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思考的习惯(推荐10篇)
善于思考的人对任何事情会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应该是更趋于正确的见解,爱思考的人不会随声附和,人云亦云。
要想学习好就要勤于动脑,否则对于学过的知识只能是印象模糊,浮于表面。生活也是这样,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才是有思想的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途径有很多。.通过读书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
孩子读书的思想性及内容应该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深,不断丰富。从看图识字开始,家长就有意识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比如孩子认识了飞机和小鸟,就让孩子说说飞机和小鸟的不同,答案不唯一,家长不要求的全面,只要孩子注意观察,动脑思考,孩子能说出一二就达到最初的目的,重要的是家长如何继续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读童话故事可以就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很多方面提出问题,还可以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
2.接触大自然,帮助孩子在玩中思考。
大多数孩子小的时候喜欢昆虫及一些小动物,尤其是一些男孩子,接触过大自然的一定都有过捉蚂蚱、蜻蜓、蛐蛐和观察蚂蚁搬家的情节,家长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有意识的将问题渗透给孩子,如蚂蚁在不同的天气里它们的活动也不同,家长就可以给孩子提出:你在玩的时候发现蚂蚁在不同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吗?以后孩子在玩的时候就会留心观察,去思考你提出的问题,孩子还会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蚂蚁会这样,而其他动物不一样?如果家长能更进一步的引导孩子查工具书找出没弄懂的问题的答案,效果岂不更佳!
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教师是有心人,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街上,无论陪孩子娱乐还是休息,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提出问题,处处有可以帮助孩子思考的素材。
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要注意所提问题要有积极性,培养孩子健康的思维和健康的心灵。要注意避免孩子产生偏激的想法,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孩子对问题理解的全面性,教育孩子无论对什么事物,都要考虑到他们的优缺点,有无参考价值等等。对事件则要考虑它的短、中、长期的后果。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的习惯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1) 学生自信心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找到他的优势, 给他指出方向, 让他看到成功的希望。然后才能扬起风帆, 乘风破浪, 到达理想的彼岸。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优点, 并以此作为切入口,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 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致力于主攻方向。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 安排学习内容, 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 一切与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尽量不要涉足。诸如打游戏机、赌钱、早恋、过多地读课外书籍和过多地看电视等等。二是全神贯注。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 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 视而不见。 (3)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 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 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是学生比较高级的修养, 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认真思考, 学生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把散落的知识点连接成有机的整体, 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它还有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 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 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 还能够死书活读, 激发灵感, 从而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只有依靠高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才能保证学习的高效和成功。我们不单是要记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用知识, 要提高自己的素质, 增强自己的能力, 这样才会对我们的习惯的培养有益。 (1) 制订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制订并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克服惰性和倦怠, 尤其是当它配合一个自我奖励制度时会更加有效, 如果能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计划, 那么学习便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 而且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 确保不会浪费时间, 帮助自己对先前的学习做一个评价, 清楚地知道哪些事等着做, 哪些时间做其他该做的事。 (2)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 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 做到初步理解, 做好上课的准备。首先, 预习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锻炼。老师不可能教给你全部的知识, 很多的知识都是靠自己自学得到的, 这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其次, 通过自己预习得到的要比通过上课听老师讲得到的印象深刻得多。要看课本, 看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例题, 对这部分内容要做到理解。万变不离其宗, 后面的任何变化都离不开这个课本。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的随堂练习。如果预习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 要在书上做好记号, 上课时就要着重听这部分内容。
关键词:细微;习惯养成;语言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如果说流利的语言是人外表的体现,那么遒劲有力的字体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良好体现。
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与良好的写字习惯,坐姿要求学生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同时保持三个一,写字之前,都有5~8分钟的坐姿练习,之后进入写字阶段。其次,交给学生写字方法和技巧。采用一看、二描、三写、四评、五改的五步写字法。一看即看字的间架结构,看老师规范的板书;二描即为学生准备字贴进行临摹;三写即对照字帖进行仿写;四评即将自己的习字与同伴交流评比;五改即通过对比交流,改正不足之处。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学生从基础到熟练,最后提笔运用自如。
二、养成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
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受益终生。鉴于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衣着打扮到举止言行再到为人处世,处处起到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教育,学生遵守纪律、维护秩序的良好习惯逐步形成,更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培养学生上新课前提前预习的习惯
习惯有好的习惯,也有坏的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在学新课文前,必须先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再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点划记的习惯,使学生解决阅读提示中所问的问题。然后分成小组讨论,最后各小组再进行朗读比赛。通过读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所以,如果学生每天都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在今后的阅读中就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好习惯会一辈子受用。
四、培养学生背诵、摘抄好词好句的习惯
要特别重视学生背诵好句、好段,并在课外让学生专门积累好词好句。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在写作文时,就能自然地把学过的好词好句运用到文章中来。写出来的作文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语言流畅,内容充实,具有感召力。我相信这样的好习惯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习惯、教育人才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波及学生的诸多方面,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有计划的引导。只有从细微处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梁德先.如何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J].教育实践与科研, 2012(2).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每个会员通过全力合作,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使少年儿童在生活、学习和游戏的环境中更加健康成长。作为一名中小学生,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为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某个人的私事,他关系到我们整个校园环境卫生。而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但由于同学们还存在许多不良的卫生习惯,经常给校园文明带来不良的影响。如乱扔乱丢,乱涂乱画,随地吐痰等不卫生行为,即影响了学校文明整洁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了解卫生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保证和促进我们身心的正常发育,保护和增进我们的身体健康。
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不随便使用别人的生活用品,如毛巾、衣服、拖鞋、餐具等。遵守作息时间,生活有规律。
二、均衡饮食。随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定期运动,定时、定量用餐,早晨起床后坚持早锻炼。要懂得照顾自己,真正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只有有了良好的身体,才能更认真地学习,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生活,才能真正幸福生活一辈子。
三、要自我减轻心理压力。在紧张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做到紧张而活泼,保持愉快的心情,遇到困难和不愉快的事,学会自我调节,特别是碰到同学之间矛盾、家庭父母发生纠纷,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等不愉快的事情时千万不能闷闷不乐。要科学、合理,尽快解脱出来。
四、教室、宿舍、寝室保持空气流通。随着天气逐渐转热,教室、宿舍保持通风状态,空气流畅,有利健康。
五、用眼卫生。
同学们,良好的卫生一双眼睛一对宝,从小就要保护好。读写坚持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沿一拳。走路、躺着、乘车、过强过亮灯光下不看书。常做眼保健操。
同学们,习惯是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养成的,美好的生存环境是靠大家共同创造的。今天的青少年是明天的社会栋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个美丽的校园环境,健康的生存环境。让健康伴随我们愉快的一生吧!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在学习上主动而不是被动;自觉而不是盲目;自立而不是依赖;对自己有目标、有要求、有计划、有反思、有总结,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自己不负责任。让他们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进而激发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为自觉学习打下强有力的基石。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1、我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适度放手,让孩子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终生之友。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自我变革,为孩子自主学习提供观念支撑,这是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提高认识,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因为,你的行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言传身教的效果会更显著。有位教育家说过:“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意思就是说父母对孩子不要包办的太多,要放开一只手,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全部包办代替,也不能完全放开,放任自流。在许多问题上,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增长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长久坚持下去,既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2、就是遵循规律,注重方法,促使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谈到自主性学习习惯,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上课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脑子爱开小差;二是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做到课前预习;三是不能在复习的基础上做作业,有时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甚至作业质量不高;四是不能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复性较大。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极易形成坏习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迁就、姑息、放纵,使孩子任性、自私、懒惰、依赖成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采取物质刺激,有的用言语要挟吓唬;有的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要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让他找到成就感。有的孩子学了老半天觉得没啥提高,就放弃了。正是因为缺乏这种成就感,所以孩子才会觉得学习乏味,没有什么意义。现在很多孩子为什么喜欢网络游戏,其原因之一就是,在游戏中,孩子会体会到一种曾为有过的成就感。如果孩子一旦灰心失望就永不会有进步。家长要多鼓励,对于孩子的好表现和好成绩,父母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对于孩子的错处,不要过于批评,因为过多地批评,会令他情绪低落,而犯更多的错误。表扬为主的方式,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作用。要使孩子对学习发生兴趣,父母必须做孩子的榜样,先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很喜欢看书,求知欲很强,并且不断地学习。
4、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要孩子不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不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是很难的,强迫不是好办法。一个家庭中父母如果成天自己坐在电视机前或是电脑前玩,而大声地呵斥孩子去看书,这其实是很难有什么说服力的,孩子从心里是不“不服气”的。因此 日常在家庭生活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示范引导效应。
5、父母不仅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也要注意自己的学习。大人通常情况下总认为学习只是孩子们的事,其实做家长的也要学习如何做家长。可主动上网找一些教育孩子的论坛或有关知识看看,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同时与其他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是一种互相的学习,把每家庭教育孩子的得与失拿出来交流一下,可以避免很多弯路,收获更多喜悦。
6、尊重孩子,赏识孩子。著名的“赏识教育法”提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观点已成为当代教育学上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一味指责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这种指责式教育对孩子改变身上的坏“毛病”收效并不大,有时甚至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想着法地和你“捉迷藏”、“打游击”。尝试赏识教育法后,用激励的方法教育孩子,往往这样,孩子大多情况下都能及时改正“毛病”,改“邪”归正,收效良好。
1、学习时精力集中,专心致志,不做小动作,不边学边玩;
2、独立完成作业,知难而进,乐于思考,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解决难题;
3、热爱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不是被逼着被动的甚至委屈的学习;
4、具有自觉学习态度,自律性强,不用家长“陪读”,不过分贪玩。
其次,要知道,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主要包括:
1、儿童的好奇心特别强烈,性格处于初步发展的萌芽阶段,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性格;
2、心理和行为可塑性强,但易受外界影响;
3、对大人依赖性强,特别是对父母崇拜;
4、注意和情绪不稳定,只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而对抽象的东西很少能够理解;
5、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也具有了初步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
第三,要调查研究自己的孩子究竟有哪些不良学习习惯,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儿童时期的身心特点,清楚其中的原因,然后分析找准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起点。一般要先选择较易纠正的细小的不良习惯入手。例如,针对孩子的学习畏难情绪和懒惰习惯,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完成遇到的难题,可以指导孩子查阅相关资料,而不要一味指责孩子蠢笨,甚至以“笨蛋”、“蠢猪”等劣词评价,这会更增加孩子的厌学情绪,也不要嫌麻烦将现成答案直接告诉孩子,这会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孩子解决问题后,要适时表扬,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加以辅助,孩子能够自己做到的事情,父母不要因为溺爱和嫌弃孩子做事差劲而包办,进而引导到孩子的学习当中去,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例如,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要求孩子,每天料理能够做得到的个人卫生,锻炼孩子的耐性,克服惰性,形成勤劳的性格;解决不了的,看看如果经过家长指导,是否能解决的了,尽量让孩子自己做,鼓励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甚至形成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四,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总量,和意图达到的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制订一个纠正不良习惯和培养良好习惯的计划。制订计划,首先要注意切实可行,目标不能过高,措施要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其次要注意循序渐进,具有梯度性,由易到难,由低到高。例如,要纠正孩子的学习精力不集中的不良习惯,可以先让孩子集中学习15分钟,进而25分钟、35分钟、45分钟,但要注意不能过长,否则不符合儿童时期的身心特点,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并可以拿一个钟表放在桌旁以警示,孩子能做到的话,要加以表扬,甚至给以物质奖励,好吃的啦,好玩的啦,让孩子充分感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的努力情感,让孩子自愿去做,变被动为主动,形成良好习惯。
第五,家长要“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奖励和惩罚措施。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易事,也非完全自觉自发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磨练,作为自制力很差的孩子来讲,更需要家长的长期有力的监督促进。行为的履行与否,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行为的奖励激励和惩罚警示,因此,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需给以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当然从量上讲,奖要大于罚,以奖为主,但这并不是说完全不需要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只是要注意惩罚在程度上、措施上、方式上的适当性,达到警示作用即可。例如,孩子因为及时、认真、自觉的完成了家庭作业,最起码给以精神上的表扬,以至物质上的奖励,看一段喜欢的动画片啦,玩一个喜欢的游戏啦,好吃的、好玩的都可以。如果相反,则要给以批评教育,不管孩子懂与否,指出这是错误的,必须加以改正的,并坚决监督完成,不要因为孩子的“可怜”而“心软”,否则前功尽弃,并可配之以惩罚措施,诸如罚劳动啦,既让孩子知道犯错误是要承担责任的,又锻炼了孩子的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1 部分中职生缺乏良好劳动习惯的具体表现
(1) 思想抵触、行动推诿, 缺乏劳动的主动性。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在轮到自己值日的时候, 将事情推给其他学生来做, 对安排的任务不愿意完成。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来学校是学习的, 不是来劳动的。有一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实习时, 经理安排其给客人端饭, 他表示在家里给爸爸妈妈都没有端过饭, 给客人端饭这样的工作他不愿意干。有家长反映, 他的孩子对家务活不仅不愿干, 甚至认为这些事根本就不应该由他干。
(2) 能躲就躲、能溜就溜, 缺乏劳动的自觉性。一部分学生对劳动抱着能溜就溜, 不能溜就混的态度, 常常迟到早退, 或者中途找借口溜走, 这一现象在男生中更为突出。笔者曾经带过一个班, 轮到打扫环境卫生时只有女生在打扫, 男生都在宿舍睡觉, 笔者费了很大劲才将他们叫起来, 可到了第二天他们照样睡懒觉, 还要去叫才起来。
(3) 敷衍了事, 缺乏劳动的责任心。有些学生将擦完玻璃的报纸随便乱丢, 擦干净了玻璃却弄脏了地面;倒垃圾时未将垃圾倒进垃圾道, 却偷偷倒在了垃圾道口或者倒在了楼梯上, 更有甚者怕多走路而将垃圾倒进厕所的便池中, 造成便池堵塞。
(4) 拈轻怕重、斤斤计较, 缺乏团结互助的精神。表现为劳动时愿打扫教室而不愿打扫实训室, 愿打扫宿舍而不愿打扫校园。到了冬天, 由于天气冷, 打扫环境卫生的值日生特别难安排, 许多学生不愿干。在劳动过程中, 很多学生生怕自己干多吃亏, 不愿意多干, 甚至分内的工作也不愿意干, 更谈不上去主动帮助别人。
(5) 怕苦怕累、贪图享乐,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主要表现为不愿打扫宿舍卫生, 鞋、袜、床单等不及时清洗, 造成宿舍异味很大。
(6) 爱慕虚荣、铺张浪费, 缺乏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发型怪异, 而且将发型看得比学习还重要。在仪容仪表检查时, 个别学生宁愿不上学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发型, 学校找来家长做工作, 家长知道孩子留的发型太夸张, 但就是没办法。男生躲在宿舍抽烟的现象较普遍, 个别学生自习时还躲进厕所抽烟。有些学生过生日动辄花上千元, 还要拉着同学凑份子, 喝醉后在学校滋事, 根本不顾及家长的辛苦和不易, 不顾及学校的规章制度, 丝毫没有违纪和铺张浪费后的羞愧感。
体力劳动表现如此, 脑力劳动表现如何呢?部分学生贪玩懒惰, 不爱学习,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逃课上网, 课堂上玩手机、睡觉、说闲话扰乱课堂秩序, 不做作业或抄袭作业, 不懂的问题也不向教师或同学请教。
2 造成部分中职生没有良好劳动习惯的原因
2.1 生源因素
首先要从中职学校的生源结构谈起。中职生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少年或单亲家庭学生, 学习习惯不好, 成绩较差, 他们一方面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另一方面是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从而造成学习基础差、习惯差, 怕动手、怕动脑, 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什么事也不愿做。
2.2 社会因素
社会各个层面对职业教育有着错误的认识, 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自卑心理, 觉得来职业学校念书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这样就导致学生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 疏于管理自己, 放纵自己。
2.3 教育因素
(1) 表现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将劳动教育只是写入计划中,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同时, 学校不能科学地安排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范围越来越窄, 往往做法简单, 使学生认为劳动教育就是社会实践活动, 所谓劳动就是打扫卫生或上实训课, 逐渐使学生对劳动失去兴趣, 以劳动为苦, 厌恶劳动。
(2) 表现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不把劳动当教育, 这是他们不重视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原因。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 现在相当多的中职生在家里娇生惯养, 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苦, 哪怕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让孩子动手去做。正是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与纵容, 才使许多学生看不到具体的劳动。再加上家长教育的片面性, 诸如家长只过问孩子的衣、食、住、行, 只关心学业成绩, 只看重分数, 从而使劳动教育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3) 表现在教师教育方面。一方面, 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 经常将劳动作为惩戒学生的手段, 这种惩罚性的劳动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让学生对劳动产生一种厌恶感, 这样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 而且还会让学生对劳动光荣的观点产生质疑;另一方面, 教师没有教学生怎样合理使用劳动工具, 也没有为学生正确示范、做出榜样。所谓“喊破嗓子, 不如干出样子”, 正是强调教师身体力行的重要性。
(4) 表现在学生个人教育方面。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劳动与成人、成才的内在联系, “人才”先要成“人”, 而后才能谈得上成“才”。很多学生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只一味要求他人为自己服务,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而不愿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来服务他人。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是成“人”、成“才”的重大障碍。
3 促进中职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方法
3.1 开展劳动意识教育
在应试教育片面性的导向下, 淡化劳动的思想给学生的成“人”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极大地影响着当代中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 我们应该用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是劳动”、“人同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是劳动”、“劳动使人比其他一切动物强, 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等哲学思想教育学生, 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3.2 培养劳动兴趣
在中职学校, 学生已经具备了掌握专业技能的条件, 由于专业技能是学习的重点, 所以动手能力的高低至关重要。无论是电工专业、微机专业、农林专业等都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 安排有针对性的劳动实践, 开展专业技能比赛,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 使学生的劳动技能得到发展, 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专业成绩得到提高。同时, 通过参加集体性的公益劳动, 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友爱、分工协作、吃苦耐劳、勇于负责的好作风。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管理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使他们做到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要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把劳动和学习科学知识结合起来, 在劳动中引导学生研究有趣的科学现象, 把书本知识用于劳动实践, 提高劳动的吸引力。在劳动中遇到困难时, 要鼓励学生自己设法战胜困难, 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增强信心, 培养自我意识, 提升自我价值。同时, 从生活细节中抓住机会进行德育渗透, 让学生去体会如何保护劳动成果。通过劳动评比、树立榜样等形式, 让学生体验劳动的成就感。召开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好方法, 它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
3.3 落实劳动实践
劳动是德育的载体, 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劳动, 可以利用节假日让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劳动实践, 能增强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端正学生参加劳动的态度, 提高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 学会自理。通过实践积累经验, 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4 构建正确的评价机制
学校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把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能力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 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儿童做过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 调查发现, 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 长大以后的失业率为1:15, 犯罪率为1:10, 且前者平均收入要高出后者20%左右。此外, 前者的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这是因为让孩子从小干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尊重他人等的良好品质。另外,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兰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对490名男孩跟踪调研40年, 结果表明:除去智力、家庭收入、种族背景及教育程度等因素外, 常干家务的孩子比很少干家务的孩子要幸福得多。大量研究表明:从小爱干家务的孩子较有才干, 充满自信, 人际交往能力也强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 前者的收入可能是后者的5倍, 且失业率是后者的1/10。
“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在荒郊野外时就随意摘无人看管的水果和蔬菜;有人官做到一定职位时就失去自我约束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白天是人,晚上是鬼。这就背离了慎独的初衷。
我们每天两操后学生都进行宣誓,可效果不是很好。办公室里,老师们常常长吁短叹:“唉,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难管理,要礼貌没礼貌,要纪律没纪律,要修养没修养,自制能力也很差!厕所里粗话脏话不堪入耳,操场上果壳纸屑随地乱扔,校门外见到老师目不斜视,教室里同学之间互相鄙视。”的确,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在的学生当中,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我认为要以培养学生的“慎独”意识作为抓手。那么,如何让学生做到“慎独”呢?
先从教师入手。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要求学生做的事,我们是否能做到,通过换位思考,也可以检验我们的规定或做法是否合理。如,不让学生抽烟,教师至少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或在公众场合抽烟;不让学生玩手机,教师整天手机不离手,毫不在乎地把手机带进教室,不仅当着学生的面使用,甚至上课也不关手机,随意接打,等等。这些行为被学生看在眼里,我们反过来却要限制学生的行为,这样的教育自然是苍白无力的。在学校日常教育生活中,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都是道德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产生着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担当好道德楷模的作用,用自身良好的道德人格和行为习惯去影响学生。
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其实,我们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都不相信学生独立处事的能力。所以,往往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亲力亲为,精神可嘉,可是这种越俎代庖的管理模式能让学生健康成长吗?明知不能而为之,我们都鄙视自己成为学生的“保姆”了。可悲的是当“保姆”还是一如既往,津津乐道。其实,放手更是一种爱。在平时的自习课管理中,不要守着学生,我们不妨让每一位学生都尝试“我管人”及“人管我”的滋味,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责任和权利,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自然就会增强。信任学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自习课让学生安安静静自修,不必整天坐在讲台上虎视眈眈;各项活动比赛,多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不必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对好学生给予信任天经地义,那么,对问题学生,我们是否也应该多给予一份尊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激发潜能,或许这才是我们班主任该做的事。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师生关系融洽了,还有什么事成不了?
最后,我觉得如果教育不关注道德教育,而是一味强调学习成绩,往往会事与愿违。不是吗?有些教师因为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道德习惯养成教育,导致学生纪律散漫,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端正,最终影响了学习成绩。各方面事例证明,只有先培养道德,其他才能才会得到发展,而培养孩子的慎独精神,是素质教育里面孩子全面发展的保证。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慎独是悬挂在心头的一记警钟,慎独是阻止自己陷进深渊的一道屏障。拒绝慎独,就像放任“病毒”在自己的肌体内蔓延滋长,最终结果就是彻底毁灭自己。因此,为人做事都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不唯慎独,还要慎权、慎欲、慎微、慎众,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孤独中磨砺自我,在寂寞中成就事业,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慎独精神”的人。
参考文献:
[1]孙淑清.发展中国家专家的国外迁移[J].人口与经济,1980(3).
谈到自主性学习习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上课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爱开小差;二是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做到课前预习;三是不能在复习的基础上做作业,有时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甚至作业质量不高;四是不能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复性较大。根据实验调查表明小学生注意持续时间在20分钟左右,他们的有意记忆虽然在增强,但无意记忆仍占一定的优势,情绪和兴趣很容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规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培养孩子自主性学习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极易形成坏习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迁就、姑息、放纵,使孩子任性、自私、懒惰、依赖成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采取物质刺激,有的用言语要挟吓唬;有的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在儿童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孩子当前的学习有用,而且也是完成学习的需要,既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又能促进孩子成才,定将会终生受益。因此,家长应当坚持不懈地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在孩子的有意注意、善于思考、做好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和认真检查等方面进行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1、抓好孩子有意注意习惯的培养
有意注意是指儿童主动的、选择性的注意。孩子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极易受外界干扰而改变自己的注意。因此在孩子做功课时,应该给他们创设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孩子尽可能地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家长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孩子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切记不能让孩子“连续作战”,这样并不会出现好的效果。其次要进行必要的意志教育和训练。第三要引导孩子脑、眼、口、手并用,让孩子的多种感官都要参与学习,同时投入学习。
2、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攻破难关的习惯
勤于思考、敢于攻破难关是学习知识、理解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中,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控能力较差,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父母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代替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以坚定的眼神鼓励孩子动脑思考,用热情的话语激励孩子敢于攻克困难。此时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要使他们明白,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时家长可以通过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孩子明确“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激励他们应以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战胜困难。
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鼓励孩子要善于发问,并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认真加以解答。回答时力求语言表达要准确,并讲清问题的前因后果。同时鼓励孩子在思考问题时要有理有据,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家长要鼓励孩子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和他们一起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动脑思考。对于孩子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家长切不可去埋怨孩子,更不能加以斥责,家长也不能因为家务繁重和工作繁忙为借口,或解答不上来就敷衍搪塞,这些都是不应有的态度,不利于孩子善于思考问题习惯的培养。
3、培养孩子养成预习新课和复习旧知的习惯
预习新课是学生学习的前奏,也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复习旧知是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当前,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所以,家长要经常在家教育孩子按时做好预习和复习。指导孩子在预习时,对于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要动手查阅字典,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要在课本上标出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加以解决或向老师请教;在复习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抓住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复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要问,直至理解掌握
为止,使所学知识得以反复巩固而保持长期的记忆。
4、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及认真检查的习惯
家长平时要重视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在家有计划的学习,诱导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认真做好知识的预习和复习,并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等。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从而养成届时就能去主动学习的习惯。为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学习环境,使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与学习无关的动作和言语,家长要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以防养成精力分散,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力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提高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
常红芳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好的习惯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难、培养自信。差的习惯让人玩物丧志、不思进取。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都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这些学生往往也都想把学习成绩搞上去,但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很难改正,导致成绩进步缓慢或很难有什么进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终身。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可以养成,也可以改变,但是培养起来容易,改变起来困难。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在这期间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和培养,就能比较容易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将直接影响这些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状况及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学习习惯上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习惯。一年级学生大多只有七、八岁,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学习用具的收拾没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没有次序,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开学时在全班开展“自己准备学习用品”训炼, 要求学生根据每天的课表,开始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准备好明天所需的学习用品、每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开始可以由上节课的老师下课时提醒学生准备,组织“自己整理书包、课本、文具”的比赛,经过训练,学生逐渐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价奖励。一个月以来,学生形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数学课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首先是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这群只有七、八岁的孩子,他们的注意持久性较差,要他们象高年级学生那样认真地听讲40分钟很是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合理安排,讲练问相结合,动脑动手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学生认真倾听老师讲课、提问的良好习惯,作出积极的反应,对于参与得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并建立个人红星榜,通过一次次的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大大增强了。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从一年级起就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思考、沉着冷静的良好习惯,而不能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惰性心理。在课堂上,我总是让学生“先自己动动脑筋,等会儿交流时听听别人的想法跟你是不是一样?”“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比比谁的想法更有道理?”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评价。在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和相互补充、共同评价中,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对比,学会发现优点、弥补缺点,在一次次的训练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慢慢养成的,在家里,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四、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一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如写好数字、加号、减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等,经常组织学生展开作业展览,展出写得漂亮的作业,在评分时也采用“双轨制”评分,即有正确率等级和态度等级,如果做得全对、态度又好,就可得“优优”;有的错了一点,但态度很好,则可得“良优”,这种“双轨制”评分法学生很喜欢,只要态度端正,肯定会得一个优的,特别优秀的在旁边再加在★,经过这种评分制度的实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
在教养方法上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起点要低。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没受过正规的教育训练。欲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如刚入学时,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做作业,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作业的畏难情绪,为以后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打下基础,我布置较少的作业;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并只提两个小要求:做作业时一不讲话,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要求低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二、要求要细。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学生一听就懂,知道该如何做,操作性强。如要求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那到底怎样做是专心听讲呢?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小小手举起来,不乱说,不乱动,不乱站,这样上课真正好”。有时学生上课开小差了,做小动作了,随便讲话等,教师一说儿歌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既是复习了上课听讲常规,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
三、训练要严。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就要求学生上学见到老师都要打招呼。如果有人不打招呼,我绝不姑息,非得请他打过招呼才罢休。再如,为了强化学生的排队纪律,要求学生做到“静、齐、快”,每次排队时,我都从一数到十,告诉学生这就是排队的时间,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排到指定的位置,不能拖拖拉拉,而且不说话、不推人、拉人,人站正、队排直。如果有一位学生没做到,就重排,不管重排几次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虽然刚开始时花时多,但这样几次三番强化教育,行为要求已深入学生心田,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检查要勤。小学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检查是督促学生长久做好一项事情的良方。因此,平时我对于提出的要求勤于检查。采用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普查和抽查相结合。良好习惯的培养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学习习惯的培养、有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劳动习惯的培养,有文明习惯的培养,有卫生习惯的培养等等,如果这么多的内容都由老师来检查的话是不现实的,时间也不允许。为此,平时我大胆任用小干部,并明确分工职责,每位小干部负责检查一个项目,如卫生委员负责检查每位学生的指甲以及手帕,劳动委员负责检查每天班级的值日工作和环境卫生情况,课间侦察员负责课间纪律,体育委员负责检查眼保健操,班长、副班长负责检查听到铃声响到正式上课前的纪律,学习委员负责检查课前准备等。这样采用教师查和小干部查相结合,既锻炼了小干部,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及时通报,便于适时评价和前后对比。
五、评价要快。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训练、检查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表扬方式多样,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养,敲一个表扬章,送一颗小红星,贴一张小照片等,可以是当众表扬,也可以是单独表扬;不好的、退步的及时提醒。提醒方式也很多:可以是自身示范,可以是谈心教育,可以是榜样学习,总之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信心。记得学生刚开始做值日时,地总扫不干净,桌椅总排不整齐。只要学生做了,我就表扬他们,毫不吝啬。即使是很不满意的地方,也用委婉的话语,希望的语言提出,保护学生对劳动的热情,在不断的激励中学生劳动越来越积极,打扫情况也越来越如意。
六、示范要多。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而教育学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示范的形式也很多:可以是教师自身的示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如要求学生每天佩戴好校徽,教师自己首先要每天佩戴好;可以是身边学生的示范,就是树立身边的榜样,如有的学生读书姿势正确,眼睛看好书本,声音响亮,我就请这些学生当小老师,当众读,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还可以是典型人物的示范、典型人物有名人、有英雄人物、有普通人、有童话故事中的小动物等,他们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便于学习,激发兴趣,常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形式给学生讲解示范。
七、帮助要实。学生是一个个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当然习惯方面的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一些习惯不好的,要寻找原因多加帮助。可以通过教师的耐心教育,父母的行为指点,学生的榜样熏陶来培养,想方设法,使其上进。如我班有几位同学听课习惯差,上课自控能力差,丝毫坐不定,乱叫乱动,不但自己学不好,还影响别人。通过与其父母接触,知道促使其养成这一不良习惯的原因有二:一是幼儿园上的学前教育不正规,自由散漫惯了;二是父母宠爱,认为好动是天性,纵容他。为此,密切与其父母联系,要求在家注意培养其静心做事的习惯。为其设立一个独立安静的小房间;做功课时不允许做做玩玩说说;平时在家让其多进行下棋、画画、写字等安静的活动。同时,在校安排其坐在教室前面,尽量少受干扰;上课作业多督促,多给他们发言机会,并在座位周围安排好同学去经常督促他们;及时鼓励。通过多种方法的帮助,他们有了较大的进步,习惯较以前有所好转。
八、联系要密切。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光学校注重而家长不配合的话,那是很难取得实效的。而家长有的因为没有比较,对学生的习惯的现状不能正确地认识,因此,教师要及时地与家长联系,反映孩子在习惯培养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不足等。这样,有的放矢,双管其下地注重培养,必将比任其自由发展效果要显著得多。
【如何养成思考的习惯】推荐阅读:
如何正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2-10
如何让小孩养成爱学习的习惯12-19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05-24
九、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某种良好的学习习惯?06-16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09-16
如何帮学生养成良好习惯05-29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写字习惯10-07
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06-02
习惯养成养成教育试题10-17
科学的学习习惯初养成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