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改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改(共8篇)

农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改 篇1

柏树乡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全乡辖10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3727户,总人口16192人,耕地面积22432亩,人均耕地面积1.46亩,2011年人均收入6083元。属山、井水混灌,且地处金塔和西营两个灌区,发展经济产业潜力大。

一、2012年农业结构调整情况

1、思路和措施:我乡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节水增收为目标,坚持压夏扩秋,压粮扩经,井水村小麦零种植原则,积极发展节水高效的大田农业。以石羊河流域治理为契机,着力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不断壮大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培育提升养殖暖棚为主的畜牧业。坚持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辐射带动全乡特色林果业发展。

2、取得的成就:今年全乡共落实旱作农业12000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6750亩,马铃薯1500亩),露地蔬菜2340亩;开工设施农牧业864亩,扣棚560亩,其中200亩以上示范点1个,为中畦一组养殖小区;50亩以上的示范点2个:接引三组养殖小区、亿家禾万头猪场续建项目;在我乡6个山水村共栽特色林果业3750亩,占任务的185%。栽植薄皮核桃3650亩97340株,枸杞100亩,补植黄冠梨125亩。其中500亩以上的连片示范点2个,300亩以上的连片示范点3个,200亩以上的连片示范点4个,100亩以上的示范点7个。全乡夏秋比例调整到15:85,井水灌区4个村、山水灌区沿路沿线全面实现小麦零种植。

3、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农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由于有知识的青年农民多已跳出“农门”,出门打工或经商,在家务农的农民普遍文化素质偏低,小农思想严重,市场观念淡薄,不愿或不会调整。根本原因还是缺乏科学知识,对市场了解不够,适应不了市场需要。

(二)缺乏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难以实现“订单农业”。农民怕有收成无销路,如大田制种玉米等高效节水作物不敢尝试去种,同样也影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三)土地流转困难,难以形成规模种植。因部分农户为了满足自身生活需要进行生产,宁愿种“懒庄稼”也不愿调换或租让耕地,导致土地流转面积小、时间短、价格低,严重制约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2013年农业结构调整规划

1、思路和目标:明年我乡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我乡地域优势,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和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规模,发展具有我乡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一是严格按照区委4301强基富民工程安排,大力发展“设

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重点发展以养殖暖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和以薄皮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力争到2015年,全乡户均达到1座棚,1亩林,畜牧业收入达到农业收入的50%;二是以石羊河流域治理为主线,不断压缩高耗水、低效益作物,扩大双膜垄作沟灌玉米、沟灌马铃薯、制种玉米、精细蔬菜等高效节水农业种植面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力争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格局,推动我乡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2、具体打算:

(一)着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我们将按照柏树的实际,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坚持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右

三、接引、清水、中畦四个井水村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提升已建棚的效益和质量,通过添平补齐、整村推进、优化种植结构、完善配套技术、强化生产标准、提高设施装备等措施,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日光温室发展水平,力争实现养殖小区(场)每村达到1个的目标。充分发挥乡农办和科技助理员的作用,使棚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二)着力发展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充分发挥我乡传统养殖优势,以“亿家禾”万头猪场为龙头,积极推广暖棚养殖和规模化养殖,逐步实现“人畜分离”,在山水灌区打

造以育肥生猪、肉牛、羊为主的畜产品养殖基地,突出抓好牛羊育肥,稳步发展奶牛业,逐步扩大养鸡产业,通过示范村和示范户,带动全乡畜牧业生产方式变革,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实质性转变,由传统经营向产业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大幅度提高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推动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到50%,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畜牧强乡。

(三)积极发展以薄皮核桃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坚持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兼顾,环境治理与资源开发并举的原则。按照“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的要求,在山水灌区大力发展以薄皮核桃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重点做好已栽植苗木的管护工作,计划新栽植特色经济林2500亩,辐射带动全乡林果业经济发展,使林果业收入在全乡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占到15%以上。

(四)积极发展节水高效的大田农业。全力推广玉米全膜垄作沟灌和双垄沟播、马铃薯全膜垄作、大田滴灌等大田节水种植技术,动员和组织农户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以末级渠系、井口为单元,引导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区域化节水种植,大力发展节水产业,进一步调整粮经种植结构,压夏、扩秋、扩经,压缩高耗水的大田作物面积,推广低耗水的全膜沟灌瓜菜和技术,计划种植全膜沟灌瓜菜3500亩,旱作全膜双垄沟播作物7000亩。同时,大力开展农业科

技培训,让培训服务于主导产业的发展,下大力气引导群众种植经济作物,以期达到节水增收的目的。

3、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要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引领和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各项工作。成立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由书记、乡长任组长,靠上抓;农口负责人任副组长,具体抓;农口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包干包片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在全乡形成干群齐心抓调整的良好氛围,确保结构调整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指导。从乡农办抽调技术人员、从区农技、畜牧站聘请专家,实施品种、知识、技术指导,促进种养技术的快速应用。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深入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头,及时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技术含量。

农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改 篇2

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多年来, Y乡种植业一直维持“一油一稻”或“一麦一稻”的传统种植模式, 农业产值低下, 不仅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 而且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为了优化产业结构, 改变传统产业格局, 增加农民收入, Y乡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由单一农业向多元化农业发展。

1.1 主要做法

一是完善种植技能培训体系, 提高种植质量。二是有效增强农村道路通行能力, 方便群众生活。三是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 拓宽农产品市场。四是探索农产品深加工, 提升产业层级。

1.2 典型做法

Y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结构调整工作,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题, 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为主线, 以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 高标准打造了万亩草莓产业示范区、全国蔬菜种植标准园、养殖业基地、苗木培植基地等, 有效地带动了Y乡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了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一是草莓产业发展良好, 带动能力强。二是养殖业品种丰富, 经济效益高。三是蔬菜种植标准化, 菜篮子日益丰富。四是发展苗木培植, 绿化生态环境。

2 存在问题

2.1 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

Y乡产业发展仍以第一产业为主, 农民收入以种植油菜、小麦、水稻等传统作物为主要来源, 二三产业发展滞后。虽然近几年Y乡已经形成了草莓产业、特色种植业、蔬菜种植和苗木花卉种植四大主导产业, 但是除了草莓产业形成规模外, 其他3个产业规模还比较小, 品种、技术和销售渠道有待进一步改善。

2.2 劳动力外流严重

Y乡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导致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近年来, Y乡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 全乡外出务工人数达8 000多人, 占全乡人口总数的20%以上, 劳务经济已成为全乡群众重要的致富途径之一。Y乡外流人口中男性占到54%, 而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为:一是女性需要照顾孩子和老人, 并从事一定的农业生产;二是女性一般文化程度不高, 又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 在城市寻找工作比较困难;三是一家人在外地生活的成本太高。另外, Y乡跨省流动人口多于省内流动人口, 分别占总人口的61%和39%。Y乡外流人口主要在江浙沪一带打工, 外流情况形式严峻。造成人口外流的最重要原因是Y乡产业结构落后, 群众收入水平太低。

2.3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Y乡处于江淮分水岭脊背, 高岗缺水, 用水处于淠史杭用水末系, 用水比较困难。不能满足Y乡农业用水的需求, 限制农业产业的发展。此外, Y乡现在还没有规模工业, 没有形成发展工业企业集群优势, 致使外来投资企业投资信心不足, 影响招商引资。

3 主要对策

3.1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要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 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要围绕现代农业市场主体、市场需求变化, 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新标准, 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营销, 打造一批全省有知名度、全国有影响力的诸如“长丰草莓”现代农业品牌。

3.2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速培育新兴服务业, 围绕都市居民需求, 发展城郊型旅游业, 规划开发一批独具长丰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打造长丰皖垦草莓村、龙门寺体验观光区、果蔬采摘园等旅游新亮点。

3.3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整调研报告 篇3

一、基本情况

1、辣椒生产

2009年全镇共种植辣椒20000亩,品种主要以“长虹”、“足法”、“甜杂一号”等品种为主。辣椒育苗在3月20日结束,大田移

栽在5月30日结束。

2、万寿菊生产

**镇在2009年共种植万寿菊9000余亩。技术人员在各村委会负责好技术指导,按规格移栽,已结束。

3、南瓜生产

古城村委会根据自身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等有利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09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找准市场,由村委会租地200亩,发展南瓜新型产业。5月20日移栽结束。

4、浅水藕生产

浅水藕生产2009年的生产分别在淑足、海晏2个村委会,种植面积为200亩,3月25日种植结束。

5、水稻抛摆秧生产

2009年分别在大堵、长桥、大同、捏龙4个村委会完成水稻抛摆秧5000余亩,在4月29日日移栽结束。此项技术能使每亩水稻比常规育苗增产30至100公斤。

二、产业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绩

1、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使部分农民得到一定得实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增强。糯白村委会的山外村民小组,前几年在甜椒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的农户种植甜椒的亩产值超过了烤烟,极大地增强了农户种植甜椒的积极性。今年群众自发种植“甜杂一号”品种400余亩,在市场中寻求生存,形成一定的品牌,每年甜椒收获季节都有一些老板到村子里收购。

2、村委会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有的干部对闯市场充满了自信心。特别是古城村委会干部,根据村委会土地少的现实情况,努力发展高效农业,并身先士卒,首先自己租地200亩种植南瓜,自发地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形成了一定得品牌,吸引了部分老板落户**。这两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集中力量发展辣椒产业,形成了辣椒品牌,老板张友清在长桥村委会建厂,到我镇发展辣椒产业;今年曲靖的老板也积极到**签订2000亩辣椒合同。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群众的整体素质弱,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对市场认识不足,对政府依赖心较强。我镇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部分群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缓慢,满足于传统的小农经济,缺乏大市场意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持怀疑、观望态度,就是在村组干部的劝导下,种植万寿菊、青刀豆等产业,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吃亏;还有的农户,今年种植辣椒得到实惠,如果明年种植辣椒吃亏,就对辣椒产业持否定态度,接受不了市场变化,害怕失败,没有闯市场的意念;再者,在哪一个村委会发展新兴产业时,农户最希望的就是种子钱免费,机耕费用由政府部门埋单,对政府的依赖心理较强,种出来的东西希望政府负责收购并付货款。

2、群众的短期盲目性种植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阻。去年烤烟市场较好,使栽烟户得到了实惠,今年绝大多数种植户种植烤烟的面积比往年多了许多,而对于其他种植产品态度冷淡了不少,而忽视了市场的变化,不遵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生产。这期间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3、缺乏有实力的龙头加工企业,老板和农户的诚信度不高。这几年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发展产业的老板中,有不少的“皮包老板”,对种出来的产品如果市场行情好时就收购,如果市场行情不好时就难觅行踪;同时有的群众如果市场行情好时,产品的价格比老板的合同价高时,就会自发地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卖。还有的老板,恶意拖欠群众的货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特别是蔬菜产业,对水的需求很高,在种植的时候缺水,水库的水又不下来,没水浇灌,雨水多时水又排不出去,菜地被淹。

5、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技术落后。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艺发展的趋势,而现在各家各户在各自的承包田内,各种各的,不能进行产业布局,没有形成产品竞争力。农户的观念依然是传统农业观念,生产技术上也还习惯传统的耕作方法,如抛摆秧推广了十多年了,今年政府部门没有补助,有的农户又重新回到了水育秧的传统技术。发生病虫害了,没有群防群治的观念,也没有综合防治的观念,你打你的农药,我施我的化肥,最终造成土地越来越瘦,病虫越来越难防治,生产承办提高了,但产品的品质、产量却没有得到提高。

四、整改措施

1、围绕现代农业生产,逐步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寻找产业发展突破点。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而土地集约化、操作机械化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积极引导农户组成生产合作组织来发展产业,推广新科技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并形成特有的品牌。

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量争取资金支持,可以发展田间地窖,同时和水库部门联系,协调解决生产用水问题。

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研报告 篇4

中青班学员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也是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致富路子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西张庄镇与全市其他乡镇一样,通过深入贯彻中央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收入增长迅速。特别是2010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907元,增长23%。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必须认真进行思考和研究,走出一条符合自己镇情的发展道路,真正实现西张庄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镇产业结构和群众收入现状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通过调研和分析,我镇产

业状况如下:

1、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还占有主导地位,非农产业中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近几年,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较好变化,农业比重逐年下降,非农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反映了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趋势及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意愿。但通过进一步考察我镇内部结构得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耕种,大量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的耕地上,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致使农民收入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生活改善缓慢。镇内年轻人外出务工率高,留守家里的人员多数为年老体弱的老人和儿童,导致镇内部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2、我镇产业结构现状。我镇共有4.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为38189人,占总人口的92%。产业结构构成:一产业占6.4%;二产业占69.6%;三产业占24%。而我镇的农业基础设施又比较脆弱,产业结构也比较单一,技术水平不是很高,多数农民仍旧靠土里刨食求温饱,很难尽快富裕起来,严重制约着我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近几年全镇农民收入增长不平衡、不稳定,结构性变化较大,导致一部分的贫富分化,在一定情况下激发群众矛盾,形成不安定因素。

二、我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战略和途径

要想使农业有出路,农民早富路,就必须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思想观念到农业产业上实现根本转变,实施由

农村向城镇化转移;由农民向市民转移;由以种地为主向以工商为主转移;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四个转移”的发展战略。让农民离土不离乡,涉足农工商。

一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移。在可耕地有限而且逐年减少、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从事种植业的人口不断减少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机械化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成为可能。从长远看,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从事纯农业人口的不断减少,我们可以实行土地经营集约化,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自己的销售公司,实现产、加、销一体化。通过签订合同,销售公司可把更多的利益让给种田农户,形成产、销双方利益一体化,二者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以减少种田风险,确保种田收益,农民的收入肯定会是更加可观的,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也一定能够实现。

二是由以种地为主向从事工商为主转移。就我镇而言,土地有限,种植品种单一,在不能实现集约化生产的情况下,农民单靠耕种有限的土地是难以致富的。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引导广大农民从土地中游离出来,转向从事工商业。我镇农村交通、通讯便利,有利于农业人口从事工商业。要教育引导农村人口,根据本镇本村的地域优势、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工商业,向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方向发展,先从小处入手,逐步形成优势

三是由农民向市民转移。小城镇的兴起,最根本的是取决于人口的数量,人口不够,难成小城镇。我们要在一手抓小城镇建设的同时,还要一手抓宣传教育,引导农业人口尽快向镇区聚集,使其由农民转为市民。这里需要我们注重的是,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对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要求并不高,但作为市民,人口的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就必须有明显的提高。只有让广大农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具备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根据市场和自身所处条件,生产市场所需求的产品,提供市场所需求的服务,得心应手的发展二、三产业。这就是让农民离土不离乡,涉足农工商。农村城镇化关键在于农民市民化。农民的文化素质、价值观念、技术技能仍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不论他们居住在什么地方,其生活状况如何,也难有根本性的转变。这就需要我们从教育入手,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打破温饱即安思想的束缚,跳出农门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培训农民从事各种行业的技能,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具备掌握市场信息、发展工商业的胆识、智慧和文化素质。

四是由农村向城镇化转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我镇农业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要想让众多农工真正富起来,就必须尽快让部分农业人口转向非农产业。潮水般涌如城市,从长

远看根本不是办法,唯有大力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村城镇化才是出路。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也就是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活动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是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人口以及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的过程,使农村人口逐步接受了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为其发展非农产业奠定基础。

三、坚持“三个集中”的发展方向

1、产业向园区集中。在产业集群上下功夫,向园区集中,向集群靠拢。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形成产业集聚,打造新型工业。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突破果都、羊流、西张庄,建设新的经济发展隆起带的新思路,新规划面积17812亩,与现有面积相连接,形成总规划面积18500亩。截止目前,园区基础设施投资5600万元,落户园区的项目27个,规模以上企业16家。重点项目5个(幸运纺织、三元纺织、蒙特曼纺织、长龙管道、嘉年华氟纶),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产业集聚型、互补型、开放型等经济特色日益凸显,成为山东省重点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新泰市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将西张庄被纳入经济发展重点区域,政府出台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开发力度,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的高效服务方式,为广大客商营造出更加优越的投资创业环境。

2、农民向城镇集中。第三产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按着“四个转移”要求,把人口聚集起来。因此,我们要教育和引导群众树立“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成为市民”的思想理念,紧紧抓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抓好居民搬迁楼、水、电、路、暖、气等公建设施建设,吸引农民向镇区集中。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大力培养创业带头人,带动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实现转移就业,居住地逐步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推进农民向市民转移。一是按照既定目标,加快鑫兴花园、鑫福里小区、福安北小区、湖西小区、福瑞小区等在建居民小区建设进度,确保按期搬迁入住。二是展开新一轮社区建设。总投资4.2亿元,建设搬迁楼60栋,现已开工26栋,投资1800万元实施府前街西扩工程,贯通府前街与正阳西路,进一步完善镇区交通道路网,现已完成规划设计;投资1200万元建设供热公司,计划新上两台20吨燃气锅炉,已铺设主管道1500米;投资1800万元建设占地13.5亩的天然气站,现已完成项目审批,立项、选址、环评等手续,正在规划天然气管道路线和选址;投资140万元建设日处理污水5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

3、土地向大户集中。在一产发展上,我们要依托龙头企业,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和确保农工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实行土地经营权流转,搞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镇政府成立至信臵业有限公司,去年以来,流转土地2000

余亩。依托庆锦有机蔬菜公司成立庆锦有机蔬菜合作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

四、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措施

(一)全民素质技能化。实现全民素质技能化,必须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为此,西张庄镇不断探索现代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二)社会环境和谐化。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镇域经济工业化。我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牢固树立“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理念,强化工业在镇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步实现镇域经济工业化,突出产业支撑作用,以工业化促进小城镇建设。

(四)村镇建设生态化。人居环境生态化进入新的生态时代,必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对村屯环境进行全面综合治理,彻底改善村容村貌,净化生存空间,达到环境优美镇和生态文明村标准。

(五)群众收入多元化。我镇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过去只靠农业的单一途径,实现多元化增收。

我区农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考察报告 篇5

关于我区农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农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考察报告 临淄区政府办公室 王俊涛 为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区农业结构调整,8月19日至22日,区政府分三组对河北栾城县及我省的烟台、潍坊地区有关县市(区)农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这次考察,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好的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外地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点 此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一路上,大家边听、边看、边议,感触很深,普遍感到这些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农民积极性高,发展的规模大,速度快,势头猛,所到的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程度高,发展速度快。此次考察,感受最深的就是外地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视程度和发展速度。到安丘市参观时,看到遍地是大葱、大姜、花生等经济作物,几乎看不到粮食作物。临朐县仅上半年就召开了五次有关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大会,还组织干部群众走出去开展大参观、大学习、大交流活动,加大力度抓调整,掀起了农业结构调整热潮。今年春夏两季全县共调增经济作物10万亩,经济作物发展到62万亩,粮经比例达到4: 6。畜牧养殖业发展极为迅速,养殖小区总面积发展到1.6万亩,奶牛存养量达1.5万头,相当于整个淄博市的奶牛存养量。栾城县自身资源优势不突出,人口仅有32万。这么一个小县,生猪存栏却是我区的两倍,蛋鸡存栏是我区的三倍,牛存栏是我区的2.5倍,畜牧业产值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可见他们结构调整的力度有多大。当然,这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他们每年都组织万余人次到外地参观学习,把县里的农业会议开到县外先进地区,能够经常性的组织大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活动,其工作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农民富裕,财力增强。调查中发现,凡是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的地方,农民都变富了。栾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以粮食种植为主,农民增收缓慢,自97年开始,县委、县政府调整思路,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民增收的关键,并大见成效。200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其中来自畜牧、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产业的收入分别达到778元、350元和600元。春源草业公司所在的城南镇,草坪产业平均为农民多增加收入约1200元,一些种植养殖专业村,单项种养收入占全村农民纯收入的80%以上。2000年,安丘市财政收入实现了3.3亿元,其中农业收入达到了1.4个亿,接近财政收入的1/2,农民人均纯收入3680元,农民纯收入70%以上来自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变富了,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奔小康乃至更加富裕的信心。目前,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农民群众结构调整的积极性高涨。 三是发展规模大,带动作用强。临朐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4处乡镇形成了千头以上的饲养规模,涌现出饲养百头以上的奶牛生产专业村19个。该县大棚西瓜也非常出名,杨善镇大棚种植面积发展到4200亩,明年可达到1万亩,仅西瓜一项,该镇农民收入就达3000多万元。莱阳的龙大集团是以农产品加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企业,现有员工13000余人,总资产10亿元,2000年共加工各种食品9.29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实现利税1 .8亿元。仅在山东省内,就有5万农户为龙大搞蔬菜种植和加工。其下属企业达22家,乘车参观半个多小时还转不完。诸城外贸集团拥有资产26亿元,1.8万名职工,2000年完成工业产值32.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4.3亿元,利税1.1亿元,出口创汇2.16亿美元。其中肉鸡一体化生产体系形成年产父母代种鸡200万套、商品代雏鸡8000万只、饲料50万吨、加工冻鸡14万吨、分割出口4万吨的规模,是全国最大的肉鸡出口生产基地;玉米淀粉年生产能力106万吨,居全国同行业首位;色素提炼形成年加工色素2亿克的能力,带动基地2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色素出口生产基地。2000年公司向农村投放资金30亿元,为农民增加收入2.8亿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四是外向度高,创汇能力强。近些年来,安丘市积极实施农业经济国际化战略,因地制宜,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推动了创汇农业的发展。目前,安丘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078家,年加工能力185万吨,在潍坊市商检局公布的出口蔬菜企业注册登记中,该市有45家,占潍坊总数的68%,有3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了农产品进出口经营权。出口创汇作物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去年通过多渠道出口农产品63万吨,提供出口货源26万吨,实现收购值21亿元,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莱阳市食品加工企业已达到250家,今年1-6月份,农产品出口创汇达2.0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4%. 二、外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经验 外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借鉴。主要可以概括为“六抓”: 第一,抓龙头,着力增强农业产业化的拉动力。龙头企业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抓好一个龙头,就会带起一个系列;建起一批龙头,就会带起一片基地。所考察的地区无不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首要环节来抓,靠龙头拉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如,诸城市近年来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发展龙头企业,坚持不分层次,市乡村户一齐上;不分性质,国有、集体、民营一齐上;不分方式,独资、合资、合作一起上。截至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龙头企业已发展到9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全市70%的农产品得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率在50%以上。莱阳市培植龙头企业250余家,固定资产达到了26.5亿元,年加工转化各类农产品50余万吨,其中:蔬菜30万吨、粮油16万吨、肉奶4.5万吨。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种养业的发展,并为第三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目前,全市有10多万劳动力参与各种食品的加工、种植、养殖等行业,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1/4。 第二,抓基地,夯实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有了龙头,还必须建好基地,这样才能为龙头企业均衡供应大批量的优质原料,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莱阳市按照龙头企业需要什么,附近基地就生产什么,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的原则,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企业车间式基地,订单式基地,大户、合作社连接下的规模化基地等,密切加工企业与农民的关系,靠加工企业的能力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几年来,在蔬菜生产方面,分别建起了10万亩芋头、10万亩大田菜和保护菜生产基地;在畜牧方面,分别建起了1万头奶牛、8万头肉牛、1400万只肉食鸡生产基地和25个千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果品生产方面,建起了面积35万亩的苹果生产基地,稳定发展了2万多亩的莱阳梨生产基地。诸城市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思路,大力组织专业化生产、规模种养。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纳入了基地化种植,养殖大户发展到2万个,各类专业饲养场9800多处。目前,全市种养基地提供的产品占全市农产品总量的70%以上。另外,为了密切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关系,促进基地建设健康发展,对龙头与基地农户全面推行了契约化经营、合同化管理,组织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并经公证机关公证,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产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强化对龙头和基地的双向约束,使双方真正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快了基地建设,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第三,抓市场,拓宽农业发展空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凡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的地方,都是开拓市场比较成功的地方。实践证明,市场也是龙头,开辟好一个市场就能带动一个产业,活跃一方经济。象诸城市皂户辣椒市场,年交易量5000多万斤,交易额2亿多元,带起了1.6万亩的辣椒基地和3000多个贩运加工户。目前,该市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到61处,其中兴建的龙海水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5亿元,成为江北最大的“旱地码头”。近年来,还积极调整优化市场结构,开辟多元化市场,教育引导各龙头企业树立“站在全球搞营销”的观念,实行老市场新客户、老客户新市场、新客户新市场、大客户大市场,在巩固现有传统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南北美、欧共体、非洲和东欧等新兴市场;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齐闯,构筑多元化、多口岸的营销格局。该市外贸公司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主导产品肉鸡由日本市场扩大到新加坡、沙特等8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建立了192处直销点,内销冻鸡7万多吨,实现了内贸外贸相互补充,企业回旋余地大大增强。他们还针对市场的多样性,开发适销对路的大众化产品,抢占市场,如中康公司的大姜、圆葱、芋头、胡萝卜等保鲜品出口,在日本市场很受欢迎。去年共出口各类蔬菜9000多吨,创汇600多万美元。 第四,抓科技,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档次。农业能否再上新台阶,最终要靠科技。所考察的地区都非常重视这一点。莱阳市顺应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从种子繁育、种植,到田间管理、采收等各个环节,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特别是农产品优质化生产和加工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重点抓了良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几年来,先后引进蔬菜良种40多个。目前,该市种植的基地蔬菜,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临朐县加快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县政府投资成立了畜牧良种繁育中心,从国外积极引进推广波尔山羊等优良品种,加快畜禽品种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和效益。莱州市加快实施“科技兴农”工程。目前,该市涉农科研组织79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在推广体系的建设上,坚持政府推广、科研机构推广与民间互相学习借鉴相结合,着力构建市、镇、村三级科普网络。目前,莱州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数达到6000多人。近年来,市政府还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在电视台开辟了“农业科技天地”和“民营科技园”两个电视栏目,采取定期播出、滚动播出的方式,普及农业实用型知识,宣传依靠科技进步发家致富的典型。为了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专业技术难题,该市又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农业科技服务热线”,并成立了10个农业专家组,配备了专车,及时解答、解决农民在发展高效农业中的疑难问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农业科技110 。科技推广体系的不断完善,推广方式的不断创新,服务功能的不断健全,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 第五,抓中介,架起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为了切实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拉长、拉紧产业化链条,使农民有组织、有秩序地进入市场,达到农民、企业、政府都满意的目的,他们采取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了以合作社为主的各种中介组织。依靠中介组织,把龙头企业和农户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增强产业化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度,以此推进产业化升级。在中介组织的建设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兴办专业合作社。莱阳市围绕蔬菜、果品、畜牧、粮油等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重点发展了供应、加工、销售、服务四种类型的合作社。如该市的宇敏蔬菜供销合作社,共有社员126户,股金10多万元。2000年,合作社统一为社员供应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170吨,帮助社员销售蔬菜、大梨等产品400多吨,为社员增加收入13万元。二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兴办合作社。如莱阳市的宏达食品公司,组织538户菜农成立了专门为企业组织原料生产和供应的宏达果蔬供应合作社。2000年,合作社为企业供应的原料占企业需求量的70%。三是发展各类学会、协会。诸城市箭口镇东丁家庄子村食用菌研究所,集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带动起600多个食用菌专业户,户均年收入过万元。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类合作组织1400多个,提高了农民的组织程度,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注重发挥经纪人的中介作用,把市场与农户联结起来。诸城市乡埠头村是一个偏远村庄,交通闭塞,信息不灵,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村党支部围绕发掘本村养猪的传统优势,发展了一支由45人组成的经纪人队伍,靠他们跑信息、找销路,仔猪年交易量达到5.5万头,远销江苏、青岛、胶东、高密等地,不仅把本村的传统优势变成了产业优势,而且成为全市的一个仔猪繁育、交易集散地,辐射带动了全市的仔猪生产。 第六,抓服务,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农户加快调整。临朐县每年拿出50万元无偿扶持畜牧良种繁育中心。河北栾城县每年筹措2000万元财政贴息贷款,用于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发展;制定出台了《栾城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农户担保机制,调动了农民调整结构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2795笔,总额4551万元,支持农户3055户。在发展畜牧业方面,规定年产仔猪17000头以上的养猪场每年可享受县政府40万元一年期的贴息贷款;鸡存栏1万只以上,猪存栏300头以上,牛存栏100头以上,兔存栏2000只以上的养殖场享受县政府15万元一年期的贴息贷款;对新建30头以上的养牛场,每新购一头肉牛,享受500元财政贴息贷款,每新购一头奶牛,享受1000元财政贴息贷款;对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并与养殖户订有收购合同的,享受县政府100万元一年期贴息贷款;对中介服务组织,年销售畜禽产品在500吨以上的,享受县政府20万元一年期的贴息贷款。另外,对外地区人员或企业到栾城投资兴办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且年加工规模达到2000吨以上的,除享受上述优惠政策外,年终县政府还将额外奖励3万元。二是搞好土地流转。为解决阻碍结构调整的.土地问题,栾城县采取互换、转包、出租、反租倒包等形式,促进了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为农业结构调整留出了宽裕的空间。1999年,结合土地调整延包,对人地矛盾突出的142个村进行了重点攻关,共留出空白地5万余亩,育林地2万亩,规划种植小区、养殖小区、工副业小区126个,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8.9万亩,涉及农户16000户。三是重视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安丘市成立了农副产品价格信息服务中心,及时发布国内各大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信息;栾城县投资160万元建设了栾城信息港,并且基本实现了与农业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基地、示范园区之间的联网,通过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做到了“引导农民调、帮助农民销”。四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搞好人才服务。目前,诸城市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到25所,在校学生近万人。在办学方向和教育内容上,先后开设了种植、养殖、林果、桑蚕、食用菌、食品加工等30多个专业。近年来,共向龙头企业和农村输送中等技术人才5万多人,有3万人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5000多人成为农村专业户和科技带头户,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对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关建议 根据我区农业发展的要求,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我区农业结构调整总的思路是:牢牢把握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环节,面向国内外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平上作文章,在项目带动,龙头拉动上下功夫,实施“科技、市场、名牌”三大战略,在重点抓好蔬菜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大力发展创税、创汇农业,从而达到结构品质调优,经济调活,产品适销对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思想解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不扫除思想障碍,突破“思维瓶颈”,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就无从谈起。尽管我区农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传统观念、传统种植方式根深蒂固,群众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对发展效益农业不积极,特别是西部乡镇,存在不愿干、不敢干、不会干的问题,农业结构调整还有一定的难度。对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要从改变农村干部群众的传统观念入手,积极组织干部群众走出去开展大参观、大学习、大交流活动,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进一步开阔视野,使思想观念来一个大解放,认识来一个大提高。要选派组建农村工作队,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帮助村级班子抓宣传发动和观念更新,抓统一规划和品种选择,抓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特别是注重抓好典型,以期用实实在在的做法、成效引导和示范农民,让老百姓自觉主动地调。东部乡镇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向“无粮村”、“无粮镇”方向发展,真正掀起全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热潮。 (二)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从外地发展来看,农副产品的加工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高效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成为我区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今后要重点抓好齐美斯有限公司、丽华集团、蔬菜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其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同时,要着力挖掘和引进一批有经验有市场的能人积极来我区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关部门要从发展农业的大局出发来制定发展农业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通过实施扶持政策,力争培植出一批象“龙大”、“得利斯”等那样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的名牌,把我区的农业加工产品打入国内国际市场。同时,要积极探索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户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格局,积极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生产和供销合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确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三)下大气力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市场是高效农业的导向和载体,对实现农业商品性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富裕,离不开市场的带动。对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下大气力搞活市场流通,促进农产品销售。一是要下大气力抓好直销市场的开拓。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吸引和支持外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来我区设立办事处。加强合作,要定期召开农产品销售洽谈会和新闻发布会,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运销业。坚持国家、集体、联合体、个体一起上,建立起多元的运销体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注重和发挥个体、联合体在运销中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农产品运销。三是利用国际互联网、参加农业博览会、外出上门洽谈等多种形式搞销售。四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大力发展创汇农业。要广泛招商引资,吸引国外客商来我区创办农产品出口项目,利用这些企业,从国外引进适销对路的优新品种,提供给农民种养,建立和发展创汇基地,实行合同生产、合同收购,产品按国际市场加工后再销往国外。同时,鼓励我区蔬菜向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出口,积极开拓国外蔬菜销售市场,逐步提高我区创汇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 (四)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大力兴办多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发展,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发展农产品销售型合作经济组织。这一合作经济组织既可以由农村种养大户牵头建立,也可以由运销能力强的个体、联合体或加工龙头企业牵头建立,既可以是一个村、一个乡镇为单位,也可以跨村、跨乡镇,其宗旨是要积极参与和组织好农产品销售。二是发展社区服务型合作经济组织。即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以地缘关系为纽带,以农业生产、行政管理为特征的合作经济组织,其宗旨是担负起对区域内的生产服务、管理协调、资源开发等职能。三是技术服务型合作经济组织。主要依托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吸收农民入股参与组建,其宗旨是开展以农业技术、良种繁育推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机服务等方面的系列化服务。四是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和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按照合作制的原则发展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 (五)加快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一是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农技服务网络。尤其要稳定现有农技队伍,并制定措施,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走向农业生产第一线,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科技承包等多种形式,创办农业示范项目,积极主动地参与科技的引进、转化与推广。二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新技术。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大力开发、引进、推广粮食、蔬菜、果品、畜禽等新品种,建议成立畜牧良种繁育基地,搞好品种的更新换代和优化升级。同时,要注重抓好高效养殖、模式化栽培和农产品加工、储存、保鲜等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率。三是继续抓好农业科技攻关。要结合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加大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力度,积极在农业生物技术、工厂化栽培与养殖等领域落实一批项目,使高科技农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同时,各乡镇也要根据各自实际,抓出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工程,推动全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以普通教育为龙头,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各级各类技术培训协调发展的农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吸纳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六)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培植农产品名牌。现在,各地都很重视名牌效应,象安丘市短短几年建成了6个“中国特产”之乡,有48种农产品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有18种农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我们必须强化品牌意识,通过特色和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要以蔬菜和畜产品为重点,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名牌产品。为确保我区农产品质量,农业部门要引导农户向有机农业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区被评为“全国标准化示范区”的优势,组织农户按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努力打响临淄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同时,搞好农产品品牌认定,积极组织参加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农产品博览会,让更多的名牌产品走出临淄,走向世界。 (七)切实为农民群众搞好信息服务。在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的生产将由市场来决定。在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方面,市场需要什么,哪些能销出去,价格如何,未来的需求趋势怎样等等,这些市场信息成了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广大农民群众对信息求之若渴。为此,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为农服务做为首要工作,认真研究,抓好落实。特别是搞好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服务,要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载体,及时向农民传递各类农业生产、技术、价格和供求信息,来指导农民调,帮助农民销。 (八)制定扶持政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结构调整是有风险的,各级都要建立完善农业的扶持、保护政策,调动农民调整的积极性。财政支农资金要重点投向结构调整,特别是对结构调整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建设。要实行集中投资政策,集中精力保重点,求突破,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要研究制定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办法,完善农户担保机制,方便农民贷款。各金融部门要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并且重点扶持农业企业化经营和农副产品加工、运销龙头企业。

某商场改档案库的结构改造设计 篇6

该工程位于长春市,建筑面积6 500m2,6层,建筑平面功能1层、2层为商场,3层~6层为住宅,结构型式为底部2层框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部4层砌体结构,预制方桩基础。原设计1层顶板结构布置图见图1。工程于1998年建设,当年完工,上部住宅于1999年使用,下部商场一直未投入使用。2005年经过产权转换,其下部2层商场使用功能调整为放置密集架档案库房,设计使用活荷载由原设计的3.5kN/m2增加到12 k N/m2,2层建筑平面图见图2。

2 结构计算

结构整体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SATWE软件,设计活荷载增加较大。计算结果表明:原设计预制桩基础、框架柱满足增加荷载后的设计要求,原框架主梁、次梁、楼板不满足增加荷载后的设计要求,且部分梁严重超筋。

3 结构加固设计

对于楼板的加固,由于增加活荷载较大,原楼板刚度不足,经反复研究,采用在楼板上部作叠合层内配支座钢筋,下部粘贴碳纤维布的方法加固。具体要求为:叠合层采用C30混凝土70mm厚,配筋按计算要求配置,碳纤维布采用300g/㎡厚度0.167mm,高强度I级要求及配套结构胶。典型板块楼板碳纤维布做法见图3。粘贴碳纤维布施工步骤及要求是:准备碳纤维布及配套结构胶———按图纸要求加工宽度及长度———混凝土粘贴面打磨处理,去除浮灰等,混凝土表面不平处,要打磨成缓坡,有凹坑处,用结构胶或高强聚合物砂浆磨平再打磨———配置结构胶,将配套结构胶的双组分甲、乙按说明书比例混合,向同一方向搅拌均匀———将配置好的结构胶均匀涂抹在需要粘贴的板底表面———将碳纤维布粘贴在预定位置———用胶辊反复沿同一方向碾压,使之粘贴密实。

对于框架梁及次梁的加固,依据计算结果,采用如下四种加固方法:

1)对于超筋梁及配筋缺少较多的梁,采用梁下部加大截面的方法加固,支座部分利用叠合层设置支座负筋,加大截面后重新计算所需配筋。具体节点做法见图4。

2)对于配筋面积缺少不是很多的梁(少于40%),采用外粘型钢加固法加固,支座部分利用叠合层设置支座负筋。具体节点做法见图5。

3)对于配筋面积缺少不是很多(少于40%),上部楼板不需做叠合层范围的梁,采用外粘型钢加固法加固,支座部分采用附加6mm厚钢板。具体节点做法见图6。

4)对于框架边梁,由于原有外墙体已砌筑完成,不能拆除。依据计算结果采用框架梁加宽的加固做法。具体节点做法见图7。

对于加固梁与原结构柱的连接采用如图8的连接节点。另附加固施工照片如图9。

4 工程造价

实际加固面积1580 m2,加固费用:板加固费用52万元,梁加固费用54万元,合计为106万元。加固费用为670.8元/m2。

5 结语

1)该工程按本加固设计处理后,顺利的通过了竣工验收,并已经投入使用一年多,目前使用情况很好,未发现结构有任何异常现象。说明该工程的加固处理方案是有效的和可靠的。

2)对于框架梁、板的加固,应根据结构的不同受力情况、现场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加固方法。

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作好加固节点及新旧构件连接的处理。

摘要:原设计商场转变使用功能,改造为档案库房,设计使用活荷载由3.5kN/m2增加到12kN/m2,框架梁加固改造设计,楼板加固改造设计,加固改造造价分析。

关键词:框架梁加固改造设计,楼板加固改造设计

参考文献

【1】吕西林.建筑结构加固设计[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农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改 篇7

我们赴江苏省宿迁市挂职学习小组,在市委组织部统一领导和宿迁市委组织部、沭阳县委、县政府及有关乡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地挂职、主动参与、调查了解、展开座谈、走访部门等多种形式,对沭阳县近年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对了解的情况有了初浅认识和体会。

一、基本情况

沭阳县现辖37个乡镇、1个农场,总人口174万人,非农人口46.98人,为全国人口第一大县,城镇化率27%。该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县,是有名的“杨树产业之乡”,先后三次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20xx年被评为全国绿化百佳县。这里是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拥有花卉品种3000余种,颜集镇20xx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新河镇20xx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

二、主要经验与做法

沭阳县把农业结构调整放在了全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衡量一个乡镇农业结构调整是否调出成效,就看这个乡镇在结构调整中是否形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为此,全县上下对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的乡镇,实行做大规模,扩大影响,促大效益的办法;对尚无优势项目或优势不明显的乡镇,一方面在本地寻找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增收亮点,加以放大。另一方面尽快组织乡村干部和种养大户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乡镇和外地经验,筛选项目,把规模抓上去,把主导产业抓出来,真正地使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明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他们的主要经验与作法是:

1、立足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他们把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作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的关键措施来抓,用发展主导产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到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四大特色主导产业。一是花卉产业。全县花卉苗木总面积达到22.5万亩,品种3000余种,盆景80余万盆,花卉专业市场10余个,花木协会8家,花木企业20余家,花木经济人1万余人,年销售花木收入10亿元。年内花木将实现25万亩,明年30万亩的目标。花卉产业基地重点分布在颜集、新河、扎下、庙头和潼阳五个镇。二是蔬菜产业。全县瓜菜面积近60多万亩,其中反季节蔬菜25万亩,西甜瓜10万亩,总产值达6亿元。到20xx年,瓜菜复种面积发展到80万亩,其中设施栽培达到30万亩,产业基地重点分布在潼阳、茆圩、庙头、华冲、吴集、万匹等乡镇。三是林木产业。全县成片林面积达到5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380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企业20xx余家,从业人员5.4万人,总产值33多亿元。林木产业覆盖了全县37个乡镇、1个农场,林木覆盖率达到27.9%。四是食用菌产业。该产业由20xx年的不足300万平方尺,发展到今年的1亿平方尺,耿圩、北丁集、陇集、悦来、七雄、沂涛等乡镇的面积都突破了700万平方尺。主要品种为蘑菇、平菇、草菇,同时又积极发展了具有出口创汇潜力的香菇、茶树菇、竹荪、猴头菇等。

2、实施科教兴农,增强发展后劲。一是信息服务。各乡镇各相关单位建立农业信息服务机构,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建立相应的网站网面,定期发布、交流有关生产、技术、销售信息。收集国内国际全局性的中长期市场信息,进行整理,准确预测、预报,

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二是技术服务。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技服务水平。大力推广诸如耕地净化技术、投入品无害化技术、轻型栽培技术、秸杆返田技术、精准施肥技术、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高效养殖技术等一批适用新技术。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大新技术的普及力度,通过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专业技术讲座,全面提高农业经营者的素质。

3、流通服务进一步深化粮食、供销、外贸等涉农流通部门的改革,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营观念、经营模式、经营手段,为农产品物畅其流创造条件。新建改建一批特色明显,功能齐全的专业市场,开拓大中城市的外埠市场。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社和其他农业经营服务组织,培育和壮大农村经济人队伍,使之成为现阶段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的生力军、

主力军。四是政策服务。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养大户手中集中,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在税收、资金、土地、供电等方面制定并采取优惠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宽松环境。通过加大对调整的资金扶持力度,增加信贷额度,同时增加项目投资,缓解农业结构调整资金不足的矛盾。

三、几点体会

赴沭阳挂职学习,时间虽短,但体会较多,感触颇深:

体会之一,坚持科学规划是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规划是有序做好多项工作的前提。只有科学的.规划,才能使工作有循可遵、有的放矢。而科学的规划、认真的落实,必然会带来良好的效应。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实事求是地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发展模式,并要进一步强化落实,将有关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和田间地块。对于农业内部的各业也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切忌“一刀切”,但总的都应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并充分发挥地区特色和区位优势,发展适合本地生产,又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品种和产业。

体会之二,强化技术服务是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哪里的科学技术运用的好、运用的多,哪里的生产力就发展迅速。不断强化农业技术服务是有效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最直接的方式,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农民进行栽培技术、养殖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要采取请专家学者举办培训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巡回讲解、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组织村干部、种养殖大户现场观摩先进典型等多种形式,为农民传授技术,解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体会之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卖出去”战略的根本。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农户),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方式。通过“公司加农户”、“市场带农户”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户按照市场经济准则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合同化销售,最终实现农产品递次增值。要制定、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要积极发展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其在生产和流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使之成为开拓市场、搞活流通的主力军。要培育品牌、创新品牌,通过全面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提高和完善现有各类批发交易市场建设,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并新建一批特色明显、功能齐全的专业市场,重点在完善市场软环境建设、健全市场体系上下功夫。

体会之四,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利益是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立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各项改革的决定性力量。调整农业结构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和要求,是群众在实践中的客观需求。要把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结合起来,尊重农民意见,支持农民意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实施群众意见。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重要思想,把群众认为是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树立好、宣传好、发挥好。要注重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效益,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农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改 篇8

姓 名:学 号:专 业:层 次:入学时间:试点单位:

社 会 调 查 报 告

张 德 发

农村行政管理 专 科 年 秋 季

綦江电大工作站 1***0

2011

调查目的:了解打通镇各村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调查意义: 分析和认识各村农业产业结构的经验做法,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调查对象: 打通镇打通村、马颈村、向阳村等12个村

调查时间: 2013年9月12日—2013年10月28日 调查方式: 走访座谈方式

关于打通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提纲

一、镇域基本情况

二、主要经验做法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2、科学布局园区建设

3、创新土地流转方式

4、用活惠农政策资金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以点带面,推动各村市场经济加速发展。

2、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3、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结构。

4、运用利益机制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5、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6、围绕重点产业,突出发展专业村和农产品生产基地。

促进农民稳步发展与持续增收

——关于打通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报告

张德发

一、镇域基本情况

打通镇位于重庆市綦江区南部,与贵州省习水县、桐梓县相邻,渝黔(万梨)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平均海拔高度900多米,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7个社区,131个村民小组,全镇户籍人口52300余人,常住人口近9万人,城镇化率达64 %。打通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盛产木瓜、香桂、板栗等。境内煤炭、铁矿石、石灰石、页岩、水能资源丰富,煤炭储藏量达15亿吨。是綦南首屈一指的工业强镇,境内有西南最大的动力煤生产企业——松藻煤电公司,另有矿山机械加工、电厂、水泥厂、砖厂等企业。2012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08250万元,同比增长15.5%;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309186万元,同比增长12.6%;镇级财政完成4268万元,同比增长15%,其中工商税收完成1555万元,同比增长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7955万元,同比增长1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900万元,同比增长209%;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9486元,同比增长21%。在2012年全区综合目标考核名列第二名,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近年来,按照市级中心镇“五个一”和“六个有”要求,强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镇巳发展成为重庆市经济“百

强”镇, 商业示范镇、重庆市中心镇、重庆市木瓜之乡、市级卫生镇和重庆市“最具人气”小城镇, 是綦南经济、文化和商贸物流中心, 为按照黔北县城标准建设新打通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经验做法

打通镇属于传统的农业镇,和全区大多数农业镇一样:受传统农业思维影响大,工业发展底子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弱,土地分散经营生产效率低。如何依托土地优势,跳出传统农业圈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群众收入,是值得我们重视并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坚持以盘活土地资源、加快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科学规划园区建设,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用活资金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新型农产品特色的农民持续增收之路。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三农”工作的核心。因此,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首要任务。一是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干部威信,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吹角的养猪场、沿河的温室大棚等等,均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运作成功。二是坚持开展党性教育主题、“党员先锋论坛”、党内民主生活会、“四赛四比”、评星挂牌等五项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

了李学珍、陈盛江等一批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先进典型。三是利用党建示范区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创建、“百千万”工程三个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大罗等11个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调整土地4000亩,积极发展养殖、种植等产业。

(二)科学布局园区建设

为实现产业的集约发展,我们规划建设了“一轴两园”的发展新格局,为农民增收致富搭建平台。“一轴”即以蔬菜特色产业园为主体的镇域发展轴线,“两园”即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示范区和高山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一是在万梨路两边建设木瓜特色产业园,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该园区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1000余名劳动力就业。二是在环城路以东建设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示范区,立足于区域相连、产业相近等特点,将马颈等4个村统一规划,连片发展高效温室蔬菜、生物环保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目前,示范区内拥有山里山外等4个农字号企业、50座温室大棚、1个年出栏2000头的养猪场和2个年出栏500头的环保养猪场,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项目。2012年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达8900元,最低村收入5472元,年均增长15%以上;三是在环城路以西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该区以5个村为主,依托自然资源,重点发展经济林苗木和林果业。大罗、天星、荣华等村发展杨梅、猕猴桃;吹角、下沟等村发展任豆树、摇钱树苗。目前,该区林果面积达3000余亩,亩均收入5000元左右,任豆树、摇钱树育苗2000余亩,亩均收入7000元左右。

(三)创新土地流转方式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一是依托农村合作社,实现土地规模流转,破解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了新型农产品、新大地农机等10余个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镇的生猪、蔬菜、食用菌规模经营、集中销售,近销附近厂矿、远销重庆市区及贵州等地,效益是流转前的4-6倍;全镇农机合作社共购买200多台小型农机,组织流转土地1000亩,培植了一批种植大户。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不仅获得流转收益,有的还被返聘到合作社打工,更多的则外出务工、经商等,获得工资性或经营性收入。二是依托项目建设,探索集体经营模式,破解集体经济收入难的问题。打通村集体经营20余个猪舍,村集体年收入达100余万元;沿河村探索由村集体经办经营10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10余万元。依托项目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解决民生、社会公益事业等问题,是我们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四)用活惠农政策资金

我镇抢抓机遇,用活政策资金,全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一是争取上级政策扶持。每年召开全镇农村工作会议,印发支农惠农政策读本,号召各村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并设立争取资金奖,按争取资金数额的1%进行奖励。2009年以来,吹角村争取各类奖补资金达50余万元,一举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标兵,全镇各村累计争取奖补资金达300余万元。二是加大镇级投入。每年预算30%财政收入扶持“三农”,其中10%专门用于奖补农业结构调整。在区奖补的基础上,一个标准

化温室大棚奖补2000元,一个大型猪厂奖补5-10万元,一个农字号企业按固定资产投资的3‰-5‰进行奖补,对发展其它产业的,都分门别类进行奖补。三是激活民间资本。针对农业结构调整前期投资大这一难题,我镇充分运用市场方式运作,先把土地流转出来,然后公开招投标,引入外部发展资金,进行整体开发经营。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调查全镇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因为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发展方式。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就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调整结构,由龙头企业提供所需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这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技术、资金支持,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以扶持。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

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类型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防止重复建设,以合理的龙头企业结构带动农业结构的组合和优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利于农业各部门、各产业均衡发展,形成科学的农业区域结构。

(二)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加农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提倡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定订单,这样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导向。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加强“合同”和订单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履约率。

(三)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结构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后,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要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基地的普及和推广。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带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要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搞好储藏、保鲜、运输、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以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健全市场网络,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

(四)运用利益机制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农户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主体,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的经营主体。只有正确处理农户与龙头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户才能按照市场和龙头企业的要求,积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公司带农户,重要的是要靠利益纽带去带动。因此,龙头企业要逐步与农户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一是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要按订单或“合同”收购,合理定价,以质论价,决不要压级压价,限收拒收。二是要让利于农民,反哺农业。要把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拿出一部分,返还给农民和农业。这样,农民才能把龙头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安排好农产品生产,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三是龙头企业对“合同”订购的农产品要制定合理的保护价格。对于由于市场变化和不测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龙头企业应与农民共同承担,以稳定农产品基地的结构和布局。

(五)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立足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制定规划,明确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

加快发展畜牧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充分发挥作物秸秆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通过小额信贷、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发展养殖小区。增加投入,支持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增加投入,加强建设,完善制度,健全体系,搞好动物防疫,确保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

(六)围绕重点产业,突出发展专业村和农产品生产基地

上一篇:宁县一中举行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下一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正数和负数2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