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精选8篇)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 篇1

档案资料分类目录

(2017年10月30日)

A 文书档案

A1 文件类

1、上级下发文件 ⒈通知 ⒉通报 ⒊讲话 ⒋其它

2、上级下发的简报、信息、经验材料

3、向上级反馈的文字材料

4、报上级审批的材料及上级批示

5、学校年报表及其它报表

6、其它

A2 计划、总结类

1、学校工作计划、总结

2、部门工作计划、总结

3、校级经验材料

A3 各项规章制度、各类组织机构、各类人员职责(分类成

册)

A4 各种会议记录

1、校务会、教代会记录

2、校级政治学习、业务学习记录⒈ A5 学校大事记

A6 学校、部门、班级获奖情况

1、情况登记

2、获奖证件或复印件

B 德育档案(文明校园创建档案)

B1领导班子建设

1、⒈ 学校文明校园创建领导机构

⒉ 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安排部署会议通知

⒊ 领导在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安排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⒋ 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方案 ⒌ 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⒍ 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图片(至少三张)

2、⒈ 学校积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的计划方案

⒉ 学校积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的活 动内容

⒊ 学校积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的工作总结

3、⒈ 学校党建工作责任制(可以用长效文件)⒉ 学校“三会一课”制度

⒊ 学校“三会一课”活动记录(每季度一次)⒋ 学校“三会一课”活动照片(至少三张)

4、学校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说明报告

5、⒈ 学校关于加强家校联系工作进展情况的说明报告 ⒉ 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的组织机构 ⒊ 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的制度章程

⒋ 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活动照片(至少三张)⒌ 学校落实家长接待日制度 ⒍ 学校落实师生谈心日制度

⒎ 学校落实家长接待日、师生谈心日活动照片(各至少两张)

B2思想道德建设

1、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 动。

⒈上级文件。清明祭英烈、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

⒉清明祭英烈、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活动的说明报告和相关图片3-5张。题目为《XX学校开展XX活动的说明报告》

2、开展美德少年等身边榜样学习活动常态化。⒈上级文件

⒉开展美德少年等身边榜样学习活动的说明报告,题目为《XX学校开展美德少年学习活动的说明报告》,另附实景图片3-5张

3、组织开展以孝敬、友善、节俭和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加强未成年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⒈上级文件

⒉中小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说明报告及相关图片。题目为《XX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说明报告》,《XX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说明报告》,每个说明报告另附实景图片。

4、优秀童谣征集和推广、传唱活动措施具体,普遍开展。⒈上级文件

⒉《XX学校优秀童谣征集、推广和传唱活动情况说明报告》附作品及照片

5、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安排和落实情况。⒈上级文件

⒉《XX学校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安排》和《XX学校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说明报告》附照片

6、德育课、少先队活动落实,效果好。⒈上级文件

⒉《XX学校落实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说明报告》附课程表,《XX学校落实少先队活动的说明报告》附活动照片

7、心理健康教育

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 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⒊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照片(至少三张)

8、文明评选活动

⒈学校开展文明班级活动方案 ⒉ 学校开展文明班级活动评选结果 ⒊ 学校开展文明教师活动方案 ⒋ 学校开展文明教师活动评选结果 ⒌ 学校开展三好文明学生活动方案 ⒏ 学校开展三好文明学生活动评选结果 ⒐ 学校开展文明宿舍活动方案 ⒑ 学校开展文明宿舍活动评选结果(11)学校开展文明食堂活动方案(12)学校开展文明食堂活动评分结果 B3活动阵地建设

1、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管理制度

2、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照片(至少三张)

3、学校××社团管理制度

4、学校××社团定期活动记录(次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每季度至少1次)

5、学校社团活动照片(每个社团至少1张照片,照片总数不少于三张)

6、学校学生会管理制度(可以用长效文件)

7、学校学生会定期活动记录

8、学校学生会活动照片(至少三张)B4教师队伍建设

1、师德师风建设

⒈ 学校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的方案 ⒉ 学校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的说明报告

⒊ 学校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的活动图片(至少三张)

2、师资培训

⒈ 学校师资定期培训计划 ⒉ 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规划 ⒊ 学校教师培训活动方案 ⒋ 学校教师培训活动说明报告

⒌ 学校教师培训活动照片(至少三张)

3、队伍建设

⒈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⒉ 学校对班主任、骨干教师、年轻教师成长的奖励机制(可以长效文件,可分开写)

⒊ 学校对班主任、骨干教师、年轻教师成长的奖励机制所对应的评选结果

⒋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说明报告 B5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方案(着重体现劳动技能、志愿服务、文娱、体育几个方面)

2、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活动的说明报告

3、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活动的图片(至少三张)

4、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方案(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

5、学校开展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方案及志愿者队伍名单

6、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说明报告

7、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图片(至少三张)

8、学校开展文娱活动的说明报告

9、学校开展文娱活动的图片(至少三张)

10、学校开展体育竞赛的说明报告

11、学校开展体育竞赛的图片(至少三张)B6校园环境建设

1、学校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方案

2、学校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说明报告

3、学校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排查及整改情况记录(每季度至少1次)

C 教学档案

C1教学管理

1、管理能力 ⒈领导的学习笔记

⒉辅导讲座(每学期不少于2次,发言稿、活动记录、教师笔记)

⒊教学管理目标、措施

⒋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方案、计划、过程资料、阶段总结、成果)

⒌听课笔记(校长不少60节,主任不少于80节,记录详细,有简评)

⒍参加教研活动(领导分工、计划安排、过程记录、总结)⒎导课、下水课的有关资料。

2、管理目标

⒈科学明确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思路、校训、教风、学风(类似于学校教学发展规划)

⒉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记录、礼仪教育等活动记录及其相关资料。

⒊学校、年级、学科教研组织机构、校本教研制度(反思、外出学习、专业引领、培训等等相关过程资料)⒋学校工作总结

⒌学科教学进度表(08年以来的)⒍教师队伍自评报告书。(三个学)

3、管理机制

⒈教学管理机构、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⒉各类人员的考核标准

⒊执行县局教学、教研管理指导意见的具体措施

⒋学校教学、教研计划、总结(学校、教研组)、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4、教务管理

⒈专职或兼职图书管理员、实验员,工作人员职责明确(上墙)

⒉各种制度(上墙)图书借阅、使用记录、实验报告单等资料

⒊指定关于教师职业素养、课堂教学、作业辅导、成绩考查、专业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方法

5、学生管理 ⒈德育、体育、文艺活动(每学期不少于5次)有活动计划安排、记录,活动情况跟踪,有关活动的问卷。⒉有检查学生课内外作业的措施,有检查记录

⒊保证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含大课间)⒋各班学生人数以及花名表 C2课程管理

1、实施方案:课程实施方案

2、课程实施

⒈总课程表

⒉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纲要》《课程说明》、教案、随笔等资料齐全,以及报行政部门课程审议材料。

⒊校本和地方地方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学校特色课程等)计划、总结、教案、案例分析、学生成果

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学生的研究报告、作业、演讲材料等)

⒌演示实验开出率100%,分组实验90%以上(教案,实验报告单)

3、课程评价

⒈各学科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活动的评价标准、检查评价记录。

⒉学校校本课程有评价机制和措施 ⒊教材征订单

⒋督查课程落实情况的方案 C3教学条件

1、教师队伍

⒈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任课情况表—按学科,含课时数)⒉教师评估纪录、原始资料

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制度、选拔标准以及培养、使用过程记载

⒋提高全体教师素质的各种活动资料。

2、教学设施:各类功能教师、实验室和图书室、实践基地有标牌,有活动记录

3、教学资料 ⒈教辅资料

⒉教具及辅助教学软件(此类档案在相关功能教室)C4校本研修

1、校本教研规划

⒈教师队伍现状及培养规划。

⒉有实施新教材中的现实问题及全面的分析、反思(与“问题库”一致)

⒊学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⒋校本教研计划(学校、年级组)

⒌教师个人主题教研资料(可以单独放,也可以在个人成长 那个袋内)

2、组织建设

⒈校本研修的组织结构(领导小组、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等)

⒉有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选拔、培养、使用的具体措施 ⒊领导参与校本教研的制度和要求

3、制度建设

⒈教师培训制度

⒉领导听课、评课、兼课制度

⒊校本教研制度(反思、备课、专业引领、外出学习、上课、作业检查、校本教研检查制度、参加教研活动等)⒋校本教研评价制度。

4、教学研究

⒈外出学习教师体会、学习材料、记录

⒉校本培训计划、总结、培训内容(学习新课标、学生评价、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培训材料

⒊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获奖证书、教学录像等)⒋网络教研参与情况记录及材料。(教师的个人博客主页资料、在线研讨的问题及研讨解答资料等)⒌参与远程培训活动情况。⒍网络教研资料。

5、主题研究 ⒈重点问题及研讨结果资料

⒉教师主题校本教研过程性资料(含小课题)⒊学校课题研究资料(根据本学校实际)C5评价研究

1、教学考查

⒈各学科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活动的评价标准(有检查记录)、评价记录;

⒉学业评价教师反思材料; ⒊学业评价学生反思材料

2、教师评价

⒈学校建立多角度、多方位(自评、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参与)的评价体系。⒉教师评估报表

⒊建立评估制度,以及过程性资料 ⒋教案个人业务档案

3、学生评价

⒈学生学业综合评价方案、办法。⒉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样本)⒊《小学生素质发展手册》(样本)

⒋学生平时测评材料、活动记录、结果分析、改进措施(朗读、学习习惯、诵读古诗词、课本的使用、书法等)⒌考后反思的相关资料、注意一定要真实。

4、命题研究

⒈试题 ⒉试卷分析

⒊命题建议及有关学习资料

5、质量评价

⒈各学科各班考试成绩单 ⒉质量分析

D教师档案

D1 教师基本情况

1、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教师花名册

2、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

3、教师学历情况证明材料(复印件)

4、教师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复印件 D2 教师业务情况

1、专任教师任课情况

2、领导个人成长档案(含学习笔记、业务讲座、论文、听课记录等)

3、骨干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4、培养对象个人成长档案

5、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按职称排序)

6、其他教职工个人档案

7、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基本情况

8、课改典型教师档案

9、教师业绩考核资料

10、教师基本功训练、比赛材料

E学生档案

E1 在校生分年龄统计表、在校生花名册 E2 在校生学籍卡 E3 在校生变动情况

1、在校生变动统计表

2、在校生变动登记表

3、变动证件

E4 中小学毕业生花名册 E5 借读生登记表

E6 在校学生奖惩情况登记表及有关材料

E7 服务范围内0--15周岁(小学)12--17周岁(中学)人口花名册及按出生人口统计表 E8 学困生、特长生有关资料 E9“控辍保学”有关制度、措施 E10 “控辍保学”责任状 E11 “控辍保学”的有关记录 E12初中学生“控辍保学”情况统计表 E13初中辍学原因构成调查表 E14初中辍学学生调查表

F体育卫生艺术工作档案

F1 学期体育活动安排表 F2 学校体育学科活动记录

F3 体育达标测验成绩册及成绩统计 F4 校运动会秩序册及成绩统计 F5 体育单项竞赛活动材料 F6 学生卫生保健制度

F7 学生健康档案(体检表)、学生视力检查结果统计表 F8 学生健康教育讲座材料 F9艺术学科 F10艺术节活动记录

G安全工作档案

G1组织领导

1、学校、幼儿园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分工情况。

2、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具体责任部门组成及职责。

3、领导小组和责任部门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安全卫生工 16 作情况(签到表、材料、会议记录、图片等)

4、学校、幼儿园安全、卫生工作长期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总结等。

G2制度建设

1、各项制度

⑴学校、幼儿园安全卫生制度(学校结合各自实际参照制定):

⑵学校安全卫生工作责任制度;

⑶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奖惩及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⑷学校安全卫生日常管理制度; ⑸学校门卫管理和值班巡逻制度; ⑹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⑻学校疾病防控工作制度; ⑼学生住宿安全管理制度; ⑽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⑾学校易燃易爆剧毒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⑿学校大型集体活动和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申报管理制度;

⒀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及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度; ⒁学校安全卫生教育培训制度; ⒂学校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⒃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⒄学校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⒅学校安全管理记录填写及安全工作信息报告制度; ⒆学校外包施工协作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⒇根据学校需要制定的其它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2、岗位职责: ⑴岗位安全职责

⑵责任书:学校每与上级有关部门签订的安全责任书(责任状);学校每年或每学年,依据岗位职责层层签订的相应岗位安全责任书。

G3、基本情况

1、学校、幼儿园基本情况说明(学校办学性质、基本情况、教职工数、学生数、学校安全卫生机构设臵、人员配备、设施设备配臵等基本数据信息)。

2、学校、幼儿园位臵图、平面图、重点部位位臵分布图:位臵图中标明本单位名称、地址、周围相邻的单位与道路名称;平面图标明学校主要建筑物;重点部位位臵图标明学校内部重点、要害部位所在的位臵。可多图合一,缩印、绘画均可。

3、备案信息(原件或复印件):学校、幼儿园建筑、消防等验收合格证;学校、幼儿园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小卖部(超市)有关许可证;学校、幼儿园自备井、二次供水饮用水水质检测报告;学校卫生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

G4上级文件

涉及学校、幼儿园安全、卫生工作的各类上级文件。

G5日常管理

1、安保防范:学校、幼儿园专职保安人员配备管理登记(与保安公司的合同、专职保安个人身份备案信息等);安保器械配备登记(包括警棍、钢叉、防割手套等防范器械数目、型号等信息);技防设施配备登记(包括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等数目、型号等信息);门卫管理工作记录(包括学生出入登记、外来人员登记等);领导带班、值班及治安巡逻、视频监控值守等工作资料;宿舍管理(学生情况登记、巡查记录、处理问题记录等);其它相关资料。

2、消防安全:消防设施配备登记(包括消防栓、灭火器、应急灯、疏散标志等);消防设施设备检查、更换、修理等记录;消防安全培训资料;其它相关资料。

3、食品安全:食堂、小卖部(超市)等相关证件资料(包括从业人员健康证等);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培训资料;食品采购、储藏、加工、销售、留样等操作流程的工作台账或资料;其它相关资料。

4、卫生防疫:卫生室、保健室相关证件资料(《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证书》等资格证明);心理健康咨询室建设工作资料;学生(幼儿)体检、环境卫生、控烟、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常见病预防与管理等卫生工作台账或资料;特异体质学生(幼儿)情况管理台账;晨午检记录;教室、宿舍等重点部位消杀记录;儿童入园健康检查、工作人员健 康检查、卫生保健工作记录等幼儿园卫生保健资料;其它相关资料。

5、交通安全: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分类统计档案;学校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管理资料、校车接送学生记录(没有接送学生车辆的学校不用收集);对接送学生的社会车辆摸排监管工作资料;其它相关资料。

G6教育培训

1、校园文化建设中涉及到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

2、公共安全教育课、健康教育课经费、计划、教材、课时、教师、考核等落实情况的所有资料。

3、学校开展安全、健康各种主题教育的所有资料。(如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教育及防溺水、禁烟控烟、打击传销等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资料)

4、学校组织的面向学生家长的共育活动资料(家校联系卡、家长会记录、致家长信等)

5、学校领导干部、教职员工、专业人员安全培训的资料(包括参加上级安全培训的资料和本校组织的安全培训资料等);

6、学校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的资料(演练方案、演练过程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演练活动总结等)

G7事故处臵

1、学校、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情况资料:包 括学校、幼儿园处臵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和制定的应对火灾、食物中毒、踩踏、交通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大型活动事故、外出活动事故、外来暴力侵害事故、自然灾害事故、传染病疫情爆发等方面的专项预案的制订、培训、演练资料。

2、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相关资料:包括接警、处臵过程资料、事件总结反思等。

3、处理学生意外伤亡事件的相关资料。G8综合治理

1、学校及周边隐患排查治理资料:隐患排查记录、整改记录、安全隐患台账、报表,未能及时整改的有相关限期整改资料,自身难以整改的向上级汇报的原始资料等。

2、落实上级要求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的资料:包括上级通知、本单位工作安排(计划、方案)、过程资料、总结、图片等。

3、学校星级“平安校园”建设资料。G9考核评价

学校、幼儿园对内各部门岗位、教职员工履行安全职责进行考评的相关资料:考核方案、细则、考核结果等。

G10绩效荣誉

学校、幼儿园安全、卫生工作取得成绩的材料。上级表彰的获奖证书、奖牌、证件、通报文件等原件或复印件、照片等,媒体宣传报道的杂志、报刊、音视频资料等。

G11其它归档内容 前面目录归类中未列入的学校、幼儿园开展安全卫生工作的资料。

H其它档案

H1:学校办学水平社会满意度调研表 H2工会档案 H3普通话档案

I 财务档案

I1 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 I2 固定资产登记簿

I3 教学仪器、文体器材、图书资料登记册及账目 I4 校舍档案

1、学校平面图纸、房屋土地使用证书

2、校舍建设资料

⑴土地征用、施工合同、建筑设计图纸等原始资料 ⑵校舍大修、改、扩建及有关材料 唐山市丰润区初中、小学档案

资料管理办法(修订)

(2017年10月30日)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更好地发挥档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特修订档案管理办法。

一、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要做到集中、专人、规范。即各学校在工作中形成的全部档案,由学校档案室统一集中管理;明确专人负责;完善档案的收集、管理使用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二、档案室建设

要有专用或兼用的档案室,做到干净、整洁、有标牌。档案室内部《档案资料分类目录》、《档案室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职责》入镜上墙。

三、档案柜要求

档案柜摆放要做到位臵合理、规格统一、分类清楚、洁净美观,档案柜外部各角有标注柜内所属档案类别的大写字母,内部有柜内所属档案的详细目录。

四、档案盒规格要求

1、规格要统一;

2、文字、标号字体规范、清楚工整。

五、档案格式

1、所用纸型统一为A4纸;

2、书写规范;

3、内容有保存价值。

六、档案存放和查阅

1、学校档案存放要以类别和时间为序,每学年统一整理、装订一次,左侧装订,标清页码,便于查阅。

2、要做好防火、防潮、防盗、防蛀工作。

3、查阅档案要经校长批准。

4、档案的保存期限、更新和销毁,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 篇2

问:请介绍修订出台新《管理办法》的背景和过程。

答:1984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并于1998 年对该办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原《管理办法》实施10多年以来,对规范和加强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促进会计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档案的内容范围、承载形式、管理手段、利用方式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原《管理办法》已经无法较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表现在:(一)随着各单位信息化水平和精细化管理程度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以电子形式产生、传输、保管,形成了大量电子会计档案,需要予以规范。(二)随着我国会计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档案管理规范、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原《管理办法》的有关表述已不再适用,会计档案的范围、保管、利用、销毁等方面的规定需要相应予以调整或完善。

为做好原《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从2012年开始,财政部、国家档案局陆续组织部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和地区开展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试点工作;2013-2014 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针对电子发票的入账和保管问题多次开展研讨,并组织部分企业和地区开展电子发票及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综合试点工作。随着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电子发票相关政策的逐步完善,2014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着手修订原《管理办法》,形成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先后于2014年12月、2015年5月向社会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形成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草案)》。2015年9月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组织有关专家集中研究讨论《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草案)》,最终形成新《管理办法》。

问:修订出台新《管理办法》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一是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创新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动“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我国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新《管理办法》肯定了电子会计档案的法律效力,电子会计凭证的获取、报销、入账、归档、保管等均可以实现电子化管理,将大大推动电子凭证的在线传递和线上应用,为互联网创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有利于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新《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会计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不再打印纸质归档保存,同时要求建立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制度,完善销毁流程,推动会计档案销毁工作有序开展。这些新的规定将节约大量纸质会计资料的打印、传递、整理成本以及归档后的保管成本,减少社会资源耗费,推动节能减排,有利于形成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

三是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大数据的支撑,需要通过广度信息聚合、深度数据挖掘、扁平网络传递,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电子会计档案是电子会计资料的归属,新《管理办法》明确将电子会计档案纳入会计档案范围,将大力推动电子会计数据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为政府决策和管理提供更多维度、更具参考价值的会计信息。

问:新《管理办法》在哪些方面做了调整?

答:新《管理办法》共31 条,与原《管理办法》相比,主要作了以下调整:一是完善了会计档案的定义和范围。二是增加并明确了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三是完善了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四是明确了会计档案出境的管理要求。五是调整了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并延长了会计档案向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期限。

问:明确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是此次修订的重点,新《管理办法》对电子会计档案作了哪些方面的规定?

答:新《管理办法》在会计档案的范围、保管、移交、销毁等方面对电子会计档案均进行了相应规定,主要包括:一是将电子会计档案纳入了会计档案的范围,规定会计档案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二是规定满足一定条件时单位内部生成和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三是要求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四是要求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问:新《管理办法》提出了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的条件,具体包括哪些条件,应如何理解?

答:为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安全,对于电子会计资料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的方式,新《管理办法》提出了如下要求:一是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和传输;二是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三是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的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四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子会计档案被篡改;五是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六是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不属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七是电子会计资料附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的电子签名。以上要求中:第一、七项规定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真实,第二、三、六项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第四、五项规定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单位内部生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必须同时满足第一至六项规定;单位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必须同时满足第一至七项规定。

问:新《管理办法》增加了会计档案鉴定销毁的相关内容,并修改了监销的有关规定,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会计档案的销毁是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中鉴定销毁工作是档案销毁的前提和基础。原《管理办法》规定了会计档案销毁的具体程序,要求“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但未明确销毁前的鉴定工作和有关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销毁的最主要责任归于单位负责人。在实际工作中,为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对于远远超过最低保管期限且符合销毁条件的会计档案,单位负责人一般也不愿销毁,大量已失去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占据了储存空间,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新《管理办法》增加了鉴定销毁环节,要求“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

监销是保证销毁工作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的一项制度安排。原《管理办法》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会计档案销毁属于单位的内部管理事务,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再由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既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也难以真正发挥监督作用。为此,新《管理办法》删除了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的规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单位内部组织监销的有关要求,即“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会计档案销毁工作,并与会计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会计档案销毁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进行清点核对;在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或盖章。”

问:新《管理办法》将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由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类调整为10年、30年两类,主要理由是什么?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 篇3

一、分类原则定性不当,与一级类目设置反差太大

《规则》第三条称,“工业企业档案分类原则是以全部档案为对象,依据企业管理职能,结合档案内容及其形成特点,保持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科学管理与开发利用。”“企业管理职能”是《规则》规定的工业企业档案分类的依据即标准。对分类依据的这一定性,与一级类目的设置大相径庭。在一级类目中,只有“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和“生产技术管理类”四类是按“企业管理职能”设置的,而“产品类”、“科学技术研究类”、“设备仪器类”和“基本建设类”四类是按档案种类(科技档案一门中的四种)设置的,“会计档案”和“干部职工档案”则是按档案门类设置的。这就是说,一级类目是将三部分档案分别按三种依据分类设置的,其中按“企业管理职能”设置的类目只占一级类目的40%,按档案门类和种类设置的类目却占一级类目的60%。抛开同一次分类可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依据不说,只就按“企业管理职能”设置类目比按其他依据设置类目少得多而言,《规则》对工业企业档案分类原则以“企业管理职能”为依据的定性是不准确的。

也许有人会说,一级类目后六类中的档案是在企业的一定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尽管类名并不似企业管理职能,也可视作按“企业管理职能”设置的。但后六类档案是分别在党群工作、行政管理、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中形成的档案的一部分,怎能在按“企业管理职能”设置“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和“生产技术管理类”之后又设立与之并列的其他六类呢?一级类目都是按“企业管理职能”设置说显然不通。一级类目可否按《规则》设置可以商榷,但其分类依据定性不准毋庸置疑。

《规则》除规定以“企业管理职能”为分类依据外,还规定要“结合档案内容及其形成特点”分类。“结合”说是不能成立的,一次分类只能使用一种依据,使用两个以上的依据,或以一个依据为主,结合其他依据,分类就无法进行。事實上,《规则》一级类目是无形中将企业全部档案分成“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和其他门类档案三个部分,分别按照三种依据分类的,而不是三种依据的结合。

二、部分二级类目设置欠科学,档案归类难

《规则》第五条规定:“工业企业档案分类二级类目按照企业管理职能和档案特点设置。”按照“企业管理职能”分类设置二级类目,无疑只适用于“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和“生产技术管理类”等四个一级类目档案。但是,《规则》第六条“1”规定“党群工作、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类的二级及二级以下类目一般按问题或组织机构设置”,“企业管理职能”无论与问题还是组织机构都不具有同一性,不是同一个分类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第六条“1”是第五条按照“企业管理职能”分类的否定。这种自我否定不仅是不应出现的,而且对一次分类提出前后两种不同依据,档案的分类其实也无法进行。

对工业企业的档案的分类工作来说,重要的也许不是《规则》各条款的文字规定,而是《规则》的附表——《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工业企业一般要严格按附表行事,只有部分工业企业可以根据档案实际情况增减某些类目。但是,附表中部分二级类目设置不科学,工业企业在对档案进行分类时,一些档案无类可归,一些档案又不知道归入哪一类好,归类难的问题不可否认。

在“党群工作类”下,既设置了“党务工作”,又设有“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纪检工作”等类目。“党务”是指“政党内部有关组织建设等的事务”(《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273页)。组织、宣传、统战、纪检工作都属党务工作。很明显,这些类目是不能与党务工作类目并列的。有关党务工作的档案都归到“党务工作”类目中,组织、宣传等类目就无档案可归了。用规定各类目所属档案的“基本范围”来解决类目设置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好办法。例如,党委办公室工作大量不是党务工作,其形成的档案却列入其中了。还有,明知“其他事务性工作”不是党务工作,也列入“党务工作”的“基本范围”之中,就更没有道理了。另外,“党委综合性工作”、“党员代表大会或党委其他有关会议”形成的档案,有许多不纯粹是关于党务工作的,归人“党务工作”类不准确,不归入“党务工作”类又无类目可归,使工业企业档案分类处于两难境地。党委会和党代会的文件(如党代会上的纪检工作报告),按二级类目设置应归人“纪检工作”类(这会破坏会议文件之间的联系),按“基本范围”应归人“党务工作”类,这也是一大难题。“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和“生产技术管理类”下二级类目设置也存在与“党群工作类”类似的问题。

三、《规则》对档案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理论的强烈冲击

《规则》中“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和“生产技术管理类”是对文书档案的分类类目设置,“产品类”、“科学技术研究类”、“基本建设类”和“设备仪器类”是对科技档案的分类类目设置。《规则》不使用“文书档案”、“科技档案”无疑是经过考虑的。但因隐去了“文招档案”和“科技档案”这两个概念及其对两者实质上的分类事实,《规则》就对档案法律法规、标准和理论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规则》避免使用“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这两个概念,对档案法律法规、标准有很大的冲击。在档案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中,《规则》是一个下位规则,应当与上位法律法规、标准相符。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例如“科技档案”这一概念,在《规则》发布前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1980年)、《国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1987年)这两部规章中都使用了“科学技术档案”(简称科技档案)这一概念,后者还称“企业档案是企业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的总和。其构成是以科学技术档案为主体”。《规则》竭力避免使用“科技档案”这一概念与此相悖。在《规则》发布后实施的《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2000年12月)、《档案工作基本术语》(2000年12月)等规范中,仍然在使用“科技档案”这一概念,《规则》并未能起到想要起的企业档案工作不再使用“科技档案”这一概念的作用。

《规则》对理论的冲击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分类逻辑原则的冲击。《规则》规定,“以全部档案为对象”是工业企业档案分类原则的首要内容。以企

业全部档案为分类对象的,只能是一级分类,即首次分类,二级及二级以下的任何一次分类都是以企业某一部分档案为对象的。一次分类只能使用某一种标准,这是对任何事物进行分类所必须遵循的逻辑原则。《规则》所设置的十个一级类目,分明是使用企业管理职能、档案种类、档案门类三种标准分别对部分档案进行分类的结果,而不是某一种标准对全部档案进行分类的结果。这是违反分类的逻辑规则的。档案分类及类号层次过多,对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不利。确有必要减少档案分类及类号层次,一级类目中不出现“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两个类目,分别将其二级类目作为一级类目,也应当在《规则》的有关条款中加以特别说明。《规则》对工业企业全部档案进行一级分类违反分类规则,这毋庸置疑。

二是对档案学理论的冲击。“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荀·正名》)。事物的名称经过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而共同认定或形成,这在许多学科中都是存在的。尽管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人对“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这两个概念的科学性提出过质疑,因是约定俗成的,一直以来仍然被大家遵守和沿用。近几年来,出现了“科技档案”“淡化”和“式微”论,可以说这是缘自《规则》的。因为“淡化”(“式微”)论者认为,“企业档案”概念的出现是“科技档案”概念“淡化”(“式微”)的主因。尽管企业档案并不都是科技档案,科技档案也不是全部产生于企业,但因《规则》提出“企业档案”这一概念而摈弃“科技档案”这一概念,一些人这样认为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四、适用《规则》的企业十分有限

《规则》规定“本规则适用于全国工业企业”,而实际只适用于形成档案多的大型、特大型工业企业,因分类层次多和类目设置过多,中小型工业企业和形成档案不多的大型企业均不适用。规模不大,档案不多的中小型企业如强行实施《规则》,一些类目的档案会寥寥无几,一些类目甚至会空置以待有朝一日有关档案的形成。这不是根据档案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科学分类。《规则》虽然规定企业可以结合实际增加或减少二级类目,但增减过多以致与《规则》大相径庭,就不是实施《规则》了。其实,《规则》应附《大型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和《中小型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使之具有广泛适用性。

五、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过于复杂

档案分类应当尽量简化、实用。然而,《规则》却使工业企业档案分类变得更加复杂了,档案归类更难了。不少企业档案工作人员因不知一些档案该归入哪类而烦恼。档案分类不宜过细,这是因为,在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的大中型企业,即使档案再多,只要进行一定的分类和整理编目,档案管理特别是检索利用已经变成易事;在尚未使用电子计算机等工具的小型企业,由于档案数量少,用手工管理、检索档案也无多大困难,分类复杂,类目过多,反而会使管理和检索变得困难重重。

六、按档案保管期限分类存在弊端

按保管期限分类,便于对档案的保管和鉴定销毁,被档案馆纳入接收范围的企业,还便于档案的移交进馆。按现行《规则》设置档案分类类目,雖然一部分档案实际上已分开了不同保管期限(如会计档案),但大部分则未分开不同保管期限,如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和生产技术管理类。按保管期限进行分类,就必须相应减少其他层次的分类,才能避免档案分类层次过多和类目设置过多的问题。如《规则》附表前四类已有属类34个,对中小型工业企业和档案不多的大型工业企业来说已经够多了,若再按保管期限分类,就要设102个类目,实在是太多了。因此,要按档案保管期限分类,应当相应减少其他分类层次。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 篇4

会协[2011]35号

颁布时间:2011-6-23发文单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为综合反映与评价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科学发展水平,引导事务所做大做强,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建设的能力, 巩固和深化会计师事务所创先争优机制建设成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决定以行业创先争优机制建设成果为基础,组织开展事务所综合评价工作。为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起草了《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修订征求意见稿)》。现印发给你们,请组织事务所征求意见,并于6月30日下班前将意见汇总后反馈。

联系人:马冬鸣

联系电话:010-88250335 传真:010-88250348

电子邮件:zhpj@cicpa.org.cn

地址:北京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党办,邮编:100039

附件1.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修订征求意见稿)

2.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修订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附件1: 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综合反映与评价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科学发展水平,引导事务所做大做强,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建设的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以注册会计师行业创先争优机制建设成果为基础,组织开展事务所综合评价工作,并公布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有关信息。

第三条 事务所综合评价每年进行一次。第四条 经批准设立的事务所,除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外,均可参加综合评价:(一)未持续达到规定的设立条件;(二)未按时履行会员义务;(三)未按时填列综合评价信息;(四)填列综合评价信息严重失实;

(五)因故终止;

(六)中注协认定不能参加综合评价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 每年4月30日前,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事务所,在事务所创先争优综合评价系统中填写相应类型的综合评价表,上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省级协会)审核。

事务所跨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分所,每年4月20日前,按照事务所创先争优综合评价的要求,在事务所创先争优综合评价系统中填写相应类型的综合评价表,上报分所所在地的省级协会审核。

第六条 事务所在填列综合评价表前已合并、分立的,可以以合并、分立后的事务所参加综合评价。

合并、分立的事务所应提交工商管理部门变更登记手续的证明、相关决议、协议等证明材料。

第七条 事务所及其分所应对综合评价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条 省级协会负责审核本地区事务所和本地区分所的填列信息,在每年的5月30日前,上报中注协。

第九条 每年6月底前,中注协对事务所填列信息进行抽查。通过抽查等方式发现填列信息不实的,责令事务所限期更正。事务所故意填列不实信息,或逾期拒不更正的,扣除不实信息指标项目得分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取消事务所当年及下一综合评价资格,并通报批评。

第十条 每年7月上旬,中注协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计算并确认事务所的综合评价得分。

第十一条 每年7月中下旬,中注协通过认定的网站和报刊,公布事务所得分前百家的信息。

对于在公布前终止的事务所的信息,不予公布。

第十二条 事务所综合评价以注册会计师行业创先争优机制建设成果为基础,按照大型事务所和中型事务所的可比指标遴选出百家事务所,并按照事务所综合评价指标排出位次。

第十三条 事务所综合评价指标包括:业务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综合评价其他指标、处罚和惩戒情况等四项指标。

(一)业务收入,是指事务所每年上报注协的、经过审计的上一会计报表数据。

(二)注册会计师人数,是指截至上一年12月31日,事务所在中注协认定的管理系统中登记的数据。

(三)综合评价其他指标,是指除了业务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处罚和惩戒情况的综合评价其他指标。

(四)处罚和惩戒情况,是指上一,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的情况。

第十四条 某事务所综合评价得分的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评价得分=业务收入得分 +注册会计师人数得分+综合评价其他指标得分-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惩戒应减分值。其中:

(一)业务收入得分=(该事务所业务收入/ 全部候选前百家事务所收入平均值)×50

(二)注册会计师人数得分=(该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人数/ 全部候选前百家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平均值)×10

(三)综合评价其他指标得分=(该事务所其他指标得分之和/全部候选前百家事务所其他指标得分之和的平均值)×40

其他指标,是指除业务收入得分、注册会计师人数得分、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惩戒应减分值之外的指标。

(四)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惩戒应减分值=Σ[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的次数(人数)×相关分值]

处罚和惩戒为直接减分项,按照下列不同处罚和惩戒种类减分:

1.事务所受到暂停业务处罚及与其他处罚并处的,一次减5分;单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及以上三项或者两项处罚并处的,一次减4分;受到公开谴责的,一次减3分;受到通报批评的,一次减2分;受到训诫的,一次减1分。

2.注册会计师受到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撤销会员资格的,减4分;受到其他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的应减分值,分别按照事务所受到相应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应减分值的50%计算;受到刑事处罚的,按照对事务所的最高处罚减分。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附件2: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修订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自2010年7月开始,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结合行业内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和从业人员发展方向一致、业务工作相近、职业性质相同、具有较强可比性的特点,创

建“指标引导、自动比动”行业创先争优科学机制,形成创先争优生动局面,呈现出比学赶超的良好势头,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了巩固和深化行业创先争优机制建设成果,综合反映与评价事务所科学发展水平,引导事务所做大做强,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建设的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决定以行业创先争优机制建设成果为基础,组织开展事务所综合评价工作。为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2006年印发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修订,起草了《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修订征求意见稿》)。现将修订情况说明如下。

一、关于评价指标设计

《修订征求意见稿》以注册会计师行业创先争优机制建设成果为基础,按照大型事务所和中型事务所的可比指标遴选出百家事务所,并按照事务所综合评价指标排出位次。在充分借鉴国际上事务所排名有关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行业客户评价事务所的要求,将事务所创先争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归集为业务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综合评价其他指标、处罚和惩戒情况等四项综合评价指标。

指标选取主要考虑到:业务收入体现了市场对事务所科学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反映了事务所的整体规模和实力。注册会计师人数反映事务所专业人才队伍规模,体现了事务所的业务承接和执行能力。综合评价其他指标体现了事务所在高端业务、多元化经营、内部治理、执业质量、信息化建设、党建、创先争优、社会责任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情况。处罚和惩戒情况体现了的事务所的诚信和信誉情况。

二、关于各项指标权重

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篇5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会计档案管理,维护银行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根据财政部、国家档案局颁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银行会计基本规范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以下统称银行)实施会计档案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银行会计档案是银行各项业务活动的会计记录和重要史料,是金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行会计档案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

第四条 银行应建立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制度,做到会计档案的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防止会计档案毁损、散失、泄密。银行应改善保管设施,采用先进技术,实现会计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五条 银行会计档案可采用纸、磁、光盘、缩微胶片等方便实用、易于保管的介质保存。原始凭证、票据、合同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资料,应保存纸质档案。

第六条 银行会计档案应按内容和形成时间分类索引,以便查阅。采用非纸介质存储会计档案的,应能满足阅读及打印要求。

第七条 银行会计档案保管地点应具备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有害生物等条件,磁介质档案保管应具备防磁条件。按规定需双备份的会计档案应异地分别存放。

第八条 银行会计档案的保管期分为3年、5年、15年和永久保管。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从会计档案形成的次算起,如有必要可以延长,但不能缩短。同一介质上有不同保管期限会计档案的,应按最长期限保管。同一会计档案采用不同介质保存的,至少应有一种介质的会计档案满足保管期限的要求。

第九条 会计电子化系统开发和修改的文档资料应作为会计档案管理,保管期限为该系统停止使用或有重大修改后5年。

第十条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终了后可暂由会计部门保管1年,期满后由会计部门移交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由会计部门指定专人保管。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第十一条 银行应定期检查会计档案,及时对破损、变质会计档案进行复制、修复或其他技术处理。

第十二条 银行应严格会计档案调阅管理,防止会计档案丢失和泄密。内部查阅会计档案,应由调阅人提出申请,并经会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采用网络形式查阅的,应严格有关控制制度。法律、法规授权的部门查阅会计档案时,应持有效证件和文件,经银行机构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在银行专人陪同下查阅。

查阅人可以抄录、照相、复印或复制,但不得将会计档案拆封和借出。银行会计档案保管部门应对查阅情况进行记录,并由查阅人签字确认。

第十三条 保管期限界满的会计档案,按下列程序销毁:

(一)由档案管理部门会同会计部门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二)本行行长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三)除银行另有规定外,分支机构销毁会计档案应经上级行批准;

(四)应由本行会计部门、稽核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共同派人现场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章确认。

银行销毁会计档案,应将档案信息与其保存介质一同销毁。

第十四条 保管期限界满但涉及未结清债权债务关系或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会计资料,银行不得销毁,应单独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为止。

第十五条 银行机构分立,原机构存续的,会计档案由原机构保管;原机构解散的,会计档案应经分立各方协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或移交档案馆代管。银行机构合并,会计档案应由合并后的银行机构保管。银行分支机构关闭,会计档案由其上级行代管。银行机构撤销或破产清算,会计档案应移交有关档案馆代管。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 银行交接会计档案应编制移交清册,办理交接手续,由双方负责人监交并签章确认。

第十七条 银行有违反本规定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各银行可结合本行具体情况制定实施办法,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银行会计档案保管期限

(一)永久保管的会计档案

1.财务会计报告 2.资本金、股金及股权明细 3.挂失登记及补发凭单收据 4.会计档案保管及销毁清册 5.存、贷款开销户记录 6.机构变动交接清册 7.有权机关查询、冻结及扣划书 8.账销案存记录 9.银行认为应永久保管的其他会计资料

(二)保管15年的会计档案

1.会计凭证及附件 2.总账及明细核算资料 3.中期财务会计报告 4.重要单证和重要印章的领发、保管和缴销记录 5.会计人员及会计档案移交清册 6.银行认为应保管15年的其他会计资料

(三)保管5年的会计档案

1.下级行上报的财务会计报告 2.联行往来核算资料 3.密押表使用、保管记录 4.对账回单 5.已处置固定资产卡片 6.银行认为应保管5年的其他会计资料

(四)保管3年的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 篇6

●正确

○错误

2、以下关于会计档案的归档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28分58秒

○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管理要求统一

○一般每月装订一次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装订厚度一般为1厘米

○应按保管期限编制卷号装订会计报表

3、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为止(判断题)39分58秒

●正确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 篇7

一、概况

我国省级地方档案法规建设, 最早始于1995年6月《上海市档案条例》的颁行, 至今已走过了13年的历程。1996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以下简称《档案法》)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档案法实施办法》) 的修订, 以及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众多的挑战, 地方档案法规修订也提到议事日程, 目前大多数地方档案法规已进行了修订。现将与地方档案法规修订有关的内容列表于下, 以便于对所述问题有更直观的了解。

统计显示, 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颁行的地方档案法规中, 已修订的地方档案法规共24部, 占总数的80%;地方档案法规修订全部于1997年之后, 以2004年最为集中 (11部) , 占已修订总数的45.8%。我国第一部地方档案法规颁行至今不过13年, 而第一部地方档案法规修订至今则已达11年, 从我国地方档案法规建设的总体状况加以考察, 地方档案法规的修订工作从法规颁行后不久即启动, 并且持续进行, 以如此高的频度对地方档案法规加以修订, 既是对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所做出的必然反映, 同时也是法规自身不断完善的必然结果。

二、地方档案法规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

尽管因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各异, 使档案事业发展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但由于档案事业发展在宏观层面上均处于同一的大社会环境和背景下, 特别是我国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体制, 决定了档案工作的统一规划和部署, 从而使地方档案法规建设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共性, 故而地方档案法规的修订也必然遵循着共同的指导思想。

其一, 始终保持与国家相关法律的协调统一, 尤其要与修订后的《档案法》与《档案法实施办法》保持一致。为与国家《行政许可法》的基本精神相符合, 《辽宁省档案条例》等众多地方档案法规, 均把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资质认定”的内容删除。修订前的《湖北省档案管理条例》, 对馆藏档案按照保管期限的长短来进行管理, 与《档案法实施办法》对各级国家档案馆永久保管的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的规定不符, 修订后的法规对此做了相应的调整。

其二, 着重解决一些制约和影响各地区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问题。一些地区就发展档案事业经费及对档案专项经费管理做出了专门的规定。《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在原第18条第1款增加一项新的规定:“重大活动的组织机构应当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对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及时整理、归档, 在活动结束后6个月内将档案移交相应的综合档案馆。”

其三, 强化服务功能, 拓宽服务领域。《上海市档案条例》第16条第2款要求:“市、区、县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应当在报送备案的同时, 送交同级综合档案馆。”首次明确地将市和区县综合档案馆是同级人民政府公开信息的集中查阅场所的内容纳入地方档案法规中。更多的地方档案法规则把各地区关于现行文件服务工作的成功经验, 通过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三、地方档案法规修订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鉴于档案法规修订内容本身就是其特点的具体体现, 因此本文把相对集中的修订内容与特点进行综合介绍与分析。

1. 法律条文表述更加严密而规范。

除辽宁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 所有地方档案法规的修订都包含有被删除的条款, 有些地方甚至对标点符号都进行了修改;《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第21条中, 把“鼓励向地方国家档案馆寄存档案”修改为“鼓励集体和个人向地方国家档案馆寄存档案”, 明确了鼓励向地方档案馆寄存档案的主体及范围;《上海市档案条例》第28条第1款中把“国家所有的档案,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赠送、交换、出售”, 修改为“国家所有的档案,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赠送、交换、出售。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从而对赠送、交换、出售国家所有的档案, 从一般要求到特殊性规定都有严格的界定, 从而保证了法律形式与内容的严谨与科学。

2. 巩固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

现代政府机关内部组织机构与职能的频繁变动, 也牵涉到了档案行业。档案机构与人员恰是档案事业建设发展的组织与人员基础。为保证档案事业持续发展, 北京市等地区对档案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问题做出相应规定。《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在第4条第1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完善各类档案机构”之后增加“确定必要的人员编制”的要求, 使各单位确定必要的档案人员编制有了法律依据, 保证在机构改革过程中, 维护档案机构与人员的相对稳定性。

3. 注重档案工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新修订的地方档案法规中, 明确了综合档案馆是同级人民政府公开信息的集中查阅场所, 政府各部门以及依法进行行政管理的政府派出机构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应当在报送备案的同时, 送交同级综合档案馆。原本要到不同部门与地点查询的内容, 因为政府部门已及时报送、移交, 市民在档案馆都能集中查阅, 从法规上确保“一门式”公共服务。与此同时, 很多地方档案法规都做出了简化利用程序与手续的规定。通过地方立法, 一方面明确了政府部门移交档案的职责, 另一方面对档案馆提供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做出创设性规定, 为本地区各级机关、组织和市民利用档案提供方便。尤为难能可贵的是, 《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要求档案馆要重视档案的研究, 编辑出版档案史料, 举办档案展览等, 强调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

4. 进一步推动档案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

作为档案服务的社会组织, 档案中介机构已经在全国许多地方出现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它是档案服务从单一性转变为多元化的必然结果。《山东省档案条例》为此在业务咨询、档案整理、档案价值评估、档案技术服务、档案寄存保管等方面详尽列举了档案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 其他绝大多数地方档案法规也均对档案中介机构和人员设置、省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中介机构的管理与监督职能作了立法上的规定, 这对于正确引导和规范档案中介机构发展, 推动档案工作社会化、市场化进程有着积极作用。

5. 普遍重视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

新载体与新技术的出现, 使档案与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全新的环境, 加强电子文件管理, 成为一些地方法规补充的新内容之一。一些地区在修订档案法规时强调档案机构应当采用先进科学技术, 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 《湖北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省档案馆建立档案资料目录信息中心, 逐步实现各级各类档案馆和其他档案机构的信息共享。这表明少数地区已敏锐地捕捉到信息时代档案工作发展的态势与走向, 并作出了及时的回应。

此外, 地方档案法规在档案工作涉及的其他若干问题上, 也分别做出了零星规定。经过对地方档案法规内容的细化、补充和延伸, 使地方档案法规与《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形成互相补充的良性关系, 对于完善地方档案法规体系建设, 依法管理档案事业, 有效保护利用档案, 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档案管理,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本文全面考察我国省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方档案法规修订的一般概况, 并阐述了地方档案法规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 着重对地方档案法规修订的主要内容及特点进行综合的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地方档案法规,修订,条例

参考文献

[1]刘迎红.我国地方档案法规建设综述[J].档案学通讯, 2004 (1) .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初探 篇8

【关键词】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措施;研究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各个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逐渐代替了会计手工操作,这样大大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并且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传统的会计管理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各个企业和事业单位需要对传统的会计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此项工作成为现阶段企业和事业单位重要任务之一。

一、电子会计档案的定义

会计档案在我国档案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各个企业和事业单位重要的档案资料。电子会计档案主要指使用磁性介质的形式进行存储的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电子会计档案对经济业务进行及时的记录,是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资料依据。电子会计档案主要有电子凭证、电子账簿、电子报表、电子文件、会计操作说明和软件以及一些电子会计核算资料。电子化会计档案具有以磁性介质进行存储、依赖计算机硬件环境、对安全保密管理工作要求比较高、信息处理方便快捷以及兼容性的特点。

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没有健全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因为电子会计档案对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而言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档案管理人员对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对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管理,这样的情况使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不能发挥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上没有任何的突破,有的甚至降低了管理的效率。为此,建立健全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企业和事业单位重要的任务。

第二,电子会计档案资料缺乏完整性和正确性。现阶段,我国多数企业和事业单位已经完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并且在建设完成后将财务会计软件系统进行了升级操作。但是,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将以往的会计材料和文档进行总结和整理,一些会计资料和文档不能尽快的进行归档,从而导致电子会计档案资料缺乏完整性和正确性。

第三,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事业单位使用的时间尚短,一些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会计电算化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在安排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时只是进行简单的筛选,这样的情况导致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有的管理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流程和使用的技术等没有深入的了解,这样使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工作效率非常低,与此同时,企业和事业单位不能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管理人员只能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

第四,电子会计档案的材料和文档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电子会计档案的材料和文档多数被记录在磁盘和光盘等介质中,如果管理人员对磁盘和光盘没有进行合理的保管,磁盘和光盘非常容易出现损坏的现象,从而导致电子会计档案的资料和文档全部或者部分丢失,对企业和事业单位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除此之外,如果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对会计档案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或者没有及时的进行备份,存储在电脑上的会计档案的材料和文档容易被一些黑客盗取,这种情况使企业和事业单位蒙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提高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措施

第一,建立完整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其一,建立完整的电子会计档案归档立卷制度,根据我国相关规定的要求对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相关账簿、会计报表、记账凭证、现金记账和银行存款记账等书面材料进行打印并且进行立卷归档。其二,对电子会计档案保存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建立科学的电子会计档案保存管理机制,选择质量较好的磁盘介质对电子会计档案进行备份,同时需要保证备用磁盘和存储盘独立保存,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存储介质采取一些防尘、防潮、防盗和防腐蚀的措施,对电子会计档案材料进行分类和编号;其三,对现有的电子会计档案借用制度进行完善,工作人员如果需要查阅电子会计档案时需要经过财务部门领导的批准,办理相应的借用手续。

第二,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特征进行明确。如果想要最大程度的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特征有足够的认识,电子会计档案具有易变性的特征,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其一,电脑系统中的会计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对其进行删除或者增加操作,并且在更改后没有任何的痕迹,这种情况使电子会计档案容易出现自动更新和修改的危险;其二,电子会计档案的载体具有不稳定性,因为其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导致会计档案信息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其三,当一些新技术应用到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中时,信息会出现丢失和变化的可能。以上原因增加了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为了最大程度减少上述情况的出现,管理人员需要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特征进行明确,并且对各个特征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防范,从而让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三,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内容进行明确。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内容进行明确是保证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出现了一套新式的会计资料档案,新式的会计资料档案主要有:存储在电脑硬盘中的会计数据、磁性介质和光盘中存储的会计数据以及电脑打印的书面会计数据,会计数据主要有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等,与此同时需要将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和定点开发软件相结合会计软件的整套开发文档资料和会计软件程序等作为会计档案进行保管和管理,从而使电子会计档案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除此之外,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电子会计档案资料的来源必须真实可靠,为了保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管理人员需要对电子会计档案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把关,并且对电子会计档案材料的形成、管理和使用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确保电子会计档案完整、准确。

第四,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增强电子会计档案风险意识。电子会计档案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电子会计档案材料在归档完成和后期管理时,会出现意外删除和感染病毒等风险,所以必须要引进和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会计电算化产生后传统的会计核算被计算机取代,电子会计档案的材料会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中,如果发生火灾和窃取的情况,电子会计档案的材料非常容易丢失,为了减少上述现象发生,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需要强化电子会计档案风险管理意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其一,对电子会计档案的数据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对数据材料进行及时的备份,在进行备份时需要对光盘的质量进行检查,保证其质量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根据所有的电子会计档案归档的时间对其进行编号,在每年的年末对本年的电子会计档案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并且需要明确标明数据的内容和时间;其二,做好电子会计档案的保存工作,电子档案室需要满足防尘、防磁、防水、防潮和防震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在电子会计档案室内安装监控设备和防盗设备,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时在第一时间发出提示。

四、结束语

上述文章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说明,并且对提高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对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档案局有关负责人就《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答记者问[J].财务与会计,2016(1):8-10.

[2]王庆东.传统会计档案与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比较研究[J].兰台世界,2014(2):60-61.

[3]胡薇.转型发展视角下地方高校会计档案的开发利用研究[J].山西档案,2015(3):79-81.

[4]李颖.ERP环境下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探析[J].山西档案,2014(6):60-62.

[5]喻颖.基于会计档案软件升级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思考[J].山西档案,2015,(3):70-72.

上一篇:公司股东合作合同范本下一篇:七年级音乐雪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