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 篇1

导学案不仅有着“导学”作用,还有“导教”功能。不仅有效沟通教与学,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巩固过程中,明确具体任务目标和选用方式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导学案科学、合理、恰当的编拟和使用就显得极为重要,它怎样较好地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美结合,有效地反映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的探究与学习,又怎样以丰富而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成为学案要承载的主要内涵? 对此,笔者认为:

导学案编拟一般包括六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综合提升、拓展探究。

导学案使用一般分为四阶段---课前准备与预习感悟、课堂自学与研讨交流、知识运用与能力形成、学习体会与素质达标。

学案导学的基本程序:课堂是教学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学案导学式教学法就是利用学案导引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主动完成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它有效的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消极、被动、压抑的状态。、课前 将编写打印成册的“学案”分发给学生 , 一般一个章节装订成册为一套“学案”或单张单页地分发给学生,课前学生完成某一个“学案”的课前准备复习旧知与预习感悟。为此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相关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学案预习新课内容的问题,能解则解,不能解答就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教材,尝试解决问题;如果还不能解决,就把问题交到学习小组,小组共同学习---交流、探究、归纳。还要求学生尝试完成课内达标题目。小组再把组内疑难交给科代表,然后由科代表把班级的疑难交给任课老师。2、上课

2.1导课:可先由教师引课 ,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说明学本课背景与实际意义及重要作用。然后将课前统计疑难问题展示出来,分组讨论探究。

2.2探究:指定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并对结果展开讨论。主要针对问题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展开讨论 , 并且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或由数学教师启发、引导 , 最终使问题圆满得以解决。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 , 也是高潮之一 ,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 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 都来探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对问题的研究、讨论 , 最后准确解答。对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出现的新思想、新思维或是求异思维都应给予肯定 ,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3精讲与总结:教师根据2.2的探究情况,对本节内容进行引导或针对性的精讲、总结、提出注意事项 , 并且对解题分析、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步骤等作示范性讲解或引导,不在多 , 而在透。同时在讲解过程中 , 学生已经学会的或学生已经讲明白的 , 就不再重复讲解。教师要在讲解上下工夫 , 要能够根据课堂上的进程及时调整精讲的内容。要及时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 突出重点 , 突破难点 , 把教师在这一环节上的作用充分发挥到位。

2.4训练巩固培养能力:“基础与达标”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 , 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结果,或在课上也可留一点时间让学习小组对完成的情况进行交流 , 然后再推荐一名学生回答结果 , 教师及时给予评判。然后 , 进行能力训练 , 调查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 , 对疑难问题 , 或由学生讨论完成或作为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加以突破。

2.5课堂小结:结合学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小结 , 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小结时 , 可由学习小组进行简单的交流 , 回顾学习目标 , 检查目标是否达到 , 还存在哪些问题 , 如何解决 , 从而进一步完善学习效果。2.6布置作业。由于学案中已经设计了部分基础训练题、能力训练题(这些题也可以吸收课本中的练习题、习题、复习题等), 故课后可留少量的作业 , 作业主要是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一定要按书面表达的要求严肃认真地完成。同时要求学生自学完成下一单元的“学案” , 为下一节上课作充分的准备。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 篇2

一、学案设计, 体现学科特点, 体现差异教学

大家都知道概念性强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所有数学的内容都是以概念为它的基本元素的, 由概念组成命题, 由命题组成整个逻辑系统。我们设计了“知识储备”环节, 通过知识填空和复习小结来衔接新旧知识。又通过“问题情景教学”和不同的变式练习, 让概念在不断的运用中逐渐形成, 经过比较、实践、摸索、总结、归纳等过程, 最后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在设计学案时充分利用“知识结构图”和“网络知识填空”等环节, 让学生把概念网落实在纸上。让所有的、相关的、从属的概念在学生头脑和学案中都形成一个网络。

二、学案使用, 注重反馈信息

一般学案使用的流程是在学生充分预习, 填写学案后反馈到教师那里, 教师整理反馈信息后再通过课堂讨论研究, 精确点评, 学生重新整理。也就是说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必须对学生的学情充分了解, 这就要求反馈的适时性与真实性。学案中很容易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错误, 或概念理解错误, 或定理法则运用条件不足, 或思维方法不对等。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错误, 不仅要指出其错误所在, 还要正确分析产生各种错误的原因, 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安排类似的练习, 让学生及时矫正。

三、学案留白, 注重学后反思

学案上留出空白, 给学生写下反思和交流话题, 提倡学生学后反思。即 (1) 解题后的反思。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及思考,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思维能力。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 追溯“灵感”是怎样产生的, 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 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 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2) 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中本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与数学对象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新旧知识的学习运用中渗透,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领悟、运用并逐步内化为思维品质。 (3) 知识整合, 网络衔接。既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也是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阶梯。 (4) 交流话题给师生以交流平台, 能促进教学更好的发展。

基于学案导学的翻转课堂 篇3

关键词:同课异构;细胞呼吸;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0-001-02

一、研究背景

“同课异构”是颇受中小学教师青睐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最近广州市执信中学成功举行了一次跨地域的“同课异构”——来自北师大二附中的张慧和广州市执信中学的林挺两位青年教师同上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的第一课时。活动吸引了30多位广州市中学名师培养对象和部分师范院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学员前来观摩学习。课后,朱元平、谢虎城等广州市资深生物教师和其他与会学员纷纷就这两节研讨课展开了讨论,活动最后还邀请主评嘉宾胡继飞教授对本次“同课异构”进行了系统点评。

作为在读师范生,我们非常庆幸有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同课异构”,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课题的不同处理,也体会到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真正内涵,更感受到了“翻转课堂”给教与学带来的深刻变化。

这次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非常成功,风格不同,旨趣一样。从专家点评和与会教师的讨论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大家在充分肯定张慧老师良好的教学功底的同时,对林挺老师的创新教法和课堂效果给予了更多的肯定。本文拟就此继续展开讨论。

二、第一节课回放

林挺老师主要采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手段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推行“研读教材——尝试练习——精讲突破——整理巩固”的教学模式。首先,课前5分钟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纪录讨论结果。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对比初中阶段所讲的“呼吸”与高中阶段所讲的“呼吸”,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根据课前的预习,老师让学生说出有氧呼吸中氧原子的去向和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H]的去向。紧接着根据课前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起来一一陈述讨论的结果,老师和其他学生随意提问,及时纠正学生表达不当的观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例如,学生A阐述完“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乳酸的原因”之后,学生B进行反问:“无氧呼吸和氧气的存在没有关系,但是为什么氧气会抑制无氧呼吸?”学生C进行补充:“氧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H]会与它结合,从而抑制无氧呼吸。”最后老师进行总结:“无氧呼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氧气会抑制无氧呼吸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从而抑制无氧呼吸。”学生在解答一系列问题时掌握了“细胞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的过程分析、无氧呼吸的过程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这四部分的主要内容。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启发学生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强调课后复习整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肯定了学生的表现。

三、第二节课回放

张慧老师采用比较传统“知识授予”的教学方式,整节课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逻辑性非常强。首先,老师从普里斯特利实验导出“细胞呼吸”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一——分别向“细胞匀浆、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4支试管内通入等量的氧气和用3H(氚)标记等量的葡萄糖,分析试管内物质变化的情况,让学生分组讨论三个核心问题——有氧呼吸的过程是一步还是多步反应?每一步在哪里进行?生成了什么物质?这样一来,学生初步掌握了有氧呼吸的过程以及细胞呼吸具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线粒体中是如何进行能量交换的,紧接着老师联系水力发电,将物理学上能量的转换原理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成酶工作原理进行类比。

学生从宏观上了解了线粒体进行能量交换的过程,老师再从微观上分析质子能量转化的过程和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老师借助动画——《质子能量转换机》,向学生清楚地讲解了两个关键问题——膜间腔中高浓度的质子是哪里来的?回到线粒体基质中的质子到哪里去了?最后教师联系化学氧化还原原理讲解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并且结合生物膜系统的特点,概括出线粒体的结构保障了有氧呼吸是一种多步、缓慢、温和的放能反应。

四、比较与思考

两节课具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重视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重视重要概念的讲解和研习,都重视课程资源的发掘与利用,都注意教学过程的逻辑化和结构化设计。但两位执教者采用了明显不同的教学模式,因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也明显不同。第一节课的执教者是一位教龄仅有3年的青年教师,但由于采用了前置性学习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甚为活跃,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令人刮目相看。

第二节课的执教者具有近10年的教龄,表现出良好的逻辑性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但采用的主要还是传统讲授型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也略为欠佳。整体而言,第一节课要明显优于第二节课,这具体表现在师生关系、课堂气氛、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

第一节课采用的是基于学案和小组合作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则用来交流研讨和答疑解惑。老师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讲,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进行发问和补充,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老师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注重个性发展关系的处理,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同时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同时,教师也要把握好学生的情况,能预先猜测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会提出的其他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事先准备好PPT课件,也锻炼了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共同提高。

第一节课学生的积极性明显高于第二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强,师生共同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老师教授内容正确、科学,能贴近学生实际,难易恰当,容量适度,能适当补充相关的情景材料支持学生学习,并能够依据教学内容,适时拓展。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大,能比较好地突破“以老师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整节课几乎是学生为课堂主角,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纪录,自己总结。老师在旁边只是参与者、指导员、组织者,让人耳目一新。每一个知识点的获得都是由学生课前在老师指导下独自完成,虽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学生的参与度以及积极性是很多学校的生物教学中所缺少的。学生有充分参与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中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平等交流。

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中是体验积极的情感,如好学、乐学、会学,敢于表达和质疑等。然而第二节课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出现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的现象,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第一节课学生把“学习前置”,在课上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因此,整堂课下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度很高,而第二节课结束后,学生仍然有不少疑难问题。

“翻转课堂” 不仅是课堂结构和顺序的颠倒,也是师生角色的转换,更是教学观念的一种创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它具有传统课堂无法超越的优点。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行“研读教材——尝试练习——精讲突破——整理巩固”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流程特点在于教学手段新颖、教学理念先进。

教学手段新一方面体现在“把学习前置”,学生在课前就对课本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优点在于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师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教师激励学生的思维向纵向挺进、往横向拓宽,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即老师。教育理念先进一方面体现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这一理念,启发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说明教育与生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另一方面充分体现教育不是教师彻头彻尾地对学生灌输知识和思想,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索、发现,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解决了问题引起的矛盾后的自我说服的过程。“翻转课堂”完美地体现了夸美纽斯的一系列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

奥苏贝尔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学生通过课本以及老师提供的学案进行预习。这样一来,“吸收内化”就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交流,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学生带着“目的性”进行听课,知识掌握地更加扎实,遗忘率会下降。它对于薄弱学生很有帮助,同样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帮助。它使学生对选择学习内容的主动性更强了,可以学得更深。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开展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篇4

学案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案导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导学”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学案导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有:

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创设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并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一套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导学机制,体现主体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

⑵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know-what)”,“知其所以然(know-why)”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know-how)”,“知其谁用(know-who)”。

⑶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thetheory of meaningful learning)的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教材的意义性及其学习条件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处理教材内容的先行组织者策略。他进而认为,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不应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础,学生既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这一自主探究并不是盲目的随意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意义、有目的的自主探究学习。现行教材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编排的,学生在知识迁移的作用下,具备自主探究尝试成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使原有“认知---知识结构”得以改造或重组。

⑷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喜欢讨论、探究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搞明白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同时,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思维有较大的发展,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完全成熟,不能放任自流,因此还需要教师的有力指导。一般年级越低,教师的导学作用越强,年级越高,教师的导学作用越弱。这为我们实施“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实践依据。“学案导学”的实质内涵是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依据学生自学存在的疑难问题和提供的反馈信息,确定教学目标和师生教学过程、活动设计,针对性的展开问题讨论,依据问题讨论效果,教师随机备课,精讲点拨,指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和三易点(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师生共同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网络,理出规律,最后强化训练(如巩固性练习、分层练习、拓展练习等),当堂完成教学目标。

此外,学案导学还借鉴了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布鲁姆目标教学法中的目标设计和“和谐教学法”中的纲要信号对知识网络的处理等有益部分。

1、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学生没有主动性,没有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这一内在的根据而不起作用。因此,在“学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讨论、答辩等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辅以教师的指导,又能维持和发展学生的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

2、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尤其高中生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他们喜欢讨论问题的发生原因,解释、论证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中学生的所有心理发展的特点表明,他们已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就高中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独立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教师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又为不可替代的教师的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3、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这就是说,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我在“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中体会到,上好思想政治课既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与“导学”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概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十一年了,这种教学模式顺应了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符合培养创新性人人才的要求。本文试图从哲学依据、心理学依据等方面论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应用价值,以推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一、哲学依据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因此,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学案导学过程重知识的探究,重体验,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导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还很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教师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为教师的导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学习理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导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四、教学理论

两千年前的孔子倡导的“循循善诱”可以认为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早理论根源。诱即引导,循循善诱出自《论语·子罕》,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学案导学教学中的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导学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辅导教学,这里的导学是以学案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对学生的导思、导读、导练的过程。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学生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尝试。同时,学生的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尝试的任务又是完成教教材中的一定教学目标,而教材又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编排的,所以学生具备成功的条件。在尝试成功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成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设置的自学导航、合作探究、达标检测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尝试的机会。

五、教学最优化理论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导学案教学法”改变了课堂上教师垄断课堂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六、建模理念

建模理念认为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造性。在导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其次,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案导学、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导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七、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由于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观点适应了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逐渐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八、人本主义理论

学习“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 篇5

学习“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案”把教学工作做在前头,对自己的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进行预知,从而使教学有备而来,不打无备之战,学生不出无备之争。现在谈谈我学习“学案导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在内容设计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课前预习阶段 经过多位教师共同研究,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笔标注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学生的自学不再盲目,变得有的放矢。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完成,没必要等老师上课讲解。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和同学老师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合理分配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授课过程中我深感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课堂学生讨论和教师精讲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而享受到高层次成功的喜悦。 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心态。 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课后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学案”实效性。 “学案导学”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关注成绩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 篇6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问题: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本是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学是师生互助、互惠的关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这些学生,如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或缺陷的学生、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孤独的学生、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同时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不体罚学生、辱骂、训斥等等,我们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微小的成绩进步,赞赏他们的善意,赞赏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使学生在明白学习什么、获得什么、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能和性向。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可使教学理论化。

我相信只要坚持这一理念,执着地走下去,我定能在教书育人这片天地里播种最美的鲜花,收获最甜的果实。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 篇7

“学案”同“教案”相对, 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而设计的一系列递进性问题的集合。是引导学生沿着这些递进性问题, 通过自主探索, 获得真知的学习程序或学习方案。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 学生依据“学案”所提供的信息, 在“了解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老师的“总结提升”, 以及“当堂检测”等五个环节, 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己的探究、研讨而获取所要学习的知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革除老师单纯的讲, 学生被动的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之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迅速推广, 同其自身的特点相关。

(一)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是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 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 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 然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自学, 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衡量一个民族科技发展水平重要标志, 是各个阶段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长期的“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不足

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都具有“两面性”。它具有上文提及的优点, 也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教师的教学风格难以充分展示。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语言、语气、语调、音量及其变化;教师的板书、简笔画;教师的动作等肢体语言;教师的面部表情及其变化, 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 它们往往和所传授的知识“捆绑在一起”, 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相对减少, 教师的教学风格展示的机会被“压缩”, 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是影响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的发挥。教师备课通常是在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其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际上,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难以预料。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适当控制教学节奏、增加或缩减例题及引导性材料, 提高教学效果。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 各个学生利用老师编好的相同的学案来学习和探究。教师难以增减导学内容和调节课堂节奏, 影响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发挥, 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影响具体学科教学特征的体现。不同的学科, 其学科特点不同、知识体系不同, 要求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然而,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 学生学习探索的指导性依据是学案, 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在学案中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是容易产生学习是为了考试的错觉。“当堂检测”往往成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 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做到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获取知识的情况进行一一过问、逐个检测, 通常以书面练习的形式来检测, 这无形中在学生心目中造成“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考试成绩高低反映掌握知识的多少”的假象。

地理学本身、中学地理课程、地理课堂教学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运用“学案导学”模式, 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 运用“学案导学”模式不能忽视预习这一环节。综合性是地理学的特征之一, 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 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前, 一定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以便其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第二, “学案”中的内容要尽量贴近生活。地理学描述和分析发生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 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的区域类型。若将其编写到“学案”之中, 自然成为地理教育的良好素材。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 “学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也需要运用地图、简笔画、地球仪、经纬网模型、对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这些手段的运用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编写“学案”时, 学生探究、教师总计提升等环节要考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第四, “学案”要采取适宜的检查方式。一是检查题目的难度适中;二是检查要具有层次性, 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需要;三是检查要运用适当的题型, 尽量少用填空题, 多用问答题、讨论题。

第五, 要同其他教学模式结合使用。针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不足, 可以将其同课堂讲解、实验演示、野外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相结合, 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摘要:本文对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 提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优缺点, 以及运用“学案导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学案导学”模式,中学地理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何江卫, 学案导学法的探索、实践、思考, 数学教学研究, 1999年第6期, 第8-9页。

[2]杨小娣, “学案导学”教学法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教育, 2007年第2期, 第20-21页。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学案导学的思考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程;学案导学;课前自主预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30-01

“学案导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感觉最重要的就是学案导学中的“课前自主预习”的环节,尤其是对课前预习后的反馈和检测,因为课前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影响课堂效率。下面我将通过教学案例来呈现教学过程中“学案导学”模式下的课前自主预习。

这堂课是高一英语新教材必修二的第六单元“Making Journeys, travel around the world”,是一堂在新课标指引下的阅读课,教授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本单元的话题是旅行,旅行方面的话题是从实际出发、从自身体验出发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个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设计课前自主预习方案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了单词、短语、句型三个部分,使他们明确预习的方向。

第一部分,我呈现了这个单元跟阅读有关的,并且会在阅读中用到的新单词,在这个预习方案的单词部分,我就呈现了以下几个单词:satisfaction;splendid;attraction;unfortunately;vivid;elegant;unimaginable;summit,让学生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弄懂单词,有不懂的打上记号,提醒自己在上课的时候认真的听讲,弄懂课前没搞懂的知识,在检测时,我通过师生互动,相互提问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我说中文意思,学生说出英语单词,我呈现图片,学生根据图片猜词等不同的形式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下知道本单元的重点单词是哪些,并且通过完成学案,能够掌握重点单词。

第二部分,我呈现的是本单元阅读部分重点的短语,be careful to do sth;pass by保持某人的平衡;rush down ;serve as ;出发、开始、着手;set out;控制住;得到控制; for various reasons这样一些阅读中涉及到的短语,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短语的预习,课堂上,我就用几分钟的时间抽查两三个小组的完成情况,比如,让小组代表来汇报他们经过合作学习后对短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这种进行检测,我会及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便我在讲课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觉得有难度的和重点的短语进行讲解。

第三部分是句型,我是在学案的课前预习方案中呈现句型,让学生自主熟悉句型,给他们指明方向,在课堂上,我会设计活动来让学生不断的重复和练习,巩固重点句型,使学生会说,会用,这堂课上,我就围绕旅游这个话题设计了“Do you like traveling? Why or why not? What places have you been to? Why did you choose that place to travel?”这样两个问题来让学生围绕“I like/don't like travelling because ______________(getaway from cold or hot weather / meet new friends.) 和I have been to ________ (Venice/Sydney Opera House) because________ (relax myself/broaden my mind/know more about other cultures. )”两个句型来回答。

通過检测,我发现学生的预习情况非常好,能在课前弄懂简单的单词和短语,在课堂上听得也更认真,因为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在老师讲解时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课前没有弄懂的知识点,比没有预习或学生盲目的预习效果要好得多。

从实践来看,整个课前自主预习环节的设计和完成对整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导学案的使用也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师生收益。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完成课前预习时是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的,比如查字典、参考辅助资料等方法来完成学案上的自主预习部分的任务,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觉性,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坚持使用导学案教学,学生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老师在设计导学案的预习方案时,会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培养他们的相互学习的,合作的能力,通过大家的探究来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新课改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从实践来看,我们设计的导学案的自主预习环节中,老师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把课堂上涉及的知识点提前呈现给学生,给他们指明一个预习的方向,让他们自主的去预习,完成任务,这样的任务设计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体现了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同时促进了有效课堂构建。

乡达标课导学案导学案 篇9

(二)(总第 课时)

主备人 审核: 2013年 月___日

学习目标:

1.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增长率的问题 2.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利润的问题。

学习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利润的问题方法。学习难点: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学习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某商品1月份的价格为20元,若该商品价格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该商品3月的价格为______________元

2、利润=____价-____价; 总利润=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1、例题示范

1、某件商品5月份的价格为100元,该商品7月的价格为169元,求该商品的月平均增长率

2、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销售这种衬衫的盈利要达到1200元 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

3、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销售价为2900元,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 分析:

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则每台冰箱的定价为________元,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为___________元,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为_____________元,根据上述等量关系即可列方程 解: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由题意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简得:______________ 解得:________________ ∴2900-x=_________ ∴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________元

2、归纳小结: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②寻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 ③解方程

④根据题意对方程的根进行检验取舍 ⑤作答

三、课堂达标检测:

1.某商场销售商品收入款:3月份为25万元,5月份为36万元,该商场4、5月份销售商品收入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2、某种时装,平均每天销售20件,每件盈利44元,在每件降价幅度不超过10元的情况下,若每件降价1元,则每天可多销售5件,如果每天盈利1600元,每件可降价多少元?

3、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售价在40—60元范围内,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

四、课后作业

4、某商场礼品柜台春节期间购进大量贺年卡,一种贺年卡平均每天可售出500张,每张盈利0.3元,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发现,如果这种贺年卡的售价每降价0.1元,那么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100张,商店要想平均每天盈利120元,每张贺年卡应降价多少元?

上一篇:人要有梦想的作文下一篇:这里真美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