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的经典语录(共4篇)
从创建校内(后改名为人人)、饭否、海内,直到现在的美团网,他是国内SNS第一人,也被业界戏称为“史上最倒霉连环创业客”。王兴曾形容自己一直在冲浪,他总先人一步发现市场机会,但每一次冲浪都被后来的浪头超越。
长着一副娃娃脸,他身上有着“理工男”的典型特征――简单直接。面对创业经历的不顺,他仍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激情,他说“纵情向前”会是他不变的态度。一位创投公司的负责人对其评价说:他是一个不张扬的高素质人才,可是在中国做互联网有自己的特色,仅仅有好的技术和眼光是不够的,手腕、人脉和政治敏锐性都是决定生死的因素。
以下为王兴的经典语录部分整理:
1、紧张工作之余我有时会稍作遐想,如果早出生一百万年,作为一个男人,此刻我应该正在狩猎。我应该围着兽皮裙,手持标枪,正在捕捉山羊野鹿,也可能正和虎豹豺狼大狗熊做生死之搏。如果我干不好,我就会被咬死,我的家人族人就会饿死。每想到这里,我就决定集中精力,回到中国互联网这个现实丛林中来。
2、创业并不简单,但也并不痛苦,除非你干的事情很不适合你。对有些人来说跑步或举重是需要用巨大毅力才能坚持下去的痛苦的事,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这些活动本身就充满乐趣。
3、每次有媒体(尤其是外媒)问到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创新基本上落后于美国时,我就想只扔给他们一句:你觉得阿拉伯人最会挖石油吗?
4、我开始创业时的两个合伙人一个是大学同学,另一个是高中同学。我在国内读完本科就去美国,在美国还没读完博士就回国创业,所以除了同学关系没有太多社会关系。我底有创业想法时给5个同学发了邮件,其中两个人成为我的合伙人,还有一个在也加入了,另外一个人在深圳独自创业,做得也不错。
5、我的美女同事说了一个部分真实的创业故事:一哥们说他创业时候没日没夜,快干不下去要放弃了,某一天有一mm来面试,他困的不行,于是打断对方说:等等,你先让我睡一下好不好?mm想了一下,答:可以,你家还是我家?于是此兄看到了希望,又有了创业的斗志,最终成为一成功的典范。
6、有些人总是念念不忘自己失去了什么,而忘记自己得到了什么。我不是那种人。我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激情,‘纵情向前’才是我的态度。――摘自《校内网创始人王兴:“纵情向前”》一文
7、一流的选择是做事,二流是评价别人做的事,三流是评价别人的评价。
8、有些人总是念念不忘自己失去了什么,而忘记自己得到了什么。我不是那种人。我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激情,“纵情向前”才是我的态度。
9、机会永远有,尤其是在中国。很多人觉得google直到才做搜索已经太晚了,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看到了。关键是想明白一个问题:你给什么人提供什么服务?这个问题别人没法替你回答。
10、我的生活态度是:不犹豫;不后悔。
11、很多事情表面上是一夜成功,其实背后有很长时间的积累。我很喜欢的TED会议似乎是前几年突然走红的,可它实际上创办于1984年。
12、突然没来由的想起2年前dacode做过的一件饭否主题T-shirt:“你必须很努力,才能做到看起来毫不费力”。
13、你看马拉松比赛,不会看多少已经退出比赛了的,最后几名现在情况怎么样?大家永远只会关注最前面几个。(经典语录 )我认为团购的竞争跟马拉松比赛一样,大家只会看前面,后面发生的事情,可能即将发生,可能已经发生,没有人会知道。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就越有耐心。――摘自《美团网王兴: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越有耐心》一文
14、美团网从未偏离这一本质,始终深扎于本地服务电子商务领域,坚信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将会产生下一个像阿里巴巴那样的伟大企业。――摘自《王兴:本地团购服务是蓝海》
这就是雷夫·艾斯奎斯。一起来看看他的教育理念,一定会给你带来震撼和收获。
语录一我知道自己并没有超越常人之处,做的工作和其他数千名认真奉献、希望世界变得更好的教师们是相同的。失败和睡眠不足都是家常便饭。我经常一大清早醒来,就开始为了一个无法被妥善照顾的孩子而烦恼不已。当老师有时候真是件痛苦的事。
语录二或许教育界多的是不懂装懂的人,这些人教过几年书,打出几个响亮的口号,架设专属网站,然后到处巡回演讲;也或许这个快餐社会总认为可以用简单的方案解决复杂的问题。但我希望读者们明白,真正的卓越是靠牺牲、错误以及大量的努力挣来的。毕竟,成功无快捷方式。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摘自《现代教育报》2012年10月25日)
语录三我们班孩子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就像是块绿洲,但它少了某个东西。讽刺的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
语录四我有问必答。你提出的问题以前有没有人问过不重要,我是否觉得疲累也不重要。我必须让孩子们看见我热切希望他们理解;就算他们听不懂,我也不以为意。在一次访问中,一位叫艾伦的学生告诉记者:“我去年问老师一个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对我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我有听呀!就是听不懂嘛!雷夫老师会讲解五百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
语录五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有担当,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这是老生常谈,但无可讳言地,身教确实重于言教。
语录六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语录七最近我听到一位老师这么吹嘘:“我的学生只跟我看电影。他们说,要是我不在,电影就没意思了。”他忘了一件事: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
语录八我是这么教学生的: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景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
语录九我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许,并且尽力而为。正因为孩子们无法无天,所以我们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
语录十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在现今这个世界长大的孩子相信这个事实往往是极为困难的,但不是不可能。从重要性来考虑,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思考、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放、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王兴军在本届CCBN做了《三网融合下的广电增值业务和内容保护》的演讲, 他表示, 三网融合下, 广电运营商具备内容和带宽的优势, 以应对电信运营商的竞争。但也面临着开发增值业务和进行数字内容保护的挑战。而中国数字版权保护标准将为运营商开发增值业务和数字内容保护保架护航。
王兴军认为, 广电开展整转至今, 高清与互动已经成为广电风向标。目前广电网络开展的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单向增强业务和交互业务, 其中高清直播、高清推送、高清VOD与下载业务是广电网络与电信网络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杀手型应用。目前运营商的增值应用热点业务包括点播、推送、内容下载及互动视频。
在网络视频方面, P2P视频借助丰富的内容和低廉的成本已经成为互联网主流的视频应用。但P2P网络视频的图像质量及速度过低, 非法内容泛滥, 而且节目来源不稳定, 对普通用户来说操作过于复杂。因此, P2P网络视频正由共享模式转向正版分发模式, 而美国的Hulu网站是正版分发模式的典型代表。借助有效的视频内容版权保护技术, 美国Hulu网站通过分发正版视频内容在2008年实现当年收入1亿美元, 盈利1 200万美元。
王兴军教授预计, 开发家庭正版高清下载市场将为内容提供商和广电运营商带来200亿元以上的新兴市场。而这一庞大新兴市场的技术保证, 于是面向数字家庭、高清和增值应用的内容保护———DRM———应运而生。
那么, 在广电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的CA系统不是也能提供全程的内容保护方案吗?为何还需要开发DRM系统?据王教授介绍, CA标准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DVB组织颁布的半开放体系结构, 提供面向前端到机顶盒等终端的TS广播传输保护。但CA并不支持双向传输系统和基于存储的系统, 也就是说目前流行的VOD、Push VOD、时移电视、PVR、网络下载应用等都不支持。而私有的双向CA由于封闭, 不利于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同时, 部署CA的成本。因此, 能对视频内容提供整个生命周期保护的DRM是最合适的选择。
早在2004年, 清华大学就与CCTV共同发起了中国数字版权论坛, 2005年成立了标准工作组。并于2006年形成了5个标准提案, 包括数字太和的2个提案, 针对数字电视网络应用和家庭网络设备连接的内容保护的标准核心技术。2009年通过了广电规划院的测试、分析和认证。
王兴大———新民职教中心校长。在职教的十二年,他把一个杂草丛生、只有四个专业的“荒校”办成了省标准化职教中心校,使一个办学陷入困境的电大成为全国示范性基层学校。王兴大带领着职教人立足职教,秉承“为学生一生奠基,对学生终身负责” 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与市场合一,专业与行业合一,技能与质量合一,作品与商品合一,教师与技师合一,教学与教研合一,做人与做事合一,管理与服务合一”的办学思想,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勇于开拓,创业建校
(一) 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园环境
当年,王兴大面对杂草横生、人际萧条的校园, 决心和全体教职工一起改变这个面貌。他起早贪黑和大家一起整修校园:拔草、填坑、平整土地、规划校园环境。学校新建5300平方米实训中心,可供12个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投资600万元用于购买教学设备, 新增各种机床20台、焊接设备40台、计算机550余台以及电气、学前教育、畜牧兽医、汽车驾驶与维修等专业的实习设备近百台套;新建3400平方米餐饮中心,可供2000人同时就餐;新建一个中心广场,并整修甬路、铺装草坪;新建400米砂石跑道和4个水泥篮球场。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之后,学校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基础建设不断完善。
2014年,学校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民市政府无偿划拨土地62亩,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国家发改委批准1000万元,新建用于农业生产的2000平方米连栋智能温室、用于汽车驾驶与维护专业的2000平方米汽车修理厂房、用于企业化办学的2000平方米机械加工专业厂房和用于社区终身教育的2000平方米培训中心,使学校真正走上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之路。
(二) 推广宣传,扩大招生
王兴大刚上任校长时,学校仅有100多名在校生, 要想办好一所职业学校,就要让更多的人来认识。 “走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赴千辛万苦”,是王兴大对招生的基本要求。他与教师亲历招生一线,不辞辛苦,扩大生源!经过努力,学校当年新入校学生达700人。
学校始终坚持打造“新民职业教育品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立足职教,面向市场,多元发展,服务社会。三年来,学校的招生与就业工作形成了良性循环,各类培训人数达到年均3000人次。
学生通过在校学习,不但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 更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毕业时,95%的学生除了获得毕业证书,还能获得专业技能证书。学校积极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对一次就业不理想的,负责三次以上推荐;对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进行免费再培训。多年来,学生的就业率达100%,就业稳定率达85%。
(三) 提升内涵,优化教学质量
王兴大校长经常说:“职业教育要做到招得来, 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
学校在教学上实施“六化” 特色教学模式,即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关系师徒化、实训环境企业化。例如,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学分制管理,增加实践课时。专业一方面把课堂设在实习门诊,使学生边上课边实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根据本地畜牧生产情况,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启用自编教材,将本地区的动物常发病作为重点及时补充给学生,扩大授课内容。特色教学模式使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又接触了大量实情病例, 普通掌握畜禽疾病防治及现代饲养技术。办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四轮驱动,学校腾飞
一所职业学校,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想要发展, 只求正规化、全日制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资源作支撑。王兴大认准实情,抓住时机,拓展四个办学方向:职业中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区终身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新民职教中心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完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一) 职业教育
王兴大亲自到沈阳、大连、北京、河北、山东等地进行广泛考察调研,瞄准市场,为开设新专业寻找方向。2010年,学校新开设了护理、焊接技术专业; 2013年,开设了船舶制造、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2015年,开设了旅游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等。同时,学校采取“1+2”“1+1+1”等联合办学模式, 先后与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大连房地产学校、大连电子技工学校、北京昌平职业学校、北京商鲲教育集团、石家庄天使护士学校等多家办学单位合作,实现校际间资源共享。
(二) 电视大学
王兴大带领相关人员到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了解单位对员工学历、能力的要求以及员工自身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并根据不同单位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授课方式。
为了给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王兴大对原有的教学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学校接入10M光纤专线、 100M教育网专线;搭建独立的教学平台,实现了与沈阳电大、中央电大三级互联;购买四台为网络考试专用的高配置服务器;组建三个多媒体教室;更新改造原有机房,为学员学习现代技术提供优越的环境。 为满足不同层面学员的要求,王兴大又先后与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开办了奥鹏网络教育;与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了高新技术专科自考教育。
(三) 短期培训及社区教育
学校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也担负起社会责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办各类短期培训班。
近三年,学校先后为新民市政府、公检法系统、 人社局、教育局进行各类培训,累计多达2600人次。 2007年,学校依托新民市社区教育学院,面向社区开展培训,先后开展了用电安全知识讲座、计算机基本技能操作、书法绘画讲座等。
三、助力地区经济发展
近年来,学校积极进行三农服务,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和“送教下乡”活动,已培训农民约5000人次。新民市周坨子乡韩坨子村有农户610户,可用耕地10250亩。原本大多数农民种植玉米等,户年均收入约7千元。近几年,王兴大组织农业专家、学校老师到各个乡镇为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掌握了蔬菜、果树等种植和栽培技术。现在,该村约有200户农民建起蔬菜大棚、果树大棚,还有的栽了寒富苹果树等。农民因此增加了收入,户年均收入可达到3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