亲子关系,对于提高家教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1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很简单,接受他们的感受。
⊙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
⊙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第2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孩子不愿意合作,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在需求上存在矛盾。
⊙家长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尊重孩子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提示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说出你的感受
5.写便条
第3章代替惩罚的方法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采取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第4章鼓励孩子自立
⊙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让孩子依赖感降到最少,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
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2.尊重孩子的努力
3.不要问太多问题
4.别急着告诉答案
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6.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
第5章学会赞赏孩子
⊙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
⊙赞赏需要谨慎,善意的赞赏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拒绝。
⊙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学会如何及时称赞孩子做对的事情。
⊙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
2.描述你的感受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第6章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行为。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比做一个“妈妈的乖女儿”更重要。
⊙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
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4.以身作则
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
6.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
第7章融会贯通
⊙改变孩子,需要将所有的技巧都用上。
选择这本书的时候,在亚马逊的网站上浏览了很久,现在的家教书籍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似乎很多光看题目都很不错,如何保证自己的选择呢?首先不买“XX编著”的书籍,其次看看作者是何许人也,是不是专门从事家教的,从事家教多少年了,有多少影响力,甚至作者自己的孩子发展得怎么样了,这也是我考量选择的依据,最后还要看后面的评手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当然现在也不能够排除有专门这样的网络评手在幕后操作,光说些鲜亮的好话,所以结合着看各种星级的评价人数,如果可以试看的话,那就更好了,一般真正意义上的好书,都可以事先阅读部分正文或者浏览一下书籍的目录,打开看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让自己为之心动的地方,最后如果是外籍作者更好些,因为好像中国重视家庭教育不及美国起步早,况且外国的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大都也和我们国家的孩子问题很多是一致的,并不存在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性。
买下这本书拿到手之后,发现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很一般,但看完之后还是觉得这本书的优点还是很多,比如指导方法有步骤,而且具有操作性,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摘选了很多家长对这些方法使用之后的建议和疑惑,有使用成功的家长,也有使用之后未见成效的家长,他们统统都有反馈,而且作者也统统都有回复和点评,而这些家长的反馈都将使我们对该书方法的使用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并且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是诚心诚意希望该书能帮助到各个国度的家长们的。所以这本书的确是一本较好的书籍。
此书之后,我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受畅销的家教书籍对于一些家长却没有产生帮助呢,后来才发现原来跟每个家长的学习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家长之前也学习阅读过很多家教书籍,所以在运用方法的时候,他更加懂得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随机应变,所以该书中的方法显得有效,并且还能在书中方法的基础之上,稍加演变还能产生一些新的家教方法;有些家长由于刚接触不久,企图能够药到病除,操之过急,而教育很多时候是个体的,加上自己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感到沮丧失望。而实际上,愚以为无论何种家教方法,都很难有单一的使用见效,而是受自己的家教知识体系影响的,与孩子相处,也是语言沟通的过程,我们本身的应变能力,以及对孩子年龄阶段的心理把握也很重要,掌握了孩子的心理是沟通的第一步,唯有这样才有可能继续使用所学到的家教方法。
现把该书留在我印象当中的好方法,总结如下:
(一)如何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我们过去给孩子贴过很多的标签,比如做事慢,胆小,内向等等,那现在我们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或者说还没有太多给孩子贴标签的家长,接下来我们要去怎么挽回呢?这本书告诉我们做家长的,可以从以下6个技巧得到启发,这些
启发也可以是对我们教育孩子情境中的警示。它们分别是:(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比如说:我们过去认为孩子做作业总是要拖很久,而一旦有一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就完成了作业,我们则可以说:“看到吧,你完全可以跟那些优秀的学生一样快而效率。”这样一来,可以给孩子的进步和改变树立自信,哪怕是一丁点,但以后只要想起,他就有前进的力量和勇气;(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如果你的孩子曾经被我们贴过“笨拙”的标签,那么如果哪天我们遇到麻烦了,而且正好是小孩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事情,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你能帮忙„„吗?”等到孩子做好,我们再去肯定他,同时告诉他原来他也能够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从内心里另眼看待自己呢!他会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那么的“笨拙”,通过尝试和努力还是可以改变的,这样一样,他也不会再负面的自我确认了;(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正面评价。这样一来,我们背着他,但却让他知道我们肯定了他,他会更有信心迎接下次的挑战,也会在下一次表现和更好的配合我们;
(4)以身作则。如果孩子哪里做得不尽如意,比如说他总是没有想要“赢”的心理,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玩一些竞赛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我们用言语和行动激起想“赢”的欲望,让知道“赢”后的美好感觉,通过以身作则让孩子亲身感受;(5)记住孩子特别的时刻。比如说今天孩子告诉我们说:“今天,体育老师说他协调能力差,学不会跳绳。”而这个时候,是我们最需要给孩子力量的时刻,所以我们要赶紧从大脑中搜索出相反的事情来,告诉孩子说:“我还记得你4岁半的时候,你是咱们附近地第一个不用辅助轮,学会骑自行车的孩子。”或者说:“我想,你们老师肯定从来没有见过你倒立,否则的话,他不会这样说的。”这样一来,孩子会重新建立自信,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合的过去的实例,来证明孩子能行。那么孩子也便会从否定自我变为肯定自己;(6)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孩子的行为是反复的,我们千万别泄气,以为这种方法不管用了,重要的是我们在他出现这种不欢迎的行为时,告诉他我们的感受。比如他隔一段时间,仍然是“输不起”,那么我们可以表达我们自己的感受,坚定而不怒的告诉孩子:“我不喜欢你这样。我知道你很难过,我还是希望你能够大度些,想开一些。”这个句子里,后半句不能有“但是”,因为“但是”让人觉得是在否定人,并且容易让人产生抵触情绪。直接表达我们的希望,他们往往能够从自身反省。我们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决定着沟通能否见效,可以说,我们当家长的话对一个孩子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规范化我们的语言和行为,在发怒的时候,想想如果面对的是我们的领导,我们会是怎样的态度?那么对待孩子也就要有这样的态度,因为孩子是我们未来的领导者——到退休的时候,是要被他赡养的。
(二)赞赏孩子的方法。我们都知道赞赏的重要性,一个在家里时常得不到赞赏的孩子,要么会到外面的世界中去寻找挑战,发挥自己的潜力,如果一炮成功,他可能从此会坚信过
去家人的评价是极其错误的,自己是能够成功的,而一旦第一炮失败的话,可能会更加认为自己无能是既定的事实了;在家里得不到赞赏的孩子,要么就一直窝窝囊囊,平平庸庸了。所以,不管怎么说,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比起那些得不到赞赏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感觉会更好,更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也更愿意给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因为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还会影响到他的思想,常常得到的肯定的孩子比那些没有得到肯定的孩子,在外表上会显得更加开朗和乐观,情绪更显得外向化一些。但赞赏也是需要谨慎的,它是一把双刃剑。一味地肯定,孩子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有可能会将他引入歧途。而如何学会赞赏孩子呢?本书中提到一个全新的概念,即描述性的赞赏。也就是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我们只要描述自己看到的和自己的感受就可以来,因为这样可以代替简单而又机械的评价,诸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太好了!”等等,这些简短的评价,经不起时间的保鲜。而描述性的赞赏则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放之无论何时都见效。比如说:当我们看到孩子自己收拾了房间,一般我们都会评价:“呀,宝贝真乖。”,我们换一种描述性的赞赏就是这样说的:“我看到这里有很多的变化。东西都规整到了架子上,磁带也都被放到了盒子里,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再来看一个例子,我们会更赞同“描述性赞赏”的好处。比如,有一天,孩子把自己的写的诗拿给你看,一般情况下,你若想鼓励孩子,你便会说:“你写得真好,真是不错。”如果孩子小点的话,他可能会受用,但孩子长大了,便没有什么激励的效力了,孩子可能在听到你简短的评价之后,心里面可能会想:“爸爸真是这么认为的吗?”尤其是你说完,便径直干自己活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想:爸爸,只是在敷衍我。而如果我们用“描述性的赞赏”说:“你这首诗让我很感动,尤其最喜欢这句„„”然后孩子此时在心里一定会很开心,因为我们表扬得很具体,即使没有说出一句“棒”字,但他已经在心里对自己说了,而且他还会不断地激励自己说:“我还会再写一首好诗来。”
“描述性的赞赏”还有一种延伸,那就是把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比如说:孩子已经自己用心记单词很久了,我们可以说:“你已经记了一个小时的单词。这就叫做有耐心。”发现了吗?前半句是描述我们看到的,后半句是他孩子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这样用词来概括还能够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呢。并且有些词在特定的情境下,即使孩子还小,他也能够在瞬间领悟到其中的意思。
【《如何说,孩子才肯听》读后感】推荐阅读: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书摘录)20110-09
《如何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读后感12-22
如何教孩子感恩09-14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叛逆07-09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07-17
国外父母如何教育孩子07-25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老师09-11
如何培养孩子吃苦精神09-18
如何对待老师批评孩子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