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二复习笔记

2024-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历史选修二复习笔记(精选5篇)

高中历史选修二复习笔记 篇1

一、君主专制加强之前的欧洲(背景)

1、天主教会和教皇对王权的制约;

2、封建贵族领主对王权的制约;

3、一些封建自治城市对王权的制约。

二、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1、“新君主国” :A、打破割据、明确疆域;B、建立起常备军;C、促进民族国家形成。

2、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典型

(1)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西欧)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措施:A、削弱贵族权力,笼络和控制贵族。B、控制和利用天主教会,宣扬“君权神授”。C、扩充常备军。D、建立常备警察部队。E、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重商主义政策)(柯尔伯)

(2)伊凡雷帝和彼得一世——(东欧)俄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伊凡四世(略)。彼得一世:最终确立沙皇专制制度; 对内实行欧化改革;用参政院取代贵族会议管理国家事务;颁布“官职表”,改造和控制贵族;控制东正教的宗教管理权力; 坚决打击反对改革的贵族;强化农奴制

三、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功过

积极:

1、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强大。

2、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早期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国内外市场)。

3、有利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繁荣 消极:

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作用日益明显。

2、受君主个人因素影响大,积极作用难以持久

第2课 为君权辩护

一、“君权神授”说

1、产生条件:①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②人们相信君权神授;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A、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B、按自然法则国家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 ②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 A、主张:提出“君权神授说”;B、目的: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C、结果: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尖锐冲突

二、君权至上说

1、产生条件:

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一些思想家对君权神授观点提出质疑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马基雅弗利——《君主论》:A、从世俗权力的角度为新君主国论证,提出君权至上论,反对君权神授;B、最早提出新君主国的概念;C、君主为维护权力可以不择手段;D、斥责罗马教廷是意大利分裂的罪魁祸首; ②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A、反对君权神授,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B、认为国家是人造的,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C、不赞成君主世袭制,只强调权威;

三、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理论提出的意义

1、积极作用: 都强调国家权力集中和统一,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趋势,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2、消极意义: 这些学说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终于变得不符合时宜。

第3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一、民主政体最优论

1、提出的背景:17世纪的荷兰是欧洲最自由的地方,但并不民主。

2、斯宾诺莎的主要思想:①强调思想自由和遵守国家法令的重要性(思想自由,行动守法)②认为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即民主政体最优论)

二、天赋人权论

1、提出的背景:1688年的“光荣革命”,资本主义政权建立。

2、代表及著作和主要思想:洛克《政府论》;①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②强调自由、法治;提出分权的政治原则 三、三权分立学说

1、人物及其著作: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2、意义: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必修Ⅲ)

四、人民主权论 卢梭,《社会契约论》,思想:追求平等;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学说。第二单元 民主与专制的搏斗 第4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有限的王权:13世纪《大宪章》的颁布。特点: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也就是受到法律的限制。直到都铎王朝时期都没有任何国王敢凌驾于法律之上。

二、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成长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新贵族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场和牧场;或出租土地给农业资本家;有些人还兼营工商业和海外贸易。

三、倒行逆施的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正是英国资产阶级和王权矛盾不断激化的时期。

四、《大抗议书》与内战爆发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提出了《大抗议书》,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治纲领,此次议会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到1648年底,内战结束。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5月,议会正式宣布建立共和国。至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顶点。

五、军事独裁的“护国政体”

共和国建立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高级军官集团掌握政权。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共和国被护国政体所取代。

六、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与覆灭

1658年克伦威尔死后,国内政局陷于混乱。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第5课 美国独立战争

一、原因

1、前提: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

2、根本: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英国的殖民统治的矛盾激化(原料基地、销售市场、限制工业发展、禁止西移);

3、历史:北美殖民地有自由的传统;

4、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 ;

5、直接:英国政府向殖民地征收各种赋税,殖民地人民反抗(无代表不纳税)。

二、过程

1、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2、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宣告独立(1)起草者:杰斐逊。(2)内容:平等与天赋人权不可侵犯;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3)意义:宣告美国诞生;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第一个人权宣言);推动了欧美、亚洲、拉丁美洲人民的独立运动;但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删去谴责奴隶制的内容;有政治参与权公民的约占美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3、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转折点 4、1781年约克镇北美英军投降 5、1783年英国承认北美独立--正式独立

三、1787年宪法--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共和国确立

1、背景:(1)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2)根据1781年《邦联条例》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但邦联是一个松散的结构,不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3)独立后社会动荡不安;(4)华盛顿、麦迪逊等人的努力

2、内容:(1)确立了代议制共和体制。(2)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了互相制衡的思想。(3)确立了联邦制,规定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分割,互不侵犯(联邦权力高于州权力)。

3、历史意义:(1)建立了总统制、联邦制、代议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2)为美国200多年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3)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为很多国家所仿效,促进了世界民主化起程。

四、《权利法案》:(1)规定人民的各项权利。(2)确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

第6课 法国大革命

一、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国际、国内)

国际——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国内: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原因——尖锐的阶级对立。革命条件——财政危机的加剧。理论准备--启蒙思想的宣传。

二、大革命的爆发

1.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5月5日)

2.革命爆发——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7月14日成为法国的国庆日。

三、君主立宪派的统治(1789.7~1792.8)--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

领导机构——制宪议会;主要权利——最高行政权和立法权; 对法国的初步改造:①《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人类是生而平等; 享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人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核心内容——资产阶级对人权的要求和依法治国的主张。进步:彻底否定并摧毁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局限性:维护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属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1791年宪法》——制宪会议颁布。主要内容:规定法国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

四、吉伦特派当权(1792.8~1793.6)

进一步摧毁封建制度 经济上: 颁布新的土地法令,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废除封建特权。政治上:①实行“普选制”(扩大公民权);② 召开国民公会(由立法议会制定)。③成立共和国(1792年9月22日)和处死国王(1793年初)

五、雅各宾派专政(1793.6~1794.7)——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执政机构——国民公会。主要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马拉、丹东。

1.革命措施 :① 颁布法令,摧毁封建制度。② 实行恐怖政策 :经济恐怖是颁布了全面限价法令;政治恐怖是颁布了〈惩治嫌疑犯条例〉; 评价:恐怖政策是雅各宾派在内忧外患空前严重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平息了国内的叛乱,基本上赶走了外国干涉军,法国秩序得以稳定,共和国的危机得以解除。③ 发布总动员令:使法军在战场上击败干涉军,战场也从国内转移到了国内。2.雅各宾派的分裂和“热月政变”(1794.7)——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

六、拿破仑帝国

1、建立背景:A、热月政变后,政局动荡不安;B、反法联军大兵压境;C、人们企盼一个强人政权

2、巩固措施:颁布新宪法,建立独裁政权;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外侵略欧洲各国;颁布自由主义宪法,帝制改成君主立宪制;重建军队,反击反法联军:滑铁卢战役。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

第8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 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英国的光荣革命取得成功

2、标志:通过《权利法案》(1689年)1)内容:(P42)2)意义:从法律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对议会主权至上原则的认定。英国的政体由君主专制变为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纪,国王逐渐退出内阁,不再主持内阁会议,由内阁中的财政大臣主持。主持会议的大臣渐渐获得了“首相”的称号。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2)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即应辞职。首相辞职:开创者:沃波尔。政府集体辞职:沃波尔的后一届首相率领全体内阁成员辞职。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3)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4)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9世纪中期

(二)议会改革:选举权的逐步扩大1、1832年改革:1)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根本动力:工业革命。)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2)内容: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2、1867年改革

1)背景:群众运动风起云涌。2)影响:使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3、1884年改革

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国内经济繁荣,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英国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大大提高了整个人口素质。工人获得选举权,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议会中的两党为了争取选票,竞相进行改革。2)影响: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英国基本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代议制民主在英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4、妇女取得选举权:1918年,妇女取得选举权;1924年妇女选举权的年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

5、议会改革的实质:政治民主化的日趋完善

(三)两党制的演变

1、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议会中两党的产生:辉格党和托利党

2、光荣革命后,辉格党和托利党先后垄断英国政治舞台,均长达半个多世纪。

3、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后的两党

1)托利党改为保守党:原因:1832年议会改革过程中,托利党一向信奉保守主义,墨守陈规,反对改革,因而得名。代表阶层:代表贵族利益,同时争取其他阶层

2)辉格党改为自由党:原因:辉格党历来支持议会改革,带有某种自由主义倾向,故名。

代表阶层: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3)两党的改革措施:加强组织建设,通过竞选议会席位,组织政党内阁,实行轮流执政。、20世纪初,两党的变化:自由党逐渐分化,工党兴起。

5、如今活跃在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两大主要党派是工党和保守党。

第9课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一: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覆亡:(1799~1815年)(第6课)说明了当时欧洲的封建势力比资本主义势力强大(专制力量大于民主力量)。二:波旁王朝的复辟与灭亡――光荣的三日

1、波旁王朝的复辟:1815年。政治上走向反动。

2、复辟的波旁王朝统治的结束——光荣三日(七月革命)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与专制的矛盾)意义: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推动了法国的民主进程。三:七月王朝的建立与统治:(1830年7月~1848年2月)

政体:君主立宪制。性质:七月王朝是一个赤裸裸的大资产阶级政权。统治:残酷镇压工人运动。拒绝进行政治改革。影响:(1)中下层资产阶级因没有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也开始对七月王朝表示不满。(2)工人也不满。七月王朝积极性:(1)结束了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反攻倒算,增加了选民的人数,进一步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2)结束了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半个多世纪的斗争,封建地主阶级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起来,此后未再出现复辟。局限性:对财产的限制较大,其民主权的扩大只限于中上层资产阶级。

四、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统治:――从狂欢到血泊(1848、2~1852年)

1、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法国的二月革命

(1)原因:① 七月王朝拒绝进行政治改革,残酷镇压工人,阶级矛盾尖锐。② 1847年欧洲农业歉收,人民生活困难。根本上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七月王朝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时间:1848年2月。(3)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4)结果:一举推翻七月王朝,成立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统治: A:初期:(1)临时政府宣布法国人民享有选举权、劳动权和全民免费教育权。(2)临时政府不仅有工人的代表,而且宣布保障工人的劳动权,还开办“国家工场”,收容失业工人从事公益劳动。

B:巴黎人民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很快开始激化,触发了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影响:它要求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第一次大交锋。这是保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

五: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与统治(1852年~1870年)――拿破仑神话的延续

1、建立:路易•波拿巴

2、原因:① 借助拿破仑•波拿巴的威望;(引用路易波拿巴的话)② 法国农民的支持;③政局动荡,人民寄希望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稳定政局。④前两次共和制都未能带来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人们对共和制失望。

3、帝国的统治:(1)对内:A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推行高压和怀柔双管齐下的政策; B经济上创办新的投资银行、兴办大型公共工程等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2)对外:发动战争。

4、影响:对内措施稳定了法国的局势,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对外战争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导致第二帝国在战争中灰飞烟灭。(帝国灭亡的原因:君主制不符合资本主义的日益发展,法国人民要求民主政治的要求,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

5、帝国的结束: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灰飞烟灭。六:共和制的最终确立(1870~1877年)。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诞生。背景: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共和派的国防政府被迫媾和,接受了割地赔款的苛刻条件。诞生:共和派于9月4日宣布废黜波拿巴家族,建立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由此诞生。

2、共和国的统治:经历了耻辱和血污的洗礼。(1)对外:共和派的国防政府被迫媾和,接受了割地赔款的苛刻条件。(2)对内:巴黎人民困守巴黎,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但是却遭到血腥的镇压。

3、共和制最终确立

条件:① 君主派的内讧。② 由于各派分歧太大,国民议会无法制定一部完整的宪法,只能逐条讨论,在共和派与巴黎人民的努力下,共和制终于通过。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

第10课 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一、早期民主改革 1.杰斐逊:(1)消除党派成见,保护少数人权力;(2)废除限制民众言论自由的法令;

(3)废除进口奴隶的贸易

2.杰克逊 :(1)取消对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2)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白人男子的普选权

二、西进运动

影响:推动美国农业较早地实现了机械化;推动了美国的工业化;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强国。美国联邦制得到扩展。西进运动的过程既是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西扩展的过程,还是美国民主制度在空间上不断扩展的过程,它极大的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但是他对印第安人来说,则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三、美国内战

1、根本原因:南北不同的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3、美国内战中颁布的文件及意义(1)《宅地法》的颁布是美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争取自由土地斗争的胜利,满足了人民对于土地的需求,大大激发了美国农民和外来移民参加南北战争的热情。(2)《解放奴隶宣言》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州的奴隶都将成为自由人,并可以参加联邦军队,这一措施极大的调动了广大黑人参战的积极性。

4、内战的意义:(1)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联邦制经受了考验并更加巩固。(3)内战期间和战后一系列法案的颁布,废除了奴隶制并保障黑人权益,体现了民主宪政的发展。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发展和深化了统一的全国市场;推动了美国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

政治上的重要意义:强化了民族意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联邦制共和制;消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推动了美国的宪政改革。

四、由法律保障的公民权——修宪

内战结束后的3个宪法修正案主要内容。表明美国民主范围扩大,公民权由仅限于白人扩大到在美国领土上的其他人种。

五、种族歧视问题和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

(一)背景:

1、内战后种族歧视现象严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种族歧视制度在道义基础上动摇。

3、黑人群众在战后觉醒。

(二)战后黑人争取民权的运动:

1、公共汽车罢乘事件。

2、进军华盛顿运动。

(三)黑人民权斗争取得的成果及现实问题

1、民权运动的根本胜利,表现:美国国会和总统相继颁布了全面的民权法令:1964、1965、1968年分别通过的三个民权法案。同时最高法院宣布种族隔离违反宪法。

2、目前存在的问题:P57

比较:英美政体 表一:

项目 美国总统共和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 统 国 王

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 选 举 世 袭 国家元首有无任期 任 期 制 终 身 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有 无 政府首脑是谁 总 统 首 相

政府如何产生 总 统 任 命 议 会 产 生 国家权力中心在哪里 总 统 议 会 表二: 项目 主要特征 典型国家 议会制

君主立宪制

1、君主: 国家元首的象征,职责是礼仪性的英 国

2、议会: 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3、政府: 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有权宣布解散议会

总统制

民主共和制

1、总统: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总揽行政大权,统率三军

2、议会: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互相独立,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3、政府: 当选总统组织政府,能否执政不在于是否在议会获得多数席位,而在于在总统选举中能否获胜

1、英美政体相同之处:(1)都是资产阶级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普选制。(2)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只不过分权程度不同而已。(3)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4)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都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2、英美政体不同之处:(1)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互相妥协的产物。而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2)君主立宪制设君主为国家元首,世袭继承,没有任期限制,是终身制。而民主共和制不设君主,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3)君主立宪制的国王(或女王)无实权,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元首掌握大权

3、形成的历史因素:英国议会历史特别悠久,且掌握着国家的财政权大权;资产阶级兴起强大后控制了议会并同王权进行了一个又一个斗争的胜利;议会权力增长形成了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的情况。美国没有封建专制传统,殖民地一独立就建立了典型的资产阶级国家;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反殖民斗争坚定了建立共和国的信念;政治家们有防止独裁和专制,最大限度实现民主自由的远见卓识。第四单元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第12课 宪章运动

一、欧洲早期工人运动: 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 “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二、英国宪章运动 1.背景:(1)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开展,工人阶级形成;

(2)英国早期工人阶级生活和工作状况极为悲惨;(3)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赋予资产阶级选举权,工人阶级却依然被排斥于议会之外,在政治上毫无权利。2.过程 时间 签字人数 结果

第一次请愿运动 1839年 125万 被镇压 第二次请愿运动 1842年 330万 被镇压 第三次请愿运动 1848年 190万 夭折

3.影响:(1)英国宪章运动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使资产阶级意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宪章运动所倡导的一些要求在后来陆续得到了实现。

(2)宪章运动为以后的英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斗争经验。(3)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序幕。列宁评价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第13课 国际工人运动

一、共产主义者同盟 1.背景:(1)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2)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3)马克思、恩格斯的积极投入;(4)正义者同盟领导信服马、恩的观点,决定改组。

2.建立 : 1847年6月,恩格斯参加,伦敦。意义:标志着正义者同盟正式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告了一个用先进理论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并由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工人运动 3.纲领——《共产党宣言》

4.解散:1852年。原因: 1848年欧洲革命的失败,同盟遭到迫害;同盟内部产生分裂

二、第一国际的斗争(1864,9,伦敦)1.背景:(1)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工人运动的高涨;(2)工人在斗争中认识到工人阶级互相支持的重要性。(思想基础)

2.第一国际的斗争对工人运动的推动:1)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2)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得到广泛传播。

3.第一国际的巨大影响: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使各国工人在斗争中有了更好的理论武器;由于它对各国工人运动的支持与领导,使它赢得了各国工人的高度信任;各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它却恨之入骨。

三、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3月28日 1.背景:(1)欧洲工人运动的日益高涨;(2)普法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矛盾,引起了革命。(3)工人力量的壮大。

2、政权形式: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

3.主要措施:政权建设:①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②废除国家机关的高薪制。③颁布一系列法令维护劳动者的权益。④颁布体现国际主义原则的法令。4.特点:是工人阶级政权,但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以武装起义和夺取政权的手段建立起来;带有自发性、暴力性、政治性;最重要的创造与贡献: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尽管是雏形)6.巴黎公社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根本原因:法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还处于向上发展时期,远没有进入成熟的阶段。经验教训: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决非简单地推翻旧政权即可一蹴而就,无产阶级的解放不仅仅是一场革命,还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四、第二国际的活动:1889、7、14,巴黎

(一)条件:1.第一国际的解散,需要新的国际指导国际工人运动;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各国工人政党成立,工人运动重新高涨。

(二)活动:通过有关决议、方针政策,指导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

(三)第二国际的成就和影响 比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同

相同点:1)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2)它们的建立都处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3)马克思、恩格斯参与了对第一国际的领导,恩格斯参与了第二国际早期的指导;4)都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不同点:(1)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二国际主要是由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组成;(2)第二国际的范围更大,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3)在组织上,第二国际不是各国政党的上级组织,各国是独立自主的,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政党指明了方向。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的民主历程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一、萌生的条件:

1、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君主批判思想的深刻的启迪;

2、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进中国人改变观念,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3、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西学的不断传入;

5、近代教育的发展

二、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这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二)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三)维新思想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2、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P78~80)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核心部分。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是孙中山设计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这一方案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进步性:三民主义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新三民主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以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主义为主要内容。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经过这样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便是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最大特点就是它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它也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所以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

一、共和国建立的背景 1、20世纪初的国内外形势:内:政治:清政府卖国,签订《辛丑条约》。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外:列强加紧侵华。

2、改良与革命的论战,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论战中心:围绕国民革命的任务展开,分三方面:革命要不要以“反满”为目标、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共和国。论战:①实质是资产阶级就中国建立何种政体的论战;②改良派从国情出发认识到建立民主政治需要一定的条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却没有看到专制势力的顽固。③革命派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得到进步人士理解和拥护。论战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3、清政府预备立宪,是场骗局,革命形势成熟

实质:君主立宪形式下的君主专制。影响:革命党趁势而起,辛亥革命爆发。

二、共和国建立及共和制的确立

1、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建立湖北军政府。湖北军政府及其他宣布起义的省区尝试建立代议制度。

2、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回国,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成立参议院。------共和制度已见雏形。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措施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新的文化教育,改造旧的社会习俗,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存在根本的弱点一是缺乏反对帝国主义的勇气,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二是没有采取彻底的反封建的措施,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这样南京临时政府不能动员广大的人民群众。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南北议和

4、帝制终结: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共和制度在各种势力的妥协中诞生。

5、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月11日)。

⑴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即核心内容是: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⑵评价:进步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中国近代史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新的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形式由此确立。

三、“临时”不幸言中

1、袁世凯专制独裁:⑴解散内阁:以唐绍仪为为首的第一任内阁被迫解散,它的短命预示着袁世凯专制独裁势力的兴起。⑵刺杀宋教仁:1912年底,第一次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袁世凯指使刺客暗杀了宋教仁。⑶破坏代议共和制:袁世凯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用《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临时约法》。

2、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运动兴起。

四、评价:

1、辛亥革命后出现民主气象:①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在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结束,共和制确立。②革命后,各种政党、社会团体和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2、民主政治形同闹剧:①内阁形同虚设,频繁更替,总统选举有名无实。②主权在民,一纸空文,普通国民的选举、监督权并没有兑现,地方自治机构中政治权力操纵在旧官僚、士绅手中,普通国民无权参与。③社会问题,孙中山构想的土地国有制的政策在法令中丝毫没有得到体现,《临时约法》也没有对妇女的权力作任何规定。

3、中国民主政治前途:革命后的社会现实说明,中国的现代化改革、民主之路任重道远。中国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依然艰难曲折。

第17课 为了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

一、解放区的天--抗战时期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的民主政策和措施 1.“三三制”原则的实行

(1)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性质:是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2)实行“三三制”原则的目的:增强抗日根据地的力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3)意义: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争取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认同,加强了根据地内部各阶层的抗日团结性,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政策实施

3.普选制度--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延续

内容: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选举,参加到各级政权的行政管理。作用:使地方政权成为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以后的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国统区的民主斗争

1.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1)背景:A、国际: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美国扶蒋反共。

B、国内:和平、民主、团结是人民的强烈愿望;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2)意义: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国统区和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局面。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6.1),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和平民主协议,决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讨论的焦点: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实质上是重庆谈判时关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的继续和发展。

3.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运动,形成第二条战线 作用: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军事战场,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土地改革

1.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土地政策

作用:可以团结农民和地主支持抗日。支持抗日民主政权。巩固了抗日统一战线。2.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1)《五四指示》(1946年)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2)《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背景: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形势要求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以便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意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彻底铲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法,千百年来中国农民梦寐以求的历史夙愿在中共手中实现了,广大农民积极支援前线,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经济生产关系的基础。

四、天翻地覆慨而慷--建立新中国的准备 1.中共中央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正式提出了打倒国民党独裁政府,建立民主联合政权,指明了民主斗争的目标。2.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准备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高考历史选修部分复习策略 篇2

一、立足考纲。分析题型特点

考纲对选修部分的规定最为简单,只有考查纲目,不涉及具体考查内容。很多老师在复习中往往认为考纲没有太大的用处,其实不然,2008年~2011年江苏高考选修部分的题目,同一本书没有考查过同一单元的内容,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考纲进行简单的排除,把重点放在那些没有考查过的单元,做到有的放矢。当然这样做,不是不复习其他部分,只是有重点,相对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随着考查内容的增多,在以后的考试中,往往不再单独考试一单元的专题,而是多单元的结合,因此,复习要多注重比较。

同时,每年的考纲后面都有一部分典型的例题,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例题和高考题在很多层面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如设问的形式、考查的层面、分值的安排等。

二、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

课本中选修部分的两本书,容量大,考试分值相对小,在复习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且高考中只考查材料题,不考查选择题,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这样,对课本的整合就显得很重要。

那么,怎样对课本进行有效的整合呢?要结合高考试题的特点。例如,选修一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每一单元的结构都一样,分别从背景、内容、影响三个层面讲述。高考中很多时候要用到内容部分,教师可以在复习中采用列表的形式进行整合,以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结合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必要性)、这样的改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内容中有什么缺点、改革有什么不足、改革的性质、你的感悟等。这样的整合学生感到线索清楚,能和高考题很好的结合。

对于课本中选修四中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部分,根据教材特点,主要是掌握人物活动,并结合人物活动对人物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在复习中教师主要按照人物的活动从功绩和不足两个角度进行归纳,利用纲目的形成整理出人物活动,学生可以直接利用活动进行评价。同时,根据高考考查题目的要求,增加归纳关于人物品质的内容。此外,从国别、时间段等角度进行整合教材,这样就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复习中减轻学生的负担,做到事半功倍。

三、加强训练。以练习促进复习

纵观近几年江苏历史高考选修部分的题目,呈现出跳出教材、注重考查能力的特点。因此,有针对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中对于练习是这样做的:第一步,向学生展示历年的江苏高考题,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的特点。第二步,集中各地模拟试题分析讲解,让学生了解各地试题特点。第三步,综合各地试题,把题目按专题、时代、人物等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会分门别类多角度掌握知识。

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了解了各类试题的特点,对各层次考查要求做到了心中有数,起到了巩固课本知识,增强了解题能力,有效地配合了基础知识的复习。老师把学生所做的习题进行集中讲解,用多媒体投影的形式把重点的地方逐一指出,并告诉他们错误的地方,以后答题需要注意什么。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提高了解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复习作用。

四、及时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很多学生有这样的感觉:在一轮复习的时候,感觉选修部分已经学的不错了。但到了二轮复习的时候,好像又陌生了。这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通病,遗忘率很高,那么,在二轮复习以后会不会又像一轮这样,很快就遗忘了呢?我们在复习中,非常注意及时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具体的方法有:多样的默写检查、学生上课的复述、学习小组的相互提问、题目抽查等。这样能够尽量减少遗忘率,又能够及时提醒学生要及时有效地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二2笔记 篇3

1、原因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社会根源: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

(3)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西欧同东方的贸易更加困难。

(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2、条件

(1)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指南针的应用

二、新航路的开辟

1、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开辟了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好望角”的新航线。

2、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开辟了由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3、达迦马到达印度

1497——14,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印度。

4、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519~1522年,西班牙支持的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三、走向会合的世界

1、地理大发现

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

2、世界市场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欧洲社会重大变革

(1)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2)价格革命: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4、制度影响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海上马车夫”

1、兴起的条件

(1)地理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荷兰濒临大西洋,背靠欧洲大陆,既有天然良港可以驾船出海,又有广阔的欧洲腹地作为依托)

(2)经济条件:资主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悠久的经商传统,手工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新航路开辟后,荷兰是商业革命的受益者。

(3)政治条件: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独立(1581年)。

2、荷兰兴起的表现(荷兰之最)

(1)欧洲最富庶的地区(16C):海上贸易发达,为荷兰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2)第一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17C)

(3)“海上马车夫”(17C):欧洲商船数量最多的国家,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

3、殖民扩张

(1)机构: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2)表现:

① 非洲

从葡萄牙手里夺取了好望角殖民地

②亚洲

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并一度占领了中国领土台湾等地,建立东方殖民总部。

③美洲

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4、结果:荷兰成为17世纪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二、“日不落帝国”

1、条件

(1)地理优势:新航路开辟以后,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英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2)经济优势: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为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3)政治优势:17世纪英国爆发了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军事优势: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2、表现

(1)殖民机构:17世纪初,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2)殖民扩张:17世纪初,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殖民据点。

(3)殖民战争:

①1588年,英国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②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遭到了荷兰的强烈反对,双方爆发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③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不仅从法国手里获得了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还在印度迅速扩大了殖民势力,侵占了更多的印度土地。

3、结果

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逐步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三、世界市场的拓展

1、原因:殖民者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从而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2、早期殖民扩张的途径:海外贸易、抢掠、欺诈

3、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被殖民国家(灾难)

①美洲:殖民者抢夺大量财富的同时,屠杀、奴役印第安人

②非洲:15—19世纪的近四百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

③亚洲:英国殖民者洗劫了当地国库

(2)西欧国家

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3)世界市场

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

1、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1)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社会稳定

(2)资金:殖民掠夺、圈地运动 获得巨额财富

(3)市场: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4)劳动力:圈地运动 ,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厂做工

(5)技术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

2、工业革命的时间

1765年——1840年前后(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

3、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1)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珍妮机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2)主要发明

①1785年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②18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18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25年火车试车成功

(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3)完成

1840年前后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方式:从工场到工厂,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经济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3、生活方式: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加快

4、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

5、政治: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于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6、对外: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7、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

(1)经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需要(市场和原料)

(2)政治: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3)交通运输: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途径

(1)政治: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经济: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3、形成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4、影响

(1)主观: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利益

(2)客观: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条件

1、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2、制度前提: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3、资金和原料:殖民地和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资金

4、科学技术的进步: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二、标志和特点

1、标志:以冶金、 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

2、特点:科学成了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科技和生产的联系更加紧密

三、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3、化学工业的发展

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四、垄断组织的出现

1、背景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3)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2、出现

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3、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垄断的目的、结果

直接目的在于保持企业生存发展,根本目的还在于保持和实现高额利润,控制市场。

结果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有利于科学技术的结合和发展。但资本高度集中在少数垄断资本阶级手中,他们利用经济手段干预国家政治,从而加强了国际竞争,导致战争危险。

1五、世界市场的发展

一、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二、影响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2)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

2、表现

(1)洋纱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2)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生产日趋商品化。

3、影响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方式和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人物

中央:恭亲王奕沂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3、兴起

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

4、过程

(1)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

①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

(2)近代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

①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②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筹划近代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

之间,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近代教育

①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②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5、结果

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6、影响

①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它们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1)外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4)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5)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2、产生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3)民资企业:发昌机器厂(上海);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南海);贻来牟机器磨坊(天津)

高中历史选修二复习笔记 篇4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中共中央提出的口号是()A.和平、民主、团结

C.坚持团结,反对内战

B.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D.将革命进行到底

解析:选A 本题旨在考查基础知识。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中共中央提出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

2.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之所以在人民心目中留下深刻影响,主要是因为()A.政协协议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B.政协协议没有体现人民愿望

C.政协协议较多地吸收了中间人士的意见

D.政协协议体现了人民的愿望和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

解析:选D 由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和中共的努力,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政协协议体现的党派平等协商精神,在人民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3.观察下图,通过对报纸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A.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压制 C.中共在国统区领导反蒋斗争 D.国民党为遏制民主而制造暴行

解析:选D 李公朴、闻一多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刺杀李公朴、闻一多是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反民主的暴行之一。

4.解放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一直热衷于走的第三条道路宣告破产,其标志性事件是()A.全面内战的爆发 B.《中华民国宪法》的颁布 C.国共合作的破裂

D.民盟等被宣布为“非法团体”

解析:选D 1947年,国民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其他民主党派的斗争被迫转入地下。至此,民主党派在中国走第三条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彻底化为泡影。

5.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立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其名称多带有“民主”二字,这反映了他们不满国民党政府的()A.封建专制

C.***

B.军事独裁 D.投降卖国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国民党当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民主党派的名称带有“民主”二字,反映了对国民党***的不满。

6.在一次会议上,民革代表何香凝表示:“我脱离国民党到现在已经22年了,我从来没有向国民党反动派屈服过,22年来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今天已经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的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她发表这番谈话的会议应是()A.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B.中共“七大” C.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 D.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解析:选D “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的新中国就要诞生”,这些有效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的民主革命已基本胜利,由此可判断出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 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分别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他们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在政治上不赞成激进的阶级斗争,但他们主张民主、自由,希望政府更加开明、民主,希望能够和缓地改革进步。

——于刚《中国各民主党派》

材料二 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承认蒋介石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之无理而又狂妄的举动,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会议总结了民盟斗争的历史经验,清算了中间路线。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根据材料,指出民盟政治主张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盟政治主张变化的原因及影响。(8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希望政府更加开明、民主,希望能够和缓地改革进步”以及材料二中“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来归纳变化。第(2)问,结合材料二中“1948年1月”的时间信息以及从国民党统治腐败以及共产党政策等角度分析其原因;结合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来回答其影响。

答案:(1)变化: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由主张建立民主、自由的开明政府到放弃中间路线同国民党决 裂。

(2)原因:国民党的反动本质日益暴露;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赢得民心及力量的壮大;民盟总结斗争经验。影响:民盟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加快了国民政府覆灭的步伐,有力的推进了近代中国的民主进程。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苏维埃宪法大纲,成立了中央临时政府,建立“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和一切劳苦大众。1940年3月,中共中央《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示: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民族统一战线的、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在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以争取小资产阶级;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以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根据地实行“豆选”法,由成年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乡村基层政权。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报告中说:“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中国人民。然后在广泛民主基础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的实践与主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民主政治的实践与主张。(6分)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三个时间点:1931年、1940年和1945年。1931年成立工农苏维埃政权,1940年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政权,1945年毛泽东在七大上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第(2)问,需要结合民主政治的历程,结合时代背景评价。

答案:(1)实践和主张:1931年11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召开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抗日战争时期,按“三三制”原则,选举产生联合的抗日民主政权;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主张建立全国民主联合政府,解放人民建立新国家。

高中英语选修七笔记 篇5

vi.受益于+from 3.in other words 换句话说

His wife is my daughter.In other words, I’m his mother-in-law.4.bump v.碰撞,撞击+against/into I ran after him, bumping against some people in hurry.Lucy is a clumsy girl, always bumping into the furniture.bumper n.保险杠

5.adapt to =adjust to 适应

The children find it hard to adapt to the new school.These plants have adapted themselves to the desert.6.cut out 切掉,剪下+of…

This article is cut out of the newspaper.7.fellow adj.同事的,同类的,同伴的,同情况的 Cn.同事,同类,同辈

my fellow passengers on the train.She has a good reputation among her fellows.8.annoyed adj.生气的,恼怒的,烦恼的

He was beginning to get very annoyed with me about my carelessness.They were very annoyed at your suggestions.I was annoyed to find that they have left without me.I was annoyed that they hadn’t turned up.annoy v.使恼怒,使生气,打扰,骚扰

These files are annoying me.9.conduct Cn.行为,举止

v.指挥(乐队);组织,安排,执行,实施

conduct an experiment conduct a survey 10.congratulate v.祝贺,向…道贺+sb.on sth.I congratulated them on their results.11.adequate adj.足够的,合乎需要的,合格的

The room is small but adequate.The space available is not adequate for our needs.12.access Un.通路,通道+to ;机会,权利+to There is no access to the street through the door.Citizens have free access to the library.accessible adj.可接近的,可使用的,可到达的+to 13.handy adj.有用的,易使用的,容易做的;近便的,便利的

It’s quite a handy little tool.Keep an emergency kit handy.My house is very handy for the station.14.impaired adj.受损的,损坏的;有…缺陷、障碍的

impaired memory

impair vt.损害,削弱 15.company Un.陪伴,做伴

keep sb.company 陪伴sb.16.meet with 与…会晤+sb.;遭遇,受到某种对待;经历,体验+sth.He met with some difficulties when he tried to solve the problem.The representative met with the company’s boss to discuss the pay rise.17.approval Un.赞成,同意;批准,认可,通过

Do the plans meet with your approval? I can’t agree to anything without my partner’s approval.approve vi.赞成,同意+of

vt.批准,通过

Unit 2 1.desire n.渴望,欲望,渴求

v.想要,希望得到

I have a strong desire to help and care for people.They seem to have lost their desire for life.She has remarried and desired a child with her new husband.Fred is bored and desires to go home.2.alarm v.使惊恐,使害怕,使担心

I don’t want to alarm you, but there is a strange man in your garden.alarmed adj.担心的,害怕的+at/by Environmentalists are alarmed at the increase in pollution.3.sympathy n.同情心

have sympathy for sb.I have no sympathy for Jack.That’s all his own fault.She never expressed any sympathy when I was injured.4.favour Cn.帮助,恩惠,好事

I want to ask a favour of you.Will you lend me your car? I’ve come to ask you to do me a favour.in favour of 支持,赞同

I’m in favour of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5.absurd adj.荒唐的,愚蠢的,可笑的

He looks absurd in that hat.6.makeup Un.化妆品

wear makeup 7.accompany v.陪同,陪伴

Let me accompany you to your hotel.8.awful adj.糟糕的,很坏的,极讨厌的

The pain was awful.What awful weather!

an awful lot of…

9.affair n.事件,事情;私通,风流韵事

She wanted the celebration to be a simple family affair.She was having an affair with her boss.10.declare v.公布,宣布,宣告;断言,宣称,表明

The government has declared a state of emergency.Germany declared war on France on Aug.,1st,1914.The court declared the strike action was illegal.I declare the bridge open.He declared that he was in love with her.“I’ll do it.” Tom declared.11.envy v.羡慕,嫉妒

He envied her—she seemed to have everything she could possibly want.She has always envied my success.I don’t envy Jack that job.I envy you having such a close family.12.leave sb.alone 不打扰,不惊动

leave sth.alone 不碰,不移动,不变动

13.set aside 把…放在一边;省出,留出(时间,金钱)

I set aside my book.14.search v.search… for…

The police are searching the house for the thief.15.part-time adj./adv.兼职的,部分时间的

She is looking for a part-time job.He works part-time from 10 a.m.to 2 p.m.16.staff n.(sing./pl.)全体职员,全体雇员

a staff of ten I have ten staff working for me.The staff in this shop is/are very helpful.17.talent n.天才,天资,天赋+for ;有才能的人,天才,人才

He is a great talent.18.divorce n./vt.离婚

Their marriage ended in divorce in 1996.They’ve agreed to get a divorce.Unit 3 1.reflect vi.思考,沉思+on/upon I reflect on possible reasons for my failure.Please reflect on this matter.2.offshore adj./adv.近海的,海上的 an offshore island a ship anchored offshore 3.aware adj.知道的,意识到的,明白的,察觉到的+of They were suddenly aware of people looking at them.He was well aware of the problem.Were you aware that something was wrong? 4.upside down 上下反的 inside out 里外反的

Look at Jim.h=His jacket is inside out.5.be scared/frightened to death 吓得要死

6.witness v.当场见到,目击;见证(时间、地点做主语)

n.目击者,见证人

Did anyone witness the accident?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increasing unemployment.The police found the witness to the accident.7.sort out 整理,理顺

The cupboard needs sorting out.I’m sorting out the papers that can be thrown away.8.opposite prep.在…对面,与…相对

adj.相反的

Claire sat opposite Tony at breakfast.The bank is opposite the supermarket.9.yell v.叫喊,大喊,吼叫

She yelled at the naughty child.She yelled out in pain.The crowd encouragement at the players.10.be about to do(when…)即将要做…(就在那时…)11.ahead of 在…之前;领先,比…强,比…好

I saw the man in a blue jacket thirty metres ahead of me.I tried to think about all the problems that were ahead of me the next day.Tony finished 1min30s ahead of Claire.12.head v.朝…方向前进

Where are we heading? She headed for the door.They are heading back home.13.flee v.逃走,逃掉

-fled-fled We were forced to flee to that country.She was caught trying to flee the country.a camp for the people fleeing from the war.14.aim v.瞄准,对准+sth.at sb./sth.;力求达到,力争做到+at/to do Tony aimed his gun at Claire.Tony’s gun was aimed at Claire.He is aiming to become a successful writer.15.in the meantime=in the meanwhile prep.在此期间,与此同时 meantime=meanwhile adv.在此期间,与此同时

I’m reading a book.In the meantime, Claire is cooking.16.feed n./v.喂养,饲养;养,养活

have a good feed on 饱餐一顿

feed sb./sth.on sth.=feed sth.to sb./sth.喂…吃… Several children are feeding ducks on bread.Several children are feeding bread to ducks.feed on… 以…为食 Owls feed on mice.He has a large family to feed.17.overboard adv.从船上落下

Man overboard!有人落水了!18.urge v.力劝,敦促,催促

She urged him to stay.The report urged that all the children be taught to swim.19.abandon vt.遗弃,离奇,抛弃,舍弃,放弃

abandon one’s country 20.approach vt.接近,靠近

n.方法+to

Unit 4 1.fortnight n.两星期

a fortnight’s holiday 2.be dying for/to do 渴望,极想做

She is dying to go aboard.I’m dying for a glass of water.3.up to 至多,达到…数量/程度;直到;胜任;由…负责,取决于;做,干

The hall can hold up to 1000 people.The temperature went up to 35°C.Up to yesterday, I thought he was single.I don’t feel up to the task.It’s up to you to decide when to leave.What is she up to? 她在搞什么鬼? 4.one thing is for sure 有一点可以肯定

One thing is for sure—it’s not going to be easy.for sure 毫无疑问,确定如此

She won’t lend you any money, and that’s for sure.No one knows for sure what will happen.5.weekly adj./adv.每周n.周刊,周报

weekly meetings The employees are paid weekly.6.relevant adj.切题的,紧密相关的

The essay is not relevant to the topic at all.Can you give me some relevant information? 7.get to do 渐渐开始 +know,like,hate,understand,realize等表示心里感觉的词

I shall get to like him in time.8.remote adj.遥远的;关系远的;偏僻的,孤寂的

a remote beach in the remote future remote cousins a remote village in the hills 9.stick out 伸出,探出

It’s rude to stick out your tongue at others.10.adjust v.适应,调整

He adjusted quickly to the heat of India.He adjusted his tie before entering the hall.11.participate v.参加,参与+in 12.dry out 使变干,干透(浸水之物)

dry up 干涸(河、湖);使完全变干

13.otherwise adv./conj.否则;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

Shut the window, otherwise it will get too cold in here.My parents lent me the money.Otherwise I couldn’t have afforded the trip.14.privilege n.特权,荣幸,特别恩惠

Only members have the privilege to use the ground.He is a fine musician.It’s a privilege to hear him play.15.toast n./v.I had a piece of toast for breakfast.I toasted the cheese sandwiches.I’d like to propose a toast to the bride and groom.16.donate v.捐赠,捐献+sth.to…

Last year, he donated $1000 to cancer research.17.voluntary adj.义务的,无偿的;自愿的,志愿的,自发的

Many social services are provided by voluntary groups.He made a voluntary statement to the police.18.in need 贫穷,困窘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19.purchase v.购买

n.购买,购得物

Where did you purchase the car? the date of purchase I have some purchases to make in town.20.distribution n.分发,分配,分布

a distribution centr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distribute v.分发,分配,分送

distribute sth.to/among sb.A man is distributing leaflets to passers-by.The teacher is distributing papers among students.Unit 5 1.keep it up 不松劲,坚持下去

keep sth.up 保持;沿袭(风俗习惯)

keep up the good work

keep up with 与…齐头并进

catch up with 追上,赶上

2.fit in(with…)(与…)合得来,适应

Where do I fit in? I wasn’t sure if she could fit in with my friends.3.recommend v.推荐,举荐,介绍;劝告,建议

Can you recommend me a good hotel? Can you recommend a good hotel to me? She was recommend for the post by her colleague.I recommend her as your secretary.I recommend that she see a doctor.The doctor recommended me to take a long rest.I recommend going by subway.recommendation n.建议,提议;推荐,介绍 4.substitute n.代替者,代替物,代用品+for a meat substitute

His father saw him as a substitute for his dead brother.5.requirement n.必要条件;所需的东西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life meet/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6.acknowledge v.承认;感谢

He is widely acknowledged as/to be the best player in the world.I didn’t acknowledge that he had anything wrong.He is unwilling to acknowledge defeat.We wish to acknowledge the support of the university.7.as far as one is concerned 就某人而言

As far as I’m concerned, the essay is alright.8.contradict v.反驳,驳斥,批驳;相矛盾,相反,相抵触

All evening, her husband contradicted everything she said.The two stories contradict each other.9.occupy v.使用,居住(房屋、建筑);使用,占用;侵占,占领

He occupies an office on the twelfth floor.The bed seems to occupy most of the room.The capital has been occupied by the army.occupied adj.忙于+with sth./+in doing sth.10.onwards adv.from …onwards 从…时起一直

They lived there from the 1980’s onwards 11.settle in 安顿下来

上一篇: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下一篇:环境工程专业环境质量评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