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工作愿景(精选8篇)
愿景:
成长有力量,教学有智慧,教师有特色,好课有品质。理念:
励学敦行,精研细琢。发展为本,服务教学。动力:
信心、智慧、机遇 读书、写作、研究 思路:
专家引领,团队共建,课题创新,成员发展。目标:
扎根教学一线,优化课堂教学; 建设成长平台,引领专业发展; 围绕核心课题,收获丰富成果; 博采教育精华,拓展学科视野。
作为名师,既要脚踏实地,做实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要仰望星空,追逐自己的理想。在不断的思考、前行中成长、进步。
一、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领导的蕴涵
愿景(Vision)一词系源自于拉丁文的“videre”,原意是“看见”“我们想要的未来图像”。在领导学理论研究的文献中, 美国学者本尼斯 (Bennis) 和纳努斯 (Nanus)于1985年最早对这一术语进行了概念界定 , 认为“愿景为组织表达了一个可实现的、可信的、具有吸引力的未来观点,一种在某种重要程度上说比现存状态更好的状态。它旨在显露出组织的情感性与精神性资源。 ”[2]换言之,所谓愿景,即是个人或组织独特的理想,是所愿的未来、所向往达到的状态,是引导组织因应内外环境变化、迈向未来的动力,是行动的催化剂并反映出组织和个人的核心价值观。
将愿景概念运用在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脉络中, 可以将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理解为:在汇集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 师生及利益相关者心愿的基础上, 所形成的关乎学生事务工作未来想要达成的一种心智图像和美好远景,是对学生事务工作前景和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师生及利益相关者能共享、引以为傲且可作为评价工作标准的理想蓝图。 它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战略规划的基础, 指明了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方向、确立了奋斗目标和行动准则, 使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核心价值、战略定位和发展前景更加清晰、明确,并激励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师生及利益相关者对学校学生事务工作做出组织承诺,共创学生事务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愿景领导 ”(Visionary Leadership)是学者伯特· 纳努斯(Burt Nanus)于1992年在《愿景领导》一书中正式提出的一种新型领导理念,主要是指领导者应建立共同的价值、信念与目标,引导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向、凝聚团体共识,促进组织的永恒发展[3]。 学者马歇尔·赛希金(Marshall Sashkin)从三个方面剖析愿景领导:1长远的组织愿景,且这个愿景是组织能达成、应该达成的;2领导者了解愿景的主要内涵,并具备引导建构愿景的能力; 3领导者能有效地沟通愿景,使组织成员了解并相信愿景,同时能激励和授权组织成员,进而全方位采取行动,以共同实现组织愿景[4]。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领导界定为:高校学生事务领导者建构、实现和审视学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的持续、 复杂且动态的领导历程。 在这一历程中,高校学生事务领导共同体凝聚学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师生及利益相关者的共识而建构出一种由价值观、使命、目标和未来理想状态融合而成的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未来发展的组织愿景,并透过有效、持续的沟通与传播,使学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师生及利益相关者了解愿景、相信愿景、共享愿景,将愿景转化为具体性策略,引领、激励和授权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师生及利益相关者以愿景的名义从各方面付诸行动, 进而实现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推动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改革与发展。
二、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领导的现实必要性
1. 愿景领导是处于变革时代的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开拓创新、塑造未来的重要战略方法。新时期,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正面临着理念、体制、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长期以来多采取的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驱动型领导模式,领导者极易陷入不断涌现的问题泥沼中而疲于应付,难以形成全局观念和创新思维。 愿景领导要求高校学生事务工作领导者具有强烈的前瞻意识和创新思维,不仅知道现在要做什么,而且要拥有一个前瞻性的愿景, 并告诉学生事务组织以及工作者 (辅导员)将来要成为什么及如何做,从而为学生事务工作领航。而“当我们将‘愿景’与一个清楚的‘现状景象’同时在脑海中并列时,心中便产生一种创造性张力。 ”[5]同时,它必然要求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实现由问题驱动型向愿景驱动型领导模式的转变,努力将学生事务工作愿景和发展战略有效结合起来,以愿景领导的方式整合学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的价值与信念,激发其工作热情与承诺,共同推动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深刻转型与变革。
2. 愿景领导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实现由外驱 “耗值”转变为内驱“增值”的必由之路。我国目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普遍采取的是根植于科层制基础之上的学校、院系二级管理,学校层面专门成立学生工作处(部),院系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或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并接受学校学生工作处(部)的指导,它是一种强制性纵向命令与服从型的领导管理机制[6],强调上传下达的命令推动与利用制度规范的管束控制,学生事务工作者(辅导员)与学生缺乏内在驱动力,导致一定程度上形成学生事务资源与管理效益的“耗值”现象。 但愿景领导则不同,其内在作用机理就在于通过建构组织共享且值得为之奋斗的美好愿景,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内在驱动力,激发人的潜能,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共同理想的内驱“增值”。 可以说,愿景领导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实现由外驱“耗值”转变为内驱“增值”的必然选择,且对于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具有显著的适切性。这是因为:其一,愿景是学生事务工作内在的核心文化要素。 从文化的视角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本质上是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把大学文化内化为学生个体文化,让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规范学生行为的无形准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管理育人目标的过程。 其二,“没有愿景的领导者,不是在领导,充其量只是在管理组织的事务而已”[7]。 作为一种融合个人价值观与组织目标于一体的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不仅能增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的专业归属感和文化认同,而且作为对高校学生事务未来的理想展望,“将其内化为全体组织成员的集体认知,能引领全体组织成员自觉地投身到为实现这个愿景的努力中去, 能起到凝聚人心、 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的重要作用。 ”[8]在愿景驱动下, 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领导管理机制势必由传统上传下达的命令推动与利用制度规范的管束控制转向价值引领与文化自觉,高校学生事务工作领导者不仅能超越传统的问题解决困境, 将工作提升到促进协调、 凝聚力量的新境界,而且“能够把组织文化从科层制转变为相互支持的网络,管理风格也会由控制的进攻型转向关爱和联系型”[9]。
3. 愿景领导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行之有效的领导方式。 2009年, 美国高等教育标准促进委员会 (Counci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andards in Higher Education,CAS) 颁布的最新版本的高校学生事务实务专业标准及自我评估指引,就在对学生事务专业领导力所拟定的20项规准中, 明文规定了长期实践得出的一条经验原则:学生事务工作领导者应是具有愿景目标宣示构面的专业领导者,能明确表达学生事务工作的愿景与任务、有效沟通、倡导并实现愿景[10]。美国学者克莱门特 (L. M. Clement) 和里卡德 (S. T. Rickard) 对210位著名高校资深学生事务工作领导者所进行的深入调查访谈,更是直接地为此做了证明和注解:有效的学生事务领导者都有支持和提供其实务的参照架构,包括价值、愿景、发展规划及实现愿景的行动[11]。 可以说,愿景领导是成功的高校学生事务工作领导者的共同特征与基本的领导理念、 原则,它强调领导者应具有远见与抱负,注重从较高的精神层次倾听人们内心的渴求并对之做出回应,并透过策略运用、文化导引及价值建立,将愿景本身与追随者的努力成果联系起来, 使追随者觉得这种努力富有意义,每个人的行为都渗透着这种愿景所带来的奋斗活力,无不向着共同愿景全力以赴,从而增进领导效能, 实现学生事务工作的变革与创新。
三、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领导的有效策略
具体而言,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领导包括形成愿景、实现愿景和审视愿景三个步骤。 在实施愿景领导的过程中,应采取如下有效策略:
1. 遵循广泛参与的原则和理想愿景的评判标准,建构学生事务工作的共同愿景。 建构愿景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领导的第一步。 首先,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必须是一种共同的愿望、理想、远景或目标,“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且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 ”[12]因此,应遵循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师生及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重要原则来建构学生事务工作愿景。 没有参与, 就没有承诺;唯有参与,才有认同。要摒弃愿景仅是由学校学生事务主要领导者“英雄式独裁”的自上而下的形成模式,赋予学生事务利益相关者自由表达思想的话语权, 让其广泛参与到大学愿景的建构进程中来,使各种关乎学生事务工作未来想要达成的心智图像在不断互动、博弈中融合、共享、内化。其次,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绝不是对未来不着边际的描述,一个有效的愿景必须是有挑战性的,但也必须是能够被达成的,同时,它也应是一种清晰、独特、积极、可信、共享的心智图像。 综合而言,建构理想的或有效的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必须遵循四大评判标准:1根植于一所高校学生事务的发展历史和核心价值观;2明确的重点目标;3具有魅力的感性描述;4可行的未来图景。众多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正呈现了上述的特点(见表1)。
2. 营造沟通对话平台并催化制度 、 组织文化变革,推进学生事务工作愿景的实施。学者伯特·纳努斯 (Burt Nanus)曾总结性地提出一个愿景领导公式 :愿景+沟通=共同目的;共同目的+授权人们+组织变革+ 策略性思考=成功的愿景领导[13]。 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建构之后,强化愿景沟通无疑是愿景领导的第一要务。“只有当愿景的理想被内化,当愿景被烙印在人们的内心,愿景才能影响着学校的生活”[14]。高校学生事务工作领导者必须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展现开放的态度与值得信任的特质,努力构建起无缝链接和持续、有效的愿景沟通平台和桥梁,透过各种正式与非正式沟通管道,运用良好的沟通技能,积极诠释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的丰富内涵与意义,使学校内外所有利益相关者能够听见、理解、接受及支持学生事务工作的愿景,凝聚共同的方向感与目的感,进而激励人们对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承诺与奉献,推动学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根据各校官方网站资料汇编整理而成。
学者拉希维(Lashway L.)强调“无论这个梦想在书面上多么鼓舞人心,除非它能够从政策、计划及程序中具体呈现, 否则这个梦想将会枯萎”,“愿景必须被制度化(institutionalized)”[15]。 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要避免陷入愿景虚设的困境,还必须建立和完善保障将愿景转化为现实的制度与管理机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领导者应积极审慎思考学校组织内部学生事务工作的权力授予,强调授权的主题是放弃、基调是分享、 关键是激励,改造传统科层制下松散连接的组织结构为学者迈克·富兰(Michael Fullan)所极力倡导的“一个兴旺的学习者的社区”[16], 应将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细化分解、切实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和职责之中,并与相应的评估与绩效考核挂钩,形成规范性的愿景执行评价指标体系与激励、奖惩、监控、反馈机制及全过程、制度化的管理流程。
此外,良好的组织文化是愿景领导得以有效实施的土壤,它推动着组织愿景的不断发展。 高校学生事务工作领导者应将愿景领导视为一种文化的传递与积淀,变革组织文化中的传统保守、按部就班等阻碍因素,努力培育一种互信合作、接纳变化、适应变革及支持创新的组织文化及氛围, 并通过文化影响与传递,引导人们将学生事务工作愿景内化为自身的共享价值观, 提升人们对学生事务工作愿景的热情与承诺,并让无形的愿景化为有形,使学生事务工作愿景具体融入学校学生事务工作日常的各项活动之中,共同推进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愿景的有效实施。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法庭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对令后一个时期如何加强少年法庭工作提出了七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少年法庭工作。《意见》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少年法庭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法院应当充分认识加强少年法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贯彻好“坚持、完善、改革、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把少年法庭工作摆到重要位置。
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少年法庭机构。《意见》要求各级法院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少年法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切实关心和支持少年法庭机构建设,为少年法庭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意见》还对四级法院少年法庭机构的设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严格而兼具务实,硬性而不失理性。我们希望各级法院能够领会《意见》的“良苦用心”,而不是将这种务实和理性的规定变成虚化少年法庭机构设置的借口。
三是要注重队伍建设,提升少年法庭法官的整体素质。《意见》根据少年审判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各级法院应当高度重视少年法庭法官队伍建设,着重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热爱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和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法官负责审理未成年人案件。同时对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少年法庭法官培训,也做了明确的规定。
四是要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少年法庭的职能作用。《意见》提出,各级法院应当总结完善审判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特色工作制度,强化少年法庭的职能作用,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意见》还对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分案审理制度、圆桌审判方式、法庭教育、非监禁刑的运用、判后回访工作等具体制度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
五是要深化改革探索,推动少年法庭工作有序发展。《意见》鼓励各级法院积极开展少年司法改革探索,要求各级法院积极开展少年司法理论成果和工作经验的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少年司法改革。
六要积极协调配合,构建少年法庭工作配套机制。《意见》指出,各级法院应当积极建立和完善“政法一条龙”與“社会一条龙”两条龙工作机制,推动制定本地区少年司法规范性文件,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
七是要完善考核保障,夯实少年法庭工作基础。《意见》针对能够对少年法庭工作产生切实影响的内部考核机制,提出了应考虑少年法庭工作特殊性的要求。明确规定应将少年法庭庭审以外的延伸帮教、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作为绩效考核指标。同时还要求各级法院应为少年法庭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一、教研工作现状分析
(一)活动形式单一,观摩听讲居多,自主研究不够。我校目前教研工作,总体上看显得非常单一。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进行看和听,自主参与,独立思考的时间总体上还是很不够的。
(二)观摩课涉及内容单一,解读新课居多,教法探讨不够。不注重研究学生怎样“学”
观摩课缺少深度,缺少训练。因为多数教师都是为了解决教师“上”的问题,而不是在研究“怎样上得更好更有效”的问题,不是在研究学生怎样“学”。因此,我们都是在图解教材流程,体现课标理念,展示教学方式。教师缺少对新理念的真正理解和研究问题的创造欲望与创造能力。
(三)教研方面理论水准浅薄,实战摸索居多,经验提升不够。
备课组活动,大多数教师认为只需要将前人的经验或做法加以运用就可以了,对理论的学习不重视,专题讨论一言堂,其它教师闭口不谈。
(四)教学研究方面系统研究缺失,零散示范居多,归类研究不够。
在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下,我们学校教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缺少系统性的问题。绝大多数的教研活动内容还显得零散和不系统。尽管主、客观上在完成系统教研上有困难,但我们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引起今后的注意,并朝着这个方面改进下去。
(五)教师上课缺乏激情,懒于管理学生,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员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我校目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员没有充分作用,仅仅停留在自己的教学,没有一整套教学理论,没有在指导学校教研上起带头作用。
(七)教研处参与年级组工作总感到无从下手,对学校教研工作指导不力,作为教研处主任,自己水平有限,感到力不从心,事务性事多,研究的少,想法多、具体办法少。
二、调查分析
(一)大部分教师承担或参加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因是评职称或者是评选竞选。
(二)百分之八十的教师认为对自己发展作用最大的活动方式是观摩同事或者其他人员的课堂教学。
(三)广大教师对目前学校教研组开展的教研活动是不够满意的。这对老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老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期待和效果。
(四)从数据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是被动参加教研活动的,这也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教研工作没有真正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五)教师对教研需求偏重于实践层面的观摩学习, 如课堂学习和课例分析。他们更需要的是跟自己工作很接近的“实战”研究。而文本解读的集中授受式培训很难得到教师们的欢迎。
(六)上述需求从另一层面反映了不少教师对教育理论学习的失望,认为理论的“远水”救不了讲台上的“近火”。
(七)在教师个人发展过程中对学校最期望的要求方面,百分之九十二的教师期望学校给予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内容。
(八)在教师自身发展方面,老师们提出的意见绝大部分是:希望学校多安排一些观摩课、外出培训等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三、整改措施及愿景
(一)汇报课、新课程展示
1.每学期开展教师公开课活动。2.开展教师说课汇报课活动。
3.针对新课程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二)教师培养工作
1.召开教师工作会,安排学期教师培养工作。2.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加强对教师的上课指导培训等。3.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
(三)教学与科研
1.召开教研员会议,安排教研工作。
一.个人大学生涯愿景:
毕业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每个有理想的人都会心存梦想,而且为之努力奋斗。所以
1..自我形象:我希望成为一名英语教师。所以在四年内我将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改进和完善,使自己接近理想目标。
2.个人健康:身体是一切革命的本钱。
教师的工作劳累辛苦,所以要求我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所以我将坚持锻炼,比如:慢跑,爬山等。
二、360 评估:swot 分析法
只有对自我和职业进行充分剖析,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积极的成长措施。
内部因素
1.s(优势)
我接受本科英语专业教育四年,背景知识强厚、技能熟练,而且在课余有过从教经验,熟悉孩子的心理。而且我性格外向,有亲和力、有逻辑,能对必要的细节有耐心,关心别人。开朗健谈减少了我的压力.身体健康。
2.w(劣势)
我在公共场合容易紧张,然后常常不知所云,以至于糟糕收场。
另外,我缺少工作动机,喜欢自由,这样对于严谨的教学不利。外部因素
3.o(机会)
就业的机会在逐渐增加,而且近几年国家和社会也越来越多的关注到教育问题,英语国家在大陆寻求市场,使得英语也有了用武之地,城市的重修和扩建也使得职位空缺,工作岗位随之增加。
4.t(威胁)
大学生数量剧增,遍地都是;专业尴尬,英语学习者已经不足为怪,所以不再是明显的优势,发展前景并不容乐观,用人单位提高学历要求。
三、设定职业发展路线
现在所处的位置与整体目标总是有差距的,不可能一步达成了总体目标,所以分解总体目标,一个一个逐步完成。
大一、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标准
大二、英语专业四级、教育学、心理学测试,bec 中级资格测试通过
大三、学习与积累经验
大四、英语专业八级通过,实习、试讲。
四、实施、评估、修订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计划在实施中永远不会一帆风顺。如果大学四年的学习并没有使我获得一个英语教师必备的知识和素
养,我将不会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使自己更加接近梦想,更能胜任以后的工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来还有很远,我将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完善,走向我的梦想。
个人职业规划如何制定个人愿景、个人职业生涯计划
一、前言:
现在社是一会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提前做好自己的规划对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专生,就应该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现在的就业形式,社会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等,对自己的性格能力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自我认识:
1、我的兴趣爱好:自己的性格有时候比较活泼开朗,有时候又比较内向,不太善和同学交流;喜欢听歌,但不会唱歌;还是比较喜欢运动,比如跑步球类都还挺喜欢的,但对于舞蹈部感冒;平时上上网啊,看看电影;对于学习,通常是前半学期比较积极,后半学期就开始懒惰了,导致成总是不理想绩。比较喜欢做各种实验。
2、我的性格是具有双重性的,在做事方面有时很马虎比较的轻率,有时存在一定的惰性,在理智中又存在着盲目。现在来到学校我想主动的观察已经代替了过去在高中的那种被动的接受,自己在清醒的面对现实时又多少带有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在以后的学习工作
中,我要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长处,让自己变的更优秀。
3、自己在学习上有点马虎不认真,造成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以后这方面应该积极的改进,在以后我将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4、自我的潜能的分析,我想没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只是发挥没发挥出来的问题,在高中里我的理综都较好,数学也还好,英语比较差,我想我的逻辑思维有较好的潜能。
5、自己职业性向的确定,我想职业性向自己可能更倾向于实际性向、社会性向和企业性向,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客观的实实在在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去讲实际从实际出发这才是你成功最根本的,社会性向你的生活离不开社会,你只有才能适应社会受到社会的欢迎,企业性向大概就是创业吧,你敢于拼搏敢于创造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三、职业分析:
我国现在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不断进步,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更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我是化学类专专业的学生应分析以下医学、化学科研、质检行业的所处的环境。医生是比较稳定的职业,虽然也有很多风险。质检是相对比较冷的职业,比较难找工作,而且工资比较低。
四、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
通过对自己才能、性格、兴趣爱好、潜能等等,以及现在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分析,我开始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有了一
些规划。自己打算利用自己丰富的化学知识,在努力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并争取最好转到医学方面的专业。将来从事与医学有关的工作。
五、行动方案的制定:
自己在前面对自己的性格、潜能、职业性向等等都作了一定的分析,我作为一个学生应如何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适合自己的行动方案呢,首先利用现在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努力参加实践工作,作到理论与实践向结合。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积极发扬自己的长处,拟补自己的不足,积极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当自己忧郁时学会适当的发泄,控制自己的性格,使自己的性格变的沉稳,不急噪。努力改进自己性格的不足之处,在学习中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学习中和以后的工作中维持自己对本职业的兴趣爱好,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学习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获取更为好的专业技能,积极培养自己对社会的适应性,来适应日以激烈的社会人才的竞争。在着其中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认真的了解社会,参与竞争!
六、评估和回馈:
自己现阶段随制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书,但受到自己现阶段思想不太趋向成熟的限制,以后在自己的职业的选择,生涯路线,人生目标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改动,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变的更成熟使自己以后的规划设计更接近实际打下基础。
自己能在这里做自己的第一篇职业生涯设计,使我自己对自己有
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的目标也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自己的学习动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使自己的学习有了目标和针对性,对自己以后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以后一定能取的成功,也使自己敢于面对自己人生路上的挫折和困难,尽量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局限和弱点,接受现实,并勇敢的去面对,这也开始让我建立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己能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面对竞争。
个人职业规划如何制定个人愿景、个人职业生涯计划
一、自我分析
结合人才测评报告等分析方法,我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的分析。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前四项是社会型(8 分)、企业型、现实型、研究型(7 分)。
报告分析显示,社会型的人喜爱训练人、治疗、教育人的活动。他们具有教育能力和善于与人相处等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这种类型的人适合于做教员、咨询、社会工作者等以与人接触为中心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其人格特征是社交的、爱帮助人和善解人意的。
在我自己看来:我的社交能力一般,并不能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性格上具有内外向的双重特点并倾于外向但有时有点情绪化。关心他人不知道方法,易与他人发生摩擦,而自己却不知道,而且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我对生活和对待他人总是充满热度,有着主动乐观的态度。总的来说,我的性格相对较符合社会型的特征。
二、职业分析
参考人才素质测评报告建议等途径方法,我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经济状况:父亲是公务员,总体经济情况较好.家人期望:我的体质不算很好,所以父母都希望我通过对中药的学习来调养自己以及家人的身体。
家庭文化及影响:我的家人对传统医学都非常信赖,小姨是学习中药学的,外祖父舅舅母亲也对养生方面很有研究,这使我对中药学和传统医学有着极高的热度。
2、学校环境分析
学校特色:我们大学的校名就是“湖南中医药大学”,而中药学又是其中开办历史最久最有经验也是在各类中医药学校中的专业。
专业学习:中药学是医药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发展空间大发展潜力大,社会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实践经验:我校拥有 1.4 亿元实验器材,8 所省内知名的附属医院,创建了具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临床基本诊疗技能训练条件的“模拟医院”,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优良的物质基础。
3、社会环境分析
就业形势:中药学本科就业方向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从政:政府机关部门,如到各级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作公务员;
学术:教科研单位,如到中医药类大中专院校作教师、科研院所
作实验研究人员;
基层:医院、药店、药厂,如到各级医院药房、制剂室作药剂师、各医药企业内部或其下属药店作管理人员、各药厂作技术员等;
经商:医药公司作销售代表。
就业政策:在现阶段中国的药品市场西药略占主导,但中国传统医药正呈上升趋势。国家已放宽对中医药的政策,并加大对中药科研的投资。
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主要为同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如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学科的人才。
4、职业环境分析
行业分析
(1)行业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可观。随着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风靡,中国传统医学在世界医学界也越来越被重视。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医药工业物质基础,医药工业总产值占 gdp 的比重为 2.7%。
(2)发展趋向:传统医学地位的提升自然带动中药的发展,学习中药学的人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以药养医”这样影响医药产业发展的体制仍然不能消除。
(3)人业匹配:中药地位的提升使各企业、药厂对掌握此技术的人才更为看重,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内私营企业及外资企业对这类人才的薪酬待遇都十分优厚。这也带动了中药学的发展,为企业和人才及广大人民带来实惠。
职业分析
(1)工作内容:
指导和参加药品调配、制剂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负责药品检验鉴定和药检仪器的使用保养,保证药品质量符合药典规定。
参加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配合临床研究,制作新药及中草药提纯,了解使用效果,征求意见,改进剂型,并经常向各科室介绍新药知识。
解释和配制处方,进行药物的服用指示、分配、标签、妥善的处理;为病人选择并提供基本用药的指导。按照处方为顾客配药,并且向顾客说明如何服用等相关事项。
向购买者提供药品用途、禁忌、不良反应等信息,回答病人和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的咨询。
从事研究、开发,并参与医药产品的生产制作,负责新药产品的医效实验,对新药进行生产质量监控等一系列工作。
(2)工作要求:掌握大量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细心谨慎尽职尽责。
(3)发展前景:医药业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现阶段,在城市里,药店星罗棋布,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近1/3 的患者自行到药店买药服用。《药品管理法》规定每家医药零售店中都配有一至二名执业药剂师,于是药剂师的缺口凸显。国家药监局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的执业药剂师只有一万多人,远远不能满足这一新生的社会需求。有鉴于此,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五至十年中,我国的药剂师人数将会大量的增加。
三、职业定位
内部环境因素
优势因素(s)
我的优势在于我的观察力很好并且好奇心旺盛。在熟悉的人面前非常活跃。我能够经常反思自己,哪些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弱势因素(w)
我的缺点是兴趣虽广,但没有专长的一面;有时不大喜欢喧哗的场面,人多的场合不擅口头交际,这让我有时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大能主动参加主动性高的活动。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多愁善感,喜欢随遇而安,缺乏进取心。对自己的一些方面缺乏信心。
外部环境因素
机会因素(o)
当今社会大家在温饱之余更关注身体健康,我所学的中药学正是广大人民一直信赖的传统医药学,这就决定了我们专业毕业后就业不会困难;这一类的人才的需求量大并且需要的范围广,无论是政府部门(药监局)、医院、药房、制药企业都需要。
威胁因素(t)
中药行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而大学本科生在基础理论方面就缺乏竞争力;相关工作单位在进行招聘时,有时需要应聘者持有执业药师证,考取执业药师证又需要本科学历加三年相关工作经验,我们在大学毕业时较难达到这一要求;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有许多药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仍然未能就业,因而,这一岗位的竞争也会相当的大,并且也有许多在其他的岗位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加入到这一岗位的竞争中来,就业压力就更加巨大。
结论:
职业目标:将来从事药剂师职业
职业发展策略:进入医院药房
职业发展路径: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路线
具体路径:药剂员药剂师药剂科室副主任药剂科室主任业务副院长院长
四、计划实施
1、短期计划(大学计划)
时间跨度:xx
总目标:大学毕业时要拿到英语六级证、计算机国家二级证及相关的各项专业资格证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各科成绩优秀并累积相关工作经验。
分目标及计划内容:
大一期间,认真学习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等
基础的专业知识。通过计算机国家二级考试,期末考试综合成绩均在优良以上。担任班团干部以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点亮万盏灯
李奉霞:能成为李老师的学生,是我一生的幸运,大家好,我是李奉霞。说实话,高一的时候我的英语成绩并不怎么好,甚至还一度想放弃英语。是李老师,利用午休,下午放学后,以及晚上第四节的晚自习时间,给我讲述他以前学习的趣闻,方法。帮我寻找学习中所遇到的症结,给我补习薄弱的环节。他还自己掏钱买了一系列的中英文书籍供我们阅读,这些书很多时候都在他的默许下被我们据为己有。现在,我家书柜上还放着当年李老师当年买的书呢!其实,我之所以选择当一名老师,与李老师也有着莫大的关系。最初,是因为陶醉于他纯正的口语和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幻想着自己也能像他一样在教室里面激扬文字。后来,也许是学习压力大,我经常会胃肠道痉挛。每次都痛得在地上打滚,李老师总会亲自和同学一起送我回家或者扶到办公室,他还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如何缓解疼痛,天气寒冷的时候,他总会在办公室泡上一杯暖胃茶,在我去办公室抱作业的时候让我喝下。我的父母当时都没有这么细心呢!李老师所做的这一切感染着我,熏陶着我。他是值得我用这一生感谢,敬佩与追赶的人。同时也成就了我对教育的向往!张
勇:能成为他名师工作室的的学员,是我一生的幸运。大家好,我叫张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是我们工作室的座右铭。他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对我们团队每一位成员都严格要求。从课前准备、细节推敲,到课堂教态、语言板书的设计,从讲稿写作、智慧生成到习题设计与求解,从理念与课堂的融合,到课后的交流碰撞、自我反思,他几乎是手把手、一对一的指导。记得有一次我参加赛课活动,他不辞辛苦利用休息时间为我细心指导。在他的鼓励下,我获得了二等奖。我们在课堂上找回了自信,找到了满满的成就感。在教育部举办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工作室成员多人获得一、二、三等奖;在市、区级论文大赛中,工作室成员撰写的十几篇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他的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成就了我对教育的追求!
胡 倩:能成为他青蓝工程的弟子,是我一生的幸运。大家好,我是胡倩。三年前,刚入职的我面对满教室高我一头的学生,我手足无措、语无伦次。是他,静静的坐到教室后面,用他鼓励的微笑为我压住阵脚,我才不致落荒而逃。课后,他递上了一张他的课表,又拿走了一张我的课表,从此,教室外面的走廊就成了他向我倾囊相授教学技巧、班级管理等经验的课堂,在他的倾力指导下,我任班主任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人上本科线,我这个初出茅庐的黄毛丫头也在重庆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他的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成就了我对教育的忠诚!
李杰老师:刚才,我的学生,我的学员,我的同事所介绍的这一切是我们每一位老师身上都会有的事情。我只是其中最平凡的一个而已。和你们一样,这是我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它,就没有理由不忠诚,也没有理由不为自己的选择而努力,更没有理由不担负起作为教师的责任。
李奉霞:老师,是您的鼓励与关爱,熏陶了我,感染了我。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谢谢您。
李杰老师:也谢谢你,孩子!谢谢我所有的学生孩儿们!是你们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
张勇:老师,是您的坚持与不懈追求,让我感到作为您工作室的一员是多么的骄傲!谢谢您!
李杰老师:也谢谢你,张老师。谢谢我工作室的全体成员,是你们的支持,才让工作室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胡倩:谢谢您,李老师,是您的悉心指导与无私的的帮助,让我迅速成长!
李杰老师:也谢谢你,胡老师。谢谢我身边所有教育界的同事们,是你们携手为潼南的教育撑起了一片蓝天!
关键词:工会宣传组建,工会法制建设,工会服务,工会工作思考
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永安里东社区联合工会成立于2011年4月。从20l2年伊始由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负责全面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向辖区非公企业广泛宣传中国工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不具备单独建会的企业建立工会小组,发展职工为工会会员,进行工会规范化管理。以下向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一点工作体会。
一、全方位覆盖多渠道宣传促进建会工作
(一)广泛宣传,深入人心。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非公企业像雨后春笋蓬勃兴起。永安里东社区地处CBD核心区,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商务楼宇星罗棋布。在其经营的企业中,符合组建工会小组的“小微”企业占总数一半以上。职工特点主要表现为:年纪轻、学历高、非京籍职工比例大。就企业而言,其特点表现为经营状况变化快,企业职工队伍结构和利益需求复杂多变。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工会宣传作为常态贯穿于社区及工会开展的各项工作当中。由于工会工作是社区商务楼宇服务站职能之一(即五站合一),所以工会宣传工作就充分利用商务楼宇服务站开展的各项活动:参与经济普查工作同时,向经普对象发放工会宣传的印刷品,向企业接待人员宣传工会,详细解答他们提出的关于工会组建的各种问题;组织竞技活动,在发放的奖品上印制社区联合工会的名称;在社区扶贫助学活动中,向参会企业负责人做建会动员;在社区慈善捐款活动现场设置宣传展位,向前来咨询的员工做工会维护合法权益的政策解答;在各种义诊、义卖或讲座的活动中,向参加活动的职工发放工会组织维权的宣传彩页。总之,将工会的宣传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中国工会是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宗旨。企业组建工会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以理服人,锲而不舍。依法办事,用我们的真诚感动人心。通过对企业做反复细致的宣传工作,敦促企业组建工会。例如某咨询公司,总经理是一个荷兰人,常年在国外,入会必须经他同意。公司常驻销售经理是智利人,出于某种原因坚决反对企业建会。财务经理是中国人,常年在外省。公司已交工会筹备金,员工16人。有部分员工对加入工会组织持反对意见。在入户宣传时,遇上持反对意见的职工接待我们,态度冰冷,我们不为所动,找切入点做入会动员。遇上理解工会工作的员工,我们明确表示希望他们将工会宣传文件送与相关经理,并且安排时间,让我们与各位经理见面商谈……。我们先期与持反对意见的销售经理商谈两次;在荷兰总经理来华期间与之商谈过一次;稍后与总经理与销售经理共同商谈一次;在财务经理来京期间商谈过一次。经过反复宣传动员,使公司各位经理对建会工作由抵触到理解,由理解到达成共识。经过大家的协同配合下,公司终于组建了工会小组,使企业员工投入工会大家庭的怀抱,企业效益和员工利益都得到了保障。
二、加强法制化、专业化、民主化管理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要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及时正确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以集体协商的方式签订《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女职工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是每年打的一项的攻坚战。签订《集体合同》是《工会法》赋予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它有利于促进企业创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建立劳资双方互利共赢,以共享经济发展的新成果。
通过这项工作的宣传和落实,使广大会员认识到,只有加入工会组织,才能在在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只有依靠工会组织,由工会出面依据《工会法》和《劳动法》为职工说话办事,才能具有与企业平等协商的实力,实现与资方平等的地位。
对于签订一事,个别企业往往就协议中的“某条某句”不予认同而拒绝或者拖延签署。需要我们做反复、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外商投资企业,对合同的签订非常谨慎。他们会就签订事宜,事先向律师咨询,我们应该给与他们充分的时间做思想准备。
三、夯实基础提高服务质量
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工作的崇高宗旨。“京卡·互助服务卡,是北京银行与北京市总工会联合发行的银联标准借记卡,互助服务卡项目通过对工会会员实行多项福利政策,特别是对弱势群体提供有效帮助,从而为会员营造一个和谐、关爱、便利的服务平台”。制作京卡·互助卡,先期材料准备是基层工会基础工作之一。由于社区的建会基数大,企业员工流动性强,使工作量成倍增加。为了不耽误新入会会员享受京卡·互助卡的福利,我们做到“两随两快”:随收随做,认真核准相关信息,尽快交与银行,制作完成后,尽快发给会员。
作为服务会员的重要依据,会员信息采集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经常更新会员信息、单位信息:内容包括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单位类别、会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等20多项。这项工作繁琐而费时,经常与建会工作在时间上发生冲突,我们就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保质保量。
四、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工作是党的群团工作、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职工群众通过正常途径依法表达利益诉求,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广大劳动群众心坎上,不断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摘自《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
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窗口,工会服务站努力做到畅通言路,充分反映民意,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服务站每天都会接到关于工会组织建设、劳资问题、“京卡”服务,工会经费使用等相关问题的咨询。作为工会的代言人、工会会员的“娘家”,我们做到解答尽量耐心细致。对个人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倾诉做到认真倾听,疏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为了便于工会联系人之间交流工会工作,社区联合工会建立了由40多个积极分子组成的“QQ群”,大家在这个平台上交流工会工作心得,畅谈在工会活动中的体会,发布招聘信息等等。我们也通过这个平台及时发布工会工作的各种通知,及时解答相关咨询。
利用街道总工会的“反馈表工作”(建外街道总工会征求入会单位对工会工作的意见建议的《反馈表》)入户走访,及时了解单位的经营状况,征求企业或会员对工会工作的意见建议。从而“更加有效地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
五、积聚正能量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作为基层工会服务站,我们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和特点,积极配合党政,开展形式多样、群众性喜闻乐见的工会活动。通过健身、休闲、交友和学习等方式吸引广大会员,引导他们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几年来,永东社区联合工会共组织了10次较大规模工会活动。我们从辖区工会系统的行业特点出发开展活动,像“三八”节女会员“畅谈建设北京”座谈会,“七夕寻缘,爱在CBD”的青年联谊会,“防火减灾”安全知识讲座,针对“白领”特点的心理咨询讲座等。针对工作性质特殊不能参加活动的工会会员,我们设计问卷,内容涉及《工会法》《劳动法》、“五四”青年节相关知识、“七一”党的生日相关知识等内容。让会员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答卷,提高思想觉悟。通过一系列活动,丰富了广大会员的精神生活,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六、工会工作思考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朝阳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科学发展民生幸福的重要保证。(摘自北京市朝阳区总工会《关于经一部加强职工素质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是党和国家实施的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技术培训是工会提高会员技术素质的重要方法。工会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会员就业竞争能力,也是维护职工发展权的需要。”
一是通过广泛征求辖区会员的意见,根据他们的需要组织技能培训。培训时间根据会员的时间安排,方式力求灵活多样。
二是面向失业会员开展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再就业培训,提高失业会员就业技能,促进就业。
三是组织创业培训,通过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会员实施创业能力培训,使其掌握创业知识和技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是广泛征求入会企业意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需求,举办培训班。
希望通过工会培训工作,将服务会员的工作做实做好,进一步提高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七、结束语
要素之一:团队特征
“名师工作室”首先是一个“工作室”。这就意味着它不是一个人、两个人随意组成的、无目标、无组织的办公室。它应该是一个“团队”,是一个“共同体”,是基于主观上或客观上的共同特征而组成的共同体。它应该是有目标的。“名师工作室”的根本目的应该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均衡、优质快速发展。”可见,工作室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团队成员的成长与进步,通过促进成员的成长与进步,来实现一个更大范围、更高平台的发展,提升学科领域的前沿位置与发展水平。它应该是有组织的,不是几个人随意拼凑的松散的俱乐部,其成员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与条件。凡工作室成员,无不经过严格的申报与考察程序。工作室的这种组织制度与准入条件,是实现工作室目标的保障。既然“工作室”是一个有目标、有组织的“团队”,那么,我们就要把它打造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队”。为此,“名师工作室”应该建章立制,建构四种机制:(1)建立独立运作的推进机制。主持人为团队发展第一责任人,每学期根据团队发展目标,制定活动规划并具体实施规划。(2)建立导师负责的引领机制。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要在学科组内为青年教师成长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学科专业素质的提升。每学期组织的青年教师发展专题活动不少于1次,并安排进学科组教研活动。(3)建立必修反馈、过程共享的促进机制。工作室成员实现必修反馈、选修共享的管理,成员每月阅读相关教育理论期刊、随笔等教育理论书籍,也可读社科类其他领域的书籍,完成读书心得1篇。工作室应该组织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活动。(4)建立每月活动日的常规机制。工作室建立每月活动日制度。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为活动日。通过这四种机制的建立,使团队成为成员共同发展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应该具有共同价值的支撑力量,那就是团队的主体思想与精神追求,甚至是教育哲学;这个共同体,应该具有迈进共同目标的召唤力量,那就是团队的凝聚力、协调力、执行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攻坚克难的合作意识;这个共同体,应该具有对青年教师的关怀力量,那就是通过名师工作室方案的实施,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理念和较强教学技能的青年教师,激发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与教研的热情。团队建设的核心在于协同合作,强调团队合力,注重整体优势。但追求趋同的结果必然导致团队成员的个性创造被扭曲或湮没。这样的团队只有简单复制功能,而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因此,工作室团队应该提倡“集体主义”精神,也要非常注重个人的风格与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来做好各项工作。
要素之二:名师内涵
“工作室”是一个“名师”工作室。这就意味着它不是一个普通教师的成长平台,区别于以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为目的的“青蓝工程”。它是“名师”的成长平台,是在一定范围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的交流与共享机制,具有较高的合作层次与发展追求。不好说每一位成员都是名师,但是,至少每一位成员都有成为“名师”的潜质。因此,“名师工作室”要紧密围绕“名师”内涵做好文章,充分挖掘各位成员的名师潜质,把每一位成员的特质挖掘好、提炼好、培育好、实现好。比如,你的课堂教学能否个性鲜明,自成模式?你的教育理念能否新颖独特,自成一家?你的教育科研能否成果丰硕,享誉一方?这就要求工作室的每位成员增强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挖掘、培育、提炼自己的“成名”之处,使自己的专业成长有特色。有特色,才有“名”。否则,就是大众化的、一般化的,与“名师工作室”创建的宗旨也不相吻合。因此,“名师工作室”应该以网络平台为主要依托,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方式,以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教学、教研、教改活动,充分挖掘和培育各位成员的名师潜质:(1)每年阅读一本专业著作。提倡成员阅读课程论、教学论的专著,并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撰写心得体会,提升专业认知。阅读的专著最好是主持人统一推荐的,便于成员之间围绕统一主题进行学习、研讨、交流。(2)每年发表一篇教育教学文章。文章必须就学科教学问题展开立论,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具有教学指导价值。(3)每人主讲一次教学讲座、学术报告或执教一次市级公开课。可以在市级中心组活动中就某一专题作讲座,或者在暑假培训中发表自己的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每年应该至少举行一次大型教研活动,形式包括教学观摩、互动研讨、名师发言、专家报告、校际学科联谊,等等。(4)研究一项科研课题。每一位成员都要申报研究一项科研课题,内容可以涉及本学科的课程、教材与教法。科研课题要真正组织实施,定期汇报、交流研究成果。各成员申报的课题之间最好有内在关联,便于资源整合、交流以及滚动升级研究。(5)编著一本专业著作。专著是由主持人主编,成员参编,区域内教师广泛参与的集体科研成果,介绍各地、各校实施教研教改的生动实践。实施这五个方面的措施,有利于培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名师成长的道路上具有更加专业化的素质。首先,具有更加专业的信念,那就是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念,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差别,也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不同于以往对教师要求的重要方面。其次,是具有更加专业的知识。包括原理规则性知识、专业的案例知识,运用原理规则性知识于案例之中的策略性知识。这些都是教师维持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再次,是具有更加专业的能力。包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科研能力与反思能力。在新形势下,教师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与学生,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总之,“名师工作室”不仅应该是名师辐射的发源地,而且也应该是未来名师的集聚地和优秀教师的孵化地。
要素之三:区域功能
在新形势下,名师已经不再是学校独有的“部门资源”,而是区域内教师共享的“公共财富”。我们不难理解,教育主管部门设立各类“名师工作室”的一个重要意图,就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区域协调与高位发展。全国已经有很多地方搞了“名师工作室”,事实证明,工作室搭建了区域内教师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共享专业知识与经验,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学习资源,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为全面提高区域的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名师工作室”也应该勇于并善于担当起这个光荣的职责。笔者认为,在目前形势下,“名师工作室”应该至少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建一个网络平台。通过网页,既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国内外最新动态与成果,还定期开展在线交流、研讨,形成固定的交流平台,为一线教师和学生解疑释难。通过网络传播和在线互动,有效传播名师工作室的成果。二是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建立“名师领衔、领导挂钩、教研员协作”的工作机制。领衔名师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与各成员所在学校领导挂钩,经常调研和指导,发现典型,培育典型;由本学科的教研员参与协作,根据工作需要做好组织、联络和服务工作,也可在一些问题上作为顾问。通过这种机制的建立,为工作室发挥区域功能创造条件。三是搞活多种活动方式。学习,包括自学和有组织的学习。主要学习学科前沿理论、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等。实践,本着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不断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提炼研究成果。研讨,采取个别指导、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小组沙龙、参与式研讨、相互观摩、展示交流等方式开展研究活动。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实现区域内教师在两个方面的根本转变:(1)转变教师角色地位。让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从“教学生”转向“教学生学”,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提高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能力。(2)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以学为主,教学的出发点是教会学生学,为此,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学法,指导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先学后教,强化课前预习、课中自学和学后反思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教学过程,实施启发式教学;以学论教,基于学生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强化学习方法指导,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增强课堂中的互动性,在互动中捕捉各种有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要注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