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练习题答案

2025-0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陋室铭练习题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答案 篇1

一、词语解释:

名: 灵: 斯: 惟: 德馨: 上: 入: 鸿儒: 白丁: 调: 素琴: 丝竹: 案牍: 劳: 形: 乱:

二、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类比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问答题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比兴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4、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5、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2 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1、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12、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交往人物—高雅脱俗 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1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 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15、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爱莲说》练习题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蕃(fán)淤(yū)濯(zhuó)涟(lián)亵(xiè)

噫(yī)

二、解释下面词语。

蕃:

染:

益:

植:

濯:

妖:

亵玩:

隐逸:

蔓:

枝:

君子:

鲜:

宜:

三、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D)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都是疑问代词)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都是可以)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都是唯独、只)

D.之:水陆草木之花(的)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取独)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里长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中间贯通外表挺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3)陶后鲜有闻。

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香气远播,愈发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近处玩弄。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欢,当然有很多人了。

四、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8)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世人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0)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11)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

(12)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是:

(13)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

五、文章内容理解

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3、《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4、作者在文中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在表示什么?

叹爱牡丹者众,表示自己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趋炎附势恶浊世风的鄙弃。

5、文中写莲花,赞美莲花的高洁可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三者都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用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意象陶渊明那样的消极避世,又不愿意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6、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批判了当时随俗浮沉、趋炎附势,追逐功名富贵的世风。

《黔之驴》练习题

一、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慭慭()然

虎大骇()

噬()

窥之(荡倚()

跳踉()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船:

至:

庞然:

蔽: 慭慭然:

噬:

往来:

狎:

㘎:

稍:

胜:

远遁: 蹄:

计之曰: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3)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

(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5)因跳踉大口阚.。)

四、归纳文言字词。

1、识记通假字

技止此耳

“止”同“

”,解释为

2、区分一词多义

以为

以为且噬己也()

以为神

()

庞然大物

()

然往来视之()

黔之驴

()放之山下()

计之曰

()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意思。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驴不胜怒,蹄之

()

(3)稍近益狎

()

(4)尽其肉

()

五、下列语句中“之”所指代的对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放之山下

B.稍出近之

C.然往来视之

D.虎因喜,计之曰

五.D(D项“之”是代词,代指驴子生气只能踢的情况;其他项“之”都是代词,代指驴。)

3、(1)名词作状语

用船

(2)名词作动词

用蹄踢

(3)形容词作动词

靠近,接近(4)副词作动词

吃尽,吃完

六、写出本文的两个成语。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带有“虎”字的成8 语(至少四个)。

本文成语:庞然大物

黔驴技穷

带“虎”字的成语:狐假虎威

虎视眈眈

虎头蛇尾

龙腾虎跃„„

《陋室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2

阅读下面《陋室铭》,完成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为文中划线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

可 以 调 素 琴 阅 金 经 无 丝 竹 之 乱 耳 无 案 牍 之 劳 形。

2.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往今来,有许多像“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样的典型事例,请你仿造该句再写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出名

(2)这

(3)我

(4)博学的人

3.(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4.(1)惟吾德馨。(或: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何陋之有?(或: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练习题 篇3

一.铭,是指 ,后来成为 ,它的特点是 。

二.本文作者是 ,字 , 朝著名的 、家。

本文选自

三.生字

铭 斯 馨 苔 鸿 儒 调 牍 庐 蜀

四.重点实词.

名 斯 惟 吾 馨 鸿

鸿儒 白丁

调 素 金经 丝竹

乱 案牍 劳 形 云

五.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8.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六.回答问题.

1.写出运用类比手法的句子 。

2.全文的主旨句是 。

3.提挈全文的词语是 。

4.本文实虚相映的句子是 。

5.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 。

6.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

7.突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

8.写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9.文中的点睛之笔是 。

10.作者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1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阅读答案 篇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⑾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粗词。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起左膝。

C.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D.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3.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无案牍之劳形

C.渔人甚异之

D.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中“上”与“入”两字用得好,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大 ②凭借 ③应该,应当 ④渡口 ⑤靠近,挨着 ⑥回答、对答

2.D

3.C

4.①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③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各1分,意对即可。

5.化静为动,使景物人格化,有生气而活跃的动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陋室铭》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5

2.文中能提挈全文大意的词是:德馨。

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试分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中的作用。

[答]起兴开头,以虚衬实。

6.试作者分析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答]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7.《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答]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8.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不同意。本文中作者追求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是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以古代的贤士自况,更说明了作者是有远大的志向的,所以本文并没有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

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物质生活丰富了,我们更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物质追求和精神需求要和谐地统一起来。

10.本文对偶句有哪些?

陋室铭练习题答案 篇6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19、解释加点字(7分)

寝 (       )   咸(       )   易 (        )  迩(         )

名(        )     劳形(       )   鸿儒(        )

20、解释句子(4分)

①幼时殊无异人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郑板桥之所以善诵是因为                          。(用自己的话概括)(1分)

22、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1分)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23、用甲文语句回答。(2分)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2分)

参考答案:

19、相貌丑陋      都       轻视( 轻慢 )      近  、出名   形体、身体    大

20、1、小时候一点也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1、郑桥桥抓住点滴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

22、无 / 丝 竹 之 乱 耳

23、1、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贾平凹《陋室》练习及答案 篇7

②主人是玩墨的,这黑屋大致也和谐。“爱屋及乌”嘛,眼睛看墨的颜色多了,便从门缝里斜射进来三根五根的光线,光线的一切的生动里,也能欣赏出这一处墨用得匀,用得活,有其亮色和韵味。

③屋的开间是三米,入深也是三米,三三得九,如果再有一点纵横,一切就好了,是一个囫囵数字的平方。再如果主人是一个无所为的人,一张桌子上置一个花瓶,插几枝假花,玻璃下压几张影星美人图,一个书架上放几排油瓶、醋瓶、酒瓶、那也就满足了。偏主人玩墨是玩在纸上的,这桌上桌下、书架里书架外,全堆放了纸卷,一屋子易燃之品。那么,锅盆碗盏,衣物用什就寸土必争,竟然能巧妙地放下三个沙发:一个大沙发,白日迎宾待客,夜里供儿子安眠,鬼知道儿子却能在沙发上长就那么高个子!两个小沙发,永远是夫妇享受的地方了,而且恰到好处,沙发前可以放一个永不熄灭的火炉。人以食为本,火炉上的水壶日夜是醒着的。醒着的是难受的,所以总唠唠叨叨。

④主人常常在沙发上坐了,取笑水壶不旷达。

⑤当然,始终不醒的是另一个房子,长沙发紧边的地方,有一个门洞。门洞没有帘子,好了,这正是黑帘子,永远于所有来客是一种神秘。如果有一只猫进去,放大了瞳孔,就知道这是主人的卧屋,七平方米的,妙在安一张双人床,不松不紧。而又是从床上到床下,是书是报是纸卷。一个黑封了的窟,最宜于入静,因此主人一直未失眠过。

⑥蜈蚣有一百条腿,但并未嫌弃过腿多,云鹤有两条腿,但也并未抱怨过腿少,甚至它落下来,还喜欢一腿独立!实在没有地方让家具立脚,因为人腿太多了。惟高高的.乱纸堆上,明亮亮是一台小小的座钟,座钟里有一猫头鹰,怪眉怪眼。猫头鹰是夜之魂,能在这里最好,满屋有了一种庄严感。

⑦脸一日洗几遍,脸还是不干净,眼一生不洗,眼永远是亮的。空余的地方发挥不了拖把和扫帚的功能,也就不去花那份钱,反正人是活动的,是天生的避尘珠。奇怪的是空气没有因空间狭小而稀薄,为了看清人之呼吸,就以香烟为有形的空气,吸进一口,吐出三口,袅袅扶摇到屋顶,祥云笼罩,大可在俯察品类之盛后,再可仰观宇宙之大了。

⑧主人的不修边幅,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也。

⑨但卧屋里挂有一把胡琴,外室里悬有一柄长剑;胡琴被尘土封住,又没弹,但它响动的是一首无声的音乐,长剑被尘土封住,但它舞动的是一幅无形的英姿。当屋垂吊的一盏电灯,视认为一轮太阳,门后挂着的一片圆镜,视认为一轮月亮,太阳永不落,月亮永不缺。儿子说:还有八颗星星,两颗在他脸上,两颗在妈妈脸上,四颗在爸爸脸上,因为老子有一副眼镜。夜里或许断电了,炉火光亮,人之初是善的,人之影却诡变,在四面墙上忽大忽小,忽长忽短,自己常常为自己吃惊和感动。

⑩工作了一天,身心都十分疲倦了,进入这个世界,窄小却温暖,昏暗而安妥,无害人之熬煎,亦无被害之惶恐。男的有妻,女的有夫,夫妻有子,有酒且饮,无酒清谈,随形适意,其乐无穷。夫妇又坐在两个小沙发上了,看芦苇顶棚上老鼠打架,打得那么激烈,结果就一只掉下来,不免说一声“有什么过不去的!”然后观起西墙上的裂缝。裂缝好宽,斜斜下来,有分有合的图案,看作是一棵秃树,也看作是一个枯笔字,更多的看作是抽象的画,常看常新。最得意的,也最欣赏不够的是东南墙角上的蜘蛛网,大若雨帽,经纬高超,尘烟熏迷,丝粗如绳,那是人工所不能及的艺术品啊!

11主人是搞艺术的人,人亦成了艺术。这艺术真美。

12主人是谁,说出来我知道,你知道,而且在这个唐都古城里的差不多的有职有位的更知道。因为在他们宽敞明亮豪华的住宅里,挂满了通过各种渠道得来的行、草、隶、篆字幅,且常常对来访者介绍说:“瞧,这字绝吧,我们这儿杰才济济,这便是著名的书法艺术家薛铸写的呀!”

【练习题】

小题1:综观全文,简要概述陋室的特点。(4分)

小题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4:作者评价说:“主人是搞艺术的人,人亦成了艺术。这艺术真美。”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三个“艺术”?请结合文意谈谈这句话给你的人生启发。(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光线阴暗,空间狭小(拥挤),家具简陋,房间破旧。(每点1分)

小题2:撷取生活细节进行描写(或者:运用神态、语言描写),通过看老鼠打架、欣赏裂缝等生活细节,表现陋室夫妇安贫乐道、富有情趣的生活态度。(手法和效果各2分)

小题3:收束全文,点明陋室主人身份;通过写一些有职有位的人的住宅挂满了陋室主人的各种书法,反衬出主人非凡的艺术成就和安贫乐道的人格特征。(每点2分)

小题4:第一个指书法艺术,第二、三个指的是主人超凡脱俗、善待人生的思想境界。(或者:第三个合指前两个的内容)(3分)

《陋室铭》22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背诵课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理解文言大意;

2、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2、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3、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明确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中,有许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庭院,他们或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居所,它既狭小又简陋,就因为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今天我们将进行此篇铭文的学习,与作者一起走进“陋室”,感受陋室周围的环境,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齐读课题及作者)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总结)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二、认定目标(出示课件)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朗读、译讲、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疏通文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解题

1.陋室,我们很好理解,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过渡)那“铭”是什么呢?谁起来说一下

2.生介绍: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师补充: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激励自己的格言)、墓志铭(在墓碑上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文字)

3、课件出示学习方法:(过渡)下面检查同学们对此篇课文预习的情况。

四、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一)、检查诵读,并作指导(粗读——矫正字音,读准课文)

1、个读:找个别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订正字音。(出示课件)

2、教师指导,把握轻重缓急,读出节奏。

师:对于本文的朗读,仅做到读准字音远远不够。本文是铭文,讲究押韵,除最后两句,大篇幅使用了骈句,句式整齐,对仗工巧,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读此篇文章,一定要注意把握节奏,体会文章所有的韵律美

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用斜竖线标出句中节奏,在课文中画出押韵的字)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出示课件 4:显示全文内容,句中节奏用斜竖线标出,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下加点,表示要适当拖音,两组骈句间有长停符号。教师伴随舒缓优美的古筝朗诵全文,学生听读。)

4、生自由读,体会文章的音乐美。

5、齐读(出示课件)

(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细读——疏解文意,读通课文)(课文已经读熟练了,下面检查一下对文意掌握的情况)(小组内交流无法解决的字义,句义问题,后全班一起解决)依情况依次解决。

1、小组内自己解决译读课文。

(1)独立疏通,提出疑问。

要求学生首先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说出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说不通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准备质疑。

(2)集体交流,合作达标。

要求学生当堂提问,集体交流,解决疑难,解疑后批注。

(3)朗读全文,体会文意。

2、(出示课件,检查对字词掌握的情况,积累文言常识)(出示课件5:显示文中重要句,关键字、词已加上着重符号。学生说出加点字、词的含义,根据自测情况着重记忆。

(1)、虚词

有仙则名:连词,相当于“就”“便” 斯是陋室:代词,这 惟吾德馨:我

无丝竹之乱耳:助词,调节音节,无实际意义 可以调素琴:表示可以凭借(2)、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闻名,著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3)、特殊句式: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

五、品读课文,深入文本(精读——品味意境,读懂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陋室的句子,边读边画,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都各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1)环境怎么样?一个词语概括(幽雅)里面有两个字用的特别好(上,入)怎么好啊?(一上一入把苔藓,小草写活了,它们仿佛有了灵性,如此恬静雅致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忘了陋室的简陋。)

(2)交往人的具有什么特点?(博学,高雅)想象它们都是谁?在谈论什么?(例:白居易 谈诗论道)(从与作者交往的人我们可以看出室中主人也同样是德才兼备之人)

(3)日常生活有什么特点?(恬适,高雅)师:作者弹琴、阅读佛经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鄙视庸俗的官僚灯红酒绿的生活)

2、我们已经参观完了陋室,那你认为“陋室”陋还是不陋?为什么?

明确:不陋。文章中哪句话对之作了解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师强调,这是全文的主旨句,文中对陋室的具体描写无不体现了“德馨”二字。(板书)谁来品析一下这句话?(这句话意在表明只要屋主人道德高尚,就不会觉得屋子简陋,反而能以素雅的环境衬托出屋主人的高雅情趣。)

(过渡)刘禹锡有如此高雅脱俗的情志,是不是他一切过得都很如意呢?

师补充写作的背景: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3、了解了陋室铭的写作背景,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刘禹锡写作此篇文章的目的:身居陋室,却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板书)

4、师总结: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本文通篇在写“陋室”,然而无一处不是在写屋主,即作者自己。陋室不陋在于屋主的“德馨”,陋室的“陋”表现在周围环境、往来朋友和平时生活三个方面,而这些方面又恰恰表现了屋主,即作者的“德馨”。

5、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生自由谈)师总结:我们不期盼厄运,但当逆境来到我们身边时,不妨想想我们的先哲们,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及对人生的态度。

五、快速背诵课文(出示课件)

六、拓展延伸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作品举例:

1、《紫藤萝瀑布》生机勃勃的紫藤萝瀑布净化了作者的心灵,带走了往日的阴影,带来了生的喜悦和向前奋进的力量。深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白杨礼赞 》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来赞美在党的领导之下坚持抗战的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从下列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 莲花 松树

学生自由讨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七、限时作业

八、布置作业

写出自己的居室(无论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陋室铭》教案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假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是你要哪个呢?

(学生回答:选择后者,因为„„)

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说到刘禹锡,那我们当然就要来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资料。

1、学生自主介绍作者及作品。

点拨: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2、解题: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3读文章,注意字音和句读

(二)顶针提问,悟

第一组提问:

1、学生齐读课文,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第二组提问: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

5、(讲析“苔痕”两句的环境,两个用得好的动词、写景的顺序之后)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6、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7、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现自己“德馨”)

8、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9、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教学中顺势板书:景、友、趣)

第三组提问:

10、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11、作者自叱“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12、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3、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14、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小结: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三)拓展延伸 练

赏析刘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提示: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请你联系刘禹锡的背景来谈谈读过此诗后的感受。

陋室铭优质教案 篇10

伊通第十七中学:李雪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诵并背诵课文。结合学习重点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学会仿写。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提问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1.解题: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三、诵读课文并翻译

读一读: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4.翻译全文:

(1)学生合作翻译。

(2)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出名,有名

灵:灵验。

斯: 这。

此:这。惟:只。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上:长到,蔓到。

鸿儒:博学的人。鸿: 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四、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1.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

(1)陋室的环境如何?

回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

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拟人。

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陋室的环境——清幽(板书)

(3)过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回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高谈阔论的人交往。

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教师讲解: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主人的朋友——博学(板书)

(4)过渡: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

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板书)

(5)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么?

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人生抱负、志向远大(板书)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

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五、探究

1.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2.课堂小结: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课文

上一篇:中秋节优秀作文550字下一篇:江西小升初满分作文:我的榜样_小升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