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精选13篇)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 篇1

本学期在“2+2”实验的推动下,继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和“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了体育课中“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提高了学生在身心锻炼、愉悦活动和技术技能上的提高。

本学期的体育课教学得到了优化,例如“直观式”教学法,以前老师的教学是示范讲解为主,而这学期老师却让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学习,老师进行诱导和纠正,加快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进展,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加深了对所学运动项目的印象,很快就掌握了正确的运动姿势,并且节约了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既随和又轻松,身心又得到了锻炼,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教法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例如在跳短绳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进行了巡回指导和个别纠正,节约了示范讲解所占用的时间,增加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究的时间,有意识的给予学生互相学习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领会技术动作,认识跳绳的过程,掌握跳绳的要领,一节课中只看到学生在展示、交流、对比、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以学为本的思想。虽然在认真研究“教与学”的问题上得到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的教法上还缺少“画龙点睛”的手段,如学生在跳绳过程中,虽然学会了跳短绳的基本技巧,但是连贯跳短绳的方法掌握得还不够好,很多学生几乎用小臂绕环摇绳,而不是用手腕,这样增加了摇绳的臂距,必然速度就很受影响,这是老师在巡回过程中忽视的问题,也就是对影响教材学习的外界因素观察不够,使得学生对技术的升华产生误区。针对这个问题,我进一步深入地钻研教材的重、难点,从多方面去考虑影响教材学习的诸多因素,从而找到解决教材的最佳方法。在巡回指导和纠正过程时,认真仔细地观察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优化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努力探究新课程教学下的“指导纠正”教法的新思路,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 篇2

一、教师要端思想态度

1、教材的认识:

如何通过体育教学, 实现新课程标准, 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适应社会的需要, 学会体育的学习, 并且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某一项目或者多个项目的自学能力, 终身的受益, 是教育改革形势下, 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那么单靠原有的知识储备, 个人积累的经验已经很难适应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学所提出的要求, 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 做学习型的体育教师。

2、教学态度的反思:

很多教师一旦走上工作岗位, 满足于现状, 不思进取, 把工作中的失意归咎与其它众多的原因, 把教育教学中的失误或者错误归咎到学生、社会、家庭, 推卸自己的责任。抛开其它课程, 体育课堂会出现学生逃课、称病请假、或者无所适从, 什么都不会, 什么又都不参与的尴尬局面。为什么, 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 学生没有兴趣。采用传统式的体育课教学方法, 一只哨子, 两个篮球, 三个结构一堂课, 轻轻松松体育课。教师教腻了, 学生上的一点新异都没有, 谈何兴趣?

二、教师要不断提高体育专业理论知识

体育教师只有拥有丰富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 才能灵活把握每节的内容。首先, 体育教师读书, 不仅要读专业的书籍, 还要博览群书, 拓宽知识面, 还要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 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学。体育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正确完成每节课。心理不健康的教师, 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要。最后, 教师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退一步, 海阔天空。学会缓解工作压力, 开开心心地工作;学会调控自我情绪, 快乐生活。除此之外, 课题研究就是找问题、就是挑刺, 然后再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的研究。最后, 教师创新很重要。缺乏趣味的体育课, 任谁都会厌烦。那老师要根据情况的体现, 转换教学模式, 采取多种新颖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体育教学与实践学习方面, 要学会不断创新探索

人的思维是跳跃的, 闪现的, 因此必须勤于动笔, 即使的把自己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感悟、思想火花及时的记录下来, 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独到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 人与人的交流, 不是一个西瓜就一种切法的固定数学模式, 应从多个角度思考, 并要赋予创新的方式, 因此体育教师首先作为教师, 也必须即使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及时的记录下来, 便于自己去分析理解, 同时便于与别人交流学习, 共同的探讨, 共同的提高。

每个体育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有成败得失, 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 会为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好、更多的方法技巧。尤其是课堂设计, 一个技术动作或者身体练习有好多个, 课堂设计, 而地区有差异, 学生有差别, 学校实际有不同, 因此如何与教学实际更好的结合起来, 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就要求体育教师习惯于经常练笔, 坚持写好教学反思。理论源源与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升华。我们每个人不一定成为教育家,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写作, 回形成我们对教育理论独到的见解, 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每个人都有思想的火花。

有一些小学体育教师认为, 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其实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游戏才是他们的乐园。如果体育课的教学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 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 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 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的小蕾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无精打彩。他们的兴趣不高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 机械的反复练习。这时, 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 使课变得生动多姿, 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 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 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 教师不参与活动, 只是让学生活动, 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 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 我就经常和孩子们一起活动, 效果非常理想。因此,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 不容质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 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 快乐体育就是要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协调平等的关系。

一个好的体育老师不能只上一节好的体育课, 要随时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 每堂课都有新感受, 喜欢上体育课。第一次上课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会很感兴趣, 第二次也许也很感兴趣, 那第三次呢, 第四次呢, 若干年后呢。社会在进步, 教育教学在创新, 依旧是原来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学久了会感到疲倦, 厌烦。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 才能使快乐体育真正快乐起来。在教学中游戏中, 组织教法要注意学生不同的年龄性别, 生理特性、身体素质, 活动能力的差异。例如《小山羊》扮演”老狼”的同学就要有老狼的狡诈凶狠和快截的一面, 而扮演”小羊”的同学面对老狼的凶残, 我们怎样才能机智的跨过河流呢?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和一些必要的场地, 使同学们出现了碧草青青的山坡, 山坡下一条蜿蜒的小河和几道山沟, ”老狼”在山沟中饥饿的徘徊。这样情景创设, 使他们很快的进入角色, 减少了许多教师不必要的组织手段。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游戏的难度、时间、负荷, 要引导学生定时定次轮换, 避免少数人包揽多数人观看的现象, 以保证每个学生参加游戏的机会要相等。游戏结束时应适当的给予批评。

新的课程标准,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 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 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 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 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 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 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 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 增强体力和智力,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确保人人皆有所获, 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愚教于乐,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 走进学生心灵, 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 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教学, 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 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新课标的实施, 使广大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突出以学生为本, 所有的教学内容须为教学目标服务, 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选择, 建构教材来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师;课程改革;教学方式

一、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方式

一般而言,我们将体育教学方式划分为体育教学思维方式与体育教学行为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关注转变“教师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思维方式。国内部分学者认为,“学生主体性”是要包含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与创建性”。所以,他们认为以学生为主体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在不同领域的内容皆有反映,学生会较为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与各项技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老师与学生是教学主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至于在教学实践中是以学生为主体还是以老师作为思维的出发点。我们现在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思维方式,也绝非对老师的作用全盘否定,而是要改变以灌输式为主导的教学。灌输式的方式显然早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也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现在我们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情感与意志进行关注,这也正是新课改时刻提倡的提高学习效果的根本要求。

二、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方式

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维方式,也并非是要否定教师的作用。老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出发点。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动机、兴趣、情绪与意志等。新时期教师要切实转变,并且时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思维方式,不断寻求与思考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个人与集体的学习行为,还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等特点与规律,全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运动技能教学原理。我们现在具体的教学方法有讲解示范法、直观法、分解完整法、情景法、体验法、观察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给体育教师作为选择。不过这些方法是根据不同目标而创立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运用时要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理念来选择。因此,不同的教学思维方式将直接地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换句而言就决定了老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

三、充分利用多种化信息手段

有研究者指出,在对我国中小学老师大量的调查问卷中发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已在农村或者城市里的中小学中十分普遍。甚至在部分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都会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教

学,丰富课堂教学。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须要求中小学老师善于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为体育课堂教学增添新的特色。大量使用信息化方法,能够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体育课教学环境也得以改善,体育课堂教学将步入新的高度。

四、灵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所谓灵活多变的体育教学课堂就是指,教学的方式要从单一走向多元,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而服务。尤其是小学体育老师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必须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一定要充分利用与发挥不同教学方式各自的优势;要善于扬长避短,要根据课堂教学实践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善于灵活运用自己的特长与优点。这就要求老师根据所学动作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一堂完整的体育课堂,在课堂的不同环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善于通过情景、体验、自主、探索、对话、反思、多样化等方式进行教学,不断提高自身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水平,以达到新课堂改革的要求。

研究也表明,体育教学方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领导重视程度、场地器材、课堂氛围与师资力量的影响。从教师专业素养层面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受教师教学理念、教师专业技能以及教師对体育学科的认识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平.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式建构的特征[J].当代教育科学,2014(24).

[2]李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2(05).

[3]刘进平.对中小学体育的困惑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2(03).

[4]张十,张嘉伟.当代美国中小学体育课程范式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7).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随笔 篇4

经过国培教师的点拨,结合了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展开了如何上好体育课的思考。

在我校班级多,场地小,利用率高的前提下,如何开展体育课,什么是好的体育课,如何上好体育课,确实值得考虑,深思的问题。

经过实践,我发现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到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也就能抓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抓住学生普遍兴趣去促进他们身心发展。

2.让学生共同参与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发挥好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共同参与,注重学生的`个体,个性发展。

3.增加课堂趣味性

教师如果能够运用幽默诙谐的语句,趣味的动作设计,引人入胜的主线等来对抽象的技术动作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示范,就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多采用激励表扬的手段

激励的语言,表扬的手势、眼神都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信心,因此教师的肯定,给挫折的鼓励,都能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和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的教学工作将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体育课教学,将欣赏、绘画、手工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体育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色彩和国画的传统教学。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开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①继续加强体育新课程标准和业务的学习,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②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针对于初中学生在心理上渐渐成熟的特点,针对知识的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习。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克服这一不足,我在教学中将准备一些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我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体育课的特色教学。

4、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五、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因为体育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2、注意卫生,自调颜料比较难把握,应该注意课室卫生,用品的清洗。

小学体育教师工作计划 篇6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牢固树立“快乐体育”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狠抓体育教学六认真工作,强化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大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坚持开展学生体育训练工作,本着“求实、创新、协作、奋进”的精神继续做好体育工作,力争在各项体育竞赛中争创佳绩, 小学体育工作计划

二、学情分析

我们新庙小学本期共有学生 人其中女 人,留守儿童 人,我校地处农村,体育设施薄弱,群众体育意识淡薄。加大我校体育工作难度和压力。但是为了祖国未来孩子们的健康我们会努力做好体育工作。

三、工作目标:

1、连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3、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立足课堂,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体育家常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到学生人人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4、抓好课间操、眼保健操、集体舞、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

5、强化科研意识,善于总结,教师能撰写科研论文。

6、加大体育训练力度,严抓训练质量,争取各项比赛获得好名次。

四、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力求创新。认真学习强化新课程标准,加深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中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体育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2.依照新课程标准,搞好体育课改活动。要全面开展体育课改活动。在体育课中要有新的理念,要有创新意识,在上好平时课的前提下,体育教师要在体育健康课上,力求有创意,逐步使我校的体育课正规化。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锻炼,身心得到和谐地发展。

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堂评价。正确评价学生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价还要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兴趣。

4.抓好“两操”“特色体育活动”积极贯彻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精神。学校“两操”“特色体育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特色体育活动”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特色体育活动”更要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所以各班要认真抓好广播操工作,要做到人人参与。争创体育特色和大课间活动有起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5.抓好学生身体保健方面。要教好一年级新生的眼保健操,纠正学生的不规范眼保健操,安排好学生检查各班眼操,教师巡回察看;争取在期末把广播体操在一年级普及。纠正不良读书姿势,发现视力下降,及时通知家长。配合保健部门做好体检、接种等工作。

五、重视体育课安全问题

体育课的安全问题是我们体育教师所必须重视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用满腔的热情去关爱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上课前,应认真检查场地器械是否牢固安全;在课堂中,应仔细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免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六、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规范施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课余工夫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体能训练,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2、做好器材管理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装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装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最大的运用率和安全性。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我将积极响应组长的号召,积极参与体育教研活动,积极参与教研中心组织的课例大教研,做好“音乐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的课题研究。在教研组中积极讨论训练心德,积极参加各类优质课的评比,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好每周体育课,体育教师要开展多听课、多评课活动,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七、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组织学习新课程精神,制定新学期教育教学计划,落实课堂常规训练;

2、抓好“两操”;

3、组织一年级学习《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

4、做好学生体质测试准备工作;

5、校园体育卫生工作检查;

6、各训练队制定计划训练;

7、组织学校教研活动;

8、在校生健康体检。

9、小型比赛

十月份:

1、深入开展贯彻新课改教研活动,及课题研究;

2、参加比赛;

3、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抽测工作;

4、小型比赛。

十一月份:

1、参加教工运动会;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汇总、上报、验收工作;

3、做好“阳光体育”冬季长跑锻炼指导;

4、近视眼的预防宣传。

十二月份:

1、做好体育资料的整理;组织各年级体育课学期考核工作。

2、学校长跑比赛

元月份:

1、做好体育器材整理清点工作。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 篇7

为了使体育课堂教学能更好地为学生健康服务, 并持续焕发生命活力, 大家在欣赏精彩的同时, 也要看到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四多四少”的不足。

一、教师讲解多——学生形成的正确概念少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 对于概念、技术原理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差, 如果没有一定的条件刺激, 很难感知到技术原理。特别是水平一的学生, 教师讲解十遍都不如带领学生练习一次的效果好, 再加上有些教师的语言表达含糊不清, 过多的讲解常常让学生更加茫然。所以对于水平一的学生应采用先示范后讲解的方法, 水平二、三的学生应根据教材设定相应的方法。此外, 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表象, 教师要将正确、标准、优美的示范与精点、适合、穿透性强的讲解相结合, 必要的时候可以深入到小组中去, 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 在以身体练习为载体的前提下去感知技术原理, 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和帮助, 掌握运动技术, 提高运动技能。

二、队形调动多——学生练习的次数少、运动量小

上课集合整队原则上在哪儿开始在哪儿结束, 不能一会儿在篮球场、一会儿在田径场, 在课堂上尽量不要整班制的多次调动队伍。如课堂上有时学生刚练的热火朝天, 正起劲, 教师忽然一声哨, 集中纠错;学生再开始练习, 还没进入状态, 又一声哨, 说是强调一下重、难点等等类似的集中举不胜举。恰当的做法应是如果发现了学生的错误, 在哪儿发现在哪儿解决比较好, 因为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 某一个学生或某一小组存在的问题, 不代表所有学生和所有的小组, 不要把问题放大, 能个体解决的不在小组内解决, 能在小组内解决的不在全体同学面前解决。还有过渡环节中也经常存在着多次集中的现象, 有的教师一节课要集中五、六次, 开始时集合、准备活动结束后集合、讲解示范时集合、纠正错误集合、教学比赛时又集合等等。这样不仅挤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 而且教学过程容易受阻, 整个教学活动不够流畅。在练习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等待练习的人数多。常见的是在组织教学比赛时, 队伍排得很长, 多数学生只能站在那儿当看客, 只有少数学生练习, 导致多数学生的运动量小。缩短练习的距离, 多分几个小组, 练习密度小、运动量小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三、教师表态多——教育的内涵少

上课时教师通常会问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学生回答“好”;“看他表现的棒不棒, 棒;你行不行, 行等”。一节课有时会有三十多个这样的口号、表态, 如此泛滥的形式主义缺少教育的内涵。如果为了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适时适度地采用这种激励是合理有效的;但如果在一节课中不合理的反复运用, 可能会适得其反。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像航标灯一样, 多一点教育的内涵, 使其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一种必备的营养素。

四、滥用表扬多——批评教育少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 篇8

关键词:神态;外表;语言;动作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主要从体育教师的神态、外表、语言、动作四个方面有所体现。

一、体育教师的神态

学校的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与学生紧密合作,教学效果才能呈现最佳的状态。体育教师的教态端正、表情丰富才会具有感染力,教师具有和蔼亲切的表情、谦虚而谨慎的态度,体态端庄,落落大方,富有激情且和善的音调,小学生才能够积极地配合,保持平稳的心情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便会是另外的一种效果。比如,我们教师在上课伊始便把学生训斥一顿,学生就不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相反,我们教师若先给予鼓励、给予表扬,那就会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整个课堂就会沉浸在愉悦的氛围之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体育教师的外表

教师在课堂上最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地方就是我们教师的外表,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情绪。因为它是无声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假如我们教师衣着不整,衣衫褴褛,学生一见就会产生厌烦的感觉,携带这种情绪再去上课,对于教师的传授,学生当然不会打心眼里所接纳,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相反,我们教师若要衣着整齐、端庄、大方,便会给学生以美的欣赏、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同时学生对我们教师也会产生敬仰之情,学习动机也会随之而产生。

三、体育教师的语言

语音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号召力及影响力,我们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语言的作用,会将整个体育课堂的学习氛围调动起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1.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

语言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工具,一堂课中的开场白就显得格外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开场白的语言应铿锵有力、响亮干脆、亲切引人、具有活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中教师的讲解语言要做到精练不啰嗦,以达到小学体育课中的精讲而多练。这主要指我们教师的语言要有准确度与精确度,达到言简意赅,详略得当。请记住课中千万勿要絮絮叨叨,没完没了,这样学生是不会接受的。

2.注重提问语言,具有启发性与针对性

《礼记·学记》说得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引导学生,但绝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绝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绝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是我们古人对如今的启发式教学最著名的句子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如,在教学生长跑时,针对部分学生跑步拽着腿跑,便可以用转动半径大小对摆动腿的速度的影响进行提问,以此对学生启发,注意蹬地之后大小腿的迅速自然折叠。指导学生的语言具有针对性。学生的能力、兴趣、性格等多方面都具有个别差异,为此,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方法。比如,对属多血质类型的学生,可适当地采用约束性和严格要求的语言。因为这类学生的性格属于外向型,他们活泼好动,较易有过激行为的出现。相反,对于属于那些黏液质型的学生,就应该采用鼓励、表扬性的语言,以有利于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3.口令语言要具备准确性与果断性

我们的体育课大多都在室外去上,鉴于室外的空间较大,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的口令要准确到位、铿锵有力、疏密相间,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迅速调动指挥队伍及组织教学的作用。为此,体育教师的声音要响亮,吐字要准确、清楚,节拍要具有鲜明性。指挥语言要具有准确与果断性,在指挥学生开始或结束练习时,语言必须做到准确、果断,使学生能有令去行,有禁去止。指挥语言还要有自己的威严,说一不二,绝不容置疑,千万不能模棱两可、犹豫不决。另外,教师通过客观的评讲,则能让学生及时去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以此获取信息反馈,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还可以由肯定性的评价去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进而确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体育教师的动作

体育教师的动作在体育课中影响较大,它对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学生的情绪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的动作要具备表意性,能将信息准确地传输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正确动作,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蔡福全.让体育教学获得更多艺术性再创造[J].中国学校体育,1999(04).

作者简介:潘海兰,女,本科,就职于吉林省敦化市第九小学,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 篇9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人格魅力作用

从某种角度讲,“人格魅力”是一种比较意向的事物,它代表的是一种价值、性格甚至尊严层次上的力量,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魅力,一个具有强烈人格魅力的人更容易吸引别人的关注和注意力。这种无形的力量可以影响身边周围的许多事物,尤其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发挥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在刚接触外界环境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发现的事物都有新鲜感,体育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因此,体育老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学,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将人格魅力的影响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

1.1人格魅力在体育教学中具有极强的感召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人格魅力。小学生的活动性和机动性都比较强,户外体育活动往往更能够激发学生探求和学习的动力。在体育课上,学生表现得更加自由灵活,体育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灵活运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热情,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在人格魅力的运用上,体育老师应该注意随机应变,不能恪守死板教条,根据不同学生的思考方式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让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

1.2人格魅力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强烈的示范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应用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示范力,这种教学方法的基础就是教师本身就有良好的行为品德,在体育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将这种人格魅力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从而不断加深印象,并逐渐成为行为习惯。可能在很多小学学校中体育并不是一门相对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要知道,不管学科多么弱势,教学时间多么有限,都应该尽全力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思想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示范力。小学生对于责任等一些比较意相的品格可能难以理解,但是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示范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这些人格的认识和思考,从而为今后性格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人格魅力是优秀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品质

2.1人格魅力会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人格魅力的体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小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本身对于人格魅力的感知比较强烈,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所散发的人格魅力对小学生的品质塑造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进行性格养成和行为锻炼。另一方面,学生在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对老师的好感,从而激发浓厚兴趣,不断寻找与老师相关的事物,学科积极性会极大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发掘潜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2人格魅力能促进师生感情与交流

有人格魅力的体育老师能够更快地融入学生的圈子中,与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关系良好,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加勤奋,而且能让老师清晰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有利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在教学中发挥人格魅力时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形式,以体育课堂上田径跑步这一学习内容为例,一些学生因为训练过程太累而不注意学习,老师就可以将这一项目游戏模拟化,将漫长的跑道距离减压成小段持续性锻炼,进行问题回答和比较竞争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魅力,从而学习热情高涨,促进师生更好地交流与沟通。

3.结语

体育本身就是一门多形式的学科,它具有强大的创造性和融合性,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融入自己的风格特点,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自己人格魅力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和人生观,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老师要根据日常课程进行情景教学,通过自己的示范和行为教育,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控制力,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小学教师体育教学论文 篇10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

关键词:教学方式;综合素质;课堂活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多数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通常以示范型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具体地说,教师利用肢体语言进行体育教学,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自己的动作进行模仿和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的`本质是一种强行的灌输,学生获得的认知并不深刻,所学习的姿势与动作也容易混淆和遗忘。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与摸索,在获得更深层次认知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小学短跑教学为例,教师不再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而是在简单的讲解与示范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通过分组合作进行短跑训练。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够通过相互的竞技、比赛和合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短跑姿势与动作,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成绩。在自我的探究以及合作互助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无疑更大,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以趣味性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就是要增加小学体育教学的生动趣味性,使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地面对教学,并主动配合教学工作。

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打空降特务”的体育游戏,要求学生手持沙包击中从空中抛下的“降落伞”。教师以游戏为载体,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这就能够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变得更加主动,达到维持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总的来说,教师要对小学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学的趣味性,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与交流,提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推动小学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 篇11

【关键词】全科型;小学教师;体育教学技能;培养; 训练;

【分类号】G807.4

我国农村小学经费短缺,体育教师缺失严重,体育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培养一支具有体育素养和一定体育教学技能的全科型小学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它是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教师教育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更能体现学科的生命力和价值,尽快缩短农村体育教育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教学差距,对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教育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全科型小学教师概念

指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教师教育机构专门培养的、掌握教育教学基本战术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较好地胜任小学国家课程所有学科教学的教师、具有厚基础、宽口径、有特长、广适应的特性。

2、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以上的中小学设在农村,906.43万名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中,城市县镇教师占43.71%,农村教师占56.29%。目前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农村教师补充困难,学科分布不均衡,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严重短缺,体育课基本上由其他学科教师代课,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大多不是体育专业人员,对体育知识一知半解,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不太全面,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水平。

3、全科型小学教育学生的状况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我国的学校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以文化课为中心,小学升初中有小考,初中升高中有中考,高中升大学有高考。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都是副科通通靠边站让路给主科,因而从小学到高中体育的开课都不足,体育课教授的教学内容没有连续性、不形成系统;学生上的体育课基本上是应付了事,掌握的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很少,学生不参加或很少参与体育运动和课外体育锻炼,造成了学生身体素质大面积下滑,掌握的体育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极少。全科型小学教育的学生80%的是女生,女生由于生理和身体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基本上是好静不好动,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那么她们所掌握的体育基础知识、特别是体育运动技能更少。加上前面所述的因素,这就对她们担任小学体育教学所应具备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特别是体育教学技能的学习带来了较严重的影响。

4、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体育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受到的正规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启蒙阶段,是锻炼身体,开发智力,增长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学会做人的重要时期。小学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并对其他领域起着积极作用。体育教学是小学体育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小学体育教师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体育活动能力的形成发展,影响着小学生的体育观念、体育行为的形成。

4.1 加强体育理论与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

全科型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体育课的学习,基本了解一些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但不全面、不深入、不系统,甚至是一知半解,这就需要对全科型学生加强与体育教学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基础知识、科學锻炼身体方法、养生保健和营养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4. 2 掌握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技能

体育教学设计是为体育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是实现成功教学和科学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有些教师认为随便写出一个教案就等于完成了备课工作,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备课的大部分工作是完成书面教案之前的各项教学研究、教学调查和教学设计等思维与实践活动。其中,教学设计技能对于教师成功实施教学尤为重要。

4.2.1 设计教学目标任务技能

体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的重要手段,它对增强民族体质,建设精神文明等有重要意义。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通过身体锻炼,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促进他们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初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树立安全观念;掌握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简单的运动技术;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能力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3)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陶冶美的情操。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关心自身健康的责任感;运用体育对学生身心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发展学生个性,注重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进行教学目标任务的设计时应明确上述三个方面的任务是相互联系的。要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中,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生理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不能有所偏废,但有所侧重,要确定好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且,具体任务的提出必须简要明确。

4.2.2 设计准备部分技能

准备部分的内容,按其性质和任务集中学生注意力,执行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行为习惯,进行队列练习,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设计准备活动应掌握的基本原则是:

(1)能提高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生理和心理隋性,使内脏器官的工作与机体的运动协调一致;

(2)可以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使体温升高,使各组织器官较快地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3)使全身各主要关节、韧带、肌肉得到初步活动,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4)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姿态、形态,进行美育教育。

4.2.3 设计基本部分技能

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核心部分,是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学习和发展身体素质等的重要保障,因而在设计基本部分首先必须考虑“体育教学中的教育教养因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积极性”、“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合理负荷与合理恢复相统一的原则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它们对立统一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它们各自的性质和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基本部分的设计。

(1)教育因素和教养因素

教育因素是指学生的思想意志、道德品质等。教养因素是指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动作技术及全面的身体训练。在体育课中,教育因素和教养因素是紧密相关、相互依存的,教育因素应贯彻在教养因素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对教育因素的贯彻,其基本方法是以实带虚,融在具体教学活动中。

(2)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职责决定了他有权利和义务落实一系列教学措施,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这一工作特点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来说是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是为了强化外因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充分创造使内因发生变化的条件。只有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团结协作的空间、互学互助的空间,才能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自觉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唯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才能生动活泼,效果显著。因而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和教学条件制定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制定好学生的学法,最大可能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

小学阶段学生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面主要是让他们初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树立安全观念;掌握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和简单的运动技术;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能力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小学阶段又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快速期,因而形成良好的身体姿势,发展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和各项身体素质同样重要。所以全科型学生在小学体育教学技能设计时既要重视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又要注重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4)合理负荷与合理恢复相统一

小学生上体育课,参与体育学习和练习,他们的身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只有身體在承受合理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时,才能有效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训练素质。因而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法、学生练习次数、强度和运动量。

4.2.4 设计结束部分技能

根据生理学研究证明,运动后充分做好整理放松活动,对促进疲劳消除,调整内脏器官和心理放松有很好的功效。体育课结束部分的放松练习是一节课的结尾,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放松身体和心理,使学生的身心尽快安静下来,为进入体育课之后的课程学习做准备,这对正处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时期的小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设计好这部分内容。

(1)游戏放松

(2)相互徒手按摩放松

(3)音乐和舞蹈放松

(4)呼吸放松

(5)意念放松

(6)语言放松

(7)影子放松

(8)手语放松

(9)逗趣法放松

4.3 培养体育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组织是指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目标、教学内容、场地、器材条件等,进行合理安排所采取的措施。教学组织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教学组织是否严谨、合理,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加强课的组织工作,对于顺利完成课的教学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包括体育课堂常规队列、体操队形的运用,编班分组和分组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以及体育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等等。

4.3.1 理解和掌握体育课堂常规

(1)课前常规 (2)课中常规 (3)课后常规

4.3.2 编班分组

1)按原教学班上课,即男女生混合班上课

2)男女生分班上课

在编班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其分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三种:

1)按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进行分组

2)根据学生的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分组

3)根据学生的性别、技能水平灵活分组

4.3.3 分组教学

1)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2)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3)四组三次等时轮换

4)四组三次不等时轮换

4.4培养学生教书育人的能力

4.4.1 全科生要了解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特点

1)直接参与性

2)动态性

3)身心合一性

4)社会性

5)竞争性

4.4.2 全科生要明白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作用

1)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可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3)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4)可培养学生体育美和审美能力

5)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完美发展

6)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4.4.3 全科生要掌握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方法

1)要求教育法

2)陶冶教育法

3)说服教育法

4)实际锻炼法

5)榜样法

6)奖惩法

4.5 在小学体育基础实践课中强化体育教学技能培养

4.5.1有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小学体育课的教学程序

在全科型师范生的小学体育基础实践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和指导学生了解、熟悉小学体育课的一般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学细节,每一个教学程序和教学环节应该有哪些内容,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这些内容,安排这些内容的要求等等。

4.5.2让学生了解各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和组织形式

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很丰富,有游戏、广播操、队列队形、田径的跑跳投练习、体操、武术和各种球类。这些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上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点,因而,教师上课时应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熟悉这些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还应了解不同教学内容的特殊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并适当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去模仿和实践。

4.5.3采取分小组教学形式,互教互帮互学

小学体育基础实践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掌握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外,还应重视学法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选出组长副组长,既有全组的统一学习和练习,又有两人或三人一小组的互教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讨论、试学、模仿、学习、纠正、帮助的时间和空间,既体现了体育课新课改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4.5.4汇报教学效果,教师讲评指导

每一次小学体育基础实践课学生的试讲、试教和教学体验,教师都要给学生进行点评和讲评,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纠正错误,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既让学生明白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也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4.6 教育实习要贯穿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

全科型小学教师属于应用型人才,教学实践环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他们今后的工作能力,教育实习是培养教师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全科型师范生的体育课程学习课时有限,所需具备的体育文化知识和体育教育能力只有通过教育实习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才可以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中培养和提高。通过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等诸多能力培养的实践,提高师范生的德育教育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场地器材利用能力、课外辅导锻炼能力、组织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能力、掌握现代化教育工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合作精神,使学生不断掌握体育文化知识,并把课堂学到的体育理论和运动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反过来又强化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给学生展现自我、增强信心的实践机会,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5.结语

面向农村,深化师范教育改革,是在“科教兴国”的新形式下党和政府采取的一个新措施,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加强全科型小学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更新师范教育体育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使教师教育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更能体现学科的生命力和价值。此外,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进行全方位的根本变革,尽快缩短农村体育教育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对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参考文献]

[1]周德义,李纪武 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2]卢 琦,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及农村小学教师现状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6)

[3]曽小玲,关于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体育素养的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5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 篇12

1、教师技术动作讲解的必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由于学生年龄层次较小、身体承受能力较低等客观原因,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 安排恰当的技术动作学习, 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 选择具有趣味性、简易型和相对安全的技术内容, 使学生易于掌握, 并且愿意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并产生良好的教学反馈。例如在水平一田径类教学实践中, 就可以选择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形式, 比如跳格子、拔河比赛、跳大绳等内容, 既可以使一、二年级的学生达到应有的运动强度, 也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还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促进教师更加良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因此, 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是教师进行技术动作讲解的关键和前提。

当教师选择好要教授的教学内容后, 就要对教授的内容进行讲解。事实上,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规范、正确的讲解可以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 使学生更加清晰技术动作的构成和重难点, 在自身练习时更好地还原教师的讲解要领, 更加有效率的完成技术动作学习。

教师的讲解按照整堂课中技术动作的教学逻辑, 可分为两个部分即概括性的完整技术动作讲解和动作要点讲解两个部分。在进行概括性的完整技术动作讲解时, 应注意语言、语音、语速、音调等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因此教师的第一部分概括性讲解宜采用简单易懂的叙述方式, 语言可以幽默些, 少一些形容性语言, 多一些描述性语言, 并且要注意适当的停顿和语速的相对缓慢, 随时观察学生是否出现疑惑、不解的表情, 如果有学生不能理解, 可以进行单独教授。另外, 教师在进行概括性讲解讲解时应重点突出技术重点, 引起学生的注意, 可以采用对重点内容多次重复或者语调的升高、声调的加大等形式进行。

在动作技术要点讲解时, 要将技术动作先完整呈现一遍, 然后将技术动作分解, 对每一技术过程进行细致讲解, 重点讲解技术过程中容易出错或失误的地方, 使学生在自我练习时能够更好地掌握。在进行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时, 教师最好使用简洁易懂的口令和术语, 例如在教授后滚翻技术动作时, 要掌握由蹲撑开始, 双臂推撑要均匀用力, 身体后倒, 臀、背、颈、头一次着地, 滚动要圆滑。当双脚着地瞬间, 迅速抬头, 双手支撑推地, 上体抬起成蹲撑这一技术要领, 即“蹲、撑、倒、滚、抬、撑、蹲”的七字诀, 这样无论是对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练习都是极有益的。

2、学生自身技能练习的重要性

教学相长,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 才能得到提高。在教育学意义上, 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新趋势,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 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 他本身也受到教益, 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教育老师, 他们在课堂生态系统中共同展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 在充分发掘自己的生命潜能中共同生长、共同进步。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我们提倡的“双主体”模式也更加突出学生的重要性, 将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摆在了一个非常显著的地位上。体育课在小学阶段的展开有助于其身体各项素质的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体育一词从其字面的意思来看, 我们不难理解到其含义即身体的教育, 在体育课中教师的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的整个环节, 必须还有学和练的过程。不论任何课程的学习, 教师的教只是通常所说的“领进门”, 而学生是否可以真正的掌握教学内容, 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自学才能融会贯通。可以说, 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反馈是今后教学的主导趋势, 用如此的观点去看待体育课中学生练习的重要性也是必然。因此, 增加学生在体育技术动作教学时的自身技能练习, 显得尤为重要。

3、不同类型的课堂中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的比重分配

在一堂正轨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 40分钟的学习时间应如何安排是教师必须考虑的内容。既然在“双主体”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练习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那么如何合理安排学生自身练习的比重和时间分配, 是本文探讨的内容。将课程按教授性质进行分类的话, 可以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考核课三种类型。考核课是对学生运动技术掌握程度的检查和验收, 主要是由学生自身完成的, 在此不做展开分析, 只探讨新授课和复习课新授课中二者的关系。

3.1、新授课教学中教师技术讲解的比重

主要是指传授新知识、新技能的课程, 在新授课中, 教师的动作讲解应占主要地位。一般来说, 以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为例, 教师动作讲解的比重应达到总体教学的70%左右, 即28-30分钟。学生的自身技能练习可控制在20%左右, 即8-10分钟。这样的安排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技术要领, 领会技术重难点, 便于学生更详细地掌握新授课内容。需要注意的是, 在新授课中, 一味强调教师动作讲解也是不可取的。整节新授课都是教师在讲, 不管学生是否学会, 这不利于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学生的练习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新授技术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新授课中, 学生的自身练习必不可少。

3.2、复习课教学中学生技能练习的比重

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 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复习课又是最难上的一种课, 难就难在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激情下降, 没有了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 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成为上复习课的老师棘手的并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对于复习课的教授, 可以采用教师讲解为辅、学生练习为主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 教师在进行复习课的授课时, 学生的自身技能练习比重可达到总体教学的70%左右, 即28-30分钟, 教师动作讲解的可控制在20%左右, 即8-10分钟。这一教学形式与新授课形式恰恰相反, 原因就在于复习课教授的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技术动作, 学生缺乏新鲜感、缺少主动性。要在复习课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成为体育课的主角, 自己找出动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使自身得到提高。

4、不同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在侧重异同

现存体育教学模式有多种不同类型, 可谓是众说纷纭,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 必然会衍生出更多的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这两个部分。总体来看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向着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教学目标由教师制定, 学生执行;组织教法由教师设计, 学生服从, 每一步教学程序都是学生按教师指令运作, 现代体育教学模式针对这些弊端进行着改革, 着重突出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如“探究发现模式”, “自学互教模式”等。因此, 按照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承前启后的趋向, 在此笔者将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简单的划分为传统式教学模式和注重学生主体性较强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4.1、传统式教学中以教师技术讲解为主

传统式教学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 强调教师教学技能的展示, 将教师定位于引导学生完成教学技能的主力军地位, 因此在传统式教学中, 教师的技术动作讲解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应占据主导地位, 这有助于学生更详细地了解技术构成。当然, 学生的自我练习也是不可缺少的, 但这一比例约占整节课的15%-20%即可。传统式教学虽然对学生自我练习时间、内容要求较少, 但这一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对所学技能产生更加清晰的印象, 对细致掌握技术结构作用极大。

4.2、启发式教学中以学生技能练习为主

传统式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使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技术构成, 掌握技术细节, 但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因此, 启发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小学等各阶层教师的喜爱。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从旁引导, 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水平三田径类定向前抛式双手实心球投掷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不是直接讲解技术动作, 而是通过设置游戏的方式使学生自己找出投掷时需后腿做支撑腿, 腰部后弯, 重心后移等技术要点, 通过学生自身的技能练习使学生自己感受到技术要点, 教师只是负责点拨、提高和保护, 这一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热情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 结论与建议

(1)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 由于学生年龄层次较小、身体承受能力较低等客观原因, 教师的技术动作讲解的得体与到位与否对上述问题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 教师在进行语言讲解时应注意语言、语音、语速、音调等问题, 在技术要点讲解时应由整到分, 突出重点将语音、语速、语调等委婉变化融入到整个讲解的过程。

(3) 小学体育课中, 新授课教学中教师技术讲解的比重占整堂课的70%左右, 复习课教学中占20%左右。教师可根据学生对于所教授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整个教学计划的进度做适当的调整

(4) 小学体育课中, 传统式教学以教师技术讲解为主、启发式教学中以学生技能练习为主。总的发展趋势必然会逐渐转移到对于学生自主练习这一侧重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把握住讲解的时机与准确性。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 对体育课堂中的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练习的安排的比例关系展开研究, 总结出在小学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堂中, 教师讲解的注意事项以及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对于整节课所占的比例, 以期待为今后小学体育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作启示性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师讲解,学生练习

参考文献

[1]李桂玲.“双主体”教学模式在课程教改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 2012, (5) .

小学体育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 篇13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1.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

(2)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2.新课程体育教学具有“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是以“增强体质为中心”,比较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维度,而新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健康不仅是没有病或不虚弱,而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将加快学校向“健康育人”的终身体育观念转变的步伐,明确指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眼于普遍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质水平、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以“动”为主的课程体系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三维健康”的课程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的推动素质教育在学校全面实施。

3.主体地位真正确立,被动学习方式逐渐减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已不是现代教学的模式,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更受重视,因而教师要摒弃就教而教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的、静态的学习;转变到主动的、动态的学习,发扬学习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而学生的主体意识经常会处于不稳定阶段,有的学生由于缺少学习体育的良策及刻苦精神,往往屡遭挫折,使自已的情绪低落,进取心减弱,甚至自暴自弃,不想学习,这时教师应努力从“教”的角度去唤起,比如说可以教材简单化、细微化,增强学生“学”的意识,使学生由潜在的发展主体转变为现实的发展主体,教师应总结教学经验,让学生知晓体育学习的目标,并制定适于学生各种特点的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自觉克服困难、主动参与锻炼,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潜能,产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使自己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当然,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被动的学并不是不行的,而应是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在减少,即使存在被动的学习也是为将来更主动学习。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通过两年的上课基本了解上课的要求,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根据学生生理特点来看,灵敏和柔韧性是这段时期重点发展的项目,同时有必要辅助速度练习。

2.三年级的测试项目是身高体重和坐位体前屈,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侧重学生的柔韧练习。

3.根据前一学期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柔韧成绩还可以,学生的体形练习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为更好的服务于四年级,要多做些速度练习。

三、教学措施

1.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

2.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3.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上一篇:母爱依旧作文下一篇:企业运营管理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