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习惯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课堂习惯

体育课堂习惯 篇1

濮阳市开德小学 程特丽

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少到多。

一、小学生良好的体育课堂习惯。

1、集合队伍时,要“快、静、齐”,服从教师和体育委员调动和指挥的习惯。

2、积极参与运动、乐于运动,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3、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帮助同学的良好习惯。

4、学习运动技术认真看、听,并勇于尝试运动练习的良好习惯。

5、上课时不蛮干胡闹的良好习惯。

6、爱护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良好习惯。

7、爱惜身体,不让身体受到损伤的良好习惯。

8、注意运动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课堂习惯的原则与方法。

1、从课堂常规入手,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堂中的常规要求非常重要。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际上是建立在有序的课堂秩序的过程中实现的。而课堂常规的好坏,又对课堂的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要从排队开始,不能急于求成,分步实施,分阶段培养。此时一般采用正面引导,让他们懂得上体育课应先排队,排队的时候做到不要说话,不要拥挤、同伴之间要相互团结等等;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制订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目标,逐步提高要求,增大成规要求面。比如:为了让学生分清前后、左右方向。结合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让学生做《丢手绢》的游戏。再比如:为了让学生记清四路纵队的站法。让学生明白老师举起来的手势再配以《快快集合》游戏学生掌握起来即快速有有趣。

这样长期系统地进行训练和反复强化,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让课堂常规成为孩子的条件反射。当听到哨声或集合口令后立即做出集合的反应。

三、注重教学细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从细节入手,注重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善用课堂细节有效触动学生的心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体育课堂中不迟到、不早退,站队要做到快、静、齐,整齐的队列队形,课后收拾好器材,收拾练习场地后方能离开等。课堂中还有一些细节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例如:记住孩子的名字;善待每一个后进生;呵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收发器材、队形调动等。拿器材后,要规定拿在那只手上或用什么姿势,回队后,器材要放在什么地方绝对禁止拿了器材就随便乱玩。这些要求都要在发放器材前交待清楚,如有不按要求做的,必须重来,绝不姑息原谅。归还器材时,老师必须交待清楚,归放的地点和摆放的要求,而且队长要负责清理,归还器材要特别要求按顺序,如果不合要求必须重来。这些既能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重抓起点,长期坚持,让学生习惯成自然。

1、从小抓起,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特别是6-11岁的儿童最需要身体活动,只要引导得当就会有效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2、抓好起始年级,当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时,对学习有着新的向往与期待,这也是我们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3、抓好学习新内容、新项目的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体育兴趣促进,这时由于孩子们的好奇心普遍较强,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创新教学手段,给予多元化的评价,就能引导孩子们不断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多鼓励与表扬,适当的批评,促进孩子们习惯养成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只有产生兴趣,才能有坚实的自觉性,一个成功的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持久热情。而适时的鼓励和表扬,总能帮助孩子保持对体育学习和习惯养成的浓厚兴趣和信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对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但同时也必须对不良倾向给予适当的严肃批评。让学生分清是非界线,提高明辩是非能力。对于特殊学生,我们还可以为他们建立成长记录档案,随时记录学生的变化,随时给予帮助,确保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孩子们做跳绳时,有些同学始终不愿意跳绳,出现了不乐意参与而且躲避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要批评她们,而应该用期待的语言激励她们:“手伸至,臂打开,把绳子从后摇到体前快到脚下时,双脚跳过去,依次进行“。这时,在学生有进步和能勇敢地去参与时,给予符合实际的表扬与鼓励,可用“你做的越来越好了。”“你的动作很漂亮。”等激励的语言鼓励她们。但是,对于对于不认真参与、溜号、偷懒等这样的学生,必须给予适当的批评,让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学习,应该有怎样的习惯。

六、给孩子树立榜样,为孩子习惯培养找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以同龄人为榜样时,学生亲近、模仿的欲望更是强烈。我们可以尝试采用如下方法:

1、通过体育活动中的竞争,表扬、树立优秀榜样,提高自信心,促进自律。

2、看到后进生在体育课中的点滴进步,作为榜样加以树立。在课上,有的学生不爱动也爱打闹,我就让他做我的小助手,当他表现不好的时候我会警告他:“你表现不好,小助手就不属于你了”后来发现他特别喜欢上体育课,也能控制住自己了,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告诉孩子:“不要觉得自己不行,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行的。”

体育课堂习惯 篇2

1 体育教师的表率作用

记得这是我刚踏入小学校园的第一个学期, 初出茅如的我还是延续着大学时代那放荡不拘的性格。新教师了解性听课上到一半我就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混乱的课堂纪律、语无伦次的教学讲解以及不标准的教学示范充斥着整节课。最后几分钟我严厉的批评了上课的班级, 大家情绪都很低落, 我的处子之课就这样草草了事了。当时师傅在一旁听了我的课, 没有批评我, 反而语重心长的和我分析起来。

1.1 以身作则

师傅对我说:现在你已是一名人民教师了, 你要以教师的要求严格约束自己, 给学生树立好一个好榜样。身为体育教师应当举止大方得体, 谈吐文明礼貌;教学中讲解要清晰明了, 突出重点, 动作示范要完整规范, 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 课上吸引学生注意力要得当, 课后还需认真完成反思;其次要懂得关心帮助学生, 做到教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点对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师不光在课上, 课后的每个动作对学生来说都是标杆。所以说身教胜于言教, 体育教师要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 用模范的感召力去感染学生, 这些无声的语言必将会对学的良好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影响。

1.2 以理服人

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即使犯了错误也不要大声训斥甚至动手动脚, 首先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然后跟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乃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孩子, 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 以后怎么改正;当然对于一些“顽固分子”教师要在抓住“理”后在全班面前批评他们的这种做法, 以此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对于一些自尊心较强和特爱面子的学生 (尤其是女生) , 教师就要在课后单独和她们交谈, 这些学生往往情感细腻, 谈吐间深知教师用心良苦而后会约束自己的不当行为。只有教师无怨无悔的付出自己的真心、爱心与责任心, 才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导师。

2 体育课堂的常规建设

我有个习惯, 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喜欢放在室内上, 主要和同学谈谈体育课的一些常规 (比如:如何和老师打招呼, 体育课服装及穿戴的要求, 请假的方法和要求, 上课的顺序和纪律, 课后的整理和收拾) ;熟悉我上课的一些特殊要求 (比如:跑步回来只能踏步, 每星期第一节课前5min练习站姿, 每节课最后3min必练体能, 体育有回作并且需要和父母一同完成) ;开学后的一个月, 体育课上大部分时间就练课堂行为常规和细节常规, 表现好的小组或班级则奖励玩游戏。

2.1 体育课堂的常规行为

体育课堂常规行为, 是在学生平时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所形成的个性化发展、体育技巧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如遵守体育常规、积极参与练习乐于合作、表现欲望强烈、坚持不懈和顽强拼搏等, 这些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应该遵循的规则和应该具备的品德, 有利于保证学生更好的完成体育活动。体育课堂行为常规的养成, 是建立在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基础上, 因此要强化学生的队列, 促进学生从强迫的被动意识转变为主动的常规行为的养成。教师还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使学生良好的常规行为变成自觉性的行为, 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2.2 体育课堂的细节行为

凡事要从细节抓起, 而体育课堂细节主要包括了不迟到、不早退、排队快静齐、积极学动作以及各种队列队形等。对于教师来说, 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和课堂纪律, 对违纪现象要进行严厉的打击, 赏罚分明。对于学生来说, 建立良好课堂细节行为培养自身良好的习惯, 需要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引导、督促, 并且学生之间要坚持相互监督的原则。在课上游戏比赛时要遵守规则, 听从小组长指挥, 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争取第一;坚持完成课上的体能训练, 鼓励并帮助意志品质差的同学;协助教师课后整理场地收拾器材;对教师布置的回家作业认真按要求完成;养成终生锻炼的行为习惯;懂得积极复习和适当预习的重要性。

3 体育课堂的人性化管理

这是开学后两个星期的体育课, 本以为经过前几节课的训练, 学生们都能按照我的常规要求来上课, 可事实并不尽然。还有好几位学生穿着牛仔裤和小皮鞋来;也有一些同学原地踏步有气无力;还有一个学生迟到了直接冲进队伍。当时我很生气, 用恐怖的神情和粗辱的语言训斥了全班, 还给他们一点惩罚。课后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教室, 但不知谁在途中喊了一声“体育老师, 没人性”, 而后大家揭竿而起, 没人性、没人性……这三个字在操场上空回荡着。从操场到办公室只有百来米路, 但我却走了30min, 在这半个小时里我想了很多很多。

体育课堂纪律固然重要, 但是更要体现以为为本, 人性化的管理, 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太阳, 把阳光洒到每个学生的心田里。通过人性化的管理, 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容易被引导到一个良好的成长状态中, 并长期坚持而形成习惯。让学生去做某种行为时, 必须给予明确的指示, 但是即便有了明确要求, 并不代表所有的学生都能马上执行, 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个长期的培养习惯的过程。对于个别特殊的学生, 教师也要拿出特殊的办法去照顾、关心他, 只要教师持之以恒真心付出, 再寒冷再阴暗的心灵也会被温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有意无意的去违反常规, 对此教师不能急于求成, 只要学生是在进步就要给予表扬。即使学生已经知道如何去做, 习惯也基本养成了, 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常规意识, 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班风:遵守常规纪律光荣、违反常规纪律可耻。

4 体育特长生的引领示范

五年级四班中汇聚着多个篮球队和田径队的精英, 他们是班级学生们的小偶像。我充分利用这几个特长生, 在体育课上的各种教学中让他们做示范;在学练中让他们当小组长;在活动中让他们做裁判;在比赛中他们既是队员又是教练。平日的活动课四班的氛围明显优于其他班级;学校体育节上开展的各类比赛, 四班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期末测试中四班学生不管是技评还是成绩也总是遥遥领先。每个学期结束我都会给这几个体育特长生颁发“班级体育贡献奖”, 以此表示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感谢。

4.1 体育特长生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是一种向上的力量, 一面镜子, 更是一面旗帜, 它提醒着我们前进, 激励着我们成长”。先人的这些话充分验证了榜样的力量。而小学生有善于模仿、崇拜偶像、可塑性强、活泼好动等特点, 教师应充分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 利用班级体育特长生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来激励他们学习自己心目中的偶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推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的氛围。使得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教师对于体育特长生, 应该及时的肯定与表扬, 以此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榜样的队伍中来。这里教师还要意识到,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特定运动项目的刺激和经常性从事体育的行为。

4.2 体育特长生的辐射作用

俗话说:一人强, 不算强, 再强也只是头羊;全班强, 才是强, 团结起来能打狼。体育特长生要像太阳一样, 把自己的光和热照射到班级每位学生的身上, 去温暖对方、鞭策对方。体育特长生, 在校积极参与体育课与课外的锻炼中, 主动学习科学锻炼方法, 坚持锻炼并能够影响和帮助身边的同伴参与锻炼。并在各种比赛中带领全班学生奋勇拼搏。体育特长生的这些行为习惯, 可以起到对其他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习惯的有效带动, 并通过不断重复使同伴的体育意识转化为行为, 进而逐渐形成一种需要与行为的倾向。

5 体育课后的小结与反思

曾经有个五年级的学生这样问我:老师为什么你每节课最后几分钟总要给我们小结下上课内容;每个教学单元结束之后还要提问我们学到了哪些, 哪些仍有待提高;还有每个学期结束之前都会让我们写一段期末总结, 说说这一学期体育课上最喜欢的学习内容, 谈谈这个学期我在体育上收获到了什么。我告诉那位学生:老师呀, 不光帮你们小结让你们反思, 还要给自己总结和反思呢。这样才能积少成多, 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明确学习的方向。

反思和小结是小学生良好体育课堂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能引导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能帮助他们积累下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能使其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 并找出适宜的方法改正其中的缺点;能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 养成终生锻炼的行为习惯。并且以点带面, 让学生在今后的各科学习中都能“学而忆之乎”, 而使其终生受益。习惯有限, 方法无限, 只要教师留意平日课堂, 做个有心人, 其中必能发现更多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之法, 那么我们的体育课堂必将更加实效、更加多彩。

参考文献

[1]吴爱军.学生体育学习行为培养方法与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4) :122-124.

[2]张敏.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13 (2) :34-35.

体育课堂习惯 篇3

关键词:体育;习惯;方法

一线的体育老师都清楚,在习惯的养成上有时存在着很大的困扰。如何让我们的体育课堂不仅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无比精彩、充满活力,培养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将成为我们常抓不懈的目标。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学情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喜好等营造养成良好习惯的氛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和教育,循序渐进地反复地进行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笔者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教师率先垂范,形成有效的长效机制

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形象的模仿力。他们常常能把老师的言行举止学得惟妙惟肖,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由此可见,教师在他们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常常有家长在跟我们交谈时说,我家孩子常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老师说的话绝对管用。想想学生对我们老师充满了绝对的信任,那我们拿什么来教育引导我们可爱的学生们,用我们渊博的知识,规范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学生体育课堂常规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教师耐心地说教,更要靠教师在行为习惯上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率先垂范,让学生明白上体育课的常规要求。

教师的形象、威信、行为、言语以及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的良好习惯有着密切关系。教师要率先垂范,用模范的感召力去感染学生,用无声的语言、精湛的技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讲解精炼,课前预设充分,组织到位,让课堂充满乐趣。通过良好形象的塑造,起到身教重于言教之实效。

二、合理的教育方法,适当的教育时机是培养体育课堂习惯的关键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让体育课堂时时充满了轻松愉悦,这是我们体育老师心中的理想课堂。达到理想境界这就要求学生做到兴趣与严格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时时关心每个学生,处处关注每个学生,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即体育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进行适时教育,激发学生的成功欲,给每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

在体育教学中还能采用“不同距离的投篮得分赛”“让距追逐跑”“强弱搭配赛跑”等不同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可以的。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健康教育,使学生明白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前提。体会到只有身体好,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并以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督促自己认真地进行体育学习,逐步形成强烈而稳定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所教授的六年级五个班中,常规的徒手操练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我把全班分组,由组长带领创编各具特色的健身操。为防止课堂出现问题,课前我及时地关注学生自编操的实效,对不理想的小组进行指导。课上先由全班学生口头初评,教师再根据观察和全班学生的口头评定当场提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有了积极性,课堂有了新意,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编、自练、自演、自评。学生不仅能主动、积极展示,还养成了鼓掌迎候、鼓掌祝贺等尊重别人成果的意识与行为习惯,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提高了学生遵纪守法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性,消除了松懈散漫的不良行为,形成了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三、体育骨干的培养,是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中坚力量

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在班级中起到引领作用,他们能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能够积极参与体育课的课堂学习,还能够带领同学们一起活动、一起组织做游戏、帮教师领取器材。在体育课堂分组学习过程中,老师还能通过体育骨干达到提醒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积极分子的作用,引领、帮助其他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常规行为习惯。定期轮岗也是培养体育骨干的重要途径。小学生中很多人都想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在教师面前善于表现自己,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充分地利用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并和全班学生约定好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隔段时间再进行轮换,这样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就会被这种“诱惑”所吸引,从而会较认真地投入到体育课堂学习中去,把握好“方向”。

好习惯是幸福的源泉,是学生一生受用的财富。学生良好体育课堂常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由一个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情的需要,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提出具体的有效措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习惯,努力践行有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沈利.好习惯,好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体育课堂行为习惯的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3(21).

高中生体育锻炼习惯探讨论文 篇4

摘要:高中生的体育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究,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关键词:高中体育;锻炼习惯;兴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健康的身体是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最好的方式是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高中生的体育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究,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但是如何培养高中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接下来我会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相应问题的解决。

1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在当下的高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会认为高考是主要任务,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待在教室中进行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导致出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上出现一些问题的现象,反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因此,教师需要转变如今的教学关键,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使得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高考成绩。仅仅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得学生能自己规划时间去进行规律的锻炼,这样才能在本质上解决学生不愿意参与锻炼的问题,通过让学生了解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保证体育锻炼的顺利进行。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身体,并且能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进行自我心态的放松,减少了自身面对高考的压力,这也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2锻炼方式的设计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这是学生生活环境和先天因素导致的,这样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会体现在学生的身体基本素质和意志水平等等方面,这些因素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设计相应的锻炼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并且在短时间内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这样学生才会激发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体育锻炼习惯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养成。学生之间的差异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索,教师可以对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身体测试,了解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再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育爱好,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锻炼方式的设计,这些锻炼方式都是符合学生的锻炼需求,使得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也到了相应的培养。例如,我在对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过程中我会先让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质测试,了解每个学生身体素质之间的差异,接下来我会向学生询问他们对那个体育项目感兴趣,通过这些询问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尊重学生的运动爱好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学生在这样的体育课堂中充分地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慢慢地帮助学生培养了体育锻炼习惯。设计适合的锻炼方式能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3教师以身作则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影响,因此,教师想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相应的规范,这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之间,通过展示自己的锻炼成果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和健康的重要性,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鼓励之下得到了很大的激发。

4学生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源泉,对学生持续进行体育锻炼有很大影响,同时,兴趣的激发也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学生兴趣的激发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究和改进,寻找适合学生的体育活动,并且学生在这些体育活动中能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这是学生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开发新的教学方式,将这体育锻炼融入到一个个小游戏中,并且这样的游戏不论男生和女生都能够非常积极地参与进来,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得学生感受到了体育的魅力,进而激发了自身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在兴趣的激发之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也变得顺其自然。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5意志力的培养

在当下的高中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会因为锻炼的劳累而放弃继续锻炼的想法,实质上这样锻炼取得的效果是非常低的,很难在本质上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学生也会载下阶段不再进行体育的锻炼,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运动都会有一个极限,在接触到这个极限时学生大部分选择放弃,这时候教师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激励,并且进行适当的引导,减少锻炼过程中对身体的损害,学生在感受到突破极限的成就感之后会积极地参与到锻炼中,这也是意志力的一种养成。意志力的提升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作用。结语:在当下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保证学生在接下来的理论学习中变得更加高效,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满足了当下高中教学的要求。本文论述了如何培养高中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帮助其他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史仲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J].新校园旬刊,2016(6)

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习惯养成研究 篇5

一、课题的提出

有人说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小到一个班集体,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如此。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他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广泛的来源于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让学生对体育教学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体育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参与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能力,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为此,我进行了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的具体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耐心而细致地训练学生的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同时了解中考体育考试的相关政策导向,加深对中考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体育课中和体育训练中能做到积极参与,努力锻炼,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运动训练习惯的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个人思想品德,人格修养,提高文化素养,这是培养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习惯的目标所在。

2、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培养的内容和重点:体育教学过程应当使学生在智、能、情、趣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 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这是很有影响力的一句话。学生只有在深入了解老师的言行后,才会对这个老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在实际生活学习过程中学习和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是想和老师成为一样的人。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自我学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导者,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要靠自己去解决。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能理解方法,深化知识,形成能力。从而更容易的掌握在课中的训练技巧、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长此以往,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日后的训练和学习中能充当带头作用和榜样作用。

十足的信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动力

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重,怀疑自己学习潜力,这样不可能对学习产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抽取某校18个班部分学生名单留给学校,并说他们都是“天才”的学生。8个月后,他来学校复核,结果他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增长很快,求知欲望很高,差生也表现非常突出。事实上名单是随机抽取的,学生并非“天才”。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真实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坚定了他们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爱护、信任下,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这一效应十分有力说明,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信任并施以关注和爱的情感,是他们得到重视即使各方面条件比较差,信心不足的学生也能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这个方法。具体有三种例子,第一,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气可鼓不可泄,鼓气,就是激励,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一旦发现他们一点进步,就应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自信心。“输氧助燃”,使之成为奋发进取的成功者。学生经常受到鼓励、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对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其学习。第二,让他们多一些表现和发挥的机会。如果课堂提问需要示范,表演时,易答题可让他们先回答,简单动作可让他们先来示范。讨论辩论问题时让他们积极参与,注意倾听他们的发言。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第三,接近他们,沟通思想,师生心理相容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喜欢这位教师,也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一起打篮球,一起谈笑。如在给初三学生中,有少数学生对田径等部分项目不感兴趣。我发现后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在课后找他们谈心了解情况,后来沟通谈心我了解到这位同学是在达标测试中各个项目均不理想,而使其对体育课产生反感和恐惧心理。在交谈中我帮助他们分析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潜能,使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一有了高度的信心,便会形成一种进攻性、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就会喜欢学习,就会对体育课感兴趣。

④ 利用教材本身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材的趣味性,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角度来看,具有浓厚的兴趣教材内容,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由于中学生兴趣广泛,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吸引学生参加身体锻炼。中学体育教材中各项球类运动,田径、体操、武术、游戏等都是青春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教师要充分地选好教材,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地区特点选择一些娱乐性、趣味性强、竞争性激励,受学生欢饮的教材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一个好的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体育活动中项目很多,涉及的场地、器材、设备等方面的问题也很多。体育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学生实际,选择一些锻炼身体行之有效的内容。如打拳、做操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的俯卧撑、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纵跳摸高、仰卧起坐等。同样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经过短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容易看到自己的锻炼效果,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发智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⑤ 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性来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体育课,教师要想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一个动作或完成某个练习,仅凭大道理或生硬的强迫命令,往往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必须掌握教学的艺术性。首先教师应该穿着整洁的运动服,和蔼面孔,举止端庄大方,给学生建立一个好感,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喜欢看老师做动作,特别是年青教师干净利落的示范,往往使学生产生羡慕的心情,对所学的动作跃跃欲试。教师在讲课的语言要精炼而生动幽默有趣,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动作的兴趣。教师的感情始终融洽在学生的情绪之中,如果能跟学生一块游戏或者比赛,学生的劲头会更大。情绪溶于学生之中,一起鼓掌,欢笑,总之教师的情绪,态度要与学生保持一致,这样学生学得活泼,对体育课的兴趣就会更加浓。

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并灵活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因性别、年龄、身体条件、性格不同,而且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和体育项目的爱好也不尽相同。教师不仅要统一安排教材内容,训练计划,还要考虑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更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更深刻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课上,提倡多组织练习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加强个别指导的同时,要有计划的培养体育骨干。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既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的确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最后,从学校现状来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参与活动,愉快地去活动。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目的性教育,从理论上提高认识,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沿着正确的轨道持久的巩固下去。

3、课题设计: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与重点将课题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

体育课作为一项身体训练和锻炼的运动项目课,其学习的过程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怎样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创造学习动力,革新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学习兴趣? ③

怎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研究的过程设计及方法 阶段性安排

1、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实验目标:为本课题实验做好思想、人员、组织等准备工作 主要工作;① 酝酿课题 ②

学习实验理论 ③

拟定实验方案 ④

成立实验组织机构 ⑤

确定实验教师、班级 ⑥

做好调查及其他方面的准备 ⑦

申报课题

1、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3月)实验目标:以九年级年级组为单位,展开自主学习活动探索研究。主要工作:

在本校九年级实验班开展体育自主评价和相互评价学习活动课

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研讨活动

运用研讨、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献课等手段,培训师资 ④

写好阶段性总结,逐步完善操作体系

2、总结推广阶段(2016年3月-------2016年7月)工作目标:对实验的各项工作作出评估,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并进行推广 主要工作:

对自主学习实验结果进行终结性测评,写出分析报告 ②

撰写论文 ③

推广经验 ④

完善目标 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收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2、调查研究法:他一般通过抽样的基本步骤,多以个体为分析单位,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的有关咨询,加以分析来开展研究。调查法能收集到难以从直观观察中获得的资料,调查法应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3、访谈法:访谈法又称晤谈法,是指是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访谈以一人对一人为主,但也可以在集体中进行。

4、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人、某一个集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案例研究法。

5、试验法:是指由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四、课题的组织和管理

课题研究成员及具体的分工情况如下:

代少波,课题组组长,二级教师,负责课题研究整个过程的安排,具体包括课题的申报、开题和结题报告及各个阶段的计划、总结的撰写。

五、研究成果

1、成果:

研究报告、个案研究报告 ②

撰写研究论文

2、预期效果

学生养成最基本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能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提高 ③

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能够有所转变 ④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案例分析 篇6

桃城二小 黄朝新

[案例]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在出操时,经常趁着老师不注意躲在教室里,老师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今天说头疼,明天说说肚子疼,找各种借口不出操。体育课时,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就参加,不感兴趣的就找借口不参加。在家里,爸爸妈妈叫一起去散步、打球也不愿意。形成了懒散的习惯。[分析与对策] 在工作多年的教学经验期间,发现大多数孩子希望参加有智谋、有技术的游戏。在小学阶段,孩子依靠课程和有效的教学设施有尝试各类运动项目的机会。要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应在加强学生在校的体育指导以外,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其转变观念,共同培养孩子的锻炼习惯。

一、要培养小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

小学生最乐意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凡是主观上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就很难做好。所以,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习惯也应当从培养兴趣入手。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老师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一般地说,经常给学生讲名人锻炼身体的轶闻,与学生一起跑步、做操、打球等,都是促进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锻炼时,要注意把体育锻炼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比如一边跳橡皮筋,一边教小学生们唱儿歌:又比如,让学生一边排队去做早操,一边唱儿歌:这样的锻炼会使孩子感到满身喜悦,身心都得到锻炼。当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发展和巩固后,老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加重体育锻炼的成分,增强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爱好、特点选择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每个孩子都喜欢令人兴奋的体育运动,他们还希望在自己所参加的集体活动中显示出个人成就。

二、要教给小学生一些体育锻炼的常识

体育锻炼把实际活动放在第一位,强调通过具体运动增强体质是无可非议

的。但体育不是一种单纯的体力活动,只有在锻炼过程中注意学习知识和掌握技术,才能提高体育锻炼的成效。为此,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给小学生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学生正确的练习。比如,锻炼前应做哪些准备活动,体育运动后应做哪些整理活动,又比如跑步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弯道跑、终点冲刺等;打篮球的传接球、带球突破、投篮、防守等。二是要给孩子说明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意义,如田径类的活动主要靠力量和速度,球类活动对灵敏和弹跳的要求较高,使孩子能够逐步地了解一些常见运动项目;三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适于从事哪些运动项目,由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水平较低,心脏承受能力差,因此不宜做长跑、举重、吊环、长时间倒立等运动项目,而应当选择那些负荷较轻、欢畅活泼的运动项目,如游戏、简易体操、小球类等;四是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体育比赛规则,如起跑时要听口令,打球时不能撞人,游戏时不能出线,这些是保证体育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要让孩子有所了解。但是,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和他们一起对参加体育训练进行反复思量和研究讨论,并给予始终如一的关爱和支持。

三、小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化

小学生做事情往往缺乏自觉性和毅力,对事情的兴趣较容易转移,如果班主任和家长放松对他的督促,他在体育锻炼上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这样自然就会妨碍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制订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明确锻炼的目标和内容,规定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如规定每天早上6点30分起床做操,每天下午放学后打乒乓球等。当然,这不一定要写成文字,但父母和老师要给孩子讲清楚,使他做到心里有数、遵照执行就可以了。在制订计划时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循序渐进。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使小学生的机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体力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所以运动量也应随年龄而逐渐增大。在制订计划时,在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的基础上,应坚持各种运动项目的全面锻炼,使小学生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得到均衡的发展和全面的改善。在计划的落实方面,老师可能因为全班人数太多而难以全部照顾到,所以应让学生家长在可能的情况下与学生一起锻炼。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安全,不断提高学生的技巧,也是对学生最好的督促。家长如果不能和孩子天天在一起锻炼,也要经常鼓励孩子坚持锻炼,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如一周、两周、一个月)检查一下孩子锻炼的情况,指出孩子进步的地方,告诉孩子应当改进的地方,这是孩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催化剂”。

体育课堂习惯 篇7

研究对象:小学一年级

研究方法:引导、探究、实践法

研究结果分析: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 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 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了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 为孩子们的终身体育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议:培养良好体育习惯, 它不是单一的教学也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 而且, 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 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 而且, 应课内外结合, 校内校外配合, 长期坚持,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良体育习惯, 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关爱学生、融洽关系, 是良好体育习惯形成的基础

古人云:“亲其师, 而信其道”。只有学生喜爱了教师才喜爱你所教的学科。只有我们去真心的关爱、关心他们, 爱护他们, 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们也就自然的接纳你。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这些小皇帝在家里都是父母的庞儿, 得到的是家长精心的呵护。刚入一年级, 有的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家长, 突然要面对这么多的陌生面孔, 老师突然要求的这么多, 让他们诚惶诚恐。有了学生的喜爱, 孩子们在课堂中总是很听话, 教师说的上课要注意穿什么衣服, 整队集合、跑步、站、坐有什么样的要求, 孩子们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在课堂中教师不再彻斯底里的吼叫, 不再为那些迷茫的眼神而气愤。有的更多的是孩子们的信任、笑脸。在课堂中教师的一个眼神, 一个手势都会让孩子们明白。他们总是在用自已最好的行动来赢得老师的更多的赞扬。在课后孩子们总是很远就会甜甜的叫一声:“老师妈妈”。很多的孩子总是会牵着你的手说他家的趣事。

二、精心准备、激发兴趣, 是良好体育习惯形成的前提

我们对课的准备不单是说场地上的设置, 而且还有组织教法的形式多样, 教学手段的丰富多彩。我们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来激发兴趣, 也可以用激励的语言来激发兴趣, 对学生的学习我们要给予及时的评价。一年级的孩子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 老师的一个欣慰的眼神也许会让他们兴奋很久。于是我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对学生们采取了“星级”评价, 每节课对学生的表现都给予“星星”, 表现得越好得的星星也就越多, 最好在期末时就看谁得的星星多, 谁就可以评为“体育明星”。在每节课中我总是用放大的角度找学生细微的进步,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在体育课中得到“响亮星”、“进步星”“遵守纪律星”、“可爱星”“表现最棒星”、“帮助星”等等。孩子们为了那闪亮的“星星”都在极力的赶超别人, 为了“星星”他们对体育课又多了一份爱好和兴趣。

只有当学生对体育有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促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说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 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 对该活动没有爱, 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 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一般来说, 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 即使已形成的习惯, 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薄而逐渐消退。反之, 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 习惯性可就越强。所以兴趣是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的前提, 没有兴趣就没有好的习惯的养成。

三、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是良好体育习惯形成的保证

俗话说:“从学生的身上就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影子。”是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是直接的刺激, 而一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可谓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总在刻意的模仿着教师。因此, 教师的一言一行, 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我们教师不仅要从语言上注意文明优美, 而且举止要大方得体, 要求学生要做到首先教师必须要做到。在操场上我总会第一个捡起地上的垃圾;总是发自内心的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文明的语言去和别人交往。教师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学生都在关注, 这必定是他们的学习的榜样。因为有了教师良好的形象, 所以一年级的孩子们总是会主动的去关心他人, 地上有垃圾时他们总能自觉的捡起, 而且他们还学会了上下楼梯靠右行, 起立、坐下时轻轻的, 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会把困难留给自已, 方便留给别人……只有教师的良好言传身教, 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 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 保证了体育习惯的形成。

四、培养干部、督促行为, 是良好体育习惯形成的保障

“大海航行靠舵手。”我还很重视小干部的培养。通过观察了解, 我在每班挑选了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 有意识地教他们如何协助老师, 自觉做出榜样, 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等。同时, 我也及时观察并帮助他们改正自身的缺点, 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体育教师面对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最头痛的就是他们记不得什么时候有体育课, 穿运动鞋也就成了一个棘手的事。于是我在班上就安排了几个能干的小干部, 他们就专门提醒他负责的那几个小朋友穿运动鞋。从此以后体育课上学生的穿戴就不用老师发愁了。我教会小干部带队, 也发掘他们的示范作用。如在一次“立定跳远”的课上, 由于天气很热, 小朋友练习兴趣特别低, 这时我看到一个小干部跳得还可以, 我就灵机一动, 让小干部来当小老师, 对其他小朋友进行指导, 我还让他们几个小干部比赛, 看谁教得好 (其实, 都是我从旁指导的) 。这不仅满足了他们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 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课堂气氛也一下子调动了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实行“小组负责制”, 如果小组有一个同学表现的好这个小组全部同学都可以得到“星星”, 如果有一个小朋友表现不好这个小组就有可能被扣掉相应的“星星”。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做什么事要有责任心。当然, 小干部也是实行“竞争上岗”, 谁表现得好谁就是小干部, 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相互监督的力度, 使良好的体育习惯在监督中形成长期行为。

五、家校联系、共同配合, 是良好体育习惯形成的促进

体育课堂习惯 篇8

【关键词】培养 体育意识 体育习惯 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是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体育教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健硕体格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内涵的扩展和延伸,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影响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习惯形成的综合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1.青年期生理特点的影响

学生时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身体机能发育尚未完全,在体育运动中有很多的顾忌,比如说,怕晒太阳、怕苦、怕累,尤其是女生,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有些女生天性不爱运动,甚至害怕运动,在进行集体运动时,比如篮球、排球,他们往往表现得非常消极,采取回避、逃避的态度,不愿意参与到锻炼中来。

2.青年期心理特点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对运动产生了间接兴趣时,那么也会对体育活动的结果产生兴趣,并且以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为动力,对体育运动充满热情和激情,克服一切困难去进行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行为。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1.学校教学的因素

学校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校教育是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第二,通过学校系统的培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学生在参与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时,会发现体育活动的乐趣所在,从而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培养出终身体育的意识;第三,学校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终身体育能力与终身体育意识是有所不同的,能力是指从事体育锻炼的本领,学校开展体育课,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创造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是构成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体育教师的因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承担着教导、引导的重任,教师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说,体育教师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之一,教师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

(三)家庭与社会因素

学生之所以为学生,正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学生时期是培养学生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而教师和家长也要担负起指导的重则,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在这个阶段多关注学生,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那么对学生以后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将会起到重要的帮助。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是发愤图强,好好学习,所以他们在课余时间,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看点书,多学点知识,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很多家长是抱着无所谓甚至不支持的态度的。在家长的消极态度的影响之下,很多学生也对体育锻炼产生了偏见,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积极性低下。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策略

(一)教学实施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仍然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这完全违背了教学发展的规律。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主观意识很强,教学充满随意性,教师过分的注重自己的主观意愿,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客观实效,坚持“注入式”教学,在教学中,只是一味的灌输,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掌握,不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难以提高运动兴趣,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课后也要多和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调整授课方案,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是极具个性的,他们都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我们要找出每个人的闪光点,同时要帮助他们改正自身的不足和缺陷,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在运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发展变化,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后进生的体育兴趣,提高潜能生的运动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一个必要前提,那就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有足够的体力去做一件事情,加强锻炼,强身健体不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更是以后事业成功的必要前提。学校要大力宣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要充分重视体育教学,积极地开展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用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去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此外,体育教师还应该主动的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参考文献】

[1]宋敏敏.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9(03).

上一篇:2024年冬季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下一篇:陕西省产科质量标准